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范文

时间:2024-03-05 11:35:45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1

关键词:内部控制视角 农村中小学 财务管理

一、内部控制视角的理解

要了解内部控制视角的概念和内涵,首先我们要对内部控制做一个详细的了解。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某企业或经济组织,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公开性;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行政和经营策略的落实性、经济活动的效率性而专门采取的一种评价、调整、约束、规划的财务手段。内部控制强调的是企业或者经济单位内部财务措施对资产、经营和信息的影响。本文所描述的内部控制视角,是基于内部控制的基础上,站在一个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以内部财务政策调整的手法,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越到的财务问题,帮助更好的实现农村中小学的发展,为农村学生们提供更好的义务教育环境。

二、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遇到的问题

(一)管理目标不明确

农村中小学能够有效的运转起来,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更好的解决农村儿童的就学问题,丰富人民大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万万离不开内部管理的规范化,以及强有力的监督力度。而中小学财务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作为监督和管理企业的重要一环,能够对于经营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及时的调整经营策略,从而更加有效的预防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大程度上减少农村中小学遭遇未知损失的可能性。然而,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领导并非财务人员出身,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不足是常事,对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影响更是了解甚少。

(二)预算制度不合理

农村中小学财务部门在每年年初,都会对未来一年的经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做出相关预算经费表。然而,预算经费表的准确性,能否尽量正确的反映出未来一年的经费使用却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好。首先,农村中小学行政部门不能很好的做出决策,以致其决策与实际脱轨。目前,很多农村中小学的行政部门对于经费预算问题,都持有一种估计的态度。并不是通过去年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运算所得出的结果,准确性有待考虑。其次,农村中小学自身的财务管理部门未能建立全面的体系,甚至于很多经费项目都不完全,也难以对中小学所需费用及成本准确估算。

(三)财务控制能力弱

农村中小学财务部门的会计信息披露相对迟滞,外部监督的作用很难得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农村中小学由于学费的缴纳,以及上级的拨款补助的事件,会产生较多的货币现金,而这些货币现金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在怎么样的地方存在都难以理清楚。过多的零散货币支出,导致了资金查证难以很好的实行,日清月结也较难实现,存在透漏账目和白条抵库等现象也并非没有可能性。同时,过长的阵线也使得票据的审核工作变得繁琐不堪,票据手续是否健全,是否合理合法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好。农村中小学在财务制度方面还需要健全,只有拥有一个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控制能力才能能以增强,教育经费才能被合理的运用。

三、当前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明确管理目标

在明确财务人员管理目标之前,中小学的领导者应该对财务管理以认真的态度去认知和了解,得到财务意识上的提高。毕竟没有财务意识的中小学领导不能很好的做出决策,以致其决策与实际脱轨。同时,针对农村中小学自身的财务管理部门未能建立全面的体系,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的问题。我们应该建立健全农村中小学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制度化的形式告诉财务管理人员时刻注意到风险的控制这个财务管理终极目标。

(二)加强预算管理

上文提到,预算是对下个年度所要支出的经费的预估和核算。但预算决策中,光凭以往经验决策未知事情就显得错误了。倘若只是一味的依靠以往经验办案决策,不明确当下形势,难免会受到重创,甚至发生财务危机。所以,农村中小学行政人员在预算决策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到形势的变化。万万不可以以过去的经验,覆盖未来的发展。要看清楚形势的变化,例如明年某校要培养一些新人教师骨干,就应该在教室培养费用栏目中,增加相关的费用,予以明确化。

(三)加强内部控制

在农村中小学财务内部控制中,要非常注重对于主观主义的打击。主观主义态度缺少实践性的科学,个人主观很强,极易导致决策错误。例如,很多农村中小学的行政部门,为了自己部门的利益侵占了很多经费,就是主观主义的最大表现。我们需以科学态度为主,摒弃主观主义,充分考虑到教育学生这个最大目的的情况下,合理化的账目申报和管理。最大限度的让经费运用于教育的实际中。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视角,相对于外部监督视角,具有更高的主动性和自决定,要求农村中小学从意识、制度等层面对当前农村中小学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做出一些改善。然而,由于农村中小学实际遇到的财务问题众多,笔者的介绍有限。因此,更好的以内部控制视角监督和管理中小学财务,还需要更多学者参与相关研究。

参考文献:

[1]吴兰萍. 内部控制视角下中小学财务管理的完善研究[J]. 财会学习,2016,15:76.

[2]董世友. 关于当前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支出管理的几点思考[J]. 经济师,2013,01:176-177.

[3]林超凡. 中小学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基于内部控制视角[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7:66-67.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2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 调查 分析 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6-0018-02

一、概述

农村财务问题涉及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财务管理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带着如何进一步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切实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这一任务,我对我市的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情况及在调查中发现的问题

1.会计人员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档案管理混乱

目前,农村的会计人员呈现年龄老龄化结构。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有的村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像乱纸一样,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2.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有待提高

现农村会计人员持证率已达100%。随着财务软件的实施以减轻了工作量,但基层工作人员人数少,委派会计只能每天加班加点工作,没有机会去参加职业培训。这样就步伐慢了,为了紧跟时代步伐使农村财务管理应该朝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迈进。必须加强对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3. 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尽管有关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确,但有15%的村不遵守财务管理制度,更有甚至有些村的领导说花钱的事他说了算,制度虽然农经站定了但实际还是村委会在自行支出。制度成了样子,应制定有约束力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4. 会计人员文化素质偏低

从会计人员学历结构看,具备大专学历、本科学历的30%,中专学历的占总人数60%左右,具备职业高中学历的占10%。由此可见,会计队伍总体文化素质不高。

5. 固定资产漏登严重

通过调查,有56%的村存在固定资产漏登现象。主要有村小学、道路、低压改造等。

三、通过调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

1. 有些村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财务收支混乱

由于有些村领导和会计人员法制观念淡薄,不懂法,不学法,造成财务管理制度在一些地方不能很好地执行,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财务收支相当混乱。

2. 部分村的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

尽管有关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确,但有的村领导根本没有把财务管理制度当回事,更有甚者还千方百计地对会计人员的正常工作横加阻拦,这就大大阻碍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3. 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有些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在调查中有27%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

4. 固定资产流失形成的原因

有56%的村把这些支出都体现在了当期的费用中,而没有计入在建工程,在工程结束后转入固定资产。致使村集体的账目中不能正确反映集体资产,形成了村集体固定资产流失。

5. 民主理财组织不健全

15%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从而使民主理财小组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四、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建议

1.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定期听取农经中心及会计核算中心工作汇报,提高认识,制定完善对策,把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确保各项制度贯彻落实。

2. 坚持和完善各类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

近年来,为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已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各地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些制度大多是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关键在于落实。一些制度该具体的要具体,都必须进一步完善。

3.稳定会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要加强对村会计专业培训和业务指导,不断充实、更新财务管理知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首先要稳定农村财会队伍,对村级会计的任用、调换、免职等,必须履行考核报批手续,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稳定,坚持任人唯贤。

