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聚会感言范文

时间:2023-02-25 10:48:55

老同学聚会感言

老同学聚会感言范文第1篇

大学同学聚会感言(一)

你我10余年不见,笑脸依然亲切,声声呼唤仍深入脑海,感慨记忆力之强,竟还能叫出每一个老同学的名字,还能依稀记得每一位同学在班里的座位。曾经腼腆的似乎依然腼腆,直率的继续直率,张扬的仍然张扬,老练的还是老练。但岁月的印痕,还是分明的刻在了那些久违的脸上,不禁让人感言。每一位老同学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每个人都拥有了一份自己追求的事业,每一位都获得的美好的家庭。相见的喜悦挂在每个人的脸上。老同学东边一群,西边一党,互相聊着当年的学校趣事,谈谈各自的工作和家庭,感觉有说不完的话。

记忆似乎停留在了过去的时光中,那种青春和朝气又一次的来临,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社会有点情比纸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功利化,但今天的老同学聚会不会掺杂任何一丝利益。对于这次参加聚会的老同学们来说,取得什么成就并不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在不断地以各种方式、方法来证明自身的存在和价值。我们或许没有必要去计较身份与地位的高低,也没有必要去苛求财富的多少,只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彼此共处的时光就可以了。

时光荏冉,岁月如歌,回首同学生涯,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友谊!回顾那青春燃烧的岁月,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亲切!同桌的笑声记忆犹新,老师的教诲至今难忘!回首风风雨雨,有太多的感言,有太多的追忆。如今的我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步入社会,成家立业后,才知道青春的可贵。

只有经历了春天,才能领略到百花的芳香,只有体验过同窗的情谊,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妙。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我们举杯同庆,放歌舒怀。为同学之情地久天长,我们无悔!

相聚是短暂而又愉快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要各奔东西了,之后又将是长长的别离,但友情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缕和煦的阳光。数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知校园生活的美好;经过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的可贵。美好的中学时光,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往事如烟,温馨如昨,相聚使我们重温起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亲爱的老同学,让我们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将那段芳香的记忆让大家分享吧。我们相信,这份真诚的情怀,会把你的生活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让同学感受你的快乐,分担你的烦恼,分享你的幸福!聚会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也是新的开始。我们共同祝愿:祝师者身体康健、万事顺心!祝我们自己事业发达、生活美满!祝下一代健康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要问我们何时再相逢,也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重聚,期待着到老的时候,还能象今天一样年轻!

大学同学聚会感言(二)

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十年前的那个夏天,十年前凤凰花开的那个七月,在国旗和紫荆花红旗的映照下,我们经历了中国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香港回归中国,经过了激动人心的欢庆,我们又马上面临着告别,带着青春的梦想,带着和同窗离别的伤感,离开了母校,踏上了社会。

依然记得在山师北街上为了告别的聚会,依然记得学生公寓楼前的广场上那些待发的行李,依然记得分手的送别、拥抱和泪水,这一切,都成为人生年轮的印记,永不褪色。

十年过去了,弹指一挥间。当年我们青春年少,不识愁滋味;如今我们正值人生壮年,经历风雨,阅识沧桑。

十年,每个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毕业当年考上研究生的那一批,更多的同学毕业后工作,工作之后,又选择了考研究生。这大概是同学中最常见的人生轨迹。同学中的大多数,还是在县市,做着教育工作,甘当人梯。

不管身在何方,不管做什么工作,我们都有共同青春记忆。重返母校,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时光流水带不走校园生活的片段。我们一手握着昨天,一手握着今日,从四面八方来到故地。十年过后见面,感慨良多。

当年在泰山上看一轮红日从万里云海中冉冉升起,振臂一呼,为豪气凌云的青春留影。如今的我们,已为人夫,为人妻,为人父,为人母,有了一个家,才知青春的虚妄。当年睡在上铺的兄弟,他的梦想是成为内地的李泽楷。今天他只是一个小城的公务员,兢兢业业地工作,准时上下班,像钟表一样准确,他说,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回家亲一亲可爱的女儿。那时候,我们年轻,不知柴米油盐,不知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总以为自己是个顶天立地的人物。原来的英雄气短,变成了儿女情长。

只用十年的时光,社会与现实就校正了我们的人生向,青春的梦想与激情无无踪迹,剩下的是务实,为家庭,为工作,尽自己的责任。十年,我们懂得了人生要义和自己的责任。

十年聚散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走上社会,方意识到校园生活的美好;经历洗礼,才知道惟有同学友情之可贵。十年间,我们喝过无数次酒,走过不同地方的桥,看过各个地方的云,还是觉得同学最亲。十年里,和无数的人喝酒至微醺,愈来愈感觉生活就像啤酒的泡沫,有时世界如此柔软动人,在清醒时觉得世界平淡无奇。同学,就是能与你分享、分担,能与你大醉一场的人。

同学聚会不需要理由,十年,只有这个数字就足够了。星散各地的同学赶到母校,所有的话语都在相逢一笑的握手中,在举杯一碰的愉悦中。十年聚会,是一个句号,也是一种新的开始。

不要说何时再相逢,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期待下一次重聚。

感谢恩师,感谢母校,感谢同窗,感谢生活。十年同学聚会,是叙旧,也是感恩。

让我们举起酒杯,共同祝愿。祝恩师身体康健、万事顺遂。祝福同窗事业发达、生活圆满,祝咱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大学同学聚会感言(三)

光阴似箭,十几年的时光过去了,这次我们再相聚是幸福的,当年的校花、帅哥随着岁月流失已经成为人生消失的轨迹,很难寻找出当年影子了。我们一起畅所欲言回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看到大家愉快的表情,我的心情十分感慨,人间真情有好多种,但我认为儿时的那种单纯幼稚情最为珍贵。

这次聚会唤起了温馨的回忆,记得当年分别时,多愁善感的我,既有对未来前途的忧虑;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在心头萦绕,于是在笔记本上慨然写道:任时间过得匆匆,任往事化为过眼烟云,记忆中只珍存霏霏细雨,是怎样打湿七月的记忆。当年的情景还恍若眼前,时间却已是匆匆过了十几年,虽然磨去了青春的锐气,但如今都已经有了各自的事业和家庭。

老同学聚会感言范文第2篇

女:高一(四)班全体同学注意了,现在开始点名:

(参加聚会人员点名、起立让大家认识一下)

点名完毕!

