铆接实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0 01:06:13

铆接实训总结

铆接实训总结篇1

“听取鉴定意见一定要虚心”

政务院决议公布后,父亲带领铁道部有关人员到武汉向中南局汇报,并主持召开与省委、市委的协调会。会后,父亲分别与王任重、彭敏二同志谈话,嘱咐交待工作中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彭敏同志回忆说:“武汉长江大桥一开始主要是滕代远同志,滕部长他比较积极,他主张修个桥,他跟总理汇报后,总理支持,总理同意修这个桥,叫他筹划这个事情。……从他那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中,可以体察到他对大桥建设贯注了多少心血,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要求是严格的,鼓励是亲切的。既使人感到责任重大,兢兢业业,不敢怠乎;又感到毫无顾虑,心情舒畅,敢于放手工作。”

我们现在说的武汉长江大桥应该称“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它不单是长江上修建一座桥,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若干工程与建筑物的结合,按现在的说法该叫“系统工程”吧。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横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汉阳岸引桥和武昌岸引桥;还包括跨越汉水的长300米的铁路桥一座,长322米的公路桥一座,以及跨越武汉三镇市区总长480米的跨线桥十座,它还包括一条长12.9公里的铁路联络线和一条长4.5公里的公路联络线,一个新建的汉阳火车站。正是这些项目有机结合而成,使武汉成为一个重要的铁路网枢纽。

在得到总理批准后,铁道部派出代表团携带建桥全部图纸、资料赴苏联首都莫斯科,请他们帮助进行最后的鉴定。临行前,父亲对代表团负责人彭敏交待说:“文件请苏方鉴定是为了慎重。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个大工程,绝不能出差错。”接着,父亲又嘱咐道:“你们出去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听取鉴定意见一定要虚心,有情况随时向使馆和国内报告。我已告诉使馆,帮助联系参^他们一些建桥工地,多学多看些东西充实自己。”彭敏同志说:“部长的这次谈话就像嘱咐一个没出过远门的游子那样细致周详。”

“一要建成大桥,二要学会技术”

苏联政府对大桥设计文件的鉴定十分重视,指定了25位最优秀的桥梁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由交通部副部长、时任桥梁工程总局局长的古拉梁夫同志任主席。对我们的方案提出了53个问题,详细对比,反复研究。1953年8月7日,召开鉴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之际,父亲正在莫斯科率团参加社会主义国家国际铁路客货联运协定代表大会,也抽出时间到会听取意见并讲了话。最后,终于通过了这次鉴定,苏方对我们的设计文件给予高度赞扬和评价。

铁道部向国务院提出报告,要求聘请苏联专家组来华支援,总理迅速予以批准。1954年7月左右,以康士坦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为首的苏联专家陆续抵达大桥工程局并开始工作。西林是中国铁路职工的老朋友,早在1948年战火纷飞的年代,就曾来到我国东北,帮助修建第二松花江大桥,支援解放大军入关。时任四野铁道纵队第三支队长的彭敏同西林开始了首次合作。以后在修复陇海线洛河桥工程中再度合作。现在西林是第三次来到中国帮助我们建设武汉长江大桥,也是与彭敏的第三次合作。父亲见到彭敏对他说:“西林是你的老朋友,年轻有才华,相信你们一定能合作好。”彭敏说:“请滕部长放心。”“还要要求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配合好,虚心向苏联专家学习,一要建成大桥,二要学会技术。”父亲又嘱咐了一句。

1955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在党和政府极端重视与关怀下,在全国人民支援下,作为“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开工了。

“这个方法是由苏联年轻的桥梁专家创意的”

父亲在1968年撰写的回忆录中说:“大桥的基础工程是采用最新的‘管柱钻孔法’进行施工的。这个方法是由苏联年轻的桥梁专家创意的,经过我国政务院批准的,经过我国工人、桥梁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共同试验,共同完成的。”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西林见到彭敏的第一次谈话竟然如此出乎意料。西林开门见山的说:“在莫斯科开的鉴定会我是参加了的,设计文件我也研究过,我认为建造大桥基础不宜采用‘气压沉箱法’施工。我有个新的想法,但是鉴定委员会里都是我的前辈,老头子是技术权威,我不好说话。”彭敏听翻译讲完后,不禁倒吸一口冷气。西林继续说:“这个新办法在苏联也没有用过,因为苏联没有长江。现在,希望得到你的支持。我们暂时先不说出去,只和你一个人谈谈。”随后,西林用几天时间详细给彭敏讲述了他的“管柱钻孔法”的技术理论、施工方法以及优越性。

讲的通俗一点就是:前一种方法的下沉速度是用每昼夜几公分计算,而后一种方法(后又改称为大直径管柱钻孔法)的下沉速度则是用每分钟若干公分计算的。仅凭这一点,就能明显看出两种方法的区别了。以上情况是后期实践出来的成果,在当时没干之前是否能成功,谁也不敢打保票啊!

彭敏听西林介绍之后,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必须发动群众来讨论。随即组织了有双方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的会议,此会开的十分严肃,也很热闹。中方人员提出许多问题和疑点,但是对新方法抱有极大的兴趣。与西林同来的几位苏联桥梁专家却提出相反的意见,理由是:施工方案已经苏联国家鉴定委员会通过,没有必要大改动;其次,这种新方法谁也没干过,试验也来不及。这位专家还讲了一个笑话,说:“一个人用右手摸自己的右耳朵,只要一抬手就摸到了;但是现在,你们却要把手绕到脖子后面再去摸,还能摸到吗?”只见西林站起来严肃地说:“同志们,我们讨论的是桥梁基础的施工方法,不是摸耳朵!”

“只有成,没有败;只许成,不许败”

彭敏局长感到事关重大,立即带上有关资料十万火急赶到北京,直接向父亲汇报。当时父亲没有给以答复,只是交待秘书安排彭敏休息。次日下午,父亲在自己的办公室召见彭敏同志,明确表示支持西林的建议。彭敏回忆说:“滕部长认为,西林不是一个轻率的人,有关他自己国家的声誉,没有十分把握是不会提出来的。此事我已经向总理报告过了。”

大桥局立即组织人员在岸上和江心进行了多种试验,提出有些建筑桥墩基础的大型机械设备也要重新设计制造,包括钻头都需要有新的图纸和样式,还有钻机、震动打桩机都需制造和改进。我们的施工队伍从汉水桥工地胜利完工后,嗷嗷叫的开赴长江大桥工地,开始热情很高,但是看到缺少设备,困难重重,干不出成绩又十分着急。在试验进入最困难的时候,大桥局党委曾向铁道部党组写了一份报告,其中有一句写到:试验工作是成败的关键。而几天后收到铁道部党组的批复却是:只有成,没有败;只许成,不许败!这几句批示给了大桥局党委一班人极大的震动,他们明白:前面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造性地实现新方法。1955年上半年,国务院批准对新方案“继续进行试验,并将新旧方案进行比较”。

一系列的试验工作在局党委坚强领导下,中苏双方技术人员团结一致,以“只许成,不许败”的干劲,坚韧地克服一切困难,反复试验,终于达到预期效果。工人们又开始嗷嗷叫的投入到施工中去。彭敏事后回忆说:“一看文件批复的毛笔字,就知道是滕部长写的。”苏联专家西林当时知道后感慨万分的说:“做这样的事,人的神经需要坚强些。”

