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勤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12-06 22:43:15

执勤心得体会

执勤心得体会篇1

按照支队执法为民教育的总体要求,对照支队提出的十五个方面的查摆要求,在领导和同志门的帮助下,我对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查摆分析,并制定了整改措施,具体情况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执法为民思想观念不够牢固。

平时觉得自己又不是消防监督执法干部,与执法为民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只把自己中队这些工作干好就可以了。通过执法为民教育学习,我发现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中队执勤工作虽然不是直接执法,但也是和执法有关。因为灭火救援执勤工作如果处置不利,也会被群众上告,涉及到法律责任与赔偿问题。五大连池市青山镇民房火灾扑救不利被群众上告一事,就是眼前一个活生生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一名官兵深思。

2、事业心、责任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开会经常提到这个问题,通过执法为民学习和深刻的查摆分析,才发现自己的不足,事业心、责任感是有,只是有时工作不细心,忽略了某个环节或细节,或者方法不对头,欠缺经验,某些事情处理的不好。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进一步加强事业心、责任心,工作谦虚谨慎,克服心浮气燥的心理,凡是勤于思考,把工作考虑周全。

3、本职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负责队管、后勤工作,管理水平不高,队伍中有些问题不能进行彻底解决,特别是个别士官的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队容队貌、纪律作风、岗哨、内务卫生方面还需要继续加强,在后勤工作方面,有些工作有时拖拉,卫生管理不到位,以至支队来队检查摸到了很多灰。有些方面工作不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4、岗位练兵方面还有很大差距。

上次支队岗位练兵摸底考核,我有2项不及格(挂钩梯骑、坐两种方式)。通过后来的训练,有明显的加强,能达到良好水平了,但是在重点单位灭火预案熟悉方面还没有开展,特勤器材操作讲解方面还没有进行。同时,我在训练方面参加较少,不能随时带队训练和参加训练,以后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执勤战备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通过“7.27”民房火灾扑救被群众上访一事,从中看出了我们在执勤灭火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差距,从接警、出警、扑救、用语等方面都不是很理想,执勤也是执法,如果执勤出问题,必会涉及到一些执法问题,给大队、支队带来不良影响。平时的执班、执勤、器材车辆检查、行车安全、火场安全等问题都要进行反省和加强。

二、整改措施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1、树立牢固的执法为民思想观念。

首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法为民是执政为民在消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消防执法必须立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对中队干部来说,必须树立执勤就是执法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加强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2、增强事业心、责任心。

通过学习和查摆以及领导的教育,我领会了“事业心、责任心”的真正含义,事业心、责任心不仅体现在大事上,更体现在小事上,细小工作方面,常言说:“不做小事,难做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心,遇事多动脑,多想问题,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努力把各方面工作搞好。

3、爱岗敬业,进一步搞好本职工作。

我主要负责中队的队伍管理和后勤工作,在队伍管理方面要充分做好自己的表率作用,做到心勤、眼勤、手勤、腿勤,抓住工作重点,加大管理力度。在后勤方面,增强责任心,把工作做实、做细,搞好伙食调剂,搞好卫生及物品和伙食帐目管理。

4、努力搞好岗位练兵工作。

对我个人来讲,岗位练兵活动开展不均衡,下一步工作中,要全面开展训练,着重把差的科目搞上去。该背该熟记的东西尽快下手。同时,搞好带头作用,为战士做好表率。

5、继续加强执勤战备工作。

执勤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武警执勤,常见病多发病,对策

 

1.抓教育,强斗志,从源头上预防“常见病”、“多发病”

执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指部队在执勤组织与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容易忽视、反复发作、不易根治,且影响勤务质量和效能,制约职能作用发挥的违纪违规行为。虽然表现形式多样,症状各异,但主要根源在执勤人员的思想意识。为此,在治理“常见病”、“多发病”中,应注意从源头抓起,加强教育,使官兵永葆旺盛的斗志。

1.1加强政治教育,增强官兵完成执勤任务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

政治教育是我党我军的一大优势,多年来,尽管政治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部队建设的需要,不断注入新的内容,但必须始终坚持政治教育贴近部队实际,突出保证完成执勤和“处突”中心任务这个主题,把确保执勤目标安全作为检验官兵特别是执勤人员政治上合格的具体标准,使官兵真正懂得执勤既是武警部队的一项经常性的军事任务,又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为增强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把远的拉近、大的化小、“虚”的变实。每年新战士下中队,要结合举行授枪仪式,广泛开展宣誓活动和“爱钢枪、爱哨位”等大讨论,牢固树立“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的思想,以增强官兵圆满完成执勤任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2狠抓勤务教育,提高官兵确保执勤目标安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武警部队执勤的全过程实际上是执法、守法的过程。对于执勤人员来说,知法、懂法是最基本的素质。为使广大官兵掌握与执勤有关的法律知识,更好地服务于执勤,一是要抓好执勤制度规定的学习教育。把“三个规定”特别是《执勤规定》的学习作为部队条令条例教育的重要内容,采取系统学习、重点辅导、测验考试、知识竞赛等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二是要抓好法律法规的教育。把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作为官兵的必修课和完成执勤任务的第一需要,把强化灌输与讲案例、论危害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官兵依法执勤意识。三是要抓好重要时期的战备教育。紧紧抓住敏感期及国庆、元旦、春节等犯人(犯罪嫌疑人)思想较为活跃的重点时期,进行形势任务教育和战备动员,使官兵时刻绷紧“安全执勤”这根弦。科技论文。科技论文。四是要抓好有关文件的传达贯彻,适时组织部队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执勤工作的通报、指示,使官兵做到任务责任清、要求规定清、处置原则清,从而真正把执勤规定、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变成官兵的自觉行动。