现在我们上音乐课。我们今天学唱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童年》。现在开始!

(开场歌曲《童年》:刘建聪)

演唱后,女上台

合:亲爱各位老同学:大家过年好!

女:岁月如歌,时光流逝,三十三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我们从走出校门风华正茂的小姑娘、小伙子,一天天步入了不惑之年。

男:是啊!三十年前,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xx中学,来到高一四班,从此我们相遇、相识、相知。

女:三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首xx,为同窗情而感怀。

男:下面请我们高一四班老班长李**发表聚会致辞。

(李**致辞)

男:当年,我们结束了三年的同窗生活,走出亲爱的母校,告别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之时,也许因为年少,因为纯真,因为匆忙,我们可能没有来得及道别,没有相互送上祝福,但是,不论何时,回忆起来,那段时光在我们的人生中都最值得去感动、去回想。

女:三十年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不觉已人到中年,天各一方。无论是事业辉煌,还是默默无闻,无论你在安享天伦之乐,还是依旧在苦苦打拼,同学的情怀,始终在心中激荡。

男:三十年的牵挂,三十年的思念,三十年的情谊,三十年的等待。经过三十年的等待,我们终于欢聚一堂。

下面请高**同学为大家献上一首《等待》,大家欢迎!

男:同学们,我们也真的该在碌碌奔忙中找点闲暇,到往事里走走,回味一下青春,听听真挚的声音,看看久违的面孔。

女:岁月的流逝,改变了我们的容颜,不变的永远是老同学心中的思念。三十年前同窗共读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

男:校园生活是美好的,曾经的拼搏与努力,曾经的辛酸和喜悦,是我们一生最难忘、最珍贵的记忆。这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一种别样的的感受。

女:遥想当年,很多美好的记忆值得我们回忆,虽然当年很多精彩瞬间没有用照片留下痕迹,但我相信,我们校园生活的一幕幕,一定都深深的烙印在我们脑海里。

男:分别三十年后,我们举办这次聚会,就是为大家提供一次重温同学友情,共同追忆昨天,畅谈的今天,展望精彩的未来。

男:下面请高一四班大美女蒋**同学和我一同发表聚会感言!

(聚会感言)

女:相聚是欢乐的,但也是短暂的。就让我们打开珍藏三十年的记忆,敞开心扉,尽情地沉醉,尽情地回味,尽情地享受这幸福的相聚吧!

男:请大家斟满美酒,高举酒杯,为我们三十年后的相逢、相会干杯!为我们同学的友谊干杯!为了我们健康而美好的生活,干杯!为了我们这次圆满而成功的聚会,干杯!

女:让我们再次祝愿全体同学们事业发达!工作顺利!家庭幸福!身体安康!

合:让我们再一次约定,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们再相会!

男:最后祝大家今天吃好喝好玩好!

席间欢迎同学们踊跃上台表演节目,为聚会助兴!!

老同学聚会感言范文第3篇

一.主持人开场白:

男:同学们,今天是2011年8月11日,看起来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日子而已,但今天注定又不是一个平凡之日,这是为什么呢?

女:因为有一群30年前在红卫中学33班读书的老同学们,此时正在这个具有×、××、××大酒店里聚会啊!

男:啊!30 年前的我们天真烂漫,朝气蓬勃,虽然生活清贫,但很快乐!而如今岁月的微风时时吹拂着我们的脸,不经意间,就在我们充满故事,充满精彩的脸上留下了一丝丝的痕迹,我们不得

不说,我们已经迈入人生的第四个阶段------中年,哎!

女:一声叹息包含着多少故事,多少人生的坎坷啊!但就是因为我们的努力!才使得我们有了历练后的成熟与稳健,有了感悟人生后的淡然和洒脱.

男:岁月如歌,时光流逝,我们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绎着精彩的人生.

女:但无论身份如何改变,角色如何变换,当我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创造生活和实现自我的过程中,在品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之后,我们就会发觉:

男女:让我们最难以忘怀和割舍不了的依旧是那段少年时代的同窗友情!

女;现在有情我们的班主任王爱聚老师向大家致词,掌声有情。。。。

有请我们的沈洪波老师致词,掌声有情。。。。

二.老师致辞.

致辞结束,邀请大家集体唱(国歌)或者别的什么歌曲之类的.

举杯共饮

三.聚会感言.

大家边吃边聊,不过喝酒要悠着点啊.酒大伤身,哈哈。

又一次踏上龙山的热土,又一次回到阔别30多年的母校——火线学校,我的心情无比的激动,此时此刻难以用语言来表达。

首先,要特别感谢此次同学聚会的组织者,xx等同学几个月来的辛勤劳动,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才使得我们大家得以相见,欢聚一堂。

其次是要感谢母校的各位老师们,他们大多年迈体弱,但不辞辛苦参加我们的聚会,给我们的相聚增添光彩,谢谢他们,老师们您们辛苦了!

当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往事像潮水般涌来……龙山,不仅承载着我们父辈的青春与奉献,更留下许多我们儿时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梦想。美好的少年时光,难忘的校园生活,无不给我们留

下终生难忘的回忆。

春天,学生们像大地里破土而出的小苗,个个生机勃勃。听,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课间校园里同学们的欢笑声;看,运动会上同学们你追我赶奋力争先的动人场面,学校宣传队同学表演的

精彩节目,还有那优美的团体操。

夏日里,大小水库成了淘气调皮男孩子们的天堂,尽管没有漂亮的泳具,没有正规的教练,但哪怕是来一阵光屁股“狗刨”也觉得特别爽!

