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寿命周期范文

时间:2023-03-06 11:44:21

全寿命周期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1篇

关键词: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供电企业

一、 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趋势

全寿命周期管理对供电企业的重要性全寿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Management LCM)强调对产品全寿命发展过程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全寿命周期管理是很多步骤的综合结果,主要的过程包括:对于风险的分析,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以及内部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最后还包括对上述各种活动的监督以及管理。因此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全寿命周期管理的主要过程。例如,企业在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自身的资源有个详细的了解,供电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以及与同行业不同供电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的比较。信息的沟通和共享则是在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阶段所涉及的,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不同部门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配合,因此需要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从而最后保证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效实施。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员工的优势,产品优势,技术优势等方面。员工方面,由于供电企业成立时间较长,供电企业有很多老员工,一方面来讲,形成较好的供电企业凝聚力,反之,由于没有引入新鲜血液,即新员工。因此供电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阻力。技术优势是产品优势的先决条件,只有有了先进的技术,供电企业才能生产出更高质量的产品。近些年来,电力行业的技术变化速度日益加快,如果供电企业不能够投入资金引入新的设备,就不能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标准需求。由于供电企业公司设备老化,管理制度滞后使得供电企业运营成本较高。供电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不能够很好的适用市场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供电企业的利润成本高。所以越来越高的标准和未来新能源的发展趋势要求供电企业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以降低运营成本,以实现供电企业利润的增长。因此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 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短板及措施建议

供电企业本身要加强自身的建设,加强技防。对于规划设计阶段,全寿命周期管理既是强调实施持续不断、协调统一的管理,综合考虑各个阶段的问题,保证各个阶段的活动前后衔接,所以在规划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供电企业设备的合理使用,也要考虑后期的易于管理等方面,这样才会更好的使用全寿命周期管理以保证企业的合理发展,在工程建设阶段,企业应使用可循环高质量的建筑设备以及器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供电企业有序的运营。在后期处置阶段进行调研汇报制度。

三、完善各阶段管理方法

首先,合理的经济效益评价对于供电企业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优秀的员工和管理人员必不可少,为了合理的实施经济效益评价,可以通过在各个层次实施经济效益评价以合理的进行寿命管理。那么对供电企业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供电企业的竞争优势,还能够建立良好的供电企业学习氛围。良好的企业规范制度是一个供电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保证。不仅对于企业如此,对于任何社会单位的有序运行也是如此。如果企业有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必然会收到良好的结果。现代企业的四个基本特点是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些特点都是良好企业规范制度的基本表现。供电企业的规范制度包括两个方面:“软”因素和“硬”因素。首先对于软的方面,要求供电企业在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时时刻刻要考虑员工的利益诉求,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够使得员工有着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因此为后期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先行条件。硬的管理因素要求柔性的实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和管理规范条例作为指引,作为坚实的后盾,这两个因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顺利实施。

其次,供电企业为了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需要加注意的一点是,供电企业可以不仅仅选择在人才市场进行招聘,可以进入大学,招聘优秀的大学生为供电企业工作,这样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招收到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因此供电企业通过积极的在各大高校进行宣讲工作,招聘了大量的大学生,提高了管理团队的素质,为后期的供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做好了准备条件。

结束语

供电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供电企业的内部环境也是如此,任何长久存在的企业必须时刻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对于供电企业尤为如此。因此供电企业要及时跟进国家的政策和国际发展的为了走向,及时细化销售的各个环节,最终保证公司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通过上文对供电企业的现状分析,可以看出供电企业为了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最终确定一系列措施以提升供电企业为了引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水平,唯有如此才能保证供电企业的健康长久发展。(作者单位:象山县供电局)

参考文献

[1] 陈浪男, 屈文洲.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0,(4):26— 34.

[2] 陈小悦, 孙爱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有效性检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4):28— 35.

[3] 周学广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M].北京:电力工业出版社,2003.

[4] 丁梅.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安全体系设计[J].电力研究,2002, (12).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2篇

关键词:BOT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帕雷托法则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115-03

BOT是Build(建设)-operate(经营)-transfer (转让)的简称。BOT投资方式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政府为了吸收资本,建设基础设施而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投资融资方式。它的运作方法是政府通过特许权协议,在规定的特许期内,将基础设施项目的特许权授予私人投资者(即特许权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负责该项目的投融资、建设、运营和维护。在特许期内,项目公司拥有特许权项目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特许期满后,项目公司将特许权项目的资产无偿移交给政府。

随着国家关于扩大内需的各种政策推出,吸引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等市政公用项目的建设已经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投资商通过BOT融资模式承接我国各地的工程项目。由于投资商和各地政府在该领域操作经验的普遍匮乏,投资商普遍没有提前进行详细成本分析或者成本控制的规划,造成项目后期的成本远远超总投资预期,从而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有些项目甚至影响到BOT特许经营权的合法性和融资机构对该项目的支持。为使投资商和政府在BOT项目中能够双赢,特就BOT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构成和控制的方法及意义进行分析,以期引起BOT项目各利益方的注意。

一、BOT项目寿命周期成本的构成

BOT项目工程寿命周期是指项目从前期立项、工程勘察设计、建造、运营直到运营期结束经历的全部时间。

在广义的项目寿命周期成本中,不仅包括资金意义上的成本,还包括环境成本、社会成本。

(一)项目寿命周期资金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资金成本,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济成本、财务成本,它是指工程项目从项目构思到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项目运营期终结全过程所发生的一切可直接体现为资金耗费的投入的总和,包括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

(二)项目寿命周期环境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环境成本是指项目在其全寿命周期内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

(三)项目寿命周期社会成本

工程寿命周期社会成本是指项目在从项目构思、项目建成投入使用直至运营期结束过程中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在工程寿命周期成本中,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都是隐性成本,它们不直接表现为量化成本,而必须借助于其他方法转化为可直接计量的成本,这就使得它们比资金成本更难以计量。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前者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收益,后者对于投资者则体现为某种形式的成本。在分析及计算成本时,应对他们影响进行分析甄别,剔除不属于成本的系列。

狭义的工程寿命周期成本是即该项工程在其确定的全寿命周期内或在预定的有效期内所需支付的研究开发费、制造安装费、运行维修费、运营期结束报废回收费等费用的总和。在工程竣工验收之前发生的成本费用归入建设成本,工程竣工验收之后发生的成本费用(贷款利息除外)归入使用成本。在一般情况下,运营及维护成本往往大于项目建设的一次性投入。

二、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

(一)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概念

要从项目全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在使资产具备规定性能的前提下,要尽可能使总成本最低。

(二)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有费用效率(CE)法、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权衡分析法和比率分析法等。

