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智能化范文

时间:2023-09-20 17:27:08

物业管理智能化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1

【关键词】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规划设计

1引言

智能化的住宅主要是对于小区内总体建筑构成、管理、系统及服务几个方面还有彼此间关系的优化设计,提供出经济合理、舒适、便捷、高效、安全的良好居住条件。近年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多媒体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等也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与发展,给智能化住宅的设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建立综合型的安全系统模式

2.1IC卡配备与报警系统

这个系统是小区的第一重防线,用于鉴别小区来往行人与车辆,以防止外人翻墙入院。主要在各个门口处进行监控。小区中的人应用刷卡(智能IC卡)进门的方式出行,住户、物业与保安均设计级别不同的IC卡,有着鉴别身份、出入相关信息的登记与查询的性能。对于来访之客用信息进行登记,对于单人访客用楼宇门对讲系统进行身份的识别,对于过往车辆应用RF的IC卡远程识别的系统,对于授权的车辆迅速让道通行。按照实际于小区周围安装对射型的探测器,且和摄像头连接,以便实时报警,确保了小区中住户的安全。在不好的天气时,把线式的防御系统调为面式的防御系统,设计合理的间距、把红外设施最远间距设定于五十米至百米以内,在地下安设智能化传感器,从而构建出综合型的安全体系。

2.2闭路电视

主要位于住宅小区的各个门口、重要道路、主要的公共建筑、车库、及小区边界处安设摄像头,把具体的监测内容通过图像发送于小区物业或监控部门。保安会利用监控录像实时了解小区所有的状况,让相关的管理人员随时了解小区各种动态。电视的前面安装像机、摄像头、防护罩与支架等,现阶段通常是采用彩色的摄像机装置,对于光线较暗处还是选用黑白的摄像机,其它前端设备的选择与运用具体还要依据安装设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闭路电视在管理室里配备的设备主要有:监控器、视频的分配器、图像的分割器、录像机、分控的设备及其时间发生器等。

2.3可视化对讲机

这个系统主要作用是二次确诊前来访客的身份,对于闯进小区的人二次布防。在居民房间里安有可视的对讲机,且于楼宇门口的地方安有可视对讲的门口机与门锁等装置。门口机与门锁等能够一直接到控制室内,在控制室可以进行有效地监控工作。居民在进门前用钥匙或是密码进行开锁,或者出门要按“门内的按钮”方可将房锁开启。来访的客人要按门口机上面相应的住宅门牌号,居民对客人进行声音与图片的识别来决定接待与否。

2.4住户报警装置

这个系统主要对于小区内及其周围发生的意外灾害等情况进行防范。在住宅中的门口或窗户还有房间中其它地方安装各种类型的探测器实行24小时监控。该系统可以智能地对于安装于居民内的每种探测器进行有效地识别。(如煤气泄露探测器、烟感探头、应急按钮、门磁开关等)对所有的信号实行昼夜的监控。当出现意外事件的时候,安设于居民房内的各个报警器会将信息传送到物业管理室或监控室中,计算机网络可以通过程序来设计警报情部的级别,能够精确地显示异情发生地的居民名称与地址,还有所受到的袭击方式或相关的报警情况等,还能对保安确认警情进行智能化的提醒,使其及时迅速地赶到事件的现场,实现保障居民的人身与财产的安全的目的。

3物业管理系统的主要构成及作用

3.1自动抄表与计费

这个系统对于住宅区中的每家电表、水表、煤气表、热能表等计量装置进行自动化的计费。利用采集与抄报各个表中的数据传输至相关的管理室,达到每家表的数据录入、计费、打印收费的账单的作用,把数据信息传入具体的负责单位,有效地避免了以往抄表的扰民情况或人为产生的读取信息的误差。进而达到了节约很多的人员,减少劳动的强度的效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3.2公共设备监控

这个系统对住宅区中的给排水设施、供电及配电设施、公共的照明、中央空调、电梯及喷淋设施等公用设备展开工作区内的实时有效监控,进而达到了公用设施的优化运作与管理,实时找出故障,且及时有效地修复,实现了资源化利用、扩展设备寿命的作用。

3.3综合信息服务

这个系统应用计算机网络,高质高效、迅速便利的相关软件来管理与调节住宅区内的住户、物业人员、服务员彼此的关系。对于物业管理的数据信息作出采集、传递、存储、加工等智能化操作,并反馈出物业管理的具体状态等。此外,可以为居民提供很多方便贴心的服务,如视频点播、购物指引、时事资讯等。

4信息网络系统的主要构成及其作用

4.1计算机局域网

在较为大型的住宅小区铺设计算机的局域网,其主要职能不单是为小区居民提供快速的nternet接入的相关服务,还可以建设小区的特色化网站,并不断地更新网站的资源,如提供宣传开发房地产项目、物业管理机构的优化服务;对居民提供了信息、网上图书馆、网络教育、生活资讯及视频点播项目等。

4.2有线电视

如今,有线电视作为现代人生活中信息获取的主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住宅区和外界联系的一种途径。要为各个住户安置一个家庭式的多媒体机箱、一条入户线缆及两个以上的电视终端设备。并在住户区的物业室安设一套前端的设施,应用桥接放器对干线进行分支,各个单元要安设一套分配的放大器。

5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住宅小区的智能化正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有些安全系统的相关设备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从安全防护、信息网络、物业管理方面对智能化系统的设计进行探索与研究,小区的智能化管理对小区中所有住户提供很多经济实惠的便利条件,是小区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这种管理模式必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沙宁.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系统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9):260.