秋天来了,学校“大寨田”里丰收了多少玉米、大豆和高粱,它饱含着师生们多少辛勤的劳动和汗水,也就是在这大寨田里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农业知识。更忘不了那令人记忆犹新的“三铲三

耥”,那份收获的喜悦至今难忘。

寒冷的冬天似乎没有挡住孩子门外出活动的脚步,冰冻的湖面成了滑冰爱好者的乐园,那真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冰车、脚滑子、雪爬犁,最精彩要属“单腿驴”,那场面绝不亚于现在的娱

乐场。那年代男孩热衷“洋蝲罐”打弹弓和捉迷藏,女孩迷恋“蛤蝲哈”跳皮筋和花衣裳。

这就是我们的少年时光。

回首往事我们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再看今朝,我们浮想联翩。几十年过去了,同学们都先后离开母校,告别了龙山,长大成人了,工作生活都安定了,有的同学已经当上了爷爷或是奶奶。随--

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留恋那难忘的少年时光。正是因为有这份留恋,这份向往,让我们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龙山,欢聚一堂。对于老师们来说,当年您们含辛茹苦教书育人,看

如今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了,也许老师们仍不满足学生们今天的成就,没有从省部级高官的名单里见到您学生的名字,但我相信您学生的名字更不会在打击腐败和黑恶势力名册上出现。

火线学校不但造就了一批批好学上进的优秀学生,更培养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那就是团结向上、刻苦进取、顽强拼搏、永不服输。有一位伟人曾经用一句话赞扬年轻人:“恰同学少年风华

老同学聚会感言范文第4篇

(音乐:今天是个好日子)

开场主持词:

男:尊敬的各位老师,

女: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男:我们怀着满腔的热忱,带着久别重逢的渴望。

女:我们怀着对老师的敬意,带着对同学的牵挂。

男:欢聚在这鲜花簇拥、喜庆浓郁的宴会大厅,共同回首在***中学期间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

女:三十年了,我们离开母校已经整整三十年了,三十年的翘首企盼,终于化成了今天的欢声笑语,汇成了你我的心潮澎湃!

男:三十年的沧桑岁月,为我们增添了几丝华发,脸上也多刻了几道沟沟坎坎,

女:三十年的逝水流长,让我们饱尝了太多的创业艰辛,经历了太多的雨雪风霜。

男:在这三十年里,我们曾经收获过硕果,也创造过辉煌。

女:今天我们有太多的话要对老师说,想对同学讲。

男:是啊!让我们抛开尘世的喧嚣,放下烦恼和忧伤,到那往事的长廊里走走,听听那熟悉的声音,看看那久违的面容,让那美好的记忆回到身边。

女: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敞开密封的心菲,来尽情地说、尽情地唱,让时光倒流,重新拾起那往日的欢笑!

男:曾记否,教室里,我们学海苦读求知忙。

女:曾记否,操场上,我们奋力拼搏展英姿。

男:昨天的我们,是那样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

女:我们憧憬未来、心怀梦想,校园里那一串串青春的乐章,让我们永相难忘。

男:时光可以带走青春,却带不走深厚的同窗友情,多少次的魂牵梦绕,多少回的心驰神往,今天我们终于走到了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女: **中学毕业30周年庆典

合:现在开始!

致欢迎辞主持词:

下面有请**同学致欢迎辞

请老师上台主持词:(音乐:掌声想起来)

男:中学时代,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感谢老师,没有老师的辛勤培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模样。

女:桦背峰下桃李艳,凭我园丁注清泉。平生不艳富豪势,愿做春蚕吐真丝。这是**老师《园丁吟稿》中的两句诗,是啊,为了我们的成长,老师们呕心沥血、烛泪成灰,无私的奉献着他们的光和热。

男: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多想再做一次学生,多想再进一次课堂。今天,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我们荣幸的请来了当年的任课老师,他们是:**老师、。

女:请同学们全体起立,用最热烈的掌声,迎请我们的老师走上今天这个特殊的课堂!有请各位老师上台!

老师上台过程中主持词:

女:师恩重如山,师情永难忘,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学会了做人,更收获了真挚的友谊。

男: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向精心培育我们的各位老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您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回头面向老师鞠躬)

女:请接受我们的谢意,愿这份谢意能化成一束永不凋谢的花朵,给您的生活带来芬芳。祝你们心情愉快、家庭幸福、安享晚年!

男:请同学们上台为我们尊敬的老师献花(同学上台献花和礼物)

(献花完毕,请各位老师每人讲一句话后,请各位老师入座。)

老师代表讲话主持词:

女:敬爱的老师,当年,是您,用洁白的粉笔,描画出我们成长的道路;是您,用深情的教诲,规范着我们做人的言行。是您,用知识的力量,给我们插上奋飞的翅膀。

男:30年过去了,我们走向了社会,走向了自己的人生,然而在心里总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再次恭听老师的教诲

女:同学们现在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老师上台。

老师讲完话的主持词:

男:相隔三十年,今天同学们又走进这盼望已久的课堂,我们终于又听到了这熟悉的声音,

女:我们将铭记老师的谆谆教诲,不管脚下的路有多么艰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我们都会奋力拼搏,去争取更大的成绩!更多的辉煌!同学代表发言主持词

下面有请同学代表**发言

女:感谢**同学的精彩发言,三十年的风雨沧桑,虽然让我们多了几许白发,多了一些皱纹,但也让我们变得成熟历练和坚强。

男: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弹指一别三十年。自从离校后,我们就各奔东西,各自打拼,甚至有三十年未曾见面的同学,

女:今天,我们终于相聚了,也许我们彼此不能脱口叫出对方的名字,但当年的模样却记忆犹新,从大家的表情里,我看到了那份穿越三十年的牵挂。

男:此时此刻,我想大家一定有很多的话要说,很多的情要诉。

女: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让我们尽情挥洒人生的感悟,一起找回那流逝的青春,留下欢乐的笑语、倾诉离别的衷肠;下面请同学们踊跃上台,畅谈友谊,诉说离情,介绍近况,分享成功的秘诀,畅谈美好的希望。

男: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从自己、别人三十年的经历中吸取一点教训、受到几丝启发、收获若干知识,得到一些感想。下面有请各位老师和同学们上台说说你最想说的话。

首先请各位老师讲话。

感言完后的主持词

女:回想起那段人生最纯洁、最美好的幸福时光,大家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大家的语言依然是那么的亲切、真实而有趣。因此,无论我们官做多大,钱有多少,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了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同学。不论我们走到哪里,即使身在天涯,我们依然拥有着共同的记忆,分享着共同的快乐。

下面有请**同学做总结发言

结束语:

女:尊敬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女:一次短暂的聚会虽能了却我们一时的惦念,却了却不了我们一生的思念。

男:这次聚会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新的开端,让我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和联系,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男:无论你暂时失意或事业辉煌;

女:无论你是平民百姓或从政经商;

男:无论你有多么闲暇或何等繁忙,

合:都请你把同学之情悉心收藏。

男:一辈子同学三辈子亲,同学们,无论你回到故里,或远在他乡;

女:不管你是在为自己的事业而奋斗,还是在为自己的家庭而努力,你都不要忘记:

合:我们是同学!