“没有那么多假如”

风波到此并没有停息的意思。国内发生的事情还是传到了国外,苏联政府也知道了。为了调查事情的原因,苏联政府派出以运输工程部部长哥热夫尼柯夫为首的代表团来华,主要是参观长江大桥的施工,随团还来了桥梁专家葛洛葛洛夫、金果连柯、沙格洛夫等一大批工程界权威。西林知道后,刃囊埠芙粽牛强作笑脸对老朋友彭敏说:“我就准备接受审判吧。”

得知前苏联代表团要来,父亲立即报告总理。父亲回忆说:“总理指示:热情接待好他们。”父亲放下手里工作,向几位副部长通报情况后,亲自陪同苏联客人抵达武汉。途中,父亲让彭敏给西林带话说:“方案是中国政府批准采用的,你不要紧张。”西林特意找到彭敏说:“请您正式向滕部长转达:感谢他对我的信任。”

长达十多天的“参观”,实际上是审查西林提出的方案。专家们看文件、图纸资料,到现场看施工,听取西林的“答辩”。这期间,彭敏感到事态很严重,心中惴惴不安,找到父亲说:“假如结果是不同意这个方案,把西林撤回国去怎么办?”父亲坚定地说:“还按西林的方案干!”,“假如¨¨¨。”父亲严厉批评道:“没有那么多假如!”。

1955年6月,父亲在北京木樨地铁道部二楼办公室亲切接见了西林,告知中苏两国政府已批准建桥技术文件,现在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了。从当时的新闻照片中可以看出滕代远与西林高兴的表情(几年后西林回国后因此还荣获苏联政府颁发的列宁奖金,那是后话了。)彭敏深有感触地说:“如果不是这样,那全部责任就会落到滕部长身上,后果不可想象。”据当时铁道部工程总局副总工程师陈志坚回忆说:“对于新方案,滕部长明察善断,敢于开世界深水桥基施工之先河,并在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上试验成功,其胆识令人敬佩。”

一个世界桥梁工程史上崭新的创造,出现在中国武汉长江大桥工程之中了!

“这个桥的质量至少保证一百年”

武汉长江大桥工程全国关心,举世瞩目。其中倾注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关怀与支持,同时也凝聚着父亲大量心血,体现出他在困难条件下敢于支持革新创造的胆略与魄力。父亲在回忆里写到:“我认为武汉长江大桥又经济,又坚固,又美观,又迅速,又安全。这个桥的质量至少保证一百年。”他对武汉长江大桥工程质量非常重视,举两个例子证明我们的工人在施工中是如何保证工程质量的吧。

铆合质量问题:1956年10月,两岸架设桥梁的工作开始了,两条钢铁巨龙向江心日日接近,新的桥墩从水中一个个站立起来,迎接着钢梁的到来。当汉阳的钢梁向江心伸出第一孔时,有人报告:铆合质量发现问题。这样大的钢梁,在工地进行铆合是个复杂的技术工作。每孔钢梁跨度为128米,最厚的部分达到170厘米,而使用的铆钉直径是26厘米,施工现场将铆钉烧热后,人工甩递到作业平台,趁热用跳动风顶式联合铆钉枪铆接。要确保质量,就必须让每一个铆钉与孔眼填充密实,这样才能使铆钉永不松动。开始时,铆合速度不慢,当一孔钢梁完成10万颗铆钉的铆合工作后,质检人员用铲掉铆钉头的办法发现钉孔填充密实度不合标准。这会造成铆接松动现象,当场叫停所有铆合工作,专门集中技术人员研究解决。恰有苏联专家从国内休假返回,反映了在苏联也发生了同样问题,正在研究改进。我们从未遇到铆合这么厚的钢梁,这样长,这般粗的铆钉。在大桥局宋大振和其他铆工及技术人员、苏联专家的共同钻研下,逐渐获得了一套完整的铆合长铆钉和提高钉孔密实度的经验。同时,将不合格的铆钉全部铲下来,重新铆合,不仅铆钉全部填满钉孔,而且高出国标5%,终于解决了这个难题。铆合工作停工一个月之后,又重新启动了。

另一个是水泥事件。

大桥工程所需的水泥分别由水路和铁路运到现场。华新水泥厂负责供应部分水泥,经水路由船运至施工现场。据彭敏同志回忆:1955年的一天,我们接到华新水泥厂党委的来信,信中说:最近生产的一批水泥经职工检查,发现质量有些问题,当他们知道这批水泥已有部分运到长江大桥工地,工人们心急如焚,他们向工厂党委反映,无论如何也要迅速通知大桥局,千万不要用到工程上,马上给予调换。不久,合格的水泥就运到工地。

看!这就是我们可敬可爱的中国工人。充满了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

大桥局“同时也是一所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人才的桥梁大学”

随后,父亲利用到武汉检查工作之际,又召集了大桥局干部大会,郑重提出“建成,学会”的号召。他指出:大桥建设好了,可以培养我国建桥的大批人才,训练出更多的工人修桥队伍。学习不仅是学技术,主要学习那种敢于拼搏的创新精神和无私无畏的优良品质。

父亲的秘书卜占稳同志在日记里回忆到:“震动打桩机原来是苏联专家发明的,拿到中国大桥局来做试验。武汉大桥局经租站对这个机器进行改进,增加了换挡(功能),当下管柱时遇到土质坚硬时可以换挡。开始是200吨的力量,换二挡是250吨,换三挡就是320吨的力量。

他们(指苏联专家)见到后,感觉很不错,将图纸复制一份带走了。”

1957年4月,苏联国家元首伏罗希洛夫主席来华访问时,也十分关注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情况,他指示驻华大使尤金打电报告诉苏共中央,称:“武汉长江大桥即将建成,你们还在那里争论不休。望速派技术人员来华学习。”

大桥局在施工中涌现出众多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多人荣获全国、全路先进工作者,培养和提拔了153名技术人员,90名工程师,使得3724名优秀工人掌握了先进技术。执行落实铁道部“建成、学会”的指示要求,达到父亲当年所希望的:“大桥局不仅是一个领导长江大桥工程施工的组织,同时也是一所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人才的桥梁大学。”昔日的铁道部大桥局已成为中国唯一一家集桥梁科学研究、勘测设计、工程施工、机械制造四位一体的大型工程公司,具备了在各种江河湖海及恶劣地质环境条件下修建各种类型桥梁的能力,已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700余座大桥,取得骄人的成绩,当之无愧是中国的“桥王”。

大桥通车一年之后,1958年7月1日,父亲才欣然提笔为大桥局题词:“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是我国社会主建设的又一次光辉胜利。是世界桥梁科学上的一面鲜艳的红旗。”曾有一段时间我不明白,父亲为何在一年之后题词?现在才知道:是在检验大桥的各项质量是否过关。

当时54岁的父亲,在我们孩子的眼中,已明显感到憔悴与疲惫,头发也白了,身体也不如以前。就在这一年的10月,在一个总结的工作会议上突发高血压,报经部党组同意并呈报党中央和国务院,获得批准,滕代远暂时离开铁道部到外地治病。铁道部党组书记和部长一职由副部长吕正操。

