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纺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10-29 21:09:13

毛纺调查报告

毛纺调查报告篇1

目前,家纺企业还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还没有行业的龙头老大,品牌的渠道之争仍然很激烈,家纺品牌无论是“大家居”的模式,还是终端产品细分化的经营模式,或是其他模式,企业都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来定位、布局。

• 典型案例:“百安居生活时尚馆”

随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百安居试图为消费者提供从硬装修到软装饰的一站式家居服务。

百安居以前以建材为主,为了避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影响,2005年开始推出一个全新的业态“百安居生活时尚馆”,其近三成的门店变身为生活时尚馆,以提升其软装饰产品的销售额。

2011年5月,羽丝兰梦“生态生活馆”入驻北京百安居。入驻“羽丝兰梦”的家纺品牌有:罗莱、梦洁、凯盛、紫罗兰、简爱家居等。其商品由工厂直接供货,缩短了中间流通环节,直接让利给顾客。

• 典型案例:细分市场:毛巾、枕头等

2010年一项针对上海市家用纺织品消费者的调查表明,消费者对毛巾的购买频率最高,被调查者 59.5% 表示会网上购买毛巾、枕头等产品。

随着家纺行业的发展,家纺产品细分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典型的如毛巾市场,已有 2 000 多家规模以上的企业,著名的有洁丽雅集团、孚日集团、山东金号、喜盈门集团、棉田等。

洁丽雅是毛巾行业的广告狂人,采用大规模的品牌广告运作。孚日集团作为上市公司财力雄厚。但整个行业没有绝对的领导者,毛巾企业在打广告战、渠道战、产品创新战。毛巾行业已经进入到品牌竞争的初级阶段,行业集中度开始有所增加,资源进一步向优势企业聚焦。

“适之宝 • 枕工坊”是功能性枕头网络品牌,是家纺业细分趋势下的新生品牌,2010年,“适之宝 • 枕工坊”开始从B2B转向尝试B2C,通过与淘宝旗舰店的联合运营,打造了一个网上商业系统。“适之宝 • 枕工坊”像服装“量体裁衣”一样为消费者“量体定枕”,开发出许多保健功能性枕头产品。细分的家纺市场加上网络运营,这种经营模式值得许多中小型家纺企业借鉴。

设计:与家居设计融合成一体的和谐设计或者突出个性化、民族化等设计风格

由于我国众多家纺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资讯渠道单一,研发投入不足,设计文化相对落后等原因,许多企业的家用纺织品设计过于重视图案设计,或者忙于模仿国外流行的纺织品图案,从而忽略了家用纺织品的整体设计理念。整体设计理念应综合考虑产品图案、产品造型、产品功能、产品家居环境、产品品牌风格等因素,使设计达到整体和谐,突出品牌价值。

模仿是事物初级进步的有效手段,但跨越初级发展阶段后,一味的模仿会导致自身的产品、品牌永远是二流的,正如赝品很难超越真迹,人人网难以超越Facebook一样,所以立足于国内市场的家纺企业,也应扎根于我国的文化,谙熟我国的消费者消费习惯,突破创新,才能发展出世界的中国家纺品牌。

许多学者也提出,成功的家纺设计是和谐设计。家纺产品设计涉及 3 个层次:产品设计;艺术、造型设计;空间、环境装饰设计。而家用纺织产品设计包括 3 个部分:织物设计、图案设计、造型设计。织物设计为基础环节,决定了家纺产品用“什么”织物;图案设计为中间环节,决定了家纺织物印“什么”图案;产品造型设计决定了家纺印花织物做“什么”终极产品;纺织品空间装饰设计则以宏观的视野营造家用纺织品与人居环境的和谐。

功能性家用纺织品

一方面,因为现代人工作紧张,生活方式不当,导致许多人的睡眠障碍,催生了睡眠经济。据有关报道,中国人约 2 亿人打鼾,近 3 亿人失眠,5 000 万人在睡眠中发生过呼吸暂停等。而睡眠质量与家纺产品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功能性家用纺织品则可以辅助睡眠,调节机能。它逐渐受到我国消费者的重视。

另一方面,健康产业是一个新型的产业。随着我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这将是一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在家纺领域,远红外线、防螨防臭、抗静电、透气透湿、磁性、负离子、香薰等保健功能的产品较受消费者欢迎。一些功能性家纺产品,如远红外、抗静电产品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相当普及。

功能性纺织品的出现,能满足消费者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消费者最希望获得的功能如下:易护理洗涤在消费者所需功能中排首位, 包括 58.45%的消费者;保暖,占 52.09%;吸湿透气,占 45.32%;抗菌防臭,占 42.57%;防螨虫,24. 5%;抗静电,占 22.66%;免烫防皱,占 21.91%;芳香,占 13. 04%;阻燃,占 3.76%。

虽然国内功能性家纺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但还有待进一步的培育和挖掘。据有关部门的调查,受访消费者中有 39.76% 的人表示,对功能性家纺产品不甚清楚;32.69% 的表示有点知道;16.08% 的表示知道;11.47% 的表示不知道。购买或使用过功能性家纺产品的消费者占总被调查人数的 29.04%。消费者对家纺产品功能的认识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对家纺产品的功能性要求不高,所以前期的市场培育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功能性家纺产品的市场受到保健行业的负面影响,所幸的是,保健行业逐步在加强调整和自律。功能性家纺产品的市场健康持续的发展,还离不开功能性纺织品检测标准和行业规范的完善,更需要从“胶囊、纤维、纱线、坯布、印染、面料到成品品牌”上下游之间的联动合作。

