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二三里教案范文

时间:2023-11-06 05:32:09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1

【案例一】

师:这句话什么地方让你感到特别神奇?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猜一猜,“两千里”有多远?从我们这里到哪里?

(学生分别回答从教室到杭州、上海、美国、崧厦、丰惠,其中崧厦、丰惠乃是本市的两个乡镇。)

师:“两千里”差不多是我们这里到北京的距离。夸父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厉害吧?

生:厉害。

师:谁能读出这种神奇的感觉?(学生朗读。)

【案例二】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神奇?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有一个成语叫“一日千里”,说的是千里马一日能跑一千里,快吧?

生:快。

师:可夸父居然“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比千里马快多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学生朗读。)

【案例三】

师: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了神奇?

生:“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师:为什么这里让你感到特别神奇?

生:我们一眨眼只能跑一点点路,夸父一眨眼却跑了两千里。

师:“两千里”有多远?

生:有好几间教室吧?

师:远远不止。

生:可能有操场那么远。

师:也不对。两千里是1000000米。(板书:1000000)咱们操场的跑道一般是400米。(板书:400)请大家算一算,这两千里大约需要绕着操场跑几圈?

(学生计算得出需绕操场跑2500圈,惊叹不已。)

师:夸父一眨眼差不多在操场上跑了2500圈,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夸父真是太神奇了!

生:夸父真是太厉害了!

师:谁能用朗读让我们感受到这种神奇?(学生朗读。)

【反思】

两千里,究竟有多远?案例一中,教师让学生猜一猜“两千里”会是从教室到哪里。但由于三年级的学生尚未建立基本的地理学概念,也没有形成基本的空间距离感,所以他们的猜测大多不合逻辑,纯属胡猜。见学生从本市猜到外省,从中国猜到外国,教师只得自己解释:“‘两千里’差不多是我们这里到北京的距离。”可尽管如此,仍有很多学生还是体会不到“两千里”究竟有多远。

案例二中,教师借“一日千里”这个成语来帮助学生理解,应当说这样的设计是很“语文”的。一可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夸父奔跑速度之快;二可在无形之中帮助他们理解“一日千里”这个成语,可谓一举两得。然而,预设“看上去很美”,但若是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终究还是枉然。对于生活在江南的孩子来说,“千里马一日能跑一千里”这样的说法,根本无法与他们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形成有效对接。由此可以推断,他们对“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的感知自然也是模糊的、肤浅的、苍白的。

与案例一一样,案例三中的这位教师一开始也让学生竞猜“两千里”究竟有多远。学生同样乱猜了一通。然而,这位教师的高明之处在于当学生的理解出现偏差时,他立即调转教学的航向,放慢教学的步伐,引导学生以操场跑道为例,算一算“这两千里大约需要绕着操场跑几圈?”正是这轻轻一点,学生蓦然发现:“两千里”居然需要绕着操场跑2500圈。这对他们的心灵无疑是一次极大的震撼。至此,教师又顺势而导:“夸父一眨眼差不多在操场上跑了2500圈,你有何感想?”教学难点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唯有基于学生的认识起点,以学定教、顺势而导,才能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2

一、善始善终地抓好党务工作。一是抓了各林场苗圃的干部考核工作,配合党委配齐配强了场圃的领导班子。先后深入到各场圃中对可能胜任的副职和其他班子成员进行认真的考核,考核合格后进入场圃班子,增强了场圃班子的整体战斗力。二是抓了先进性教育活动,圆满地接受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的验收。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认真按照县里的工作方案组织实施,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使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顺利通过了县里的检查验收。三是抓了党员队伍建设工作,整顿了积极分子队伍,发展了新党员。对过去积极分子进行一一排查,一一定位,清理不合格入党积极分子,把年轻有为,有发展后劲的人吸收到积极分子队伍中,并保证每年发展2-3名新党员,增添党的新鲜血液。四是与工会一道抓了扶贫济困工作,经常走访特困户。每到春节前,组织和带领有关人员到场圃职工特困户中,到所包的社区的特困户中和特困党员户、特困老干部户中走访慰问,给他们送去党委的温暖和组织的关怀。五是尽力完成党报党刊征订和其它刊物的征订工作。虽然单位经费紧张,但是按照县委宣传部交给的征订任务,积极地想办法,基本达到县里满意。六是重视并开展妇女工作。每年“三八”妇女节,都给女职工放假一天,向她们送去党的一片爱心。七是配合纪检委查办新站林场职工上访案,无论是县纪检、检察部门,还是市里的办案小组,需要我们党委配合的,我们都能主动配合。同时,对义顺林场职工上访案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和调解。对新站苗圃谷海鸣等上访案进行了调查处理。八是组织老干部参加县里门球赛等活动。除了县里开展的老干部活动我们组织老干部积极参加外,今年隆重举办了“林业杯”老干部门球赛。通过此次门球赛向全县展示了林业的精神风貌。

