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元素范文

时间:2023-03-15 10:22:09

乐元素

乐元素范文第1篇

到20世纪上半叶,筝乐仍主要以乐器组之一的身份参与各地的弦索乐合奏当中。作为伴奏乐曲,多存见于各地的戏曲、说唱等民间音乐中,并以此显示出不同的地域性音乐特征。历史上曾有“南集于粤,北集于豫”的说法,北派有河南筝、山东筝;南派有潮州筝、客家筝。至20世纪下半叶,筝乐艺术在授艺传承上历经变化,从流传民间的口传心授进入到专业音乐院校的规范化、舞台化教育体系中。在不同于以往的音乐发展中,一批筝乐演奏家承前启后,尤其从戏曲等其他音乐艺术中提取音乐元素,搜集、整理、再创作了许多曲目,丰富了筝乐的音乐语汇,发展了演奏技法等。河南筝曲《闹元宵》、《陈杏元和番》等,山东筝曲《四段锦》、《文姬思汉》等,陕西秦筝《秦桑曲》等,潮州筝曲《林冲夜奔》、《诸宫调•粉红莲》等,都与戏曲音乐或戏曲音乐元素有着直接、间接的借鉴关系。

筝乐艺术与地方戏曲艺术之间的深厚联系是具有历时性的。如有“中州古调”之称的河南筝乐,从其流派形成就与河南大调曲子、河南曲剧等关联密切。在曹桂芬《曹派古筝艺术与河南戏曲关系》①一文中,从河南曹派筝曲的音乐特点入手,详细说明了曹派是如何从河南戏曲音乐中抽取音乐元素,为曹派部分筝曲进行取材与再创作。一方面,有根据河南戏曲创作改编的筝曲,如《刘海与胡秀英》,有从乐曲表现的内容上取材于戏曲故事的筝曲,如《陈杏元落院》;一方面,还有从河南戏曲曲牌和戏曲唱段发展而来的乐曲,如《河南曲牌联奏》、《抬花轿》;此外,还有据河南戏剧名家名段改编而来的唱段筝乐,如《骂陈奎》等。再谈具有江南音乐文化特征的浙江筝曲,其《林冲夜奔》一曲即是从昆剧《宝剑记•夜奔》一折为题材,采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编写而来。

乐曲由右手弱起刮奏开始,仅一小节便仿佛将人们带进了有血有肉的戏曲故事当中。第2小节sol、do二音强而紧凑的演奏,和之后的散板长音相对比组合,音响如同戏曲开篇的拍板,点出乐曲的戏剧性。尔后第4小节高音位置上的长摇,下行的旋律进行正如昆剧中的腔调一般,不仅从旋律上让人感受到仿若声腔的细致魅力,还从气势上勾画出该曲的情绪基调。而左手在第4、6小节所奏的音,不仅是为了丰富筝曲开篇的音色,并且恰切的带有一丝昆曲拍板的节奏感。短短数小节的散板引子即将戏曲音乐元素融进了器乐曲的艺术表达当中。可以说,《林冲夜奔》从筝曲曲名、技法处理到音乐的表情达意,糅合而成的音乐风格让听众从筝乐中听出了戏曲唱腔的生动韵味。

戏曲元素对筝乐技法的影响

就戏曲元素对筝乐演奏技法的发展而言,一方面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诸筝派代表人物积极探索,在传统的筝乐演奏技法之上,通过运用有效的组织手段,从而创造出更能体现具有戏曲音乐元素的筝曲。如曹东扶在河南筝的演奏技法发展上,所创造出的带“劲头”的摇指、游摇、大小颤音与揉颤结合的演奏手法等,都与河南地方戏曲、曲艺唱腔的音乐特点相吻合。又如高自成山东筝曲的演奏中右手大指快速先劈后托、左手揉吟颤滑“细”的处理,都凸显出与山东琴书等传统音乐姊妹艺术相融通的音乐特点。

另一方面,左手行腔作韵的声腔化倾向,是筝乐中结合戏曲元素的重要体现之一。如大颤、小颤,颤揉结合等多样的组合形式,有些甚至拟声化的腔韵处理,带出了地方戏曲浓郁的音乐特征。古人有云“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人声在音乐艺术中表情达意的自然与细腻,往往比起丝竹乐器来更能直接打动人心。筝器乐化的音乐语言中,如何能更声情并茂的表达,显然还需要在音乐的表述中有些“语气”。由此,左手的行腔作韵就十分重要。“名指扎桩四指悬,勾摇剔套轻弄弦。名小扎桩手腕弓,倒踢正打更轻松。须知左手无别法,按颤推揉自悠然。”②

至今,对传统演奏方法的概括在河南筝曲中仍具实践意义。以《山坡羊》为例,《山坡羊》又名《状元游街》,是根据河南曲剧的曲牌【扬调】和过场音乐编写而成。乐曲运用右手游摇和左手小三度奏弦来表现出一种粗犷而乐观的精神,具有浓郁的河南民间音乐特点。从乐曲开始,就体现出了音乐与地方语言腔调、戏曲音乐腔调的特点。第2小节第1个音实际演奏时并没有一个固定的音符位置要求,是表明一种腔调的趋向。第4小节第1拍乐谱记为la音,实际左手是要按下去,实为重颤。音乐一开始就刻画出一种粗犷豪迈、乐观向上的气势。第5至第6小节sol音的右手奏法称为“游摇”,“游摇”位置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音色由刚至柔,或由柔到刚;并且左手伴有颤按,仿佛游移的音,最后是停留在前音的三度位置上,如sol到mi,或者mi到sol等。从音色出发,演奏技法的有效组织,一方面是体现出音色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更恰切生动的展现出河南民间音乐的风韵。游摇、重颤、快速托劈是《山坡羊》、《闹元宵》等部分河南筝曲的演奏重点,而这也与河南人那历来豪爽、快言快语的性情,与河南地方音乐旋律跌宕、音调铿锵的特点相融相通。

