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段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9-26 05:32:56

一中段考试总结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1

西宁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按照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总体要求,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建立多元录取机制,努力构建有利于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利于高中学校优质、多样、特色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试评价机制为指导思想,遵循育人为本、公平公正、减负提质、改革创新、普职并重的原则,形成符合西宁考试招生工作实际,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制度体系。

1.西宁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步骤为:

第一阶段:2017年9月,在西宁市城区(城东区、城中区、城西区、城北区)初中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全面开始实施。

第二阶段:2018年9月,在西宁市三县(湟中县、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地区初中阶段学校起始年级推广实施。

第三阶段:2020年6月,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模式和规范有序、监督有力的管理机制。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按照教育部的统一规定,原来的“中考”,以后统一改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它是检测初中在校生是否达到初中学业水平的水平性考试和建立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的高中选拔性考试;是初中毕业证发放的必要条件。考试科目将国家课程方案所规定的学科全部列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范围。

2.此次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主要变化有:

考试科目全覆盖。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规定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含实验操作)、化学(含实验操作)、生物(含实验操作)、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全部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范围。

考试时间、考试方式及科目分值(呈现方式)(见下表)

升学成绩构成。考生升学成绩由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10个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构成。

综合素质评价。从2017年秋季新入学的七年级起,依托“西宁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系统”,从思想品德(德)、学习态度与能力(智)、身心健康(体)、艺术素养(美)、实践与创新五个评价维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的形式呈现,作为初中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之一;升学时将等级折算成分数后计入升学成绩,每个评价维度各占10分,满分为50分。每学期各校综合素质评定结果,A等占学生总数的50%,B等占学生总数的45%,C等占学生总数的5%左右,D等不超过学生总数的1%。

3.回宁生、历届生考试升学办法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2

2019襄阳中考时间为6月20日-22日(满分650分)

其中,考试科目考试时间为2019年6月20日—22日(体育与健康考试时间为2019年4月);考查科目考查时间为2019年4月;考核科目考核时间及综合素质评价开展时间由各学校结合本校情况自行确定,2019年4月底前结束。

按照《方案》,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测试)、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合卷)、文科综合(思想品德、历史、地理合卷)、体育与健康。语文、数学、英语3科单科单卷,每科卷面总分为120分;理科综合卷面总分为130分,其中物理60分、化学40分、生物30分;文科综合卷面总分为130分,其中思想品德50分、历史50分、地理30分;体育与健康30分。考试科目满分为650分。

考查科目为理化生实验技能、信息技术。理化生实验技能考查以现场测试为主,信息技术能力考查以上机操作为主;考核科目为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含劳技、职教)、地方课程(含“三防一献”、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人口理论教育、国防教育、书法教育、经典诵读、《襄阳好风日》等),考核科目可采取笔试(开卷或闭卷)、成果展示、才艺表现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即按照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全面纪实性评价。

在成绩呈现方式与运用上,考试科目总成绩以等级或分数方式呈现,即根据全市考生考试分数构成情况和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将考生总成绩划分为高分段、中分段和低分段,高分段和低分段考生的总成绩以等级方式呈现,中分段考生的总成绩以分数方式呈现;考查科目、考核科目成绩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3

关键词: 《组织胚胎学》 考试改革 考试实践

大学考试作为评估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且它的反馈性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考试还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多样而灵活的考试可以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考试更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服务[1]。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首批考试改革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改革内容、重点及原因说明

目前组织胚胎学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往往局限于教材,多为记忆性的知识,以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为主,重视分数而忽略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短期突击获得高分,这种考试模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2]。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目前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就难以考察。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高(70%);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比例相对较高。就课程考核次数而言,仅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以这两次的考试成绩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是不公正和不科学的。

二、考试改革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对组织胚胎学考试作如下改革:

1.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由70%降至60%。

2.丰富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的内容包括13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纪律等方式。

3.加大了实验课的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前考核方式是期末只有一次切片考试,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考试改革后切片考试的次数增加了,期中增加了一次切片考试。

