生初中物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4 13:33:00

生初中物总结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 语文 记叙文 指导

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灵感来源,一些学生面对写作有畏难心理,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平时不够认真观察生活,到写作的时候无话可说,只好虚构内容,拼凑字数。虚构的文章因为不够真实,没有真实的感情融入,所以不能吸引读者。所以,要让学生认识到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要认真观察生活的细节,这样才能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结合自身的情感认识,写出好的作文。

观察,要从听和看两方面进行。初中生因为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教师应该抓住这种好奇心理,可以让学生随便观察一个身边自己感兴趣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同学。另外要让学生观察细致,也就是让学生将观察对象的不同之处总结出来,只有足够细微的观察才能够深入地掌握其特点,形成深刻的印象,在描写的时候就更加得心应手。再有要适当采取比较观察的方法,在比较中鉴别出不同之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列出所观察对象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将其特殊的语气、形态描写出来,要让学生认识到,描述不必全面,但是要有个人特色,形成生动个性的人物形象。

二、描写熟识的人和事

初中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可以从让学生写自己熟识的人和事入手。面对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学生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就能够掌握写作对象的特点,自然会将文章完成得真实生动。除了要帮助学生确定写作对象之外,教师还应该在具体写法上指导学生。首先一点,要让学生写出人物的语言和行动。在记叙文当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除了能够构建故事内容之外,还能够展示人物的心理和相貌,所以,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训练是最为关键的;其次要指导学生学会将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用文字表达出来,在描写的时候要符合人物的实际状况,力求真实。

在熟悉的事方面,教师尽量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只有自身参与到其中的事情,才能够明确事情的发生和发展,这样就能够自然地写出事情的具体过程。首先要让学生交代清楚记叙的要素,也就是记叙文中关键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几方面,要尽量全面描述,要注意培养学生对过程的记叙描写能力;其次,要加强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矛盾冲突的设置能力。生活中矛盾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回想自己之前和家长、老师、同学之间产生的矛盾,将这些思想认识应用到作文当中,使行文内容既符合矛盾的发生、发展的逻辑,又有合乎情理的结局,这样的文章才能够吸引人。

三、加强片段写作训练

虽然初中语文作文都要求整篇完成,但是在作文指导过程中,应该适当加入片段写作训练,在缩短时间的同时,提高指导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片段写作指导的时候要加强几方面的训练,首先就是要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写作,要集中内容进行片段写作;其次要做到故事真实,要写自己亲身经历或者实际看到的,切记不能虚构故事,这样才能有真情流露;再次是要描写具体,写亲身经历的事情、亲眼看到的景色才能详细具体,描述翔实;最后就是要让学生写出自己的细微感受,提升文章的思想内涵,升华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师可以从一些简单的练笔入手,设计简单的题目,让学生通过观察或者总结描写环境和心理。这样,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通过片段描写,为大作文积累材料,提升学生完成整篇文章的水平。

四、组织学生自批作文

完成一篇优秀的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修改,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好的文章无需赘言,对于多余的语言和文字要毫不犹豫地删除,保证文章通顺上口。有些学生在完成作文之后不加以检查,就直接上交,除了写作态度不够认真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学生不会修改作文。

教师指导学生修改文章的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自读文章,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找出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进行标注。如果一遍没有问题,可以多读几遍,良好的语感在这里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要将删、增、调、换、改几种修改作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第一就是要删掉文章多余的文字和语句,使文章简洁有力;第二要在适当的位置增加文字,保证文章语句顺畅流利,语意明确;第三是要调整语序,使文章结构符合逻辑顺序,符合语法应用原则;第四是要适当更换词句,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文章的表达和构思更为完整。

通过分析得知,只要教师在记叙文指导中合理应用以上几种方法,就可以有效提升初中生的作文水平,使学生不再惧怕写作而爱上写作,能够投入感情地写出好的作文,实现个人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文凯,张志刚.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例谈[J].迈向新世纪.1999.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案例 反思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给我国的素质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给语文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型的方法。其中,“综合性学习”是近些年来逐渐在我国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的新型教学方法。通过实施综合性学习的方案,并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能够有效地分析出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值得继续实行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其学习能力。

一、综合性学习的内涵

综合性学习随着新课标的提出而产生,倡导学生在学习中养成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更要开阔视野,全面培养阅读理解、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习能力的全面提高。总体来说,初中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核心目的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完成从书本知识的传授到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的转变,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养成自主探究、积极思考、团结协作的习惯,把学习书本知识融入到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去。

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法

传统初中语文教学只注重对知识点的掌握,对课文的理解等内容,而综合性学习的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实践

语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理解,对关键字词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进行学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学习的综合性。初中语文学习中有很多内容可以当做实践材料,包含了历史地理、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学实践要从这些不同的知识中总结出相同的学习探究规律,以便于今后可以自主学习,培养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能力。