4.加强审计,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审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严把审计关。要审查单据的合理性、合法性、正确性及真实性,对违规违纪的支出单据拒绝入账,审计出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决不姑息迁就。

5.切实抓好财务公开,重视实际效果

要加强对财务公开工作的检查和监督,对不进行财务公开的村要追究村干部的责任。对公开未按规定程序、内容不规范、搞形式化的村要采取措施,责令整改。要重视财务公开的实际效果的同时。

6.完善约束机制,增强民主意识

必须要有健全的监督、约束机制才能切实搞好农村财务管理。既要完善奖惩措施,也要搞好以民主理财小组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与意识,使农民明白参与理财的重要性,积极反映有关情况,使村级财务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

6.1村账乡代管,会计人员由乡镇经管干部担任或统一聘任,一个人负责几个村的会计业务,各村设报账员。几个村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我市实行这种模式的乡镇较多,约有78%,其中我市大西渠镇做的比较好。

6.2会计委托。会计委托工作刚刚起步,且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市还少有实行。

6.3会计委派、出纳村委会聘用。会计人选由乡镇经管站委派,出纳由村委会选举乡镇农经站组织考试,最后由乡镇经管站对考试成绩合格者进行考核,。我市农村已采取此种模式。

五、总结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村集体财务管理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农民群众反应强烈。中央领导多次就此作出重要批示,并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切实解决这些新问题,所以应针对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中出现的特点和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规范化管理办法》2006年农业部办公厅颁布

[2]许正刚. 农村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3

关键词:农村 义务教育 经费管理 绩效

一、研究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紧急通知》(财教[2012]425号)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近年来,为促进义务教育发展,国家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据全国教育经费统计,2012年我国实现了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然而,在义务教育得到财力保障的同时,对义务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规范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充分发挥资金绩效,也就成为了当前教育经费管理中突出而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2年11月26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紧急通知》(财教[2012]425号),一是要求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管理好义务教育经费作为当前和今后的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抓实抓好;二是科学合理安排经费、严格学校经费管理,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三是明确管理责任,建立奖惩机制。财教[2012]425号文件的出台,为各地财政和教育部门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提供了制度性、纲领性指导意见,但是具体如何操作,需要各地认真研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经费管理模式,实现义务教育经费的预期绩效。

(二)现实背景

随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教育经费管理工作的难度也相应加大,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凸显,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一些地方虚报学生人数套取财政资金,有的甚至人为调账,多报债务;二是挤占、挪用教育经费时有发生;三是部分地方教育经费预算只做到县教育部门,学校没有单独编制预算;四是学校支出科目不统一,报表不统一,记账不规范;五是绝大多数农村学校财务基础薄弱,没有会计报表,没有会计档案,“包包账”、“流水账”、“纸烟盒账”等不规范的原始单据普遍存在;六是部分学校核算不真实,多列支出,少计收入,甚至伪造假合同、假依据、假基建专账和假会计凭证等;七是有的学校严重违背《会计法》有关规定,财务人员既做会计,又兼出纳。

由于存在上述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的资产、债务、收支等数据不真实、难以提供真实依据,也难以堵住虚报冒领等种种漏洞。究其成因,既有思想认识不足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目前大多数地方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尚未实行事前(预算)、事中(执行)、事后(考核)全过程管理,继而管理不到位、执行不严格、追踪问效不力,最终资金使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

二、“校财局管”:沙洋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模式

2012年12月笔者在湖北沙洋县进行了调研,沙洋县全面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了安全、规范、高效的义务教育经费运行机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2006年秋季,沙洋县被国家确定为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县。沙洋县组织人员经过认真调研和分析,大刀阔斧,积极探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创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模式。

(一)制度保障

沙洋县为规范农村中小学经费管理,健全和完善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从财务管理、部门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国有资产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网络管理、监督问责等各制度层面出台了相关规定,这些制度体现了绩效管理理念,提出了绩效管理要求,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改革予以制度保障。

2006年9月,出台了《关于实施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的意见》,在全县实施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农村中小学启用新机制财务核算管理系统,实现学校、教育、财政主管部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网络管理。

2010年,沙洋县教育局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财务管理的意见》(沙教字[2010]9号),对中小学预算管理、收费管理、支出管理、专项资金管理、学校债务管理、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票据管理、财会队伍管理,以及中小学财务管理的责任与监督方面做了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2011年,沙洋县教育局、财政局重新修订了《关于农村中小学收费和资金管理的暂行办法》,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资金管理严格实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专款专用、收支平衡、公开透明、责任追究的原则。《沙洋县中小学公用消耗物资管理制度》(沙教计[2011]2号),明确公用消耗物资使用和保管的经济责任。《沙洋县中小学资金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沙教计[2011]3号),明确规定学校必须按照国库集中收付工作流程办理国库集中支付。《沙洋县中小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沙教计[2011]5号),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固定资产计价、固定资产账务处理、调出变卖报废固定资产的申报制度和审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等方面予以规定。《沙洋县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资助的管理制度》(沙教[2011]8号),明确了资助对象及核定程序和要求,并对资助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资助管理和资助监督等方面做了具体规定,确保中小学贫困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二)具体做法

沙洋县制定《沙洋县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实施意见》,以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决算管理、预算监管为抓手,立足科学化、精细化,切实加强学校预算管理,从源头把握支出去向,从过程控制支出额度,确保学校公用经费发挥最大效益。

1.抓预算编制,体现预算的统一性和真实性。在预算编制上做到“三全”:即全部学校、全年时间、全部收支,力求学校预算编制科学、规范、全面、真实。在操作上,一是摸清家底,确定基本数据。学校全面认真地开展资源调查,确定学校人员情况、校舍情况、设施设备情况等基本数据,为编制学校预算打好基础。二是掌握政策,分析预算形势。学校先总结和分析上年度预算收支执行情况,掌握学校财务收支和业务活动的变化情况,确定本年度预算的一般性因素;然后对影响预算的各项政策进行分析,掌握学校收支的政策性变化;最后考虑各项县级已列入计划的大型支出项目等因素,科学分析预算形势,准确判断学校收支情况。三是量入为出,编制收支预算。在编制的过程中做到收入编全,支出编实。

2.抓预算执行,确保预算的刚性和严肃性。学校编制预算经县教育局审查后,送县财政局审核,报县人大批准后,下达各中小学执行。每月10日前,各中小学按预算指标在网上申报当月资金用款计划,经县教育局审查,县财政局审核后下达。学校支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各中小学在下达的用款额度内,在网上录入支出项目,经县教育局审查后,在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实施直接支付或授权支付。通过一整套严格的预算执行程序,强化对学校的资金管理,确保学校经费用在刀刃上。

