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墓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11-26 17:59:26

扫墓的作文

扫墓的作文篇1

今天,我们五年级的学生严肃地排着队伍上了校车。不一会,我们就来到了低涌中学的烈士纪念碑的前面。下了车后,全体同学都一下子就排好了队伍,认真地听指导员的安排。首先,我们全体同学唱国歌和少先队员代表讲话;让后,全部同学向革命烈士默哀一分钟;最后迷雾们环绕纪念碑瞻仰了一圈,就回来了。

扫完墓后,我真真识识地体会到了革命烈士们为了我们有幸福美满的生活,与敌人誓死如归。正因为他们有着这样的决心,所以才能有我们现在的和平世界。在这激烈的战争中,许许多多的革命烈士现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如果革命烈士现在还活着,我真想对他们说:“革命叔叔们,你们真的特别伟大呀!我从现在开始要学习你们那种舍己为人的精神。

同学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吧。我相信,在我那的努力下,五十六个民族一定会变得更加繁荣的!——我们从现在开始一定要时刻记住革命烈士的那种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的精神,从现在做起,从你些小事做起。

这次扫墓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革命烈士的那种精神却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扫墓的作文篇2

清明节临近,为了缅怀革命烈士,为了让我们记住历史,记住那些那些曾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学校特地组织了4月2日这天六年级全体学生到会龙山为曾士峨烈士碑前扫墓。

先是宣誓,坚定了我们誓为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决心,再是少先队代表发言,最后是辅导员发言,从他们口中我得知,曾士峨出生于益阳市赫山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长大后加入共产党,从连长升到十一师师长,曾杀敌无数,在一次战斗中,因敌众我寡,壮烈牺牲,死时年仅二十七岁,死后家乡亲人将其尸骨带回益阳,并在会龙山旁立下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这次扫墓活动,我的感触极深,当年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为我们创设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我们应当感谢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今天我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没有今天发展迅速的科技。总之一句话,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辉煌,尽管现在中国还算不上是发达国家,但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主人,祖国的建设将是我们肩上的重任。

祖国正迅速发展着,祖国的明天属于我们,亲爱的祖国,你放心,我们一定会把您建设的更加强大、更加繁荣昌盛的!

扫墓的作文篇3

据成都市殡葬协会会长李崇禄介绍,今年推“微信扫墓”有两个出发点。第一是比起焚燃香蜡纸钱的传统祭祀方式,更加生态环保,不产生不可降解的垃圾,也不会排放有害气体;第二是微信祭祀不受地域和空间的限制,所以那些身在远方、不能亲自赶回来祭祀的人也能寄托哀思。

那么这种新型的祭祀方式能被大众所接受吗?有网友认为,祭祀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和祭祀方式没有太大关系。也有网友对新兴的扫墓方式表示反对:“‘微信扫墓’让思念一‘点’就到,虽然简单省事,但是却失去了祭扫的意义。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微信扫墓’不宜提倡。”

“微信扫墓”也是一种成人之美

作为一种民俗活动,扫墓祭祀为人们提供了一次精神洗礼。在生者与死者共处的空间里,人们除了缅怀逝者,更应该追思“时间都去哪儿了”。在我们的价值排序中,家庭、亲情应该放在什么位置?在过去的日子里,你是否留下了有价值、有亮点的记忆?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应该怎样活得更有意义?只有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在理想的图景里,清明祭扫理应亲自上阵。可是,对于那些在外地打拼的人们来说,返乡祭扫成了一种有心无力的尴尬现实。尽管不能到亲人的墓前亲自祭扫,“微信扫墓”也依然进行了情感表达,未尝不能起到精神洗礼的作用。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既要坚守清明节扫墓的传统习俗,也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观念重塑与更新,对“微信祭扫”等新生事物多一些包容和理解。如果强人所难,甚至对他人进行“道德绑架”,难免会导致一些人不堪重负。“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的“微信祭扫”说到底也是一种成人之美。尊重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赋予了传统民俗更多的时代感,既切实地圆了一些难以回乡祭扫的游子的心愿,也让传统节日更有亲和力、更具有可操作性。

“微信扫墓”不宜提倡和复制

清明节是纪念祖先的节日,扫墓祭祖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弘扬孝道的一种具体表现。在传统习俗中,清明节是最需严肃对待的一个节日,因此就有了“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说法。清明的祭拜,表达的是一种对已逝亲人的怀念,更是一种感情的寄托,而这种内心的情感是什么也代替不了的。

扫墓的作文篇4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我国人民又迎来了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这个节日有个习俗,那就是扫墓。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1清明节扫墓作文600字,供大家参考!

