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的短信范文

时间:2023-10-27 13:55:13

分手的短信篇1

论文摘要:手机短信作为现代交际的一种新的手段和方式,随着现代通信方式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交际形式,本文试图运用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合作原则来分析手机短息文本。根据手机短信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研究它在交际中的作用。

手机短信话语文本主要是以手机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而创造出来的书面言语作品。这种书面言语文本呈现出了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特征体系和行文规范。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形成是表达主体即发短信息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而创拟的,所以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自己的独创性。手机短信是在有限的字数内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语言文化现象。它存在字数的严格限制, 但是汉语的生动灵活和凝练文字、丰富内涵的各种修辞手法, 使得它绝境求生, 脱颖而出。它独特的强劲优势和广阔的涵盖范围, 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流行语中, 它的一支独秀被人冠以“第五媒体”的美称。而且它融合了人机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 并以其特有的时尚号召力, 成为维系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纽带。

手机短信的特点是其一其语言的生动性,短信文本的造句生动形象,独具我们民族特有的睿智与幽默。短信文本大量使用了谐音、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在运用方面它呈现出了极大的自由性,既有对传统文学样式的借鉴、移植,又有别出心裁的独创,修辞技巧十分丰富,灵活多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说,手机短信的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宝库,使人际交流的语言花样翻新。手机短信的特点二是手机短信文体篇章短小精巧,它的语篇长度特征就是“短”。一般的手机设定中, 对短信的接收都有长度的限制, 从50字到150字不等。而根据内容, 短信息只要能传达一个信息, 使接收方明白就可以, 所以不要求句子的完整性和语言的优美,一般来说短信的平均话轮长度为8个字( 包括标点符号, 印刷符号, 一个英文单词或英文缩写算作一个字, 一个情感符号也算作一个字)。其三,手机短信还融合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呈现出兼容并包的语篇特征,它将诗歌体、散文体、戏剧对话、对联式文体渗透进来。表现出了相当鲜活丰富的语言运用特色,短信文学带来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文学的文体形式。比如篇幅精短、句式短促、排列形态特别,同时也改变了人类之间的交际方式,本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来研究手机短信,也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短信文学,研究这种随着手机通讯的出现而飞速发展的短信交际形式。

话语分析形成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 1967 年社会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进行话语交谈时都认同并遵循一种原则,并将其命名为合作原则,合作原则是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的核心。他对合作原则作了如下界定:“在谈话过程的当前阶段,你作为参加交谈的一方在你的话轮中说出的话语应该是符合谈话双方共同认可的目标或方向的。”其具体内容表现为四条准则:1)量准则— 所说的话既包含又不超过交谈所需的信息。2)质准则— 不要说虚假或是证据不足的话。3)关系准则— 话语要相互关联、切中主题。4)方式准则— 话语要言简意赅、避免歧义。显然这四个准则应该是合作原则总则的展开,是总则的具体内容。准则里所蕴含的“合作”概念与总则中的“合作”概念应该是一致的。在我国,有关合作原则较为系统而全面的介绍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以程雨民《格赖斯的“会话含义”与有关的讨论》一文为主要标志。此后的20年间,特别是90年代,围绕合作原则展开的研究与讨论尤其活跃。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平台,也是要遵循交际的基本原则,但是手机短信因其交际途径和使用语境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点。手机短信由于收到手机通讯条件的原因,每条都会有数量的限制。因此手机短信严格遵守在尽量短小的范围内表达更多的信息,有些象电报,不过没有电报字数限制的那么严格。手机短信话语文本也是以准确传递语意信息为基本语用目的的,其行文受手机屏幕空间限制,一般允许打出70个左右的汉字,再加上发短信息时手机自身时间的设定等原因,这些客观上的条件不允许表达主体像一般的写作那样面面俱到。另外,发短信息的行为一般是发生在朋友、同学、同事等关系较好的言语交际对象之间,所以也就不太注重形式问题,只要把要说的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这也是短信息话语文本中构成要素省略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手机短息在信息交际的过程中遵守合作原则中的量准则,这种原则的实现是受到现代化的物质载体的制约。

例如:我们下午在哪里见面?

学校门口

星期三的课在哪个教师上?

主楼203

这种交际方式符合量准侧所要求的内容,它包含需要的信息而且说的话不超出需要的信息。在交际中简洁明了,没有多余的信息和成分。行文时该省则省,能简就简。

手机短信文本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达到一种幽默诙谐的目的。在短信文本中运用语音、词汇的相关性营造出一种语境而产生歧义。发送者在编写时故意把关键的部分暂时保留一下,使接受者产生歧义或疑义,然后把关键部分说出来,进而收到幽默、曲折、引人入胜的效果。手机短信中运用这种手法的方式是,往往先作肯定,给接受者一个心理预期,结果却与前面的心理预期意思相离或相悖,从而让接收者的期望与发送者的意图发生偏离,对比之下,形成反差,产生幽默。

例如:我和我妈说了:我喜欢你!经过和你这么长时间的相处,我感觉已经离不开你了,我想让你上我家来,能天天陪伴我!可我妈不同意,她说:家里不准养小狗!

这则短信暂时保留了关键性的话语“小狗”,使得听话者所得信息出现中断,从而产生语义联想和心理期待———一般容易理解为感情表白。待到表达者最后给出关键性词语,才让信息传递得以继续,并纠正了前面的歧义联想和期待,同时也达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效果。这就是手机短信歧义。这种现象在手机短信中经常出现,它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要清楚明白,特别是避免表达晦涩,避免歧义,要简洁要有条理。合作原则的要求是通过你正交谈的目的方向,在交谈的现阶段,使你说的话符合需要。但是在分析短信文本时我们不难发现人们的交际中无法完全符合四条准则,尤其是在手机短信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歧义。

歧义是语言的创造性与节约性相互作用的产物,短信文本利用汉语语音的双关性产生的双关歧义是短信文本歧义的一个突出的类型。双关歧义的形成通常是作者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故意使话语含混不清,从而违背合作原则中相关准则的结果。作为接受者在准确推断原语的话语含义和成功再现原语的双关歧义的过程中,都必须努力遵循合作原则。双关歧义就是说话者或发送者违反方式或量等准则而形成的一种积极的歧义现象。

例如:《暗思竹》暗思竹,暗思透非竹。末温花,枝绘池。暗在竹眷株,好池诱澜座。

这条短信表面语义写的是竹子,深层语义却是写猪。编写者通过谐音的方式将其所要表达的“俺是猪”悄悄地隐藏在“暗思竹”中,接受者一开始不明其意,等明白后已经掉进了编写者的陷阱。全文的深层语义是:俺是猪,俺是头肥猪。没文化,只会吃。俺在猪圈住,好吃又懒做。格莱斯认为,人们在交际活动中是遵守“合作原则”的。说话人的话语应当是相关的,真实的,信息量适度的,简明的。这样,当说话人的话语明显违背合作原则时,就会引起听话人的注意,并促使他通过逻辑推理“寻找”出说话人的真正含义来。正是由于听话者遵循这个方式才可能构造出双关歧义,这种歧义是指用一个词语、一个句子或一个语言片段同时关顾两个事物、表达双重意思,一个是表面的,另一个是隐含的,好像“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不过在双重意思中往往还是以没有说出来的那个意思为主。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正好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方式准则,因为它似乎总是给读者提供一个模棱两可的含义。它是作者有意显露、读者努力猜测的一种歧义。而交际双方都要按照合作原则从事才能造成和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这种谐音双关歧义是它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条件构成表里两层意思,从而产生表意婉曲、情趣幽默、隐含讽喻的修辞效果。

手机短信充分利用现代的传播方式, 对象不分年龄, 不受地域限制, 方便、快捷、廉价、私密性好。它减少了因距离和时间等因素所造成的麻烦和障碍,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交际方式,塑造了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伴随着这种方式出现的手机短信在语篇结构和词语运用方面体现出一定的模式和特色。本文通过对手机短信文本的话语分析发现人们在利用手机短信进行交际的特点。它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有时遵守合作原则,有时违反合作原则。随着手机普及, 通过手机短信进行交际逐渐成为了人们进行沟通的一种新的方式, 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相信对手机短信的研究会有助于这种通信方式更好的为人类交际服务。

参考文献

1.刘亚军.《短信:穿越社会阶层的文化现象》,文汇读书周报,2003-06-04.

