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3 16:37:09

编剧实训总结

编剧实训总结篇1

一、报名

(一)报名方式: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官方微信报名

切记!缴费确认,方可视为报名成功。

请用手机微信程序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或搜索公众号名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招生办”添加关注,点击下方菜单“校考报名”即可进入报名系统。

(二)报名时间:

【方式一】系统报名:1月1日至2月27日中午12:00

打印准考证时间:2月28日-3月1日

【方式二】现场报名和打印准考证:2月28日-3月2日

报名地点:金牛校区贡院大厅

二、考试

考试地点: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金牛校区

考试时间:3月2日-3月3日8:30—17:30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9年金牛校区校考面试考试时间安排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表演(配音方向)、表演(导表方向)、表演(舞台剧方向)、表演(时尚演艺方向)、舞蹈表演、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音乐表演、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戏剧影视导演、戏剧影视导演(新媒体编导方向)、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面试时间:

3月2日 08:30-17:00 3月3日 08:30-16:00

分号段进行 (当天规定时间号段内考生可随到随考,如需跨天更改考试时间请提前到考点考务办公室 金牛校区贡院210会议室 凭相关证明签字协调)

(二)注意事项

1.面试和笔试考试时间冲突,请考生优先考笔试。

2.面试和面试考试时间冲突,请考生在考试当天结束时间段内,自行调整。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19年金牛校区校考笔试考试时间安排

3月2日

08:30-10:00 戏剧影视导演

10:30-12:00 影视摄影与制作

12:30-13:30 音乐表演(基本乐理)

12:30-14:00 广播电视编导

14:30-16:00 戏剧影视文学

16:30-18:00 数字媒体艺术

18:30-19:30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

3月3日??(机动场笔试,因考试时间冲突错过3月2日笔试考试的同学,可以自行选择在3月3日相应考试时间段内参加笔试补考,同一科目只允许考一次,多次考试,成绩取最低分)??

08:30-10:00 戏剧影视导演

10:30-12:00 影视摄影与制作

12:30-13:30 音乐表演(基本乐理)

12:30-14:00 广播电视编导

14:30-16:00 戏剧影视文学

16:30-18:00 数字媒体艺术

18:30-19:30 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

院校考务办公室 :金牛校区贡院210会议室

三. 本校校考省份与专业:

四. 金牛校区校考专业介绍

(一)播音与主持艺术(含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与节目主持、出镜记者、中英文双语播音主持、全媒体主持、购物节目主持、社教节目主持、综艺节目主持、少儿节目主持)【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传播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媒体主播实训、新媒体技术传播、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电视一体化制作、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与发音理论、英美文学、旅游英语、中外新闻理论与业务、英文报刊阅读、西方文化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空中乘务员、空中安全员等。

(二)表演(含戏剧表演、影视表演、戏剧教育、音乐剧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歌舞演艺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艺术与文化修养,具备从事培养话剧演员、影视演员及传媒业工作的实践性应用型的复合型高素质艺术人才。

开设课程

表演基础训练,观察生活小品创作,表演基本技能,表演创作技巧,多幕剧排演,剧目舞台实践,发声基础,视唱练耳,语音基础,语言技巧基础,人物语言造型,艺术语言技巧,形体基训,形体造型,服装与化妆,戏剧表演概论,戏剧史,表演大师作品分析,美学原理,音乐赏析,解读电影。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戏剧、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演员、戏剧演员、导演、影视制作人、节目策划、企业形象宣传、会展策划、形象包装顾问、艺术教师、培训师、节目主持人、出镜记者、文艺编辑、戏剧文学创作等工作。

(三)表演(时尚演艺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表演专业的时尚演艺方向致力于培养能适应国内、外时尚行业需要的,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高综合素养,从事服装表演、广告演绎、时尚活动策划、模特艺术教学及时尚行业相关职位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开设课程

表演技巧、形体基础、形体造型、表演基础、服装表演概论、服装表演编导、镜前表演及实践、音乐编辑、摄影基础、艺术概论、西方美术史、服装设计基础、服装工艺基础、服装与服饰搭配、化妆技巧、现代社交礼仪、广告策划、文化经纪管理、公共关系、非线性编辑等。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就职于模特经纪公司、时尚演艺公司、广告公司、传媒公司、公关公司、艺术培训学校、服装公司、企事业单位的活动策划部门等单位,从事服装模特、平面模特、时尚编导、模特管理、艺人经纪、活动方案策划、艺术培训指导教师、服装管理、宣传干事等工作。

(四)表演(导表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符合社会广泛需求的戏剧与影视作品创作人才。具备剧目、节目导演能力,能参与指导演员表演,能从事剧团、影视剧组、电视台、群众文化团体等机构的导演、表演工作,将艺术理论与实践技巧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本课程主要遵循戏剧导演、表演教学方法,重在培养兼具导演思维与表演创作能力的专业人才,核心课程有:艺术概论、戏剧史、表演基础理论、戏剧概论、表演大师作品分析、美学原理、解读电影、导演基础、图片摄影、非编技术基础、表演基础训练、剧目舞台实践、观察生活小品创作、多幕剧排演、形体造型、服装与化妆、音乐赏析。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电影公司、电视传媒行业、网络新媒体公司、高等艺术院校、戏剧专业团体、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影视剧导演、纪录片、专题片、舞台文艺节目编排、会展策划、广告拍摄、综艺作品、自媒体视频等编导、制作、营销工作。

(五)表演(配音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学、文艺作品演播、影视配音、新闻学、播音学、主持人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熟练掌握语言表达技能、文艺作品演播技能、影视配音技能、广告配音技能、广播电视播音与节目主持的基本技能;掌握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后期制作等技能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影视人才。

开设课程

语言学概论、普通话语音、语言基础辅导、广播电视概论、主持人语言艺术、形体、表演、礼仪、主持人思维训练、新媒体主播实训、新媒体技术传播、新闻学概论、文艺作品演播、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主持人学、影视艺术、电视一体化制作、主持人采编播训练、出镜记者现场报道、编导基础、公共关系学、市场营销、电视栏目策划、播音与主持实践、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广播节目播音主持、播音学概论、语言传播艺术、非线性编辑、非节目主持艺术、实用口才艺术、播音主持心理学、语言传播艺术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到广播电视媒体、新媒体、平面媒体、教育行业、广告行业、婚庆行业、企事业宣传部门等从事配音、播音、主持、出镜记者、编辑、专业教师、婚庆主持、会议主持、商务主持、婚礼督导师、宣传、公关、文秘、培训师等工作。国内外各大航空公司、地方航空公司、民营航空公司、外航服务公司,空中乘务员等。

(六)表演(舞台剧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熟练掌握歌唱、舞蹈、舞台剧表演等技能,有较高音乐舞蹈表演素质,具备展示歌舞表演能力,能够从事歌舞团、文工团、群众艺术馆、少年宫等专业团体演艺工作,音乐舞蹈专业培训机构教学工作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开设课程

舞台剧表演、音乐理论基础、中国古典舞身韵、中国古典舞基本功、中国民族民间舞、舞蹈编导、芭蕾基训、体育舞蹈、现代流行舞、艺术概论、形体修塑、音乐美学、表演基础训练、化妆技巧、音乐赏析、音乐编辑。

就业方向

可到各级广播电台、歌舞团、文工团、高等艺术院校、青少年文化宫、各企业单位、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广告公司、晚会策划、节目编创、文艺编辑、音乐舞蹈专业培训机构等从事演艺、管理、教学等工作。

(七)戏剧影视导演【本科】

培养方向

戏剧影视导演是依托川影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契合社会对影视创作人才的广泛需求而开设的艺术类专业,以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后期制作等岗位作为培养方向,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将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糅合发展,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深厚的文化艺术修养与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并重的应用型人才。

课程设置

本专业的核心培养理念是遵循经典电影教学方法,同时给予学生充足的创作空间,守护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对电影的热情。低年级夯实基础,高年级引导实践,培养兼具创新思维与创作能力的艺术人才。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核心课程如下:

专业基础课:导演基础、写作基础、摄影基础、非编技术基础

专业理论课: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美学与评论、大师研究

进阶专业课:导演创作、导演表演、电影剧本创作、镜头设计

专业实践课:纪录片创作、剧情片创作、影视广告制作、商业摄影

此外,导演系人才培养十分重视通识教育,邀请各界专家学者来我系授课,在课堂上即可开拓学生视野。导演谢飞、王冀邢、田壮壮、贾樟柯,学院领导罗共和、黄元文、罗映光、王潞明、罗思,学者查有梁、翁如、姜鲁、敖昌群,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张会军、穆徳远等均曾担任我系通识教育课程主讲教授。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全国各影视集团公司、互联网公司、广告公司、出版公司和视觉文化传媒公司,胜任导演、编剧、演员、摄影、后期、策划等工作,为公共媒体平台提供纪录片、微电影、广告片、宣传片等作品,能应对社会各界对优质短视频的大量需求。

我们的毕业生将在全媒体行业、政府、企事业单位宣传部门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部分优秀学生在校期间已能熟练掌握影视制作流程,经学校推荐在剧组完成实习工作。

(八)广播电视编导(剧情片与新媒体方向、纪录片与新媒体方向、综艺节目编导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学院重点学科之一,重点培养具备广播电视、新媒体节目策划、创作、制作、营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良好的广播电视编导素质,以及广播电视、新媒体视频作品的创作、制作能力,善于分析国内外广电、互联网、新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具备现代影视的创新思维和策划能力,以及现代管理、经营和法律的基础知识。

主要课程:

剧情片与新媒体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与美学概论、数字摄影与摄像、影视导演基础、广告 MV 创作、影视声音艺术、影视剪辑艺术、非线性编辑、影视照明艺术、影视美术、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纪录片与新媒体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影视导演基础、数字摄影与摄像、纪录片策划、纪录片创作、影视声音艺术、影视剪辑艺术、非线性编辑、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综艺节目编导方向:

广播电视新闻学、艺术与美学概论、影视导演基础、数字摄影与摄像、剧场导播、剧场照明、影视声音艺术、综艺真人秀节目策划与制作、文艺节目策划与制作、非线性编辑、影视剪辑艺术、影视后期包装、广告 mv 创作、新媒体概论及营销等。

就业方向:

主要面对全国文化部门、影视系统和各类新媒体、融媒体单位,从事影视节目(包括影视剧、纪录片、专题片、文艺节目、网络大电影、网剧、剧情短视频、自媒体视频、综艺真人秀及各类新媒体影视作品)策划、创意、编导、撰稿、制作、营销、管理等方向的工作。

(九)戏剧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

作为按照学院应用型教学思路打造的特色专业,戏剧影视文学系着重培养具备创新写作思维,以及从事影视剧,戏剧,新媒体行业的高素质全方位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戏剧、影视编剧的基本文学写作能力,文案写作能力,同时注重按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拓展网络大电影剧本创作、电视节目策划、文学创作和策划、新媒体类全能编辑和营销、摄影和后期制作等全方位人才的培养。

开设课程

除中外戏剧史、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基础写作、中外经典剧作导读、戏剧写作、公文写作、影视剧作、影视(戏剧)导演基础、摄影基础和影视剪辑等基础课程外,本系重点设置的课程为影视创作实践、戏剧创作实践和新媒体(网络)文学创作。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影视专门机构、中央、省市县级电视台、行政机关、大型企业公司、新媒体公司、高等院校从事编剧、新媒体编辑、媒体营销、策划、文秘、教师等工作。鼓励自主创业,成为独立编剧、作家、导演和戏剧影视节目的制作人等。

(十)数字媒体艺术(含数媒影视、动漫游戏)【本科】

培养目标

针对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和视听产业发展的潮流趋势,紧扣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态势,围绕国家层面的政策战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产业发展态势和方向、内容制造在媒体融合市场下的生存与发展空间、媒体融合向深层次推进的人力需求、新技术新手段、新渠道拓展出的产业新领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产业生态环境,本专业培养适应数媒影视、动漫游戏、游戏竞技等新媒体环境下全产业线行业的人力需求,在德、智、体、美等各层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能从事电影、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全媒体工作的行业人才,他们在二维、三维动画制作、活动执行、游戏及各类影片包装等项目的策划与制作、动画创意设计、计算机仿真与艺术设计、影视剪辑与合成、影视特效、多媒体制作、动态艺术网页制作等工作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全媒体产业人才。

开设课程

1.数媒影视方向:数字摄像技术、新媒体应用、数字电影特技原理、数字影像创作、新媒体直播原理、动态图形设计、新媒体文案策划与写作、电影特技概论、数字影视剪辑艺术与实践、数字合成技术、影视节目包装和特效、纪录片创作、网络视频设计和制作等课程

2.动漫游戏方向:CG艺术创作、PS图形处理、影视动画制作基础、动画雕塑、MG动画短片创作、数码插画、游戏概论,游戏概念设计课,网页设计与网页脚本程序、移动互联网应用、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等课程。

就业方向

1.数媒影视:学生毕业生后可就职于各级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网络平台、工商企事业单位和各级政府部门,从事视频制作、影视包装设计、作品宣传推广和发行项目策划、

2.动漫游戏:动画制作、平面设计、网页设计、多媒体制作等与电脑多媒体有关的各类策划设计工作、游戏开发营运机构、网络平台、短视频创作公司、移动端应用的开发平台、动漫文创营运公司、视听产业的IP营运及周边衍生品开发平台。

(十一)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游戏竞技产业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发展的全媒体产业,是赛事竞技、文创产业、游戏动漫、数煤视听相互渗透、全面融合的全媒体经济产业,也是国家现在大力发展的区域经济的重要角色,游戏竞技产业将成为今后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组成部分。赶在游戏竞技产业经济腾飞之前做好人才储备,为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游戏竞技专业人才,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战略目标。该专业将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智能、体能、技能俱佳的高素质电竞运动人才和游戏竞技产业服务的从业人才。该专业给致力于电子竞技运动的同学创造培养过硬专业技能训练环境,有可能成为台前的运动员明星;亦给致力于热爱游戏竞技产业服务的同学搭建教育和实训的产业平台,使得他们成为掌握游戏竞技经济产业上各环节的产业从业人员,成为具备创作专业知识、管理实操能力和赛事执行能力的产业经济的精英人物。

开设课程

电竞文化史、电子竞技运动心理学、电子竞技运动竞赛分析、电子竞技运动训练学、电子竞技竞赛管理学、电子竞技市场管理学、电子竞技主持与解说、艺人经纪、赛事转播、电竞游戏交互设计、多媒体UI创意、互动艺术创新思维、用户体验分析及互动设计等课程。

就业方向

数据分析师、赛事策划、赛事推广、电竞主持、电竞主播、电竞解说、赛事转播制作、节目编导、俱乐部经理、俱乐部领队、电竞游戏市场运营、电竞经纪人、产业分析师、顾问。

(十二)影视摄影与制作(含全媒体影像制作、影视摄影与后期特效)【本科】

培养目标

依据当今影视产业发展及社会各行业对媒体影像人才需求特点,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影视摄影艺术与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经严格的影视摄影创作技能与技巧的实践训练,达到全面的影视制作综合能力,同时掌握先进技术和创新思维、能适应跨媒介影像制作的人才。

开设课程

影视制作基础、数字后期制作技术、视听语言、大画幅摄影、中外电影史、故事创意与剧本策划、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影视剪辑技巧、影视摄影技术、数字调色、视觉传播、商业摄影创作、纪录片创作、媒体影像创作、故事片创作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一线影视剧组担任摄影师、照明师,在全媒体制作行业从事剪辑、调色、后期制作等工作,或可独立创业和成立工作室从事导演、广告拍摄、纪录片创作、商业影像拍摄等工作。

(十三)舞蹈表演(含舞蹈表演、舞蹈编导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水平和艺术修养,掌握舞蹈专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技巧,具备现代审美意识,有专业舞蹈表演、编导和舞蹈教育、时装摄影技能,服装设计、教学、研究、艺术、管理和商业等领域所需的综合素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开设课程

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舞蹈技术技巧、舞蹈编导、中国舞身韵、西方现代舞、芭蕾基本功、拉丁舞、摩登舞、现代流行舞、舞蹈教学法、舞蹈作品赏析、中外舞蹈史、艺术概论、形体修塑、形体素质训练音乐美学、音乐基础理论、化妆基础、文艺作品演播、摄影摄像、文艺晚会策划、非节目主持艺术、舞蹈设备监控、灯光舞美设计、中外服装史、服饰搭配技巧、服饰心理学、服饰美学、服装表演、服装设计基础理论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对外公共宣传、对外公共联络、广告公司、传媒公司,专业文艺团舞蹈表演、编导,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歌舞组合表演、服装、表演系统、形象艺术工作室、文艺演出团体的服装模特、平面模特、模特培训师、担任形体教练、模特学校专业教师、服装设计师、中小学及幼儿舞蹈教师、中外大型企业公关和礼仪等。

(十四)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掌握系统的体育舞蹈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且具备较强的专业竞技水平(专业或职业选手)和实践能力(包括体育舞蹈表演、教学、训练、赛事组织、舞蹈编排等方面);

开设课程

专业课程:拉丁舞、摩登舞

辅助课程:芭蕾基训、现代舞、爵士舞、民族民间舞、剧目排练等

文化类课程:舞蹈概论、中外舞蹈史以及各公共必修文化课

就业方向

可就职于企事业单位宣传干部,各中小学及幼儿园舞蹈教师、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培训机构舞蹈教师、专业舞蹈团体、广告传媒公司、大型演出单位、职业竞技选手、舞蹈表演编导。

(十五)音乐表演(含声乐方向、钢琴表演方向)【本科】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能掌握系统的音乐基本知识、声乐基本理论、钢琴基本理论、声乐专业及钢琴专业表演技能、钢琴伴奏和自弹自唱的能力,具有扎实的声乐演唱及钢琴演奏能力、舞台表演能力、声乐教学、钢琴教学、舞蹈编排及表演等方面的才能。声乐、钢琴方向学生都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及音乐软件进行数字音乐(记谱、音频、视频、配器)制作等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主要开设课程

声乐演唱、钢琴基础、声乐小组课、钢琴小组课、视唱练耳、基本乐理、钢琴即兴伴奏、合唱指挥、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和声与曲式分析、歌曲作法、声乐舞台表演、声乐伴奏、钢琴伴奏、歌唱语言训练与表达、电脑音乐与制作、形体、舞蹈基础与编排、表演等。

就业方向

适应全媒体时代,能胜任艺术院校、音乐舞蹈培训中心、电视台、电台音乐编辑、专业文艺馆站、音乐舞蹈专业表演场馆、演艺中心及相关艺术部门、专业机构等,从事教学及研究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五. 艺术专业考试科目及计分标准

1、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

初试科目:自备稿件、才艺展示(自备),共2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指定新闻稿件播读、命题即兴主持、电视形象考查,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2、表演专业(本科)

初试科目:朗诵(自备)、形体展示(自备)、声乐(自备),共3门。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上镜、自备朗诵(不得与初试稿件重复)、命题表演,共3门。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3、表演(时尚演艺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

(1)基本条件测试:①语言表达(自我介绍);②自备泳装,基础条件测试(骨骼、身材、皮肤、发质、五官、脸型、手型、腿型、牙齿、仪态);

(2)专业素质测试:①形体测量(身高、体重、三围、肩宽、比例);②步态展示(步态基础、音乐节奏感、平衡及旋转能力;自备时装);③镜头感(镜头前表现力及上镜效果);

(3)艺术素质测试:①声乐类(自备歌曲一首:民族、美声、通俗、原生态唱法不限);②或形体类(舞蹈、武术、体操不限,自由展示);③其它才艺展示,以上三项任选其一即可。