3.抓决算管理,保证资金的合理性和绩效性。决算是对一定时期预算执行结果、财务状况和事业发展成果的总结,是预算管理的终结。每年,学校均对本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为下年度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做好准备。同时对资产进行清理清查,报送教育、财政主管部门汇总、审核,提交县人大审议通过,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4.抓预算监管,做到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一是监管学校预算编制。县教育部门对学校上报的预算报告进行审查,要求学校预算项目及额度符合主管部门的编报口径,符合学校实际需求。二是监管学校预算执行。县教育部门每月审核学校申报资金用款计划,控制学校月度用款额度;审核学校支出,监督学校财务行为,对学校财务进行年度审计。三是实时监控。从2007年开始,各学校年度预算均经教育、财政部门网上审核、批复,实现“预算编制直达学校”、“财务核算直达学校”、“资金拨付直达学校”、“财务监控直达学校”。全县92所农村中小学归并为35个财务核算点,其他学校为报账员,学校成为独立的核算主体;35个财务核算点已在当地农业银行设立零余额账户,每月各学校通过网络申报用款计划,经县教育局汇总审核,县财政局终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可对全县中小学财务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三)经验总结

1.以加大投入为关键,把握保障性。一是确保中央、省级资金划拨到位。县级财政坚持“优先划拨、足额划拨、按程序划拨”的原则,将中央、省级资金及时按预算计划全额下达学校。2007年以来,中央和省补助沙洋县资金全部直达到校,充分保证了学校经费足额预算、全额到位、正常运转。二是确保县级资金配套到位。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同时,坚持“上进下不退”的原则,保证学校有充足的经费加强基础建设。三是确保学校非税收入管理到位。各中小学收取的各项非税收入资金,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原则,统一纳入财政专户管理,并作为学校可支配经费统一纳入预算,按规定程序拨付使用,有效堵住了支出漏洞,防止了乱收乱支现象的发生。

2.以强化管理为重点,把握规范性。为提高学校财务管理水平,2007年,沙洋县财政拨款为全县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点统一配置电脑设施,安装了“湖北省农村中小学财务核算管理系统”软件,实现了校与县、县与省市财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网,实行对学校财务管理的全程监控、时时监控,建立起规范化、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新机制。学校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参与学校经费预算管理,监督学校资金运行。

3.以提升素质为根本,把握原则性。为实现财务人员实际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业务不熟和违纪违规造成损失,沙洋县切实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一是转变观念,选准人。选择具备从业资格、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法纪意识牢的财会人员从事报账工作,在工作量及相关待遇上给予保证,使之能安心本职。二是强化学习,培养人。通过对学校财务管理人员多次专项培训,让他们熟悉业务、迅速进入角色,熟悉法律、坚持按规操作,使之能严格履职。三是严格要求,用好人。要求学校报账员精通业务,通盘掌握学校的开支渠道及规模,当好校长的参谋和助手,实行“预算失控与违规责任追究制”,使之能尽职尽责。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的管理绩效

从沙洋县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实证分析可见,“校财局管”模式以推进绩效管理为目标,构建事前、事中、事后多层次、全方位的预算执行监督管理机制,真正做到了“收入一个笼子、计划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确保了教育资金的安全高效,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成功模式,在实现义务教育经费绩效管理的同时,取得了明显的管理绩效。

(一)义务教育经费得到有力保障

对于农村义务教育来说,强制性、普及性、基础性是其三个本质特点(刘冬兰,20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规范了政府行为,按时保量地分担、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

(二)财务管理得到有效规范

通过改革经费管理体制,实行“校财局管”,初步形成了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六统一”的运行管理模式,即“统一编制预算、统一科目、统一核算、统一国库集中支付、统一财务核算管理软件、统一报表”。既规范了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行为,更重要的是学校财务收支计划更加透明,从而有效杜绝了经费使用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有效杜绝了学校的违规乱纪行为,从真正意义上提高了资金使用的效率性和效益性。2011年3月,“沙洋县中小学经费预算管理”成果被评为湖北省首届“地方教育制度创新奖”三等奖。

(三)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校财局管”模式在规范管理的同时,也大大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办学条件。根据调研整理,几年来,沙洋县学校投入1 961万元,新建、改造校舍61 642平方米;投入330万元,更换学生课桌凳30 630套;投入308万元,在80所学校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实现了远程教育“校校通”全覆盖;投入191万元,启动了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工程,全县各学校办学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推动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迅速提高。

(四)治乱减负取得显著效果

实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校财局管”模式以来,学校所有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学校按照审批的收费项目和标准收取费用,将资金通过开户银行缴入“县非税收入汇缴专户”,实行分校管理、核算。通过严格学校经费管理,杜绝了学校乱收费行为,实现了学校收费多年来的“零投诉”。2008年,沙洋县被评为湖北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紧急通知(财教[2012]425号)[Z].2012-11-20.

2.俞世国,马云琴.金塔县规范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实践[J].财会研究,2011,(12).

3.喻小琴,印度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政策经验及思考[J].教育导刊,2012,(8).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4

一、办事处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西城街道办事处农经站现有三人上班,其中一人为站长;就农村财务管而言,一人为“村帐乡代管”(现按要求全市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会计,一人为出纳(主要管理帐户和单据)。从2003年起全市要求实行“村帐乡代管”,做到每季度做帐一次,并在每次做帐结束后由办事处农经站打印好财务公开表,在各村进行公布。通过一年多的运作,使全办事处的农村财务管理较以前有了较大的改善,广大农民对本合作经济组织的财务状况已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较好的实施自己的民主监督权,减少了因农村财务问题引起的上访案件。通过实施村帐乡代管,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明白,还干部清白。现在,全办事处绝大数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到开展并实施好这项工作的好处,正在积极创造条件实施村(社)财务委托。但是,也发现在农村财务的管理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1、领导重视不够。尽管上级的规定和要求都很明白,但办事处的个别领导和部份村“两委”主要干部不把村(社)会计委托工作当作一回事,有个别人员还千方百计横加阻拦,人为地加大了工作顺利推进的难度。因而造成已经制定的各种制度在有的地方不能完全落实,致使在整体范围内制度执行不是很好。

2、财务管理不规范。由于制定出的制度在一些地方执行不好,形成了财务管理的诸多漏洞。如有的地方以白条收费并且对收取的款项采取不入帐而截留收入;有的地方不按制度规定采取现金结算,对超出备用金的部份现金也不及时存入银行,在开支上把钱用了再说,造成无法开展事前监督;有的地方出现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没有对口用在规定的用途上,而是将其挪作他用;有的地方的财务人员丧失原则,对集体资金采取未批先支,迫使审批人员对一些不太符合规定的开支无法拒绝支付。

3、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有的地方民主理财组织还未健全,出现财务监督缺位;有的地方对财务公开流于形式,没有将财务收支逐笔公开,形成事实上的假公开。