铆接实训总结篇2

2013年在公司各位领导大力支持下,在各部门的紧密配合下,顺利完成了2013年度的各项工作。为保障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系统问题以及技术支持,努力打造安全、稳定、高效的信息化系统,现将2013年度工作概括如下:

一、机房和服务器、设备管理和维护

1、对新购买的服务器进行安装、调试及分配,以保证服务器在安全的系统下运行。

2、对上线的物资和财务ERP系统进行调试,保证财务和物资的数据安全。

3、每天对五台服务器进行一次系统备份,保证公司各项数据损失率达到最小。

4、与太原世纪海川联系,采购电脑125台,并分配至各处室。根据各部门的电脑使用情况和工作情况,配置不同的电脑,即节了公司成本,同时对公司各处室的电脑使用环境起到最大优化。

二、网络搭建、维护及电脑维修

1、对公司的网络进行了规划,并通过招标确认了施工单位,目前,办公楼、单身公寓、备料分厂、不锈钢分厂、机加分厂、换热器分厂的网络已搭建完成。大铆分厂因不具备施工条件暂缓。

2、与移动公司联系,搭建了公司与丰喜集团的专线线路,使公司财务及每周一视频会议的能够正常运行,同时财务通过专线传输,有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3、与太原岩涛公司联系,搭建了公司的互联网线路,并积极与岩涛公司技术人员沟通,对我公司的网络进行优化,使公司在互联网上的数据安全传送。

4、对防火墙、交换机等网络设备进行日常检查,以保证公司所有网络数据传送的安全。

5、对防火墙进行配置,并每周进行一次备份,以解除其它不可预计问题对防火墙的影响。

6、维护公司内部网络办公线路的畅通,保证其正常、安全运行。

7、对公司电脑及网络环境进行日常维护。

8、通过VPN技术,实现与永济公司、建安公司、海丰公司网络的连接,通过VPN连接,相当于与永济公司、建安公司、海丰公司建立了专线通道,这样有效保证了公司与下属公司之间的数据传输、功能应用和数据安全。

9、对上网行为管理设备进行调试、配置,使宿舍、专家楼和办公的网络分开,互不影响。同时对宿舍及专家楼的网络线路进行流量限制,保证宿舍及专家楼各员工的上网互不影响。

10、对公司所有电脑的IP及MAC地址进行绑定,绑定后所有电脑的IP地址具有唯一性,不能随意更改,方便信息化管理处的管理,同时对公司网络也起到了优化作用。

11、对公司的所有数据库服务器和公司所有办公电脑的网段进行划分,使期不在同一网段,即做到了电脑与服务器之间的互访,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系统的安全。

12、与专业网络公司沟通学习,并向其它单位咨询,对公司网络进行了优化改造,使公司网络更趋于完善。

三、监控系统

1、对公司的监控系统进行了规划、调试、安装。目前除公司物流门不具备安装条件暂缓外,办公楼、单身公寓、专家楼、不锈钢分厂、备料分厂、机加分厂、重铆等分厂的监控系统均已安装并调试完成。期间由于重铆分厂施工环境复杂,应领导要求,对重铆分厂的监控系统临时组建,待重铆分厂具备施工条件后,再将临时线路并入正式线路。目前,经过与施工方协商并努力协调,已将重铆分厂的监控系统并入正式线路,监控系统运行正常。

3、搭建了焊接实验室焊工考试系统中的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可利用公司的网络在公司任意一台电脑上对每个工位进行监控。并可实现在焊接培训教室进行网上在线考试和在线模拟考试。

四、电话、线路维护

1、经与联通公司联系,对我公司的电话线路进行了搭建,并组建了公司小号,实现公司所有电话无座机费,公司内部通话免费。

2、与联通公司联系,在我公司食堂楼顶安装联通信号基站一座,使我公司的联通手机信号得到改善。

3、对公司所有电话进行分配,并将号码一一对应至每个办公室。

五、视频会议系统的架设

1、搭建了与丰喜集团的互联的视频会议系统。保证每周一的视频会议的畅通。

2、搭建了我公司内部自已的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已服务器已调完成,与永济公司的调试已完成。

六、公司会议系统的搭建

1、对公司10个会议室的投影、音响、话筒进行安装、调试。

2、根据各会议室的使用功能,搭建了相应的会议系统。

七、其它工作

1、与财务部仁远配合,共同负责完成了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取证工作。在资料准备上,负责完成了立项书、验收报告、高新产品对应、领域说明、各种管理制度的编写、汇总等工作,为高新企业的顺利通过起了一定的作用。

2、完成了公司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的资料编写工作,并负责完成了两化融合汇报资料的准备、编写工作。

3、配合完成了公司A1、A2级压力容器设计取证工作,在取证过程中,负责与许可办联系完成了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的申报工作、质保手册、管理制度、技术规定的打印、装订工作,负责与评审组专家联系具体的评审时间,为A1、A2设计证的取得提供了有力保障。

4、配合完成了公司重点实验室的评审工作,主要负责汇报PPT的制作工作。

5、配合完成了公司科技成果鉴定和新产品鉴定的评审工作,主要负责汇报PPT的制作工作。

6、配合太原公司完成公司2014年元旦晚会的组织工作,主要负责晚会上舞台灯光、音响效果的调试和播放工作,为配合此次演出,为多功能厅增加无线手持话筒2个、无线胸麦4个有相应设备、演出效果器一套。为晚会的顺利演出做了一定的努力。

7、配合完成了公司院士工作站的申请资料和验收资料的准备工作。

以上是信息化管理处2013年所作的主要工作,工作中虽然我们付出了努力、做出了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开拓思想,勇于创新,将信息化服务推向更高的台阶:

2014年工作计划安排

1、我们将在现有的网络基础上,合理设计、配置资源,不断完善公司信息化建设,为实施更好办公自动化搭好硬件和网络平台。

2、改善方式,化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制定响应级别和响应时间,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在保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对办公网络的管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加强培训,提高本处室员工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

铆接实训总结篇3

【关键词】钳工实训课程;一体化课程教学;学习任务;学习活动;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

引言:随着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企业对技能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既要求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实际操作技能,也要求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协作精神、纪律观念、工作态度等综合能力。由于钳工实训教学内容陈旧、单调,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使钳工实训无法正常教学,然而钳工基本功技能又是机械类、机电类、家电维修类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技能之一,可以提高学生看图能力,提高测量技术,可以应用钳工技术对零件进行钳加工,使学生初步掌握零件加工工艺,对专业工种实训有很大帮助。我校钳工实训课程自试行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以来,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1. 一体化课程教学的特点 所谓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把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完好衔接和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做”融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针对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突出以技能为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通过设计多个学习任务完成实训课程,把有关的文化课、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等内容分别融合到各个学习任务中,通过开展多个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应用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不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相互脱节,通过精心设计的各个学习任务完成本专业各项技能和相关理论的学习,学生参与设计、编制工艺、加工、评价等各个环节,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被动学习局面,创造了以学生为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 钳工基本功内容及学习路径