清明节扫墓作文600字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各家各户都在举行纪念祖宗的活动。每逢清明节,我们家和亲人一道回家乡扫墓。

星期六上午,天气凉爽,没有出太阳,不冷不热。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我们见到山上长着草和翠绿的松柏,小树随风摇动。我们还看到石牌几家人早在进行扫墓活动了。我们带着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坟前竖着一个石碑,我盯着眼睛,仔细看着,敬爱的老祖宗啊!我们多么怀念您们。整个墓地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我们倍加思念长眠在石牌这片热土上的老祖宗。全部亲人向老祖宗致哀。我们把祭品放在墓前,点上香和蜡烛,我们站在墓前,低着头两手合并,嘴上小声讲一些怀念的话,以表示我们一片敬仰哀悼之情。顿时我陷入了沉思:对于那些已逝去的亲人,我要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呢?我想,认真学习,把学业搞好,这是对他们的敬意。过了十几分钟,我们将纸钱焚化,顿时一团熊熊的火焰在我眼前燃起,接着放鞭炮,滚滚浓烟弥漫天空。我们用了两个多小时就结束了扫墓活动。

清明节始于周代,它距今有两千五百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清明节,中国人的家族情怀,是中华民族的重大纪念曰。毎逢清明节,人们就忙着上坟祭扫。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祭祖扫墓是清明节俗的中心。

清明节是纪念祖宗的一种活动,我们要记住祖先,怀念祖先。

清明节扫墓作文600字2清明节在上学,只能在星期六补上。扫墓是一种传统,在中国的美德中扫墓也是美德之一,扫墓是纪念死亡的人的一种形式,但是有一首诗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今年清明节并没有什么雨,而是晴空万里,烈日当头。

好啦!不说什么了,我要开始转入清明扫墓了。星期六早上我们一家早早的来到老家,奶奶为我们准备了艾饺,我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刚吃了几个,二伯来了,他开玩笑地说:“大清晨起来想得第一,本来以为第二也不错,你们一家三口包揽了前三,连个奖牌也没的拿了。”我便应和道:“只早了一步,明年清明努力一点。”正说着三妈拿着大包小包,大袋小袋地也过来了,过了会儿三三两两地都来到了。

我们便浩浩荡荡地出发了,走过一片田野地,来到了弯弯曲曲的山路,竹子横七竖八,挡着了我们前进的步伐,这些竹子就像一个个士兵守口如瓶这一方土地,我走在中间前方有劈竹的人,后方有防止走错的人,约摸走了10分钟来到了目的地,此坟墓上有些野草,拿上柴刀,嗖嗖几下,野草大多数被割下了,更显得阴森可怕。打扫完后我们便在坟墓顶上加了些新土,(这就是所谓地上坟吧)。在祖先面前许下今年的愿望吧!东东(我奶奶的曾孙子)大声说道:“我想在今年多拿几张奖状。”大家“哧”的一下笑了,则大人要多赚点钱。现在是大人被钞票骗,小孩被奖状骗了。我只求考试好一点,身体健康一点。

扫墓为何?一是为了纪念死去的亲人,怀念他们的音容笑貌;二是一种信仰,在列主列宗之前许下愿,让自己在今年多多努力。

清明节扫墓作文600字3又一个清明节,又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我们来到了墓前,祭奠长眠在这里的先烈的英灵。

先烈们,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是你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长城,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着拼搏。你们倒下了,但成千上万“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站起来了,他们高唱着“义勇军进行曲”,去继承你们未完成的事业;

先烈们,是你们把对国家、对劳苦大众的爱化作战斗中同敌人拼杀的精神力量,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先烈们,在社会主义建设最需要的时刻,又是你们抛去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把宝贵的生命无私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大地。面对你们,我们怎么能不肃然起敬?你们的辉煌业绩,将深深地刻在史记上!你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我们敬慕你们,无私奉献的英雄!正是因为有了你们这些无数的革命先烈,有了你们的崇高,有了你们的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

战争的年代照就了烈士们的勇敢与坚强,和平美好的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学知识、长才能、为祖国奉献的机会。我们有信心,因为我们有榜样!同学们,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应该懂得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应该懂得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和历史使命。我们要爱自己,更要爱祖国,我们要发奋学习,为她增光,为她添彩!

