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g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04:12:47

lpg行业调研报告

lpg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燃气输配;教学改革;虚拟仿真

我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2001年开设,下设“城市燃气工程”和“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两个方向。其中,“城市燃气工程”方向是本专业的特色与优势。燃气输配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能力。通过课堂教学等环节,使学生系统掌握燃气输配系统的构成和基本理论、城市燃气管网水力计算与工况分析,了解各种常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及设备选择依据,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城市燃气管网规划设计、燃气输配系统的设计,以及燃气输配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研究和探讨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术素养已成为必然选择。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建设不足

目前燃气输配教材存在一定问题,如内容落后,新技术、新理论偏少,与工程实践联系不紧密,某些章节部分内容不够全面和深入,某些设计规范中的重要条文未做介绍;计算例题不够多;某些章节计算方法不详细,计算公式偏少等。管网优化、模拟理论及技术是现在管网规划设计、运行管理的重要手段,教材基本未做介绍。用气量预测、储气量模拟计算、管网流量分配计算、管网水力计算、水力工况分析计算等内容侧重基本原理,与实际工程差别较大;计算例题与工程实际脱节,难以达到工程训练的要求。行业法律法规、设计规范等介绍甚少,部分章节未引用最新版本的相关规范。教材是学生学习重要的工具,系统性强、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内容全面、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内容不全,知识陈旧,不能反映新理论新技术的教材会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在燃气输配一般采用讲授法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满堂灌,往往讲得热火朝天,学生侧耳听,通常听得昏昏欲睡。教师抱怨学生听课不认真,学生反映教师讲课不生动。教与学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教学手段落后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的特点,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手段,但是通常情况教师仅使用其中的幻灯片功能,把教材搬到屏幕上,最多加一些动画来体现教师的讲课思路,或者补充一些图片,把多媒体设备当作图片播放器。落后的教学手段很难提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思维的活跃性,自然影响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改革

(一)明确学习目的与要求

以强化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培养管理能力为目的,确定燃气输配课程的学习目的与要求为:了解燃气管网运行的基本规律;了解管材及附属设备;能够进行用气量、储气量、管道流量等计算;理解水力计算原理、方法;能够进行枝状管网、环状管网的计算;理解“事故工况”的概念,了解管网运行的水力工况变化规律;掌握调压、计量、储存的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相关的设计,包括管网及站场。

(二)优化课程体系

根据学习目的与要求,优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舍弃与学习要求联系疏松的章节,按照学习目的与要求对授课内容重新编排和整理,打破章节限制,将内容分类讲授。去掉了长距离输送系统、管网的技术经济计算、CNG供应、LNG供应、LPG供应等章节。燃气用户与燃气需用量、管段小时计算流量、储气量、枝状管网流量分配、环状管网、室内管网流量计算等关于流量的内容集中讲解,以便于对比分析,加深理解。将枝状管网、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一起讲解,将这两种管网的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一起讲解,有利于学生对比理解这两种管网的水力特征,并掌握其水力计算过程与步骤。将高压储罐、高压管道、长输管道末端等高压储气设施的储气原理及储气容积计算方法集中讲解,并引申出来教材未提及的高压钢瓶、高压储气井,指明其工作原理一样,计算思路相同,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也避免重复讲解,节约了课时。通过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优化,教材内容变得调理清楚,简洁明了,既易于掌握,又易于复习。

(三)适当补充教材内容

补充了燃气输配工程建设项目概况,用气量预测计算方法,周调峰储气容积计算,环网流量分配计算方法,变工况管网水力工况分析实例,场站设计实例、管网规划实例、管网完整性管理概况等内容,并按照行业现行法律法规、设计规范补充修改了教材相关内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一)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

改变“讲听式”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研讨问题教学法、直观演示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讲授法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研究和创新能力。

(二)积极应用对比式教学

燃气输配课程很多内容可以采用对比式的教学方法。如室外和室内管道小时计算流量方法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特征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原理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对比、枝状管网和环状管网变工况分析对比、高压储罐与低压储罐工作原理对比等。对比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各对比内容之间的差别,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三)充分利用虚拟仿真技术

了解管网运行规律,变工况下能够判断水力参数的变化趋势是燃气输配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传统教学方式难以简洁直观地全面展示城市管网的运行规律和工况变化过程及相关设备、站场工作原理、工艺流程等,借助虚拟仿真手段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燃气管道仿真是对管道系统的特性进行描述的一种手段,它是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完成的。它可自动地将系统的压力、流量与管线各截面的流动特性联系起来,在设计阶段用做方案比较和优化设计。进行燃气管道稳定流动的模拟时一般在几秒或几十分钟内就可知道整个管网及各分气点的压力、流量、温度等参数,非常适合在设计中用来确定方案、进行水力计算、分析变工况参数等。目前常采用的管网仿真模拟软件有英国ESI公司的PIPELINESTUDIOTGNET、美国STONER公司的SPS、由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与北京赛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燃气管网分析软件G-NET等。TGNET和SPS动态模拟功能强,G-NET静态模拟功能强,课堂教学中选择G-NET做主要模拟软件。利用机房安装的G-NET网络版,教师完成管网的流量分配、水力计算、工况变化等计算过程,学生可直观看到计算结果,并进行分析讨论。可完成的变工况包括气源点数量位置改变、气源点供气压力改变、一个或多个点管径变化、一个或多个调压站故障等。教师备课时,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工程项目,预先完成水力计算前的准备工作,如管网方案、用气量预测、储气量计算、确定储配站位置、确定环流量等,并提前绘制计算草图。上机时输入环流量、管径等参数,即可得到相应的水力计算参数。为了保证上机时能很快计算出结果,该工程项目不能太大,管网也不能太特殊。相比传统教学方法,引入虚拟仿真手段后,学生对管网流量、管径、压力等各水力参数的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容易理解管网的基本运行规律。通过上机及工程实例分析,将传统教学方法只能完成的定性分析变为了定量分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四)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

任务驱动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学生查阅资料,对知识体系进行整理,再选出代表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师布置任务要具体,其他学生要极积提问,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基于任务驱动法基本理论,布置了布置课外小组专题学习。将全班学生每7~8人分成一个学习小组,在课堂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多个课外学习专题任务。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全体学生协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成果有大作业、调研报告、方案比选报告、上机计算等多种方式,其中方案比选、水力计算分析等难度较大、工作量较大的任务还需要经过汇报才能获得成绩。成绩按小组评定,小组每个学生的成绩都一样,课外学习专题任务成绩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总成绩。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四、结束语

燃气输配课程经过上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后,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工程设计及管理能力,更加符合高等学校建筑工程与设备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培养本专业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人才的要求。

作者:张 鹏 吴晓南 裴桂红 马红艳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新文,黄辉,等《.燃气输配》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4(12).

[2]王许涛.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燃气输配”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3).

[3]吴晓南,王怡佳,等.虚拟仿真在城市燃气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石油教育,2013(5).

lpg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筹划安排,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我局党委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作推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设综合协调、宣传、业务协调与综合材料起草三个职能小组,以保障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运转。二是统筹谋划、精细方案确保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结合我市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市环境保护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方向重点以及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具体内容,为顺利开展各阶段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三是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专门印发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领导责任、职能小组责任以及开展各项具体活动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专职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具体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四是充分运用宣传手段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信息员队伍和信息报送制度。在全面掌握活动动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珠江环境报、*环保公众网、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和墙报以及各主流媒体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如在珠江环境报上开辟了活动宣传专栏,每周两期刊发有关活动最新动态信息;在*环保公众网上设立了活动专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反映活动开展的各方面动态、进展和成效。整个活动期间,各主流媒体、市委市府简报刊物共刊载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情况37篇,此外,我局专门制作学习实践活动简报15期、墙报1期,为推动和促进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把学习引导贯穿活动始终,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我局党委坚持将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一是扎实开展“五个一天”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补课”式学习。在党员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党支部为单位有侧重、有针对性地精读,保证“读一天”的成效;邀请市委党校专家作专题报告,提高“听一天”的深度;结合近期对环保工作影响较大的事件,组织局机关、各直属单位处以上领导干部讲体会讲差距,确保“谈一天”的实际成果;局领导分头带队走访10个区、县环保局,确保在“访一天”中广开言路;局领导结合工作分工和走访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专题辅导报告,确保在“讲一天”中与基层互动。通过“五个一天”的深入学习活动,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更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紧扣主题、紧贴实际,广泛深入地组织讨论。在学习辅导的基础上,我局通过网上论坛、党员论坛、专家论坛等多种形式,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主题,结合环保工作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如何服务科学发展的现实命题,以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发动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讨论,使学习活动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深入市民,切实找准和破解制约我市环保事业发展的难题。

按照重在“找准突出问题”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新目标新要求,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省委提出的“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和市委提出的“五个针对、五个破除”的认识,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我市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求破解环保科学发展难题的良方解药。一是抓住重点问题专题调研。围绕建设“首善之区”主题,我局组成由局领导带队的10个调研组,带着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做好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等调研题目,分赴10个区、县级市,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企业、工业园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实地进行勘察研究,听取当地政府和环保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共形成12份调研报告。为探索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实现环境保护的全范围覆盖,我局由污染控制处牵头,组成7个调研组,对全市7个区、县级市的17个中心镇开展环保专题调研,通过派发调查表(单)、实地勘察及公众访谈,在了解掌握各中心镇环境质量、污染源及治理、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市中心镇环境保护调查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9项措施。为充分整合全市环境监测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监测效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采取发放调查表和座谈了解的方式,全面掌握了我市12个区、县级市环境监测站的人员、设备、监测能力现状,在与市应急办、市气象局、市水质监测中心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全市环境监测网络方案》,提出了整合全市环境监测资源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二是抓住工作细节,开展“四个一次”主题实践活动。为了查找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局针对环境执法、环境、环保审批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了算一次账、办一次事、听一次意见、看一次点的“四个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局领导带队到环境受理窗口、环保行政许可受理窗口“办一次事”、“听一次意见”,到下属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看一次点”,“换位体验”环保投诉受理和环保审批过程,直接听取群众和企业代表、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思路。三是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征求意见,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其中包括组织“十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单位,向“百家企业”发放问卷问计环保方法和措施,组织“千人次环保专项执法”活动,通过环保政务窗口、全市绿色社区、环保公开网站向“万名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组织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方向。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切实理清环保工作科学发展思路,我局专门组成起草小组,由局主要领导全程主持,认真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检查报告拟制过程中,多次召开局党委扩大会集中研究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广泛征求机关领导、基层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理清思路,确保报告质量。在评议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五是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明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环保工作全局的思路举措。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召开了局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按照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班子成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参加直属单位专题组织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形成了科学发展共识,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

(四)突出实践特色,以切实的整改措施促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

一是明确整改目标。通过对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全面剖析,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反思“两代表一委员”和网民对我局机关作风的评议结果,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为目的,把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做为突破口,确立举一反三、整体推进的思路,在市环保系统全面开展以“三服务、两保障、一促进”为主题的整改活动(即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全市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整改落实,全面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带动全市环保系统行风建设上新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六个明显”:即从局领导班子到全局系统的作风得到明显转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力度得到明显加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配套措施得到明显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推进;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二是确定具体整改内容和标准。为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局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近期突出解决好的7个方面17个问题、中期整改的3个事项和远期整改的2个事项,共制定了67项具体措施。其中,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含农村)方面包括强化饮食业污染整治、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精简环保考核等9个整改项目;在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包括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快调整功能区划等3个整改项目;在保障全市环境安全方面包括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等2个整改项目;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包括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进“退二进三”扶持符合环保要求企业发展等2个整改内容;同时明确了组织建设方面的1个整改项目。中期整改方面包括全力推进空气污染整治工作、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及配套综合执法工作、推进第二批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等3个整改项目。远期整改方面包括强化环境执法与环境行政审批、推动我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2个整改项目。三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实施,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我局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丁红都担任组长,各党委成员分别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或领导小组成员的“机关服务年”活动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推进我局的整改工作;建立了督办、考评和定期汇报制度,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察督办,将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列为局机关各处室领导、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述职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主要成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不断转化学习实践成果,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空气整治50条”取得明显成效,被列为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阶段性重要成果。由我局牵头制定的《*市20*-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简称“空气整治50条”),去年4月已由市政府公布实施,全面铺开了我市实现创模目标后新一轮大规模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并在去年上半年被列为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要成果。“空气整治50条”实施以来,我局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去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2天,占全年总天数94.26%,比上年上升3.0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空气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4年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且分别比上年下降9.8%、13.8%和7.8%。气象部门提供的参考数据也显示,我市20*年出现灰霾的天数从2004年的142天大幅下降到90多天,为2004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市统计局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得到近九成市民的认同。张广宁市长在今年1月22日主持召开的全市深入推进空气污染综合整治专项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市‘空气整治50条’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市政府出台“空气50条”措施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推行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群众是广泛拥护的,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阶段性重要成果。”

(二)制定实施了《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其配套的《综合执法方案》,为实现2010年亚运会前全市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局明确将饮用水源保护、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作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碧水工程”。20*年,珠江*河段水质属Ⅳ类,丰水期达到Ⅲ类标准,连续3年成功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按单因子评价法和指标权重法统计分别为80.96%和98.80%,分别上升4.97和0.83个百分点。为确保在2010年亚运会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根本性改善,我局牵头制定了《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配套的《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综合执法方案》,落实“举全市之力”开展污水治理和河涌治理的要求,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综合运用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资源和行政执法手段,从今年1月1日到2010年6月30日,分期分批对全市范围内排污单位的污水排放进行全面整治,并在这次为期一年半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实施2010年7月1日后的持续推进工作方案。

(三)治污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再次实现“双下降”。我局以严格监管和严肃考核为突破口,强化污染减排硬约束。抓好工程减排、监管减排和指导、督查和考核。20*年,全市现役火电机组和大中型工业锅炉脱硫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形成脱硫能力12万吨/年;全市新建成投产污水处理能力39.5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190.35km。大力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目前已有50多家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省要求我市“十一五”期间关停的18家小火电中已有13家关停,关停容量共139.565万千瓦。已向276家市管重点企业、2000多家区管重点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实行依证管理、按证排污、超证处罚;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全市31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146家企业实施挂牌督办。通过落实治污减排各项措施,20*年我市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2亿元以上、增长12.3%以上的同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再次实现“双下降”,完成了总量减排任务,预计分别下降4.8%和3.7%以上。

(四)出台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以来,我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得到了全方位推进,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通告》、《关于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和《关于逐步限制高排放(高污染)汽车通行的通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500多个加油站全部实现供应国Ⅲ标准车用燃油,到2010年可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4.2万吨;全面开展环保标志发放工作,截至2009年1月5日共向本地籍和外地籍汽车核发环保标志110多万个;我局安排环保专项资金1629.7万元继续用于公交车、出租车推广使用LPG补助,全市6800辆公交车和18721辆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

(五)环保监督执法力度明显加大,罚款总额超过了我市环保机构成立以来过去30年的总和,群众环境权益和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年,我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二十七条”具体措施,并专门组织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20*年千人环保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加强行政处罚工作力度,案件查处数量、罚款额大幅增加。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9075人次,检查企业29274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667宗,行政处罚案件2242宗,罚款总额达7056.48万元,关停企业(项目)1700家(个),限期治理136家,责令限期整改1286家,申请强制执行案件501宗。其中,罚款总额超过了我市环保机构成立以来过去30年的总和,执法工作显著加强。我局通过强化监督执法,有效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完善12369环保投诉热线管理,加强环境监督执法,健全重要“领导包案”、局长接待日等制度,确保市民反映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

(六)按照“保护发展,保护环境”的思路制定了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的19项措施,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做好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我局继续坚持“保护发展,保护环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市环保局关于落实全国环评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坚决兑现“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公正公平,严格审批,强化验收”七项承诺,明确了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5个方面19项措施。其中,在确保环评审批服务到位透明公正方面,包括强化对外窗口服务、强化电子政务服务、提高审批透明度、确保审批公正性等4项措施;在提高审批效能方面,包括开展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约谈协调制度、大幅度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环评审批手续等4项措施;在下放审批权限强化区(县级市)审批职能方面,包括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给区(县级市)环保部门、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审批备案制度等3项措施;在严把环保准入关防止重污染项目乘机搭车上马方面,包括对“两高一资”项目不予审批、实行重污染行业入园管理、完善审批后续管理等5项措施;在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包括实行总量前置审核和预申报制度等2项措施。

(七)强化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充分保障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为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切实达到办事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要求,20*年我局共新建制度25项,修订制度4项,特别是对环保重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首问首办工作责任制度和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有效投诉认定办法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此外,我局还启动《*市环境保护条例》、《*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牵头制定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市20*-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制订《*市20*-2010年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通告》;牵头制定《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其配套的综合执法方案;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通告》、《关于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和《关于逐步限制高排放(高污染)汽车通行的通告》等一系列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完善《*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市环保局关于落实全国环评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批制度等。

