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银抗菌范文

时间:2023-03-20 14:23:43

纳米银抗菌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1篇

A solution which was mixed by multi-amidine compound (RSD) and silver nitrate was used to deal with the cotton fabric. Content of nano-silver, whiteness of the finished cotton, anti-bacterial and wash-resisting property of the finished fabrics has been tes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aper pointed that the finished fabrics showed highly antibacterial effect and washabilit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健康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在注重美观、舒适的同时,对服装的卫生保健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棉织物具有吸湿性强、透气性好、穿着舒适等优点,倍受人们青睐。但是棉是一种亲水性的多孔纤维,能为细菌生长提供足够的水,同时周围环境也能为细菌生长提供氧气,促使细菌的繁殖。因此,开发具有抗菌性能的棉纺织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织物抗菌整理中,银系抗菌剂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在无机抗菌剂中占主导地位。与其它抗菌剂相比,它不会引起病原体产生抗体或产生突变,抑菌和抗菌效果明显。纳米银颗粒可以直接进入微生物体内,中断DNA的复制,从而阻止微生物繁殖,灭杀各种致病细菌,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而且所需浓度较低。

本研究根据原位还原法原理,采用汽蒸法,利用多胺基化合物(RSD)表面丰富的胺基和亚胺基具有的还原性,在棉织物表面在位生成纳米银颗粒的棉织物整理品,提高了棉织物的抗菌性能,避免纳米银溶液不稳定、颗粒团聚的问题。

1实验

1.1材料与仪器

织物:纯棉漂白布(120 g/m2),中国华芳集团提供。

试剂:RSD(实验室自制)、硝酸银(AR级)、硝酸(AR级)、营养琼脂和营养肉汤均为生化试剂(上海中科昆虫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苏州大学生命科学院)。

仪器:Ultrascan XE测色仪(美国HunterLab公司)、Vista M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美国瓦里安公司)、LRH 250A生化培养箱(广东省医疗器械厂)、 150 A生化培养箱(苏州威尔实验用品有限公司)、SHZ 82A数显测速恒温摇床(苏州威尔实验用品有限公司)。

1.2织物整理工艺流程

浸渍RSD与硝酸银的混合整理液 30 min 汽蒸 40 min 水洗 自然晾干。

1.3测试方法

织物白度:用WD 5型全自动白度仪测定,将织物折叠成 4 层,选取不同位置测 4 次取平均值。

织物上的银含量:将 50 mg纳米银整理织物用 10 mL浓硝酸(65%)溶解,再用水稀释 10 倍。将得到的溶液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测量其在Ag波段(328 nm)上的值,在此基础上计算织物上的Ag含量。

抗菌效果耐洗性:参照FZ/T 73023 ― 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C的简化程序,对待测整理织物进行 50 次标准洗涤。洗涤条件及步骤:用 2 g/L标准合成洗涤剂,浴比1∶30,水温 40 ℃ ± 3 ℃,投入试样,洗涤 5 min,然后在常温下用自来水清洗 2 min,计为洗涤 1 次。

织物的抗菌性能:参照FZ/T 73023 ― 2006《抗菌针织品》中附录D,以振荡法测定织物的抗菌性能。所用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试样的抗菌性能以抗菌率表示,按式(1)计算:

式(1)中:A为未处理织物上的活菌数;B为处理织物上的活菌数。

2结果与讨论

2.1 纳米银棉织物整理品的纳米银表征

2.1.1汽蒸法处理棉织物的表面形态

用银质量浓度约为 64.8 mg/L的硝酸银溶液与RSD的混合整理液整理棉织物,用扫面电镜观察纤维表面的纵向表面形态(图 1)。

从图 1 可以看到纳米银抗菌棉织物的纤维表面确实均匀分布着纳米银颗粒,平均粒径在 50 nm左右。

2.1.2纳米银棉织物整理品在不同波长处的K/S值

织物染色的K/S值反映织物表面颜色的深浅,可用来判断染料的上染量和匀染性。这是因为不同染料在其对应的某一波长处具有一定的吸收值,吸收峰值的大小反应了布面颜色的深浅,利用其原理由于棉织物经汽蒸纳米银处理后布面颜色呈现亮黄色,通过测定棉织物的K/S值,得到不同波长处织物的K/S值谱图。

采用质量浓度为 2 g/L的RSD,分别与 0.1、0.3、0.5、0.8、1.0、1.2、1.5 mL的 0.1 mol/L的AgNO3配置成整理液,将棉织物棉浸渍 30 min,汽蒸 30 min(图 2)。

从图 2 可以看出在波长为 400 ~ 420 nm 处,硝酸银用量为 0.5、0.8、1.0、1.2、1.5 mL的曲线存在明显的吸收峰,且用量越大峰值越大。这与纳米银溶液中纳米银的吸收峰一致。由此可知,整理后的棉织物表面存在纳米银。分析该图可知,当RSD用量一定时,随着硝酸银溶液体积的增加,吸收峰越来越明显。当硝酸银用量较低时,没有明显的吸收峰,这是因为溶液中Ag+较少,吸附到织物表面的Ag+的量就更少,在汽蒸过程中被还原成纳米银的量也就比较少,所以在图上就没有明显的吸收峰。随着硝酸银溶液体积的增加,溶液中的Ag+的量增加,吸附到织物表面的Ag+的量也增加,这些Ag+在汽蒸过程中被还原成纳米银固着在棉织物上,从而使棉织物表面具有明显的吸收峰,且吸收峰值逐渐变大,吸收峰越来越尖锐。

2.1.3纳米银棉织物整理品的银含量和白度

采用质量浓度为 2 g/L的RSD,分别与 0.1、0.3、0.5、0.8、1.0、1.2、1.5 mL的 0.1 mol/L AgNO3配置成整理液,将棉织物棉浸渍 30 min,汽蒸 30 min(表 1)。

从表 1 可知,随着AgNO3用量的增加,棉织物表面的银含量也不断增加,这是因为吸附到织物表面的Ag+的量也增加,经汽蒸后,被还原成的纳米银也增加。但是由于AgNO3用量的增加,织物上的纳米银也随之增加,当与空气接触时,纳米银容易氧化生成氧化银,使织物表面表面颜色变暗。使纳米银棉整理品的白度不断下降。当 0.1 mol/L的硝酸银用量为 1.2 mL时白度已降到 58。

2.2棉织物整理品的抗菌性能

2.2.1织物上的银含量与抑菌率的关系

通常抗菌处理基质的抗菌效果与基质上抗菌剂的含量有关,银也不例外,故可将织物表面的银含量作为抗菌效果的一个指标。对不同硝酸银用量处理后的织物进行抗菌性能测试,选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中最具代表性的 2 个菌种 ―― 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测试菌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图 2 可以看出棉织物的抗菌效率随织物上的银含量的增加而增大,且增长速率逐渐趋于平缓。当织物上的银含量为 87 mg/kg时,对两种细菌的抗菌率均达到 98% 以上。说明经汽蒸法抗菌整理后的棉织物具有较好的抗菌性。

2.2.2纳米银棉织物整理效果的耐洗性

采用质量浓度为 2 g/L的RSD,与 1.0 mL的 0.1 mol/L AgNO3配置成整理液,将棉织物棉浸渍 30 min,汽蒸 30 min。测定不同洗涤次数的样品的银含量、白度和抗菌效率(表 2)。

由表 2 可知,经过不同洗涤次数,织物表面的银含量略有下降,白度略有上升。经 20 次洗涤后织物上银含量的保留率可达到 93.64% 以上,经 50 次洗涤后织物上银含量保留率可达到 81.68%,说明洗涤过程中纳米银略有脱落,但依然具有良好的耐洗性能。织物即使洗涤 50 次后,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依然可以达到 99.17% 和 99.28%,由此可知棉织物汽蒸法纳米银整理对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耐洗性。这主要因为RSD表面的胺基与纳米银形成银氨络合物,渗透到棉纤维内部的无定形区,在纤维内部形成纳米银颗粒,RSD表面丰富的胺基和亚胺基增强了织物与纳米银之间的络合,使得纳米银不易脱落。

3结论

(1)采用汽蒸法,用RSD与硝酸银溶液的混合整理液对棉织物进行整理。通过SEM图和棉织物整理品在不同波长处的K/S值证明了整理后的棉织物表面存在纳米银颗粒,且达到了纳米数量级。

(2)棉织物经RSD溶液和AgNO3混合整理液整理后,织物的白度下降,当织物上的银含量为 133 mg/kg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 99.73% 和 99.61%,洗涤 50 次后,对两种菌的抑菌率仍在 99% 以上,体现了较好的耐洗性。

参考文献

[1] 何秀玲,郭腊梅. 抗菌织物的发展与应用现状[J]. 广西纺织科技,2003,32(3):30 33.

[2] 王焕敏. 纯棉织物抗菌整理及工艺优化[J]. 染整技术,2009,31 (6):21 23.

[3] M S Vaisbali,Mrane. Antibacterial Finishes for Textiles[J]. Intemationaldyer,2007(1):32 36.