同学们,让我们继承先烈的遗志,为家乡的建设、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共创美好明天!

清明节扫墓作文600字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节,今天是2010年4月4日,爸爸、妈妈带我到福田公墓给爷爷、奶奶扫墓去了。

我们在家里准备了酒、点心,然后又去鲜花店买了菊花和百合,我们本来想买10支菊花,可鲜花店的阿姨告诉我们说:“给去世的人买菊花要买单数,不能买双数”。所以我们就买了9支菊花,这下我又学到了一个小知识。我们买完花以后,爸爸就开车带着我们出发了。我们在车上一路上看见了很多拿着鲜花的人,这些人大概也是去扫墓的,他们的神情都很严肃,可能也都在思念自己的亲人。

我们挺顺利的来到了福田公墓。福田公墓的环境特别好,绿树成荫,松柏环绕,鲜花盛开。我想,让去世的人在这里安息吧!

一进门,发现扫墓的人非常多,人们都带着悲伤的心情来到了墓地,祭奠他们的亲人!我和爸爸、妈妈来看我的爷爷、奶奶。

很快我们来到了爷爷、奶奶的墓碑前,爸爸先用干干净净的毛巾认认真真地擦起了墓碑,擦干净墓碑后,我和爸爸一起把鲜花、酒和点心放在了爷爷、奶奶的墓碑前,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给爷爷、奶奶三鞠躬,爸爸、妈妈和我都哭了。我们还在爷爷、奶奶的墓碑前洒了菊花瓣,让鲜花陪伴我亲爱的爷爷、奶奶。扫完墓,我哭着离开了福田公墓。

今天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清明节让我明白了:燕子能再飞回来,杨柳有再青之时,爷爷、奶奶却再也回不来了,陪我度过的是常常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清明节。(

清明节扫墓作文600字5昨天是清明节的第二天,也是一个扫尘的日子,我、弟弟、爸爸和妈妈一起去了乡下奶奶家,准备一起去登山扫尘。

“清明时节雨纷纷。”不错,昨天天上是下着小雨,我们也无话可说,也只有踩着泥腻的山间土地一步一步的奋力的向上攀登。

终于到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我们所有所有的人都是肃然起敬,直立在他们的合墓前面。爸爸递给我一根已经燃烧起来的香,香在不时的向外冒着烟,那香味是那么的浓重,让我一闻到这样子的香味,马上显示出一副沮丧,而又难过的样子。我们所有的人的手里都拿着香,一起为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以表示我们对他们所有人的崇高的敬意。

我转身拿起早已准备好的花篮,恭恭敬敬地放在了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的合墓前。花篮里的花都是白色的,在花篮上还有几根白色的带子死死的捆在了花和花篮上。在几片绿叶的衬托下,更加显得庄重,而又肃穆了。

我们拜完了之后,就开始给在”九泉之下”的太公、太婆和小爷爷烧在阴间的钞票,爸爸知道他们很会玩麻将,就多烧了一些给他们,有一亿的,有两亿的,有一百万的大钞票,还跟他们说:"人人都有不要抢。”我一听还好玩,他们有这么多钱一年也花不完,还用抢什么呢?

太公、太婆和小爷爷你们“走”的那么的早,我都没有好好的孝敬孝敬你们老人家,你们就离开了我的身边,在那,陪伴你们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不……不……不……还有那“无情”的春、夏、秋、冬和绿树繁茂的山林.要是你们还在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

在走的时候,我们又再次向他们拜了一拜,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扫墓的作文篇5

1、上坟最好时间段:7时至17时。

2、从堪舆学角度讲,扫墓要选择好时间,最好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上午7时后到下午5时前最好,天还没亮和日落西山时不宜扫墓。如果扫

3、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据说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稳定精神的作用。扫墓时要衣着整齐,神情肃穆,不要粗言粗语,大声喧哗,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细看别家坟墓和踩踏别家坟墓,或对别家坟墓评头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适宜的。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最好不要去扫墓。