三、努力方向

lpg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筹划安排,以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我局党委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当作推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的难得契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全面推动学习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开展。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分设综合协调、宣传、业务协调与综合材料起草三个职能小组,以保障学习实践活动的有效运转。二是统筹谋划、精细方案确保各阶段工作有条不紊开展。结合我市环保工作的实际,及时制定了《*市环境保护局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活动的总体目标、实施原则、方向重点以及每一阶段、每一环节的时间安排、具体内容,为顺利开展各阶段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和操作指南。三是细化工作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专门印发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领导责任、职能小组责任以及开展各项具体活动的责任部门、责任人,形成了层层抓落实、事事有专职的工作格局,保证了各项具体活动有计划、有检查、有落实。四是充分运用宣传手段营造学习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建立了各处室、各直属单位信息员队伍和信息报送制度。在全面掌握活动动态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珠江环境报、*环保公众网、学习实践活动简报和墙报以及各主流媒体等宣传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舆论强势,如在珠江环境报上开辟了活动宣传专栏,每周两期刊发有关活动最新动态信息;在*环保公众网上设立了活动专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及时反映活动开展的各方面动态、进展和成效。整个活动期间,各主流媒体、市委市府简报刊物共刊载我局学习实践活动情况37篇,此外,我局专门制作学习实践活动简报15期、墙报1期,为推动和促进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坚持把学习引导贯穿活动始终,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推进打下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我局党委坚持将深入学习、强化理论武装贯穿于整个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上来,把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引导到服务科学发展上来。一是扎实开展“五个一天”的学习活动,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补课”式学习。在党员个人自学的基础上,以党支部为单位有侧重、有针对性地精读,保证“读一天”的成效;邀请市委党校专家作专题报告,提高“听一天”的深度;结合近期对环保工作影响较大的事件,组织局机关、各直属单位处以上领导干部讲体会讲差距,确保“谈一天”的实际成果;局领导分头带队走访10个区、县环保局,确保在“访一天”中广开言路;局领导结合工作分工和走访单位的实际情况分别作专题辅导报告,确保在“讲一天”中与基层互动。通过“五个一天”的深入学习活动,党员干部更加深刻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更加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紧扣主题、紧贴实际,广泛深入地组织讨论。在学习辅导的基础上,我局通过网上论坛、党员论坛、专家论坛等多种形式,围绕“什么是科学发展?为什么要科学发展?能不能科学发展?怎样科学发展?”的主题,结合环保工作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宜居城市方面如何服务科学发展的现实命题,以处级以上干部为重点,发动全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共同参与讨论,使学习活动与环保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深入基层、深入市民,切实找准和破解制约我市环保事业发展的难题。

按照重在“找准突出问题”的要求,我局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新目标新要求,在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对省委提出的“八个必须、八个解放出来”和市委提出的“五个针对、五个破除”的认识,深入查摆存在的问题,找准薄弱环节,理清工作思路,着力破解制约我市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寻求破解环保科学发展难题的良方解药。一是抓住重点问题专题调研。围绕建设“首善之区”主题,我局组成由局领导带队的10个调研组,带着加强污染治理、推进污染减排、做好建设项目环保管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等调研题目,分赴10个区、县级市,深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企业、工业园区、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实地进行勘察研究,听取当地政府和环保基层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共形成12份调研报告。为探索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推进实现环境保护的全范围覆盖,我局由污染控制处牵头,组成7个调研组,对全市7个区、县级市的17个中心镇开展环保专题调研,通过派发调查表(单)、实地勘察及公众访谈,在了解掌握各中心镇环境质量、污染源及治理、环境管理能力建设等情况的基础上,形成了《*市中心镇环境保护调查报告》,提出了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9项措施。为充分整合全市环境监测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监测效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采取发放调查表和座谈了解的方式,全面掌握了我市12个区、县级市环境监测站的人员、设备、监测能力现状,在与市应急办、市气象局、市水质监测中心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研究编制了《加强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健全全市环境监测网络方案》,提出了整合全市环境监测资源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二是抓住工作细节,开展“四个一次”主题实践活动。为了查找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和服务基层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局针对环境执法、环境、环保审批等群众关心的问题,组织开展了算一次账、办一次事、听一次意见、看一次点的“四个一次”主题实践活动。局领导带队到环境受理窗口、环保行政许可受理窗口“办一次事”、“听一次意见”,到下属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看一次点”,“换位体验”环保投诉受理和环保审批过程,直接听取群众和企业代表、基层单位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理清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工作思路。三是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多层次、多渠道征求意见,充分了解社情民意。其中包括组织“十个调研组”深入基层单位,向“百家企业”发放问卷问计环保方法和措施,组织“千人次环保专项执法”活动,通过环保政务窗口、全市绿色社区、环保公开网站向“万名群众”征求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组织撰写分析检查报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方向。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切实理清环保工作科学发展思路,我局专门组成起草小组,由局主要领导全程主持,认真组织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在检查报告拟制过程中,多次召开局党委扩大会集中研究讨论分析检查报告,广泛征求机关领导、基层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理清思路,确保报告质量。在评议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对分析检查报告的总体评价满意率达100%。五是认真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进一步形成科学发展共识,明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环保工作全局的思路举措。根据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部署和要求,我局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这一主题,认真组织召开了局党政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按照重在分析问题、重在总结经验、重在明确方向的要求,班子成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开诚布公地谈问题、找原因、提建议,吸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通过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参加直属单位专题组织生活会,在领导班子中进一步形成了科学发展共识,理清了科学发展思路。

(四)突出实践特色,以切实的整改措施促进我市环境保护工作新一轮大发展。

一是明确整改目标。通过对制约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的全面剖析,我局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积极反思“两代表一委员”和网民对我局机关作风的评议结果,以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为目的,把换位思考、主动服务做为突破口,确立举一反三、整体推进的思路,在市环保系统全面开展以“三服务、两保障、一促进”为主题的整改活动(即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保障全市环境安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力争通过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整改落实,全面加强局机关作风建设,带动全市环保系统行风建设上新水平,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六个明显”:即从局领导班子到全局系统的作风得到明显转变;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力度得到明显加大;促进企业科学发展的配套措施得到明显完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得到明显推进;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环境安全保障得到明显加强。二是确定具体整改内容和标准。为实现上述整改目标,我局党委在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的基础上,明确了近期突出解决好的7个方面17个问题、中期整改的3个事项和远期整改的2个事项,共制定了67项具体措施。其中,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含农村)方面包括强化饮食业污染整治、主动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精简环保考核等9个整改项目;在保障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方面包括大力推进污染减排、加快调整功能区划等3个整改项目;在保障全市环境安全方面包括提升环境应急能力等2个整改项目;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包括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推进“退二进三”扶持符合环保要求企业发展等2个整改内容;同时明确了组织建设方面的1个整改项目。中期整改方面包括全力推进空气污染整治工作、全力推进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及配套综合执法工作、推进第二批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等3个整改项目。远期整改方面包括强化环境执法与环境行政审批、推动我市建立现代产业体系等2个整改项目。三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为了确保整改方案的实施,集中力量、集中精力抓好整改落实,我局成立了由局党委书记、局长丁红都担任组长,各党委成员分别担任领导小组副组长或领导小组成员的“机关服务年”活动和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协调和推进我局的整改工作;建立了督办、考评和定期汇报制度,加强对整改工作的督察督办,将整改方案的落实情况列为局机关各处室领导、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述职和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

二、主要成效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局坚持边学边改、边议边改,不断转化学习实践成果,已取得明显成效。

(一)“空气整治50条”取得明显成效,被列为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阶段性重要成果。由我局牵头制定的《*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简称“空气整治50条”),去年4月已由市政府公布实施,全面铺开了我市实现创模目标后新一轮大规模空气污染综合整治行动,并在去年上半年被列为全市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的重要成果。“空气整治50条”实施以来,我局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和各区、县级市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环境监测结果表明,去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增加12天,占全年总天数94.26%,比上年上升3.03个百分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主要空气污染物平均浓度连续4年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且分别比上年下降9.8%、13.8%和7.8%。气象部门提供的参考数据也显示,我市2008年出现灰霾的天数从2004年的142天大幅下降到90多天,为2004年以来最少的一年。市统计局近期的民意调查结果也显示,我市环境质量的改善得到近九成市民的认同。张广宁市长在今年1月22日主持召开的全市深入推进空气污染综合整治专项工作会议上指出:“我市‘空气整治50条’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市政府出台“空气50条”措施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推行的成效是十分明显的,群众是广泛拥护的,是我市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全省‘首善之区’的阶段性重要成果。”

(二)制定实施了《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其配套的《综合执法方案》,为实现2010年亚运会前全市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局明确将饮用水源保护、污水治理和河涌综合整治作为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碧水工程”。2008年,珠江*河段水质属Ⅳ类,丰水期达到Ⅲ类标准,连续3年成功举办横渡珠江活动;全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按单因子评价法和指标权重法统计分别为80.96%和98.80%,分别上升4.97和0.83个百分点。为确保在2010年亚运会前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根本性改善,我局牵头制定了《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配套的《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综合执法方案》,落实“举全市之力”开展污水治理和河涌治理的要求,充分发挥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的职责,综合运用各部门的行政执法资源和行政执法手段,从今年1月1日到2010年6月30日,分期分批对全市范围内排污单位的污水排放进行全面整治,并在这次为期一年半整治工作的基础上,制定实施2010年7月1日后的持续推进工作方案。

(三)治污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超额完成了省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再次实现“双下降”。我局以严格监管和严肃考核为突破口,强化污染减排硬约束。抓好工程减排、监管减排和指导、督查和考核。2008年,全市现役火电机组和大中型工业锅炉脱硫工作已基本完成,累计形成脱硫能力12万吨/年;全市新建成投产污水处理能力39.5万吨/日,新增污水管网190.35km。大力推进市区产业“退二进三”,目前已有50多家工业企业关停或搬迁;省要求我市“十一五”期间关停的18家小火电中已有13家关停,关停容量共139.565万千瓦。已向276家市管重点企业、2000多家区管重点企业核发排污许可证,实行依证管理、按证排污、超证处罚;积极推进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工作,全市31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全部安装在线监控系统,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对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群众反映强烈的146家企业实施挂牌督办。通过落实治污减排各项措施,2008年我市在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12亿元以上、增长12.3%以上的同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任务,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再次实现“双下降”,完成了总量减排任务,预计分别下降4.8%和3.7%以上。

(四)出台了机动车污染防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去年以来,我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得到了全方位推进,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通告》、《关于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和《关于逐步限制高排放(高污染)汽车通行的通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500多个加油站全部实现供应国Ⅲ标准车用燃油,到2010年可削减氮氧化物排放量4.2万吨;全面开展环保标志发放工作,截至2009年1月5日共向本地籍和外地籍汽车核发环保标志110多万个;我局安排环保专项资金1629.7万元继续用于公交车、出租车推广使用LPG补助,全市6800辆公交车和18721辆出租车使用清洁能源。

(五)环保监督执法力度明显加大,罚款总额超过了我市环保机构成立以来过去30年的总和,群众环境权益和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我局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的“二十七条”具体措施,并专门组织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市2008年千人环保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不断加强行政处罚工作力度,案件查处数量、罚款额大幅增加。全市环保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69075人次,检查企业29274家次,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667宗,行政处罚案件2242宗,罚款总额达7056.48万元,关停企业(项目)1700家(个),限期治理136家,责令限期整改1286家,申请强制执行案件501宗。其中,罚款总额超过了我市环保机构成立以来过去30年的总和,执法工作显著加强。我局通过强化监督执法,有效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完善12369环保投诉热线管理,加强环境监督执法,健全重要“领导包案”、局长接待日等制度,确保市民反映的环境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赢得了广大市民的信任。

(六)按照“保护发展,保护环境”的思路制定了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的19项措施,大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为做好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工作,我局继续坚持“保护发展,保护环境”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市环保局关于落实全国环评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坚决兑现“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公正公平,严格审批,强化验收”七项承诺,明确了做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5个方面19项措施。其中,在确保环评审批服务到位透明公正方面,包括强化对外窗口服务、强化电子政务服务、提高审批透明度、确保审批公正性等4项措施;在提高审批效能方面,包括开展重点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实行约谈协调制度、大幅度缩短审批时限、简化环评审批手续等4项措施;在下放审批权限强化区(县级市)审批职能方面,包括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给区(县级市)环保部门、建立完善建设项目审批备案制度等3项措施;在严把环保准入关防止重污染项目乘机搭车上马方面,包括对“两高一资”项目不予审批、实行重污染行业入园管理、完善审批后续管理等5项措施;在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方面,包括实行总量前置审核和预申报制度等2项措施。

(七)强化制度建设和法规建设,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充分保障环保工作的长远发展。为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切实落实岗位责任,切实达到办事公开、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要求,2008年我局共新建制度25项,修订制度4项,特别是对环保重大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制度、首问首办工作责任制度和公共服务行为规范有效投诉认定办法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和完善。此外,我局还启动《*市环境保护条例》、《*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修订工作;牵头制定并由市政府公布实施《*市2008-2010年空气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制订《*市2008-2010年饮食服务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饮食服务业污染防治工作通告》;牵头制定《关于禁止向江河湖泊直接排放污水的通告》及其配套的综合执法方案;先后出台《关于全面推广使用国Ⅲ标准车用燃油的通告》、《关于实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的通告》和《关于逐步限制高排放(高污染)汽车通行的通告》等一系列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措施;完善《*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制定了《市环保局关于落实全国环评工作会议精神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前置审批制度等。

三、努力方向

lpg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中国共产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举国上下欢庆“十七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胜利召开了。大会的主题是:高举“十七大”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深入推进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集聚凝聚力,激发战斗力,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建设繁荣、富强、民主、和谐的新*,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近年来的主要成绩和体会

近年来,在中共*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自觉做到夯实基础强机制,把握重点促发展,突出创新建业绩,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在充分发挥发改委职能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跨越发展的历史征途上写下了崭新篇章。

决策谋划能力在探索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显著提升。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到加速发展、率先发展上,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工作热情,全力集聚广大党员干部的聪明才智,潜心研究,科学决策,全方位提高了广大党员干部的谋划决策能力。

党委成员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参与,学习研究已蔚然成风。三年来,我们共完成各种调研报告70多篇,提出各项建议意见200余条,高质量地完成了*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及相关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聚焦沿江沿海,实施江海联动开发的战略部署,我们又着重研究编制了《*市沿江沿海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长江北支岸线利用总体规划》和《*市船舶工业园总体规划》等各项子规划,区域发展规划30多项,较好地履行了规划编制职责,很好地发挥了发改委作为市委、市政府在决策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参谋助手作用。

我们注重认真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及时把握全市经济发展态势,着力于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精心策划经济建设活动,以活动促进工作、推动发展。2006年,我们牵头谋划并组织了工业经济“三个五”的工作:一是健全并执行五大制度,即工业经济运行预警预测制度、经济形势季度分析点评制度、工业经济发展集中会诊制度、重大项目领导挂帅制度、工业经济运行考核奖惩制度;二是组织和参与五大活动,即全市性重大节会活动、重大专题招商推介活动、工业投入现场推进活动、接轨上海系列活动、工业经济争先进位专题竞赛活动;三是出台并执行五大政策,即加快推进江海联动开发的意见、加快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的意见、激励工业企业上规模上水平的意见、工业经济组织程度联绩考核实施意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暂行办法。2007年,我们又研究出台了“项目推进年、企业服务年、绩效产出年”、“六比六争”等主题竞赛活动实施方案。清晰的工作思路,为全市提供了立足宏观、突出微观经济的行动指导;系统的主题活动,为全市提供了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求实效的工作载体。

组织化程度在强势推进跨越发展的实践中明显增强。我们把宏观调控作为推进加速发展的宝贵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强化组织程度,加快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

近年来,我们始终不懈地把推进全面落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作为重要抓手,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及时预测预警,实时搞好调控,做到抓目标考核不含糊,抓预警预测不懈怠,抓活动组织不走样。在稳定提高农业的基础上,加速发展现代制造业、新兴服务业,使二、三产业增加值在GDP的比重提高到83.4%。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精细化工、新能源、电子信息、船舶配件、电动工具等新兴主导产业在培大扶优中加速发展。我们注重调查研究,抓好政策导向,积极鼓励企业上规模、上水平,全市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收入不断攀升,工业总量持续扩张,运行质量显著提升。今年1-8月份,全市共有在建竣工项目680个,总投资266.6亿元,新开工超亿元项目33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77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272个,超千万元项目、超亿元项目总数居南通第一。完成全部工业投入125.6亿元,增长26.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投入122.3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投入占工业投入总量的比重达到97.4%,远远高于南通市下达的75%的评价基准值。全市规模工业投入增幅居南通六县(市)第一,总量居南通六县(市)第二。全市工业实现销售收入278.99亿元,增长42%;利税20.92亿元,增长70.3%;利润13.82亿元,增长83.7%,呈现出利润增幅高于利税增幅,利税增幅高于销售增幅、销售增幅高于产值增幅的良好势头,全市工业经济已全面迈入了快速增长、健康运行、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服务大局的意识在统筹协调中更加强化。我们牢固确立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大局的发展理念,全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瞄准会对全市经济带来重大影响的重特大项目,牵头抓总,坚持集中会办,团队作战,以真诚的态度,优质的服务感动客商,招引客商,成功地促成了大唐电厂、华能风电、龙源风电、南通联合科技重工等一批重特大项目的开工建设。一批牵动全局的旗舰型、龙头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进展顺利,总投资120亿元的大唐电厂一期工程、7000万美元的春和LPG储罐、10亿元华能风电、10亿元的龙源风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9321万美元的五常纸业已获省发改委立项,总投资2.25亿美元的锴炼风机项目已获省发改委开展前期工作意见,环评获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总投资82亿元的二重装备、72亿元的中远船务、20亿元的华浮船务、5亿元的中国鞍钢物流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我们有中远海工平台、二重压力容器等在手在建的外资超1亿美元,内资超10亿美元项目22只,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积极疏通,跑部跑省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取得显著成效。三年来,我们成功申报了14只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2只省民营经济贴息项目,30多只农业贴息项目,争取上级扶持资金达3000多万元,为全市污水处理工程、区域供水工程项目等争取到国债资金扶持1500多万元。有力地化解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困难,实现了*争取省和国家项目扶持金额的历史性突破。