2.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分手的短信篇2

【关键词】短信犯罪;通信技术;有害信息

一、短信犯罪定义及分类

(一)短信犯罪的定义。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最普通、最便捷的通信工具,手机短信业务呈飞速增长态势;短信给人们沟通带来极大便利、为通信公司创造大量利润,但也正日益被违法犯罪分子所利用,成为其实施违法犯罪的手段和工具。非法有害的短信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宽,严重干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成为一种新的污染和社会公害。因而,从根本上控制利用短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势头,严厉打击短信犯罪已成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一项新课题。短信犯罪,是指通过手机短信这一方便、高效、快捷的载体,从事诈骗、售假、造谣等犯罪活动。短信具有即时性强、可以群发,可以直接达到目标人群的特点;通过短信进行犯罪,手法更隐蔽,涉及面更广。一旦犯罪目的达到,会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危害。

(二)短信犯罪的分类。短信犯罪主要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假冒银行或银联名义发送手机违法短信息进行诈骗、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二是散布、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内容的信息,或者是教唆犯罪,传授犯罪方法;三是非法销售枪支、弹药、爆炸物、走私车、、、物品、假钞、假发票或者犯罪所得的赃物;四是假中奖、假婚介、假招聘、或者引诱、介绍他人;五是多次发送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以及其他的违反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性规定内容的信息。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短信犯罪种类会日益多元化。

二、短信犯罪的原因

(一)人们贪图小利的心理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贪欲是驱使犯罪分子实施短信诈骗犯罪的内心起因,但同时,惟利是图、缺乏防范意识又是被害者上当受骗,使犯罪分子阴谋得逞的一个外部条件。对陌生人发来的短信,很多用户警惕性不高。有的犯罪分子的骗局其实并不高明,当事人略加思考,便能识破。可是由于贪便宜,丧失本应有的警惕,有人被骗得血本无归。在被骗之后,受害者还常常由于面子问题或者认为被骗的数额比较小而不愿报案,所以即使受骗上当,他们也宁愿吃哑巴亏,不向公安机关报案,导致利用短信犯罪的案件不断增加。

(二)立法不完善,法制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规对短信犯罪作出规定,相关法律法规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但它们仅仅是规定不得违法信息,对相关的问题却没有作细致而具有操作性的规定。目前,尽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主要短信服务提供商都签署了《互联网自律公约》,但是对于垃圾短信的有效制止,目前仍还只是停留在依靠“自觉”的层面上,但面对商业利益的诱惑,仅仅依靠企业的自律是远远不够的。

(三)电信部门把关不严,给犯罪分子提供条件。短信犯罪离不开通讯号码,而电信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致使犯罪分子很容易就能获得手机号码,为犯罪作了充分准备。犯罪分子正是利用很容易获得的手机号码进行犯罪活动。手机号码入网有时候就是形式上的验证,用户随便提供一个虚假的身份也可以注册用户,这样不严格的制度使犯罪后很难追查犯罪分子,给案件的侦破带来很大的困难。再者,一些移动运营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放宽了入网资格,并且入网点遍布城市的许多处,更增加了监管的难度。

三、如何治理、遏制短信犯罪

(一)加大对短信犯罪的形式和危害的宜传。短信犯罪的形式层出不穷,为了应对相关部门的打击,犯罪分子也在更新犯罪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让大家熟悉短信犯罪的惯用伎俩和常见手法,以及短信犯罪形式的变化和更新;加强普法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制作、发送不良短信也可能构成犯罪,尽量避免因不知法而犯罪的情况;教育广大人民群众面对短信犯罪,要时刻保持警惕,同时要勇于同其作斗争,合法利益被侵害要及时报警,不应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报警,这样只能助长犯罪分子。

(二)加强短信管制立法,预防惩治短信犯罪。澳大利亚对手机短信息的打击是从保护公民隐私权角度进行的,澳大利亚个人隐私委员会决定从2001年底开始实施一项新的保护个人隐私法规。根据这一法规,任何公司想要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广告,宣传自己的产品,都必须事先征得顾客或收件人的同意。如果哪家公司违反了这一项规定,使顾客或收件人感到自己的隐私权受到了侵害,受害人可以将实施侵权行为的公司告上法庭,并要求予以赔偿。建议我国尽快出台关于打击短信犯罪的法律、法规,明确的规范短信诈骗犯罪案件的管辖、立案以及针对不同情节的不同处理,建议在刑法上明确规范利用短信从事犯罪活动的方式,,并针对不同情节提出相应的具体制裁条款。为了提高法律法规对短信行为规范的针对性,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或完善刑法、电信条例等相关法律规定,明确电信部门、金融机构和公安部门等相关机构查处、监管涉嫌短信犯罪行为的职权职责。

(三)加强对手机号码的管理, 推行手机入网实名制。在实名制度下,每一个手机号码对应着一个手机开户人,手机号码对应着开户人的真实身份。实行了手机号码实名制,,一旦发生短信犯罪,执法机关就能够通过手机号码登记资料来确定短信发送者的身份,从而及时抓获不法分子。当然,实行手机号码实名制后,不法分子仍可以通过伪造身份证件或使用他人身份证件获得手机号码,但这毕竟会大大增加不法分子的难度和风险,对于从事欺诈等非法活动的人来说,,将是一个很大的限制和打击。在实行实名制的同时,应完善相关的用户信息登记和披露制度,规定只能由警方或经过授权才能索取手机卡用户的身份资料,以保护用户的隐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切实的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四)建立切实有效的短信监控机制。电信服务提供者有必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事前预防机制,将短信犯罪防范于未然。例如,可以对短信流量突然增多,短信群发数量超乎寻常的手机或平台的短信内容进行抽检,防止其传播有害信息。特定的国家机关也可以建立信息监测系统,对移动网络发送的短信实施“关键词”过滤,包含有特定信息的,可能是危及国家安全、有欺诈嫌疑等短信犯罪的,可以要求运营商将其拦截进行人工判别,以预防短信犯罪。加强手机短信的安全防范迫在眉睫,但光靠哪个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这需要全社会、各部门齐抓共管,多管齐下,实施综合治理。既要通过群众自觉地抵制,又要使有关部门发挥自身的作用,实现对违法短信的综合性整治。各个部门要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发挥整体合力,在全国一盘棋思想指导下,充分发挥整体作战优势,共同做好治理手机短信犯罪工作。

【参考文献】

[1]杜敬明,唐建国主编. 互联网时代的法律探索[M].法律出版社,2002.

[2]张平主编. 网络法律评论(第5卷)[M].法律出版社,2004.

[3]肖扬. 海外手机实名制实施情况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通信,2006(Z2).

分手的短信篇3

论文关键词 短信诈骗 手机短信 诈骗形式

近几年来,以手机为媒介,通过手机短信进行诈骗的活动也已呈现出泛滥之势,几乎每一位手机用户都或多或少受到过诈骗短信的骚扰。手机短信诈骗的猖獗不但给公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同时也为正常的通讯秩序和公共秩序带来了影响。

一、短信诈骗的概念及性质

短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以获取非法利益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掩盖真相的手法,使用短信发送设备将虚假信息发送至他人手机,使被害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自愿交付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 。它是一种通过发送手机短信的方式进行诈骗的新型犯罪,犯罪分子向不特定多数人或特定群体的手机用户虚假事实,使受害人上当受骗。短信诈骗是传统诈骗与现代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新的诈骗犯罪形式,与传统诈骗犯罪相比,此类案件的作案人通常不需要与受害人见面,但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的本质没有改变。

二、短信诈骗特点分析

(一)隐蔽性强

首先,犯罪分子通过短信诈骗,无需与受骗人正面接触,受害人无法得知其长相特征。其次,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号码一般都是未绑定身份证的,因此无法得知其真实身份。第三,犯罪分子利用伪造证件或他人的证件在银行开户,公安机关很难通过银行获取犯罪分子的身份信息。

(二)智能化程度高

犯罪分子在作案时往往采用一些高科技的产品或设备。,利用短信群发器、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设备向不特定多数群体发送诈骗短信。这种手段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少量人员只要通过简单的了解其运行方式即可将其的虚假短信群发到数以万计的手机用户中去。并且在交付财物时,不要求犯罪分子与受害人处于同一地区。