2、自主学习,培养文学素养

语文文学素养不是一天内形成的,要在一个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语文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逐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组织小组讨论等各类实践活动,将课文中反映出的思想文化元素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每一个问题和课业活动都是组织综合性学习的良好素材。通过某个主体,引发学生自主思考,围绕主题组织相关的课业活动,并联系课文,分析身边事物,从中使学生培养自主搜集材料,自主探索的能力,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案例分析

笔者选择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七课《变色龙》为例,进行综合性学习教学案例分析,以便于进行总结反思。。

《变色龙》是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的作品。该作品主要通过极具特色的人物语言和性格来表现各类人物形象。在教学设计中应当注重对于情景的创造,引导学生进行情景学习,通过表演等方式进一步理解作者描写人物时的巧妙之处,通过分析总结,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习模仿,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环节:阅读课文,情景重现。通过阅读全文了解小说主要情节,并请同学分角色情景重现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在表演前注意提出问题:主角奥楚蔑洛夫的言行转换了几次?为什么有这样的改变?作者通过哪些方式表现出了人物性格特点?

第二环节: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课文中的人物。通过上个环节的情景表演,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在第二环节中,先留几分钟时间给学生思考第一环节中提出的问题,并请同学回答问题,回答问题之后由全班共同讨论答案的对错,教师起到引导作用。然后总结出人物的突出性格特点,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人和事,并与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相对比。

第三环节:学生合作探讨课文的写作特点。由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探讨课文的写作特点,包括人物性格塑造,语言特色和文章主旨。学生要在课堂上分析出为什么作者要创作这样一个人物角色,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思考当时的社会背景,并简介相关历史。最后,要请学生评价人物和作者的写作方法。如:提问“刚才同学们都已经分析了关于这篇小说的人物、语言特点和主旨,那么你对于这些人物做怎样的评价?你是不是赞同作者这样的写法?你认为还有更好的表现方法吗?”

第四环节:课后作业。可以要求学生采用续写结尾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的能力,对已有的文章进行分析整合后进行续写结尾,另外也可以要求学生对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进行相关场景人物的模仿写作联系。

四、反思

通过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内涵解读,学习方法探讨和具体的教学案例分析,可以总结出优秀的教学方法。初中学生多数比较喜欢表演,在语文课文学习中,要充分调动他们表演的才能。在阅读课文之前提出问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目标性阅读的能力。同时结合课文,激发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由学生自主讨论出的结果,教师不应马上给出标准答案,而是要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判断分析答案的正确性,能够充分调动每位的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分析判断能力。通过自主的讨论,能够加深对课文中细节的理解,并在课后练习中不断培养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可见,综合性学习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改变传统课堂被动学习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让语文学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孙作敏.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03).

[2]张诗云. 谈对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思考[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11).

[3]陈晓红.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方法刍议[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4).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55-01

探究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表现出更多的对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与语文教学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培养的要求相符合的。

一、探究式教学法概述

1、探究式教学法的原理

探究式教学法是建构主义教学原理和让你本主义教学原理结合而产生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主动地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问题,使学生在主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教学内容,并形成对知识的内化。

2、探究式教学法的应用步骤

要应用探究式教学法,首先需要使教学内容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这就意味着,教学内容本身应该具有争议性,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产生“冲突”,这样学生才能够发现问题,因此,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是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以符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教学内容所体现出的问题,需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来解决,这是探究式教学法发挥作用的关键,也是实现此教学方法的第二个步骤;最后,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行学结,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巩固,形成知识的内化。

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法的实践

1、使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符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首先需要语文教师在上课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并对内容进行精心重组,将学生能够理解的问题留给学生自学,将剩下的内容和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进行探究。因此,语文教师要将教学目标和教学材料进行再一次的整理和加工,使其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基础上,符合探究式教学的需要。例如,在《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学习之前,教师应该根据教学中的语词理解内容,将教学目标从简单的“理解语词所表达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加工成为“根据文章思考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探讨语词应用在人物性格特征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妙用”。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提问,有目标地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解决问题,完成教学目标并对教学材料形成深刻的理解。

2、在课堂上实现学生的探究式学习

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针对教学材料进行探究式学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要途径。探究式学习也是探究式教学方法应用的重点,但是,探究式学习的实现有不用的方法,需要根据教学材料的特征和教学目标来选择。很多教师倾向于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实现探究式学习,但是小组讨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用比较有限,教师还可以采用更加活泼的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欢乐和挑战的课堂环境中实现探究式学习。例如在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时,在课堂开始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自学,并搜集资料了解文章创造背景,认真阅读课文,然后创设教学情境。由学生自由组合来表演文章中不同人物,让其他学生观察最后总体进行探究讨论范进为何“喜极而疯”。在这个过程中由学生自己来进行人物表演,这对于部分比较外向的学生是一个表现的机会,但是其如果想要表现好人物,必须要加倍认真揣摩人物心理,这样他们就会更加认真地阅读课文、思考课文。对于不参与表演的学生,也会存在一种“挑刺”的心态,针对表演学生的状态去认真研究课文内容。这样,所有学生都能够认真积极地去研究文章内容。