我们注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引导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农业在南通六县(市)的考核中,年年位列榜首。全市服务业发展迅猛,主要经济指标得到优化攀升,呈现出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服务业发展的空间不断拓展。东方明珠、北上海国际城等一批标志性、景观性为特色的服务业项目纷纷竣工。我们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政策为导向,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商贸企业入驻*,全面提升了我市商贸流通业的竞争优势。目前,我市已拥有星级宾馆10家,国内家电四大巨头连锁店已入驻*,世纪联华、时代超市、华润苏果已相继开业。服务业增加值、社会消费零售额等一些反映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数据显著提升,去年我委分别被南通市人民政府评为“市场建设管理先进单位”、“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先进单位”、“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先进单位”、“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先进单位”。我们高度重视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一城九景”、“新十大景观”等重点工程,城市道路、供电、供水、供气及污水处理、绿化等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目前9层以上高层建筑已建成68幢,在建18幢,已经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的还有57幢,一座生态型,园林式、现代化新兴城市正以较快速度逐渐向世人展现。

改革创新的信心在攻坚克难中更加坚定。前进的道路充满坎坷,发展的历程异常艰辛。在攻坚克难的一次次砺练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率先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改革创新的信心更加坚定。在改革风雨的洗礼中,我们注重民生,关心群众,勇立潮头,锐意改革。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全面而又细致认真地完成了市属企业改制及遗留问题的处置工作,妥善而又及时地化解了改革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

我们自信笃行、开拓创新、巧解难题,解决了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我们面对近几年来国家宏观调控、土地资源超紧的严峻形势,我们充分利用*滨江临海的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超前思维,抢先一步,成功开辟了滨海工业园、滨江精细化工园和沿江船舶工业带等50平方公里工业投入新领域,变荒芜江滩、海滩为投资热土,从而使*在当前工业用地空前紧张的大环境下脱颖而出,成为南通六县(市)工业投入的新景点、新亮点。近年来,三大新区在艰难探索中推进,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八通一平,到项目引进,实现竣工投产,一年一个台阶,至目前已初具规模。三大新区在建、竣工项目超过200个,计划总投资超过300亿元,至今年底,预计将有100多只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当年新增产值100亿元。三大新区工业投入目前已占全市工业投入总量的40%左右,业已成为我市工业投入的强力支撑。我们不断加大推进企业上市工作力度,积极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协调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化解了企业发展过程遇到的融资难的矛盾。江苏林洋新能源在美国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交易,共募资金1.5亿元,成为南通市第一家境外上市企业。神通阀门、海四达等企业的上市工作正紧锣密鼓,即将完成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党建工作在“四个文明”建设中更具效果。近年来,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服务经济发展工作大局,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工作,较好地发挥了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委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组织保证。

一是坚持党要管党。党委经常性研究党建工作情况,部署好党建方面的重大事项,做到党建工作胸中有数,行中有位,施中有效,努力做到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机关职能工作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党委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定期召开党委会,坚持对重大决策措施、事关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等实行集体决策。党委重视领导班子思想建设,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定期组织中心组学习活动,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决策能力。

二是强化组织建设。加强所属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及时督促、指导其开展正常的组织活动,将全系统6个非公企业党组织和5个老干部党支部融为一体,整体部署,同步推进。强化组织建设力度,对届满的党支部进行换届改选,同时建立了永银化纤党支部。坚持抓好新党员的发展工作。定期召开支部书记会议,进行学习交流。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党员评比表彰工作。坚持年度党组织工作考核,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评分,较好地促进了全系统所属党组织的党建工作质量。

三是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组织全系统766名党员分两批参加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按照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三个阶段的实施方案,精心筹划,严密组织,扎实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各项规定动作,取得了显著实效。

四是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大力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坚持日常教育、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引导干部自觉在改革和建设的同时进行党性锻炼,加强思想政治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利益观;狠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使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落到实处。结合商业贿赂专项治理活动的开展,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和管理,认真履行党风廉政“一票否决制”,规范党员干部从政行为。针对自查自纠发现的问题,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考勤、用车、公务接待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对全系统的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积极配合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加大违法违纪行为的查处力度,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

五是注重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基层党组织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各老干部支部坚持组织好每月一次的学习活动,支部领导积极主动关心老干部的生活、健康;许多老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关心邻里,为社区建设作出了贡献;老干部队伍思想稳定;关工委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活动。各企业党组织切实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关心党员的学习、思想、生活,积极开展“先锋岗上比贡献,责任区内竞风流”活动,调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发光发热;关注职工的思想动态,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工作,维护职工队伍的稳定;领导工会、团组织开展工作,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六是扎实开展效能建设活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在管理中创优服务,在服务中规范管理,抓住效能建设这一契机,以争创五星级机关为工作目标,切实改进作风,强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突出抓好四大环节:第一,注重强基固本。深入开展“红旗科室”竞赛、“内树作风、外树形象”、知识竞赛、结对帮扶活动、千人牵手送温暖活动、精神文明联建共创活动,重点围绕“六查六创”,发动全委机关干部开展“我为效能建设献一计”活动等,收到了显著的效果。第二,抓好制度建设。严格执行效能建设“七项制度”、“四项禁令”,修订完善了机关内部管理制度。将委机关的决策程序、工作运行、学习教育、纪律作风、勤政廉政、监督管理等要求以制度形式规范化、具体化,使机关工作做到项项有标准、件件有考核。第三,严格督查考评。委纪委对机关科室及下属单位组织经常性的督查和不定期的明查暗访,定期开展效能点评、绩效考评及年度综合考核。第四,积极服务企业。通过评选金、银、铜牌企业、实行纳税贡献奖、进行贴息配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鼓励申报科技计划项目、创建技术中心奖励、鼓励工业企业培育名牌、推进企业清洁生产、鼓励工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等,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企业关注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努力使人民群众和广大企业在经济快速发展中感受到了更多的便利,得到更多的实惠。

同志们,近年来,我们注意突出重点,强化统筹,跨越奋进,着力做大做优做强,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我们的工作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近三年,先后荣获江苏省经贸系统2006年度“两个争创”活动先进集体,南通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争做四个模范”主题教育活动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先进基层党委,党建工作、作风行风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度五星级机关。

回顾三年来工作,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我们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都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指引的结果,都是*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成绩中凝聚着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倾注着广大党员干部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心血与汗水,也充满着从经济工作一线退下来的老领导、老干部满腔热情的关心和支持。在此,我谨代表发改委党委,向奋战在经济一线的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我们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和企业界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回顾过去三年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不管遇上怎样大的困难,不管碰到怎样复杂的矛盾,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我们的体会是:

集聚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不断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必须勤于学习高定位,切实增强发展一方经济的责任意识。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要有一支有充分理论准备和实战经验的党员干部队伍。勤学习,是每个党员干部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也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这几年,我们始终坚持把学习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把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摆上重要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和理论素养进一步提高,结合实际、开拓进取的视野进一步开阔,用科学发展观谋划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能力进一步提升,以人为本、发展经济的使命感、责任感愈来愈强,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做到了用发展的眼光关注发展,以发展的热情促进发展,凭发展的成就激励发展。实践充分证明,只要勤于学习高定位,牢固树立发展一方经济的责任意识,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

集聚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不断再争创发改委工作新辉煌,必须坚韧执着巧攻坚,全面提升加快经济发展的组织能力。坚韧执着是一种毅力,巧于攻坚是一门艺术,两者合壁是提高工作组织程度的能力支撑。三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跨越长江、率先崛起的工作要求,善于把握江海联动开发的工作主线,捕捉经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只争朝夕不言败,坚韧执着巧攻坚,破解了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慰的成绩,实现了江海联动开发研究的全面实施,项目建设进度的全力加快,经济运行质量的明显提升,重大项目建设的全面突破,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实践再一次证明,只有坚韧执着巧攻坚,全面强化加快经济发展的组织能力,就一定能不断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

集聚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不断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促进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这些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正确认清形势,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意愿,具有*特色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努力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我们切实突出发展这个中心,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落实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践上,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方向不动摇,始终坚持率先发展的信心不动摇,始终坚持加速发展的斗志不松懈,牢牢锁定“跨越长江,率先发展”的战略目标,努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才能促进持续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才能不断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

集聚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不断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些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坚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核心,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坚持“内炼作风、外树形象”,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立足事业发展的新起点、新任务、新要求,不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广大党员的党员意识,党性观念进一步增强。党委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做到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谅解、互相帮助、互相补位,党委班子的整体功能不断强化,模范带头作用愈加显现。广大党员干部“委荣我荣,委衰我耻”的主人公意识;关注细节,善待细节的认真意识;求真务实,务求实效的落实意识进一步树立。广大党员干部勤政廉政。实践昭示我们,只有大力突出党的建设,不断集聚广大党员干部的凝聚力,激发创造力,就一定能创造发改委工作新辉煌

二、今后三年的工作重点

今后三年,我们发改委党委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给我们发改委工作拓展了新的空间,*经济社会近几年来迅猛发展的态势为我们发改委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沪崇启大通道的建设和江海联动开发的进一步推进为我们发改委工作创造了新的历史舞台。面对这一历史性的阶段,今后几年,我们发改委党委总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市委“跨越长江、率先崛起”的发展要求,紧紧围绕“工业立市、园区兴市”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进一步做强工业经济,做活商贸流通,做实社会事业,做优机关作风,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而努力奋斗。

(一)突出创新型建设,更新思想理念。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把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引向深入,深刻领会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的丰富内涵。坚持星期六学习、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加强学习的计划性和针对性,不断完善学习制度,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效果。认真学习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洞察国家宏观发展形势,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前瞻性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态势。坚持学以致用,准确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委工作意图,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把学习的成果转化到实际工作中去。

(二)突出参谋型建设,注重科学谋划。加强对基层的调研,深入乡镇一线、企业一线,全面真实地掌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切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找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症结,提出正确可行的对策措施。加强与周边县市的沟通和协作,认真借鉴他们的先进经验、好的做法,不断完善和优化组织推进机制。梳理和修订各类扶持、考核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国家宏观发展趋势,按照市委工作意图,前瞻研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认真对照“十一五”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编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保“十一五”规划的全面完成。围绕开发吕四大港,深入研究我市丰富的江海资源优势,正确分析沪崇苏大通道对我市带来的历史性机遇,联合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共同研究编制好我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对我市的目标定位、经济结构、功能区划、产业布局、资源利用、岸线整合、港口开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作出科学的规划和论证,并以此来规范、引导全市经济发展的方向,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确导航,实现我市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突出务实型建设,强化组织推进。围绕市委工作大局,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组织有效活动,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开展。突出江海联动开发。按照纵深推进江海联动开发的新要求,坚持以项目带动开发,着力在大项目报批、落地、建设等环节上取得更大突破。抓好沿江沿海项目布局,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开发集约”的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集聚生产要素,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在沿江地区,以精细化工、船舶修造为重点,加快实施云帆化工、中国二重、中远船务等一批重大项目及其配套产业链项目,打造沿江产业带。在沿海地区,以吕四港开发为重点,认真做好吕四港港口总体规划的深化和完善工作,抓紧跟踪协调总投资250亿元的大唐电力项目建设进程,带动吕四港的整体开发。突出工业项目建设。牢固确立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大项目带动大产业的意识,把项目建设作为发改委的一项重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正确把握投入导向,严格按照“五优选、五淘汰”原则,积极引进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类的项目和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增加税收和就业、推动结构调整的项目,严格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低产出的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进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衔接项目投入产出,坚决清理整顿圈快建慢、圈大建小、开而不建、建而不快的项目。主攻重特大项目,强化重特大项目的引进、跟踪和服务,加大跑部跑省力度,加快项目报批速度和建设进程。突出企业培优扶强。进一步制订和完善大企业发展规划,加大培优扶强力度,努力形成以销售超50亿元企业为龙头、超10亿元企业为支撑、超亿元企业为骨干、一大批规模企业为基础的梯次发展的规模工业新格局。强化对大企业的扶持力度,完善企业扶持政策,采取一厂一策的措施,把生产要素优先向优势企业、重点企业倾斜,引导企业组建集团,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企业龙头。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电动工具、设备等特色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加强协作配套,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扩大我市特色产业的影响力。

(四)突出高效型建设,优化服务效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始终把服务基层、服务项目、服务群众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服务的水平提高,服务的环境做优,切实解决基层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和工作质量。紧密结合效能建设活动,自觉树立和努力践行总书记倡导的八种良好风气,切实转变机关作风,着力提高为民办事的能力,形成人人有压力、有责任、有目标,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工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机关目标考核责任制,强化服务考核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控制收费项目,努力把发改委建设成为反映企业呼声、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受企业欢迎的“企业之家”。

(五)突出和谐型建设,夯实党建基础。认真贯彻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以学习新《》、三个《条例》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开展党纪条规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党员合法权利,继续履行党务、政务、财务公开,努力将制度建设贯穿于“治本清源”的全过程。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上级党组织的要求部署,调整充实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确保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大力实施“素质工程”,深入开展“双观”教育,积极推进“5122”计划实施,不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领导,积极贯彻落实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任务,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好老干部。

各位代表、同志们:

lpg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关于这一点,两天后我从市长Stephen Yarwood那里得到了印证。阿得莱德计划在2020年完全实现碳中和,大量使用太阳能正是它实施的解决方案之一,这正如哥本哈根大量利用风能。Yarwood毫不讳言阿得莱德将会成为全世界城市在这方面的榜样。但是同时,“我们并不想成为什么大都市,不想一味地追求GDP,也不想跟其他城市攀比。”

显然,比起更通俗诱人的“奔富”(澳大利亚最大最知名的“奔富酒庄”位于距阿得莱德60公里处的巴罗萨谷,其起源地就在阿得莱德;此处指其字面意思),

城市吸引力试验

作为阿得莱德现任市长,Stephen Yarwood名字前面的正式title相当繁复:The Right Honourable The Lord Mayor of Adelaide。不过他实际上是阿得莱德最年轻的市长,也并不那么在乎繁文缛节。采访时,甚至连秘书也不在场。为了强调可持续生活并非遥不可及,Stephen的公务用车就是一部电动车,但他会用更“可持续”的交通方式,比如说这天,他就是骑自行车上班,他拉拉衣领自嘲道:“你看,穿着西装,骑自行车。”有时候他还会步行上班。

BT:在你去过的城市里,你认为哪些在可持续方面做得最好?阿得莱德可被当作全球典范吗?

Stephen Yarwood(以下简称“S”):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强项。香港的公共交通非常了不起,哥本哈根的自行车交通很棒,印度一些城市的人均碳排量很低,纽约的汽车使用率很低,但能源使用率却很高。没有城市会在每一方面都胜出,所以我不会说,哪个城市可以被称为世界上最绿色的城市。哥本哈根大量利用风能,阿得莱德也在大量使用太阳能,我们对于达成同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有不同的解决方式,欧洲有哥本哈根,澳大利亚则有阿得莱德。

我们从不拿阿得莱德和其他城市作对比,不过我们在可持续发展上确实占有优势,但也存在缺陷,那就是我们是世界上人口最稀少的城市之一,阿得莱德和伦敦一样大,但伦敦有近一千万人口,我们只有一百多万。

BT:你认为这是缺陷?

S:有优势也有缺点。缺点就是公众交通的密度太低,人们更倾向于自己开车出门,这就会导致更多的交通堵塞。实际上,澳大利亚有世界上最大的人均住房面积,人们更愿意待在家里而不是出外交流上。所以整个城市都很安静,也没什么吸引力。我们经历了文化的变革,从美国小镇的程度到快速发展,再到停滞期,如今我们致力于扩大人口密度、重新注重市中心发展以建设更好的居住环境。所谓的文化变革就是“美国城镇——停滞不前——亚洲大城市——重回城镇模式”几个阶段。

BT:吸引人口回归的措施是什么?

S:我们着重建设“宜居性”。比如我们提升了建筑的高度;在市区建筑物通常有10至20层,但这也只是发生在近几年,这在过去还是很了不得的事情。比起建设高楼大厦,我们更加关注民生最低需求。我们通过减少市中心的花费、关注社区建设、优质公共区域建设、广场和公园的重建等措施,来提升公共空间质量,刺激人们外出,这些都是使城市充满活力的途径。

BT:目前成果怎么样?

S:我6个月前竞选上任,到现在,街道上有了更多的色彩、街头艺术和音乐,人口也得到了增长。你刚刚错过了这里举办的全球第二大艺术节。你还会发现桌椅等街道公共设施也有所增加,因此我们能够举办更多的露天音乐会和演出。纽约也采取过类似措施,因为百老汇一度面临倒闭,现在我们也刺激鼓励室外活动,很成功,最重要的就是很多小型企业变得愿意和政府合作建设城市。

BT:什么样的小型企业?

S:像一些经营餐饮业的商店,它们临街而建,十分便利,还有一些酒类企业以及露天卖场。这些企业以其商业活动中的互动而不是资本运作来影响这个城市,它们虽然很少参与市议会的决策,带来的商贸却能激发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城市更加开放而充满活力,也带来了音乐和艺术等娱乐项目。我们采取的措施就像对城市进行一场试验,成果也许并不完全可见,但确实在很多方面改善了城市和社区生活。

BT:阿得莱德的城市面积从建城以来几乎没有改变,为什么不考虑扩大?

