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筑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21 15:52:55

砌筑实训总结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施工工艺实训理论与实践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是我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二年级各班级在下学期进行的室外课程教学。从课程内容的设置、课时安排、场地要求、指导教师的配备等都是按照课程的专业要求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定的。下面是我对该课程的几点看法和思考。

一、施工工艺实训的目的。

建筑施工技术是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主干课程,学生在课堂上无论怎么用功,掌握的也只能是理论知识,对于实践操作,也只能是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的教学来学习,很难达到本专业的教学效果。怎么办?施工工艺实训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而且整个实操过程中学生也特别愿意动手。所以,通过施工工艺实训,不但可以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而且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敬业精神及安全意识。

二、施工工艺实训的内容及过程。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共开设了脚手架工程、砌筑工程、模板工程和钢筋工程四项实训内容,所有实训内容均在学校建筑施工实训基地完成。

1、脚手架工程。按照《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的构造要求和质量标准,并结合教材理论部分内容制定了该模块的实训目的、要求及实训的具体内容等。要求学生搭设一规定尺寸的“一步两跨”脚手架。在实训场地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并介绍本实训模块的内容、目的,然后解释实训具体内容、操作要点及质量要求等。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先熟悉脚手架搭设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点,接着学生按照课前的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全程由教师跟踪指导。

2、砌筑工程。砌筑实训主要是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单片墙的组砌,块材为烧结普通砖和砌块,为了便于课后拆除,砂浆采用石灰砂浆。砌筑质量要求严格按照《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的标准来执行。首先由指导教师说明实训内容、要求、目的等,然后解释并演示具体操作的步骤和方法,再由学生进行动手砌筑,最后进行质量评定。该模块主要是从材料选择和准备、工具的正确使用、皮数杆的制作和设置、组砌方式的选用、砌筑质量和验收方法的把握、操作的规范性等各方面进行训练。

3、模板工程。模板实训采用的是定型组合钢模板,要求学生首先按照给定的构件形状尺寸和规定规格型号和数量的模板进行模板配板图的设计,并绘制其展开图,然后按照设计图纸领取材料、拼接组装。该实训内容关键是熟悉模板的规格、配板原则、拼装要点等,并能熟练的画出模板配板图。另外,还锻炼学生的动手安装能力。

4、钢筋工程。该实训模块包括三部分内容:钢筋下料计算及配料单的填写、钢筋下料加工、钢筋绑扎。实训中先给每组学生发一张图纸,让学生按照图纸及标注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完成上述实训内容。这项实训主要锻炼学生的识图能力、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由于钢筋工程实训涉及到加工机械,所以在学生动手前由指导教师先讲解机械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演示操作,以保证安全。

三、施工工艺实训的教学反思。

实训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教学内容、要求、教学组织等都存在

差异。第一,实训教学必须考虑内容的可操作性和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得和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统一、衔接,这样既可以使理论与实践良好的结合在一起,又可以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第二,教学方式方法与课堂不同。实训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个人能力,同时还必须考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因为有些工种必须是多人配合才能完成,因此,实训中根据各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实训内容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并按照动手能力的强弱均衡搭配。在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针对实训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并解释说明,保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三,教学要求有所不同。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基本上都是现场一线工作,如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等,所以他们必须熟悉各工种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质量验收标准等,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还得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不能完全依靠理论知识。

四、安全教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是安全生产方针。实训场地虽然不是真正的施工现场,但它是一个模拟的施工现场,安全同样重要,整个实训必须保证所有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安全,不能麻痹大意。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逐渐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安全教育,并强化实践教学中的安全责任环节。实践教学的安全教育,要从思想上解决。因此,每次实训课前都要向学生一再的强调安全问题,个人安全和他人安全都不容忽视。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最近,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成为了湖南省知名的中职学校。在2015年8月举办的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上,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学生邹彬凭借扎实的功底与稳定的发挥,荣获该项目优胜奖。“小砌匠”邹彬之所以能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奖,与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培育人才、多年对学校品牌的打造密不可分。在校长蒋必祥的带领下,学校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南省重点技工院校,就业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

这所培育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学校,有着怎样独到的“独家秘诀”呢?

“精耕细作”,打造湖南省中职第一质量与品牌

长沙建筑工程学校的学生能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奖,与校长蒋必祥当初“精耕细作”重点发展特色专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原是中建五局子弟学校的长沙建筑工程学校,曾经经历过一段“灰色时光”。2003年12月,蒋必祥“临危受命”接任校长,他首先想到的是要重塑学校的品牌。“必须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特色,培养出来的学生有自己的特长。”蒋必祥说,“背靠大树好乘凉,中建五局做了35年的建筑行业,搞建筑我们要有信心!”

所谓“精耕细作”,就是在专业设置上,精心打造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造价两个专业特色品牌,同时让中建五局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蒋必祥向企业反复灌输“学校对接产业、专业对接企业、课程对接岗位”的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蒋必祥坚持定位在“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敬业诚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行业施工一线专门岗位人才”。

准确的定位为学校指明了正确的发展方向,从2006年起,学校招生开始呈现火爆局面,招生工作连续6年出现“一席难求”的喜人局面,毕业生专业对口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家长、企业对学校的评价满意率为95%。2012年,蒋必祥校长荣获湖南省第二届“黄炎培杰出校长奖”。

尽管近几年长沙中职学校数量减少,但高水平的中职学校数量却在增多。长沙建筑工程学校用世界技能大赛成绩证明了建筑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两个特色专业的品牌实力。

理实并重,在实践中磨砺真英雄

一次偶然的比赛,改变了邹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国际大赛中获奖。他的获奖,与学校对大赛的重视密不可分。对于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长沙建筑工程学校非常重视,投入人力、物力、精力准备。

在比赛中磨砺学生的羽翼。学校为了培养人才,曾经在校内组织过多场的比赛。校长蒋必祥坦言:“作为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中职学校,土建类专业一直是本校的拳头专业,更是省级精品专业。自2009年以来,本校学生已连续5年代表湖南省参加部级大赛。”大洋洲技能大赛于2015年4月在新西兰汉密尔顿落下帷幕,邹彬代表中国参加砌筑项目比赛并将一块银牌收入囊中。

而学校所在的上级单位中建五局,也组织过多场比赛。中建五局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谭立新认为,技能人才是建筑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技能人才的技艺水平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与安全。这些年,中建五局一直很注重培养技能人才,一方面,通过开展“超英杯”技能大赛,提高技能人才学习、竞技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农民工夜校,分专业、板块免费培训农民工。

“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着眼未来,让技能人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蒋必祥说,“在学校,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各占50%比重,让新一代砌筑技工有了创新的资本。”新一代砌筑技工长处体现在,只需要看图纸就心中有数,并深知来龙去脉;而老一辈的砌墙师傅砌墙是凭经验,而对一些特殊方法,他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砌,但却能指点新人。校长蒋必祥欣慰地说:“新老人员的无缝对接,这得益于学校始终坚持‘依托企业、工学结合,提高质量’的办学思路,借助技能大赛这个东风,逐步培育形成了‘技能大赛,点燃学生信心之火;技能活动,搭建学生成长平台;技能实践,铸就学生成才之路’的独特育人模式,赢得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的口碑,一直保持了省市建筑类中职学校‘排头兵’地位。”

因材施教,为学生量身打造备赛套餐

世界技能大赛砌筑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落户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长沙建筑工程学校后,学校将原有的实训场地重新做了规划,并进行全方位改造,购置了训练用的专业设备和工具。同时,改造了集训选手的住宿及生活配套设施,为选手的训练、学习和生活提供了物质保障。

蒋必祥介绍,为了保证集训出成果、创佳绩,学校经常模拟世界技能大赛比赛的标准、场景,在比赛过程中增设障碍,以提高邹彬的抗压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请专门的数学、识图老师在专业上指导邹彬,并加强他的文化课基础,提高邹彬的理解能力。

