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3:34:46

楼梯实训总结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建筑构造;实训方案

“建筑构造”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此课程旨在了解建筑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原理,掌握其构造方法,具有识读和绘制施工图的理论基础。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传统的“填鸭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消极的学习态度。适当地引入实训,可以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学习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一、实训方案的提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教、学、做”三合一的方法,适当缩小理论授课学时,(由原来的54个学时减为42个学时),结合理论授课安排必要的随堂实训(12个学时),以及课后安排两周的实训周。具体内容如下:

1.随堂实训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参观建筑\&了解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增加感性认识\&2\&2\&墙体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墙身详图\&2\&3\&屋面大作业\&根据要求绘制屋顶平面图\&2\&4\&参观楼梯\&了解楼梯的类型、作用及位置\&2\&5\&楼梯大作业\&根据条件绘制楼梯详图\&4\&]

2.实训周安排(两周共计60学时)

实训时,将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分组先量测校园内1号教学主楼各部位的尺寸。第一组完成建筑总平面的测绘和全部平面图绘制,第二组完成建筑立面和剖面的测绘及立面图绘和一个剖面图的绘制,第三组完成墙身大样图的测绘和绘制,第四组完成楼梯的测绘和绘制。

[序号\&实训模块\&实训内容\&学时\&1\&任务书下达\&教师布置任务,讲解相关内容\&4\&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相关资料\&2\&2\&建筑物测绘\&教师讲解测绘方法及注意事项\&2\&学生测绘、记录数据\&22\&3\&建筑施工图的绘制\&教师讲解绘图要求及注意事项\&2\&学生绘图\&20\&4\&测评\&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2\&教师点评\&4\&]

总之,实训任务由两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进行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二、方案实训过程

以我院1号教学主楼为学生的实训任务。

1.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

在随堂实训时,组织学生参观教学主楼,从外观到每个楼层的布局,再到一个教室的组成、具体布置,全面观看。参观过程中教师介绍这栋建筑物的各部分组成、功能、作用、构造、使用的材料以及国家对住宅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等。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提问,也可互相讨论,教师做解答,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气氛。

2.实训环节设计

在为期两周的课后安排实训中,将实训环节设计分为五部分。

环节一:提出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的。

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明确各个小组的任务。虽然每个小组的任务不同,但实训都是通过两个部分完成的,第一部分是测绘实训,目的是掌握施工图的图示方法和图示内容;第二部分为根据建筑构造和施工图的知识,绘制施工图。

环节二:互相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

在给出任务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任务,总结完成任务所面临的问题。比如:在测绘“建筑总平面图”任务中,学生要知道建筑总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要绘制建筑总平面图需要测量哪些数据,应该如何利用建筑总平面图上的内容去完成一些实际工作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环节三: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针对发现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而是不断引导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和计划。例如:在“绘制建筑平面图”任务中,当学生提出问题“建筑底层平面图是怎样形成的”,教师可结合“建筑制图”课程的相关知识讲解,用现有的底层平面图纸以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学生就会自行总结底层平面图里应包含的内容。

环节四:学生互相协作、共同探索完成实训人物,展示任务完成的成果。

这一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索问题、组合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此环节,教师可根据每一组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不断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互帮互学,共同完成任务。

环节五:成果评价,先进行小组评价,然后小组之间互评,最后教师对成果进行总评,对知识点进行梳理。

每一个任务在完成后,教师要及时根据事先设计好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完成的任务做出反馈和评定,帮助学生找出他们在完成任务时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不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指点。与此同时,要对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使用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使学生获得相对完整、扎实的专业应用知识。通过这一环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以后的学习完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方案实训的目的

实训以任务为载体,学生必须实实在在参与到任务的完成里面来,从信息的收集、任务的实施到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在每个阶段完成的过程中,必须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成就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既熟悉相关的建筑制图规范,提高绘图能力和识图能力,又加深对建筑构造一般知识的理解,增强感性认识。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全面发展,在课程实训中应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开放式的认识、思维和工作方式,在自我控制和合作式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反思、完善、提高,逐步提升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在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实施中,通过自主学习,提高了观察思考的能力,拓宽了学生的职业视野;在与小组协作的过程中,促使学生树立严格的纪律观念和良好的职业道德,锻炼了团队合作和人际沟通能力,为工作后与客户建立良好、持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立群,梁媛,李娜娜.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3).

[2]王伟玲.浅析建筑构造与识图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

[3]李卉.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教学体会[J].考试周刊,2011(74).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结构模型;结构识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建筑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是一项基本技能,在施工现场,读懂结构施工图纸是做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安全员等岗位的必备基础。然而,高职院校中,对于结构施工图的识读,尤其是查阅平法图集相应构造图掌握构件节点钢筋构造要求和排布次序对学生来讲依然是难点,也是识读结构施工图的重点。由此可见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结构识图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将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现状分析

如何解决学生识读结构施工图的困难的问题,通过分析学生学习结构施工图的现状和课程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以下:

1.理论教学的局限性

课堂理论教学,仅通过实际工程图片和绑扎钢筋视频等辅助手段,展示的内容依然不蛲暾。虽然有钢筋模型教具,但只是单一构件,不能够涵盖各种节点的构造,覆盖面过小。实训中心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理论教学的单一,提高学生识图能力,但是班级学生较多,难以组织。

2.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学生对于平法图集制图规则掌握不好,记忆不牢,不会根据图纸查阅图集中相应的构造详图;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较弱,很难根据平面配筋想象出空间中节点钢筋构造与排布。在图纸抄绘作业中只是机械的抄图,并没有理解构造要求。

3.学生的兴趣引导

对于动手的作业,更能激发学生尝试的热情,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结构基础与识图》课程的兴趣,进而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提高学校效率。

二、结构模型制作实训

结构模型制作实训的引入,目的是学生通过完成模型制作的任务,能够熟练的识读结构施工图,能熟练的查阅平法图集,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的方式独立完成构件的钢筋算量、放样图绘制和钢筋模型绑扎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身的结构施工图的识图能力,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结构模型制作作为《结构基础与识图》学期末的集中实训,实训时长为一周。

1.实训任务

背景:某实验楼建筑,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结构,独立基础,三层。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本项目要求学生在一周内完成实验楼的构件放样图绘制及基本构件的模型(梁板柱基础、楼梯)制作,并进行成果汇报。

2.实训过程

(1)复习和引导学生回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梁、板、柱、墙、基础等构件平面表达形式、配筋信息等。分组布置任务和制定进度计划。让学生对本周将要完成的任务有大概的了解,并且在头脑中构建出钢筋骨架

(2)分组绘制各构件的构造详图,根据各构件的平面配筋图绘制梁、板、柱、基础、楼梯等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此过程需要查阅平法图集以及其他相关规范,是学生制作模型的前提,也是反复熟悉图集的过程。在此过程当中,学生一方面巩固了结构施工图制图规则方面的基本知识,另一方面要考虑各构件节点构造要求,例如梁板柱节点钢筋排布和各构件在节点位置锚固长度的要求。通过这个重要的环节,加强学生对基础平面布置图,柱配筋图,梁配筋图,板配筋图和楼梯配筋图的识读方法和相关的构造要求的学习。

