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断合同范文

时间:2023-02-22 15:49:00

买断合同

买断合同范文第1篇

甲乙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合作建立(市县)级区域市场,甲方授权乙方成为(市县)级区域独家商,双方就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达成如下协议:

授权范围

1、甲方授权乙方的保证产品质量。

2、乙方按照甲方要求的合作方式进行区域销售,遇到原则性问题,须事前征得甲方同意。(如:合作经营、开设专营连锁店等)原则上甲方会同意在已授权给乙方的区域内开展分销及专营经销等业务。

3、乙方有责任维护本公司的信誉,不作出有损公司信誉的行为。(如:宣传产品时与实际的产品不符等)

4、乙方有责任保持市场的正常运行。(如:擅自提价、降价,超权限等)。

5、合同生效期间,甲方授权给乙方的是级独家权。乙方应支付给甲方元/2年的买断费,获得该区域的独家资格。同时,进货量应在5kg/日以上,按半月为结算单位。

6、在本合同生效后的10日内,乙方应首次提货并在2天前告知甲方配货量,提货时结清本次提货款。甲方在收到货款的同时,付给乙方所需的货量。

7、为了维持稳定的市场秩序,市、县级区域的独家商应遵循甲方所统一制定的各环节价格。出货价为元/500g;批发价为:元/500g。零售价为:元/500g。

优惠套餐

每次提货100kg(2点)以上,赠10k品(按半月结算并按季度返点*)。

广告宣传及服务

1、开拓市场期间(20__年11月10日止),甲方无偿提供给乙方市级媒体广告宣传(电视、报纸等)的支持,并提供相关技术资料支持。待市场稳定后,乙方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费用自行承担。

2、甲方按一定比例随货提供给乙方广告宣传页支持。同时,乙方可根据甲方可行性建议作出实时的销售计划。

3、甲方与乙方可共同商定该地区专营网点的销售策略相关事宜。

合同期限

本合同有效期至止,为期两年。期满后,如双方无异议,在30天内,可选择放弃区域独家权或继续买断区域权。若选择继续买断区域权,双方需重新签署区域买断合同。

合同生效

双方签字、盖章后即可生效。本合同有下列情况之一出现时,合同即刻终止。

1、甲、乙双方没有按要求履行合同义务,被动方认为有必要终止。

2、乙方出售假冒、仿制、掺假产品并被确认,甲方认为有必要终止。

3、乙方销售价格违反甲方规定,甲方认为有必要终止。

合同终止时,在将相关账目结清的同时,把属于授权产品的所有资料及合同书等退还给甲方。

备注: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在法律上具有同等效力。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合同法执行。

若双方发生争议、协商不成,必须通过法院解决的,可由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进行裁决。

甲方:乙方:

电话:电话:

签约人:签约人:

买断合同范文第2篇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方为“__________”软件的开发者和版权所有者。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现就乙方以oem买断方式成为甲方的销售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条 合作方式

1.oem产品为“__________软件有限公司”研发。

2.乙方oem买断期限从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至_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日。

3.乙方在本协议签订之日起向甲方一次性支付oem买断费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方在收到乙方制作费后三日内,提供包含乙方标志的软件产品(以下简称oem产品)给乙方,由乙方销售该oem产品。该产品的电子版的用户手册等相关文档可由乙方更改。

5.乙方所销售的oem产品必须严格执行“__________”价格体系。

6.乙方所销售的oem产品销售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乙方所销售的oem产品不进入软件零售渠道。

8.合同到期后,经甲乙双方协商后可自动顺延。

第二条 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一、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提供给乙方所软件的电子版使用手册。

2.甲方提供乙方或其客户的互联网技术支持和电话技术支持。

3.甲方对于程序中的错误进行无偿的修正,并及时提供修正后的版本给乙方。

4.对于乙方提出的软件功能需求或其他方面的建议,甲方应及时与乙方进行沟通确认,并给予乙方合理的解决方案。

5.对于乙方要求甲方对软件进行更改或功能扩充,经双方协商确认后,乙方需向甲方支付一定的费用,甲方在最快时间内对软件进行修改并提供给乙方。

6.对于乙方要求甲方按乙方的需求进行定制研发,经双方协商确认后,乙方需向甲方支付一定的费用,甲方在最快时间内对软件进行修改并提供给乙方。

7.甲方提供注册码给乙方对软件进行注册,每次将收取成本费__________元。

8.甲方若对软件价进行更改,须在半个月前通知乙方。

二、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享有该oem产品的唯一销售权。

2.乙方可获得甲方的互联网在线技术支持和电话技术支持。

3.乙方可以根据“__________”价格体系规定范围自行设定oem产品的销售价格。

4.乙方可要求甲方对乙方进行上门技术支持和服务,但所需费用由乙方承担。

5.乙方单位已不存在或变动,必须尽快告知甲方。

6.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不得修改所的软件或对软件进行解密或反编译、进行非法销售等。

第三条 协议解除、终止及违约责任

在协议执行期间,如果乙方没有按时付款、乙方单位已不存在、乙方未经甲方同意修改所的软件或对软件进行解密或反编译、进行非法销售等,本协议即告终止,乙方无权要求甲方返还所支付的款项。

第四条 争议解决

协议执行期间如果双方发生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双方同意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第五条 附则

本协议及其附件等最终解释权归甲方所有,本协议如有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经签字、盖章、乙方支付甲方所需的款项后生效,两份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附件

__________软件有限“__________”产品oem商登记表

公司名称:__________软件有限公司

地 址

电 话

传 真

开户行

户 名

__________软件有限公司

帐 号

公司名称:

地 址

电 话

传 真

开户行

户 名

帐 号

甲方:__________软件有限公司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字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买断合同范文第3篇

这是勇于放弃的美丽。即将离开灰熊队管理层的杰里・韦斯特,还是做了件好事,他买断了前全明星球员埃迪・琼斯的最后一年合同。这样,本赛季年薪高达1570万美元的琼斯,只损失30万,就有机会到热队为总冠军做最后一搏。同样,此前的韦伯,也牺牲了700多万被76人队买断,重回家乡底特律圆梦。相忘于江湖,没有梦想才可耻,毕竟这里不乏偷机总冠军成功的先例。贾伦・罗斯,先后流浪于掘金,步行者、公牛和猛龙。在被尼克斯队买断后,始终不能进入凤凰城的轮换阵容,太阳队因此有意放掉他。但罗斯不肯,他确信自己的价值,会在季后赛上展现。据说,弗朗西斯在3月1日的最后时限前,也可能被尼克斯队买断。

被买断并没什么,多少前全明星成员都曾如此被逐出户。“便士”哈达威、雷杰・米勒、穆托姆博、迪瓦茨、韦伯……这几乎可以组成梦之队了。但岁月无情,昔日进盟的“fab five”中的三人,有两个已被买断;但岁月无情,昔日进盟的“fab five”中的三人,有两个已被买断;1998年总决赛上和乔丹对抗的布莱恩・拉塞尔(超音速)和霍华德埃斯利(太阳),如今干脆人间蒸发;包括威瑟斯庞在内的“纽约帮”,也被拆个七零八落;看看塞内加尔人迪奥普在去年季后赛的风光,他替代的正是当年NBA第一长人布拉德利。幸好,很多球员在被买断后,并没有和NBA绝缘。像迪瓦茨现在是湖人队的海外球探,查理・沃德也进入火箭队的助理教练组。

其实“买断”(buy-out),是近年来才有。说来NBA要比NFL更具人文关怀,没有苛刻的“非保障性合同”,往往出色的一季,就能换来一笔数额惊人的养老金,但这也造就了一大批高开低走的“烂合同”。很多球员度过“合同年”就出工不出力(“杰罗姆・詹姆斯现象”),以及“玻璃人”格兰特・希尔式的重负,压得很多球队喘不过气来。于是NBA就在2005年夏天,一次性地推出所谓“特赦条款”,允许买断未到期的过气大合同球员,买断钱虽依旧计入球队的工资中,但不必再受“奢侈税”的惩罚,也不会腾出薪资空间。最有名的,当然要算是被小牛队买断而转投马刺队的芬利。单是这一笔,库班就省下了5100万。但就算球员被买断,除了名头受损,他们的荷包反而更殷实,因为可领取双薪。他们不会在金钱上继续做计较,新球队甚至可以用不超过110万的“老兵条款”或者半个中产特例,搞定一位全明星球员。但惟一的限制是,他不可与母队再签约,这是为防止“佩顿规则”的暗箱操作。但相对来说,球员在买断中的自主性更高。佩顿和莫宁都是不甘心在鹰和猛龙这样的烂队中消磨时光,反而收获天堂,但也结下另外一种城市仇怨。不过,我们必须承认,买断也往往是球员逐渐淡出联盟的开始。当年的“防守专家”克里斯蒂,在他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奥兰多走到尽头;德里克・安德森是开拓者队重建的开始。在他成为“特赦权”的第一个牺牲品后,先后流浪于火箭和热队。不过在迈阿密,他并未得到重视,最后只是象征性地得到一枚总冠军戒指,如今不知所踪。曾是联盟标志性蓝领球员的布莱恩格兰特,他的职业生涯,也在洛杉矶无疾而终。当然像埃迪・罗宾逊,在芝加哥度过昏庸的三年,最终被买断,全是咎由自取。文・贝克的长期酗酒而断送前程,也是一例。