比赛前一个月,每天的训练枯燥无味,面对“对照图纸,拆了砌,砌了拆”这样反复的内容,教练和专家会时刻提醒邹彬,每天结束做好总结,睡前好好想想今天自己的不足,第二天及后面的训练怎么避免。

冲刺阶段强度大、难度高,特别是训练强度,一天十个小时一连十几二十几天没休息,邹彬还要克服高温天气的影响,基本能做到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冲刺阶段的训练也是扣细节,抓质量,要求做到完美。技术指导专家周果林为他制定了一个“完美作品”计划。“具体的表述就是实测实量零误差,主观感觉最漂亮。按照比赛对作品的主、客观要求,同时进行训练。”周果林介绍,他将砌筑训练与体能训练结合,为邹彬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他还总结了一套口诀,便于邹彬理解和记忆。

除此之外,在比赛的不同阶段,学校还为邹彬准备了不同的集训口诀。识图篇、放样篇、皮数杆、勾缝篇、抹灰篇,还有砌筑注意事项等等,每天都悬挂在实训室的墙上,以此来达到激励、警醒的作用。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实训就是在实习中加强岗位职业能力,提高专业素质的培训,它是学生对所学的建筑施工等相关课程的内容进行深化、拓宽、综合训练的重要阶段。

从实习开始就要把实习与就业挂钩,要从分认识到社会人才市场的竞争是激烈而残酷的,要从理论到实践去充实完善自己。建筑行业是一个重视经验的行业,因此应有意识的进行实践积累,确立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基本点位,把社会需求与个人才能,爱好等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习中培养自己的择业竞争能力,把今天的实习作为明天上岗的准备。

实习,就是在实践中学习,她是一个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建筑施工实习是指建筑工程技术和相关专业的专业学习。建筑工地是一个大课堂,工地的建筑物、施工机具、建筑材料、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方法等就是学习内容,工地上的工人与技术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就是学习的榜样。只有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勇于实践,才能学到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获得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今天的实习工地就是明天的工作场所,应抓住这良好的实践机会,树立向实践学习的覌念,争取更多的收获。

施工实训实习无疑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完成教学计划,使我们知识,能力,素质得到提高,达到培养的关键性实践性教学环节,它为后续的课程教学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施工实训学习这一实践学习,我们得到一个深入实践,了解社会的机会。我们将会接触到各种人和事,以锻炼我们对社会的适应等的辨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将本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拓宽视野;学习施工现场生产与管理知识,可以提高我们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组织管理和社交的能力。

总之,施工实训学习对我们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及作风,综合素质与工作实践能力培养等诸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提高我们的全面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的我已经是一名大二的学生,大学学习快两年了。我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在这个学期将要结束的时候,学校组织了我们去实习,安排我们到新余市欧亚城施工现场实践操作,给了我们一个很不错的锻炼机会。

二、实习单位简介

1、实习工程项目名称:新余市暨阳房地产有限公司

2、监理单位:新余市正大监理公司新余市正宏监理公司

3、工程概况:工程总概况:施工单位:武警水电二队

结构形式;框架结构面积2000亩屋面防水等级;二级

标注单位:总平面尺寸及标高以米为单位,其他图纸尺寸均以毫米为单位。设计标高0。000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实习内容主要有

1、地基

2、防水层做法

3、模板制作

4、现浇钢筋砼楼板

在主楼施工现场,我们看到了现浇钢筋砼楼板的现场施工。现浇钢筋砼楼板施工现场通过支模,绑扎钢筋,浇筑砼,养护等工序而成型的楼板。优点: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形状可不规则,可预留孔洞,布置管线方便。缺点:模板,用量大,施工速度慢。

学校的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和柱形成的框架作为建筑物的骨架,梁和柱之间的连接为刚性结点。屋盖、楼板上的荷载通过板传递给梁,由梁传递到柱,由柱传递到基础。框架结构的墙体全部为自承重墙,只起分隔和围护作用,砖墙的重量通过梁、板传给柱。有时填充墙的刚度大于竖向柱的刚度,对结构抗震极为不利,所以不宜采用实心粘土砖作填充墙,减少结构的自重和荷载,减弱隔墙的刚度。框架结构的特点是不受楼板跨度的限制,能为建筑提供灵活的使用空间,但抗震性能差。框架结构中梁柱构件截面较小,因此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楼层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层框架在纵横两个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这时现浇楼面也作为梁共同工作的,装配整体式楼面的作用则不考虑。为了增强结构的抗震能力,设计时遵循以下原则:“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框架结构构成:屋盖与楼板、框架梁、框架柱、柱基础、框架墙。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准备阶段质量控制

施工前准备阶段进行的质量管理,这是工程项目监理部开始进行监理的重点工作。要做好工程的事前质量管理,个人认为要做好以下工作:

(1)施工图纸的会审和交底。

(2)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审查。

(3)工程主要原材料进场的质量情况的检查。

(4)检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情况。

(5)检查机械设备情况。

(6)检查承包方是否对施工人员进行了质量安全方面的技术交底。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按施工方法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和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上程,现浇钢筋混凝十结构工程包括钢筋工程、模板工程和混凝-I-~2程,具施工工艺流程如图4—l所示。由于施工过程多,所以在施丁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在施丁中应合理组织,各下种之间应密切配合。否则,将会影响施千进度和质量。

砌筑工程: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

施工工艺要求

1、砌体堆放

(1)装卸砖应堆放整齐,严禁倾泻丢掷;砖运到现场后应按不同规格堆放,场地要平整,并须做好排水。

(2)砖堆置高度不宜超过1。6米,垛堆间保持适当通道。

(3)砖堆置后,遇雨天施工应遮盖。

2、墙体砌筑

(1)砖在砌筑前一天浇水湿润,不能即浇即用

(2)纵横墙应同时砌筑,纵横交错搭接。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并应填满砂浆,缝的厚度一般为10mm,不应小于8mm

(3)每天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2m。砌体施工缝处砌成斜槎长度不小于高度的2/3。

(4)砌体砌筑至梁板底时必须隔日待下部的砌体变形稳定后斜砌,保证沙浆饱满和梁板底紧密接触,空隙处用沙浆填实。

(5)砌筑墙端时砖必须与框架柱面靠紧,填满沙浆,并将柱上预留的拉结钢筋展平,砌入水平灰缝中。

(6)当砌体墙的水平长度大于5m或端部没有钢筋砼墙柱时,应根据设计图纸要。

求在墙中间或端部加设构造柱

(7)当砌体高度大于4m时,需根据图纸要求在。

(8)门窗洞口两侧砖宜为无槽端,保证洞周平直,在设计要求部位砌入预制砼锚固块。门窗框必须牢固地固定在锚固块上,如有间隙应用砂浆或密封嵌缝材料填实抹平。

(9)砌筑的砂浆必须搅拌均匀,随拌随用,一般应在4小时内使用完毕。砂浆的标号和品种,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0)对墙体表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灰缝的均匀程度及砂浆的饱满程度等,应随时检查并校正所发现的偏差。在砌完每一层楼后,应校核墙体的轴线尺寸,如有偏差,及时纠正,不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必须返工。

3、关键部位砌筑

砖与墙柱交接处,必须预留拉结筋,竖向间距500mm,压埋2Ф6拉结筋伸入墙内。

(1)砖墙与楼板(或梁底)联结。

如楼板或梁底未预留拉结筋时,先在灰砂砖与楼板之间抹粘结砂浆,再用小木楔将灰砂砖与楼板底(梁底)楔牢,并用砂浆将缝隙塞实抹实。

(2)砖墙与门口联结。

当采用后塞口时,按洞口高度在2米以内每边砌三块预埋有木砖或铁件的混凝土2块,洞口高于2米时砌四块,安装门框时先在门框上钉孔,再用钉穿门框与混凝土内的木砖钉牢。

当门口过梁部位宽度小于50cm,又无钢筋混凝土带时,可采用三个楔形灰砂砖用粘结砂浆等先粘结成过形状,经自然养护1-3天后使用,砌筑时先在门口上及压脊部位铺粘结砂浆后安装就位。当洞口过梁大于50cm时,上口必须做钢筋混凝土梁带。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实训;实践教学基地;技术实践;