4、扫墓回来之后,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疲劳,这时,应该洗个澡,换一换衣服。按古代习俗,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来源:文章屋网 )

扫墓的作文篇6

清明节扫墓活动来源

谈到清明节,多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带着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清明节扫墓活动纪念方式

清明节纪念祖先有多种形式: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12种文明祭扫方式

音乐祭祀。在殡仪场馆设置有歌曲和配乐诗,通过为逝者点播生前喜爱的乐曲、歌曲、诗歌等,倾诉哀思。

鲜花祭祀。为已逝故人献束鲜花、鞠躬敬礼,追忆哀思。

植树祭祀。通过植树寄托哀思,既祭奠亲人又保护环境。

签名祭祀。在祭祀条幅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以及真情寄语。

网上祭祀。人们通过登录祭祀网站为逝去的亲人建立一个祭祀馆,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追悼。

网上扫墓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拜天国逝者的方式,它是借助互联网跨越时空的特性,将现实的纪念馆与公墓陵园“搬”到电脑上,方便人们随时随地祭奠已逝亲人。它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通俗的讲就是利用网络进行祭祀活动,网上祭奠是对现实祭祀的一种补充。逝者家属在相关网站上为逝者注册一块虚拟“墓碑”,并附其生平简介等相关信息,输入祭扫人的名字,选择鲜花、花烛或留言等形式便可寄托哀思。

放飞祭祀。将自己要表达的思念之情写在小卡片上,用气球带上天空,表达对已逝亲人的缅怀之情。

往生回忆。将已故亲人生前留存的影像资料,编辑制作成多媒体进行播放,重温已故亲人的成就。

文化祭祀。通过写文章或设立清明寄思专栏来表达缅怀、追思之情。

公墓祭祀。到墓园通过鲜花、音乐等方式拜祭革命先烈,表达哀思。

庭院祭祀。以小区、居民楼为单位,居民集体公祭。

扫墓的作文篇7

古代清明节的发展“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大诗人杜牧写下的这首七言绝句《清明》千古传唱,似乎奠定了清明节“清冷伤情”的情绪基调。然而,清明节由来已久,中国古人历来很重视清明节,那么古人又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呢?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一开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相传,春秋战国期,晋国人介子推,有恩于遭难时的晋文公。晋文公当了国君后曾放火烧山,希望逼出带母亲上山隐居的介子推,领取俸禄。哪知介子推宁死不仕,结果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下。晋文公为此悔恨不已,此后每到放火烧山那日,宫中便禁止生火,以此纪念怀念介子推,慢慢形成了“寒食节”。寒食节后,晋文公又定下了祭祀介子推、为其扫墓的“清明节”,清明扫墓又成风俗。此传说可信与否暂且不说,不过介子推确有其人,《左传》上便有记载,但名叫“介之推”,仅称他是“隐而死”,并无晋文公放火烧山的情节。但不论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由来已久。

寒食节其实是一个“励志节”。在隋唐之前,人们重寒食、轻清明。到李隆基(唐玄宗)做皇帝时,将清明节扫墓正式编入礼典,属当时的“五礼”之一,清明节的地位因此得到抬升,清明假期与寒食节连在一起,成为当年继元宵假期之后春天里的“小长假”( 4天)。到李亨(唐肃宗)当皇帝时,或许觉得小长假不够长吧,又增加了寒食清明节的假期天数,将唐玄宗定下的寒食清明假期4天增加到7天——在中国节假日史上,清明节首次成为了真正意义的“黄金周”。“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唐代大诗人王维的这首《寒食城东即事》,描绘了人们在清明节纷纷走出户外,踢球、荡秋千,十分热闹。王维还感慨说,年轻人应该每天出去游玩,何必要等到清明节呢?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在清明节写下“留饧和冷粥,出火煮绿茶”。清明节生火品茶,佐以麦芽糖、冷粥,想必别有一番风味。

到了宋代,清明节也是国家法定节假日。宋代继续了唐代喜欢放假的做法,寒食与清明两节合在一起,假期也是7天。而且两个节日已完全融合为一体,并移植进了上古时“三月三”上巳节的某些娱乐功能,人们出游喜欢来到水边。清明节也是宋人重要的节日,甚至比唐人更看重,扫墓的风俗更浓,这从北宋人张择端绘于清明时节的《清明上河图》中便可以看出,首段就是时人从汴京(今开封)野外扫墓归来的情景。宋代清明节里,皇家和民间都会举办一系列活动,热闹程度不输元宵节。时开封人孟元老在后来撰写的《东京梦华录》中,记述当年京城过清明节的气氛:“京师清明日,四野如市,芳树园圃之间,罗列杯盘,互相酬劝,歌舞遍满,抵暮而归。”“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