二、配合主要领导抓好常务工作。积极参加上级召开的各种会议;做好来人接待和上访接待工作;安排好值班值宿和职工住宅楼、办公楼的取暖工作以及节日的美化亮化工作。

三、结合林业生产开展工作。完成了去年古龙、新站、民意三乡镇的造林挖根整地验收工作。

四、做好廉洁自律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对自己严格要求,比较清正廉洁,时时用反面教材教育自己,用正面教材鞭策自己。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3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定的背景和情节,让学生觉得这是真实的案例,而教师以此背景为条件去教学以及和学生交流。传统方法往往都是教师去找一个平面图,然后假设一个项目的背景,和各种客观条件,因为这个项目客观上是不存在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条件来促动大家的思考。这就造成学生的设计基本以假想为主,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设计服务对象,那么以人为本的设计又从何谈起呢?所以在这里笔者提倡采用真实的项目来作为练习的作业,客观现场条件和主观客户情况都真实和可考察的。

二、情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步骤

(一)对项目的选用

在课程中,笔者选用了重庆某在建别墅区的户型,户型和场地都是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得到的,而且虚拟的客户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的,这样一来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完整的设计课题。因为能够到现场去进行对别墅的周边环境以及别墅现场的考察,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的前期调研阶段

教师给出别墅区的总平面图和供学生选择的三种别墅的户型图,以及与三种别墅相符合的三户甲方条件。也就意味着,设计团队在选择户型的时候也同时选择了与之对应的甲方,而提供总平面图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别墅具置以及朝向。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做设计前期调研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怎么做信息调查表、需要收集哪些对设计有帮助的信息、怎么总结归纳和分析,最后要怎么把收集到的信息和项目结合起来等。

(三)确定室内的风格

在前期的调研分析完成以后,学生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以及项目的情况有了初步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确认设计概念和风格。在这个阶段需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讨论方案,择优或综合出最佳的设计概念,继续深入下去。教师在这个时候也一定要参与到方案的讨论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经验等问题,方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但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而提出的方案,最好的方法是加以诱导或者让他去尝试一下,有的时候错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设计经验。

(四)室内设计方向的确定

概念和风格确立后,学生要做的就是方案的深化设计,大家需要重新认识项目和资料的收集,并从功能到形式确立出方案的整体框架。这个时候教师需要随时关注每组学生的方案,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陷入细节的误区,注意方案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五)初评方案

模拟实际项目中方案的汇报过程,这时候教师和学生角色也在转化,在其他组学生汇报方案时,其余的学生以甲方和评定者的心态去审视他们的方案,基于大家都在做同一个方案,所以很容易去理解其他方案的优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方案进行比较,进一步的修正自己的方案。在这一个过程除了设计能力的锻炼外,学生们也对自己的表述能力进行了练习,一个好的设计师也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六)室内细节设计的确定

经过方案模拟汇报和评定的过程,各组学生都很容易发现自己方案不完善的地方,取长补短,进一步去完善自己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每组学生的方案都有其优势,学生们互相促动,刺激大家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如果仅仅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生身份感觉出这个知识点不清楚很正常,但是这个问题如果由其他团队提出,大家才会感觉出自己的差距。

(七)汇报总结

课程总结,依然采用汇报方案的形式,这种形式让每组学生都觉得项目的真实性更强,并且各组学生之间还有竞争的意识在里面,所以学生们对方案的汇报都很重视,精心地准备汇报方案。有的团队不仅制作了PPT,为帮助假想的甲方更好地理解自己设计的空间情况,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做了动画演示整个住宅设计的情况。整个汇报过程严谨、有序,所有学生都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这次汇报中。

三、情景教学法的使用效果

模拟实际项目的情景教学法在住宅空间设计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能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设计项目的要求和背景,去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最后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述和沟通能力。在这门课上,学生一方面要学会怎样做设计,从什么方面入手做设计,怎样将自己的设计创意准确地传达给甲方,掌握推销自己设计理念的技巧;另一方面还要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掌握和揣摩顾客的心理需要和功能需要。情景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全面参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还学会面对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自己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大学教育的教师从一个知识的讲授者转变为方法的引导者。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4

敬业奉献事迹材料范文(一)

王**,女,傣族,生于1967年8月6日,云南省江城县人,法学本科学历,现任江城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一庭庭长。1987年12月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江城县人民法院工作,先后在办公室、告申庭、行政庭、民事庭从事后勤收发、打印、立案、审判工作。26年来,她始终把人民满意作为工作标准,严以律己、严格执法、热情服务,在多年的民商事审判工作中,以耐心、细致、高效、便民的敬业精神,培养了较强的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审判工作中,为了办好每一件案件,她潜心研究有关法律书籍,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成为江城县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骨干。多年来,她所办理的案件做到了结案率高,调解率高,服判率高,自动履行率高,无超审限和矛盾激化事件发生。20xx年至20xx年她所办结的782件民商事案件中,判决结案的163 件,调解(含撤诉)的565件,裁定驳回起诉10件,督促程序43件,驳回支付令申请1件,调撤率达77%。自20xx年至20xx年连续被江城县人民法院评为办案能手,20xx年至20xx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曾被中共思茅地委、思茅行署表彰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xx年被XX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全市法院民事审判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被江城县妇联评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工作先进个人;20xx年被中共江城县委、江城县人民政府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稳定先进个人;20xx年被XX市中级人民法院评为办案能手。20xx年1月被XX市中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三等功。20xx年2月被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表彰为全省法院办案标兵。

坚定信念,清廉如水

公正高效是法官审判之魂,清正廉洁是法官为人之本。在日常工作中,她把清正廉洁作为工作好坏的基石,忠于事实和法律,不为金钱所动,不为人情所惑,不为权势所屈,矢志不渝,秉公办案,博得了较好的赞誉。