(三)流动性强,波及面广,社会危害性大

近年来,由于电信技术的飞速发展,短信群发技术不断升级,用来发送信息的设备越来越轻巧,便于携带,同时,发送效率更高,单位时间影响的全国手机用户越来越多,并且可以随时更换发送地点,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四)组织严密,共同作案

在短信诈骗案例中,出现了许多犯罪分子冒充不同身份的人在不同场合出现的情况。犯罪分子需要具备银行、网络和电信等方面的知识或技能,少数人很难实现,一般需要较多的人协同参与。

三、短信诈骗泛滥的成因分析

手机短信诈骗泛滥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除了犯罪本身利益巨大外,还有法律规定的缺失、个人认识因素以及行政监管缺失等问题。下面将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手机短信诈骗案件多发的原因:

(一)作案成本低, 收益大

首先,在短信诈骗中, 犯罪分子往往只需要使用短信群发器、手机、电脑等作案工具即可进行, 而这些工具的价格都不高,只要有一人受骗即可得到相当可观的回报,因此,和诈骗成功得到的丰厚回报相比,作案成本可谓相当廉价。其次,犯罪后的惩罚成本比较低。

(二)立法不完善

我国刑法中虽然明确规定了对于诈骗罪以及其他类型的诈骗罪的处罚,但是却没有对短信诈骗的规定,因此遇到此类案件只能以普通的诈骗罪定罪量刑,但是,以普通的诈骗罪量刑较轻,并不能很好地威慑犯罪分子,不符合我国刑法中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不能满足对这种社会影响很大的犯罪的打击的需要。

(三)公众缺乏防范意识,喜欢贪便宜的心理容易被利用

短信诈骗案件之所以易于得手而又难于被人及时发现,究其原因,首先应该从公众自身的认识出发,各种各样的诈骗短信之所以能够得手,很大程度上都与受骗者的心理认识有着密切联系。一些犯罪分子就是利用受害者被骗以后碍于面子或因为其他不光彩的事情受骗而不敢报案的弱点,很多受骗者都选择隐而不发。因此,就算公安机关抓到这些犯罪分子,却因为找不到证人,得不到证据而导致办案障碍重重。

(四)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等部门的监管缺失

如今,随着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作为能为各家运营商带来重大盈利项目的手机短信业务,已经成为一项拥有巨大开发潜力的业务,各家运营商都使尽全力去开发此项业务。大量的无需身份认证或使用虚假身份证办理的手机卡的存在,也为犯罪分子大胆利用短信进行诈骗提供了有利条件,他们只需要使用少量的资金购买大量无需身份认证的手机卡或使用大量虚假身份证办理手机卡,就可以用不同的号码发送大量的诈骗短信。当受害人得知上当受骗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公安机关向电信运营商调取这些号码的户主信息时,结果往往是没有信息或信息不符。由于受到惩罚的几率大大降低,犯罪分子的胆子就变得更大,循环往复,愈演愈烈,因此,因手机诈骗信息而受骗的事情时有发生。但是,我国现行的法律并没有规定运营商对其短信业务具有监管的义务,而运营商为了其自身利益的考虑,不可能主动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监管。

犯罪分子诈骗得手以后,转账、取款等活动都要经过银行,因此,金融机构是短信诈骗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我国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管理存在着漏洞,间接为不法分子进行诈骗提供了可乘之机。金融机构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未执行严格的银行卡实名制。犯罪分子可以用一张身份证在一家银行办理多个银行账户,再加上有些犯罪分子还会利用偷来、捡来或伪造的身份证去银行开户,甚至还有一些公司违规向他人出售其购买的银行卡。一些商业银行管理混乱,大肆发卡,多张银行卡只用一个身份证便可开户,这样就为短信诈骗所需要的大量银行卡提供了条件。此外,在短信诈骗受害人报警后,金融机构缺少有效的应对机制,这就给了犯罪分子充足的时间转移资金。

(五)案件发生后管辖责任不明确,打击不力

短信诈骗案件的犯罪分子通常是跨省移动作案,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随着短信诈骗案件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侦破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样就耗费了公安机关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公安机关不能达到理想的办案效果,容易出现各地办案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有些案件中犯罪分子利用其它公司的名义或者干脆以虚构的公司的名义进行诈骗,当受害人报案后,由于这些被牵扯进来的公司本身是无辜的或者根本不存在,公安机关通常会拒绝立案。还有一些短信诈骗案件由于数额较小,公安机关不予立案。

四、短信诈骗与传统诈骗犯罪的区别

第一,短信诈骗是一种智能化程度很高的新型诈骗犯罪。手机短信具有即时的“端对端”移动通信的优点,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短信这种即时收发功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其想要发送的诈骗内容发往全国各地的其他手机用户,且受害人交付财物与犯罪分子接收财物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第二,行为模式不同。传统的诈骗犯罪的犯罪分子更多的采用一些外显、公开的手段,通常要与受害人进行直接接触,一般会存在犯罪现场或留下犯罪痕迹,而且犯罪人通常要与受害人接触一段时间,取得对方的信任,然后犯罪分子再利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手段才有可能让对方放松警惕,陷入其构建的错误认识中去,从而将自己的财物交付给诈骗行为人。

第三,手机短信诈骗的环节更加周密。犯罪分子实施犯罪前,他们必须要经过非常周密的策划,精心策划每一个诈骗环节。他们作案时往往会使用一个专门用来作案的手机,在诈骗得手后就立即关闭手机,利用伪造身份证开户的银行卡迅速提取现金,然后不再使用该账户。这种经过精心策划的诈骗行为比传统的诈骗犯罪更具有隐蔽性,更加防不胜防。

第四,比传统的诈骗更加难以取证,侦查更难。由于犯罪分子不与受害人直接接触,仅凭短信内容中的信息,如手机号码、银行卡号、汇款人姓名等很难确定犯罪分子的真实身份,公安机关很难从这些信息中得到线索。再加上短信诈骗具有犯罪现场隐蔽性的特点,使短信诈骗比传统的诈骗犯罪更加难以破获。

五、短信诈骗的治理对策

(一)法律规制

短信诈骗之所以如此泛滥成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法律法规的发展跟不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形成的缺位。为了治理和防范短信诈骗,必须完善立法。建立和健全惩治短信诈骗的法律法规体系,不断细化电信、互联网法律法规,使打击此类犯罪变得有法可依。在立法的过程中,为了使法律对于短信诈骗更具有针对性,笔者认为,应当通过立法明确各方职责,如:公安部门、金融机构和电信部门等相关机构在查处短信诈骗过程中的相关职责。其中,电信运营商监控手机短信的职责尤其重要,要加强对手机短信内容的检测管理,立法上需要明确其在这方面的职责。通过责任追究机制,强化电信运营商在此环节的监管职责。通过建立电话举报和网站举报系统,发动群众广泛及时地获取利用短信诈骗的信息来源,对于短信诈骗中涉案金额不大的案件可以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规制,对于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不法分子,应当按照犯罪严厉打击。

(二)行政监管

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行业规范监督有关本部门的日常工作,规范日常行为。同时,对于部门运行自身要形成完善的日常管理机制,一旦发生短信诈骗案件便于公安机关侦查。针对短信诈骗犯罪具有跨地区、跨省市的特点,需加强地区间公安机关的合作。短信诈骗的地区广泛性的特征,使得在侦破此类案件的时候,如果仅靠一个地方的公安力量很难达到侦破的效果。同时,对于侦查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新型的短信诈骗犯罪方式,要求注意侦破电信诈骗犯罪的专门人才的培养。同时,可以邀请电信技术上的专家协助破案。

(三)预防短信诈骗的宣传教育

短信诈骗犯罪的成本低,隐蔽性强的特点,使人们遇到这种犯罪时,认识不到其犯罪性。加强宣传力度,有利于人们清楚地认识犯罪保护自己的同时,也防止自己走上犯罪道路。

六、结语

分手的短信篇4

关键词:手机短信;移动增值;政府管制

在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发出8 年后,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短信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人们很快就爱上了这个费用便宜、简单易学的交流方式,从2006年及2007年的湖南电视台的超女快男海选活动中,人们充分地体会到短信业务的惊人力量。全中国的各省支持者都通过短信为自己喜欢的选手投票,据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单是短信投票量就数以百万计,短信业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已超过3亿,全国每年发送的短信数量有数百亿条之多,产值达数十亿元之巨。但是,随着短信的广泛应用,人们在享受短信带来方便的同时, 它的一些负面作用日益显现,如何对短信业务进行管制成了当务之急。