[2]姜桂林.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智能化研究[D].天津大学,2005.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2

[关键词] 智能化; 住宅; 物业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40

[中图分类号] F29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071- 02

近年来,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居住条件要求的提高,高效、多功能、人性化的智能化住宅小区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已成为未来房地产住宅市场发展的大趋势。住宅小区的智能化需要通过相应的物业管理来实现。只有通过智能化小区的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物业管理的价值,提升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才能为小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进而居民才能感受到小区的智能化,也才能感受生活的便利、安全、舒适与丰富多彩。本文在分析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特征基础上,探讨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1 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特征

与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相比,智能型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

1.1 物业智能化程度高

与传统住宅小区在其建筑、设备设施等硬件方面缺乏智能性相比,现代智能化住宅小区给物业智能化的管理创造了条件,不无论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还是在管理的智能化上,都比普通住宅小区范围要宽、程度要高得多。特别是智能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系统,告别了人工收费,手工记账等传统方式,可以安全、快捷地保存数据信息,工作效率更高。

1.2 物业管理效率更高、内容更多

智能化住宅小区内建有内部局域网络,并实现与外部互联网的连接,实现对本小区的日常管理和控制,并实现与其他各个小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换,有助于学习先进的管理方式,完善小区管理环境,增加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竞争力并为小区内的业主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智能化的物业管理,缴费管理、停车管理及一些专项与特约综合经营的服务都将更为高效、便捷,能有效提升对业主的物业服务水平,更大程度地提升业主对小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

1.3 对管理人员素质要求更高

物业管理智能化包括物业管理企业的办公自动化和业务管理自动化。因此,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服务内容,也必须在技能结构方面熟悉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网络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对小区内部所有突发性和日常性情况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理和各种日常操作,包括文档处理和网络操作等。

2 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智能化住宅小区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造成小区交付后,智能化系统无法正常使用,某些功能闲置。另外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经验,小区交付使用后,在系统的使用和维护上也存在问题。调查显示,不少已建成的“智能化”住宅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在物业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仅占20%。以智能化门禁系统和停车管理系统为例,业主对室内安防智能化门禁系统及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的投诉率居高不下。

2.1 管理理念认识误区

早期智能化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都是照搬智能大厦的管理模式,过于强调电视监控、电子巡更、车辆出入楼宇对讲等园区智能管理。住宅小区的物业智能化最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智能上,而非硬件设施。特别是管理层对质量管理投入意愿较为薄弱,质量管理经费投入不足,只重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建设,没有考虑到智能化设施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和后期管理。

2.2 大量设备的日常维护耗费过高

目前中国的建筑能耗约为欧洲的3倍,建筑能耗占全部能耗的30%~40%,并且所带来的污染也很大。智能建筑的设施管理日趋高性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及城市化联网管理,在其寿命周期中运行与管理的费用约占寿命周期成本总费用的85%。在硬件设施管理方面,也存在多表远程计量存在差异,系统配置与控制室建设不合理问题。

2.3 人员优化问题

高水平的物业管理,不仅要靠法规、资金、设备、服务手段等,更要靠掌握现代化物业管理知识的人。智能小区拥有大量的电子设备、高新技术设备,但是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质量意识欠缺,拿物业管理费低当挡箭牌,不愿多渠道寻求服务质量的提升,普遍存在服务行为被动、服务质量不高的现象。

2.4 隐私安全问题

由于智能住宅小区实行网络化管理,已从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孤岛进化为公共运营网络中的一部分,从而与外界的联系更为紧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出现了大量的电脑黑客,物业公司必须防止电脑黑客侵入小区的管理系统盗取业主的隐私。国家和地方政府虽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有盲点和空白,亟待完善。

3 提升智能化住宅物业管理水平的对策

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是大势所趋,而物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智能住宅的智能化效果。所以提高智能住宅的物业管理水平非常重要。

3.1 强化行业理念的推广

消除对物业管理智能化的认识误区,使整个行业和每个从业人员都有一个全面、成熟、理性的认识。通过理论总结和对偏差的纠正,最终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体系。物业企业可以通过送知识进高校、与本行业专家研讨等形式来宣传物业智能化理念,还可以通过完善公司的财务管理以及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物业企业的管理水平。

3.2 加强专业化人才建设和内部管理

目前,我国具备智能化住宅管理相关专业学科知识的物业管理人才缺乏,因而,必须培养一支智能人才队伍。一方面要在高等院校建立或开设培养智能物业管理专业人才的专业,并按不同人才层次进行有重点的培养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实施“继续教育”,加强员工内部业务培训。同时,还要加强内部管理能力。重视员工素质、凝聚力、个人及团队合作的效率及成果,人均投入产出指标、单位面积投入产出指标、客户满意提升指标。通过激发员工热情,提升能力,创造超一流服务。跨行业学习优秀企业、组织的管理经验,加以整合利用。

3.3 实施智能住宅的全程管理

物业管理虽然是智能住宅开发经营的最后环节,但要做到最优化的物业管理,不能等到智能化系统开始运行时才去介入、到经营管理时才去注意质量。因此,智能化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应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指导下进行全程管理。

(1) 规划设计阶段的物业管理。目前,许多住宅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对物业管理工作缺乏统筹考虑,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不到位,导致物业管理工作难以开展,业主不满意。有的智能化小区,规划时智能系统并不配套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系统不能发挥正常工作。因此,物业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应全面细致地提出保障后期物业管理得以顺利实施的各种要求,以及管理实践中发现的规划设计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或缺陷,并以咨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开发商,要求规划设计单位加以注意。

(2) 项目施工阶段的物业管理。近年来工程建设中施工企业偷工减料导致工程质量差而发生重大工程事故的状况屡屡出现。物业管理公司介入项目施工阶段的管理对提高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即从后期管理角度出发把好前期质量关,掌握物业的全部情况,确保物业的优良品质。

(3) 项目竣工验收阶段的物业管理。物业公司在参与验收过程中,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走马观花”将会给日后的管理工作带来困难,也将影响业主的利益。验收时,在大的方面,要注意智能化管理系统是否正常运行,给排水系统是否畅通,供电供气系统是否正常,屋面墙面是否渗漏等;细微之处如所用材料的性能、电路接地是否安全合理,预留孔道是否齐全等也要关注。目的是及早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为日后的管理工作打好基础。

主要参考文献

[1] 杜成仁. 智能家居的发展趋势[J]. 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7).