家纺企业的电子商务

至今仍沸沸扬扬的“罗莱”家纺和“富安娜”家纺之间发生的“劫持网络关键词”事件,一方面显示出家纺企业在网络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突显了网络市场秩序缺乏有效的监管和法律依据。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家纺市场份额已经突破 1 万亿元人民币。随着网购市场的快速成长,传统的家纺品牌也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一些家纺企业开始在淘宝、当当、卓越等平台上分销或创建网销家纺子品牌。同时也出现了家纺网络商城,如IDG和DCM投资的优雅100。

根据SHOPBOX提供的统计数据,我国家纺行业总体电子商务规模约 10 亿元人民币左右,并保持每年 100% 以上的增长。就家纺网上市场而言,淘宝平台约占 70% 的市场;拍拍约 15%;Vancle及其他约 占 15%。

许多中小企业的商户活跃在淘宝网上,淘宝网上的家纺网店多数是依托产业集群、专业市场的货源发展而成。如淘宝家纺网店中有三成是在南通地区,大约 1 万家左右,主要是集中在叠石桥家纺城周边的 商户。

家纺产品较服装更标准化些,但电子商务还没有那么强大。虽然传统品牌纷纷涉足电子商务,但顾及到线上会冲击线下渠道及品牌运营等方面的原因,更多的传统品牌没有将电子商务作为重点业务领域。

毛纺调查报告篇2

宁波纤检:为企业量身定制分析报告

春节刚过,雅戈尔、博洋家纺、太平鸟、乐町等服装企业就各自收到了一份来自宁波纤检所的特殊礼物,这无疑给还未走远的春节增添了一股浓浓的暖意。

这份礼物究竟特殊在哪儿?为什么会让企业又惊又喜,直赞宁波纤检所的贴心呢?原来,这是宁波纤检所专门针对自己服务的企业所做的2016年企业产品质量状况分析报告,该报告内容全面详实,通过统计分析每个企业过去一整年的检验数据,概括出该企业送检产品的基本质量情况,并就企业容易出现不合格的检验项目进行重点筛选并提出预警和改进措施。

“这已经是我们第二年为企业写分析报告了,今年一共为25家企业做了详细的产品质量分析报告,产品类别涵盖男装、女装、童装、家纺,企业有电商、微商,也有实体商。”宁波纤检所客服中心主任陆素梅对记者说。

“该报告最大的特点是预警性和适时性。”陆素梅介绍。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企业检测数据的实时上传和科学分析,可以全面准确地为企业从质量整体状况的高度来架构分析体系,同时根据企业检测项目数据和对应的标准,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分析并及时发出预警。

据了解,宁波纤检所早在2013年开发了基于企业服务框架的数字化业务管理系统,2014年投入使用。该系统能够将企业每次送检的检测数据进行量化管理,从而满足客户多变的短期质量分析。陆素梅进一步解释:“换句话说,一年一度的质量分析报告将会常规化,企业也可以随时申请某个时间段内的质量分析情况。”

陆素梅介绍:“该报告还有一大特点,即为品牌商选择优质供应商提供依据。我们通过分析供应商的质量情况,为品牌商准确了解供应商及各产品的质量动态情况、做出技术改进决策和选择优质供应商提供了数据基础。”例如,宁波中哲慕尚控股有限公司有100多家供应商,包括面料供应商和成品供应商。所有到宁波纤检所送检的供应商,都会统计其检测的批次数,每个项目的总检测数,不合格项目数和每个项目的合格率情况。

“2016年度,宁波中哲慕尚控股有限公司的所有供应商中,合格率排名前三的加工厂分别是上海众信服饰有限公司、信贸纺织、嘉兴市玛雅纺织品有限公司。建议进行供应链管理,建立相关质量要求和检验规范,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做一个品质表格等级。”这些都是该企业质量分析报告中清晰呈现出的内容。

“当然,我们还会根据企业2016年的质量分析报告,制定2017年为企业服务的计划,例如,针对企业短板进行培训,f商制定统筹的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等内容。”陆素梅说。

其实,宁波纤检所近年来一直在服务地方企业的路径上努力探索,当地企业对其服务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早在2014年,该所数字化管理系统正式运用开始,其服务的企业再也不需要跑腿送样了,下单、快递样品、查询检验进度、结果、付费等所有事项均能在网上实现,该所可谓是“互联网+”的先行者。

而宁波纤检所通过标准宣贯和质量知识培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意识的事例更是数不胜数。2016年6月,免费为奥特莱斯广场内200多家服装专卖店的销售人员进行了标准培训与宣贯;7月,受马威(中国)有限公司邀请,对其质检部、设计部、生产部等20余人进行了“婴幼儿及儿童服装绳带、附件等外观符合性”专项培训;8月,走访儿童服装企业进行标准培训;9月,走进鄞州万达银泰商场,为银泰近30名管理人员讲授商品质量管理知识;10月,举办了2016年纺织服装标准培训,邀请了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郑宇英授课,来自宁波地区各服装企业的110余名质量工作人员参加此次培训……

内蒙古纤检:公检为细羊毛扩销路

去年6月的一天,鄂尔多斯市乌审旗嘎鲁图镇的牧民们穿上节日盛装,赶着自家最健壮的细毛羊,来到镇广场上,参加在这里举行的“赛羊”大会。赛羊,赛的是羊毛的细度、长度。鄂尔多斯细毛羊是优质羊毛的代名词,乌审旗是细毛羊的主要产区,年产细羊毛6000吨以上。

6月是一年中牧民们剪羊毛的最佳时节,也是全国各羊毛厂商前来选购羊毛的最佳时间。牧民剪羊毛,厂家收羊毛,羊毛优劣,价格高低,这中间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纤维检验局的公证检验。