戏曲音乐元素对筝乐风格

确立与发展的借鉴作用无论是《林冲夜奔》或《山坡羊》,上述地方筝乐的发展多是通过借鉴戏曲音乐的某些元素来丰富自我的艺术表达。器乐化的表达是筝乐艺术处理的基础。而从陕西秦筝《秦桑曲》可以看到,地域性筝乐风格的确立和发展,也可以是通过对地域性民间音乐,尤其是集大成的戏曲音乐中吸取养分,来从中确立其自身的音乐风格,并以此彰显出与其他地域性音乐不同的流派特征。由此而成的器乐性语言,其演奏特点往往是为了更贴切表达地方腔音、戏曲的音乐神韵。《秦桑曲》是上世纪80年代由周延甲先生据陕西地方戏曲碗碗腔音乐编曲而来的。作品的主要音乐风格,需要通过强调具有秦腔欢苦意味的微升fa、微降si二音来实现。从演奏技法上,左手需要使用到大拇指按音,并与其他三指交替按弦,在余音跌宕间体现出陕西秦腔西调音乐特有的韵味。“秦筝奏秦声,舒若自然。而迷胡数秦声,韵味十足。秦声西调,都表现的惟妙惟肖……筝弹迷胡非常顺手,五声音阶弦序自然排列,很适合下行级进、上行跳进的秦声旋法,二变之音的灵活运用,恰到好处的表现了微升fa和微降si的音高,加上轻重不同的颤音润饰和尾声下滑,把‘繁音激楚,热耳酸心’的秦声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③

乐元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钢琴作品;民族音乐元素;戏曲音乐元素

钢琴由国外传入,可以用来演绎音乐,从而实现人们对音乐的体验。随着时代的发展,钢琴音乐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使中国文化登上世界的舞台。另外,在国际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钢琴音乐也得到了新的发展,通过对国外先进的钢琴音乐经验和理论的借鉴,我国创造出的钢琴音乐作品将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民族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1.1钢琴曲中的民族旋律元素

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展示时,作品的旋律至关重要,也是进行音乐创造的重要因素。艺术家在进行音乐创造时,确定旋律是至关重要的,比如风格、内容等。在钢琴曲的创作中,将民族旋律元素融入其中,要重点关注民歌的旋律,可以进行直接的移植,同时也可以在改编的基础上融入。在民族旋律元素的引入中,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创作。比如,在黄虎威的钢琴组曲《巴蜀之画》中,它是一部抒情的组曲,其主要旋律是四川民歌,作者通过对原生态民歌旋律进行整合,形成独特的钢琴创作,带给人一种奇妙的亲切感,并可以真实反映出民俗特色。二是通过对民族器乐曲进行移植或者改编。将民族器乐曲融入钢琴作品中,被广大的观众所喜爱。就《百鸟朝凤》来说,其主要是根据唢呐曲改编,充分表现出一派繁荣、四方欢腾的景象。通过将一些民族器乐曲的移植或者改编,可以发扬中华文化的伟大力量,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使我国优秀的、传统的艺术名扬世界。

1.2钢琴曲中民族和声元素

在音乐作品中,和声是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影响了音乐作品自身,其关系到音乐作品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的程度。在一个优秀的音乐作品中,需要有一个好的和声。在钢琴作品中,融入具有民族特色的和声元素,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我国流传着国外的和声方法,然后慢慢开始尝试民族和声。经过多方面的探索之后,出现了二度、四度、五度等不同结构的和声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音乐形式和方法也丰富起来。但是受到传统和声方法的局限,我国的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仍旧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音乐家开始进行突破,寻求新的创作视角和思路,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富有民族特色得到钢琴音乐作品,比如陈培勋的《双飞蝴蝶》等。后来,和声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到了70年代,我国很多钢琴家创造了很多作品,我国钢琴创作的道路也逐渐拓宽。与此同时,很多音乐人接受了国外先进文化思想的影响,并充分融入本民族的特色,从而创造出了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比如,林华的《高古》,赵晓生的《太极》等。

2戏曲音乐元素在中国钢琴作品中的体现

2.1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在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中,戏曲结构形式对其具有深刻的影响,其中主要借用的结构为“板腔体”和“曲牌体”,代表作品如黎英海的《夕阳箫鼓》等,在这类作品中,基础是某一个曲调,同时,在其中充分利用扩充或者紧缩的手法,从而通过改变速度、节拍的形式,形成不同的板腔体。就《夕阳箫鼓》来说,其扩充或者紧缩了主题句,使得形成了不同节奏的变化,但是并未使原来的布局和主题旋律发生根本的改变。在内容上,仍然可以分为十大部分,但是其赋予的新的形式,更加具有表现力。

2.2以戏曲音调作为创作元素

就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说,戏曲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审美价值高。在戏曲艺术,很多类目都是根据戏曲音乐来进行区分,从而也是对剧种进行区分的重要方式。在中国钢琴音乐中,将曲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使其大放光彩,由此,很多的钢琴作品诞生。在昆曲的表现形式中,充分融合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特性,在众多的艺术表现形式中,昆曲的音调比较特殊,其既具有南曲的温婉和柔和的气质,又具有北曲的宏伟和壮丽,将这两种风格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一种独创性的风格。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要将南曲和北曲完全改变,它们之间要相互融合,共同推动戏剧的发展。比如,在丁德善先生的作品钢琴曲《序曲三首》中,其中第三首《降G大调序曲》表现的主题,即将昆曲《玉簪记•琴挑》中生旦轮唱的唱腔融入其中。另外,我国的国粹即京剧,其两个基本的腔调是“西皮”和“二黄”,也在中国钢琴音乐中融入了这两种形式。从腔调来看,西皮和二黄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西皮具有较大的旋律起伏、曲调高亢嘹亮,而二黄的旋律比较凝重,在色彩上显得比较暗淡。一个可以使人充满热情,具有昂扬的斗志,流畅婉转;另一个则会给人一种悲伤、沉痛的感觉。在钢琴曲《断章小品十六首》中,其中第十一首的主题是“午后胡琴”,在这一首中,融合的二黄音调的样式。而在张潮教授的《变奏曲》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融为一体,传达了京剧的魅力,并表现了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怀念。