2.1 钳工基本功学习主要内容

钳工主要分为装配钳工、机修钳工、工具钳工,尽管他们分工不同,但无论哪一类钳工,都应当掌握扎实的钳工基本功,包括: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扩孔、锪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矫正、弯曲、铆接、刮削、研磨、基本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等。

2.2 钳工基本功学习路径

钳工基本功学习要有方法和路径,其中“划线”主要学习平面划线、立体划线,对于非钳工专业的学生通过划规划能划出φ8直径的圆和利用高度尺划出尺寸界线即可,钳工专业必须学习立体划线,懂得借料和纠正技术即可;“錾削” 主要学习錾削平面、錾削键槽、利用錾子切断金属薄板、刃磨錾子、錾子热处理,对于非钳工专业的学生能利用錾子切断金属薄板即可;“锯削”最终目的是锯出准确尺寸,主要通过学习纠正来得到这一成果,锯削纠正的最高境界是能把约12毫米厚的铁板锯成正面呈直线,背面呈曲线的效果;“锉削” 最终目的是锉出尺寸和形位公差较高的平面和圆弧,锉削的最高境界是只利用一把锉刀就能把3毫米以上厚度,20毫米以上长度的铁板锉成中间底的效果;“钻孔” 主要学习钻床使用、尺寸控制和麻花钻刃磨,通过起钻时的纠正来达到钻准的目的,通过学习用手感应出钻穿来防止事故;“攻、套螺纹” 主要学习一些螺纹底孔直径计算,丝锥选用、攻套丝方法和小螺纹的攻丝技巧;矫正与弯曲要学习双向矫正与弯曲技术;基本测量就是常用量具测量,机械制造类学生必须学会用百分表测量尺寸和角度,非机械专业只要学会游标尺和千分尺即可;简单的热处理包括淬火、回火,在錾削时学习效果最佳。

3. 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策划

3.1 学习任务的设计

学习任务的设计是钳工实训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最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各个任务,把钳工各项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全部学到。学习任务要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和趣味性,并根据各专业特点来设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小铁锤制作” 学习任务,通过学习制作小铁锤,可完成设计、编写工艺、划线、锯削、锉削平面和斜面及圆弧、钻孔及倒角、攻螺纹、套螺纹、基本测量和简单的热处理的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色扣制作”或“小汽车制作”,完成设计、编写工艺、划线、錾削、锯削、锉削、钻孔、矫正、弯曲、铆接、基本测量等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微型平口钳制作”,完成设计、编写工艺、錾键槽、锯削、锉削、钻孔、锪孔、攻螺纹、套螺纹、铆接、基本测量、装配等钳工基本功学习。通过学习“V型铁制作”, 完成刮削、研磨、测量等钳工基本功学习。

3.2 学习活动的策划

教师在学习活动的策划中,要有始有终,例如“小铁锤制作” 这个学习任务,由以下5个学习活动组成:

学习活动1“小铁锤的设计”,学生分组设计,通过各种途径查找资料,设计一个新颖的产品,然后通过评比,选择最优秀的作品来加工制造。

学习活动2“工艺分析”, 学生分组制定工艺,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工艺,然后通过评比,选择最合理最先进的工艺。

学习活动3“小铁锤加工制作”, 学生按所制定的工艺来加工完成制作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加工,纠正学生的错误。

学习活动4“测量和误差分析”, 学生各自根据图纸测量自己制作出来产品,并填写检测表,教师观察和指导学生的测量。

学习活动5“工作总结与评价”,学生写工作总结,做自我评价并打分,小组对各成员做评价并打分,教师组织学生总结,并做教学总结和分别给学生评分。

在选择学习任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选择,例如机电、家电维修类的学生,可以通过选择制造小铁锤、色扣这两个学习任务就可以达到学习目的,而且加工出来的产品可以在他们的专业实训中使用,更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汽车维修类的学生,他们重点学习矫正、弯曲、铆接等钣金技术和基本测量,其次是学习刮削、研磨、钻孔、攻套螺纹等日常修理技能,可选择制造小汽车、色扣等学习任务来完成这些基本功的学习。对于数控加工类的学生,他们重点学习测量、编写工艺、钻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等技能,可以考虑一些偏向于锉配类的如“微型平口钳制作”的学习任务。对于与钳工接近的如模具制造专业、装配钳工专业的学生,则要全面学习完所有钳工基本功内容。

4. 一体化课程教学师资的培养 要顺利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就要培养一体化课程教师,一体化课程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操作技能,也要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组织能力,教师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提升主要在校内培训,通过自学和“老带新”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其次是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班来提高教学水平。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必须了解如何获得本专业各项基本技能最高境界的学习途径,懂得获取这些技能的最佳方法,教师的技能要真正达到本工种高级工以上水平。

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先进工艺,了解相应工种各岗位对工人综合能力的要求,为此每年必须到企业锻炼,主要是了解企业文化及各类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了解各种先进工艺、先进工装及各种工作流程,了解各岗位对工人综合能力的要求等,因为这些知识是在校内和书本中都学不到的,只有到企业调研和通过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培训教师,才能使教师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总的来说,一名合格的一体化课程教师,必须了解本专业应掌握的理论课知识,具有本专业过硬的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用人的要求和工作流程。

5. 结束语 当然,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如果有理想的学习环境和设备必定事半功倍,提高一体化课程教学效果。在现代工业突飞猛进的时代,以培养生产、服务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职业教育学校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应对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普遍出现的厌学现象,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一体化课程教学是当前职业教育领域最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将再接再厉,不断总结和创新,一定会使这一崭新的教学模式得到完善和推广,逐步在全校、全国推广使用,成为促进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推动职业教育高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 姜波.钳工工艺学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铆接实训总结篇4

关键词:钢结构安全 防护

由于钢结构建筑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能好、施工工期短、能够合理布置功能区间、回收利用价值高以及综合造价低等特点。目前,钢结构工程已经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该类工程在施工在安全生产方面具有如下几项特征:

1. 全部工程构件和施工机具、材料及各种安全防护设施材料均需吊装、吊运;

2. 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处于洞口、临边、高处作业等高度危险的状态;

3. 各专业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均处在高度密集的立体交叉作业环境中。

上述三处特点给钢结构工程的施工带来了许多安全管理方面的困难,所以,该类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与其它建筑、安装工程相比,更应该引起重视。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看,国家标准和规范涵盖此部分内容不是很完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内无此部分的检查内容。然而,由于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设施跟不上,钢结构工程施工事故有呈上升的趋势。本人结合曾经参与施工的南玻工程玻璃有限公司工程、丰田汽车3S专卖店工程、天津太平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工程、天津吉田有限公司新工厂一期工程、天津丰铁汽车部件有限公司Ⅱ期增建工程、电装(天津)空调部件新工厂工程、天津丰田通商钢业有限公司卷材中心Ⅱ期工程、天津斯坦雷电气有限公司3期扩建工程、梅田特殊钢模具(天津)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天津太平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新建厂房二期工程、天津华住金属制品有限公司第一工厂扩建工程等项目的钢结构施工管理经验,分析在钢结构工程施工方面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一、入场准备工作