基本条件测试满分100分,专业素质测试满分150分,艺术素质测试满分50分。该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备注:身高要求:男178-193CM 女165-183CM

4、表演(导表方向)(本科)

初试科目:语言表达(自备)、才艺展示(自备),共2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编讲故事(指定题目准备)、命题小品(指定题目)、上镜,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5、表演(配音方向)本科

初试科目:自我介绍(包括才艺展示)、自备朗诵作品,共两门。

成绩分为合格与不合格。

复试科目:指定稿件配音、电视节目主持、声音条件考查,共3门。

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300分。

6、表演(舞台剧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自我介绍,目测外形和语言表达能力);②舞蹈基本功测试(柔韧、弹跳、技巧);③剧目展示(舞种不限,歌舞、民间舞、拉丁舞等,可以融合其它舞种,时间60-90秒,自备舞鞋、舞服、伴奏音乐)。该专业成绩满分300分。

7、戏剧影视导演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综合知识问答、导演素质问答。

笔试科目:导演专业写作(共2题)。(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8、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社会及专业知识问答。

笔试科目:①编写故事或人物小传。(50分)②命题创意写作。(50分)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9、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故事编讲、画面构思、回答考官提问。

笔试科目:命题写作。(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0、舞蹈表演专业(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目测外形、语言表达)②基本功测试(柔韧、旋转、弹跳、技巧展示)③艺术表现力(考生根据所报考的专业方向准备,允许考生自选舞鞋与舞服,风格不限,自备CD伴奏带)④即兴表演。共4门。以上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满分总和为400分。

11、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本科)

考试科目:①面试(自我介绍,目测外形和语言表达能力)②基本功测试(柔韧、跳跃、旋转)③剧目展示(拉丁舞或摩登舞,可以融合其它舞种,体育舞蹈部分不得少于60%,时间60-90秒,自备舞鞋、舞服、伴奏音乐)④即兴表演。

以上各科成绩满分为100分,专业成绩满分总和为400分。

12、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回答考官问题(影视、数字媒体、美术等相关知识);

笔试科目:编写故事、命题作画二选一(命题作画绘画风格不限)(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3、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回答问题(电子竞技、逻辑思维等相关知识)、根据考场提供的背景材料,结合自身经历发表游戏相关感想。

笔试科目:根据视频材料分析创意(考试时间6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4、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本科)

面试科目:自我介绍、综合素质问答、回答考官提问;

笔试科目:编写故事或命题作画。(考试时间90分钟)

面试成绩满分100分,笔试成绩满分100分,专业成绩总和满分为200分。

15、音乐表演专业(本科)

(1)声乐方向:

①声乐演唱(含民族唱法、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要求:准备两首歌曲,由主考教师指定演唱一首声乐作品,(民族唱法、美声唱法的考生,请自备声乐考试曲目的伴奏歌谱,五线谱和简谱各一份。)(通俗唱法:U盘自备伴奏)该项成绩满分200分;

②视唱、练耳(一升一降以内五线谱、简谱各1条);该项成绩满分60分;

③笔试:基本乐理,该项成绩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该专业方向成绩综和满分300分。

(2)钢琴表演方向:

①钢琴表演方向要求:练习曲、乐曲各一首;该项成绩满分为200分;

②视唱、练耳(一升一降以内五线谱、简谱各1条);该项成绩满分60分;

③笔试:基本乐理,该项成绩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该专业方向成绩综和满分为300分。

六. 校考专业录取原则

考生在文化分、专业分均上线基础上,录取分数按照综合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综合成绩的换算方式:

①表演、表演(配音方向)、表演(导表方向) 、表演(时尚演艺方向)、表演(舞台剧方向)、音乐表演、舞蹈表演(本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专业:

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90%+文化折算成绩×10%

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70%+文化折算成绩×30%

③戏剧影视文学、戏剧影视导演、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游戏竞技方向):综合成绩=专业折算成绩×50%+文化折算成绩×50%

备注:

(Ⅰ)专业折算成绩=专业考试成绩÷专业考试总分×100

(Ⅱ)文化折算成绩=文化考试成绩÷文化考试总分×100

联系方式

学院官网:scftvc.com/

网上报名缴费如有疑问请联系:

招生QQ咨询:800138682

川影2019新生咨询QQ群:102825869

编剧实训总结篇2

【关键词】戏剧;电影;改编;夏洛特烦恼;驴得水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37-01

在IP盛行的年代,电影界纷纷对文学作品、话剧、歌曲、网络游戏、综艺节目甚至是一个网络热词的版权进行开发,进而改编成电影形式。在诸多类型的改编中,戏剧改编不能说是最夺人耳目的焦点,但也一直备受关注。除去商业因素,看近年来由话剧改编的电影,鲜有成功之作,问题在于改编者往往难以摆脱舞台的束缚,在由戏剧到电影的形式转换中忽视了戏剧和电影各自的艺术特性,未能呈现出精彩的银幕表现。本文将以《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为范例,单从形式转换的角度探讨在话剧改编电影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时空的延展

戏剧和电影在时空的表现手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戏剧是舞台的艺术,是现场的艺术,所以受到严格的时空限制,但电影不受时空的限制,在镜头的视角下,时空得到无限的延展。把话剧改编为电影,首先要利用电影在表现时空上的自由性和多样性,将话剧的块状结构重新组接成为一条五彩缤纷、变化丰富的视觉河流。具体说来,第一,拓展时空:按照剧情的需要,丰富场景,使场景更加真实,拉开时间的跨度,不必像戏剧一样把时空拘泥在集中的舞台上;第二,转换时空:电影可以通过不同的剪辑方式完成场景或时间的转换,而不必像戏剧一样通过暗场和换幕来单调地转换时空;第三,交叉时空:电影可以通过蒙太奇丰富叙事方式,增加叙事线索,改变叙事结构。

话剧《夏洛特烦恼》不是一部中规中矩的戏剧,它用“南柯一梦”构造了丰富的戏剧情境。在电影的改编过程中导演在时空的延展上下足了工夫,在时间上故事巧妙地融合了怀旧元素,给了虚拟梦境以现实挂靠,浓厚的时代感博得了观众的普遍认同。在空间的选择上,添加了操场、天台、广播站、办公室等场景,充分拓展了学校的空间。

改编成电影的《驴得水》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进一步拓展,主要地点仍定在一个窑洞教室,还是没有超出三民小W的范围,几乎照搬了话剧版的舞台。在叙事上,其时空处理的总体结构上基本沿用了舞台的处理方式,改编后仍然可以很清楚地感觉到话剧的四幕结构――督察员来的前夜,督察员来的那天,美国人来的前夜,美国人来的那天。

二、镜头的运用

巴赞在《电影是什么?》中提到:“舞台调度中用动作和道具表达的含义在高明的电影语言中可以运用镜头的调动进行表述。”镜头的调动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方面实现:(一)调整距离,调整景别的大小,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不断变化;(二)调整角度,仰拍、俯拍、主观镜头,视角不断切换;(三)加强运动,推、拉、摇、移、跟综合运用;(四)选择长度,通过长镜头和短镜头改变影片节奏。总之,只有在改编过程中充分发挥它能够调节距离、角度、运动方向、长度节奏上的特性,才能使所表现的内容达到“电影化”的要求。

电影《夏洛特烦恼》对镜头语言的运用较为成熟,用全景镜头展示学校开大会使得宏大场面,用特写镜头突出人物情感。影片的一个长镜头也堪称经典,在夏洛哼唱的《那些花儿》的歌声中,用一个长镜头把五六个不同的家连在一起,展现出最能表达人物性格的不同生活状态。《驴得水》的电影化过程中,导演也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作出了努力。导演沿用了叠化的闪回镜头表达插叙和补叙的内容,也用淡入淡出的剪辑技巧表达了场次的更替。但影片的大部分场景都是中景镜头加平视视角,形式上更像一部舞台纪录片。

三、对白的精简

戏剧改编成电影时,原剧中的对白常被保留下来。舞台上由于时空的限制,故事情节必须尽量集中。这就使得许多内容只能依靠对话交代、说明、补叙出来;加上舞台和观众之间有一段距离,演员细腻的面部表情和细微的动作观众看不清楚,必须更多地依靠人物的语言。但在银幕上,时间和空间被不同的镜头分割开,影片多以视像为主对白为辅。一定意义上说,电影中用到的对白越少越好。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夏洛特烦恼》和《驴得水》的上映,为话剧的电影化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而将话剧改编成同名电影成为新潮流,也恰恰反映出当下优质电影剧本的稀缺。分析和总结出话剧到电影的形式转换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可以帮助电影在剧本稀缺的今天,拄好戏剧的拐杖,早日走出困境。

参考文献:

[1][法]安德烈・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

[2]冯大明.试论从话剧到电影的形式过渡[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6(03).