3、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

探究式学习固然能够使学生对教学材料进行主动、积极的探索,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在探究式教学中得到一致的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之后,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总结。对探究式教学进行科学的总结在于,教学总结除了对知识的内容进行总结之外,还需要对学习方法以及问题解决模式进行总结,这是语文教学能够赋予学生更强的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探究式教学进行合理的总结在于,教学总结是有层次的,并不是对知识的概括性的综合,而是对知识深浅、难易程度不同的有结构的梳理,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知识体系的建构。例如,在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春》一文的教学之后,教师对文章语段学习内容的总结应该包括语词应用、句法应用、文章意义三个层面。

三、对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总结

探究式教学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展开教学材料,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且根据这些观察结构进一步改善教学,相较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方法实际上实现了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双向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探究式教学方法能够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展现出新的教学面貌,能够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发展实现双赢。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语文教学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是值得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进行实践和探索的。

参考文献:

[1] 黎薇薇.初中语文探究式教学模式分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8):115-117.

[2] 赵 强.谈有效提高探究式学习能力的实现方式――以初中语文《谈生命》一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2):110-112.

[3] 陈 英.初中语文探究性教学方法浅谈[J].考试周刊,2014(10):111-112.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4篇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现状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存在的普遍现象就是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教作文。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文学积累不够,写作时,往往为了凑够字数而苦思冥想,而教师也普遍感受到作文教学的难度较大,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此外,除了写作存在这样的问题,阅读教学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普遍重视教学形式而忽视教学效果,教师遵照传统的教学办法,逐字逐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套路,使学生形成惯性思维,学生对知识的积累不够,平时很少或从不参与课外阅读活动,由此造成了写作言之无物、内容空洞。初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很多教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办法,主张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在开展阅读教学的同时注意向学生传授写作方法,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二、以阅读教学促进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

1.教师设计教案要深掘课本

为了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师需要结合初中生语言发展的特色,设计教学案例,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初中生的语言积累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初中生的词汇量大量增加,写作能力也得到显著提升。此外,初中生的思维能力也逐渐形成,情感亦日趋丰富。为了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需要深挖课本中的潜在写作资源,让学生在总结阅读经验的基础上提升写作能力。学生需从课本中学会立意,现在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缺乏对周围事物以及自身情感的思考,写作时便言之无物。出现这种情况也许与学生的年龄或生活阅历相关。因此,教师需要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从课文中探寻立意点,总结经验。例如《散步》一文,作者一开头就写道“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这样的开头直接点明主题,文章虽然短小,但是情节却很曲折,能够吸引读者的目光。教师需教会学生从语文课本中学会细节描写,细节描写能表现人物形象或事物的特征,增添文章的感彩。

2.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解读课本

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不仅是要了解文章的情感与思想内容,还需从中悟出写作的技巧。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学生只有在充分解读课本的基础上,才能领悟立意的高妙;教师需在深刻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好文章的思想内涵。语文课本中出现了《享受生活》《热爱生命》《紫藤萝瀑布》等大量优秀的文章,或表现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表现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教师需努力引导学生从中学会享受生活、观察生活,让学生形成新的写作视角。充分解读课本内容与结构,能有效指导学生学会作文布局,学生在看文章时,要明白作者的思路,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中过渡、衔接的语段,让学生在体悟文章布局的基础上,增强对文章结构的认识。

3.写作教学应结合课本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阅读教学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而写作教学也离不开阅读教学,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需要结合课本进行教学。优秀的课本能让学生弥补现实生活中体悟的不足,教师需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总结教学经验,制订周密的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初中三年时间内经过系统有效的训练,逐步提升写作技巧与能力。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固然丰富,但是单单凭借课本教学不足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必要的课外阅读是对教学内容的补充,课后阅读能让学生积累丰厚的写作素材,在积累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美丽的《苏州园林》让学生从中学会描摹,深刻的《背影》让学生体悟到人间的真情,这些文章都给学生以借鉴,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写作的经验,进行模仿,融入自己的创造,形成佳作。在教学上,学校可以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可以自由地进行阅读,从而把握社会发展形势,了解时代信息,增加文学积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阅读课外文献,或在教室中布置优秀作品欣赏园地,使学生在班级文学氛围中接受文化的熏陶。此外,教师可在班级组织阅读交流小组,让学生交流与讨论阅读经验,从中拓展写作思路,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举办一些小品表演、朗诵会等也会对写作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系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07-0038-02

作者简介:严佩华(1971―),江苏海安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江苏南通市海安县海陵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一、引言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西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能成大事者的三种境界的总结。事实上,笔者通过总结多年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经验发现,写好一篇佳作亦是如此。然而,新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师在有意识进行教学改革时却无视作为教学的改革,仍然是追求技巧、追求章法,进而追求成绩。学生的作文成品往往是模版的复制,内容缺乏真情实感、无个性、少创意。因此,积极引导学生并进行有效的作文训练,是初中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内容。