3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综合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在钢琴作品中融入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第一,可以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在很多钢琴作品中,音乐家不仅仅是对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的照搬照抄,还融入了自己的音乐理念,充分体现出时代的特色。第二,有利于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在国外,很多钢琴作品都有自己的民族基础,因此,中国要借助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形势,融合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元素,从而推动钢琴创作的发展。

4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钢琴音乐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它也融合了多种的艺术形式,从而出现了很多类型的钢琴音乐作品。尤其是在钢琴音乐作品中融入民族戏曲特色、民族音乐元素等,充分表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利于丰富中国钢琴的音乐语境,推动中国钢琴音乐的民族化,可以促进优秀钢琴作品的创作。

作者:王秀萍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周君.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和戏曲音乐元素[J].音乐时空,2016(01):94+105.

[2]朱国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J].艺术探索,2011(04):103-106+146.

乐元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钢琴音乐 传统文化 民族音乐元素 戏曲音乐元素 民族化道路

钢琴是舶来品,主要用来演绎音乐的工具,体验另一种音乐的享受。后来随着时代不断的发展和变迁,钢琴音乐也结合各种音乐艺术形式的融合出现了很多新型的钢琴音乐作品,比如很多融入了民族戏曲特色、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等。由于将西方的钢琴音乐中融入的这种具有我国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带来了一种新鲜的音乐风格,使我国传统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舞台。另外,中外文化在音乐中的碰撞将会带来钢琴音乐发展过程中史无前例的新局面。加之我国钢琴音乐作品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及理论,定会为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带来新的曙光。

一、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民族音乐元素体现

(一)钢琴曲中民族旋律元素

在音乐作品展示过程中,旋律是作品的灵魂,是音乐创造的基本要素。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对于旋律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比如风格、内容、民族特征等等。将民族旋律元素运用到钢琴曲的创作当中,更多的是考虑民歌的旋律,可以是直接移植,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改编。

在民族旋律元素运用中,对民歌旋律的考虑对钢琴音乐作品的创作更为广泛。曾经一位著名的音乐人士黄虎威创作大型钢琴组曲《巴蜀之画》就是采集了四川民间优美的民歌旋律,进行一定的移植和改编之后,有了这样一个文明中外、优秀的钢琴音乐作品。钢琴曲《百鸟朝凤》《二泉映月》《短笛牧童》都是将传统的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进行有效的融合,创作的闻名世界的优秀钢琴音乐作品,将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二)钢琴曲中民族和声元素

和声一直作为音乐作品中重要的表现形式,直接决定着音乐作品本身是否具有感染力及凝聚力。好的音乐作品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和声。将我国传统民族特色的和声元素融合到西方音乐当中,是我国音乐家们一直探索追求的目标。一直以来,探索之路从不间断。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我国还延续着国外的和声方法,一点点尝试民族和声。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之后,有了一点点成就,出现了二度、四度及五度结构的和声方法。随着年代的发展,音乐艺术也不断进步,到了五六十年代我国音乐家们就有了新的突破。由于受到传统和声方法的限制,使得我国钢琴音乐作品的发展进展缓慢,音乐家大胆设想,打破传统观念,融入新的思路及创作视角,涌现了很多年轻、优秀的钢琴音乐人创作了很多著名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朱践耳的《流水》《思凡》,陈培勋的《双飞蝴蝶》等。

再后来和声快速发展,1970年以后,我国很多著名的音乐家们开始公开演绎其创作的作品。这时是我国钢琴音乐和声元素融合发展的鼎盛时期,已经从传统狭小的发展空间走向了光明大道。著名学者王安国针对和声创作的具体问题进行了专业化的分析,并出台了相关著作《我国当代音乐作品的和声创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国和声的发展速度,为加快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一时期,大批量的音乐人士吸收国外文化精华、融合本土民族文化特色,创作出了高质量的钢琴音乐作品,如林华的《高古》、赵晓生的《太极》等。

二、中国钢琴作品中的戏曲音乐元素体现

(一)以戏曲结构体式为创作要素

戏曲结构体式对我国钢琴音乐创作结构的影响也显而易见,其中最为主要的则是戏曲中常用的“板腔体”和“曲牌体”。例如储望华创作的钢琴曲 《春江舟影》、黎英海创作的钢琴曲 《夕阳箫鼓》 都是将某一曲调为基础,运用合理的扩充或紧缩的手法将旋律、曲体通过速度、节拍、宫调等要素的改变使得演绎出不同板腔体。又如钢琴曲 《夕阳箫鼓》是通过对主题句幅的扩充或者紧缩等手法的变化、节奏规律的变化等改编的,使得原有总体布局和主题旋律发展变化上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结构改变。内容依然分为10个部分,包括引子、主题、节奏及尾声等,最终这首钢琴曲目完美的诞生了。

(二)以戏曲音调为创作要素

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中,戏曲音乐是相对独立、具有较高审美价值、较为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戏曲综合艺术中,大部分都是通过戏曲音乐来区分属于哪一种剧种,也成为了剧种区分的明显标志。中国钢琴音乐也融入了很多戏曲的曲牌音乐元素,创作了很多闻名中外的钢琴作品。

昆曲融合了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特性,是戏曲中音调较为特殊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南曲的温婉柔和与北曲的宏伟气势巧妙的融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另一种特殊的创新艺术风格。并不是说完全改变南曲或者改变北曲,而是南北曲相辅相成,共同为戏剧的发展贡献力量。例如,丁善德先生创作的钢琴曲《序曲三首》中第三首《降 G 大调序曲》中的主题就是结合了昆曲 《玉簪记・琴挑》 中生旦轮唱的音调。

