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名句范文

时间:2023-02-23 18:03:46

屈原名句范文第1篇

1.挖掘文本,细化知识点

高中语文古诗词是教材重要学习内容,根据考试大纲规定,古诗词考点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二是评价诗词的思想内涵和作者观点态度。针对这一规范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时,要对教材内涵展开深度分析挖掘,找到考试设计内容和出题切入点。微课适合个点突破,教师要将古诗词知识点进行细化处理。特别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视频、动画、文字、音频等材料信息,制作微课视频,这将极大提升微课有效性。

在学习屈原的《湘夫人》时,笔者将知识点进行细化,然后针对主要知识点展开微课设计。知识点一:积累文言词语,熟悉作者简介,背诵全文。知识点二:理解文本主旨,把握男女水神悲欢离合的情感渗透。知识三:体会文本“比兴”手法的应用,理解文章虚幻景色描写的用意。教师在文言积累微课设计时,主要从屈原生平主张介入,列举屈原名言,明确屈原人生理想,背诵部分主要从重点语句展开,引导学生学习记忆技巧,对于文言词语,主要是通过同类比对,形成鲜明认知。

2.抓住考点,提升针对性

根据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要求,教师可以将考点进行分类梳理,形成系统性考点体系,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分门别类设计微课,让众多微课介入高考指导之中,可以形成各个击破的主攻局面,为学生逐一解决考点问题,找到解决类题的思路和方法。这对全面提升学生考试能力有重要帮助。微课视频一旦成为学生考前必备学习工具,其教学引导效果将是巨大的。因此,教师要针对本班级学生学习实际设计微课,抓住考点和学生学习思维的对接点,这样才能提升微课视频的针对性,获得微课应用的高效性。

根据教材要求,如《梦游天姥吟留别》属于高考背诵内容,教师设计微课自然要从默写开始。高考古诗词默写大多是名句,教师让学生筛选本诗名句,学生很快找到:“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为让学生对名句有深刻认知,教师对名句展开详细鉴赏,从名句意义开始,从典型用词、深刻内涵、作者情感、写作特色等不同角度进行深度挖掘,促使学生形成名句情结,这对提升考试命中率有重要帮助。教师设计微课的目的性明确,学生获得的学习认知自然有更高含金量。

3.理清思路,增加覆盖面

微课设计没有具体规范要求,教师可以自由发挥,也可以吸收学生参与教学设计,针对学生学习问题和困惑制订具体对应策略,这对理清问题解决思路有积极意义。微课只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设计,这就需要考量微课设计是不是具有普遍性。教师要注意筛选微课设计对象,不是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而是众多学生的共性问题。这样设计出来的微课才有较强的覆盖面。微课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这就需要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能够进行方法传授,让学生掌握解决类题的途径,给学生提供更多抵达问题核心的方法,学生才会有举一反三的考试技能。

例如,2014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1卷真题:《阮郎归》“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绿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学生面对这样的题目常常是跟着感觉走,答案显得比较凌乱,难以形成得分制高点。教师利用多媒体制作微课视频,先展示词中描绘的意境图片,春雨、落花、小池、日西、燕归、愁眉等因素都呈现在画面上,教师提示: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确定感情基调,然后列举词中例子,具体分析作者情感蕴含。学生针对教师引导思路展开分析解读,很快就形成学习认知共识。从学生的表现不难看出,微课发挥了重要引导作用,教师设计解题思路明晰,学习效果显著。

微课符合新课改基本精神,教师在微课设计时,要对教情和学情展开深入调查研究,找到最佳介入角度,形成重要学习激发力量。微课具有精确性和专业性,适合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应用,教师要对学生学习实际有清晰把握,精心设计微课教程,优化教学过程,提升针对性。特别是学法引导要科学合理,真正给学生指明解题方向,为学生提升诗词方面考试能力做好坚实铺垫。

屈原名句范文第2篇

1.理解文中“见、举”等文言词语。

2.认识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伟大人格。

3.体会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所运用的方法及其好处。

学习资料

【屈原生平】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他出身贵族,知识渊博,有政治和外交才能。他曾得到楚怀王信任,担任地位相当高的“左徒”的官职,参与国家的政令起草和外交等工作,但由于上官大夫的诽谤而被楚怀王疏远。屈原鉴于在秦国威胁下的楚国的危机,主张改良内政,联合齐国以求自存。

但是,当权者靳尚和怀王的宠姬郑袖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正确意见,和齐国绝交了。怀王甚至被秦国诱去做了三年的俘虏,囚死在秦国。

楚怀王死后,顷襄王即位,他比他的父亲还要糊涂,在令尹子兰和上官大夫的挑拨和诋毁下,屈原被流放在外二十多年。六十二岁时,他看到楚国的前途已经无望,毅然于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日,跳进汩罗江自杀了。屈原的一生是一个悲剧,他的政治理想虽然失败了,但作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伟大的诗人却赢得了人民的普遍同情和尊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端午节,全中国各地划龙船,吃粽子,就是用来纪念屈原的。

【名句回顾】

路漫漫其修远兮,。(屈原•离骚)

,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亦余心之所善兮,。(屈原•离骚)

,来吾道夫先路也。(屈原•离骚)

学习过程

一、预习要求

1.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2.体味人物情感,激情诵读、背诵全文。

3.完成《作业与单元评估》中《渔父》的预习抽查题目。

二、思考回答

1.本文塑造了屈原怎样一个形象?显示了屈原怎样的人格?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作者在塑造屈原形象时,除了写他的语言,还写了他的行为、外貌,试从文中找出,并说明其作用。

2.本文在塑造屈原的同时,还塑造了渔父这一形象,那么渔父是怎样一位形象?塑造这一形象有何意义?试结合文中的相关语句回答。

3.屈原和渔父在表达各自的人生哲学时运用了怎样的方法?有什么好处?

4.讨论

屈原和渔父分别体现儒家和道家两个派别的处世主张(入世出世),你怎样看待他们的处世态度?

5.小结

三、表演尝试

下面的空格处加上一个修饰语,准确表达出说话者的情感:

(1)第一段:渔父见而()问之曰

(2)第一段:屈原()曰

(3)第二段:渔父()曰

(4)第三段:屈原()曰

(5)第四段:乃()歌曰

四、作业布置

1.背诵全文。

屈原名句范文第3篇

有的笔名饱含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眷恋之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他把故乡四川乐山境内两条河流的古名沫水(今大渡河)与若水(今稚砻江)合起来作笔名,以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无限深情。巴金原名李尧棠,他痛恨四川成都那个旧式的压抑人性的封建制家庭,但当远离巴蜀之地以后,故乡却总是梦牵魂萦,像金子一样永远闪着光芒,吸引着他,也可以说自己想念故乡、热爱故乡之心像金子一样永远闪闪发光。古代巴国、蜀同都在今四川省境内,所以,“巴”一字双关,既是姓,也指“巴”“蜀”之地。鲁迅为什么笔名鲁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母亲姓鲁,这是对母亲的怀念。胡风原名张光人,“胡风”是笔名,“胡”取自他母亲的姓。而夏衍的笔名则与他父亲的名字有关。夏衍原名沈端先,其父名沈学诗,字雅肓。夏衍的笔名取自他父亲的表字“雅言”的谐音(当地方言,夏与雅同音),用以表达对抑郁一生、善良正直的父亲的深切同情与尊重。