引言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前身是“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对房建的建筑施工专业而言,建筑施工技术为主要的专业核心课程。由于课程本身主要研究建筑工程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和方法,面对建筑行业越来越规范,以及建筑产品本身的发展,建筑工程技术也处于一直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阶段。因此,针对本课程的教改也会不停止,而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次进行的研究,必是一个持续深化,持续创新的过程。

一、以能培养学生有良好习惯,开展实践教学

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课上,通过对学生的学情总结,具有一些共同点。作为建筑类初学者,学生对复杂的施工流程很难记忆。以砌筑工实践教学为例,如砖墙的砌筑工序一般为抄平放线摆砖立皮数杆盘角挂线砌筑勾缝清理等工序。大二上的学生基本不能在课堂学习时间内掌握以上内容。如何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以上的内容,就成了实践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在实践应用教学中,我们将以上每一个步骤设计成一个卡片,就会有九张卡片。将卡片发给学生,学生在实践前要先将卡片进行正确的排序,后才能进入实践区进行操作。通过观察,大多数学生都不能在第一次正确排序。而是需要通过教师的提醒才能完成任务。有了以上这个排序步骤的基础,教师再通过做完一步骤验收一步骤的流程,检查学生的实践质量,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的操作,认识质量不合格的表现。通过实践认知,我们通过教学反馈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学生能记忆复杂的施工流程,并且能回答出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上述教学实践后,在以后的每一个实践环节教学中,学生都有了一个习惯,就是在做事前,会先想预知自己做事的步骤。当他们不知道步骤时,会通过询问教师或查阅教材等方式进行解决。也许对于一个未来即将从事建筑施工管理岗位的学生,按照正确的施工顺序进行工作是一个良好的习惯。但是,对于校内实践应用本身而言,通过不断的强化让学生具有工作的思路和方法的习惯,是我们的目标。

二、以能培养学生有团队协作,开展实践教学

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课上,通过对学生的学情总结,具有一些共同点。作为建筑类初学者,部分学生对实践内课程认知不足,盲目等待,甚至不愿动手。以架子工为例,如扣件式脚手架搭设过程中需要有立柱,大横杆,小横杆,剪刀撑斜撑等部分,由于学生技能水平不够熟练,很难一个人完成3层脚手架的搭设。于是在实践教学开始初期,除了必要的卡片帮助他们熟知操作流程外,他们还需要内部进行分工,以便能顺利安全的完成任务。在每一个流程结束后面对验收时,每个组都会表现自我总结的状态。成员会下意识互相提醒不足和注意事项。而随着练习的次数越多,这种团队协作会变成默契。教师在实践中会引导学生相互帮助和监督,减少因教师的直接示范而打断他们的实践。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教导学生“团队是有利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到知识的同时,了解获得知识的途径。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会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时,教师要参与其中,帮助解决。通过这样的流程,基本每个学生都能在实践课堂上有收获,并对上课充满兴趣。

三、以能培养学生有竞争意识,开展实践教学

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课上,通过对学生的学情总结,具有一些共同点。作为建筑类初学者,对于自己需要努力学习的东西不甚了解。于是,每学期的各工种实践的第一堂课,总会安排一个优秀的大三的学生组与大二的学生一起上一次课。学生的亲身示范会比教师的理论教学或亲身示范来的更加有力。大多数学生在认知了自己和大一届学生的差距后,都会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不甘落后的热情会鞭策他们持续不断的努力,认真的参与实践。教师通过在实践课堂一边鼓励和一边赞美学生,让这种良性竞争氛围充满实践教学,让课堂变得有趣。同时,大三的学生也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变得自信,对即将来临的工作挑战充满信心。

四、以能培养学生有技能水平,开展实践教学

“德为本,能为先”是我校的校训。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一定是开设实践教学的根本目的。技能水平是多方面的,了解施工的工序的程度,掌握施工方法的程度,熟悉施工的规范的程度都是技能水平的表现。在通过建筑部分工种实际操作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完成必要的实训手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们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增加答辩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实训手册的完成情况。通过答辩,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部分学生基本不能回答答辩的问题,这样的学生会有一定的惩罚措施,如课后打扫实践基地的清洁等。学生并不排斥这样的“惩罚”。他们会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和不足。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去克服。

五、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技术的实践教学课上,通过对学生的学情总结,去发掘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是我们的任务,通过以上研究和努力,换来的成果自然也很令人喜悦。只有真正的参与学习,热爱学习了之后,学生才会喜欢课堂,喜欢学校。实践是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学生走向企业岗位的练兵场,架起知行合一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姚谨英.《建筑施工技术》(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改革,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

《建筑施工技术》是高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课,只要是相关建筑工程方面,就避免不了和它接触。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能力。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这门课程,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现阶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育模式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以“知识为本位”,强调学科知识的科学性与系统性,教学上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强调识记,但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2.很多教师由于没有从事过建筑施工的任务,也缺少与建筑企业保持长期有效地沟通,始终保持在原有的课本知识。

3.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教法上采用填鸭式、一言堂,由教向学生灌输教材的内容,而且偏重于理论部分的讲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被淹没在深奥的理论和枯燥的原理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动手能力的要求。

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对该课程进行了探索,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结合目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构想。

1.应用项目教学法

施工技术是在企业发生的实际由工人进行操作的一项具体工作,学校教学只能是在模拟的基础上进行。为此,在这门课程开始前就需设计套较全面的模拟工作任务,由学生完成整个项目的工作任务,并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完成活动报告。由于实际工作中是分岗位、由分工不同的若干个人员共同完成的,所以教学安排中,在明确总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又按不同岗位设计各子项目,分阶段逐个完成各子项目的工作任务。

本课程可设置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砌筑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六个项目,再由学生自主选取其中若干小项目,完成各小项目。学生分组讨论制定项目计划。分组教学是项目教学法常用的模式,教师根据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指定项目组长,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项目指导书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析项目要求,学生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小组的项目行动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分工合作,以便于更好地进行项目工作。

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每个人主动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合作等关键能力。

2. 引用工程施工案例

通过对一个已建工程的实例进行综合性的讲解,对工程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从质量要求、精品策划、过程控制到质量验收检验标准这四个方面对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解读。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并完成一个工程的各个细小环节的准备、检验及处理方法。

再通过对一个实际在建工程的参观及其现场施工负责人的介绍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全、材料、资料、质量、施工等几大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及其在现场日常中的工作。

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这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极强的课程来说,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施工实践经验。老师除了要改进授课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外,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锻炼,参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另外,在施工现场还可聘请一些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到学校举办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专题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学习效果。

3.充分利用实训室

按照“营造真实环境,进行生产实训”的原则进行实际操作,如在砌筑砖墙施工操作中,普通砖的砌筑形式(三顺一丁、一顺一丁、二平一侧等)和砌筑方法(三一砌砖法、铺浆法、挤浆法、刮浆法)等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训室完成实际操作。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增强学习兴趣。

结语

课堂、实训室、施工现场是学生学习的立足点。三点链接在一起为一条主线,如何让学生充分利用这条主线,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可以在这条主线中让各个构件链接在一起。通过上述的教学改革,学生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学习效果上取得了明显的改善,动手能力进一步加强,并能熟悉各个环节的质量验收标准。根据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有些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

参考文献:

[1]董伟;“建筑施工技术”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2]江玲.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述评――兼谈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滁州学院学报,2010,(3).