4、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份农村财务人员对业务工作不熟悉,有相当一部份完全是新手,甚至不知道财务工作应该怎么做才好,致使农村财务工作难以在整体范围内达到规范化;有相当一部份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不知道农村民主理财工作应该做些什么事情,要么认为村级民主理财小组对于农村财务管理来说有“无尚大”的权力,不管财务制度的规定和实际情况,一味与村“两委”对着干;要么认为民主理财小组的设立是流于形式,对农村财务不实施监督,失去了民主理财小组应有的作用。进而造成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无法做帐和公开、有的地方的农村财务疏于监督,严重影响的农村财务管理和公开的质量。

5、财务档案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就调查了解的9个村(居)委中,财务档案立卷归档管理较好的有4个,只占44%;有的村(居)委的财务档案完全就象堆乱纸一样的堆放着,根本就不是什么档案,这很容易造成财务档案的丢失,致使财务档案失去连续性,进而影响相关经济活动的继续开展和经济纠纷的顺利解决。

二、听到的呼声和要求

1、加大推行农村财务“委托制”的工作力度。由于目前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农民群众在知道农村财务管理“委托制”的好处之后,纷纷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工作部门加大农村财务管理实施“委托”的工作力度,以解决农村财务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加强培训。每年针对农村财务人员、村(居)委主要领导、民主理财小组人员举办专门的培训班,以提高他们管理和监督农村财务的素质和能力。

三、解决问题的办法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各级领导要认真听取群众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要求和意见,加强对农村财务管理方面的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学习,提高对农村财务会计“委托制”的认识,加强对实施农村财务委托制的领导,强化实施农村财务委托的措施,按照已经出台的各项规章制度搞好农村财务的委托,规范全市农村财务的管理。切实杜绝不合规、不合理的各种开支,将农村集体资金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农村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乡镇、办事处的领导要把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提到政治的高度摆上日常工作的重要议程,做到亲自过问,督促相关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做好各自的相应工作。

2、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切实加大村(社)会计委托的工作力度。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村(社)会计委托制切实加强财务管理的通知》(府办发[]102号)对农村财务实行委托,由乡镇、街道办事处农经站专人农村财务,是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具体措施。对农村财务实行电算化管理是推进农村财务委托的进程,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因此,各级要把推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作为加强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作,特别是乡镇和街道办事处要把这项工作作为搞好农村财务管理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抓实,这样才能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否则农村财务的管理将会形成由混乱到理顺到规范再回到混乱的怪圈,使农村财务管理永远也无法达到规范的要求。只有对村(社)财务实行了电算化管理才能做到农村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并使其长期坚持下去而避免再次出现混乱的现象,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

3、规口管理专项资金。

对所有属于村(社)集体的资金,包括上级相关部门下拨的各种专项资金都纳入财务帐内核算,形成一个漏斗下;实行银行帐户结算和管理,杜绝现金结算,保证各种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运用,便有限的集体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4、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财务民主理财机构。

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批转市农业局关于做好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工作的请示的通知》(川府办发[]98号)的要求建立健全民主理财机构及其相关管理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促进农村民主理财工作的规范化。并按照全市统一明确的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程序和方式搞好农村财务的公开,做到每笔开支都进行详细公布,接受群众的监督,提高民主理财的质量。

5、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5

一、当前村级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村级财务过程中,基层财政所面临着诸多错综复杂的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一)的做法尚有疑义。农村集体财务由乡镇财政所,有悖《村民自治法》、《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会计法》,因为财政所既不是中介机构,又不是村组织内设的会计机构。

(二)机制不健全。一是会计缺乏操作性。基层财政所在会计过程中,遇到不少问题,自身无力解决。有的乡镇结合本地实际,出台相关村级财务管理规定,执行起来也有困难。二是会计缺乏指导性。会计委托是一项新工作,需要上级支持和重视。而如今,上级管理村级财务主体不一,有的是县农管局管理,而有的是经管局。人员和经费是农村管理局管理,经管局负责村级财务,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难以管好。三是会计缺乏均衡性。一个县虽说开展了会计服务工作,但有的乡镇之间开展进度不均衡,制度执行力度不一,实施的效果迥然不同。

(三)资金监管乏力。一是监管角色难以转换。乡镇财政专管员要负责村里会计、资金监管、监督卡发放等诸多工作,最难做的工作是资金监管。由于监管工作涉及部门或村级利益,容易与村干部产生矛盾,因此专管员在履职上重服务、轻监管,偏重与村干部搞好关系。二是监管手段弱化。首先,县经管局负责村级财务审计工作,现在又要肩负起全县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不尽合理。其次,基层财政所会计没有执法资格,面对越来越多的下拨农村资金,任务越来越艰巨,难以胜任监管职责。再次,基层财政所审计自己的账务,监管自己使用资金,既是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三是绩效监管未启动。绩效目标仅停留在统计了多少资金和申报了多少项目。四是监管力量不够。目前项目和惠农资金都要驻村专管员进行实地监管,但基层财政队伍建设又面临着人员老化、青黄不接的窘况。

(四)村级财务约束性不强。一是财经法律意识谈薄。目前不少村干部学习财务管理法规不够,守法意识不强,目无法纪,随意性大,问题层出不穷。二是制度约束不强。少数村干部不遵守财经制度,甚至同一个问题屡犯,财政所没有办法,只能通过停拨资金的方式来约束,但这种办法容易引起财政、村级之间产生矛盾。三是民主理财小组形同虚设。理财小组成员无待遇、无职权、无责任心。民主理财小组公章管理不规范,多数是放在村干部手里,报账时拿出来盖一下,代签组长姓名。四是财务公开流于形式。财务公开内容专业性强,群众难看懂,每季公开不及时,项目支出没有列出明细。五是违反制度追责难。村干部违反制度现象普遍存在,乡镇政府领导不够重视,个别村出了问题,只是在会议上通报一下,平时很少过问。没有建立追责机制,查处问题不彻底。

(五)配套服务不到位。一是税务票据供应不到位。乡村小店没有办理税务登记,所以没有领取正规的税务发票。村级购货只有拿白条到财政所记账。二是支付资金方式多。上级主管部门不通过县级财政国库专户(或县会计核算中心账户)拨付资金给乡村驻点帮扶单位,多数以现金方式支付给村里,很多村拿了现金就坐收坐支,逃避财政所监管。三是经费和人员力量不够。基层财政所近几年来工作越来越多,工作经费预算一直没有增长。会计多数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且多数会计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更不要说取得会计专业职称,难以适应新时期的农村会计工作。

二、解决村级财务难点的对策

解决村级财务中的难题,单靠财政所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从管理机制上着手,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和约束力,严查村级财务违纪违法行为。

(一)健全制度体系。制度设计理念要注重“三性”:可操作性,要出台一套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适用于村级会计委托工作,让基层财政所做到有章可循;规范性,制度的建立应对村级财务收入、支出、票据管理、资金监管等诸多方面做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实现会计科学化、精细化;约束性,要出台罚则和责任追究制度,通过严格的管理制度,让村干部规范支出行为,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从根本上维护村级财务制度的刚性。