男:一日同学,百日朋友,那是割不断的情,那是分不开的缘。

女:只要我们心不老,青春友情就会象钻石一样恒久远。

男:在以后的岁月里,当我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时,请别忘了告诉老同学,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喜悦。

女:当我们经历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也请别忘了告诉老同学,让我们一起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合:真诚地祝愿老师和同学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女:最后隆重提议:

老同学聚会感言范文第5篇

为此,梁振英特意买了支国产的“英雄”牌钢笔请钱签字。在大会通过报告确认董当选后,钱其琛请董建华吃午饭,梁振英在席间请求钱把笔亲手送给董建华。“这是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礼物。”梁振英回忆说。

15年后的2012年3月25日,当年的监票人成为如今的特首,历史是如此巧合。但即便是他的竞争对手也不得不承认,梁振英登上政坛巅峰并非偶然。

为理想牺牲的人

上世纪30年代,来自山东威海的梁忠恩只身来到香港当警察。1954年,梁家独子梁振英出生。由于是家中独子,梁振英从小就要帮忙干家务。“讲价、拣菜我都懂。那个年代,一般家庭都没有电饭煲,点煤油炉成了我的专责。”回忆起这段岁月,梁振英仍十分自豪。

梁振英一家人一直住警察宿舍,一层楼十几户人家要共用厕所,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他20岁。上世纪60年代的香港,不少家庭穿胶花(塑料花)帮补家计,梁母亦发动一家大小做帮手。11岁的梁振英负责送胶花,每袋都有几十磅重,经常要“走几步停几步”。日子久了,令他变成了“鸳鸯膊”――右肩膀比左肩膀宽。

梁振英回忆,一家人日以继夜地苦干,每天做十几小时,每月可赚300多元,一分一毫都存入银行,待梁父退休时,退休金加上穿胶花赚来的钱足够他们在市区西环买一个400尺(约40平方米)的小单位。

家境清贫,梁振英的求学年代也过得特别节俭。为节省每天两毫的车钱,尽管是香港顶尖中学英皇书院的学生,梁振英也总是步行回家吃饭。

中学时代的梁振英,细心、内敛,做事很有主见。中六会考时,英皇规定,如果分数相同,不论中、英文成绩,最终录取学术科目分数较高者。梁振英学术科成绩稍差,无法在原校升学,不得不另找学校。最终,他选择了香港工业专门学院(现为香港理工大学)。

与梁同桌的林国荣回忆说:“他在理工选科时选了建筑测量,当时很多同学都没留意这科,觉得冷门,但他有自己的洞察力。他说测量科文中有理,理中有文。”

从此,梁振英便与地产测量结缘。上世纪70年代的香港,地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梁振英的选择不能不说是独具慧眼。日后,这也成为他事业的起点。

毕业后,梁振英计划出国深造,有几所大学供选择。林国荣回忆:“两所让他直读二年级,两年后大学毕业。另一所要由一年级读起,3年毕业。那时穷学生一定会选前者,花费不用太多,也可快点回港工作赚钱,但梁选了读3年的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他说那里有城市管理科目,他喜欢这科。”

“他是那种愿意为理想牺牲的人。”林国荣不无感慨地说。

20岁第一次出门远行,梁振英说,他最难忘的是家人的支持。“一家人到机场送行,回家后第一个哭的竟然是爸爸。”为了预备留学费用,姐姐变卖了嫁妆,父母拿出了积蓄。

留英期间,梁振英半工半读。“一星期有两三晚在中餐馆做兼职,每日做六七小时,基本上够生活费,带去的钱就省了下来。”

留学期间,梁振英参加了中华同学会的活动,还为华侨子弟教中文识字班。后来他担任了同学会的副会长,会员多是香港及星马华侨学生。

“他们的学识和阅历比我广,从交流中,令我对国家民族意识有更深的体会。”梁振英说。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访华、中国重返联合国、海外保钓运动风起云涌,民族复兴的思潮在华裔海外留学生心中益发激荡。

深圳来了个梁“先生”

1977年,梁振英学成回港,进入英资地产服务公司“仲量行”担任测量师。当时,内地百废待兴,正处于新的历史机遇期。拥有留学经验、胸怀报国理想的梁振英终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它的名字叫“深圳”。

梁振英现在仍记得,第一次进入深圳是在1977年8月,刚刚毕业回港的他希望去深圳看看。那时,罗湖是唯一海关口岸,每天过关的只有40多人。

1979年初,当24岁的梁振英再次走过罗湖桥进入深圳时,他已是香港“专业人士促进现代化协会”的会员,应深圳方面邀请,利用周末去蛇口工业区技术干部培训班“授业解惑”。

与他一起充当蛇口“启蒙者”的是20多位香港专业人士,包括经济学者、律师、工程师、会计师、建筑师、测量师等。刚刚起步的深圳特区,急需借鉴香港在各方面的经验。

据当时培训班参与者回忆,第一期培训班的“课堂”设在工业区内一个山包上的一间小石头房子里,学员们称之为“延安大学”。

梁振英讲解的是土地使用制度,以及与土地、房地产和规划有关的实践经验。他从零讲起,比如土地和房屋是不是商品、土地如何实现分割、什么是单利率和复利率,等等。

台下的学员包括深圳特区官员和规划者,以及蛇口工业区从全国各地召集来的技术干部。学员们南腔北调,差异很大,不过有个共同点,年龄都比梁振英大。后来,已经成为朋友的学员们告诉梁振英:“原来听到你的名字,以为你是位老先生,等你出现,才发现怎么来了一个二十几岁的年轻人。”