1 手机短信的性质

手机短信服务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上传送简短信息的无线应用,属于移动增值服务中的一种类型,是电信业务运营商所开展的主要电信业务之一。手机短信主要分为三种:(1)普通短信息服务,(2)增强型短信息服务,(3)多媒体短信息服务。它通过无线控制信道进行传输,经短信息业务中心完成存储和前转功能。每条短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70个中文字符,也可用来发送低于140个字节如手机铃声或手机画面的二进制信息。第二代增强型短信息服务可发送文本文字、简单的图形、声音等信息。第三代多媒体短信息服务则不仅文字信息、彩色照片图片、音效,而且活动视频信息等都能在手机间传递。 目前,手机短信的发送主要有手机间点对点发送、网站发送和电脑软件发送。网站发送和电脑软件发送因具较强的群发能力,不良短信多是通过这两种渠道发送出去的,其中主要是通过电脑软件发送的,这种方式可在某个号码范围内随机抽取或者全部发送,短信便可在几秒钟之内发送到数万个用户的手机上。手机短信具有私人通信媒介和大众传媒双重性质:(1)作为私人通信媒介来说,短信业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邮政信函的替代品。它实现的是文字的即时通信,同时还包括图像、声音、照片以及视频短片等形式。而且,短信息可以立即被发送到你选定的手机上,接收后还可以长时间保存。(2)作为大众传播媒介而言,手机短信息广播业务是继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四大媒体和互联网之后的第六大媒体,该媒体拥有独特的传播和收费模式,并和前五大媒体具有相通、相似、相近之处,即拥有庞大的受众群体。其次短信具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是便捷性。短信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既可以是单体的个人,也可以是专业的传播机构。同其他媒体相比,手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携,就信息能够抵达受众的通道来说,没有比手机更迅捷的了。手机短信的这种传媒功能,已被新闻业、传统商业、网站等行业所发现并积极运用于其经营过程中,衍生出手机短信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两个子功能。其次是盲目性与复制性。

2 手机短信滋生的不良现象

正是由于手机短信具有以上所说的便捷性、盲目性与复制性等特质,加上巨大商业利润诱惑和相关规范的缺位,手机短信业务中也滋生出许多不良现象如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侵犯手机短信业务使用者的合法权益问题。

(1)不法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群发功能,向各地手机用户大量发送“手机号码中奖”,“六合彩中奖”等虚假信息,并告知用户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领取奖品,而一般用户来不及在这个虚假的“很短时间”内前往领奖,这时,诈骗分子则以办理邮寄费、代缴个人所得税等为由,骗取手机用户的钱财。

(2)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制造谣言。散布某些物品的虚假信息,以达到不良的促销目的。例如,在非典时期,由于板蓝根有一定的防范非典的的功效,一些经销商为了促销,蓄意编造并发送“板蓝根具有可以防止非典的功效、市场上的板蓝根脱销了”等内容的短讯,造成当地市民大量抢购板蓝根,经销商故意囤积板蓝根并高价出售,乘机谋取高利。

(3)不法分子通过手机短信散布黄色淫秽短信,并告知用户进行黄色语音聊天的电话号码,造成极坏的社会效果。

(4)某些商家为出售地下六合彩或楼房商铺,从各种途径获取手机用户的号码后就经常发送销售信息,影响用户的生活。 转贴于

3 对短信业务的政府管制

由以上的两类不良现象可以看出,加强政府对移动增值短讯业务的管制可有效的减少各种不良现象。所以从2004 年开始,信息产业部开始加大对短信业务的管制力度, 其重心在于规范短信服务。2004年4月和2005年2月先后下发了两个专门的治理意见 ,并于2005年3月13日发布了《电信服务规》,针对电信服务中的基本问题提出行政规定, 其中的第六个附件即是专门针对短信服务问题。同时,有关服务质量的管制转向技术标准的领域, 一个重要的

举措就是于2006年7月通过出台《信息产业部关于调整和统一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的通告》来调整和统一短消息类服务接入代码。从政府管制的具体内容来看, 可以根据两类不同现象作出相应的措施。首先对不法分子的行为,应该加大法律的规制,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管制:

(1)实行手机号实名制。

应当通过手机卡实名制实现对短信息用户身份的有效掌握。具体办法为:每一位手机用户在新申请号码时,应当用其本人的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规定短信息服务提供者在为用户发送短信息时,应当将发送端电话号码或者代码一并传送,使接收的用户能够了解和掌握短信息的来源,知道短信息的发送者。通过对每一个短信息用户进行身份登记,一方面可以在有关机关查处有关违法案件时,提供确定的查处对象;另一方面,身份的登记也对用户使用短信息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使用户在编写、发送短信息时更加自律。 

(2)政府应尽快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

政府应尽快颁布和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为手机短信的良性发展创造有利的空间。同时,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犯罪分子的惯用技俩,使得用户熟悉不法分子的犯罪手法。提高广大用户的防范意识,不要在没有充分验证与考虑的情况下就随便相信不明来历的短信的消息,轻易的上当受骗。同时,对于不法分子,政府应适当加重其利用手机作案的的处罚力度,使他们不敢以身试法。

参考文献

[1]刘芝素.论反公用企业垄断之立法完善[J].当代法学2001,(6).

[2]李传涛.增值业务版权纠纷不断运营商直面知识产权[N].通信产业报,2005.

[3]王建芹.政府管制手机牌照合理吗[N]?新京报,2004-10-13.

[4]褚国建.移动增值业务中的政府管制:一个初步的研究[J].法治研究,2007.

[5]孙彩红.管制“管制者”——政府管制有效性的新视角[J].学术探索,2004.

[6]罗豪才.行政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7]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柳湘.公用企业垄断法律规制问题研究[M].长江论坛,2004.

[9]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10]闵大洪.数字传媒概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11]成文胜.第五媒体: 短信还是手机[M].传媒,2005.

[12]刘书燃.手机短信的通信、言论自由与法律界限[M].人民法院报,2005.

[13]阿拉木斯.关于短信息的立法的法律问题和立法管制的建议[M].中国电子商务法律网(www.chinaeclaw.com).

[14]汤啸天.手机短信传播功能的法学思考[N].人民法院报,2005.

[15]薛松.有害短信泛滥成灾手机实名制缺乏法律依据[N].广州日报,2005.

分手的短信篇5

论文摘要: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手机短信以“第五媒介”手机为载体,迅速介入人们的生活,影响到了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手机短信的流行现象入手,探析其流行原因、其在文化介质层面上的特点,对手机短信的文化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说明手机短信的流行不单单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它昭示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纵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每一种新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短信流行现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2005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4,296.7亿条,比前一年增长了41.0%,而仅在2007年3月,就发送了1,826亿条,比2006年12月增长了38.1%,这还不是在年节月份。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21.0亿条,同比增长37.8%。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彩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7年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拥有手机的5.47亿人口中使用短信业务的占到69.37%,中国的手机短信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部人口。在2007年的春节除夕到初六7天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发出了152亿条节日短信。北京市的短信统计数为7亿条,以常住人口1300万人计算,相当于每人发送50多条。从1998年至今,十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

互联网在40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昭示着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2006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的普遍接受者。这注定了手机短信这场“全民文化运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年轻人的文化运动。

二、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

著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

(一)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电信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接发短信了。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短信迅速流行膨胀的根本因素

短信突破了目前中国的消费价格壁垒,无论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是发送信息的费用,在一般意义上说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短信更为便宜。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了。

(三)手机短信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1、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因此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意外的信息扩散被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中国移动目前推出的手机“飞信”业务(点对众)更加凸显了短信文化对人际交往圈的影响,加入了“飞信”业务,使用者就可以利用pc端对加入的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短信群发,短信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3、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联系,这也是短信文化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受儒学影响的东方文化模式,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比起西方族群更多地也更乐于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

(四)从手机用户的年龄抽样调查统计

追捧青睐短信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青少年一族——“拇指一族”。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上来看,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这种时尚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三、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功能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多数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为了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短信文本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刚好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相适应。尽管短信文本篇幅短小,但其涉及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是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比例分别占到被访者的66.5%、60.1%、59.6%和51.2%。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彩票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笔者将短信内容分为幽默风趣类、结朋会友类、节日祝福类、谈情说爱类、工作沟通类以及新闻、财经、气象等信息服务短信等几大类别。

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老师:请同学们用‘况且’造句。某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说:过年了,村里的戏班响起了‘况且、况且’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则由被人恋爱的惊喜到篇尾的陡然被嘲弄,一驰一张完成幽默美感的渗透。第二则运用孩子的童真和摹拟的谐音给人增添笑料,创作完全撷取身边素材,没有多少雕刻的痕迹。手机短信的共享性与其传递的便捷化,使幽默迅速在人们之间传播。短信正成为中国人娱乐色彩最浓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情爱方式。中国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因此,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出来,譬如说一些情话,譬如说一些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短信这种传输方式,改变了人类语言一定要通过嘴巴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许多不易出口的话通过手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沟通的目的。问问现在热恋中的年轻人,哪个没在手机短信里给情人发送过绵绵情话呢?