S:我们的广场、公园等面积确实没有变过。阿得莱德有保持古老传统和遗迹的习惯,同时也愿意建设新型现代建筑。我们古老的城市规划在世界上独一无二,几乎是唯一一个全城被公园包围的城市,其中最大的要比纽约中心公园大八倍,这是我们的骄傲。这些公园被用于举办音乐节、艺术展览、赛车、国际交流会等,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吸引力。

BT:你提到减少居民区的碳排,具体措施是什么?如何对市民进行环保教育?

S:有许多项目在进行,比如为居民提供购买太阳能电池板和改造水循环设施的资金。公众教育方面,我们会请专家到社区教人们如何减少电力和煤炭能源的使用,同时也利用杂志等媒体推广节能宣传,以及利用居民互助委员会深入民众进行节能教育。

环保教育很困难。举例来说,过去50年间,澳大利亚平均每个家庭都拥有1到3辆私家车,人们对于自驾的依赖远高于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城市因此得到了发展,但现在是要改变这种交通习惯了。过去我们习惯于美国的城市生活方式,现在则要以欧洲式的环保理念作为指导。联邦政府花了巨额资金来推行环保理念,这将是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

BT:阿得莱德一共有多少电力汽车?

S:非常少,这就是纽约比我们强的地方。他们大多数出租车是电力驱动,澳大利亚的混合动力汽车非常少,私家清洁能源汽车市场上还没有出售,还在试验阶段。

BT:自行车的使用率怎么样?

S:有趣的是,澳大利亚的自行车年购买率要高于汽车。70%的澳大利亚人都拥有自行车,但只有20%的人真正骑自行车。我们这里人口密度低、公路又宽,汽车即使在闹市区也能开到五六十公里,这样就减少了自行车使用的机会。所以现在政府正采取市区限速等措施来提高自行车的使用率。目前澳大利亚自行车使用的增长率是全球最高的。

BT:阿得莱德现在的GDP是多少?你认为GDP和城市宜居性之间有联系吗?

S:具体数字我不知道。阿得莱德现在经济增长率很高,当然不如中国那么高。但是我们的GDP发展方向并不是一味求大,而是以拥有出色的服务业、稳定的入学和雇佣率和可持续发展的市区为目标。我们并不想成为大都市,而是成为拥有高生活质量、高文化氛围和良

好教育的优质城市。阿得莱德会同时注重可持续发展性和经济增长,以洁净的空气和水、有保障的食品、高质量的教育和服务为指标。我相信阿得莱德的宜居性在未来十年内会提升至全球前三名。

(采访/黑小普 整理/刘舒羽)

阿得莱德式生存

每天早上7点,半退休的汽车经销商人Tony走出家门,带着他的小狗Mosh,去离家几步之外的VealePark(第21号公园)慢跑。Tony住在South Terrace大街附近,城市的南端。著名的可持续性居住社区Christie Walk,就在离他家不远处。Tony每天会经过长而曲折的花园小径,两旁尽是树木和鲜花,池塘里的野鸭不怕人到一种程度,即使离它不到一米远,它依然好整以暇梳理羽毛。

Tony说这个区域还不错,只是周边并不那么安全。他所谓的不安全指的是白天有些吵杂,到了晚上,灯光又有点暗,人很少,周围可能会有同志聚集,还有流浪汉。关于流浪汉,这是因为South Terrace区和West Terrace区有一些教堂为城市的无家可归者提供的临时住处,白天,他们会在公园里晒晒太阳。

从法国搬来的Camille Barbasetti表示不以为然,“完全不用担心,他们想得太多了,这里什么问题都没有,唯一的问题是,生活太无聊,不够刺激。”她毫不掩饰对中国的向往,觉得应该能满足她关于“深度和刺激”的想象。Camille嫁给了一个澳洲人,一年半前移居到阿得莱德。她的工作时间不固定,在家办公,加入了社区花园组织,每周二是她的值班日,她要在这里逗留两三个小时,打理园中的植物,为它们拍照,和前来参观的人聊天,帮他们摘些蔬果回去。

上午稍晚的时候,Kurrangga Park(第20号公园)的Glover操场上,学生们在这里上体育课。对面就是他们的学校——Pulteney Grammar School,这间成立于150多年前的圣公会传统综合教育学校,包含幼稚园到高中12年级的学校,看上去更像一座英式的花园,穿着条纹衫制服的学生们每天从横跨马路的人行天桥,到这个公共的操场上课或玩乐,周末还会举办棒球赛或足球赛,他们的家长则会坐在场边的软椅上,好似度假般观战。

20和21号公园之间的有轨电车站,可以把人们免费从市区的最南端载到最北端,至CBD只需要几分钟,事实上,阿得莱德的其中一幅招牌是“20分钟城市”,也就是说,从东至西驾车贯穿整个城市只需20分钟。对很多人来说,这只是每天慢跑计划的热身时长。而在市内,你去到任何一个地方,只要高兴,都可以步行抵达。步行这件事不会像在其他大而无当的城市中那样引人恐慌,而是理所当然,开车反而是一种浪费。

这就是阿得莱德式生存的部分关键词:亲自然、可持续、安定和社区感。即使我们不去提“宜居城市”这种俗滥的媒体话语,这种城市生活的吸引力已然相当致命。

但这些从不是一种随性而成的自发状态,而显然来自于一种缜密谨慎的设计。比如那些按照地理分布顺时针依次标号的公园,就是一种天才式的设计,它既大胆恣意,又严格符合“田园城市”的核心理念。

E·霍华德(Elzenezer Howard)20世纪初就在他的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中系统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认为理想的城市应该兼具城市和乡村的优点。

所谓田园城市,是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它的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的土地归公众所有,由一专业委员会受托掌管。

此后,城市化进程迅猛,“田园城市”乃至其衍生出的有机疏散论、卫星城镇理论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而阿得莱德案例的经典绝妙处在于,从它创建至今170余年,一直坚持不再扩展城市核心的规模,也从未破坏过最初的完美设计。而它在1836年建城时,主要规划者威廉·莱特上校(Light William)就决定,用绵延的绿地和公园围绕整个城市,同时,城市比周边高少许,以保证更好的视野。

这样,既可保护当时的城市不受外界战乱的侵扰,还能防止城市无序蔓延,保留城市未来发展用地,提供城市居民游憩环境,同时可以保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至于城市的增长,则依照这种路径——越过环绕城市的公园用地开发北阿得莱德。在大多数城市深陷于规模过大、增长无序乃至生态危机重重的今天来看,阿得莱德的城市设计简直有如神助,预见性超凡。

而英国是直到1938年才制定《绿带法》,用法律形式保护伦敦和附近各部城市周围的大片地区,以限制城市用地的蔓延。

到了现代,城市化发展抛出了更多更高难度命题,仅靠一个“绿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阿得莱德先天条件并不优异,它常年干旱,缺水问题相当严重,也是因为这样,它早在十几年前,全球暖化还未被充分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对于阿得莱德来说,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事关生存的问题。阿得莱德人为此献出了最高超最意味深长的智慧。(文/黑小普)

城市绿色智慧五招

它的减碳目标是:到2012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0%(和1994年的水平比),到2020年全市实现碳中和。市议会因此在过去三年,每年投资130万美元,用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生产可再生能源和低排放能源以及采购可再生能源。结果是,他们已经提前实现了减排60%的目标,实际减排61%(22000吨),这相当于4900辆机动车一年的排放量或2750户家庭的年均排放量。而这只是其中一招而已,关于城市的可持续,阿得莱德的想法几乎无所不包。

能源

人们需要更多太阳能

没有比阿得莱德更适合发展太阳能的城市了,因为它常年阳光灿烂,日照充足。市中心维多利亚广场以及节庆中心就竖立着太阳能电板,广场的街道就靠天然的阳光能源点亮。

中央市场走得更远。它号称南半球最大的市场,以中国的标准来说,它算不上庞大,倒是地理位置极佳,就在CBD不远处。你几乎可以在这里淘到南澳所有值得一买的产品,包括有机蔬果、巧克力、甜点、蜂蜜、橄榄油、咖啡豆和红酒,以及顶级海鲜等。但最重要的都不是这些,而是,现在中央市场使用的基本上都是经过认证的清洁能源,这使得阿得莱德中央市场每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1200吨。

其中,太阳能电力系统正是中央市场管理委员会推行的一整套可持续发展计划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项内容。为了解决日益增多的租户储存和展示各类生鲜产品的电力需求,2011年中央市场引入了太阳能系统,这是阿得莱德近年来启动的三大太阳能项目之一。这一项目总容量为5kW的项目,一年能够产生大约7.3万千瓦时的电量,足以承担阿得莱德42个普通家庭一年用电的总需求,同样,因此而每年减少

的温室气体排放大约为193吨,相当于一年在马路上减少了42辆汽车。

用水

水提供的答案

阿得莱德相当干旱,年平均降水量长期都在530毫米以下。所以大部分阿得莱德人用水得仰仗Murray河这条长达2000多公里的河流,这是澳洲流量最大最长的河,但对于阿得莱德的110多万人口来说,这还不够。阿得莱德开始大量使用循环水,并且显然对于自己在循环用水方面的智慧颇为自得,“你看,欧洲就从来不用循环水”,他们说。

他们使用的是“空当水”(GAP Water,也就是Glenelg Adelaide Pipeline Recycled Water)。饮用水和循环用水分开流通,市内所有公园地下都铺设了紫色的管道,流动的就是循环用水,这部分水,主要用作灌溉公园绿地。

你可以从草地的颜色分辨出循环水的使用情况。那些即使在夏季也呈棕褐色的草皮,显然是当地的原生植被,天生耐旱,因此不需要多少水分,而那些常青的草皮则肯定是接受了循环水的滋养。

此后的“Glenelg废水处理计划”将循环水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这是阿得莱德最重大的项目,州政府和联邦政府一共投资了7.62亿澳元。铺设了32公里水管,将回收水通过污水处理后,引入公园用地和城市花园用于浇灌,另一部分则引入冷却塔,处理后用于CBD的商业楼宇。

这是非常精明的一招。据估计,这项计划可以每年节省十亿公升饮用水,相当于装满4000个奥运比赛标准游泳池大小的水。这个扩展项目需要追加的投资并不昂贵,只需要一次性投资大约500万澳元。

交通

20分钟城市和第一辆太阳能巴士

阿得莱德的公共交通会让那些人口动辄上千万的巨型城市羡慕至死。去任何地方最多只需20分钟,有轨电车和大部分巴士都可以免费搭乘。更贴心的是,遇到使用轮椅的乘客,司机从驾驶舱跑来,启动延伸斜道,让轮椅无障碍上下。

就是便捷而人性化的公交系统为阿得莱德捧回了不少国际奖项,包括公共交通国际联会(UITP)颁发的旅游信息奖,还被收录进该机构的最佳营销实践指南手册。

现在又有了一辆Tindo。Tindo在当地土著部落Kaurna语中,意思是“太阳”。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完全使用太阳能充电的巴士,零排放、零污染。这辆由新西兰国际康帕斯组织制造的电动巴士体积庞大,因为没有内燃机,在行驶过程中相当安静。

在车内,一个“行驶控制面盘”可以让司机和维护人员随时掌握它的运行情况,空调系统几乎无声,甚至连引擎也丝毫不产生热度。车内设有25个座位和供残障人士使用的2个轮椅位,最多可承载45名乘客,在一般的城市路面,可以行驶200公里不用充电。而世界上其它号称“电动巴士”者,尺寸要比它小得多,目无法长时间运行。

这是八年以来,阿得莱德市议会花费最大的一笔投入。它是一项伟大的实验,尽管花费昂贵,第二和第三辆正在规划和建造中。但阿得莱德市议会倒也乐观,他们深信不久技术越发进步,就会让成本降低,普及是迟早的事。

在中央巴士站停车场的专用停车位,司机Barry打开车尾盖,三五下将电池连接上充电阀,这就无声无味充起电来。来自市政厅的可持续发展专员Peter放心摸着电池表面,嘻嘻笑道,显得像一个衷心的高科技信徒:“你看,完全不热。”的确,这种瑞士产的“斑马”镍电池(Tindo一共配备了11块这种电池)的温度控制相当卓越,长时间使用也不会发热,可以节省普通电池通常会因此而耗费的能量,也延长了使用寿命,且使用过程中几乎不用保养和维护,因此可以省下大量成本。

生物多样化

种百万棵树和蝙蝠追寻计划

在阿得莱德还没有形成现代城市以前,它就被绿树覆盖,是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1860年代,欧洲移民闯入,将大片的植被一扫而光,只剩很少的植物,直到最近的几年,一切才慢慢恢复。

市议会非常重视保护残存植被,它们是历经长时间好不容易留存下来的原始植被;还重新种上本地植被,并且招募志愿者在市内的选点种树;学校则设有课程教孩子们了解阿得莱德的生态环境。此外,有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生物多样性专家团队,由他们来管理公用场地的多样化站点,并且每年培养上千的原生植物。

以上这些都是州政府的百万棵树计划的一部分。通过这个项目,阿得莱德已经种植了大约10万株的当地原生植物,并且以此来吸引野生动物栖居在这里。

另一个计划——“追寻蝙蝠”(Bat Track),听起来有点奇怪。毕竟蝙蝠并不是什么人见人爱的小动物,但是市政府却发起全市的学校和居民,在他们所在的区域内发现更多的蝙蝠,并留下记录,收集起来。他们使用一种特殊的蝙蝠追踪器,根据蝙蝠发出叫声的频率,来确认存在于他们周围的蝙蝠是哪一个种属。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项目负责人RossOke表示,蝙蝠“很有趣”,是阿得莱德最多样化和最丰富的物种,而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可以让他们懂得,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公园和社区

唯一被公园包围的城市

760公顷公园和绿地是阿得莱德最大的特色和最了不起的财富。这些公园用地里包括步行道、自行车道、野餐区、观鸟区和社区花园,这些公园也提供高尔夫、足球场,还举办节庆和活动。

社区公园则是另一种创造。Veale公园里拥有全市最大的社区公园。人们在这里交朋友、亲近和了解自然,至于种出来的花草和蔬菜,你可以自己采摘甚至连根拔走,社区公园成员还会给你更专业的种植指导。

因为它的成功,3月的开放日,位于郊外的Mictcham区还特意派人前来咨询,想在当地照样打造一个自己的社区花园。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目前大概有30个成员,除了妈妈和妻子之外,竟也有很多男士。

(文/黑小普)

让“外脑”提出伟大创意

3月末一个工作日的傍晚,我们搭乘有轨电车抵达位于阿得莱德城西北的表演中心(Entertainment Center)。所有的人都走向同一个方向。在这个仅有110万人口的城市,平时很少见到像今天这么多的人潮。这是因为,今晚这里有一场由“驻阿得莱德思想家”(Adelaide Thinkers in Residence)项目组织的主题为“重新想象童年”的演讲,演讲人是Carla Rinaldi,全球早教领域最知名的专家。几乎所有会关注早教话题的人都来了,可容纳2000名听众的会议厅几乎座无虚席。Carla Rinaldi是2012年的驻阿得莱德思想家,她将在这里居住超过60天,最终要寻找出可以切实提升南澳州早教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最具创想的架构

第二天接受采访时,项目的组织者Gabrielle Kelly还沉浸在昨晚大获成功的兴奋中。Kelly开心地说,演讲的最大成功在于,把与早教事业相关的人士都聚

集在了一起。实际上,把各方相关力量汇集在一起一直是该项目的宗旨,项目组设计了一个独特的架构,确保它可以持续下去,并能切实解决问题。

在它的独特模式中,有三个相当重要的元素:思想家(The thinker)、现实挑战(The challenge)以及合伙人(The partners)。思想家指某一领域的专家,他(她)将到阿得莱德居住并调研12周,最后提出建议方案。而这个思想家必须是在这一领域国际一流的专家学者。现实挑战是指南澳州面临的现实问题以及对其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议题。“合伙人”是整个项目最具创意的设计,指的是那些对现实挑战最感兴趣的利益相关者,并且十分愿意为这些问题寻求解决方案,他们将为“思想家”提供到阿得莱德访问和调研的资金支持,也会帮助配合思想家的调研。

9年2亿澳元投资

通常,Kelly会根据南澳州政府的发展纲要,寻找一些重要提议,然后和相应的国际专家共同探讨。每一位专家在驻阿得莱德期间,会参加很多会议,见到来自不同群体的人,接受媒体采访,查阅资料,实地调研,最后为政府出具一份建议书,提出建议的解决方案,方案一旦被政府采购,将会给整个南澳带来影响深远的改变。

Kelly不想掩饰她的自豪,项目在过去的9年时间里成就斐然:由它带动在南澳及全澳大利亚各类项目和基础建设上的投入已超过2亿澳元,其中,联邦政府投入了超过一半的资金支持。

在思想家项目的推动下,南澳乃至澳洲其他地方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和机构。例如,Marie Smith博士于2004年加入项目后,最终推动了2008年10月一个总投入高达900万澳元的生物科学创新孵化器成立,南澳州政府表示会持续关注在生物科学方面创造高端制造的机会。

同年,在思想家Geoff Mulgan的推动下,南澳州建立了总投资达600万澳元的澳大利亚社会创新中心,主要为那些具有创新想法的人们提供支持。澳大利亚科学媒体中心(Australian Science Media Center)的成立,也是思想家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全国性的独立服务机构,专门为新闻记者提供基于科学基础的研究证明,迄今为止,这一项目已为澳大利亚及海外的主流媒体贡献了超过17000篇报道,平均每月覆盖超过1780万的澳大利亚读者。这一中心还建立了一个超过2400位不同领域专家的综合数据库,当记者需要相应的支持时,可以就相关话题采访他们。基于伦敦及阿得莱德的科学媒体中心成功运营,现在加拿大、新西兰、日本和丹麦等国家都在学习建立科学媒体中心。而现在,“驻阿得莱德思想家”给南澳州带来的影响还在持续发酵中。(文/柴文静)

更关注思想激荡后的结果

作为“驻阿得莱德思想家”项目的负责人,Gabrielle Kelly非常热爱这份工作,她觉得这个家项目的意义深远,能够从事这样一份工作,是一件十分幸福而充满激励的事情。

Gabrielle也选择了大多数澳洲人习惯的典型生活方式,年轻时去海外生活一段时间,了解广阔的世界,而后又返回澳洲,重新享受这里平静悠闲的生活。Gabrielle1990年代曾在北京电视台工作,制作英语节目;后来又作为独立制片人在世界各地拍摄纪录片。

在这一项目开展的9年来,他们一共邀请了24位全球顶尖思想家来到阿得莱德进行研究访问,通常每个项目会持续1-2年左右的时间,而从思想家提出研究报告到最后州政府改变政策,或建成新部门新机构,则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显然,年轻时的历练给了Gabrielle广阔的视野和卓越的组织协调能力,而这些特质都在她运营思想家项目时发挥得淋漓尽致。

BT:通常,你们如何募集到一个思想家到阿得莱德访问的基金?