[2]王媛. 兰州百合园小区物业管理问题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2010.

[3]张莹. 浅析智能化小区建设[J]. 科技信息,2010(17).

[4] 韩华琴. 对智能小区的浅显认识[J]. 学周刊:A版,2010(7).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3

1智慧物业管理中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现状

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促进了物业管理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推动物业管理由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成为现代化、智能化产业,其中,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化科技应用促进智慧物业的产生和发展,标准化、信息化和科技化成为智慧物业管理的核心。

1.1物联网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客户创造了更舒适、更便捷的物业服务,例如,采用图像识别系统,同车库管理相结合,形成对车辆车牌号的识别和自动控制道闸功能,实现了车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同门禁相结合,实现智能化门禁管理,提升了住宅和办公场所的安全防范能力。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便利和舒适的智能化服务,同时也提高了物业管理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1.2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推进了物业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是指大量的数据资料及其蕴含的信息价值,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形成对物业管理有利的信息资源,促进物业公司的经营和管理。云计算指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自身所需的信息,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物业公司获取自身需要的资源和信息,对客户的需要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支持,帮助物业公司推进智慧化发展和管理,对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的汇总、分析及风险评估,为智慧物业管理提供助力。

1.3ERP管理系统在智慧物业管理中的应用

ERP管理系统在物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建立完善的用户信息档案、资产和设施信息库以及物业管理服务平台,智慧物业管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和APP等现代化通信工具,连接物业公司信息库,搭建ERP管理系统的框架和应用系统。智慧物业管理系统的建立要借助呼叫中心平台完成同ERP管理系统的互动,其中,与呼叫中心平台相关的客户信息、缴费记录等资料也需要建立在ERP管理系统中。上述各个部分共同构成了ERP平台,保障了智慧物业管理应用的实施,ERP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用户信息档案和资产设施信息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1.4智慧物业在日常管理中的应用

智慧物业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物业公司的管理成本和管理难度,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ERP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和管理工具的应用,推进物业管理产业不断改革。例如,智能空调系统的实施能够运用传感器进行全天候监控,对监控区域内的问题实现智能化管理,改进了原先通过人为调控的管理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能源管理方面的智能化应用实现了更标准、更精细的管控,通过传感器进行相关设备和设施的全天候监控,对供电设施、供暖设施、电梯和空调等耗能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能源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并根据外部环境、温度等因素进行自我调节,实现能源应用的最大化。在智慧物业管理中,对于发生故障的设备、设施,通过物联网终端进行数据汇总分析,实现快速定位,准确找出异常和故障的发生原因,快速反应,将故障排除,提高设备和设施的安全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传统物业管理需要专业人才来实施,无形中增加了管理难度;智慧物业管理模式应用标准化和信息化技术,具有很高的复制性和可操作性,解决了物业管理的瓶颈并实现更好的成效。

2智慧物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

智慧物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应用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消防平台建设、资产管理运维平台建设、能耗管理平台建设和应急安全平台建设。消防平台建设能够做到对管理区域内所有消防设施进行全天候监控预警和故障排查,进而提升物业管理中的消防安全领域保障能力,增强火灾预防和防控综合能力。资产管理运维平台能够实现对管理区域内所有资产和设施的状况管控,提早发现并解决问题,采用智能化操作流程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形成标准化服务运维平台体系。能耗管理平台能够对管理区域内的所有设备和设施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科学的能耗管控细则,实现降低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应急安全平台可以监控所有连接网点的安全事宜,并且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联网,打造安全稳定的住宅环境。智慧物业应急安全平台采用不同类别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方式,为物业管理和客户提供安全方便的服务渠道,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进行运营统计和预测,为物业管理的发展规划提供数据参考。

3结语

智慧物业作为物业管理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整个物业管理产业和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智慧物业在国内存在和发展时间并不长,现阶段处于普及和发展阶段,要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提升物业服务质量。智慧物业建设将推进物业管理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能型、科技型产业转变,促进物业管理产业的健康发展,弥补原来的管理不足,提升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最终打造智慧化、绿色化、人性化、品质化的物业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叶礼平.浅析我国物业管理的现状和对策[J].中国市场,2019(28):99.

[2]李燕红.信息化下物业管理经营模式创新的探索[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9(17):70.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4

[关键词]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决策能力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29

随着我国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技术的不断发展,其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使物流公司对物流供应链管理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由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质量直接对物流公司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影响,同时,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影响着电子商务信息的传递质量。因此,做好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从而保障物联网信息传递及时、信息交换准确。进而保障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

1 物联网对智能物流供应链的影响

随着我国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其给我国物流工作提供了很大的物流供应信息传输空间,从而使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前景更大更远,并使其物流产业发展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并且,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技术能将每个产业中的同类资源进行物流资源信息集中化,从而实现同类资源信息横向整合。同时,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技术能对每个物流产业中的物流资源进行专业化物流信息采集,从而实现物流资源信息的分层整合优化,进而实现物流产业中物流资源的纵向整合[1]。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是将在此供应链上的企业制造商、企业批发商、企业运输商以及企业零售商所供应的物流资源,进行物流资源、物流资金流进行信息整合,从而对企业物流供应链信息进行决策管理,进而使管理决策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其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体现在同步化信息共享、优化企业供应链以及供应链可视化等方面。因此,本文将对以上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1 同步化信息共享

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目标为信息同步化与信息共享,并且在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过程中,对物流供应链中的物流资源进行资源追踪。同时,向物流供应链中所有企业进行实时的物流资源信息传递,并保证其物流资源信息的准确性,从而避免物流资源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高效的进行物流资源信息传输,能对物流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从而减少各物流企业的库存量[2]。