1.费用效率(CE)法。费用效率(CE)是指工程系统效率(SE)与工程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比值。其计算式如下:

费用效率(CE)=系统效率(SE)/寿命周期费用(LCC)

=系统效率(SE) /(设置费(IC)十维持费(SC))

CE值愈大愈好。如果CE公式的分子为一定值,则可认为寿命周期成本少者为好。

(1)系统效率。系统效率是投入寿命周期成本后所取得的效果或者说明任务完成到什么程度的指标。

(2)寿命周期成本。寿命周期成本为设置费和维持费的合计额,也就是系统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费用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l)费用模型估算法;2)参数估算法;3)类比估算法;4)费用项目分别估算法。

2.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所谓固定费用法,是将费用值固定下来,然后选出能得到最佳效率的方案。反之,固定效率法是将效率值固定下来,然后选取能达到这个效率而费用最低的方案。

3.权衡分析法。权衡分析是对性质完全相反的两个要素作适当的处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总体的经济性。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法的重要特点是进行有效的权衡分析。通过有效的权衡分析,可使系统的任务能较好地完成,既保证了系统的性能,又可使有限的资源(人、财、物)得到有效地利用,寿命周期大的吸引力。例如,使用简便,舒适性提高,容易掌握,具有多种成本评价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权衡分析的彻底程度。

在系统效率SE和寿命周期成本LCC之间进行权衡时,可以采用以下的有效手段:(1)通过增加设置费使系统的能力增大(例如,增加产量);(2)通过增加设置费使产品精度提高,从而有可能提高产品的售价;(3)通过增加设置费提高材料的周转速度,使生产成本降低;(4)通过增加设置费,使产品的使用性能具有更多用途等,可使运营期的收入得以提高。

4.比率法分析法。是指用两个以上的指标的比例进行分析的方法。它的基本特点是:先把对比分析的数值变成相对数,再观察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常用的比率法有以下几种:(1)构成比率。又称比重分析法或结构对比分析法。通过构成比率,可以考察成本总量的构成情况以及各成本项目占成本总量的比重,同时也可看出量、本、利的比例关系(即预算成本、实际成本和降低成本的比例关系),从而为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指明方向;(2)动态比率。动态比率法,就是将同类指标不同时期的数值进行对比,求出比率,以分析该项指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动态比率的计算,通常采用基期指数 (或稳定比指数)和环比指数两种方法。

三、BOT项目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原则

BOT项目成本管理以“实现工程全寿命周期总成本的最小化”原则,核心是成本规划与控制,不能只追求一次性建设投资的节省,而是要从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范围来考虑成本的节约,尤其是要考虑工程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费用。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既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建筑工程要充分合理地利用自然条件、节约资源、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筑可持续发展特性的提高会带来工程成本的降低。

(二)帕雷托法则

在投入和产出之间,本来就不平衡。因此,主张以一个最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获得最大的结果、产出或酬劳。

一般而言,项目的全寿命成本不是均匀的分配在每一个阶段上的。据统计,在建设期有大约占全部分项工程数目10%~20%左右的主要分项工程,其成本占建设期总成本的60%~80%,因此,这些分项工程应作为建设期成本的重点,可以用来作为项目成本分析和控制的主要对象。

(三)以规划设计阶段为重点,以动态控制为主的控制原则

图1是描述的不同建设阶段影响建设工程成本程度的坐标图。从该图可看出,影响工程成本最大的阶段是约占工程建设周期四分之一的技术设计结束前的工作阶段。控制工程成本的关键就在于设计。

BOT项目工程成本动态控制原理如图2所示,这种控制是动态的,并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始终。

四、BOT项目从寿命周期成本角度评估决策的一般步骤

(一)提出项目的功能要求

在项目开展前期,就项目未来的功能要求必须以目的或目标的形式具体地、定量地加以明确。

(二)项目前期基础资料收集

在评价寿命周期成本时通常需要的资料有:(1)市场调研资料;(2)用户的需求资料;(3)设计资料;(4)建设期资料;(5)后勤支援资料;(6)运营费用计算用资料;(7)价值分析资料;(8)项目的计划和进度管理关系的资料。

(三)BOT项目方案比选

为了更好地对项目进行权衡,对系统各组成部分要考虑多种方案,进行费用效率(CE)法进行分析,以便从中选出可以完成任务而且经济性高的最佳方案。

由于寿命周期成本必须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因此,建造进度和系统的使用年限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评价成本,同时余下的运营期时间长短直接影响投资商的收益。

项目方案比选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评价方案的“符合性筛选”。首先进行符合性筛选,以最重要的评价要素为依据对各方案进行一次筛选,将评价显然不高的方案排除掉。

2.对经过“符合性筛选” 剩下的方案进行有效度和费用的详细估算。

3.用固定费用法和固定效率法进行试评。

4.从效率和费用两个方面对系统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选出最佳方案。(1)如果系统的效率和费用两个方面都是最优的,当然应选取该方案;(2)如果系统的效率相同,费用也没有大的差别,则需要通过分析定性因素来择优选用;(3)如果不存在各方面都是优秀的方案,则在最终决定哪个方案最佳时,应以与系统预期功能关系大的因素为依据。

(四)编制报告

形成BOT项目的评估报告书。

五、BOT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重要意义

在BOT项目立项前,参与BOT项目的利益双方就应该进行项目全寿命成本分析,一个进行成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BOT项目应能达到以下效果:

1.提前预测未来的各种收益和成本支出,在项目初期就考虑寿命周期成本,以便评价方案及鉴别潜在的问题或影响因素。

2.积极影响BOT项目利益各方前期对于项目功能设置的规划。

3.支持未来BOT项目战略性规划,进行“费用设计”,降低未来的工程成本,节约投资。

4.将不确定性分析方法引用到成本分析计算之中,考虑通货膨胀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政府决策者还应该注意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

5.BOT项目利益各方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控制的意识,达到双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守清,柯永建.特许经营项目融资(BOT、PFI和PPP)[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喜军,王孟钧,陈辉华.BOT项目运作与管理实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张栋.特许经营法律实务[M].法律出版社,2008.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3篇

1.1企业缺失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意识

当前大部分企业管理者对产品成本管理存在片面性的认识,他们只是一味的强调控制产品的后期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前期论证、研发环节的成本控制,这样的思想意识必然不会接受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观念,导致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可能实现最大化;同时企业的管理者将成本管理仅仅看作企业管理的一个部门,企业的成本管理是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而忽视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全员参与的原则,结果成企业内部之间的各个环节缺乏有效的沟通,造成不增值作业。