自内蒙古纤检局从2005年开始推行公证检验制度以来,公检数据一方面在增加牧民收入、推动毛绒优质优价的良性价格机制形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帮助企业获得信贷支持、内部质量控制和改进生产工艺起到积极作用。

过去,羊毛价格是收购羊毛的二道贩子说了算,克扣牧民是常见的事,而且这些二道贩子在卖给厂家的羊毛里故意掺杂使假,增加重量。自从有了公证检验制度的介入,二道贩子没有了生存空间,牧民的好羊毛也能卖出好价钱了。

2012年,全国羊毛市场迎来“冷冬”,但乌审旗经过公证检验的羊毛仍然卖出每公斤35~36元的全国最高价。2015年,乌审旗公检羊毛3903.4吨,直接为牧民增收1951万元。

2016年,纤检机构积极推进在乌审旗开展国家绵羊毛仪器化公检试点工作,从牧民剪羊毛开始,纤检局技术人员就积极指导牧民分级整理,做出好品牌。据悉,该旗交易的3439吨羊毛全部按公检证书进行结算,全部进行统一质量分选分级,平均售价比未公检的羊毛提高2~5元/公斤,直接为牧民增收1376万元。

公检数据不仅得到了农牧民的欢迎,也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肯定。内蒙古纤维检验局局长王莉介绍:“我们派出人员对张家港、太仓、江阴等地购买乌审旗羊毛的6家毛纺企业进行实地回访,企业实际加工羊毛洗净率与我们的检验数据相比,允差均在0.1范围内。”

全面推行免费公证检验制度在生产、拍卖交易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内蒙古纤检局推行的免费公证检验服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462万元,节约交易成本250万元,帮助企业获得信贷支持4.2亿元。

另外,王莉介绍:“我们通过积极发挥标准的引领作用,积极推进部级和地区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建立绒山羊养殖追溯体系,为保种区的核心群绒山羊佩戴电子耳标,建立养殖信息及羊绒质量电子档案,实现了羊毛羊绒制品全程可追溯。同时通过推广标准化养殖分级示范模式,实现了羊毛羊绒细度免费检测工作,目前已将自治区6个优质绒山羊品种推广了3个。”

四川纤检:地方特色产业的守护者

蜀绣是汉民族优秀的传统工艺之一,主要产于四川成都、绵阳等地,在晋代被称为蜀中之宝。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质量监管为切入点,积极担负起保护地方传统特色纺织品的责任,也是纤检服务地方经济的方式之一。

2016年,四川纤检局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和省质监局安排,会同地方稽查总队,走访省工艺美术协会、成都市蜀绣商会,深入蜀绣产业基地实地考察,总结发现了蜀绣产业持续发展面临的四大问题和5个原因,提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由此形成了专题调查报告,对蜀绣的保护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丝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星,也是中华民族被世界认知的一张名片。从桑蚕吐丝到一件件丝绸产品陈列柜台,每一个环节都有纤检人把好质量关,维护文化产品形象的身影。

每到桑蚕收购的季节,湖州纤检所的工作人员就会格外忙碌,在桑蚕干茧产品交易结算前,他们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对其质量、数量进行检验并出具证书,这个证书是桑蚕干茧产品交易结算的评价,能保证好东西卖出好价格,也能引导产业走向优质优价。

杭州是我国的“丝绸之府”,也是国内外游客购买中国丝绸产品的首选城市之一,丝绸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尤其是2016年的G20峰期间,不少国外领导人也加入了购买杭州丝绸产品的队伍中。

好在浙江纤维检验局早有准备,早在峰会前夕就组织全省开展丝绸产品的专项执法行动。着重检查峰会核心区丝绸产品生产企业,严防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同时强化市场反溯,锁定丝绸产品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纤维含量和标识项目,组织专家对杭州市丝绸销售集散地开展拉网式的暗访排查,净化了丝绸市场,保持了中国丝绸的对外形象。

我国各专业纤检机构担负着全国范围内的棉花、毛绒、茧丝、麻类等天然纤维和面料、学生服等纤维制品的质量监管,服务对象涉及纤维主产区政府部门、企业、农牧民、学生等多方面,上述只是近期了解的几件,仅供同行探讨交流。

毛纺调查报告篇3

本次调查报告选取了涉及纺织工业各子行业的437家样本企业,其中棉纺织企业最多,占20.59%;其次是家用纺织品制造企业,占18.54%,服装鞋帽制造企业占11.67%,化学纤维制造企业占10.07%。从样本企业规模看,小型企业占比最高,达到39.36%;从样本企业地区分布上看,东部地区企业最多,占79.18%。样本侧重对小企业及东部地区企业的采集,也反映出对我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现状的关注。报告显示,2012年二季度纺织行业整体运行总体保持平稳,但行业运行下行压力下,劳动力需求有所下降。同时,行业上游原料及产品市场需求疲软,价格下行压力巨大。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方面,35.9%的企业认为良好,47.9%的企业选择了一般,说明目前企业运行总体上还较平稳。东部地区企业选择良好的比例高于中西部地区,表明东部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稍好。而从分行业来看,麻纺、针织和化学纤维制造企业选择运行状况不佳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行业。从企业类型上看,小型企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仅有19.8%的企业选择良好。在主要产品的生产量上,40.6%的企业较上期增加,其中大型企业增加比例高达49.6%,而小型企业中只有32.6%的企业增长,低于平均水平(40.6%)7.9个百分点,表明大型企业经营状况好于中小型企业;从注册资本类型来看,国有控股企业中增加的企业占比达45.5%,港澳台商控股企业产量增加的高达46.2%;从细分行业来看,印染、服装和产业用纺织品制造行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增加的占比最高,分别达59.4%、51%和70.6%,麻纺行业企业增长的比重相对较低,仅26.1%。