12 管理过程优化

在物流供应管理过程中要优化企业供应链,并将传统供应链管理中物―人―物的模式转变为物―物模式,进而使企业物流供应链得到优化。在物流供应物与物的供应传输模式运转下,能提高整个物流供应的供应链效率,同时能降低管理人员进行物流管理工作时的出错率,从而实现物流供应运行中物与物之间的直接传输,并对物流供应过程中的物流资源进行实时监控与追踪管理[3]。

13 供应链可视化

在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供应链能够实现可视化。其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在网络运行中,可对物流中的每一个产品进行产品物件标记工作,相当于对资源产品贴“标签”,其“标签”内容为此资源产品的产品信息与互用性信息,从而使供应链管理人员通过“标签”内容便可对物流资源产品进行识别,进而使物流资源供应链实现网络内部企业资源信息共享与交换,实现零透明度供应链管理,保证了供应链管理的公开化[4]。

14 网络无缝化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其顾客的个性化需求也随之提升。这就使网络无缝化工程要进行不断地提升与完善。同时,为了满足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物流资源供应企业必须提升资源供应速率,并保证资源供应的灵活性与变通性。但由于这种资源供应模式,使资源供应的管理成本提升。因此,应采用智能型供应链网络,从而提升资源供应信息交流、资源资金流以及资源供应的控制水平,并使企业选择最为正确的资源供应路线,进而减少企业库存量。同时提高企业产品资源的运输效率,从而实现物流资源供应链的物流资源再造。

2 基于物联网构建智能物流系统

传统的物流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只能对各个企业的物流信息进行采集整合,不能对其有用的物流资源信息进行采集提取,致使对物流资源信息管理程度较低。现如今,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会大大提升物流资源的信息采集速率与有效信息提取速率,从而保障物流资源供应运行的高效率与高稳定性,进而使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能高效率的进行。同时,通过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企业能对物流资源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提取,从而能提高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决策能力与决策效力,进而提升物流资源供应信息的准确性,并能快速的对市场做出供应反应。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系统是通过物流资源信息流动进行信息采集,同时通过运用现代物流运输配送技术、物流信息技术、信息自动化技术以及物流资源系统集成技术等,尤其是现代物流运输配送技术,其可通过物流信息优化与物流资源可控化对物流资源信息传输全过程进行信息合理采集与信息提取,从而保障物流供应链管理质量与物流供应链管理水平。

21 整体工作流程

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工作是基于物联网RFID 的物流管理系统进行的,并通过几个物流系统处理服务器对智能物流供应系统中的物流供应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其中ONS处理服务器主要对物流供应系统中物流资源产品IP进行获取分析,PML处理服务器对物流供应系统中物流资源产品的各种原始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同时通过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中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将企业管理系统中收集到的物流信息进行分析,从而进行企业管理决策。

22 系统功能分析

通过对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进行功能分析,其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链系统运用EPC/RFID技术,并在实际物流供应配送中对物流资源的生产运输环节与存储销售环节进行物流资源供应配送,其物流供应链上的企业生产批发商以及运输零售商通过物联网智能物流供应系统,对其供应链上的产品进行动态追踪,并能对市场需求迅速地做出反应,从而降低企业产品的库存量,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5]。同时要结合互联网中的系统信息,并实施企业产品生产销售管理与库存运输管理工作。

3 结 论

现如今,物联网的智能物流供应技术处于技术初始阶段,但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其物联网的物流供应管理运行模式将不断完善与成熟,从而实现物联网物流供应智能化可视化管理,进而提升物联网物流供应管理质量与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敏,师源,徐祯炜,等基于物联网的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0(26):123-124

[2]戴定一物联网与智能物流[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0(8):122-123

[3]甘勇,郑富娥基于EPC技术的物联网在供应链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3(16):332-333

[4]余雷基于RFID电子标签的物联网物流管理系统[J].微计算机信息,2012(2):109-110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5

物联网的理念最初基于射频识别/产品电子代码(以下简称RFID/EPC)技术提出,随着感知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突破而不断提升和完善。以物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被誉为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是从信息自动提取、信息整合、物品局域联网、局部系统的智能服务与管控等向全网融合逐步深化的过程。

仓储管理可以简单概括为8项关键内容:追-收-查-储-拣-发-盘-退,随着制造环境的改变,产品周期越来越短,订单式生产、大批量定制的生产模式,对库存限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仓储管理及精确定位在企业的整个管理流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的进发货及精准的库存控制,对企业的竞争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系统管理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实现仓储精准管理和智能化。

物联网技术概述

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实现智慧对话。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因此被称为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

物联网主要有三层架构,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结合物联网基础架构,物联网主要分为三大技术体系:一、感知技术体系,二、通信与网络技术体系,三、智能技术体系。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2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该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围绕三大技术本质,目前物联网实现多样化发展感知技术更加丰富,除RFI技术以外,面向所有感知技术开放,凡是能够起到自动感知的技术体系都可以纳入物联网感知技术体系,目前常用的传感知技术、RFID技术、GPS卫星定位与识别技术、视频识别或机器视觉技术等都可纳入物联网终端感知技术体系:网络方面,互联网、传感网、局域网、电视网、电信网也在走向融合,也可纳入物联网网络技术体系:智能应用则更加广泛了,从而打开了智能物流发展创新的空间,一个智慧物流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物联网技术在仓储管理中的应用概述

现代仓储系统内部不仅物品复杂、形态各异、性能各异,而且作业流程复杂,既有存储,又有移动,既有分拣,也有组合。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在物联网三层架构基础上,支撑仓储管理具体业务的实现。一般应用框架如图所示。

1、智能仓储感知技术应用

在智能仓储中,为了对仓储货物实现感知、定位、识别、计量、分拣、监控等,一般采用传感器、RFID,条码、激光、红外、蓝牙、语音及视频监控等感知技术。目前在仓储系统中感知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条码和RFID技术。在物流作业系统,基于RFID技术能够实现对高附加值产品自动识别与定位,使产品信息自动进入物流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对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物流的全过程进行信息追溯和网络检索查询。借助物流运作的单元化技术,以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实现对物流单元的自动感知、定位、追踪、管理与控制,形成以物流单元为终端节点的物联网体系,从而实现智慧物流运作与管理。