具体说来,应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财务管理与资金监管“两分离”机制。应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作为中介机构管理,纳入“以钱养事”单位管理,人员可以从乡镇财政或经管部门调剂,两块牌一套班子,实行会计与财政所工作“两分离”管理。二是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实施办法。省市要出台会计实施办法,明确会计的要求和财务管理的内容,不定期修改和完善。县级可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让基层财政所规范开展村级会计服务工作。三是规范账务核算行为。收入缴入代管户,支出报账不准“白条”出账,支出核算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要求,核算科目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项目支出一律只能税务网络完税发票。四是增加资金监管的内容和要求。出台村级项目和资金监管办法,将监管责任落实到相关责任人。五是推行村级财务公开常态化。将村级财务公开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建立统一的财务公开格式,重点公开村级每季收入、支出明细情况,以及项目收入支出明细、本季结余等情况,让群众看得懂,参与社会监督。五是出台责任追究制度。对村干部违纪违法和会计审核把关不严等行为,加大追责和处罚力度。

(二)健全监管体系。建立公开监管、民主监管、财政监管、社会监管“四位一体”的财务资金监管体系,进一步提高村级资金综合使用效率,更好地服务农村建设和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满意。

具体说来,一是公开监管。在村级建立统一格式的村务公开栏,每季度将政务、财务情况予以重点公开,及时更换财务公开内容和数据,接受群众监督。

二是民主监管。严格依法选配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由村级讨论确定其待遇。村民理财小组直接向村民代表大会负责,建立以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为主的村级财务监管机制,村里各项支出合理与否由群众代表审核。同时,接受乡农村财务委托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三是财政监管。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财政部门协作监管机制,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到项目和资金监管中,发挥基层财政所的就近优势,及时反馈项目和资金管理信息。县级熟悉地方建设情况,对项目选定要反复论证和严格审批,做到不盲目确定建设项目。省市级对各类项目和资金加强监管,建议相关执法机关加大查处力度,并有权收回或停拨各类专项资金。

四是社会监管。建立县纪委、审计、财政等部门财务定期会审制度。对县财政、扶贫、发改、水利等项目主管部门下拨给乡镇的各类专项资金,实行逐笔跟踪监督,参与每个环节监管,确保项目建设有成效,资金使用有效益。对违法违纪问题及时查处。同时,乡镇政府也要加大对村干部任期或离任财务情况的检查和审计。

(三)健全责任体系。

一是行政管理责任体系。在村级财务行政管理上,应建立“乡管村”行政领导责任体系,将乡镇党政“一把手”作为村级财务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并纳入其年度工作进行考核,实行连带责任,确保村级财务工作常年有领导重视,有专人抓。对行政村财务管理不规范的,要直接追究驻村乡领导的责任。问题严重的,要追究乡镇党政“一把手”责任。

二是业务指导责任体系。应建立“局管所”、“所管村”、“会计包村”等“三位一体”的村级财务业务指导体系。即县经管局指导财政所开展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财政所集中所辖行政区村级会计业务,会计分片负责所包村会计工作,并建立层层考核机制。

三是项目和资金管理责任体系。资金使用的信息反馈权应交给乡级,发挥基层财政所就近、就地优势,有利于上级财政部门全程监管乡镇财政资金。项目审批权应下放到县,充分调动县级抓项目建设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监管权应上交省市级,应将主要精力放在资金和项目监管上,重点检查项目实施和开展资金使用审计工作,并将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评价考核,对资金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甚至造成资金浪费的行为在全省予以通报,并追究责任。

四是追究监管责任体系。对上级财政部门检查出来的违纪违法问题,委托地方纪委监察、司法等机构追责。

(四)健全培训体系。

一是强化培训机制。通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培训财务管理人员,适时更新会计业务知识,提高村级财务管理水平。通过举办法律法规培训,鼓励财务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加强案例教育,警醒干部预防违法违纪行为发生。通过举办计算机培训,要求人人学会电脑,掌握会计电算化技能。在培训方式上,通过集中培训,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县乡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理论学习。通过派员培训,积极选派人员到上级单位培训学习。通过异地培训,组织财政所人员到异地财政所进行参观交流学习,借鉴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逐步提高自身财务管理水平。此外,要严格培训考核,对培训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对培训工作抓得扎实的单位,给予适当奖励。

二是明确培训对象。对财务领导层的培训,主要进行财经政策和业务、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以及违法案例的警示教育,提高领导管好财务的主动性和依法理财的自觉性。对会计的培训,侧重于鼓励会计人员报考会计证和会计职称,让会计人人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尽可能取得会计技术职称。对村干部的培训,主要是让他们熟悉国家政策、财经业务、法律法规知识等,进一步增强执行村级财务制度的自觉性。

三是安排预算培训经费。省县乡三级要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将培训经费列入单位预算,并做到专款专用。要定期开展培训经费使用情况检查,对挤占培训经费或不开展培训活动的,上级不下拨下一年度单位培训经费。

(五)健全纠错体系。

一是明确预警纠错重点。明确中心和村(组)干部的预警纠错内容,严审把关不严、清理数据有误,以及干部存在“吃拿要”等违纪违规行为。明确“三资”类的预警纠错内容,即资金类预警纠错内容、资产类预警纠错内容、资源类预警纠错内容等。

二是硬化预警纠错措施。根据单位和个人在“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程度,实施“警示提醒、诫勉纠错、责令整改”三种预警纠错措施。

三是实施预警纠错方式。通过书面预警通知书或预警谈话等形式,要求预警对象对组织需要了解、核实的问题做出回答或说明,并限期进行整改。通过书面纠错通知书、告诫谈话或批评教育等形式,要求其迅速纠正偏差,终止错误行为,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以书面文件对责令整改对象进行通报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其危害,剖析错误根源,要求其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改正,并进行跟踪督导。

四是建立预警纠错机制。通过规范预警纠错操作流程,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人廉政谈话制度、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责任人重要事项报告制度等预警纠错长效机制。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6

【摘 要】 农村财务规范化对推进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促进财务规范化。文章从财务公开、会计电算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等角度对该制度下如何促进财务规范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案例进行应用分析。

【关键词】 农村财务; 规范化; 村级会计委托

一、前言

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是当前农村工作中的一个突出热点问题,也是关系到农村稳定的最敏感的因素之一,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意义。管理规范化可以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从而进一步充分调动和保护群众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农村的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探索改革财务管理体制,全国出现了村账双代管、村账乡管、村账站审、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学者对各种模式进行了充分研讨,张楚堂等(2006)认为,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目前治理我国农村财务混乱的有效模式。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镇)经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村两级的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实行多级监督,建立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这种模式目前在浙江、山东大多数地区实行,截至2009年2月,山东省79.6%的乡镇已实行村账委托制度,其中,青岛、淄博、东营、泰安、莱芜、德州地区100%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效果显著。

二、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规范化研究

农村财务规范化要求村级的各项收入、财政对农村的转移支付和部门对农村拨付的资金,都要规范缴付手续,统一管理,有效监督。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保证财务公开,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管理,规范财会队伍,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促进财务管理规范化。