论市场:内外不给力

报告显示,企业订货方面保持平稳,约有34.7%的企业订货(需求)量较上期有所增长,其中大型企业订货量情况在各规模企业类型中最好,较上期订货有所增长的比例达41.4%。从分行业来看,服装、毛纺织企业订货量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57.1%和53.8%,但也有33.8%的企业订货量较上期有所减少。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成为困扰企业经营者的最大问题,尤其对以外销为主的纺织企业构成影响。本次调查中,关于本企业现阶段生产经营中遇到的主要问题,第一位选择“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样本企业占49.8%。从分行业上看,针织、长丝织造和棉纺织企业选择此选项的分别占到70%、64.7%及64.4%。同时,小型企业选择该项的比例高于大、中型企业。

国外订单情况直接反映出了国际市场需求的不景气。据统计,样本企业中,国际订单需求增长的占31%,而有36.2%的企业国际需求订单有所减少。从分行业来看,毛纺和麻纺企业的国际订单情况最不乐观,增长的企业仅为18.2%和19%。

外需不给力,内需亦低迷。“国内市场需求不足”成为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另二大问题,第二项选择“内需不足”的企业占30.5%。从分行业看,长丝织造、化学纤维织造、针织行业企业中选此项的分别占56.2%、48.8%、36.7%。此外,第三项选择“市场竞争激烈”的企业占49.7%,其中产业用行业企业占67.7%,棉纺织行业56.6%,化学纤维、针织和家用纺织品行业企业占比均超过50%。

受到市场需求不足及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库存增长突出,企业生产经营压力有所加大。数据显示,40.5%的企业库存较上期有所增加,尤其是大型、小型企业库存增加更为明显,库存增加的企业比重分别为达41.6%及40.9%。从分行业来看,长丝织造和纺织专用设备企业库存增长的企业比例高,分别占64.7%和64.3%。库存增长的同时,销售价格普遍下降,且下行趋势明显。统计数据显示,43%的样本企业主要产品的平均价格较上期有所下降,大型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居多,分别为50%和55.8%。从分行业来看,化学纤维制造业的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的企业高达83.7%。

同时,原料采购下行趋势明显,只有28.3%的企业采购量有所增加,45.9%的企业与上期持平。其中,33.9%的大型企业原料采购量增加,占比明显高于中小企业。对于下期原料采购量的预计,只有21.2%的企业选择了增加,57.4%的企业选择了与本期持平。44%的样本企业本期的主要原料购进价格比上期有所下降,而且27.1%的企业认为下期主要原材料及能源购进价格还将继续下降。从企业类型来看,超过半数(53.5%)的大型企业购进价格比上期有所下降。

探出路:力破用工成本及棉价瓶颈

报告显示,企业盈利水平呈下降之势, 41.8%的企业本期盈利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7.7%的企业本期盈利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从不同企业规模来看,大中型企业盈利增长情况好于小型企业,有35.4%的大型企业本期盈利及32.9%的中型企业本期盈利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从不同行业来看,高达74.4%的化学纤维制造企业盈利水平有所下降,长丝制造企业和针织的盈利水平下降的企业分别为70.6%和60%。毛纺织企业利润增加的占61.5%。

论及影响企业效益的原因,首要因素选择“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占比达到了63.9%。在中部地区尤为突出,有76.5%的中部地区企业表明此因素为影响本企业效益的首要原因。从分行业情况来看,除化学纤维行业外,其他各行业认为此因素是影响企业效益首要原因的均在50%以上。调研数据显示,81.7%的企业表示相比较2011年同期劳动力成本都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有49.9%的企业表示相比较2011年同期劳动力成本上涨幅度在10%-20%之间,上涨幅度在20%以上的企业占到了12.4%。但稍有安慰的是,企业用工问题有所缓解。57.8%的企业反映有缺工问题,比上期调查的82.2%有明显的减少。其中缺工10%以上的企业占比超过10.2%,也比上期调查的20.8%有显著下降。

在应对用工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涨企业所采取的措施上,54.9%的企业首选了“加大招聘力度”;第二选项方面,61%的企业家选择了“加强员工培训”;第三选项中,有53.3%的企业家选择了“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自动化程度”,在通过基础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的加强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上达成了共识。

“国内外棉价倒挂,原材料成本相对较高”被视为企业发展的另一大瓶颈。调研数据显示,关于影响本企业效益的原因,第二位选择该选项的企业占比最高,达到了33%。尤其是棉纺织行业承受较大的压力,有60.5%棉纺织企业选择了此原因。当前,国内棉花市场行情扑朔迷离,国棉价高于国际棉价4000~5000元/吨,致使国内纺织产业链受损,竞争力下降。在本企业受国内外棉价倒挂的影响中,66.3%的企业表示棉价倒挂在不同程度上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影响较大的企业占22%,而且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要大于东部地区。在企业应对棉价倒挂所采取的措施上,第一选项最集中的是“调整产品结构,减少用棉”,首选此项的企业占42.4%,其次是“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有34.4%的企业选了此项;第二选项最多的是“增加进口纱、布用量”,有25.6%的企业选了此项,另有23.6%的企业选了“增加进口棉用量”;第三选项,有67.8%的企业选择了“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

另外,调查样本企业中,有近50家企业填写了关于应对棉价倒挂所采取措施的具体数据,综合后得出:上半年平均减少用棉量17.29%,下半年预计减少用棉量14.72%;今年上半年增加进口纱布量9.26%,预计下半年增加进口纱布用量12.88%;上半年平均设备停台14.21%,下半年预计停台13.41%。