除了幽默短信和爱情短信之外,节日祝福短信是广泛流传的另一种短信文本。我们常见的一则短信:“祝你在新年中,一帆风顺,人财两旺,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简单的数字成语把东方人节庆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汉字比单词表达的意思更多,无需冠词和介词,没有单词的间隔,中文显得更为紧凑,这是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的。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工作短信是比较少的。正式的工作往来大多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方式来联系的,譬如公函、书信、电话。短信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削弱工作联系的正式性,亦显得过于随意,而不够严肃与郑重。友情短信以幽默短信为主,也有一般的笑话与节日祝福问候。其他内容的短信,如新闻服务、天气预报等商业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短信通讯方式的渐趋成熟,短信息快速去粗取精,以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散发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民间一种新兴休闲文化应运而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说,短信文化是继网络文化之后,又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语言,短信文本充分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这都是在正式的新闻媒介上所看不到的。短信文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通过对短信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手机短息具有如下功能:

(一)手机短信具有交流信息的功能

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交流往往是要面对面的,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短信却可以通过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实现。这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手机短信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一些相关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无独有偶,通讯产业巨头西门子2006年3月对5300名来自8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什么样的应用将会促使他们升级现有的手机,结果发现,娱乐和电子邮件高居榜首。可见,娱乐精神在当代短信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具有超乎国界的普遍性。

(三)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短信沟通也是一种礼仪,是增进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礼节。比如,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能让彼此感受到一份牵挂,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短信文化的情感功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它或许不及电话交谈来得亲切,但它排除了音调、语气有可能给沟通造成的负面效应,以一派纯净、简洁、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声音表达了某种情感,音调、语气都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而短信则没有声音,呈现的是一种干净、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具有教育的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这条信息的发布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另外,短信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功能。如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手机qq,通过手机短信,仍可以时刻在线与qq上的好友聊天。

结语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文化介质,承载着越来越多的文化功能,短信文化逐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短信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作为一个文化媒介,它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新的媒体时代的到来。手机短信为人们开拓了一个秘密的人际交流空间,溶入到亿万人的生活方式中,成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文化现象。

参考文献

[1]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j].中国青年研究.2007,(3).

[2][美]拉里a.萨默瓦,理查德e.波特.文化模式与传播方式——跨文

化交流文集[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3]刘海玲.手机短信中的修辞学及其文化分析[j].应用写作.2008,

(10).

[4]赵亚辉.短信市场潜力大预计今年发送量超过1200亿条[n].人民

分手的短信篇6

论文关键词:手机;短信文化;流行

论文摘要: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次革命。手机短信以“第五媒介”手机为载体,迅速介入人们的生活,影响到了人们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从手机短信的流行现象入手,探析其流行原因、其在文化介质层面上的特点,对手机短信的文化特征与功能进行分析,说明手机短信的流行不单单是指一种文化现象的流行,它昭示的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兴起。

纵观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进程,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每一种新媒介都会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媒介即是讯息”,马歇尔·麦克卢汉这一著名论断便是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高度概括。在20世纪末出现的手机,目前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介入人们的生活,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文化影响到了社会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

一、手机短信流行现象

1992年,当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尔丰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的时候,谁也不会想到,当初这项由电信运营商为解决手机话费过高而推出的低廉文本信息的服务,这个看似非常小孩玩意的一个通讯交流的东西,竟会在多年后对人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甚至对政治都产生了如此大的影响。

中国的移动通信网络早在1994年就具备了短信功能,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从1998年开始,中国移动、联通先后大范围拓展短信业务:2000年,中国手机短信息量突破10亿条;2001年,达到189亿条;2004年,数字飞涨到900亿条。2005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3,046.5亿条,比上年增长39.9%。2006年全年短信发送量达到4,296.7亿条,比前一年增长了41.0%,而仅在2007年3月,就发送了1,826亿条,比2006年12月增长了38.1%,这还不是在年节月份。2007年,移动短信业务量达到5,921.0亿条,同比增长37.8%。短信文化在中国的兴起是近几年的事,但中国却是短信使用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手机短信由纯文本形式到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彩信的进化,我国手机短信用户在2007年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拥有手机的5.47亿人口中使用短信业务的占到69.37%,中国的手机短信用户已经超过了美国的全部人口。在2007年的春节除夕到初六7天的时间里,中国人就发出了152亿条节日短信。北京市的短信统计数为7亿条,以常住人口1300万人计算,相当于每人发送50多条。从1998年至今,十年的时间里,不管你愿意与否,短信,作为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已经深深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成为有可能引起社会生活方式巨大变革的流行文化。

互联网在40年前掀起了一场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今天日益普及的短信文化则似乎在悄然昭示着一场新的生活方式的开始。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2006年底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居民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63.1%的被访者曾经使用手机向他人发送过短信,其中年轻人发送短信的比例高达89.0%。善于追逐时尚的青年“手机一族”已经成为手机短信这样一种新的文化方式的普遍接受者。这注定了手机短信这场“全民文化运动”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年轻人的文化运动。

二、手机短信流行的原因

著名文化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指出:“任何新媒介都是一个进化的过程,一个生物裂变的过程。它为人类打开了通向感知和新型活动领域的大门。”从消息树到尺素书简,从报纸杂志到广播电视,从电话传真到BP机,从电脑网络到移动手机,人类需求的多样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一次次推动了信息传播工具的革命,从而推动了人际交往方式的变革。从这样的背景来看,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手段,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文化意义,正给人类的沟通带来一场新的革命。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现代人灵巧而热情地在70个字的空间里享受到信息传播的乐趣。

(一)技术方面

手机短信更加便捷,无需任何其他的附加设备,也不受相应地理和时间等条件的限制,只要你有一部手机在电信信号的覆盖区域内就可以随心所欲接发短信了。

(二)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是短信迅速流行膨胀的根本因素

短信突破了目前中国的消费价格壁垒,无论是手机自身的价格还是发送信息的费用,在一般意义上说都是最普通的消费者可以接受的。调查显示,大部分短信用户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短信更为便宜。短信一般为0.1元/条,而手机话费市内一般为0.2元/分钟。对那些尚未具备经济能力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最为现实的选择就是:要联系,发短信,手机不接电话。这样,短信的使用就远远高于其他沟通方式了。

(三)手机短信具有独特的传播优势

1、手机短信是无声传播,比电话更好地排除了第三者的干扰,同时也避免了对第三者的干扰,因此短信具有更强的私密性,使意外的信息扩散被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2、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建构了新的人际交往关系,并使得短信文化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中国移动目前推出的手机“飞信”业务(点对众)更加凸显了短信文化对人际交往圈的影响,加入了“飞信”业务,使用者就可以利用PC端对加入的所有手机用户进行实时短信群发,短信成为连接个体与交往圈的媒介,如果没有加入短信沟通则意味着孤立于交往圈之外。

3、短信沟通实现了到达的无限制性。打对方手机,对方可能会关机,可能会不接电话,也可能手机没电。这样,沟通都无法进行。但短信沟通是没有限制的,除非出现网络故障,短信总是会到达对方的。因此,从信息传递的有效性来看,短信沟通的效率也要高于手机联系,这也是短信文化更为流行的原因。

4、手机短信是一种典型的间接传播方式。受儒学影响的东方文化模式,尤其是作为儒学发源地的中国,比起西方族群更多地也更乐于采纳间接传播的人际传播模式。“儒学关于考虑别人、考虑合适的人际关系的传统使那些能给彼此留面子的传播方式得到了发展。间接传播有助于避免遭对方拒绝或彼此有分歧的尴尬场面,而使相互关系和双方的面子都保全下来。”

(四)从手机用户的年龄抽样调查统计

追捧青睐短信的消费者更多的是青少年一族——“拇指一族”。从手机短信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上来看,短信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是一种以手代口、无声胜有声的时尚,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情趣的生活方式。随着大众媒介的传播,这种时尚成为主流的生活节拍,引起越来越多人的仿效,同时,这种时尚也造成一种从众压力,当短信文化被公认为时尚时,不短信就是不时尚,如此,谁敢不短信,谁愿不时尚?