[3]王健;张哲;张伟;;《建筑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的教学与实践改革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4]李立军;杨秋学;;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年01期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 建筑施工技术 一体化教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78-02

一、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特点

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培养学生组织建筑施工和管理的能力,对学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支撑作用。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学、工程测量、地基基础、建筑材料、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结构等基础及专业课程紧密联系,与其他专业课相比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技术更新快等特点。

二、目前该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以上特点,教学中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一)多媒体教学重形式轻内容

多数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能够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和其他多媒体资料,使教学难点和复杂的施工工艺过程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展现,使学生得到直接、生动的感性认识。但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缺乏对学生主动思考的引导。

(二)实习实训效果不理想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实习实训与相对应的理论课程分开教学,中间间隔几周甚至一学期,理论教学和实践脱节。施工单位出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往往不愿意接收学生去施工现场实习,即使联系到实习单位,也只限于认知层面,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无法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仍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学习。而且实训时间一般是一至两周,而建筑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学生一门实习实训课程往往只能接触施工过程中的一个或几个分部分项工程,无法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

(三)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差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在施工现场主要是负责工程施工组织管理。目前本专业的学生施工动手能力不足,施工组织管理能力更有待提高,在施工现场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存在的问题,更难以对施工出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难以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本课程教学团队根据建筑工程技术领域高级技能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从岗位分析入手,参照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岗位要求,归纳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施工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设计的实践性与合理性,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完善多媒体教学手段

我们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自主设计开发了多媒体教学材料,将多媒体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布置任务、提出问题―施工工艺工程录像、动画展示―讨论问题―分析总结。比如在了解人工挖孔桩的施工基本流程之后,在播放视频前提出问题:该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存在哪些不规范操作?存在哪些质量和安全隐患?接着给学生播放某工地人工挖孔桩的施工视频,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视频。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适时进行启发式提问:人工挖孔桩的直径不得小于多少?为什么?人工挖孔桩的钢筋笼如何放入挖好的桩孔中?等等。在看完视频后,学生回答问题,老师再作分析总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今后在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还利用网络平台的便捷性,建立了丰富的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自学和复习提供便利,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

(二)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

现代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法效果不佳。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和教、学、做一体化。

1.师资培训。要进行一体化教学,就要建立一支能一体化教学的教师队伍。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要求教师不仅理论功底扎实,更要有纯熟的施工动手能力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为此我们组织本课程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一起,利用寒暑期到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实训基地顶岗实习,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知识更新,切实提高任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队伍,以满足一体化教学要求。

2.教学场地一体化。打破教室和实训室的隔阂,直接将教室与实训基地融合,实现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师边教边做,学生边做边学,避免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

3.教学计划一体化。把理论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将独立开设的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设计实训、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融入相应的理论教学中,避免理论教学几周甚至几月后才能进行实践操作,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脱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良好。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实施。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对基本的知识作讲解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由学生参照相关规范和施工手册自主完成施工任务。任务完成后,再由不同的实训小组交叉检查施工质量和存在问题,最后老师再作点评。教学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施工动手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严谨作风。例如在教授“轻型动力触探试验”一节,我们的课程设计包含以下环节:布置任务―方案讨论―操作示范―进行试验―数据处理―评价总结。具体过程如下:

(1)布置任务。某基坑开挖后需要利用轻型动力触探仪器测试地基承载力,提出问题:怎样利用轻型动力触探试验测定地基承载力?然后根据测试过程对学生进行分组,一般5人一组。

(2)方案讨论。根据教材和《施工手册》,各小组自行讨论试验方案和分工。

(3)操作示范。教师用多媒体讲解,实际操作示范。学生观察提问,改进试验方案。

(4)进行试验。学生分组试验,记录试验数据,教师答疑,指导学生试验。

(5)数据处理。学生根据规范处理相应表格数据,完成试验报告。教师答疑,检查学生试验完成情况。

(6)评价总结。对试验和试验报告中的问题和错误进行记录、整改,思考并讨论,教师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总结。

(三)现场教学

由于建筑工程项目受季节性、周期性、安全性等因素的制约,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很难找到一个工程让学生从头至尾地参与其中。而“建筑施工技术”是专业实践课,我们借助学院的发展机遇,参与到学校建设的施工建设项目。简单介绍基本理论知识后,先让学生识读施工图,再到现场实地参观。对于重点内容,借助施工工地条件让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操作。我们将建筑施工技术和高层建筑结构施工课程进行整合,让建筑施工课程学习时间跨度可以达到一年,让学生基本能够接触到施工项目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通过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的跟进,对施工过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实习实训的基础上,使学生将施工工艺知识系统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施工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同时,通过认识施工现场的组织方法,了解施工现场的人员组成和施工布置,也对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

该课程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实践操作完成过程和成果先由学生小组相互评分,再由老师统一总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对参赛取得好成绩的同学考核成绩进行加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理论水平、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五)校企联合提高教学效果

我院与广西建工集团第二安装建设有限公司等建筑类企业签订了协议,作为本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实训基地,并建立了订单式联合培养冠名班,共同探讨本课程的教学改进方法。同时邀请这些企业一线的能工巧匠参与到我们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来,进行砌筑与抹灰工种综合实训、钢筋混凝土工程模板模拟制作实训和钢筋绑扎安装实训等示范操作,使学生能够学习到更新更规范的施工实际操作。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是否符合企业或者社会的要求,企业最有发言权。与企业联合办学,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企业按照实际需求与任课教师一起进行课程改革,学生爱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企业爱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教学改革,我们将被动的多媒体教学设计成学生主动参与的多媒体教学,将分离的理论教学课程与相应实训课程整合为“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将一周的认识实习调整成跨度可达一年的课程实践,采用“实践操作+理论考试”的考核方法,与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掌握建筑施工技能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施工现场组织管理能力,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秀红,步文萍,王静.关于建筑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J].职业教育研

究,2011(S1)

[2]李燕燕,张鹏,钟静.高职院校“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3)

【作者简介】余荣春(1981- ),男,硕士,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工程师,研究方向:建筑工程。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元制;实践教学

一、引言

德国职业教育在世界上享有盛誉,被称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二根支柱,而“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接受双元制培训的学生,一般必须具备主体中学或实科中学(相当于我国的初中)毕业证书之后,自己或通过劳动局的职业介绍中心申请企业培训岗位, 职业介绍中心接受后选择一家企业,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到行业协会(IHK)同企业签订培训合同,得到一个培训位置,然后再到相关的职业学校登记取得理论学习资格。这样他就成为一个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他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他有两个学习受训地点: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企业的任务是传授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培养职业经验,特别注重从事未来职业的实践技能,学员四分之三的学习时间是在企业中度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教学内容按照企业和学校的不同特点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理论教学强调为技能服务,而实践教学强调一专多能。理论上讲究广而浅,专业技能上要求熟而精。这样,使学生毕业后具备“一广三强”的特点,即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适应能力强和应变能力强,具有明显的复合型人才特征。这显然是适应经济建设飞速发展所必需的。

二、德国的“双元制”实训模式

学生的实训、实习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内部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学生实训、实习。学生在实训、实习阶段直接使用的各种实验设备是当时许多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岗。学校的仪器、设备和各种工具,均兼有工厂车间和学校实验实训的功能,这些设施有的由企业直接投资,有的则为了开发新产品或技术创新,由企业联合投资,还有的是企业无偿捐献。“双元制”的教学内容包括学校负责的基础课和企业负责的实践课两方面。在二或三年的职业教育中,有一年的时间要到企业接受实践技能的实训。学生经过企业实训,加深了专业理论知识,熟悉了企业生产、管理过程,积累了经验,提高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德国的实践教学特点

1.严格规范操作,行为习惯养成

德国工人精湛的技艺随处可见,从滴水不漏的水龙头,严丝合缝的门窗到驰名世界的宝马、奔驰都是见证,我们参观的砌筑实训室,看到学生在对着图纸跪在地上进行砌筑,目的是为了保证砌筑质量,做事非常认真仔细。还有在参观Stangl公司时,出厂的汽车配件最后一关检测,顶岗实习的学生对数控加工的零件还要用游标卡尺反复进行检测,发现不符标准报废处理,非常严谨、认真负责。