(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从机制上保证了财务公开的透明度,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实行财务公开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政治安全的有力保证,是村务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村级民主监督制度的基础。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需要对各村的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查,成立民主理财小组,建立严格的民主理财监督制度、财务公开制度等,有利于农村财务管理的程序严格,制度规范,公开透明,便于监督,排除了村干部的干预,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将村级的理财权和会计人员的监督权适当分离,使会计人员更好地依法行使会计职能,从机制上创造了敢于监督、便于监督和有效监督的条件,从根本上确保了农村财务收支的公开、公正、真实,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形成群众参与的监督机制,有力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二)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为实行电算化创造了条件,有效地规范了会计行为

该制度下区域集中,管理集中,应用集中有利于实现电算化。电算化可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克服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摆脱了会计对村干部的依附,使账目更清晰、更客观,为农村数据和业务规范化提供了一个解决良机,使农村各级财务更具透明度和时效性;可以利用电算化进行预算控制和流程控制,避免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利于堵塞各种漏洞,遏制乱收滥支;可以利用电算化对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三资”进行动态监管,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可以标准会计科目代码、资产编码,为实现业务标准化打下基础;电算化下可以实时查询,有利于上级部门实时监控、远程查询、及时决策;有利于完善财务公开内容与形式,可以进行触摸屏查询,电话查询,网上查询;电算化有利于实行网上审计,提高了审计质量与效率……总之,会计电算化可以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有效监管、支持农村决策的目的。

(三)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财务人员队伍稳定,提高业务素质,从而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做好人力资源准备

农村财务管理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稳定财务人员队伍、提高人员素质至关重要。传统村账自管模式下,选拔财会人员任人唯亲,全凭个人意志,致使一些素质低下、不具备会计条件的人被调到会计岗位上来,账务处理不及时,程序手续不清楚,会计科目使用混乱,他们大多只能记记简单的流水账,很难满足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要求。村级会计委托制下公开选拔农村会计,对农村财务人员的任用、免职等必须履行公开选拔、考核、审报手续,持证上岗,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健全监管和考评机制,从机制上使会计人员认真负责,敢于监督,不因村委会换届和村干部变动而变动,形成一支稳定、精干的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促进会计核算的规范化,确保会计核算质量。

(四)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完善各项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资金管理,提高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财务工作有章可循,是搞好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重要保证。委托制下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有利于严格执行各项收支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决算制度等;有利于集体资产安全完整、保值增值;有利于严格按照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管理、使用资金;有利于规范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认真落实好专账管理和县级报账制的有关要求,严格支出管理。

(五)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有利于强化监督,完善民主理财制度,完善农村财务审计制度,促进财务规范化

该制度下可以实行多层监督。一是群众监督,每村建立3-7人组成的财务监督小组,负责对村级管理全过程进行监督;二是乡镇会计监督,会计对村里上报的原始凭证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审核是否符合规章制度,手续是否齐全等;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落实专人对村级财务进行定期和专项审计,对村干部实行任期和离任责任审计。通过多层监督,完善了民主理财制度与财务审计制度,有效促进财务规范化。

三、村级会计委托制下的财务规范化案例研究

山东省章丘市从2002年开始就成立记账中心,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历时七年,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908个行政村的账由83名记账中心的会计承担,全面实现了农村财务的电算化、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其基本做法为:

(一)建立“农村会计记账服务中心”,实行会计垂直管理,实现会计专业化,高标准搭建农村会计集中记账平台

他们本着“规范、安全、方便”的原则,各乡镇(街道)在利于群众办事、交通便捷的乡镇驻地建起了硬件设施完备的记账服务中心,全市记账中心建筑面积达3 000m2,市里统一配备了微机和专用财务软件,实行电算化管理。为加大监管力度,市财政、农业部门分别建立了村级财务监控中心,利用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与各乡镇记账中心实行微机联网,实现了对村级财务管理的远程监控,大大提高了村级财务透明度。

(二)择优录用,选好会计人员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经全市统一考试和考核,选拔出83名会计,并设人才预备库,由市政府与其签订招聘合同,定期培训,由市、乡两级共同组织考核。高素质、专业化会计队伍的建立,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由于村干部直接任免会计而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监督职能弱化的弊端,为优化农村财务管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三)清产核资,移交账款

各村清产核资后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征得群众同意后办理交接手续,记账中心以村为单位建立账簿,承担起会计业务的核算任务。

(四)坚持收支两条线原则

所有集体现金收入一律进记账服务中心村级账户,所有现金支出一律从记账服务中心村的账户划出,禁止账外账和小金库的存在,避免村级财务管理漏洞。

(五)规范村干部权限,强化村级事务管理

支持和强化村级民主决策、民主评议、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村级土地发包、水利工程等村级事务,制定相应的制度、规定民主监督落实机制,使办理的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抓好三层监督,实现监督多元化。一是群众监督。坚持由村民理财小组对村级财务实施全程监督,确保财务支出的合理合法。村民若对本村账目有疑问,可以持本人身份证和村民理财小组介绍信,随时到记账中心查询。二是业务监督。乡镇记账中心和会计定期对财务进行业务审核,实行谁审理谁负责的制度。三是审计监督。各乡镇组织专人定期对村级财务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出来的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由于加大了审计力度,一些不合理开支被取消,全市每年节约非生产性开支达8 000多万元。

(六)建章立制,规范运作

为推动村级会计委托,章丘市在加强领导的同时,也制定了一系列完善的制度,实施四个统一,实现运作规范化。一是统一制定了《农村会计集中记账管理办法》、《会计人员职责》、《报账员职责》、《记账中心考核办法》等规定,用以指导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二是统一规定各村的报账员必须在每月的25日前,将集体资金收入全部缴入记账中心本村的现金专户,记账中心会计每月对各村的集体收入资金进行汇总并制作会计报表。各村支出的原始收据,在由当事人、村主要领导签字并由村民理财小组审核后,每月10日前由各村报账员到记账中心集中记账。三是统一全市农村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和程序,规定每月的15日各村收支情况要在记账中心和本村的公开栏同时公开,公开内容至少保留15天。四是各记账中心统一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采用专门的铁柜,一村一柜,统一管理村级财务资料。

章丘市实行农村财务制度改革,有效解决了多年来农村财务不清造成的种种矛盾,理顺了干群关系,堵塞了财务漏洞,取得了明显成效。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4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06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 156元,同比分别增长16.1%、25.7%和7.9%,全市农村出现了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的良好局面。

四、结束语

我国农村发展正处在结构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农村财务规范化任重道远,为了保证农村综合改革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顺利进行,从管理制度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科学规范,打好基础显得尤为重要。村级会计委托制是符合目前国情的有效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农村财务工作从制度建设、人员建设等方面逐步走向规范化轨道,对促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54-55.

[2] 李瑞芬.新时期农村财务理论与实践[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2):66-69.

[3] 苗宏.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3):87-88.