二、作文教学系统

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笔者摸索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针对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以阅读带动写作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能流传至今是有其科学道理的。课本中的优美诗文佳句是学生仿写的对象和绝佳素材,教材内容是专家严格论证之后选取的,作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是非常好的。除了课本教材之外,《青年文摘》《意林》等优秀期刊文章也应推荐学生阅读。除了阅读书本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生活。不管是学生还是成名作家,现实世界的一切是化为笔下点滴字句的根本。如果说阅读书本需要头脑的话,阅读生活则需要用心。因此,教师应积极提倡阅读,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性。这种通过阅读带动写作的方式虽不能立竿见影,但却可以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功底。

(二)在讨论中提升写作

教师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要做到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对自己的文章,旁观者可能跳出重山之外,发现山的“真面目”,所以,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互相点评,既要发现对方写得好的一面,同时也要指出不足和修改建议。这样做,既能锻炼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能使学生避免自己再犯类似错误。在讨论最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工作,对学生发现的问题要肯定,也要对作文中的闪光点进行表扬。这种表扬激励的策略能够唤起学生内心对写作的动力与渴望。

(三)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大胆创新,这种创新不是无凭无据的,而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1.立意的创新

对同一现象,教师要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和思考,在可参考的众多答案中要做到优选最佳。最终的优选答案应该体现当代性,把自己的思考融入到当代社会的大潮之中,使作者能在立意新的同时也使读者耳目一新。例如,以“通过自己的坚韧努力,克服种种困难而取得最终胜利”为题材来命题时,许多学生往往会选择司马迁“忍宫刑,发愤著书”等历史实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人也可成为作文素材,像“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孟佩杰,以孝心感动了千万中国人,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支撑起几经风雨的家。这些平凡的人所做的不平凡的事更应成为学生写作的素材。前面笔者提倡让学生阅读生活,只有阅读生活才能捕捉富有时代气息的人、事、物等,从个人独有的生活经历出发才能做到取材新、立意新。

2.语言的创新

语言的创新不是学生自己随便组织不符合语法规范的字词、语句,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去选取恰当的词语来对这种感受做出贴切表述。这种语言的创新要以鲜明、生动、准确、凝练为前提,形成自己独有的语言风格。

3.结构的创新

如果说文章的内容是一篇文章吸引人的“血肉”、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的话,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不同的学生面对相同的材料,由于结构安排的不同,达到的效果也迥异。因此,写出结构创新的文章就要做到敢于打破固有陈旧的写作模式。

(四)鼓励学生多作联想和想象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合理的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这是新《课标》在写作方面的要求。通过想象能使毫无关联的事物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新形象。顾振彪《关于新课标中写作教学的对话》认为,培养学生想象力“一是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情感在想象中如同钢炉中的燃料和炉火,没有它,就不会有高温,因而就炼不出优质的合金。二是要有丰富的记忆表象存储。这种记忆表象是想象的原料,正如合金需要各种贵重金属作为原料一样。如果感情激发力强,记忆表象又丰富多样,学生的想象力必然强,创新能力也随之增强”。例如,“桥”的表象是跨越与连接,学生可以从此表象出发联想到桥是“沟通的使者”,是“无私的奉献者”,拥有“无畏艰难”的品质。

教师指导学生作文,首先是以亲眼所见、亲身经历的事物为基础来写作,之后要在前者基础上借助联想和想象,把已发生的、尚未发生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这就是想象和联想的功能。

(五) 培养自主写作意识

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写作形成一种认识:它是自我与外界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一种精神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多拿起手中的笔,去把每天所观察到的事物、所感悟的情感记录下来,语句可长可短,甚至是一句话也可。笔者认为鼓励学生每天记日记便是非常好的办法,通过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自主写作的意识。这种由少积多的过程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进而使其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六)教师起带头作用

对学生加强写作引导和训练,不代表教师可以选择松懈。语文教师加强自身的写作能力和写作修养在引导学生增强写作意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当老师给出一个作文题目后,不是让学生自己去写就算了事,而应该和学生一起构思、一起写作,写作完成后教师要积极跟学生沟通交流,让学生了解老师是如何构思、如何立意的。这种身体力行的做法,在作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语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程,在这项工程中学生是施工的主体,而教师则是指引者。要使这项工程实现预期效果,语文教师就要时时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不断总结经验,使学生能够快乐写作、认真写作,最终写出富有内涵的佳作。

参考文献:

[1]姜兴民.新课标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初探[J].语文研究,2004,(18).

