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4-04-19 17:49:05

遥感技术的定义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1

关键词:公路勘察;遥感技术;公路勘察设计;应用

1 遥感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

1.1 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从远距离感知目标反射或自身辐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对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例如航空摄影就是一种遥感技术。现代遥感技术主要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存储和处理等环节,完成上述功能的全套系统称为遥感系统,其核心组成部分是获取信息的遥感器。遥感器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照相机、电视摄像机、多光谱扫描仪、成像光谱仪、微波辐射计、合成孔径雷达等。传输设备用于将遥感信息从远距离平台(如卫星)传回地面站。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彩色合成仪、图像判读仪和数字图像处理机等。航空和航天遥感能从不同高度、大范围、快速和多谱段地进行感测,获取大量信息。航天遥感还能周期性地得到实时地物信息。因此航空和航天遥感技术在国民经济和军事的很多方面获得广泛的应用。例如应用于气象观测、资源考察、地图测绘和军事侦察等。遥感技术已被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包括资源评估、环境监测、灾害预警及其他地物变化的分析等。随着遥感技术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发展,遥感技术的用途将大大扩展。

1.2 3S技术

3S技术指的是RS(遥感技术)、GR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3S技术融合了现代通讯技术、计算机科技技术、卫星导航与定位技术、传感技术及空间技术等,具有信息采集、模拟制图及模型分析等多种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发现,融合3S技术能够为公路勘察技术功能、数据资源的共享、结合提供有效的支撑。在利用GPS技术与RS技术探测公路实际情况时,可以使用相关资料及时获取地理信息的三维图像,并输出地形的三维模型,有助于了解公路工程地形的实际情况。利用RS技术与GI技术时也可以获得相对精确的勘探设计地形模型,有助于优化选线,这对于提高勘察设计效率有着重要意义。遥感与3S相结合,经过技术集成和开发,在实现信息分析解译、完成山区、沙漠、黄土沟壑区高速公路方案优化方面,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遥感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

遥感图像信息的宏观真实性、实时性和信息丰富性,为资源环境调查及公路工程勘察设计提供了最方便快捷、准确实用的依据。而3S与3D(三维地模-数字地形模型)技术相结合,可以生成公路设计区真实地貌景观,是全面认识公路交通自然环境,提高公路勘察设计水平的先进技术。

2.1遥感技术与公路测绘

遥感技术在公路测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早期的遥感资料由于受分辨率的限制,近年来,由于采用了新的技术思路,在大比例尺测绘和地质制图中,遥感与地质测绘的符合程度和可兼容程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如何充分发挥遥感地质的认识上仍有待统一,否则遥感地质将无法健康发展下去。遥感在测绘中主要被用来测绘公路地形图、制作正射影像图和经专业判读后编绘各种专题图。而常规的测量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还存在一些很难测定的空白点,遥感技术的发展恰恰能够弥补这些不足。

2.2 遥感技术与地质勘察

传统的工程地质调绘(地质测绘)是依靠技术人员的野外作业来实现的,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人的视野受到地形和植被的遮挡,许多地质问题不易观察搞清。遥感图像信息的丰富性,为工程地质人员提供了最直观调绘依据,可以大大加快工作的速度。我国公路遥感技术应用开始于1990年代中期,主要利用遥感信息调查路线带工程地质及不良地质现象。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强、影像逼真、信息量丰富等特点,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和特殊地质均有比较直观的反映,在工程区域地质条件评价、公路走廊带选择、路线方案比选、病害成因及其影响评价方面具有常规手段和传统方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实践的操作当中需要结合地质地貌的特征,运用地形的基本条件,开展路线的平纵勘察以及方案的设计。针对路线的设计,需要适应地形的特征,而不应当刻意的、片面的、过分的追求设计的高标准。一般来讲设计的实际标准不能小于规定的标准,并且加大设计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力度,对一些有价值的设计方式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勘测。针对不良的地质施工环境,诸如采空区以及岩溶地区等等,还需要运用现代化的新型技术,航测数模技术以及航测遥感技术等等,通过计算机技术来计算出最佳的地质设计路线,进而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当中合理的避开一些较难进行防治的复杂路段,达到方案优化的目的和效果。

2.3 遥感技术与公路选线

公路选线是公路勘察设计的重要环节,要求设计的路线方案既经济合理,又快速高效,并且安全可靠。因此,对高新技术勘察手段的应用要求也越来越高。遥感技术通过遥感影像和遥感数据,对公路工程的地质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现场地质勘察以及钻探技术,可以帮助地质勘测人员完成对公路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的分析和判断,提供给路线设计人员进行地质选线。在该工程中,需要首先对公路沿线范围内相关的卫星影像资料、遥感数据资料以及地质资料等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多光谱卫星影像等,对公路的地质地貌、构造分布、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全面细致分析,从而为路线方案的选取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和建设性意见,确保公路路线的合理性。

2.4 遥感技术与公路隧道选线

高等级公路隧道规模一般比较大,随着长大隧道的出现,投资巨大,选择最优线位往往可以节约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投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遥感技术在公路隧道的选线优化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高等级公路施工过程中隧道的占得部分规模较大,随着大隧道的出现,投资金额的增长,如果选择最优线位通常可以节约将近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投资款,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由此可知,遥感技术在公路隧道的设计的选线优化工作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结束语

应用卫星多光谱遥感、微波遥感探测技术对公路规划勘察区进行工程地质环境、隐伏构造信息及不良地质信息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展了3D-GEO系统软件开发及其在公路工程深部立体图形图像解析及选线中的应用研究,为优化公路规划设计方案,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速度提供技术支持。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及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袁江红,杨厚波.测绘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6(28):17-18.