作者简介:

编剧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生活教育;灵活创编;精心创设;大胆创新

陶行知指出新教育之所以新,旧教育之所以旧,是因为“发明能力”的不同,发明力依赖于试验,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以其“试验之精神”为指导,体现了创新意识。好的师范教育者应该懂得“全国学者,苟能尽刷其依赖天工、沿袭旧法、仪型外国、率任己盘、偶尔尝试之旧习,一致以试验为主,则施之教育而教育新,施之万事而万事新,未始非新国新民之大计也。”的试验精神。本着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我在幼儿戏剧教学中尝试了全新的教学方法,创新意识较鲜明:

一、灵活改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

陶行知认为“好教育应当给学生一种技能,便他可以贡献社会。换言之,好教育是养成学生技能的教育,使学生可以独立生活。”《幼儿文学》教材以理论知识为主,无论是幼儿故事、幼儿散文、幼儿戏剧,从教材体例和内容上看,都属于文学理论范畴。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这对学生从教能力的指导必定会显得过于“纸上谈兵”,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灵活地改编、整合、再创造。

幼儿戏剧是幼儿文学中一种重要文体,它是一门综合艺术,集语言、表演、音乐、歌舞、美术等多元艺术于一身。学习掌握幼儿戏剧表演技能,不仅仅可以提高幼专生的综合专业素养,还能够帮助其掌握更多的指导幼儿进行戏剧以及其他艺术形式表演的技能。这种能力的具备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的教学实践更具有可操作价值和指导意义,这正是我们人才培养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所以,我把课定位在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棚结合的课型上。由于教材中没有技能训练的教学内容,我便结合自己多年的指导学生参加幼儿戏剧表演的经验,从幼儿戏剧的三大特点里挖掘出幼儿戏剧表演的技巧,即幼儿戏剧活动的游戏性特点要求表演时——空间模拟要逼真、幼儿戏剧冲突单纯而有趣的特点要求表演时——表情语气要鲜明、幼儿戏剧语言动作化形象化的特点要求表演时——动作语言要同步。让学生在理论的指导下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表演技巧的训练,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更具有实际性。

二、精心创设环节,运用科学教法

陶行知先生认为“民主的教育方法,要使学生自动,而且要能启发学生使能自觉,要客观,要科学,不限于一种,要多种多样,因材施教,要生活与教育联系起来。”如果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创设的不科学不合理,教师很难讲出好的“作品”来。所以在教学内容拟订好后,教师应该本着自我发现,自我研究,以练代学,学练结合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做”合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方法。

课堂中我分别设计了“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环节,“练习与指导”的综合训练环节,“延伸与总结”的知识技能拓展环节,这三个环节就是三个研究项目。学生在项目的研究中、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完善了自身的专业技能。第一个项目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我给学生准备了幼儿戏剧的表演片段,学生观赏的同时,直观地对理论知识有了准确的认识,在分组研讨后,自我发现总结表演的技巧:第二个项目通过同学分组进行片段练习,旨在培养其艺术表演的自信心、表演技巧的灵活运用、角色行动性的分析、对生活敏锐的观察力等多种创作素质:第三个项目通过同一个题目的分组创作表演,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艺术想象力、指导创作力等多种专业技能。整个过程中有我精彩的示范,巧妙的引导,极富针对性的提问,学生边看边学边练,由阶段性练习到综合训练,由集体训练到个人训练,由案例分析到项目操作,方法多样,难易结合,不仅充分调动了同学的积极性,展现了同学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强有力地传递出幼儿教师完善专业技能的重要性,真正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三、大胆创新学法,学习成果显著

教师备课不仅仅要备教材,各实验内容,还要备学生,所谓知己知彼。教师应该在对学生学习现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后,站在学生的立场,创造出适合学生接受水平,欣赏水平,能激发其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尝试新的学习方法,着力打造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力求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鲜、刺激、专业、优质地教学环境。比如,课前的提问我设计了针对性非常强的特色训练:变脸(喜、怒、惊、悲、疑、乐)即表情训练、拟声摹状(猫、猪、乌鸦、狐狸、狼)即幼儿戏剧表演形体模拟训练。这两项训练内容的设计力图改变传统的背诵儿歌,练讲故事的单调与老套模式,形式有趣且操作性强。对提高学生的有声和肢体语言表现力、感染力非常奏效,同时也使多数同学提高了自信,摆脱了心理障碍。

理论知识的讲解为了避免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我把理论与练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是教教演演,点点评评,学生是练练学学,学学练练。同时,我大力表现教师的示范作用,以表演技巧运用的效果展示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练习的方式我也进行了周密的策划,配合模仿能力训练我设计了“空手拔河”的游戏,配合表情语气训练我设计了“双簧”和“挑战”练习,配合动作语言训练我设计了“独角戏”,配合综合训练我设计了“导、演”练习。学生在学习中精神放松,心情愉悦,争相亮相,共同进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提高了自信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学到了新知识,掌握了新技能。

四、完善教师素质,完美教师形象

师者,榜样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只有完善自我形象,才能给学生树立一个模仿的好榜样;个性的教师塑造个性的学生,只有力图把自己个性的一面展示给同学,才能挖掘出学生的个性魅力,培养个性人才。所以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力求做真人。语言上我不仅注重语音面貌的准确无误,还注重语句的言简意赅;态势上我不刻意卖弄教师的成熟姿态,而更多的是用亲切随和自然得体的肢体语言,富有煽动性的手势和眼神来感染学生;风格上我努力做到风趣幽默轻松愉快,用快乐的表情激情的讲解。

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中教师应着力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教育,原创的激励语言“爱心”、“童心”、“信心”的三心总结既是我对教育者教书育人精神的真实感悟,也是我的教学信条,更应该成为所有幼儿教师必备的品德素质。学生在课堂上,同我共同用戏剧表演的方式演绎这三心时,全体师生深受鼓舞,我想这就是对幼教事业爱的共鸣吧。

编剧实训总结篇4

俞越龙

中学语文教学随着课程体制的改革,面临许多亟待解答的新问题。语文活动课(课外活动)怎么教,正是 人们在教改中探索着的一个问题。

我认为,讨论会、辩论会、演说会、故事会、诗歌朗诵、课本剧编演等,是几种较为优化的语文活动课形 式,现试就此作一评介。

一、讨论会

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各自发表意见,以探讨问题的解决。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与当众说话的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运 用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讨论会摘要:1.讨论会须有议题,参与讨论必须围绕中心,不能漫无边际地脱离议题,不然就达不到解决 问题的目的。讨论什么题目可先让学生提出,再经筛选确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能接触他们生活的热点, 也就容易引起讨论的兴趣。2.讨论会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可事先把讨论题目告诉学生,让他们搜集材料,思考 问题,写出发言提纲。3.讨论会要引导学生:第一、提出看法要有针对性,第二、发表意见须有根据,第三、 要有虚心学习、追求真理的态度。4.讨论会要让学生掌握。教师在讨论会中,只起参谋作用,要放手让学生动 脑、动口,锻炼口才,训练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辩论会

由正、反两方就某一论题展开争论。

组织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可以提高学生的论辩能 力,特别是驳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求异思维;第四、可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辩论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辩论会的有关知识。明确:要辩论,就必须抓住对事物认识的分歧点,辩论 双方如不在分歧点上交锋,各说各的,就不能称之为辩论。这就要求在辩论过程中,认真听取对方的发言,记 住要点,抓住矛盾,找出破绽,立即予以针锋相对的反驳。辩论是一个动态概念,辩论中双方都会遇到需要答 辩的新问题,这就要求论辩者头脑清醒,反应灵敏,善于思考,巧于言辞,这样才能随机而应变。辩论须有良 好的气氛。在辩论中,要积极发言,勇于交锋,敢于坚持真理,但不强词夺理,体现实事求是的学风。论辩交 锋,要讲求礼节,相互尊重,互相学习,不感情用事,不讽刺挖苦,从而能使论辩产生积极的效应。2.要选好 辩论题目。辩论题目,应选择存在认识分歧,大家感兴趣,并有争论价值的论题。题目可事先公布,意在作好 准备;亦可临时宣布,旨在训练学生敏捷思考与表达的能力。3.要确定辩论会成员。辩论会由主持人、正方反 方的辩手以及评委三种成员组成。主持人1名,两方辩手各三名,分为一、二、三号,其中一号辩手是主辩,其 它是助辩。评委会一般设3—5人,可全由学生或师生共同组成。4.要作好辩论的准备。正反两方,都须以对方 为论敌,估计对方会在辩论中摆出怎样的理由,提出什么根据,作好反驳准备,并写下论辩发言的提纲。主辩 与助辩在辩论中如何协力配合,亦需未雨绸缪。5.要安排辩论会的程序。辩论会的一般程序是:主持人宣布辩 论的题目与规则后,先由正方一号辩手发言,次由反方一号辩手反驳,而后正反方自由辩论,这时各号辩手均 可发言,但必须依次而行。自由辩论后,依次由正反两方的三号辩手对自己一方的论点、论据进行系统总结。 论辩的程序,由主持人控制。主持人要作到客观、公允、对双方辩手发言的次数、时间应予均等,不能偏视一 方。辩手发言的时间不宜过长,应予限定。论辩中如出现偏离中心的现象,主持人应予提醒,必要时还可作适 当引导。最后由评委会对辩论会进行评估,并宣布获胜的一方。

三、演说会

组织学生针对某问题或事件,当众发表见解。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训练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立论与驳 论的能力;第三、可以训练学生的体态语言。

演说会指要:1.要指导学生写好演说稿。演说,当众发表对某问题或事件的见解,不消说,是自己的见解 。因此参加演说,应该自己动手写好演说稿。写演说稿的要求是:第一、演说题目,要切合听众的要求与兴趣 ;第二、演说材料,要切合实际,并有新鲜感;第三、演说顺序,要有纲有目,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第四、 演说语言,要简洁明快,并有感染力与鼓动性。2.要从易到难,分步实施演说训练。第一步,先让学生选用别 人的文章,加以修改后作为演说稿,在小组内演说;第二步,待学生有了一定基础,就要求他们自己写演说稿 ,而后在班上举行演说会。3.要重视演说的体态语言训练。讲求演说的手势表情,提高演说语言的形象性、生 动性与鼓动性,增强演说的效果,并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4.要对演说会进行讲评。

四、故事会

组织学生编讲故事。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能力与习惯;第二、可以训练学生文艺创作的能力; 第三、可以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故事会指要:1.组织学生编写故事。学生编写故事,内容不限,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编,可以根据听说传 闻编,也可以利用课文的情节编,等等。在学生编写过程中,指导他们学习设扣子、解扣子的方法,讲求故事 的连贯性、曲折性、感染性、趣味性与教育性。文字应力求生动形象,简洁明达。2.组织学生在小组评选较佳 故事。学生编出了故事,在小组内试讲,选出效果较佳的故事向班级推荐。3.举办班级故事会。各小组评出的 故事,再进行筛选,确定故事会演出的节目。故事会举行前,可由教师会同学生中的文娱积极分子,一起对节 目进行演出辅导。故事会举行时,可邀请其他班的教师与学生观摩。故事会结束,可进行评比奖优。4.要注意 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编故事、讲故事,要有文艺素养,因此组织活动时,要看对象条件。比如,有的学生不 会编写故事,就让他学讲故事;有的学生能编故事,不善于讲故事,那就不要勉为其难。