1.2自身存在的技术问题导致其推广存在难度

首先产品的整体过程存在一定的难以量化的部分,这些部分会影响对成本的核算,比如产品报废所带来的环境成本就存在难以量化计算的标准,这样不利于对成本的具体核算;其次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相对不高,企业具有统一信息管理系统的数量不多,这样企业间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沟通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产品整体信息的反馈与沟通,造成企业不能实现产品全过程的信息管理,影响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实施。

1.3相关的理论研究较少,实际成功经验欠缺

全寿命周期成本最早产生于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因此受到时间的限制,我国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论研究还相对比较少,首先目前国内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介绍外国成果以及企业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意义和作用等理论层面的研究,而关于其深层次的研究比较少;其次缺乏实际案例的介绍,虽然关于在不同领域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理论不少,尤其是在建筑领域,但是关于通过真实案例介绍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则非常的少,造成其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缺乏具有专业知识和理论经验的人才,现实的情况是具有实践经验的人其理论知识不足,具有理论知识的人则实践经验又不够。

2提高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具体措施

2.1提高企业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认识

企业之所以不重视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除了其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之外,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企业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因此首先要加强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宣传,在企业中深入开展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提高企业全员的思想意识;其次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活动,企业要通过聘请专业的教师团队到企业中开展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知识讲座,提高企业全员的成本控制能力水平。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其在内容、操作方式上具有许多创新点,需要进行专门的教育培训,帮助企业提高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能力。

2.2积极探索实施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技术支撑体系

首先加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完善企业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数据库的建设,企业数据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是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基本工作之一,因此企业要提高其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数据库,做好企业各项经营数据的记录与整理,并为企业的优化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应当确认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所用数据的可靠性,即判断从正在使用的系统中所得到的数据能否用来确定新系统的费用,并保证数据口径、计算方法、适用条件等方面的一致性。其次,针对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所涉及到的各项技术,必须尽快构建实施的技术支撑体系,即解决如何实施的问题,它关系到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推进速度与质量。

2.3加强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和案例库建设

针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虽然目前我国的理论研究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在我国的起步发展比较晚,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体系,对此国家相关部门或者行业组织要加强对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的研究的支持力度,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促进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再者积极推广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案例,以真实案例促进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实施与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案例不足的现象,我国可以构建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案例库,将成功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案例收集到案例库中,方便其它企业的学习与掌握真实的案例经验,同时通过了解不同案例可以丰富与促进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知识与内容。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

1、引言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国先后颁布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 T50378)、《绿色建筑评价技术导则》、《住宅性能评价标准》,世界范围内如英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BREEAM),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日本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CASBEE)等,都为绿色建筑评估提供了较为详尽的评价方法。这些评估体系都主要是从建筑设计者的角度出发设置,由于绿色建筑建设投资往往高于传统建筑,因此从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绿色建筑从决策设计到回收报废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效益,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经济评价体系,对绿色建筑的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评价

2.1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指绿色建筑的全寿命成本依据研究阶段的不同,包括决策设计成本、施工建设成本、使用维护成本、回收报废成本四个部分。

(一)决策设计成本

包括决策和设计两个部分。决策成本包括策划项目、调查市场、收集信息、可行性研究、优选方案、筹措资金等决策阶段所花费的费用,同时还包括重大方案、管理、研究试验等在设计阶段所耗费的成本。投资决策阶段成本的控制是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源头,直接关系着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低。建设项目一经通过决策,设计就成为建设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据统计,设计对于工程造价的影响高达80%以上,将直接影响项目投资;科学的设计方案可以有效地使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10%左右。因此,应加强设计阶段的管控力度,强化其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影响,优化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变更,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建设前期阶段来,将更加有效地控制项目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

(二)施工建设成本

施工建设成本是指在绿色建筑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管理费用以及各种税费等。

(三)使用维护成本

使用维护成本是在绿色建筑使用阶段产生的费用,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优势往往也体现为其使用期持续时间长、使用维护成本更低。

(四)回收报废成本

回收报废成本是指绿色建筑在使用中己经达到其耐用期限,要对其进行回收报废,这个过程所产生的成本就是它的回收报废成本。

2.2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效益分析

绿色建筑的效益根据其性质,主要可以分为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对绿色建筑的能耗情况,对比计算出它与传统建筑的能耗差,即为绿色建筑的节能量,具体主要体现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几个方面。而具体的计算方法,可根据当地能源的实际价格,推算出节约能源的经济效益,并依据相关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

(二)环境效益

环境效益主要包括室内环境效益和室外环境效益。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产生的污染,绿色建筑由于在材料的选择上坚持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因此与传统建筑相比,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就显得更为显著。其次是室外环境效益,绿色建筑带来的环境效益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建筑因节约烧煤,从而减少了污染气体的排放和酸雨的想成,对大气产生的环保效益;二是减少了在建设过程中或建筑物拆除时制造的建筑垃圾,从而形成的垃圾减少的效益。

(三)社会效益

既包括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的居住舒适度的微观效益,也包括因改变社区形象和精神风貌而带来的中观区域效益和宏观社会效益。其中,微观效益主要表现为绿色建筑强调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活动空间;宏观效益则主要体现在,绿色建筑加强了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消费理念带来了改变。

2.3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分析

通过上述对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效益的分析,确定其产生成本和效益的各个项目,并分别确定其数值。需要注意的是:

(一)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对各期所产生的成本效益根据公式(1)进行折现,最终得到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和效益的现值。

(二)由于成本和效益的内容和性质各不相同,为实现可比性,把方案的成本和效益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2)进行方案成本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3)进行方案效益的无量纲化处理,利用式(4)进行方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方案成本系数=本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各方案全寿命周期成本现值之和(2)

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效益得分/各方案效益得分之和(3)

方案成本效益比=本方案效益系数/本方案费用系数 (4)

根据式(3)的计算结果,方案成本效益系数比最大的,就是最优方案。

3、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重点

3.1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中相关利益主体关系的处理

(一)绿色建筑的开发商

绿色建筑会产生更高的建造费、设计费和质量控制费,给开发商带来更多支出,因此开发商会希望以更高的价格进行销售,以补偿其用于实现绿色建筑的增量投资,获得更加高额的利润,此时买方市场的需求就显得重要。因此需要开发商、政府等相关机构和主体向买方传递绿色建筑的质量信息及前述分析中的优势和效益,使供需市场相互协调。

(二)绿色建筑的消费者

绿色建筑的消费者主要享受的是绿色建筑环保节能的方面收益。一方面,绿色建筑在能源方面的运行费用明显低于传统建筑;另一方面,建筑物对能源价格上涨的抗风险性较传统建筑也显著提高,舒适度也增强。