由“西皮”、“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也兼唱了地方特色曲调及昆曲曲牌的京剧也成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元素。“西皮”、“二黄”这两个基本腔调截然不同,一个是旋律起伏较大、曲调高亢;一个是旋律凝重、色彩暗淡。一个能激发人的激情、婉转流畅;一个则给人以悲伤、沉痛之感。例如,江文也创作的钢琴曲《断章小品十六首》其中的第十一首 “午后胡琴”是由京剧的“二黄”音调变形而来。张朝教授创作的《变奏曲》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交织,使得既传诵了传统京剧的惊鸿,又表达了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

参考文献:

[1]童道锦,孙明珠.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

乐元素范文第4篇

使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并使学生在音乐生活中能迅速 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 上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 * *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附图 {图})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附图 {图})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附图 {图})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附图 {图})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附图 {图})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附图 {图})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附图 {图})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

节奏。

(附图 {图})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 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 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 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 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 结语

乐元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浅谈;声乐作品;戏曲元素

中图分类号:J8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1-0041-01

戏曲是一种综合艺术,而音乐是戏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宋元以来,戏曲代表着中国音乐文化发展的主流。声乐在我国文化艺术中源远流长,人们通过歌唱来表达情感、思想与理想。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的音乐形式逐渐形成,声乐作品和戏曲的界限也日趋明显。

一、在音乐作品的作曲中加入戏曲元素,增强声乐曲风的多样性

有些音乐作品为了摆脱大多数声乐作品曲风相对俗套的毛病,在作曲时加入一些戏曲元素,以增强声乐曲风的多样性。如我国早期歌剧《白毛女》,是在中国民歌和地方戏曲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运用了戏曲、曲艺音乐中的“板腔体”结构。继《白毛女》之后,《江姐》是根据著名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红岩》改编的歌剧。剧中音乐主要是以四川民歌和川剧为基础,也部分地吸取了越剧、京剧等音调。歌曲《梅兰芳》是著名作曲家吴小平先生受邀于梅兰芳故乡泰州宣传部为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 110 周年而创作的。《梅兰芳》的作曲就是以梅先生的代表作《贵妃醉酒》里的音调(反二黄调中的四平调)为主旋律,歌曲的体裁模式运用了我国戏曲音乐中的“板式结构”,其前奏是散板模仿京胡,再从 F 宫系统转到降 B 宫系统,将一个身段娇媚的花旦缓步而来的婀娜身段逼真地展示在听众面前,让听众这这首音乐中时刻能找到梅兰芳大师的身影,也成为了音乐界将戏曲融入声乐的典范。

二、在音乐作品的作词中加入戏曲元素,增强声乐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歌曲中的语言――歌词是歌唱的灵魂,更是风格韵味的构成。我国著名音乐家、语言学家赵元任说:“歌词是音乐的配偶”,这就形象地说明了歌唱语言对作品表达何等重要。所以除了在作曲方面融入戏曲元素之外,音乐创作者也会在作词时融入戏曲元素,增加声乐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北京一夜》在作词时第一句话便是京剧唱腔里面的垫音技巧,在文章的中间又直接采用京剧里的韵脚模式来作词。将个人在北京所度过的一夜所发生的事情采用简短的几句话高度凝练地概括了出来,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听众面前。《折子戏》则是在作词时干脆直接描写戏曲作品,将人生经历直接以折子戏的形式分阶段地展示在听众面前,让听众在听歌时也看了一出折子戏,真正地体验了一次“人生如戏”的美妙。正因为将戏曲融入到了歌词之中,这两首歌一经创作,就受到了听众的热捧。

三、在音乐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加入戏曲元素,增强声乐作品的舞台表现力

再好的声乐作品,也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表现形式。为了增强声乐作品的舞台表现力,音乐制作人们绞尽脑汁,积极地在舞台表现形式中融入戏曲元素。这一做法的代表人物便是李玉刚。李玉刚在声乐作品的表演形式上,大胆地引入京剧中的旦角模式,以男儿身反串女声演唱歌曲,被誉为“央视第一反串”、“梅大师再世”的流行京剧第一男旦。李玉刚的演出风格个性鲜明、唯美时尚,将民歌、舞蹈、京剧有机地融为一体,唱腔高亢嘹亮、甜美悠扬,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听觉冲击力。最近几年,带有戏曲风格的民族声乐作品更是在各种声乐比赛中频频亮相,这类作品被许多专业院校的民族声乐专业学生作为提高声乐作品演绎能力和研习这类新兴民族声乐艺术时常选取的作品,也使喜好戏曲艺术的人们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

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民族声乐在不断地创造。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创作者在吸收外来科学理论的基础上,在借鉴西方美声唱法的同时,继承传统艺术、吸取传统戏曲的精魂,使民族声乐在世界乐坛上无论从概念上、形态上都独树一帜。唯有如此,才能使今后民族声乐的发展更为科学和独具特色。与中国民族声乐如“母婴”一样亲密的戏曲艺术,为民族声乐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输送了直接的营养。只有重视传统艺术,继承并发展现代民族声乐中的戏曲元素,做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弘扬现代中国民族声乐。

参考文献:

[1]郭晓芳.中国民族声乐的昨天、今天、明天[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2]张前.20世纪中国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及三种唱法的探讨[J].音乐研究,2004(04).

[3]何姣姣.民族声乐作品中的戏曲元素[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4.

[4]韩丽.论当代民族声乐作品演唱风格的多样性[D].开封:河南大学,2005.