这是德国人十分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的结果,他们在实习中学生以正式工人的面目出现,不搞模拟性的所谓生产实习,而是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由于严格的训练,学生那种懒散的、粗心大意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得到有效抑制。

2.实践课时比例大

双元制培养模式中有80%是学生动手工作的实践环节教学,从而他们的毕业生动手能力很强,直接上岗,很快就能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促进了职业教育良性发展。

3.教师素质高

德国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由专业培训师担任。每位培训师要具备以下条件才可以颁发培训师资格证书。必须经过"师傅"考试并取得师傅的资格,年龄要在24岁以上。

第一、必须是专业人员,即获得该专业大学学士学位或在该专业从业经验五年以上的书面证明并通过德国专业能力考试;

第二、无犯罪的不良纪录;

第三、在德国大学学习教育学二年;

第四、通过德国商会的IHK考试的考前培训,培训内容是职业教育基础知识,制定实践教学计划能力,实施实践教学任务能力,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相应专业的动手操作能力。

第五、通过德国商会的IHK考试。

总之德国的专业培训师是大学学士、工程师,以及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三位一体的教师,是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4.实践任务紧贴近实际工作,由浅入深,并带有趣味性,能激发创新意识

设计的实践任务来源于企业,从简单到复杂,比如我们参观的Stangl公司,做的项目非常有趣,做成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自行车、摩托车等等,易激发创新。

学生的“项目工作单元”作品——涵洞

5.学生数量少,实践教学设备能确保教学效果

小班上课,而且设备都是先进的,这样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6.严格执行规范的考核制度,实行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三方选出的工会代表或企业代表、培训企业培训师、培训学校教师组成考试委员会,全国统一结业考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使职业资格和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切实保证了职业人才培养的水平和质量。

四、我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视和行业自身的需要,劳动力市场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高等职业教育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也被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高度。更何况高职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均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技能的实训教学显得尤为突。但在实际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课时难以落到实处

目前随着示范院校建设、骨干院校建设的进程,教学改革不断地进行,实践课时完全符合要求,但有的课程实际教学难以落实下去。主要原因实训室没有、或设备不足。

2.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实践指导教师有的没有在企业呆过,就直接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就造成只有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欠缺。有的是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严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知识,也没有教学经验,都会或多或少影响教学效果。

3.实践教师严重不足,实践设备数量少

实训条件是影响高职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加强实训条件的完善是提高学生专门技能应用能力培养的基础。一个实践教师带五六十号人,甚至更多,很难发现学生的错误,不能及时纠正,实践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一个同学动手操作,而另外五六同小组的学生站在旁边观看,大多数学生动手操作时间很短或根本没动过手操作,这样就很难让学生学到操作技能,也很难达到企业对实用型技能人才的要求。

4.实践项目设计有待提高

实践项目与实际岗位联系不是很紧密,学生一毕业还不能马上上手。这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学校与企业紧密联系缺乏导致。

5.实训室管理人员严重不够

存在一个人管多个实训室,导致管理员只能负责开一下门而已,根本应付不过来。

五、对策

1.加大实训设备投入,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

不断加大投入,认真做好实训基地建设;并充分利用好已建实训室。

2.政府支持

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企业以自身生存发展为主要任务,对是否参与职业教育没有制度的约束。普遍缺乏参与热情的情况下,以企业为主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更加难以实现。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重点应以学校为主体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国家已全面启动了一批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骨干院校建设等,各地方政府也出台措施给予资金上的配套和政策上的扶持,在学校提供的场地、师资等优惠措施下,不少企业纷纷以共建实训室等方式参与校内基地的建设,但还没有完全普及,也很难普及,应该要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促使企业积极参与进来。

3.企业参与、进行校企合作、引进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

要进行职业教育,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必须有类似于德国的“教育企业”的实习场所。或在学校建设类似于“教育企业”的实习场所。所以学校应该要想方设法寻求与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充分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尽最大可能达到完整和系统性的实践条件。这样才能真正进行职业教育,获得真正的职业资格,在此基础上,方能进一步进行提高受教育者或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真正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只有引进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才能真正做到成果共享,尽快地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由此才能使我们的高等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才有可能为国民经济发展、民族的振兴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新型产业工人。

4.严格规范操作,行为习惯养成

实训时,严格遵守实训操作规范,平时注重习惯养成。

5.实训项目与企业共同设计,选择较好的案例进行实训

校内指导老师要不断地与企业紧密联系,与企业技术人员、专家共同设计实训项目。实训项目要即是典型案例,又能方便教学。

6.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和激励和考核制度

现代教育技术是重视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师资关系到院校培养出的人才是否具有职场竞争力。 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制度,使得现在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不断地通过实践,增强动手能力,增加工作经验,具备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使得实践工作经验丰富的工人教师,不断的系统化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基本理论和方法,不断丰富教学,能够高水平的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在校的现有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由先进企业的技术人员做为他们的顾问,以使培训统一协调发展。通过立足本职岗位的培训或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培训来实现,当然还要建立人才激励机制,才能达到培养人才,使用人才,发展学校,为社会培养更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做到制度保障。

定期进行操作技能测评和考核,建立了相应的考绩档案,以此作为是否续聘的主要依据。同时,每学期期末学校还通过学生了解“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另外还以座谈会的形式由学校和“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共同研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总结本学期教学情况,使“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这些对于“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7.提高实训指导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要合理解决、落实、提高“实训实习”指导教师的各种待遇问题,提高其社会地位,以增强这一工作的吸引力,从而使“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数量和质量得到保证。

8.增加实训室管理人员

实训管理人员要配备好,按需设岗,该要的地方就要,不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减少人员。

9.改善实训教学方式

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感知能力和工作岗位的较快地适应能力,必须加强构建模拟仿真系统的实训环节,使学生在真实的专业氛围中增长知识,体现实践教学在能力培养上的实践性与应用性,实现高职教育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总之,高职院校在实训课教学中要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同时,不断地吸取国外的成功的办学方法,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立起一个有自身特色的多元灵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办学方式,把实训教学更能贴近实际,办出特色。

参考文献:

[1] 徐恒山等.借鉴国外实训模式理念建设高职教育实训基地[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职业教育,2008,(02).

[2] 陈婧.加强实训教学力度,全面提高高校教学质量[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年(07).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理论实践一体化;顶岗实习;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27-03

高职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缩短学生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为学生终身职业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国家教育部在2006年出台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把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切实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放在了首要位置,强调要“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作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对高职教学的影响必然是全方位的。融“教、学、做”为一体,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的变革,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实践和提炼、完善的教学模式,更是一种需要全方位系统化和理论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建筑工程系在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依据工科院校的特点办学,围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进行教学改革,确定水利工程管理专业为改革试点,带动其他相关专业。改进了传统的“书本、课堂理论教学+校外实习生产”的两段式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把教学与实践相对割裂开来的缺陷,进行实践创新,逐步构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人才培养的效果显著。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理论背景

教学组织是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进行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它既包括对教学物质条件的组织,如安排教学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材料,也包括对师生活动的组织,如师生交流的方式、教学活动的程序等。“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是指在教学全过程中,以具有课程整合功能和驱动效应的工作任务为中心,学生个体基于完成工作任务的内驱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实践为手段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在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具体课程教学中,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手段,把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做的过程,做到实训室与教室同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同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同一。将教学过程与真实生产或仿真训练紧密结合,使学生在真实工程背景中得到身临其境的训练与熏陶。同时,通过建立学生校内集中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与就业一体化的工作机制,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有效地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效果。这种教学组织模式的认知建构是合乎时代要求的,也是符合职业教育本质规律的。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认为“学理与经验是一套分不开的手续。学理在经验上发现,并制裁他的进行,指示他的方向。经验得此制裁指示,始能胜过所遇的困难,以谋改良。”这就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指出在学习活动中要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学习原则,只有理论与实践二者密切结合,学习者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成就。即“故当以原理指导经验,以经验发挥原理,原理与经验联结,方为有用之真知识,方能应用于行为上。”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代表人物的杜威,通过对教育本质的论述,强调以现实化、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学生的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以学生主动活动代替教师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是以“现代教育三中心”取代传统教育的“三中心”,主张受教育者在生活和社会“大学校”里求知践行,宣扬了“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课堂”的教育理论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4月26~30日在汉城召开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第二届国际大会。会议明确提出“在保证使学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就业的过程中,职业技术教育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要实现这种平稳过渡,就必须采取‘合二为一’的整体行动,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统一、手脑并用。”可见,“教学做”合一,是具有深厚的思想渊源和极高世界认同度的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实施“教学做”合一,是一种既有继承又有所创新的教学组织模式。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总体思路