1.3坚持把临时性教育同“三项经常性工作”有机结合,堵住“常见病”、“多发病”源头

执勤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不能采取单一的方法预防和治理,要做到教育和管理双管齐下,从根本上对其发“病”的条件和机会加以预防。因此,要坚持把临时性教育同“三项经常性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经常性思想工作和管理工作服从、服务于执勤工作。

2.抓训练,强内功,从素质上抵御“常见病”、“多发病”

素质不高,能力低下,滥施职权,是执勤中“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表现形式。抵御“常见病”、“多发病”,要狠抓执勤业务训练,铸造官兵的精湛技术和良好素质。

2.1强化基础训练,提高官兵基本素质

每年新战士下中队后,要进行不少于一个月的执勤动作、执勤用语等勤务基础训练,并由支队统一组织考核,逐人、逐个动作地验收过关,对不合格者进行“回炉”补课,做到新战士不清楚具体任务、不熟悉《执勤规定》、不了解周围环境、不知道情况处置方法的不上岗或不单独上岗。

2.2强化战术训练,提高官兵执勤技能

要围绕“中心”任务,重点抓精度射击、对抗射击和应用射击,以及不同地形、不同情况下的徒手擒敌和攀登训练。训练中,要突出抓单兵战术、班(组)战术和干部组织指挥训练,提高一专多能、一招制敌的本领。

2.3抓好专勤专训,促进训练成果转化

要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是训练与执勤相结合。狠抓“三班”(勤务值班、勤务编班和勤务领班)、“四哨”(上哨、换哨、站哨、下哨)、“两个小时”的训练落实,培养执勤人员正规的执勤动作。二是内容与人员相结合。针对战士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度、军事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科学安治理执勤“常见病”、“多发病”的排训练内容,合理搭配人员,力求达到内容、人员的最佳结合。三是动作与情况相结合。针对部分监所结构不太牢固、设施不够完善,容易发生犯罪嫌疑人(犯人)脱逃问题,在部队中定期开展群众性的勤务研究,掌握在各种情况下应该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发现问题如何处理;开展心理探讨,了解罪犯逃跑前的心理,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征候,采取相应对策;进行特殊情况下的感受性训练,如在风雨声、嘈杂声中练“听”,在视度不良的情况下练“看”,在相似的背景下练“辨”,提高哨兵遇到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

3.抓协调,强合作,从环境上防范“常见病”、“多发病”

执勤工作不同于其他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实施过程中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独立性”,是一项持久的同部队上下、警地内外有密切联系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协调,密切合作,齐抓共管。

3.1理顺按章办事关系,把执勤工作纳入依法管理轨道

在执勤工作中,一些单位容易把密切关系、搞好团结片面地理解为一团和气,一些该解决的问题不好意思提,结果形成“表面客客气气,背后扯皮斗气”的状况。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处理不好警管双方的关系,就会诱发执勤“常见病”和“多发病”。科技论文。为此,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外,还要经常主动地向目标单位汇报执勤情况,接受业务指导,主动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并严格规定,当哨兵在执勤中与管教干部发生意见分歧时,应向中队干部汇报,不得当面顶撞干警。中队在严格落实“八项制度”,自觉遵守“十条哨位纪律”的同时,建立与目标单位的共同监督机制。在落实“三个一遍”中,要求目标单位对哨兵做到“三监督”。即:监督中队干部是否按要求查哨,监督哨兵在执勤中有无坐卧、吸烟、看书报、打瞌睡、脱岗误哨等违纪现象,监督官兵除配合联合查监外不得进入监房或变相承担“内看守”任务。并做到“三及时一自觉”。即:对中队提出的影响目标安全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对警戒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固维修,对提审犯罪嫌疑人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向中队通报,自觉坚持提审制度。通过落实这些措施,进一步密切警管双方关系,加强协调配合,牢固树立执勤工作一盘棋思想。通过理顺关系,规范执勤,从外部环境上减少产生“常见病”、“多发病”的诱因。

3.2借助外力,创造良好的执勤环境

支队要自觉地接受和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积极请示汇报工作,各县(市)中队还可聘请公安局局长或看守所所长担任中队名誉指导员,定期或不定期地请他们到中队上课,做官兵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密切同目标单位及周围群众的关系。部队通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赢得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用兵单位的理解、关心和支持,为部队完成执勤任务创造良好条件。

 

执勤心得体会篇3

一、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现状分析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的后勤管理者都非常重视队伍建设,特别是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不少高校打破了传统的用人机制,开始向社会招贤纳才,吸引了一大批高学历、高技能的管理人才,整个后勤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身份结构等发生了显著变化,后勤的管理工作正在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但不可否认的是,后勤队伍建设速度、管理水平仍然跟不上后勤发展的需要,满足不了广大师生对后勤的期望。在后勤队伍中,特别是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水平急需进一步提升,这一群体在执行工作时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执行误区表现

1.心态问题。中层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有很多不合适或不健康的心态。比如,有些中层管理人员遇到问题就责怪下级、埋怨环境、怨恨条件,不能从自身寻找原因,看不到自身在执行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严重地削弱了后勤部门的执行力。

2.授权问题。一些中层管理人员热衷于把权力紧握在自己手中,事必躬亲,凡事均自己说了算,根本不给下属留工作的空间和发挥的余地,属于下属工作范围的事情也常常越级指挥、到处插手,结果是下面的人没事干,自己却累得要死,且执行效率不高。