在办理一起土地纠纷案件时,原、被告双方是同胞兄妹,而双方的表姐却是她多年的知心好友,为了帮助表弟争取得到土地使用权,好朋友几次三番找她说情,但根据法律的规定,该案不属于人民法院的受案范围,案件应由政府部门处理,她便依法裁定驳回了原告的起诉,事后她主动向老朋友讲明了原因,毕竟是多年的知心好友,朋友不仅未埋怨她,反而对她的公正执法表示理解和支持,她也为拥有这样一份真挚的友情而感到欣慰。

有一次,她到乡下办完事在等待班车的途中,遇到一位老同学,她主动上前打招呼,没想到老同学竟当众给她难堪,事后她从另一位同学口中得知,原来该同学的弟弟曾因债务纠纷打官司,案经她承办后根据庭审查明的事实判决同学的弟弟败诉,为此同学对她怀恨在心,至今没有往来,失去了一份同学情,她的心情难以言表,但她并不后悔,因为她知道,只有这样才真正对得起胸前的国徽,对得起法官的称号,对得起心中不断追求司法公正的信念。

20xx年,在审理一起离婚后财产纠纷案件中,一方当事人趁她的老父亲去世之机,给她的家人送来了2016元的礼金,几天后再次送来了20斤左右声称是自己喂养的生态猪肉,办完父亲的丧事后,她并没有采用生硬的态度将以上财物直接交给纪检监察部门,而是将该当事人约到外面,首先对他们向老父的吊唁表示感谢,同时告诉他们这些财物我不能收,我不会因为收取你的财物而偏袒你,也不会因为拒收你的财物而偏袒对方,如果因为收了你的财物,我就判你胜诉,而对方又送我其他财物,我又判对方胜诉,这样的法官你信得过吗?请相信我会对该案作出公正的处理。然后耐心地向他们讲明法院的办案纪律,并当场将现金和猪肉退还给他们,当事人拿着东西离开时,将对她的感激之情,化为对人民法院的无限信任和崇敬。

执法如山,任劳任怨

近年来,社会矛盾多发而复杂,法官们感觉到解决纠纷的难度越来越大。王**同志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也使她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审判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民事案件虽然繁琐,她却不急不燥,她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总是有急有缓,有条不紊,化解一个又一个纠纷。她认为,民事案件就是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官司尽快完结,矛盾尽快化解,当事人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是她最欣慰的。

王**同志所就职的江城县人民法院地处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县,传统民事案件涉及偏远农村的较多,而很多村寨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加之她所负责的民一庭几年来面对案件数量多,办案人员少的局面,她带领全庭干警结合当地实际条件,进一步落实繁简分流原则,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除法律明文规定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及个别疑难案件外,多数案件都适用了简易程序审理,用普通程序审理时我们邀请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20xx年她审结的105件案件中,适用普通程序审结了6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结了90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结了4件,适用督促程序审结了5件,提高了审判效率,节约了诉讼成本。她在审理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时,因为被告拒绝出庭,案子经缺席判决后,他们到被告的住所地嘉禾乡巴嘎村下大迭村民小组送达判决书,这个地方路途遥远,山高路陡,就是在晴天车子也得小心翼翼地行驶,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他们才到达目的地,找到被告并讲明他们的身份和来意后,被告一听马上就情绪激动起来,拒绝签收判决书,口里说着难听的话,听他说过之后,作为主审法官王**同志对他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释和引导,通过一番谈话,最后被告不仅自愿签收了判决书,并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在办理民商事案件过程中,她把工作重点放在调解方面,采用庭前、庭中和庭后调解的多种调解方式,20xx年她承办了123件民商事案子,其中,调解、撤诉94件,调撤率达82.5%,20xx年的办公条件远不如现在,那时候案件办结了要自己用手写法律文书,然后再拿到院上打字室打印,所以123件案子办结下来,要在上班时间完成法律文书是不可能的,王**同志就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家里书写法律文书手稿,年底天气变冷了,她就到床上用被子盖住身子,露出双手继续在被子面上写,所以在她家的吃饭桌、茶几、沙发和床上都曾是她书写过的地方。20xx年,她个人承办案件105件,其中判决18件,调解46 件,撤诉30件,裁定驳回起诉5件,支付令4件,裁定驳回支付令申请1件,调撤率为77%;而其中相当一部份撤诉案件是经过开庭审理后,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的调解工作,当事人双方握手言和后,建议原告撤诉结案的,还有一部分案件是经过开庭审理后,明确告知原告以现有的证据其诉讼请求难以得到支持后,原告主动撤回起诉的,另一部分案件是还未到排期开庭时间,便利用双方当事人均住在县城附近便于联系的有利条件,对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让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后即时兑现了执行款项,再让原告撤诉结案,比如谭x诉郭xx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合同纠纷一案,江城县人民法院经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宣判后,谭x不服,向XX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院审理后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重审。被告郭xx在重审期间提起反诉。案子分到她手上,在重审开庭前,她先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法律规定,并分别对双方从情理上进行分析和教育,最终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并于当天将执行款全部兑现完毕;案子经过两级法院的审理,问题仍未解决,而今,通过庭前调解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彻底解决了矛盾纠纷。再如毛xx诉秦x人身损害赔偿纠纷一案,毛xx 和秦x均是12岁的在校学生,她接案后对起诉状和答辩状进行了审阅,联想到两位12岁的孩子将坐在法庭上对簿公堂,心中掠过一丝不安,当即分别通知双方监护人了解情况,向其讲明让孩子上法庭可能造成的影响后,双方家长自愿协商解决,并即时兑现了赔偿款项,再让原告撤回起诉,避免了一场未成年儿童官司,化解了当事人的矛盾。