[2]王明凤.浅谈初中语文写作[J].学周刊,2008,(8).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6篇

初中语文字词训练方法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部分,初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承担着《全日制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到的教学任务,即“字词的积累与运用”,这也是初中生语文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其次,语文的内涵中,字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关注字词的教学及研究字词的训练方法,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一、字词记忆和积累训练

据教育心理学中关于练习的研究理论“知识获得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即知识的习得是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知识吸收并固定要学习的新知识的过程”。训练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其实也是一种强化的过程,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反复性。目前,各地初中班容量普遍较大,人数较多,那么,怎么才能保证训练效果呢?最重要的是应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初中生喜欢活动,瞬时记忆力强,对规律性的知识印象深刻。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字词的记忆和积累训练可以采用如下方法进行。

1.丰富活动,反复强化

初中课文多以故事为主,人物角色分明,非常适合于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实践训练。也就是说,即便是简单的记忆积累,也可以演化出多种多样的活动方法,从而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让字词的积累有趣高效,在丰富活动和反复强化中,完成语文训练中的字词训练目标。

(1)读的活动

形式上有以个人为单位的自读、以小组为单位的合读、以全班男女生位的朗读、小组间的竞读等。在这样丰富的活动中,反复强化,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字词知识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记忆。

(2)理解的活动

形式上有组内你讲我说、同桌你问我答、班级内你说我评等活动,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全班每个人都参与到字词的学习理解中,在理解中记忆,在记忆中理解,进而达到反复强化的作用。

(3)总结概括的活动

形式上有对比记忆概括法、复习提纲式记忆概括法、小组竞赛式的记忆概括法等。让记忆的知识成层次分明的线状排列,有利于学生字词知识的掌握。

2.总结规律,迁移扩展

言语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密不可分,语文训练的外显价值是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而内在的价值在于言语思维能力的发展。内隐的言语思维能力和外显的言语实践能力共同构成了语文工具性的主要内容。

因此,即便是字词教学也不能只是着眼于简单的记忆背诵,深层次的语言训练是必不可少的。总结规律和迁延扩展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特别是古文中的字词学习。

(1)分类积累的方法。

可以把用词造句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特殊的达规律教给学生,从而使学生掌握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自己学习并积累字词。古文的字词知识非常适宜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分析和积累,学生立刻就能悟出其中的规律,他们很快就理解了原来古文中有一类叫通假字的词语,以后就会自己去有意识的积累了。

(2)求同存异的方法

通过比较积累,求同存异,更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把握不同字词的规律,提高他们宏观驾驭、发现规律的能力,从而有利于他们在积累字词知识时,进而起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比如,初中语文书中有许多“……然”的语言表达:怡然自得;颓然乎其间;泯然众人矣。通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同学们很快就会发现:其实“然”字作为词

缀通常当“……的样子”讲;置于句首当解释为“但是”。学生很快就会掌握,同样的词在不同的位置往往会有不同的含义,这有利于他们下一步的深入学习。

不止是古文的学习,现代文字词教学中的成语教学及文体教学都可使用类似教学方法。

语文字词记忆训练直接指向语文言语能力的提高,并且间接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影响,也为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铺平道路。

二、字词的感悟和鉴赏训练

在语文学习中,字词不仅是记忆的对象,更是交流的工具,是构建意象的材料。想要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就离不开对字词的感悟和品读鉴赏。想要深入地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就离不开对字词的感悟和品读鉴赏。

1.创设情境,强化感受

(1)再现法,揣摩人物的感受从而感悟字词的含意

这是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作者创设的意境、进而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这个过程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再造想象的培养过程,也是学生品味语言能力的训练过程。

比如,在教授《沁园春・长沙》这篇课文时,特级教师胡明道这样训练学生品读字词能力的。教师提问:“人们都说诗中有画,这首词中有无画面?如果你是画家,你该准备几种颜色?用语言给我们画一张‘橘子洲的秋季图’吧。”结果,学生自己的生活体验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当然,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字词也得到了顺利解决。

(2)幻联法,添加易懂形象从而感悟字词的含意

这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作品中的人、事、物、景、情,联想出另外的人、事、物、景、情,以准确把握作品中的形象,从而品读出字词的内涵,丰富自我感受的方法。联想,是创造性思维的品质之一,它是由一种事物想的另一种事物的过程。能否利用这些联系点(如因果、相类、相反、相似等),展开联想,是鉴赏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时,要找准联系点,启发学生的勾联,从而解决字词的理解。

2.迁移比较,加深理解

在具体字词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字词的差异有时是很难用语言表述的。

如果采用意思相近的字词来替换原有的字词,或者去掉原文中的字词再来重新品读语句,你会发现原文词语的精妙之处立刻体现了出来。

比如,笔者在讲《卖油翁》这篇课文时,需要解决课文中许多不易理解的人物描写,于是笔者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来解决。

师问:课文中有两处卖油翁说到自己技艺超群原因的语句,你能说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么?

生答:后者多了一个“亦”……

师:请读一读,说说他们有怎样的语气上的不同?