当然,有时NBA球队买断球员,也非完全出于金钱考虑,只是简单甩掉麻烦或不合意的选择。我看不出灰熊队放弃特罗伊・贝尔只省下170万,有多么策略――森林狼队因担心“市长”霍伊伯格的心脏病问题而把他买断,下个短视的倒霉蛋,可能就会是屡屡坐监牢的埃迪・格里芬;2002年的伤病天才瓦格纳,希望重新崛起,曾被勇士队签下。但久疏战阵,他再也无法融入NBA,逐渐失去老尼尔森的信任,于是在两个月后,迅速被勇士队买断。当然,买断世界里也不乏温情。杰・威廉姆斯在遭遇摩托车祸后,职业生涯被毁。但公牛队还是仁义地用300万,买断了他价值770万美元的新秀合同。要知道,NBA严禁球员驾驶摩托车出行,芝加哥人完全可以单方面中止合约。

滴水藏海,有时被买断的球员,并非全是烂货。埃迪・琼斯在离开灰熊队的最后一刻,不是还在对爵士队的比赛中上演绝杀吗?有时是水土不服,如麦基尼斯不满替补身份而被罢黜,或薪水过高和伤病所阻(阿尔文・威廉姆斯因膝伤被迫在猛龙队退役),但他们自身还是有一定贡献度的。阿特金斯在被奇才队买断后,迅速被灰熊队接纳。本赛季在加索尔受伤缺阵的日子里,他场均得到13.6分,甚至成为仅次于麦克米勒的球队二号得分点;蒂姆・托马斯,在芝加哥被买断,但他去年在太阳队得到新生,并最终和快艇队签订一份四年2400万美元的新合同。穆托姆博在2003年被网队买断,再被尼克斯队签下,目前在休斯敦过得很滋润。他不但继续刷新自己的盖帽纪录,成为仅次于贾巴尔的第二人,而且在姚明受伤缺阵的日子里,使火箭队内线持续坚挺。说来,尼克斯队可谓是买断最疯狂的球队,杰罗姆威廉姆斯、莫里斯泰勒、山顿・安德森,这是他们在为昔日无脑的大撒钱买单。但他们一直没有买断阿兰・休斯敦,令人存疑。网队最失败,先后漏掉了穆大叔和莫宁两条大鱼,看来罗德・索恩该检讨一下了。

残酷放生,美丽的放逐。

买断合同范文第4篇

来到会场接受“劝说”的有年龄较大且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工,有孕期哺乳期的女工,还有几名享受工伤待遇的职工。总之,都是一些提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可能产生“麻烦”的职工。

绝大多数职工经不住反复“劝说”,而且企业又一直为他们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他们认为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所以很多人“自愿申请”买断工龄。可他们离开企业不久就发现,所谓“亏损”、“破产”纯属子虚乌有,留下来的职工待遇更好了。几个月后,企业又招收了一批新人。那些“买断工龄”的人员想找地方讨个说法,却发现自己亲笔签字的协议书上面并没有“买断工龄”的字样,只写了“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此时,他们才感到后悔莫及。

事实上,我国曾经有过“买断工龄”这样一种“过渡性”的政策。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建立,一些国有企业在合资、改制过程中,有部分富余人员难以安置。针对这种实际情况,有关部门曾批准部分国有企业采取“买断工龄”的办法分流富余人员。其具体做法是,经企业与员工协商,报有关部门批准,由企业一次性支付给职工一定数额的货币,并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过渡性”的“买断工龄”政策不仅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而且逐步失去了它的存在依据。这是因为,只要企业依法与职工订立规范的劳动合同,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那么,如果企业与职工依法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职工即使不能很快实现再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也可以正常接续,所以,也就不存在“买断工龄”问题。

说得更透彻一些,职工的合法权益已在其所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得到了体现和落实,企业虽然与职工终止或解除了劳动关系,可是并没有侵害职工的合法权益,从职工这一方来说,也就没有什么好“买断”的。

因此,“买断工龄”这一“过渡性”政策在完成历史使命后,目前已被禁止。早在1999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金征缴工作的通知》就明确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1999年,国家经贸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中若干问题意见的通知》也强调:“确保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出售方应在申请出售前征求职工对出售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的意见,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在企业出售中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不得借出售之机,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对职工‘买断工龄’或为职工办理提前退休把职工推向社会。”

企业的所谓“买断工龄”是一种“移花接木”的行为。从“两个通知”中可以看出,“终止社会保险关系”是构成“买断工龄”的“要件”,没有终止或中断社会保险关系不能称之为“买断工龄”。与企业签订了“协议书”的职工并没有因所谓的“买断工龄”而终止或中断社会保险关系。所以,他们实质上并没有“买断”什么“工龄”;正像“协议书”上所写明的,他们是被企业单方“提前解除劳动合同”。

从了解的情况看,那些与企业签订了“协议书”的有孕期、哺乳期的女工,有享受工伤待遇的职工,有接近退休年龄且与企业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职工,按照相关规定,对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企业是不得“单方随意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又不想留用这些人,因此,就借职工有所耳闻但并不了解其实质内容的“买断工龄”的字样糊弄职工,与职工签订了提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协议书”。企业支付给他们的,其实就是提前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金。这种“障眼法”,是近两年发生的“买断工龄”事件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对于这种行为,企业职工应当有所警惕。

买断合同范文第5篇

关键词:“买断工龄”;企业改制;合法性; 规制; 劳动关系的解除

中图分类号:DF472 文献标识码:A

“买断工龄”是当前影响劳资关系甚至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买断工龄”的合法性如何认识,是否有必要进行规制以及如何规制等问题,还有待探讨。

一、“买断工龄”的合法性及存在的问题

“买断工龄”是否合法,学界有不同看法。持“买断工龄”不合法的学者认为,“买断工龄”的补偿过低,是对职工权益的严重侵犯,并造成企业和社会的混乱[1]; “买断工龄”没有劳动法上的依据,也是对职工的严重违约行为[2]。持“买断工龄”合法观点的学者则主要是从“买断工龄”符合我国社会改革的需要以及“买断工龄”有利于改制企业增效等角度阐述的,但对“买断工龄”的法律依据和法理依据几乎没有说明[3]。

笔者认为,作为国有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买断工龄”有劳动法的依据。

《劳动法》第26条第3款规定:“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且当事人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用人单位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买断工龄”有其产生的背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的劳动用工制度不适应新的经济环境,众多国有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进行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随着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的深入,产权界定的模糊、政企不分使不少国有中小企业举步维艰,迫切需要转换机制,进行以产权变革为基础的资产重组。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我国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逐步展开,通过企业的兼并、分立,资产全部或部分转让、出售、股份化以及剥离不良资产等多种方式,使企业产权全部或部分民营化,使企业资产的主体或数量发生了重大变化。2003年后,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大面积地展开[4]。然而,“资本不是一种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5]劳动力和资本是相伴相生的,资本的发展史就是资本的所有者与劳动力的所有者一起存在发展的历史。增加利润和降低成本(包括劳动力成本)是所有资本所有者的共同目标。如何在产权改革过程中解决机构臃肿、人员冗余所造成的劳动生产率普遍偏低的问题,使企业走出“零效益”甚至“负效益”的低谷,从而增强竞争力,是摆在产权受让人和出让人(政府)面前的重大问题。但富余的国有企业职工都是“终身制”, 即使签订了“劳动合同”, 实质上还是全民固定工。面对这些不能退休, 也不宜继续留在企业的富余人员, 改制企业采取的的方法之一就是“买断工龄”,解决大量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 “买断工龄”亦称“买断身份”, 即按工龄长短,一次性支付给职工一定数额的补偿费, 从而解除企业和职工之间劳动关系的经济行为;从此以后,职工和企业脱离关系,医疗、养老、教育、住房以及其他一切都与企业无关[1]。因此,“买断工龄”作为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一种方式,是与企业改制相伴随的,与企业资产发生重大变化相关联,与国有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和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相关联,其法律依据应当是《劳动法》第26条第3款和第27条的规定。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此也作了相应规定,且没有本质的变化。《劳动合同法》第4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但是,在实践操作中,“买断工龄”的实施程序缺乏法律依据,侵害职工权益的事件频繁发生。

