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抗抗散文范文

时间:2023-10-06 10:04:43

张抗抗散文

张抗抗散文篇1

关键词:抗泡剂;油;性能;影响;应用

中图分类号:TE62 文献标识码:A

1 抗泡剂的作用机理

油起泡沫可分成两方面,一是表面起泡,通常可能以消泡剂来控制;另一种是油内部的泡沫,内部的泡沫是不易由消泡剂来改善的,而且对表面泡沫有效的消泡剂反而可能使油内部泡沫更趋稳定。对于需极佳消泡性能的油,则需特选的基础油与添加剂来加以调配。

1.1 泡沫局部表面张力降低导致泡沫破灭

这种作用机理是通过降低表面张力来实现的,通过将高级醇或者是植物油等散在泡沫的表面,以此来降低泡沫表面的张力,但是这种机理仅限于局部位置,因为这类物质不溶于水,所以扩散力较差,对于周围的泡沫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当泡沫表面局部的张力降低的情况下,在这种力的作用下,向四周慢慢的扩散,最后形成破裂。

1.2 消泡剂能破坏膜弹性而导致气泡破灭

向油的表面撒入消泡剂,可以将有表面的泡沫消除。在油的表面产生泡沫,是因为浮有一层活性剂,对于表面泡沫的产生具有很强的支持力。当消泡剂撒入之后,可以有效的抑制活性剂的扩散,使其难以发挥弹性的能力,从而消除表面泡沫。

1.3 消泡剂能促使液膜排液,因而导致气泡破灭

泡沫消灭的速度是和其中的排液速度有关的,而消泡剂的注入可以加速泡沫的排液速度,从而可以快速的消除泡沫。

1.4 添加疏水固体颗粒可导致气泡破灭

在气泡表面疏水固体颗粒会吸引表面活性剂的疏水端,使疏水颗粒产生亲水性并进入水相,从而起到消泡的作用。

1.5 增溶助泡表面活性剂可导致气泡破灭

在第二点中已经提到,泡沫的产生和油表面的活性剂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可以将活性剂快速的溶解或者是降低其紧密的程度,将可以降低泡沫的稳定性。所以可以通过向其中加入低分子物质,这种物质具有非常强的溶解性,可以和溶液充分的融合,吸附于表面,从而降低活性剂的紧密度,达到快速消除泡沫的功能。

1.6 电解质瓦解表面活性剂双电层而导致气泡破灭

对于借助泡沫的表面活性剂双电层互相作用,产生稳定性的起泡液,加入普通的电解质即可瓦解表面活性剂的双电层起消泡作用。

2 抗泡剂本身对油性能的影响

机械的运转是必须要加入油的,以此来减少机械间的摩擦,提高机械的使用寿命所以说油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在油使用时,由于外界空气的渗入,会在内产生气泡,其中浮于表面的成为泡沫,这种泡沫可以通过加入消泡剂来消除,在内部产生的称为气泡,对于这种气泡则需要抗泡剂来分解。如果在油出现气泡,那么将会为机械带来很大的干摩擦,损坏机械的使用性能,加剧腐蚀,降低机械的使用寿命。所以说在为了提高油的使用性能,在其中加入抗泡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1 抗泡剂的选择。抗泡剂分为硅型和非硅型两种。硅型抗泡剂,抗泡性能优良,但油溶性较差,对空气释放性影响较大,主要利用泡沫部分的表面张力降低来破泡,减少气泡的生成;而对于分散气泡,它使表面张力降低而使生成的气泡直径变小,上浮困难,导致空气释放性差。非硅型抗泡剂生成的气泡直径大,容易释放,对空气释放性影响小,但抗泡效果差,同时和碱性添加剂如T705的配伍性也差。为了兼顾两种性能,目前大多采用复合型抗泡剂。

2.2 抗泡剂在油中的应用

(1)随着复合剂的加入,抗泡性略变差。加入复合抗泡剂2,抗泡性能明显改善,但对空气释放值的影响较明显。(2)油品粘度级别由HM32 到HM68,随着粘度增加,空气释放性变差。这是因为,粘度增加时,分散气泡运动、合并的阻力增大,从油中释放出去的速度减慢。

3 抗泡剂加入方式对油性能的影响

3.1 抗泡剂加入方式对比。抗泡剂的加入方式对于抗泡剂的性能有重要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加入抗泡剂的方式都是在最后阶段,向调和罐中直接加入,然后对其进行搅拌来达到扩散的目的。但是这种方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这种搅拌方式可能导致搅拌不均匀,在油品使用中,抗泡性能表现不明显。并且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在加入抗泡剂后,当油品处于长时间的静止状态时,抗泡剂可能会发生沉淀现象,从而对油品的抗泡性产生很大的影响。经过多次的实验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加入抗泡剂多数情况下是不合格的,抗泡性能不达标。所以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出一种克服的办法,就是“抗泡剂加入法及设备”。抗泡剂首先经过滤器除去杂质,然后经雾化喷嘴雾化,以同油流逆流的方式喷射到油品中,进行管道调合,再进入静态混合器增强混合效果,最后调合完的油输入贮罐中。对于喷雾颗粒的大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具体判断,根据抗泡剂的种类以及油的品种等等因素综合考虑,并且还可以对加剂的时间进行控制。这种改造后的方法,除了抗泡剂的加入的方式不同外,其中的方法均不改变。改造后的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抗泡剂的分散度,使其更加的均匀,并且避免了沉淀带来的麻烦。经过这种改造,不仅提高了抗泡剂的性能和质量,而且还减少了因为反复调合而造成的成本浪费,提高了经济效益。

3.2 改造后储存安定性考察。试验中以用量较大、对添加剂感受性较强的抗磨液压油为例,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专利方法调制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储存试验。从储存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储存后与储存前相比:抗泡性能比较稳定,空气释放值变化也不大。

结语

在油中使用抗泡剂是对油性能的改进,保证油能够正常发挥性能的一种方式,但是传统的加剂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油品的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对抗泡剂的加入方式进行改良,和其他的添加剂构成复合型的抗泡剂。油品的性能对于机械的运转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机械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对抗泡剂的加入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陈铁飞,GB 11118.1-94.矿物油型和合成烃型液压油[S].

张抗抗散文篇2

关键词:新生儿溶血病血型系统免疫性血型抗体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抗原不一致,母亲血液中存在胎儿或新生儿红细胞抗原的免疫性抗体,并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液循环,因同种免疫反应而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1]。新生儿溶血病(HDN)主要发生于ABO血型系统,约占新生儿溶血病的85%[2],而血型血清学检测是确诊该病的重要依据[3]。为探讨血型免疫性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本文对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进行ABO血型、Rh(D)血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等检测,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2月~2014年1月,我院41例新生儿溶血病的患者,其中男性19例,女性22例,年龄5 h~7 d。

1.2试剂与仪器 ABO血型、Rh(D)血型检测卡由长春博德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供,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的微柱凝胶卡、离心机、孵育器由瑞士达亚美公司提供,抗体筛查细胞及谱细胞由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使用,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不同血型抗体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 在41例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有38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阴性,为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占92.68%。其中由免疫性IgG抗-A抗体引起者21例,占55.26%,由免疫性IgG抗-B抗体引起者17例,占44.74%。有3例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占7.32%。此3例患者经抗体鉴定有2例为抗-D抗体,占66.67%;1例为抗-E抗体,占33.33%。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与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性抗-D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与免疫性抗-E抗体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新生儿溶血病(HDN)检测"三项试验"与新生儿溶血病(HDN)的关系。在38例诊断为ABO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者有17例,阳性率为44.74%;游离试验阳性者有33例,阳性率为86.84%;放散试验阳性者有38例,阳性率为100.00%。3例诊断为Rh新生儿溶血病(HDN)患者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试验、放散试验均为阳性。

3讨论

临床上有多种原因引起新生儿溶血病(HDN),其中母婴血型不合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以ABO血型系统不合最为常见,其次为Rh血型系统,其他血型系统导致的新生儿溶血病较为少见[4],与本研究中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者占92.68%,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者占7.32%相符。在以ABO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中,多为母亲为O型血,所生婴儿为A型或B型[5],本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这与O型血母亲富含免疫性IgG抗A(B)抗体有关[6]。我国汉族人Rh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HDN)由抗D引起者占61.5%,由抗E引起者占34.4%[7],本研究与之基本相符。

在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的"三项试验"中,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区分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和其他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有时为阴性,严重的ABO血型系统所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的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也只呈现弱的阳性反应。其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强度一般≥2+[8]。因此,新生儿直接抗人球蛋白是区别ABO和Rh溶血的重要标志[9]。放散试验是将患儿红细胞上的免疫性抗体进行放散,然后再用放散液作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由于放散试验所用患者红细胞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所用患者红细胞多得多,因此放散试验比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灵敏度高,一旦该试验出现阳性结果,就表明患者红细胞上有免疫性抗体,即可明确诊断。本研究结果表明放散试验是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中敏感度最高的试验,所有新生儿溶血病患者的放散试验均为阳性。

参考文献:

[1]胡丽华.检验与临床诊断输血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35.

[2]黄绍良,周敦华.小儿血液病临床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50-151.

[3]杨世明,崔颖,张勇萍,等.夫妇血型不合的孕妇产前免疫性抗体检测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9,25(9):833-834.