三、考试改革具体实施过程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结合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对组织胚胎学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临床实践要求,提出将“实验报告(10%)、实验技能考试(20%)、期末考试(70%)”模式改革为“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10%)、实验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的切片考试(10%)、实验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的切片考试(20%)、期末考试(60%)”模式,从而实现了考试的多元化。

1.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与纪律

教师需及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讲评,学生总共有13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分数以10分制评分。实验报告为本教研室制作的画图册,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画图,然后写出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对组织或器官的结构进行描述,同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在每次的实验报告中,根据几项综合要求给学生评分,最后以13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计入平时成绩。将每次质量较高的实验报告作为模板,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2.实验课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切片考试)

这是在学完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后,对学生进行的一个阶段性考试。主要考试内容为四大基本组织的切片考试。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写出结构名称,总共观察10个结构,每个结构1分,总分10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组织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器官的结构奠定基础。

3.实验课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切片考试)

主要考试内容为正常器官的结构描述,内容涉及各种器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到一套切片,每套切片由5张切片组成,抽签拿到的5张切片首先要写出器官名称,然后从5张中自选2张,对器官的组织学结构进行描述。最后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器官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病理学、观察异常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期末考试

增加考试的题型,考试的题型有选择题(选择题又分为单选题与多选题)、填空、是非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问答题又分为一般问答与综合问答题)。题型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以上题型综合交叉使用。

总的来说,考试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考核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加强平时考核并不是单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等各种形式的考核相结合、中期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动态考试过程中获取教学信息,综合素质获得发展,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四、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本改革实施范围是临床、检验、口腔、预防、影像的本科班学生。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反馈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五、学生成绩分析与对比

因本学期2011级所有的本科班都参加了考试改革,所以将2011级成绩与未参加考试改革的2010级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对比结果如下:2010级平均分:77.32,及格率:94.31,不及格率:5.69。2011级平均分:78.48,及格率:95.9,不及格率:4.03。

通过以上分析,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提高1.59%,不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降低了1.66%。平均成绩2011级比2010级提高了1.16分。

六、总结

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了平时考核的成绩。同时还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掌握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在期末全部考核都完成后,汇总学生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很少,和以往相比及格率有了提高。

参考文献:

[1]程琴,谢大蓉,刘克林.高校考试改革与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682-683.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4

关键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英语阅读理解是高中阶段教学的重头戏,教师在这一块教学上花了许多心思,也用了许多时间,但学生考出来的成绩却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并在阅读理解题这块“蛋糕”上取得好成绩,是摆在高中阶段师生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近二十年一线教学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熟知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特点和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1.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说明,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大致有:一是阅读量大,篇数一般为5篇;二是题材多样化,信息丰富;三是体裁尽量避免单一化,包括各种各样的文体;四是在难度方面,相较以往的高考阅读理解题有了明显的提高;五是试题的设计更加注重对事实细节的理解。

2.题目类型特点

测试的题目大致可分为:(1)猜测词义试题;(2)细节理解题;(3)归纳主旨题;(4)推理判断题等。命题的目的是考查学生阅读的基本能力,概括阅读材料主旨的能力,要求学生能把握主要内容及事实间的逻辑关系,了解阅读材料的安排顺序;能理解作者在文段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3.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

根据《考试说明》及近年的试题特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测试对学生理解能力方面的要求有如下几点:一是要求考生在通读材料的基础上,能理解材料内容,掌握主旨大意;二是要求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段,段间前后语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在文段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是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并能据此进行正确的推理与判断;四是能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去理解,也能结合考生自己的经历与常识去理解。

二、要具备科学的解题方法和一定的答题技巧

1.从文章的逻辑结构、写作思路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阅读时,应要求学生学会处理文章各段间的联系,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教师在进行阅读理解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时刻注意文段中语言的表达、逻辑思维以及作者写作的思路。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需要学生掌握的阅读理解的主要逻辑结构有:一是时间顺序。按时间先后顺序说明某一事件、某一理论的发展过程;二是总―分―总逻辑顺序。即第一段为总的概括说明,其他段落分别说明或具体论述首段的观点;三是分―总逻辑顺序。前面几段分别说明,末段总结。