在求发展的探索之路上,企业还在不断寻找着新的营销模式,如尝试电子商务的应用。报告显示,71%的企业表示在营销中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一方向是信息,港澳台商在此方面尤为注重,有79.2%的港澳台商应用电子商务信息。信息共享是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第二方向,51.6%的企业选择了“信息共享”。而第三选项方面,45.74%的企业选了“在线销售”,其中中部地区表现较为突出,有59.6%的中部地区企业第三选项为在线销售。

论未来:信心与谨慎共舞

尽管报告显示2012年二季度国内纺织企业运行基本平稳,总体来看,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行业总体运行仍旧秉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仅有9.9%的样本企业认为当前纺织行业总体运行乐观(较上期调查下降了8.9个百分点),有43.9%的企业认为运行状况一般(较上期期调查下降了10.1个百分点),还有46.2%的企业认为状况不乐观(较上期期期调查提高了19个百分点)。从分地区来看,选择乐观的中部地区企业比重明显高于东、西部地区企业;从分行业来看,服装和印染企业选择乐观的比重分别达22%和18.8%。

对于第三季度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预期增长的企业比重有28.7%。小型企业尤为谨慎,仅有21.2%预期增长。从分行业看,仅有6.7%的针织制造企业认为下期主要产品生产量将会增长,表明多数针织企业经营管理者对第三季度经营状况未持乐观态度。而从下期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预期与本期企业主要产品生产量实际增长的对比来看,仅化学纤维行业对下期持增长判断的企业比例较本期主要产品生产量实际增长的比例高,而其余行业对下期持增长判断的企业比例均低于本期实际增长的企业比例。由此可见,纺织行业企业的生产增长速度或将继续回落。

对于下期订货需求情况的预期,31.8%的企业认为会比本期有所增加。国有控股企业的预期比较乐观,42.2%的国有控股企业预期下期订货需求量会有所增长。从分行业来看,长丝制造企业对下期的订单更趋乐观,有56.3%的长丝织造企业预期下期订单量会有所增长。对国际市场需求方面的预期也很谨慎,仅有27.4%的企业认为国外订货需求会比本期有所增加。从分行业来看,棉纺织和服装企业预期国际订单增长的比重较高,分别达到39.2%和33.3%。同时,预计下期销售价格与本期持平的占52.3%,只有18.4%的企业预计销售价格会上涨。

毛纺调查报告篇4

从建国初的“人民衣被甚少”的供给制到今天的纺织服装大国;从“蓝衫军”的清一色到五颜六色的时尚;从化学纤维的空白到世界领先……6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纺织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金融危机的洗礼,我国纺织服装业进入了“阵痛期”的转型和调整。如何坚持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科技和品牌贡献率为重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确保2020年实现纺织强国的发展目标,任重道远。

沿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踏雪寻梅。再回首,一份感动和自豪跃然纸上。

机构变革

纺织工业部成立

1949年11月1日,纺织工业部正式成立,曾山为纺织工业部第一任部长。

轻工业部

1970年7月1日,原一轻部、二轻部、纺织工业部正式宣布合并为轻工业部,钱之光任部长。

纺织工业部

1978年1月1日,根据中央决定,原轻工业部分为纺织工业部、轻工业部,钱之光任纺织工业部部长。两部于1978年1月1日开始分开办公。

中国纺织总会

1993年6月21日,中国纺织总会成立。中国纺织总会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国务院授权其对全国纺织行业进行行业管理,其重点是“搞好行业规划,实施行业政策,进行宏观指导和为企业提供服务。”任会长。

国家纺织工业局

1998年4月,国家纺织工业局正式挂牌,杜钰洲任局长。提出今后三年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要以服装为龙头,以面料为突破口,抓关键技术,提高创新能力,把国产面料顶替进口作为近期的主攻目标。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

1998年9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成立,为非营利性的社会中介组织。

2001年2月19日,撤销国家纺织工业局、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机械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国家轻工业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等9个委管局。纺织行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负责管理和监督。

2002年5月,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向浙江省政府提交了20万字的《浙江纺织工业竞争力研究》,分析客观、评价中肯、对策建议针对性强,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这标志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强化,咨询服务活动进入市场化轨道。

体系完善

人造丝

1950年4月29日,中财委同意以合营的办法,使上海安乐人造丝厂早日开工。1951年4月纺丝成功,这是中国第一次生产人造丝。

亚麻

1950年7月1日,由苏联帮助设计和提供设备的哈尔滨亚麻纺织厂动工建设,填补了我国亚麻纺织工业的空白。

麻袋

1951年2月14日,由于原料有限,纺织工业部在全国麻袋生产会议上决定,麻袋销售采取按用袋单位需用情况按季向工厂订购的方法并统一规定了标准麻袋的用麻量。

粘胶纤维长短丝

1961年1月,粘胶纤维长短丝设备系统全部试制成功,并在上海安达化纤厂安装试用。随后,用国产设备建设的第一批粘胶纤维厂――南京化纤厂、新乡化纤厂、杭州化纤厂、吉林化纤厂相继动工建设。

合成纤维

1970年1月7日,轻工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联合报告,要以综合利用石油资源为主,发展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合成塑料。

十大行业

1984年7月5日,《经济日报》刊登《我国纺织工业形成布局合理全面发展完整体系》一文指出,我国纺织工业已形成了布局合理,棉、毛、麻、丝绸、化纤、复制、针织、印染、纺织机械、纺织器材十大行业全面发展,原料和设备基本立足于国内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个体经济