[5]唐海燕.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

宋 辰(1982-),男,河北省定州市人,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声乐;

乐元素范文第6篇

关键词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2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结语

乐元素范文第7篇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前言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 艺术 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 问题 。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 学习 :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 方法 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 发展 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 分析 、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 音乐 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 经济 ,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 艺术 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 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 科学 的训练相结合的 方法 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 ,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 分析 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 学习 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 发展 。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 自然 也会直接 影响 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 问题 ,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着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 内容 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 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 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 结语

乐元素范文第8篇

――

是啊 !生活中,我们不去想所做的事情是否有回报,不去考虑是否能得到别人的奖赏,关键只要是自己做了,付出了,你所拥有的那份执着、那份牵挂、那份关爱、那份期盼、那份体验都是生活给自己的奖赏。愉悦自己吧,心宽了什么都好。

1 重大决定前吃饱让你不冲动

文/Steven Jones 英国营养学专家

做重大决定前最好先吃饱肚子。英国营养学界的研究最新发现,不吃饭会使大脑中一种防止粗心和冲动行为的化学物质水平大大降低,从而让人冲动胜过理智,做出糟糕的决定。这一研究报告已刊登在最新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多名志愿者进行了观察试验。首先,这些志愿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一项“不公平对待”游戏。研究人员将一笔钱分给两个人,其中一方提出自己多要点,另一方少要些。如果另外一方接受,两人各得其所,如果拒绝,两人均空手而归。在感觉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受试者中,有大约33%的人十分愤怒,宁愿分文不得,也不会接受不公正提议。而这些人中,有80%在做决定时没有吃饱饭,体内血清素比较低。其中大部分人在吃饱饭后,会认为自己当初的决定过于草率。

研究人员分析,人体内的血清素通常被称为“快乐激素”,最新研究结果表明,这种物质可以抑制攻击性社交反应,在社交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饮食和压力的改变会使血清素水平上下浮动,并影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血清素的重要来源是色氨酸。富含该色氨酸的食物主要有:红肉、奶制品、坚果、瓜子、香蕉、鱼、贝类以及大豆制品等。

因此研究人员建议,在做出重要决定前,最好先吃些食物,然后休息半个小时,此时体内血清素水平较高,能避免冲动、草率,让你的决定更明确。

2 你是婚托吗?

口述/松松 文/安娜苏 现代派乐活,中国乐活研究员

这两年,在父母和朋友的介绍下,我是马不停蹄地相亲,虽然资源如大海一样广阔,但真正能让人有感觉的还真是没有。那天又有人说给我介绍对象,到了约定的地点,两个人都很尴尬,此人半年前被同事介绍过,好在介绍人不明就里,两人也没有点破,一顿饭吃的索然无味。

晚上,学长给我介绍他的生意合伙人,见面才发现,居然还是中午的相亲男!我目瞪口呆,听到对方小声地说:“不好意思,能不能提前问一下,我明天上午还有个见面,定在XX地点,如果是你的话,提前就取消了吧。”时间长了,更觉得无聊绝望,固然是大龄青年,好歹也算举止文雅,相貌端正,委实受不了这个委屈。

所以,为了尽快把自己的婚事搞定,我改变了从前那种本真出面的策略,见每一个人之前,都先详细了解他的情况,然后根据他的兴趣爱好来装扮自己,从服装到知识。说真的,效果很不错,在我又一次去相亲的时候,我的目标对象出现了。他年轻多金,最重要的是性格温和,为人体贴。一年以后,我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那个时候,我以为王子和公主的幸福生活开始了。

然而,在我结婚的第三个月的某一个晚上,老公坐在沙发定定地看了我半天,说,你怎么和结婚前一点都不一样呢?我说,我怎么不一样了。他一脸遗憾地说:“我们恋爱的那会儿,你又勤快又聪明,而且特别喜欢乐观,对什么事都看得很开,你那个样子一下就迷住了我。你知道,在我的记忆里,我妈一年四季都板着脸,让我和我爸都觉得很闷,所以,很早的时候,我立下的目标就是要找一个活泼开朗喜欢说笑的女孩做老婆。可是,结婚以后发现,你根本就不是恋爱时的样子,一天到晚愁眉苦脸,这都让我觉得心里很难受,你说,咱们的日子有那么艰难和不堪吗?而且我喜欢的那些东西,你根本就不喜欢,根本就是叶公好龙,咱们根本就没有共同语言。那个时候,你为什么要假装喜欢呢?”

后来,我在一个朋友那里听到老公跟别人抱怨,说我像个婚托,恋爱那会儿用假像骗得他结了婚,如果他早知道我是这种性格的人,怎么都不会娶我。当时,我真是哭笑不得,不过说真的,我也非常后悔,当时投其所好表现出来的东西也根本就不是本来的我,现在这样的生活我也觉得很不快乐。

我们女孩子坐在一起,说的最多的就是男人,大家都说自己的老公结婚前都是什么什么的,但是结婚以后,又是什么什么样的,说起来心里都是一副恨恨的表情,好像是被人骗了一样,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老公,他那种又失落又遗憾的样子让人很难过。

在当年这个社会环境下,大龄未婚青年越来越多,尤其以女性居多,而真正想一直独身的单身女性并不多,虽然,这部分女性的年龄越来越大,但是,她们仍然是要把自己嫁出去的,所以,很多女性为了解决婚姻大事,在恋爱时期在一定的情况下,部分隐匿自己的性格,迅速获得了婚姻。然而,因为婚姻是不是幸福,往往取决于两个人的性格是否合谐,这种暂时的改变,往往会给以后的婚姻里埋下不幸福的种子,希望年轻女性在恋爱的时候,坦露最真实的自己,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

3 为什么我们的生活没安全感?

文/露杰 北京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导师

有调查表明,在中国,往往城市白领最缺乏安全感。他们从事竞争压力较大的行业,生活节奏较快,他们常常会认为缺乏一个最安全的环境,常常感到身处危险当中。这种不安全感,不仅与经济因素紧密联系,更与心理因素相关。

安全感主要来自工作和身体

一般来说,中等收入的城市白领都拥有一定学历和能力,对自己的期望很高,希望自己能够进一步向上发展,有钱有房有车有地位。“往上爬”,努力寻求一个更好的位置,成为大多数职场人士的努力方向。但事实往往和愿望有差距,多数人还是在辛苦工作、小心生存,接受高收入阶层的“领导”。

这种错位,往往会形成职场焦虑,严重的话就会形成强烈的不安全感。为了解决这种不安全感,他们往往会选择更加忙碌、更加努力的工作,把生活重心放在工作上,每天忙忙碌碌地奔波,但总是担心着意外的事件出现,做着手头的事情,脑海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坏消息,没有享受、没有兴奋、没有心情追求。这样的“拼命”却造成了生活中的更多隐患,由此形成更多的不安。