一般来讲,以时间为顺序的体现文章主旨的中心语句,在文章的第一段或最后一段中去找;以总―分―总逻辑顺序文章的在第一段概括性的语句中找;以分―总逻辑为序的在第一段总结性的语句中会得到体现。

2.以抓关键词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事实细节信息的能力

从近几年的高考阅读理解试题来看,均加重了考查文章的具体事实和重要情节的试题的比例。这类试题考查的目的是检查学生能否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从文章中找出事件的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及其他的事实细节信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注意、辨认和记忆文章的具体事实、主要情节及重要细节的能力。

对于此类的题型,考生首先应该从题目寻找或思考可能的关键词,然后以此为线索,运用略读及查阅的技巧在文中迅速查找这一细节,找到后再把这一部分内容仔细阅读一遍,仔细比较所给的选项与文章在细节上的点滴区别,在准确理解细节的前提下,最后确定出最佳答案。

3.掌握猜词悟义的技巧,避免出现阅读理解的误差

词义猜测题也是高考必考的题型,一般占阅读理解总题量的10%左右。高考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阅读中难免有生词,而利用文章所提供的语境去推测生词的意义是阅读的必备技能之一。因此掌握猜词悟义的技巧,培养学生猜词悟义的能力,也是高中阅读理解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如何猜测词义呢?其实,猜测词义必须先透彻理解题意,从短文中找到相关的词、短语或句子,再通过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构词法等,结合特定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推敲斟酌,最后确定其含义。常用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猜测词义,利用定义或解释、词间的对等或相反、因果关系、同位语猜测词义,根据构词法猜测词义等。

4.合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即通过已知信息推知未知信息。这一类的题型在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中占的比例较大,二十个题中常常占六至八个,也恰是阅读测试中的难点,属于高层次题。据统计,学生们常常在这类测试题中失分。

在这一类题型的解题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忠实于原文,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在文段中所表达的真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合理的想象,对文章的表面信息进行挖掘加工,由表入里,由浅入深,从而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

三、坚持持之以恒的阅读理解强化训练,形成科学有效的答题策略

诚然,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阅读理解是一项综合能力,不仅要求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科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在阅读训练过程中学习分析语篇结构,行文特点,提高捕捉有效信息和综合利用信息的能力,逐步形成有效的答题策略;在平时还必须保证每天一定量的阅读,以增加语感并丰富词汇量的积累;同时,要注意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精选阅读材料,坚持限时训练,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阅读速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不要出声阅读,不要指读,不逐句翻译理解文章,不依赖字典解决生词,不停留于(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7页)表面,养成推理判断的阅读习惯等。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在高考阅读理解题这块“蛋糕”上取得较好成绩,就要了解高考阅读理解题的命题趋势、特点及要求,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解题方法与技巧,同时强化阅读理解训练,形成科学有效的答题策略,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昆山.浅谈高考阅读理解题型及解题技巧.宿州师专学报,2002-03,17(1).

[2]王敏.得阅读者得天下:谈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考试:高考英语版,2009(6).

[3]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版).

[4]2010福建省高考考试说明(英语).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5

一、注重周密性

这是专指制定总复习计划而言。我们认为,预先制定好周密完整的复习计划,这是确保英语总复习质量和效果的首要前提。预先计划周密就能做到意图明确,重点突出,办法可行。搞好总复习才能有条不紊,从容不迫。为此,我们几位初三英语教师经过认真探讨,集体制订了三轮复习法的总计划:第一轮,依纲据本,通篇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分门别类,精讲精炼;第三轮,考前指导,综合训练,全面提高。为了使上述计划周密而可行,我们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努力:

一是针对性。这就是在制订计划时,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特别各班学生基础成绩参差不齐以及各位英语老师教学风格各异的特点,在总的实行三轮复习的前提下,又分班制订了具体实施方案。比如,本人任教的初三(5)班,由于学生原有基础差,准备在第一轮复习中,就课文中的生词、词组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二是预见性。即在对每个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作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多方设想学生在复习中乃至考试中会发生何种情况,犯何种错误或提出何种疑问,根据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在制定方案时都拿出了相应的措施。另外,根据以往的复习规律,不少学生因为在总复习中都是接触的已学知识,往往产生“炒冷饭”感,而导致复习兴致下降。针对这些可能发生的情况,我们在制订计划阶段,就对英语总复习中如何改变方法方式,作了必要安排。