[4] Jung-Eun Lee,Jin-Woong Kim. Polymer/Ag Composite Microspheres Produces by Water-in-oil-in-water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a Preservative[J]. Colloid Polymer Science,2004,282(3):295 299.

[5] 何鑫,张梅,王忆,等. 多形貌纳米银的研究进展[J]. 材料导报,2009,23(4):36 41.

[6] SHI Xiaoliang,WANG Sheng,DUAN Xinglong,et al. Synthesis of Nano Ag Powder by Template and Spray Pyrolysis Technogy[J].Materials Chemistry and Physics,2008,112(3):1110 1113.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 烧伤; 愈合

中图分类号 R6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9-0040-02

The Application of Treatment Fire Burn Patients by Nanometer Silver Antiseptic Dressing/CHENG Jing-wu.//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29):40-41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fire burn patients by application nanometer silver antiseptic dressing. Method: 50 cases clinical data of fire burn patients in department of burns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5 to February 2014,which was t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 by different nanometer silver antiseptic dressing,control group 20 cases and detection group 30 cases. Daub of sulfadiazine ointment to the wound of control group,Nano silver antibacterial medical dressings for processing of detection group,the two group curative effect were detected. Result:The wound healing rate after fire burn 7 d、average healing time of detec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in Superficial II degree burn,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anometer silver antiseptic dressing; Fire burn; Coalescenc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Hospital of Xuzhou Mining Group,Xuzhou 221131,China

近年来随着生产活动的逐渐增多,烧伤等意外性事故的发生率也呈现明显增高的趋势[1-2]。烧伤是由于机体在接触高温物体或者是受到强烈的热辐射引起的机体组织损伤,由于高温、化学物质和电诱发而引起的,烧伤程度和温度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烧伤之后患者的病情变化复杂,严重的患者可能诱发全身感染和死亡。烧伤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不仅影响患者的形象美观,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3]。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14年2月烧伤科收治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依据烧伤患者抗菌敷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0~62岁,平均(33.5±11.2)岁,伤后到入院时间3~13 h,烧伤分度:浅Ⅱ度13例,深Ⅱ度7例。烧伤原因:火焰伤11例,沸腾液烧伤6例,化学烧伤3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1~61岁,平均(34.8±10.8)岁,伤后到入院时间4~12 h,烧伤分度:浅Ⅱ度19例,深Ⅱ度11例。烧伤原因:火焰伤15例,沸腾液烧伤8例,化学烧伤7例。两组烧伤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分度、烧伤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软膏进行创面的涂抹,保持药物厚度为0.15~0.30 mm,每天换1次药,人在下次进行换药时对上次药物进行刮除,根据患者创面深度、部位进行充分的暴露,给予相应的包扎处理。观察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处理,首先通过无菌生理盐水对创面擦洗,局部通过碘伏棉球进行消毒,将脱落坏死的表皮组织进行清除,保持不疼痛、不出血,不损伤患者的健康组织。将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铺在创面上,注意不留空隙。受伤后3 d,每天进行换药,通过碘伏进行创面的清晰,根据创面渗液情况,进行换药。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浅Ⅱ度烧伤患者伤后7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情况。(2)观察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浅Ⅱ度烧伤患者伤后7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情况

观察组浅Ⅱ度烧伤患者伤后7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浅Ⅱ度烧伤患者伤后7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情况比较

组别 伤后7 d创面愈合情况 例(%) 平均愈合时间(d)

对照组(n=13) 4(30.8) 11.5±2.0

观察组(n=19) 15(78.9) 8.0±1.5

字2/t值 46.71 5.66

P值

2.2 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情况比较

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情况比较

组别 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 例(%) 平均愈合时间(d)

对照组(n=7) 4(57.1) 19.0±2.5

观察组(n=11) 9(81.8) 16.0±1.0

字2/t值 14.38 3.60

P值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烧伤发生率的增多,烧伤感染率也随之增加,进而在治疗过程中对创面的局部血管造成堵塞,影响了抗生素的应用,进而进一步加重创面感染,影响治疗过程,严重者可能造成菌血症,诱发死亡[4]。烧伤创面是烧伤感染过程中病原菌进入的重要途径,烧伤组织属于变性、坏死的物质,其表面有细菌滋生,如果侵入到痂下临近组织就会形成侵袭性感染。对于创面有效的处理成为减少烧伤患者感染发生率的重要手段[5]。烧伤过程中,创面会出现大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会促使各种生长因子发生降解,从而影响了创面的愈合[6]。本研究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烧伤科收治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烧伤患者抗菌敷料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磺胺嘧啶软膏进行创面的涂抹,观察组采用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进行处理。银属于贵金属的一种,其抗菌谱较广泛,并且细菌产生抵抗性较小,银可以对细菌内的电子传输系统进行阻断,有效地增强细菌DNA的稳定性,从而减少细菌的细胞复制,可以对细菌的本身结构和存在的受体功能造成破坏,有利于预防感染和控制感染[7]。另外银还可以减少伤口炎性反应,有效的促进创面发生愈合[8]。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是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抗菌敷料,其通过量子效应、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9]。其表面积可以大幅度增大,从而增加了敷料和皮肤、创面渗出性液体的接触面积,更加进一步增大了抗菌活性。由于纳米银颗粒体积微小,可以轻易的进入病原体,从而和细菌中的巯基蛋白巯基-SH结合,促进代谢酶失活,影响了细菌的正常代谢,从而诱发病原体死亡[10]。纳米银还可以和细菌的DNA碱基结合,从而形成交叉链接,促使嘌呤或者是嘧啶中的相邻氮之间的氢键发生置换,从而导致DNA变性,促使细菌无法正常的复制,起到抑菌和杀菌的效果。另外有资料显示,纳米银的原子排列在分子和固体之间形成介态,从而具有强大的抗菌能力,进而杀灭病原体[11]。另外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还可以通过载体材料和纳米银进行结合,促使和创面接触后不断的释放银离子,可以有效的引流坏死组织,从而起到抗菌的效果,并且激活人体细胞,改善微循环,促进创面进行血流灌注,有效的进行创面修复和伤口愈合。另外纳米银在人体内不会产生蓄积,不会对人体造成刺激,安全性较高。通过两组对于烧伤创面的治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烧伤患者性别、年龄、烧伤分度、烧伤原因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医院,提示两组研究结果的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浅Ⅱ度烧伤患者伤后7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14 d创面愈合率、平均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提示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对于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磺胺嘧啶软膏,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可以更好的提高烧伤创面的愈合效率。

综上所述,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应用在烧伤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明显提高愈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应用于烧伤整形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4):42-43.

[2]安振国,李召芳,杨文东.烧伤患者早期合并心肌细胞及心功能损害的临床监测[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7):50-52.

[3]练祝平,黄立妮,蔡浩,等,应用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创面的研究进展[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4):161-162.

[4]梁伟姬,欧芬,李海英,等,湿润烧伤膏治疗Ⅱ度烧伤患儿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3):22-23.

[5]莫勇,烧伤整形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9):152-153.

[6]付小兵,王德文.现代创伤修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 288-289.

[7]徐刚,周荣芳.M EBO结合纳米银敷料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的临床观察[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8,20(2):122-123.

[8]陈炯,韩春茂,林小玮,等,纳米银敷料在修复Ⅱ度烧伤创面的应用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0-51.

[9]吴晓明,孙艳军,孙奎,等.德莫林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治疗老年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91-1292.

[10]王春莲,黄燕萍,董永盛.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院,2010,10(2):46-47.

[11]袁圣勇,黄燕萍,纳米银敷料与磺胺嘧啶锌软膏治疗烧伤创面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4):38-39.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改性超支化聚合物;纳米银;棉织物;原位生成;抗菌整理

中图分类号:TS195.58 文献标志码:A

Preparation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by MHBP-OH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of Cotton Fabric by In-Situ Approach

Abstract: For the controllable preparation of nano-silver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modified amino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mer(MHBP-OH) with core-shell structures was prepared by grafting line polymers on the amino-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mer(HBP-NH2). The MHBP-OH was applied to prepare nano-silver in aqueous solution and graft in cotton fiber for in-situ fabricating nano-silver to realize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The generated silver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the corresponding analysis of performance were given on the treated cotton fabric.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verage grain diameter of nano-silver generated in aqueous solution was 3.82 nm with excellent stability. The nano-silvers generated in cotton fibers were well distributed and their size was about 10 nm. When the silver content of treated cotton fabric was 146.26 mg/kg, the bacterial reduction rates against S.aureus and E.coli were 99.76% and 99.62% respectively. The silver content still kept in 126.61 mg/kg even suffering laundering after 30 times.