生答:前者有责备的意味,后者更诚恳,表现了他的谦逊与淳朴。

迁移比较,对于语言感知能力尚在发展中的初中生来说,可以说是培养其语言感知和鉴赏力的基本入门方法。

三、结语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培养;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探究能力就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一个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们也不能完全放任学生们去自由发挥,而应该进行合理地引导,为学生们创设相关问题的情景,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主来解答。所以,对于探究式教学而言,虽然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师们的引导作用也是不能够忽视的。

初中化学作为化学的启蒙教学,是学生们初次接触化学的时候,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们刚开始可能会觉得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那么,在此基础上,教师们如何来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探究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是必须关注与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初中化学教学效果的质量的好坏。

以下是个人总结的几点培养初中生化学探究能力的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从培养学生化学兴趣着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化学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们能够感受到学习化学的快乐,在化学学习中来陶冶自己的情操,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初中化学课堂中,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最大响度地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只有培养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才能让他们不断去自我探索其中的奥秘。

初中化学教师们可以充分利用实验课的有限资源。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抓住他们的好奇心就是老师们教学的重要手段。一般学生对于新事物比较敏感,在刚接触化学课之前,可能没有多少机会来上一节试验课,所以初中的化学教师们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一点,向他们展示化学的奥妙。比如,在试验课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在含有酚酞溶液的水中,假如适量的钠,让学生们仔细观察其中的化学反应,我想这样可以很好地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投入到化学的学习中来。

初中教师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们总结化学反应的各种现象与知识,让他们不断扩展知识面。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范围越广阔,它的好奇心也会随之越大。所以,初中化学教师们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可以针对某种化学知识,进行适当的延伸,让学们能够了解它们之间的一系列关系,然后再总结出来,这样能够很好地发散学生的化学思维。比如,在HNO3和Cu进行化学反应之后,会产生NO和NO2,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进一步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还原产物和硝酸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它们之间又有怎样的化学反应,最后再作出总结。在对化学各种反应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们就会提高自身的化学思维能力。

二、巧设化学情境,激发学生化学求知欲

初中化学教师们在具体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想最大限度上的来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单靠唯一的教学方式是不够的,老师们必须要学会创造各种与众不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步使他们投入到具体的教学中来。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营造出一种浓厚的化学教学氛围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们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对化学知识的探索欲望。老师们提问的过程,也是学生们发散思维,接受化学知识的过程。当然这就要求化学老师们在提问之前,一定要做好认真研读教材的工作,营造一种问题提出的最佳情境,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效果。诚然,教师们在提问时,一定要把握好问题的难度。太简单了,不能起到发散思维的作用,太难了,学生们都思考不出来,也没有什么作用。比如,化学老师们可以针对现在比较热门的全球气温升高的话题,让学生们来探讨温室效应,或者其中所存在的化学现象,让学生们能够积极地开动脑筋。

在学生们对问题作出解答之后,老师们应该对那些言之有理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嘉奖,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情绪,才能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发言,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气氛,以提高化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

三、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培养学生们探究化学知识的能力时,还应该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思考能力上。往往是思考了,才会带动天探究。所以,初中化学老师们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时,切勿揠苗助长,恨不得他们都能够自己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必须要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地讲,而学生在下面瞪着眼睛听,只是一种灌输性的教学理念,这样是很不利于培养学生们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在探究式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充其量只能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们的引导者,切勿代替学生们去学习知识。所以,教学是一种相互的作用形式,必须把教与学相结合起来,而且还应该突出学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并不是意味着老师们就不必参与其中,恰恰相反,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老师们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老师让学生们自主思考的同时,一定不能放任自由,要合理的控制,引导学生往既定的方向思考,达到探索知识的目的。比如,老师们在教学生们乙醇制作的试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瓶内所残留的黑色物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残留物,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导学生们自主去思考。在学生们的思考回答中,也可以不断进行延伸,比如,这种黑色物质会不会影响乙醇的纯度等等。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做实验并不是一个娱乐的过程,而是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样才能更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培养学生探究化学问题的好习惯

对学生们的化学探索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培养他们的探究习惯,这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探究习惯,才能让他们提升自己的探究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初中化学老师们可以适时指导学生们,在课堂外的时间去收集或者查阅相关问题的质料,然后自己去试着解决一些课文中没有,却又与之相关的问题。这样,在学生们查阅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就能够很好地锻炼他们的自我探索能力。

对于课本中的某一章节,或者某一小结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们自主与总结其中的各种知识点,然后总结每一章节或者每一小结的化学规律,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各种联系。在平时的每节课中,老师们都要学会去培养学生们的探索习惯,进而锻炼他们的探索能力。

参考文献:

[1]李仁荣.创新教育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体现[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0(2).

[2]李飞龙.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金色年华(下),2011(2).

[3]王建友.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化学实验的有效作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1(14).