[4]林凤如,王艳,李石磊.新生儿溶血病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5):335.

[5]张红珊,李文益.新生儿溶血病诊断和治疗[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9,14(6):246.

[6]吕连华,陈勇.母体抗体效价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诊断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24(5):994-995.

[7]王长奇,陈燕萍,马连学,等.临床检验与输血诊疗手册[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442.

[8]高峰.临床输血与检验[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14.

张抗抗散文篇3

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散文创作中,“女性散文”的繁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关于“女性散文”,人们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但大体不外乎以下四种:第一,女性作家创作的散文;第二,女性作家创作的、表现女性意识或女权思想的散文;第三,无论创作主体性别为男为女,只要观照女性世界、表现女性意识或女权思想的散文;第四,女性作家创作的,由女性眼光观察、评判世界,其文字具有女性经验和特征的散文。木文中,我们采用的是最后一种理解。在这种理解下,张洁、唐敏、叶梦、斯好、王英琦、张抗抗等女性作家被纳入我们的视野。因为在男性强势的世界中的理智与清醒,作为女人或成为女人的骄傲与艰难在她们笔下得到了最真切的表现。这使她们的散文流露出鲜明的性别意识。但是,随着那些较早从事写作的女作家年龄的增长、思维模式的变化,女作家们开始接受社会为自已规定的性别角色,尤其是母性角色,同时,她们又对超越性别的说理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兴趣。由此,“女性散文”的性别意识越来越模糊,逐渐走向了超性别写作。

一、从性别自觉到角色认同

基于在男性中心世界里发出自已声音的要求,“女除散文”作家在创作初期都表现出了鲜明的性别意识。这使她们不约而同将对女性世界的表现、对女性心理的描摹作为自已的市要选材之一。因此,性别意识的自觉在早期“女性散文”作家的笔下得到了普遍流露。其中,

又以叶梦、唐敏及王英琦对自已女性的身份感最为强烈。她们代表了“女性散文”在性别自觉上的两种取向:叶梦多表达作为女人的骄傲;唐敏、王英琦则主要言说作为女人的艰难。但随着创作实践的继续,她们的散文便不再以女性意识为特征.而代之以母性关怀.表现出对“女性”在社会定的性别角色的认同。下面,我们就分别考察一下这一位女作家散文中女性意识的表达与转换。

叶梦是新时期最为大胆的“女性散文”写作者。这样说是因为她是最早的,也可能是目前唯一的将女性的生理一心理体验引入散文领域的人。由于散文“真实性”的文体要求,在以小说为代表的文体借助虚构不断揭不身体的秘密之时,散文始终回避着这个私密性话题。不论男性作家还是女性作家的散文,都一律集中在务实的具体事件或务虚的精神漫游上。只有叫梦,以女性独特的经验世界开始了“认识自已”的涅梁之旅。以《羞女山》为开端,《不能破译的密码》、《月之吻》、《潮》、《今夜,我是你的新娘》、《蜜月之轮》、《生命的辉煌时刻》等为接续,叶梦关注女性自身、表达女性意识的散文越发深入与自觉。

《羞女山》还自然景观以符合自然形貌的木义命名并生发出富含女性意识的新的意义,在叫梦眼巾,“羞女山”是创造之神—女锅的化身,其“羞”则是人类蓬勃的生命力的腹地。她将“羞女山”作为“一位博大宽宏的母亲”的象征,激情赞美女性的肉体之美,嘲讽了以道统为女规范的男权社会。由此,《羞女山》成为新时期“女性散文”中“女性意识”觉醒的标志之作。随后,叫梦由借自然山水表达女性意识转为深入自我”生活白呈女性的经验与感受世界。她第一次以女人自已说自已的方式写下了关于初潮的《不能破译的密码》、关于青春期恐惧男女交往的《不要碰我》、关于初吻的《月之吻》,以及有关体验的《蜜月之轮》、《生命的辉煌时刻》和有关生育经验的《月亮·女人》等。一个女人的生理、心理成长历程在叫梦的笔下一一展现。经过“虚化”的处理.叶梦将那些有可能落到实处的描写化作了表达感受的诗象,从而将对女性躯体感受的描述和审视变为了可能。

虽然具有明确的女性身份意识,叶梦却从来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她言说女人的文学行为更多带有自得其乐的性质。因此,当她成为母亲后,在“生育系列”散文里,作为女人尤其是成为女人的快乐和自得之情溢于笔端,其一贯的轻盈的诗性情怀被实在的欢喜重重坠落。在《陌生的儿子》里,她的喜悦和骄傲不能自制:

“我的儿哟!”我差不多要用京腔京韵道出这么一句来的。

点着小家伙的鼻子:“这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哩!”我居然说出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中国女人说过的一句

老话。于是,我与人世间所有的已为人母的女人殊途同归地有了同样的感觉。

这使得包括《遍地巫风》在内的、具有个性的叶梦散文也“殊途同归”地泯然众人,不知是可喜还是可悲。但无论如何,回到女人的本位,说女人自已的话,既是叶梦在散文上的大胆尝试,也是其对于“女性散文”的最大的贡献。

唐敏作为“女性散文”代表作家地位的确立,源于其散文《女孩子的花》的问世。《女孩子的花》流露出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因此既成为唐敏的代表作,也成为当代“女性散文”的典范作品。

《女孩子的花》写于1986年“三八”妇女节。这样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写作时间本身就可以生发出文本之外的诸多意义。不过,我们恐怕不需要那么迁回。因为文本本身所提供的就是一个女性的话题。在生男生女的占卜中,唐敏反复申明自已渴望生个男孩并非出于对女孩子的轻视。恰恰相反,对女孩子过分的疼爱而产生的对其末来命运的担忧才是唐敏不忍让女孩子来到这世界上的缘由。因着对男性世界的依赖,女性总是更容易受到伤害。这是唐敏不愿生女孩的根源所在。但是,当用来占卜的“女孩子的花”意外被蜡烛烧毁时,她蓦然惊觉拒绝创造女孩子的想法恰恰是对女孩子的伤害,为此,她说:“在世上可以做许多错事,但绝不能做伤害女孩子的事。”这句话既是她说给自已的痛悔,也是她给予男性中心社会的提示。唐敏笔下流淌的是女性对女性的理解和疼惜之情,它如泣如诉,既是女性敏感脆弱心灵的自我怜惜,又是对男性世界给予女性的伤害的温和抗辩。而在《月亮的海》中,唐敏以女性情怀感受自然,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将月亮的海描述成为满蕴着女性的哀愁和寂寞的海,从而呈现给男性世界一个不为人知、亦不需人知的沉静悲伤的女性世界。

不过,很快地,唐敏由疼惜女性而生的哀怨就转变为对女性角色的镇定接受。虽然没有像叶梦那样陷入母亲角色的自我陶醉中,但唐敏专门写给女孩子的散文集《女孩子的地图》却处处表现出一种母性的关怀。在这本文集中,唐敏以极具耐心和极其细致的笔触提醒、点拨女孩子要白面自已的成长,其中涉及到种种感情、心理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唐敏的策略转移:由拒绝、对抗男性世界对女性的伤害转为倡导女性的自我关爱与保护。这种选择看上去虽然颇为无奈,却反映出她已经开始考虑认同女性的社会角色,从寄希望于他人的关照转为自守自处。

不同于唐敏的含蓄,王英琦对生为女性的艰难的表达是通过直捷而粗砺的方式实现的。她的作品多诉说身为女人、尤其是单身女人的艰难孤寂,虽也有《乡关何处》这种不疾不徐、有款款女儿情怀的温情之作,但多数作品感情强烈、判断直捷、大喜大悲、大叫大跳,因此而显粗犷、豪放,有“雄化”的倾向。在《写不出自传的人》、《永远的女游子》、《被“造成”的女人》、《女性的天空是高远的》等作品中,她或坦率地陈述自已的过去和现在,或对男权社会对女人的规约直接表示蔑视,或呼叮女性“更理性更美丽地活出女性的滋味来”①。在《重返外婆的家园》中,她说:“以男子为中心的千年一贯制发展到今天,虽然在形式上有了巨大变化,但在本质上,女人仍是从属附庸地位。”在《那有形的和无形的……》中,看到徽州的贞节牌坊,她“感到一种大愤怒”,评价说:“将一个女人的全部真诚,全部情感,献给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这种道德,是多么地不道德啊!”赞美女性、同情女性、为女性抱不平等几乎是王英琦散文最为重要的内容,但是,当她以母亲的身份创作,这个曾经对男性中心世界嫉恶如仇的“女游子”却写下了《七月的馈赠》、《准母亲》、《诞生》等创造生命、“成为母亲”的系列散文。在这一系列散文中,因身为女人的艰难而变得粗砺,并时常愤怒的王英琦不厌其烦地表达起身为女人的喜悦和满足。在《被造成的女人》中,她宣称:“儿子的命是我给的,我成为一个母亲的角色,却是儿子给的。儿子诞生了我。”