梁振英对第一课的记忆是“很尴尬”,因为不会讲普通话,讲课需要翻译。“至少在前3年,讲课都需要翻译,后来讲多了,就学会讲普通话了。”

由于当时边检手续复杂,且没有24小时通关服务,梁振英去讲课不得不牺牲整个周末。每个月两三次,每一次,梁振英需要在办完过关手续后,星期六在罗湖口岸深圳一侧的华侨旅社住一晚。当住客过多、床位不够时,旅社就在过道里甚至厕所门口,支上军用床,梁振英和其他香港人就在各种异味的“熏陶”下入睡。

次日一早,梁振英就会花一毛五分钱,雇当地年轻人用自行车载他去讲课。由于路况差,颠簸得厉害,再加上个高腿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的梁振英自觉有点狼狈。

虽然辛苦,但梁振英乐在其中。林国荣说:“他跟我们分享过,当时在内地开完会没什么招待,喝糖水就已很开心,与现在大块肉招待,差别极大。”

梁振英回忆说,早期他除了当老师,还协助深圳做城市发展规划,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特区的人口指标。深圳市的官员给出了30万人的规划。梁振英说:“我们有点不相信,深圳当时就是几个小渔村,哪来30万人?”

如今,深圳的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梁振英感慨地说,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这么大规模的城市,可以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设到这个水平。“深圳是我义务工作最多的地方,能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做点事,能为深圳做点事,我自己觉得不负此生。”梁振英说。

他会给香港带来什么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签订,香港回归的准备工作拉开序幕。1988年,梁振英接替新华社香港分社副社长毛钧年,被任命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正式踏入香港政坛。

1997年,香港特区政府成立,梁振英获委任为行政会议成员,自此开始参与特区政府最高决策机构的工作。1999年,担任行政会议召集人的香港政坛元老钟士元退休,梁振英接任,直至2011年底宣布参选特首。

20多年政海生涯,梁振英给大众的印象多半是刚毅严肃、不苟言笑,但他形容自己并非“恶上司”一般的古板政客,反而是看电影会落泪,闲时会包饺子、做面条的性情中人。

梁振英与太太唐青仪,育有三个子女。唐青仪与梁振英是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的校友,两人1981年结婚,两年后,唐在港取得律师资格,后放下事业照顾家庭。梁振英竞选时她夫唱妇随,常以“头发乱了”的师奶形象拉票,代夫辩解,词锋犀利。

在一次大学同学活动中,梁振英被唐青仪的聪明爽朗吸引。其后,他以“一日一情书”及“每月一次长途电话”的方法,与在外地读书的唐青仪拍拖。

唐青仪在《从心出发,重新认识梁振英》的小册子中坦言,梁振英很忙,但每年都会和她一起千里迢迢飞往英国,跟在彼邦念书的孩子聚一聚,哪怕只是逗留一天,为的就是一家人可以团团圆圆吃顿年夜饭。

有人说,梁振英城府甚深,洁身自好,朋友不多。但他的老同学林国荣不认同这种说法。

林国荣眼中的梁振英为人随和、没有架子、很念旧。“他不食用鲍鱼、不饮靓红酒,饮的都是几十元一支的。”就算有公事应酬,梁振英在8点多便赶来跟同学叙旧,坐至散场。“有次聊到12点他坐的士回家,我问他为何不叫司机来接,他说那么晚了,不好叫别人。”

林国荣说,“他是严肃,不是古板。同学聚会我们风花雪月,但他一来我们就自动转话题,听他讲居港权案、外佣案,他可以滔滔不绝讲一两个钟头。可能因为他很正经,令人觉得他不合群,但我们都觉得他非池中物。”

陪伴梁走完竞选全程的“梁振英竞选办”主席张震远说,“这几个月,我们和梁振英日日见面,我对他印象改变了!”之前,两人一起当过土地发展公司董事。认识十多年,双方没有私交,但因认同其理念,所以梁找他任竞选办主席时,他答应了。

???张震远承认,梁宣布参选初期,很多人都不看好他有机会胜出,但梁振英多次落区(到选民中去),又发表文章,市民接触多了觉得他的理念“中听”。

选举期间,梁振英经历不少风浪,但每每化险为夷。张震远说,他很佩服梁振英的沉着冷静,处理危机快速、公开、透明,最终成功“拆弹”。

“就算被人不断攻击,梁振英也没发脾气,没见过他大声说话,非常冷静理智,当时他的压力很大。”张震远回忆,3月24日的竞选办早会上,梁振英向各位同事致谢,称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很感谢各同事热心为香港,气氛感人。

一天后,结果揭晓,在题为《齐心,香港一定会成功!》的感言中,梁振英说:“日后,我会继续拿着一张凳、一本簿、一支笔,和我的管治团队走入群众,听取你们的意见,只要你们肯讲,我就肯听。”

老同学聚会感言范文第6篇

编语:

“中国画通鉴”专栏由《收藏界》与中国画通鉴网()合办,是本刊重点推出的精华栏目之一,由中国画通鉴网总编李恢弘先生任栏目学术主持。本栏目立足于学术性、鉴赏性和市场性高度统一的定位原则。以一刊一网同步传播的方式,来关注21世纪的中国画坛及当代最具收藏价值的中国画家,并系统探讨传统中国画的精神实质与发展脉络。我们渴望为广大读者捧出一盘陶情悦性的案头珠玉,为海内外收藏爱好者提供一把中国画投资选择的案头标尺。

入选理由: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延续传统中国画精神,并在此脉络中对传统人物画笔墨语言和造型样式探索革新,构建了其影响深远的“大美术”“大写意“理论体系。其前期作品奔放、节制、凝重而飘逸,饱含着独特的东方意象与鲜活的时代气息;而近期特写,白描式的写意人物,则以其简约、高致的匠心挥洒出宣纸上荡气回肠的民俗古风,彰显出对本土文明的深度思索与强烈的人文关照。

杨晓阳,生于1958年12月。1979年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198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考上研究生,1986年毕业留校任教。曾任国画系副主任,主任。1993年被破格评为副教授,同年荣获“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4年出任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1995年主持学院全面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院长。2009年任中国国家画院院长。现为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及博士生导师,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三五人才”,第三届部级教学名师,陕西省“行业领军人物”,“陕西省十大杰出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全国美展总评委、“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联全委。