3.2 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过程的控制

坚持动态成本管理的模式,通过快速的成本信息传输和成本决策机制,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并管理未来的经营目标,促使保持经营成本与风险成本的相对优势、战略地位得以相对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动态的成本管理方法和传统建筑动态的成本管理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绿色建筑成本数据的不准确和缺乏,因此需要通过加强绿色建筑成本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工作,在传统建筑动态成本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改进,从而于提高绿色建筑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绩效。

4、结论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继续实施,经济发展与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会互为推动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依赖各行各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当中也包括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建筑正是属于可持续发展的范畴,绿色建筑的发展也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鲍学英,王恩茂,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的绿色建筑经济评价研究[J].会议论文,2010

[2]韩笑,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绿色建筑优选决策模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

[3]贾明,朱海潮,魏晨辉,潘盛德. 绿色建筑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J]. 陕西建筑. 2009(09)

[4]刘宏伟. 绿色建筑经济外部性问题分析[J]. 中外建筑. 2009(06)

[5]张超,李庆. 绿色建筑成本效益评价指标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07)

作者简介: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智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工程寿命

一、智能建筑

1、智能建筑的定义

智能建筑是智能建筑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智能楼宇利用系统集成的方法,将智能型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与建筑艺术有机的结合,通过对设备的自动监控,对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使用者的信息服务及其功能与建筑的优化组合,所获得的投资合理,适合信息社会需要,并且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它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和信息技术共同关心的新领域。

第一幢智能大厦于1984年在美国哈特福德 (Hartford)市建成。中国于90年代才起步,但迅猛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智能建筑是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建筑物智能化程度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提高。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标志是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将4C技术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4C技术仅仅是智能建筑的结构化和系统化。

2、智能建筑的分类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大楼自动化(又称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这3个自动化通常称为“3A”,它们是智能化建筑中最基本的,而且必须具备的基本功能。目前有些地方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为了突出某项功能,以提高建筑等级和工程造价,又提出防火自动化(FA)和信息管理自动化(MA),形成“5A”智能化建筑,甚至有的文件又提出保安自动化(SA),出现“6A”智能化建筑,甚至还有提出“8A”、“9A”的。但从国际惯例来看,FA和SA等均放在BA中,MA已包含在CA内,通常只采用“3A”的提法。

我国的智能建筑现在一般主要由4A组成,即 BA 大楼自动化系统 (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 ;OA 办公自动化系统 (Office Automation System) ;CA 通讯自动化系统 (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 ;SA 安全自动化系统 (Security Automation System) 。

智能楼宇自动化的各个子系统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具有互操作性,因此,还需要有一个能实现集中管理与协调的系统,以便各个子系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共同构成建筑物的自动控制网络。

3、智能建筑的特点

(1)环境方面 :

1 舒适性:使人们在智能建筑中生活和工作,无论心理上,还是生理上均感到舒适。

2 高效性:提高办公业务、通信、决策方面的工作效率;提高建筑物所属设备系统使用管理方面的效率。

3适应性:对办公组织机构的变更、办公设备、办公机器、网络功能变化和更新换代时的适应过程中,不妨碍原有系统的使用。

4 安全性:除了保护生命、财产、建筑物安全外,还要防止信息网信息的泄露和扰,特别是防止信息、数据被破坏,防止被删除和篡改以及系统非法或不正确使用。

5 方便性:除了办公机器使用方便外,还应具有高效的信息服务功能。

6 可靠性:努力尽早发现系统的故障,尽快排除故障,力求故障的影响和波及面减至最小程度和最小范围。

(2)功能方面 :

1 具有高度的信息处理功能。

2 信息通信不仅局限于建筑物内,而且与外部的信息通信系统有构成网络的可能。

3 所有的信息通信处理功能,应随技术进步和社会需要而发展,为未来的设备和配线预留空间,具有充分的适应性和可扩性。

4 要将电力、空调、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构成综合系统,同时要实现统一的控制,包括将来新添的控制项目和目前还被禁止统一控制的项目。

5 实现以建筑物最佳控制为中心的过程自动控制,同时还要管理系统实现设备管理自动化。

二、全寿命周期管理

1、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概念及其相关理论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起源于英国人A.Gordon在1964年提出的“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Life cycle cost,LCC)理论,另一个来源于全寿命周期评价理论(Life cycle Assessment,LCA)。卢谦指出,建筑物的前期决策、勘察设计、施工、使用维修乃至拆除各个阶段的管理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全寿命管理系统,为保证和延长建筑物的实际使用年限,必须根据其全寿命周期来制定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管理是指从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的视角,运用集成化管理的思想,将传统管理模式下相对分离的项目策划决策阶段、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和项目运营维护阶段在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手段等方面进行有机集成,建立项目策划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维护的集成化管理系统,实现建设工程项目整体功能的优化和整体价值的提升以及建设工程项目全寿命期目标。我们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如下:

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

=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项目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项目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DM+PM+FM

2、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传统的建设项目分为前期策划、准备和设计、施工与运营4个阶段,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分为项目前期开发管理(DM)、项目实施期的项目管理(PM)和项目使用期的运营管理(FM)3种模式;从建设项目的参与情况分析,建设项目管理类型可分为投资与业主方的项目管理、设计与施工等建设方的项目管理、项目咨询或监理方的项目管理、项目运营使用方的项目管理等类型;不论项目决策层还是项目管理执行层,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管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费用少、进度快、质量好。由此可得到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系统

三、智能建筑的全寿命周期管理中参建各方的任务及管理措施

1、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参建各方的任务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是:自项目开始至项目完成,通过项目策划和项目控制,以使项目的费用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得以实现。

(1)掌握施工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施工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的目标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施工方本身的利益。施工方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施工安全管理、施工成本、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合同管理、施工信息管理和与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等。

(2)掌握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建设项目总承包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任务包括安全管理、项目的总投资控制和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与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方有关的组织和协调等。

(3)了解业主方和项目其他参与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①业主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业主方项目管理服务于业主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项目的投资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

②设计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设计方作为项目建设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设计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设计的成本目标、设计的进度目标和设计的质量目标,以及项目的投资目标。

③供货方项目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供货方作为建设项目的一个参与方,其项目管理主要服务于项目的整体利益和供货方本身的利益。其项目管理的目标包括供货方的成本目标、供货的进度目标和供货的质量目标。

2、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措施

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贯穿于智能建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整个过程。不论是在智能建筑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及建设阶段,我们都要考虑到这几方面的管理措施。

(1)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要求人们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包括建设前期、建设期、使用期和翻新与拆除期等阶段)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它覆盖了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考虑的时间范围更长,也更合理。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LCCA),指导人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成本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使用成本),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按照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投资方案,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更加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以便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实现降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目标。