有的笔名表达作者对反动势力的憎恨和献身革命争取自由的情怀。诗人艾青,原名蒋海澄,出于对背叛革命的义愤,耻于与同姓,便在“草”字头下面打了个“×”,恰好变成个“艾”字,于是以艾为姓。“海澄”好是青色,就取名为青。“艾青”的方音与“海澄”谐音,所以,“艾”不仅保持了方音,而且有姓氏和植物名的双重含义,“艾”“青”一语双关。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原名朱自华,代表作有《荷塘月色》、《绿》等散文。1917年,20岁的朱自清“感于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为了激励自己不随流俗合污,改名自清。“自清”两字出自《楚辞・卜居》:“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意思是廉洁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朱自清以屈原的话为名而自勉,确实做到了一生清白,

有的笔名表达勉励自己刻苦努力积极向上的精神。现代小说家张恨水,原名张心远,代表作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姻缘》等小说。据张恨水说,“限水”一名是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是从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词“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中截取出米的。张恨水幼年酷爱词章,读了李后主这首词,想到人生有限,光明可贵,恨自己生不逢时,但不能让光阴如流水一样白白流逝,就取了这个笔名,按他自己说是“也好随时听人称呼,随时看到“恨水’两字,时刻自勉,珍惜时光”。高士其原名高仕缄,是著名科普作家。1930年高仕缄自美国回国,见国家满目疮痍,他为此痛心疾首。改名高士其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志向:“扔掉人旁不做官,扔掉金旁不要钱!”“高士其”后来成了他的正式用名。著名诗人未央,原名章开明。《诗经・小雅・庭燎》有这么一句:“夜如何其,夜未央。”未央即未尽的意思。诗人取笔名未央,表示自己的创作仅仅是开始。

有的笔名,表露自己内心思想矛盾与斗争,反映了作家对社会问题深沉的思考。茅盾原名沈雁冰,1927年向《小说月报》投稿《幻灭》时署笔名“矛盾”。其含义是,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矛盾,自己思想上有矛盾,还看到不少有着矛盾而自己却以为没有矛盾的人。叶圣陶审稿时觉得用“矛盾”做笔名太显眼,《百家姓》里没有姓“矛”的,容易引起麻烦,于是给“矛”加了草头,就变成“茅盾”。杨沫是《青春之歌》的作者,原名杨成业。杨沫自小喜爱茉莉花,她曾跟三妹白杨商量,两人按排行分别取名杨君茉、杨君莉。后据谐音写成“杨君默”,又舍“君”字写成“杨默”。但她总觉得“默”字和自己的爽朗性格不合,再据谐音改为“杨沫”,意思是愿做革命海洋中的细细飞沫。

有的笔名寄托着作者的人生追求。当代作家刘白羽,原名刘玉瓒,代表作有《政治委员》、《无敌三勇士》等。“白羽”的笔名出自唐代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首诗描述的是《史记・李将军列传》中记载的李广射虎的传说,“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诗中的“白羽”不是柔软的鹅毛。而是箭镞之羽,这个笔名寄寓了作家以历史名将为楷模,征战疆场,报效祖国的鸿鹄之志。后来,刘白羽还用“石棱中”为笔名发表杂文,也源出于此。秦牧以散文名世,《艺海拾贝》已成了经典作品。他本名林觉夫,1941年后始用“秦牧”发表文章。取“秦牧”为名,意在抨击的反动统治:“秦”即政权,建设田园牧歌式的和平生活。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萧红,是一位很有个性、很有才华的女作家,深受鲁迅赏识。萧红和萧军是一对情侣,当时他们曾和鲁迅通信,并分别用了“萧红”和“萧军”作笔名。两个笔名连在一起是“小小红军”的意思,表现了他们对革命的向往。

有的笔名来自古典诗词名句,择其妙意撷其精华,显得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现代诗人戴望舒,原名戴朝宗,是上世纪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笔名“望舒”取自屈原《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望舒即神话中驱月驾车的神,后来成为月的代称。月光的朦胧与戴望舒诗歌的朦胧婉曲是相合的,这一笔名暗示了诗人的诗歌内容和诗风。当代作家琼瑶,原名陈,是台湾著名的言情女作家,她创作的一系列经典言情小说在两岸产生了巨大影响,大都改编成了电视剧,代表作有《婉君》、《烟雨蒙蒙》、《几度夕阳红》、《还珠格格》等。笔名琼瑶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这是一首甜美的爱情诗,笔名正是琼瑶言情作家身份的绝好体现。当代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旅居国外写作时,取唐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一句之意,表达自己胸中恒存着一颗热爱祖国的“冰心”。

屈原名句范文第4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关于故乡事、故乡情的文章着实不少,《乡土情结》的作者柯灵却巧妙地开篇引用此诗作为情感铺垫,简洁地将“我”的感情、心理等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其实是很节俭的笔法,而诗人的感情却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正文中又引用了宋之问的“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写游子久别返家的忐忑复杂心情;引用崔颢诗句“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用一个娇憨天真的船家女的搭讪来表现人们普遍而深厚的思乡情结。而后文引用的诗歌又升华了一种超越思乡情结的爱国情怀,“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等诗句。乡土乡情,古人今人、圣人凡人,均魂牵如此!

如此美的古诗词意境,使本就美妙的散文内容和作者情感更显雍容典雅、意蕴丰厚。

古诗词在散文中的串烧引用,能增添文章的美感,使读者获得美的享受。教学中,教师不妨先把古诗词提取出来,利用学生喜欢的多媒体形式进行展示,让学生在上课之初就朗诵感知,讨论鉴赏,教师则适度点其精妙,借以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阅读鉴赏能力。教学现代文时,适当一些古诗词,能活跃课堂气氛,激活学生思维。补充要精当自然,要利于理解文本情感,可以在导入新课时设置,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穿插。如教学余光中散文《听听那冷雨》时,可以补充蒋捷的《听雨》拓展阅读:“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由少年、壮年再到晚年,以听雨为线,寥寥几笔写出了对人生、岁月不寻常的观感。还可借助歌曲来营造氛围,如听《明月几时有》感受苏轼被贬后忧伤和旷达心绪的交织,听《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理解李煜亡国后难言的痛楚……

一些重要的散文表现手法和古诗词表现手法是相通的,可以同步精要列举古诗例句来学习和理解。韩少功《我心归去》中第五段写道:“很想念家里――似乎是有点没出息。……我坐在柔和的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作者思家的情景,让人心生感动。这里,“想象”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功不可没。这和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想象有异曲同工之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诗人从家人着想,想象家人深夜未眠,灯前说着远行人。这一拓展比较,可获得举一反三之效,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课下作业设置可以再来个联结拓展:请找出并赏析杜甫《月夜》中运用想象技巧的句子,“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想象妻子的思亲之景,由此把自己的思念之情抒发得一览无余,愈加深刻。