[2]戴文晗.遥感与3S技术开发及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设备卷[C].2002年.

[3]杨长根,陈彦恒.现代测绘技术在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中的应用[J].铁道勘察,2009(4):67-69.

[4]刘晓东,刘玲.数字测绘成套技术在四川绵茂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J].公路,2012(5):57-60.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2

【关键词】遥感技术;勘察设计

中图分类号: S611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条件复杂,在公路的建设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难题,航测遥感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航测遥感技术已成为我国地质勘查、合理确定路线方案并进行工程防护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遥感技术的简介

1、遥感的定义

“遥感”一词产生于1962年,即遥远的感知。“遥感”有狭义和广义的不同理解。

广义上,泛指一切无接触的远距离探测,包括对电磁场、力场、机械If}声波、地震波)等的探测。其中,重力、磁力、地震波等的探测被划为物深物理探测)的范畴,只有电磁波探测属于遥感的范畴。

狭义上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记录目标的电磁波特性,通过分析,揭示物体的特性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与航测的区别在于,前者确定实体的物质成分,后者确定几何形态。如:一个山包,遥感可确定构成山包的物质是土或是岩石以及何种类型等,航测则确定其高程、而积及其形态等几何量。

三、航测遥感技术应用于公路的现状

为适应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迅速提高我国公路勘测设计水平,1986年,交通部提出了(航测遥感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研究课题,并列人了交通部“七五”(通达计划),1987年至1991)年间,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设计院与北京工业大学联合研究,在《超轻型飞机低空航摄在公路测设中的实用技术》、《数字地面模型应用软件》,以及《公路工程地质遥感判译技术)等子项目的研究中,结合高等级公路的勘测设计,历时3年,取得了一批具有实用价值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工作涉及到航空摄影和摄影测量、计算、数字地面模型、公路CAD以及遥感地质判释等多门类、多学科的高新技术,可以看作是我国公路部门有组织地比较系统地开发和研究航测遥感技术的开端。

川藏公路利用1;100万一1;20万卫星图像及航片,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结合地质图,地形图,对全线的重点构筑物,如大桥、立交桥、隧道、沿线特大桥、大型的不良地质现象如滑坡、泥石流作重点分析研究,尤其在高烈度区的构造物,邻近断层构造带,活动构造带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川藏公路滑坡一般分布于深切河谷两侧,在彩红外图象上滑床和滑体残留体一般呈浅蓝色,形态与色调较易判定。地矿部地质遥感中心,自1991年一1994年,先后参加完成3项遥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和灾害调查工作,包括石太线山西太原至旧关段、川藏公路巴塘一井芝段、新疆乌鲁木齐一奎屯高速公路。他们利用美国TM卫星遥感数据,地面分辨率30m,法国Spot卫星图像,地面分辨率20m, lOm。在石太线调查中,在遥感图像上发现有一大型层间断裂呈南北向,通过旧关段,实地调查,这是一个发育在奥陶系角砾灰岩中的断层带,设计线路以隧道通过。

考虑到这段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建议是否可以明线代替,而被线路设计人员所采纳。遥感技术的新发现为设计人员提供了可靠地质资料,修改了原,来的方案,以明线代替了隧道,节省了大量投资。在石太线及乌奎线遥感工程地质调查中,通过对微地貌的解译,结合实地调查较准确地确定了煤矿采空区,为确定线路走向提供了重要资料。

四、航测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的作用

地质现象的多因素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工程地质勘测必须在勘测手段上采取综合勘测的方法。遥感技术为地质测绘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其宏观性、直观性和综合性是其它任何地面测绘所达不到的。公路工程地质勘测中,遥感勘测的作用也是其它勘测手段所不能替代的。其作用可归纳如下:

1、弥补区域地质资料不足

利用既有区域地质资料进行工程地质测绘存在资料老化、比例尺过小、工程地质内容缺乏(如不良地质、特殊岩土)以及资料不齐全等问题,这使得公路工程地质测绘工作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对测绘质量的影响是在所难免的。开展遥感勘测,特别是在前期工作中开展遥感勘测,可以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2、有效查明主要地质问题,稳定路线方案

由于遥感图像提供了比现场勘察更为宽阔的视觉范围,使得工作人员更能够纵观全局。在勘测设计前期开展遥感勘测,由于在较大的区域内获得了较为全面的工程地质信息,可以从宏观上发现测区的主要工程地质、水文地质问题,以及主要工程(长大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等)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方案选择提供比较可靠的地质依据和比选意见。这对于正确选定决策,避免重大失误,提高勘测设计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3、指导地面勘测,提高勘探效益