1979年1月,浙江义乌全县28个集市恢复原来的传统集期,稠城镇县前街开始出现小百货市场。经过发展义乌成了我国小商品批发基地,随后“义乌现象”席卷全国,不仅带动经济的发展,也促进民营经济的繁荣。

国际期货交易

2006年12月18日,PTA期货合约,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PTA期货合约上市直接关系到中国化纤工业乃至纺织工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备受国家、行业、企业以及金融系统高度重视,将为保护行业和企业利益发挥重要作用。PTA期货合约上市有利于完善PTA市场机制,为企业提供规避风险渠道,有利于提高我国化纤等行业的竞争力。它的上市也填补了国际期货交易品种的一项空白。

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

2007年1月19日,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成立。该联盟对促进产业的资源结构整合和新型经营模式的研究与创新,为纺织服装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推动纺织产业链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升级起到助力作用。

羽绒服装技术委员会

2008年8月11日,全国服装标准技术委员会羽绒服装分技术委员会在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这不仅是我国服装体系的完善,也标志着波司登正式成为羽绒服装国家标准的主导者。

基础建设

第一批毛纺织厂

1951年,中国自己设计、施工,用国产设备建设的第一批毛纺织厂――青海毛纺织厂、呼和浩特第二毛纺织厂、兰州第一毛纺织厂和陕西第一毛纺织厂等动工建设。

株洲苎麻纺织厂

1956年12月,湖南株洲苎麻纺织厂动工建设,于1958年3月建成投产。这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苎麻纺织厂。

“三线”建设

1964年,国家把调整一线,建设三线,改善工业布局,加强国防,作为当时工业的发展重点。为此,纺织工业部迅速组织力量,从沿海部分纺织机械厂中分迁一部分人员、设备,在三线地区新建了6个纺织机械厂和专件厂,成为当地纺织的主要力量,带动了西北纺织工业的发展。

林芝毛纺厂

1966年5月4日,国家计委批准纺织工业部将上海纬纶毛纺厂迁往,改建为林芝毛纺厂。这是第一家现代纺织厂。

湖北化纤厂

1969年5月,由我国自己设计、施工,用国产设备建设的湖北化纤厂已动工,于1973年建成投产。这是我国第一座专门生产强力粘胶帘子布的大型工厂。

兰州第三毛纺织厂

1976年5月25日,《人民日报》报道:我国西北最大的毛纺织厂――兰州第三毛纺织厂建成投产。

香洲毛纺厂

1978年11月7日,香港企业家曹光彪在珠海建立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香洲毛纺厂。

四川维尼纶厂

1983年5月19日,我国第一个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大型化工化纤联合企业――四川维尼纶厂,由国家正式进行验收。

山东淄博合成纤维厂

1984年12月8日,我国第一条年产4千吨腈纶转向纺丝生产线最近在山东淄博合成纤维厂通过鉴定,正式投入生产。

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

1990年11月12日,纺织工业部直属企业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全面建成投产,形成年产50万吨聚酯生产能力,为特大型化纤骨干企业。

中国华源实业有限公司

1992年7月18日,由纺织工业部牵头主办的中国华源实业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

华诚集团公司

1992年11月6日,以纺织工业部所属的华诚财务公司为核心的华诚集团公司在京成立。这是国务院经贸办批准的第一家以金融资本为龙头的大型实业集团公司。该公司的成立,是金融体制改革3L--新的尝试。

科学技术

郝建秀工作法

1951年8月,青岛国棉六厂女工郝建秀自1950年5月生产竞赛开始以来,每月平均每日出皮辊花6两左右;1951年3月以来,进一步降至4两半。为此,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普遍开展郝建秀工作法的指示》,全国掀起了学习“郝建秀工作法”的热潮。

951织布工作法

1951年11月1日~21日,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在天津联合召开全国织布工作法会议,总结出《1951织布工作法》o这是集中了青岛、上海、天津和东北等地区织布的先进经验,经过20多天的表演、观察、测定、分析和讨论而总结出来的。

丝绸自动筛网印花机

1966年9月21日,《人民日报》报道江苏省无锡丝绸印染厂职工刨制成功丝绸自动筛网印花机和其他配套设备,使我国丝绸印花工业摆脱了笨重的手工操作。

羊毛衫生产自动化半自动化

1974年7月15日,《人民日报》报道,实现生产自动化半自动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看台能力,为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开辟了广阔前景。

丙纶丝规模化生产

1983年7月8日,年产1000吨丙纶丝生产车间,在广东省新会合成纤维纺织厂建成投产。这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丙纶丝生产车间,所用设备是我国制造的。

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

1986年4月2日,年产1.5万吨大型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研制成功,通过鉴定。由此,我国进入了用国产大型、成套化纤设备装备化纤工业的新时期。

化纤仿毛技术

2002年2月1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我国化纤仿毛技术世界领先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化纤仿毛”是从形状和性能上用化纤丝模仿羊毛。从而达到以合成纤维代替羊毛的目的。采用化纤仿毛特种变形纱纺织的服装面料,不仅具有羊毛织物的风格和手感,还有外型挺括、吸汗导湿、免熨烫、可水洗、成本低等特点,是制作新一代军服和职业装的理想面料,目前已出口到美国、意大利、智利、土耳其、朝鲜等国家。

植物蛋白丝作纤维

2003年4月1日,常熟市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公司首期9000吨的生产线建成投产,将形成日产30万吨棉型、毛型大豆蛋白短纤的能力。这是我国在应用纤维领域惟一原创技术大豆蛋白纤维万吨级项目,标志着我国以植物蛋白丝作纤维材料的工业产业化进程已走在世界前列。