坚守岗位,难顾小家

像许许多多的女性一样,在家里,她既是女儿,又是妻子,还是母亲,但在工作面前,她只能将对家庭的责任深深埋在心中。有一年,她的爱人到省里出差1 个多月,而此时她正在市中院进行为期一年的跟班学习,家里只剩年幼的儿子和年过7旬的父母,而体弱多病的老父亲也在此期间生病住院,她当时内心的那份牵挂啊无法用言语表达,但她未请一天假,仅利用周末赶回家照顾病中的父亲,星期天的下午安顿好家里的事务后,又狠下心搭上末班车赶回中院上班,连续几个星期她只能这样两头跑,参加工作28年来,她只请过7次公休假。20xx年她那80高龄的老父亲先后生病住院4次,其间老母亲不慎摔断了锁骨,在这种情况下,她多么奢想请上几天假,尽心尽力的照顾双亲,但手头的案子等着她去办,她和爱人只好每天下班后,先给住院的父亲送饭,再陪护老人到晚上,离开医院回到家里还要为母亲换草药,每天忙完这些都已经筋疲力尽,也就是这一年她承办了123件案件,成为江城法院历史上个人年承办案件数量最高的人。自20xx年8月以来,她那重病缠身的老父亲更是隔三差五便需要打吊针一次,每次都需要她买针买药,再请人到家里为老人打针,日复一日,直到20xx年11月她的老父亲安详地去世。她没有审理过大案要案,所处理的案子甚至只能算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她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似乎不能冠之以伟大、崇高这样的字眼;她嘴里没有豪言壮语,但字里行间却流露着对普通百姓的真情和大爱,她以对工作高度地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心血倾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怨无悔。

敬业奉献事迹材料范文(二)

何**,女,四川华蓥人,中共党员,1963年11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于XX市观音溪初级中学田坝子村小任教。

1982年秋天,年仅18岁的何**,怀着满腔的热情,走进大山,走进XX市观音溪初级中学李子垭村小任教。当时那里的办学条件极差:海拔 1500多米,四面环着高山,终年山风呼啸,周围杂草丛生,人烟稀少;不通公路,山路崎岖难行,从山上到山下的镇上,来回至少也要6个小时;教学环境简陋不堪:一间破房屋当教室,讲台是一方凹凸不平的土台子,黑板坑坑洼洼,早已泛白,加上几张缺胳膊少腿的桌凳,这便是学校所有的教学设施。对刚步入教坛的何**来说,除了要克服这些困难外,还要面对学生读书热情不高、学生家长不愿送孩子上学的现实。山里人不觉得教育很重要。他们认为读不读书都一样,看着太阳出来,背着太阳下山,读书还不如挖山种地,所以失学儿童很多。这样的条件,要留住教师,留住教师的心,谈何容易!来这里的老师总是来了即思走,难以安心,呆得最长的不过一年半载,短的只有一两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会换好几位老师。缺教师,工作任务当然就重,一个老师常常要教两三个班复式教学。

要教书,首先要有学生教。何老师将动员失学儿童复学作为自己的第一项任务,她走社串户,逐个宣传动员,尽管道理讲了一箩筐,山里人总是阴沉着脸不理不睬,何老师就软磨硬泡,一次不行,就去二次,两次不行,就去三次、四次、五次 村里老刘的女儿娇娇已经十岁了,早过了入学的年龄,但一直没有上学。何老师三番五次到她家里去动员,但老刘始终不松口。老刘那女娃家上不上学无所谓的观念甚深,再加上家太穷了,负担娇娇上学的费用很困难,所以何老师总也做不通他的工作,几次都无功而返。一个星期天,何老师又翻过两座山梁,到老刘家去动员,老刘远远看到何老师来了,赶紧把门关上。何老师敲门很久,不见开门,干脆就在门口蹲了下来。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三个小时过去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门终于开了,何老师的诚心终于感动了老刘,答应第二天就送孩子到学校去。万事开头难,在何老师的不懈努力下,村民们陆续将学生送回到学校,空寂的山谷里又响起了久违的读书声。

孩子们返校了,但实际困难又接踵而至。以前的桌凳早已破烂不堪,屋顶年久失修,睛天抬头透过破洞可以看见蓝天白云,雨天水珠穿过漏瓦洒向学生课桌,师生只好戴着斗笠上课。一个个斗笠,汇成了山村教育最独特的风景线,可这风景不但不能令人兴奋,却只有心酸!

