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口一中:文化与艺术“两条腿走路”

时间:2022-07-05 06:47:07

山西交口一中:文化与艺术“两条腿走路”

山西省交口县第一中学是全县唯一一所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66000平方米,现为十二轨全封闭式高级中学。学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62名,专任教师中研究生10名,其余均为大学本科生。学校把各级各类规章制度细化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责任到人。至今共送出各类大学生1.6万余名。

“三自一保”到“自讲互补”

2009年10月,交口一中选取了高一年级入学成绩最差的166班作为课改实验班,学校的课改序幕由此拉开。作为166班的第一班主任,田宝记校长密切关注班级动态。经过一学期的课改尝试,166班学生不仅在口语表达和个人能力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成绩也大幅上升,在期末考试中甚至超过了部分较好的班级。这一成果极大地鼓舞了时任校长田宝记和166班师生,同时也打消了课改尝试初期教师们的多重顾虑。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力量,也是课堂的引导者。为了使课改少走弯路,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取长补短,同时邀请省内课改专家来校指导。全体教师主动学习,不走形式,注重学生基础知识落实,积极讨论研究,结合学校实际,最终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自讲互补”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高中课改“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主要包括四个部分:自学探究、自讲互补、自测达标、配餐保优,简称“三自一保”。2010年9月,“自讲互补”教学模式在学校全面推广。

在“自讲互补”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学校的课堂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课堂上,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围坐在一起,大声朗读课文;老师走下讲台,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讨论。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既通过传统的记忆、背诵巩固了基础知识,又能在新的教学模式中挖掘出自己的问题。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学生变得乐于学习,善于学习。

艺术、文化相结合

作为一所高级中学,学生最终需要面对高考的门槛,当地人心里都十分清楚,交口一中虽然是当地仅有的一所高级中学,但是生源水平不高,一大部分学习稍好、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都流向市区的中学。面对基础差,家庭条件一般,但又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学生,学校决定发展艺术特色教学,让学生根据天赋和兴趣,自主选择艺术特长,实施差异化教学。

2009年10月,学校设立音体美中心,负责特色教育。为了构建一支优质的特色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在全国范围内招聘具有较深功底的艺术类毕业生,并及时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提高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经过政府招聘、学校外聘和社会兼职等多种形式,逐步形成了一支由31人组成的高素质艺术教育教师队伍。与此同时,在政府的支持下,学校逐年加大对特色教育的各项经费投入,先后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购置了各个专业的设施、设备,建设并完善了所有专业的专用教室,新建了标准化的塑胶运动场,以满足特色教育教学的需要。目前,交口一中的特色教育仍在一步步发展壮大,已开设的课程有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编导、体育、播音主持、空乘等8个专业,其中每个专业都有更细的划分和具体的分支。

学校在发展特长教育的同时,也十分重视特长生的文化课学习,把校本课程与特色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创办了特长班。特长班学生分时段坚持每天两小时的特长培训,其他时间和普通学生一样在班内学习文化课。现在,学校共有特长班10个,学生400人,接近全校学生的五分之一。

上一篇:广西民族特色古村落建筑艺术空间布局设计研究 下一篇:引导学生与家长做好“和大人一起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