[4] 21gwy.com/ms/snwt/a/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7

关键词:村级会计 委托制 财务制度

我镇21个行政村,农村人口5.23万。2008年开展村级会计委托制试点,2009年在全乡范围内推开,通过落实措施、创新机制、改善管理,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现状

建立组织体系,实现村级会计委托全覆盖。初步实现了组织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和办公设施到位。依托农经站成立了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配备了专职会计人员1名,取消村会计设报账员或出纳,村会计的核算、记账等业务由乡镇的村会计中心负责,实现村级会计委托的全覆盖。

(一) 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操作流程更加规范。一是严格实行会计委托制度。按照村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资金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群众监督权不变的原则和村集体自愿原则,二是按照“五个统一”要求,建立健全会计核算、票据管理、财务公开和档案管理等制度,统一账簿凭证、会计科目、记账方法、核算内容、审批手续等,绝大多数村财务“日清月结”。全镇农村合作社经济组织收款收据、报销凭证统一印制,票据管理进一步规范。三是村级财务收支实行村财务监督小组、村会计中心“二级审核”和村群众民主监督、村会计中心监督、业务主管部门监督“三级监督”,村级财务管理运行得到规范。

(二)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村集体资产管理日趋规范。镇党委政府相继制定了规范村级会计委托制、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深化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等制度。

(三)监督渠道进一步拓宽,村级财务管理约束力得到增强。在加强村民理财小组监督、乡镇会计中心监督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两项监督:一是全面推行村级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率达100%,其中利用电算化软件生成公开内容的21个行政村。中心制作公开表,村民理财小组审核盖章、村财务审批人签字、镇会计中心审核盖章,然后在行政村固定公开栏向村民公布。二是强化审计监督。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村级财务收支审计、村主职干部任期离任审计以及土地征用补 偿费、债权债务、新农村建设等专项审计,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推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队伍建设滞后,乡镇村级会计机构,配备会计从业人员太少,乡镇会计中心没有编制,会计从业人员由乡镇干部、农经员兼任。兼职人员大都是农经人员,本身工作任务繁重,时间精力上难以保证,除本职岗位外,还兼其他工作。

(二)财务制度有待健全,审核监管难度大。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根据村规模大小、集体经济强弱等因素制定村公务招待费、通讯费、交通费、村干部报酬和差旅费报销等开支标准上限,供会计中心审核控制。会计中心只能起到受理凭证、记账、代为保管,至于原始票据的合理性、合规性、合法性审核缺乏依据,财务监督难以实施。村级会计委托制的一个很重要的监督职能没能发挥出来,也就违背了设立这个村会计委托中心的初衷。

(三)财经纪律观念淡薄,违规违纪时有发生。相当一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缺乏财经法规知识,财经纪律观念淡薄,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资金管理不够规范。少数村的收入不纳入村级会计委托中心管理,公款私存,坐收坐支。二是资产处置不够规范。对于集体资产处置未按乡政府规定的要求和程序处理,而是简单处置。四是经济合同与项目管理不够规范。

(四)监督难到位,措施难落实。一是村民理财小组监督(群众监督)难到位。村民理财小组形同虚设,并没有很好履行代表村民行使民主理财的职能。二是乡镇会计中心监管(会计监督)难到位。

三、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建议与对策

(一)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村级会计委托制能否真正实现村级财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关键在乡上级政府领导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

只要领导重视,工作才有力度,才能到位,机构人员和经费才能得到保证。各级领导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切实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要按照《会计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改革农村财务管理体制,聘用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健全机构,建立健全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从根本上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努力做到以制度管人、以科技管账,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明确分工职责,加强配合协作。村级会计委托制是一项全局性的工作,依靠少数部门单位是难以完成的。要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完善工作运行机制,要根据要求,各部门要各司其职,落实责任。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大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村级会计委托机制进行质量考核,进一步发挥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制的作用,不断提高村级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水平。

(三)加强农村会计队伍建设,提高农村会计人员素质。要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建立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良好的农村会计队伍是前提。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农村会计队伍:一要核定人员编制,真正做到机构到位、人员到位。人事部门要给予每个乡镇二个人员编制(会计、出纳各一),配足人员,切实保障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做到编制到位、经费到位,为实现村会计中心会计工作专职化、专业化管理创造条件。二要加强财会业务知识培训。三要提高农村会计从业人员待遇。

(四)建立健全财务制度,规范村级财务行为。针对村级会计委托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对资金、资产、资源、票据以及债权债务管理、制度建设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查漏补缺。在此基础上,按照上级有关制度规定,本着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制定出具体明确细化管理的制度规定,确保村级财务管理有章可行,有据可依。二要强化村资产资源管理。进一步完善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等“三资”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堵塞漏洞。各乡镇要建立招投标中心,将各类招投标项目统一纳入招投标中心管理。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凡涉及村工程项目建设、集体资产资源发包、租赁、出让等,必须经村“两委”讨论,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项目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表决通过。

(五)完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规定措施落实到位。一要立足基础,强化村民理财小组监督。对村民理财小组职责范围、理财程序和方式等,从制度上做出具体明确规定,为村民理财小组履行民主理财、民主管理监督职责提供操作规程。二要深入推行财务公开制度。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具体内容,包括收入的来源、资金的用途及去向等,一律定期在村“公开栏”公开。三要强化村级会计中心监督。村级会计中心监管作用的发挥,与农村会计委托机构存在的价值密切相关。四要强化审计监督,建立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加强村财务审计监督,特别是村干部任期和离任、村级债务、土地补偿费、移民专项经费“三农”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村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等专项资金的审计工作。

村小学财务管理制度篇8

关键词:村级会计委托制;农业会计;村级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205-02

1 引言

民主理财是实现农村民主自治的重要一环,健全的会计核算体系对规范村集体财务管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事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仍然十分薄弱,显现出诸多问题。因此建立并完善村级会计委托制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2 村级会计委托制概述

近年来,为了解决农村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我国许多地方有针对性地推出了一些理财新模式,如 “村账村有村管”、“村会计集中办公”、会计委派制、村级会计委托制等,其中最具推崇意义的是村级会计委托制。

村级会计委托制是指在不改变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所有权、审批权、使用权、收益权的前提下,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委托乡(镇)经管站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在民主管理的基础上,实现乡(镇)、村两级双重监督。该制度下,对村级财务实行统一制度、统一审核、统一记账、统一公开、统一建档的“五统一”服务,然后建立起统一的村级财务管理机制。在具体操作上,变为由乡(镇)经管站代为管理各村的账簿,各村设立报账员,不再单设会计,报账员在日常中需定期持经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同意的会计凭证,到乡(镇)报账,乡(镇)经管站定期把各村的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发到各村,进行财务公开。这种模式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实行,发挥了积极作用。

3 村级会计委托制的积极作用

事实证明,在农村推行“村级会计委托制”既提高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为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保障作用,又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3.1 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及效果