在散文教学中融合古诗词的学习,好处自然还有很多:化难为易,巧学怡趣。如开创浪漫主义诗风的屈原写作《离骚》的时代,距离我们比较久远,对于学生字面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下去的欲望。如果灵活引用穿插,在其他文体教学中引用屈原名句并精要讲解,是一种化整为零的有效教学法。教师还要善于预设。韦庄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诗句在苏教语文必修一课本上出现过两次,而两次用以表现的主题大不相同,一为思乡苦,一为不舍情,学生在理解时肯定有纠结和困惑。有效引导学生多维度理解鉴赏,即可拓展其视野和想象力,使学生养成见疑不避、迎难而上的探究精神,解决古诗词学习难的问题。

“问渠那得清如许”,源活则水清,这就需要教师做有心人,要有课堂开发的意识。“何处春江无月明”,探寻教学智慧,把诗词教“活”,让学生学“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

屈原名句范文第5篇

是古代文人珍爱的花卉,被列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咏菊名句,如“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秋菊有佳色”(陶潜);“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历代画家亦喜以为画材,徐渭、朱耷、齐白石、潘天寿等,都有画菊的佳作传世。贵州现代画家萧之亮 ,一生爱菊、种菊、画菊、咏菊,对的钟爱堪比东晋诗人陶潜;他一生所作亦以最多、最精,故生前有“萧”的雅号。

萧之亮,原名汝富,别名导群、萧声、萧春等,1910年6月生于贵州遵义县团溪镇。早年就读于黔北联合中学,1926年入上海大陆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不久学校被查封,遂滞留上海,与陈沂合编《夜怒波》等进步刊物。1932年赴北平入国民大学,同年参加北方左翼文化总同盟,任组织部长;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5月进杭州艺专暑期绘画讲习班学习,次年赴上海,任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宣传部长,在沪期间曾发表剧本、小说、杂文宣传革命。1935年返黔,在多所中学任美术教员,翌年创建“贵阳沙驼剧社”,为社长。1940年剧社被政府解散,萧之亮回到遵义,与避难入黔的江西画家徐惕冰发起成立“萍舸书画社”。建国后萧之亮先后在贵阳师范学校、贵州省教育厅、贵州民族学院、贵州省科委工作。1981年1月病逝于贵阳。有遗作《萧之亮诗书画选集》出版。

萧之亮是左联老战士,前半生主要从事进步文化活动,书画只是业余爱好,但他自幼喜爱书画,在家乡上私塾时认真临摹过碑帖、画谱,后来又曾入杭州艺专深造,因此书画功底十分扎实。四十年代他曾在遵义、贵阳卖画鬻字,创作了大量作品,艺术日益成熟。七十年代后他赋闲在家,潜心研习书画、篆刻、诗词,终于攀上一生的艺术高峰。萧之亮的书法各体皆备,而以行草最佳,所作浑厚朴茂,平中见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抑郁不平之气。他总结自己的书法特点是:“以颜为骨,以苏作态,以米为魂,以隶取势,以篆运腕。”其画以花卉为主,亦偶作山水、人物、鸟兽、草虫,尤善画,有“萧”之誉。笔墨简洁传神,格调高雅脱俗,讲究以书入画,以诗入画,具有文人画的品格。

萧之亮的画菊之作曾入选1958年在贵阳举办的“贵州省第一届美术作品展”并入编美展画集,以后又有多幅作品入选各种高层次美展并在报刊上发表,受到专家和百姓的好评。萧之亮画菊之所以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原因有二:首先,他十分重视对进行观察和写生,坚持以造化为师,经过长期努力,对不同品种的风姿、意态皆了然于胸,故下笔便不同凡响,不但能得之形,更能得之神。其次,他画菊不是为了陶冶性情,消遣时光,而是把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借以寄托心中的革命理想。他曾在一幅《图》上题道:“不凋西风气犹昂,且爱黄花晚节香。应耻陶然高逸者,人间正道是沧桑。”萧之亮笔下的,是他性格、思想的外化,它们没有丝毫孤芳自赏的情态,而充满了蓬勃向上的精神,人们之所以喜欢“萧菊”,原因正在于此。(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责任编辑/陈芳媛)

屈原名句范文第6篇

一、真题回顾

(一)课内诗句考查:

1.行路难,行路难。____________,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全国卷Ⅰ)

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北京卷)

3.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____________,时时犹唱,____________。(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北京卷)

4.秦观在《____________》词中写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津卷)

5.杜甫在《____________》诗中写道:“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天津卷)

6.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____________。(《卫风・氓》)(重庆卷)

7.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重庆卷)

8.木欣欣以向荣,____________。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重庆卷)

9.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山东卷)

10.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山东卷)

11.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山东卷)

1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山东卷)

13.连峰去天不盈尺,____________。飞湍瀑流争喧虺,

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宁夏、海南卷)

1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骄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宁夏、海南卷)

15.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右擎苍。锦帽貂裘,

___________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宁夏、海南卷)

16.杜甫《旅夜书怀》中的“____________,月涌大江流”,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辽宁卷)

17.天生我材必有用,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安徽卷)

18.____________,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江苏卷)

19.____________?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安徽卷)

20.过春风十里,____________。(姜夔《扬州慢》)(安徽卷)

2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广东卷)

2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_”,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湖北卷)

23.送子涉淇,至于顿丘。____________,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经・卫风・氓》)(湖南卷)

24.《离骚》中提到屈原名字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江西卷)

25.李白《将进酒》中写曹植饮酒豪情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西卷)

26.想当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江西卷)

27.《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建卷)

28.____________,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福建卷)

29.间关莺语花底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广东卷)

(二)课内文句考查:

1.木直中绳,____________,其曲中规。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全国卷Ⅰ)

2.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全国卷Ⅰ)

3.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全国卷Ⅰ)

4.北冥有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全国卷Ⅱ)

5.予谓菊,_________;牡丹,_________;莲,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全国卷Ⅱ)

6.(邹忌)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邹忌讽齐王纳谏》)(北京卷)

7.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王实甫《长亭送别》)(北京卷)

8.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然秦以区区之地, ,

_________,百有余年矣。”(天津卷)

9.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写道:“余于仆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可胜道也哉!”(天津卷)

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重庆卷)

11.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山东卷)

12.渔舟唱晚,____________。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山东卷)

13.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置杯焉则胶,

____________。(庄子《逍遥游》(宁夏、海南卷)

14.苏轼在《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的诗句,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浩叹。(辽宁卷)

15.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安徽卷)

16.复道行空,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安徽卷)

17.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安徽卷)

18.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____________。(荀子《劝学》)(安徽卷)

19.思厥先祖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上海卷)

20.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上海卷)

21.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上海卷)

22.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_。(汤显祖《牡丹亭》)(上海卷)

23.____________,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江苏卷)

24.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广东卷)

25.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 ”,极言秦始皇的功业。(湖北卷)

26.祖母刘,悯臣孤弱,____________。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____________,至于成立。(湖南卷)

27.____________,上出重霄,____________,下临无地,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湖南卷)

28.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江西卷)

29.____________,则智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四川卷)

30.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四川卷)

3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川卷)

3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福建卷)

33.景翳翳以将入,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福建卷)