通过遥感勘测,已经从宏观上查明了路线方案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沿线的基本工程地质特征及主要地质现象对公路工程的影响,从而对大比例尺地面测绘起到指导作用,做到有的放矢,重点突出;通过遥感分析和地面测绘相结合,可以指导工程物探及勘探工作,科学合理地布置勘探,避免盲目钻探,提高勘测质量和效益。在地质测绘阶段,遥感地质调查可以起到龙头的作用。

五、航测遥感技术在公路勘察设计中的应用与效果

1、公路规划方案遥感制图

遥感图像的宏观性、真实性、全面性,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地物的识别分析依据,具有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结合陕西省咪”字形干线公路规划建设的需要,应用卫星遥感TM数字图像编制中大比例尺公路设计图,在实施中有突出的效果。

例如,西安至汉中途经秦岭高山区,地貌及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应用常规方法进行高等级公路的方案规划与比选十分困难,只有从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上才能看出地形地貌和大地构造特征。通过1:10万和1:6万大区域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清晰直观的显示出公路设计方案的走向和地形地貌之间的关系,开阔了眼界和思路,提出了新的具有较高对比价值的方案,加快了方案比选的速度,提高了认识水平。

2、公路隧道遥感地质论证选线

高等级公路隧道规模一般比较大,随着长大隧道的出现,投资巨大,选择最优线位往往可以节约数千万甚至数亿元的投入,其意义是非常重大的。遥感技术在公路隧道的选线优化工作中具有关键作用。在陕西省姜眉路篙坪寺隧道设计区,通过综合遥感信息解译分析,提出了新的方案,不但避开了大型断裂破碎带的严重影响,提高了隧道工程环境质量,而且没有增加隧道工程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3、公路工程地质调绘与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调查

(一)遥感工程地质调绘。传统的工程地质调绘(地质测绘)是依靠技术人员的野外作业来实现的,费时费力,效率不高,而且由于人的视野受到地形和植被的遮挡,许多地质问题不易观察搞清。遥感图像信息的丰富性,为工程地质人员提供了最直观调绘依据,可以大大加快工作的速度。

近年来,我院应用遥感地质、GPS,GIS综合技术开展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1999年中,遥感中心项目组就已经完成工程地质调绘任务6项,工作量达300万元以上,是常规方法的3倍以上,时间节约60%以上。提出了许多高价值的选线建议,间接效益达亿元以上。遥感技术的应用,使我院公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实现了质的飞跃,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目前,陕西省交通厅已将遥感技术作为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的必要技术方法加以推广,计划在各条高等级公路的勘察设计中应用。

(二)不良地质现象遥感解译预测。不良地质现象是公路建设的主要隐患,目前全省已建成的高等级公路发生的灾害问题主要是不良地质问题造成的。因此,应用遥感技术解译调查各种不良地质现象,是提高勘察设计质量和水平的必要环节,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在西部大通道包头一北海公路、陕北黄陵一延安段黄土沟壑区高速公路选线设计中,通过遥感分析发现了300多处滑坡及崩塌带,提出了从黄陵北部源上展线的方案和北段直线方案,减少路线长度8km,并极大的改善了黄陵段的公路建设环境,避开了数十处大型滑坡和崩塌带的危害,总体节约效益在4亿元以上。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遥感技术在我国的公路工程中的应用广泛,在公路的勘察设计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对我国的公路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德仁等.摄影测量与遥感概论[M].北京:测绘出版社2001.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3

关键词遥感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283-02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阶段,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协调关系被破坏。环境监测作为环境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近些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也有重大的改进和创新,其中遥感技术在环境的监测过程中有其他技术都不能替换的独特作用和特点。常规的人工调查方法由于周期长、耗资大,不能及时反映环境变化的趋势。遥感(RS)技术具有快速、准确、大范围和实时获取资源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数据的优越性,为环境动态监测与分析提供可靠的信息源,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的众多领域正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1遥感技术的内含和在环境监测中的特点

遥感(Remote Sensing)英文原义是指“遥远的感知”。遥感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在现代物理学(如光学、红外、微波、雷达等)、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等支持下形成的一门综合性探测技术。大多数学者认为,遥感是指应用探测仪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的电磁波特征记录下来,经过人工处理,通过分析揭示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技术。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和遥感信息的接收与处理等3个部分组成。

遥感技术主要有监测范围广、获取资料信息更新速度快和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手段多,获取的信息量大、质量高,便于进行长期动态监测、节省人力、物力和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等优点,往往还能发现用常规方法难以揭示的污染源及其扩散的趋势。因此,遥感技术正广泛地应用于监测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1-2]。其最重要的作用是不需要采样而直接可以进行区域性的跟踪测量,快速进行污染源的定点定位、污染范围的核定、大气生态效应、污染物在水体、大气中的分布、扩散等变化,以及大面积地监测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等,从而获得全面的综合信息[3-4]。

2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1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

水环境污染遥感监测主要是基于清洁水体和污染水体的光谱效应[5]。利用遥感技术对河流水质、水量等进行监测,可准确地显示不同区域的水环境状况,反映水体环境质量在空间上的变化趋势,利用遥感信息可以快速监测出水体污染源的类型、位置分布及水体污染的分布范围等。水质遥感监测研究的内容包括水体浊度、叶绿素、泥沙污染、油污染、热污染、有色可溶性有机污染物等。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利用遥感的方法估算水体污染参数,以监测水质变化情况预测污染变化的动态。