孩子们总不能一直这样上课吧?何老师暗暗打定主意,要迅速改变这个情形。于是,她多方求援,找来材料,请来工匠,发动学生和家长充当帮手,自己也挽上袖子,与大家一起动手修桌凳,上房补屋顶。一个星期后,桌凳修好了,屋顶漏洞补上了,操场平整了,孩子们终于可以正常上课了,何老师累得消瘦了一圈,可她却开心地笑了。

李子垭村幅员面积广,学生居住分散,要到校读书,大都需要翻过一座座山岭,淌过一条条大大小小的溪河。每当春夏时节,山洪咆哮,河水暴涨。学生的安全揪紧了何**老师的心。每天,她早早地守候在河边,将学生一个一个背过河,背了这个社的学生,又步行很远去背那个社的,直到把所有学生都背过河,才安心上课。放学后,又将他们背过去。常常累得腰酸背痛,甚至有几次,她自己差点被急流冲走。但看到孩子们快快乐乐学习、健健康康成长,她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一到冬季,漫天大雪,寒风凛冽,教室四壁透风,孩子们冻得直打哆嗦。何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她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当时她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买来比较厚的透明薄膜,将墙壁透风处一一钉上。课余,她组织孩子们从山里拾来干柴,上课前,让孩子们将柴禾烧一下,待浓烟过后,将火炭放进准备好的烂瓷盅里,吊在课桌下取暖。

以前,李子垭村小没有寝室,没有办公室,更没有食堂。孩子们的家离学校远,为不耽误上课,只好将午饭带到学校吃,吃的是冷饭。何老师为了照顾孩子们,也将午饭带到到学校吃,并动手搭了一个简易灶台,从自家拿来一口锅,帮学生蒸饭,孩子们从此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饭。可是不久,新的困难又出现了,由于地质方面的原因,学校附近的饮用水源断了,何老师和学生们的生活用水必须到半山腰的一个积水潭去背,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因此,学生们每天放学回家后,她还来不及休息,就又拖着疲惫的身子背着背蒌,把第二天用的水背到学校去。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干就是二十余年。

1990年的一天,班上学生向剑波放学回家,不慎摔倒在乱石堆里,下嘴唇被石头磕穿,血流不止。同行的学生都吓懵了,不知如何是好。何老师得知消息后,急忙赶到出事地点,用手帕替他捂住伤口。山上没有医生,她背上向剑波就往二十里外的镇卫生院跑。不知哪来的力气,身体瘦弱的何老师,背着体重好几十斤的学生,在崎岖的山路上奔跑了近两个小时,没歇一口气。由于抢救及时,向剑波同学不久就伤愈出院,回到了同学们中间。在何老师的教学生涯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

何老师的家,在离学校五公里远的半山腰,丈夫体弱多病,幼子又需照顾。每天,她沿着崎岖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家与学校间奔忙。每逢刮风下雨,山路泥泞不堪,上坡时,只能紧贴着岩壁,摸索着石头奋力向上爬;下坡时,只能屏住呼吸,紧抓着旁边的茅草往下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下山谷。为此,何老师常常手上流血,满身污泥。亲朋好友看她那样辛苦,纷纷劝她放弃那份待遇并不丰厚的工作,但是,每次她都坚定地摇摇头。

正当何**的工作刚有起色时,厄运突降到她的身上。1989年3月,何老师的丈夫因病瘫痪,继而医治无效去世,留下一个刚满两岁的儿子和一个仅四个月大的女儿,而且,大儿子是个智力低下的哑巴。何老师强忍住内心极大的悲痛,匆匆办完丈夫丧事,拉着大儿子,背着女儿,匆忙赶回学校,又开始上课、批发作业、家访

为给丈夫治病和办丧事,她不仅花光了所有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失去亲人的痛苦和生活的重担,沉重地压在她瘦弱的肩上。既要上好课,又要操持家务,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得抽时间去种地她在教师农民母亲三种角色的不断转换中过了好几个月,何老师实在不能面面俱到,两全其美,她心力憔悴,精神感到快要崩溃了。好几次她动了动心,想走下山去,开始新的生活,但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神,又一次次放弃了这个念头。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给了何**老师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坚定了她从教的信心和决心,她将小女儿托给年迈的母亲照顾,更加紧张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尽管工作繁忙,生活艰辛,但何老师从未放松过学习。她一方面大量涉猎教育学、心理学和教材教法知识,另一方面,虚心向其他老师请教,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在教学中,她不断摸索,大胆创新,总结出一套富有山区特色、适合孩子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懂事了,行为习惯好了,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村民们非常高兴,纷纷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偏远贫穷的李子垭村适龄儿童入学率终于达到了100%。

1998年,她考取了中师,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由一名民办教师转为了正式教师。毕业分配时,组织上考虑到她的特殊困难,打算让她去条件较好的一所学校任教,但她却坚决地回到了李子垭村小,一如既往地坚守着山村教师这个岗位。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5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课堂效率 情境创设

一、以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更困难。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火花的闪现,是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极力鼓励和保护的思维火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以学生的问题为契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要比单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能达到教学目标。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将会产生更高的学习激情,实现更高的学习效率。例如,我在讲必修一模块第五章第三节“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时,学生针对实验装置图展开探究。学生认为,第二组装置需要改进(该组装置是进行无氧呼吸的),课本中给的装置是锥形瓶B中装的是活酵母菌和葡萄糖溶液,先密闭然后接了一个导气管通置右边的装有澄清石灰水的密闭锥形瓶中。学生们针对书中的装置开始质疑?甲组同学说:“B瓶左边还应连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用来除去B瓶中原有的二氧化碳”。乙组同学说:“在装酵母菌培养液之前就应该将B瓶中的气体排空”。丙组同学说:“排空之后在装酵母菌培养液时也会有空气进入,也会带进去氧气和二氧化碳”。戊组同学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在B锥形瓶左边连一个装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一段时间后再在右边连装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做实验能更接近准确”。学生们思维热情高涨,老师说:“大家将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做一个评价,你认为哪一组的回答更合理呢?”统计的结果戊组的通过率最高,教师对其他组也做了评价。