34.亲朋无一字,____________。(杜甫《登岳阳楼》)(福建卷)

35.____________,水光接天。(苏轼《赤壁赋》)(福建卷)

(三)课外诗句考查: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全国卷Ⅱ)

2.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论语・里仁》)(山东卷)

3.一水护田将绿绕,____________。(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山东卷)

4.____________,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上海卷)

5.落木千山天远大,____________。(黄庭坚《登快阁》)(上海卷)

6.____________,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上海卷)

7.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广东卷)

8.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乙亥杂诗》)(江苏卷)

9.仓廪实则知礼节,____________。(《管子・牧民》)(江苏卷)

(四)有关文学常识的考查:

1.清末四大谴责小说是指《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____________》。(重庆卷)

2.在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以恢弘气势探索俄国社会出路的巨著,是列夫・托尔斯泰的《____________》。(重庆卷)

3.人民艺术家老舍的三幕话剧《____________》,采用图卷式结构,塑造了王利发、常四爷、松二爷等鲜活的文学形象。(辽宁卷)

4.法国作家____________创作的《人间喜剧》展开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社会生活的画卷,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辽宁卷)

5.《促织》选自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_________》,揭露了封建皇帝的荒淫;俄国诗人____________的《致大海》,表现了对自由的向往。(湖北卷)

6.宋词的主要流派有____________和豪放派。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代表作品《变形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江西卷)

7.下面摘自中学生习作的句子都有文学常识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浙江卷)

(1)宋初著名词人温庭筠对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其《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表现了一个女子的孤独心情。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2)最近读了茅盾的长篇小说《林家铺子》,我印象最深的是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明争暗斗。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3)在众多外国作家中,我特别喜欢英国作家萨缪尔・贝克特,她创作的《墙上的斑点》是其第一篇意识流小说。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

二、规律总结

综观2007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试题,其名句名篇默写及文学常识部分命题规律如下:

(一)题量增多,分值增大。多数试卷多达6分。如江苏、广东等省试卷。

(二)名句考查与课文理解相结合。如四川卷: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用“____________,烟光凝而暮山紫。(潦水尽而寒潭清)”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变幻,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深秋景物的特征。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课内考查和课外考查相结合。主要是课内名篇。如山东卷和安徽卷:

子曰:“见贤思齐焉,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四)名句考查和诗句考查相结合。如湖北卷:

贾谊《过秦论》“吞二周而亡诸侯,____________(履至尊而制六合)”,极言秦始皇的功业;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谈笑间,____________(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抒发了壮志未酬的遗憾;陆游《书愤》“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表现了抗击金兵的豪迈气概。

(五)文学常识主要涉及到作家作品。题型多为填空和改错。如重庆卷和浙江卷。

三、复习对策

针对以上特点,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教材内容的复习

从今年试卷看,总共75道题,涉及课本的有66题,所以掌握课文,基本上可以拿到80%的分。

2.重视名句名篇的背诵

无论是诗词,还是文章,只要考纲要求必背篇目,且是名家的名篇和名句,就要背熟。常见的记忆方法有:(1)归类记忆。(2)比较记忆。(3)联想记忆。(4)情节记忆。(5)辨析记忆。

3.明确题型特点,做到有的放矢

名句名篇默写一般都在第二卷中考查,一般是一个大题下设几个小题,或五选四,或六选四,或两个大题任选一题,每个大题下若干小题。这样难度比原来增大。同时考查形式也有所变化。过去考查形式多为单一型试题,即给出上句或下句,要求考生默写出空缺的语句。现在多为提示型试题或提问型试题,即通过提示性语言,引出所填名句或采用提问的方式结合理解课文来默写回答。如上面举例的四川卷和湖北卷。从考试的选材来看,多是先秦和唐宋的作品,其他时代较少。从体裁来看,多是近体诗和诸子散文。

4.关注重点句子,要求会背会写

在平时学习中应该抓住一些名篇,关注一些重要的句子。一般说,“常见的名句名篇”主要指在中国历来被公认的一流作家一流作品中的名句名言,特别是仍流传于当今各种文学出版物和人们口头的那些名言名句。具体可有以下几类:

(1)具有哲理意蕴,发人深省的句子。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具有劝诫、警示作用的句子。如:“满招损,谦得益”。

(3)概括力强,已演化为成语的句子。如“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已演化为“抱薪救火”。

(4)一些融情入景的句子。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句子,对这些句子我们要重点记忆。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杨柳岸晓风残月”。

(5)一些对举句。对举句是指上下句内容相反或相对的句子,多是对偶句,也是历年高考常考的热点。如:“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为历代名家、批评家所称引的句子。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5.力求“形”“义”兼备,准确背诵默写

一些同学虽然会背,但一到落实到个别字句时,就拿不准了。如:把“落霞与孤鹜齐飞”中的“鹜”写成“骛”,把“为有源头活水来”中的“为”写成“唯”。

为此,我认为默写名句名篇时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记住生僻字、难写字。有些文质兼美的句子,由于有一两个生僻字,难写字,往往成为我们失分的关键点。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群山万壑赴荆门”,“一尊还酹江月”。其中“鹜”“壑”和“酹”就算是生僻字,比较难写,很容易多一笔或少一笔,复习中要强化记忆。

(2)区分音近字。有些字的读音有时相同或相近,稍不留神就容易写成别字,复习时也要特别注意。如:“别有幽愁暗恨生”,“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年一度秋风劲”其中“幽”“愿”“劲”容易与音近字“忧”“怨”“尽”混淆。其实这三组音近字意义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如:“幽”意思是“隐藏的”,而“忧”是忧伤之意。

(3)分清形近字。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屡见不鲜,再加上这些读音又大多相近,对考生有更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更应注意。如:“积毁销骨”、“无边落木萧萧下”,其中“销”容易写成形近的“消”,“萧”容易写成形近的“箫”。

(4)留心语句顺序。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有些同学不注意常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因此失分。如:“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稍不注意就可能把“歌诗”写成“诗歌”,把“多情自古”写成“自古多情”。

【参考答案】

(一)课内诗句考查:

1.多歧路 直挂云帆济沧海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至今商女 《》遗曲 4.《鹊桥仙》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5.《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6.来即我谋 7.未成曲调先有情 8.泉涓涓而始流 9.间关莺语花底滑 10.沧海月明珠有泪 11.万里悲秋常作客 12.烽火扬州路 13.枯松倒挂倚绝壁 崖转石万壑雷 14.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 15.左牵黄 千骑卷平冈 16.星垂平野阔 17.千金散尽还复来 18.羽扇纶巾 19.云中谁寄锦书来 20.尽荠麦青青 21.斜阳草树 寻常巷陌 22.樯橹灰飞烟灭 长使英雄泪满襟 铁马秋风大散关 23.匪我愆期 24.名余曰正则兮 字余曰灵均 25.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26.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7.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28.我欲因之梦吴越 29.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泉凝绝

(二)课内文句考查:

1.以为轮 虽有槁曝 使之然也 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哀民生之多艰 3.人亦念其家 奈何取之尽锱铢 4.其名曰鲲 鲲之大 其名为鹏鹏之大 其翼若垂天之云 5.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富贵者也 花之君子者也 6.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7.晓来谁染霜林醉 总是离人泪 8.致万乘之势 序八州而朝同列 9.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10.小学而大遗 11.俯察品类之盛 12.响穷彭蠡之滨 13.则芥为之舟 水浅而舟大也 14.羡长江之无穷 15.烟光凝而暮山紫 16.不霁何虹 17.抱明月而长终 18.金石可镂 19.暴霜露 斩荆棘 20.术业有专攻 21.举类迩而见义远 22.赏心乐事谁家院 23.长桥卧波 不霁何虹 24.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25.履至尊而制六合 26.躬亲抚养 零丁孤苦 27.层峦耸翠 飞阁流丹 穷岛屿之萦回 即冈峦之体势 2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2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0.潦水尽而寒潭清 31.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32.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33.抚孤松而盘桓 34.老病有孤舟 35.白露横江

(三)课外诗句考查:

1.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2.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两山派闼送青来 4.染柳烟浓 5.澄江一道月分明 6.往者不可谏 7.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8.落红不是无情物 9.衣食足则知荣辱

(四)有关文学常识的考查:

屈原名句范文第7篇

在现代中国,蔡元培和陶行知等在办学中十分重视美育和艺术眼光。中国美学的创始者之一朱光潜,在国外留学,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美的精神说人生,受到极高的赞赏。这十二封信平等对话,娓娓道来,用拉家常的方式,为美育树立了非常有吸引力、亲和力和说服力的样本。

当下,美育究竟应怎样进行,需要研究。研究之前,查资料、学习借鉴很有必要。比如,教育部曾经组织过“贫困山区艺术教育”的研究,上海市田园中学以美育立校,苏州十中的诗意教育,这些都影响深远。近年来,大邑县北街小学推行情趣教育,受到顾明远、朱小蔓等知名学者的肯定支持。

虽然应试教育和考核给师生带来很大的压力,但美育和艺术教育在许多中小学和幼儿园从未衰落,反而有越来越兴旺的趋势,他们的经验值得认真借鉴。

一位中学生被安排管理小花@。他观察秋菊,黄的、白的、红的,觉得好看。联想屈原名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更加喜爱。秋风吹过,倒了几株,顿觉伤情,一一扶正。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心细了,爱整洁了。前前后后,时间不长,中间生发出了多少心育、化育和美育的时机。这是活动里的美育。

加强美育最要紧的是教育学生善于生活,会改变生活。一位校长上任,发觉学校不那么美观。他与几位同事商量,从整理自行车着手,改变校园面貌。第三天,千余辆自行车,有二八式、二六式的,有平车、跑车、山地车、女士车,还有黑色、灰色、五颜六色的……被各归其位。如此,全校人都发现校园的美丽,面带喜色。“生活即教育”,生活里有美育。

在一个乡村学校,地面墙体清洁干净,装饰字画不马虎,还有点讲究;出操的队列六条线笔直,广播操动作整齐、有力,还有优美感、富于韵律;食堂、厕所的地上没有水印水迹,连垃圾都没有,桶体表面没沾杂物。细节透露出师生的习惯。这所学校远近闻名,附近的院落也雅致可人。到旅游旺季时,这种外观吸引着许多游人。学校的环境有美育。

我们有许多感人的学校故事,美好印象时时泛上心头。早晨,值日生在校门内执勤,小妹妹小弟弟来了,大哥哥大姐姐忙着替他们背起书包,拿水杯,还会一并回头,向家长道别。笑意在人们的脸上久久不曾褪去。那种放心,那种惬意。校园精神溢出了门外墙头,传播着和谐。人际关系里藏着美丽,美育在身边激荡。

顾及安全,一些地方的校门大多在八点才开放。不少家长为了上班,只得七点半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一所学校在校门内摆放着花花绿绿的小凳子,教师和校工守在门外。学生来了不让进校门,他们自己取凳子,坐在树下,或坐在花丛旁,轻声读书,静待校门正式开启的铃声。学校的规矩秩序也能够传递出美的寄语和气息,校园永远散发着春的芳香。

一个地区的学校加强和改进美育,可以在课程、活动、环境方面精心设计。那种以考试来衡量美育,想通过选择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是非题、改错题、连线题等来检测学生的美育或者艺术的知识技能的方法,是没有出息的教育方式。

屈原名句范文第8篇

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生态的产物,它和西洋画一样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国际社会对中国画知之不多。在国内,它日益向西方绘画靠拢。20世纪以来,中国画在衰落。这不是画种的问题,是人本身的问题,人们觉得这种艺术形态不够好,所以就想改造它。近百年来对中国画的改造,使它的特色日渐消失,它的传承体系被破坏,它的评价标准出现了混乱,它本应发挥的文化影响力与中国古文明大国的文化地位极不相称。现在,我们可以冷静下来想想问题所在,就艺术本质而言,所有艺术形态都有它自身的规律和存在的价值,既然我们承认它既有的辉煌,为什么非要改造它,乃至破坏它?困扰我们的东方和西方、传统和现代、接轨和不接轨的问题与艺术本质有关吗?一千多年来的画家谁也不考虑这些问题。倒是20世纪以来,画家自身开始焦虑,于是便改造这个画种,对传统中国画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

中国传统绘画受中国古典哲学的陶融。它不重写实的心象观、强调人格品操的中正观和以书法入画的笔墨观,这些都与西方造型艺术的追求不尽相同。它虽然不长于以宏大叙事的方式直接参与社会变革,但仍表达着真切的生活感受和深刻的人生价值。它“内修心而外益世”“抒胸臆而振斯文”,通过养心修身和知世悟道完成“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归于至善,“度己”也“度人”,润物细无声地改造社会。

今天,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画的传统精义,是为了反思笔墨文化背后的思想支撑和民族精神,重建自尊的文化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对于中国画沿什么道路发展至关重要。

讲究“人”“文”双修的传统中国画之所以不易于普及,是因为它对欣赏者有文化要求。“文”是进入中国画创作和欣赏的门槛。历史上,王冕、齐白石等大家首先是使自己由农民变成文人,进入中国传统文化状态,而后才成为中国画的专门家。欣赏中国画也是同样道理,先使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掌握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律,才能真正进入中国画。因“文”而“共成化育”,不是简单的“表现”“再现”问题,而是“体道艺之合,究圣哲之蕴”。画画是为了修为,修成君子。中国画的最高指归是“内美”,这来自屈原名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内美修能”就是人格的塑造。在中国画里,热烈不是宣泄,冷静不是冷漠,最忌高远失中、偏激不平;观通不妨照隅,求末亦是归本。这是中国画的本质特征,也是境界所在。中国画最大的功能是让人静下来、淡下来。它不表现争斗,远离血腥,却亲近造化,是自然的歌者。它追求至静至远,调和天人,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一个知识分子无论达和穷,书画都是修为的手段,提升自己的同时也提升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面貌。若论功能,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功能吗?