[4]申志强.如何运用多媒体来提升化学教学质量[J].商情,2012(6).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兴趣教学法 运用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而兴趣教学也是目前教学中用到比较多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兴趣教学法能有效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更能切实的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的完善兴趣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在乐趣中学习到知识。

一、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实施的必要性

思想品德是包含了知识、理论、生活以及育人等各种方面的综合性学科,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其中对于抽象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很难调动其积极性,再加上初中生正是心理素质发展的重要时期,思想品德教育显得更加重要了[1]。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活跃学生的思维,只有将兴趣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融汇贯通,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能力。

二、兴趣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有几个方面:

首先,应该注意将抽象理论和具体生活的结合,这样更容易提高学生学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并从实际的生活中学到知识,为将来的生活和工作服务;

其次,就是将教材的原则性和教材的灵活性进行结合,上课时教师应该具有创造性的选择所学教材中的素材,并在坚持原则性的前提下,灵活的选择教学的内容,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最后,教师应学会将幽默风趣的语言融入教学中,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的进行互动学习,教师应结合初中生现有的特点,使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将抽象化的概念传递给学生,再加上幽默风趣的语言,更容易激发学生全面的思维,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时,重点要注意的以上几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学会总结,不断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兴趣教学法应用措施

(一)用设计提问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疑问引出学生对问题的积极思考,最后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应该在上课的过程中,学会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激发学生的思维。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难度不需要太大,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还要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答案也要尽可的开放。

例如:对《世界文化之旅》的教授时,教师可以用世界各地的饮食文化的主题引入教学,在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知道每个国家的饮食习惯都是什么样的吗?”说到吃的,肯定会有许多学生感兴趣,并积极回答,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探讨,总结出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及其特点,然后询问学生“那同学们对于这些国家代表性的东西以及人物又知道哪些呢?”具有代表性的如埃及的金字塔、丹麦的安徒生、中国的孔子等等,对于这些耳熟能详的事物和人物,学生也一定会积极大参与讨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也都有其标志性的代表物以及人物。

提问能很好的引起学生思维,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比较浓重的阶段,教师应该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引起学生思维的问题,激发初中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

(二)道德模范教学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教师应该多关注时政的热点,将学习中的理论和实际结合,使得思想品德的教学课堂中充满生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上课时教学利用道德模范进行教学,能得到学生的思想上的共鸣[2]。

例如:对于《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教学时,上课前教师可以先播放《感恩的心》这首歌曲,结合当下发生的与课堂相关的事件,将教学引入课堂,并告诉学生人人都应该保持一个感恩的心,做事时要学会换位思考,然后教师可以讲述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管仲和鲍叔牙是相交甚好的朋友,当鲍叔牙听取管仲的意见失败后,鲍叔牙认为只是时机不够,当管仲在打仗中三次逃走时,鲍叔牙认为他是记挂家中的母亲,鲍叔牙死了之后,管仲在他墓前叹道:“生我者父母,而知我者鲍叔。”教师通过对名人故事的讲述时,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什么是换位思考,生活中应该要多理解他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不管是朋友还亲人,或者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懂得换位思考,与人友好相处,学会相互理解。

用与生活贴近的事件,引起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对被人称赞的“管鲍之交”故事的进行讲述,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还能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初中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中,兴趣总是能引发人们积极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这种兴趣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过程中,为了学生能更好的感兴趣的学习,教师的综合素质应该逐渐提高,每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树立创新的意识,发觉自身潜能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志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运用愉快教学法[J].新课程・中旬,2013,(5):261.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9篇

1.1教材方面的因素

初中教材主要从形象、直观入手,内容少且与实际生活比较接近,而且配有丰富的插图,讲授的多半是简单定性的物理现象和规律,文字通俗易懂;研究物理问题时,大多数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由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认识过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能够掌握。因此学生学习时不仅感觉物理有趣而且学起来很轻松。

高中教材文字叙述比较科学严谨,教材侧重理论上的推导,且物理规律由初中定性关系转化到定量上来;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抽象、复杂,分析问题要求学生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对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求更高。

1.2教师方面的原因

(1)初中教师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

由于初中物理教材内容简单,且理论层次要求低,仅靠背诵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一味追求高升学率的情况下,为了眼前节省时间多做题目,初中教师经常让学生死背概念、规律、公式,从而忽视了对物理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

(2)高中教师忽视学生的经验背景及认知水平

由于大多数学校采取的是教师循环教学,高三教师循环到高一教学时,往往会过高地估计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造成教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脱节,追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忽视学生的经验背景。虽然初中学习过力,但只要求学生对力有个感性的认识,对于物体的受力分析要求很低,会画重力、简单的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初中学生只接触到物体在水平面上的二力的平衡问题。

2.教学策略

2.1利用实验,化抽象为具体

教师要在难点处铺设好台阶,缓解难度。如弹力概念及产生的原因是难点,可用下面的一些小实验铺设台阶,化难为易。

实验一:用力分别让两个小球向下压缩弹簧和橡皮泥,观察松手后的现象。由学生思考为什么弹簧能把小球弹出去而橡皮泥却不能把小球弹出呢?

实验二:如教材弹力这节,小车与弹簧的一端相连,用手向左拉小车后松手,小车为何能被弹簧拉着向右运动?用手向右推小车并压缩弹簧松手后,小车为何能被弹簧推着向左运动?