2.2大气污染遥感监测

大气污染的遥感监测是避免常规的在典型区定点采样和在实验室分析污染物含量,避免常规大气监测评价用少量点定性评价大区域的环境质量的局限。主要是通过遥感手段根据遥感影像特征调查产生大气污染的污染源的分布、污染源周围的扩散条件、污染物的扩散影响范围,可以实时快速地监测和跟踪大气环境变化和污染动态,为处理措施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以便及时制汀处理方案,减少大气污染带来的灾害和损失[6]。大气遥感主要包括大气污染监测和大气污染物扩散规律的研究。主要的应用包括大气气溶胶监测、沙尘暴监测、臭氧层监测、有害气体监测和城市热岛效应的监测等。

2.3固体废物污染监测

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以及混合垃圾。根据光谱信息可以有效地确定固体废物及垃圾的状况、位置、面积和分布,采用GPS进行相应的空间定位,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不同时相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其发展趋势,实现对固体废弃物的动态监测和有效管理,优化固体废物堆放场所。

2.4土地利用变化监测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大气循环、水文生态过程、局地小气候、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正常发展和环境污染过程等,以及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是指应用遥感数据,定期或不定期地监测同一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包括变化前后地类、范围、位置和面积等,目的是国家通过该项调查及时了解年度一定区域内土地利用的实地变化、趋势,为宏观调控、经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7]。遥感监测作为一种在不直接接触的情况下,对目标物进行远距离观测,可以高效、全面、实时地了解大范围土地利用的发展变化,及时地掌握发展过程中具体细微的新变化信息,进行合理规划、建设和引导[8]。

3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前景

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多个领域的应用展示遥感监测方法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常规监测方法所不具有的优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分辨率、高光谱和多极化遥感数据获取将成为主发展趋势,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与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ES(专家系统)集成,形成环境污染遥感监测集成系统。利用环境污染遥感监测技术,建立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实时监测和预警系统,可大大提高环境监测的能力和工作效率。

环境监测领域遥感技术的应用优越性显著,意义重大,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按照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加大研究的范围和领域,结合地面常规监测,使其在环境保护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4参考文献

[1] 韩燕,崔玉民.浅谈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4(1):42-45,59.

[2] 陈海健.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3):6-7.

[3] 杨香云.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384-385.

[4] 王桥.卫星遥感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应用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环境监测,2009,8(4):53-56.

[5] 杨金香,耿艳.遥感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矿业科学技术,2005(1):1-3,11.

[6] 孙震,苏尚典,益建芳.遥感综合技术在城市环境监测中的作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6(4):92-95.

[7] 刘连胜.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外业调查技术研究[J].广东土地科学,2010,9(3):14-17.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4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工程测绘;应用探究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10.125

0前言

經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对于工程测绘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着相关技术的改革和创新,无人机遥感测绘在此背景之下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型测试技术,无人机遥感测绘有着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涉及了多个层面的内容,对于提高测绘工作的精度和效率都有表现出了很明显的优势,研究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的相关问题,对于促进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将针对相关问题展开论述:

1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简介与发展现状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又叫无人机航测遥感技术,是一种借助无线电设备控制无人驾驶的飞行设备,进而快速获取信息的一种新技术,集合了无人驾驶飞行器技术、遥感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gps差分定位技术等一系列高科技技术,实现了对于国土资源、自然环境等空间遥感信息的智能化、专业化、快速化处理,并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建模和分析。整个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系统包含无人飞行器平台、高分辨率数码传感设备、GPS导航定位系统、数据处理系统等多个部分。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只有几年的时间,但是凭借着其优势,发展速度很快,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带动了无人机产业的快速发展,不仅为工程测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还促进了我国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低空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与无人机技术进行了完美的结合,实现了无人机的自动导航系统,充分地发挥了优势,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并逐渐地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1]。

2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优劣势分析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设备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

无人机运行通过遥感操作实现,不需要驾驶员亲自驾驶,不仅大大简化了设备结构,而且降低了设备的重量,提高了无人机设备的灵活性,同时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到了充分的保障,提高了可靠性。

2.2影像清晰,处理测量信息效率更高

无人机测绘拍摄的影像有着更高的分辨率,在对复杂测绘数据的分析处理方面十分高效,且与其他技术有很强的兼容性,比如GIS等,进一步提高了效率。

2.3数据信息处理的成本费用更低

无人机系统的整体造价与传统航拍飞机相比要低很多,有关无人机驾驶员的培训工作也相对比较容易,时间更短,且无人机设备通常是由碳纤维复合材料组成,对于设备的后期维护保养工作也比较简单,整体成本更低[2]。

2.4监测范围更大,宏观性更强

通过调整无人机的飞行高度,可以对不同范围的区域进行测绘,飞行高度越高,测绘范围越大,精度相对较低,反之精度较高,也可以采用多架次的无人机配合监测,借助光谱分析来获得监测区域的数据信息。

无人机遥感测绘也存在一定的劣势,比如飞行稳定性、因过分依赖通讯系统而容易被干扰、传感器控制精度问题等,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逐一解决。