着眼于以上几位女作家创作的起始与转向,不难发现:她们殊途而同归。表面看来,叫梦所表达的身为女性的骄傲与唐敏、王英琦诉说的作为女人的艰难呈现出对峙状态,但在本质上,这两种态度都是基于女性要在男性中心的世界巾自我确认的需要,而做出的寻求女性平等位置的努力。但在创作实践的深入与发展中,她们的性别自觉意识渐渐被社会角色的认同感所取代,并开始转换自已的话语系统,由女性话语向母性话语过渡。在新的话语系统中,那些直接或间接对立于男性世界的抗辩被置换为性别资源所带来的欢喜,在作为母亲这一角色的生活中,她们的灵魂获得了安顿。同时,她们的自我在这一角色中获得了重生,在感动与希一望中,她们与男性中心世界达成了和解,开始以平易性态度面对世界,安稳地回归到社会为其规定的角色中

二、从情绪感受型转向理智分析型

从新时期之初张洁的“大雁系列”为恢复散文对个人情绪的抒写所做出的努力开始,至1980年代中期唐敏、叶梦等人对纯粹个人性感受的捕捉与表达,“女性散文”一直是以对不确定性情绪的把握、对细密绵长感受的明嚼见长的。因此,张洁、唐敏、叶梦、苏叶、斯好等名字成为了通向感性世界而非理性世界的路标。但是,随着这些女性作家创作历程的增长,她们大都渐渐放弃了表达情绪与感受的兴趣,而转向对世界的理智的分析与评判。

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在新时期之初的文坛犹如一股清新之风,它借助童年视角,以跳跃在文字底下的堪怜的童心的小小快乐和微微感伤征服了在忆悼中沉痛的读者。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为“”中冤屈的灵魂泪眼迷离时,《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散文里,那个在饥俄、孤独中渴望关爱的“大雁”,独立于那些被抚慰的灵魂之外,向读者绽开了羞涩、无邪、甜美的微笑。在多数作家不能自拔于近距离的往事之际,张洁率先跳出时代语境和文学语境,重温远距离的童年旧梦,不求视域的广阔和叙事的宏大,而是在那些温情的追忆和想象里,以女性独到的、深挚的关怀与感念,引导散文不再抚摸“伤痕”,开辟了散文的新风。

不过,这种温婉和细腻的抒情没有成为张洁散文的主流。“你将格外地不幸,因为你是女人”,不仅是其中篇小说《方舟》的题记,也是张洁始终如梗在喉的隐痛。虽然她的笔锋没有直接指向男人与女人在社会上的不平等,但敏感多愁的她,在深感作为女人的艰难的时候,在《过不去的夏天》、《一扇关闭的门》等作品中,轻盈的心便负载起对沉重现实的批判。对社会不公的凌厉议论或许缓解了她的疼痛,却不再有“大雁系列”给人的感动,也末能在“女性散文”深入内心、裸现灵魂的当下为张洁带来再度光荣。

苏叶最优秀的散文是那些满怀温馨、义略带感伤的忆旧之作。《总是难忘》、《告别老屋》、《能不忆江南—常熟印象》、《梦断潇湘—故乡行之一》等都是这类作品的代表。这类作品是“一汪人性的潭”②。在这类作品中,苏叶以女性特有的对细节的敏感和超常记忆,着力于对人性关的呈现与礼赞。那些纯真年代的勃勃生机以及艰难岁月的相亲相爱,是她回望过去时的光芒。

苏叶的“过去”总是由一个个极具故事性的片断构成。每个片断皆具有独立性,各个片断在一条线索下连缀起来,便成为一个义一个回忆镜头。可以说,故事性和镜头感是苏叶忆旧散文给读者的直接感受。故事性主要表现在几乎每个构成苏叶散文篇章的片断都是“有声有色”的。《总是难忘》中,那群无忧无虑的少女所有“疯疯癫癫”的活动都充满了声色、动感。《告别老屋》中,刚搬进老屋时,“母亲憔悴的脸上有一市惊喜欲哭的神色”,母亲扶着失明的父亲,“慢慢地走,一样一样地摸”,她不断告诉父亲:“苏夫子,呢,这是窗;这是门;出这个门是阳台,好大一个院子噢!”父亲则随母亲的指点摸索一阵,安详而喜悦地问:“志南,我们如今有个家了!是吧?”这些描述集中于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等,因此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和立体感。苏叫忆旧散文的故事性就此产生。一个义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片断在其散文中顺承下来,一段漫长的属于回忆的自然时问经由作者心理时问的市新组合.有历史长度的记忆就被容纳在有限的篇幅内。

从苏叶忆旧散文故事的生动与感情的饱满细腻中,能见得她女性的关注日常生活、留意细节、善于感动等特点。但在另一类散文中,富于女性色彩的温婉感伤则被偏于阳刚的议论替代。这种散文创作可以在苏叶的《我的散文观》中获得解释:“我写散文很难,写着写着,常以为是一个正视社会、正视人生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梳理的过程。是一个以稿纸为纱布,以笔为刀,在书桌这张乎术台上检视自已内心的过程。”③因为喜欢凡高、鲁迅,苏叶试图以刚烈、坚韧的主体精神做出敏锐、深刻的文章。虽然此类散文是她所钟情的,但比起其忆旧题材的作品,苏叶的这类中性散文打动人心的力量还不够。即便其中被评论界看好的作品,如“把苦难当成甜的培养剂”的、认识受难的《木鸡腿记》,“刚可触天,柔可覆地”的、表达自已人格理想的《只有扇子岸》等,也因智性对感性的覆孟而不能有《总是难忘》的鲜活,略显拘泥和板滞。

斯好的散文成名于女性的温情细腻笔触,而后则以对现实的冷峻思考和荒诞感受作为自已的风格。按照其散文自选集《斯好散文精选》中自已的分类,斯好散文的题材、美学风格大体有四种类刑“女儿梦”、“心的形式”、“荒诞系列”、“斑驳人生”。

斯好旱期那些纯净、清新、明朗、优美的礼赞自然和人情、人性的《武夷日记》、《小窗日记》、《故乡》、《望月》、《女儿梦》、《童年》等都是她美丽缠绵的“女儿梦”,“其作品节奏疾徐有度、字词疏密有致,掷地作声,重复的却是前人的意境”{。但是,到了1985年,以《歪嘴仔》为界,斯好散文的风格突然有了转变。她由审美转而审丑,由轻灵转为凝重。1985年是她创作的转折期,这一年,她写下了表现畸形人生的《歪嘴仔》,之后又写有一批关于复杂人性真实人生的作品。这批作品主要是她表现“斑驳人生”的叙事性散文,较为著名的还有《表舅母》、《婉穗老师》等。在这些作品中,斯好既满怀悲悯与同情地审视儿俗的市井人生,又不无批判地揭不人性的复杂与卑微。她自已也由甜蜜的理想主义者变成了痛苦的理想主义者。

在省察外部世界的同时,斯好也在不断进行自我省识。“心的形式”和“荒诞系列”的作品即为她返归内心、自说自话、自问自答的心理独自。其中,《心的形式》、《心灵速写》、《梦Ice)),《一封信,永不付邮》等都是思考着的斯好与自已灵魂的对话。由于她所感受的

现实“冷峻多于温馨,痛苦多于幸福,利_陋多于美丽,无限的灵魂在无限的梦境里领略到的却迥然不同,风光大异”凡,因此旱期散文巾流溢的女性的温婉细腻情怀被置换为孤寂纷乱、荒凉无助的情绪。《心的形式》一文,在追忆了荒谬时代的生活后,她这样表述自已对人生的体认和感受:

这是头一次明自人生要跋涉要承受的太多太多,可以安享可以选择的却那样稀薄有限。

也是头一次明白幸福可以不必富丽堂皇.有声有色。……有一种感觉像山一样沉重,又像空气一样飘忽

不定。我有时真切地感到它来了,但很快又感到它头也不回地走了。我无法确切地说出它是什么,但我知

道它走后我出奇地冷静.出奇地坚忍不拔….

有一种渴望老在我心底盘旋。它计我透视人类的渺小,人生的无谓。它抹掉尘世虚假的光泽,还它以本的幽暗与芜杂。它是一个警句,一条格言。是一个质疑,也是一份回答。它是唯一的水恒,唯一的真实。它使我在仄倦的同时能够观照,在沉溺的同时能够警醒。

斯好这类跨越具体事件本,直面对心灵的倾诉是最可代表其散文成就的作品。它们向灵魂深处漫游,在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中探询着生命中能承受之轻。在冥想的世界里,斯好打破了现实生活的情节链条,只尊重从心灵的呼唤,倾听心灵的回声,这使得她在表述上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但是,密集的思考计斯好越发放弃了叙述优势,除了“亲子”散文外,其他作品对世俗生活疏远的倾向令其散文越来越背离“情”、而靠近“理”,这恰恰又为其散文的局限。

张抗抗的散文以喻理见长,性别意识井不明显。她以不散的“魂”、’以固的“核”支撑自已的作品,以使自已散文中琐碎和闲趣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其散文的“魂”与“核”即对人生析理的参悟。因此,在不放弃审关追求的同时,张抗抗散文还表现出审智倾向。《地下森林断想》、《下一吞泉》、《牡丹的拒绝》等即是在“艺术境界和智慧境界”里的富于启迪性的佳。