Key words: modifi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nano-silver; cotton fabric; in-situ generation; antibacterial finishing

纳米银由于其安全、无毒、高效的抗菌性能,常被用作抗菌整理剂,并且其抗菌性能持久稳定,适应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已在无机抗菌整理剂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目前,在有关纳米银的制备和应用中均存在许多问题,如纳米银的粒径不易控制,纳米银分散液储存过程中易团聚。利用纳米银整理剂整理织物时又存在分布不匀,整理工艺过程中纳米银团聚,整理后纳米银与织物结合牢度差,以及整理过程中使用的助剂对织物、人体和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等问题。因此,研究开发高效、绿色的纳米银制备和应用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对端氨基超支化聚合物(HBP-NH2)进行接枝改性,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端羟基超支化合物(MHBP-OH)。利用MHBP-OH的“核-壳”结构可以有效控制制备纳米银,通过将MHBP-OH接枝在棉纤维上用于棉纤维原位生成纳米银以实现棉织物的高效、长效抗菌整理。

1 实验

1.1 材料和仪器

材料:纯棉漂白布(133 g/m2);HBP-NH2、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EGM)、甲醇、硝酸银(以上均为分析纯),65%浓硝酸;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ATCC6538,大肠杆菌(E.coli)ATCC8099;营养琼脂培养基(NA),营养肉汤培养基(NB)。

仪器:X’pert pro型X射线衍射仪(荷兰Philips公司);JEOL 3010型透射电镜(日本Jeol公司);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仪(英国Malvern公司);Nicolet 380型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公司);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日本Hitachi公司);Ultrascan XE测色仪(美国Hunter-Lab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美国Varian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MHBP-OH的合成

将10 g实验室自制的HBP-NH2(Mn=2 680 g/mol)与一定量的PEGM混合溶解于20 mL的甲醇溶液中,室温下磁力搅拌24 h,50 ℃下再搅拌24 h,利用截留分子量为 1 000 g/mol的再生纤维素透析袋透析72 h,然后利用旋转蒸发仪减压去除甲醇,得到粘稠、浅褐色的“核-壳”结构的MHBP-OH(图 1)。

1.2.2 MHBP-OH水溶液中制备纳米银

取一定量的MHBP-OH水溶液滴加到50 mL的去离子水中以配成所需质量浓度,然后将0.5 mL的硝酸银水溶液(0.1 mol /L)逐滴滴加到上述50 mL聚合物溶液中,充分搅拌。将混合溶液置于电炉上加热,溶液变为亮黄色后从电炉上取下,室温冷却后,得到纳米银水溶液。

1.2.3 MHBP-OH接枝棉织物

将棉织物氧化后水洗,浸入 5 g/L的MHBP-OH水溶液,浴比为1∶50。50 ℃浸渍接枝反应 1 h,水洗晾干。

1.3 测试方法

1.3.1 MHBP-OH的表征

将MHBP-OH均匀涂在KBr压片上,置于红外光谱仪中扫描。

1.3.2 MHBP-OH纳米银表征

(1)XRD测试:将纳米银水溶液干燥后获得的粉末,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其结晶结构。

(2)粒径及粒径分布测试:利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银的形貌和大小,利用激光光散射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银的粒径分布。

1.3.3 MHBP-OH接枝棉织物表征

将棉织物、氧化棉织物和接枝MHBP-OH的棉织物分别剪成粉末,用KBr压片,置于红外光谱仪中扫描。

1.3.4 MHBP-OH接枝棉织物原位生成纳米银

配制AgNO3浓度分别为0.05、0.1、0.2、1 mmol/L的AgNO3溶液,将 4 份等量的接枝棉织物分别浸入上述溶液中,浴比为1∶50,常温浸渍 1 h后将棉织物取出水洗,然后在100 ℃、相对湿度100的条件下汽蒸20 min,水洗晾干,分别标记为样品 1、2、3、4。

1.3.5 整理棉织物的表征

(1)SEM 测试:对整理棉织物和未整理棉织物分别采用SEM对棉纤维进行表面微观形貌的观察。

(2)银含量测试:整理棉织物样品先用浓硝酸溶解,再用去离子水稀释,采用ICP-AES测定银离子浓度,计算整理棉织物的纳米银的含量。

(3)白度测试:测色仪测量整理棉织物,并计算棉织物的白度值。

1.3.6 整理棉织物的抗菌性能测试

参考GB/T 20944.3 ― 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 3 部分:震荡法》,选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测试菌种。

1.3.7 抗菌整理棉织物的耐洗性测试

参考GB/T 20944.3 ― 2008《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第 3 部分:震荡法》洗涤方法,洗涤次数取10、20、30次,测定洗涤后织物上的纳米银含量。

2 结果和讨论

2.1 MHBP-OH的制备及表征

为更好地控制制备纳米银,本文利用PEGM对HBPNH2进行接枝,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MHBP-OH。利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测试,结果如图 2 所示。图 2 中1、2、3 分别为MHBP-OH、HBP-NH2和PEGM的红外光谱曲线。

图 2 中曲线 3 上,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的特征吸收峰出现在3 097.26 cm-1处,这是碳碳双键上的C―H伸缩振动所致。曲线 1 处,产物MHBP-OH在1 724.61 cm-1处出现了酯基的特征吸收峰,并且在3 097.26 cm-1附近均没有吸收峰,表明HBP-NH2和PEGM成功通过Michael加成反应生成了MHBP-OH。

2.2 MHBP-OH制备纳米银及表征

利用MHBP-OH在水溶液中制备了纳米银,先后通过XRD、TEM和粒径分布仪对MHBP-OH纳米银进行了测试,结果见图 3。

从图3(a)可以看出,在2θ为38.21°、44.50°、64.47°、77.53°和81.62°处出现了 5 个衍射峰,分别对应于纳米银晶体的111、200、220、311和222晶面的衍射,说明生成的纳米颗粒为纳米银,且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图3(b)、(c)可以看出,TEM图显示MHBP-OH水溶液中制备的纳米银为球形,粒径在 1 ~ 7 nm,分布较窄,且激光粒度仪测得其平均粒径为3.82 nm,分布在 2 ~ 8 nm,与TEM观察结果基本吻合。

2.3 MHBP-OH接枝棉织物及表征

为了赋予棉织物络合银离子并原位控制生成纳米银的功能,利用MHBP-OH对棉织物进行了接枝改性。通过红外光谱对改性的棉织物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见图 4。

图 4 中A、B、C分别为原棉、氧化棉、MHBP-OH接枝棉的红外光谱曲线。其中,氧化棉纤维在1 722.32 cm-1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对应于醛基中C=O双键伸缩振动,说明棉纤维素大分子中氧六环上的 2、3、6 位碳上的羟基被氧化生成醛基。棉织物接枝MHBP-OH之后,1 722.32 cm-1处的特征吸收带移至1 668.75 cm-1处,说明氧化棉纤维上的醛基与MHBP-OH中剩余的末端氨基反应生成了席夫碱共价基团(C=N),证明MHBP-OH成功接枝到了棉织物上。

2.4 原位生成纳米银整理棉织物及观察

在接枝了MHBP-OH的棉织物上原位生成了纳米银,并通过TEM观察了纳米银在整理棉织物上的分布情况,结果如图 5 所示。

从图 5 可看出,整理后的棉纤维表面具有许多纳米银颗粒,其粒径在10 nm左右,与水溶液中控制生成的纳米银相比粒径偏大,这是由于纳米银在棉纤维表面原位生成时受其界面影响,粒径有所增大。

2.5 整理棉织物的抗菌性能(表 1)

由表 1 可知,随着银离子浓度的提高,原位生成在棉织物中的纳米银含量也随之增加,棉织物的白度不断降低。由于纳米银的表面等离子体效应,整理后棉织物呈现纳米银的黄色,并且随着棉织物中纳米银含量的增加,颜色越来越深,因此白度不断下降。随着棉织物中纳米银含量的提高,其抑菌率也越来越高。当棉织物中纳米银含量仅为146.26 mg/kg时,整理后的棉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率均已经达到了99%以上。整理棉织物具有优异抗菌性能的原因,除纳米银自身高效杀菌性能以外,还在于棉织物中的MHBP-OH能够控制生成粒径极小的纳米银颗粒,增强了纳米银的杀菌效果。

2.6 整理棉织物的耐洗性

对样品 1 分别进行了10、20、30 次洗涤,测试了洗涤后棉织物的银含量,以此评价原位生成纳米银整理棉织物的耐洗性,结果见表 2。

由表 2 可知,随着洗涤次数增加,棉织物中的纳米银含量逐渐减少。当经过30次洗涤后,银含量从最初的146.26 mg/kg下降到126.61 mg/kg,仅下降了13.43%,仍有较高的银含量,说明原位整理的超细纳米银在MHBP-OH形成的无数纳米级笼子里稳定存在,并且氧化棉纤维与MHBP-OH间通过席夫碱共价基团形成了稳定结合,因而能够保持整理棉织物的优异抗菌效果。

3 结论

(1)利用HBP-NH2与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成功制备了“核-壳”结构的MHBP-OH,MHBP-OH控制生成的纳米银粒径极小,并具有优异的稳定性。

(2)MHBP-OH与氧化棉纤维借助席夫碱共价键结合,MHBP-OH成功接枝到棉织物中,MHBP-OH在棉织物中原位控制生成粒径在10 nm左右的纳米银且分布均匀,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能和耐洗牢度,实现了棉织物的长效抗菌整理。

参考文献

[1] Vasilev K,Sah V R,Goreham R V,et al. Antibacterial surfaces by adsorptive binding of polyvinyl-sulphonate-stabilized silver nanoparticles[J]. Nanotechnology,2010,21(21):215102-215107.