任何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扣好帽带,并正确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并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在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操作证或特殊工种上岗证后,方可独立操作。吊装作业人员、起重司机、指挥、司索和其他起重工人,均要持证上岗。施工时所用的索具、安全带、安全网等工具应有合格证,均需经过技术鉴定或检验方可使用。吊装前应检查机械索具、夹具、吊环等是否符合要求并进行试吊。

二、吊装安全要求

钢结构部件组装及涂装工作应尽可能在地面完成,尽量避免和减少高空作业。吊装时必须有统一的指挥、统一的信号,信号工及吊车司机均应持证上岗。吊车吊装时必须伸出支腿并固定牢固。钢构件吊装时,必须绑扎可靠,绑扎工作必须由专业司索工进行,安装牢固后方可松钩。起吊前计算好重心位置,防止重心偏移使构件倾翻和滑坠。吊装作业时,起重臂下不得站人,设专职安全员现场监督。严格按照“十不准吊”规定施工。每一根钢柱吊装完成后,应尽快安装与之联系的钢梁或撑杆,如条件不允许则应在钢柱四周设置缆风绳,防止钢柱倾倒。

三、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钢结构加工前,施工单位应与设计单位沟通,在屋面钢梁翼缘板位置焊接足够数量的挂钩,用于悬挂安全平网。为便于施工登高,吊装钢柱前要先将登高钢梯固定在钢柱上,同时在钢柱顶端安装好能够自动伸缩的安全防坠器,并在防坠器绳端系好拉线延伸至钢梯底部,在钢柱吊装时同时就位。钢梁吊装之前,首先应在钢梁两端设置1.2m高角钢,并在角钢上拴挂直径不小于6mm的钢丝绳,作为安全母索,随钢梁吊装时同时就位。安全平网应随每跨屋面檩条的安装完成及时就位。

四、高空作业注意事项

高空行走作业人员应使用双钩安全带,登高作业时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佩戴好双钩安全带。②拉下防坠器的自动伸缩安全绳,将安全绳挂钩与两个安全带挂钩挂好。③攀登至柱顶。④摘掉其中一个安全带挂钩并挂住安全母索之后,再摘掉另一个挂钩挂住安全母索。⑤开始作业或行走。

在梁、柱安装后而没有设置浇筑楼板用的压型板时,需要在钢梁上铺设走道板。铺设方法一般为:用钢管“十”字搭设成网,固定在钢梁的上翼缘板位置,平行的两根钢管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上面铺设钢筋网片,铺满铺实,以便于下一节柱梁的施工;并且周边必须设外挑式安全平网,预留洞口做好临边防护。高处作业时,应在进行高处作业的范围内设置安全平网。但由于在檩条安装时安全平网可能妨碍檩条的上料,故安全平网的挂设应跟随檩条安装的进度位置,随时增设安全平网,最终在屋面作业范围内满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挂设时应注意其边缘的缝隙不得过大。安全平网设置后,应进行强度试验。生产指挥严禁上下同时操作,防止意外伤害。危险区域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牌或标语。下雨、大风、雷电等恶劣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

操作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以防止高处坠落。由于钢结构工程施工时活动范围较大,采用普通安全带难以满足施工要求,应采用带有速差自控器的安全带。速差自控器规格很多,有的活动半径可达30m。人员攀登钢爬梯时,采用坠落自锁装置,解决钢爬梯无保护的问题。自锁装置使用时应注意不能装反;人员攀爬时,自锁装置始终应在人员的上方。两节以上柱固定稳固后,必须拉钢丝绳(或粗棕绳),以便于拴挂安全带。安装钢梁及支撑时,由于通道暂不能搭设,因此安装同钢柱连接的钢梁时,人员应站在操作平台上,安全带挂在防护栏杆上。安装同主梁连接的钢梁及支撑时,主钢梁部位挂安全绳,人员将安全带挂在安全绳上行走。

安装使用的工具应采用安全保护绳,栓挂在稳固结构上,防止坠落。随手用的螺栓垫片等应放入工具袋。施工作业中所有可能坠落的物件,应一律先进行撤除或加以固定。在高空用气割或电焊切割时,应采取措施防止割下的金属、熔珠或火花落下伤人。

五、临边及洞口防护

对地平面上的管道井、电梯井以及边长大于1.5m的洞口周边应使用脚手架管搭设高度为1.2m的防护栏杆,底部设置180mm高挡脚板,洞口挂设水平安全网。栏杆外挂设密目式安全立网。边长大于1.5m的洞口、电梯井口。每隔两层挂设一道水平安全网。洞口临边防护能够保证作业人员安全,洞口内的平网能够起到防止上层物料坠落伤及下层人员的作用。

在进行平台施工时,二层平台钢梁间应满挂水平安全网,其周转必须能够保证上一层施工时下部满铺水平安全网,防止高空坠落。在悬挑位置作业时,施工前应架设脚手管支撑,悬挂双层水平安全网,防止高空坠落。

六、压型钢板安装安全防护措施

压型钢板安装顺序一般为散板、调整、铆固,进行铺设作业前应在铺设压型钢板的下方事先满挂一层水平安全网,散板、调整人员应正确使用安全带及防坠器,安全带及防坠器应系挂牢固。在铺设压型钢板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施工部位。压型钢板施工楼层下方禁止人员穿行,压型钢板铺设后应及时封闭洞口,设护栏并作明显标识。铆固人员应及时将调整好的压型钢板铆固好,要求铺板与铆固同步,不得漏铆或跳板铆固,防止因漏铆而发生溜板现象。

七、钢柱对接安装操作平台及焊接作业用吊篮

安装操作平台可以为焊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焊工的安全操作。钢柱分段安装、对接、螺栓紧固时,为保证安全施工,在距第一段钢柱柱顶1.2m位置处设置操作平台。平台数量应根据现场施工进度确定,能够保证周转正常,不得影响吊装工作。该平台拆装方便,安全可靠,给钢柱对接安装、校正、焊缝外观处理、超声波探伤等工序提供了安全生产保障。吊篮挂于设在主梁上翼板的挂件上。焊接操作人员将安全带系挂在钢梁或安全绳上进行操作。吊篮安装拆除方便、用途广泛、安全可靠,为高强螺栓的终拧、超声波探伤、焊缝外观处理等工序提供了安全生产保障。

八、现场安全用电

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实施临时用电管理。现场施工用电必须使用TN-S配电系统,执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三级配电两级保护措施”。其电箱应设门、设锁、编号、注明责任人及联络电话。电箱内所配置的漏电、电闸、熔丝荷载必须与设备额定电流相等。不使用偏大或偏小额定电流的电熔丝,严禁使用金属代替电熔丝。现场施工电源,应严格按照施工现场总平面图设置总配电箱,施工时按区域设置分配电箱,线路穿套管加以防护。夜间照明设施分段、分区根据施工需要临时性布置。工人下班前指派专人对施工现场检查,关闭电源及消灭现场遗留火种等安全隐患。电焊机二次侧安装空载降压保护装置。

九、防火防爆

现场应在防火区域灭火器,并由专人监护。焊割作业必须设置灭火设施同时设专人监护,高空焊割作业底部应铺设防火苫布,防止火花飞溅。气焊作业时,氧气瓶与乙炔瓶水平间距不得小于5m。明火与气瓶水平间距不得小于10m。电、气焊火花严禁落到氧气瓶和乙炔瓶上。不能用油手接触氧气瓶,同时防止起重机或其他机械漏油落到氧气瓶上。氧气、乙炔瓶必须规范放置,乙炔瓶使用时必须有防回火装置,严格执行电气焊工安全操作规程。

[参考文献]

[1] GB 50205- 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

[2] JGJ 81- 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S] .