杨晓阳的美术教育思想对中国美术教育模式的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强调美术教育中的中国特色和地方及个人特色。其“大美术,大美院,大写意”理论曾引起广泛关注,并直接影响和促进了西安美院的改革。其作品《高风图》《愚公家族》《黄河艄公》及《波斯迎亲》等曾引起主流美术圈的强烈反响。

杨晓阳谈“大写意”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

“大写意”是一种精神。“大写意”与“小写意”不一样,“小写意”是一种技法,“大写意”是一种观照,是一种纵横观照,“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人合一”是一种宇宙观。这说明中国人看问题是全面的、纵横的、是古今一样的。所以“大写意”是一种精神、一种纵横观照、一种宇宙观,是“相对于物质世界的一种存在”。它既然是精神的,那么必然与物质相对应,但并不是虚无缥缈,它是一种存在。“大写意”不是物质,是一种存在。反之,如果把“大写意”说成一种物质,说成一种实在,那它就成为一种画法。“大写意”相对物质世界是一种自然存在,不是客观而是一种思维、思想和状态的存在,是主观化的客观和存在,是精神不是物质。

“大写意”是一种观念

中国人对“意”是非常重视的。在绘画中的“写意”是通过“象”来表达的。“象”与西洋人讲得不一样,他们讲“形”,中国人讲“象”,但在中国“象”“形”都有。“大象无形”,“象”指的是“大象”。大象是无形的。而中国人的“象”是超越西洋人的“形”的。“形”是可看的,“象”是超越这个可看的自然,它最后造出来“形”。不是自然“形”,不是看到的“形”,而是加工过的“形”。这种“形”已经上升为一种“象”,叫“大象无形”。无形并非没有形,无形并非常形、无形无常形、无形无自然形。不是自然形、不是常形、不是经常看见的,但是是有形的,这种“形”就上升为一种“象”,它是中国特色的艺术造型观。“大象无形”是中国特点,观念是思想的结果、结晶,是一种哲学层次的形而上的一种看法。

“大写意”是一种方法

“大写意”作为一种方法,可称为观察方法,即“十观法”;操作方法,“五大技法”;造型方法,“造型四步”;用笔方法,“用笔四境”;用墨方法,“用墨四境”。

首先“十观法”即:1、以大观小法,比如离得很近,可以先画一个房子,透过房子里面有我们在这坐着,还可以再想象,站在很高的空中,来看原来的地方,可以把周围的环境、楼群等画上,其中有我们。2、以小观大法。与以大观小法相反。3、远观近取法。在很远的地方看一片风景,但对风景的某个局部画得很清楚。站在高山上,看到一间房子,这房子看上去占据很小空间,但这是重点,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细节描绘出来。4、近观远取。在近处看,画出来的是个大场面。5、仰观俯察。对于要描绘的对象并不是在一个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视,可以面面观。6、由表及里。观察一个事物不能看其表象,要通过其表象掌握人的心理、思想、性格。7、以动观静。要描绘一件事物,对方静止,他在其周围观察,到处观看。8、以静观动。看黄河长江,奔腾万里,人坐在岸边,看其流速、流势,看其早晨、黄昏,自然界的变化。9、以情动物。在观察、描绘一个人物时,不能仅照相,而是要对这个人有许多思考,对这个人要理解。10、目识心记。画一个人或物,并不是对着人或物画,而是已经记住了,不用看就如在眼前。

其次是操作方法,又称为“五大技法”(勾勒法、勾皴法、泼墨法、破墨法、积墨法)。

第三是造型方法(写实、概括、意造、忘形)。

第四是用笔方法,其“用笔四境”为:执著――比如写字的人开始对字的结构不熟悉,描红,很认真一丝不苟,很执著;从容――天天描红,接下来的时候不照着写就很从容,甚至背过了,就更从容了,很轻松地把字写下来,这里经过很长时间;放纵――不照着画,随心所欲地画感到很放纵;忘情――物我两忘,画的时候只是想着纸上有啥样子,手就画成啥样子,手画的样子往往超过作者的想象,超过作者的感觉和经验,画完后连自己都没见过,这叫忘情。

第五是用墨方法,可概括为“用墨四境”:淡墨明丽――如月光明丽、轻松;中墨苍茫――如黑不黑、白不白的状态,很苍茫,重墨浑厚――像月光照在山的背光很重、很浑厚;焦墨沉绝――把墨研得最浓又隔了一天的墨,要比浓墨还重,焦得像油漆一样,很少有人用,这种墨一般不要透明,一定要死黑,焦黑一般人用不了,所以叫焦墨沉绝到顶。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

“大写意”是一种过程。简单地讲,大写意是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从发生发展再进行到高潮,一直到最后完成。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长期积累、偶然得之”,随着时间、地点、环境、气候、心情等等的不同,显示出不同的丰富效果,即兴性、偶然性、不可预见性是“大写意”不可缺少的特点和重要特色,这个过程很多人不重视、不知道。“大写意”是一种过程。首先,它是一个正常的生命过程;其次,它里面还有一个要点就是它这个生命的过程并不像把一个种子埋在地里都能长出来似的,所以并不是所有的人画画都能有所成就。这个过程具备生命所有的成分,很短时间浓缩了作者所有的因素、所有的 修养、所有的偶然性,从而成就了“大写意”的这种过程。

点评刘石平

河南 任在录 刘鸿喜

2008、2009是刘石平老人整个人生发生沧桑巨变的两年,如今老人已九十岁高龄,正享受着生命中第二个春天的洗--礼。

我们由衷感激省市各级领导的关怀与爱护,感激北京及全国新闻单位的宣传与推介,感激所有支持过我们的朋友的辛劳帮助与无私奉献。

亲友们聚在一起,回顾两年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恍若隔世,临近年终,粗略地做了一下重要事情的盘点:

2008年有三件大事:一是刘石平先生应邀参加中国美院八十年校庆,二是在济源大会堂举办了“予光杯刘石平艺术作品展”。三是出版发行了大型画册《刘石平作品集》。

早在2007年,济源市委书记段喜中和市委市政府其他领导在多次探望刘石平之后曾明确指出:“刘石平老人是济源的财富,我们一定想方设法通过举办展览,出版画册,让老人的画走出济源,叫响全国。”在短短一年时间里,举办展览出版画册的目标都实现了。