三、手机短信的内容与功能

限于技术条件,目前多数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或者140个字节的二进制信息(即70个汉字),为了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短信文本最显著的特征,这也刚好与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相适应。尽管短信文本篇幅短小,但其涉及的内容却丰富多彩,据北京勺海营销研究集团的调查显示,手机短信使用者发送最多的是问候语、闲聊、正经的事情和一般的笑话,比例分别占到被访者的66.5%、60.1%、59.6%和51.2%。另外,工作沟通、情感表达方面的内容选择比例也相对较多,而彩票信息、股票信息等内容发送比例较少。根据短信内容的目的与用途,笔者将短信内容分为幽默风趣类、结朋会友类、节日祝福类、谈情说爱类、工作沟通类以及新闻、财经、气象等信息服务短信等几大类别。

短信文化的实质在于娱乐。虽然并没有多少实质的信息传播,但很多“短信一族”却依然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幽默短信。“这段日子以来,我一直想对你说三个字,但又怕说了连普通朋友也做不成,可我控制不住,还是想说:借点钱!”“老师:请同学们用‘况且’造句。某同学立刻举手站起来说:过年了,村里的戏班响起了‘况且、况且’的声音。”这样的作品让读者在欣赏的过程中经历心理的巨大变化,第一则由被人恋爱的惊喜到篇尾的陡然被嘲弄,一驰一张完成幽默美感的渗透。第二则运用孩子的童真和摹拟的谐音给人增添笑料,创作完全撷取身边素材,没有多少雕刻的痕迹。手机短信的共享性与其传递的便捷化,使幽默迅速在人们之间传播。短信正成为中国人娱乐色彩最浓的方式之一。

通过手机发送爱情短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尚的情爱方式。中国人是很讲究面子的,因此,很多事在公开场合,在口头上很难表达出来,譬如说一些情话,譬如说一些道歉的话。而短信则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短信这种传输方式,改变了人类语言一定要通过嘴巴的传统方式,利用手机点对点的直接交流,使许多不易出口的话通过手表达了出来,达到了沟通的目的。问问现在热恋中的年轻人,哪个没在手机短信里给情人发送过绵绵情话呢?

除了幽默短信和爱情短信之外,节日祝福短信是广泛流传的另一种短信文本。我们常见的一则短信:“祝你在新年中,一帆风顺,人财两旺,三羊开泰,四季发财,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星高照,八面威风,九九归一,十全十美。”简单的数字成语把东方人节庆的祝福表现得淋漓尽致。汉字比单词表达的意思更多,无需冠词和介词,没有单词的间隔,中文显得更为紧凑,这是非常符合短信短小精悍的特点的。中文文字上的简洁、画面中的意境都更符合短信时代的风韵。

工作短信是比较少的。正式的工作往来大多是通过正式的沟通方式来联系的,譬如公函、书信、电话。短信这种非正式的信息传递方式会削弱工作联系的正式性,亦显得过于随意,而不够严肃与郑重。友情短信以幽默短信为主,也有一般的笑话与节日祝福问候。其他内容的短信,如新闻服务、天气预报等商业性信息和公益性信息都只占了很少的一部分。

“随着短信通讯方式的渐趋成熟,短信息快速去粗取精,以前所未有的语言表达方式散发独特韵味,中国当代民间一种新兴休闲文化应运而生,”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正民说,短信文化是继网络文化之后,又一种有别于传统文化的新兴文化。作为一种民间的语言,短信文本充分体现了民间的智慧,这都是在正式的新闻媒介上所看不到的。短信文化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种民俗文化,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将文本传播的形式引领到一个与声像传播同等的平台参与了竞争,手机短信的出现,是人类文化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通过对短信内容的分析,不难看出,手机短息具有如下功能:

(一)手机短信具有交流信息的功能

短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交流方式。传统的交流往往是要面对面的,是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但短信却可以通过书写的形式进行表达。平时不好意思说出口的话都可以通过短信来实现。这也为那些生性木讷、不善言辞的人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二)手机短信具有娱乐大众的功能

一些相关数据为此提供了佐证:从零点调查公司的用户接受的短信服务内容来看,短信聊天游戏以57.1%的使用者比例位居首位,其次是笑话、幽默等娱乐信息(44.6%),再次是新闻、财经等信息(25.3%)和手机图片铃声下载(19.8%),还有15.5%的人使用过答题游戏、情景游戏等其它短信服务产品无独有偶,通讯产业巨头西门子2006年3月对5300名来自8个国家的手机用户进行调查,询问他们什么样的应用将会促使他们升级现有的手机,结果发现,娱乐和电子邮件高居榜首。可见,娱乐精神在当代短信文化领域的突出体现具有超乎国界的普遍性。

(三)手机短信具有维系情感的功能

从文化意义上来说,短信沟通也是一种礼仪,是增进人们相互间的情感,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礼节。比如,久未谋面的朋友,一条情真意切的短信能让彼此感受到一份牵挂,从而拉近双方的距离。如“朋友,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锦上添花,但一定雪中送炭;不一定常常联系,但总放在心上!”短信文化的情感功能具有一种独特的属性,它或许不及电话交谈来得亲切,但它排除了音调、语气有可能给沟通造成的负面效应,以一派纯净、简洁、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情感功能是声音所不可替代的,因为声音表达了某种情感,音调、语气都会影响沟通的双方,而短信则没有声音,呈现的是一种干净、清晰的文字语言,构成了想象的意境。无论是爱情短信、友情短信,还是祝福短信都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具有加强情感的功能。

(四)手机短信具有教育的功能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短信对受众潜移默化的影响力是不言而喻的。2006年4月北大哲学系推出“手机国学”国学爱好者可以通过“国学短信”的方式学习。国学短信不仅包括经史子集中的精髓语句,还有国学大师的剖析解释。这条信息的标志着教育界已经开始自觉地利用手机短信这个谁都不能忽视的新兴信息传播载体,短信文化的教育功能正在被一些有识之士开发运用。

另外,短信还有一些其他应用功能。如铃声下载、图片传情,手机QQ,通过手机短信,仍可以时刻在线与QQ上的好友聊天。

结语

分手的短信篇7

[关键词]短信拇指经济问题对策前景

一、拇指经济产生

随着手机在我国普及率提高,发送手机短信,已成为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一种新方式。尤其是在春节、国庆等节日,手机短信拜年、问候已取代送挂历、打电话等传统方式,已成为日趋流行新时尚。据信息产业部统计,08年春节7天长假,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总计为170亿条,07年春节假期这一数字为120亿条,环比增长41.7%。[1]

日益增长的短信业务,蕴藏的是富饶的“拇指财富”。春节期间,手机短信资费按每条0.1元计算,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两大移动运营商,08年仅在春节期间就把17亿元收入“囊”中,而这还不包括以下的收入,即以短信方式下载的铃声、笑话、图像等增值业务,它们的资费相对要高。

信息产业部统计还显示,07年,全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5921亿条,日均发送短信超过16亿条。手机用户数快速增长,是短信发送量增长的基础条件。07年末,全国手机用户数达到5.47亿户,手机普及率为41.6%。短信是继互联网后又一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手机短信业务特点

短信作为手机上的一种业务,让原本具有语言传递功能的手机,变成了电报式的解读工具,让耳朵闲置,让文字彰显更大的作用。短信传递文字信息,情感沟通,让拇指灵巧,让嘴巴休息,手机短信业务具有了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的双重色彩。

手机短短信业务具有以下特征:

(一)移动化

手机具有移动化特点,可以自动漫游,无论你在何处,你都可以发送和接收短信。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终端,只要有SIM卡/UIM卡,你都可以接收和发送短信。短信业务的移动性、个人化、自动漫游特征,是短信成功的基本因素。