从自然景观中理人生并行自我低砺是张抗抗散文的特色。以《下一吞泉》为例,作者叙述的是一直向下方能见到壮观的三叠泉的游历。我们不妨挑选出这样一些话:“多奇怪,竟然是一白往下走”,“我知道,退路是决没有的”,“既然已经出征,又干吗找退路呢?”他们亦是走到走不下去,才自已辟出一条路来……”“而这种感觉,却只有走了那么险的‘下坡路’,站在峡谷底才会得到”,“如果按照原路回去,便一白是朝上走。真奇怪,回路是向上的……”从这些句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写三叠泉游历的目的—暗示读者换一个角度看人生。当然,具体选择什么角度,则是读者个人化的决定。在《牡丹的拒绝》中,张抗抗盛赞洛阳牡丹花会上,没有开放的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日暮自已冷落自已”,显然,她将牡丹.赋予了人格意志,作为了人格化身。《地下森林断想》、《仰不愧于天》等作品也都是借写实而写虚,因此,张抗抗笔下的自然总是人格化的自然.总是呈现出主体大于客体的人格精神,指向对人生的体悟。虽然张抗抗的喻理散文不同于“十七年”散文的“理”即“政论”模式,但由情至理的写作路径总难免给人以目的性过强、艺术性不足之感。

综观张洁、苏叶、唐敏、斯好、张抗抗等人由情绪感受型向理智分析型的创作转向,效果不甚理想。理性的登场并末能引领“女性散文”走向深刻,反而暴露了女性驾御此类题材时的吃力。并且,女性长于感性体验的先天资源一旦被弃置,她们的散文在艺术上的女性色彩便也随之淡化,“女性散文”的特征便不再显明。

如果“女性散文”作家们放弃性别诉求、接受了自已的社会角色,可以被看作是她们与男性中心世界的和解的话,这种趋向温和主义的性别观念确实值得肯定,因为任何极端的、激进的、无休止的对抗状态都只能说明社会生活与思想的不健全,温和主义的性别观念暗示了中国女性主义思想的健康与成熟。但是,当“女性散文”作家们放弃了自已敏感、细腻的心理资源时,她们就相当于放弃了自已的专长。因为这样一来,女性散文作家惯于摒弃理性分析、直达体验与感受的表达方式,天生的艺术领悟力,善于抓住心灵的每一丝微波细澜,及时将电光火石的、转瞬即逝的感觉转换成沉静有力的文字等优势将难于展现。在后来的发展巾,“女性散文”的声音渐渐稀薄,从情绪感受刑到理智分析刑的转向是其市要原因之一。

张抗抗散文篇4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辛味中药;药理

[中图分类号] R2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2(a)-0097-05

Pung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nd insulin resistance

FANG Fang1 ZHAO Jie2 WEN Weibo3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21, China; 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21, China; 3.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Yunn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650021, China

[Abstract] Insulin resisitance (IR)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many diseases, such as diabetes, metabolic syndrom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 and so on.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treat IR has become very popular recently. This article has made conclusions about the property of the medicine, the modern pharmacology research and the related clinical reports of 15 kinds of pun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y are Piper nigrum L., Piper longum L., Pueraria thomsonii Benth., Pinellia ternata Breit., 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 Gypsum fibrosum, Fructus Leonuri, Bupleurum chinensie DC, Litchi chinensis Sonn.,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Carthamus tinctorius L., Perilla frutescens (L.) Britt.,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Cinnamomum cassia Presl, 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 This article is most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15 kinds of medicine and the IR. According to research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ore pungent parts can improve IR. Parts of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pun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definite effect to improve IR and has a relative distinct effect mechanism. The mechanism of pun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o improve IR may be that it can maintain the normal transportation of the body fluid. However, the study that pung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prove IR has not been fully thorough at present. Therefore the thinking method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hrough formula effect assessment can be more studi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Insulin resistance; Pungent Chinese materia medica; Pharmacology

胰岛素抵抗是指胰岛素作用的靶器官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胰岛素作用的敏感性降低,即胰岛素生物学效应的降低,与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分子细胞水平上,胰岛素抵抗主要体现为胰岛素信号通路的传导能力不足。从胰岛素信号与细胞表面胰岛素受体的结合一直到最后靶分子的传递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受损,都可能出现胰岛素抵抗。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已经成为一大热点,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中药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现将辛味中药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1 辛味中药

1.1 胡椒

胡椒,药性:辛、热,归胃、大肠经,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消痰。胡椒中含有胡椒碱、胡椒精油、胡椒油树脂、月桂酸、硬脂酸等活性物质。胡椒碱可改善糖类代谢及胰岛素抵抗,并具有降血脂、降血压、抗氧化、促进药物吸收代谢等作用。宋娜丽等[1]研究证实,对于高脂、高糖、高盐诱导的糖代谢紊乱及血压升高大鼠,胡椒碱可以降低其空腹血糖,降低糖负荷后2 h血糖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Choi等[2]研究认为,胡椒碱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机制可能在于胡椒碱提高了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的活性。胡椒精油、胡椒油树脂、月桂酸、硬脂酸等活性物质具有减肥和有效清除自由基等作用[3]。

1.2 荜茇

荜茇,药性:辛、热,归胃、大肠经,功效:温中散寒,下气止痛。荜茇中含有胡椒碱等生物碱,还含有木脂素类、酯类、挥发油类、有机酸类等多种活性物质,除胡椒碱可通过调节AMPK活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并可调节血糖、血脂等作用外,还具有抗氧化、减肥等作用[4]。

1.3 葛根

葛根,药性:甘、辛、觯归脾、胃经,功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葛根中含有葛根素、葛根总黄酮、大豆苷元、三萜皂苷、乙酰胆碱等成分,具有降糖、降血脂等作用,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血脂异常等疾病[5]。葛根素在葛根中含量较高,其药理作用丰富,现有研究发现,葛根素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与调节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y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 gamma,PPARγ)、AMPK活性等有关;葛根素可改善糖尿病相关的血管并发症,其机制与调节活性氧活性等有关[6-7]。

有多个与葛根相关的中药复方对胰岛素抵抗具有治疗作用,葛根芩连汤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方中以葛根为君药,且全方重用葛根。章常华等[8]研究认为,8%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可显著增加HepG2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葡萄糖消耗量,进而改善肝细胞胰岛素抵抗;王春怡等[9]研究认为,对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黄芪葛根汤可显著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其胰岛素抵抗指数,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黄芪葛根汤由黄芪、葛根2味中药构成,黄芪、葛根的用量比为2∶1。

1.4 半夏

半夏,药性:辛、温,归脾、胃、肺经,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半夏中含有生物碱等有效成分,具有降血脂等作用[10]。

有多个含有半夏的中药复方均对胰岛素抵抗治疗有效,半夏泻心汤由法半夏、黄芩、干姜、人参、黄连、甘草、大枣组成,方中以辛温之半夏为君,徐萌等[11]研究发现,半夏泻心汤可以降低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即可改善胰岛素抵抗;胡照娟等[12]研究认为,含有半夏的辛开方具有一定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1.5 苍术

苍术,药性:辛、苦、温,归脾、胃、肝经,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苍术中含有倍半萜类等挥发性成分及倍半萜苷类等非挥发性成分。张佳琪等[13]研究证实,由苍术、厚朴组成(苍术∶厚朴=1∶1)的中药复方,具有运脾之功,可以降低实验动物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其机制与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相关。加减四妙散由黄连、黄柏、苍术、薏苡仁构成,骆天炯等[14]研究发现,加减四妙散可降低实验动物的空腹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YANG等[15]研究认为,加减四妙散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在于其影响AMPK的活性。

1.6 石膏

石膏,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生用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煅用可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石膏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具有解热、抗炎等作用。白虎加人参汤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红参构成,其中石膏为君药,赖洁梅等[16]研究认为,白虎加人参汤可升高实验动物的胰岛素敏感指数,其作用机制可能在于其升高骨骼肌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肝脏胰岛素受体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

1.7 茺蔚子

茺蔚子,药性:辛、苦、微寒,归心包、肝经,功效:活血调经,清肝明目。茺蔚子中含有益母草宁等生物碱,亚油酸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并含有多种挥发性成分及多种氨基酸及丰富微量元素等,具有调节血脂、降血压等作用[17]。王倩等[18]善于使用茺蔚子治疗证属痰瘀兼毒的胰岛素抵抗。吴博等[19]研究表明,由茺蔚子、菟丝子、莱菔子、白芥子、枸杞子、苏子、女贞子、车前子、五味子、决明子等量组成的十子代平方可明显增加实验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以改善胰岛素抵抗。

1.8 柴胡

柴胡,药性: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柴胡中含有柴胡皂苷等多种活性物质,现代药理证实,柴胡具有降血脂、抗炎等多种作用[20]。何道同等[21]研究发现,柴胡与人参按4∶2比例配伍,可降低实验动物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黄开颜等[22]研究认为,多种以柴胡为君药的方剂均可改善胰岛素抵抗。

1.9 荔枝核

荔枝核,药性:辛、微苦,温,归肝、胃经,功效:行气散结,散寒止痛。荔枝核中含有挥发性油、有机酸等成分,具有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和自由基清除等作用[23]。李常青等[24]研究证实,对于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荔枝核醇提取物可以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降低胰岛抵抗指数,因此荔枝核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血脂、降低脂质毒性、改善胰腺细胞的内质网应激损等有关。