(3)根据绘制的构件配筋放样图准备材料制作结构配筋模型。根据绘制的放样图以及材料的总量,每组按照规定的模型比例,计算钢筋的下料长度,此环节建立在构造要求掌握良好的基础上。

(4)总结汇报。每组对实训周的成果和过程进行汇总展示,并定期汇报实训过程收获。

3.实训成果

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上交一张A2幅面图纸的构件的配筋放样图、每组提交结构构件模型一个。

4.考核

每组提交成果并进行汇报,以答辩的形式考察每个学生在结构模型制作实训中学习的程度。教师进行点评和打分。

故模型制作是学生们边做边思考的实践过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空间思维创造能力。

三、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效果评价

建筑结构模型制作实训过程中发现,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学生结构识图能力的提高

1.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结构模型制作弥补了图纸、照片、视频这些方式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到了实际的配筋和钢筋绑扎的过程,见证了由图纸到实物的过程,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也能够主动询问老师或者上网查阅资料。

2.增强学生空间理解力

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需要建立图纸与实物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深刻的将G平法图集的构造知识融会贯通。在模型制作过程中,空间实物能够更加清晰全方位的表达节点构造也使得在模型完成以后,对结构施工图纸有了空间上的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查找规范、图集,解决问题的习惯。

4.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证明,团队意识和个人自豪感在总结汇报当中尤为凸显。

四、小结

要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手段,通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结构施工图的识读能力

高职院校就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建筑结构识图课程与建筑材料课程、施工课程等先关专业课程的联系,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也有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知识、实际工程图知识、职业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全新的思维和最大的效率焕发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热情。

参考文献:

[1]郑晓丽.关于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的建议[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4).

[2]郑庆波.谈如何提高学生建筑工程识图能力[J].科汇,2011(06):61-62.

[3]马丹丁,张建军,吴学清.论建筑结构课程中平法识图教学单元的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1(18).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职 教学改革 构造识图 多媒体教学 实训

近几年来中职学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现就笔者任教的《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改革,谈一些心得和体会。

1 采用项目教学法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

1.1 认识建筑的基本构造。中职学生还不具备基本专业知识,对建筑缺乏认识,直接灌输理论知识学生难以接受,因此,笔者经常带学生参观学校的建筑物或结合课程内容到工地进行见习,学校为配合教学在实训基地建设了各种建筑构造模型,以便学生学习。如笔者进行墙体细部构造这节课教学时,会先让学生预习基本的概念:散水、勒脚,然后带学生去实地察看,老师指着地面沿建筑四周的一圈混凝土给学生讲解:这就是散水,大家想想起到什么作用?有多少宽度?为什么要做成有一定斜坡?这些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会七嘴八舌回答,最后老师引导出正确的答案。

再比如进行楼梯这一章的教学,因为楼梯的构造在建筑里是最复杂的,国家强制性规范条款在这里又多,特别是楼梯尺寸设计,该如何下手呢?笔者把学生分成三组,让他们把下列数据:楼梯净宽、楼梯净高、踏步宽、踏步高、踏步前檐挑出、栏杆扶手高度、梯井宽、每楼层踏步数、计算层高,设计成表格并将测量数据填写好。比一比,哪一组测的最接近答案;想一想,算一算层高是多少;从得出的数据中来贯彻国家强制性规范,比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效果明显好。

1.2 采用多媒体教学。前面已谈到,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体系,要在口头上讲述清楚是不可能的,或是依靠黑板去描绘也是非常难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的综合处理及其强大交互式特点,制作的各种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能充分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现场施工环境,能有效地使学生对一些抽象的实验、试验过程和现场看到的操作过程更好地理解,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地改变传统教学手段单调模式,使学习落到实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将文字图像与影像文件有机结合起来,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师将一些具体的建筑施工过程以视频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建筑施工的要求和施工程序,有效地帮助其加深了理解。再如进行屋面防水构造这一节教学中,就是利用拍摄的录像向学生展示其一层层铺贴的材料、厚度及注意点等操作要领,为进一步掌握各层的作用及泛水的构造打下基础。

1.3 模型制作。《建筑识图与构造》这一课程的课程性质就决定了其授课形式和方法,建筑以创造空间和改造空间为其根本研究和设计目的,其产品和构建均是三维的,层次多样。另外,建筑的结构构件与材料多具有隐藏性,无法通过直接观察成品得出其具体情况。因此,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往往采用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提高学习效率。但建筑识图与构造多在一个三维空间完成,这种二维平面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其授课需要,同时也无法提高学生的空间识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而模型制作的出现则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大大提升了教学质量。为此,学校专门购进了一大批教学模型,以满足实际教学需要,其中既包括各部分的具体模型,也包括整体构架模型,学生可以借助这些模型更好的了解和熟悉建筑构造,为其下一阶段识图绘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实践训练。在实践训练环节,一方面授课教师可以借助模型加深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接受能力;另一方面授课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通过安排一些课程实践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一些课程项目,并通过最后的总结和评价及时反馈信息,加强教与授的双向互动。例如构造柱与墙体的连接构造马牙槎砌筑教学,在实训工场上课进行情景模拟,再根据课程大纲中本节教学内容所安排的一些具体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形式表现出来,以加深学习印象,提升学习效果。另外,在实际课程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本班实际将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并引导各小组成员相互讨论、相互研究、相互影响,最终找出最佳解决方案,完成学习任务,然后由师傅现场示范,最后学生协作进行实际操作,老师和师傅引导学生的行动,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与职业道德,团结协作等职业素养,使学生能适应以后工作的需要。

2 教学评价

以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主要还是停留在学生的作业及考试上。其优点在于考试程序规范、操作简便,对学生较为公正,教师评分主观成分较少,因此一直为学校长期采用。其主要弊端是只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考查,无法反映学生的全过程学习情况。此外目前的考试内容设计仅限于对学生知识的考核,而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表达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能力的考核没有涉及。这样的评价方法较片面,不仅容易使学生片面追求考试的成绩,而且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及综合能力的培养。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容易使其产生挫折感,容易诱发这些学生的厌学情绪。因此,笔者结合建筑专业的具体情况,确定了本课程学生学业评价方法: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训实践+学生自评+互评。

2.1 课堂表现是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课堂提问、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小组讨论等,笔者在教学中把对学生提问的评价形式运用在每一次课的教学中,并针对学生具体情况,每次课后都将本次课的重要知识点列出来,作为下次及再下次提问的要点。这样给出一定的范围使学生感到容易掌握,增加了学生参与评价的信心;同时对这次提问评价成绩不好的同学,允许课后及下次重新评价。这一点十分重要,这样可使学生不丧失自信,也可以激励学生再学习的劲头。

2.2 平时作业的评价。每个同学都不想自己的平时成绩不好。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经常会发现下列情况:许多同学抄作业;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抄作业,影响其新课的学习;学生有时抄了也不知道抄的对不对;有个别抄作业的学生,作业的平时成绩好过那些自己做作业的同学。针对学生作业中的这些问题,允许其迟交、补交。凡是交作业的都给予作业登记。通过这样的尝试,再没有出现学生上课赶抄作业的现象。

2.3 实训实践的评价(可通过自评、互评、老师评价)。笔者制作了学生实习实训评价表,其内容主要有:考勤、工作安全意识和防护、对工作的认真态度、小组间的合作精神、操作技能、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能力、综合考评。通过笔者在《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中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一些尝试,体会到学生学业评价必须体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互助合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3 对课改的几点问题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强素质教育的推广宣传力度,全面提升中职院校的课程改革理论和实践层次,学校应不断反思和总结,对于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认真总结和反思,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以推动中职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积极发挥其在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具体来看,当前中职院校课程改革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增加实习实训部分使本来教学容量大、课时紧的矛盾更加剧。②课堂的形式虽然多样化,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但是有部分学生在实训课中只注重实训过程而不注重从实训中得到结论。③手头资料缺少,配套练习缺乏,还有许多地方需修改及完善。④课程体系建设不合理,片面强调理论知识课程的重要性,忽视了实践课程在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和素质能力方面的作用。⑤课堂教学仍以授课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严重影响了课堂授课效果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沈先荣.建筑构造[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

[2]郑忱.建筑构造[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

[3]赵研.建筑识图与构造[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张耀军,李永超.《房屋建筑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尝试及建议[J].职业教育,2008(4).