3.团队精神问题。有些中层管理人员喜欢搞权力投机,只有亲疏观念,没有是非观念,喜欢搞小圈子,拉拢一些人,排斥一些人,内部矛盾重重,关系紧张。

(二)执行阻力现象

组织发出的各种指令,在执行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阻力和困难。存在于中层管理人员中的主要阻力有以下几个方面。

1.无知的阻力。有些中层管理人员面对上级的决策和指令喜欢指手画脚、评头论足,主要原因在于平时不深入实际、不钻研业务、不与时俱进,知之不多,牢骚满腹。

2.自满的阻力。个别中层管理人员认为自己在后勤岗位上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自己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是他人所不可替代的,很多事情、很多岗位非自己莫属,盲目骄傲自大。有经验固然是好事,但凡事都凭经验处理,而不靠智慧进行科学决策和创新,经验就会成为执行的最大阻力。

3.习惯的阻力。在高校后勤组织中,由于历史的因素和后勤工作性质的原因,形成了很多相对于学校其他群体特有的习惯,有些习惯如能吃苦受累、能埋头苦干等是值得发扬光大的,但有些习惯如时间观念不强、办事效率不高、说话不讲方式等已经成为后勤执行力提高的主要阻力。

4.利益的阻力。在执行的过程中,当工作涉及本单位或个人利益时,往往不能以大局为重,斤斤计较,有利必争。这种人或这种事在后勤部门中特别是在具有较大规模的后勤实体中经常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组织指令的贯彻执行。究其原因,在于这些中层管理人员组织观念不强、大局意识缺乏、利益观发生了偏差。

二、中层管理人员必备的执行力

(一)角色认知能力

后勤组织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必须扮演三种角色,即下属、同事和上司。对于高校或后勤部门来说,后勤组织中一名中层管理人员首先是一名下级,要在其职权范围内做事并对上级负责;他与平行部门之间的负责人又是同事关系,互相支持,合作共事;同时他还领导着一个部门,在职工面前又是一名上级。在日常管理中,中层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明确自己的角色。作为下级,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上级的决策,服从组织,以大局为重;作为上司,面对下属,要有一名领导者应有的良好形象。

(二)目标管理能力

目标管理能力是一名中层管理人员必备的素质。中层管理人员要有较强的目标意识,要学会制定长远的、中期的和短期的目标,要掌握目标实施的有效技能和方法。目标管理可以培育团队精神、改进团队合作,因为目标管理的精髓是共同的责任感。

(三)领导能力

领导力是什么呢?领导力是指一名领导者必须具有的能力,即指明方向的能力、凝聚人心的能力、鼓舞士气的能力等,它是一种影响力,它的最高境界是使员工自愿为组织的目标努力工作。中层管理人员都带领着或多或少的职工,是否具有领导力或领导力的高低决定着他能否带好自己的队伍。因为任何工作仅凭领导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而必须依靠大家的智慧和集体的力量,领导只有利用自己的领导力带领部门所有职工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目标。

(四)授权能力

所谓授权,是指领导者授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下属在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授权者对被授权者具有指挥和监督的权力,被授权者对授权者负有报告和完成任务之责。授权是一名领导者落实工作和成就事业的分身术。在领导工作中,授权可以减少领导者的负担,有效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增强其责任心;可以密切上下级的关系,加强协作,团结共事。因此,后勤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学会和运用授权这一领导艺术。

(五)计划控制能力

计划控制能力是执行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执行的过程中,执行者是围绕着计划、目标等执行指令来实施的。所以,一名执行力比较强的领导者应该加强对计划执行过程的跟进控制,根据可执行任务的轻重缓急来确定执行的顺序、时间和方法等。中层管理人员在执行的过程中要严密监控计划的完成情况,通过运用检查评比、指导考核等手段保证计划落到实处。

(六)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推进工作的重要方式。中层管理人员如果与职工之间建立了顺畅的沟通渠道,就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执行中的问题,并取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后勤组织中的中层管理人员对沟通协调的能力和作用尚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沟通的方法、技巧等比较欠缺,主动沟通的积极性还不够,因此中层管理人员要重视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七)时间管理能力

时间是领导者最宝贵的财富。凡是有成绩、有作为的领导都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高超的运筹时间的本领,即时间管理能力。作为一名中层管理人员,要具有更强的时间掌控能力,没有时间观念、不会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时间,就不会高效地工作。

(八)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革旧布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包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推动事物的发展变化等。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对中层管理人员而言,创新决定着执行的效果。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用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去执行,都可以达到理想甚至是出乎意料的执行结果。反之,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只能束缚自己的手脚,严重制约目标的实现。

三、提升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途径

如何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是企业领导应该关注和重点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同样,在高校后勤组织中,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也是后勤队伍建设和后勤核心竞争力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状况,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加强和重视。

(一)鼓励个人自我修炼

执行能力对一名中层管理人员的要求是一种综合的素质要求,是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作为后勤组织,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后勤实体,要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素质,就必须创造条件,鼓励他们进行个人素养的修炼和提高。

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提高,个人修炼是内因、是前提。在古代,统治者对为政者的要求是要注重“修身”,只有“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今,在一个日新月异、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提升自我的综合素养、提高自己的执行力,就更应该学会学习、学会自我反省和不断的自我超越。中层管理人员提升自身执行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学习和实践这两个方面。每一名中层管理人员都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围绕执行力的内涵要求合理安排时间,从书本中学,从实践中学。当然,后勤组织也应为学习者创造条件,包括必要的学习时间、指导性的学习内容以及实践的机会和平台等。