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从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去考虑造价和成本问题,使人们可以在全寿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上,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用节能、节水设施和符合国家标准的、节约型的、无污染的环保建材,加强可回收物的收集和储存,实施施工废物处理,一次性装修到位等措施,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前提下,达到环保和生态的目的,提高智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

(2)全寿命周期质量管理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需要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要求,并与投资目标相协调。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直接影响项目的决策质量和设计质量。

智能建筑项目决策阶段是通过可行性研究和项目评估,对项目的建设方案做出决策,使项目的建设充分反映业主的意愿,并与地区环境相适应,做到投资、质量、进度三者协调统一。项目决策阶段对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是确定工程项目应达到的质量目标和水平。

智能建筑项目设计质量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工程采用什么样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形式、选用什么样的结构类型、使用什么样的材料、构配件及设备等等,都直接关系到工程主体结构的安全可靠,关系到建设投资的综合功能是否充分体现规划意图。设计的严密性、合理性,也决定了工程建设的成败,是建设工程的安全、适用、经济与环境保护等措施得以实现的保证。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活动决定了设计意图能否体现,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靠、使用功能的保证,以及外表观感能否体现建筑设计的艺术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工程施工是形成实体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智能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就是对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通过检查评定、试车运转,考核项目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是否符合决策阶段确定的质量目标和水平,并通过验收确保工程项目的质量。工程竣工验收对质量的影响是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3)全寿命周期进度管理

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最终目的是确保智能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按预定的时间动用或提前交付使用,建设工程进度控制的总目标是建设工期。不论是决策阶段、设计阶段,还是施工阶段,都对工程进度有一定的影响。决策阶段如果不能及时的提供决策意见,就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从而影响工程进度。

业主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控制整个项目实施阶段的进度,包括控制设计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设计工作进度、施工进度、物资采购工作进度,以及项目动用前准备阶段的工作进度。

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设计任务委托合同对设计工作进度的要求控制设计工作进度。出图计划是设计方进度控制的依据,也是业主方控制设计进度的依据。

施工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施工任务委托合同对施工进度的要求控制施工进度。,这是施工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供货方进度控制的任务是依据供货合同对供货的要求控制供货进度,这是供货方履行合同的义务。

四、全寿命周期管理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趋势

项目管理作为一门学科不断发展。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现了项目决策阶段的开发管理(DM)、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PM)和使用阶段的设施管理(FM)的集成。在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中应用全寿命周期管理,将信息技术,包括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信息门户(PIP)与项目管理的先进理念有机结合起来,为我们的民众建设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特点的建筑物。

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管理理念,它追求最佳综合效益,倡导以人为本,在项目决策和计划实施时既考虑建设期、运营期,又前瞻性地关注项目的发展期,实现项目经济、环境和各时段的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

目前,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智能建筑项目管理的新趋势,得到了全球项目管理者的广泛关注。关于全寿命周期的项目管理模式在智能建筑中应用,需要进一步开展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以适应国内外建筑市场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理论与相关法规中国计划出版社

[2]Raftery,J,Risk Analysis in Project Management E & FN Spon[M],UK (1994)

[3] 谈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作者:王秀梅等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4]岳宜宝.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新模式——Partnering模型[J].建筑,2003.(4):52~56.

[5]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合作经济与科技 作者:李英彩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6篇

关键词:输电线路 全寿命 周期成本 设计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现代管理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与工程项目交叉融合产生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具有鲜明的全系统、全费用、全过程等特征。全生命周期成本也被称为寿命周期费用。

一、全寿命周期成本概述

全寿命周期设计技术的运用需从某一事物或某一产品的不同角度考虑问题,设计过程中不能仅限于产品的性能、规格、型号,更应该考虑到产品在全寿命周期范围内的变化情况。通常全寿命周期技术的运用就是一个“跟踪式”的设计活动,对产品的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个阶段都需要进行规划处理,以此来保证产品生产成本的有效控制。

1、产品开发设计阶段。开发设计新产品的流程复杂,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技术、成本等,才能保证产品开发设计的顺利进行和完成。当然,这一阶段也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消耗最多的阶段,主要包括: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新产品设计费、工艺规程制定费、设备调试费、原材料、半成品试验费等等,均是成本设计需要涉及到的内容。

2、产品生产制造阶段。若产品设计方案敲定之后,企业会先对照产品设计说明书详细审核研究,确定设计方案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才能正式投产制造。生产制造阶段的生命周期成本集中于材料费用、加工费用等,主要包括:在生产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料、工、费、环境成本等。另外,还应该考虑到一些突况造成的成本增加,包括市场材料价格变动等因素。

3产品营销推广阶段。我国商品交易市场十分广阔,但同时给产品的销售推广造成了巨大的竞争力。在产品销售阶段,为了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则需要采用恰当的推广形式并投入相应的推广经费。无论是哪一种产品,均是逐步占据市场、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的,因此,产品营销成本包括在此过程中所发生的产品试销费、广告费等及相应的人员成本。

4产品使用维护阶段。使用维护阶段的成本需根据产品的特点确定,有的产品则不存在使用维护成本,如:饮食产品、服装产品等,这些产品的维护费用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于一些实用性的产品,其维护成本投入也不小。如: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中,线路的维修、更新、铺设等,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使用维护费用,在设计全寿命周期成本是要充分考虑。

二、影响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设计因素

1、导线截面的选择

通过对工程输电线路全寿命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可知, 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内电能损耗所占比例较大, 而以往工程设计中对此认识不足。影响电能损耗的主要因素是导线截面和导线材质。因此, 应在系统规划阶段合理选择导线截面, 在线路设计阶段结合不同导线的材料、结构进行电气和机械特性综合比对,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确定导线材质和结构型式。

值得注意的是, 虽然电能损耗在整个成本中所占比例最大, 但不能因其成本高而盲目增大导线截面。考虑到导线截面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以及导线本身30年的经济使用寿命, 导线截面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电能损耗节约、本体投资增加和设备维护保障成本增加等3 方面因素, 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分析, 寻求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最低结合点。

2 路径方案比较及路径优化

线路路径方案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初期投资, 是影响投资最敏感的因素。同时, 线路路径方案对运行维护成本影响较大, 线路路径长度对电能损耗同样有较大影响。优化线路路径, 缩短线路长度,尽量避开不良地质区(采矿区、采空区、地质灾害危险区等)、恶劣气候区、微气象区、林区等地段, 不仅能有效降低工程投资, 还有利于减少运行维护成本,是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关键之一。