[2] Pastoriza-Santos I,Liz-Marzán L M. N-dimethylformamide as a reaction medium for metal nanoparticle synthesis[J].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2009,19(5):679-688.

[3] Xia N X,Cai Y R,Jiang T,et al. Green synthesis of silver nanoparticles by chemical reduction with hyaluronan[J]. 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6(2):956-961.

[4] Zhang F,Chen Y Y,Lin H,et al. Synthesis of an amino-terminated hyperbranched polymer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eactive dyeing on cotton as a salt-free dyeing auxiliary[J]. Coloration Technology,2007,123(6):351-357.

[5] 张峰,陈宇岳,张德锁,等. HBP-NH2接枝氧化棉织物制备工艺探讨[J]. 印染,2008,34(4):9-12.

[6] 张德锁,廖艳芬,林红,等. 纳米银的可控制备及对棉织物的抗菌整理[J]. 纺织学报,2013,34(11):93-97.

[7] Kakati N,Mahapatra S,Karak N. Silver nanoparticles in polyacrylamide and hyperbranched polyamine matrix[J].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Part A: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2008,45(8):658-663.

[8] Sutton A,Franc G,Kakkar A. Silver metal nanoparticles: Facile dendrimer-assisted size-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of chloronitrobenzenes[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2009,47(18):4482-4493.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细菌纤维素 纳米银 抗菌 创伤敷料

一、引言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由微生物合成的高纯度纤维素,其微纤维直径只有40-60nm,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精细纳米材料。超细纤维网络结构使其具有高比表面积、高持水能力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被称作“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天然生物医用材料”[1]。大量研究和临床试验表明,细菌纤维素基创伤敷料对于烧伤烫伤以及慢性溃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愈效果,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理想”创伤敷料材料[2]。

然而,细菌纤维素本身不具有抗菌性能,难以应对细菌感染的伤口。金属银及其化合物是目前最常用的无机抗菌剂,尤其适用于治疗烧伤烫伤以及慢性溃疡创伤[3]。因此,以细菌纤维素为载体负载纳米银粒子将有望获得具有高效保湿抗菌功能的“理想”医用创伤敷料。孙东平等以细菌纤维素为载体,甲醛为还原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合成载银细菌纤维素复合材料,所得银纳米粒子平均粒径在45nm左右,对大肠杆菌、酵母菌和白色念珠菌等都有理想的抗菌效果[4]。Marques等分别以细菌纤维素和普通植物纤维为基体,采用NaBH4原位还原AgNO3的方法在纤维素膜上合成纳米银单质,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纤维的银负载量可达到植物纤维的50倍以上,并且对Ag+具有更持久的控释作用,是一种良好的纳米银合成基质[5]。上述研究大多采用NaBH4、甲醛等化学试剂为还原剂,这些试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体毒性,反应结束后很难解决试剂在纤维膜内的残留问题,尤其不适合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制备。据此,我们提出,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摒弃有毒化学还原试剂,采用环境友好的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原位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

二、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材料

木醋杆菌(Acetobacter xylinum):本实验室保藏。AgNO3、抗坏血酸购买于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其它试剂若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场可售。

(二)细菌纤维素膜的制备和纯化

以木醋杆菌为菌种,将活化后的菌种接种至种子培养液中,在30℃和160rpm的摇床中培养24h。按6%的接种量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30℃恒温培养箱中静置培养8 d,得细菌纤维素膜。培养基组成为麦芽糖25g/L,蛋白胨3g/L,酵母浸膏5g/L,pH值为5.0,121℃灭菌20 min。

将BC膜取出用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再浸泡于0.1%的NaOH溶液中以去除细菌纤维素膜中的菌体及残留培养基,80℃处理6h至膜呈乳白色半透明。最后用去离子水充分洗涤,直至洗液成中性。

(三)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

将上述BC膜浸泡于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中,在30℃恒温水浴锅中100rpm震荡12h。然后将膜取出放入10mM的抗坏血酸溶液中,在磁力搅拌下冰浴还原6h。然后取出用去离子充分洗涤,得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

(四)含银量的测定

将制备的复合物样品干燥后剪碎,准确称取一定质量溶解于HNO3溶液中。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其银含量。

(五)抗菌性能的测定

(1)抑菌圈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菌。具体方法为:将金黄色葡萄球菌从斜面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37℃恒温培养12h得种子液。吸取0.1ml种子液至固体平板培养基上,涂布均匀。将载银细菌纤维素膜平铺在平板中央,37℃恒温倒置培养24h。然后测量其抑菌圈大小,并以不载银的纯细菌纤维素膜为对照组。抑菌带宽度定义为:抑菌带半径平均值与样品膜半径平均值之差。

(2)最小抑菌浓度法(MIC)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模型菌,采用MIC法定量评价复合物的抗菌效果。具体方法为:将10个灭菌的含一定量培养基的三角瓶分别编号1-9号,在培养基中放入1-9片载银细菌纤维素膜制成不同含银量培养基。然后,取107cfu/mL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0.1mL接种于上述1-9号三角瓶中,于37℃恒温培养24h。

培养结束后,分别从上述三角瓶中取出0.1mL培养液,将其涂布到琼脂平板上,每个样品做三个平行,于37℃恒温培养箱中倒置培养24h,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以不长菌的最低浓度为最小抑制浓度(MIC)。

三、结果与讨论

(一)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的制备

目前化学法还原制备纳米银粒子大多采用NaBH4、甲醛等化学试剂为还原剂,这些试剂通常具有较高的人体毒性,反应结束后需解决试剂在纤维膜内的残留问题,不适合应用于生物医用材料产品的制备。抗坏血酸是一种常用的医药原料,具有一定的还原能力。因此本文尝试以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细菌纤维素为模板,原位还原制备纳米银。实验过程中发现,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细菌纤维素膜由初始的透明色逐渐变为亮黄色,表明纳米银粒子在细菌纤维素膜上形成(图1)。

(二)含银量的测定

分别选用1.0、2.5及5.0mM的硝酸银溶液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不同硝酸银溶液浓度条件下复合物的载银量情况,结果如图2所示。结果显示,随着硝酸银浓度的升高,复合膜的含银量增加。但当硝酸银浓度大于2.5mM时,继续增加硝酸银浓度,复合物的载银量几乎不变,这说明此时可能达到了细菌纤维素膜的最大银负载量。

(三)抗菌活力的评价

首先采用抑菌圈法对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的抗菌活力进行定性评价。分别考察了上述三种硝酸银溶液所制备的复合物的抗菌效果(图3)。如图所示,复合物产生的抑菌圈的变化趋势与其载银量相似,这说明复合物载银量的高低与抑菌圈宽度有一定相关性,即载银量越高,抑菌圈越大。

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定量评价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的抗菌活力,如图4所示。由结果可知,当硝酸银浓度为1.0mM时,MIC值最低,说明该制备条件下,复合膜的抗菌效果最好。在较高的硝酸银浓度条件下,由于较高量的银粒子负载到细菌纤维素膜上,可能会产生银粒子团聚,进而影响其抗菌效果。

四、结论

本文以细菌纤维素为模板,抗坏血酸为还原剂,原位制备细菌纤维素/纳米银复合材料,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低的硝酸银浓度条件下,所得复合膜的载银量较低,抑菌圈较小,但其最小抑菌浓度值较低。这可能是由于较低的银负载量减弱了银粒子的团聚现象,导致其抗菌效果较好。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No.21004008);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No.11CG35)。

[参考文献]

[1]Czaja W,Krystynowicz A,Bielecki S,Brown R M.Microbial cellulose―the natural power to heal wounds.Biomaterials,2006,27:145-151.

[2]Alvarez O M,Patel M,Booker J,Markowitz L.Effectiveness of a biocellulose wound dress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venous leg ulcers:results of a single center randomized study involving 24 patients.Wounds,2004,16:224-233.

[3]Rai M,Yadav A,Gade A.Silver nanoparticles as a new generation of antimicrobials.Biotechnol.Adv.,2009,27:76-83.

[4]孙东平,杨加志,李骏,周伶俐,于俊伟.载银细菌纤维素抗菌敷料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的研究.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9,26:1034-1038.