3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无人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工程测绘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测绘环境复杂、测绘周期长、测绘难度大等等,无人机航拍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测绘方式的缺点和不足,大大降低工程测绘的难度,有效地提高测绘效率,得到清晰精确的影像和数据信息,无人机上自带的相机、扫描仪及计算机系统等可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拍摄,并对数据进行储存和加工,尽可能地将外界因素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3]。

3.2无人机低空航拍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低空航拍技术可以针对测绘环境较差的目标进行测绘,能够有效地提高图像采集的清晰度和精确度,提升测绘应急保障服务水平,保证测绘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有效促进国土资源遥感监测和国土资源规划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无人机低空航拍的精确度高、可靠性好、反应灵敏迅速,有着较大的应用范围,值得大力推广,需要进一步做好研发工作,健全相应的服务体系。

3.3无人机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无人机数据的采集处理通常情况下是通过手动和自动两种形式来实现,手动方式通过远程控制无人机遥感技术,来对特定的采集目标进行影像和数据的采集,结合实际需求对无人机的采集方向、角度、维度等进行调整,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自动方式则主要借助设备自带的计算机系统来进行采集并加密,提高测绘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4]。

4结语

综上所述,鉴于无人机遥感测绘技术的诸多优势,在以后的工程测绘中,应当大力推广无人机的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工程测绘的效率,降低测绘难度,对于促进我国工程测绘的健康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5

关键词:遥感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 文献标识码: A

一、遥感技术的简介

环保事业已经实行很多年了,但是取得效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多数仍处于宏观上的研究,缺乏微观具体的处理,遥感技术的开发突破了这一限制,让环保计划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而所谓遥感技术,乍一听会不知所云,其实简单的来说,就是遥远感知,这种技术通常是利用遥感器从高空向地面或海洋探测和感知物体性质的新型技术,其作用原理就是根据不同物体之间的不同波普而随之产生的不一样的反应,对通过相关软件所分析出的物体的反射波普的最终结果,来进行有效识别与判断,常见的遥感监测技术分为热红外遥感技术、微波遥感技术以及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不同的技术类型所应用的领域也不一样,遥感技术已成为环保领域里的重要保护方法。

二、遥感技术广泛的适用范围和重要优势

尽管环保事业在我国已经发展多年,但是遥感技术的应用引入却相对较晚,不过通过近些年来相关人士的不断研发与共同努力,遥感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尤其针对城市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情况,做到了很好地监测与控制,例如:在进行城市大气污染的监测时,利用遥感技术能够以图象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空气污染物的形状、大小及分布区域,有利于人们对污染范围的确定和治理,当然,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远远不止于此,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提升,遥感技术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已经深入包括农业、渔业、地质、气象、林业等众多领域,可谓实现了对其作用的推广化,而受到如此重视和欢迎的原因,归根结底要依靠其独特的优势特点,遥感技术对环境的监测与保护已到了近距离的研究与实施阶段,相比传统的环境监测无法反映污染来源、污染势态范围等弊端,明显有所改善,不仅方便、高效、快捷,能够实时动态地监测环境变化,而且经济成本较低,准确度高,所以被广泛大面积利用。

三、遥感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1、水环境污染监测

遥感技术在水环境污染中的应用,主要是分析水体的光谱特征、确定水体界线、水体温度以及反演水体悬沙规律、叶绿素规律等,基于统计关系的定量反演或定性的进行遥感影像分析,最终确定水体的综合水质指数,反应水质污染现状。环境监测领域正逐步由定性监测发展到定量反应,同时这也是遥感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遥感技术应用于水环境监测,可较高精度的反应出水体的泥沙浊度、叶绿素水平、水体温度,并可对SS、SD、DO、BOD5、COD、TN、TP等指标有一定指示作用,对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控有一定作用。并且目前应用海洋遥感卫星进行海洋污染监控效果较好,对大范围的海洋石油污染、海洋化学污染具有一定重大的意义,具有较大应用。

2、大气环境污染监测

目前,遥感技术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主要是对其进行臭氧监测、气溶胶含量监测、有害气体和热污染监测,以及对沙尘暴的监测、酸沉降的监测等,随着传感器科技的不断进步,应用十分广泛,全球目前唯一臭氧测量手段即为遥感。采取卫星为传感器搭载平台的遥感技术收集大气信息和地表信息区域性更大,而且是瞬间完成的,应用于大气污染调查,可最大程度避免其误差产生,有利于对大气污染进行动态监测。

遥感用于臭氧监测时,主要是通过测量臭氧对热红外辐射量的吸收,进而分析臭氧含量的。但遥感技术用于有害气体监测仍是通过间接解译敏感植物受影响状况。对灾害性的大气问题的监测主要是包括沙尘暴、酸沉降、有毒有害气体泄漏等问题的监测,严重危害环境质量,属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许多传感器的特定数据对其便有较好的观测效果,如美国NOAA的高级甚高分辨率辐射计,便可对气候监测、厄尔尼诺现象等许多环境灾害进行描述性监测。总体来说,现如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应用于大气监测发展迅速。

3、植被生态监测

植被生态监测被各种监测均视为重要监测项目,所有监测卫星均需特殊考虑植被周期及生长规律,以便获得更好的监测效果。植被生态遥感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植物生态健康状况解译、植被动态变化的调查城市绿化调查、草场资源调查、林业资源调查等。根据植物不同种类、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光谱特征,对植被生态状况可以进行良好细致的把握。在我国植被生态监测极为重要,其不仅关乎国民经济,而且影响生态安全问题。因此植被生态监测意义重大。