你已经失去了安全感

通常你的生活出现以下征兆,就说明你已经慢慢失去安全感。

1你开始过分讲究条理和规矩,抗拒新的事物。因为你内心真正恐惧的是不确定感,即便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中,但你却害怕那些未知的、不确定的东西,你需要人为制造的确定性,来增加自己的安全感。

2你的控制欲越来越强。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会有很强烈的控制欲望,因为内心的不安全感会导致强烈的紧张不安,这种紧张将通过过分的控制来补偿,你需要控制事情的发生和发展,控制自己言行准确无误,还常常要控制其他人也要遵循你自己的规则。

3你变成了一个苛求完美的人。缺乏安全感的人常常表现为过分追求完美。通过尽善尽美来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和安全感,在重复的检查和确认中缓解心中的紧张和不安。你常常对自己感到不满,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不能容忍一点点的不完美,苛求自己也苛求别人。

4你多疑,心里很防备他人。你很难相信任何人。和人交往时防备意识很强,担心别人会伤害自己,不容易和别人亲近。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会觉得你有些自闭、有些自私或者和人若即若离。凡事都爱往坏处想,别人稍有得罪就容易仇视别人。

没有安全感怎么办?

一般来说,安全感来自信心和足够的实力,相信自己能够处理任何事情。因此,当你缺乏安全感,情绪紧张、不稳定的时候,就必须要开始试图调动自己的心理能量,并提高自己相应的能力。

首先,要问问自己,究竟需要怎么样的生活,同时,要对自我进行正确评估。减少对工作待遇的期望值,多学习,多接触更多的事物,开放自己的心灵。

其次,勇敢面对,学习与不安全感和睦相处。在看清楚最坏的可能并勇敢接受的同时,你会发现不安全感反而会减低很多。反复问自己最坏会怎样,每一个牵扯的人会怎样,各个事件会怎样,是不是可以承受。每当不安全感影响自己情绪的时候,就可以采用一些办法降低其对自己“无形”的损耗。另外,你还可以了解做出转换职业的决策,寻找更加安全的环境,不再被“不安全感”牵着鼻子走。

4 单身女子的节日恐慌症

文/苏颜 现代派乐活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单身女子最烦恼的时候,不是闲死就是忙死,总之想像平常那样安安宁宁,自由自在的过日子就很难,所以,很多单身女子节每到节日前夕就会出现本能性的心理焦虑,严重的还会出现生理周期延持或者提前等不正常的症状。

节日恐慌症扫描A :抑郁

受访者:梅子25岁

每次只要听说放假,我觉得自己的大脑立即就换成了另外一个人的大脑,对自己平常很热衷的事物忽然就没有了兴趣,整个人都懒懒的,思想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心里只想着那张舒服的大床,一个假日过下来,我最少老了5岁,大家都笑我是干物女,在家干的来着,其实是我自己懒得见别人,拒绝了一切的应酬。

节日恐慌症扫描B:烦躁

受访者:小雅27岁

马上又要过节,一想到过节,我就烦得要死,见谁烦谁,别人只要开口,我就恨不得拿个东西给她堵上,别人随便说的一句话就可以让我恼火的要死,那个时候,我几乎就是家里的公敌,父母虽然不说什么,但是,也巴不得我到外面去呆一呆,让家里也安宁一会儿,我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不上班,我就要被吵死。

节日恐慌症扫描C:生理周期延迟

受访者:艾晴 25岁

现在父母年龄大了,每到春节,家里的亲戚好像都想起我们了一样,大大小小的见过没见过的都拖家带口的来看我的父母,你想他们这一来,我就不能像从前那样,自己找个借口出去玩一天,而是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我去做,不说那些端茶倒水的活,只是买礼送礼就是高难度的工作,几个回合下来,我都能被累死了,最要命的是他们来的人都喜欢问我的婚姻问题,每到这个时候,我恨不得去租一个男人来应付这个事情,所以,每次节日还没有来,我的生理周期就出问题,烦得很。

据心理学专家介绍,“节日恐慌症”既是心理疾病也是社会病,单身女性易患此病的原因在于他们内心很孤单,在节假日里,看着周围一对对情侣相依,一家老小欢乐团聚,就会产生心灵上的哀伤,造成情绪低落、焦躁,甚至产生敌对心理。

另外,由于平时工作忙起来习惯了,可一放假,时间归自己反而不会安排了,单身生活单调乏味,无所事事。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出现神经衰弱,没有食欲,失眠、头痛等症状。据了解,有不少单身族都会受到在节日或周末引发的“恐慌症”的侵害。

建议单身女性在节假日里仍然要保持平常工作时的作息时间,如果不能和家人团聚,就结伴出游或参加一些社交活动;保证充足睡眠,不要过度劳累;最好发展一些个人爱好,多和亲朋好友谈心,必要时可去看一下心理医生。

5 敏感,导致女人不快乐的原因

文/静雅 应用心理学研究生

女人常把敏感骄傲地定义成神秘的第六感,但当敏感成为一种病态时,杀伤力可比花粉过敏严重得多。女人的敏感,其实是比男人更容易不快乐的原因。

陷入过于敏感的心理误区的人,是活得很累的。她既要对付那些夸大了的“敌意”,以要抚慰由此产生的痛苦,自身消耗很大。而且,过于敏感对人际关系的损害极大。若发生在朋友之间时,会破坏友谊的深化;若发生在同事之间时会防碍正常的工作和关系;若发生在恋人之间时,会妨碍感情的发展。造成过于敏感的心理缺陷,原因是多方面的。也许是因子在显示它的特有功能。也许是某种人的天性在做出本能的反应,也许是常年的陋习在隐隐作怪。

现代医学表明,一个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中枢神经系统就会处于最佳功能状态。我们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懂得愤怒时要宽容;过喜时要收敛;悲伤时要转移;忧愁时要自解;焦虑时要分散;惊慌时要镇静。我们要学会给予我们的一切,让健康长寿、幸福、和谐永远都在我们身旁。