[5]Pinto R J,Marques P A,Neto C P,Trindade T,Daina S,Sadocco P.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nanocomposites of silver and bacterial or vegetable cellulosic fibers.Acta Biomater.,2009,5:2279-2289.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5篇

烧伤创面处理足烧伤治疗的关键。而烧伤创面外用药物是烧伤创面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烧伤创面外用药不仅应具有抗感染作用,而且能为创面愈合提供一个有利的微环境,促进愈合过程,缩短愈合时间,改善愈合质量[1]。纳米银抗菌凝胶采用纳米技术,将单质银制成粒径约为25nm的银微粒,与细菌体内去氧核糖核酸相结合,导致细菌微生物死亡,达到抗菌作用[2]。本科于2010年7月起将该产品用于治疗各类深浅程度不一的烧烫伤创面,至今共76例,并进行了临床观察和后期随访,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一般情况:自2008年7月~2011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病人76例,其中男48例,女28例,年龄18~59岁,平均(30±11)岁,其中同体对照22例。

(2)创面类型:在临床观察期间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应用于各种二度烧伤创面,其中包括:浅二度(治疗组28例,同体对照9例)、深二度(治疗组21例,同体对照7例)、残余创面(治疗组27例,同体对照6例),治疗面积为1%~15%,平均6.46%±2.51%。

(3)治疗方法:各种入选观察创面用生理盐水清洁干净后,将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覆盖于创面上,外用无菌纱布、棉垫包扎,根据创面渗出情况每日或隔日换药,同时观察创面分泌物、创面炎性反应及创面愈合情况。用药期间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毒副作用。同体对照部位以碘伏油纱覆盖创面。

(4)实验室检查:所有患者均于用药前做创面细菌培养、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检查,用药后1周、2周复查创面分泌物培养、血尿常规,治疗完成后再复查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

(5)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均以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以x±s表示。

2 结果

2.1 患者创面细菌培养:用药前创面细菌检出率较高,用药后治疗组创面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创面1周和2周细菌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 患者创面外观:治疗组创面分泌物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创面分泌物持续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创面干燥迅速。

2.3 病人创面愈合情况:浅二度、深二度及残余创面愈合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2.4 毒副作用: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临床使用期间,入选病例均未发现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用药后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3 讨论

银制剂作为烧伤创面外用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磺胺嘧啶银霜剂。但在应用过程中,银离子在体内被吸收的量随用药面积增加而增加,可产生蓄积作用[3],由此引发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将银纳米化处理后物理效应明显增加,如量子效应、表面效应[4],在烧伤创面使用过程中,人体内也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产生蓄积作用[5],通过研究表明,在临床疗效方面,本组资料显示,纳米银敷料在促进创面愈合方面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霜。在银代谢的安全性方面,已有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纳米银在烧伤创面使用同样会引起血清中银离子水平蓄积性升高,但比磺胺嘧啶银组有较大幅度的降低,停止使用银制剂后,血、尿银离子恢复到正常水平的时间明显提前[6]。

因此,创面外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应该引起注意。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是采用纳米银技术将纳米级银超细颗粒以医用无菌纱布为载体制作而成,使其比原来功能增强,与传统的磺胺嘧啶银比较,它保留了银离子高效抗感染的优点,剔除了磺胺成分过敏和银离子过度沉积的缺点。当其应用于创面,具有极高的溶出度和杀菌效果。纳米级银离子纱布能明显减轻创面局部感染,改善了创面局部的微环境,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创面愈合,缩短愈合时间[8]。且纳米银敷料本身具有一定的保湿作用[9],而微湿环境有利于创面的愈合[10]并使纳米银缓释银离子更有效地抑制烧伤创面基质金属蛋白酶作用及细菌生长。研究表明。纳米银能加快创面上皮再生的速度,从而促进创面愈合[11]。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数据分析,我们认为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是一种具有较强抗感染作用,吸收少,毒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的烧伤临床外用药。

参考文献

[1] 黎鳌,杨宗城.烧伤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21―225.

[2] 郭振荣,盛志勇.烧伤学临床新视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63-264.

[3] Sondi I,Goia DV,Matijevic E.Preparation of highiy concentrated stable dispersions of uniform silver-nanoparticles.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3,(260):75―81.

[4] 陈炯,韩春茂,余朝恒.纳米银敷料用于烧伤创面银代谢的研究.中华烧伤杂志,2004,20(3):167―169.

[5] 陈炯,韩春茂,张力成.纳米银用于Ⅱ度烧伤创面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中华创伤杂志,2009,25(5):451-455

[6] 石家仁,蒙善端,陈玉林,等. 烧伤创面外用磺胺嘧啶银致亚急性银中毒一例报告.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88,4:228-229.

[7] 胡骁骅 张普柱 孙永华,等.纳米银抗菌医用敷料银离子吸收和临床应用.中华医学杂志,2003,Vol 83,No. 24,2178-2179

[8] Chert J,HanCM,Su GL,et al.The absorption rate of new dressing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evaporation of bum wounds.Chin Med J。2007,120(20):1788―1791.

[9] 陈炯,唐志坚,夏照帆,等.聚酰胺薄纱对烧伤切痂后微型皮片移植创面蒸发量和愈合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9,89(2):105―108.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纳米银;宫颈糜烂

[中图分类号]R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4(a)-040-01

宫颈糜烂(cervical erosion)为妇科常见病,是慢性宫颈炎的一种表现形式。我院选择宫颈糜烂患者100例,均使用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器(妙洁)进行治疗,观察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6年1月~2007年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符合以下条件的宫颈糜烂患者共100例。入选标准:①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白带增多或接触性出血症状;② 临床诊断符合宫颈糜烂;③ 愿意接受临床随诊观察。

1.2 排除标准

包括:① 采用阴道镜观察及宫颈刮片(巴氏涂片法),排除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② 妊娠期妇女和不能排除妊娠可能的妇女。

1.3 诊断标准

参照乐杰主编的《妇产科学》第6版,按糜烂面积分为轻、中、重度;按糜烂深浅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

1.4 治疗方法

采用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器治疗,每晚临睡前清水清洗外阴后,患者自行将纳米银凝胶推人阴道深部,每晚1支,连用5 d。治疗完成3 d后复查,询问患者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用阴道镜复查宫颈充血情况及糜烂愈合情况。

1.5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症状体征消失,糜烂面消失或接近消失,宫颈光滑。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糜烂面积缩小1/2,重度转为中度或中度转为轻度,或乳突型转为颗粒型、颗粒型转为单纯型。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好转,糜烂面未见显著变化。以痊愈、显效计算有效率。

2 结果

2.1 宫颈糜烂按面积分度的治疗结果(表1)

纳米银治疗宫颈糜烂的总有效率为81.0% ,对轻度宫颈糜烂有效率为100.0% ,对中度宫颈糜烂有效率84.4%。宫颈糜烂按深浅分型的治疗结果见表2。纳米银治疗宫颈糜烂的总有效率为80.0%,对单纯型宫颈糜烂有效率为98.2%,对颗粒型宫颈糜烂有效率为67.4%。

2.2 综合治疗效果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分泌物减少,宫颈充血减轻,除少数病例有少量褐色液体或褐色糊状物流出来,个例发生银过敏外,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目前,对于宫颈糜烂的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物理治疗是最常用的方法 。许多医生坚持以物理治疗破坏柱状上皮及化生上皮,使宫颈阴道部全部为新生的复层鳞状上皮覆盖,但这种方法是否会导致过度治疗,至今仍有争议。并且物理治疗有时间限制(月经后3~7 d进行,且急性生殖器炎症期为禁忌),治疗后均可能会引起较大量的排液,部分患者有阴道少量出血,颈管狭窄,不孕,感染等 。我院采用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器对100例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使用5 d后总有效率达80.5% 。虽然对重度宫颈糜烂尤其是乳突型有效率较低,但使用后均有不同程度症状改善,如宫颈充血减轻,分泌物减少,颗粒型可转为单纯型,乳突型转为颗粒型,有利于进行第2疗程治疗或进一步做物理治疗。

研究表明,获能(eapaeitation)和宫颈的正常生理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宫颈糜烂患者采用物理治疗值得商榷,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器尤其值得推广。

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器治疗宫颈糜烂疗效显著的原因是,纳米银能在2 min内杀死650多种与其接触的大多数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杀灭率99.9%。作用机制是当凝胶进入阴道后能迅速均匀附着在阴道壁上,纳米银和病原体结合,由于纳米银颗粒极微小(直径25 nrl1)使其具有独特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 。可以轻易地进入病原体,与细胞代谢中的-SH基结合,使代谢关键酶失活,杀灭微生物。近年研究表明纳米银颗粒可以和病原体的DNA碱基结合,并形成交叉链接,置换了嘌呤和嘧啶中相邻氮之间的氢键,DNA变性,不能复制,使细菌失活 。宫颈糜烂时,糜烂面的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增强,会破坏生长因子和新生组织,不利伤口愈合。MMP含有巯基,活化需要锌离子参与,而银可以与MMP结构中的巯基结合,竞争性抑制锌离子与巯基结合,降低MMP活性,促进糜烂愈合 。此外,没有任何细菌会对银产生耐药性 。

综上所述,纳米银对轻、中度宫颈糜烂、单纯型宫颈糜烂疗效明显,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不良反应,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局部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2]Feng QL,Wu j,Chen GQ,et a1.A mechanistic study of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sliver ions on Escherichia coli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J]. J Biomed Mater Res,2000,52(4):662-668

[3]Sliver.The healthful metal[M]The Sliver Institure,Washington DC. 1999. 31.

[4]Lansdown A.Phsi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changes in the skin resulting from the altion and interaction of metal ions[J].Crit Rev Toxicol,1995, 25:397.