智能仓储的网络与传输技术应用

现代物流趋势之一是实现网络化和智能化,在制造企业内部,现代仓储配送中心往往与企业生产系统相融合,仓储系统作为生产系统的一部分。物流行业为了使移动或存储中形态各异“物”能够联网,最常采用的网络技术是局域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互联网技术、现场总线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

在区域范围内的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系统,常采用企业内部局域网直接相连的网络技术,并留有与互联网、无线网扩展的接口;在不方便布线的地方,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

在大范围物流运输的管理与调度信息系统,常采用互联网技术、GPS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组建货运车联网,实现物流运输、车辆配货与调度管理的智能化、可视化与自动化:在以仓储为核心的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常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局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在网络通信方面,常采用无线移动通信技术、3G技术、M2M技术、直接连接网络通信技术等。

3、智能仓储作业与管控技术

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借助物联网技术与仓库管理系统(WMS)相结合,实现仓储业的智能化与自动化。常采用的智能技术有:自动控制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智能信息管理系统技术、移动计算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等。

目前,能够实现物流全过程智能控制与管理的还不多,物联网及物流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对物品进行自动识别、自动感知、自动定位、过程追溯、,在线追踪、在线调度等一般应用水平上。在专家系统、数据挖掘、网络融合与信息共享优化、智能调度与线路自动化调整管理等智能管理技术的应用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

未来物联网在智能仓储方面的发展趋势

1、统一标准,共享物流的物联信息

目前物联网技术绝大部分的应用还是局部的、局域网络的应用,系统间难以融合,各自的网络有各自的标准体系,易形成物联网信息孤岛。尽管目前的物联网仓储应用是闭环和相对独立的,没必要实现全部的物品互联到一个统一的网络体系。但是,在物联网基础层面,统一的标准与平台是必须的。局部的物联网系统、物联局域网等都可以在统一的标准体系上建立。

2、互联互通,融入社会物联网

物联网是聚合型的系统创新,必将带来跨系统、跨行业的网络建设与应用。随着标签与传感器网络的普及,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将给企业的物流系统、生产系统、采购系统与销售系统的智能融合打下基础,网络的融合必将产生智慧生产与智慧供应链的融合,企业物流完全智慧的融入企业经营之中,打破工序、流程界限,打造智慧企业。

3、“物”有智慧,智慧物流革命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6

关键词:企业物流;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智能化;发展

2020年8月,国家发改委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企业适应智能制造发展需要,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提升物流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明确提出将物流智能化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智能物流成为企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统计显示,其平均物流成本占总成本30%以上,物流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因此,对企业的物流智能化发展进行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围绕企业尤其是县域乡镇企业的物流运作,关注问题与短板,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方向。

1企业智能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

太仓市是长三角经济带典型的县域经济体,下辖乡镇各具特色,其中又以中小型企业居多,在接受调研的太仓市50家中小型企业中(以乡镇企业为主),生产经营类型是代加工的占26.53%,仅有14.29%的企业有自主研发的新产品;大专以上员工比例低于20%的企业占53.06%;主营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1%以下的企业占85.71%,处于惯性生存状态。

1.1物流体系与生产工艺不匹配

企业在早期创立时未做好物流规划设计,后期虽然引入了先进的生产智能设备,整个生产工艺流程与物流运作,比如在某个生产环节,需要在准确的时间点及时上料,但是由于采购模式不匹配,导致经常出现缺料或者物料型号有误,影响了生产效率。

1.2物流专业化意识不强

根据企业调研结果,超过50%的企业没有物流系统改进计划,只有28.57%的企业有改进计划,但尚未明确实施时间表。这说明传统制造企业普遍未意识到智能物流对于生产的重要性,或者是有意识但由于生产经营压力,尚未将物流系统规划工作排上日程。有的中小企业甚至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即使是达到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管理高层把工作中心更多地放在销售环节,认为没必要聘请供应链专业人才进行物流系统规划。

1.3企业内外部信息衔接不畅

通过走访部分传统企业,发现由于企业机制、信息化标准不一致等原因,部门之间、上下游企业间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软硬件配套不到位导致信息化水平不高,企业在入库、检验、出库、配送、生产等环节无法实现实时的物料状态监控,导致信息滞后。与上下游供应商等合作企业之间由于缺乏信任或出于商业秘密保护等原因,尤其在信息传递上各用各的信息系统,无法做到无缝对接,导致企业在智能化过程中阻力重重,难以做到信息透明化。

1.4仓库规划布局不科学

本次调研企业中,仓储成本占公司销售额的比重普遍在5%左右,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部分传统企业厂区内仓库面积较小,外租的仓库离企业远,最主要的问题是仓库布局缺乏合理规划,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管理混乱。仓库布局不科学也会导致物料搬运效率低下,上料不及时;物料分区保管不合理又会造成物料的浪费。

1.5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目前,物流标准化技术的应用在物流服务业中日渐成熟,但是传统企业更多关注生产标准化,而忽略了一个问题:物流覆盖领料、生产、销售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比如,采购作业不规范,可能会造成生产物料订单下达不及时或不准确;零部件装卸不合理会造成物料残损;包装不合理可能会在订单交付时被拒收。总之,物流过程中任何环节未进行标准化作业,都可能引起连锁反应。

2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要注意的问题

在实地调查中发现,有的企业认为购买安装智能设备就是实现了智能化,并没有意识到物流与生产的关系,缺少系统思维。从企业产品设计、供应商管理、原材料采购、生产、仓库布局、绩效考核、成本核算,智能物流应贯穿始终(见图1)。因此,很多企业会发现投入了新的智能化设备以后,生产效率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企业在发展智能物流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从高层到普通员工充分理解物流在企业生产活动中的重要性,以保证物流系统改造工作得以顺利实施。其次,为避免因过度投入产生的资源浪费,应明确本企业智能物流的实施目标,该目标应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一致。再次,智能物流与信息技术密不可分,企业内部注意培养相关人才,不能仅依赖外部信息供应商完成所有的信息操作、管理和维护。最后,由于技术革新很快,企业应密切关注业内智能物流发展动向,与专业咨询服务公司合作,配套适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智能系统,并进行持续改进。