1.10 川芎

川芎,药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川芎嗪是川芎中含有的一种生物碱,目前已可人工合成。川芎嗪具有清除自由基等作用[25]。宋春红等[26]研究发现,川芎嗪可降低模型大鼠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且其效果优于二甲双胍。董津男等[27]研究发现,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川芎嗪可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如川芎嗪与螺内酯联用,则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更为明显。

1.11 红花

红花,药性:辛,温,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红花中含有红花黄色素、木脂素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抗凝、调节细胞内外钙离子等作用[28]。王虹等[29]研究发现,对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非糖尿病患者,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可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同时还可纠正脂代谢紊乱。

1.12 紫苏子

紫苏子,药性:辛、温,归肺、大肠经,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紫苏子经榨油可得苏子油,孙慧玲等[30]研究发现,苏子油具有较好地降血脂、抗氧化作用,适当剂量的苏子油可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且其对胰岛素抵抗的改善效果可能优于二甲双胍,但若服用苏子油过量,可能反而导致实验动物的胰岛素抵抗。

1.13 附子

附子,药性: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多种乌头碱、二萜双脂类生物碱等,并含有一定的多糖类物质。于乐等[31]研究发现,附子多糖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的胰岛素抵抗,并初步探明机制可能与其促进GLUT4转位有关。

1.14 肉桂

肉桂,药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功效: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肉桂内主要含有多酚类等成分,具有防治糖尿病、抗氧化等作用[32]。卢兆莲等[33]研究认为,对于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肉桂多酚能够明显改善其胰岛素抵抗,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肉桂多酚可能预防或逆转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和进展。马如风等[34]对多个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后认为,肉桂具有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改善糖尿病诱发的脂质代谢紊乱等作用,而肉桂治疗糖尿病的中医理论依据包括引火归元以制虚火,益火之源以补阴阳虚损等。

1.15 淫羊藿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药性:辛、甘、温,归肾、肝经,功效:补肾壮阳,祛风除湿。淫羊藿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淫羊藿苷。淫羊藿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已有研究表明,淫羊藿可降低2型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水平,并改善胰岛素抵抗,淫羊藿的这一作用强弱可能与其淫羊藿苷的含量有关,即淫羊藿苷含量越高则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越好。淫羊藿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可能在于其降低多种炎症介质水平,降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炎症趋化刺激因子水平,改善氧化应激等[35-37]。

2 小结与展望

现代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主要与脂质代谢紊乱、脂肪异位沉积、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氧化应激、炎症、自身免疫等有关[38],AMPK、GLUT4等均在2型糖尿病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信号转导通路中起到重要作用[39]。而对辛味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进行分析后发现,辛味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主要与辛味中药可调节血脂、抗氧化、抗炎等有关;在分子细胞层面,辛味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主要与辛味中药可调节AMPK活性、影响GLUT4表达及转运等有关。因此辛味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与已发现的胰岛素抵抗机制相一致。

津液输布的失常是胰岛素抵抗形成的重要原因,而辛味药具有促进津液正常输布的作用,进而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如《类经》载“辛从金化,水之母也”,《注解伤寒论》言“辛以润之”。现代学者研究认为,辛味药疏通阻滞、发散表邪、散湿化痰、化瘀温经、通导燥实、发越郁火、助阳补火等功能均可促进津液的正常输布[40]。前述胡椒、荜茇“下气”,半夏“降逆”,葛根“升阳”,柴胡“升举阳气”,荔枝核“行气”,紫苏子“降气”,茺蔚子“活血调经”,川芎“行气活血”,红花“活血”,均体现了辛味药可促进人体内气血的正常运行,而气血的正常运行则是推动津液正常输布的重要动力;石膏“清热泻火”,可使邪祛而正安,亦可推动津液的正常输布;附子、肉桂“补火助阳”,淫羊藿“壮阳”,可达到阳升阴布,阴阳相济,维持津液的正常输布。有较多的辛味中药可改善胰岛素抵抗,且部分辛味中药的有效成分对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明确,其机制可能与辛味药具有促进津液正常输布密切相关。今后可对辛味中药改善胰岛素抵抗进行深入研究,并可依据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作用的提示,运用“以方测证”的思维方法,深入研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为中医药治疗胰岛素抵抗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宋娜丽,万春平,却翎,等.胡椒碱对胰岛素抵抗综合征模型大鼠糖代谢的实验研究[J].中药理学通报,2013, 29(10):1436-1439.

[2] Choi S,Choi Y,Choi Y,et al. Piperine reverses high fat diet-induced hepatic steatosis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mice [J]. Food Chem,2013,141(4):3627-3635.

[3] 刘笑,包振伟,顾林,等.胡椒油树脂抗氧化性及抑菌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9):2731-2734.

[4] 乔佛晓,禹玉洪,李燕,等.荜茇的药理作用与毒性作用研究概述[J].环球中医药,2015,8(4):507-512.

[5] 赵淑芹.葛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3,3(2):40-41,43.

[6] Zhou YX,Zhang H,Peng Ch. Puerarin:a review of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J]. Phytother Res,2014,28(7):961-975.

[7] 王小康,刘清霞,叶开和,等.3'-羟基葛根素对脂肪细胞3T3-L1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中草药,2014, 45(16):2352-2357.

[8] 章常华,邓可众,于梅,等.葛根芩连汤含药血清对HepG2肝细胞胰岛素抵抗模型糖代谢的调节作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5):120-123.

[9] 王春怡,李卫民,高英,等.黄芪葛根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及PPAR-γ mRNA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152-155.

[10] 宁娜.半夏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术论坛:自然科学版,2015,13(2):41-43.

[11] 徐萌,王吉娥,陈继兰,等.半夏泻心汤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5,56(17):1502-1505.

[12] 胡照娟,张先慧,张艳红,等.辛开苦降方对初发2型糖尿病KKA y小鼠胰岛素敏感性及糖脂代谢的影响[J].世界中医药,2014,9(6):774-777,780.

[13] 张佳琪,王雪,林海青,等.不同健脾中药对饮食诱导肥胖大鼠肥胖程度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22(6):64-68.

[14] 骆天炯,张钟爱,高祝等.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及加减四妙散对其影响的临床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5):1141-1143.

[15] YANG JL,WANG JL,HUANG F,et al. Modified Si-Miao-San inhibits inflammation and promotes glucose disposal in adipocytes through regulation of AMP-kinase [J]. Chin J Nat Med,2014,12(12):911-919.

[16] 赖洁梅,巩江,吴俊标,等.白虎加人参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4, 25(6):683-687.

[17] 张莲珠,王会弟.茺蔚子研究进展[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5):920-921.

[18] 王倩,金智生,,等.金智生教授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体会[J].中医研究,2015,28(12):25-28.

[19] 吴博,邱昌龙,李继安,等.十子代平方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13):73-75.

[20] 李仁国.柴胡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J].陕西中医,2013,34(6):750-751.

[21] 何道同,陈B明,宋海燕,等.柴胡人参药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胰岛素抵抗和瘦素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3,23(2):98-100.

[22] 黄开颜,李赛美.柴胡剂治疗少阳型2型糖尿病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2):1-3.

[23] 张菊艳,张萃.荔枝核化学成分及其理作用的研究进展[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4,30(6):792-797.

[24] 李常青,廖向彬,李小,等.荔枝核有效部位群改善实验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制[J].中药材,2015,38(7):1466-1471.

[25] 徐广侠.川芎嗪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4,12(35):187-188.

[26] 宋春红,李莉,窦橙云,等.川芎嗪对新生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大脑皮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5,23(7):679-684.

[27] 董津男,刘少丽,魏彬,等.盐酸川芎嗪联合螺内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2):64.

[28] 李宝军,刘志强.红花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5):44-45.

[29] 王虹,王国华,李芬,等.红花黄色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性反应状态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2,28(4):266.

[30] 孙慧玲,彭琳娜,周娟,等.苏子油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6,38(3):630-633.

[31] 于乐,吴伟康.附子多糖对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模型GLUT4蛋白表达和转位的影响[J].热带医学杂志,2014, 14(7):856-858.

[32] 李艳,苗明三.肉桂的化学、药理及应用特点[J].中医学报,2015,30(9):1335-1337.

[33] 卢兆莲,黄才国.肉桂多酚改善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2):42-44.

[34] 马如风,王丽丽,郭鱼波,等.肉桂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论基础及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 22(3):409-411.

[35] 许爱梅,姚民秀.仙灵脾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机制的初步探讨[J].中国临床研究,2012,25(8):731-733.

[36] 卢启振,张静,王悦云,等.黔产粗毛淫羊藿与黔岭淫羊藿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小鼠IR相关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3):96-99.

[37] 张方华,姚民秀,于国华,等.仙灵脾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 10(22):4238-4241.

[38] 陈玉鹏,黄芳.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机制研究进展[J].药学进展,2016,40(3):197-204.

[39] 周方圆,杨宇峰,石岩.2型糖尿病胰岛素与胰岛素抵抗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18(11):71-73.

[40] 王风.论“辛以润燥”[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2):87-89.