(收稿日期:2007-12-25)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7篇

银是一种可杀灭细菌、真菌和霉菌的金属。自进入20 世纪, 临床应用银化合物杀菌消毒、抗菌消炎逐渐广泛。如湿润烧伤膏用于治疗烧、烫伤;应用含氟化二氨银漱口水防治牙周炎、龋齿、口腔溃疡; 应用一种羧酸银与乙醇复配液,治疗泪管炎、阴道感染、细菌性感冒等;纳米银抗菌凝胶是近几年来研制的一种通过纳米技术原理,将金属银制成直径为25nm左右的银微粒单位,与细菌体内去氧核糖核酸相结合,导致细菌微生物死亡,达到抗菌作用[1]的新药。自2011年9月~2012 年12月我科分别采用外用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和湿润烧伤膏治疗二度烧伤及烫伤,并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本院共收治82例有Ⅱ度烧伤创面的患者,其中男45 例、女37例,年龄14~ 62岁,Ⅱ度烧伤总面积为3%~15%,均为72h内入院的火焰烧伤和热液烫伤患者,所有烧伤患者均无糖尿病等代谢系统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41例和湿润烧伤膏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方法:试验组:纳米银抗菌凝胶(深圳市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对照组:1%湿润烧伤膏霜剂(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

Ⅱ度烧伤患者:2组分别去除腐皮及污物后常规碘伏消毒液清洗创面, 将2组药物分别均匀涂于创面表面,后用普通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

1.3检测项目:治疗前、后各检查1次,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作为参考。

1.4观察创面指标:①疼痛程度以视觉模拟评分法定量,疼痛越轻、分值越小;②疼痛持续时间以分钟测量;③观察渗出液以及肿胀情况。

1.5实验统计数据:①计算2组患者Ⅱ度创面愈合率,记录创面愈合时间。②创面分泌物实验室细菌培养:创面用药前及用药后3、10、20d各1次

1.6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0.0 统计软件, 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 计量资料以X±s表示。P

2 结果

2.1 2组创面治疗后对比:试验组(创面疼痛测量分值均明显小于对照组, 疼痛分钟明显短于对照组。2 组创面渗出液、创面肿胀均存在, 经治疗后创面愈合, 渗出逐渐减少,肿胀逐渐减退。创面愈合时间和愈合率见表1。

2.2 实验室分泌物细菌培养:试验组无一例出现细菌培养阳性结果。

2.3 创面愈合质量两组患者创面治愈后均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创面愈合后色素沉着消退时间为7 ~ 60 d ,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为30 ~ 90 d; 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创面愈合后9例出现瘢痕增生,湿润烧伤膏对照组为22例瘢痕增生; 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组局部色素沉着较轻,消退快,瘢痕增生例数出现少,瘢痕增生较轻。

3 讨论

创面的良好修复有赖于合理的创面处理和外用药物的选择, 而创面在愈合过程中却往往是局部或全身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至今,局部抗菌药物仍是预防创面发生侵袭性感染的主要措施之一。有研究表明, 纳米银能加快创面上皮再生的速度, 从而促进创面愈合[2] 。纳米银抗菌凝胶具有很强的吸收液体能力, 凝胶膨胀后形成湿润环境, 易于肉芽形成, 对创面产生一定压力, 有收敛作用[3] 。它具备以下特点:①起效快, 能在30 min 内迅速灭菌。②抗菌作用持久, 至少保持3 d 有效。③抗菌谱广, 对革兰阳性、阴性菌以及真菌等150 余种病原体有效, 包括耐药假单胞菌, 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湿润烧伤膏是中成药,其对浅度烧伤有明显治疗效果,但面积较大或病情较复杂的病人往往见效时间长,效果改善缓慢,且治疗过程中有明显异味伴随,某些体质特殊病人对中药制剂有着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用药往往受到限制。在进行临床对照的过程中, 未发现纳米银对患者造成的明显不良反应, 偶有因换药引起的发热反应, 经对症后短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通过统计抽取的样本数82例研究结果表明, 试验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郭振荣, 盛志通.烧伤学临床新视野.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8篇

【关键词】 纳米银凝胶; 安普贴; 不可分期压疮; 聚维酮碘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nanometer silver anti-bacteria gelatin and algoplaque in treating non-staging bedsores HU Bi-hua, FU Ying-mei,CHENG Jiang-tao,LUO Ju-ying,LI Ling. Yuebei Peoples Hospital of Shao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Shaoguan 512026,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nometer silver anti-bacteria gelatin and Algoplaqu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non-staging bedsores.Methods We divided 90 non-staging bedsores into 3 groups randomly, and cleaned all of them with normal saline.The 30 bedsores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nanometer silver anti-bacteria gelatin and Algoplaque in turn. The 30 bedsores of the first contras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lgoplaque after they were cleaned. The 30 bedsores of the second contrast group were covered with pledgets which soaked with 1% povidone-iodine after they were cleaned, and then covered with asepsis pledgets.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re all preceded the control group in all of 5 indexes except the index of germiculture notably(P

【Key words】 Nanometer Silver Anti-bacteria Gelatin; Algoplaque; Non-staging Bedsores; Povidone-iodine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致使皮肤和皮下组织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1]。临床对Ⅰ~Ⅳ期压疮选择水胶体敷料等治疗取得很好的效果[2~4]。对于常遇到压疮表面波动感明显或黑色焦痂覆盖的不明确分期的压疮,2007NPUAP(美国全国压力溃疡顾问小组)提出压疮新分期定义,将此种情况确定为不可分期压疮。此种压疮局部皮肤完整,但可出现颜色改变,如紫色或褐红色,或导致充血的水疱。与周围组织比较,这些受损区域的软组织可能有疼痛、硬块、有粘糊状的渗出、潮湿、发热或冰冷。这些不可分期压疮若贸然使用外科清创,可能会起到反面的作用,因为稳定的焦痂(干的、黏附紧密的、完整但没有发红或者波动感)可以作为人体自然的(生物学的)覆盖而不被去除。无红、肿、浮动或渗出的都可保留干痂。只有有坏死组织、腐肉、硬痂清创,方可去除坏死组织,减少感染。对于不可分期的压疮,临床上比较常见,却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探讨治疗不可分期压疮的最佳方法是医护人员急需研究的课题。基于以上观点,笔者于2009年7月~2011年8月采用纳米银抗菌凝胶联合安普贴治疗不可分期压疮,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不可分期压疮30例患者,合计90处,男54处,女36处。压疮分布在骶尾部、髋关节外侧骨隆突处或外踝部,压疮面积相当,约5 cm×5 cm~10 cm×10 cm。原发病:糖尿病并存高血压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6例,冠心病合并心衰9例,肺功能不全并肺部感染5例,肾功能不全2例,压疮均为外院带入。30例共90处,其中骶尾部35处、左右髋关节外侧骨隆突处30处、外踝部25处,压疮面积相当,约5 cm×5 cm~10 cm×10 cm。随机分成实验组30处、对照1组30例及对照2组3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压疮面积大小相同所在部位尽可能相同,如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取骶尾部的压疮治疗作对比。各组患者的换药时间视压疮创面渗液、分泌物而定。压疮患者多是卧床患者,易发生肺部感染等疾病。实验组与对照组尽可能用同类抗生素,低蛋白血症者同样予输血浆蛋白等对症处理,尽可能创造相同的治疗条件。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压疮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全身治疗。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三组均应用抗生素抗感染,对低蛋白血症者输注血浆或清蛋白等。(2)局部治疗。三组均用生理盐水清创。清创后实验组外搽纳米银抗菌凝胶抗菌,然后覆盖安普贴;换药:第1周每1~2 d 1次,第2周,每3~5 d 1次,以后每5~7 d 1次。对照1组清创后单纯敷盖安普贴;换药频次同实验组。对照2组清创后覆盖浸有1%聚维酮碘液的纱布,然后覆盖无菌纱布;换药:每天换药1次。

1.2.2 评价方法 (1)压疮创面肉芽生长时间:从开始治疗至压疮创面无坏死组织,长出鲜红的肉芽时间为肉芽生长时间。(2)压疮创面直径缩小时间:在治疗1周时,测量压疮创面缩小直径。(3)创面愈合时间:从开始治疗至压疮创面完全为上皮覆盖时间。(4)换药次数:从第1次换药治疗至创面愈合期间的总换药次数。(5)治愈率:≤30 d疮面愈合即为治愈。反之,压疮疮面肉芽生长欠佳,经久不愈或需手术治疗为未愈。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及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三种治疗方案治疗不可分期压疮患者各项疗效指标的统计描述见表1。

2.2 各组创面肉芽生长时间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创面肉芽生长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769,P=0.001);进一步分析对各组创面肉芽生长时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1组、实验组与对照2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各组创面直径缩小时间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创面直径缩小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195,P=0.001);进一步分析对各组创面直径缩小时间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1组、实验组与对照2组及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4 各组创面愈合时间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067,P=0.133)。

2.5 各组换药次数比较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组换药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48.404,P=0.000);进一步分析对各组换药次数进行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1组、实验组与对照2组及对照1组与对照2组之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2.6 各组治愈率比较 经秩和检验,结果表明各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3.19,P=0.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1、2组,见表5。