3传统制造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进程

物流智能化建设是长期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财、物,不可一蹴而就,但是智能化带来的效率提高、成本优化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市场浪潮中激流勇进。

3.1机械化阶段

本次调研28.57%的企业仍以手工操作为主,离实现物流智能化的目标还很远。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机械化、自动化是必然的发展进程,比如装卸搬运环节,以输送车、堆垛机、升降机逐步取代人工操作。

3.2自动化阶段

在机械化基础上,引入自动化设备,如仓库的自动化立体库、AGV、无人化叉车、自动识别(语音识别)分拣机,生产环节安装全自动生产流水线、自动化机械手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上马高效的自动化设施设备。

3.3物流系统集成阶段

此阶段依托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各环节软硬件设备的有效衔接。比如,通过仓库管理系统查询调配物料、半成品、成品,在运输过程中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规划最优运输路线,对货物进行全程监控,高效完成产品交付。

3.4物流智能化阶段

运用智能技术实现运输、生产、仓储、包装、装卸等环节的自动化、一体化、网络化。突出“以客户为中心”思想,根据顾客需求灵活调节生产计划、加工工艺、包装要求、配送方式,实现6个“正确”:正确的货物、正确的数量、正确的地点、正确的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价格。总之,实现生产和物流的高度融合。

4企业物流智能化发展策略

与全国的传统中小企业类似,苏南传统企业智能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即引入智能化设备。但企业内部运营还未配套智能化系统,物流智能化仅在计划阶段,由于实施难度大、投资高、预期收益不确定等因素,传统企业要实现智能化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4.1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科学进行物流系统规划

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决定了生产运营和物流规划水平。不仅是投入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前期还应进行科学的物流系统规划,制定完善的改造方案。生产管理:培养员工精益生产意识,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将物流系统与生产系统集成,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物料管理:规范物料清单中的物料号、组件、单位等信息,保证生产计划中的物料能准时上线。供应商管理:建立完善的供应商管理考核体系,严格把控物料质量、数量、到货时间,与重点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物流绩效考核:从物流采购到产品完工交付,全流程都需要建立关键指标时效性、准确性的考核,提高企业各部门对物流环节的重视程度。

4.2从自动化着手逐步推进物流智能化,提高企业创新能力

受调查的部分企业还处在机械化阶段,大跃进式推行智能化不可行,按企业资源配置能力也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比较现实的做法是先发展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培训员工进行自动化设备操作,提升办公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企业不应只是盲目整改,也可以发展适合自身的创新点。例如,在企业包装创新阶段进行投入,包装创新也可以实现产品差异化,研发更合理的包装方式,并在外包装上体现企业文化和品牌活力,同时进行技术升级,降低成本。

4.3提高信息网络共享程度,加强专业化协作

这就要求企业在发展自动化的基础上,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在物料采购、入库、检验、出库交接、配送至生产线、完工入库、运输配送等环节共享物料、在制品、成品信息,进行实时监控,直送件的物料、信息流也要接入共享网络,以免出现信息误差。另外,检验环节的信息操作流程较为复杂,为提高物流效率,利用信息技术由系统自动生成检验单。跨部门协作一向是公司管理的难点,前期加大沟通交流力度,打破跨部门沟通壁垒,明确各环节的职责和标准,通过部门间、公司间信息网络共享,把各个部门的单个业务单元连成一个有机整体。

4.4调整布局产线、仓库,进行供应链流程优化

据统计,良好的仓库布局设计,可使物料搬运成本减少10%~30%,因此要提高生产流通效率,改造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创立时往往没有考虑清楚产线、仓库的布局问题,经过多年运营才发现有些环节频频出错。据调查,超过50%的企业无改造计划,“伤筋动骨”是大部分企业头疼的事,但是无破不立,只有调整改造,才能剜除“毒瘤”,打通供应链管理流程。厂内仓库一般面积小,通过合理布局,清晰明确的分区,出入库路线、拣选路径的优化,有条件地引入自动化立体仓库,只要充分利用仓容,有条不紊地按流程规范操作,提升库存管理水平,就能有效辅助生产,做好物料存储配送工作。

4.5引入人才和技术,完善人才创新激励机制

只有加强人才和技术的引入力度,才能做好前面所说的物流系统规划、专业化协作、流程优化等工作。大多数民营企业在人才引入上没有大企业的薪酬优势,而人才又是推动技术改造的关键力量,可以出台股票、年假、培训、退休等激励制度,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技术交流平台,也是吸引人才的有效手段。企业虽然通过各种招聘途径、以优惠的政策引进了人才和技术,但是没有建立创新激励机制,人才流失率会很高。因此,可依托本地的各类创业和科技园区,推荐企业技术人才参加定期举办的风险投资机构和初创型智能物流服务商的交流会议,一方面可以降低企业创新转型的成本,另一方面持续培育创新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加码。

参考文献

[1]童婧,刘春艳.“互联网+”背景下智慧物流应用前景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2(5):28-29+32.

[2]何玥.互联网+与我国智能物流发展探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8,40(6):5-6.

[3]梁爽.电商智慧物流配送体系优化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128-129+140.

[4]房建奇,沈颂东,亢秀秋.大数据背景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对策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21-27+168.

[5]李春发,李冬冬,周驰.数字经济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分析[J].商业研究,2020(2):73-82.

[6]陈丽娟.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模式探究:基于工业4.0时代[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8(3):109-113.