虽然《劳动法》第26条第3款和第27条以及《劳动合同法》第41条可以作为“买断工龄”的法律依据,但是,这些规定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也没有相关司法解释或实施细则进行说明,无程序上的约束,在实践中给企业过大的自由发挥的权力。何谓“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何谓“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它们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界定它们?有何救济方法?对此都无法确定,使企业在实施“买断工龄”时,在适用条件和给予职工补偿方面出现任意性和不公平性,侵害职工权益的事件频繁发生。《劳动法》第27条仅仅规定企业“提前三十天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并未实际赋予职工任何协商或谈判的权利,且在实践中因改制发生的纠纷,司法机关常常不予受理。例如,江苏省高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苏高法审[2004]4号)第2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的下列纠纷,当事人以劳动争议为由向人民法院的,无论其是否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人民法院均不予受理:(1)因企业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而引起的职工下岗、买断工龄、内退、整体拖欠工资等纠纷;但用人单位未进行企业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或改制结束后以下岗、买断工龄等名义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许多企业因此暗箱操作,强制职工“买断工龄”。也正是由于《劳动法》规定的笼统,使“买断工龄”操作时,企业避开《劳动法》及劳动部门的相关规定,而主要依据地方政府的文件和政策,导致各地区甚至同一地区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买断工龄”的条件、经济补偿千差万别。地方政府的随意性,导致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屡屡发生,从而引发职工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强制“买断”者,有侵占职工补偿金者,有随意终止职工社会保险关系者,不一而足。在实际操作时,政府将“包袱”丢给企业,以至于“买断工龄”出现不同的地区标准、行业标准,有的同一个地方,同样都是国有企业,同样的工龄,同样的工作劳动,不同企业的“买断价”就存在天壤之别,金融、林业、电业等单位,10年工龄买断值7-8 万元;而粮食、食品等单位的职工,10年工龄只值7-8千元[6]。更有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方案,压低标准。云南省某地有一家企业,“买断”10 年以下工龄者可一次性领取退职费4 千元, 10-20年5 千元, 20-30 年6 千元, 30年及其以上者7 千元[7]。而在一般情况下,有10年工龄的工人,只能拿到两万元左右[1]。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职工认为“买断工龄”的程序不公平,价格太低,不愿意接受,但却不得不接受[2]。《劳动合同法》第41条除对破产导致的解除劳动关系规定了经济补偿外,对另外几种情形均未规定补偿。

二、规制“买断工龄”的必要性

对“买断工龄”进行规制是必要的,其具体理由是:

“买断工龄”是解除劳动合同的一种方式,但这种解除方式与《劳动法》规定的其他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不同的是,“买断工龄”的原因是国有企业改制或资产发生重大变更,且这种原因引起的劳动合同解除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的。首先,“买断工龄”是因企业改制或资产发生重大变更而导致的,虽然当前只发生在国有企业中,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无论何种所有制的企业,都有可能发生因改制或资产变动而导致的劳动关系解除,这种劳动关系的解除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带来社会的混乱。因此,无论是国有企业的“买断工龄”,还是其他企业原因相同的劳动关系的解除,都是劳动法不能回避的问题。其次,我国《劳动法》除第26条第3款和第27条、《劳动合同法》第41条之笼统、不明确的规定外,尚没有其他条款对因企业改制或资产发生重大变更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作出规定。因此,劳动法有必要对包括国有企业“买断工龄”在内的因企业改制或资产发生重大变更而导致劳动关系的解除进行规范。

第二,“买断工龄”是我国当前企业改制中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且“买断工龄”的无法可依使职工权益受到频繁侵害,严重影响劳动关系和社会的稳定。

“买断工龄”是我国劳动用工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伴随国有企业产权改革而产生。“买断工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次劳动关系改革都无法企及的。可以说,“买断工龄”涉及我国绝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甚至涉及大中型国有企业。以江苏省为例,2003年以后,江苏省加快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调整,通过分立、兼并、拍卖、转让、出售等方式进行改制,改制面达90%以上[4]。据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统计, 截至2002 年3 月底, 全国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共批准下达资源枯竭的煤矿、有色金属矿和铀矿关闭破产项目122 项, 核销呆坏账100 多亿元, 涉及在职职工约60 万人,离退休人员约42 万人, 其中以“买断工龄”的方式安置的职工约为30 多万人[2]。所以,“买断工龄”是我国劳动法史上的重大事件,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历史阶段带有普遍性的意义,劳动立法和司法实践均不能等闲视之。

不可否认,从已改制的企业的现状来看,“买断工龄”确实使企业人员精减,多数企业效益增加,市场竞争力增强,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劳动关系的市场化、契约化。但也应注意到,有的“买断工龄” 非但没因此而为企业减轻负担,提高效益, 反而还引起了企业的混乱, 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买断工龄”无法可依,使政府和企业关于“买断工龄”的文件或政策混乱,容易暗箱操作,在职工面前缺少公信力,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事件频繁,且容易使劳资矛盾向上级政府转移,导致群体性上访事件。随着我国社会改革向纵深发展,劳资矛盾成为我国社会不可回避的主要矛盾之一。“如果说今后中国可能会发生某种不稳定局面的话,那么,酿成这种不稳定局面的主要因素应该是劳动问题积累和社会劳动关系矛盾的激化。”[8]因此,正视我国企业改制中的“买断工龄”现象,将“买断工龄”纳入法制轨道,改变“买断工龄”无法可依的现状,是当前劳动法学理论和实践应当完成的使命。

三、如何规制“买断工龄”

(一)修改《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首先,劳动法第26条第3款及《劳动合同法》第41条(二)、(三)、(四)项应当保留,但应当加上限制条件。因为“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情形,既可能是因为企业改制或资产变化,也可能是其他原因,既可能针对个别劳动者,也可能针对普遍性群体。因此,笔者建议,将《劳动法》第26条第3款的适用条件限制在非因企业改制或资产变化而导致劳动关系的变更或解除。如果是针对群体性劳动者,则还应当赋予劳动者集体谈判或协商等权利,对如何认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等问题,必须经过集体谈判或协商或听证乃至司法程序才能认定。

其次,废除《劳动法》第27条和《劳动合同法》第41条第(一)之规定。因为如果企业破产,则适用破产法规定的程序;如果企业未破产,则《劳动法》第27条的规定侵犯了劳动者的权利,应当废除。

(二)规制的具体构想

1.企业改制或资产发生重大变化,在一般情况下不得对劳动者进行“买断工龄”

我们要改变企业改制时“一刀切”地进行“买断工龄”的作法。劳动法在立法时应当首先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不被肆意侵犯,这一点在西方国家的劳动立法中也可以得到印证,企业转让是不能当然终止原所有人与员工的劳动合同的。如法国法规定,假如雇主的法律地位发生了变化,例如因为接管、出售或者合并,所有在转让之日仍存在的劳动合同将继续在企业的新雇主与雇员之间生效。欧盟法院也曾认定,在企业转让时劳动关系的所有权利与义务自动转让至受让人[9]。这样,可以避免那些以改制为名非法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的现象,同时也可以避免那种急于求成、快刀斩乱麻却不顾劳动关系稳定的现象。

2.确实需要“买断工龄”的,必须保证程序公正

首先,对企业改制或资产发生重大变化确实需要“买断工龄”的情形作出明确规定。这些情况包括:企业连续3年以上亏损且亏损额达净资产的三分之一以上,需缩小规模或减少注册资本,或需要转让、出售部分资产,或需要合并、分立的;企业被法院裁定进入破产法规定的法定整顿期间的;企业因经营环境变化无法在已核准的范围内经营,被迫转让或转产,但职工不能履行新的工作的;等等。

其次,对企业改制或资产发生重大变化确实需“买断工龄”的,实施方案应当建立在对企业资产进行公正清算的基础上,并应当经过工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通过。在操作过程中,应当告知职工其所享有的权利,包括实体权利和程序上的权利,并且设立质询程序或听证程序,以保障职工对事件的明白和明确。

再次,赋予职工集体谈判权。组织工会的权利、集体谈判的权利和罢工的权利,在国际劳动法学界被称为“劳动三权”,在有的国家又被称为“劳动基本权”[10]。 1998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的《基本劳动权利原则宣言》将“核心劳工标准”确定为4个方面的权利:结社自由并有效承认集体谈判权利;消除一切形式的强迫劳动;有效废除童工;消除就业歧视。集体谈判权,其基本含义是劳动者集体有权与资方或政府平等协商,对涉及劳动权益的诸方面进行谈判、交涉。在企业改制中,赋予职工集体谈判权,由工会代表职工集体行使这一权利,使职工有表达意愿的平台,使矛盾在协商中化解,有助于改变那种动辄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的局面,缓和社会矛盾。

最后,把“买断工龄”争议纳入劳动仲裁和司法解决的轨道。司法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屏障,没有司法保障的权利几乎等于不存在。任何社会纠纷都应当得到司法的最终救济是法治社会的标志之一。“买断工龄”是我国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发生纠纷也是普遍的,但法院却对如此普遍性的争议不予受理,实在令人费解。社会学告诉我们,一个开放、通畅的纠纷解决系统比一个闭塞、堵截的系统要有生命力。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司法公正的保障。对“买断工龄”的司法解决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企业如果因职工代表大会不通过“买断工龄”的方案,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用司法裁决该方案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其二,如果职工认为该方案在程序上或实体上侵犯其劳动权益,可以申请司法保护。

参考文献:

[1]杨继绳.买不断管还乱[N].中国经济时报,2002-08-31.

[2]于立,孟韬.国有企业“买断工龄”的问题与规范[J].沈阳:社会科学战线,2004(6):55-62.

[3]唐开彬.直面改制[N].工人日报,2002-09-12.

[5]国资委研究室.坚持国企改革方向规范推进国企改制[J]. 矿山机械,2004,32(11):121-123.