职业教育既要开发对学习者普遍适用的职业教育内容,也要同时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这就要求要把企业、行业的标准作为职业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从市场需要出发组织教学,培养合乎市场需求的人才,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零距离”对接。

(一)深入调查研究,明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

我们首先组建了专业调查组,对水利工程管理、水利技术施工等相关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并聘请相关单位的专家、基层管理人员、技术能手成立了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人才需求预测,建立人才需求信息沟通渠道,反馈毕业生信息,进行行业需求和岗位任务调研、论证,进一步解决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通过市场调研,我们明确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例如,水利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最可能的就业岗位是在水利施工企业从事水利工程的现场施工组织和管理、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质量验收、技术资料整理等工作;也可以在水利工程设计院、造价事务所、监理公司、建设管理等部门从事一般水利工程的建筑和结构设计、工程预决算、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监理等技术与管理工作。我们进一步从这些职业岗位工作中精选出比较完整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这些任务具有的挑战性,完成这些任务所需的知识要求、技术要求、工具、方法等。我们通过对典型任务的层层分析,最终确定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收集、工程造价和小型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等为水利工程管理专业的8个典型工作任务,明确了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能力。

据此,我们把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定位为:能熟练阅读和使用本专业的技术资料,具有制定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能力,能按照设计要求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组织、控制与监督;具有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有效沟通的能力,能及时处理与化解施工中出现的质量、技术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对市场需求有了明晰的认识,人才培养才有可能做到有的放矢。图1显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二)确定能力主线,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专业教学计划是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既是组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制定各项配套教学文件的依据,其内容主要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分配、次序安排等。我院建筑工程系的专业教学计划兼顾规定性和灵活性,根据市场需求情况,大胆进行动态实施,在运作体系上基本按“学期制”进行。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核心内容,就是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的手段,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过程设计为边学边做的过程。制定教学计划也是遵循这样的理念,形成一个“教学做”合一框架。按照基础理论—认知实践—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技术理论—生产实践的顺序,理论实践一体化的专业教学与校内集中实训、校外顶岗实训、毕业实习三个层次递进的教学环节交替进行,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前三个学期完成基础理论教学、认知实践(校内教学实训与校外参观实习)、专业理论教学;第四学期先完成7周的校内专业实训,然后以水利企业具体工程项目为依托,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训;第五学期完成专业技术理论教学和校内生产实训;第六学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教学计划的基本模式,是在学校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按照水利、土木工程行业的生产周期制定的。

在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允许根据教学及生产一线的信息反馈,调整各项能力要求及相应的课程教学内容,集中体现学做合一的教学组织模式。图2显示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实施过程。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水利工程中的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教师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学习任务。第一、二、三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完成专业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第四学期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采用“课堂+实训,专任教师+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模式顶岗实习,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完成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第五学期,根据就业岗位要求,对岗位关键能力进行强化训练,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第六学期,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学生进行毕业实习,保证毕业实习不少于半年。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锻炼磨合,进一步掌握知识,锻炼技能,提升素质,为正式工作做最后准备。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关键环节

(一)着眼课堂改革,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教学环境建设 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场地、设备,推进标准化实验室建设,搭建课堂教学的空间,把课堂设在车间,或者课堂按车间的要求布设。这样,融教室、实验室、实训室于一体,就能使教、学、做在同一场地进行。在这种精心设计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环境中实施的教学,从内容、安全、规范、操作等诸多方面实现了与真实实际工程环境的对接,可以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教学内容、过程安排 学习领域课程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学习情境来反映的。其中,学习情境是学习领域的具体化和细化。选择工程实际任务为案例,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安排,能促进学生对职业行动情境的反思。例如,在砌筑工程施工教学中,课程设计就是以砖墙砌筑施工顺序为主线,通过明确学生任务、教师讲授示范引导、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评价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砌筑施工技能,了解砌筑施工材料、砖墙砌体的常用组砌形式、砖墙砌体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等。教学过程就是布置任务、任务实施、验收总结、回收工具、清理现场的过程,真正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体现了“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 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广泛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尽可能地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如技能测试、实物制作、专题报告、口头与书面问答等。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形式:(1)过程量化评价。对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合作意识进行模糊评价并予以量化;对工作效率、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评价等予以量化。由于完成任务是集体协作的结果,因此这部分评价基本反映小组的学习情况。(2)实际技能测试。由学生单独完成相应的基本操作任务,按照任务完成的情况当场打分。(3)理论知识测试:主要通过专题报告、口头答辩以及书面问答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必需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方法 推广案例式、模拟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开阔学生视野,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具体施教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讲讲做做,做做讲讲,边学边做,亦工亦学,学完后当即就做,对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再回到课堂上来讲,予以解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地再现和体验实际工作要处理和解决的问题,锻炼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系部通过组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开展观摩研讨,推广交流经验,从教学设计、教具应用、现场教学等方面评价学做合一的融合度。这种“教学做”紧密结合,课堂学习与场地实践基本同步,理论与实践趋同相融,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在我院正逐步完善。

(二)推行“双导师”制度,落实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基本原则 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要环节。“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的核心内容是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重点是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顶岗实习由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院在三方中处于主导地位,是一切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院及企业双重管理。顶岗实习岗位选择,要遵循专业对口原则、尊重企业用人原则以及统一组织原则,即学生实习岗位与学生专业相对应或接近;充分考虑企业用人需求及择人标准,尽量做到就业式顶岗实习;学生实习是有组织的实习。

建立顶岗实习期间的“双导师”制 把教师下企业指导学生实习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结合起来,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下企业锻炼活动,边指导学生实习,边在企业学习,与企业技术人才进行交流,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系部或学院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人员、一线岗位技术工人,与学校选派的专业教师组成“双导师”,共同指导、管理、评价学生实习,完成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顶岗实习过程 实习之前,通过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统一认识。由校内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开展顶岗实习方法培训,指导学生如何结合岗位开展拓展学习。在实习过程中,实施“双导师”制,对实习进行指导和过程控制,记录实习心得等。学生完成顶岗实习返校后,由相关教学人员负责收集学生实习手册(顶岗实习报告、实习记录、企业评价)等资料,按教务处要求组织指导教师评阅学生实习报告,给出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召开顶岗实习经验交流、总结大会,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价鉴定。这样,通过相关制度保证和管理措施,做到安全落实、岗位落实、指导教师落实、实训内容落实、学生管理落实、评价考核落实等“六落实”。