(二)改革选拔用人制度

在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建设中,建立健全选拔任用机制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因此,后勤组织要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契机,以加强队伍建设和执行力建设为目标,不断完善中层管理人员的聘任、选拔和晋升制度,建立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选拔聘任制度,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机制。只有如此,才能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动力和执行热情,从根本上保证并促进管理人员执行力的提高。

(三)建立教育培训机制

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是提升中层管理人员执行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后勤组织应在鼓励个人修炼的基础上,重点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

后勤组织要创新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和实践锻炼的制度。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要将日常培训与假期培训相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内部经验交流与外部参观学习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既要注重全面系统的综合素质教育,又要有重点地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既要重视思想观念方面“虚”的教育,培育先进的执行理念和良好的执行习惯,又要注意内容的实用和好用。在学习时间上,要明确规定每年的培训时间。在实践锻炼方面,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实践锻炼的新方式,如选派一些年轻有为的中层管理人员到兄弟院校相应的后勤管理岗位上进行挂职锻炼,学习经验;在单位内部实行管理人员交流制度,通过交流培养,打破管理人员的思维定式和眼界局限,使之成为有多方面工作经验、智慧和能力的管理人员。

(四)强化监督机制

执行力的提高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在管理工作中,上级对下级安排部署工作,信任固然重要,但只有信任没有监督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在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建设中,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使中层管理人员的执行活动始终处于监督之中。这样,才有可能克服中层管理人员的惰性,不断强化其执行力。

(作者系河南科技大学后勤集团公司总经理)

执勤心得体会篇4

在改革开放新背景下,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怎样使自己的思想和工作适应形势的发展,围绕中队建设做好政治思想工作,增强政治思想工作的针对性,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考验。为此,我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努力加强着呢固执理论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

一是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关于领导干部要讲政治的指示精神,从思想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我理论联系实际,从自身出发,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党性。对上级的指示精神,我认真领会,并能够联系本单位的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是加强业务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和文化是水平。通过学习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加深了对实际工作中的一些问题的理解,把一些具体的工作经验上升到了理论高度从而为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密切配合中队党支部开展工作,加强自己的助手作用。

中队是否有战斗力,作风是否过硬,支部一班人是关键。在工作中,我在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搞好密切配合,加强个成员之间的交流。作为一名干部,在许多方面,我都需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因此,我没有因为自己是名干部而产生丝毫优越感,而是更加虚心的向其他人员请教,尤其是在部队管理上主动向老干部学习、请教,加强配合,做好助手。从而使中队干部之间、干部与战士之间能够密切配合、关系融洽、团结一致。这些努力对整个中队建设取得好成绩发挥了很好的推进性作用。

三、树立牢固的执法为民思想观念。

平时觉得自己又不是消防监督执法干部,与执法为民没有什么大的关系,只把自己中队这些工作干好就可以了。通过执法为民教育学习,我发现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中队执勤工作虽然不是直接执法,但也是和执法有关。因为灭火救援执勤工作如果处置不利,也会被群众上告,涉及到法律责任与赔偿问题。XX市XX镇民房火灾扑救不利被群众上告一事,就是眼前一个活生生的教训,值得我们每一名官兵深思。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执法为民是执政为民在消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消防执法必须立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对中队干部来说,必须树立执勤就是执法的思想观念。同时要加强思想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三、不断增强事业心、责任心。

领导开会经常提到这个问题,通过执法为民学习和深刻的查摆分析,才发现自己的不足,事业心、责任感是有,只是有时工作不细心,忽略了某个环节或细节,或者方法不对头,欠缺经验,某些事情处理的不好。这些问题的解决,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进一步加强事业心、责任心,工作谦虚谨慎,克服心浮气燥的心理,凡是勤于思考,把工作考虑周全。我领会了“事业心、责任心”的真正含义,事业心、责任心不仅体现在大事上,更体现在小事上,细小工作方面,常言说:“不做小事,难做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心,遇事多动脑,多想问题,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努力把各方面工作搞好。

四、爱岗敬业,进一步搞好本职工作。

执勤心得体会篇5

“全”,即管控面要全,涵盖点、线、面,消除失控漏管现象。“全”字是交通管理部门追求的目标,是交通勤务模式改革的重点。可以说,当前的交通勤务模式改革其实就是要通过合理调整现有勤务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警务效能,最大限度地增加管控面。在当前警力不可能大量投入的前提下,要实现“全”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只要我们充分依靠高科技手段实施精确管控,同时在岗位设置和执勤警力安排上拓宽工作思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好民警、协警以及交通协管员的管理效能,实现“全”管,是完全可以的。如交巡警支队在勤务模式改革试点活动中,建立了以机动巡逻为主体,步巡为辅,固定岗为策应的巡查管控勤务体系,即:将安装“电子警察”的路口警力撤出,机动车交由“电子警察”管控,行人交由交通协管员管理。执勤民警分别组成机动巡逻组、步巡组:机巡组管面、步巡组管线。高峰期,所有执勤民警均按照承包点、线守点走线,对商业繁华区、校园门前、交通复杂地区、易堵路段等进行人工管控;平峰期,机动巡逻组按照顺时针方向对辖区所有路段进行巡逻,步巡民警按照规定线路进行巡逻。在接到指挥中心视频监控室出警指令后,机动巡逻民警或步巡民警能够快速赶到指定地点,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予以指挥、管控。切实做到把路口让出来,把路面管起来,把失控路段拾起来,扩大了管控范围。