[5]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84.

[6]马建钊.冷眼旁观“买断工龄”[N].粮食问题研究,2002(4).

[7]郑文言.花钱“买断工龄”不可取[J].市场价格,1997(1).

[8]常凯.劳动关系、劳动者、劳权[M].北京:中国劳动出版社,1995:7.

[9]凯瑟琳.巴纳德.欧盟劳动法[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481-482.

[10]常凯. 劳权本位: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点和核心[J]. 北京:工会理论与实践,2001(6).

Reflection on Some Law Problems of “Buying out Length of Service”HUANG Liangjun

(School of Law,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03, China;

(Scool of Law, Nanij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jing China, 210003)Abstract:

“Buying out length of service” is a kind of rescission of labor relation caused by enterprise restructure or important transformation of asset according to ordains of the Labor Law of PRC. But the law ordains are so general that “buying out length of service” infringes the labors’ legal rights, therefore lawmaking on the issue is a must. The legislative must regulate the rescission of the labor relation, ensure justice of procedure, endow the labors with collective negotiation right, settle the dispute of “buying out length of service” by arbitration and litig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liability of the government.

Key Words:

买断合同范文第6篇

保理业务发展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俨然是国际贸易支付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方式。尤其近年商务部在国内进行商业保理试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保理业的发展。但是学术界仍然没有就保理的概念达成一致认识,这也导致了很多争议和冲突的产生,制约着保理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很好地理解保理业务,首先必须正确认识保理。基于此,本文从保理的概念着手研究保理业务,从未来应收账款和禁止转让条款的效力两方面讨论了国际上保理法律的不同。最后从会计处理上讨论了非买断式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会计处理的区别,为我国保理业务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转让;法律规范;会计处理

保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国际金融服务,通常包括融资、分账管理、信用风险以及坏账担保等功能。但是各国有关保理概念的界定却各有不同,甚至大相径庭。保理业务19世纪60年代在欧美国家产生,经过短短100来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结算工具,使用比例超过了信用证等传统结算工具。快速的发展必然引起冲突,为减少冲突的发生概率,《国际保理公约》应运而生。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际保理联合会也称FCI通过了《国际保理业务惯例规则》和《仲裁规则》,试图规范国际保理业务。这也预示我们,国际保理的发展是时代所趋。我国也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接纳这种新的金融服务形式。但是我国的保理目前远远不能与世界同步,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因此,研究国内外保理、促进国内保理业务与国际保理接轨意义重大。

一、保理的概念

《布莱克法律词典》关于保理的定义是“以一个贴现价格把一个公司的应收账款卖给保理商,或者由一个承担损失风险的保理商以某种商定的折扣购买一个商业应收账款,是一个包括需要通知贸易债务人并且特别限定于纺织品行业的体系。”这种概念虽突出了债权转让这一保理的核心,却对保理的作用只字不提。定义太过于局限,没有提及暗保理。在美国,关于保理的定义则较为严格而准确,它认为保理就是保理商与买卖双方交易的卖方达成协议,并由保理商提供以下服务的业务:一是以即付的方式买下全部应收账款;二是提供销售分户账的管理;三是催收账款服务;四是承担信用风险。这就说明了保理的作用,因此也更为全面。国内对保理的概念没有统一定论。《元照英美法词典》中对保理的定义是承购制造商(卖方)的应收账款,承购收款风险,包括信用损失,而赚取折扣或手续费等的短期融资经营行为。这个定义虽指出了保理的作用但是没有提及保理不仅是融资方式而且是结算方式,对保理的认识也不够完善。各国关于保理概念的认识不尽相同,但都有其片面性,而国际公约关于保理的定义则全面而具体,因此,本文也沿用国际公约给出的定义:保理是指保理商和以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或者提供服务的卖方之间签定相应协议,在该协议下,保理商通过购买卖方所转让的基于货物买卖或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应收账款(不包括债务人为个人或家庭使用所产生的应收账款和长期付款或分期付款的应收账款)而与买方之间产生新的债权债务关系,同时,保理商在审核的信用额度内向买方提供资金融通、坏帐担保、管理分户帐和应收账款催收的一项或多项服务的综合性金融服务业务。保理的核心是应收账款的转让。在未来应收账款转让上,法国依据合同代位作未来应收账款的处理,德国法律认为只要合同书成立即可承认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虽然同为大陆法系,但二者的规定差异明显。类似的差异在英美法系中也有所体现。例如,美国允许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英国允许转让但要求必须支付对价。禁止转让法律规定各国的差异也比较明显。美国对于应收账款禁止转让的规定较为宽松,有禁止转让的应收账款仍可转让。而日本相对比较严格,日本只承认善意第三人情况下的禁止转让的有效性。这也进一步造成了各国保理业务的差异性。

二、各国保理法律框架及对比

(一)未来应收账款转让的规定。

1.未来应收账款分类。

学术界对于未来应收账款的分类有不同的标准。按是否有基础关系可分为:有基础关系的未来应收款和没有基础关系的应收款。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分类,按照应收账款产生的确定性分为三类:现在毫无基础法律关系;仅存在一部分法律;有法律关系但是缺乏债权产生的原因,但未来有可能发生应收账款。国际保理中未来应收账款的地位不容动摇,国际上现行的保理基本都是将现在和将来的债权一起转让的,这样有利于减少手续费和保理服务费。各国关于未来应收账款是否可以转让的法律规范直接影响保理业务的发展,因此,各国的态度也较为严谨。各国依据自家国情制定法律规范,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一问题上面,各国会有所冲突的原因。

2.未来应收账款是否可以承作保理。

德国相较于法国在未来应收账款是否可以转让问题上面比较宽松,转让的形式上的规定也更有利于其转让。德国法认为债权转让不受前手瑕疵的影响,并且《民法典》规定债权可以在合同成立的前提下任意转让。法国也认可未来应收账款的转让,但是具体的规定有所差异,它要求应收账款转让基础原因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否则这种转让合同下的转让无效。

3.未来应收账款转让的过程比较。

法国法律认为倘若转让应收账款的原因有瑕疵,便会造成转让无效。因此债权是不稳定的,债权转让的风险性也是比较高的。综上所述,德国在保理业务上的规范更顺应时展的需要,德国法程序较法国法复杂。德国法适用无因原则,受让人的权利得到了更好的保护,也更利于保理业务的发展。与之相反,法国法律强调要因原则,原来债权的瑕疵会影响到转让的有效性,不利于债权转让。

(二)禁止转让条款的规定。

禁止转让条款即指保理商与卖方签订保理合同时,合同中包含的禁止该账款再次转让的条目。国际保理业务中,保理商通常不接受含有禁止转让条款的应收账款的保理业务。但各国法律规定各有不同。

1.肯定主义说。

在禁止转让条款效力上,我国持肯定主义观点。我国的《民法通则》规定:合同的转让前提是要取得相对方的同意。也就是说,我国坚持的是处分自由的原则。《合同法》中对此也有体现,它认为当事人之间在合同中有约定禁止转让的,合同权利一律不允许转让。另一坚持这一观点较为典型的是德国,德国《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债务人之间协议中排除让与的,应收账款不允许让与。

2.相对主义说。

相对主义是一种比较中庸的做法,我国台湾的学术界认可这种观点。在相对主义下,禁止转让规定有效的同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转让完成后,即使原债权债务人有规定债权不得转让,但只要受让人符合善意第三人的条件,那么转让就是有效的。债权到期时,受让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偿还债务,债务人可以向原债权人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日本的做法与我国台湾的做法相似,日本法律规定禁止转让的债权转让无效,同时法律也规定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意大利、瑞士等国也都采用此种做法。

3.否定主义说。

坚持否定主义说的国家主要是英美两国,当然,这也经历了一定的过程。英国的《衡平法》认为,禁止转让条款通常对原始合同缔约双方是有效的,但禁止转让条款若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的表述,禁止转让条款就是无效的,即转让有效。这种规定大大促进了英国的国际保理业务的繁荣,同时这也是英国是最早发展起保理业务的原因。美国的观念认为债权的流通摆在首位,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也持否定主义说的观点了。因为如果肯定禁止转让条款的效力,即认为转让行为的无效性,这将导致保理业务开展的障碍。所以,美国坚持否定主义说无疑也促使了美国保理业的发展。综合来看,英美的做法适用社会需求,对债权流通起到促进作用。

三、保理业务的会计处理

应收账款转让分为买断式和非买断式两种,由于目前大多数保理业务是非买断式保理,本文将研究非买断式保理业务的会计处理。非买断式转让是指保理商没有获得应收账款的所有权的转让,保理商在向卖方提供融资服务以后,若供应商到期无力偿还应付账款或者不愿承担应付账款时,保理商有权要求卖方承担到期还款责任。