4、土壤及土壤污染监测

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壤监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土壤关系着农业生产、流域非点源污染、沙尘暴、矿产资源等。土壤监测中的遥感技术应用是将土壤类型、土壤分布规律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出。由于土壤监测是大范围的监测,因此具有监测效果较好的传感器为大波段、覆盖范围较大的传感器。

5、土地利用监测

遥感技术应用于土地利用监测即为以传感器为“手段”对土地利用进行分析,对土地覆盖利用变化情况进行表达,进而对城市环境规划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城市土地利用遥感图像资料通过解译,可进而可对城市发展、森林覆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等进行检测。对此可进行间隔长度为五年或十年的跨度,经过图片叠加,可发现分析出明显规律。

由于现如今城市热岛效应愈加剧烈,已达到干扰生态的程度,遥感技术对城市热岛的监控,有利于分析其产生原因,改善其现有状态。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还突出贡献于城市热岛效应方向,如Landsat7的热红外波段6即对地表温度、水温变化以及城市热岛有特别的判断作用。

6、遥感在固体废弃物监测方面的应用

目前,地面垃圾乱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在我国各大城市乃至乡村地带随处可见,“垃圾围城”的现象已十分普遍。遥感监测的内容有:工业、生活垃圾的堆放状况,堆放点的分布,堆放点的面积、数量等,优化垃圾处理处置场。从空间分辨率上要求比较高,达到3m~10m的水平。

在固体废弃物的监测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对我国多个城市的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及堆放地与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如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八・五”期间采用遥感方法对北京市的垃圾堆放场作了监测研究。

结束语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6

【关键词】遥感技术 双语教学 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5-0016-02

一 遥感技术双语教学的意义

遥感(Remote Sensing 简称RS)是现代空间信息学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一种高效能的探测、获取、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的先进手段,广泛应用于土地管理、城市建设、林业、环境、农业等部门,它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遥感技术的发展,揭开了人类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探索宇宙空间的序幕,为我们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研究环境、分析全球变化找到了新的途径。遥感学科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涉及地质、地理、图形图像、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校都相继开设了遥感技术课程。

双语教学是指教学大纲中设定的课程(语文课、外语课除外)使用两种语言授课。通常把它分成三种基本类型:(1)沉浸式双语教学(immersion program),学校使用一种不同于学生母语的语言进行教学,如加拿大的法语沉浸式课程;(2)维持性双语教学(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上学之处用母语授课,而后逐步过渡到部分科目采用学校规定的另外一种语言学习;(3)过渡型双语教学(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学生上学之初部分或完全使用母语,以后转换到只使用学校规定的另一种语言教学,如美国移民学生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双语教学大都采用沉浸式模式,最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专业学术水平,将搞好专业课程学习放在第一位。

我院在2001年开始招第一届地理信息本科生,遥感技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开始讲授,现已经给十届学生上了本课程,并在2009年荣获郑州大学精品课程。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始进行双语教学的探讨和实践,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首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专业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掌握有关专业词汇的外文描述;其次,通过外文教材使学生学习国外先进的工程理念、思维研究方式和应有成果;最后,使学生能真正读懂原版教材,能独立自学外文专业资料,培养国际学术交流能力,能在国际舞台上的各专业领域与世界各国直接开展平等的对话,迎合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以及国家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遥感技术是研究生考试的必考科目,我院该专业学生先后有多人考入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大学等知名学校的地理信息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这也体现了本系在遥感技术专业课的教授方面的成绩。因此,继续实施并推进双语教学的建设与实践,必将对我校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甚至其他学

科的教学方法、学习方式产生变化,对提高研究性、自主性学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发挥巨大的作用。

二 国内遥感技术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今后本科教育20%以上的课程必须采用双语教学。我国高等学校双语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高校在部分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中直接选用国外原版教材,课堂讲授、课堂讨论、课后作业和成绩考核均采用外业或外语和母语两种语言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相应改革与创新。天津大学规定,各专业应对2002年秋季以后入学的硕士研究生至少开设一门双语课程。清华大学2001年开设的1440门课程中,有54门课程全部用英语授课,2004年有50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采用外国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复旦大学引进了哈佛大学的7600多种教材;大连理工大学有60门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

遥感技术是一门新兴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快、时效性强,在城市数字化建设、数字地球、自然灾害监测、农业和林业监控、地质探矿、太空探测、军事侦察等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矿业大学等多家重点大学都开设遥感技术课程,并具备遥感研究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展开遥感技术的双语教学课程,引进国外先进的教材,更好地追溯理论来源,技术发展动态,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竞争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研究乃至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遥感技术双语教学,国内较突出的是信息工程大学,该校采用中文、英文教学同步展开、逐步渐进的教学模式,采用朱述龙等人编著的中文教材,采用加拿大资源中心网站提供的教材作为对应英文教材。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则直接应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讲授。

三 遥感技术双语教学建设内容

遥感技术双语教学建设包含的七个方面的具体内容,具体如下:本课程通过三年的实际双语教学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经验,我们认为要搞好遥感技术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条件,需要从提高教师队伍的英语水平,对双语教学的内容和教材建设充分改革,为实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出台新的建设机制,采取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经验和教训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研究。