3、杆塔和基础设计

杆塔和基础在工程建设初期投资中所占比例较大, 约为本体投资的52%, 占整个寿命周期成本12%左右。考虑到杆塔和基础具有30 年经济使用寿命, 合理规划塔型和基础型式、优化杆塔和基础设计, 对保证线路安全可靠运行、合理控制投资、减少运行维护及故障损失成本至关重要。

4、线路绝缘配合设计与防雷

线路绝缘配合设计主要体现在维护成本方面,不合适的绝缘配合设计, 会使线路发生故障(跳闸、雷击、污闪等)的概率成倍增加。需根据线路路径,合理设计绝缘配合, 适当提高污秽等级(如增大爬距、减小保护角等)。接地设计中, 应根据线路沿线土壤环境, 包括土壤腐蚀性、土壤电阻率等, 选择满足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接地材料, 降低输电线路运行维护成本。

三、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的策略

输电线路在遭受破坏的同时,电力工程成本造价也大幅度上涨,给国家及地方财政支出造成很大的压力。为了减少各地的经济损失,在工程启动之前对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设计,能为地方财政节约一笔高额资金。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体系,是以“降低成本”为主要目的开展的设计工作。

1、改进路径方案

输电线路的路径方案基本上决定了后期的施工计划,对线路路径优化改进是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的重点。设计方案时必须要绕开一些特殊区域,制定科学的施工计划。避免与不良地质区、恶劣气候区、微气象区、林业区互相交叉,为输电线路运行创造安全、稳定、可靠的野外环境。输电线路路径的改进,可减少不必要的杆塔、线路、绝缘组件的投资费用,创造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2、分析气候变化

气候是影响输电线路正常运行的常见因素,且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的气候变化不稳定,每年的电力成本都会随之有所增加。电力部门在设计输电线路时应充分预测天气变化引起的电网问题,及时做好应急防范措施。

3、提高绝缘标准

架设输电线路工程的成本投资在全寿命周期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对线路工程的建设质量严格控制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线路架设作业期间应根据工程指标要求,提高线路的绝缘标准,对绝缘介质、型式、材料等综合对比检查。当线路的绝缘装置性能强化之后,其抵抗风险的能力也会加强,自然灾害发生之后能抵制外界因素的干扰,维持输电线路的正常运行。

4、优化线路结构

因输电线路结构的优化有两方面,对线缆连接进行加固处理,重点加强杆塔结构的加固。优化线路结构主要是为了防止输电线路中的组件被盗窃,杆塔、线缆等都是金属材质制成且价格昂贵,若被不法分子窃取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一般,加固方法为从塔横担以下的所有连接螺栓,都采用防御螺栓,其他螺栓加装一防松扣紧螺母,增强铁塔螺栓抵御振动和防盗的能力。经过结构优化后,可减少输电线路维修、二次改造的费用。

5、日常管理维护

工程项目实施之后,电力单位要对本地输电线路的具体情况详细勘察统计,并按照现有的杆塔数量、线路长度制定合理的管理维护方案。管理的重点是在搞好工程质量的同时,减少全寿命周期维护成本;维护的重点是防范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尤其是雷击带来的不利影响,维持电网的正常供电。两方面同时开展工作,可有效降低架设工程的作业成本。

结束语

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优化输电线路的投资和运行维护费用,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这是对以前我国电力行业普遍采用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流程(只把从工程项目开始到竣工决算完成为止的过程纳入造价管理)的重大改革,避免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与维护相割裂的局面,将形成一个闭环的成本控制过程。

参考文献

[1] 刘巍,张道国,孙鹏,马东海.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理念在架空送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J]. 山东电力技术. 2011(01)

[2] 郭峰,文凯,李广福.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成本设计[J]. 电力建设. 2011(02)

[3] 吕建国.输电线路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1(02)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7篇

【关键词】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

1前言

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是从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出发,科学、合理考虑成本,最终实现建设成本和运行维护成本的最优、最小化,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的目的。

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优化设计

2.1变压器的全寿命成本分析

某220kV变电站本期新上1台容量180MVA、三相三绕组、变比为230±8×1.25%/121/11kV、容量比为100/100/50的高阻抗变压器,阻抗电压分别为UK1-2=14%,UK1-3=52%,UK2-3=38%。经过对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厂、江苏华鹏变压器厂等)大量数据调研后,本文提出对两种方案的变压器进行设备选型比较:方案A: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参数参照《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采购标准》的技术规范书及国内几家大型变压器厂应标的数据选取。方案B:在现在普遍应用的变压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变压器的初始投资,提高了变压器部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降低变压器的运行损耗。

2.2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估算模型分析

2.2.1初始投入成本CI分析方案A的一台变压器本体初始投入成本为800万元,方案B的初始投入成本为883.5万元,

2.2.2运行成本CO分析(1)运行损耗费用:变压器的年运行损耗成本主要为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变压器按60%负荷运行,损耗成本中的电价按0.5元/kwh计算,方案A、B的运行损耗成本折现值分别为3476.6万元、3067.0万元。(2)巡视检查费用:220kV变电站为无人值班变电站,每年的巡视费用约5000元,折现后两个方案40年的巡视检查费均为14.2万元。结合以上两项费用,方案A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23.14万元,方案B每年的运行成本为108.69万元。

2.2.3维护成本CM分析方案A、B的检修成本折现值分别为17.1万元、18.1万元

2.2.4处理成本CD分析据调查,按照运行的年限不同,设备厂家将按不同的残值将设备回收。变压器运行年限为40年时,变压器的净残值率约为20%。方案A、B的可回收费用净现值分别为76.7万元、84.7万元。

2.2.5方案A、B的LCC结果分析及比较通过以上数据的对比可以得出:(1)主变压器初期投入费用,方案B比方案A高出83.5万元,但正是这部分投入,有针对性的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及负载损耗,使得后期费用大为减少,全寿命周期内总运行损耗节约资金409.6万元。(2)方案B在变压器部分关键零部件上增加了投资,但是这部分增加的投资在变压器的全寿命周期内总成本中所占比例非常小(约为0.25‰),而这部分投资却为变压器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杜绝了后患,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通过对方案A、B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初次投入时适当的增加投资,改善影响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关键因素,特别是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可明显降低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本文中初始投资方案B比方案A多83.5万元,但是从运行的第7年开始,方案B的寿命周期成本就比方案A低。同时,对于变压器关键的一些零部件,虽然使用更好的材料会增加部分全寿命周期内的投资,但是增加值非常小,且为变压器的安全稳定运行奠定了基础。