(一)国内应收账款-非买断式。

1.应收账款受让。借:应收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贷:受托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受让。贷:手续费收入-应收账款受让。2.发生销货折让以及退回时。借:受托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贷:应收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3.账款买回时。借:受托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贷:应收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4.支付融资款时。(1)拨款时。借:应收账款融资-国内账款非买断。贷:存款科目。(2)收取管理费时。借:存款科目。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受让。5.月底提息时。借:应收利息-应收账款融资国内非买断息。贷:利息收入-应收账款融资国内非买断息。6.买方还款时。(1)收取管理费时。借:存款科目。2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受让。(2)收取利息费。借:存款科目。贷:应收利息-应收账款融资国内非买断息;利息收入-应收账款融资国内非买断息。(3)还款时。借:存款科目。贷:应收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4)有预支价金的退回尾款。借:受托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贷:利息收入-应收账款融资国内非买断息;应收利息-应收账款融资国内非买断息;存款科目:应收账款融资-国内账款非买断。(5)无预支价金者仅冲账。借:受托代收款-国内账款非买断。贷:存款科目。

(二)国际应收账款-非买断式。

1.账款受让时。借:应收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贷:受托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借: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受让。贷:手续费收入-应收账款受让。2.销货折让及退回时。借:受托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贷:应收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3.账款买回。借:受托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贷:应收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4.预支价款。(1)拨款时。借:应收账款融资-国际账款非买断。贷:存款科目。(2)收取管理费时。借:存款科目。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受让。5.月底提息。借:应收利息-应收账款融资国际非买断息。贷:利息收入-应收账款融资国际非买断息。6.买方还款时。(1)收取管理费。借:存款科目。贷: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受让。(2)收取利息。借:存款科目。贷:应收利息-应收账款融资国际非买断息。利息收入-应收账款融资国际非买断息。(3)借:存款科目。贷:应收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4)有预支价金退回尾款。借:受托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贷:利息收入-应收账款融资国际非买断息。应收利息-应收账款融资国际非买断息。存款科目:应收账款融资-国际账款非买断。(5)无预支价金仅冲账。借:受托代收款-国际账款非买断。贷:存款科目。综上,国内保理与国际保理在会计处理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会计科目上,内在基本的原理一致。我国在发展保理业务过程中,应当逐步与国际保理业务接轨,顺应时展,取得保理业的繁荣。

【参考文献】

[1]苏芳.我国保理业务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2]徐燕.我国保理业务发展研究[J].金融研究,2003,2:49~62

[3]王雅.美国保理业务分析[D].吉林大学,2013

[4]黄斌.国际保理业务中应收账款债权让与的法律分析[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137~144

买断合同范文第7篇

这些沉默的大多数,让中国烟草业背负着双重压力:它合法地参与制造了许多癌症患者;而它自身的员工,被大批地、以不合理补偿后,抛到社会,自生自灭。

此前,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呼吁妥善安置烟草行业这3万多名职工。

“强势行业”的失业者

今年4月9日,河南省襄城县,55岁的姚全义呆坐在家中。他只能通过喉部一个的小孔呼吸。

这是一个对生活近乎绝望的人,已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每年自己承担的养老金和医保费用达5000多元;他的妻子多年前在县城的水泥厂下岗,至今没有工作;儿子在外打工,仅有一点微薄的收入。

姚全义曾在襄城县烟草公司工作了25年。在未下岗前,姚全义的工作是从烟农手中收购烟叶,打包后出售给卷烟厂。襄城县的烟草品质优良,除供应中国高档香烟外,还大量出口。

2005年,作为河南烟草公司减员增效的试点,襄城县烟草公司包括姚全义在内的273人被买断工龄。姚全义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一次性买断工龄,获17万多元补偿金。2007年,他患上喉癌,两次手术,花费了20多万元。

姚全义的困境并不是特例。原襄城县烟草公司职工崔金平1976年参加工作,被买断工龄后第二年身体半瘫,不会走路也不会说话;还有一位近20年工龄的女职工,一家六口人都在襄城县烟草公司,均被买断,现在孩子上高中的费用都难以为继。

从本世纪初开始,全国烟草行业各企业为解决人员冗余问题,纷纷进行裁员增效,手段就是买断工龄。

据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在湖南永州,市烟草局所辖县局减员增效后的岗位是原职工总数的60%左右。如宁远县烟草局当年在册职工达500多人,只给300个岗位;江永县烟草局当年在岗人员是243人,只设岗位150个,仅占职工人数61%。这就意味着,有近40%的职工需要被买断。

山东烟草系统于2003年9月开始进行行业结构调整,有3100人被买断工龄。原山东临清卷烟厂有459名职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当年两险每人交1600元左右,而在2009年就上涨到5800元的标准。一个40岁的职工,按照20年的工龄计算,买断金是15万元左右,再交20年的养老和医疗保险,按平均每年交7000元算,就剩余不足2万元。

鉴于此,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此前建议,妥善安置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

蔡继明指出,由于缺乏合理的善后措施,导致各地烟草企业被买断工龄的职工抗议不断,以至于十几年来逐渐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迄今为止,在辽宁、河南等十几个省内,发生了多起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上访、游行示威等事件,涉及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3万余人。

除涉嫌违反《劳动法》、补偿过低、缺乏社会保障问题外,蔡继明还指出买断职工工龄中存在的其他问题:采用了非职工自愿的手段。既然职工不愿被买断工龄,为达到裁员目的,烟草企业通常宣传说买断工龄是必须的,早点接受还有补偿,晚了就什么都没有。普通工人缺乏维护权利的法律知识和能力,被迫接受。

假公济私。借买断工龄之机,烟草企业管理层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来,成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买断工龄是一种裁减富余人员的手段,但是一些干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职工被辞退后,企业短期内重新招聘新的员工,并借机徇私受贿,同时拒不录用原辞退职工。

苦乐不均。烟草行业被买断工龄职工和正常退休职工待遇对比反差强烈,造成严重不公平,这也是烟草企业被买断工龄职工十余年来不断抗议的重要原因。以河南邓州为例,普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为1500元左右,而烟草行业退休职工月收入超过3000元。有些当成临时工被买断工龄的职工甚至没有养老金,只有每月300多元生活费。

赚钱后别忘“还账”

2005年卸下包袱后,河南烟草“更上一层楼”。公开资料显示:2005年,河南烟草行业完成利税104亿元。2006年,河南省烟草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全行业共实现利税132.75亿元,其中利润达到44.47亿元。

从1987年起,烟草行业一直是我国的第一大税源。2002年,我国烟草行业上缴税利1456亿元,占我国财政收入的8%。2004年我国烟草行业累计实现利税超过2100亿元,烟草业税收占全国总税收的10%。2012年,烟草全行业实现工商利税8649亿元,同比增长15.7%;上交国家财政7166亿元,同比增长19%。

烟草行业永远是把双刃剑,在政府增收的同时,社会乃至政府本身不得不为其付出代价。

媒体报道显示,尽管法国烟草业为法国政府每年带来约120亿欧元的税收收入,但法国国库并未因此而充实,因为法国政府每年为各类吸烟人群支付的医疗费用支出高达600亿欧元,远远超过烟草税收收入。

中国的控烟效果本就不佳,烟草业更兼政企合一的机制,近年来骂声不断。较之西方,中国烟草业背负了双重压力:它合法地参与制造了许多癌症患者;而其自身员工,被大批地、以不合理补偿后抛到社会,任其自生自灭。

河南许昌是烟草生产的重镇,考察从原许昌烤烟厂到天昌国际烟草有限公司(下称“天昌公司”)用工制度的流变,可清晰发现烟草行业是如何“减员增效”的。

据一位职工介绍,原许昌烤烟厂有着近百年的历史,有亚洲最大的烤烟设备。2005年,原许昌烤烟厂改制人员分流,有1300名左右的职工被买断工龄,几乎是全部职工的总数。一位工龄30年的职工,买断资金总额为11万多元。其余人员,如厂领导、干部和市级劳模等20多人被分流进入天昌公司。

天昌公司于1993年由河南省烟草公司发起成立。设立之初,有105名职工,借用原许昌烤烟厂的场地和设备生产,每年生产30万担烤烟,后增加到60万担。原许昌烤烟厂则一直保持着每年60万担的产量规模。

2005年,职工买断工龄的同时,原许昌烤烟厂的资产并入天昌公司,天昌公司一下子增加到120万担的年生产能力。2011年,河南其余三个烤烟企业也并入天昌公司,该公司的4个生产点拥有6条打叶复烤生产线、240万担的年设计加工能力。

依靠行政垄断,天昌公司掌握、操作了河南境内的所有烤烟业务,它的董事长由河南烟草专卖局副局长担任。2012年被“”的河南烟草专卖局局长郑建民在担任副职期间,长期兼任天昌公司董事长。据上述知情职工介绍,上级批复的买断工龄的资金标准,本比职工拿到手里的要高,但现实中这些资金被克扣了。郑建民被“”后,天昌公司有高管人员因此接受司法调查。

“天昌公司用工分有三种:全民合同工、协议工和季节工。” 上述知情职工介绍,天昌公司的许昌生产点120万担/年的全民合同工,目前仅有153人。

天昌公司需要熟练技术工人,就从被买断的工人中重新聘用。这部分工人为协议工,有350人左右,干的活跟全民合同工一样,但工资水平却不到他们的一半。全民合同工每月最低3000多元的收入,而协议工仅有1300元左右。