当你准备给朋友发送短信时,首先进行短信编写。在自己的手机上,编辑短信内容,可以反复修改,并不占用网络通信资源。只有在发送短信的瞬间,手机和通信系统才建立联系。

短信具备了类似E-mail的离线通信特征,不受关机、网络信号差等因素的影响,能实现和完成异步通信。传统的电信业务,如电话业务,沟通双方必须在线,实时连接。

(三)70个汉字短信

短小、精悍的文字传递,适合我国的文化习惯。短信是一种通过无线方式传递的信息,可以保存在手机中,方便人们随时查阅,传播方便快捷。一条短信最大长度是70个汉字,言简意赅,表现力强,交互性好,发送时间短,占用资源少。

(四)低资费

短信按条计费,价格低。在短信业务开展初期,短信的收费方式,与手机通话的计费方式相似,是月租费加按条计费。按条收费的方式,每成功发送一条,由发送方支付,接收方不付费。发送短信不再收取通话费,发送一条短信的费用为0.1元。目前,移动公司推出的“动感地带”品牌,短信有了各种资费套餐,这能更好满足不同用户的消费需要。

(五)存储转发

短信系统与一般的通信系统不同,系统中设有短信中心,它是提供短信业务的核心。发送短信不受对方是否开机的限制,即使对方关机,短信中心会存储短信,当对方开机以后,短信中心自动从通信系统,查看用户的开机状态,并及时把短信送到对方手机上。

(六)快速与安全

短信从发送到接收,在正常开机的情况下,10秒之内即可完成,不受用户是否在接听电话影响,速度快、可靠性高。短信以信令网为基础,而信令网在各种电信网络中,是电信网的神经中枢,自成一体,系统独立,短信具有安全、可靠性高的特征。

三、短信是新的交流方式

(一)短信是全新的情感交流方式

短信沟通比电话沟通更方便、快捷、有效。短信交流,开创了一个新的交流方式,短信沟通方式有以下特征:

及时性。短信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其传播效率具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

私密性。短信沟通,是一对一的沟通渠道,不用张口说话,无论是在会议上,还是在公交车里,都可以进行,很容易做到不为众人所注目。

选择性。手机短信打破了地域、时间,以及具备电脑终端设备等条件的限制,可随时随地收发文字、图像等信息。

便利性。使用贺年卡,需要购买、寄递等,与此相比较,短信具有即时性、互动性、方便性。

存储转发模式。短信这一功能,与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相比,具有更加高效、快捷和方便的优势,其表现形式也更加隐蔽。

病毒营销方式。就信息扩散方式而言,发送短信便捷,每个人都可能是接收者和传播者,形成了病毒性营销方式,信息传播快速、广范。

可见,人们互发短信,并不仅仅是传递信息,人们用这种方式,深入交流感情,是一种情感层次上新时尚。正是这种情感交流的需要,改变了电信运营商推出短信的初衷。当初,电信运营商推出短信,是因为有人抱怨,手机话费高,有了短信业务,就可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现在一些人的短信消费,已经超过了手机通话费用,显然,人们如此痴迷短信,并没有把短信完全当作是省话费的工具。

(二)短信是新的文学形式

2003年,《天涯》杂志、中国移动和海南在线,三家共同携手,举办首届短信文学大赛。如今,随着莫言、韩少功、周国平、方方、苏童、蒋子丹等一批著名作家发表短信文学作品,马相武等学院评论家参与讨论,推波助澜,促进了短信文学的发展。

四、短信是新的营销方式

(一)手机短信广告的兴起

目前,手机短信广告,从发送形式上来分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广告,用户每接受一条广告信息,就可获得一定的费用或通话时间。二是夹杂在短信业务中发送。比较而言,后者的形式更好一些。对短信广告,用户可直接删除,导致企业广告的无效投放。第二种方式,可以把广告放在正式内容之前,用户必须往下翻,才能够阅读需要的内容,从而达到企业传播商品信息目的。

(二)手机短信广告优点

手机消费者几乎涵盖了各种消费者层次,短信广告也就有了很大的适应性。手机短信广告优点如下:

短信广告投放准确。移动运营商所拥有的用户数据库,按一定条件细分数据库,这就是细分市场过程。广告主可以将特定的商品广告,给相应的消费者,目标市场明确。而信息受众,也会因广告信息与自己密切相关,有助于关注此类信息。

广告效果明确。短信只能从上至下阅读,无法避过广告,从而保证了广告宣传效果。

实时性强。企业广告主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调整广告信息,可以即时将最新的产品信息传播给消费者。传统媒体广告,修改广告内容不方便,修改再成本高。

广告信息保存方便。手机短信存储功能,为广告信息的储存,提供了条件,方便用户再次查询。

五、手机短信存在问题

(一)手机短信自身弱点

传统短信业务,信息表现方式单调。目前出现的彩信业务,极具开发潜力。

信息长度受限制。对于稍长的短信,将把信息切断为数条,进行多次发送,费用上升,影响阅读效果。

短信数据传送速率慢和时延。因为SMS使用低速信令频道,这个频道为多种传输所共享,所以速度相对较慢。

(二)手机短信广告缺点

短信广告表现形式单调,一般只能是纯文字或者简单的图片、声音,其表现力不强。但是随着网络性能的提高,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手机短信广告将迅速发展。

短信广告引起用户的反感情绪。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在广告设计上,要增加吸引用户的因素,这就需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理和行为特征。

六、手机短信市场有待规范

(一)短信市场缺少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通过手机短信传播含有法律禁止的内容。例如,利用短信发送不利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侵害他人合法权利的信息。短信的便捷性和低价位,使得这些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严重的危害。

由于短信息具有接收被动性的特点,用户往往无法对短信进行筛选,如果有人利用短信,对他人进行辱骂和攻击,被害者的权利受到了严重侵害,要查处加害人难度很大。

短信传播中,有时包含有侵犯他人财产权的内容。手机的用户都收到过诸如“恭喜中奖”、“低价拍卖”之类的信息。当用户信以为真,信息的发送者就会以支付手续费为名,骗取钱财,不仅侵害了受害者的财产权,也对社会秩序造成了很大危害。

一些网站,通过用户自愿订阅的方式,为其提供特制的短信服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会出现了一些违法的行为,即在用户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强制”提供了服务。一些短信服务,存在“订阅容易,退订难”、“退订之后依然收费”等问题。还有诱骗对方手机号码,试用和订购使用,界限不清,强行发送大量短信息,这些行为和做法,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短信市场规范化措施

对于这样一个巨大的、快速增长的市场,迫切需要一个规范的市场。一个健康、规范的短信市场,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其中包括监管单位、运营商、短信定制供应商,以及短信广告主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制定手机短信服务的管理法规,明确短信运营商及短信使用者,在信息安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短信市场,要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必须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行为,规范运营商和用户的行为。

同时运营商也要自觉参与市场的规范化,运用技术手段,对一些带有敏感词语的短信,进行技术过滤、删除,对不法短信实施监控。加强技术攻关,尽快解决即时、准确识别信号内容的难题,对违法信息,消除在萌芽状态,目前网络论坛上,对敏感词汇,进行屏闭或删除。

提高消费者的文化素质,增加法制观念,不给利用短信犯罪可乘之机。手机用户要擦亮眼睛,对有犯罪嫌疑的短信,要积极举报。

可见,监管部门、运营商和消费者,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构建一个健康短信环境。

七、拇指经济未来前景

彩信业务,是中国移动通信开展的多媒体短信业务。它除了可以传送文字信息外,还可以传送彩色图像、声音、动画等,可实现手机与手机、手机与互联网信息的即时传送。彩信业务与带有摄像头的彩信手机相结合,可以提供即时拍照、即时传送信息服务。彩信业务,为拇指经济打开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

(一)彩信市场环境分析

1.彩信终端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彩信手机(带摄像头)价格,已为普通用户所接受。越来越多彩信手机投入市场,为彩信的发展奠定了终端基础。

2.彩信开发队伍

随着短信定制供应商队伍的壮大、彩信产品的积累,形成各自特色品牌将成为可能。这将丰富彩信的内容,增强对用户的吸引力,促进彩信市场走向繁荣和成熟。

3.彩信业务资费

为拓展市场,加速彩信市场的深化,运营商采取了大规模降价促销活动,这无疑将刺激现有和潜在的彩信用户,更多地使用彩信这一传情达意的沟通方式。

《京华时报》,2008.3.4报道,联通正式推彩信报资费3元/月,叫板移动手机报,相比市场同类彩信报的5-8元/月的价格,相对较低。彩信业务资费的逐渐降低,将刺激用户的彩信消费需求。