“快”,即接处警快、疏导拥堵快,处理事故现场快。近年来,城市机动车数量呈阶梯式增长,人流、物流量急剧上升,人、车、路的矛盾愈来愈尖锐。因此路面勤务改革要将“快”字作为核心和生命线,努力建立健全快速处理机制。目前,我支队在提高路面管理效率方面迈出一大步,有效提高了我区的道路通行能力:首先是建成了监控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城区主要路口、路段的实时监控,只要路面发生拥堵苗头或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发现并及时发出指令,大大提高了接处警速度。尤其是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有效填补了盲点时段。其次是实行了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机制。事故快速处理机制运行以来,全区道路交通事故出警速度、处警速度大大提高,由交通事故引起的拥堵明显减少。

“活”,即勤务设置要机动灵活、务实高效。交通是动态的,交通流量随着路段、时段的不同而不停地变化,因此,原先固定岗点,固定执勤警力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当前,勤务制度改革要坚持“勤务跟着流量走,岗位随着问题设”的观点,遵循贴近实际、突出实效的原则,在设置执勤岗位时要根据管控重点,做到不同区域各有侧重;在勤务设置上侧重于勤时随着任务走,即便在同一路段,也要根据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交通流量设置勤时,使勤务制度既符合实际需要又机动灵活。如在城区,可以以实施“畅通工程”为总抓手,推行“高峰站点,低峰巡线,动静结合,以动制动”的动态管理模式,根据路面情况及流量特点和变化以及交通警卫任务的要求,合理布置警力,随时调整勤时和点位,发挥机动灵活性,最大限度地疏堵保畅。日常执勤中还可以采取固游结合的勤务方式,利用测速仪、电子眼等高科技手段,集中专项整治突出违法行为。在国道、省道上则可以以创建“平安大道”为总抓手,通过设立检查站,利用警车进行全天候巡逻检查等形式,最大限度提高路面见警率,突出对“事故黑点”和重点路段的治理。在边远地区,尤其要注重发挥警车巡逻的作用,不定时在界内巡查,在巡查中及时发现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哪里是交通违法行为突出的地方,就在哪里开展重点治理,使驾驶员找不到规律,减少交通违法行为。

“精”,即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实行精确管控。一方面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民的法制意识逐渐增强,对执法机关执勤执法的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民警的素质参差不齐,在固定证据、严格执法、规范执勤方面还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当前警力严重不足,而且在短时间内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另外,目前,执法环境较为恶劣,民警纠违的难度非常大,管理效率不高。而高科技管控的全面推广,恰好能弥补这些不足。可以说,加大科技投入,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效率,将成为事业发展的必然。为此,在勤务模式改革过程中,要将提高交通指挥自动化水平,加大监控系统的覆盖面和覆盖密度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按照信息化要求再造警务工作流程。主要公路要增设信号控制点和电子警察,增设监控卡口,加快四级网建设,提高科技装备水平和科技装备的运用率,推动交通管理工作逐步由体能型向智能型转变。同时,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的科技应用工作规范和管理考核办法,指导和推动基层全体民警开展科技实战应用,不断提高科技应用的规范化水平,形成利用科技推进基层基础工作的合力。

执勤心得体会篇6

关键词:社会化 高校后勤 服务育人

长期以来,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大学都在自己办后勤,形成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封闭式的“大而全”、“小而全”、“万事不求人”的行政,使学校背负着沉重的包袱。特别是1999年全国各大高校扩招以后,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后勤服务设施及服务水平严重落后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问题就更加尖锐地凸显出来。学生食宿条件紧、缺、差的窘境出现,严重制约着高校的教育事业发展和办学规模扩大,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摆脱“学校办社会”,形成“社会办大学”的局面,如何克服后勤“瓶颈”的制约逐渐成为各个高校面临的一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步伐的不断加快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影响也逐步渗透到了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中。

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及特点

1.1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就是高校后勤将自身的生产、服务、经营和管理等活动通过价值选择,纳入社会经济活动的体系,把后勤自动的活动转化为社会服务保障系统的一部分。逐步建立起服务主体企业化、服务成果商品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服务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新机制,是服务者和被服务者都进入市场,促使后勤服务纳入社会同行业的运行轨道,并运用价值规律,实现服务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社会化,使其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发展。总而言之,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质是适应我国高校办学模式的根本转变,改变计划经济模式下的一户一校办后勤的局面,使后勤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建立一种新型的,既按市场规律运作,又具有教育特点的后勤保障体系。最根本的是把原有后勤系统从学校行政体系中分离,实行企业化运作,逐步转变成为以后勤服务为主的社会企业,也就是将高校的后勤纳入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实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学校联办,全方位服务于学校的企业化、市场化和开放型的后勤服务体系。

1.2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特点

与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相比,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它是在服务商品化发展适应度较高的基础上以直接为教学、科研部门服务作为出发点而形成的一种现代化高教服务分工体系;②构成该体系的各个涉及教学、科研经济部门与教学、科研部门之间通过市场纽带确立了稳定可靠的相互依赖关系和新型的市场关系;③社会化目标的实现,政府、社会、学校三者的关系是政府主导、社会分担、高校后勤重组与分流。

2 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后勤在管理、制度中存在问题导致服务育人功能难以发挥

①高校后勤缺乏科学的管理,使后勤育人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高校后勤缺乏科学的管理,主要就是指高校后勤管理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即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无差别管理理念等导致服务育人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比如“以人为本”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尽皆知的话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做到。从管理的角度讲,“以人为本”就是以员工为本,然而该理念真正被贯彻执行起来,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因为这往往涉及成本以及经营者利益等问题。鉴于当前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后勤的员工无法能够获得真正的关心、尊重、理解,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也不能以更主动的姿态、更大的激情投身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不能真正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所以也无法在服务过程中践行企业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更谈不上发挥后勤的育人功能了。