1.双语教学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相关方面的高端人才、锻炼人才和留住人才等手段,要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外语水平一流的教师梯队,要按一定比例配备辅导教师和实验教师,对本课程专业教师进行各种培训及进修,鼓励参与相关的会议,特别是国际会议。

2.课程教学的内容建设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7

关键词:水工环地质勘察;地质工作;遥感技术;应用分析

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对相关的水工环地质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还有助于人们对水工环地质环境的了解。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也将许多新型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其中,从而使得地质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一、水工环地质工作的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相关部门为了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制度应用到其中,从而满足现代化地质工作的相关要求,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管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不过,从当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不同的地区其政治管理制度不一样,因此这就使得人们在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无法对其进行很好的处理。为此,我们还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到其中,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优化处理。

二、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范围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也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这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还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一次我们就要采用相应的管理技术来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而水工环地质勘测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对水工环领域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调查,对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调节。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城市化经济和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还有利于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生产。目前人们为了使得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人们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理论应用到其中,这样就提高了地质工作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满足现代化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相关要求。另外在对水工环地质勘察过程中,对其应用范围的确定,也可以有效的提高地质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三、水工环地质勘察中遥感技术的应用

目前我们在水工地质勘察工作中,遥感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的提高了水工环地质勘察的质量,还有利于人们对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从而使得满足地质工程的相关要求。而且随着社会的地步发展,人们为了使得遥感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就使得遥感技术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的工作性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GPSRTK技术在水工环地质中的应用情况,使得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1)GPS技术的基本原理GPS卫星定位的基本原理是将无线电信号发射台从地面点搬到卫星上,组成一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应用无线电测距交会的原理,便可由3个以上地面已知点(控制站)交会出卫星的位置,反之利用3颗以上卫星的已知空间位置又可交会出地面未知点(用户接收机)的位置用户使用GPS接收机在某一时刻同时接收3颗以上的GPS卫星信号,测量出测站点(接收机天线中心)到3颗以上GPS卫星的距离,并解算出该时刻GPS卫星的窄间坐标,据此利用交会法解算出测站点的位置实时动态测量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在基准站上安置l台GPS接收机,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的观测,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流动站)在流动站上,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和转换参数,然后根据GPS相对定位的原理,即时解算出相埘基准站的基线向量,解算出基准站的WGS一84坐标;再通过预设的WGS一84坐标系与地方坐标系的转换参数,实时地计算并显示出用户需要的三维坐标及精度;(2)RTK的基本原理:RTK技术采用差分GPS位置差分伪距差分相位差分3类中的相位差分这3类差分方式都是由基准站发送改正数,由流动站接收并对其测量结果进行改正,以获得精确的定位结果RTK的工作原理是将一台接收机置于基准站上,另一台或几台接收机置于流动站上,基准站和流动站同时接收同一时间相同GPS卫星发射的信号,将基准站所获得的观测值与已知位置信息进行比较,得到GPS差分改正值,然后将这个改正值及时地通过无线电数据链电台传送给流动站,以求得流动站较准确的实时位置流动站可处于静止或运动状态数据采集与处理:90年代初,GPS资料由单点采集过渡到连续采集使GPS技术的应用向前迈了一大步地震资料处理的方式基本适用于GPS资料的处理为了更好地将石油地震的先连技术:进到GPS领域。

遥感技术的运用帮助人类实现了从外层空间观测地球的序幕,在帮助人类认识国土开发资源研究灾害等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从遥感应用范围的发展来看,首先是在宏观普查和动态监测方面进行应用的,后来逐渐发展到生态环境调查污染监测等方面通过二十多年的试验,遥感技术已经成为各种自然资源调查环境动态监测等不可或缺的地理空间信息获取的手段随着空间技术的进步,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光谱分辨率不断提高,遥感技术的应用已经发展成为包括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技术等在内的一个应用系统.并且已经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当中,水工环地质调查与灾害监测评估方面也开始运用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的发展,都促使遥感图像应用技术的发展也加快了脚步遥感信息应用技术在经历了单一波段到多源的组合分析,通过应用模型进行多源综合分析,知道产生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专题图等例如,建设部通过对TMIRS等影像融合护具对北京广东惠州市等多个城市的绿化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为评选国家园林城市提供了客观的统计数据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当前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人们为了使其工作质量和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也将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其中,这样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准确的信息数据,还保障了地质工作的质量。其中遥感技术的应用,就使得地质工作的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满足了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相关要求,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白欧,赵海波. 谈遥感信息在水工环中的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 2013(16)

遥感技术的定义篇8

[关键词]遥感技术 地质勘查 应用

[中图分类号] P6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5)-2-211-1

1引言

遥感技术主要是在高空利用遥感器远距离的探测目标,通过探测对象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可见光等来对其进行探知和识别的技术。先进的遥感技术不仅可以获取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自然特征,还可以获取矿产、植被、山体等实物特性。现将遥感技术应用在地质勘查矿产资源的探测方面,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矿产探测时,我们需要借助遥感技术提取、分析相关的数据和图像信息,并结合实际现场的地形地貌特点,充分借助线环形构造原理,综合论证分析,找到相关的矿产资源。因此,我们不难看出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综合性、多角度、多空间的特点。