[3] 沈祖炎. 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M] .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

[4] CECS 24- 90, 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程[S] .

铆接实训总结篇5

今天我们军训的内容是跑步走和起步走,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很困难,光是这两个内容我们就练了整整一天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训练的时候,我的脚总是不听使唤,时不时传来一阵阵的“酸楚”,这股“酸楚”迅速遍布我的全身,眼睛也有些疲劳了。

军训吃饭前要唱国歌,我看到同学们涨红了脸,铆足了劲儿,冲着教官们“吼”“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步入食堂,迎接我们的是一碗碗满满的白米饭,军训一天的我们再也按捺不住了,口水顺着下巴都流到“三千尺”了。教官的哨子一响,同学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开始狼吞虎咽起来,像极了刚解放的百姓。

饱餐一顿后,同学们捂着肚皮三五成群地涌出食堂,有的躺在升旗台上仰望蓝天;有的坐在绿草如茵的草坪上嗅着青草的芳香;有的则在足球场的跑道上追逐打闹……啊!好一个热闹的校园。

“嘟—嘟—嘟—”一阵急促的哨子声响起,同学们乖乖地排好队伍,每天的这个时候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能用自己嘹亮的歌声发现自己的委屈,忘记一天的疲惫,收获满满的快乐。

唱完歌,同学们有秩序地回到教室上晚自习。教室里,又是另一种景象:同学们耷拉着两条手臂,趴在桌子上“叫苦连天”

摊开手掌,细数今天,这样忙碌而充实的一天就这样从手中溜走了,带着留恋与不舍,我们又将迎来明天的军训

铆接实训总结篇6

关键词:技工学校 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220-01

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目标,进行大胆的改革,在这种形式下,技工学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我们煤炭技校下一步该向何处发展,如何走好教学改革之路?成为摆在学校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紧扣“内抓管理要质量、外树形象求发展”的总体思路,在强化教学常规管理的基础上,扎实开展教学改革与实践,把教学工作抓实、抓细,从而开创了我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我就几年来的教学改革经验做简要分析总结。

1 彻底分析学校教学现状,全面理清教改思路

目前,就我校教学情况若以教学效果来看,确实有不少突出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1)教师从备课到讲课,把教学的目的只局限在完成“教”的任务上,而不注重考虑学生“学”的情况,教师的教学过程只注重教什么,而很少考虑怎样教才能让学生学得好。结果就导致了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个劲地讲,直到下课时才讲完所有内容,可是学生呢,一节课一片茫然。这足以表明我们有些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工作虽然很认真,但没有彻底弄清楚走进教室的目的是什么?

(2)设计教学时学科特点不够突出,特别是在专业课和实习、实验课教学时更为明显。由于学科不同,本来在设计教学时,应根据各学科的特点与要求来选择教学方法、模式与课堂组织形式。

(3)在分析教材方面也存在着两个较突出的问题,一是不能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待教材的难易,其结果就很容易造成重点安排不恰当,难点定位不准确。二是对教材内容的取舍不够大胆,技工学校的教学强调既要注重基础性,又要注重实用性。对于那些前后连贯性不是很强的学科,应根据学校专业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结合就业的需要,大胆增删。

(4)教学时不注重学法的指导。目前的现状是教师在教学时,过多注意的是单纯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指导。目前学校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某种学习方法就等同于掌握了某方面的知识,甚至可以说,教学改革的最高境界是教会学生学习。

2 大胆进行课堂改革,促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教学效益的最直接、最有效、最持久的决定性因素,因而,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际,牢抓住技工教育特点,通过各种渠道学习借鉴兄弟学校先进的教育管理经验和教学理论,随时给教学工作补充新鲜血液。

(2)主动走出去与聘请能工巧匠来校传经送宝相结合。针对我校专业课教师紧缺和实习指导教师生产一线实际经验少的现状,我们先后聘请了十几位工程技术人员来校讲课或指导学生实习。另外,派专业课及实习课教师外出学习参观或到生产一线去实习,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接触到了一些新的工艺,回校后教师们能学用结合,对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个促进作用。

(3)坚持大面积听课。几年来,各任课按规定教师坚持听课,科室每学期成立听评课小组,经常深入课堂,采取不干扰正常教学秩序、不提前通知、随机随堂的形式听课。听课后对讲课教师及时进行评议,对教学进行总结。

(4)提倡“集体备课”。俗话说:“一人不过二人智”。两种思想交换后,必将产生两种以上的思想,并发出许多智慧的火花,其结果就不是1+1=2,而是1+1>2,因此,在教学中,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好处甚多。

3 积极创造实习、实验条件,全力提高学生技能

技工学校与普通学校最大区别就在于教育职能上。技工学校的职能主要是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初中级技术人才,因而技工学校教学的职业培训功能十分突出。这就要求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实习条件,使学生来有所学、学有所会、会有所用。可以说毕业生在劳动岗位能多大程度地利用其在学校所学知识与技术,直接体现了技工学校社会效益的高低,也直接体现了技工学校教师劳动价值的大小。

(1)几年来,学校为了改善学生实验、实习条件,投入大量的财力。其中投资新建一幢560m2的焊接实训车间,购置各种电焊机45台,价值近四十万元;购置教学用数控车床一台、普通车床四台、钻铣磨床2台、砂轮机4台,价值近26万元;装备电工、电子实验室二个,电子操作实训室二个,购置实训装置19台,及仪器、仪表30台(件),价值近20万元。从靖煤集团公司红会一矿、红会四矿调拨来采煤机一台;采煤机的主要部件若干台;变压器、各种防爆电动机、高压开关柜、喷雾泵等共17台,价值近50万元。经过不断的投资充实,各实验实习场所的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学生参加实验、实习的机会大大增加。

(2)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我们对专业课教学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打破了常规的教学组织形式,采取了集中实验、实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如电子、电工专业的《电工基础》课程,该课程进行到一定章节,集中一周进行实验,学生整天在实验室里实习,遇到什么问题,随时都可以得到指导教师的帮助,有限的实验条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对机电专业的《钳工工艺》课程、铆焊专业的《焊接工艺》课程,多年来我们一直采取一边实习、一边讲解理论,即每天上午1~2节讲解工艺理论,然后全天进行实习,利用晚自习观看操作技能录像教学碟片,收到了良好的实习效果。

(3)在实习中按各专业要求把实习内容分成几个模块。既要突出专业特色,又做到相关技能面面俱到,分清主次。比如铆焊专业学生实习,以焊接训练为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其操作技能,同时安排冷作工和钳工实习,在规定的时间做到基本掌握其操作要领。机电专业学生实习时,以钳工操作、机械检修为主,要求学生必须熟练掌握钳工的各项操作技能及常见机械设备的拆卸与安装,同时安排维修电工的实习,做到基本掌握常见维修电工的操作技能。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便于学生在就业时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铆接实训总结篇7