据宋人吴自牧《梦粱录》记述,宋时清明节里,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民俗上的驱邪目的,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到了南宋,“清明弄柳”热度不减。周密在《武林旧事》中提到清明节日里的临安(今杭州)城时,用了这样文字:“都城人家,皆插柳满檐,虽小坊幽曲,亦青青可爱。”难怪宋人能写出“莫把青青都折尽,明朝更有出城人”的诗句。宋人在清明节长假里的活动很多,民间在这天还喜欢挖井,而皇家则会举行一项唐代皇家就有的“改火”活动。但宋代皇家更特别,让宫内小太监们在阁门前用榆木钻火,第一个取到火的会得到奖赏,奖品相当丰厚,是一只金碗、三匹绢。然后再用取到的新火种点燃火烛,赏赐近臣。清明节的法定功能,在宋代达到了顶点。由于时间比较长,活动内容也开始变味,寒食、清明二节本应停止娱乐的,但在宋代却异常活跃。一些路途遥远无法回原籍扫墓的官员,常会利用这难得的“黄金周”,把酒叙旧,找老乡、约同科成为一景。有的干脆相约赌博,想着法子找乐,打发假期。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笔下的《抛球乐》显示出清明节的热闹,既有音乐助兴,又有踏青出游:“乍疏雨,洗清明。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盈盈,斗草踏青。”此外,清明节插柳枝,赏杜鹃,也受到诗人歌咏,让今人感受到清明节的独特魅力。

随着唐宋的远行,清明节的繁华和热闹也不复存在。到了元代,唐宋的公务员多假制度被否定,节假日大为减少。但元时清明节与寒食节从功能和活动内容上看,在事实上合成了一个节日,仍与元正(旦)一样,是元代最重要的节假日之一。朝廷会放假3天——要知道,元代皇帝的生日天寿节(唐时称天长节)和冬至才放假2天。到了明、清两代,寒食、清明二节则完全退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序列,政府仅保留元旦、元宵和冬至3大节假日。虽然不放假,时人仍喜欢过寒食节、清明节,要外出扫墓、春游。

由上可知,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祭奠亲人、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和朋友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祭拜祖先,并不是封建迷信,这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想念,告戒后人不要忘记先人,故去的老人。这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代代的接力传承!

扫墓前做哪些准备1、清明扫墓时间在几号最好?

祭扫的日期,各地风俗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的前十天后十天;有的称"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有些地方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所以,并不是清明节当日扫墓最好。

还有,对于某些习俗来说,给去世一年内的亲人扫墓和给已经去世超过一年以亲人扫墓,时间上也有些差异。提醒朋友们,扫墓的时间还需要根据当地的相关习俗去做。

2、扫墓当日几点出发最好?

需要根据自己情况。古代是在5-7点,即卯时,也即古代历法中,为一。

现在通常不会那么早,但是,最好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 因为阳气已逐渐消退,阴气逐渐增长,若是时运低的人,很容易会招惹阴灵缠身或骚扰。

3、清明节悼念逝者买什么花?

通常是菊花,因为我国古代把菊花当作寄托之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白色菊花是最适合的,也可以搭配一些绿草,如百合,绿叶,康乃馨等,会更漂亮。黄色菊花有长寿菊之称,比较适合看望病人。

4、清明节早上要看看自己的额头

扫墓的当日早上,洗漱之前,先照镜看自己的额头,看看有没有乌黑的气色,如有则表示时运较低,尽量当日避开扫墓为宜;若一定要去,可随身配戴本命佛吊坠、桃木等,则可以化解煞气,避免将祭拜时招惹的阴气煞气带回家。

5、扫墓之前需禁食吗?

扫墓之前最好禁食,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如果要吃可以食素,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6、扫墓时如何着装?