[7]杨琳华.推进县域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破解传统制造业发展难题的建议[J].商展经济,2020(11):77-79.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7

关键词:智慧城市 信息系统 关键能力 物联网 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b)-0031-02

1 城市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时代瞬息万变,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技术方兴未艾,其增长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互联网应用从只能读取内容的Web 1.0时展到人们可以参与共享内容的Web 2.0时代,再到现在已悄然迈进的智能化的Web 3.0时代;管理信息化应用从关注组织内部事务处理到关注组织内部工作流程,又在向组织内外协同处理的诉求发展。人们的信息化生活、生产活动逐渐从封闭、单一走向开放、智能,正迈向协同处理、信息智能的时代。城市作为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载体,将无可避免地与信息产业技术发展趋势相结合,从而衍生出具备智能的城市级信息系统。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作为信息产业新技术融合的产物,将控制和协同城市居民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使之更加便捷、高效、安全、和谐。

可以将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的生物体,而将其信息系统比作生物体的神经系统。高等生物的神经末梢感受体内、体外环境的信息,通过周围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进行整合加工,再经周围神经控制、协调生物体内部各系统的功能以及生物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物联网感知和控制终端是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宽带通信基础网络构成周围神经系统,而云计算数据中心作为城市智慧的大脑,三者共同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以协调城市这个庞大的生物体各系统的运转,以及城市和自然环境的平衡。城市将愈发依赖于这种高度互联、高度协同的智慧信息系统。

2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关键能力

智慧城市是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人文、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为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发展的表现,具有以更强的集中智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具有更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我们认为,智慧城市是物联网行业应用的综合性集成,并通过感知数据的统一集中管理、海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形成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应用模式。其建设和发展目标是围绕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感知的、有效控制的高效管理和优良服务。

智慧城市应具备以下三个信息化关键能力:

(1)信息的全面感知能力

城市中布有大量的感知终端,通过传感器网络,在运行、服务中捕获到人们生活、生产以及城市环境的多种信息元数据。

(2)海量的数据处理能力

具备海量的跨部门、跨行业异构数据的存储能力,能够对海量异构数据进行高效分析、计算和处理的能力,并且能够构建基于数据分析和知识管理的智能应用能力。

(3)智能的管理服务能力

在形成支撑智慧城市的行业智能应用的基础上,建立面向服务的智慧城市综合应用的统一公共管理平台,为居民生活和各行业生产提供普适的、智能的应用与服务。

3 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是一个面向城市管理、控制与服务的体系,它统一集中各行业数据与信息资源,为跨部门、跨行业建立协同处理和智能控制平台(见图1)。

对智慧城市关键能力的分析可以看到,物联网和云计算能够为构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它们在宽带通信基础网络的支撑下构成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信息感知端和信息处理端。一方面,物联网渗透入各行业,提供全面的城市感知和控制网络。另一方面,云计算数据中心提供面向各个物联网行业应用的集成,面向用户和终端提供整体的智慧城市应用服务平台。两者之间由普遍覆盖的宽带通信网络在平台与终端之间提供网络环境支撑。云计算构架在宽带通信网之上,物联网将主要依赖宽带通信网来实现有效延伸,通过云计算模式可以支撑具有业务一致性的物联网集约运营。

3.1 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衍生,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信息交互和无缝链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物联网的网络架构可以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感知层对物理世界感知、识别并控制。网络层实现信息的传递。应用层在对信息计算和处理的基础上实现在各行业的应用。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传感与RFID融合技术、识别与环境感知技术、物联网节点及网关技术、物联网通信与频管技术、物联网接入与组网技术、物联网软件与算法、物联网交互与控制、物联网计算与服务等。

物联网的应用渗透智慧城市的方方面面,可以为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感知和控制提供全面支持。这些应用概括起来有:(1)工业,如生产过程控制、供应链管理、能耗控制等。(2)农业,如农作物精细灌溉、生长环境监测、农产品流通追溯等。(3)商业,如自动贩卖机、POS终端等。(4)金融服务,如“金卡工程”、二代身份证等。(5)交通,如交通流量监控、交通信号控制、电子收费、定位导航、车辆状况诊断等。(6)电力,如智能变电站、智能用电、配电自动化等。(7)医疗卫生,如远程诊断、医疗废物监控等。(8)教育,如图书信息推送、远程教育等。(9)家居,如门禁、安防、电气设备远程控制等。(10)环境,如有害物质监测、气候环境监测等。

3.2 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社会经济和信息化大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应用的发展,提出了对海量信息的处理与低成本、普适化、智能化应用的需求。云计算因这些需求快速发展,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云计算是一种新的计算方法和商业模式,即通过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以及宽带网络等技术,按照“即插即用”的方式,自助管理计算、存储等资源能力,形成高效、弹性的公共信息处理资源,使用者通过公众通信网络,以按需分配的服务形式,获得动态可扩展信息处理能力和应用服务。如果从计算效用的角度来看,云计算通过虚拟化技术形成可管理的弹性的资源池,充分提升机群的CPU和存储的利用率,又通过分布式存储技术和并行计算技术,充分利用机群并行处理的强大计算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并通过中间件层对上层应用透明。构建智慧城市一体化智能控制服务平台,需要处理对城市各方面的生活、生产活动以及环境的感知数据,运用统计学、机器学习、专家系统和自动规划等多种方法,从原始数据中挖掘相关信息,提炼出信息中蕴涵的知识,发现规律,提供智能的城市管理、控制和服务。对海量信息的快速处理和智能挖掘需要巨大的存储能力和计算能力,云计算的海量数据分布式存储和并行处理能力为实现人工智能提供了重要的途径。

4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

智慧城市的总体框架,包括物联网感知和控制层、云计算数据中心、数字化平台、管理中心和应用五个层次。

(1)普遍部署的物联网感知终端对城市系统和环境进行感知与采集,通过宽带通信网络对感知信息进行传送;(2)在云计算数据中心对信息进行汇聚、提取和处理;(3)在数字化平台实现行业集成的应用接口整合;(4)通过业务管理平台实现用户、业务、数据、安全、认证、授权和计费等管理功能;(5)最后实现各行业的应用服务。另外,标准、法规的完善和全局的统筹规范有利于保障整个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保证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使系统真正具有智能运营、交付和服务能力。