2008年4月,刘石平老人在我们的陪同下,专程赴杭州参加母校中国美院的八十年校庆,见到了相隔多年的苏天赐、张超人等老校友,老同学聚会使刘石平久久激动不已。

2008年10月,中共济源市委宣传部、济源市文联组织了“刘石平艺术研讨会”,时隔一周,在济源龙头企业“予光”的支持下,“予光杯刘石平艺术作品展”在济源大会堂举行,“济源书画院”同时成立,刘石平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济源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军星,原文化部《美术观察》杂志社社长阎正,河南省书画院院长谢冰毅,原沁阳市常务副市长王锡柱等为展览剪彩和画院揭牌,刘石平艺术面向社会迈出了第一步。

2008年12月,由高玉涛、王锡柱为总策划,任在录、刘鸿喜为策划的大型画册《刘石平作品集――隐居半个多世纪的国画大家》经过无数个不眠的日日夜夜,在北京隆重出版发行,美术评论家阎正先生以慷慨激昂的文字倾尽全力书写了洋洋万言的大块文章《感动了上帝的人》,作为画集序言,全面详细地阐述了刘石平先生往事生平和现实生活,为整体推介刘石平奠定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在此之前阎正先生已在《收藏界》杂志社刊发了《怕有渔郎来问津》并选取刘石平部分作品,配合文章同时推出,引起了巨大反响并受到新闻界和美术界的高度关注。

2009年对于刘石平先生来说,是非常不平凡的一年,元月开头的第三天,刘石平老人在王锡柱、任在录和刘鸿喜的陪伴护送下,风尘仆仆从大山深处赶到北京,走进了令人向往的“CCTV梅地亚新闻中心”。由中国网、新华网、央视国际、《收藏快报》《中国政协》《鉴宝》《收藏界》《北京晚报》等十六家新闻媒体联合推选的“2008中国收藏界十大人物”,刘石平先生与国家古建筑保护委员会主任罗哲文、著名大画家陈丹青、著名鉴定家马未都、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等十位重量级人物同列一榜,坐进了隆重会场第一排“十大人物”属于他的位置上。正如《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所描述:“于是,当90岁高龄,一生近乎隐姓埋名的画家刘石平先生出现在颁奖典礼现场时,他已经无声无息地完成了对整个活动的概括。毕竟经历过太多的故事,首次面对聚光灯,刘石平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适应,他自始至终一丝不苟地端坐着,旧式的小方领外套配呢子帽,朴素中透着儒雅。‘我只是一个住在山村里的普普通通的画画的老人,喜欢画画,于是画画’,刘石平的获奖感言朴实无华,感人肺腑。”

正如阎正先生所说:刘石平是真正的艺术家。他用自己一生的执着与追求,印证了此次评选的根本宗旨,即另一位获奖者陈丹青所吉“守护精神家园”的崇高意义。

2009年3月29日当此轩辕黄帝诞辰之日,“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刘石平先生画展”在河南省博物馆隆重庄严地举行,画展由河南省政协、河南省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组委会主办,河南省文联、河南省美协、河南省政协书画院、济源市政协、中国《收藏界》杂志社共同承办,阎正先生应邀为画展撰写前言。宽敞明亮的大厅共展出刘石平先生各个时期各类画种作品180幅,充分显示了他中西兼具、功底深厚、画法全面的特点,正如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在致词中所讲:“在刘石平先生画展开幕之际,热切期盼全省美术家和广大文艺工作者,从刘石平先生身上得到启迪,受到教益,多出精品、多出力作、多出大家!”

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罗豪才,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主任徐光春,河南省政协主席王全书,济源市市委书记段喜中等国家和省市领导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剪彩,河南省政协秘书长张秉文主持开幕式,随即国家及省市领导同志在刘石平、阎正陪同下参观了整个画展,在欢乐的观赏过程中领导们对刘石平的多种风格作品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也在百忙之中抽暇来到河南省博物馆,观看刘石平先生画展,并给予充分肯定。

刘石平先生代表作《南山悠悠》《夏夜纳凉》等分别被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2009年4月2日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晚会现场直播,著名京剧艺术大师叶盛兰演唱周瑜唱段,刘石平先生当场挥毫,在短短时间之内画出了赤壁之战,英姿飒爽的周瑜形象跃然纸上,叶盛兰唱完刘石平也画完了。刘石平和叶盛兰两位大师的精湛技艺赢得了全场的阵阵喝彩!随即刘石平向《梨园春》剧组赠送作品《红娘》,阎正先生现场点评:“关良画戏,重求神似,刘石平画戏,形神兼备。一段《西厢》情节,张生红娘,神情各异,惟妙惟肖,生动至极”。又一次引起全场共鸣。河南省省长郭庚茂等领导观看了演出。

在2009年,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和杂志报刊不断出现刘石平的名字,《北京晚报》《京报》《第一财经日报》《中国政协报》等都多有报道,北京《鉴藏》《红旗画报》《收藏界》、香港《名家》《中国匦家》、深圳《南国艺术》《江山美术》以及《河南日报》《济源日报》等都以大版面和整版转载《感动了上帝的人》《莫道人间不识君》《怕有渔郎来问津》等有关刘石平先生的文章及作品,正如文章中所说:“有济源市委市政府的全力举荐,有广大拥戴者的众星捧月般的摇旗呐喊,刘石平先生苦尽甘来,必将为自己奏出最华丽的篇章,刘石平这一生也不枉此行了”。

盘点到最后,我们还要提一提刘石平老人的生活近况。为了使老人过得安闲顺心、舒适方便,去年市委市政府就专为老人修通了去往山里的路,广播电视水电各项一律顺畅,今年市委市政府又拨出专项资金在玉皇岭山上为刘石平老人建造四间两层小楼,十月份开始打地基,到过年的时候,刘石平与宗福元两位老人的“二翁草堂”就将变成“二翁别墅”,那时老人的生活创作就会更加幸福美满。

还是阎正先生文章中说的好:“英雄暮年,走进深山,不被人知,不被人晓,如不是几位热心领导和朋友发现,如不是济源市委市政府极力关怀抢救,刘石平这个人和他的名字以及他的作品就彻底湮没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山之中了……”。

刘石平老人有福,我们代他在这里鞠躬致谢了!