三是应试性。中考迫在眉睫,我们复习的主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在中考中获胜。因此,我们在制订计划时不得不考虑其应试效能。比如,我们总结了往年中考中哪些是必考的重点内容,我们就在哪些方面注重多花精力。特别是在制订第三轮复习方案时,把“考前指导,综合训练”作为核心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使学生适应中考要求,提高应试技巧,侧重培养学生审题、解题能力,并辅以综合训练和模拟测试,以提高学生们的应试能力。

二、突出侧重点

在实践中,我们掌握既要对学生三年来所学知识作系统全面梳理和归纳,又要注意不面面俱到,注意突出侧重点,抓好“重头戏”,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使有限的“磨刀”时间花在刀口上,确保复习效率得到提高。

根据复计划,我们对每一轮复习阶段的侧重点都明确了。比如,在第一阶段,我们要求在对各单元知识要点进行梳理的同时,注重基础词汇和词组、句型知识的过关;第二阶段,主要侧重于解题技巧的提高,通过精讲精练,实行“讲――练――评”结合,达到上述目的,第三阶段,侧重考前指导,培养学生审题等能力,提高应试技巧。

在时间安排上,我们又把“重头戏”放在第一轮,准备至少花一个半月时间,完成这一轮复习。这是由于几年来,中考试卷中基础知识一直占绝大比例所决定的。而第一轮的复习又主要是夯基础。而且第一轮中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复习,本身又成为完成第二、第三轮复习的基础,是顺利过渡到其它复习阶段的桥梁。为了打牢基础,我们宁可少复习一轮,也要确保学生的基础知识过关。我们觉得,夯实基础,才能以不便应万变。说白了,也就是确保尖子生上高分,中等生及后进生得基本分。

三、力求吸引力

如前所述,进入复习阶段的别是进入第一轮复习阶段后,学生往往会认为老师在台上“炒冷饭”而产生枯燥乏味感,还有的会因为新课全部结束,负担解除而精神松弛。再者,教师由于复习量大,涉及面广,为节省时间,课堂上往往来个“满堂灌”。结果,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如此复习,则毫无效率而言。如何提高课堂上的吸引力,则成了我们必须认真解决的难题。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觉得,要在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上作一些尝试,主要是要抓好以下两个环节:

一是上下结合。也就是讲台上和讲台下即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配合。要坚持教师作为“指挥棒”的主导功能,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最近一次上课时,我一改以前我讲他听的模式,先让学生们事先准备好,让他们走上讲台,而我坐在台下,倾听他们讲解他们所认为的重点词汇、词组或句型,台下同学可提问或适当补充,最后我们共同总结归纳。整个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态度积极,收获很大。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6

(一)整体总结

首先,建议大家先对自己的期中考试整体情况做一个总结。想必同学们对自己的成绩都有一定的期望值,至少有一定的期待。那么,这次考试,是否达到了你的期望,是否是你这段时间学习状况的真实反映。建议同学们问自己几个问题:

1、名次、成绩是上升还是下滑?

2、如果上升,是因为题目适合你(有些同学遇到比较难的题目成绩会比较好,有些反之。),还是同水平的同学出现了失误,还是自己的水平真实上升了。

3、如果下滑,问题又出在哪里。

(二)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总结是期中考试总结最重要的一环。这里有两种情况很可怕,一是根本不进行总结,那么你下次可能还掉在相同的陷阱里。第二种情况是就题论题进行总结,这样的结果是你下次可能掉在一个相似的陷阱里。

那么,如何正确进行知识点的总结?