五、诗歌朗诵会

组织学生写作、朗诵诗歌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表情朗读与写作诗歌的能力;第二、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使 他们受到审美教育。

诗歌朗诵会指要:1.要向学生传授朗诵诗歌的有关知识与技能。明确:朗诵诗歌与朗诵其他作品在重音、 停顿、语调的掌握上有不少一致的要求,但从诗歌的特点出发,尚需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工作:(1)深刻领会并深 入诗的意境。诗的意境是诗中的思想、感情与形象的统一体。它是借助诗歌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因此,只有 吃透诗的语言,才能理解、深入诗的意境,也才能用朗诵的语言艺术把听众带入意境,使之受到感染,产生共 鸣。(2)掌握朗诵的方法。一是定准音调。音调又称基调。是全诗的声音给人的基本感受。它是根据诗歌的思想 内容来确定的,颂歌的音调必然高昂,哀曲的基调定趋低沉。二是区分语气、语调。这在叙事诗的朗诵中尤显 重要,要在叙事、对话、句型上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三是把握节奏。诗歌的节奏,是由一定的轻重高低的 声音与一定时间的间歇所形成的。朗诵一句或一行诗,每个基本单位的词组之间,总要略加停顿。每一句或每 一行诗里,顿数有一定的规律,每顿所占的时间大体一致,每顿之间的间歇相等,这样读起来就形成一种节奏 感。格律诗各句各行的节奏顿数要求一致,自由诗则不作严求。至于朗诵节奏的快慢应视作品思想感情的起伏 灵活掌握,只要念去和谐即可。四是传达感情。朗诵传情,首先靠对诗的深刻理解,使自己的感情与诗歌的感 情融为一体,同时也要求朗诵者善于把诗作为感情传达出来,这就要求朗诵者必须具有善于用带感情的语言( 音调、声调、语调等形式)并配以恰当的手势、表情的艺术素养。2.要提倡朗诵自己写的诗。指导学生朗诵诗 歌,要强调自己写诗,自己朗诵。开始这样作,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权宜之计,暂时允许他们朗诵别人的诗 。在课内则向学生传授写诗方法,让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练习写诗。一待学生写诗入了门,就可举行赛诗会, 这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他们的发展都是不无意义的。3.要指导学生把朗诵诗歌与生活联系起来,歌颂 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丰富他们的精神文明生活。4.要引导学生经常从音像设备中收听、收视诗歌朗诵的节 目,从中汲取营养,以不断提高他们朗诵诗歌的水平。

六、课本剧编演

组织学生编写并演出课本剧。

该活动的意义在于:第一、可以培养学生编写剧本与戏剧演出的能力;第二、可以训练学生口头与书面表 达的能力与体态语言的能力;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创造想象与再造想象进行艺术构思的能力。

课本剧编写与演出指要:1.向学生传授课本剧的有关知识。明确:课本剧,是根据语文课本中的题材编写 而成的剧本。它具有剧本的一般特点:一是舞台性。剧本受舞台演出的时空限制,在剧情、时间、地点上都要 求高度集中。二是戏剧冲突。剧本因受舞台的制约,戏剧冲突必须集中、尖锐、激烈。三是戏剧语言。剧本的 语言,分为说明语言与人物语言两大部分。说明语言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并提示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和 性格。人物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而对话则是主要成分。剧本对人物语言不只要求性格化,而且富有 动作性与潜台词。2.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本剧的编写活动。这样,既可为挑选演出剧本提供有利条件,又可以 从中发掘编剧人才,组成课本剧的写作小组。3.组织学生讨论准备在班内演出的剧本,而后由创作小组根据讨 论意见对剧本进行修改、加工、润色,最后交教师审定。4.课本剧演出的演员与导演,可由学生毛遂自荐或集 体推举。如人选不当,在排演过程中还可调整。5.课本剧演出后,要进行民主评议,教师讲评。

以上几种语文活动课形式,都是以说话训练为中心,带起读、写、听的训练,它们可以弥补课内教学的不 足,对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扩展知识,提高素质,都是很有意义的。

编剧实训总结篇5

在形容我的戏剧特点时,别人说我风格多样“一戏一格”。关于“一戏一格”,实在是因为我好奇心太强,喜欢尝试各种可能。我尊敬以一种艺术理念为指导不断实践的艺术家,不过性格让我成了不断实践后再总结艺术理念的创作者。

我曾经热爱排演国外大师的经典名作,甚至有个外号“情迷古典主义”。为何要痴迷于“故纸堆”呢?作为导演,排演大师作品的过程,就是在与智者对话。

阿里斯托芬、莎士比亚、高乃依、莫里哀、拉辛、谢里丹、契诃夫、布莱希特、迪伦马特这些智者们就是我的忘年交。既是忘年交,我就不用卑微面对;既是对话,我也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在排演《伪君子》时,我替莫里哀重写了最后一幕,谁让他当时得瞧路易十四的脸色,我不用,我得替他讥讽得更尽兴点;在排《麦克白》时,我让演员涂上油彩、持着马鞭、使着京剧的身段说莎翁的台词,中国戏剧里的帝王将相对英国的那一套也不陌生;《爱的徒劳》里王公贵族被身居集体宿舍的普通现代大学生们取代,因为相关的“愚蠢”不分时代与国别。

在诸多对话中,最为观众熟悉的是在2003年由林兆华导演发起的北京人艺青年导演处女作展演的开幕戏《四川好人》0在人艺实验剧场的演出中。台词全部改为口语化;现场配乐演唱的曲调全部是耳熟能详的大俗歌;演员们穿着由中山装、西服、旗袍等等拼接而成的款式色彩对比强烈的“对半儿分”服装;老王诗句的吟诵被数来宝快板置挽观众在剧场大厅看完序幕再领着马扎儿进剧场随意坐下看戏;多演区的表演使观众必须边看边移来移去;最后一场观众可以参与批斗隋达。拿着报纸攒成的纸团掷向自己心目中的坏人等等。现在回头看,恐怕应该做做减法。但当时这一切都是立足于和布莱希特同志探讨一下那玄妙的“间离”概念怎么能够中国化。《四川好人》还让我形成了同一剧目排演多个版本的创作方法,因为演出有两场在首都剧场大门前的广场演出。我同时排演了剧场多演区版与露天版两个不同版本。

总之,在与大师的一次次对话中,我开拓了眼界,磨砺了思想,我们相谈甚欢。大师使我成长。也促成我对中国传统演艺元素进行借鉴来表达国外经典,这种表达方式的中国化贯穿这一时期的戏剧创作。

在不断借鉴中国传统元素排演大师经典的过程中,我发现原创作品虽然充斥市场,但多是矫情恋爱加恶搞套路的减压式演出,便想做一出真正反映老百姓生活情感的草根作品。于是我以写实主义美学为指导,用非表演专业学生为创作班底,编导创作了描写北京大杂院生活的《枣树》。

《枣树》最为专业人士惊叹的是该剧没有剧本。如果剧本只是指记录在纸上的文字的话,那么除去我每次带进排练场的幕表外,确实没有剧本。

我们所熟知的剧目创作(特别是写实主义戏剧)是首先由编剧编写出剧本(文学性创作),之后导演在此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剧场性创作),最终使文字变为舞台形象完成演出的一个过程。即使是同一个人兼任编导职务,也是按此工序和流程完成创作。

如此说来《枣树》的创作理应如下:

我脑中的素材――>形成文字(剧本)――>进入排练――>在观众的注视下完成演出

而实际的创作过程是:

我脑中的素材――>进入排练――>在观众的注视下完成演出――>形成文字(存档用舞台记录本)

表面上看来,《枣树》与其他戏剧创作的区别在于缺省了剧本这一文字创作环节,而实质上这是从文字描述――>角色形象与从演员形象――>角色形象两种不同创作方法的根本区别。

打小长在奶奶家院子里的我,积累了大量北京院落生活细节与众多胡同里形形的人物形象。这些素材足以使我直接根据演员身上的具体情况与特点,把演员加工提炼成鲜活的角色形象,根据演员决定人物,而不是把想好的人物形象写下来再让演员努力向角色靠近来完成,根据剧本要求选择合适的演员。角色确定后完成幕表,这是整个创作过程惟一需要我动笔的地方。幕表决定了每个人物的行动线和各个戏剧场景的设置。拿着幕表进入排练场,我首先口述情节与台词给演员,再组织演员行动,设定调度,之后根据排练的实际情况。择取演员即兴发挥的亮点保留下来,重新调整场面任务与对白,有时甚至更改已有幕表,或对某一场戏进行完全改变,当场重新口述情节与台词,如此反复调整,去粗取精。这种创作实质是以排练场为“稿纸”,以演员的真实行动代替我的手中之笔。在排演中“写作”。这是以导演思维为先导的导编合一的创作。

当然这种以排练场为“稿纸”直接“书写”演出,要求有娴熟的导演技巧作后盾。如果没有在中戏导演系学习期间导师丁如如对我的悉心培养,我是无论如何无法胜任《枣树》的创作的。

我还要感谢北国剧社可爱的学生们。从2001到2008年,我与北国剧社相处了七年多的时光。由黄会林与绍武两位先生所开创的北国剧社,拥有“学演戏学做人”的宝贵传统。现在虽然我已经从北国剧社指导老师的岗位上光荣退役。但回想起当时同学们对戏剧的挚爱,仍然深深感动。