②缺乏完善的指标体系,使服务育人缺少制度基础

熟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完善的制度是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企业缺少了制度,整个秩序将会处于混乱状态,员工将会无所适从,最终完全有可能偏离发展的轨道而将企业引向歧路,甚至走向灭亡。虽然这些年高校后勤在人、财、物及体系建设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为育人打下了良好的制度基础。但后勤所确立的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缺乏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延续性和一致性,很难体现公平公正性。中国有句老话,叫做“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对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精神最好的诠释。后勤的制度是由后勤制定的,是适合于后勤的所有成员,无论其职务大小、身份高低,都应该一视同仁。如果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出现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不公正现象,则很容易导致员工内心的不满,尤其是那些因违反制度而遭受处罚的员工的不满,这样就很容易助长后勤的不正之风,那么育人的功能就根本无法体现了。

2.2 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导致后勤服务育人执行力不足

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的一切几乎都与经济效益挂钩。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节约后勤经费的投入,现在大部分高校后勤都开始引入社会资金。社会资金的引入固然能为学校节省对人力、物力资源的投入,可以大大节约学校对后勤资金的投入,缓解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的局面,提高教学经费的投入,但同时也带来种种不良的影响和后果,比如在服务育人方面就明显显得执行力不足。社会资金注入高校后勤,其最大的目的是要从中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因此很少甚至根本不注重员工服务育人方面的培训。再者,他们所雇佣的员工文化水平低,而且不少员工来自农村,外出打工第一要义是“谋生”。根据调查发现,高校后勤一线工作人员的平均工资一般在1000元到1200元左右,尚未达到城市的平均收入。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员工自身还无法从对物质的追求上升到对精神追求的层面的时候,属于精神层面的人文关怀是不被他们所关注的,也是不会刻意希望要达到的。所以,毋庸诿言,要求每一位员工对服务对象都能产生“慈父慈母”般的情怀,以一颗博爱的热心、以一份真挚的情感去对待服务对象,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从人与人沟通层面来看,缺少情感的沟通方式在沟通过程中必定显得生硬和直白。

3 解决社会化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培育先进的管理理念

高校后勤的管理范围,无非是人、财、物这三大块内容,但无论是管财还是管物,首先是要管好人。只要人管好了,对于财和物的管理基本就变得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了。高校就是育人的基地,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理念的实践必须依赖于人,因为服务更多所展示出来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所以高校后勤应加强以人为本的人本管理理念、人力资源开发理念、无差别管理理念的贯彻和执行。总而言之,作为后勤的管理者,要真正认识员工的价值,尊重员工的劳动,倾听员工的意见,关心员工的生活,考虑员工的需求。只有让员工满意了,员工才能真正将企业当作自己的家,才能更好地在服务过程中践行企业的服务理念,为广大师生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同时,要加强后勤的管理队伍、技术队伍和服务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后勤队伍,只有这样服务育人才有了可靠的执行力量。

3.2 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

所谓完善的制度体系就是指该制度要具有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延续性和一致性同时具有公平公正性。只有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才能使得后勤的各项活动可以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制定高校后勤制度时必须要符合实际情况,切合后勤的发展现状,能够被全体员工所领会并加以执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制度执行的长期性,制度一旦制定,除非客观环境发生较大的预料之外的变化,否则不应该轻易修改。如果朝令夕改,就会大大降低制度的严肃性和可信任度,员工也会对制度产生极大的干扰和负作用。高校后勤服务育人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制度基本恒定,实际执行的规范和标准才会保持前后一致,才能因其积淀而发挥更多的作用。

3.3 加强政府、高校和企业三者协调

企业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社会化条件下的高校后勤虽然具有企业的某些性质,但它又不同与一般企业。它依托校园文化大背景,具有一般企业所未有的职责和任务。虽然高校后勤作为一个企业要追求利润,但又因为它的特殊性即公益性,使得它还具有服务育人的重要职责。对于如何做好服务育人工作,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三者的有效协调。首先,政府应给高校后勤经济上一定的补贴,满足后勤行使公益性的需要,使后勤在经济上有一定的保障。其次,学校应对高校后勤进行政策引导,积极努力地引导后勤朝“三服务,两育人”的工作目标前进。再次,高校后勤应利用好政府和学校所给的优惠政策,适时适量地提高后勤职工的工资,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服务中,不断改进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努力为师生员工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在服务的过程中达到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雅萍.服务育人—高校后勤育人的理论与实践[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6月版:12-32.

[2]盛裕良.21世纪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构想[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版:51-54.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63-68.

[4]《文选》(第2卷)[M].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杜威Dewey John.明日之学校[M].商务印书馆1923版.

[7]郑雅萍.感悟服务: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案例分析[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1日版:20-59.

执勤心得体会篇7

在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学习考察时发现,每位交警都有一本《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的小册子。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政委王林林介绍说,他们在深化标准示范岗创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中,坚持典型引路、标准作业,通过总结提炼各岗位业务骨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在完善“郭晓红执勤工作法”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路口作业法”、“时刚假牌证识别法”、“袁明治安卡口实战法”、“叶青车管窗口服务法”,形成了五大明星交巡警工作法,相应建立了“五个”,并将“五个”作为全支队民警随岗培训的重要基地,带动队伍执法能力素质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始终将规范执法作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改善执法环境、提高公安公信力的重点工作加以推进。特别从去年11月份,该支队被公安部交管局确定为全国交警系统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后,他们以素质能力为根本,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和谐执法为要求,先后出台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单位标准》《随岗培训工作方案》《开展创建执勤执法“示范标准岗”活动方案》和《“示范标准岗”八条标准》等相关文件和制度规范,推出了干将桥、饮马桥、接驾桥等17个首批标准示范岗,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并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亮点。