[5]陈翠琼.高职项目课程设计探究――以《建筑识图与构造》课程为例[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6).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楼梯 钢筋工程量 计算技巧

中图分类号:TP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c)-0103-04

楼梯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的构件,是建筑物中最具有功能性的要素之一,其造价也占零星节点造价中举足轻重的部分,方便快捷且准确计算出楼梯工程量,是研究归纳零星、复杂节点钢筋工程中的一个重点及难点。通过软件自有的计算方式与手工计算方法的结合,分析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并总结出基于软件的钢筋混凝土楼梯钢筋工程量的3种计算技巧。

1 基于软件的楼梯钢筋工程量计算技巧

1.1 单构件输入法

单构件输入适用于可依据图集进行修改的楼梯构件,尤其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以楼梯甲为例(平面图图1、剖面图2)介绍单构件输入法。

(1)新建构件LT甲,根据图纸及配筋信息,在图集中选择双网双向CT型楼梯,修改基本信息及配筋信息,根据结构设计说明,修改钢筋锚固长度及保护层厚度;根据楼梯结构和建筑图纸,修改其他信息(图3)。

(2)修改配筋信息。上部纵筋:C8@180,下部纵筋1和2:C10@120;梯板分布筋:C6@200; 梯板下部纵筋:设下部纵筋根数分别为n1和n2,记N=max{n1,n2}。梯板下部纵筋1和2数量修改为ROUNDUP{N/2,0};增设梯板下部纵筋3和4,梯板下部纵筋3和4数目为INT{N/2}。

梯板分布筋:图集中分布筋取消了180°弯钩,记分布筋数量为X1,增设梯板分布筋2(实为板顶分布筋),分布筋数量改为ROUNDUP{X1/2,0},图号为1,其他信息不变;再次进行参数输入,将配筋图中分布筋信息修改为C8@250,计算退出,梯板分布筋数目为X2(实为板底分布筋),将数量X2改为ROUNDUP{X2/2,0},结果如表1所示。

1.2 自定义线绘制法

自定义线绘制适用于异形截面,结构稍复杂的楼梯,同样以楼梯甲为例,自定义线绘制方法步骤如下。

(1)绘制楼梯截面。

将要绘制的楼梯构件在CAD中围成完全闭合的截面,从钢筋算量软件的CAD草图中添加图纸并手动分割所绘制构件;再从分割后的CAD草图中设置比例,输入实际尺寸应与图纸尺寸相同,新建异形自定义线并从CAD中选择截面;定义网格:水平方向为260×10,1 310,竖直方向为300,175×10;最后根据图纸设置标高。

绘制点筋,楼梯甲截面中仅有一条斜向的线筋自定义线,但所绘制的双层双向楼梯中应有2条(结构比较复杂的异形楼梯一般都有2条及以上纵筋)。此时有2种处理方法。

一是将斜向自定义参考线偏移值手动设置为h-bhc-dp/2,板顶分布筋可以绘制在这根参考线上;二是找出斜向板底分布筋的起点和终点,再进行绘制;板底分布筋的起步距离分为50、S/2、bsk/2三种,这里取S/2。(k为(bs2+hs2)/2)。

如按第二种处理方法,即起点:以最后一级台阶自定义参考线为基准,设置偏移值,找出起步点筋的准确位置。由图4可知,竖向参考线偏移值为S/2,所求纵向参考线偏移值即为X。

a=(bhc+dp/2)k,b=(S/2)hs/bs,c=hk,则:X=c-a-b=hk-(bhc+dp/2)k-(S/2)hs/bs

终点:如图5所示,以第一级台阶自定义参考线为基准,设终点偏移量为Y。

f=(bhc+dp/2)hs/bs,e=(bhc+dp/2)k,则Y=bs/hsd=bs/hs〔c-f-e-(h-bhc-dp/2)〕,偏移完成后c筋如图6所示。

依据点筋绘制横筋:上部纵筋输入C8@180,下部纵筋输入C10@120,进行绘制,对于一次不能绘制的纵筋可以分段绘制,最后编辑钢筋端头和弯钩。

1.3 其他构件替代法

针对螺旋形楼梯的钢筋,若结构不太复杂,两侧没有旋转梁,在钢筋算量软件中,可用螺旋板构件定义布置螺旋楼梯及其钢筋,汇总计算后,在钢筋编辑界面中修正,其中异形平台板也可用板替代绘制。

以03J402《钢筋混凝土螺旋楼梯》图集中BLT3015B12(表2)为例。

(1)新建并定义螺旋板构件。

修改螺旋板信息:输入宽度、厚度、内半径、旋转角度、旋转方向、顶标高、底标高、保护层厚度。

输入钢筋信息:输入梯板段板顶配筋和板底配筋,图7中板顶配筋分跨中、上支座、下支座3种,搭接长度为40d。(纵向受力钢筋锚固长度取La=33d,搭接长度取1.2La≥40d)可将板顶配筋假设为通长筋,最后在钢筋编辑时,加上搭接长度。板顶配筋和板底配筋同为10B14。纵向底筋和纵向面筋均输入B14@85。

在“计算参数设置”中修改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和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33d);梯板连接做法要求中规定:梯板两端为固接,梯板的纵向主钢筋一定要伸过支座;主钢筋伸出楼板(或基础)内不少于半支座;3D模型如图8所示。

(2)板侧配筋。

两侧上下各2根钢筋的长度与已进行计算的板顶配筋长度相同,修改钢筋信息。两侧中间配筋,根据上下2根钢筋进行钢筋信息输入,按底筋1长度增设2根板侧配筋。

(3)梯段箍筋:4A10@200,在“编辑钢筋”中输入。图集中明确:搭接范围内的箍筋应加密,间距不大于纵向钢筋直径的5倍,并且不应大于100 mm。根据构造要求,令搭接范围内加密箍筋间距为100,即4A10@100/200。相对于楼梯外侧而言,箍筋在搭接范围内(40d)的加密箍筋间距为100,设置4道,其他部位间距为200。由此可知:箍筋长度为:(900-35×2+200-35×2)×2+18.5×10=2 105;拉筋长度:(200-2×35+2×10+2×11.9×10)×2=776;最外侧纵向底筋长度为10 421;加密区为4×40×10=1 600;箍筋根数:ROUNDUP[(10 421-1 600)/200]+ROUNDUP(1 600/100)=61;拉筋根数:61×2=122,据此,输入箍筋及拉筋长度、根数。