作为北国剧社的指导老师,我对同学们的戏剧训练恐怕不亚于在艺术院校的教学每周的固定活动时间。渐序进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从元素到小品的训练,意大利假面喜剧训练,雅克・勒考克面具训练,哑剧训练,京剧训练等等不同表演体系的练习;并且每周留表演作业,下次活动回课;每学年上半学期期末小品专场汇报,下半学期期末大戏演出,暑假期间老团员与新招入的特长生一起排演迎新大戏于九月开学演出。曾有个中戏表演系的朋友感叹,在北国四年的当众演出实际锻炼要远远多于专业院校的学生。

北国剧社排演《枣树》的主力,基本上和我在一起摸爬滚打了三年以上,我们对彼此的性格特点与专业水平了然于胸,在长时间的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极度默契。如果没有这些有专业素养的学生,我恐怕需要事先写下剧本,而无法直接用幕表进行创作。

最终,《枣树》在北京第一届大学生戏剧展演中包揽了最佳剧目等全部11个奖项中的9个,获得了第九届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并且在社会上取得了观众的广泛认可。有人说幕表制创作在编剧与导演方面是值得深入研究,请我去给专业学生讲课;有人说非职业的剧社演员有如此精彩的专业表演,如何训练值得专业院校借鉴,来找我交流经验;还有人说在真实反映老百姓生活的作品严重匮乏的今天。我选择了如此贴近生活的题材,是选题的成功,叫我帮忙预测商业选题。

如今,民间的戏剧创作几乎是完全立足于商业,从文化角度出发的高水平戏剧创作几乎绝迹。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枣树》的成功是我以文化为戏剧创作切入点的成功,也是剧社同学们的戏剧实干精神的成功。《枣树》所代表的非职业演剧的专业精神和文化责任感足以使许多职业戏剧工作者汗颜。

《枣树》不仅使我实践了导编合一的幕表制创作方法,更成为我原创题材创作

的起点。

如果说《枣树》感染中老年观众,那么《未完待续》是献给都市青年人的。女主人公莫莉将要死去,但她必须找一样东西带走,否则就要重复过生命中这最后一天。该剧的创作源于我与好友王彩练的人生低谷,在低谷中难免觉得生与死的重要。于是《未完待续》在我们两人每天深夜于中戏附近胡同里的游走中诞生了。

剧本第一稿完成后,我俩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寻找投资的漫长旅程,最终以失败告终。受到拒绝的原因很简单:剧本涉及人的生死,这一题材太不商业。

尽管每次我都表示要以目前流行于欧洲的形体戏剧概念融合虚拟写意的东方美学传统排演该剧,使舞台呈现生动有趣。但总是听到这样的回馈:“可是女主角死了。观众不会爱看的!”也难怪,形体戏剧在那时还是个较为陌生的概念。因此大家想象中剧本的呈现基本是写实主义的。

还好,有不以商业为目的的2007年青年戏剧节接纳了《未完待续》,在剧本完成两年多以后,我终于进入排练场。有趣的是就连演员们都认为该剧一定得走写实主义戏剧的路子。我至今还记得听到这个想法后,我和彩练无奈对望的眼神。

为此,21天排练中的头7天,我没有让演员碰剧本,而是进行了压缩式训练。空间练习、意大利假面喜剧训练、Lecoq的面具训练等等,通过这些训练把演员们纳入到形体戏剧的演剧观念中来。之后7天把全剧粗连排完。这次创作实践,舞台呈现突破了写实的禁锢,把演员的形体可能无限放大――死神可以以多种形体方式在舞台上飞翔;日式餐厅没有任何实景全部靠演员的动作交代出来;摩天大楼顶端的跳楼场面仅仅借助演员的表演和一根绳子表现;表演水上行船的演员们只需要一块布;天鹅、树木、白塔等等动植物与非生物体全部由演员扮演;快慢形体动作的结合突出莫莉的几十次遇刺;而且所有的音乐全部由演员现场哼唱。儿歌的曲调唱着莫莉就要死去贯穿整个演出。记得长期合作者,《枣树》的灯光设计韩东、服装设计吴蕾看过粗连排后都没想到我的风格如此大变。最后的7天细排。演出。

有趣的是,当五个演员演出三十个剧中角色的演出结束,我和彩练接到众多演出邀请。《未完待续》在题材上触碰了商业,排演上实现了形体戏剧的本土化。由于喜爱形体戏剧的别样演出呈现,观众被剧本内涵所打动。看来涉及生死和商业与否没有必然关系。

形体戏剧的创作往往可以通过幕表制完成,反而像《枣树》这样的写实戏剧运用幕表制创作比较罕见。然而无论是《未完待续》,还是之后创作的讲述一对普通小夫妻在一顿晚餐间串联起生活中各个浪漫瞬间的《两个人的法式晚餐》,我却没有采取幕表制创作。比如排演《两个人的法式晚餐》第二轮时,我相较于第一版做出重大改动,情节几乎改了一半,从创作而言,我依然可以带个幕表没有剧本进排练场,但预计到演出前我只剩下五天时间排练,也根本没有时间训练演员。我写出了剧本发给演员。以当下的商业环境。不要说默契合作的创作团队,就是有长期固定的合作者都非易事,在这方面,赵淼做得很了不起,而孟京辉老师的团队最为让人艳羡。

直到《西游记》的创作,我才又一次彻底运用幕表制的思路创作。

08年首届北京青年戏剧节的开幕戏《西游记》的创作与我这一代人的童年有关,孙悟空是我们儿时的英雄,大闹天宫经常是胡同与楼道里“械斗”玩耍的主题。我以此剧表达我们这代人对童年的感受。全剧的上百件道具几乎全是我用一个月的时间亲手制作的,这足以证明创作的诚意。

有意思的是,《西游记》成为我排戏十年来最具争议的作品。观众依旧喜欢,但评论意见分为两极,贬斥的人特别讨厌――没故事、瞎胡闹、粗糙、没有主题;赞誉的人十分喜欢――想象力丰富、好玩、有童心、回归儿时情怀。仔细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有二。

其一、主流商业戏剧的服装舞美往往显得精美,一看之下谁也不敢说演出没花钱,制作不专业,最终也就没有人会说戏不好。这种房子怎样不论,装修必须过得去的做法其实已经成为主流商业戏剧制作的一条潜规则。

而《西游记》的演出要求还原出童年游戏的质感。破竹筐、花被单、锅篦子、痰桶这些童年从家里偷偷拿出来的“玩具”成了舞美原材料,再加上我的舞美设计思路――任何人只要想模仿,都可以回家照着做出来玩。结果视觉上粗糙质朴,破坏了主流商业戏剧建立的潜规则。

原因之二,《西游记》根本就不是“戏剧”。

什么算作一出戏,这是极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在翻看全世界的戏剧史或是讲演戏剧的博大精深时,定义极其宽容。但是,我们各自心目中的戏剧定义是建立在个人的审美经验与审美习惯上的。因此写实主义的创作者曾经与现代派水火不容。《等待戈多》当初离经叛道。现在随着大众戏剧审美经验的拓宽,称为了经典。

观众进入剧场的审美体验往往是演员化身为剧中人物并以行动演绎故事,我们因故事中的人物命运共鸣、思考。演员可以采用自然主义观念也可以运用哑剧表演但最终结果都是化身为角色。即使是布莱希特也是在这一审美经验内的演员角色跳进跳出,预知故事结局并不影响观众对故事中人物的关注甚至是移情。

在《西游记》演出过程中,大闹天宫的故事渐渐变为演员与观众共同游戏的情境。观众的欢乐、悲伤、共鸣、思考不是产生于大闹天宫里的孙悟空,而是来自于以大闹天宫为玩耍线索的游戏者们。我们看到的是游戏里游戏者的表演,而不是故事中角色的演出。

出离剧场,我们复述一遍大闹天宫没有意义,而游戏者们具体怎么玩的及其与自己童年的对应关系,成了《西游记》的审美重点。有位记者朋友反复问我何时《西游记》可以再演。我问他原因,他说别的戏我还可以在现今剧场里找到类似的演出,而《西游记》的观看体验是无法找到替代品的。《西游记》对已有戏剧审美习惯构成了客观上的挑战与破坏。因此招致批评甚至愤怒。

其实《枣树》与《西游记》同样是以排练场为“稿纸”,同样是以演员的真实行动代替我的手中之笔,同样是在排演中的“写作”,同样有诚意。只不过《西游记》的步子迈得更远一点,是在通过我们一代人的真实生命体验,试验着建立新的观剧审美习惯。

在原创实践中,除去继续对中国传统演艺元素的借鉴外,中国传统美学对我创作的指导开始显现:源于国画留白的美学观念,《枣树》中的枣树并不出现在舞台上;写意境界与西方形体戏剧进行嫁接,《未完待续》里演员的形体借助绳子、布单来虚拟传神;这些原创作品也开始真正触及当下中国人的深层情感与真实生活。

编剧实训总结篇6

近年来,音乐剧对于大众已不再陌生,《歌剧魅影》《修女也疯狂》《保镖》等西方经典音乐剧大量被引进与广大民众见面,《Q大道》《变身怪医》《音乐之声》等百老汇著名的音乐剧被改编成中文版在国内巡演,更有国内原创的中国音乐剧,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不断发芽。音乐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是一种融歌唱、对白、表演、舞蹈于一体的舞台戏剧形式。强大的包容性是音乐剧最大的魅力,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舞美手段都有可能被音乐剧吸纳,形成目前气质独特且色彩纷呈的舞台艺术。这就要求音乐剧演员必须懂音乐、懂戏剧、懂舞蹈,并能够把这些要素统一起来进行表现。中央戏剧学院对音乐剧人才的定位是“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和演唱素质,扎实的舞蹈基本功素质,过硬的艺术语言功力和熟练掌握塑造舞台形象能力,能够胜任音乐剧、话剧、影视剧等不同艺术创作的全能型表演人才”。