2.3总结分析

目前,全寿命周期设计管理理念已在国网公司系统内全面推行,但是,变电站设备招标仍主要取决于设备报价。本专题通过对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分析得出,变压器的购置成本仅占全寿命周期成本的20%左右,而变压器的运行维护成本则占到80%。因此建议在以后变电站设备的招标中,可以适当提高变压器的购置成本,降低变压器运行损耗,使变压器全寿命周期成本达到最优。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8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措施

在电力企业发展中,电力资产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促进电力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在电力发展新时期,我们要加强对电力资产的管理,使电力资产更好地发挥作用,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服务。但是,就目前状况来看,我国电力企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我们需要打破传统资产管理方法,采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方法对电力企业资产进行管理。其中,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供电资产管理的一种新方法,提高了资产管理效率,对于促进电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一、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

所谓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就是把资产全过程的管理作为工作核心,把优化管理流程作为工作重点,借助于信息化的手段,使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评价方法进行管理,以实现对资产进行低成本和高效率管理的一种管理方法。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它在供电企业中运用具有重大作用,具体来讲,它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提高供电企业工作效率。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种统筹资产的采购、运行、检修和报废等全过程的管理方法,在供电企业发展中,运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可以提高各种设备运行的可靠性,进而有利于整个供电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第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控制企业成本。全寿命管理是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通过综合分析各种因素,选择最优管理方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的管理成本。第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有利于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电网资产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管理起来将会更加困难,而通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对众多资产的有效管理,为供电企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有利于实现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电企业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供电企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不利于供电企业的健康发展,具体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产管理各阶段不协调。供电企业的资产管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规划、设计、建设、运行、检修和报废等多个环节,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和配合。但是,在实际的管理中,由于各个阶段管理工作不协调,影响了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

(2)资产管理方法落后。正如上文所述,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实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借助于一些先进技术,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供电企业对各种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水平还比较低,管理方法落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保证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但是,很多供电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如资产维修制度,资产报废制度等,从而使资产管理中的很多工作无章可循,出现各种问题,影响了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供电企业中,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应用还具有必要性。下面,我们就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

三、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在供电企业中的应用

(1)统一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目标。在过去的资产管理中,主要以工程建设的管理为工作核心,通过对工程建设的造价、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质量等进行控制来实现管理。在这个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目标不统一,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不好,影响了资产管理的整体水平。在供电企业中,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统一了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目标,改善了过去资产各阶段工作不协调的状况。具体来讲,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指导下,通过统一资产管理目标,制定出一个资产管理整体方案。在这个方案中,把资产管理中各个阶段的工作有机联系在一起,使它们为资产管理的整体目标服务,达到协调资产管理各个阶段工作的目的。

(2)完善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方法。在供电企业中,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也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资产管理方法。在传统的资产管理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法,造成供电企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低下。而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主要采用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和状态检修等方法进行管理。在具体的应用中,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可以为供电企业中进行电网的规划和建设、技术改造等提供一定的数据依据,保证决策的科学性;而状态检修方法则实现了对各种电气设备运行状况的检测和维修,不仅提高了设备检修的工作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3)健全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制度。针对过去资产管理中存在制度不完善的问题,我们还要健全供电企业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顺利进行。具体来讲,在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从供电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对过去常规的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修改,使资产管理各项制度适合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方法,为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例如,在供电企业各个管理阶段建立全寿命周期成本评价制度,从而为全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各个阶段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证。

(4)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因此,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中,我们要借助于科学技术,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不断提高供电资产管理水平。例如,在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资产管理信息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大大促进了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借助于SG186工程成熟套装软件,建立一个新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这个平台中能够实现货币非实物资产卡片和实物资产的有效对接,使供电企业资产管理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结束语

供电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供电企业发展中,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资产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对于保证电力的安全运行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力企业资产管理成本,意义重大。因此,今后,我们要加强对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研究,使它更好地为供电企业资产管理服务,进而推动我国电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姜文君.探究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下的电网资产管理[J].低碳世界,2014,10(09):167-168.

[2]王玲.论电网企业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J].中国总会计师,2008,02(11):69-70.

[3]李云峰,张勇.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框架体系研究[J].华东电力,2010,04(08):39-40.

[4]李涛,马薇,黄晓蓓.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的变电设备管理[J].电网技术,2008,07(11):56-57.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9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配网设备;灰色关联分析;内部机制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363(2015)09-0106-02

作者简介:沈琪伟,本科,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级大客户经理,研究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网改造力度的不断加深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传统的管理思想难以满足配网设备的精细化管理要求。基于此,引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模式,在延长设备生命周期的同时,提高设备管理的经济性,进而以高效率的设备管理予以电力运行的良好支持,已成为电力领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概述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指对设备引入到报废阶段的全面管理,不仅包括了设备本身的管理,还包括了资产管理,即其在使用与维护中价值的变动分析。当前,全寿命周期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种形式:

1)灰色理论预测,此方法是建立在设备各项生成数据的基础上的,通过生成设备的数据模型,在得到其预测以及关联分析结果后,根据结果逆推所获取的设备信息。对配网设备进行分析可知,其一项关键问题就是自身的腐蚀问题,因气候、天气等因素而诱发的设备腐蚀使得其自身的绝缘性能大幅下降,从而增加安全隐患[1]。因此,可借助灰色理论预测法对设备腐蚀而产生的影响进行预测,做到防患于未然。首先,建立数据模型:选取硬性指标x(0)=[x(0)(k)xk=1,...n]=[x(0)(1),x(0)(2),...,x(0)(n)];其次,对其进行累加,生成x(1),并对设备的原始数据x(0)和模型生成数据x(1)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得到二者关系式,根据公式1,进而计算出在设备腐蚀的全过程中,其寿命周期受影响的具体情况。

2)人工神经网络。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配网设备管理大都是以建模的形式进行的,通过对系统变量未来某一时段的状态进行估量,从而实现对影响设备运行因素的统计和分析。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中作为常用的即BP模型,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能够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类数据的变化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故而被部分电力企业着重应用到配网设备的管理与寿命预测工作中。在对基于技术的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方式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下文则从管理的角度对确保配网设备的正常运行与延长其寿命的措施展开全面分析。

2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方法

1)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委员会的组建。通过评先树优选取具有专业技能水平高和职业道德素养好的管理人员构成寿命周期资产(设备)管理委员会,并使其负责现有项目建设的初期设备投入计划编制以及设计阶段与竣工阶段对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与设备运行期间的监管等工作,确保技术部门、生产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与安全监察部门各项工作的有效协调,做到设备投入成本的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各环节工作的良好衔接和支出成本的最优化,延长配网设备寿命,并提高其运行效率。