2 结语

目前,单构件输入绘制法是进行楼梯钢筋工程量计算最简便并且准确的方法之一,随着施工技术的进步与设计者大胆创新,楼梯不再局限于简单规则的形状,因此只有对算量软件的操作、钢筋算量的方法与建筑识图等方面进行知识储备,对已有知识融会贯通、提炼与拔高,才能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黄英,兰定筠,孙继德.建筑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 赵杰,刘芳.工程管理综合实训[M].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 陈国平,王旭峰,施永雷.浅谈复杂几何形状构件的钢筋算量应用[J].建筑,2009(16):98-99.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5篇

组长:略;副组长:略;成员:略; 各班班主任及各科室人员。

二、紧急疏散实施的三个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首先召开领导组会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其次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广泛宣传发动,进行部署;最后召开教研室会议进行具体分工,班主任召开本班学生会议,进行宣传、落实。其间,学校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宣传专栏等多种形式宣传发动,使学生、全体教职工及家长认识到紧急疏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组织实施阶段

成立二个小组(指挥组、后勤组)和一个办公室。指挥组负责每个楼层和每个班级的撤离顺序,学校领导决定何时开始实行撤离;后勤组负责校园广播和医疗保障,办公室负责整个疏散演练的相关工作。

办公室:略;说明:负责电铃发号、负责口哨发号、负责广播发号、操场秩序负责及其他科室人员。

3、总结提高阶段每次演练结束后,召开总结分析会,首先请班主任汇报有关工作,然后分析本次疏散的不足和成功之处,以便使以后的疏散演练,更加科学、合理。

三、紧急疏散的决定紧急疏散是在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来临时,为了避险,迅速将人员由危险场所撤往安全地域的行动.实施紧急疏散难度较大,其行动自身也极具危险性,因此,不到紧要关头不可实施,而必须实施时则应当机立断。紧急疏散的决定由校长或副校长做出。

四、紧急疏散的信号及紧急疏散的信号有电铃和哨声两种:在电源和电铃系统可以使用时,宜采用电铃信号,电铃信号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在电源或电铃系统损坏或不便使用时,可采取哨音信号,哨音信号也为连续的两短一长声.信号的由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长或副校长通知信号员、网管教师或体育教师实施,也可随机指定人员实施,紧急疏散信号从开始,应连续不断,直至全部人员撤出危险场所方可停止。

五、疏散通道划分

1、上课班级的学生撤离顺序:(1)每班靠近前后门的座位两个学生负责打开前后门。(2)班级学生按先从第一组开始最后至最后一组依次离开教室,且分前后两门同时撤离,若座位数为偶数,则一分为二,若座位数为奇数,则靠近楼梯口的多分一个座位,每班安排两名教师,前门为班主任,后门为教师(当堂授课),指挥学生撤离。(3)同楼层班级的撤离顺序:

①教学楼上:各班所走楼梯通道依次是:每层楼的东边两个教室东楼道,每层楼西边的两个教室走西楼道。班主任、教师跟在本班后面撤离,前一个班撤完后下一个班接着撤离。顺序为从一层到七层依次撤离。

②实验楼上:从501机房开始撤离,按照从靠近门口的学生依次是:走西楼道。班主任、教师跟在本班后面撤离,前一个班撤完后下一个班接着撤离。③行政楼上:从行政楼楼梯下(同样先低层,后高层)。④一楼班级:直接撤离到达指定场地。(4)对中间楼道,学生靠本班教室近的内侧行走。(5)不同楼层班级的撤离顺序:按楼层顺序(一、二、三…)下楼。(6)由杜明刚负责在教学楼东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负责在教学楼西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老师负责在实训楼楼梯口,指挥学生下楼,二层各班学生撤完,才可让三楼学生下楼,依次进行。(7)学生在下楼梯时,必须慢行。不得跑步下楼,防止拥挤、踩踏。(8)学工处相关人员在一楼负责指挥疏散。2、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疏散通道划分课间和自由活动期间紧急疏散通道以学生个体所在位置划分,发生突发事件即在操场或其它安全地带找到所在班级集合。

六、安全集结地域:(在田径运动场有具置划分)学生撤出后,应尽量靠远离建筑物一侧的道路,迅速向田径运动场指定位置集结。撤出教学楼的学生,应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或部位,选择路线前往广场集结。到达安全集结地域后,各班应集中,各班班长和体育委员应主动招呼本班同学向一起集中。通过报数统计本班人数和损伤情况,并迅速报给班主任,班主任再报给年级主任,并采取相应措施关照学生。各年级主任报政教处汇总后向校长室报告学生撤离情况。

七、教职工任务分工

1、校领导、分工干部带领各班班主任等人员巡视各班级师生撤离情况。

2、所有教职工在指挥帮助学生撤离后,也要撤离到安全区域。

3、决定紧急疏散的校领导要全面掌控情况,在命令紧急疏散信号的同时,根据需要应及时拨打“119”、“120”、“110”等相应请求救援电话,并安排学工处一人专责迎接救护人员和车辆的到来。

4、班主任分别在教学楼上的分布图如下。

八、疏散要求疏散要求依次快速、安全下楼到指定位置集合。

1、听到警报声后,大家要沉着冷静,听从指挥。全校师生应立即有序地进行疏散,学生不在收拾任何物品,及时打开教室门,班主任应在指定位置指挥自己班的学生疏散。

2、在下楼梯时,学生应保持一路纵队,尽量靠边有序行进,不准相互拥挤,避免跌倒。如有跌倒,后面的一、两名学生应快速将其扶起,其他同学要绕行,不准围观、拥挤。

3、疏散过程中,发生意外,如出现碰伤、扭伤等情况,应有老师进行救护,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再找校医对其治疗。

4、到达安全点集合完毕,各班应由班长报告本班的学生人数,是否有受伤等情况。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6篇

《建筑材料与构造》 项目驱动 工学结合

《建筑材料与构造》是高职建筑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中,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造价、建筑电气、建筑给排水等专业均设有建筑材料与构造这门课程。经过近10年的教学努力,我们进行不断的改革与摸索,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并按项目组成模块,确定“项目教学法”的课程设置,构建了具有高职特色的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并加大学生的实训力度,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动手能力。2009年,该课程评为深圳置业技术学院的校级精品课程。

一、课程设置

《建筑材料与构造》的课程性质是以突出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专业技术核心课程,其最直接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设计或识读建筑施工图的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建筑物的各部分组成,建立比较系统的建筑构造技术观念,并且能够获得综合运用建筑构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定位是从工作岗位出发,分析在相应的工作岗位所应执行的工作任务,通过对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进行分类,然后确定课程门类以及教学设计实施。

二、课程教学

内容选取。《建筑材料与构造》这门课从设课之初就开始调研各企业专家,行业协会等,然后制定专业教学计划,并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又不断对课程进行修改,随时保持与市场同步。

在教学内容上,对建筑材料和建筑构造进行了整合,把建筑材料中的相关知识整合到建筑构造中来。在内容选择上面,我们采用的是“目标定位法课程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及岗位需求,统筹考虑和选取教学内容,密切结合专业及行业新知识新技术,并对教材进行了必要处理。