2遥感技术的实际应用

2.1地质构造信息的获取

不同地质构造的边界或者由于板块运动而产生的变异部位通常存在着内生矿。重要矿产一般都是随机分布在不同板块连接或者临界的地方,随着重大地质的变异相继产生,矿床为带状分布,规模与地质构造的变异差不多。

遥感技术应用在矿产资源的探测方面多表现在空间信息上。主要通过提取该区域矿产的线状影像资料,主要包括地质的断裂、变异等;环状影像资料,主要包括火山、盆地等;带状影像资料,主要包括岩层信息等。还有从控矿断裂交切处出现的块状影像资料和感矿相关的色异常中提出的相关信息。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断裂变异为主要控矿构造时,利用遥感技术对断裂信息重点提取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

遥感技术在拍摄成像处理的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不清晰和模糊的情况,造成人们无法对那些有兴趣想要重点探索的区域进行清楚的识别。人们利用自我的目测解释或者通过人机互动等方法,对所提取的遥感影像综合分析处理,例如:加强边界线处理,增加灰度调色,利用科学算法等一系列方法,使地质构造信息简单明了的显现出来。此外,遥感技术仍可以通过地表地貌、植被、岩石分布等主要特征,综合提取分析,来获得隐蔽的构造信息。

2.2利用植被波谱特点探矿

受地下水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矿产资源中的金属元素、矿物质都可能或多或少的对上边地层结构产生影响,从而使土壤的营养构成产生变化,生长在最上方土壤上边的植被对于金属元素有着吸附和聚集的作用,导致自身生长过程中水分和叶绿素等主要物质的变化,那就产生了植被反射光谱的差异。因此,这就为遥感技术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人们可以通过提取分析遥感资料中植被光谱的异常信息来探寻矿产资源。

人们应该掌握不同植被或者同种植被不同叶、茎含金属量的差异变化。所以,通过对已知现有矿区不同植被或同种植被的不同部位作为样品,进行光谱测试,归纳分析总结出对金属最有吸收聚集作用的植被,将这一种类的植被定为矿产探测的有效植被,其余作为辅助植被。遥感技术的图像处理一般通过光谱增强技术,采用主要成分分析,监督分类等方法。一般情况下,遥感图像上的异常颜色分布均为植被反射的光谱异常信息,我们通过对图像的分析和处理,将这些细微的异常信息分析、提取出来,并将他们直观、重点的重新标注于遥感图像上边,以此来综合推断未探知的矿产资源大致分布。由于植被体内有些金属元素的成分含量

微乎其微,所以,金属元素的含量变化检测受检测仪器的灵敏度限制。倘若,植被体内的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十分微小,现在的科学技术仍然不能检测出来,那么检测下限就需要重新定量,由实验重新获得。从数据分析上可知,高光谱较多光谱在获取植被波谱方面的优点要多很多。

2.3矿床信息的变化依据

由于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矿床也会随之产生某些性状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调取不同时段的遥感资料和图像进行宏观对比,分析矿床的剥蚀改造作用;综合相关成矿深度的知识,找出矿床的产出部位。

3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

3.1高光谱的实际应用

高光谱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探测、光学、信号处理于一身的综合技术。充分显示了纳米级别的光谱分辨率在光谱仪中的实际应用,在成像的时候可以同时记录下数百条的光谱通道数据,从每一个像元中提取连续的光谱曲线,实现空间信息,光谱信息和辐射信息的同时获取,所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高光谱的图像光谱信息具有层次分明、信息丰富的特点,对于不同波段有阵不同的信息变化量,通过建立相关模型,得出矿物的丰度。人们应该充分利用高光谱的优势,加强数据应用处理能力。

3.2数据的整合

伴随着大量新型传感器的不断产生,可以从不同的空间、时间和光谱范围等诸多方面来客观真实的反应地物目标的特点,形成同一个区域的多元数据,和单元数据比较,多元数据具有互补性的优点。单源数据仅能突出地物目标在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的特点,想要全面,多层次的了解目标,就必须以多源据作为基础,提取更多丰富、有意义的信息。多源数据的发展促使数据整合技术的不断前进。借助数据整合,我们不仅可以删除无用信息,提高数据处理效率,还可以将有价值的信息集中整合起来,形成互补优势。

3.3 3S技术的有机结合

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统称为3S。我们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可以有效的迅速定位,确认全球范围内的任何点坐标并进行科学管理。大量的遥感数据需要更大的空间,所以更加需要强大的管理系统。现阶段,随着人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在区域范围内探寻矿产资源的过程中,遥感技术已经表现出了小投资大回报的绝对优势,所以RS和GIS的技术整合相当重要。随着3S技术的不断升级完善,地质工作人员可以尝试3S和可视系统、卫星通信系统等先进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

4结束语

笔者认为,遥感技术作为地质勘查的重要手段,在矿产资源的探测方面有着更大的发展前景,对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伟涛,张志,王焰新,张林. 矿山地质环境遥感监测方法初探[J].地质通报,2010.

上一篇:安全隐患的整改措施范文 下一篇:户外亲子活动安全预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