2)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设计。配网设备运行状况的评价是关系其寿命长短预测结果是否具有可用性的关键,因此,有必要也必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实现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的管理。电力部门(企业)应从配网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在对既有资产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以指标评估的形式确定出其同设备全寿命管理总体目标的差距,并通过合理纠正相关问题,在实现资金科学配置的基础上,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两方面:首先,是过程性指标,包括了规范性、先进性与及时性指标。规范性指标旨在对设备运行情况是否规范进行评估,而先进性指标则主要用来评估设备本身和使用方法是否先进;及时性指标主要用来对设备运行过程中各类故障问题的处理是否快速、准确、及时进行评价[2]。

其次,是结果性评价指标,包括安全、综合以及周期和效能四类。其中,安全指标包括设备安全参数及强迫停运率和电网事故率;综合指标主要是指对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全盘指标,包括设备各项参数以及设备的耗能情况和线损率等;周期指标包括设备在其全寿命周期中所产生的运行与维护费用;而效能指标则包括了配网设备的资产利用率以及能效指数等各类指标。在对上述结果类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得出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借助灰色关联分析法找出生成数据同既有数据的差距,做到对配网设备未来运行情况的准确预测[3]。通过对基于过程性指标与结果性指标评价结果的良好应用,从整体上提高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

3)加强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内部机制的建设。全寿命周期配网设备管理的内部机制的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分别开展:首先,对组织机构及其所实施的计划加以明确。对配网设备的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不仅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而且也是一项具有较强复杂性和较大规模的工程,故而需要电力部门(企业)各机构及人员的共同参与和合作,进而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目标。因此,有必要建立专门的组织体系,并对组织体系内部成员的各项工作职责予以明确划分,从而确保配电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持续、协调进行。其次,建立管理标准。在规划阶段,以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设备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其运行特点及地区环境变化的管理措施。例如,在进行体系策划时,需要考虑环境对设备的腐蚀情况,同时,引进先进的防腐蚀技术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结论

本文通过对其基于灰色理论预测和人工神经网络预测的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技术进行分析,进而从组建寿命周期资产管理委员会以及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加强内部机制的建设等方面对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做出了系统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全寿命周期的配网设备管理方式不仅能够以科学的数据预测结果提高配网设备的管理效率,而且还能够以良好的内部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可见,未来加强对配网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对于提高设备管理效率,促进电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普,崔利荣,李倩.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方法简要评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05(12):77-80.

[2]邹国发,苏亮,任卫安,等.基于B/S架构的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技术研究[J].教练机,2015,02(06):48-52.

[3]闫耀永.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变电站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12(09):231-232.

全寿命周期范文第10篇

[关键词]LCC理论; 修理; 资金时间价值

中图分类号:U672.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232-01

全寿命周期成本(Life Cycle Cost,简称LCC)理论,是通过对资产从形成到报废回收整个过程中的使用进行优化,以求降低资产的寿命期总成本最小,也就是以最低的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实现资产可用率及可靠性的目标。美国预算局给出LCC的定义是:大型系统在预定有效期内发生的直接、间接、重复性的、一次性的及其他有关的费用,它是设计、开发、制造、使用、维修、保障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和预算中所列入的必然发生的费用的总和[1]。

1 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基础模型建立

1.1 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指的是在满足可靠性要求的基础上,使设备(或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拥有成本为最低的管理。根据经验,设备初始投资成本与运行期成本成反比关系,二者相交处为成本最低,见图1。

1.2 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组成

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是指设备资产从形成到报废的寿命期内的全部成本。包括:购建成本(含规划、设计、购置、安装、调试启动等);运行、维护检修成本(即使用过程中的配套消耗,如保养、检修、修复、简单更换中的材料、能源消耗等);故障成本(由于设备损坏而不能发挥正常功能所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技改成本(因运行需要,对设备进行以提高安全性、提高效率等为目标的更新改造所发生的成本);处置成本(指设备报废、回收、处置所必需支付的费用)。

(3)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基础模型

全寿命周期方法的基础模型为[2]:

(1)

其中:指初次投入成本;指运行成本;指检修维护成本;指故障成本(惩罚成本); 指设备退役处置成本。、、、、一般可用数据统计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鉴于直接统计并不能真正反映实际费用的局限性,故需要采用参数法、类比法或专家估算法进行修正。

2 设备大修与技改的分析模型建立

2.1 引入资金的时间价值理论[12]

船舶设备从建成投运到退役报废,少则十几年多则三十年,不同时期资金的价值有所不同。为了增强成本费用的可比性,需要将不同时间的投资或费用进行折算,经济技术分析上通常采用终值法、现值法和等额年值法等方法。本研究采用同样方法。

终值法。若折现率i保持不变,现值为P的资金n年后的终值F为:

(2)

一般称P为现值;F为终值;i为折现率;n为时间周期数。系数称为一次支付终值系数,用符号表示。

现值法。一次支付现值公式:

(3)

已知资金n年后的终值F求现值。符号意义同上,系数称为一次支付现值系数,用符号表示。

等额年值法。等额分付资本回收公式:

(4)

已知现值P,求与之等价的等额年值A。系数称为等额分付资本回收系数,用符号表示。

2.1 设备大修与技改成本的年均值模型

依据式(1)基础模型可计算各种方案下的全寿命周期成本。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大修与更新改造后的设备使用年限不同,现值或终值差别很大。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但仍无法进行比较。选择年均费用作为比选依据,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采用大修方式的年均费用模型:

(5)

采用技改方式的年均费用模型:

(6)

式中NPV1、NPV2分别为设备进行大修和技改两种方案,在以后T年内的总费用,以一定的利率折算到每一年的费用年平均值。

K表示旧设备在决策年剩余的价值,是未回收的投资;CI1表示对设备进行大修估算的设备总投资;CI2表示用新设备更新时的总投资。

COij,、CMij、CFij、CDij,i=1,2时,分别表示设备进行大修、用新设备两种方案在第j年的运行成本、检修维护成本、惩罚成本、在期望使用寿命期末的退役处置成本。

T1、T2分别为大修、用新设备后的设备期望使用寿命。

(1、 ?2分别表示大修、用新设备后的生产效率系数。

3 结论

运用LCC理论开展设备大修与技改项目的决策研究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但要进行LCC理论的实际运用,企业要加强设备经济管理基础,增强员工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意识,要及时登录新设备技术参数和技术经济参数,做到全寿命周期内所有信息不遗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应用全寿命周期的评价功能,实现在线开展各类技术经济比较和优化目标,有效降低设备资产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企业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孔均,李海俊,侯兴哲.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在电能表管理中的应用[J].航空工业管理,2006,10:21-26.

[12] 国家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SG-LCAM)框架体系[M].北京:国家电网公司生变电函(2008)117号,2008.

上一篇:汇编程序范文 下一篇: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