由于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建筑教材的相对滞后,使得仅仅依靠教材讲课已经跟不上市场的步伐,因此我们积极与深圳的各知名建筑设计院保持联系,随时掌握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随时更新讲课内容。

课程设计。课程设计遵循工学结合,满足需要,项目导向以及工作过程这四个原则。

工学结合,即将“工作”和“学习”两个不同事物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通过工作的过程达到知识点的学习目的;满足需要即课程内容能够满足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项目导向即在课程设置上我们以合作企业提供的真实工程项目为主线,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六大项目”;工作过程即将学习型项目工作任务化,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达到学习的目的。

三、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由于建筑构造是一门平台课,不同专业对于学习目标有些细微差别。因此,我们在课程设计的时候,把课程分为三大模块,理论基础、理论运用、技术实践模块,不同专业根据专业的需要选择不同模块进行教学,以达到施工图的设计或识读的目的。三个模块我们具体分为六大项目来分别进行操作,分别是基础、墙体、楼梯、楼板、屋顶、门窗。

在课程内容的组织上,上我们颠覆了以往的传统式教学,把六个工作项目基于类似设计行业的工作过程来组织的。我们把每个项目分解成项目引入、项目分析、项目布置、项目协作、项目展示和项目拓展等七个过程来进行组织的。如下所示:

项目引入,导入工程项目,阐述该工程内容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及其重要性。

项目分析(技术分解),各工程项目中使用的材料以及相关理论知识体系。

项目布置,根据项目分析确定具体的实践项目确定(可以具体工程实例为题目)。

项目协作,小组交流、相互讨论,分工协作。

项目展示,实践成果展示。

项目审核,项目结束后由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项目评价,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组成三方评价系统。

项目拓展,课外实践项目,对课堂内容的补充及影像加深。

“项目导向”。下面以楼梯为例,阐述项目导向法课程教学,通过“项目驱动”为主线,自主策划、通过任务分解、使“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

项目导入,通过问题导引,情景设置,解剖建筑引进楼梯概念。

项目分析,然后通过技术讲解、图片、动画演示等手段简述楼梯的组成材料、楼梯的基本分类,楼梯的构造组成、钢筋混凝土楼梯的设计及细部构造。

项目布置,布置真实工程项目的楼梯设计任务,学生借此获得“工作过程知识”。

项目协作,学生根据设计任务书分析所需技术手段,然后进行分组讨论,解析,制定设计方案;教师将设计方案中的错误反馈给学生。这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反馈,学生最终解决技术问题,制定技术方案。学生根据反馈回来的设计方案,制定施工图纸,项目制作完。

项目审核,模拟设计院中校队过程,学生以找错的方式进行互评,最后教师审核设计图纸,总结性点评。

项目拓展,我们会给学生布置不同的楼梯形式如平行双跑、折行三跑楼梯、螺旋楼梯等,学生自己测绘,生成各种楼梯模型,带动学生理解不同的楼梯类型。这是学生的工作成果,通过自己动手,学生能更好的理解楼梯的类型及组成。

四、评价体系

课程建立了以能力为中心的动态立体评价体系:六个项目根据其重要性各占不同比重,其中墙体、楼梯、屋顶各占20%,基础、楼板各占15%,门窗占10%。在每个项目中,又分为工作过程、工作态度、实践成果、技术知识四个方面。其中,工作态度包括学生的考勤,工作过程包括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吃苦耐劳等职业道德,技术知识主要考核其理论知识,实践成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来进行共同考核,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不仅考核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评价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能力培养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建筑都是一个团队协作的成果,因此在课程中通过完成老师精选的实操工程设计实例来培养学生的建筑施工图的设计、识读,能够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的专业能力;藉由建筑构造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的操作,获得的学习方法能力和工作方法能力以及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学、社会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 建筑构造与识图 教学设计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eaching,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we must design the teaching process scientifically and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heory, this article shows the main point of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taking the course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as example.

Key words: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drawing recognition; design of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 C41文献标识码: A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探索中开展得热火朝天。高职院校竭力探索适合本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现途径, 教学模式、课程开发与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训模块探索与基地建设、教学评价等成了高职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高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是高职教育改革的主流思想,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行动导向教学成了必然选择。如何实现行动导向教学?每门课程都要根据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进行设计。本文对《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完善,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行动导向的教育思想

(一) “行动导向”一词的由来

“行动导向”作为一种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范式,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德国首先形成和确立下来,成为迄今为止德国职业教育的主流思想。近年来引入我国,并逐渐被职业教育领域人士接受和重视,从而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而迅速传播。

“行动导向”教学范式产生的基础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学校和企业教学实践的变化及对职业教育原来的学科系统性教学活动的批判性认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在德国联邦政府及工业企业的支持下,德国开展一系列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推动了不同形式的行动导向教学活动的应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成为这一时期职业教育领域最广泛应用的概念,围绕这一教学范式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其中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对“行动导向”教育思想做出了最好的概括性阐述,即“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二)行动导向的定义

曾在德国联邦职业教育研究所任职的劳尔-恩斯特女士指出,行动即学习原则。行动导向教学须根据完成某一职业活动所需的行动以及产生和维持行动所需的环境条件来设计、实施、评价职业教育教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师生共同确定行动产品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和体力劳动的统一,而这里的行动是为达到学习目标进行的有意识的行为,其基本特征包括:第一,可以从多种可能的行动方式中选择一种方式;第二,可以在行动前对可能产生的后果做出预测,从而通过有计划的行动,有目标、有意识地影响行动的结果。行动导向教学的实质是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发展;其设计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其参照标准是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特征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提供必要条件,学生乐意学习、自愿学习且能够独立学习。其典型特征可具体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性:学生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根据实现预定行动目标需要选择教学内容,学习内容全面;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可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全面;

(2)主动性:行动导向教育思想更注重人性,认为人是自我负责和不断优化的,能在实现预定目标过程中进行批判性自我反馈,从而主动学习和改进;

(3)参与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当中;

(4)开放性:学生可自主选择达到既定目标的行为方式,其行动和学习方式都是开放的;

(5)螺旋上升性: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增强学生识别能力,注重提升其行动能力,鼓励学生按照计划、通过行动体验来完成任务;通过“手脑”协调,使认知能力、系统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充分内化;同时还注重个性培养,增强其承担任务的勇气和完成工作的信心;几方面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螺旋上升的效果。

二、《建筑构造与识图》教学设计

(一)设计的基本内涵

教学是为了达到学生学习目标对学习过程及学习资源进行安排和实施。教学过程又可分为三个密切相关的环节,及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其中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等进行构想,是教学的先导性环节。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就无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也无法达到期望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模式设计

在上述行动导向教学相关理论的指引下,我们首先根据《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特点确定教学模式设计的几个原则:

(1)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目标出发,使职业教学从注重“教法”转到注重“学法”,将学生的学习与学生发展密切结合起来。

(2)在教学中,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教学的主持人。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

(3)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学知识”,而且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交往”。

(4)“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的原则:即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统一。