3 讨论

水胶体敷料安普贴、金因肽、赛肤润等治疗压疮的方法较多[2~5]。但对于不可分期的压疮单使用上述安普贴等方法治疗,不能很好的控制压疮局部的炎性反应症状,创面的生长速度仍不能令人满意。 纳米银是一种粒径为25纳米左右的银微粒,它是采用高科技的纳米技术,将单质银制成银微粒,吸附于载体上制备而成。纳米载银抗菌材料的抗菌机理主要依赖于银元素的强抗菌活性,即银离子可强烈地结合病原菌的酶蛋白巯基,使酶失活,从而起到杀菌作用。研究表明,纳米银材料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且对人类的安全性较强[6]。为了解决不可分期压疮局部红肿、浮动渗液多和安全去除黑痂的难题,笔者利用纳米银的天然抗菌抑菌作用控制感染,利用安普贴能持续引流渗液,坏死组织,并维持湿润的环境利于创面的修复,而起到去腐生肌的作用,博取两者之长。在不可分期压疮中,先使用纳米银凝胶外敷杀菌消毒,无红肿浮动或渗出的不可分期压疮,保留干痂,使用纳米银外敷杀菌消毒后用安普贴,使表皮软化,自溶性清创。不可分期压疮一旦出现红、肿、浮动或渗出时,要及时清创,去除坏死组织、腐肉、硬痂,减少感染,使用纳米银杀菌消毒后使用安普贴外敷,促进肉芽组织的形成,从而促进压疮的愈合。两者协同治疗压疮创面,其肉芽生长时间、疮面缩小直径等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1、2组(P

使用纳米银抗菌凝胶+安普贴治疗不可分期压疮的过程中,要注意纳米银抗菌凝胶的使用时机,在压疮红、肿、浮动或渗出多时使用,待压疮局部炎症控制后再使用安普贴覆盖,能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白姣姣,冯秀卿.老年人褥疮护理及治疗进展[J].现代护理,2002,8(10):780.

[2] 胡碧花,唐贯文,罗碧容,等.安普帖联合金因肽治疗老年患者重度压疮的临床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22(1):38-39.

[3] 董秦玲.赛肤润联合安普贴防治老年患者压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0(1):106-107.

[4] 王晓萍,汤金艳.安普贴膏剂与安普贴联合治疗Ⅲ、Ⅳ期褥疮的效果评价[J].现代护理,2006,12(21):1985-1986.

[5] Belmin J, Meaume S, Rabus M T.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calcium alginate dressings and hydrocolloid dressings accelerates pressure ulcer healing in older subject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rial of sequential versus non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hydrocolloid dressings alone[J].Am-Geriatr-Soc,2002,50(2):269-274.

[6] 赵志伟.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烧伤创面30例疗效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2):36-37.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9篇

[关键词]纳米银抗菌凝胶;慢性溃疡;创面治疗

[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5-0728-04

Observation of therapeutic effect of SilverCare nanometer silver antimicrobial gel on chronic ulcers

ZHANG Long,CUI Zheng-jun,HAN Zhao-feng,ZHOU Jian,ZHANG Shu-tang

(Department of Burn and Repair Reconstruction Surger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52,Henan,China)

Abstract:0bjective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ilverCare nanometer silver antimicrobial gel on Chronic ulcers.MethodsTrial group: To select 50 patients with chronic ulcer,and take silvercare nanometer silver gel to change dressings. Control group: Self-contral observation was used on the same patient with chronic ulcer,which scattered on adjacent or symmetrical parts of bodies,and taked sulfadiazine silver cream.Data was collected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on wound pain,wound exudate,wound edema,wound effective rate,bacterial culture rate,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ResultsWound painand wound edema in tri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at different time pionts (P0.05); wound effective rate of trial group wa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

Key words:nanometer silver gel; chronic ulcers; wound management

慢性溃疡是指因创伤、感染及长期压迫等原因引起的皮肤局限性缺损,常合并有下肢静脉曲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是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病。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局部皮肤营养障碍,或治疗不当,溃疡可迁延不愈,或治愈后反复复发,形成皮肤慢性溃疡,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慢性溃疡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妨碍工作,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是临床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从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科分别采用外用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和磺胺嘧啶银乳膏治疗慢性溃疡,并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从2009年9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慢性溃疡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病程25天~2年。年龄19~62岁,溃疡面积5.0~28.6cm2,其中压迫性溃疡21例,糖尿病下肢溃疡16例,静脉性溃疡13例。纳入标准:①18~65岁患者,性别不限;②压迫性溃疡、静脉溃疡、糖尿病下肢溃疡患者。排除标准:①银过敏者;②严重心脏病、不稳定心绞痛发作,心功能不全,心肌梗塞;③慢性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肌酐>正常上线限的1.25倍;④明确的肾脏疾病、肝功能AST >正常上线限的1.5倍。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平行对照研究方法,选择创面基本一致、面积相近、相邻或对称部位的创面进行自身同体对照观察,试验用药为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对照用药为磺胺嘧啶银乳膏。试验前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试验材料

1.2.1 试验产品:斯丽凯纳米银凝胶[深圳市源兴纳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粤食药监械 (准)字2004第2640331号,有效期3年,包装:药用复合乳膏管装]。

1.2.2 对照组:l%磺胺嘧啶银乳膏。

1.3 治疗方法

1.3.1 全身治疗:一般情况较差的病人给予营养支持疗法,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使其生化指标和病情控制在理想水平。积极治疗原发病,如脑血管偏瘫病人予以系统的内科治疗,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应用降糖药物,血糖控制在9mmol/L以下。创面在下肢的患者需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促进下肢肿胀消退,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压迫性溃疡患者用气垫床或翻身床,避免长时间局部受压。

1.3.2 局部治疗:试验组:首先对创面进行清创,用无菌剪将坏死物质清除,清创要彻底,有窦道、瘘管及潜行的部位应敞开表面皮肤及组织,扩大引流口,使清创后的创面呈蝶形,确保引流通畅。清创后用35%过氧化氢、0.9%氯化钠依次冲洗创面,创缘周围皮肤用碘伏消毒,无菌纱布蘸干创面。若肉芽组织水肿,用10%高渗盐水湿敷消肿;若肉芽组织过度生长,应剪除过度生长的肉芽组织;对陈旧性肉芽创面,应清除表面的肉芽组织,显露新鲜肉芽组织。创面外涂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厚度1~2mm,然后用普通纱布包扎,隔日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应及时清理液化物和坏死组织,并清除多余的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并记录溃疡面情况。对于有窦道或皮下潜行的区域,将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纱条填塞于间隙[1]。按规定天数随访,观察随访期为28天,不足28天者,若溃疡痊愈可终止观察。患者入组并经处理(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后中途脱落者,也应计入疗效观察数。对照组:创面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其他同试验组。

1.4 主要观察指标:于治疗后的第3、7、14、21、28天统计慢性溃疡创面的情况:①创面疼痛程度:(-)无痛感,(+)稍有痛感,(++)疼痛明显,但可耐受,(+++)疼痛不能耐受;②创面渗出液:(-)无渗出液,(+)渗出液较少,(++)渗出液呈黄色,渗出液较多(++++)渗出液很多,外层敷料渗透;③创面肿胀:(-)无肿胀,近似正常皮肤,(+)创面边缘肿胀高出正常皮肤,(++)边缘肿胀或创面周围出现红肿、胀痛,并有扩散,(+++)创面周围浮肿或胀痛,水肿明显扩散;④创面细菌培养情况;⑤创面愈合率;⑥药物不良反应。

疗效判断标准:痊愈:用药区创面愈合,全身症状消失;显效:创面感染明显控制,全身症状明显好转;改善:有效控制创面感染,全身症状好转;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未能控制创面感染。总有效率=(痊愈+ 显效)/总例数。

1.5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有序分类重复测量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检验,用SPSS 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

2.1 不同时相点创面疼痛程度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创面疼痛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2 不同时相点创面渗出液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创面渗出液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3 不同时相点创面肿胀程度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创面肿胀程度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不同时相点创面细菌学检出率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细菌学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5 不同时相点创面有效率的比较, 治疗后试验组创面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6 药物不良反应:试验组患者在应用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后,未见局部和全身过敏症状,其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未观察到与二者肯定有关和可能有关的不良反应。

3典型病例

某女,54岁,患脑血栓2年,长期卧床,由于护理不当,致左侧大腿大转子有两个大小分别为6cm×5cm、3cm×3cm的IV级褥疮(见图1),深达肌肉及筋膜层,创面有脓性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入院时查肝功能及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轻度贫血伴低蛋白血症,创面细菌培养示耐甲氧西林金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褥疮护理及气垫床应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对创面进行彻底清创后,外涂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隔日换药1次,每次换药时应及时清理液化物和坏死组织,记录溃疡面愈合情况(见图2~5),治疗1个月后创面基底肉牙组织红润,无明显不良反应,行邻位任意皮瓣转移修复术,术后第10天创面基本愈合(见图6)。