张抗抗散文篇5

【关键词】 抗菌药物;合理用药;解决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5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223-02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的逐渐提高和转变,感染类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涨,已经成为威胁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关键因素[1]。抗菌药物是当前临床上一种预防和治疗感染疾病的常用药物,对感染性基本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当前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泛滥直接导致耐药菌株和药品的不良反应率大大上升,给治疗造成非常严重的阻碍。本文就当前医院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研究结果如下。

1 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分析

1.1 药物使用率高 在本次随机调查的过程中2000张门诊处方中包含抗菌药物处方1123张,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达到56.15%。抗菌药物的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药物。对抗菌处方进行深入研究发现:在1123张处方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300张,占据总抗菌药物的26.71%。本次研究中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远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要求,尤其是在急诊科和内科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使用率明显升高,口腔科和皮肤科的使用率相对较少。医生及患者家属在治疗过程中为了提高抵抗力,尽快控制病情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抗菌药物使用率居高不下。

1.2 抗菌药物更换使用率过高 在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当前医院的抗菌药物更换使用率过高,其中外科3d内抗菌药物更换率达到28.61%,呼吸内科药物3d内抗菌药物更换率达到远远超过标准更换率,达到83.20%。医生在进行查房的过程中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更换,依据药敏性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更换,随意进行抗菌药物更换等都导致患者抗菌药物更换使用率大大上升,造成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加剧。

1.3 抗菌药物联用效果欠佳 抗菌药物联用效果欠佳是本次调查中一项明显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现象。常规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只需要两联,在联合使用的过程中要对药物进行严格控制,确保从本质上提高药物的联用效果。但是在本次随机调查的过程中抗菌药物联用不合理处方占到总处方的2.3%。随机抽取4张三联药物处方包括: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缓释片和头孢克洛胶囊;②克拉霉素片、阿莫西林分散片和甲硝唑缓释片;③罗红霉素分散片、甲硝唑注射液和头孢米诺注射液;④头孢硫脒注射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和阿洛西林钠注射液。处方分别用于治疗宫颈炎、胃炎盆腔炎、淋巴结肿大。

1.4 其他不合理使用状况 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除上述主要状况外,还存在以下不合理使用状况。

1.4.1 药物使用途径较为单一 抗菌药物选取原则主要是根据药物疗效,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输液。但是本次调查中多数抗菌药物的使用途径较为单一,只是选取静脉注射的方法进行使用,导致用药效果大幅降低。除此之外,药物使用途径单一还造成输液不良反应上升。

1.4.2 抗菌药物药敏试验送检率较低 当前内科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送检率仅为7.70%,外科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送检率仅为8.26%,明显低于标准水平。对医院临床治疗进行分析发现,当前医院临床中主要是以经验要用为主,细菌学诊断送检率和药敏性实验结果使用率较为低下。

1.4.3 药物档次和口服不合理 本次调查过程中发现出现部分低质量抗生素,造成抗生素的杀菌消炎效果大打折扣。除此之外,部分患者在进行抗生素类药物口服的过程中存在明显口服剂量过高、口服次数不符合要求等现象。

2 抗菌药物使用解决措施

在进行医院抗菌药物管理使用的过程中,医院要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制度,对抗菌药物进行明确分类管理,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确保从本质上提高抗菌药物的使用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对不合理用药进行规范和纠正,降低当前不合理用药状况[2]。

2.1 建立完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 在进行抗菌药物使用的过程中,医院要建立完善的抗菌药物使用标准,对抗菌药物的实施和应用进行严格规定,确保建立强制的行为规范,降低抗菌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医院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抗菌药物使用和治疗标准,确保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合理抗菌药物选取和使用,从本质上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2.2 加强药物配伍培训 在进行抗菌药物配伍的过程中,医院要加强加强药物配伍培训。要对医务人员的抗菌药物知识及技能进行培训,确保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特点、适应症、服用剂量方法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了解和认识,提高对患者的使用效果。要加强医务人员对药物治疗学和药物动力学方面的认识和了解,针对医务人员进行专业抗菌药物临床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水平[3]。

2.3 强化药物监督和管理 医院要建立明确的抗菌药物管理监督管理制度,建立专业抗菌药物监督管理队伍,对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状况进行监督。通过对“三级检查诊治制度”进行完善,实现对抗菌药物、抗菌制度等的细化。医院要根据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良反应、药物特点对药物进行分型。通过药物分型对药物进行分类管理,详细对每类抗菌药物的适应症进行规定,严格监督医生的药物使用操作和药物使用效果。对不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 曾志涛,柳君,京辉.我院18300张门诊急诊处方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34):108-109.

[2] 崔琳.小儿抗生素的安全合理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7):68-69.

张抗抗散文篇6

世人皆爱牡丹,是惊艳于她的美,绚丽娇艳,惊世骇俗;文人多写牡丹,亦是赞叹她的美,秀韵多姿,雍容华贵。可是,春迟花不开,赏花未遂愿,赏花美文便无从做起了。然而,“牡丹的拒绝”并没有让张抗抗拒绝对牡丹的欣赏与品鉴,反而给了她一个超凡脱俗的视角,让世人看到了包蕴在花团锦簇之中、隐蔽在牡丹芯蕊内里的骨性与品格。

牡丹的品格是什么?是传说中的不慑皇威,是想象中的典雅高贵。可是,年年牡丹花开,人们从极盛的花事中领略到的是她的五彩缤纷,雍容华贵,那传说中的虚幻谁曾亲见?张抗抗看见了,她从“牡丹的拒绝”中看到了记载于传说的牡丹的品格。正是这独具慧眼的发现,赋予了没有花开的花事别样的情韵,让这篇写富贵牡丹的散文散发出了别样的清香。张抗抗曾说:“除了真实和自然之外,散文还必须有一个不散的‘魂’、一个坚固的‘核’,才能使文中的琐碎与闲趣,产生一种内在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上升到超越于现实之上的艺术境界和智慧境界。”在《牡丹的拒绝》中,她找到了这样一个不散的‘魂’、坚固的‘核’,那就是牡丹的内在品格。

有了灵魂的凝聚,有了内核的固力,作者就有了自由挥洒的写作空间,虚实相生的手法使想象的思绪在现实的天空中翩然飞舞。君所见,那拒开的牡丹“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君不知,那是她当年发配洛阳时就已刻骨铭心的脾性,千年不改;君所见,那拒开的牡丹“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依然安之若素”,君不知,那是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现实的花事,无花盛开,想象的世界,胜似花开。在牡丹拒绝的真实里,作者既觅到了牡丹传说当中不趋炎附势不从众随俗的品行,亦尽情想象“它不开则己,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一个没有姹紫嫣红只有暗淡萧瑟的牡丹园,无数带着惊愕、失望和疑惑的赏花人,一个寒流阵阵、冷风飕飕的花季,却在作者虚实相生的创造中,既描绘出了牡丹花开时“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的宏伟与浩荡,更创造出了牡丹拒绝时,不慑于权贵亦不屈从众愿、高贵典雅的内在品格。或者说,正是因为牡丹的拒绝,使人们看到了更盛的花事,感受到了更高远的意境。

当然这一切得益于作者深刻的感悟,是她用可贵的悟性,引领读者观牡丹卓尔不群之姿,叹其已内化为魂魄、为筋骨、为神韵的品位,在富贵如云的赞美中领略拒绝盛开的牡丹之美。

张抗抗散文篇7

杜长龄,字鹤年,(1902年――1941年),在“九一八事变”前,是东北军卫队统代部步兵第一大队上校大队长。他早年入奉军,1923年东北讲武堂第四期毕业。在张学良、郭松龄的二、六旅任排连营长,1926年由张学良保送至日本步兵学校学习。1929年毕业返回任东北军讲武堂教务主任,又被驻沈阳北大营的7旅旅长王以哲聘请。在该旅开办的步兵研究班任教,教育效果显著,张学良对此多次赞许。不久,杜长龄担任讲武堂高等军事研究班步兵班主任,培养尉校级军官。

“九一八事变”前,杜长龄随军入关至北平。“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亲眼目睹东北三千万同胞惨遭日寇的涂炭蹂躏,妻离子散,流浪逃亡,而却采取了“攘外必先安内”的不抵抗政策时,深深感到作为一名军人的耻辱。杜长龄愤怒无比,强烈要求战斗,但遭到阻止。此时抗日的怒吼声遍及中国大地。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爱国人士纷纷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辽、吉、黑抗日民众后援会”等群众抗日组织。杜长龄虽然身在东北军工作,私下却通过许多朋友、同学,与爱国进步人士来往。他们常常在北平宣内未央胡同的高级商科中学集会。其中有栗又文、苗勃然、康明远、刘澜波、程东白、宋荫谷、袁效之等人(大都是中共党员),共谋抗日救国之举。杜长龄早在日本学习时,就学习了《资本论》、《政治经济学》、《唯物辩证法》等,回国时还带回许多日文版的进步书刊。受马列主义的熏陶,杜长龄不仅确认中国革命一定要走苏联的道路,而且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毅然辞职,组建抗日义勇军