一方面,实行村级委托制,各村不再单设会计,而是设立一名报账员,由乡(镇)经管站代为管理各村的账簿。相对而言,乡(镇)经管站聘请的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专业,经验较为丰富,处理财务数据的速度快,质量高,合理性强,从而提高了效率,减少了差错。另一方面,近些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许多农村开展开来,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增强了核算效果。

3.2 促进了民主理财的发展

在村级会计委托制下,村民们组建民主理财小组,和乡(镇)部门共同监督村级会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大大增强了监督力度。此外,乡(镇)经管站定期把各村的会计报表等财务资料发到各村,进行财务公开,这一举措为农民了解集体财物的来龙去脉提供了便利,大大增加了财务的透明度,促进了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理财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民的民主理财。

3.3 扩大了农民的知情权

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实施,加强了农民对集体财务的参与度以及监督权,村民们只要到本村的财务公布栏一看,或者上网一查,就可以了解到相关情况,使得农民的知情权进一步扩大。村级资金往来,都要经过乡(镇)会计监督,这对减少干部的、弄虚作假现象起到极大遏制作用。

3.4 对农村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具有推动作用

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村级财务由乡(镇)进行统一核算,在 “五统一”服务下,加强了会计管理,完善了会计核算,增强了会计监督。有效地解决了以前会计科目紊乱、会计核算不健全、账务处理弄虚作假、贪污挪用等现象,大大促进了村级财务管理模式的制度化和合理化。这对当前农村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了一个方向,为今后更完善、更科学模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4 村级会计委托制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我国各地农村基层组织积极实践,不断加强和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事实证明,这离科学化、制度化、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化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还相差甚远。许多地区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下:

4.1 内部控制环境较差

内部控制环境是指一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基调和氛围,它对内部控制形成外部约束,并直接影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员工的控制意识。当前许多地区,乡(镇)以及村级干部责任意识差,控制意识薄弱,而且相关法律意识欠缺,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造就了一个较差的控制环境,这对村级会计委托制的开展极为不利。如:方式不统一,乡(镇)经管站人员编制不到位,人员素质不高,服务工作质量低下等等。

4.2 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在会计委托制下,各村实行报账制,由报账员定期持经村级经济组织负责人和民主理财小组分别审核同意的会计凭证,到乡(镇)报账。由于由乡(镇)统一领导,会计不在各村办公,因此广大村民不能及时了解经济业务发生情况。此外,由于监督小组成员不能从从事监督活动中获得较可观的经济利益,因此难免出现监督人员不到位,请假缺席,不负责等现象,而且有些时候,出于和相关领导或经手人间的私交,也会有包庇和隐瞒的嫌疑。再者,大多村民没有相关会计专业知识,对有些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根本不懂,容易被财务经手人隐瞒和欺骗,从而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正性受到损害。

4.3 财会人员培训的形式主义严重

目前,各地区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业务素质偏低的情况,很多财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另外,在对财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时也并未落到实处,就更不用提高质高效了。在培训时间上,时间较短,再加上管理不严格,现有的培训时间进一步大打折扣;在培训内容上,往往具有一定滞后性,容易跟最前沿的准则制度脱节;在培训方式上,一些地区仅注重学员培训的经费问题,而培训地点、设施以及方法都不完全合格。这些因素都会挫伤学员们的积极性,导致最后的培训结果不尽理想。

4.4 会计电算化实行力度不够

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各地区会计电算化实施力度远远不够,离全面电算化相差甚远,并未做到对信息化知识的充分应用。在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问题:会计软件的通用性差,集成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实现统一化;软件的数据保密性差,安全性差,有时会出现数据丢失,电脑死机等现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差,机器语言与通俗语言相差较大,不便于理解和应用;会计软件应用的滞后性,信息是一种高速国际化的资源,当前会计软件的应用并没有适应国际化的发展;会计人员内部衔接性差,往往出现信息脱节等现象。

4.5 人们的风险意识薄弱

农业又是一个受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双重影响的产业,再加上农民风险意识的欠缺,所以在农业的经济事项中,风险因素的考虑尤为重要。现实生活中,乡(镇)、村各级领导或干部缺乏风险意识,容易出现掉以轻心,马虎大意的现象。

5 促进村级会计委托制发展的相应对策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正在和全球化、经济化接轨,农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化,高质量的农村财务会计信息对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尤为重要。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5.1 树立责任意识,建立良好的内部环境

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区应该建立健全有关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制度建设,强化其责任意识、民主意识以及法律意识。政府在推动村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过程中,要取得广大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的配合与支持,引导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强调村集体经济组织人员的责任和工作职责,要求他们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完善村民反馈机制,如:设立意见箱、规定讨论日、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走访、网络评价等等。做到意见取之于民,进而才能很好的将制度和政策用之于民。

5.2 完善监督体系,实现有效地监督与管理

首先,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村镇干部以及会计人员的自我监督,强调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此外,应采取一些外在约束措施,如对相关活动进行签字盖章,以明确责任,定期进行内部绩效考核评估等。其次,应充分利用群众监督的力量,进一步落实民主理财监督小组的监督任务。从认真选取理财小组代表,到对小组成员进行会计专业知识培训以及相关法律教育,再到认真贯彻监督程序,到后来的评价总结,全面做好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进而提高整个体系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强化检查监督和审计监督。可对各村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抽样检查,然后指定专业审计人员进行有关会计核算以及内部控制的审计,进而发现错误以及漏洞,明确责任,找出解决措施。

5.3 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各村应定期聘请专家,按步骤,分层次对地当地财会人员进行会计、审计、财务、法律、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安排足够合理的培训时间,控制缺勤率。然后,加大投资力度,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如电脑、投影仪、多媒体教室等。此外,在注重知识的培训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升级。

5.4 各地区应紧跟信息化的时代趋势,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主要是应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代替部分由大脑实现的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过程。各地区应紧跟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趋势,积极开展会计电算化,培养技术人员,树立信息化意识,并购置相关硬件设备,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更新相应软件设置,积极完善会计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建设。

5.5 树立风险意识,并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风险

在村级财务管理中,办理相关经济业务、管理各项集体财物时,各方均应树立谨慎意识,保持严谨作风,做到全方位考虑问题,有效避免各种风险或尽可能的将风险降至最低。各地区应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角度来考虑,进而进行预防、控制和规避,做到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如:进行风险预测分析、提取风险准备金、购买保险、划清责任、风险解剖等等。

参考文献

[1]喻国华.农村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06,(3).

[2]李瑞芬.新时期农村财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3]曾培清.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操作指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4] 苗宏.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和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07,(3).

[5] 张楚堂,李超楠.我国农村财务管理模式评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

[6] 郑文凯.新编村级经济组织会计教材[P].2004.

[7]财政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G].财令[2004]12号.

[8]企业会计准则[G].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3号.

[9]王月英.浅谈会计委托制下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农业,2009,(2).

[10]范小建.新形势下农业财务管理与改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水上施工应急预案范文 下一篇:农村生活垃圾主要治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