4讨论

4.1 慢性溃疡创面多与创面感染、局部血供不良、营养不良、糖尿病、放射治疗等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病程较长,溃疡难以愈合常合并感染,而感染又可加重病情,致使创面扩大,严重者可导致肢端坏疽,最后截肢并危及生命。目前传统的外用药如磺胺嘧啶银,对创面有一定刺激作用,可引起创面疼痛,易产生耐药性,同时可能抑制表皮细胞生长,对创面的愈合可能有延缓作用[2-3]。此外使用此药还需注意磺胺类药物的过敏反应。本研究观察了创面外用药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对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很好的抗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4.2 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的有效成分是纳米银,它是采用高科技的纳米技术,将单质银制成粒径约为25nm的银微粒,吸附于载体上制备而成。当斯丽凯涂抹患处后,其有效成分纳米银即迅速渗透皮下,作用机制为纳米银粒子先在细胞壁上产生小的孔洞,由此孔洞进入细胞间质[4],与带负电荷的菌体蛋白质结合使其变性沉淀,同时与酶的巯基结合形成稳定的硫酸盐,从而使一系列巯基的酶活性受到抑制,阻断细菌的呼吸酶系统,干扰细菌代谢从而致细菌死亡,由此产生杀菌和抑菌作用[5]。银的杀菌机制不同于化学合成的抗菌剂,是通过重金属离子对细菌蛋白质的变性发生作用,因此具有广谱杀菌及不易耐药的特点[6]。另外一些研究发现,纳米银使创伤面上皮再生的速度加快,从而促进创伤愈合[7]。纳米银还可与创面上的金属蛋白酶的巯基结合,竞争性地抑制锌离子与巯基结合,降低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促进黏膜生长因子的表达和新生组织的生长,加速创面愈合。

4.3 本试验两组药物疗效对照有明显差异,从同期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渗出液、创面有效率及细菌培养率相比较,纳米银抗菌凝胶组均明显优于磺胺嘧啶银乳膏(P

4.4 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慢性溃疡有较好的抗菌及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用法简便,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中患者痛苦小,愈合后瘢痕少,疗效可靠,从而缩短患者的住院日期,降低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曲艳辉.褥疮的治疗及护理体会[J].中国烧伤创疡杂志,2007,19(4):323-325.

[2]赵志伟,雷晋,段鹏,等.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烧伤创面30例疗效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9,19(2) :36-37.

[3]常致德,张明良,孙永华.烧伤创面修复与全身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31-35.

[4]谢小保,李文茹,曾海燕,等.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J].材料工程,2008,53(10):106-109.

[5]Sondi I,Goia DV,Matijevic E. Preparation of highly concentrated stable dispersions of uniform silver nanoparticles[J].J Colloid Interface Sci,2003,260(1):75-81.

[6]Chen J,Han CM,Yu CH.Change in sliver metabolism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nanometer silver on burn wound.[J].Zhonghua Shaoshang Zazhi,2004,20(3):161-163.

[7]Demling RH,Leslie DM.The rate of re-epithelialization across meshed skin grafts is increased with exposure to silver[J].Burns,2002,28(3):264-266.

[8]龙剑虹,谭骛远,姜任武,等.明胶/聚己内酯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08,24(1):42-44.

纳米银抗菌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宫颈LEEP术 纳米银抗菌凝胶 慢性宫颈炎

慢性宫颈炎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积极有效地治疗慢性宫颈炎是减少宫颈癌发病的重要措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慢性宫颈炎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2009年8月~2010年8月应用宫颈LEEP术配合纳米银抗菌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119例,并于2009年1月~2009年8月单纯应用宫颈LEEP术治疗患者60例相比较,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慢性宫颈炎患者179例,均为宫颈Ⅱ°~Ⅲ°糜烂,其中包括息肉、肥大伴纳囊。年龄22~55岁,均为已婚生育,非妊娠期,符合宫颈炎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术前经阴道分泌物检查排除滴虫、白色念珠菌、衣原体及支原体感染,阴道镜和TCT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血常规及凝血功能均正常。其中119例作为治疗组,年龄22~54岁,平均37.63±8.13岁;6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2~55岁,平均37.28±6.26岁。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及病情分布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治疗组选择月经干净后用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1支阴道注入,每日1次,连用3天后行LEEP刀手术,术前3天禁性生活。手术均在门诊进行,无需麻醉。嘱患者于月经干净后第4~7天来院接受治疗。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充分暴露宫颈后干棉球擦拭宫颈及阴道分泌物。在阴道镜下做碘试验标志出病变范围,接通电源,选择切割和电凝混合的输出功率,根据病变性质和范围选择不同型号的电圈。距宫颈病灶边缘3mm处进刀,采取从左到右或从下至上均匀、连续、缓慢移动电刀切割组织,至对侧病缘3~4mm处提出电刀。切割深度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宫颈糜烂单纯型1~2mm,颗粒型和乳突型3~5mm,尽量保证切割标本的完整性,再以小环形电极切除部分颈管组织,深达10~20mm,最后以球形电极进行点状电灼止血。切割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术后常规口服广谱抗生素1周,术后每晚上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1支,每日1次,6支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期间保持外阴清洁,注意休息,禁性生活、盆浴、剧烈运动2个月,术后15天、1个月、2个月各随诊1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消失和不良反应情况。注意阴道出血,不适随诊。对照组LEEP术同观察组,术前术后均不用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

疗效评定标准:①治愈:阴道分泌物正常,宫颈光滑,糜烂面消失,宫颈口形态正常,肥大缩小,无粘连;②有效:糜烂面基本消失但宫颈口处可见红色肉芽组织,直径<1cm;③无效:糜烂面及程度无变化。

统计学方法:定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X2检验计算扩值,部分资料根据需要用精确概率法求P值。

结 果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均为100%,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术后治愈115例,显效4例,治愈率为96.6%;对照组术后治愈50例,显效10例,治愈率为83.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术后症状: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脱痂出血和阴道感染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见表2。

不良反应:两组术后随访无1例发生宫颈粘连,用药后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讨 论

慢性宫颈炎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妇科病,如糜烂、纳氏囊肿、息肉等,困扰着70%以上的妇女[2]。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宫颈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据报道有宫颈糜烂的患者比无宫颈糜烂的患者患宫颈癌的风险高10倍[3]。其发病因素主要为感染引起。多因流产、分娩或手术损伤宫颈后,病原体侵入感染导致。常见病原体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及厌氧菌。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提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及人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日益增多[4]。临床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黏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可有血性白带或后出血,还可出现尿频、尿急,也可出现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甚至可造成不孕等[5]。妇科检查发现宫颈表面呈红色,原有的宫颈鳞状上皮脱落,被柱状上皮代替,糜烂面与周围正常的上皮组织有明显的界限,检查时容易出血。

目前传统治疗宫颈糜烂的方法有微波、激光、冷冻等物理化学的方法使其糜烂面局部表皮细胞坏死、结痂、脱落,新生上皮覆盖而达到治疗目的。但当糜烂面深、组织增生明显时,因上述治疗方法的深度有限,不能深入宫颈内切除宫颈管的炎性增生组织,疗效常不满意,且无法行宫颈环切或锥切取病理学检查,也不能改变宫颈肥大。随着对宫颈疾病的逐步深入研究,新观念、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宫颈LEEP术是采用一系列形态各异的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病变的技术,其原理是利用LEEP金属丝由电极尖端产生的超高频电波,接触身体组织,瞬间产生抗阻吸收电波,产生高热,使组织瞬间X不损伤正常组织的目的。尤其适用于重度宫颈糜烂累及颈管者及宫颈肥大患者。同时在阴道镜下操作,能直接的明确病变部位,具有快速、有效、痛苦小,恢复快,对宫颈功能无损伤并可提供完整病理标本进行病理检查[7],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具有重要意义,减少了宫颈癌的漏诊。因此它具有诊断和治疗的双重作用,且操作简单,易掌握,可在门诊进行。

LEEP术后常见并发症有阴道排液、脱痂出血、阴道感染等,现将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应用于术前和手术创面,效果满意。纳米银妇女外用抗菌凝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纳米银,以其独特的优势广泛应用于妇科领域,具有广谱抗菌、高效杀菌、渗透力强、促进组织再生与修复、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科学研究证实纳米银对多种致病微生物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杀菌作用,它为非抗生素类杀菌剂,与抗生素不同的是,不但杀菌效果好,且无明显耐药性,能彻底杀灭阴道黏膜下的深层致病微生物[8]。当纳米银凝胶进入阴道后,均匀分布于阴道黏膜和宫颈口上,缓速释放,长效杀灭生殖道感染的细菌、真菌、滴虫和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阴道,促进组织修复,加速伤口愈合,给愈合期宫颈一个清洁的环境,且不影响阴道正常菌群和酸碱平衡,使用方便,安全卫生,与LEEP术配合使用,不仅能缩短阴道排液时间、减少脱痂出血、预防感染,还大大地提高了疗效,使其治愈率达到96.6%,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故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2 商宇红,白丽霞,魏丽惠.中药保妇康栓对宫颈癌细胞抑制作用的分子机理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03,4(5):336-338.

3 顾美皎.妇女保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246.

4 陈崎.宫颈糜烂的治疗进度[J].实用临床医学,2005(3):139-140.

5 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6.

6 关铮.微创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347.

7 李隆玉,舒宽勇,齐志强.电环切除术对宫颈病变诊断和治疗的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5,20(2):151.

8 袁雄英,黄云.LEEP术配合药物治疗慢性宫颈炎165例临床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29(2):250.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上一篇:纳米粉体范文 下一篇:纳米微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