不可以。为尊重亡者,扫墓应庄重着装、念头和言行。通常来说扫墓时要着深色衣服,并衣着整齐,神情庄严肃穆为妥。

扫墓需要注意什么1、扫墓时不得嘻笑怒骂

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

2、不可在先人墓地照相

祭祖并不只是纪念祖先,而是明显得带着向亡灵敬拜,祈求的意思。特别提醒朋友们:谨慎在先人墓地照相,无论是扫墓者自身合影,还是扫墓者与墓地合影。更忌讳照相时将其他坟墓拍进镜头。否则,你的运势很可能下降,各个方面失衡。因此给亲人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尤其不要在墓地照相。

3、修整坟头草

必须修整!扫墓时如果发现墓碑破损,或坟墓上有植物长出,应立即修补和清理出土的植物,尤其不能让植物长成树木,否则,将对生者造成严重损害!

4、不能对他人坟墓评头论足

扫墓的作文篇8

每一种生活方式都是生命的表现形式。说到扫墓,那是活着的对逝去的怀念,向来是中国人的一桩大事,绵恒千古而不朽。现在的社会,节奏快,公务忙,人人都恨不能克隆个自己出来,再重要的事也难把一家人叫齐,可一说给老母老父亲人扫墓迁坟,谁都是一口应承,天大的事也得摆到后面去。有消息说,人大代表提案、政协委员议案,都想把清明定为法定假日。其实,即使不是假日,单位领导也通通“大赦”,员工请假扫墓,统统准假。不准?员工没准跟他拼命,更不管什么扣钱一类的小事了。

这是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刻下的烙印,但更有些传统的习俗难改。比如焚香烧纸,一烧起来就不可收拾。墓园松柏多,那是芳香型油质树种,一烧一大片,消防压力大。每年清明,为了防备出事,古园事先预备了4台消防泵,1辆消防车,200个人的预备队,桶里装满水。哪里着火了,就奔哪儿去。

在滨海古园一路走来,各种形式的墓葬一一展现在眼前,除了传统的墓葬外,还有植树葬、花坛葬、草坪葬、壁葬,每一种墓葬都做得精巧完美。

海葬是近些年政府倡导的方式,文坛巨匠巴金即是海葬。滨海古园的海葬楼,是全市唯一的海葬凭吊地点,楼前几座大理石墓碑,刻着1999年以来上海所有逝者海葬的名单,另有两块原生态石刻,其中之一便是巴金先生的石碑。以往,海葬者家属无处凭吊亲人,政府特设这样一块地方,每年清明前后,大碑前总是堆满鲜花,生者登楼望海,悼念亲人。

树葬、草坪葬和花坛葬这些墓葬形式,在上海是2002年开始的。因为要提倡这样省地、美观、自然的墓葬形式,价钱上有优惠,总体是经济型的,而且这样的墓葬越多,环境越好。据说看上的人不少,尤其是草坪葬,得到不少文化人的偏爱,如“园丁苑”里,大都是草坪葬。

但是,传统的墓葬仍然占了高比例,其它墓葬的总和只占20%,海葬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可见传统的形式一时间尚难被取而代之,特别是海葬。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任先人随风逝水而去,还不是件易事。释怀于天地的这种高尚的文化境界,离我们还远着哩。

滨海古园的墓群有分类,如园丁苑、天使苑、劳模苑、名人苑等等,最新添的一处叫“爱心苑”,有一段故事,听来令人为之动容。

一位上海老教师,几年前为她仙逝的丈夫在滨海古园买了块墓地,因墓园的工作人员服务到位,热情待客,他们和这位孤寡老人相处甚好。老人感动之余,竟将百年后的大事超前办妥,将现有的一套价值70多万元的房子捐赠给古园,现已办理了所有手续。古园认为这是件有意义的事,便加大投资400万元,拓出一块300多平方米的墓区,以老人的名义建了一个“爱心苑”,今年正式开苑。墓地上的雕塑是一颗心,一本书,聊以纪念。即为彰显“爱心”,苑内墓穴主要提供给孤老,一部分是无偿的,大约有7000个墓位,还有一部分面对有子女的经济困难的老年逝者,稍许收点钱,也就几千元意思意思。

滨海古园还有一处松涛苑,存放着不少殡仪馆无人认领的骨灰。上海像这样的点也有不少家。墓园有心,行此善事,也算得一种文化新风,颇值得推崇和提倡。

上一篇:作文中秋赏月范文 下一篇:平面设计理念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