一、不断探索总结教学方法

然而要培养出音乐剧所需求的综合性全能型人才,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断探索、总结更多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是我们完善音乐剧专业教学的必经之路。

国内的音乐剧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实际意义上只有20多年的历史,这期间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阶段,培养的模式主要还是借鉴和模仿西方国家办学模式,然而却并不十分适合中国的教育国情。西方国家音乐剧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了,硬件、师资等条件都十分完善。我国音乐剧办学时间短、办学底子薄弱。课程设置上就只是把声乐、表演、舞蹈等艺术类学科简单地设置在课程体系中,而且,音乐剧教师也大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行从事音乐剧的。如:音乐剧演唱的老师多是教民歌或者美声的专业教师;音乐剧舞蹈老师在上课之前可能还在思考什么是音乐舞蹈;而音乐剧表演老师则几乎是直接把话剧表演的培养模式用于了音乐剧课堂。这些声乐、表演、舞蹈的授课模式都还停留在传统的专业艺术学院单一授课的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在最后的剧目呈现当中,就无法很好地准确诠释人物,演唱、表演和舞蹈脱节,就会出现舞台表现生硬的现象。这样就无法满足音乐剧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达不到能歌善舞、唱演俱佳的效果。

二、声台形表进行有机地融合

要培养出具有综合能力的全方面音乐剧人才,培养方式就必须要区别于传统单一的艺术表演科目的培养模式,应将声台形表进行有机地融合,来进行训练。我??传统的戏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讲究“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循序渐进综合培养的特色,我们可以借鉴戏曲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确立以剧为核心,体现人物为目的,来对学生进行训练。那么,音乐剧演唱就不能只是单一的发声技巧课,除了教授发声技巧以外,同样应该注重“演”的部分,任何音乐剧的唱段都是建立在它是一个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的基础上的,所以首先必须要有“剧”的概念:需要明白当下的剧情、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需要表现的情感,然后再用适当的演唱技巧和方法来对作品进行诠释,成功地塑造人物――这才能称之为“音乐剧演唱”。剧中人物可能需要边唱边跳或者边演变唱才能完整体现其个性,那么,这个演唱课就要与表演、舞蹈进行有机的融合。同样,音乐剧舞蹈,也应该注重“剧”的成分,而不仅仅是舞蹈的技巧训练。无论是什么舞种,它在剧中的作用都应该是为体现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为目的。边唱边跳的段落中,如何保持稳定的气息来歌唱也是舞蹈老师需要研究和探索的。如果说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舞蹈是音乐剧最重要的表现手段,那么戏剧则是音乐剧的核心,音乐剧表演课程的教学,一定不仅仅是传统的话剧表演训练方式,它更应该是把音乐、舞蹈融合在一起进行训练,如何在音乐中进行表演,演员自己内心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如何达到契合,这才是音乐剧表演课区别于传统的话剧表演所特有的艺术特征。

三、结语

编剧实训总结篇7

研究个案之一:文学社对提高学生写作、采编能力的尝试

运用行动研究来探究文学社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我们课题组已经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为了提高中文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我系于2007年成立了“红杏花”文学社,指派有写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文学社的总顾问和指导老师,同时不定期邀请外面的作家和本校的专家来举办这方面的讲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如曾请中国作协会员、江西省作协副主席、着名诗人程维来讲诗歌创作,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热情。考虑到学生发表作品较难,经上报院党委宣传部批准,系里于2008年创办了内刊《红杏花》杂志。这本由学生自己写、自己编辑出版的期刊,既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园地,同时也成为他们进行实训的阵地。“能说会道,能写会造”,这是我们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写”是一般的写作要求,这里所说的“造”指的是创造,也就是能进行文学创作。文学创作要比一般的应用文体写作要求更高,由此必须给他们更多的锻炼机会。从理论转向技能,除了教师的指导,还要不断地进行写作实践,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提高。通过调查发现,红杏花文学社有专门的章程,有固定的活动,每年有自己的计划。它每年定期举办的诗歌朗诵会、戏剧表演节、小说研讨会,对促进学生的文学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来就业的方向除了从事教育工作,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会到新闻出版业工作。为了拓宽就业面,在实训教学上我们对学生采编能力的培养也十分重视。系里的指导老师会经常在文学社举办采编业务方面的短训,对新生进行业务指导。2010年12月3日,笔者对文学社全体成员进行了编辑业务方面的培训。当时内部刊物《红杏花》正在编辑第三期,已经排出了样刊初稿。作为总指导,笔者在审阅过程中发现了较多的问题,于是从稿件内容把关和编辑排版两个大方面,对全体社员提出具体要求,并结合已经在审的杂志清样,从正反两方面的例子进行了讲解。如这期杂志中文学社社员何某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在这个喧闹的世界,加上几千年的礼义思想的影响,办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往往非要复杂地给各个有关部门、有关人员送点东西。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我并不是批判什么,而是强调钱的重要性。……”笔者明确告诉学生:民族宗教问题绝对不能碰、政治问题不能随便碰、消极颓废内容不宜发表。通过指导老师对文学社学员的指导,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学院报纸的副刊上,曾多次发过“红杏花文学社作品专版”。江西省写作学会每两年要举行一次“大学生写作大赛”,系里指派作家祝春亭教授担任这项赛事的指导老师。除2002年首届比赛没有参加之外,其余的比赛中文系都组织学生参加了。在这项比赛中,中文系的学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数十名学生分别获得了一、二、三等奖。其中获得一等奖为第二届6人,第三届、第四届都是10人。由“红杏花”第四任文学社社长、中文系2008级专科一班杨高海编剧的《爱在苗乡》,在学校演出获一等奖,该剧参加全省高校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获得了旅游商贸学院赛区三等奖。与此同时,学生的采编能力也得到提高。他们拟于2011年4月出版第四期《红杏花》杂志,在审稿和编排上与第三期相比,同样是这些学生唱主角,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杂志内容健康向上,编排美观得体,获得了广大师生的好评。有的学生在学院的报纸任采编,有的则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了作品。由此可见,加强写作、采编能力方面的实训教学十分必要。

研究个案之二:表演与研讨会对推进学生科研能力的作用

运用“行动研究”来推进学生的科研能力,必须遵循“行动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一般来说,教师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如下:①发现教育问题;②分析问题,找出原因;③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④ 实施方案;⑤反思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这一理论,我们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中去发现学生当前存在的问题。从2006级、2007级本科班毕业论文的写作上来看,我们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着科研能力不够强的情况,专科学生这个问题就更突出了。例如,许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不新,重复别人的观点,缺乏学术价值;还有不少学生只会就事论事,叙述作品的情节占太多篇幅,论文的理论性不够;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写出的论文逻辑性不强,整篇文章不知所云。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锻炼不够,学生主动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太少。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系里决定加强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方面,重点又加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表演,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二是通过开作品研讨会,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这些专业课,涉及的文学经典作品很多,其中不少作品被搬上了银幕和荧屏。让学生组织剧社,进行文学作品表演,学生要演好角色、进入角色,就必须对作品和角色有一定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他们对作品的认识往往会有所创新。诗歌朗诵会,是实训教学中经常举办的一项活动。“红杏花”文学社成立后,每年4月都要举行大型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能力。戏剧表演,也是促进学习的途径之一。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分角色朗读来体会戏剧作品,如《雷雨》《钦差大臣》《威尼斯商人》都曾作过尝试。“红杏花”文学社为庆祝成立一周年,当时准备了丰富的文艺节目,其中就有话剧《雷雨》片断的表演。在此之前,中文系学生曾将《简?爱》的精彩片段以话剧的形式搬上舞台。学生还自编、自导、自演过话剧《爱在苗乡》。为了加强探索性内容的实训教学,笔者曾于2009年4月22日在200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班的《世界华文文学》课上举行过“林海英作品研讨会”,要求全班每个同学必须发言,会上大家发言踊跃。互联网的发达,使学生可以上网查找一些研究文章,这使得他们可以对别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借鉴。然而也有其负面作用,就是一些不愿动脑筋的人会抄袭别人的研究成果。为了避免其负面作用,我们在2010年3月16日举行研讨会,特地将本系作家祝春亭新近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商埠》作为研讨的对象,以杜绝他们上网抄袭。再如2011年3月19日举办的路遥作品“《平凡的世界》研讨会”,系里派了四位指导教师,邀请了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和江西电力职业学院的文学社代表参加。学院督导郭教授对此也很感兴趣,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前往观摩,并在学院的《督导简报》上作了介绍。学生的发言稿,一部分准备修改后发表。研讨会形式实际上是一种“课题研究模式”(也叫项目研究模式),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模式。实践证明,课堂与课外相结合,通过表演和研讨会等形式,加强探索性内容的实训活动,对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经常性地开展表演和研讨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研究个案之三:技能竞赛对提升师范生综合素质的促进

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有一大部分是师范类的。作为师范院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以赛代训是实训教学最常见的形式。与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相关的比赛,开展得较普遍的主要有书法比赛和演讲比赛。“三字一话”(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普通话)和课件制作,是成为一个教师要练好的基本功。书法比赛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三字水平,而演讲比赛、辩论比赛则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表达能力。这些实训形式,对师范生极为重要,所以成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训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结合校园文化活动,通过竞技促进实训教学,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办法。例如师范生基本功技能大赛,学生参与的热情就很高。江西省教委师范处2008年推出了第一届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要求师范生在演讲、钢笔字、毛笔字和粉笔字以及课件的制作上,能一展自己的基本功。笔者单位每学年都要在班、系两级举行演讲、辩论、朗诵、书法、制作课件等比赛,在比赛之前让相关老师给学生作辅导,但主要准备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导师团对此项活动进行全程指导,葛林、万师齐等学生代表学院参加省里比赛取得了不俗成绩。在全省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中,中文系有五位学生分获二、三等奖,特别是本科组,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的成绩。2010年学院为迎接省里第二届师范生基本技能大赛,先举办了本校的选拔赛。通过指派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参赛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编剧实训总结篇8