祝慧是个思维缜密、话语不多、做事一丝不苟的人,在经过几年做信息化工作的积累后,2007年祝慧加盟了位于温州市的浙江福达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福达股份),担任信息部经理。在这里,他找到了用武之地。

“上系统后,公司的业绩连续三年每年翻一番,人员却并没有增加。目前,我们还没有看到竞争对手使用这一系统。在市场上,我们至少会领先2~3年。”祝慧说。

祝慧提到的系统,名称叫做“工序流程卡信息管理系统”,这是完全由福达股份团队自主研发的、用于生产一线管理的信息化应用系统。2009年9月开始设计研发,11月上线,一直使用至今,效果显著。

起因

在祝慧看来,工序流程卡的研发存在必然性。

福达股份是一家专业化电接触材料制造企业,创办于1994年,产品主要供国内外高低压电器生产厂商,目标客户锁定为世界电气50强企业。由于公司产品的主要原材料是贵金属白银,因此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的损耗,需要进行非常精细化的管理。

“因为原材料价格相对透明,所以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产品加工费。如果按目前的市价,每公斤白银价格超过7000元,换算下来,在生产过程中每损失1克就是7元,而损耗的都是公司的利润。公司每年的用银量超过150吨,我们浪费不起。因此,减少损耗对生产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道加工工序进行严格管控。”祝慧表示。

从原材料进仓,到成品出库,中间要经过多个生产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存在材料损耗的风险,因此精细化管控的内容包括每道工序的投入量、正品量、角料、余退、消耗。同时,每加工完一道工序,必须到仓库进行计量、工序交接、签字确认,责任要落实到每一位参与的员工,正可谓事无俱细。

根据生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仅仅靠人工,会出现很多问题,“在工序流程卡系统上线之前,我们依靠人工管理,出现很多管理混乱的现象,比如没有工序流程卡规范之前,制造部开卡随意性很强,开卡格式众多,填写不规范,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卡和实物对不上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现象,不仅容易造成互相推诿责任的现象,而且准确的数据也难以统计和查询,带来更多的管理难题,管理成本也在相应地增加。通过分析,公司认为必须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祝慧说。

走自主研发之路

接到这项任务后,祝慧花了不少时间在市场上寻找合适的应用软件产品,但结果让他很失望。

“我们研究了市场上的很多ERP软件产品,希望能够找到与我们需要的功能匹配度较高的生产管理软件产品,但没有找到。最后,我们决定走自主研发之路。”

对自主研发的风险,祝慧有清楚的认识:

其一、标准ERP产品没有此功能,在同行内没有任何一家成功实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完全凭自己摸索;

其二、所研发软件需要与现有ERP系统无缝对接,要保证软件运行的稳定性,并且还不能影响其它应用系统模块,如仓储、销售、财务等等;

其三、根据公司生产制造部门的人员特点,对所应用的软件要求操作简单、易用、上手快、使用效率高,并能实时反映每道工序的消耗情况及异常。

祝慧带领整个团队,将这些风险和挑战一一克服。

2009年9月研发,10月下旬即开始软件测试,11月正式在铆钉制造部试用,之后是边应用边完善,到2010年5月份,全公司材料、铆钉、粉末、组件等四大制造部基本都在使用该软件。

现在,软件已平稳运行两年多,操作简单,数据及时准确,同时还可以做到生产进度跟踪等,解决了困扰公司生产管理的核心问题。

应用特色与成果

工序流程卡实现精细化管理的一大特色,是与条形码技术和电子秤的应用进行了结合,祝慧对此进行详细地解释说:“在每张工序流程卡的左上角有一串条形码,这个条形码是在销售订单转换成生产订单的同时产生的。这是每张工序流程卡唯一的识别码,可以随着生产流程一直往下流转。在领料或工序包装的时候,相关岗位员工只要刷一下这个条形码,对应的领料信息和交料信息就出来了,不需要再进行人工输入。而电子秤的使用可以通过工具栏打开可关闭按钮来实现。”

显然,条形码、电子秤与工序流程卡的结合,保证了销售订单和所有相关数据实现一一对应,确保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订单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避免了以往的人为操作失误,这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证。

工序流程卡应用后最明显的成果之一,是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祝慧用一个例子加以说明:“以前整个账务,特别体现在仓库和制造部环节,数据常常是乱的,经常对不上,由于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过去是分离的,财务要提取数据,需要把下面的卡全部收集起来,通过手工核算出来。不仅效率低,而且常常出现统计数据错误。系统应用以后,现在可以由系统自动调取相关所有数据,进行数据集成,以往我们月初结算上月数据需要10天完成,现在5天就可以完成,效率明显加强。”

同时,由于工序流程卡信息管理系统规范了所有的操作流程,杜绝了以往人工操作中的随意性,使流程“受制于人”的现象得到根本的扭转。不再担心因为人员变动影响业务生产流程,同时也有利于人员培训,新员工上岗时间大大缩短。

系统试运行时,祝慧选择了铆钉制造部进行试点。选择的原因一是该部门管理基础比较好,二是这个部门是个承上启下的部门,其需要的原材料由材料部供给,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试点成功与铆钉制造部重视有很大的关系,工作上很配合,安排技术、工艺等专人负责,信息部也做了充分的技术准备,是业务部门与信息部门共同配合,来保证系统成功实施;另一方面,试点期间,信息部安排了专人在铆钉制造部上班,进行现场办公,在分析的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双方可以相互配合进行改进。

在系统运行和完善过程中,自主研发的好处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为自主研发,软件改进的速度快,响应时间短,小问题当天解决,大问题一般一周内解决,使用部门满意度高。”祝慧说。

总结工序流程卡信息管理系统的价值,祝慧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了一个以OA、ERP为核心的综合信息化平台;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流程的梳理、固化起到了关键作用,不管人员怎么变化,各应用信息化系统的岗位操作流程和管理流程不会改变,新人只需学习好几个关键操作,工作就可以得心应手;

为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提供真实的数据保障;

为企业反应、决策提供了数据分析依据;

经验与心得

回头看工序流程卡系统实施和运行的前前后后,祝慧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包括:

坚持“四化原则”,即复杂的工作简单化、简单化的工作标准化、标准化的工作制度化、制度化的工作信息化。

软件平台选择很重要,实施工作更重要。

取得团队和业务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工作轻松愉快,取得领导的支持,事半功倍。

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目标明确,逐步实现。

要求实施团队成员少坐办公室,多到各部门、生产现场、仓库等去听听一线员工的声音。

关键基础数据尽可能由专业人员管理,最好建立审批机制。

铆接实训总结篇8

周星驰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始终在描绘“普通人追逐梦想”的故事。而这样的故事在现实中也确实存在。记者采访的庞井江,就是从一名普通的电焊工人,凭着执着成为声名远扬的技能大师。