首先,同学们拿到卷子后,应对自己答这份卷子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回想。请同学们细细浏览卷子中的每道题。注意,此时你关注的,不应只是错题。而是包括你答起来不流畅的题,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这些题都是你的软肋。

其次,同学们应着重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千万不要就题论题。如果只是这道题做错了,改正了。那这样的总结只是让你多会做一道题而已,下次类似的题变一变形,可能又错了。殊不知,一道题错了,可能是你相关的知识体系就没有搞清楚。

所以,同学们应该做的是,由点及面,对这部分题涉及的知识做一个更深、更广的复习。英语错了一道考察冠词的单选题,那你是不是对冠词这部分知识就没掌握好?物理一道大题的受力分析又错了,好好想想你的受力分析是不是一直就存在问题?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话,为什么不以这次期中考试为契机,把这部分知识疏漏处赶紧补上呢?如果又是应付了事,下次一定还会出问题。要拖到什么时候呢?

(三)考试技巧总结

考试技巧的总结上,高三和初三的同学应尤其注意。请同学们再次回顾整个考试过程,这次你的回顾重点是在考试技巧上。请同学回想,也问自己几个问题。

1、这次考试你的策略是什么?时间安排是否合理,有没有出现先紧后松或先松后紧的现象?

2、有没有出现填错答题卡,或者一些很明显的低级失误?如果有,你要怎么能让自己记住这个血的教训?

3、具体到每门学科。英语是否没有时间看完整个阅读?听力是否因为纠结前面的内容而影响了听后面的内容?数学是否因为专注后面的某道很难的大题而没有检查,导致丢了一些不该丢的分。等等。

通过考试技巧的总结,想必同学们自己就能明白,在这次考试中,如果你能怎样安排时间,安排答题顺序,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把你总结的记下来,这都是你最宝贵的经验。高三和初三的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每一次考试当成是最终考场上的真实演练。

进行这些总结后,同学们不要忘了,有一项工作是必需的:把这次考试的错题总结到你的错题本上,以更好的回顾和吸取教训。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7

我今天的话题是“考试与学习”,不是考前动员,也不须动员。期中来了,检查一下学习效果,总结一下学习方法,是自然而然的事。我想告诉你们的是:不能为了考试而学习。

对中学生而言,考试大致可分为两类:阶段性考试和终结性升学考试。升学考试的重要性在于它对个人前途起决定性作用,而升学考试的成绩来自于阶段性考试经验的积累和应考心态的调整。所以,长期来看,单元检测、期中期末考试、模拟考试这些阶段性考试决定了升学考试的效果,也就更为重要。也许在阶段性考试中会出现知识上的低级错误、或者思维不慎、或者情绪急燥等等,所谓“聪明人不会两次犯同样的错误”,只要善于总结、反思、及时补救,一次次历练,一次次补救,学习形成了良性循环,驾驭考试的能力逐渐增强,这就决定了升学考试的高水平发挥。对考试有了这样的认识,相信同学们会正确对待考试,不会“过渡紧张”,也不会“满不在乎”了。

其实,学习不等于考试。考试只是检查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手段,由于考试技术的局限性,不能完全考查到学生的素质。因而,学校不会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素质的唯一指标,同学们也不必把分数作为追求的唯一目标。同学们来到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什么呢?从长远计,要学习良好品行,学会集体生活,学会掌握知识的方法,学习审美,学习发现自己的特长……,为将来走向社会打好身心、品行、知识、学习能力的基础。在一个社会团体中,那些身心健康、品行端正、诚恳待人、追求真理、知识全面、做事踏实的人,往往是最受欢迎的,也是最快乐最成功的人。所以,人最根本的素质在于身心、品行和学习能力,而不是分数。具备这样的学习观念,并付诸行动,也就不会为分数而懊恼,“素质高,何愁考不好?!”而是快乐地学习,快乐地享受学生时代的美好时光。

当然,我这样说并非是否定考试,这种公平的方法全世界通用,而且不会简单地取消,只会在形式和内容上进行变革。我这样说的目的是希望同学们更清醒地认识学习与考试,更清醒地认识自我,更好地掌握快乐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驾驭考试。

期中考试来了,还是要提醒几点:

1.考前认真准备,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但要充分保证睡眠。

2.遵守考试纪律,考出诚实的分数。不能带任何资料、电子用品到试室座位。违反考试纪律要受处分,凡携带手机进试室都是违纪行为。

3.老师评讲度卷后要认真总结,发现知识缺漏要及时补上,为下阶段的学习扫清障碍。

4.教学情况调查(即评教)是学校的一项常规工作,目的是了解全校各班的教学过程中的情况,指导各班教学方案的调整,关系到每位同学的学习权益,希望大家理性对待,如实反映情况。

一中段考试总结篇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6A-

0111-01

如何使考试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实现其内在的教学目标,进而评出水平、评出成效、评出作用,这是每一个教师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课改活动经验,对初中数学讲评课的有效教学探究进行阐述,以期待能够对目前的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课堂测验:重点呈现与双基落实

课堂测验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往往设置于较为完整的知识教学之后,从而起到巩固知识、强化重点与查缺补漏的作用。然而,由于涉及的教学范围较广,故而需要将讲评范围划定于当次课程之中,且应注重双基。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巡查的过程将教学测验完成较早并且完成较好的学生作为“讲评典范”,而后运用小组分工、自评自纠的方法,让这些“小老师”进行作业辅助批改,并且进行小组发言与总结。

其次,教学测验往往是对重点知识点的检测,故而要注重巡视与讲评,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于优秀生要重点培养他们严谨的学习态度与扎实的基础;中等生要注意及时纠正错误;而“潜力生”要准确了解知识掌握情况,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也可以在课后让优秀生进行辅导与帮助。

再次,在测验讲评的后期,要将各个小组中优秀生和小组进行表扬,张贴他们的试题以示表彰。而后,进行作业设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设计一份测验错题变形题目,第二天进行检查。第二次课堂教学之时,教师要重点提问这一测验的知识,关注中等生、“潜力生”的掌握情况,并且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前一天各小组的题目设计,进行竞答与演示。经过这一教学环节的层层推进与不断强化,教学双基就逐步得以落实。

二、阶段测试:查缺补漏与触类旁通

阶段性考试也是初中数学教学常见的测验形式,其中以单元测试、月考、阶段考试为主。这一类型的考试往往是对学生某个知识模块的检测,在题型难度上有一定的提升,同时还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拓展。

一方面,对于这一类型的数学考试,教师应尽可能地完成阅卷工作,而后尽快将试卷发给学生以免知识的遗忘而错过讲评最佳时机。在经过了学生自主思考与订正之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集体作业,各小组完成测验评估表。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行小组发言与测验丢分情况分析。另一方面,教师要充分运用各个小组进行小组点评的过程,仔细倾听、及时引导,为学生充分理解题型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提醒学生做好讨论记录,进而为后续的题型变化与能力拓展打下基础。

此外,在教学测验讲评时,教师也应当适当地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时间进行数学题型的思考与讨论,认真填写测验情况反思,并将当天考试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转化为当天的作业,进行知识强化与能力拓展。这一过程中,因为阶段性考试也涉及这一段时间的教学总结,一定要在掌握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多鼓励学生,提高他们的主动性与自信心。

三、期中考试:注重总结与提升能力

在整个数学教学体系中,期中考试、模拟考试以及质量检测等类型的考试属于大型考试,这一类考试的试卷题型较难、形式较为灵活,因此教学讲评需要进行全面的准备与教学过程控制,只有如的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首先,在讲评之前,教师需要对考试涉及的类型、考试点以及教学思想进行梳理与总结,并在讲评之前进行氛围、情绪的酝酿;同时,试卷讲评还应选择好讲评时间。

其次,由于这种考试形式涉及的教学内容较多,故而需要将小组讨论、考试评估表的填写与讲评环节结合起来,设置完整的时间流程与环节。应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要仅仅关注考试的成绩,而应尽可能地以测验为引子,以讲评为平台进行考试的全方位拓展与题型的变化,以期达到复习与总结的目的。

再次,讲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小组发言与题型点评之后,引导学生进行错题整理、解题方法归纳、题型变化引导与总结方面的练习。尤其是对这一阶段的重点题型与教学难点,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及时讲解、点拨,进而引导学生完成自主探究、深化讲评的实践,完成提升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思维创新的教学目标。

上一篇:化学段考总结范文 下一篇:语文段考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