季节工主要是农民工,没有劳动合同,按日结账,但平均水平还比协议工要高一些。这些人最多时达1500―1600人,成为了工人的主体。

而原许昌烤烟厂1000名左右的职工,大部分没有被返聘,只有自谋职业。

为此,蔡继明建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作出政策规定,地方政府应该承认被买断工龄职工实际失业状态,对于其自主创业给予下岗失业人员的减免税收等优惠条件。对于没有社会保险的被买断工龄职工,应责令原烟草企业为其交付。对于连续工作10年以上的职工,无论其合同是否临时工,都应按正式工一样给予社会保险,确保同工同酬。

买断合同范文第8篇

买断工龄风潮

2000年10月10日,有着10万员工的四川石油管理局(以下简称川石油)发文,在所属的川、渝两地的数十个下属单位 “恢复”“有偿解除劳动合同”工作(简称买断工龄),文件规定:对职工不强迫、不诱导、不误导。

然而,川石油的6个二级单位和14个基层单位的几百人向记者反映,所有的单位都利用所有的宣传手段,反复讲,企业要垮了,今后,没有岗位的,每月只能拿280元的生活费,半年后,就到地方就业局领取每月172元。24个月后就没人管了。买断还能拿个十万、八万出去干别的,比在企业强多了。为动员职工“买断工龄”,川石油的出价从一年工龄2600元增至2800元,又增至3800元,再增至4200元。

2000的11月5日上午9时30分,地处泸州市的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院的院长、书记和人事科长在该院多功能厅向已办理内部退养的员工动员:男同志不到55岁,女同志不到50岁的办了内退,是搞错了,已经挨批了。现在给大家一个机会:买断工龄,如果不买断工龄,每个月就只有180元的生活费。一年之后就没人管了。当天下午,该院领导又向全院职工动员:11月7号之前必须“买断”,超过7号,每人就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川南矿区钻井公司党委书记陈远明(因经济犯罪已判刑)于2000年10月下旬在会上动员:单位要垮,单位垮了就没人管了。现在有一线机会,买断工龄,还可以得一笔钱。如果你们不买断工龄,每月就只有280元,一年后就交地方。哪个来管你们!

“买断工龄是最明智的选择!”“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样的宣传口号在广播、闭路电视、宣传资料中不停地播放,“紧急通知”一个接着一个。由单位统一印制的《职工与企业自愿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以下简称协议书)象雪片般撒向各基层班组、科室。企业就要垮了,与其今后每月172元,不如现在买断。拿过几万、十来万再说。人们排着队,工作人员熬着夜,短短两、三天时间,四川石油行业就有近五万人被这种“现买现卖”的“有偿”方式,解除了劳动合同,被推向了社会。

工龄如何被买断

钻井队可谓石油工业的根基,而钻井队长(经理)又是钻井队的中坚。川南矿区时有14支钻井队,但在买断狂潮中竟有11名钻井队长级的基层干部被买断!6032钻井队66名员工中,就有28人买断。钻井队受如此重创,重庆开县发生“12.23”特大井喷,造成230多人被硫化氢熏死的恶性事故就毫不奇怪了。

天然气研究院的刘家超,1996年患鼻癌,1999年已经不能行走。该院张书记、劳资科谭科长等人带上印泥等物,到刘家超家中动员其买断工龄。刘家超要求病退。但是,书记不同意。由于刘家超手指已经失去功能,不能填写《协议书》,张书记就叫刘的爱人苏武娟代书。

故土难离,岗位难舍,32446钻井队员工赵国秀怕买断工龄后生活无着,次日要收回《协议书》,劳资人员郑家贵说:“给你救生圈,你都不用,今后你想用都没有了!”赵的要求遭到断然拒绝。

时年27岁的夏银华,正在新疆准葛尔钻井队施工。原订的的五年劳动合同即将于2001年到期。单位告知他,合同到期不再和他续签,夏银华等8人,急忙从新疆飞回四川买断工龄。

刘太清是物资供应公司的退休办公室主任,刘的战友是党委办公室主任,二人说好要“买断”同时“买断”。刘把填好的《协议书》交给战友:“这份《协议书》关系到我这后半辈子,没有我和我家人的同意,不能交出去。”但是,出人意料,刘太清被通知已经和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刘太清死活不领“买断工龄”的钱。坚持上班三个月,而且比过去干得更好。但是,工资没有他的、奖金没有他的、任何福利也没有他的,连党员过组织生活都不通知他!刘太清只得含泪离去。

买断工龄之后

一年工龄4200元买断,工龄长的有十多万元,短的两、三万。每年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要从这笔钱开支,一家老小的生活要靠这笔钱。今后漫长一生如何度过?打工,大多数石油工人的技能狭窄,当年 “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下”的钻井队员,下岗后有谁去请他们呢!在买断工龄的这支庞大的队伍中,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居多,学技术,已经不可能,打工,几乎没人请。选项投资吧!天然气研究院的刘洪远、黄正英夫妇买断工龄得了19万元,在泸州最红的绿地商城买了门面(期房)。然而,谁料到开发商老板在澳门赌钱,血本无归。老板跑了,刘黄夫妻的门面自然得不到了。也是这个单位的李杰,买断工龄得了三万六千元,炒股亏了一万,租影碟亏了八千,不敢再投资了,只得在一家洗浴中心去打工,干了两个月,又失业了。

川南矿区一对不敢透露姓名的夫妻向我哭诉:买断工龄得了20万元,每年交保险要6000元,女儿读大学,每年一万多。买断后的4年时间中,干过“农家乐”,卖过卤肉,卖过香酥鸭,如今在卖串串香。生意难呀,每天营业额只有三、四十元,除去成本,只有十来元。笔者采访的时候,丈夫在一旁叹气,妻子不住地哭:“才4年呀,这买断工龄的钱就只有一半了。最怕的就是生病,他有病都不敢去医,要保女儿呀!”

52岁的刘太清买断工龄得了9万元,承包了几十亩农田,干了一年倒赔,养羊也赔,养猪也赔。老刘患有严重的腰椎肩盘突出症,已经做过两次手术。腰再疼,也不敢去看医生。已经无钱再续交养老金了。

熊万林是32451钻井队的工人,买断工龄得了二万七千多元。妻子在乡下务农,还有一个5岁的女儿。熊万林得了精神病。买断工龄的钱早已用完。一家四口挤在40平米的一室一厅。58岁的母亲带着孙女住在卧室,阳台用一块破旧的布帘隔成两半,里面是熊万林和妻子的卧房,客厅和半边阳台堆着废塑料瓶、废塑料袋、废纸壳。一家人的生计全靠58岁的母亲游定坤捡垃圾得来的两、三块钱维持。

张正宪是川南矿区运输公司的钳工,爱人下岗多年,张正宪买断工龄得了十万元,夫妻双双下岗,又都找不到工作。2001年他们离婚了,14岁的女儿判给女方。财产分割所剩已经不多。苦苦撑持到2004年,张正宪只能靠乞讨为生。东家一顿,西家一餐。他经常赊账的是黄某开的小饭馆,2004年8月初的一天晚上,张正宪对黄某说:“我是最后一顿在你这儿赊账了,希望给我弄点好吃的。”黄某以为张正宪明天会给他结帐,高兴地为他炒了肉,还给他打了二两酒。张正宪饭后又向邻居要了一根蚊香。第二天,黄某期望着张正宪来结帐,张正宪没来。第三天,张正宪也没有来。待到人们发现时,一根麻绳将骨瘦如柴的张正宪悬在房梁。

情与法的拷问

一万多人就同一个内容,同一个被告,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经查,2004年川石油的经营总收入将达到66亿元。而员工的收入比当年翻了一翻。川石油隶属于中石油,中石油在买断工龄的2000年,其经营效益规模为世界500强的81位,利税为86位。2003年排列中国企业500强的第一位。2000年至2003年年均净利润541.54亿元。其中2003年经营收入4300亿元,利润总和700亿元,完成利税760亿元。中石油没有垮,川石油也没有垮。而且是中国的龙头企业。员工收入翻番。因此,川石油的二级单位在“买断工龄”风潮的宣传动员中是否涉嫌欺诈呢!

川石油的某家二级单位在一份宣传资料中载明:“马富才总经理在今年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议上谈到,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集团公司指出:集团公司(包括股份公司)制定的有偿解除劳动关系每满一年工龄给2.5个月经济补偿金是违背劳动法的。(劳动法规定每满一年工龄给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并且是按本人12个月内平均工资1个月进行经济补偿,最多不超过12个月。最近,四川石油管理局有偿解除劳动关系工作抓得很紧,力度很大。据讲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高层人士称补偿金标准将下调)。因此,有偿解除劳动关系补偿金标准还会不会再提高,大家可想而知。”这份文件已经明确提出,川石油的“买断工龄”标准违法。用超过法律规定的工资标准几倍甚至十几倍动员买断,转而又用“高层人士称补偿金标准将下调”的手段,是否涉嫌诱骗呢?

川南矿区修理大队的向某买断工龄时,已怀孕三个月。《劳动法》对女工的“三期”特殊保护,动员其买断工龄是否恰当?