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奖

2004年10月13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首次全国纺织科技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作了题为《加快纺织科学技术进步,为早日建成现代化纺织强国而努力》的报告,并结合《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发展纲要》提出了纺织科技进步的指导方针和发展目标,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需要重点攻关的28项关键技术、十大新型成套设备技术攻关产业化目录做出了明确定位和导向。全国纺织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对今后促进我国纺织工业利用高新技术加快改造,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增强行业、企业竞争力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第一张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

2005年11月6日,以支持和推动纺织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为宗旨的香港桑麻基金会2005年度颁奖典礼在浙江理工大学隆重举行。世界第一张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获首个桑麻纺织科技大奖。

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

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隆重举行。纺织行业有5个项目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年产45000吨粘胶短纤维工程系统集成化研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热塑性高聚物基纳米复合功能纤维成型技术及制品开发”等3项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高分子制版感光材料”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

2009年2月17日,由山东如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共同承担的《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认为“该技术是对传统纺纱技术及理论的突破,是一项重大的原创技术;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技术进步与产品升级换代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杜钰洲会长称赞“这种纺纱技术是一种对传统纺纱技术一次革命性的突破”。目前,“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复合纺纱技术”已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全国纺织系统推广应用。

管理创新

棉花检验

1950年8月21日~9月4日,纺织工业部在全国棉花检验会议上,根据优棉优价政策,拟订了等级差价表,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检验方法与标准,并决定各地建立纤检机构,这样可以杜绝作假,提高棉花品质。

统购棉纱

1951年1月4日,中财委《关于统购棉纱的决定》o规定自即日起公、私纺织厂的棉纱布均停止在市场出售,由国营花纱布公司统购。在原料紧缺的情况下,实施棉纱统购,确保了供需的稳定性。

八级工资制

1951年10月10日,纺织工业部公布《棉纺织工人工资制度调整方案》。计时工人实行八级工资制;计件工人废除累退,实行无限制计件工资制。

供销

1952年3月,纺织工业部与贸易部联合下达《1952年花纱布供销办法》。兴法规定,自1952年起部属国营棉纺织厂与贸易部门由加工关系改为供销关系。

三班8小时制

青岛纺织管理分局根据政务院颁布的《关于劳动就业问题的决定》,为解决棉纺织厂的劳动力过剩问题,逐步改开三班8小时制,取得良好社会反响。1952年9月12日,纺织工业党部组就纺织系统实现“三班8小时制”上中央作报告请示,并得到批准。

布票

1953年,由于棉粮等物资短缺,全国实行计划经济,凭票购物,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势下的产物。直到1984年12月1日,商业部发出通告,不再票和絮棉票。这是我国纺织业迅速发展,满足内需,转向出口的一个重要标志。

统购和统销

1954年9月14日,政务院为了进一步取缔市场投机、巩固物价稳定,《关于实行棉布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棉粮的统购

和统销。

四班三运转

1979年10月4日,纺织工业部、国家劳动总局联合向各省、市、自治区纺织工业局劳动局发出《关于纺织企业实行“四班三运转”的意见》,核实下达第一批棉纺织企业实行“四班三运转”的计划和新增劳动力指标。

全额利润留成

1980年7月8日,国家经委和财政部批准上海纺织工业局试行的以局为单位的全额利润留成。办法是从1979年到1983年的五年内,在保证规定的生产增长速度、累计上缴利润和出口纺织品换汇额的前提下。每年实现的利润的90.5%上缴国家,9.5%留给局、公司和所属企业。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1988年1月,28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海南)的省级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建成,并颁发了认可证书和印章。纺织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从部级检测中心到省级、直辖市级检测中心(所)的全国性产品质量监督网。

产业集群试点

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开始进行以县镇区域经济为主、以促进产业升级为核心内容的纺织产业集群试点工作。第一批选择了38个县、镇,到目前,已经有145个县、镇成为试点地区。这些地区有17万户企业,800万职工(基本上都是农民工),其纺织经济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以上。纺织产业集群为中国纺织工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

2003年3月28日,由国务院批准组建的中国储备棉管理总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中储棉公司是中央管理的国有企业,受国务院委托,中储棉公司具体负责国家储备棉的经营管理。作为国家实施棉花市场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中储棉公司享有棉花进出口经营权,在引导棉花产销、平抑市场价格、调剂市场余缺方面发挥作用。

出口许可证制度

2004年2月23日,美国开始对中国胸罩、针织物及晨衣等纺织品的进口实施7.5%的配额限制,限制将维持一年时间。为此,中国开始对国内相关纺织企业实行出口许可证制度。

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

2005年5月31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联合160多家纺织骨干企业发出倡议,在全行业加强社会责任建设,并积极推广执行《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纺织行业是全国各产业中最早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行业。《中国纺织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是全国第一个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纺织行业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不仅提升了行业的内在竞争力,而且为国家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在国际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政策法规

化纤发展规划

1960年8月23日,中共纺织工业部党组向中央作了《关于纺织工业发展方针的请示报告》。报告中提出的今后纺织工业发展的方针,即实行发展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同时并举、家生纤维与野杂纤维同时并举、专业生产与多种经营同时并举、原材料的开源与节流同时并举的方针,是正确的、必要的,应该采取必要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此后很长时期,这条方针,特别是大力发展化学纤维,成为纺织工业的一条重要方针。

《工业七十条》

1961年11月10日,纺织工业在“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和《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工业七十条》)的指导下,进行了行业整顿,基本上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使纺织工业体系。