为帮助民警牢固树立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理念,他们邀请苏州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张跃进和分管副局长王锡忠为民警作专题辅导,在基层所队全部建立民警心理咨询室,引入民警心理调适干预机制,促使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做到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真正融法、情、理于一体。

为提高民警的执法技能,他们积极改革创新教育训练机制,在基层所队配建计算机训练考试室、多媒体投影机,开辟网上学习、辅导、考试等培训新渠道,并选聘16位岗位能手作为教官,建立了“五大随岗培训基地”,分批组织基层民警进行随岗培训,确保每个民警每年训练时间达到15天。

为进一步规范民警执勤执法行为,他们还建立健全了执法质量群众评判机制,定期开展警营开放日、开门评警等活动,推广民警现场执法“表扬本”制度,实行民警执法等级评定办法,推出和谐执法十条措施,全面提升交巡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水平。结合我们运城交警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第一,精神饱满是交警形象的基本要素。我们看到的交警,制服整洁,帽套手套,以及武装带保持洁白,个个看上去显得非常有精神,在指挥交通时的手势十分准确而且有力,不但体现自己的良好精神面貌,更向驾驶员提供准确的行驶信息。能够做到以上这几点,老百姓肯定会认为这名交警是闪亮的,至少是威武的。

第二,勤奋管理、有违必究是规范执法的基本要求。在工作当中我们必须做到勤奋管理,只有你在工作当中不停地流动,不停地在路口的四个角之间巡视,加大控制范围,加大管理力度,才能防患于未然,做到万无一失。现在的交通形势越来越复杂,我们交警不能再象以前那样,往路中间一站,做几个指挥动作就可以了。现在的交通已经体现出了立体化的形式,路口也比以前宽大了许多,如果不勤加走动,努力管理的话,肯定不能全面地控制这个路口。那么隐患就会出现。可以这样说,我们交警不能单纯地做红绿灯的翻版,而要做到红绿灯不能做到的事情,体现出一个路口管理的灵活性。在工作当中要做到见违必纠。一切交通事故的发生,其根本原因就是交通违法行为,一个小小的,不经意间的违法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是相当可怕的。所以,在我们平时的工作当中,一旦见到路口有违法行为,一定要积极上前阻止,切忌姑息了事。只有把违法行为扼杀在萌芽状态,才能保证道路上的安全与畅通。

第三,依法纠违、程序规范是规范执法的核心所在。处理违法与交通事故,在交警的日常工作当中也是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可以说在处理这两项工作的时候,民警所面对的当事人的心情和心态都不是很好的,一旦民警在处理过程中的言语不当,或者处理有失公允。那就很可能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工作麻烦。所以,在执法中,我们一定要严格依法办事、语言一定要规范,程序一定要规范,要做到有理有节,公正不阿,使当

事人心服口服,这样才是我们规范执勤执法的最根本的目的和核心所在。

第四,热情服务、以人为本是交警灵魂所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警察这个职业越来越体现出它为社会服务性的一面,这个社会存在着不少的弱势群体,所以我们在路口值勤的时候,见到比如说老人,小孩,残疾人,孕妇等要过马路的时候,可以上前进行搀扶。遇到群众问路,要耐心地解答。要带着爱心去服务,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困难留给自己。我想,只要我们具备了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整齐美观的规范手势,娴熟于心的业务素质,以人为本的为民热情这四大要素,就能变成人们眼中的明星“人民警察”。

发挥信息警务,提升管理效能,服务人民群众

由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研发的“四色预警”系统通过设定四种不同的警情阈值,对路面交通拥堵状况、车辆行驶速度以及车辆事故进行实时监测、自动报警,不仅极大提高了排堵保畅工作效能,还改变了传统的接处警等勤务机制。

以往,路段上发生的交通拥堵或交通事故大多先由群众打110报警,再转至交警大队处理,当民警到达现场时,交通堵塞已形成了较长时间。现在,通过实时警情发现,及时出警,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警情对道路交通的影响,每起警情由原来的警情出现到警情排除,平均需20分钟以上,减少至现在10分钟之内。

近年来,苏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充分运用交通科技化、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依托建立“四色预警”为核心的快速警情响应机制,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精确制导能力。两年来,他们共投入上亿元资金用于改造、升级执勤执法科技装备,建成自动控制交叉路口144个、交通信息视频检测点103个,无人看守的智能化电子卡口20个、违法行为自动监测路口、路段285处,对所有基层执勤大队和重点公路中队建立交通分控室、网上巡逻执法室及二级接处警平台。

他们还通过大力推进交通管理控制中心九大系统建设,整合指挥调度、信号控制、电视监控、电子警察、交通诱导、接处警等交通管理功能,运用自动检测、电子监控技术实现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的自动识别和gps定位技术就近调度警力进行应急处置,利用监控设施开展网上巡逻执法,远程抓拍交通违法,推广运用“网上巡逻”、“鼠标执法”等新的执勤执法方式,大大提高了警情快速响应能力和科学管理效能,非现场执法率从两年前的42%%迅速上升至目前的64%%,2008年重大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侦破率达96%%以上。

执法之本就是追求群众满意,纠违投诉:不到十万分之一。数字有着异乎寻常的说服力

城市越大,行路越难。无论在哪一座城市,交警都是矛盾的焦点。可以说,交警要让群众满意简直是个奇迹,但是在苏州交巡警支队,奇迹出现了。近几年,苏州交巡警支队每年查处交通违法行为都在300多万起,每年平均接到的群众投诉仅30起左右,而且基本实现了有效零投诉和零违纪。纠违投诉十万分之一不到,这对一支拥有近千名民警的执法队伍意味着什么?是什么样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又是什么样的制度在约束着他们?市交巡警支队支队长张仁发一语中的:“要带出一支勤政廉政、执法为民的交巡警队伍,打牢思想基础是关键,每一个民警都必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都必须深刻领会‘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没有这一点,就不能当好一个执法者,手中的权力就会被滥用,人民群众当然不会满意。”