苦学 只因喜欢

庞井江今年41岁,如果回头看去,他上学时成绩并不算优秀,中学毕业后他只是考入了一家技工学校学习铆焊,而不是像一些成功人士那样进入名牌大学甚至出国深造。但最终,他成为了一名公认的大师,原因也简单,他喜欢这行业,而且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我就是喜欢电焊,成天都琢磨和这有关的东西,看到新的焊法和工艺就非学会不可。”庞井江说,他毕业后在一家企业做焊工,并不像同龄人那样下了班就娱乐消遣,而是四处购买和电焊有关的书籍钻研,从基础的《熔焊原理》《焊接结构生产与管理实战手册》《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手册》,到《焊接技师手册》《焊接工程师手册》等等,几乎所有和电焊相关的书籍他全都看过。读书之余更是刻苦练习,庞井江回忆,从1994年上班后的几年时间内,他每天除了完成工作之外,额外的加班就要用掉一箱焊条,别人加班总想着尽快完成,他却精益求精,每一道焊缝都追求到极致。

庞井江当时的努力只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为追求什么,但几年后却获得了意外的回报。1997年阜新市矿务局选派优秀焊工去进修,这次进修可以考取德国认证国际焊工证,这是一个有23个国家承认的高级焊工资质证明。阜新市矿务局在数以万计的职工中进行大赛选拔,庞井江成为最终胜出的6个人之一,并成功完成学业拿到了这一焊工证。

回首这些年来,庞井江的学习之路令人感叹,工作20多年,他先后完成了“计算机应用与保护”的大专层次学习;取得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的专科学历;自学了“AutoCAD 2006机械制图”“电子版图2011制图”;获得国家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证、美国AWS国际焊工证、“国际焊接技师(IWS)”资格……

一摞摞证书的背后,是庞井江工作之余彻夜苦读的身影,是无数次追求极致的焊接现场,也是一种执着信念结出的硕果。

荣誉 只因实干

2002年,庞井江应聘到辽宁广厦钢结构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这是他事业的转折点。广厦钢结构领导很快发现了这个年轻焊工的优秀品质,不遗余力地支持庞井江成为整个企业,乃至整个阜新市的焊接高手,上文所提及的大多数焊工资质和学历,都是庞井江在这家公司工作时获得。

庞井江也用实际行动给公司带来回报,成为关键时刻顶得上去,攻关时刻拿得出来的人物。2004年,广厦钢结构为沈阳出口加工区制作高达48米的大型标志结构性建筑,本来该企业只提供组件,现场焊接组装是其他企业承接,但由于天气原因工期滞后,还剩下不到7天时间加工区就要正式开业,整个标志性工程却无法完成,当时所有业主和沈阳海关人员都认为必然按违约处理。外包的安装企业求助广厦钢结构,庞井江被派到现场勘查,他看完之后连夜返回阜新,带上厂里技术最精良的13位焊工又赶回沈阳,爬上高塔开始焊接。

庞井江将相对简单的任务分配给其他13人,自己爬上48米高的最顶端,手持焊枪开始作业――所谓高处不胜寒,48米标志顶端的狂风吹得人站不住脚,庞井江却连续不断、不眠不休地干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里,除了吃饭喝水之外庞井江都没有离开过工作台,最终奇迹般地完成了所有作业,而且焊接质量检测一次性通过,胜利抢回工期,庞井江因此“一战成名”。

类似的攻关战庞井江还经历了很多,无论是在沈阳鼓风机铸造车间建设过程中、铁岭调兵山电厂工程中,还是阜新市人力资源大厦建设工程中、白城子电厂建设工程中,每一次关键的攻关,都留下了庞井江的身影。

“庞井江获得过很多荣誉,他的荣誉,是用高超的职业技能实实在在干出来的。”阜新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庞井江2004年获“阜新市技术能手”“优秀工会会员”称号,2006年获阜新市“技术标兵”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十一五再立新功活动中获“知识型职工”称号;2007年获得“阜新市劳动模范”荣誉;2015年荣获阜新市首届“最美劳动者”称号。

为师 桃李满门

其实,除了苦学和实干,庞井江最为人称道的优点还有两个,无私的“传帮带”和不断的创新。庞井江说,他2004年刚到广厦钢结构时,感激企业对他的重视以及对他学习的支持,而无私地帮助企业培训工人。

当时的广厦钢结构刚成立不久,新招的大部分工人没接触过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电渣焊和数控的设备,有的是刚走出校门的新职工,只学过理论,缺少实际操作经验。庞井江利用业余时间,手把手传授给他们工艺技术。

“那时候几乎每天下午都搞培训,有时是按照顺序教,有时是针对工作时遭遇的问题教解决办法,有时同时给几十个工友讲课,有时是一对一地讲。”庞井江说,企业运转成熟后,他也经常讲课。有时还受到阜新市总工会的邀请,到其他企业去帮助解决技术难题、做专项培训。十几年来,他教过的学生已经数以千计。在他的培育和带领下,许多人都成为技术骨干,在2010年公司申请的美国AWS认证中,广厦钢结构共有18人顺利获得了证书。他的徒弟李东宁还获得了阜新市铆工大赛冠军,多名徒弟在阜新市焊工大赛中取得名次,很多徒弟都已经当上了车间主任,而经他教导后成为焊工主控手的更是数不胜数。

创新 超越自我

庞井江目前的职位是广厦集团综合计划部部长,但他同时还有两个职位,是阜新市授予的技能大师工作站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领创人。

庞井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是创新的源泉。每当遇到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是其他企业带着难题来向他求教,他都专注研究,并通过网络和全国的铆焊技术高手探讨交流。在生产实践中,他发现组对大型构件时,焊缝容易偏差,造成构件缺陷。他与工友反复琢磨,终于研制出“悬臂焊枪水平移动导向装置”,使产品合格率一次提高了10%。大型构件扭曲后,以往一直采用火焰矫正法,费时费力,劳动强度大,他与工友一同攻关,发明了“型钢矫正胎具”,降低矫正成本80%以上。而“数控切割机头用多功能活动节”的成功研制,不仅解决了火焰切割薄板难题,还填补了薄板火焰切割的国内技术空白。

提到创新,庞井江略带遗憾地说,其实从他进入广厦钢结构之后,这10多年里有数不清的技改和创新成果,但当时没有申请专利的意识。很多创新成果都被别的企业学走,做成了量产的设备和技术,他却从没管人家要过专利费。直到后来阜新市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听到他这种情况,惊讶地问他为什么不申请专利,并且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申请,他才走上了正规的技改创新之路,先后有多项成果获得 “实用新型发明专利”,并发表了多篇新工艺方法的论文,论文传到网上后大受追捧,庞井江劳模创新工作站的名声在全国叫响。

从一名普通的焊工,到蜚声全国的技能大师,庞井江已经功成名就,但他仍在这个领域孜孜不倦地探索,探寻更多创新,发挥更大能量。

接受采访时,庞井江笑着讲:“前一阵阜新市城南养老院施工,有一个焊活儿特殊别手,谁也焊不了,有人找到我,我就和我们阜新市另一位焊工高手一起去了,有人说‘庞井江你都是大师了,天天研究编程、数控,这种焊活还去啊’,我说没啥,只要是有挑战的,我就去试试。结果,我和另一个高手把焊条掰出一个特殊角度,架着个小镜子把这个活搞定了(又称镜面焊)。”

上一篇:顶岗实训报告范文 下一篇:电测实训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