(5)一体化原则:即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与评价一体化;教育与德育一体化。

遵循以上几个原则,《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采用任务引领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建立以真实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的学习性工作任务,引导创设出各种场景,把学习主题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以学生为主体,以真实任务活动组织教学。在任务引领下,通过现场对照看图、实物观察、模型观摩、绘图、说图、评图等,让学生感知、领悟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提高。设计任务时层层递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以螺旋式上升。以两套实际工程项目图纸识读为主线贯穿教学始终,将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转化为适合教学、具有教育价值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职业能力。

教学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系统设计教学过程,课程实施分为六个教学步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步骤如图2所示。

(三)教学目标、教学项目设计

1、教学目标设计

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绘图与识图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同时培养学生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1)专业能力培养目标:

(1)树立安全和环保意识

(2)具有空间想象能力

(3)会使用制图工具和用品

(4)能绘制建筑的平、立、剖面图和详图

(5)具有建筑施工图识读的能力,能分析解决整套建筑施工图中存在的问题或矛盾

(6)掌握建筑工程建设的基本程序

(7)明确建筑工程实际中常用的投影图

(8)掌握正投影的理论以及房屋建筑制图的相关规定和标准

(9)掌握建筑的概念、分类和民用建筑的基本组成及构造

2)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目标:

(1)具有建筑工程技术人员所要求的职业道德

(2)具有较好的新技能、新知识学习能力

(3)具备良好的观察、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5)具备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优良品质

2、教学项目设计

学习项目 学习任务描述 学习内容

项目一 课程认知与岗位认知 任务一 施工现场参观

通过施工现场参观,了解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岗位、生产过程及安全生产的基本知识。了解将来的就业去向,了解《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对将来岗位工作的作用。撰写一份参观总结。 建筑的概念、分类、组成

建筑工程建设的程序

本课程的内容、特点

就业方向岗位群相关知识

计划能力

总结能力

任务二 制定课程学习计划

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看课件、教师和学生讲解等方式了解建筑的概念、建筑物的分类、工程图样的作用;了解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特点、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结合自身情况和特点制定本课程的学习计划。

项目二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与识读 任务一 线型练习图抄绘

为了熟悉建筑制图标准同时了解比例、尺寸标注等制图知识,抄绘一张线型练习图(附后)。要求图样绘制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线型分明。 制图工具用品的使用;

建筑制图标准;

投影的概念、分类;

三面正投影图的形成和投影规律;

绘制与识读建筑工程图样的理论基础和方法;

基本体:三棱柱、三棱锥、圆柱、圆椎的三面投影图的绘制方法;

组合体组合方式;

组合体投影图画法;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组成;

组合体投影图尺寸的标注方法及注意问题;

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本体投影图绘制

弄清什么是三面正投影图、什么是基本体,自主确定基本体的大小,分析基本体的三面投影情况并按制图标准把各基本体的三面正投影图绘制到图纸上。要求图样绘制正确、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任务三 组合体投影图绘制

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学习基本体投影的基础上,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画法、尺寸标注的方法,并进一步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任务四 组合体投影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组合体的两面投影图补绘第三面投影图或做出组合体的模型。通过识读投影图,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组合体投影图的识读的方法步骤,提高空间想象力和读图能力。

实训一 观察教学楼前的台阶,绘制其三面投影 形体分析,组合体三面投影图的绘制

项目三 建筑构造图识读 任务一 剖面图断面图绘制

根据给出的投影图或直观图绘制剖面图或断面图。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和画法;

剖面图和断面图的形成原理;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类型和适用情况;

常用的材料图例;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图示方法与画法;

墙体的类型;

砖墙的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隔墙构造;

墙体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板层与地坪层的组成;

钢筋混凝土楼板的构造;

楼地层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地面的构造;

工程做法表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组成与尺度;

钢筋混凝土楼梯的类型;

楼梯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详图的识读方法;

楼梯的细部构造;

屋顶的作用和类型;

平屋顶的排水方式;

平屋顶卷材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刚性防水屋面基本构造和细部构造;

屋顶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变形缝的概念和类型;

变形缝在基础、墙体、楼地层、屋顶处的构造;

变形缝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单层工业厂房的结构类型、组成;

主要结构构件的类型和构造要求;

单层工业厂房的构造图的识读方法。

任务二 基础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基础平面图和基础详图能够判断是何种类型的基础,完成识读报告。

任务三 墙体构造图识读

抄绘给出的墙身详图,抄绘过程中识读图中外墙墙脚节点构造详图、窗台节点构造详图、过梁及楼板处节点详图,掌握墙身及细部构造、以及详图识读的制图标准。并能够根据墙身详图中的索引符号查阅相关的标准图集,读懂其它墙体构造详图。

根据给出的隔墙构造图,完成识读报告,说明隔墙的构造要求。

任务四 楼地层构造图识读

根据案例图纸中给出的楼地层构造图或工程做法表或工程做法索引制作楼地层、楼地面的模型,每组制作至少一个楼地层的模型和不少于两个的楼地面的模型(各组尽量不重复)。制作材料可采用硬纸、泡沫塑料、海绵等,应清楚每一构造层次所用的实际材料和厚度,尽量符合实际比例

任务五 楼梯构造图识读

根据给出的楼梯详图(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楼梯节点详图),识读楼梯类型、各部分尺寸标高、踏步数量、门窗设置、细部构造等内容,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六 屋顶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屋顶,根据给出的屋顶平面图和详图,完成屋顶构造图识读报告。内容包括屋顶的类型、排水方式、排水装置、坡度和排水管设置、防水构造、细部处理等。

任务七 变形缝构造图识读

参观教学楼和西七公寓楼变形缝设置,根据给出的西七公寓楼图纸,查看西七公寓的变形缝墙体、屋顶处的构造处理,根据索引符号查阅标准图集,画出墙体、屋顶处变形缝构造图。

任务八 单层厂房构造图识读

制作排架结构单层厂房的模型。

实训二 观察身边建筑的楼梯间,绘制其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 加深对楼梯构造的认识,提高楼梯详图识读能力

项目四 建筑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首页图建筑总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首页图和建筑总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总平面图的内容,图纸目录、设计总说明、工程做法、门窗表里所包含的内容

建筑平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房间位置、剖切位置和详图索引标志

建筑立面图中图名、尺寸标注、墙面装饰

建筑剖面图中剖切位置、剖视方向、尺寸标注

建筑详图标志及详图索引标志、各详图做法;

建筑施工图绘制的方法步骤。

任务二 建筑平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平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三 建筑立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立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四 建筑剖面图识读

按照学生工作页的引导完成案例图纸中建筑剖面图的识读,写一份识读报告。

任务五 建筑施工图绘制

在识读案例图纸的基础上,熟悉图纸的细节,抄绘案例图纸中的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各一张,要求绘图正确、符合制图标准、布局合理、图面整洁、线型分明。

实训三 观察身边的一幢建筑,绘制其建筑平、立、剖面图(草图) 加深对建筑施工图的认识,提高建筑施工图识读能力

实训四 施工现场见习 在施工现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熟悉岗位(群)工作内容

项目五 结构施工图识读 任务一 基础图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基础图的识读,绘制指定基础或承台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建筑结构的基本知识和结构施工图的组成;

平面整体表示法;