Gabrielle Kelly(以下简称“K”):我们会先从现阶段对于南澳州发展相关的重要领域中界定一个议题,然后与关注这一议题的各个相关方沟通。比如你们昨天参加的Carla Rinaldi的讲座,我们会想,谁会关注南澳的早教问题?我们就从这个答案中寻找目标,和早教组织、独立学校、政府的教育部门、社区团体等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有兴趣来资助我们邀请这一领域的国际专家。

通常,只要这个专家研究的话题与人们希望解决的问题相关,这些目标群体一般都会答应提供相应的资助,而且他们通常都答应地很爽快。

一般来说,每个项目我们可能需要募集大约2500澳元的资金,当然根据所邀请的专家的知名度有所不同,金额也会有所差别。而这一基金主要是用来为这个思想家到访阿得莱德提供交通、住宿、调研等等的费用,也包括我们专门针对这一议题组织的相关活动,比如,昨晚的演讲组织费用,也包括在我们为Carla Rinaldi所募集的项目基金中。而我们机构的基本运营费用则是来自州政府的资金支持。

BT:你们会如何确保项目的成功运营呢?

K:我想这主要来自几个方面。首先是我们圈定的议题要有足够价值,要让人们确实都觉得这个话题很重要;第二是,我们邀请的专家,一定要是在相关领域取得过突出的成就,我们也相信他们能为南澳州的建设发展提出有价值的建议;第三是,参与的和合伙人,他们非常重要,他们不仅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而且也是最关心、最了解这一议题的人,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所邀请的思想家理解南澳所面临的真实挑战,这样才能使思想家最终调研报告贴近南澳的现实需求。

第四方面则是这一项目与州长之间的联系,州长是南澳州的战略规划的提出者,项目与州长之间的紧密联系,可(以确保我们项目所关注的议题都与南澳的发展息息相关,也能确保思想家最后提出的报告能够推动政策的改变。实际上,每个到访的思想家,我们都是以州长的名义来邀请的。

BT:有时候,如果一个城市希望解决一个问题,他们会聘请一个学者、咨询顾问或是智库来共同研讨,为什么阿得莱德会选择采用“思想家”这样的项目模式?

K:我想这正是我们的创新之处,在全球我们也没有看到同样的模式。如果是一个城市遇到一个问题,希望通过聘请外脑来解决问题,但是,这一外脑提出的建议是否有效,是否被采纳,是无人关注的,很多调研报告最终都被束之高阁,不了了之。

而我们不同,我们的目标是推动变革,不是止步于“思想”。所以,我们在调研一个议题时,一定会把关心这一议题的各方力量都聚在一起,让他们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再结合专家的建议,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同时,由于我们是直接隶属于州长办公室的,所以,这样的身份让我们可以推动政策的变化。

要知道,民主的一大问题就是,表达意见的人多,推动改变的人少,所以,我们设计了一个能够真正带来行动上改变的创新结构,我们更关注思想激荡后的结果。

(文/柴文静)

9个星期设计一个可持续城市

Herbert Girardet2003年到阿得莱德居住了9个星期,是阿得莱德人居思想家邀请的首任思想家。此前,他曾在伦敦、维也纳等城市做过类似的工作,还写过三本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书。他留意到城市化热潮席卷世界,如何有效利用资源对城市来说非常重要,而阿得莱德明显缺乏环境可持续性,他决定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他看来,阿得莱德完全被规划得像一个美国城市:源源不断的资源供应被当成是理所应得。人们完全依赖小汽车出行;城市里几乎没有废物回收;建筑物里几乎没有对声音、热能等的隔绝装置;尽管自来水供给紧张,但大量的水仍被浪费;城市所有的电力都来源于火力发电站。

“我的任务是在9个多星期内提出计划来建设一个可持续的阿得莱德市。我认为我成功了。”他说。

BT:为找到解决阿得莱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方案,关键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显得特别重要。你是怎么解决这问题的?

Herbert Girardet(以下简称“H”):在阿得莱德期间,我曾于一天举行过至少两次研讨会。此外,我还经常一天举行一次讲座。我会把那些对特定课题抱有强烈兴趣但以前从未有机会聚在一起的人集中起来,我认为这非常重要。例如在能源领域,我会把能源公司的代表人、能源节约机构、可再生能源公司、环保机构和其他特殊的利益相关方聚集在一起。这些研讨会通常很奏效。

BT:你后来提出了“建筑物能源优化项目”(Building Tune Ups Project),怎么会想到这个?

H:我最初到达阿得莱德时,这里几乎没有针对建筑物的能源效益标准。这是个严重的问题,因为这城市40%的能源都由这些楼房消耗。由于商业大厦的业主不用为能源买单,所以他们没有动力为节省能源投资。很快我就说服政府部门和城市当局只租用那些节约能源的楼房,这就成为推动阿得莱德节约写字楼能源的重要刺激因素。南澳州政府也决定采用新法规去提高楼房的能源利用效率,要根据能否节约能源来决定是否发放建筑许可证。所以,渐渐地这些事情都有了规范。

BT:你还做了其他哪些重要的事情?

H:我在阿得莱德工作的后期,发表了包含32条政策建议的报告。南澳州政府也设立了内阁委员会来检阅这些建议。他们在几个月后决定通过了其中的三十一条并把它们定为官方政策。我为零废物(Zero Waste)政策而提出的建议获得采纳,感到特别高兴。阿得莱德在废物循环和有机废物堆肥方面出现了显著进步。现在有20万吨的混合肥料由新科技手段生产。这些混合肥料用于提高菜地和南澳州葡萄园的土壤质量。在这缺少降水的地区,农作物也得益于来自回收废水的灌溉。

BT:在阿得莱德的可持续发展项目里,哪一项是有重大功效的革新?

H:或许最卓越的政策创新成果是南澳州实行的可再生能源返税制度。这项政策在我提出五年后的2008年被采用。其成果是惊人的。在大阿得莱德地区,60万栋房屋中有10万栋的屋顶装有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板。现在,风能和太阳能可以产生这地区的20%以上的电力,这比率有望在2020年升至33%。我为能帮助带动这一改变而感到自豪。

BT:在阿得莱德期间,你住在哪里?能谈谈你在阿得莱德的生活和工作经历吗?

H:我和妻子住在位于阿得莱德风景区边缘一座带有美丽花园的舒适平房里。每天早上我醒来后就会去开讲座,主持研讨会或圆桌会。我在阿得莱德的时间很紧凑,我经常因为有新想法而在半夜里醒来。为了充分利用我的住所,我除了在白天主持讲座和研讨会,还会晚上在家进行接待和晚餐活动。有很多宣传活动要与澳大利亚媒体圈里的广播台、电视台和报业进行。

(采访/马而非 整理/黄建豪)

打开城市绿色开关

一个名为CitySwitch(城市开关)的绿色办公项目在澳大利亚全国推行。它最早在悉尼成功实施,此后澳大利亚的所有首府城市都参与进来。

这一项目通过政府与企业间的合作,让办公楼宇的承租人签署一项环保承诺书,通过提高自身的能源使用效率,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一座办公大楼来说,50%以上的能源消耗都取决于大厦里租户的行为。但很多办公楼宇的租户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或是能源使用效率提高能带来什么好处。CitySwitch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使每一个企业和机构都提高能源利用率,不仅使得企业节约资金,也为政府和城市减少发电站数量打下基础。

阿得莱德是澳大利亚所有城市中CBD面积占城市比例最高,几乎达20%,现在,CBD所有主要的企业都参与进了到了CitySwitch项目中,项目覆盖了16.8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面积。一种可持续的办公模式已经在逐渐成为公司们的必需品。

案例:DFC河边中心总部

老办公室变绿

南澳政府家庭与社区服务处(The Department for Families and Communities,简称DFC)负责的是南澳州对当地居民、住户、残疾人提供相关的关怀和住房保障服务,总部位于靠近阿得莱德会议中心边上一座中规中矩的7层建筑(Riverside Building)中,这一建筑已有超过10年楼龄,700多名员工在这里工作。

早在2009年,DFC河边中心总部就在“南澳零垃圾”(Zero Waste SA)项目组织的垃圾管理绩效评价中获得高分。由于很好地管理了纸张的回收——纸张消耗几乎是现代办公室的一大负担,他们当时已经实现了70%-75%左右的固体废物回收。而仅此一项就能每年节约5000澳元的垃圾处理费用,同时减少垃圾场76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但河边中心还是希望更进一步。他们按照工业标准进行垃圾分类,将不同的垃圾桶漆上不同颜色,贴上明显的指示标签。其中,绿色垃圾桶(用玉米淀粉提取物制成)仅用来放置有机废物和使用过的纸巾,最后将由一个堆砌肥料公司来处理。食品垃圾也要进行分类,以减少其他可回收垃圾被污染的机会。黄色垃圾桶专门用来装可循环材料,例如,包括牛奶盒在内的各种盒子和瓶罐。红色垃圾桶主要是用来装所有无法堆砌转换成肥料或是可循环的其他垃圾,这些垃圾在经过基本的循环回收后,剩余的物质能够作为制造水泥的燃料。

DFC总部的垃圾分类系统非常周密细致,而分类垃圾桶旁边还另有一个回收区,专用于回收干净的废纸和纸箱,电池、打印机墨盒这类传统的有害垃圾,则会被单独处置,尽可能地拆除、循环使用。现在,DFC河边中心总部已经可以实现100%的固体垃圾可循环或是资源利用,每年节约垃圾回收费用从3.5万澳元,减少76吨碳排。

另一项显著的绿色改造是打印机设备整合。各类打印设备充斥办公室,是现代

办公室的一个显著特征。DFC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使用一台综合打印机,集打印、复印、传真、扫描等等功能于一身,并且仅此一台。效果很明显:人们不太愿意打印了,很多非必要性的打印被大大减少。

过去,这家机构有近350台打印设备,2010年底减少到了90台。这一项目为州政府节约了40万澳元的资产成本,同时每年的设备运营维护费用减少了50万澳元,每年节约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约为735吨。

对车辆的整改,也是DFC在CitySwith项目中一项成绩斐然的绿色改造项目。考虑到日常用车需求非常频繁,现在整个DFC的车辆需求已经基本上LPG和混合动力汽车,从而限制车辆使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此一项,与传统的汽油车相比,每年减少车辆使用费用高达18万澳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262吨。

在DFC的绿色改造也并非一帆风顺,也会不时地遇到反弹和抵制。例如,拿走工作人员身边的打印机和垃圾桶的做法,就遭到了一些工作人员的质疑,认为这样多此一举。但是可持续资产部经理John表示:“这与每个在这里工作的人都息息相关,当人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开始向绿色的行动转变。”

DFC为此展开了一个“环保大使”的项目,整个部门大约有40个“环保大使”经常聚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把“可持续发展”的语汇传递给周围的同事。由环保大使发起的“随手关电源”倡议,鼓励工作人员来随手关灯、关电脑、打印机等。在2007年发动这一倡议之前,DFC有好几年在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率基本停滞在3%左右,现在全区的能源使用效率提升已经到达了22.5%。“而我们的目标是在2014年时提高到25%。”John信心十足地说。

案例:ISIS阿得莱德办公室

快乐办公室

ISIS是澳大利亚一家知名的建筑公司,也是可持续解决方案提供商。它在澳大利亚建设的项目中,30%以上获得了绿色建筑的认证,其中38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办公的5星级认证,这些项目的总价值超过了1.5亿澳元。ISIS有一个全国可持续发展团队,专门实施各个办公室的可持续计划,现在ISIS在5个州的分支办公室已经获得或者正在申请5星级及以上的绿色认证,阿得莱德的这间办公室已经获得5星级绿色认证。

这间办公室位于CBD一座极具现代感的高层建筑中,过去曾是南澳州储备银行大楼(Reserve Bank Building),是1960年代阿得莱德标志性的建筑。整个办公室明亮宽敞,下午的太阳光透过大片的落地玻璃窗折射进办公室里,光线已经变得柔和舒服。尽量地采用自然光,是它的设计核心理念之一,这不仅可能节约能源,更能够提高办公室整体的舒适感。

实际上,整个ISIS办公室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仅在入门处有几个面积不等的玻璃会议室,此外没有其他隔离的小房间。从设计上来说,办公室里的隔墙越少,员工的舒适感会越高。ISIS强调诚实、透明,希望员工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快乐的工作,让员工可以随意在办公室里走来,自由组合进行工作问题的讨论。

获得绿色办公的5星级认证,需要满足一系列相当严苛的条件,其中包括自然光线充足量、用水管理、垃圾管理、能源节约、温室气体排放和可循环材料等。阿得莱德办公室的所有地板、地毯、墙壁、玻璃隔间和家具要求完全采购自环保供应商,所有木质家具不仅是确保制造流程和工艺是环保无污染的,还要保证其选用的木材也是符合国际上相应的生态保护要求的。所以,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对采购商及其供应链的全面审查,就是一项复杂的艰巨任务。

而ISIS的绿色实践不仅关注到对办公室自身的绿色和舒适布置上,也关注了员工在办公室之外的绿色行为。ISIS办公室有一块区域为员工设计了更衣间和冲凉房,这是考虑到有些骑自行车来上班的员工,可以在这里洗个澡。(文/柴文静)

最环保:阿得莱德会展中心

环保事关态度

它的外观算是很谦虚,但此时的View极佳,大厅的落地窗外是Torrens河。河的对岸是体育场,人行桥建起来以后,人们可以在会后过去看场比赛。另一侧将在2013年建成一座健康体检中心,其后面的场地会在2016年建成一家稍微大型的医院。这块土地吸引外部来客的诉求算是定了型。

尽管第二期和第三期扩建工程将分别在2014和2017年完工,那时的会场将扩大为现在的两倍,但市场部的Giovanna还是告诉我,“我们并不考虑太大的格局,也不想承接过于庞大的活动。”倒是显得,他们比中国人更懂得适度和量力而为的道理。但这种规模定位显然经过精心考量,并且相当经济。ACC的核心业务是1000名代表以内的国内和国际会议或活动。而据他们的研究,世界上80%的会议都少于1000人参加。

每年这里要举办600场活动,包括国际国内大小会议、研讨会、产品会、颁奖晚宴、学校舞会和婚礼。每年他们要接待超过30万人员,为这个城市带来12.5万个酒店床位的消费,为南澳州带来1.12亿澳元的收入。

最环保

ACC获奖无数,大多涉及环保领域,它还获得了旅游业顶尖基准机构EarthCheck颁发的银徽认证(Silver Certification),也是澳大利亚首个获得此认证的会议中心。

从2007年开始,ACC就致力于减少最终填埋处理的有机垃圾,以减少和回收活动和会议举办的90%的垃圾。

和别的会展中心不同,他们始终鼓励来举办活动的商家和机构采用一系列可持续策略,实际上这也会为商家和机构本身创造良好的形象。

首先,他们要保证所有使用的材料(包括便签纸、笔、包、餐饮)都是必要的并且没有超出需要的数量,而所有提供的食品饮料均产自当地,并且保证其种植土壤、空气、海水的质量,并且让参展商尽可能选择电子媒介产品,减少传统的纸张使用,会议结束后剩下的文具和食物饮料将捐赠给慈善单位。

这时我有一个疑问:组织一次这类可持续会议比常规会议的价格要高吗?“会议过程中所有碳抵消策略由会展中心免费提供,不用额外付钱。环境政策本身就是我们日常工作和决策中自然而然的一部分。”这我已经见识过了,我收到Giovanna的邮件,最后就有两行字写着:除非实在有必要,否则请勿打印此信。

蠕虫农场和生化桶

接下来我们要说到它的环保举措,细致得几乎能让人掉泪。从用水到用电,到能源,甚至到厨余的处理,就没有他们不考虑的环节。而他们最引以为自豪的环保计划,就是看上去不相干又毫不光鲜的剩余食物处理。

为什么要对食物下手?他们的考虑基于如下背景:

南澳州的食物垃圾和厨余占到工商业领域产生的所有填埋垃圾的26.13%;一般垃圾经过一轮回收再利用之后,最大的剩余就是食物;食物垃圾在填埋处

理时会产生温室气体排放,因为它会分解并释放甲烷,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1倍;南澳估计有500个常使用的垃圾填埋点,另有1000个已经填满,且还在释放甲烷;有机物大约需要50年才能分解完毕,比如,人们在1982年布里斯班英联邦运动会上吃剩下的汉堡,直到今天还在填埋坑中分解,并制造源源不断的温室气体。——听起来够恐怖。

而对于ACE来说,每年55%的收入来自餐饮,超过250万澳币,如何减少这些有机垃圾的灾难性后果,至关重要。ACE最终用三个步骤,终结了这一垃圾的后患,没有一滴食物垃圾会进入填埋场。在过去三年,总共为地球减少了400立方吨的有机垃圾,也节省了1万澳币的运输费用。

首先要用到的是一个装满蠕虫的大箱子,也就是“蠕虫农场”(Worm Farm)。ACE拥有南半球最大型的室内蠕虫农场,里面有超过30万只蚯蚓,它们的作用就是吃下活动后剩下的残食,以及可降解的碟子、餐具和水杯。从2008年中开始,“蠕虫农场”消耗了近15吨有机废物,并产生1583公升的汁液和3599公斤的蜗杆铸件用作花园的肥料。

BioBin是另一项创举,它正是发明自南澳。它可以安全降解几乎所有有机垃圾,并且不产生臭气,置于其中的食物垃圾几个星期会得到完全分解,最终可以成为肥料。从2006年中起,BioBin肥料系统为ACE减少和回收了有机垃圾249.8吨。

至于那些没怎么动过就被剩下来的食物,在检验确定安全后,就要去到另一个地方:南澳食物银行(Foodbank SA,南澳州的非营利性组织,为社会保障人群提供免费食物)。从2009年开始,ACE捐赠了38675份食物给Foodbank SA,最后分发给保障性群体,比如单亲妈妈、老兵和无家可归者。(文/黑小普)

阿得莱德地窖美酒节

对于美酒爱好者来说,这是一连三天的节日。支付25澳元进场,拿到一个水晶酒杯,就可以畅饮100多家葡萄酒厂的出品,还有美食和音乐。而对于ACE来说,这是它最成功的可持续会展案例之一。

所有客人都会在抵达时会收到一张通行证,由100%可回收纸张制成,上面列有节日的活动以及参展商,其中一页着重突出了对废物回收的关注,并宣称这节日是个“绿色盛典”。

废物回收的全过程都高度可见。会展中心设计自行设计了引人注目的废物回收站,分为一般废物、玻璃和塑料、纸张和硬纸板以及食物垃圾和有机垃圾等四个类别,上都附有适合投放物品的清单。

为了减少废物,参观者们可以把他们的试喝杯带回家当纪念品。碟子、餐具和水杯则是由玉米淀粉制成的、可被生物降解,最后参观者要把这些容器和废弃食物一起投进有机物垃圾桶里。试喝吐出的酒会与木屑混在一起放进垃圾桶,最后被埋进该中心的花园以防止这些酒变为废水。

为参展商设计的方案则包括:在有些区域放置了给孩子们筹款用的纸板箱;纸张将会被威立雅环保服务公司回收;参展商还会得到塑料冰桶来使酒水维持冰凉,避免了冰箱和其它额外的能量消耗,而从冰桶里融解出来的水每晚都会被运走,并且被用来为该中心的花园浇水。(整理 黄建豪)

可持续就是要相亲相爱

保罗·唐顿(Paul Downton)看起来温厚,实际上相当疯狂,1992年他就着手一个叫做“Halifix生态城计划”的项目,当年,全球变暖还没有像今天这样被重视,没有人关注生态社区,也几乎没有人理解环保建筑师是干什么的。但这就是保罗的工作,早在1970年代,他就关注生态城市,也一直在地理和环境研究项目的支持下研究生态城市。

到21世纪,他的前瞻性设计总算可以付诸实践。2006年底,Christie Walk(它的建筑设计师就是保罗)建成,它让阿得莱德人见识了什么叫做可持续社区。简单说,这就是一个提供了高效节能的建筑,亲自然的生态环境以及安全愉悦的社区生活的居住小区。它由澳大利亚城市生态组织(Urban Ecology Australia,当地的非营利组织)开发,入围了2005年世界栖息地奖(由建筑和社会住房基金会颁发)的最后名单。

近几年来,可持续社区或生态社区已经不再是新鲜事,但地处市区的这类社区仍然显得稀有。也是因为地处昂贵的市区,所以社区规划得非常紧凑。它占地2000平方米,有27户住房,包括四栋三层楼高的连排别墅,一栋东西朝向包括6间公寓的三层楼建筑,四栋单体别墅以及一栋位于最外沿、面向Sturt Street5层高的公寓楼。整个社区现在大约居住了40人,包括几岁的幼儿和80岁以上的老人。

因为成本比常规建筑高昂,加之项目比预期的迟了三年才告完成,成本激增,最终的成本高出常规社区一倍,但因为费用有资金赞助,且由NGO开发的此项目并不以营利为目的,所以最终的房价在28万-46万澳元(2006年价格)之间,Paul认为60%-70%的阿得莱德人都负担得起。

过去,这里是专门回收旧瓶子的废品中转站。现在,我们可以在小区大门口的艺术墙上看到用玻璃瓶和金属瓶镶嵌而成的装饰图案,这面墙上的画作则由市政厅出资请当地艺术家完成。但是,“当地政府并没有多大贡献,因为他们不懂”,保罗说,“而现在他们爱这个项目。”

这里就像城市中的绿洲,公共花园和私家花园里都种满无花果、番石榴、天竺葵、澳洲原生的金荆树(Golden Wattle)和其他各种植物。除此以外,Christie Walk和其他主流的住宅小区不同,这体现在各个方面。首先,这里比其他小区有更高的人口密度。他们希望建立起更紧密的人际关系,并且相信,对于社区来说,相亲相爱和守望相助意义重大。

关于社区,Christie Walk提供了非常多的注解。比如现在已在阿得莱德乃至整个澳洲成为时髦的“社区花园”,就是Christie Walk的首创。比起可持续技术等毫无温度的话题,Paul也显得更愿意谈论社区。什么是社区?“这是一个复杂的概念,不光是一些房子的事情,而是关于‘社会’的概念,是关于人和人之间的联系的。有很多生态城市,但没有生态社区。”

这就是为什么小区内设计了这么多的公共空间,包括公共的洗衣房和会客间。甚至连楼道都设计得比通常的宽敞,就是为了方便人们随时停下来聊天。花园也自然形成了聚会场所,这里常常会有蜜蜂和鸟飞过。渐渐地,还有人会在晚上来这里喝上一杯红酒。看来,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不会感到寂寞。这种社区态度也有利于增进安全,因为住在这里的人们彼此认识,能互相照看。花园的路径通向大门,一旦看到有可疑的人在外面闲逛,小区的人很容易就能注意到。

还有一件最棒的事:人们不再被汽车包围。“我们不想给汽车太多空间。”Paul说,因为他们要给人更多空间。这是对常规建

筑规范的挑战。因为在澳大利亚的住宅建筑规范是,每一户人家必须配有一个停车位。对于Christie Walk来说,就必须建有27个停车位,但实际上,他们只建了11个。

“这很激进,其他的开发商都在讨论:为什么可以这么做?但是,这就是我们的做法。”开发者和打算入住的居民们讨论了这个问题,最后大家都同意这么做,最终的结果是,“有些居民最后有些根本就不用车了。”社区也鼓励居民使用GoGet汽车共享公司。“如果你并不是经常用车,每个月还要花六七十澳元,仅仅是用来停车。倒不如去汽车共享。大概30澳元就可以使用一个星期。”

社区的屋顶花园也非常抢眼。保罗用那种阿得莱德式的低调的骄傲让我注意周围的屋顶,大多是灰色的水泥质地。“而我们在6年前就在屋顶上种满了植物。”对于顶楼来说,屋顶花园可以起到很好的隔热作用,因此可以减少空调的使用,而花草又形成了另一个花园区和聚会场所。并且,“这里拥有观看新年前夜烟火的绝佳视野。”Paul诚恳而谦虚地推荐这一点。

(文/黑小普)

居住在旷野之中

对于中国人来说,此地的空旷显得过于奢侈。15公顷面积的土地上只盖了103户房屋,包括单体楼、公寓和工作室。

它原本的计划是250户,2004年,这项计划明智地转了个身,从亲自然住宅转向更为“激进”的“绿色村庄”,要把它打造成南澳州的可持续性住宅区域的典范。因此,房屋数量减少一半以上,67%的面积都留下来成为开放空间,并且已经立法保证在未来的开发中也不受更改和破坏。而对于一个常规的郊外住宅区,其开放空间的标准比例是12%-15%。

虽是住宅区,却满眼看不到房屋和人,最抢镜的是澳洲最常见的橡树,视野的更远处则是成片森林。在它的宣传手册和网页上,Lochiel Park几乎完全被当作了公园来包装。它的植被、动物、河流、历史被重点强调。比如它的Urban Forest,种满了原生树木、灌木和地被植物,希望重建自然栖息地,把野生动物和鸟类召唤回来。“如果你足够安静和耐心,就可以侦察到生活在这里的野生动物。”来自可持续中心的安德鲁·毕晓普(Andrew Bishop)的这种多情不是没有道理。

不远处就有一棵赤桉(River Red Gum Tree),只剩张牙舞爪的光秃枝丫,已然空心,标示牌说明它于2004年死去,但它仍然像纪念碑一样被保存下来,为的是给当地的野生鸟类提供栖息之地,这些鸟仍然会停靠在这棵树上观察它们的领地,或在上面结巢。它被叫作“生命之树”,因为土著居民就是利用它庞大的中空地带打造自己的庇护所。

老实说,这景象还是有些陌生。但Janet倒如鱼得水,她50来岁年纪,去年底搬进来,觉得这里简直“amazing”,下午三点,她在大太阳下听着iPod,沿步道慢跑。她热情向我们展示,目前还有7栋未售出,仿佛生怕他人错过这获得优质生活的极佳机会。

但多样化生态环境还只是可持续性住宅的第一道门槛。Lochiel Park的可持续中心表示他们要做的更多。作为开发商,土地管理公司(LMC)挑选了两家南澳的建筑公司(Charterhouse by Hickinbotham and Rossdale Homes)建造所有住房。他们要考虑将生态可持续发展(ESD)技术包括energy efficiem buildingdesign、太阳能系统,水回收利用系统,废物管理系统包含在设计和建造中。住户可以和设计师商量改变装潢风格等,但节能方案却都保持一致。

因此,现在的103户房屋,每户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屋顶都安装有太阳能电板和风能装置,每户200/千瓦特小时,提供住户所需的部分电能。社区的目标是比阿得莱德的平均水平减少66%的非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74%的温室气体排放。因为节能设备的使用,每户可减少60%的温室气体排放。

所有的建筑都尽可能使用回收材料和当地产的材料,以减少浪费和碳排,就连房屋前的步道也是如此,还可以看到嵌在里面的石块、木头等等。前庭向阳的一面搭有可以收放的遮架,用的是当地产的木材,夏天可以用来遮阴,冬天可以完全收起来,让阳光进入。

南澳每年产生128万吨固体垃圾,相当于每人1吨。显然,Lochiel Park也对于这一数据感到焦虑。他们为所有的房屋都配备了垃圾回收设备,保证所有的废物都得到回收(包括砖块、木材、金属、瓶瓶罐罐、玻璃等等),然后统一分类回收,再送往回收中心过滤和再利用。食物垃圾最终被制作成堆肥。

水对于阿得莱德说非常珍贵,因此合理用水是考验每一个社区的重大习题。Lochiel Park的解决方案是:每户区域内的每户均有水池储水,用于浇灌花园和冲洗马桶;且将回收的雨水和饮用水分别用不同的管道流通,回收水用于浇灌花园和冲刷马桶。这种颇费心机的水利用系统可以为住户节省78%的用水。住户排出的水最后进入住宅区内的湿地池塘,这里种的植物可以过滤掉废水中的杂质和污物,之后再流向Torrens河,避免对大环境形成污染,

最棒的是社区采用的一套家居智能控制系统——Eco Vision。它只是一个安装在墙面相当于iPad大小的面板,价钱大约4000澳币,不能单独使用,需要在一个集团内使用。有了它,住户就可以非常直观地监控整栋建筑内的所有能源消耗和费用。比如,可以监控任何时刻或某一时段(包括某一天、某一周、某一月)的用电用水等情况、太阳能发电量使用多少电网电量使用多少。

这有助于即时发现问题,比如没有人在却用水用电量激增,也许是管道漏气,或者是遭遇了小偷,虽然这种情况相当稀有。还可监控温室气体排放的情况,以及污染程度。另外还可以监控费用。LoadManagement系统也相当实用。可以为户内的电力消费量设定一个最高门槛,再在这个总量下面设定每一个电器的电力消费量,比如烤箱、冰箱和洗衣机可耗用多少电力。当它们达到限量时,Eco Vision系统就会按照优先顺序让它们自动断电。假设是在夏天,可能要同时使用空调、电视、电脑、洗衣机、烤箱。如果发现总量超出设定的最高门槛,并且两个以上的电器都超出了,那么首先会关闭一个预先选定的电器,比如说空调,如果仍然超出,则会关闭第二个电器,比如洗衣机,这样直到电量降到门槛以下。社区对节能家庭还有奖励,只是目前还没有人积极响应。

人口和房屋密度更低,成本因此也更高。和Christie Walk不同,Lochiel Park背后的推手是南澳州政府,因此也显得更大手笔,他们负担了10%的成本,使得房价最终反而相对更便宜。在这里拥有一栋别墅,需要45万-80万澳元。但同时,社区内还有一栋由Housing SA资助的保障性

公寓,低价卖给低收入阶层居住。

同时该社区还担负提供示范和教育公众及地产行业的责任。可持续中心是一个互动中心,会给学生讲课,内容是生态友好建筑的技术和如何让生活变得可持续。(文/黑小普)

策略

自造可持续之家

可持续社区并不是满地都是,即使那些不选择居住在可持续社区的人,阿得莱德乃至澳大利亚也都有许多机构,包括从澳大利亚到当地的政府正在大量提供各路指南,帮助他们拥有自己的可持续住宅。目前还在推广阶段,但也许有一天这些会成为大部分人的常识。

设计攻略

采暖采光

让起居室区域朝北;

利用背面的窗户捕捉太阳和光线;

将东、西、南面的窗户数量减少至最低限度;

保证屋檐在夏天时足够遮挡北面窗户照进来的阳光;

利用全窗口遮阳,比如百叶窗帘,避免夏天东西两面的阳光照射;

屋顶和墙面做好隔热;

房屋布局时确定好哪些区域希望温暖哪些区域希望凉爽;

设计好室内错流路线,以便捕获夏夜里的微风;

利用高性能的双层玻璃来隔热和防噪。

用水

将接收雨水的水箱当作房屋的一部分来设计;

将雨水箱设定在靠近需要用水处,减轻水泵系统的压力;

将收集的雨水引入多种用水处,包括冲刷马桶、洗衣和沐浴;

雨水供给系统所需的配件:水泵和防止泵水时噪音的水泵罩、防止树叶和其他碎屑进入水箱的水槽网、用于在自来水和雨水之间自动转换的装置(如果雨水箱中的雨水用完,则自动转至使用自来水)。

装备和使用攻略

选择使用节水等级较高的水龙头(3-5星);

厨房可将冷热水龙头分来,以免浪费很多情况下并不需要的热水;

将花园建成节水型,因为每户人家40%的用水来自于花园浇灌和户外用水;

选择使用高节水性的洗衣机(3-5星);

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减少射灯等装饰灯的使用,而只使用功能照明;

只在生活区安装和使用空调;

选择使用蒸发冷却系统,会节省费用;

使用屋顶风扇来增加空气流通。

YourHome用户指南

lpg行业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包括天然气、电力等的能源工业专项规划已有省级相关部门负责制定,因此本报告关于临港重化工业的讨论,主要围绕临港石化、船舶工业和临港钢铁进行。

1.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背景与依据

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经济的快速发展,既要遵循一般的共性规律,更要善于从自身的优势出发,探寻一条扬己所长的发展道路。对我省而言,实施加快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战略正是这样的最佳选择。

(一)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由我省的资源禀赋和临港重化工业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我省是制造业的大省,缺乏矿产和能源,却拥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全国最长的海岸线和发达的国际航运系统。目前的数据表明,浙江海域能够建设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的岸线占到了全国三分之一,其中可建设10万吨级深水泊位达100个,居全国第一。**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亿吨,宁波、嘉兴港已成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且宁波港已建成全国最大的液体化工码头。同时,国家已实施建设的4个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中两个在浙江,分别在宁波和舟山,并已建成年输送能力达3000万吨通向上海、南京的原油输送管网。这一切极有利于重化工业的原材料聚集,弥补缺乏矿产资源的天然劣势。

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发展所需的铁矿石和原油对外依存度达40%至50%,我省依托港口资源发展重化工业的优势更为突出。据测算,临港重化工业可以在降低物流成本15%以上的优势下有效利用全球资源,解决本地区资源短缺问题;可以凭借明显的地理优势和投资环境,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开展国际技术合作,提升我省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发达国家港口城市经济成功发展的经验启示。