(二)彩信市场发展策略分析

1.运营商的市场发展策略

06年1月彩信手机尚未开通彩信服务的比例为85%,(最新数据资料,未查到。)建议运营商牵头,要求终端供应商简化彩信的注册和设置。如果用户购买中国移动推荐的彩信手机,无需进行复杂的设置,手机一般会事先设置好。如果用户自己设置的话,通过GPRS发送和接收彩信需要设置。

建议将彩信终端和业务捆绑,内置彩信资费,以刺激用户初次使用,从而激活空置的彩信手机。

对于已有的彩信用户,应该鼓励点对点的发送。

改善无线网络质量,提高手机上网速度。

2.终端制造商市场发展策略

针对最有可能使用彩信服务的青年用户,推出价格适合的终端,增加彩信手机的用户量。

尽可能简化数据服务的注册和设置,降低使用彩信的门槛。

3.短信定制供应商市场发展策略

针对用户的需求,开发与电子邮件具有很大差异性的彩信服务。

对于已经尝试过彩信服务,但使用频率很低的彩信用户,开发能够满足其需求的服务,激活这些现有的沉没用户。

分手的短信篇8

[关键词]大学生手机短信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手机短信消费已经成为大学生中的一种新时尚。目前,手机短信呈现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的景象,这种新型信息互动方式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新的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正日益受到短信的冲击和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尽早制定对策,让手机短信这一文化新时尚,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向导、生活的参谋、成长的助手。

为了取得第一手资料,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2007年暑假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对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学生手机用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访谈人数80人,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67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一)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行为的现状

设置问题:①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②日常问候最常用的方式;③每天接发手机短信的数量;④手机费用的比例;⑤手机短信内容。

(二)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的成因及积极效应分析

设置选项:①交往需求的强烈性;②情感交流的私密性;③经济消费的实惠性。④形式自主的多样性;⑤使用便捷、文雅性。

现阶段手机通话资费以移动公司为例,一般每分钟0.6元或0.4元,短信每发送一条0.1元,而且接收免费。此外,各大手机通信公司因为竞争,还对在校大学生实行“发一送一”、免费赠送等短信优惠政策,这使得通一次电话的费用至少能发10条短信,对于交流欲望强烈而经济能力匮乏的大学生来说,其诱惑力自不待言。

(三)手机短信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手机短信降低了大学生的诚信度;

2.手机短信引诱学生的情感交流进入新的误区。

3.手机短信刺激了学生的攀比消费,加重了经济负担;

4.不良短信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调查发现,我院有86.24%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有78.5%的学生使用手机时间超过一年。目前,网络仍然是我院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手机短信获取信息的比例仅次于互联网。在无机的同学中有77.28%的人计划一年内有购机计划。可以预测,手机短信的使用比例会越来越高。“关于日常问候最常用的方式”,比例最高是电话,占48.12%,其次是手机短信,占42.11%。据调查,学生平均每天接发短信数量最多的是1~3条,其次是4~6条,10条以上和0条的比例差距不大,这说明学生把短信作为交流的手段,但不是最重要的手段。一般学生每月手机费用在100元左右。调查发现:手机总费用越低,短信费比例越高;手机总费用越高,短信费比例越低。可见,手机短信倍受学生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费用低廉实惠。

据调查,短信内容主要有三种:亲情短信、友情短信和爱情短信,这种短信具有极大的互动作用。近年来,校园除了我国传统节日,还有一些西方节日的问候短信也在逐渐升温。黄色短信在短信中比例极少,不到1.5%,并且多限于同性或恋人之间,用于互相逗乐。但危害性大,传播迅速,范围广。

从调查中我们看到,短信内容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自编;二是下载;三是转发。访谈中,学生认为手机短信之所以在校园中流行,有多重原因,但最重要的是满足学生的交际和信息需要,实现了手机短信优点与学生心理需求的完美结合。

短信息是一把“双刃剑”,它的流行已经对大学生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1)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逃课行为。

(2)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3)手机短信助长了学生的虚假人格。

手机短信一方面为人们交流沟通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也使得原本应该通过书信、电话甚至见面方式来维系的情感交流被短信取代了。这种交流使得各种感情越来越流于形式,短信发送量与情感浓度不成正比,加剧了情感危机,甚至出现了“短信骚扰”现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学生患上了“短信依赖症”,整天沉溺于短信的虚拟世界里,导致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和人际交往障碍。作为一种时尚型、炫耀型消费,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彰现个性、表达前卫、甚至吸引异性的一种工具。再加上有些大学生爱面子,消费心理不成熟,往往不顾实际情况,纷纷置机来发送短信,加重了自己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而不良短信主要指垃圾短信、黄色短信、恐怖短信和诈骗短信等。这些短信尽管比例不大,但由于其散播能力特别强,在很短时间内就被复制成千上万条。大量的“短信骚扰”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甚至学业前途。

手机短信已经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和信息安全问题,它已经和互联网一样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面双刃剑。如果任由不良短信在校园里泛滥,必然会毒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沉溺于低级趣味。我们应趋利避害,对手机短信污染进行多层面的综合治理,引导手机短信服务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所应具备的积极作用使之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正面的工具性效应。

(四)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问题的引导与治理

1.抓思想——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进行教育和引导。不良手机短信一方面虚假信息,大肆招摇撞骗,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各种不堪的“黄段子”也毒害了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积极引导,要求大学生做到自律,洁身自好,勿以信“小”而为之,不要成为不良传播的推波助澜者。

2.抓载体——充分发挥手机短信的信息传递优势。手机短信作为“第五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让人们获得最大自,利用任何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自由交流。因此,要及时建立手机短信交流平台,多提供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短信息,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交流答疑,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这一方式可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减轻心理压力,化解心理矛盾,宣泄思想情绪。同时,可以利用手机短信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思想论坛中来,让每一名学生发表自己的思想观点。利用手机短信这种高科技信息传播手段开展教育活动,相对于以往的报告、讲座、征文等单调、枯燥的宣传教育形式,时尚流行、方便快捷、易于传播。

3.抓源头——净化短信内容。大力开展优秀、健康短信的征集活动。这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精神,用健康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词语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可以在大学生中开展短信消费讨论,让学生认识到不良短信的危害,自觉约束自己发送短信的行为。

4.抓管理——健全制度,规范行为。利用技术手段堵住不良短信。加强对手机短信的监控力度,增加手机短信过滤选择的功能,通过技术手段来控制或截断不良短信,最大限度地堵住有害信息来源。从严查处不良短信传播者。目前,我国有关法律法规,对于黄色短信等不良电子信息危害的行为,并没有做出相应的规定,目前仅能根据治安管理条例。对发送黄色手机短信的行为进行处罚,这样的打击力度显然远远不够在我国新刑法,对于制造传播谣言没有明确的法律界定的情况下应尽快出台对于手机短信息传播的监管法规。手机制造商要增加手机短信过滤选择的功能,通过设置在用户端过滤和拒收用户设定的含不良关键词的短信给用户提供一种主动的选择功能,摆脱欲罢不能的尴尬局面。同时加强手机客户端工具软件的开发。从目前情况看,手机一旦中了病毒,用户是无能为力的,不能像电脑一样运行杀毒程序,只有求助于专业的维修机构,重新写码,方能恢复手机的正常功能。所以,手机制造商在手机防毒等的客户端工具软件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也应有所作为。另外,要制定有效的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限制学生在教学时段的使用,规范学生短信的发送行为,缩短手机短信发送的时间,减少不良短信影响的程度。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Z].

[2]张庆国.透视大学生短信一簇[N].中国教育报,2003-11-23.

[3]丁妍、沈汝发.手机短信:一种文化新主张[J],中国青年研究,2003,(3).

[4]吴正国.解读青年学生的心理符号[J].青年研究,2003,(5).

[5]刘思林.手机短信产生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J].嘉应大学学报,2003,(4).

[6]宗诚、张孝义.不良手机短信污染的治理[J].情报科学,2004,(8):910—913.

[7]刘晓宇.大学生手机短信流行现象的德育沉思[J].教育与职业,2004,(15):83—85.

上一篇:妹妹的橡皮擦范文 下一篇:陈尚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