二、设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以学习目标为“问题情境”,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问题有了“心求通、口欲言”时才去启发,教师应该积极创造这种“愤”和“悱”的境界。另外,教师对教材的使用更多时候应该是一种参考,要想把知识能力传授给学生,教师必须挖掘教材的隐含内容,并做出适当的整合。教学的设计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适时地给学生设置可以依循的学习指导。例如,我在组织学生讲必修模块二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这节课时,学生讲完第一个实验——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时,学生似乎都听明白了,没有一个提问的,我就开始引导学生,加热杀死的S型菌,这里的“死”指什么?是蛋白质失去活性,还是DNA失去活性。当时学生有些迟疑,答案不确定。我就引导学生从二者的热稳定性上去考虑,一部分学生已有了答案,此时教师不急于回答问题而是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经过学生的小组讨论,答案给出了,学生也都明白了。接着学生开始讲第二个实验——艾弗里及助手的体外转化实验,讲完后学生中还是没有提问的,显然全明白了。学生没有问题我就开始引导学生提问题了,该实验中分离S型菌的化学成分,教科书中没有强调是活的S型菌还是死的S型菌。那么你们认为是活的还是死的呢?学生绝大多数说:“活的”,但还有少数人说:“死的”。教师引导结合第一个实验,如果死菌蛋白质已失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很快找到了答案。学生接着讲第三个实验,实验结果理论和实践有误差。为什么?学生针对这个难题开始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并提示从课本中的关键步骤入手,如搅拌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从课本中很快找到了答案。教师引导如果搅拌的力度不够也就是没有做到充分的搅拌,后果会怎样?很多学生马上就有了答案——有少数噬菌体没有与细菌分开,使得沉淀物中有少量的放射性。该实验要求温和的条件,如果保温时间过短,有少数的噬菌体还没有侵染细菌留在上清液。如果保温时间过长,有的细菌裂解将噬菌体释放出来又到了上清液,结果使得上清液中有少量的放射性。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准备好了的组派代表上来发言,回答有不全面的地方组内同学补充,如果本组解决不了,可以求助其他组的同学,最后的解释全班同学一致通过。经过学生老师的共同努力,将这一难点很快化解了。

三、课堂问题生成,激发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课下的反思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6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居心地 住宅设计 以人为本

住宅是什么?是家,是居心地,正所谓心之所安,家之所在。从物理功能的要求,如遮风避雨、生火做饭、抵御危险等,到心理功能的要求,如心理安全、放松身心、发泄情绪等,在这栋建筑物里都要能得到承载。住宅承载了这么多东西后,对设计师的要求就绝不是简单画几张图就完事,而是要求设计真正去倾听主人的要求,去了解主人的性格特征,去认识主人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做出让人觉得真正舒适的“家的设计”。

综合上述住宅设计的要求,如果住宅设计课程按传统讲授知识点、虚拟案例、作业练习等老方法进行教学的话,势必不能适应住宅设计这些多样性的需求,也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以人为本的现代设计理念。在住宅设计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以真实案例为设计练习的情景教学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解决高校教育中学生的设计与实际完全脱节,设计陷在各种“风格”形式里而忽略功能的问题,也可以给学生一个正确的对待设计项目的方法和态度,如正确对待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限制条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

一、怎样在住宅设计课程中运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一定的背景和情节,让学生觉得这是真实的案例,而教师以此背景为条件去教学以及和学生交流。传统方法往往都是教师去找一个平面图,然后假设一个项目的背景,和各种客观条件,因为这个项目客观上是不存在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一个具体形象的条件来促动大家的思考。这就造成学生的设计基本以假想为主,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设计服务对象,那么以人为本的设计又从何谈起呢?所以在这里笔者提倡采用真实的项目来作为练习的作业,客观现场条件和主观客户情况都真实和可考察的。

二、情景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步骤

(一)对项目的选用

在课程中,笔者选用了重庆某在建别墅区的户型,户型和场地都是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得到的,而且虚拟的客户也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原型的,这样一来就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信息完整的设计课题。因为能够到现场去进行对别墅的周边环境以及别墅现场的考察,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设计的前期调研阶段

教师给出别墅区的总平面图和供学生选择的三种别墅的户型图,以及与三种别墅相符合的三户甲方条件。也就意味着,设计团队在选择户型的时候也同时选择了与之对应的甲方,而提供总平面图的作用可以让学生自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别墅具置以及朝向。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给学生讲授做设计前期调研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怎么做信息调查表、需要收集哪些对设计有帮助的信息、怎么总结归纳和分析,最后要怎么把收集到的信息和项目结合起来等。