港口不仅是交通运输的枢纽,而且是重化工业密集布局的理想地带。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工业区,都是以港口为依托,以临港重化工业为支柱,从而实现了城市经济或区域经济的繁荣。如日本的京滨工业带,产业主要集中在炼油、钢铁、造船等领域,工业产值占日本全国的40%左右。又如美国墨西哥湾港口城市休斯顿,炼油能力以及乙烯、合成橡胶等主要石化产品产量均居全美首位。另外像韩国世界船舶中心的形成,中国京津唐经济圈的发展,都充分说明临港重化工业对于港口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支撑和导向作用。

(三)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工业化发展和产业演进规律的内在要求。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工业化一般要经由轻工业阶段到重工业化阶段,再到高技术产业阶段的发展过程。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时,工业结构呈现出从轻型制造业为主转向重型制造业为主的高级化趋势。

**年,我省人均GDP已达2893美元。产业结构正经历着从传统轻工业向现代轻工业、从一般加工业到高加工业的演进。然而我省重化工业发展严重滞后,与上海、江苏相比有较大差距:从轻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看,我省达47.3%,上海和江苏分别为28.8%和34.2%;从规模以上工业大中型企业比重看,我省为7.2%,上海、江苏分别为10.8%和11.1%。各种迹象表明,我省轻工业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已难以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推进我省工业化进程,促进我省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是对产业演进和工业化发展规律的迎合。

(四)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完善我省产业结构、增强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现实选择。

目前我省部分产业的生产规模已在国内占据相当比重,对原料类产品的需求在国内、国际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在工业化发展时期,正是区域经济对基础原材料产业依赖程度最高的阶段,没有上游原材料产业强有力的支撑,极易因市场波动受到冲击,区域经济的安全与稳定存在巨大的隐患。我省钢铁的自给率仅为20%,100万吨/年乙烯工程的实施也远远不足以支撑下游石化产业发展所需。**年我省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急剧下滑,从2003年的全国第5位滑至第16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无疑是敲响了我省必须高度重视基础原材料工业发展的警钟。

以临港重化工业为依托,将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据测算,乙烯工业的产业拉动效应一般可达1:50,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和较好的产业基础及加工配套能力来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应成为我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重要战略举措。

(五)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事关我省能否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提高在全国重化工产业布局中的地位。

21世纪头10-20年是世界重化工业转移的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跨国资本在我国国内的区位选择,更多地倾向于投资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备尤其是港口条件优越的沿海区域。从国内看,以钢铁、石化等为重点的制造业,也出现向沿海港口城市转移的趋势。

我国东南沿海的港口城市对此多已形成共识,为了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不约而同地选择临港工业特别是临港重化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在广东,惠州-广州-珠海-茂名-湛江一线以临港开发区为载体的沿海石化产业带正在形成;在长三角,从南京到上海的长江沿岸,8个大型的临港化工区相互辉映,其中上海漕泾化工区、南京化工区已被列为部级石化工业园区;在环渤海地区,天津塘沽提出打造具有世界级规模、现代化水平、国际竞争优势和持续发展潜力的部级石化基地和工业园区目标,大连以提升石化、造船、重型机械等支柱产业为重点,积极构建临港重化工业带。

我省应当抓住国际重化工重心转移和国家正在进行重化工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加快发展临港重化工业,使我省在国内新一轮产业调整中争取份额,占据有利地位。

(六)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利用海洋资源优势,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要求。

随着人口增长、资源消耗以及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沿海国家和地区把目光转向海洋,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我省海洋资源丰富,区位条件良好,发展海洋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建设“海洋经济大省”的战略目标。发达的临港重化工业是“海洋经济大省”的重要内涵,也是我省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目前,我省海洋经济第一产业比重高,整体实力与广东、山东等地比较相对薄弱。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可以使我省的资源优势特别是港口优势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迅速扩张海洋经济总量,改善海洋经济结构,加快海洋经济大省建设步伐。

总之,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我省面临难得的历史性机遇,而这一历史性机遇稍纵即逝。我们曾经数次错失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机遇,现在不应该再次痛失良机。应根据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港口优势、产业基础以及路径依赖,立足我省下游产业相关发展需要、配套设施和资源的保障条件,有目标、有重点、有选择地发展我省临港重化工业,是我省工业经济发展的积极稳妥之举。建议把石化、钢铁和船舶工业确定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重点。

2.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现状

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省委“八八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书记多次强调浙江省要积极发展沿海临港重化工业。2003年由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黄兴国主持完成省委重点调研课题《发展临港工业的战略研究》,指出了我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省经贸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2003年完成《发挥临港优势,构筑浙江石化强省》调研报告,提出必须加快发展临港石化工业,促进镇海炼化乙烯工程尽早上马。吕祖善省长亲自与中石化集团高层领导洽谈,积极争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的支持,落实镇海乙烯工程。省经贸委、省发展改革委、宁波市政府等全力做好乙烯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争取国家早日批复实施。在《浙江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中临港石化工业、船舶工业被确定为我省发展的重点产业,省经贸委组织编写了《浙江省临港石化工业先进制造业基地规划》和《浙江省船舶工业产业布局规划》,出台了《浙江省不锈钢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和《浙江省经贸委关于加快临港石化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促进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

各地也十分重视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宁波市在《宁波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做大临港型重化工业”,并将石化、钢铁、修造船等列入重点发展产业进行培育;舟山因其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将石化、船舶作为工业发展的重点;台州和温州总结工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也提出了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要求,台州正筹划临港钢铁业的发展,温州市组织制定了石化基地发展规划和临港不锈钢产业发展规划,落实职能部门开展前期工作;嘉兴市积极推进临港工业园区建设,引进了多个临港重化工业项目。

2.1产业发展情况

2.1.1基本概况

(一)临港石化:**年我省临港石化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10亿元,占全省石化行业的42%,同比增长50%;实现利润总额49.8亿元,占全省石化行业的50%,同比增长130%。镇海炼化已形成了1600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配套装备齐全,代表了国内炼油行业的先进水平。ABS、PC、PX、PTA、氨纶等多套世界级规模的生产装置相继投入生产,将对延伸产业的发展和现有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我省临港石化行业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基础,并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但尚未形成基本完整的石化工业体系,基础原材料的供应同下游产业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现有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船舶工业:全省船舶工业企业五百余家,**年我省规模以上企业95家,完成工业总产值84.4亿元,同比上升54%;利润总额3.2亿元,同比上升47%;出货值21.9亿元,同比增长19%。主要经济指标列全国第四位,其中利润列全国第二位,资产贡献率列全国第一位。骨干船厂的造船水平已跻身全国同行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浙江扬帆集团、浙江造船有限公司造船量再创新高,分别实现产值8.4亿元、6.1亿元,出口5.9亿元、6.0亿元。

我省船舶工业面临大好形势,发展迅猛。但总量偏小,企业“散、小、低”的状况比较突出,同我省港口、航运的发展不相适应。

(三)临港钢铁:**年我省临港钢铁工业已形成80万吨炼钢、135万吨轧材的优特钢生产能力,优特粗钢产量70万吨,优特钢材产量约12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12亿元,占全省钢铁行业的52.7%;利润16.1亿元,占全省钢铁行业的61.3%。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装备一流,已形成年产24万吨高精度、高附加值不锈钢板生产能力,是国内三大冷轧不锈钢生产商之一。

我省临港钢铁工业虽有一定的特色,但总量不大,尚未与我省良好的港口条件及庞大的区域市场需求相协调,临港钢铁基地特别是特大型长流程钢铁项目进展缓慢。

2.1.2“十五”成绩

(一)临港石化:“十五”期间,是我省临港石化工业发展最快的一个时期,石化“三区一基地”建设向纵深发展,一批重大项目将对我省临港石化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油加工能力由原来的1200万吨/年增至1600万吨/年,同时形成45万吨/年的PX生产能力,我省渴求数十载的大乙烯工程得以落实,镇海炼化100万吨/年大型乙烯项目有望年内动工建设;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ABS生产能力由原来的12万吨/年增至30万吨/年,产能为国内最大;台塑关系企业已确定在宁波北仑建设大型石化生产基地,完成了120万吨/年乙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部份下游产品项目已启动建设或已投产,其中已建成投产的有年产30万吨PVC、12.5万吨ABS等装置,在建的有年产30万吨IPA、12万吨PS、45万吨PP等项目;大榭烟台万华年产16万吨MDI项目及配套工程项目、华联三鑫石化60万吨PTA项目、中信三菱化学大榭开发区年产60万吨PTA项目等一批技术先进、产业关联度强的重大项目已建成投产或在建设之中。

(二)船舶工业:“十五”期间,我省临港船舶工业依托浙江扬帆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浙江造船有限公司与杭州东风船舶制造有限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建成8万吨级造船船台与15万吨级修船坞,已具备制造8万吨级及以下船舶、坞修15万吨级和航修30万吨级船舶的能力,中远船务工程集团正式签约落户我省舟山,总投资额达25亿元的中远舟山六横大型修船基地的顺利实施,为我省打造船舶工业修造基地奠定了较好的产业基础。

(三)临港钢铁:“十五”以来,我省临港钢铁工业一改多年徘徊不前之态,呈现加速发展之势。宁波宝新不锈钢有限公司投资56亿元,完成了二、三期改造,产能由原来的8万吨/年增加到目前的24万吨/年,并正在实施四期改造工程,十五末将形成年产不锈钢冷轧板材60万吨的生产规模,成为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不锈钢冷轧板生产基地;投资226亿,年产钢600万吨规模的大型联合钢厂已在宁波北仑港开始实施;温州、台州、嘉兴等地相继建设了若干个中型优特钢项目。以宁波北仑港区为主体、温台、嘉兴乍浦港区为两翼的临港钢铁基地已初具雏形。

2.1.3突出问题

一是规划导向作用发挥不够,开发建设尚未形成应有的合力。在港口开发建设和临港重化工业发展上,缺乏统一、可操作的区域规划,重点不够突出,区域分工和资源整合没有突破。各地临港区域多采取以项目带开发的发展思路,短期行为较为明显,难以做到以最有利于区域发展的原则进行布局,导致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和有限资源的浪费,并直接影响到今后的项目引进和区域产业的发展。

二是临港重化工业产业层次不高,部分临港重化工业产业链不够长。我省临港重化工业产业层次不高,主要表现在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大,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过小;传统产业比重过大,新兴产业比重过小。临港重化工业是投资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企业、大项目的带动,而我省临港石化、船舶工业大多是中小企业,缺乏一批资本实力强、产业关联性大的大型骨干企业,这将成为制约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我省临港重化工业部分产业的产业链较短,特别是终端产品制造业的原材料工业,我省相对落后,各个产业之间难以建立起较强的关联度,其中以石化行业最为突出。

三是资源供给与需求不平衡,对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形成制约。首先是水资源制约。我省临港城市的水资源就全国来讲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但区域性、水质性缺水矛盾非常明显。其次是电力资源制约。近几年我省电力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宁波、嘉兴、舟山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供电紧张的状况;再次是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在我省范围内既具备良好的港口条件,同时以具有广阔发展腹地的区位并不多,土地已经成为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宁波可供工业用地已经非常有限,舟山、温州和台州土地资源非常有限,情况亦不容乐观。随着用地紧张状况的加剧,农用地征地工作难度加大。同时,土地粗放使用现状还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工业园区低、小、散发展问题仍较为突出。园区投资密度和经济密度过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入园企业素质参差不齐,也有极少数企业以项目建设为名圈占土地;高级人才和专业技工的缺乏也是制约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2.2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我省以“五大百亿”工程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了由以往的“瓶颈制约型”向十五初期的“基本适应型”跨越,为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交通条件更趋完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同三线跨越杭州湾的便捷通道,将与已建、在建、拟建的杭甬高速、甬台温高速、甬金高速、萧甬铁路复线、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舟山“陆岛工程”和温州跨海大桥、半岛工程一起,使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另外,杭州萧山机场和宁波栎社机场已达国内一流水平,航空条件也大为改善。

水资源开发步伐加快。宁波市工业供水工程和宁波市东钱湖水厂工程正在实施,同时将实施钦寸水库和曹娥江引水工程,可保障宁波市的生活和生产用水;舟山市大陆引水二期工程付诸实施,岱山向舟山本岛引水工程,嵊泗以及金塘、六横向大陆引水工程的各项前期工程已全面展开,海水淡化和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电力建设进度加快。根据我省电力工业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情况,新增供电能力以及电网建设可保障临港重化工业发展需求。

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规划缺乏统筹考虑,与经济空间布局不完全匹配;由于行业垄断、行政区划等因素,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尚缺乏一体化的协调机制,共享性较差;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同临港重化工业发展需要仍有较大差距。

3.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3.1总体思路

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浙江实际,抓住21世纪前20年的战略机遇期,有重点、有选择地适时发展、适度发展、和谐发展。要以建设国际先进重化工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以石化、船舶、钢铁三大行业为支柱、以高技术产业为特色,以科技和人才为支撑,着力构建以宁波、舟山为中心,嘉兴、温台为两翼,适当分工、协调发展的临港重化工业产业带,提升我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推进我省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3.2发展目标

3.2.1总体目标

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成为我国重要的先进重化工制造业基地;到2020年,力争成为国际化的先进重化工制造业基地。

第一步,“十一五”期间,基本形成石化、船舶、钢铁三大支柱产业的临港布局。临港重化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8%以上,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快石化、船舶、钢铁三大产业的发展。引进一批投资上百亿的大项目;建成若干产值超百亿的大企业和特色工业园区;培育若干销售收入超50亿的大型企业集团;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发展一批具有相当规模的出口优势企业,成为我国先进的重化工制造业基地。

第二步,从“十一五”末到2020年,临港重化工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达到10%以上。具有较强的科研开发能力,拥有一批世界级的知名企业和国际著名品牌,在相关产业中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中心、设计中心和品牌推广中心,成为国际性的重化工先进制造业基地。

3.2.2行业目标

(一)临港石化:到2010年,全省临港石化工业销售额要达到1400亿元;建成国内最大的炼油和乙烯生产装置,原油加工能力达到3000万吨,乙烯生产能力达到200万吨,形成与化学工业及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石化工业产业体系;石化产品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质量上能够基本满足相关产业发展的需要。骨干企业的技术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形成国有资本、民营资本和外资三分天下的发展格局。

到2020年,力争在宁波和温州地区再布点建设两套大型乙烯装置,乙烯产能达到400万吨/年;在舟山布点建设大型炼油装置,使舟山成为油品的加工、周转基地;以乙烯装置为依托,建设PE、PVC、苯乙烯等下游基础石化产品生产装置,使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成为全国乃至国际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基本能够支撑我省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船舶工业:到2010年,实现造船能力320~380万载重吨、年产量250~295万载重吨、具备17万吨级船舶的设计建造技术和能力;修船坞容量220~250万载重吨,具有坞修海洋工程的能力;实现年总产值220亿元,出口创汇8~10亿美元。同时要培育若干家专业船舶工程设计开发公司;积极发展双高船舶的修理或改装业务,基本形成有浙江特色的船用配套网络和国际化形态的修船体系。

到2020年,实现造船能力460万载重吨、年产量380万载重吨、具备30万吨级船舶及海洋工程的制造能力;修船坞容量300—350万载重吨,具备船舶改装设计的能力;实现年总产值500亿元、出口创汇15亿美元。基本实现我省船舶工业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变,成为国内十分重要的、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船舶修理中心和特种船舶制造基地。

(三)临港钢铁:力争到2010年,基本建成布局合理、装备先进、产业链相对完整的国内先进的临港钢铁生产基地。以不锈钢为代表的高合金钢比例占13%以上,特大型钢铁企业1至2家,临港钢铁基地年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临港钢铁业吨清洁生产指标达国内先进水平;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港口资源相协调、与高端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钢铁精品生产基地。以不锈钢为代表的高附加值特钢比超18%,建成千万吨级企业1至2家、百万吨级不锈钢企业2至3家;临港钢铁业年销售收入超2000亿元。骨干企业清洁生产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3.3区域布局

3.3.1区域布局原则

(一)基础设施共享性原则

临港重化工业产业区配套基础设施有成线、成网布局的特点,相关产业区共用基础设施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和综合利用,并使基础设施网络良性运转。大多数基础设施有明显的规模效应,相关园区在布局上考虑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将明显降低产业区的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行费用,增强产业区的竞争力和区内企业的竞争力。

(二)城市功能互补性原则

产业区就其地域形态来说是一种城市型聚落,就其功能来说具有全部或部分城市功能。根据产业区规模大小、产业特点、所依托的城市的规模、性质及其与依托城市的空间关系,产业区的功能配置有多种形式。临港重化工业以大企业、大项目为主,园区的城市功能需引起高度重视。在产业区的空间布局过程中,通过合理组织相邻园区和城市的功能配置,可以优化区域布局结构,降低产业区和城市的社会运行成本,为吸引投资、留住人才营造更为优越的环境。

(三)产业定位关联性原则

产业园区建设是区域特色块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在产业区内块状经济得到进一步融合和提升,为产业配套的科研、设计、信息、流通等服务性产业将随之发展成长,形成以主导产业为中心的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群便于企业开展不同层次、不同方式的专业化协作。在重化工业的临港布局中,通过将相关产业的园区和企业集聚布置,使企业能够得到方便、经济、专业的服务,区内企业的竞争力将得到提高。

(四)空间布局连续性原则

产业区要取得集聚效应,实现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产业的共生共荣和经济、方便的专业化协作,其必要条件是产业区的各功能区在空间布置上相对集中,要求成组布置或成团布置,减少各功能区之间的空间距离,保持空间布局上的连续性。对于制造业来讲,发达的通信技术并不能使由于空间造成的相对成本降低为零。