川南矿区机修厂的张清和,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因患脑癌而做过开颅手术。买断工龄后,爱人又没有工作,又要治病,又要生活,孩子又要读高中。2003年,所得的12万元,全部用完了,再也无钱进医院。就在这年的除夕之夜,张清和病死在家中。已经身患重病的人,我们是该以仁爱之心,留在企业,给予关爱,还是把他抛向社会呢?

川南矿区永川钻控公司招待所的张明英,2000年底买断工龄得了7万元,2001年患病肾衰竭。找医保吗?而永川属于重庆市,川南矿区又属于四川。以前的医疗保险又没有转过来,永川的社保局当然不会接收。张明英只能用买断工龄的钱进行治病。2003年,这笔钱用完了,张明英的生命也随着这笔钱的消逝而香消玉殒。由此使人想到,企业没有把员工的再就业问题,医疗保险问题和养老保险问题衔接好,就匆匆把几万员工抛给社会,这是企业家管理水平的低下呢,还是一个特大型企业不负责任呢!

四川省人大法工委法律咨询委员、省企业权益保护研究所所长周德先律师调查了川石油的一些买断工龄的人员。周教授指出:《劳动法》第27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顿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的,应当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员。用人单位依据本条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而川石油及中石油一不是濒临破产,二不是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确需裁减人员,而是效益极佳的一个特大型国有企业。中石油一个月内裁员37万人,是否应经过国务院同意?川石油一个月内裁员近五万人,没有听取职工的意见,没有给职工协商,没有给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已经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在“有偿解除劳动合同”的工作中,采取欺诈,误导的手段,不仅为我们国家的法律所不容,也为我们的文明古国的道德风尚所不容。

尾声:

买断合同范文第9篇

伴随“债市风暴”的升级,各种报道文章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评析纷纷而至,特别是对饱受争议的债券代持行为如何定性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评论“代持行为在本质上不算违规,只有存在利益输送才涉及违规,究竟代持行为如何定性?是违规还是犯罪,是否是高智商犯罪?对该种行为在定性基础上银行应采取何种策略应对?作为一名银行的法律工作者笔者尝试从法律视角逐一提出一些浅薄的见解,以期回答上述问题的同时对银行的业务有点滴帮助。

一、债券代持行为不合法

目前各类学术界对于债券代持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经笔者考证“债券代持”从未出现在任何法律、行政法规及部门规整之中,债券代持属于行业内对某类操作手法的俗称。综合多方说法,债券代持的具体是指:债券持有方通过银行间交易与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约定将标的债券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代持方。经过一定期间再以事先约定的价格由债券持有方赎回;债券持有方通过支付代持方代持期间的资金使用费,保留了债券实质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代持方获得了代持期间让渡资金使用权费用包含在约定的赎回价格中。

如果按照上述对于债券代持操作手段的描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条: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根据2000年4月30日人民银行颁布实施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交易办法”)第九条:机构进入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应签署债券回购主协议。第十六条:进行债券交易,应订立书面形式的合同。合同应对交易日期、交易方向、债券品种、债券数量、交易价格或利率、账户与结算方式、交割金额和交割时间等要素作出明确的约定,其书面形式包括同业中心交易系统生成的成交单、电报、电传、传真、合同书和信件等。

因此,债券代持中债券持有方与债券代持方达成口头协议的方式,特别是在第一笔现券交易后到期回购的协议采取口头方式,违背了行政法律的规定,属于无效合同。同时第十六条条第二款规定:债券回购主协议和上述书面形式的回购合同构成回购交易的完整合同。因此,即使签署了《债券回购主协议》,进行债券买卖行为时也需要签订书面合同。

二、债券代持与债券回购

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方式目前有三种种,即:现券交易、回购交易、远期交易,回购交易根据所有权是否转移分为买断式回购(开放式回购)或质押式回购(封闭式回购)两种。

1.质押式回购

质押式回购:根据《交易办法》第三条规定:质押式回购是交易双方进行的以债券为权利质押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业务,指资金融入方(正回购方)在将债券出质给资金融出方(逆回购方)融入资金的同时,双方约定在将来某一日期由正回购方按约定回购利率计算的资金额向逆回购方返还资金,逆回购方向正回购方返还原出质债券的融资行为。同时根据《交易办法》第十七条规定:以债券为质押进行回购交易,应办理登记;回购合同在办理质押登记后生效。因此质押式回购完全与《担保法》中关于权利质押的条款吻合,属于不转移所有权的融资行为。

2.买断式回购

买断式回购:根据2004年5月2日开始实施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及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关于开展国债买断式回购交易业务的通知》(财库[2004]17号)的规定,买断式回购是指债券持有人(正回购方)将债券卖给债券购买方(逆回购方)的同时,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正回购方再以约定价格从逆回购方买回相等数量同种债券的交易行为。

因此,买断式回购属于一笔现券交易与一笔交易方向相反的远期交易的结合,债券所有权在第一次现券交易时转移,根据《物权法》第二十三条: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债券代持

从债券代的操作手法看,债券代持行为属于一笔现券交易及一笔相反方向的远期交易,类似于买断式回购的“买断+回购”模式,属于转移所有权的交易,与买断式回购不同之处是:买断式在回购期间,所有权发生了转移,但是回购协议签订在前,因此在回购交割之后所有权又回到正回购方手里,买断式回购虽然也存在违约风险,但是毕竟有前期的合同与协议的法律保障,而债券代持实践中都体现为现券买卖协议,对第二次回购的远期现券买卖并没有事前的协议,完全靠信用和所谓的口头协议来约束到期回购,到期交割时如果违约则无任何法律保障。

例如:在债券交易后,央行上调银行准备金,导致资金面趋于紧张,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对于资金流动性的敏感,会导致各期限债券收益率快速上行,债券收益率与债券价格的负相关性,导致债券价格下跌。此时最初的债券卖出方从利益角度考虑极可能不愿意按照原来商定价格回购由代持方持有的债券而给代持方造成损失。

三、债券代持的原因

如前所述,债券代持与买断式回购交易方式相似,而债券代持又要承担巨大的违约风险。那么众多银行、证券、基金的债券经理为何对债券代持趋之若鹜呢?在实践中主要有如下原因。

1.规避监管

首先,作为银行间债券市场主要交易方式的买断式回购根据《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买断式回购业务管理规定》于2004年5月20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展开,但是为了避免交易风险在多个方面进行限制:(1)在交易权限方面的限制”买断式回购的市场参与者为已签署买断式回购主协议的银行间市场成员”;(2)在履约保证方面要求“设置保证金或保证券”;(3)交易价格方面限制“到期净价加债券回购期间新增利息应大于首期交易净价”;(4)交易期限限制“最长不超过91天并不得延期”;(5)回购比例方面限制“首期结算金额与回购债券面额的比例应符合央行规定”;(6)仓位控制的限制“任一参与者单只券种的待返售券余额应小于该券种流通量的20%,任一参与者待返售券总余额小于其在中债公司托管的自营债券总量的200%”;(7)信息披露要求“由同业中心和中央结算公司披露上一日单只券种的待返售券余额占该券种流通量的比例等信息”;(8)监管方也做出相应的规定“同业中心负责日常监管,中央结算公司负责结算的日常监管,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对辖区内市场参与者进行日常监管”。

其次,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金融机构为了降低风险在内容制度中对回购的:交易对手、结算方式、授信额度、债券品种和折价率方面均有相应的限制。

鉴于对买断式回购的如上的限制,为了规避交易权限,履约保证、交易期限及金融机构内部风险控制等方面的限制及繁琐的手续,将原本是一笔现券买卖加一笔远期交易组合的买断式回购拆分为两笔交易方向相反的现券交易。第二笔方向相反的现券交易一般采取另一个书面协议或口头协议加以保证。此种交易方式在行业内又称作“便捷开放式回购”。而,通过与交易对手连续签订短期代持协议,形成长期代持的现象又叫做“代持养券”。

2.指标作假

指标作假是指为了完成业绩、考核、监管等指标通过与交易对手之间进行虚假的债券交易提升交易量排名、引导市场价格,或者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模式买卖债券,将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调节投资结构、调节投资规模、调节资本充足率、隐瞒亏损、调节利润的行为。这里“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模式买卖债券”就是指债券代持。由于债券代持的操作手法可以规避买断式回购交易的诸多限制,使得这种交易本身具备隐蔽性,同时由于债券代持的交易的会计处理的特点,达到指标作假的目的不易为检查稽核发现。

从债券买断式回购的法律性质看体现为所有权的转移,但是在会计处理方式上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买卖+回购”, 将买断式回购过程中债券所有权的转移视同正常债券买卖交易,即在买断式回购的首期和到期,分别进行债券买卖处理,确认相应的债券买卖价差损益。在回购期间,债券所有权的拥有者(逆回购方)按照相应债券利率进行利息计提,同时融资双方在回购期间分别计提回购利息收入与支出。另外一种会计处理方式是“衍生工具+回购”,此种方法不但反映买断式回购过程中债券所有权的转移过程,同时考虑因回购交易虽然体现所有权转移,但是事实上债券相关的主要报酬和风险并没有从卖出方转移至买入方,故债券所有权的转移并不导致债券买卖价差损益的产生,而是衍生出新的金融资产或负债。对于正回购方衍生出资产“应收回购债券”,对于逆回购方衍生出负债“应付返售债券”。回购首期,正回购方将债券已提利息随债券所有权的转移结转至“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并在回购期内对该回购债券继续计提“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回购到期时,再将“应收利息-应收回购债券利息”的科目余额转回“应收利息-应收债券利息”。逆回购方在回购期内按照相同金额、相反方向,同时计提“应收利息-应收债券利息”和“应付利息-应付返售债券利息”。因此,第二种会计处理方法较第一种方法更能真实反映买断式回购债券卖出方和买入方实际的资产和风险状况而被《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采用。