(三)抓好职业培训,提高就业竞争力

《职业教育法》第一章第八条明确指出: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关法律条款确定了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法律依据。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而言,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学生获取“双证书率”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把实训课程视为培养学生基本操作能力的主要途径,在课程设置上加大实训课程的比重,包括独立设置实训课、单独评定成绩等措施。在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注重综合训练,学用合一,用练并重,开展项目教学法、生产作业现场教学法及现场模拟教学等,丰富实验环节,引导学生把抽象知识转化为具体技能,提高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和基本操作能力。开放实训室,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素质。制定标准,对学生的基本操作进行规范。定期集中开展职业资格证书技能专项培训,把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提升到与学生毕业证书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选择技术含量高、通用性广、从业人员多、社会影响大的职业,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有条件的企业,聘请企业技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弥补学校专业师资的不足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学校负责组织学生,提供场地和设备。积极争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支持,拓展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渠道,争取为学生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重视参与职业技能大赛 注重把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结合起来,组织教师和学生参加各个层级、各种类型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等,为师生打开学习交流的“窗口”,搭建促进师生技能提高的良好平台。许多教师原来掌握的仅是教学层面的知识、技能,在参赛的集训准备中,指导教师要想很好地指导学生,就必须先于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新技能。这样就同时提升了师生的能力,开阔了师生的视野。学生通过开展发明创造、制作等活动,创新意识大大增强,能力得到提高。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参赛队选手必须具备合理分工、合作默契、计划周详、处事沉着冷静的职业素质。这既能有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增强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过硬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在职场竞争增添筹码。

将社团建设提到应有的位置 基于学生兴趣爱好自主发展起来的学生社团,在学院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凝聚青年学生、繁荣校园文化、团总支学生会工作、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多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几年,一些有专业背景的社团正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如CAD爱好者协会、材料检测工作室、绿色环保协会等,反映出学生越来越注重用科技精神、专业知识和职业需求来提升社团文化层次,以此促进自身成才。高职学生社团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校园,而是逐步延伸到社会、企业的各个领域。譬如,学生利用周日、假日,结伴进行社会实践、勤工助学等,尽可能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积累一定的社会阅历,培养锻炼各方面技能,对于学生缩短学习与就业的距离,尽快适应社会非常重要。在社团建设中,我们本着面向全体、重视过程、积极扶持、放手发展的原则,把学生社团当作第二课堂,把社团建立、运作、考核纳入教学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供必要的人员、时间、经费保障,定期对社团进行培训,建立社团考评办法等,扶持学生社团活动向积极、健康、大众化方向发展。

总之,在“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组织模式构建过程中,应着眼于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立足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理论教学,突出实践教学,重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彰显高职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第二届国际大会的建议[OL].(2004-11-24)..

[3]董静洁.高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刍议[J].教育探索,2010(9).

[4]唐冬生.“教学做合一”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33).

作者简介: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建筑;仿真实训;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评价

2011年11月~12月是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普大工09级“分阶段角色转换仿真模拟实训”的实训阶段,本次实训市政机电系普大设备09级部分同学也参与了工程项目,笔者和系部的一位电工老师被指定担任此次学生实训的指导工作。本次实训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按照工程建设程序组织学生现场施工,以土建施工为主,水、暖、电设备配合为辅完成实训任务,要求各小组的同学在本栋号内,布置好每个人的岗位,完成小组内部角色转换,使学生能学习、体验不同工作岗位的岗位要求、工作程序、工作方法。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技术指导和管理支持。

参与此次实训的学生实到24人,每组各12人,分别参与3号、4号楼的水、暖、电工程分包。3号、4号属于砌体工程,现场使用沙子和砖砌筑而成。这次实训加上准备阶段分五个阶段:

一、实训前期的准备阶段

1、完成了3号、4号楼水、暖、电工程预算。

2、制定了3号、4号楼水、暖、电施工方案。

3、参与了土建投标、评标大会。

4、对两组成员进行了岗位的分配、准备相应的资料。

二、第一施工阶段

1、完成了图纸的会审和变更

室内卫生间给排水施工图:由于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排水横支管标高由-0.6m改为-0.25m,排出管由-1.2m改为-0.3m。

室内采暖施工图:由于标准间散热器设在推拉门的位置不合适,改在②~③墙间。为节省管材,便于安装卫生间的散热器改在窗台下。

室内电气施工图: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察,因为是砂土砌砖,若电源线按原设计线路走,不可避免在施工中破坏大量砖,不利于以后砖的重复使用队员线路进行调整:(1)插座电源线路和照明线路走圈梁;(2)增设以配电箱来引入室内以供电;(3)原定:一般区域插座距地30cm,卫生间插座距地1.8m,所有区域开关距地1.4m,考虑土建标准件和卫生间实1.2m,卫生间插座为1.4m,配电箱距地1.5m。

2、水、暖、电材料审核和准备

三、第二施工阶段

1、水、电、暖设备的预埋

配合土建预留给水、排水管道孔洞、采暖进户管、支管穿墙预留空洞,电气线路穿线管的预埋配合,插座、开关的预埋。

2、给水、排水管的下料

(1)给水引入管、立管下料、给水横支管下料。

(2)排出管、排水立管、排水横支管下料。

3、采暖设备的下料

(1)散热器的组对:6片—共2组;15片—共2组。

(2)散热器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1.5倍的工作压力,直接升至试验压力≮0.6MPa,稳压2~3min,不渗不漏为合格。

(3)试压合格后,装堵头、补芯连接供回水支管。

4、电气下料

(1)横担的制作:用角钢焊接L型支架,支架打眼,安装电瓶。

(2)配电箱内部配置。

四、第三施工阶段

土建2.2m层高完成后进行室内水、暖、电安装。

1、室内给排水的安装

给排水工程施工应本着先地下,后地上、先主线后支线的原则。

(1)给水管用热镀锌钢管,采用螺纹连接。管道安装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2)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水压试验。

(3)给水系统交付使用时必须进行通水试验并做好记录。

(4)管道支、吊架安装应平整、固定间距符合要求。管道穿楼板、墙壁应设金属套管,高出地面20mm,卫生间高出50mm。

(5)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管,承插粘接。排水管埋地部分回填土前应作灌水试验。

(6)排水管坡度符合规范要求,排水管与吊架最大间距、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排气通气管应高出屋面700mm。

(7)卫生器具的安装包括:洗手盆、浴盆、坐便、地漏的安装,用膨胀螺栓固定,卫生器具的安装高度和给水配件安装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支托架安装平整、牢固。交工前应作灌水和通水试验。地漏低于排水表面,周边无渗漏。与卫生器具连接的排水管应牢固可靠,管道与楼板结合按图集要求施工。

2、采暖管道的安装

(1)采用低温热水采暖,管材用焊接钢管,选用四柱760型铸铁散热器。水压试验合格后采用樟丹、银粉防腐。

(2)保证水平管坡度为3‰。散热器支管坡度应为1%。

(3)散热器支架位置准确牢固,安装数量符合规范要求。

(4)散热器背面与墙面最小距离30 mm、散热器的安装偏差应符合规范要求。

(5)采暖系统安装完后要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合格后应对系统进行吹扫及调试工作。

3、室内电气的配线工程

(1)管内配线工作应在配合土建施工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在穿线前应将管内杂物清理干净。

(2)按电气施工规范要求施工。

(3)穿线完毕后,应对线路进行绝缘遥测。

(4)灯具、开关、插座安装符合设计要求,产品要有合格证。进场检验合格。

(5)工艺流程:灯具、开关、插座检验、组装、安装接线、通电试运行。

五、第四工作阶段

1、竣工验收阶段,收集完成各种资料的填写。

2、实训学生提交实训日记;个人工作内容及考核表;个人实训总结。

3、完成小组总结评定。

通过本次仿真实训,使学生实现工种操作及工程资料、质量、安全、施工技术及组织管理综合训练,使学生能够了解砌体工程的施工程序、施工过程、设备施工和土建施工如何更好的配合,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毕业后零距离顶岗打下坚实的基础。

砌筑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建筑产品在建造过程中有工序复杂、工艺操作技术要求高、占地面积大、成品一次性投入大、劳动组织及配合复杂等属性,其特殊性使得工民建专业在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载体的选择、实训场所的营造和训练内容的设计始终难以突破。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要求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就目前中职学校自身条件而言难以实现,必须依托校企合作实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北京市中等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研究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实训基地配套建设、教学经费投入、校企合作、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运用等深层次的问题突显,特别是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和质量是制约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对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以下简称工民建)专业尤为突出。教学改革实践如下:

一、构建校企长期合作的平台

1.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项目研究方向

我校在2007年6月成立新一届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课改实验项目研究的基础调研和典型职业活动分析等阶段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例:基础调研阶段对120家进行了企业调研,对9家企业进行了职业活动流程调研,对4家企业进行了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调研,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课改专家的充分论证后,得到《典型职业活动分析表》,该表是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这次调研取得的系列资料、数据成为课程改革实验项目极为重要的依据。

2.建设校企联合教学团队,开展校本教研

工民建课改研究团队是集企业专家、学校骨干教师和教育专家三方组成的集体,在课改项目研究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进入新课程实施阶段,又陆续聘请企业施工技术人员为实训指导教师直接参加教学。企业专家参加教学研讨会、直接进入课堂参加教学、参与教材编写和审定、项目成果校内审定等,项目研究遇到难题时一定要征求企业的意见研讨商定。因此,企业专家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3.签订合作协议,发挥企业技术优势

校企合作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学校与企业单位层面的合作,通过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合作内容,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等,如与田华建筑集团签订全方位合作协议,与北京通凯达钢结构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教学载体“小型框架建筑物施工”合作协议;二是学校与企业个人层面的合作(企业了解并支持),通过签订“合作意向书”明确合作内容,双方责任、义务、权利等,如与多家企业技术人员签订项目整体研究、编写教材案例、施工操作指导、教材审定等不同内容的意向书,充分发挥企业和技术人员的实践经验优势。

二、校企合作进行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的整体研究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典型职业活动

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实验项目,以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为基础、以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了《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等九门专业核心课程,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岗位实务课程和顶岗实习的完整课程体系。以典型职业活动分析和建筑施工工作过程为依据确定的专业核心课程替代了传统的力学与结构、工程测量、建筑材料、施工技术等学科课程,保留了与职业岗位对接的岗位实务课程。工民建专业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从企业调研、典型职业活动分析、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标准及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等关键环节一直得到怀建集团、田华集团等多家企业及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的直接参与,企业在把握项目研究方向、培养目标定位、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整合等关键环节作用突出。

2.教学文件制定符合教学规律与职业人才成长规律

到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工民建专业《教学指导方案》、《课程标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文件,完成了三门专业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等教学资源建设,始终坚持校企合作,共同进行研究,使研究方向明确、人才培养定位准确,教学内容设计贴近企业需求,力求符合教学规律与职业人才成长规律。

3.教学载体选择典型的施工工艺和完整工作过程

载体选择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建筑物,也可以是墙、梁、板、柱等建筑元素,要求载体能够承载《课程标准》需要的训练内容。经过校内课改核心成员、课程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多次研讨论证,结合我校实训基地条件确定了工民建专业《建筑基础施工》等七门专业核心课程的共同载体是: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是一个真实的施工项目,将地基基础施工、主体施工、屋面施工、装饰装修施工分别与相应的《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砌体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普通装饰装修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相对应。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项目的设计包涵了梁、板、柱、剪力墙和楼梯等建筑构件,同时融进砌体结构的条形基础和砌块隔墙等更多的“建筑元素”。学生在企业教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下通过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完整项目,完成接受任务、施工准备、项目组织、工种操作、施工管理、质量检测、安全保障、竣工验收等完整施工过程的学习,训练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4.教学资源设计开发符合教学要求和企业用人需求

新课程实施中课程讲义、项目书、任务单、工作页、学习手册、企业工作手册、考核评价表、音视频素材、案例库和企业相关资料等是教师授课的重要资源,教学资源设计和开发一定要符合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符合企业实际工作要求。例如编写讲义:讲义编写框架经企业的专家组审议,讲义中的重要案例大多数由企业技术人员编写或提供素材;任务单、工作页全部来自企业的实际资料;讲义的最终成果须经校内专家组审定。为积累教学实施全过程的视频素材,将重要的教学环节制作成课例进行教学研究,学校与专业公司签定合作协议,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重要教学单元、典型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的完整拍摄,为以后教学积累宝贵资料。

三、校企合作共同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实施

目前,完成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仅靠学校自身的力量还有较大的困难,体现在项目施工组织、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教师操作技能和施工操作安全管理等方面我们经验不足,这是新课程改革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教学,应用最新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按照企业施工要求设计组织教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是解决目前教学难题的有效方法。#p#分页标题#e#

1.共同制定符合生产施工要求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进程和内容

按照《课程标准》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设计》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一份符合新课程教学实施的教学计划对顺利进行教学尤为重要。教学计划明确双方教学时间、教学环节中各自的教学内容、教师及示范指导教师、教学(施工组织)组织方案、教学设备设施准备、双方相互配合等细节内容。我校在课改实验班建09-1班《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实施,在施工放线、挖槽(人工挖槽、机械挖槽)、地梁(支设模板、钢筋绑扎、浇注混凝土)教学实施过程中,双方克服困难,共同遵守教学计划,遇有突发事件需要变更计划时,由双方协商进行调整。

2.共同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校企双方优势互补

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我校教师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的现状,采取企业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课堂教学,保证教学质量。企业教师侧重过程性知识讲解,进行实操示范、指导训练、质量检查、成果评价等环节教学,在项目施工全过程中提供墙体砌筑、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操作方法、技能、规范要求等技术支持。学校教师侧重陈述性知识的系统讲解,与实操教师共同组织教学、操作学习、参与指导学生操作、课程总结等内容。校企合作共同进行新课程实施,使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成为可能,培养学生技能落到了实处。我校在2009年2月至8月在三年级工民建班进行了“小型传达室砖混结构施工”的改革尝试。邀请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教学组织,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这是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

3.将企业文化和职业素养教育植入课堂

新课程实施在培养学生技能的同时必须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环境的营造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仅靠学校教师难以完成,必须是在项目进程中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点滴积累实现。企业的参与再现了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技术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配合、工序衔接等内容,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享受劳动成果,体验职业快乐。

四、校企合作共建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训基地

1.建设建筑施工实训区,完整实施教学载体

目前国内职业学校的实训基地大多是建筑材料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土工实验室等,技能训练也停留在钢筋工、砌筑工、混凝土工等工种训练。因此,本轮课程改革实验项目研究必须在实训基地功能设计上加以突破,为教学载体实施提供条件保障。在实训区将完成“小型框架结构建筑物施工”项目的砌筑工艺、模板工程、脚手架支搭、钢筋下料及加工制做、施工分项工程质量检测等实训项目。学校在校园内,开辟了新的实训场地,作为建09-1教学试点班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专用场地;搭建临时房存放工具设施、材料存放保管区;落实通水、通电、通道路,为教学载体实施创造了必备条件。

2.购置施工必要设备及工具,与企业资源共享

学校在企业的帮助下完成了《建筑技术实训基地装备标准》,提出了设备及工具等采购清单,利用市财政经费购置了项目施工必备的设备和工具,添置学生劳动保护用品,落实施工及训练消耗性材料资金,满足施工要求。同时,企业为学校提供技术、设施资源和一线生产环境,提供教学载体实施的技术支持,提供大型机具设备(挖槽、模板)的临时使用,资源共享。

3.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体现企业文化

施工现场的环境布局贴近建筑企业工作场景,体现企业文化。将建筑企业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安全标识、职业规范等内容引入实训区,现场环境布置应贴近建筑企业实际,体现建筑企业文化,明示安全操作流程及相关制度,保证施工操作安全,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习得技能。

五、校企合作保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

1.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工学结合教学环节

课改班在校内时以项目载体为核心进行教学,但是大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施工组织、操作训练和管理方法的学习在校内无法模拟,必须依赖企业完成,提供一个连续的实际工程参观教学和学生实践场所对于课改班教学尤为重要。田华集团承诺为建09-1班提供现场教学的学习环境,为学生顶岗实践和知识拓展提供条件。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践环节,使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成为可能。

2.顶岗实习与预分配相结合,为就业创造条件

上一篇:建筑工程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电焊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