希望是开启理想的门,是我们能感受到的最高的情绪。拥有希望的人也要拥有相当的智慧。希望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光明、兴奋和奇迹。希望像漫漫黑夜里的一盏灯,成为我们生命中永远不疲倦的动力。希望是我们解读内心困惑、阅读情感的中心环节。我们不能没有希望,因为它能指引我们,告诉我们什么是我们实际需要的。

不快乐的自我调节法

自我暗示法:这是一种对自己施加某种积极的影响,从而调整心境、情境和加强自我意识的方法。当发现别人有某些“可疑”行为时,应该暗示自己要冷静,应全面分析和了解,不要瞎想乱猜。

大智若愚法:在一些生活细节上不必斤斤计较,糊涂一些,这样可以避免自己的烦恼。

乐元素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mi、sol这三个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2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著效果。但是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结语

乐元素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听觉、合唱、音乐元素、掌握。

音乐元素,指构成音乐艺术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为音高、音色、节奏、力度、和声等。掌握音乐元素, 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元素敏锐的感知,激发他们对诸音乐元素的不同结构的构成、运动变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帮助他们了解这些运动变化对于表现人们的思想,抒发感情的独特功能作用,从而使学生在日后的音乐生活中 能迅速获得与音乐作品的情绪相一致的内心体验。这不同于传统的用单纯技术训练代替音乐教育的作法,是音 乐教育观念的一个进步和突破。

学生掌握音乐元素,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训练着手。

1 听觉训练

音乐靠听觉感知,是一门“听觉艺术”。后天的音乐教育决定音乐才能。这一才能是先天具备,还是后天 教育的结果,曾经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们很早就开始注意到 听觉训练是音乐教育的基础工程。《乐记》谈到了人的听觉感官与音乐的关系,指出:“审声以知音,审音以 知乐……。”孟子则说:“至于声,天下期于师旷”。这两句话再好不过地道出了音乐之声的本质和本源。

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一切活动,都应围绕培养学生敏锐的音乐听觉来进行。有效的听觉训练,能使音高、 音色、节奏、力度等音乐元素很快被学生熟悉理解。

1.1建立准确的音阶感

音阶感是音准的基础,也是学生自我判断进而自学音准的重要依据之一。必须从学生日常生活引入,“自 然”地接触并熟悉音阶。

1)从do、mi、sol、入手小跳进式地开始音阶学习:传统的音阶教学顺序是:do、re、mi、开始,到fa、 sol、la、si,级进展开。实践证明,这种按表面逻辑安排的教学顺序并不符合学生接受音阶的心理。学生初学 不易唱准fa、si和级进音阶。值得推荐和实验报告表明的方法是从学生生活中最常听到的do、 mi、sol这三个 稳定音入手,三度跳进式地开始接触音阶,写出与之相应的曲调和音程进行练习,然后逐步加入la、re、fa、 si音,并采用将音阶设计为“音阶山”,根据动物的特点,(兔子的蹦蹦跳跳,乌龟的级进)内心感知音高的 准确性,从而发挥学生在听觉中的想象力。实践证明,学生学习跳进音阶比级进音级容易得多,而通过小跳音 阶的学习得到巩固,级进音阶学习的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

2)在游戏中反复练习、强化音阶概念:音阶音准的概念的建立,有赖于大量的练习得以强化。为此,需 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一系列音乐游戏。如游戏“弹钢琴”:学生手持唱名卡片模拟琴键音 阶排列,弹琴者(师或生)击“琴键”,被击者迅速唱出相应音高并高举卡片。“琴键”音准确,则全体学生 跟唱一遍,反之则需“校音”(由弹琴者向“琴键悄悄提示或另请“琴师”校正)。若还唱不正确,则此“琴 键”需修理换新键(即换一学生)。在游戏结束时,应将换下的“琴键”再装入“琴”上试一试,如唱准了, 则表示“琴键”已修好(以此鼓励学生)。

3)设计多样听唱训练,适应各种音程变化:在记牢和唱准音阶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发展听觉训练。例如 :在钢琴上弹出标准音“A”,在此基础上变化弹出一组组旋律音程,如do、mi、re,mi、do、la、sol、la、 do、sol、mi等,让学生模唱、分析、听记。通过这一系列训练,学生对音阶、音高及其变化的感知会逐渐敏锐 起来并逐步发展起乐音表象能力。实验证明,这类训练的积累能产生丰富的听觉意象。贝多芬就是在耳聋的情 况下,完成了他的巨作第九交响乐。

1.2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节奏感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核心元素之一,被称之为音乐的“骨架”。帮助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节奏感,即交给了学 生把握音乐律动的钥匙。从指导学生熟悉基本节奏型入手,可采用以下方法练习。

1)采用划拍法使学生了解熟悉常见的基本节奏型。这是借鉴数学的一种理性训练方法,目的在于让学生 大体能按时值的组合较准确地击出各种节奏。

用手划拍时,口中念与不同时值相应的节奏唱名:如各种动物不同的行走和鸣叫方

2)身体动作与节奏结合,培养学生内心节奏感。一味按谱划拍易使活生生的音乐节奏学习陷入呆板。借 鉴瑞士达尔克罗兹的“体态律动”原理和节奏训练方法,引导学生使自身体动与音乐律动和谐吻合,有利于学 生用整个身心体验者音流动的“脉搏”。

在练习时,先用节奏唱名读出节奏,然后做动作与读节奏同时进行。还可听音乐,学生用身体动作将音乐 节奏表现出来。

3)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各种节奏原型,学习节奏的组合。生活中有丰富的节奏原型,学生往往未加注意 。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各种节奏与音乐节奏建立联系,用“活生生”的节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学生对音乐元 素的体验和感受将深刻亲切得多。

4)按曲调的节奏朗读歌词。曲调节奏实质上就是生活节奏和语言节奏的浓缩提炼。按曲调节奏朗读歌词 往往带来一种韵律感,使歌词的学唱就得容易,学生也可以从中体会品味掌握音乐元素带来的乐趣。