为了阻止义勇军的抗日活动,对中央红军实行更加猛烈的大围剿。1932年,陆、海、空军大元帅张学良被改编为北平军分会的主任。此时王以哲为军分会第一处(参谋处)处长,杜长龄被调任该处第一科上校科长。为了冲出不抵抗主义的封锁,继续公开地进行抗日斗争,杜长龄毅然辞去高官厚禄,成为东北军的“叛逆”,组织一支抗日义勇军,即“辽、吉、黑抗日民众后援会教导队”。杜长龄行伍出身,做事雷厉风行,从没有房产土地积蓄。他携全家来到北平时,租住在一座宽大的四合院。当时家中虽有老小七人,但凭杜长龄的俸禄完全够全家宽裕地生活。可杜长龄义无反顾地辞职后,便一下断了全家老小的经济来源,生活无依。当时义勇军缺衣少粮,又无武器弹药及衣被供给,所幸张学良还是支持保护义勇军抗日斗争的,通过救国会向他们提供一些武器资金资助。当时,在杜长龄家的后院内常存放着皮背心、手榴弹和大刀等。

热河失守后,日寇铁蹄疯狂地践踏中国的土地,在长城各口展开猛烈进攻。杜长龄率领义勇军顽强地打击日本侵略者,没有武器就从敌人手中夺取,勇敢的大刀队员专砍敌人的脑袋。杜长龄运用其渊博的军事知识,对敌采取声东击西、避实攻虚等战略,经常埋伏在冰山雪地或青纱帐里,出其不意狠狠地打击敌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抱头鼠窜。那时仗打得很艰苦,出现了肉搏战、近地格斗,血战五昼夜誓与阵地共存亡等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事迹。就在长城抗战杀声震天,士气正鼾之际,1933年3月,逼张学良下野出国,由投降派何应钦继任北平军分会主任。何应钦变本加厉,对义勇军断粮断武器弹药,让其自生自灭,并下令长城抗战全线撤军,对义勇军采取改编整顿和严查取缔政策。

杜长龄为了抗日复土的大志,又因与王以哲军长旧情甚笃,他所领导的这支义勇军队伍遂改编为67军技术大队又称特务大队,驻在廊坊。杜长龄任大队长,下设四个队和一个技术队,共700人。从此该大队继续参加长城抗战。据67军长城抗战《阵中日记》记载:“1933年4月12日命令:辽、吉、黑民众抗日后援会教导队自本月7日已归本军直辖。这支部队参加4月3日抢渡滦河的战斗,配合107师619团占领卢沟堡、杨家崖等地。4月24日配合619团夜袭建昌营,分散日军兵力,使619团夜袭刘营、冯峪奏效,毙敌80余人。5月5日在兰若院与敌骑兵遭遇,毙敌1名余敌逃逸。午后1时突击于庄之敌,激战3小时,毙敌8、9名,夺敌军旗5面。我方阵亡1名伤2名。”

此时何应钦推行妥协投降的方针,最终于5月31日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命长城抗战全部撤军,把东三省、热河省全部出卖了,冀东、北平划为“缓冲区”,也丧失一大半,从此宣告东北四省全部沦亡。

由民族主义者到共产主义战士

杜长龄对何应钦的倒行逆施极为愤慨,他的民族觉悟更加提高,确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有出路,才有彻底解放的希望,必须由共产党领导这支抗日的队伍才能抗日救国。”他积极地寻找中共秘密组织,通过多种社会关系,终于找到中共河北省委,要求派员来领导该队伍。1933年4月,中央河北省军委为发展扩大武装力量,决定派张克敏(现名杨英杰,曾任国家计委副主任),继增派王金镜、张学思、张润波等人之后,打入该技术大队做“兵运”工作。待时机成熟,实行兵变,组建华北工农红军。在杜长龄的掩护下,中共河北省委军委接连派去一些党员和进步分子。1933年6月,杜长龄通过组织考察,由张克敏介绍,终于成为中共党员。张克敏曾这样评论:“在1933年5月至8月这一段他对党很忠实,完全听党的话。虽是旧军官出身又是新入党,但他确实表现很好”。在大队里建立了党支部,有8名党员。还有“社联”、“左联”、“抗日救国会”、“反帝大同盟”等进步团体和积极分子。支书是张克敏,他的公开职务是上尉书记官。王金镜、张学思、张润波下到大队当兵,与士兵打成一片,启发其阶级觉悟。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基层工作打开局面,大家坚定了抗日决心。大队又逐渐召集有抗日共识的学生、工人、失散的义勇军人员,共有二千人。党组织决定让张学思设法在天津购买一批手枪。杜长龄曾多次向党组织提出要较强的党员来大队工作,说:“67军已增派了大队副,来监视我党的情况,形势危急,应尽早采取对策。”5月,河北省军委命令孙志超(解放后他曾在石油部工作)到技术大队“交通站”工作,与军委的交通直接联系。孙志超与杜长龄正式见过面。此时,大队已形成一支有党的领导的较强大的抗日队伍。

廊坊起义

随着察哈尔形势逆转,张学良、冯玉祥被迫下野,《塘沽协定》的缔结,何应钦镇压人民的气焰也愈加嚣张。宪兵三团特务分子对抗日义勇军将领,救国会领导实施暗杀、查抄、逮捕。7月份又通报解散救国会,致使日寇侵华铁蹄延伸到华北乃至全中国。此时杜长龄因看进步书籍,早已进入到何应钦的视线。当何应钦闻知大队中的抗日革命力量已具有强大的威慑力,遂即下令让67军武力解决技术大队,立即逮捕大队长杜长龄和4个队长。军命不敢违,王以哲军长一面命令让107师621团和工兵团待命,另一方面又念及与杜多年旧谊,遂让参谋长给杜长龄打招呼准备网开一面。形势十分严峻,杜长龄请示河北省委军委,经分析研究决定,同意杜长龄率部进行廊坊起义。经房山易县到紫荆关与吉鸿昌部抗日同盟军汇合,以壮大抗日力量,阻止并打击进察日军。军委紧急派交通孙志超先到易县,找到党的领导人刘澜波,让他说通黄显声师长,在技术大队通过驻易县骑二师防区时给予支援和掩护,还让孙志超携带游击队编制表交给杜长龄。

一切准备就序,1933年8月4日凌晨,杜长龄发动廊坊起义。他以打靶为名把大队拉出来,出发不远即遭到621团和工兵团的堵击。恰巧永定河水暴涨,部队过不了河。杜长龄只好率部且战且走向房山、易县方向突围,终因寡不敌众,在永定河东岸被打垮,大部分缴械,一部分溃散。所幸追兵都是东北军旧部,只朝天放枪,没造成伤亡。张克敏等人被捕,王金镜与方姓士兵被打散后换了便衣逃回北平并把起义失败的消息告诉正为大队筹购武器的张学思。杜长龄也躲避了追兵搜捕,后来化装回到天津。起义前,为躲避宪兵三团的搜捕,杜长龄提前把家眷安排到天津英租界。当杜长龄破帽蓑衣叩开家门时,母亲被杜长龄那憔悴疲劳的面容惊呆了。廊坊起义虽失败了,但它是东北军抗日的一面光荣的红旗。它是激励全国人民奋勇抗日的动力与榜样。

何应钦下令通缉廊坊起义的首犯杜长龄,专门拘捕抗日救亡进步人士的宪兵三团开始按黑名单抓人了。这年初秋以后,杜长龄一边多方设法躲藏宪兵的搜捕,一边继续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杜长龄的同学、学生大都在军事部门工作,不知杜长龄此时已是个共产党员,杜长龄藉此了解了许多情报。在此期间,杜长龄也得到了张学良、中共党组织及朋友们的掩护和帮助。1934年,经组织安排,杜长龄携眷前往新疆,接受打通国际线、建设大后方、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任务。杜长龄在行前去武汉谒见张学良。此时,张学良已回国就任“鄂豫皖剿总副司令”。张学良对杜长龄的办学带兵十分欣赏,素有好感,虽不能违禁留用杜长龄,但对其赴新疆则勉励有加,鼓励他为以后打回东北老家作好准备,临别时还赠款壮行。1934年11月,杜长龄踏上了漫长的西行之旅。行程数千里,历时3个月抵达新疆,同行的有宋荫谷等人。到新疆后,杜长龄任工程处处长和孚远县长等职,他恪尽职守,勤奋工作,还经常上山下乡,深入群众当中了解生活。他关心教育,修建学校;他爱好文艺,筹办俱乐部,还编写许多反帝剧本。到新疆后,虽条件艰苦,杜长龄仍保持每日读书不少于3小时的习惯,阅读《辩证唯物主义》、《国家与革命》、《反杜林论》及《中国史纲》等书籍。此间,1936年12月,张学良曾派栗又文(解放后栗任吉林省委书记)到新疆与盛世才商谈事宜,提出要杜长龄回东北军工作,最终未果。

铁骨铮铮虽死犹生

盛世才原是东北军一失意军人,是一度伪装进步的新疆军阀。正当杜长龄满怀杀敌报国之壮志,为党工作之时,盛世才撕下伪装,炮制了“阴谋暴动案”,以“莫须有”的罪名诬陷在新疆的共产党员及进步人士。11月20日,杜长龄被逮捕入狱。对于这场突降的祸灾,杜家人悲痛欲绝。杜长龄面对年迈的老母亲、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临危不惧,泰然自若。他收拾行装,携带《中国史纲》分册一本。临走时再三嘱咐妻子说:“不要难过,站在政治斗争的立场上,这是避免不了的。你们的生活要随遇而安。老母亲的养老送终就托付给你了。”家人万万没想到,此去竟成永别。