基础、梁、板、柱施工图的识读。

任务二 钢筋混凝土柱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柱的识读,绘制指定柱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三 钢筋混凝土梁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指定框架梁的识读,绘制指定梁的立面图和截面图。

任务四 钢筋混凝土板识读

完成案例图纸中板的识读,绘制指定板块的平面图和截面图。

实训五 企业识岗 在施工企业参与图纸会审、技术交底、施工管理体验施工员、质量员等岗位角色。

(四)教学方法设计

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为主,融合如小组讨论法、引导文教学法、练习法、成果展示法、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讲授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书育人、素质教育于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

(五)考核评价设计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评价应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传统的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因此,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而且,评价应侧重在要解决的问题上;应关注个体智能的发展而非与他人的比较。

在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岗位分析基础上,构建了融入职业岗位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过程为重点,过程考核与集中考核并举,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教学思想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3]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教育研究,2005

[4]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科学出版社,2005

[5]将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职业技术教育,2005

[6]邓泽民.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建筑构造;教学体会;教学措施;教学效果

《建筑构造》既是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又是一门后继专业课的基础课。这门课实践性较强,学生如果没有实际经验且基础较差,在学习有些内容时就不易理解、掌握。针对这种现状,须采取一些措施,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认真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包括备内容、备学生、备方法。备课的核心是课堂教学设计,它是衡量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重要条件。备课是一个整体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必须把备课当作教学工作中一项整体工程对待。备课是创造性劳动,是教师对知识转化的构思过程,是教师依造本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设计方案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己教学能力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关注学生的真实基础,教师必须能把握学生的已有知识,对其进行教学。关注学生的参与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减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量,拓宽学生的参与面。随时关注学生的反应,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来唤回课堂溜号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注重和学生的眼神交流,洞察学生的情绪。作为教师,要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把握学生情绪。

三、调整教学内容

《建筑构造》的任务是讲述一般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组成及构造原理与做法。民用建筑应用广泛,教学重点在民用建筑部分。根据目前各种构造的应用情况,对教材中的内容做以调整。

对于现在已经几乎不用的构造,如砖砌的烟道构造、灰土基础等内容删除不讲。

对于现在较少应用的构造,如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构造、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构造等内容少讲。

应用较多的构造,如钢筋混凝土基础、各种墙体等构造细讲。对于课本中没有的圈梁、构造柱的设置位置和构造加以补充。

四、与《建筑制图》课程相联系,避免满堂灌

《建筑构造》课程与《建筑制图》课程联系密切。在学习《建筑构造》时,已经学完《建筑制图》,大部分学生比较喜欢学制图,已掌握施工图的抄绘和识读,但对于细部构造有的学生不理解。

在讲构造课程时,应与建筑工程施工图紧密联系。教学上应避免“满堂灌”,教师尽量少讲,由浅入深,让学生多参与,教会学生学习。可以通过提问,让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制图知识解答。对于新知识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来学习,每组派代表回答,并给以积极评价。对于不足部分,教师再加以更正和补充。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有事想做,有事可做。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现在学校每一间教室都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可以制作电子课件,减少板书书写。建筑物的具体构造课本上都配有图样,可以通过电子课件或实物展示台把构造图投影到屏幕上,学生就能清楚地看到教师所指的各部分构造位置,并且要把建筑构造书上的立体图与制图书上的正投影图对照识读。还可以通过视频让让学生更好掌握建筑构造,了解现代的建筑。

六、现场教学

在有条件情况下,尽量采用现场教学。因施工现场管理很严格,现在学生比较淘气且班级人数又多,因此施工单位不愿意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但可以带学生去参观已经建好的建筑物,虽然内部构造看不到,但是比课堂教学还是直观,学生也比较感兴趣。

如在讲楼梯构造时,就在教学楼的楼梯上讲,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知道了楼梯有楼梯段、踏步、平台组成。明确了楼梯斜梁、平台梁、踏步、踏面、踢面、栏杆、休息平台、楼面平台的位置和数量以及楼梯段宽度、平台宽度、楼梯间开间、进深等尺度等概念;清楚了荷载传递路线:荷载梯段板斜梁平台梁梯间墙基础地基。有一些平时不愿听课的学生也认真的在听,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楼板层、墙体等内容能结合实物讲解的,就要对照实物讲。

七、强化建筑构造实训

学完制图课,学生具备了绘图的能力。可以布置适量建筑构造的内容,让学生用图绘制出来,以强化对建筑构造的理解和掌握。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PDCA管理模式 食品加工实训课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3-0194-01

学生基本职业能力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从分散的知识、单项的技能掌握到各科知识和各项技能的综合应用,从校内实训开始到企业顶岗实习结束, 既是一个积累的量变过程也是一个从“学”到“用”的质变过程,这一转变能否顺利实现, 关键就在顶岗实习前的校鹊氖笛悼纬痰闹柿[1]。食品加工行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技术的不断革新,亟需一大批懂技术、会管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加入到一线队伍中参加生产、管理和技术升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2]。为上好食品加工实训课,培养学生职业经验和职业技能,我们引入PDCA循环模式应用于食品加工实训课教学中。

一、PDCA管理模式含义

PDCA 管理循环模式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是能使任何一项活动有效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这一理论已应用到管理的诸多领域,成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3]。PDCA 是英语中Plan(计划) ) Do(实施) ) Check(检查) ) Action (处理) 的缩写,其基本内容是把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划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P(计划) 阶段,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规划的制定。第二阶段为D(实施) 阶段,按照制订的计划目标加以执行。第三阶段为C(检查) 阶段,检查实际执行结果,看是否达到计划的预期效果。第四阶段为A(处理) 阶段,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视,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PDCA 循环的特点:如图所示,各级质量管理都有一个PDCA循环,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为补充的有机整体,每个PDCA循环,都不是在原地周而复始运转,而是象爬楼梯那样,每一循环都有新的目标和内容,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经过一次循环,解决了一批问题,质量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二、 PDCA在食品加工实训课中的应用

1.计划(P) 首先,老师指导着学生组建团队,每个团队5-6人,每个团队推选一个组织力比较强的学生做队长。每个团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再结合实训室条件,讨论确定食品加工项目,并明确实训最终目标。然后,团队学生通过图书馆和网络查阅文献资料,对食品加工项目自行设计加工工艺及产品配方,并由老师参与指导学生讨论,对学生设计的食品加工工艺及产品配方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食品加工工艺和配方,并明确加工工艺流程中每一加工工序的关键操作要点及参数。最后,把设计好的食品加工工艺流程及配方详细写出,制作为实施方案,指导团队进行食品加工。

2.实施(D) 根据实施方案,团队队长进行团队成员分工,任务责任到人。在进行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那个团队成员自己负责的任务做完了,就去配合任务没做完的成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每一个承担任务的团队成员就似一个小PDCA环滚动者,如果团队成员都能够按照PDCA环模式去完成自己的任务,那么这个食品加工团队PDCA大环就会很好的完成集体的大任务,推动大PDCA环向更高的“楼梯”前进。在食品加工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团队先自行解决,如不能解决,及时把问题反馈给老师,老师和学生共同处理问题。该阶段,学生积极性比较高,但出现问题也比较多,主要是因学生以前只做过验证性课程实验,没独立做过实训,而放开学生去做,学生有点手忙脚乱,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及时维持好整个秩序,引导学生按照团队所确定的实施方案,规范操作,混乱的局面会很快控制住。因此,实施(D)阶段对实训老师的素质要求比较高,需要丰富实践经验和课堂控制力强。

3.检查(C) 通过对整个食品加工项目的实施,每个加工团队可以得到最终的产品,学生带着自己的产品,根据国家标准和比较重要的出品率指标进行评价,总结查找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详细的总结记录。

4.处理(A) 对检查结果进行处理,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行规整、标准化,对于实训未达到的预期目标,老师指导学生共同回顾食品加工工艺流程中的细节,分析找出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优化食品加工工艺流程,为下一次食品加工实训做好准备。这些工作都可以在实训室完成。

三、实施效果

通过我们在食品加工实训课中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模拟企业做食品加工实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并提高了文献检索和资料收集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现在有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知名食品企业生产一线的业务骨干人员。

参考文献

[1]梁琦.高等职业教育的综合实训课程[J].中国职业技术教,2006,(10):45-46.