例:《粗心的小画家》

丁丁说他是 小画家,彩色铅笔一大把,

先让学生读节奏,然后用念快板的形式

5)在掌握基本节奏的基础上加进音高。单纯的节奏组合毕竟不是音乐。一旦基本节奏被学生熟悉,必须 尽早引入音高。这是节奏教学的深化,又是感知音乐元素的相互结合,发展变化的起始。

逐步发展音级,变化节奏。

通过以上精心设计的多种练习,不仅可让学生迅速熟悉理解并掌握音乐元素,而且通过掌握音乐元素的过 程成为一种快乐,课堂气氛定会十分活跃。

2 合唱训练

合唱是掌握音乐元素的重要途径,它一直是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教学中最易普及、最经济,同 时也最美。在良好的合唱训练中,乐感这一高层次的音乐元素能够得以不断积淀形成。合唱又是一门知识性、 艺术性和技巧性很强的学科,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合唱训练则按其艺术表现的需要,根据不同年龄的心理、 生理特征,采用有效的启发和科学的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掌握合唱发声的诸多音乐元素。

2.1掌握合

唱训练中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童声训练和成人的声乐训练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从歌唱发声的原理上来说也是基本相同的。从生理结构 上讲,少年儿童的发声机能和器官并不比成人少或多,只存在着体积上的小与大之别,以及发出的声音在音质 上的不同。无论成人还是孩童的发声,其衡量标准也是基本相同的,即正确的歌唱呼吸,良好的基音状态,谐 和共鸣,清晰的语言等等。但如果分析二者的思维方式却不难看出,它们尚存在着差异。成人学习歌唱的思维 方式是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少年儿童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发达,只能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化 思维过渡发展。在他们抽象逻辑思维形成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以直接感性经验为主,因而具有很 大成份的具体形象性。根据少年儿童的这一特点,必须采取与成年人不同的启发方式,在启发学生歌唱发声的 内在感受和协调歌唱发声机能时采用感觉替代和意象转移的方法,启发学生逐步建立合唱发声的基本音乐元素 ,从而培养支配自己,调节自己发声机能和器官的能力。在这点上,教师的教学语言一定要简炼准确,不能太 抽象,不能超越学生的生活体验,不能急于求成。对于艺术与技术要客观、科学,对学生要民主,通过诸多的 音乐元素本身去感染学生,从而使他们在合唱中获得美的感受,具有美的鉴赏,并且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 学习决心。以良好的声音状态相互感染,提供其感性认识的环境,从而避免对成人的效仿。

2.2进行必要的合唱技巧训练

歌声是运用嗓音表现人物情感体验的艺术,运用嗓音的优劣自然也会直接影响情感的表现。所以,对“如 何用嗓音”不能不加考究。因此,先解决音质问题,后解决音量问题,这是一条正确的途径。坚定、积极地用 轻声歌唱,就能使少年儿童自然地体会到发声器官在歌唱时是如何协调的,就能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而且, 这对保护少年儿童的噪音和获得轻松流畅的歌声极为重要。

1)什么是轻声歌唱?如何掌握和理解轻声歌唱的尺度?

应该说,并不存在一个固定和绝对的标准。但是,我们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轻声歌唱的实例。

例如:天真的幼童模仿妈妈抱着布娃娃哼唱催眠曲时的轻柔的歌声;又如当孩子一个人无意识地边走边歌 唱时,他的歌声总是轻松愉快的。如果将这样的声音用力度记号标明的话,应是mp或p,而不是mf,掌握 轻声歌唱应在mf以下的mp或p的声音力度上。

当少年儿童们学会了轻声流畅自如的头声歌唱方法后,往往同时也学会了有控制的歌唱技能。至此,孩子 们的合唱就能和谐和动听了。

2)没有正确的呼吸,不会有完美的歌唱。

脱离歌唱单独进行呼吸训练,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其实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训练得当,是有益无害的。 每次排练时,先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呼吸练习,长期下去,变成一种习惯,将会逐步获得显着效果。但是 由于呼吸练习不能立竿见影,往往被人忽视。

a、用“闻花”时的感觉体会歌唱的吸气;“啊;好香的花呀”!要求吸气时不耸肩,不出声。

b、用“吹肥皂泡”来训练歌唱的呼气。“肥皂泡象涌泉一样连续吹出,但当心--用力太猛会吹破。” 要求通畅均匀的把气呼出。

c、用伤心时的抽泣体会急呼吸(偷气)。此外,还有多种多样形象的要求严格的发音练习。

运用形象的比喻,从歌唱呼吸入手,是许多有经验的合唱教师常用的方法。

值得指出的是,进行嗓音训练,应注意提醒学生将所有掌握的合唱音乐元素运用于歌唱实践。

2.3有乐感的歌唱

乐感,就是对音乐有敏捷的感受和正确的理解,并把所感受所理解的内容充分表达出来的能力。有乐感地 歌唱,就是要求学生将已掌握的音乐元素综合运用于歌唱中,用不同力度,音色、连断,速度处理,富有感情 的歌声表现自己内心体验。这样的合唱训练,应以情为先导,紧扣感受和表现展开。

1)教师生动的引入,富有感情的范唱,并加上一些适度的表演动作,往往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歌曲的艺 术形象和蕴含的感情。

2)根据歌曲内容,辅之以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如绘制放映幻灯、展示挂图,引进乐器演奏,设置场面 背景等,充分挖掘和展现歌曲的艺术意境,使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理解不断得以深化。

3)编排适当的队形变化,激发学生表现欲望。培养表现能力。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对于适宜表 演的歌曲,设计一些简单而不过份夸张的动作,创设一定的角色情节,诱发少年儿童自我表现欲望,鼓励他们 在做动作和表演的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自我体验,并在相互影响和启迪中逐渐把握住对自我表现的分寸感。 结语

上一篇:硒元素范文 下一篇:锌元素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