在债券代持的操作中,回避了以上两种会计计量方法,仅仅体现为现券交易,从买入方角度看只体现买券、回购和卖券的三段式过程,在卖出方角度只体现卖券、回购、买券的过程,由于买卖双方口头约定回购的事实,而掩盖了卖出方风险并没有转移的事实,在回购期间无法确认卖出方实际的资产风险状况。

如果银行作为债权代持方(买入方),即使银行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的相关规定对初始交易进行四分类,也只能划分为“持有到期”类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无法将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交易性金融资产”,无法明确其风险状态,如果其他金融机构为银行代持债券,则银行可以实现调节投资结构、调节投资规模、调节资本充足率、隐瞒亏损、调节利润的目的而不被内部控制部门发现。

具体操作手法是:交易对手之间通过签订协议或私下口头协议方式,在考核时点前以特定价格卖出债券,在考核期间过后再买入该笔债券。通过以上交易,在考核期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无法体现债券亏损、利润、投资规模、资本充足率等指标。

对于银行来讲债券投资也要占用资本金,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月末、季末通过债券代持调整债券投资规模,降低资本金的占用达到资本充足率的指标;如果当期债券投资亏损,考核时点会影响业绩,那么通过债券代持可以使亏损在回购之前无法被发现;如果当期债券投资利润较多,通过债券代持可以不体现当期盈利,想什么时候实现利润就什么时候实现利润,熊市可以实现利润来应付考核压力,牛市可以隐藏利润以避免‘鞭打快牛’。

3.非法牟利

非法牟利指利用职务便利,撮合其他交易对手交易赚取差价,或者直接与交易对手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方式买卖债券帐外经营、放大杠杆获取超额利润,或者通过异常结算方式获取差价、或者直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高买低卖损公肥私的行为。这里“以脱离监管的交易方式买卖债券帐外经营、放大杠杆获取超额利润”就是通过债券代持来完成。

帐外经营私设小金库的操作手法是通过债券代持,将利润放在债券持有方账户,可以实现上面所述的指标作假中的调节利润,但是由于脱离监管,容易滋生腐败,在账外被实际控制人私分。

杠杆交易的操作手手法是通过债券代持,有资金需求乙方将手中债券“卖给”交易对手,并口头或私下约定一定时间后以相反的交易方式买卖同一债券,这样资金需求方获得一笔融资,并利用这笔融资在市场上购买一批债券后,以同样的方式再卖给乙方获取一笔融资,通过这种反复交易就是利用小额的资金来进行数倍于原始金额的交易,以获取相对投资标的物波动的数倍收益率。这种滚动式的代持,在资本放大的同时,风险也被相应的放大。

买断合同范文第10篇

一、商业汇票创新业务的属性界定

商业汇票转贴现组合交易是指交易双方进行商业汇票转贴现即期交易的同时,根据协议约定,就同一标的物进行相应的远期转贴现交易。即期交易的到期日即为远期交易的起始日的一种组合买卖交易品种。商业汇票转贴现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多种搭配组合,比如,即期逆回购+远期逆回购、即期逆回购+远期买断、即期买断+远期卖断、即期卖断+远期买断,等等。远期交易可以采用双方认可的固定利率进行定价,也可以采用浮动利率,如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进行定价。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三条对衍生工具的界定,衍生工具,是指本准则涉及的、具有下列特征的金融工具或其他合同:(1)其价值随特定利率、金融工具价格、商品价格、汇率、价格指数、费率指数、信用等级、信用指数或其他类似变量的变动而变动,变量为非金融变量的,该变量与合同的任一方不存在特定关系;(2)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与对市场情况变化有类似反应的其他类型合同相比,要求很少的初始净投资;(3)在未来某一日期结算。衍生工具包括远期合同、期货合同、互换和期权,以及具有以上四种合同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特征的合同。

可见,上述四种模式符合衍生工具的所有特征,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九条规定,可以将其分别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大类中进行会计核算。

二、商业汇票创新业务的会计确认

考虑到相互间的雷同性,本文仅从转贴现买入方的角度对以下两种产品远期部分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分析探讨。

(一)即期逆回购+远期买断 顾名思义,这种交易方式是指转贴现买入方先以买入返售的方式买入票据,同时按照协议约定到期后买断该批票据的交易行为。企业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因此,在合同签订日,按照公允价值对该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借记“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初始价值)”, 贷记“应付款项”同时,按时在表外对该笔业务的票面金额、交易对手等项目进行登记。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公允价值上升,则需要对升值部分进行确认,并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反之亦然。即期交易到期日,即远期交易执行日,转出“应付款项”及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的公允价值,如果“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公允价值变动”为借方余额,则:借记“应付款项”,贷记“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初始价值)”;借记“投资损失”,贷记“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公允价值变动”。如果“远期买入返售票据公允价值变动”为贷方余额,则:借记“应付款项”,贷记“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初始价值)”;借记“远期转贴现买断票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投资收益”。这里之所以采用“投资收益”“投资损失”科目核算,更体现了票据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属性。

(二)即期买断+远期卖断 这种交易方式是指转贴现买入方先买断票据,在协议约定的一段时期后再将该批票据卖断给原卖出方的一种模式。这种方式变相满足了双方银行不同阶段调整信贷规模的要求。在合同签订日,按照公允价值对该金融负债进行核算。借记“应收款项”,贷记“远期转贴现融资(初始价值)”同时,按时在表外对该笔业务的票面金额、交易对手等项目进行登记。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远期转贴现融资公允价值上升,则需要对升值部分进行确认,并将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借记“远期转贴现融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远期转贴现融资公允价值变动”,反之亦然。即期交易到期日,即远期交易执行日,转出“应收款项”及远期转贴现融资的公允价值,如果“远期转贴现融资公允价值变动”为贷方余额,则:借记“远期转贴现融资(初始价值)”,贷记“应收款项”;借记“远期转贴现融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投资收益”。

如果“远期转贴现融资公允价值变动”为借方余额,则:借记“远期转贴现融资(初始价值)”,贷记“应收款项”;借记“投资损失”,贷记“远期转贴现融资公允价值变动”。

(三)公允价值的确定 如图1所示,t0为即期和远期合约签订日,t为资产负债表日,t1为远期合约执行日,t2为远期合约到期日。假设远期合约利率为Iv,It为t时刻的利率,远期合约的票面金额为V在t时刻的公允价值为FVt。由于票据贴现息都是按照单利计算的,因此,按单利对其进行折现计算公允价值,计算公式如下:

FVt=V*(1-Tv*Iv/360)/(1+T*It/360)

三、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1)对于采用固定利率进行定价的远期合约,笔者认为,由于在合同签订日交易双方就能确定最终的损益情况,只不过各期的公允价值会有所变化,从而导致损益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简化的会计处理方式,即不用估计各期的公允价值,只要在报表附注中对固定利率的远期合约进行详细说明,既可以减少报表的人为控制因素,又可以使报表使用者了解相关信息。

(2)随着商业汇票转贴现组合交易产品的出现,会增加很多新的核算科目,同时无论是银行的资产还是权益,在取得公允价值时,会运用到大量的估计和判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各商业银行建立严密的公允价值确定流程,加强风险管控,切实提高相关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充分发挥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对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监督权,防止出现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修饰财务报表的情况。完善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披露,加强审计监督,为公允价值的应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完善票据制度建设。目前,指导票据市场的《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和《票据管理实施办法》等票据法规已难以适应日益壮大的票据市场的发展,没有针对新业务、新需求、新形势出台相应的票据制度,使票据无法更好地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法制改革刻不容缓。票据创新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时刻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更新,建立灵活的反应机制,适时推出新的票据业务品种和处理手段。针对新业务,包括对现有品种的改进、管理方法的调整、业务调控流程的再造等,监管机构应及时推出新的保障制度,避免各当事人各行其是的局面出现。

(4)加大商业承兑汇票的创新。我国目前的票据结构中商业承兑汇票占比虽然很小,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大量的银行承兑汇票使得风险向商业银行聚集,威胁银行的经营稳定,同时商业银行的承兑业务也受到来自监管当局的限制,因此银行承兑汇票的规模不可能持续扩张。商业银行要扩大票据业务规模,增加市场份额,必须将重心转向商业承兑汇票。除了传统的贴现业务之外,商业承兑汇票风险大的特点为银行信用的介入提供了空间,于是商业银行积极开发票据保证、贴现承诺等创新业务为其提供信用支持,推动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任建平:《创新与商业银行票据业务发展》,《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年第8期。

上一篇:演出合同范文 下一篇:进货合同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