5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的网络拓扑

智慧城市信息系统是智能的开放的系统,其网络拓扑以城市数据中心为核心,以物联网终端为触角,由内而外分为六层。

(1)城市数据中心包括网络数据中心、业务数据中心和用户数据中心,共同构成城市数据系统。各种终端、传感器和网络捕获的多种信息元数据汇集到城市数据中心,利用云计算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并行计算技术支撑专家系统、机器学习和自动规划,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网络、业务、终端提供协同和智能的一致性控制、服务和管理支撑,从而构建城市级的人工智能系统,使管理、控制和服务具有智能的特性。(2)云存储、云计算和云网络设备构成的云资源系统为城市信息系统提供云计算的能力,使其具有强大的计算能力与共享服务能力。其中,云交换机和云路由器是一种新型可编程、可虚拟化、自适应和智能调度与资源共享构成的精简架构,即智能交换机和智能路由器,可以支持各种协议,实现接入普适化和控制智能化。(3)能力引擎系统提供资源和支撑能力的开放使用。其中,数据分析能力基于特定的计算规则,对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进行计算处理,以期从海量信息中得到规律性的认识。(4)智能接入网关将传感器终端接入云中,屏蔽不同传感器终端的差异,进行不同终端接入的智能适配,实现统一接入。由于各种终端拥有的资源不同且动态变化,需要智能接入网关层进行自动发现识别和智能适配。(5)终端指感知和控制,以及应用服务获取的末端设备,广义的包括PC、手机、传感器、云终端以及各类具有计算与通信能力的设备(如:相机、电视机、播放器、冰箱、空调、洗衣机等)。

6 智慧城市发展建议

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支撑,需坚持开放合作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突破海量数据处理、智能终端系统、智慧化产业支撑平台等关键技术。

另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以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从而构建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和配套措施,建设宽带、普遍部署的通信基础网络。同时,需要推动跨行业联合制定统一的标准体系研究,实现通信、数据、信息、应用、服务的协同。此外,还需要通过立法和监管,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信息管理水平,建立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信息安全管理机制。有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共同保障,才具备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服务环境,汇聚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实现规模经济和现代服务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邹佳佳,马永俊.智慧城市内涵与智慧城市建设[J].无线互联科技,2012(4):69-71.

[2] 王家耀,刘嵘,成毅,等.让城市更智慧[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1(2):79.

物业管理智能化篇8

【关键词】烟草;现代物流;智能物流;RFID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城市和农村的纽带。随着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的日益普及,先进的现代物流业务已成为降低运营成本、改进客户服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基本手段。通过信息技术实现最及时的连接和最高效的运转,对整个行业产业链、供应链进行梳理、整合和提升,是增强我国烟草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智能物流概述

智能物流(Intelligent Logistics,IL)是基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基础上,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处理、流通和管理技术,完成包括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基本活动的整体智能社会物流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本人认为,单纯的自动化不是智能,自动化仅仅是让机器模拟人的行动,而智能化是让机器学会人的思考,与简单的机械化模拟相比,有学习、有分析、有区别、有应对才是智能的特点。

2、智能化与物联网

物联网是将其用户端扩展到任何物品之间进行信息通信的一种网络。狭义的物联网可以按字面理解为把物联成网,即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标准协议把物品与互联网联接起来,以实现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动态跟踪,精确定位,随时监控和有效管理。

对于现代烟草物联网的智能化,一方面通过横向整合,实现同类资源集约化,可以从烟叶生产到最终消费者购买卷烟,对物联网追踪的各个散点进行整合分析、实现信息共享,各点有机联动;另一方面通过纵向整合,按专业化类别对流程各个时期进行信息归类,深加工后使各个环节更加优质、高效。

3、智能化与供应链协同

供应链协同体系的智能化应用,是为优化供应链决策,每个供应链成员不仅对自身局部优化,还考虑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影响,与其他成员协同运作,达到智能配货、补货、协调的目标。在交互过程中学习,并且根据学到的经验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其供应链协同复合智能体系架构图如图1所示:

4、智能化与仓储分拣

物流智能作业系统采用基于声、光、无线电、移动计算等各项先进技术,实现物流仓储与分拣的实时监测、智能控制、自动化操作。在仓储管理中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比如可不开箱检查,提高出入库效率;能缩减盘点周期,实现对库存物品的可视化管理;能够精确掌握物资情况,优化合理库存。

5、智能化与园区管理

烟草物流中心园区内的管理大致分为人员、车辆、用能管理三个方面。对于工作人员园区整体管理平台对其除了实现一卡通后勤管理功能外,进行智能化管理,比如智能会议签到,系统根据会议类型通知参会人员、授予权限,动态显示出席人员数,生成到会名单等;对于来宾,餐厅自动识别,并产生联动服务,如LED显示屏欢迎、语音报名,自动门禁、呼梯等控制功能;而对于非法人员,报警追踪人数、体貌、路线等记录在数据库。车辆管理细分为送货车智能调度、供货车智能引导、公务车智能派遣、汽车智能防盗等四种情况;对于用能管理分为水、电、油等主要能耗的监测管理,系统根据不同的场合、时间、不同的气候环境提供舒适、适用的光照。

6、结论与展望

智能物流作为一种充满潜力的信息化技术,将各类管理平台集成整合、深入挖掘分析,实现物流信息的智能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有效提升物流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然而,新技术有其先进性,也必然有其局限性,最突出的表现为新技术的成本较高,如何把握好新技术的投入与产出是智能物流信息化未来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国全 张庆华等.物流信息系统规划[M].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4.6.

[2] 朱昊.物流信息化的现状和趋势浅析[J].现代物流, 2002 (2):23.

[3] 蔡增玉.基于RFID的智能物流管理系统研究[J]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8(10):62- 64.

上一篇:旅游管理职业精神范文 下一篇: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