20世纪以来,中国画优秀传统的传承被严重忽视,写意精神在萎缩,笔墨质量在下降,文化内涵在减弱,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特质渐渐消失。任何一种成熟的艺术形态都有自身的程式规律,就像芭蕾舞里不能翻筋斗、京剧里不能加美声一样,中国画本来是一门程式性很强的艺术,但高度提炼的程式被动摇和消解了。中国画的评价体系空前混乱,全社会对中国画的认知和鉴赏能力令人忧虑,甚至以西方文艺理论框架代替传统画论的评价体系,信口开河的评论随处可见。所以,我们振兴中国画首先要正本溯源,还要廓清中国画的概念,弄清中国画的实质,从本体意义上传承中国画的精神,弘扬笔墨文化的本质,把断裂的传统弥补上,改变中国画朝“转基因”方向发展,在传承的基础上弘扬光大,开拓发展,使中国人的这门艺术能够按自身规律走下去。

屈原名句范文第9篇

孔子

(一)主要材料

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与他的品格息息相关。他的品格几千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特别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孔子63岁时,曾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9年,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2.安贫乐道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孔子心目中,道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不能把他的安贫乐道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义,这不符合历史事实。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孔子曰:“圣则吾不能,吾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他曾说:“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记》载,孔子30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问题太深刻,讲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

5.与人为善

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毋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6.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

(2)因材施教。

(3)勤于思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温故而知新。

(6)不耻下问。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人生态度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矣。

(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6)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7)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9)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0)道不同,不相为谋。

(11)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从政名言

(1)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3)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二)素材点拨

孔子是我国从古至今,影响最为深远的人物,他的文学成就、思想观点、人生经历都可作为写作的角度。

1.孔子相互支持、相互谅解的思想。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即提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克制、谅解、关怀、亲善、友爱、照顾,以求达到互利互惠的目的。这种思想和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相一致。

2.孔子的义利观。孔子承认人人都有追求财富的欲望,可他认为“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反对为个人利益而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3.孔子的孝悌观。尊敬老人的品德和行为,是极为宝贵的。歧视和虐待老人不仅会使道德沦丧,甚至能形成社会危机。这种观念同样值得现代人学习。

4.教育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5.从政观。孔子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种以“道”“德”“百姓”为先的从政理念仍然值得后人学习。

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对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始终不渝。

(三)材料化用

走自己的路,可能要备受煎熬,但前人已为我们走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孔子困厄于周游列国的大道上,仍然讲学布道,尽管别人不理解,尽管人们投来异样的眼光,尽管生命处于危险境地,他仍然痴心不改。他没有得到温情脉脉的关爱,伴随他的只有“刀剑风霜严相逼”的艰难与险阻,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沉沦,而是愈挫愈奋,尽力在人生大浪中拼搏着。

(2007年陕西考生《关爱并非营造美丽风景》)

屈原

(一)主要材料

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但由于性格耿直,加之他人排挤,屈原逐渐被楚怀王疏远。公元前305年,屈原因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流落到汉北。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他的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辞采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兵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中怀石投汨罗江而死。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1953年是屈原逝世2230周年,世界和平理事会通过决议,确定屈原为当年纪念的世界四位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名言:

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

6.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7.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

(二)素材点拨

屈原作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品格尤其值得我们关注。写作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爱国精神,屈原的诗歌和他的行为中处处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献身祖国的决心;

2.高洁的人格魅力;

3.孜孜不倦的探求精神。

(三)材料化用

或许你并不是一个强壮的人,但你在小人面前,捍卫了正直的尊严;或许你并不是一个有力量的人,但你在2000多年前就举起了一面文化的大旗,震撼了多少文人的心;或许你并不是一个战士,但你用你的诗歌与思想,为后人做出了榜样。

(2007年江苏考生《怀想天空》)

杜甫

(一)主要材料

1.漂泊人生

他在天宝五年(公元746年)到了长安,后又去参加科举考试,因李林甫把权弄奸,杜甫和全体应考者都落了第,故终生未成进士。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35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10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颠沛流亡,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滞留夔州两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2.诗史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

(二)素材点拨

1.“忧国忧民”的诗歌创作态度;

2.漂泊人生与执著的人生追求。

(三)材料化用

忘不了杜甫脸色憔悴、形容枯槁地吟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那深深的双眼里流出的是对人民的同情,对河山沦丧的哀痛。

(2007年山东考生《民族记忆永不褪色》)

白居易

(一)主要材料

1.诗歌主张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一生以44岁时被贬为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10首和《新乐府》50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因上书得罪权贵被驱逐出京,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获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在江州时写了《琵琶行》和《长恨歌》两篇力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可谓妇孺皆知的名句。

2.为民请命

他是一位有所作为、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二)素材点拨

1.“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2.为民请命,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

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思想情境之美。

(三)材料化用

还能再聆听吗,那消逝的绝唱?桃红柳绿,乱花浅草,枫叶芦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这缠绵的琴声,让两个天涯沦落人思想上达到完美的统一,一曲琵琶行,惹得司马青衫湿,只是千年以后的今天,透过薄薄的书页,我们也许只能用想象来构造这一意境,编织这唯美的旋律。

(2007年浙江考生《行走在消逝中》)

鲁迅

(一)主要材料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是中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小说,它通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它带着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中华民族的凄厉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意志和信念。

鲁迅旧体诗句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7.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鲁迅名句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4.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

5.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6.我哪里是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学习上的。

7.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8.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9.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10.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1.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2.人类总不会寂寞,以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4.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5.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6.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7.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

18.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9.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

20.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1.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二)素材点拨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人之典范,是民族之魂,其为文为人都是后世文人及国人楷模。写作角度较多。

1.弃医从文的思想历程变化;

2.对敌“横眉冷对”对人民“甘为孺子牛”的品格;

3.不畏,为民请命;

4.爱国主义精神;

5.用文学来拯救国人,拯救中华民族。

(三)材料化用

古今伟人无一不是面对挫折,愈挫愈勇的。

文化英雄鲁迅用他那刀枪般犀利的文字与、与黑暗社会作斗争,虽然反动派对其痛恨入骨,对其进行迫害,但鲁迅仍毫无惧色,写出来的文章一篇比一篇让敌人胆战心惊。

(2007年河南考生《面对挫折》)

冰心

(一)主要材料

1.非凡家庭,非凡教育

冰心,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冰心的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温柔亲切的感情,含而不露的手法,清新秀丽的语言。她出生在一个具有爱国、维新思想的海军军官家庭,她父亲谢葆璋参加了甲午海战,抗击过日本侵略军。大海陶冶了她的性情,开阔了她的心胸;而父亲的爱国之心和强国之志也深深影响着她幼小的心灵。

2.峥嵘岁月,心系国运

冰心曾经向往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五四”运动的爆发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冰心把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的振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她参加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热心从事文化救亡活动。抗战胜利后,她积极从事爱国和平进步活动。冰心作为一位忠诚的爱国知识分子,继承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光明,永不止息。解放战争时期,冰心拒绝参加“国大”代表竞选,支持亲属投奔解放区。新中国成立之初,她身居日本,心向祖国,坚决支持丈夫吴文藻摆脱集团的正义之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新形势鼓舞下,冰心夫妇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险阻,于1951年回到日思夜想的祖国。从此定居北京,以百倍的精力投入祖国的各项文化事业和国际交流活动。