[2]刘艳秋.焙烤食品加工技术实训课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186.

楼梯实训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电气设计;用电负荷;照明;防雷接地

一.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教兴国”的观念已经深入民心;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提高,使得人们受教育权利得到更大的满足,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各种类型的专业学校陆续兴建起来。本文结合某教学楼实训中心的电气设计实践过程,对学校建筑电气设计中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办法进行了总结,以供同仁参考。

二. 工程概况

该工程位于广东省某职业中学校区内的实训中心,主要提供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实践训练和学习。本建筑占地约377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为地上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层高4.5米,建筑总高度18米。首层主要为汽修实训室,(重型机械)数控实训室,家用电器实验室,电力拖动实验室和变配电房;二层主要为钳工实训室,制冷实训室,汽车空调实验室,中央空调实验室,电子电工实训室等;三层主要为金工实训室,模工实训室,机械原理实验室,机械作图室,电工考核室,电工技能室;四层为车工实训室,气焊实训室,变压器实验室,PLC实验室,财务软件实训室,ERP软件制作室,物流软件制作室,ERP沙盘实验室等。

三. 供配电设计

(1)用电负荷和供电电源

本建筑主要的用电设备有:照明、插座、空调以及各种实习用车床和计算机等动力设备。根据学校需要在建筑内部设10KV专用的变配电房,总的设计负荷为739千瓦,由一台800KVA干式变压器运行提供单电源供电。本建筑属多层建筑,消防负荷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6-50014(2006年版)规定设置备用应急电源,其中消防负荷主要为:应急照明、疏散照明以及消防水泵,总负荷约为15千瓦,考虑采用一台常备负荷26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其中应急照明和疏散照明应用自带的蓄电池作为其应急备用电源。消防负荷的应急电源切换均在末端设置双电源转换开关作末端切换。

(2)低压配电系统

本配电房内低压侧采用单母线运行,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应急母线段,方便柴油发电机供电。本系统采用楼层分开和照明动力负荷分开的配电方式,分别设置了独立的配电系统,由此充分实现了按功能和管理方便合理的方式进行供电。各楼层的照明和动力采用放射式系统从配电房直接由电缆供电。

(3)配电间电气设计

尽管本工程为多层建筑,考虑线路的走向和管理维修安全方便,本建筑设置了电气线路专用的垂直电缆井配电间,配电间的设备安装按照《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条文规定,如电缆桥架、照明箱、封闭母线槽之间净距应不小于100mm,配电间内高压、低压或应急电源的电气线路相互之间应保持大于300mm的间距,或采取隔离措施,并应有明显的标志,配电箱前应有不小于0.8米操作、维护距离。配电间内预留的洞口应逐曾层用无机防火材料封堵。

四.照明设计

(1)确定照度和选用光源

本工程用途主要是教学用,以实验教室为主,按照《照明设计标准》规定以及现阶段我国对照明水平的要求:普通教室的课桌照度为300lx,黑板垂直面照度500 lx,普通办公室的桌面照度为300lx,应急照明的照度不小于25 lx,走廊等公共休息区域照度在75~100 lx之间。教室照明考虑照度的均匀度和防止眩光的要求,选用带蝙蝠翼式的直管荧光灯具,以保证光输出的扩散性、照度均匀性和有效限制眩光的产生。其中黑板灯要选用具有向黑板方向投光的专用黑板灯具。另外机械制图室以及软件制作室的光源应选用显色性较好的三基色荧光灯管。其他机床数控室有需要的可设置局部照明。

(2)照明灯具安装

本工程实验室灯具的安装高度考虑教室内放置实验用机械的具体尺寸比较大,故暂定吸顶安装;荧光灯与门窗纵向平行布置,并与黑板垂直;黑板灯安装高度3.2米,距离黑板1.1米。应急照明主要安装在走廊、楼梯等公共区域,每间隔20米设置一处,在楼梯及主要出入口设置疏散指示灯,应急照明电源采用分散布置。室内的照明控制主要采用单灯独立控制,各自设置开关按钮,开关靠近门口,方便使用和管理。

插座的布置要考虑室内机械和用电设备的布置来设置,在电焊室和家电维修室预留适当的单/三相插座箱,以备学生实习用;插座回路按照规范规定要求设置漏电保护开关进行保护。考虑到安全性,插座的安装高度控制在1.5米。软件制作室要求预留管路沟槽及出线口,设置地面插座以供桌面计算机使用。教室办公室都设置一定数量的风扇,以满足室内通风要求。在办公室和个别实验室,如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微机室,设置空调开关,以备空调设备用电。

五.消防设计

(1)消防设备及线路敷设

本工程的主要消防设备是消防水泵和应急照明,前面已经大概说明了其设置的方式和线路供电。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急照明连续供电时间不小于30分钟,消防水泵的启动时间在1min内。一般线路的配线采用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消防线路的配线则应采用阻燃型或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线电缆;本工程消防线路的备用电源均采用耐火型聚氯乙烯绝缘铜芯电缆。凡消防负荷设备线路穿金属管或金属线槽敷设,且管槽均涂防火涂料。

(2)火灾报警系统

本工程设置消防手动破玻按钮系统,由校内值班室监控,室内各消防栓处设置破玻按钮,发生火警时能及时报警和启动消防设备灭火。

六. 防雷接地

本建筑防雷按二类防雷建筑进行设置,这样设置主要考虑学校是人员密集和容易造成混乱和事故的场所,要特殊照顾。按照《防雷设计规范》要求,屋顶设置明敷避雷带加避雷短针,接地引下线利用结构柱柱内的两根对角钢筋;接地极则利用基础的钢筋网;接地系统为TN-S系统,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形式,利用土基、桩基及地下钢筋网做联合接地体,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另外建筑内的各种金属设施均需要做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房变压器低压进线处、配电间的层配电箱和微机室配电小箱内应分别设置一、二、三级浪涌保护器。对软件制作室等微机教室还要进行防静电处理。

七. 小 结

建筑电气设计,最终是要给使用者一个安全、方便、经济、可靠的用电方案,学校面向的是学生、教师和家长,在设计的过程中始终要遵照国家的有关技术规范和绕着满足他们的需求来进行,从整体出发,深入各个系统,力求设计达到合理和完整。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上一篇:珠算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喷漆实训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