(三)确定室内的风格

在前期的调研分析完成以后,学生对自己的服务对象以及项目的情况有了初步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学生需要确认设计概念和风格。在这个阶段需要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然后讨论方案,择优或综合出最佳的设计概念,继续深入下去。教师在这个时候也一定要参与到方案的讨论过程中,根据每个学生的经验等问题,方案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偏差,但教师不能否定学生经过认真思考而提出的方案,最好的方法是加以诱导或者让他去尝试一下,有的时候错误也是一种非常好的设计经验。

(四)室内设计方向的确定

概念和风格确立后,学生要做的就是方案的深化设计,大家需要重新认识项目和资料的收集,并从功能到形式确立出方案的整体框架。这个时候教师需要随时关注每组学生的方案,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陷入细节的误区,注意方案的整体性和完整性。

(五)初评方案

模拟实际项目中方案的汇报过程,这时候教师和学生角色也在转化,在其他组学生汇报方案时,其余的学生以甲方和评定者的心态去审视他们的方案,基于大家都在做同一个方案,所以很容易去理解其他方案的优劣,并且能结合自己的方案进行比较,进一步的修正自己的方案。在这一个过程除了设计能力的锻炼外,学生们也对自己的表述能力进行了练习,一个好的设计师也应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六)室内细节设计的确定

经过方案模拟汇报和评定的过程,各组学生都很容易发现自己方案不完善的地方,取长补短,进一步去完善自己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每组学生的方案都有其优势,学生们互相促动,刺激大家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如果仅仅教师单方面的评价,学生会因为自己的学生身份感觉出这个知识点不清楚很正常,但是这个问题如果由其他团队提出,大家才会感觉出自己的差距。

(七)汇报总结

课程总结,依然采用汇报方案的形式,这种形式让每组学生都觉得项目的真实性更强,并且各组学生之间还有竞争的意识在里面,所以学生们对方案的汇报都很重视,精心地准备汇报方案。有的团队不仅制作了PPT,为帮助假想的甲方更好地理解自己设计的空间情况,在有限的时间里,还做了动画演示整个住宅设计的情况。整个汇报过程严谨、有序,所有学生都将自己完全投入到了这次汇报中。

三、情景教学法的使用效果

模拟实际项目的情景教学法在住宅空间设计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能真正意义上去理解设计项目的要求和背景,去做到“以人为本”的设计;最后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述和沟通能力。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7

我县组织骨干教师编制了初中语文教学案,好多教师面对成型的教学案无所适从,干脆就直接拿着现成的教学案上课,语文课从此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变成了对答案,变成了机械式的问答,教师也失去了自我。究其原因还是教师拥有了教学案,而失去了对教材的审读、深读、解读,失去了自我的教学风格,失去了对学情的应有的把握。

首先,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来钻研教材。其实,我们在从事任何教学活动之前,都要对教材进行“裸读”。即抛开所有的资料,阅读教材,走进教材,对教材有自己的真知灼见,能够根据学情准确把握教材的切入点,在平淡无奇的文字中见新奇,发人之所未发,见人之所未见。这样,把我们自己对教材的独特理解和教学案相结合,让教学案成为自己思维的一部分,结合本班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案进行有机整合,就如同我们在熟读《唐诗三百首》后去写首诗,是匠心独运的创造,学生听这样的课,如沐春风,是一种别样的享受。听海,似波涛汹涌迎面而来;看山,方悟深山听蛙鸣的道理。只有“入乎其中”的与文本的对话,理解作者在特定时代特定场景下的情感,才能体悟作者融入到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而后方能走出文本,在广阔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重新审视作品,愚钝的心才会开悟,模糊的视野才会更加清晰。

其次,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把薄教材读厚,能做到旁征博引。俗语说:“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就应该有一桶水。”在信息化的今天,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变成一条汩汩流淌的小溪,抑或是潺潺泛着波光的河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教师所知道的东西,就应当比他在课堂上要讲的东西多十倍,以便能够应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课堂上,能从大量的事实中选出最重要的来讲。”再如王崧舟老师在全国首届中华古诗文经典教学观摩会讲《长相思》,引起了轰动,被专家誉为当代小语界的经典之作。王老师说,其实谁都不知道,只有我自己知道,我上课之前,连教案也没有。而后,王老师在教学反思中披露,自己曾经为这节课苦苦琢磨了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他一直试图在古诗文教学上有所突破,做了大量的阅读,仅读书笔记做了数万字,研究了纳兰性德的生平。我们想想王老师仅仅为了一节课就做了如此大量的准备工作,算不算厚积薄发,是不是旁征博引,这样的教学肯定由原来的必然王国逐渐走向自由王国。

我们阅读任何文本,都会想象与之相同的文本,这样既可唤醒自己的教学,也会唤醒学生的回忆,能做到这一地步,好多文本学生无需我们的指导也能明白。例如我们读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自然会联想“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阅读《斑羚飞渡》,自然就会想起《狼》、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篇。

第三,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发现教材中诱发学生想象的地方。我们教师只有对教材有自我的见解、独到的理解,并对教学设计烂熟于胸,课堂上才能挥洒自如,如庖丁解牛般做到游刃有余,从而使自我的课堂散发出特有的魅力。例如刘亮程的句子:“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诗人眼里的开花,似清风徐来,似美妙童话,似言犹在耳。又如鲍尔吉·原野的句子:“没有什么生物比蝴蝶更了解空气。透明的空气在蝴蝶看来,像海浪一样,是浩浩荡荡的。”用通感,把人对空气的感受转嫁给蝴蝶,用蝴蝶来感受空气,把空气想象成浩浩荡荡的“海浪”,实在是平中出奇。还有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文字的表现力、感染力比颜色、线条、声音等更全面、更丰富,也更准确、更深刻,更有利于智慧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借助二次备课整合教材,整合教材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整合教材的目的是把教材的教育功能释放,甚至放大,更显语文教学的特殊之处。例如第二册第一单元,在单篇课文的教学完成之后,还可进一步延长其价值里程,进行单元整合阅读,开展“个性与环境”的课题研究,思考这样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环境对个性的影响?思考作者几次见到方仲永的情景,前后有什么变化。鲁迅在三味书屋多年好奇心依然强烈,外界的条件会不会影响个性的发展?