3、痴情于国,奉献一生

她曾在《世纪印象》一文中写道:“90年来……我的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永远坚如金石”。实践证明,冰心是长期与党患难与共的亲密朋友。她不知老之将至,始终保持不断思索、永远进取、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1980年6月,冰心先患脑血栓,后骨折。病痛不能令她放下手中的笔。她说“生命从80岁开始”。她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光辉典范。

(二)素材点拨

冰心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一生奉献于祖国,奉献于她的写作事业。写作角度很多。

1.家庭教育与成长;2.奋斗的一生,奉献的一生,生无所息;3.爱国爱民;4.人生追求;5.人生与责任。

(三)材料化用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磨炼,怎能培养出坚韧的性格;不经历社会洗礼,怎能锻造出社会有用的人才。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007年河北考生《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

郭晖

(一)主要材料

她是河北省邯郸市实验小学普通的女孩,因为一次变故,变成了残疾人,但她的生命核能被激发了,她把生命的所有光亮全部聚集到了一个焦点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扇扇沉重的大门在她面前洞开。这个小学未毕业的弱女子,完全依靠自学,成了北京大学百年历史上第一个残疾女博士。

(二)素材点拨

郭晖是新时代的张海迪,为我们四肢健全的人做出了榜样。写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生命价值;2.人生理想;3.人生态度;4.意志方面;5.面对挫折;6.认识自我。

(三)材料化用

北大百年历史上第一位残疾女博士郭晖,也是一位以坚强作支撑的强者。坐在轮椅上的她,没有仰望、等待谁来扶起、支撑她一路前行,而是坚强地与命运作抗争。命运捉弄了她,让她重重地摔了一跤,但她用坚强的意志,用永不屈服的精神取代失去的双腿站了起来。她一路走来,不靠家、不靠学校、不靠社会,靠的是自己!她坚强的精神支撑了她的整个人生,陪她走向硕士、博士。”

屈原名句范文第10篇

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屈乡儿女的自豪。他爱国忧民、清正廉明的高尚品质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推崇和敬仰,为中华民族的振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以来,县委、县政府就如何把屈原爱国忧民的精神、清正廉洁的品质与他优秀的诗歌作品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屈原故里的旅游资源开展廉政文化教育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精心建设基地,为屈原诗廉文化谋“形”。2008年以来,县将屈原廉政元素集中起来,以屈原祠景区为依托,建设屈原廉政教育基地,充分展示屈原爱国、勤政、为民、廉洁的高尚情操,为游客提供更加丰盛的“文化大餐”。县纪委、县文化旅游局、县文联、县文物局、县屈原研究会先后赴随州廉政教育基地、中共五大会址廉政教育基地和武当山道廉教育基地进行了考察,确定了屈原廉政教育基地建设的基本思路、风格结构。

一是动静搭配求“活”。在基地的规划中,既注重内容充实、设计美观、图文并茂的静态展陈要求,又突出流动性、参与性的展陈特点。根据屈原名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分室内和室外部分设计了“清醒泉”和“独醒堂”两个部分,在“清醒泉”的景点中:石山中汩汩清流,赋有灵性,象征屈原高洁情操;泉池中荷莲旖旎,泥而不滓,寓意屈原出污泥而不染的忠耿品质;石山崔嵬,卓立于世,堪称屈原千古不朽的伟大形象;这些设计使基地在整体上灵动起来。

二是丰富多彩求“鲜”。在基地的规划中,既注重传统的展板布展方式,又引入“电子翻书”“聚音设备”等现代声光电设施,将屈原廉政思想、廉政作品、廉政故事、古今伟人对屈原的评价和屈乡儿女践行屈原精神的杰出代表和先进事迹等内容进行编辑,图文并茂的嵌入电子翻书设备中,将屈原廉政名言和、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录制到聚音设备中,使游客在参观中参与、在参与中参观,既饱了“眼福”,又饱了“耳福”,增加了“互动”元素,增强了展陈的“鲜活性”和吸引力。

三是空间和谐求“美”。在反复修改“屈原廉政教育基地展陈方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与屈原祠整体布局的和谐,以及布展形式、内容的统一,按照“美观”的要求组织屈学专家、美工专家、书法大家等各方面的人才反复讨论,进行了多次修订,确定了终审方案,从空间、造型、色彩、灯光等方面进行了最完美的设计,对四大主题分别确定了展陈风格,确保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搭配和谐。

(二)深入挖掘屈原廉政精髓,为诗廉文化谋“魂”。县组织屈学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对屈原作品中和屈乡民间中的廉政思想进行深入挖掘,组织编写了近10万字的《屈原廉政文化集萃》一书,并公开出版发行,确定了屈原“推行美政、忧国爱民”的爱国精神、“修明法度、德政惠民”的民本思想、“修身励志、廉洁清明”的高洁品性、“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行为原则四大廉政思想,作为布展的精髓予以确定。

一是重点体现他“推行美政、忧国爱民”的爱国思想。屈原《离骚》曰:“既莫足与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屈原将“美政”作为他终生追求的目标。他的美政思想中,最重要的是立国兴邦,强国富民。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眷恋故国、忠诚事君”,“以德治国、圣哲茂行”和“以史为鉴,遵道得路”。

二是重点体现他“修明法度、德政惠民”的爱民情怀。屈原《离骚》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具有深刻的亲民、爱民、恤民意识。他通过改革法制、修明法度、摒弃秽政等途径实现民本思想。因此,闻一多说“屈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有充分条件称为人民诗人的人”。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忠耿爱民、余心所善”,“德政惠民、察夫民心”和“修明法度、章画志墨”。

三是重点体现他“修身励志、廉洁清明”的廉政观念。屈原《招魂》曰:“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屈原及其作品富含廉政思想,屈原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政倡导者和实践者。清正廉洁是屈原勤政为民、忠贞爱国的人格追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修身励志、上下求索”,“立志修名、名不虚作”,“廉正高洁、闭心自慎”,“效法先贤、置以为像”和“珍惜岁月、时不可淹”。

四是重点体现他“刚正不阿、敢于斗争”的抗争精神。屈原《离骚》曰:“宁缢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占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屈原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刚直不阿的忠耿品性,千古流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刚直清烈,仰心自强”,“守志不移、其犹未悔”和“举贤授能、滋兰树蕙”。

(三)努力打造屈原廉政品牌,为诗廉文化谋“位”。目前,“清醒泉”、“独醒堂”、“千字文”等景观凭借自身的深刻寓意和励志内涵已成为屈原祠的核心景观,不少游客专门为了屈原廉政文化慕名而来,截止目前累计接待来自全国的游客近100万人次,达到寓教于游的目的。、、、朱镕基、李瑞环等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屈原祠,全国已经有60余家媒体报道了屈原廉政文化。市、县纷纷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屈原廉政教育基地,接受屈原廉政文化熏陶,彰显了屈原廉政教育基地的廉政教育效果。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将屈原廉政文化纳入每年例行的端午诗会和每两年一次的端午文化节之中,予以集中展现和推介。另外,还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培兰思廉、端午勤廉歌会、“弘扬屈原精神、永葆清廉本色”主题廉政作品征集和展陈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大容量、高规格地展示和推介屈原廉政文化,形成了强大的特色廉政文化品牌,屈原诗廉文化逐渐成为乃至廉政教育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二、推进屈原诗廉文化的思考与启示