在交巡警支队,经常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理论学习,产生的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效果;再加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打品牌抓典型等一系列制度激励,争当城市“活雕塑”成为很多民警的自觉追求。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了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交警系统执法标兵郭晓红,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刘军、何伟,一等功荣立者薛伟忠,反盗抢车辆能手时刚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典型。支队连续四年被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单位,今年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示范单位”。全体民警用实实在在的工作实绩和良好的群众口碑,对“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出了全新注解。

在去年市公安局统一组织的对民警执法质量满意度调查中,社会各界群众对交巡警执法态度、办事效率、办案质量及公正执法等情况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7%。在“大接访”活动中,支队接待的180多起上访案件,有95%得到圆满解决,5%得到妥善解决。执法质量是执法工作的命脉,简单机械甚至野蛮粗暴,最终只能是加深群众的抵触情绪,既不利于交警开展正常的执法活动,还容易恶化警民关系。为此,市交巡警支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执法规范和工作举措,不断强化执法形象,提高执法水平。

支队领导在以身作则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执法规范措施,强化民警“执法公正、一心为民”的执法理念。城市道路、公路巡逻、高速公路、车管事故等都出台了执法执勤规范,从语言到着装、从程序到法规,交警的每一个执法行为、每一项执法措施和每一个执法环节,都有明确、严密、标准的操作规定,真正让执法民警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支队还为每一个路面执勤民警配发了录音笔和无线“警务通”,前者记录民警整个执法过程,后者有效落实执法告知制度根除说情风,有效监督民警的执法过程。

执勤心得体会篇8

在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中,****市公安消防支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执勤条令》和《两规》为依据,按照“全员参训、按岗分训、规范组训、科技兴训”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总队《二三年训练工作安排》,坚持“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在提高基层官兵的初战控制能力、各级指挥员的组织指挥、临机处置、火场估算、综合决策能力以及提高部队的抢险救援攻坚能力上狠下功夫,通过开展“优秀指挥员”和“执勤岗位技术能手”的评比活动,掀起了执勤岗位练兵的新高潮,部队灭火救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机关训练中,支队制定了机关业务理论、岗位技能、队列训练、战术训练方案。在业务理论、岗位技能学习中,将机关各类人员业务理论、岗位技能知识分类打印成册,分发到人,3月至9月,支队组织机关全体干部每周进行4课时的业务理论和岗位技能学习,并组织了考核,全体干部考核成绩全部达到良好以上。为了提高全体干部的军事素质,3月至9月,每周利用早操2个课时组织机关全体干部进行队列训练,通过训练,全体干部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体能训练中,全体干部体现出极大的自觉性,都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训练,特别是40岁以上的团职干部,虽然总队不要求考核体能,但他们都和大家训练在一起,体现出了极大的训练热情,为年轻干部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6月份,支队组织了由直属、城区两个中队及机关人员参加的高层建筑、地下工程、商场超市、娱乐场所、油库、液化气站、化工企业等七类单位的灭火演练,并组织了跨区域灭火救援、建筑物垮塌事故处置、大型灾害事故现场后勤保障等演练。通过训练,全体人员对基本情况、组织指挥、战术措施以及各自在灭火救援中的职责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锻炼了队伍,提高了战斗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根据岗位练兵的进展情况,从3月份开始支队开展了第七届“迎春杯”竞赛、岗位练兵训练的组织和考核,支队和各中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各单位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安排训练工作,制定训练计划,并从财力、物力、人力上予以倾斜。全体干部立足现状,不等不靠,身在操场,心系训练,敢于喊“向我看齐”,敢于放手工作,大胆管理,充分体现了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全体战士牺牲个人利益,舍小家、顾大家,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全身心投入到训练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优异的成绩。

今年的执勤岗位练兵,支队非常重视发挥技术革新在大练兵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面向火场、贴近实战、立足于现有装备和条件”的技术革新指导思想,发动广大官兵解放思想,土洋结合,大胆创新,先后开发出了渗透水枪、中置泵消防车异径接口、救生背带、组合消防钩、安全绳制动器等5项技术创新成果。这些创新成果从练兵中来,又应用到练兵中去,“体力型”、“经验型”的训练方式逐步被“脑力型”、“技术型”所取代,官兵们普遍反映过去的训练是在痛苦中煎熬,而现在的训练是在乐趣中学习,不仅改善了练兵的效果,而且极大地提高的部队的作战效能。

在抗击"非典”特殊时期,战术演练、操法训练等训练科目受到了一定的制约,各中队立足现状,积极在营区内开展消防体育、基本技能、班战术训练、适应性训练,另组织了“非典”情况下灭火救援程序的训练,虽然时间短,任务重,但全体官兵继续发扬了连续作战、努力拼搏的工作作风,使训练成绩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金色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支队经过多半年的挥汗如雨和艰辛拼搏,使今年的执勤岗位练兵活动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全体官兵的“六种能力”得到了提高。为了更加圆满地完成以执勤灭火为中心的各项任务,他们确立了在去年的基础上实现“争一保二不落三”的奋斗目标,因为他们相信,在总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只要经过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执勤岗位练兵工作的全面丰收。

上一篇: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下一篇:五个坚持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