实验三:篮球撞到地面上能弹跳起来,而橡皮泥撞到地面上为什么不能弹跳起来呢?

实验四:利用橡皮筋悬挂一个装满水的气球,使之静止在空中。由于橡皮筋和气球形变量比较明显,利用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形变产生的原因。

从课堂效果上看,由以上例子学生经过讨论与交流,可以总结出弹力的概念及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

2.2利用导学案,做好内容衔接

由于初、高中教材内容跨度大,因此在编制导学案时,要从初中生的角度看问题,设计的问题要简单,能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再者设计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时,所举例子尽量找生活中学生接触到的例子或者学生利用身边的东西能模拟的例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利用这些形象的例子降低难度。如在静摩擦力的导学案设计上对于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可以如下设计:

任务一、静摩擦力有无判断及方向

体验1:如图1所示,用手托住物理课本不动,课本处于水平状态,课本___________受到摩擦力。(填“有”或“没有”)

如图2所示,用手托住物理课本不动,课本___________受到摩擦力。(填“有”或“没有”)

如果有,课本受到的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

阅读课本P57,看图3.3-1,思考图甲中箱子受到地面对它施加的静摩擦力吗?___________

如果有,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体验2:静止在斜面上的物块受斜面对它施加的静摩擦力吗?___________

如果有,物块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由以上例子归纳总结静摩擦力方向:___________。

2.3利用学生讨论,解决疑难问题

学生对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相对”两个字容易遗漏,其原因是常见的例子是一动一静,造成学生对此产生误解。此处可以这样处理,先举一动一静的例子,如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沿斜面下滑、沿竖直墙面下滑等。

学生讨论得出以上各例子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然后让学生找出这几种情况下的共同点是什么?

实验演示:毛刷下压一长木板,扶住毛刷拖动长木板,由学生讨论判断毛刷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想到利用“相对”两字。

如果两个物体都在运动,它们之间的滑动摩擦力方向又如何确定呢?

实验演示:物块A放在长木板B上,A和B间的接触面是粗糙的,用水平力突然向右拉木板B,A、B发生相对滑动。由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观察物块A相对地面向哪个方向运动?

(2)什么原因造成物块A运动?

(3)物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向哪?

(4)物块A相对于物块B向哪个方向运动?

(5)物块A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有什么关系?

生初中物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新课标 中学语文 阅读能力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从内心产生阅读行为的需要,才会主动克服阅读过程中的困难,将阅读视为一种精神享受,从而使阅读的过程事倍功半。首先,利用榜样人物的影响力。可以向学生多介绍那些博览群书的历史名人等,如西汉的思想家董仲舒因专心读书有“三年不窥园”的典故,隋朝李密有“牛角挂书”的佳话等等。其次,利用好教材资源。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是节选自一些经典名著中的章节片段,借助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关注,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作品内涵,进而积极地阅读原著。教材中还有很多文章是来自一些名家之手,借着学生对教材中作品产生兴趣的机会,向他们推荐作者的其他作品。最后,营造阅读氛围。定期的举办“我的阅读心得”的研讨活动,学生们可以就近期自己所阅读的作品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交流。在交流活动中,每个同学都分享到了他人阅读后的收获与快乐,同时,自己也萌生出“多读书、读好书”的欲望。

二、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第一,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读、写结合有三层含义:其一是培养学生边阅读边记录的习惯,随时记下文章中的关键信息,这样,借助这些标记就可以清晰的呈现出自己的阅读思路,这对阅读长篇文章和考场阅读尤其有效;其二是随时记录下载阅读中发现的妙语佳句,收集起来以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其三是引导学生养成写阅读笔记的习惯。阅读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写阅读笔记,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和评价能力。第二,建立良好的阅读感官与思维。使学生在面对一篇文章时,习惯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先做一个大致了解,并尝试以作者的角度思考,写这样一篇文章要着 重在那些方面表现,如人物、矛盾、环境等,并在阅读过程中留意这些方面,同时也可以验证自己的之前的推论。同时阅读的速度也很重要,在耐心、细致的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要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习惯,尤其是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不必固执的琢磨,尽可跳过去阅读,由于一篇文章的上下文衔接都是有理可循的,因此越过不理解的地方,不仅可以节省阅读时间,往往也能收到“柳暗花明”之效。第三,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对段落和章节进行总结的习惯。以初中生的能力,对篇幅较长的作品进行准确的总结还是颇有难度的,培养他们分析、总结的能力不妨从文章的段落和章节开始。

三、制定明确目标,分层教学,创建交流平台

(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

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标。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三)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

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

四、结语

教学改革是初中教学发展的关键,尤其是关于语文理解性阅读教学的创新性改革,是初中语文教学迎合课改需求的重要举措。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体系中,阅读教学的模式已经受到了教师的密切关注,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模式,才可以让学生对阅读教学的内容有扎实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并不断的进行探索和研究,找出更好的教学方式,更好的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物初中总结范文 下一篇:高中生物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