②苦难与挫折对于人成长与发展有何意义?把《爸爸的花儿落了》中的“我”和《丑小鸭》中“丑小鸭”的经历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一去二三里教案篇8

关键词:语文教学 模糊性 艺术

语文教学改革一直在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到今天,已经渐成体系。作为一名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把教学改革方向,新的教学理念,更多更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手段,更全面更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渗透到课堂中去,以确定其可操作性。经过实践,笔者发现一种模糊性的教学艺术对迎合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改变语文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

模糊性教学就是在教学的设计、进行及评价过程中,教师能够“难得糊涂”,以更大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更深地挖掘学生潜力的教学手段。其具体做法是:

一、教案设计中的“难得糊涂”

教案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教学艺术的蓝本。教案设计的好坏,是能否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因此,优秀的教师都善于把教案设计得非常精巧、详尽。尤其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往往把教案设计得滴水不漏,甚至连学生会怎么问、怎么答都有注脚。然而,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扎好笼子,把学生赶进去”的方式已经越来越被我们所批判,因为我们必须考虑到如此详尽、清晰的教案设计必定会拘束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的学生也必定得不到个性的、创造性的、生动活泼的发展。首先,这样的教案设计容易使教师的教学形成思维定势,以至于为了教学的方便,忽视了教学的主题――学生。其次,教材(课文)的学习,必须使学生参与到其中来,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地充满生机,才能取得成效。而设计详尽的教案显然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课堂氛围的。因此,笔者认为,对于教案的设计,教师尽可以大胆一些,尤其是思维敏捷,对教材又有经验积累的教师们,不必写祥案,不必对教学流程、教学环节的进行时间抠得死紧,不要把课堂教学当作走过场。但必须提醒大家的,教案设计的“糊涂”不是说我们不必钻研教材,不必了解学生了,只是把这些都成竹在胸,功夫是在诗外的。

每当课文学习进入第二阶段(即提出疑难,师生讨论)时,我总能感受到教室里鼓荡着的勃勃生气。我在这一阶段试着把教案有意识的抛开,鼓励学生根据自学收获提出本课疑难,然后进行讨论。如在《梳两角辫的小姑娘》的阅读中,学生经过自学提出了:1、张丽看到两角辫帮她推车为什么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这说明了什么?2、当小姑娘说多找钱的时候,张丽要“确信”没有听错,这确信说明了什么?3、张丽第一次见两角辫是“不耐烦”第二次是“怀疑”,第三次是“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三次态度变化可以说明什么?4、课文几次写到张丽的背影,其中有什么深刻的含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真让人激动不已。如果我未能抛开教案,照本宣科,如何能有如此收获?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教师重在完善对课堂的驾驭,而教案的设计教师大可“难得糊涂”,切忌细致、完全,粗枝大叶的教案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更能展示学生们的思维状况,因为从学生角度体现的学习状况可以体现大多数学生的思维现状、思维方向,更容易激起学生们的思考,也使教师能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的“难得糊涂”

语文教学改革中,达到师生角色互换,树立学生第一的课堂观念是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时刻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让着学生,多给学生提供机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中非常注重保持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很善于向学生请教。字词理解要请教“谁能帮助我解释?”课文朗读要请教“你觉得可以怎么读?”重点句要请教“谁能帮我读懂它?”练习解答要请教“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诸如此类。

笔者也做了此类的尝试。在小学语文十册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对第二自然段中最后一句“少先队员们望着,望着……”的省略号的理解就曾向学生请教。“省略号的作用有三种(引生同说),我们都知道,那么这里的省略号又有什么作用呢?谁能帮助老师?”有学生立即举手,“我能帮助老师,我认为在这里是表示列举的省略。因为这里的省略号可以写成望着,望着,从这一连串的‘望着’中,可以表现少先队员们对总理的无尽的哀思”,又一生举手说:“我也能帮助老师,我认为是表示语意未尽。这省略号可以让我们有想象的空间,少先队员们心里一定在不停地说‘我们敬爱的总理,尽管你离我们而去,但你的身影一直留在我们的心中’。”于是,我要求同学们进行讨论。最后,这两种意见都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我还对这两位学生表示感谢。这时,课堂的思维气氛冲激了起来,学生在讨论中进行了思考,在观点的阐述中练习了说话,课堂效果理想。

所以,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糊涂”,而且要糊涂得巧妙,糊涂得真诚。这样不但不会降低你教师的威信,反而使我们的学生得到更大发展,课堂效果立竿见影。

三、教学评价中“难得糊涂”

上一篇:计算机基础教案范文 下一篇:正数和负数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