杜长龄被捕入狱后,多次被捆绑、吊打,受到非人的污辱和极其残忍的酷刑,但他宁死不屈。他领导“闹狱”并在狱墙刻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军人那种刚正不阿的性格使他遭致更多的折磨,1941年8月,杜长龄被盛世才秘密杀害。

1970年3月19日,新疆公安机关给总医院外调函上写到:“未焚烧残余一小部分案卷中查出被盛氏秘密惨杀名册上有杜鹤年名单。”他的殉难日期已无法查明,仅是一张未具名的薄纸片上写到:“杜君在狱数受折苦,盖其性刚烈,不为人下而瞻顾前途,精神状态有时失衡,身躯所受者乃不忍言。1940年末,君自持镇静,身体健康尚佳,日唯以歌唱消遣,家中历次由哈密寄来衣物,亦曾收到并知君之家属在哈密生活。1941年7、8月某夜被提出,谅即于此日遇害……”(未署名)另有一署名“乐山遗民”者,贴杜长龄在狱中照片题诗:漫讶长空抹雾灰,旅途孰未买愁来。三更月冷荒山骨,留有人间母氏哀。孔氏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书留杜侄,题年兄遗影右,其识之!其识之!由此可推测杜长龄在狱中之遭遇。盛世才于1941年改变“亲苏”政策,向重庆政府投靠。盛要用共产党人的鲜血向献媚讨好。有关资料中记载:盛世才经常采取提审转号转监的形式秘密杀害犯人。所谓的新疆“阴谋暴动案”被捕的革命者相当大的一部分死于1941年盛世才的第一次大屠杀中,都是在夜间提审用闷罐车拉到迪化北郊“一炮成功”(北郊某地名)的北面枪杀就地掩埋。

杜长龄自1937年11月被捕,1941年8月遇难,历时3年零9个月。他历来清廉自守,家无房产土地余财,被捕后家中生活无着,生计维艰,家存物品典当一空,饥寒交迫,终日以泪洗面。喜迎1949年全国解放,杜家姐弟才在党的哺育培养下成长。1985年10月1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证书上写到:杜鹤年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壮烈牺牲,经批准为革命烈士,特发此证,以资褒扬。甘烈字005342号。

张抗抗散文篇8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特点及误诊为肺结核的原因,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方法 对5例误诊为肺结核的DPB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患者主要症状为长期咳嗽、咳痰及气促,均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胸部影像表现主要为两肺弥漫性散在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或粟粒状阴影,肺功能检查结果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及低氧血症,2例血清冷凝集试验(CHA)效价增高(1:64以上),5例均被误诊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抗结核药物治疗无效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病情好转明显。结论 误诊原因主要是对DPB缺乏认识,以及DPB与肺结核在临床表现与胸部X线影像表现相似。对诊断为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且痰抗酸杆菌阴性时,结合临床表现应考虑到DPB。

【关键词】细支气管炎;结核,肺;误诊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以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主要病变区域的特发性、弥漫性、炎性和阻塞性气道疾病。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咯痰和活动后气促。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共诊治被误诊为肺结核的DBP病例5例,现就其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以提高对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能力。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42~71岁,平均(45.2士16.3)岁。确诊时病程5~30年,平均(9.1士7.6)年。5例均有鼻窦炎病史或慢性鼻塞、流脓性鼻涕病史。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均有咳嗽,咳痰,其中咳白黏痰1例,黄脓痰4例,气促3例。咳嗽、咳痰症状一般比气促早出现数年,最早者达26年。消瘦,纳差,乏力3例,发热1例。肺部湿性音5例,哮鸣音3例,桶状胸3例,杵状指2例,发绀2例。

1.3 X线表现 所有患者都进行X线胸片和胸部CT检查,X线胸片表现为两肺弥漫性播:散性小结节及粟粒样阴影5例,环状、蜂窝状或双轨状阴影3例,散在模糊小斑片状阴影2例。胸部CT表现:(1)两肺弥漫性小结节及粟粒样影5例,伴树芽征即“Y”形阴影4例、阴影分布不均匀,密度不均,边缘模糊无融合,以双中下肺较密集;(2)细支气管双轨征和小的环状或蜂窝状阴影4例;(3)小斑片样实变影2例,阴影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边缘模糊;(4)密度较淡的磨玻璃样小斑片影1例;(5) 胸膜增厚粘连或伴少量胸腔积液1例。5例患者做鼻窦照片或CT检查结果均有慢性炎症表现。

1.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3.46~12.9)× lO9/L,平均(6.7±4.2)×109/L,中性粒细胞42%~87%,平均63%±16%,血红蛋白59 g%~113 g%, 平均87 g%±21 g%。ESR :31~79 mm/1 h,平均(51±16)mm/h,冷凝集试验滴度大于1:64者2 例。痰普通菌培养出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克雷白菌1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痰真菌培养连续3次培养出白假丝酵母菌1例。结核病相关检查:结核菌素试验弱阳性1例,阴性4例。血抗结核抗体试验阳性1例,阴性4例。5例患者痰涂片及培养抗酸杆菌均为阴性。

1.5 肺功能检查 5例患者均做肺功能检查,结果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FVC)46%~59%,平均(49%±6%)。血气分析: pH 7.33~7.51,平均(7.38±0.21),PO2 48.8~69.3 mmHg,平均57.6土8.4 mmHg,PCO2 31.7~ 54.2 mmHg,平均(43.4土9.9)mmHg。

1.6 诊断标准 参考日本厚生省1998年第二次修订的DPB临床诊断标准。诊断项目包括必须项目和参考项目。必须项目:(1)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2)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有既往史;⑶胸部X线见两肺弥漫性散在分布的颗粒样结节状阴影或胸部CT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状阴影。参考项目:(1)胸部听诊间断性湿音;(2)1 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l/FVC)低下(70%以下)以及低氧血症(PaO2

2 结果

2.1 确诊与误诊 本组5例均符合确诊标准。外院误诊肺结核转我院3例,我院误诊为肺结核2例。误诊时间15 d~3年,平均(0.9±1.2)年,误诊为血型播散肺结核3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2例。在误诊为肺结核之前3例曾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2例曾被误诊为支气管扩张症。

2.2 治疗及转归 所有病例在起病时及病程中均经过多种抗生素及其他措施的治疗,误诊为肺结核后进行过抗结核治疗,用药时间11 d~3年,平均用药时间(0.4±0.9)年,用药方案为异烟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其中3例入院前即开始应用抗结核药物,2例为入院后开始用药,但病情始终不能缓解或逐渐加重。确诊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后有4例进行了系统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使用罗红霉素3例,红霉素1例,以及住院其间根据痰普通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加用其他抗生素治疗及对症、支持疗法,结果这4例患者在治疗1周~1个月后咳嗽、咳痰、气促症状均明显减轻,鼻窦炎症状在治疗过程中明显缓解,肺部干、湿性音明显减少,复查胸部影像学提示明显好转,根踪观察半年以上,上述症状、体征及胸部影像表现进一步改善。另外1例患者咳嗽、咳痰、气促等症状出现反复加重,经住院治疗后缓解。

3 讨论

DPB易误诊肺结核原因分析:(1)认识不足:结核病专科医生由于专业的局限,易把一些非结核呼吸系统疾病误诊为结核病。虽然大多DPB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大多数结核病专科医生对此病还较陌生及缺乏了解,易造成误诊;(2)临床表现相似:DPB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主要为咳嗽、咳痰,气急,晚期出现消瘦、乏力、纳差等症状,有时与肺结核难以区分;(3)影像学表现相似:X线表现相似是DPB误诊肺结核的最主要的原因,弥漫性粟粒状及小结节状阴影易被误诊为血型播散性肺结核,而小斑片样实变阴影易被误诊为继发性浸润性肺结核,远端小气道细支气管双轨征和小的环状透光影等支气管扩张表现也易被认为是结核性支气管扩张,另外,胸膜增厚粘连、少量胸腔积液等也是肺结核的常见表现。特别是两病X线胸片表现相似程度甚于胸部CT;(4)缺乏对病史系统分析:DPB症状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气急,缺乏血型播散性肺结核高热等结核中毒症状,另外大多数肺结核病人对抗结核药物的治疗效果良好,本组病人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有2例患者抗结核治疗3年,病情反而逐渐加重,均未引起医生重视,而且痰抗酸杆菌均为阴性。DPB的两肺弥漫性细粟粒样阴影伴树芽征、边缘模糊无融合,以双中下肺较密集等表现,与血型播散性肺结核并不相符,DPB的肺部小斑片样实变阴影误诊为继发性浸润型肺结核者病变形态及部位均不典型,缺乏一般肺结核的渗出、增殖、钙化、空洞同时存在的“多形态”特征性表现,且抗结核治疗病变无吸收。如果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诊断肺结核依据并不充分,结合其他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应考虑到DPB的可能性。

通过对5例误诊病人分析.提高对DPB和肺结核的临床特征的认识及综合分析水平。对无细菌学诊断依据的疑似肺结核病应坚持循证医学的原则做好鉴别诊断。诊断肺结核患者经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且痰抗酸杆菌检查阴性时应考虑到其他肺部疾病,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尽早确诊及治疗。

上一篇:更名通知范文 下一篇:结婚通知短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