(五)生态环境效应性原则

重化工业的临港布局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兼顾临港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应根据不同的临港区域条件,形成合理的用地结构。部分条件好的区域可集中进行产业开发,但应严格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园区应避免高密度、全覆盖式的开发,相邻产业区以及产业区与城镇之间必须保留一定的开敞空间,形成生态走廊;在生态敏感区域,要严格控制工业开发,对于条件成熟的区域可以开发生态旅游。

3.3.2石化区域布局

顺应基地化、集约化的现代石化工业发展趋势,实行临港石化工业园区化发展。根据《浙江省环杭州湾产业带发展规划》,临港石化工业近期主要支持宁波石化工业区、嘉兴石化工业区及舟山石化工业的建设。温州、台州有条件的区块作为进一步发展区域,择机开发。

宁波石化工业区主要由镇海的俞范-蟹浦区块、北仑的林大山-炮台岗及周边区块、大榭岛区块等三个区域组成。由于镇海区块无建港口和码头的条件,建议将镇海液体化工码头确定为该区域的依托港区进行规划控制,以保证园区的原料和产品进出。要充分发挥镇海炼化炼油和乙烯项目的支撑作用,并积极利用液体化工码头设施条件,进口初级石化原料类产品,建设深加工有机化工和合成材料产业等高技术含量的大型石化装置;北仑区块近期重点是利用港口优势,进口大宗有机化工原料,建设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学品下游产品装置,今后应逐步向上游原料型产品的生产拓展;大榭岛区块主要是利用港口码头优势,进口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发展聚酯中间体等有机原料类产品及相关的配套原料类产品。

嘉兴石化工业区由乍浦区块和平湖白沙湾区块组成,可建数个3-5万吨级深水泊位。主要是进口有机化工原料,开展高分子材料合成和有机化工产品深加工,形成从基本无机原料、有机原料到合成材料配套的石化工业区。建议控制白沙湾区块的产业布局规划,在利用进口基础石化原料的同时,积极与上海金山石化、漕泾化学工业园接轨,利用从上海获得的有机原料进行深加工,优化杭州湾石化产业整体布局,促进长江三角洲石化工业协调发展。

舟山本岛腹地广阔,深水岸线较长,可根据布局条件和配套设施条件,在条件成熟时,选择适当地块适度发展炼油和石化工业。金塘岛是环杭州湾区域建设大型深水港的战略要地,应争取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油品和液体化工原材料仓储和供应基地。

温州市已制定了在大小门岛布局建设石化基地的发展规划,建议支持温州在“十一五”期间,利用进口初级石化原料,启动石化下游产业的建设,为大型基础石化工业的建设创造条件。

3.3.3船舶区域布局

以浙东沿海的舟山与宁波、浙南沿海的台州与温州和杭嘉湖地区的内河流域作为我省船舶修造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舟山以普陀、岱山、定海为主要区域,重点在六横、盘峙、马峙、虾峙、长涂发展大型船舶和海洋工程修理,在鲁家峙、秀山、长峙及岱西发展远洋及出口船舶制造。宁波以象山港、北仑港,台州以温岭、三门,温州以乐清为主要区域,以建造沿海与远洋船舶为主,重点发展特种船舶与出口船舶,以修船为辅。杭嘉湖地区以发展内河船舶和游艇制造为主。

培育船舶配套与交易市场,充分利用现有船舶修造业的分布和配套业基础,打破区域与行业界限,建立开放式配套体系,重点引导形成舟山、台州两个船舶配套工业园区。发展杭州地区、宁波地区和温州地区(以乐清为主)三个船舶配套区域。引导以舟山船舶交易市场为主体,采取多种形式,吸纳台州、温州等地区的船舶交易市场或分设机构,形成完善的船舶交易市场网络,实现跨省、跨国经营。

3.3.4钢铁区域布局

以宁波北仑深水良港和已建成的国内最大铁矿码头及大榭岛、舟山等港口为依托,适度发展特大型长流程钢厂,产品以高精度板材为主。规划规模500万吨钢以上的长流程钢厂1至2家,50万吨规模以上的大型不锈钢企业2家。温州、台州、嘉兴可结合港口建设情况及产业发展特点,发展现代化的短流程钢厂,形成若干家大中型优特钢企业,产品以制品及机械用钢为主。

3.4发展重点

3.4.1石化发展重点

临港石化工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抓好以镇海炼化乙烯工程为代表的重点石化项目的建设,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港口优势,利用进口石化初级产品,建设下游生产装置。重点发展以下产业群:

(一)炼油

努力扩大炼油能力。镇海炼化原油加工能力,争取从现有的1600万吨/年,到2010年扩大到3000万吨/年;同时争取在舟山布点建设大型炼油装置。

(二)乙烯

镇海炼化乙烯工程一期建设规模为100万吨/年,争取在**年建成;在2010年前,启动镇海炼化二期100万吨/年乙烯扩建工程,总体形成20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并争取在北仑再布点建设台塑120万吨乙烯装置,2010年后,积极争取在温台地区布点建设一套百万吨级的乙烯生产装置,使我省乙烯生产规模达到400万吨,成为国际上重要的石化生产基地。

(三)石化下游生产装置

我省临港石化工业的发展重点,应根据原料配套条件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实际做出选择。我省塑料制品的生产量已占全国的20%,而目前树脂的自给率极为有限,建议加快建设PE、PVC、PP、ABS等树脂生产装置,以提升我省塑料加工整体竞争优势。

**年我省聚酯生产能力已达到400万吨,占全国的30%,PX、PTA和乙二醇等配套原材料来源问题已成为制约我省聚酯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主要瓶颈。我省应在支持镇海炼化扩大PX生产能力的同时,支持利用进口原料建设PX装置,以满足我省PTA生产的需要;PTA的建设,应综合考虑聚酯工业的发展情况和PX原料的配套供应能力。应积极考虑以乙烯为依托,建设乙二醇生产装置。

建议结合烟台万华MDI项目实施,重点建设环氧氯丙烷,并延伸建设聚醚多元醇装置,争取在宁波和温州地区形成上下游一体的聚氨酯产业生产基地。

重视利用进口和国内石化装置的副产碳四资源,开发异丁烯和正丁烷,用于生产丁基橡胶、甲基丙烯酸甲酯、叔丁胺、1,4—丁二醇、PTMEG等精细有机化工原料,实现规模化利用。

3.4.2船舶发展重点

(一)修船业

以舟山六横大型修船基地建设30万吨级大型修船坞群为龙头,利用民间资金重点发展10-20万吨级修船坞,通过引进资金、共同投资、合作生产等多种方式,加大投资力度,选用先进的装备,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形成30万吨、20万吨、10万吨相结合的修船坞群,开展并提高修理外轮及高技术船舶的比例,进一步发展船舶改装业务。

(二)造船业

发展高附加值的特种船舶制造业,其中优先发展:

——海洋运输船舶:先进多功能化学品船,大型液化气船(以LPG船为主),大型滚装船,车客渡船和高速渡船,大型冷藏船,巴拿马型成品油船、油船、散货船,2000-3999TEU集装箱船;

——渔船与工程船:超低温金枪鱼钓船、大型专业鱿钓船,玻璃钢钓船,吸沙船,起重船,挖泥船;

——游艇:30m以下先进复合材料制造的中、高档游艇、高速艇、高档船内装机艇;

——海洋工程:海洋工程辅助船、钻井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轮FPSO。

(三)船舶配套业

支持关键船用设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支持重点配套企业加速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关键配套产品和具有较强优势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扩展型号规格档次,使配套产品从装备内河船为主扩展到远洋船舶,从国内船舶扩展到出口船,并逐步打入国际船舶配套市场。重点发展中小型主机、辅机,船用发电机组、船用齿轮箱、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船舶驾驶室、救生设备、船用电气设备、船用数字综合通讯导航系统及船用钢板等产品。

(四)船舶与船用产品交易业

依托现有船舶修造业的产业及市场基础,重点培育运作规范,现代高效、能辐射周边省、市,乃至世界的船舶与船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形成支持船舶修造业发展的重要物流中心、产品信息中心,通过船舶及其配套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带动一批相关产业的发展。

3.4.3钢铁发展重点

适度支持500万吨以上规模普钢企业和50万吨以上规模的特钢企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千万吨级特大型长流程钢铁项目及百万吨级不锈钢生产项目。

发展连续化、大型化钢铁生产装备及紧凑式新一代钢铁生产工艺流程。对2500立方米以上高炉、180吨以上转炉、80吨以上超高功率电炉项目的建设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鼓励企业采用熔融还原、薄带连铸、炉外精炼、连铸连轧等先进的生产技术。

重点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制造业用精品钢材,如汽车、船舶、锅炉、管线、钢构用钢和制品及高强度机械用钢品种。

支持钢铁工业大力提高清洁生产水平。鼓励发展以循环经济为特征的生态型钢铁工业,实现钢铁生产中余热、余压、余能、钢渣及其它废弃物最大可能的综合利用。支持高炉余压发电、焦炉干熄焦、转炉煤气回收、蓄热式燃烧等节能技术的全面应用。

4.加快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4.1加强领导,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临港重化工业由于基础性强、涉及面广、投资额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推动型的,尤其是在起步阶段。省委、省政府要将其作为关乎全省21世纪头20年发展的大战略加以谋划,充分发挥我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体制优势,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立项,国内外巨额资本投入,力争浙江成为国家重化工业的重要战略基地。

建议成立由省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浙江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相关重大决策的领导,协调各方利益;并设立强有力的权威执行机构,承担具体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已经确定的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园区所在地,应建立本区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和协调本工业园区的建设开发工作。对于我省要重点争取实施的重大关键项目,必须成立强有力的项目推进小组,安排专门经费,做到早规划、早汇报,只有争取纳入国家发展规划,项目的实施方有希望。同时要积极落实项目投资主体,推进项目的实施。

4.2做好规划,促进产业合理布局

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以重大项目实施为主要特征的,任何重大项目都具有建设周期长、土地用量大、产业关联强、配套要求高的特点。如重大石油化工项目,产业链长的需要10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产业链短的也需要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目前像宁波北仑地区临港用地的布局已经基本排满,有些原本可以安排重大项目的地块由于规划缺乏权威性已经或者正在被若干小项目所分割和蚕食。制定强有力的权威性总体规划,为临港重化工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和总体布局是我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当务之急。

要组织力量对我省港口码头和海岸线资源作进一步勘察,对建设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水域条件、土地资源、能源供给、交通条件、辐射能力、淡水资源、环境容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只有真正摸清家底,才能科学合理规划。按照港口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对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做出整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整体规划要体现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安排;区域规划要打破地区行政分割,发挥各自优势,统筹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建设,着眼于提升区域竞争力;专项规划是指导相关领域发展并决定该领域重大工程、安排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应力求目标量化、任务明确、重点突出、布局合理、措施可行。规划体系应以整体规划为龙头、区域规划为核心、专项规划为支撑,体现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的要求。同时要十分注意区域规划与省级规划、专项规划与整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和协调,确保各项规划的贯彻执行。要根据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规划布局,合理控制和安排港口资源。

规划一旦正式确定,必须保持其权威地位。如果规划不能得到严格执行,那么极为有限和稀缺的资源也可能很快被其他“短、平、快”项目所占用。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推进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反对不具备发展重化工业的地区盲目引进和发展重化工业,也要反对只顾眼前利益,引进一些技术含量不高、污染严重、缺乏竞争力的重化工业项目的短期行为。

4.3加强合作,省内省外形成合力

我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众多深水良港资源优势,但缺乏有效整合,致使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我省与周边兄弟省市分工与合作的整体思路尚不够清晰,优势互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格局还没有形成。

在“十一五”期间要重点按照港口一体化的思路,建设以宁波为中心,舟山、嘉兴为两翼的组合港,发挥港口群的优势;近期应成立由宁波、舟山、嘉兴三方组成的协调小组,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规划,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共同商议港口开发建设中的突出重大问题。

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生产力合理布局的高度,确定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格局中的合理分工和功能定位,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合作;以主动接轨上海为重点,在产业对接、企业、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环境保护、人才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区域各相关城市的合作,使我省临港重化工业成为长江三角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大企业、大集团的协作,把兄弟省份的科技优势、研发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变为我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重要资源,谋求区域内产业群体和企业群体的共同发展。

4.4夯实基础,增加配套要素供给

发展临港重化工业需要以强大的基础配套设施为条件。要按照“统筹规划、适度超前”的原则,围绕临港重化工业的建设需要,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从基本适应型向适度超前型、从数量扩张型向量质并重型、从单纯为产业发展配套服务向引导促进产业经济发展转变。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体系的综合效能和服务水平,到“十一五”后期,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适度超前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要求,形成以交通、能源、水资源和环保为支撑,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系统。

加快温福、甬台温等铁路建设,积极推进沪杭、杭甬、杭宁等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和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的建设,积极实施港区干线通畅工程;围绕以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为中心的港口布局体系,抓好骨干航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推进在建和已完成前期工作的重点电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快引进LNG项目和核电项目建设步伐;推进舟山风力、潮汐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继续加大电网建设的投入,实现电网与电源的协调发展。

要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统筹兼顾,标本兼治,蓄水、引水、节水并重,高效、合理配置水资源,努力建设节水型港口城市和社会。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区域引水、供水,重点建设跨区域和跨流域的供水工程;加快港口城市雨水、污水分流系统建设,形成完备的城乡排水网络;加强港口城市的防洪和海塘建设,继续推进清水河道建设工程。

积极推进港口和临港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机制,实现污染物的集中处理和达标排放,以促进资源合理高效利用为前提,逐渐从“末端处理”转向“预防污染”;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建立和完善特种废旧物资和中水回用系统,大力推进港口废弃物分类,建设地域性的废弃物分类拆解和再资源化处理基地,并考虑建设港口城市中水市政管网,提高城市再生资源利用率。

4.5明确重点,吸引跨国集团投资

临港重化工业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仅仅依靠我省的自有资金和技术,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则往往集雄厚资金实力和强大技术支撑于一体,花大力气、下狠功夫,积极引进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投资,是加快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重点所在。要组织力量分析研究与我省临港石化、船舶、钢铁三大产业发展相关的国内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国际化战略,关注这些企业集团的资金和项目转移动向,瞄准重点对象目标,动员和使用各级政府、各种机构的力量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重点引进工作。

对于跨国公司在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投资和开发,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一是进一步发挥跨国公司投资功能,积极扩大投资领域、投资限额、投资方式,允许企业用汇的兑付和利润、资本的自由汇出。二是鼓励跨国公司设立研发机构和转让关键技术,对能够提供关键技术的外商投资项目实行减税和利息补贴支持,对提供新产品、新工艺的外资项目优先提供政府采购合同。三是逐步创造跨国公司员工自由进出的条件,给予其“一次签证、多次有效”、“落地签证”等出入境方面的便利。四是给予跨国公司增资项目部分的投资享受同行新办企业的所得税减免优惠政策。

同时要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树立“效率政府、诚信政府、廉洁政府”的形象。要建立政府主管部门与大型跨国公司之间的定期对话、协商机制,沟通当地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合作关系;在产业布局和产业链的拓展上要积极争取与大企业的互动,让旗舰型企业直接参与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战略制定与具体实施。

4.6抓大放小,强化项目带动效应

我省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的镇海炼化国家重大项目经验表明,临港重化工业发展必须以组织国家重大项目为核心。重大项目工程的整体规模效应、带动辐射效应、技术提升效应和产业结构调整效应是等量中小型项目之和所无法比拟的。特别是重大的基础重化工业项目的建设,国家有严格的产业政策限制,只有积极争取部级大集团在我省建设产业基地,才能取得国家的支持。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临港区域内国家重大项目布点较少,造成临港重化工业较长时间内相对发展不快的现象。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发展不能再走常规发展的道路,必须实施大项目、大企业带动战略,特别要集中力量科学论证,组织好若干个具有全局意义和长远作用的国家重大项目申报立项,实现我省临港重化工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目前要重点抓好镇海炼化100万吨大型乙烯项目、大榭烟台万华MDI项目、台塑系列项目、宝新不锈钢项目、北仑建龙钢厂600万吨钢铁项目、中远舟山大型船坞项目等大型项目,采取有效措施,保证重大项目的土地、淡水、电力等关键生产要素供给,促使其早日建成投产。

要以国家重大项目建设为龙头,组织好相关配套建设项目和中下游产业链,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对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要通过国家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扶优扶强,促进企业整合,组建“联合舰队”和“航空母舰”,形成一大批以资本为纽带、以品牌为核心、以优势企业为龙头的实力型规模企业,切实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4.7保护环境,大力倡导循环经济

从根本上缓解我省临港重化工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要把生产和消费环节有机联系起来,使区域经济体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容量的占用,从开环状态改变为闭环状态,大力倡导循环经济。

促进企业内部的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创建循环型企业。引导企业研究、引进、消化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量。重点关注大型石化、钢铁企业,引入关键链接技术,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和中水回收,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推进企业内物质流和能量流的高效循环。

建立共生企业间和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创建循环型工业园区。根据现有园区内各企业能源、水、原料利用现状以及物流、能流的链接关系,进行生态化改造,加强企业之间的上下游协作配套,延长产业链;对新建园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实现园区工业结构最优组合;根据园区发展方向、产业结构、配套设施、周边环境等因素,全面实施园区环境管理和企业协作,制定一套适用于项目备案、核准和日常运行的环境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在生产资源、产品生态设计、废物交换综合利用等方面协作,实现园区污染量大幅度降低甚至是“零排放”;通过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优化整合,促进污染项目集中布点、集中治理和达标排放。

上一篇:信息化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下一篇:畜牧业行业调研报告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