收藏大画家

高玉涛

年关将近,每一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百事缠身忙的不可开交,今年依然。可就在此时,两位很有身份的朋友却忙中“添乱”,同时向我推荐一位旅美画家,并且郑重指出:“这是位杰出的艺术精英,你们《收藏界》如果不给予高度关注,还算主流媒体吗?”嘿,好大的阵势,至于吗?不过,我一看画家照片,顿时来了兴致,脱口问到“陈逸飞!”不对,万众瞩目的天才油画家陈先生已过世了。“余秋雨?”更不是,余先生乃家喻户晓的著名学者,但这三位也太像了,那么他是谁呢?

从《清静图》说起

坦率地讲,我一向对画家职务、名气及拍卖纪录不屑一顾,什么主席、会长、院长、馆长,与艺术、与作品有何关系?只有那些听画买画的人,不懂艺术欣赏的人尤其是画商、投机商才看重这些虚的、表面的、蒙人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应该从作品的立意、技法、风格及绘画语境等进行判断赏析。比如这幅《清静图》,如此壮观的万水千山却被画家轻松地泼写在课桌大小的一张宣纸上,单一的墨色被渲染的丰富多彩、力透纸背,站在画作面前,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令人心旷神怡,引发无限遐思,甚至想立即跃人大江中心乘风搏浪一番。真的,就自己而言,看了《清静图》,心却不能平静。画家的艺术感染力与高雅格调可见一斑。再现《石破天惊》,大佛再现,巨石让座,那种肃穆、厚重、庄严反而给人一种清静、安全的感受。依然是单一的泼墨,但很有层次感,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扑面而来。作者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定力通过作品释放出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其精神境界超凡脱俗,升华到一个相当高度。《漓峰晴岚图》是作者20年前的代表作,此时正是其跟随在刘海粟大师身边的时候,这种大视野、大布局、大构图、大写意、大泼墨将漓峰表现地淋漓尽致、气象万千。

画如其人,他就是国画大家谢天成,刘海栗大师的得意弟子,著名旅美画家,美国多所艺术院校客座教授,他的“中国绘画六法论”受到了海内外艺术界众多人士的称道与敬重。

30万元得罪藏家

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索。是谢天成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追求。两年前,一位喜欢国画的藏家经人介绍慕名前来想收藏谢天成几幅画,经朋友引荐带着准备好的30万元现金登门拜访谢天成,当他看到《松月罗汉》作品时,喜欢的不禁叫好,于是提出其他几幅画以后再买,这幅《松月罗汉》他愿出30万元收藏,谁料竟被谢天成婉拒了,他说此幅作品不愿意出售的原因主要是还想研究、感悟,还想不断摸索和升华自己的精神,所以不是钱的问题。藏家对此百思不得其解,异常恼火。介绍人尤其感到不可理喻,自言自语说“跟钱有意见的人我还第一次遇到”,同时觉得太不给朋友面子了,但心中对谢天成如此境界充满敬意。

纯粹的艺术家往往就是这样,视作品为生命,至于钱财乃身外之物,这也是出好作品的保证。人品比作品重要得多,我以为收藏谢天成的画作等于交了一位良师益友,在欣赏其艺术的同时,既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又能升华自己的精神境界,何乐而不为。

世界政要青睐

谢天成的作品早已被世界艺术品拍卖巨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选中,并以3万美金的底价拍卖。他虽然久居国外,但近两年仍有不少作品在上海、浙江、北京等拍卖会上频频亮相,大都以每平尺上万元的高价成交,并且呈上升趋势,具有升值的潜力与收藏价值。

特别是近两年来,海内外一些艺术机构不断为谢天成举办各类高规格个人画展,陆续出版画集和著作,作品被众多国家元首收藏,在他的拥趸里不乏一些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其中有法国总理希拉克;日本前首相曾根康弘、宫泽喜一、桥本龙太郎;泰国王储玛哈哇集拉隆功;挪威国王哈拉尔;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新加坡国会议长陈树群;澳大利亚外长埃文;美国四任总统(老布什、克林顿、小布什、奥巴马)。1997年应美国夏威夷州州长葛诺达邀请访问夏威夷州,州政府收藏其作品。并约请谢天成作画以州长名义赠给将访问夏威夷的主席。1998年7月在纽约荷区名画廊举办现代派绘画展,美国国家图书馆收藏其作品。

这些成就充分证明了谢天成的作品受到了世界首脑们广泛的认可,而这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其中有一个小故事颇具代表性,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生前收藏了谢天成的一幅画作并十分珍爱,在他去世前嘱咐家人将这幅画捐献给日本国家博物馆,桥本的理念是“国宝应由国家收藏”。

艺术评论权威认可

刘海粟在谈到自己的得意门生谢天成的作品时,曾有这样一段表述:“天成的山水画作品,从笔墨所引来的趣味看,不追求表面的光滑圆满,而着力于突出蓬勃向上的壮伟气势。如写珠峰侧象,有时用墨泼成一团火焰,泼写兼施,非常大胆,但也恰到火候,无造作硬凑的感觉。写流云雾飞,有用空白,有用淡墨。浓淡干湿,酣畅淋漓,色感异常鲜明强烈。他很有天赋,泼墨不易掌握,他却能大胆泼写。”

陈绶祥先生对于谢天成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我欣赏的是那种敢于打破各种桎梏的全面探索,那种‘大器晚成’的自觉及自信,我更佩服的是那种勇于自我否定的‘折腾’精神与坚韧不拔的努力。实际上,在这种做法的后面,已孕育着一种厚积薄发的必然。也许谢天成早已把自己置身于这种境界之中。”

老一辈画家们也曾不约而同地看到了谢天成的特点,王个穆先生曾评曰:“气势很旺,大有可为”,白雪石先生也曾为他题有“泼墨淋漓写大干”之句。正是这种追求,使谢天成的画作在变化中趋于统一,于探索中见恢宏。

上一篇:分手感言范文 下一篇:校庆感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