关键词:戏剧表导体系;舞蹈创作;作用

英国哲学家罗宾、科林伍德曾说:“舞蹈是一切艺术之母,也是一切语言之母。”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艺术。在艺术划分越来越细的今天,舞蹈作为一门动觉艺术,虽然以人的身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但是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离不开音乐、诗歌、美术等因素。它们同样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选择从戏剧艺术入手阐述其在舞蹈编创中的实际作用,以便总结经验,借鉴学习,因为编舞最重要的是通过舞蹈动作表达一种思想。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对其他艺术种类的触类旁通和吸收借鉴,同样都是为舞蹈作品服务的。戏剧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有许多值得舞蹈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本文采用总—分—总的分析方法,通过各种现实中的舞蹈和舞剧等实际例子剖析戏剧艺术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一、三大戏剧艺术体系

戏剧艺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建筑等艺术元素。戏剧主要是人物的语言和行动,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冲突展现。舞蹈编导向戏剧表演学习有益于舞蹈自身的发展。世界戏剧艺术体系主要有三大类,即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德国的布莱希特体系和中国的梅派体系。当然,除了以上三种戏剧体系外,还有“哑剧”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戏剧美学思想———真实反映生活。在与演员的合作上,斯坦尼体系强调演员在舞台上的重要地位,发展演员的创作主动性,通过整体演出来体现导演的风格。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同时也强调演出各部分之间的和谐一致和演出的艺术完整性。斯坦尼体系关于演员的创作原理和训练方法,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被称之为体验派。要求演员投身“我就是”这个角色,要生活在人物原形中,并要求在创造过程中有真正的体验。简单来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主张体验,主张演员与角色合一[1]。俄国舞蹈受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表导体系影响,在1927-1957年创作的大量舞剧都有很强的戏剧性,这个时期被称为戏剧芭蕾时期。代表作如《巴黎的火焰》。我国舞蹈的最高学府北京舞蹈学院,在其舞蹈编导系四年的学习中,当中有一学期的话剧表演课,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需要从各门艺术中吸取营养为我所用。话剧的戏剧性冲突,这在舞蹈创作中,尤其是在舞剧的布局上可以很好地借鉴和利用。布莱希特体系既反对演员完全进入角色,又反对观众完全入戏,不断地用陌生化或间离的效果打破演员和观众的共鸣。其最主要的目的是使观众能对角色进行理性的批判而不是被动地跟着戏走,从而在角色、演员、观众三者之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而又彼此间离的辩证关系。这种辩证关系使观众深思剧中故事所蕴含的道理[2]。中国的梅派体系主要是因为最先由梅兰芳代表中国戏曲艺术在国内和国际上获得承认及荣誉而得其名。戏曲是一种传统民间文化,它是一种包含了音乐、文学、舞蹈、杂技、表演和舞台美术等多种表现艺术手段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以剧本为主体,以音乐和表演为中心,表现形式为唱、念、做、打[3]。中国古典舞便是从中国传统戏曲中吸取养分,自成一派。比如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便是从戏曲中的身段,包括气息的运用都是从中发展提炼出来的。中国戏曲具有写意性和虚拟化的表演艺术风格,因此影响了中国舞编导的艺术风格和表现特点。三大戏剧体系都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了舞蹈的创作,尤其在舞剧创作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此在这里对这三大戏剧体系进行分析和探讨,通过实际例子剖析戏剧艺术在舞蹈创作中的应用,通过举一反三,更好地借鉴和学习,为以后的创作提供宝贵的经验。

二、三大戏剧艺术体系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1995年,现代芭蕾舞剧《天鹅湖》(男版)诞生了。编导马修•伯恩,舞剧讲述了在宫廷中长大的王子从小缺少母爱,长大后遇到的女友竟也是管家操纵下的阴谋。在他对生活彻底绝望准备投湖自杀时,遇到了他儿时梦中的头鹅,让他鼓起了对生的勇气。可在一次皇家舞会上,头鹅却变成了一个邪恶的男人出现在他面前,并让他目睹了头鹅和皇后及贵妇们的丑恶行径,忍无可忍的王子拔枪准备向众人开火,他的女友却为保护他被管家杀害,头鹅面对痛不欲生的王子深感懊悔,更为保护王子而献出自己的生命。王子因为痛失真爱而悲伤地离开了人世。该舞剧作品以独具个性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艺术性成为20世纪芭蕾舞剧中的经典。编导马修•伯恩对戏剧有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身为戏剧和舞蹈的全能编导,在现代芭蕾舞剧《天鹅湖》(男版)中,编导充分发挥在戏剧方面的功力。比如第一幕中,编导在塑造人物时大量运用一些哑剧和生活化的动作,使每个人物都显得亲切、真实,体现出现代和后现代艺术的特征,尤其是戏剧冲突的应用,编导基本以某个人物为中心生发出与他(她)人之间的关系,情节推进的同时也刻画人物。编导马修•伯恩成功运用斯坦尼表导体系,斯坦尼体系被称为体验派,即要求演员深入角色,斯坦尼派的导演最经常做的就是要求演员深入生活,认真观察、体验、感受,捕捉生活中的特有细节,以便在舞台上形成独特的人物形象。而舞蹈编导则是在深入体验观察生活后,通过对生活细节的提炼、加工,高度的概括,然后在舞台上生动呈现出来。编导马修•伯恩融合了二者之特长,充分运用了戏剧冲突和细腻的人物表达,在舞台上进行了集中的体现。该舞剧在英国获得了“奥利尔奖”和“戏剧课桌”奖,还在美国获得了最佳音乐剧导演、最佳编舞和最佳服装的百老汇托尼大奖。我们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可以着重吸取斯坦尼表演体系二点:一是戏剧性冲突。没有冲突的戏剧表演不叫表演,有了戏剧冲突,就有了舞台的摩擦和表现,无论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哈姆雷特》,几乎所有悲剧都是以死亡结束,这就增强了戏剧效果,让观众回味思考。二是吸取斯坦尼体系训练的精华。斯坦尼体系的训练,有助于演员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增强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功力和角色塑造能力,为整体作品效果的强化发挥重要的推进作用。

(二)布莱希特体系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现代芭蕾舞剧《阳光下的石头———梦红楼》改编自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该舞剧于2007年岁末首演于广州,肖苏华任总编导。该舞剧最大的特点便是,虽然以《红楼梦》这部世界名著为载体,却使用完全的颠覆手法和间离效果,既表达了作者想说的话,又采用间离效果让观众理性、积极地思考编导想要说的话[3]55。现代芭蕾舞剧《阳光下的石头———梦红楼》不断给我们制造惊愕和新奇。比如,当宝玉出现在十二钗面前时,她们拿着斗牛士斗篷诱惑宝玉,宝玉却像小牛一样对着斗篷冲来冲去。而当宝玉一气之下把通灵玉丢掉时,众小厮却拿着放大镜和探照灯寻找通灵玉,编导不断用陌生化和间离手法阐述剧情,看似没有一处和原著相符,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贾母扮圣诞老人哄宝玉开心一场,贾母不惜调动世界上一切好玩的东西哄宝玉开心,有迪士尼的流氓兔、加菲猫、米老鼠等卡通玩偶,还搬来音乐盒里跳葛蓓莉娅木偶舞的宝钗等。这些东西根本不可能出现在200多年前的大观园里,然而编导安排在舞剧中,完全为剧情服务,同时又让观众达到间离的效果。我们在今后的创造过程中,可以吸收和部分借鉴布莱希特体系的间离效果,让观众一直处于思考状态,跟着演员和编导一起完成整个作品,了解编导的构思和所要表达的内容。同时,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还可以用于舞台上的调度和幕与幕之间的转换,值得好好借鉴、研究。

(三)中国的梅派体系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

梅兰芳曾说:“从传统的表演方法中,可以看出京剧的舞台设计不是写实的设计风格,而是有一种民族戏曲歌舞化的写意风格。”[5](梅兰芳,《谈谈京剧艺术》)由此可以看出,写意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木兰归》便是这样的作品。该作品的编导是陈维亚,而舞蹈的音乐就是根据豫剧《花木兰》唱段改编的。整个舞蹈的构架、情形和人物形象也是根据著名叙事诗《木兰辞》和豫剧《花木兰》提炼、改编的。在一段唱腔的伴奏下,展现了一个特定的场景。木兰跑马飞驰,自豪妩媚,活脱脱一个假小子的个性特点。戏曲的手、眼、身、法、步之韵味在作品中展现无遗[4]。但编导并没有让戏曲进入舞蹈创作天地便跟着戏曲走,而是让戏曲成为舞蹈的加工材料,为舞蹈作品所服务。

三、结语

戏剧艺术有许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学习。有话剧剧本改编的舞剧,如曹禺先生的话剧《雷雨》由众多编导改编成舞剧,最著名的莫过北京舞蹈学院王玫老师的现代舞剧《雷和雨》。另外,不同的戏剧体系也给舞蹈和舞剧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如再现、戏剧冲突、二重空间、间离效果、意向、情景,等等。舞蹈的最高峰舞剧是大部分汲取了戏剧的养分。比如在作品结构上、节奏上的处理,时空上的营造,以及悲剧、喜剧等审美类型上的划分也是如此。对戏剧艺术的学习,有利于我们开阔思路,更好地为舞蹈创作服务。

参考文献: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员自我修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51-52.

[2]弗雷德里克.詹姆逊.布莱希特与方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5-8.

[3]马树杉.戏剧艺术[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4]吴祖强.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中音乐的作用[J].湖北:中国舞蹈家协会湖北分会出版社,舞蹈学习资料1980.24(4):13-14.

[5]肖苏华.中外舞剧作品分析与鉴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82-88.

[6]蒋菁.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41-44.

[7]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25-234.

[8]李强.中西戏剧文化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上一篇:三资实训总结范文 下一篇:实训礼仪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