屈原精神万世敬仰,屈原文化举世闻名,屈原是全世界第一个提出“廉洁”理念的政府官员,深度挖掘屈原廉洁精神,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的品位、规模和影响力,努力把县建设成中华民族“廉洁”思想的发源地,传播优秀廉政文化的旅游地,把屈原诗廉文化与武当道廉文化、武汉“五大会址”红廉文化构成三角之势,打造成省廉政文化的重要支撑极。

(一)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的优势条件

1.屈原精神举世瞩目,具备品牌优势。屈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屈原这个耀眼于世界的伟大诗人,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受到广大中华儿女的广泛认同。屈原作为全世界华人共同的先祖,是中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中国第一位被全世界人民敬仰的世界文化名人。1953年,屈原被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这些使“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独具品牌优势。

2.屈原诗辞作品丰富,具备文化优势。屈原作品现存27篇。其中据刘向、刘歆父子和王逸注本,认定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据《史记·屈原列传》还有《招魂》1篇。有些学者认为《大招》也是屈原作品。在我国文学史的长河中,屈原是第一个自觉以诗的形式进行文学创作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伟大诗人,他把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以及全部生命热情融入诗中,打上了鲜明的个性烙印。屈原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创作进入一个新时代。屈原在中华文学史上“开辟了强烈抒情新道路,创立了浪漫主义新诗风,造就了华丽主义新风貌,开创了语言句式新格局,树立了文人个体新形象”,屈原作品成为中华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一盏璀璨的明珠,使“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独具文化优势。

3.屈原廉洁思想出现最早,具备历史优势。据考证,“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出自屈原的《卜居》和《招魂》。《卜居》说:“宁廉洁正直以自清”;《招魂》说:“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沫。”由此可见,屈原是中华乃至全世界最早提出“廉洁”一词的文化名人和政府官员,不愧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廉政鼻祖,这使“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独具历史优势。

4.因屈原而生的民间习俗源远流长,具备群众优势。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挥师南下,攻破了郢都,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写作《怀沙》后,自沉于汨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死日当在五月五日左右,五月五日是楚的传统节日,人们习惯于划龙船和吃粽子,后来把这个节日与屈原紧密联系起来,逐渐形成一种悼念仪式,反映了人们对这位伟大诗人和政治家的景仰。现在,端午节成为国务院指定的法定传统节假日,文化部、省政府两年一次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成为惯例,“来到屈乡过端午”成为时尚,骚坛诗会、龙舟竞渡、吃粽子、挂艾叶、喝雄黄酒等民间传统习俗成为习惯,这些使“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独具群众优势。

5.屈原故里与三峡大坝遥相呼应,具备区位优势。“屈子沉湘后,风流在此州。”(清·王恕《泊归州》)此州即古城归州。屈原诞生于,闻名于屈原。县城地处三峡坝上库首,有距离大坝仅1000米的国家投资6700万元打造的屈原祠景区,还有屈原八景、屈原祠、九畹溪漂流等10多处与屈原相关的知名景点,每年接待来自国内外的游客200多万人次。独具区位优势。

(二)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的基本原则

1.要把屈原诗廉文化建设放到提升精神区位的高度来谋划。精神区位就是固化到广大干部血液里的一种“精气神”,它凝练了争创一流的豪气、改革创新的灵气、攻坚克难的锐气以及廉洁勤政的正气。李鸿忠书记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精神区位是气场的根本支撑,一个地方发展得好不好、快不快,主要不是取决于地理区位,关键在于当地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精神区位。面对时代赋予的千钧重任,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我们千万不可麻木和懈怠,绝不能留下千古遗憾,必须千方百计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创造机遇”。提升精神区位,形成倍增动力,就是要按照党代会报告的要求激情奋进、克难求进、扎实推进、与时俱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楚平在调研时提出了“身在贫困山区,精神区位要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将屈原诗廉文化建设放到提升精神区位的高度来谋划,按照黄书记提出的“四个一流”的要求,振奋精神,克难攻坚,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2.要把屈原诗廉文化建设作为优质旅游产品来打造。有山、有水、有峡、有坝,在全国很少见,旅游有很好的卖点。目前已经建成屈原祠、凤凰山、九畹溪、三峡竹海、链子崖等一批享誉省内外的旅游景点,下一步要将屈原诗廉文化融入所有旅游景区提档升级的规划之中,体现在所有景区的解说之中,贯穿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之中,作为优质旅游产品来打造。

3.要把屈原诗廉文化建设作为城市形象名片来推介。因为屈原而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很多有识之士和文化人的向往之地,海内外很多人梦寐以求想来。因此,我们务必打好“屈原牌”,借助各种媒体、依托各种活动进行强力推介,使“屈原诗廉文化”作为享誉全国的城市名片之一。

4.要把屈原诗廉文化建设作为廉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来落实。县作为屈原故里,有责任有义务大力弘扬屈原廉政文化,加强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保持党的纯洁性。积极发挥屈原廉政教育基地的教育和教化作用,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功能,要将屈原诗廉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的学习重点、纳入县委讲师团的宣讲重点、纳入党员教育的重点内容、纳入党校各主题班的课程,进行重点研究、重点备课、课题重点招标,确保在全县上下党员干部中予以落实。

(三)提升屈原诗廉文化的思路打算

1.完善屈原祠的布展格局,融入廉政元素。在屈原祠已经布展到位的情况下,与省文物部门、三峡平湖旅游公司等加强协调,对现有布展进行完善,修改解说词,增添屈原廉洁故事,于无形中融入廉政元素,力求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2.建设屈原生态文化长廊,全面展示屈原精神和品质。在县城建设中大手笔打造屈原生态文化长廊,并在规划设计中,有意识地将屈原廉政文化思想融入进去,在建设和布展中结合实际进行融合,体现在细节之中。

3.组织屈原廉洁思想研讨会、诗歌会,进一步挖掘和丰富屈原廉洁思想内涵、精髓。把屈原廉政文化纳入屈原文化研究的范畴,纳入两年一次屈原文化论坛,邀请海内外屈原文化知名学者,围绕“弘扬屈原文化,永葆清廉本色”主题,开展学术交流,进一步挖掘屈原廉洁思想内涵,进一步丰富屈原廉洁思想精髓,力争在弘扬屈原诗廉文化上取得丰硕成果。

4.丰富端午文化习俗,夯实弘扬屈原廉洁文化的群众基础。将屈原廉政文化纳入文化部、省政府两年一次的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融入文化节的诗会、赛龙舟、开幕式等具体活动中,在海峡两岸的主流媒体上进行集中推介,并编撰出版屈原廉政文化系列丛书,编印屈原廉政文化读本、画册、折页,提升品牌效应。将屈原廉政文化融入全县各级各地端午节庆活动、乡镇农村文艺调演、中小学生课堂及班团活动等群众文化之中,使弘扬、践行屈原廉政文化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为。

上一篇: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范文 下一篇:写给老师的话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