标准制定

1977年年初,轻工业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棉纺织印染产品质量会议,基本上审定通过了《棉纺织行业推行公制实行办法(草案)》《棉纺行业推行公制后有关纱布价格问题的意见》《本色棉纱线国家标准修改说明》等22项有关标准的文件。还组织有关单位修订了《桑蚕丝标准(试行稿)》《棉纱棉布折合单位产量计算方法》《棉纺细纱断头测定计算方法的规定》、《棉布下机一等品率检验、计算方法的规定》等。

1978年7月25日,纺织工业部、商业部、外贸部联合发出《关于贯彻棉纱、棉布、印染布等16项国家标准的通知》,规定从1978年lO月1日起,开始按照国家标准总局的16项国家标准(试行)的规定检验、定等、考核,并对外销产品的质量检验附加了补充规定。

计量单位变更

1979年1月1日,根据国家纪委、经委、统计局的通知,从今年开始,纱线计量单位由英制“件”改为公制“吨”,细度单位由英制“支”改为公制“号”,公定回潮率由9.89%改为8.5%。织物计量单位由“米”改为“平方米”和“米’’的复用单位。

服装划归纺织工业部

1986年1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服装行业划归纺织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通知》,标志着服装行业正式划归纺织工业部管理。这是服装行业第一次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战略决策,开始了以服装为龙头带动整个纺织工业发展的“大纺织战略”。

“六个优先”

1980年1月8日,国家决定对轻纺工业实行“六个优先”的原则,确保轻纺工业加快发展的步伐。“六个优先”是原材料、燃料、电力供应优先,挖潜,革新,改造的措施优先,基本建设优先;银行贷款优先;外汇和引进新技术优先;交通运输优先。

纺织机械生产由纺织工业部管理

1982年7月11日,为了更好地为纺织工业服务,而又避免重复生产、盲目发展,纺织工业部与机械工业部商定,纺织机械的生产由纺织工业部归口管理。国务委员薄一波称赞这是机构改革后的一件新事物。

棉花上市买卖

1984年3月6日,《国务院关于控制棉田面积和搞活等外棉经营的通知》指出,我国棉花过去靠进口平衡改变为自给有余,并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根据国内外市场供求情况,今年我们对棉花的政策应当是:稳定和适当控制棉花种植面积,积极鼓励改良品种,提高单产,提高质量。对等外棉(即国家规定的7个等级以外的棉花)的经营要放开,允许上市买卖,多渠道经营。

按质论价

1984年3月23日,国家物价局、纺织工业部、商业部联合下达《关于进一步贯彻纺织品按质论价政策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规定:获得国家金质奖、银质奖的产品及纺织工业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评出的优质产品,可以分别加价15%、10%和5%;新产品和工艺复杂、花色新颖、市场适销的纺织品,价格可以向上浮动10%;花色陈旧、市场滞销的纺织品,价格可以向下浮动10%;质量低劣、缺经短纬、粗制滥造的产品,实行惩罚价格,把出厂价降到工厂无利以至亏损的水平。

下放七项权限

1984年8月21日,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下放七项权限的通知》。规定下放以下权限:(1)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扩大指导性指标和市场调节的范围。(2)小型基建项目的审批权下放给地方。(3)质量指标的制定、考核下放给地方管理。(4)改革技术改造项目的审批权限。(5)改革技术引进和技贸结合项目的管理权

限。(6)改革科研项目的管理权限。(7)对经济特区、14个开放城市和海南岛实行特殊政策。

有偿合同制

1984年9月28日,纺织工业部纺织科学研究院实行由事业费开支改为有偿合同制改革试点,要求1987年实行经济自立。这为今后纺织机构改革开了一个好头。

青纺联

1985年1月8日,《国务院关于纺织品进出口若干问题的规定》指出,出口纺织品要积极搞工贸结合,结合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青纺联”是一种形式,企业也可以采取其它自由联合形式。今后,沿海开放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成立各种形式的纺织品工贸结合公司和直接对外的联合体、生产企业,一律由所在市的经贸部门会同纺织工业部门审查后,报市人民政府和经贸部、纺织工业部备案。国务院文件对纺织品的出口计划、收汇任务、出口配额、进出口许可证额度的分配等问题,也作了新规定。

减征调节税

1985年3月16日,纺织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和财政部的指示精神,重申减征调节税的政策是减征对象是实现利润在500万元以上,调节税率在30%以上,人均留利不足600元,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的先进骨干企业。减征幅度是根据贡献大,多鼓励的原则,确定对调节税率在35%以上的企业,按其应交调节税数额减征17%;对调节税率在30%~50%的企业,减征12%;对符合财政部测算的减征方案名单的企业,根据规定的减征比例,具体确定减征调节税数额。减征调节税后的人均留利,一般不超过800元,超过的按财政部规定要适当调减数额。

增加出口创汇

1986年10月,国务院召开第121次常务会议,专题讨论扩大纺织品出口、振兴纺织工业问题。会议指出,纺织品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增加出口创汇的重点,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解决纺织行业的困难,尽快把纺织品出口搞上去。为了解决纺织工业面临的困难,国家决定:全国免征纺织企业调节税;棉纺织品和针棉织品中所有市销最终产品全面实行优质优价和花色差价对一线纺织生产工人全面推行新岗位工资制。

出口的两个转变

1986年10月22日,纺织工业部《关于扩大沿海地区纺织品出口意见的报告》中提出:(1)在发展纺织品出口中,必须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即从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从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深加工制成品转变。(2)“七五”’期间,集中力量抓好沿海12个城市纺织品深加工出口基地的建设,即广州、佛山、大连、上海、青岛、天津、苏州、无锡、常州、南通、杭州、北京。把这12个沿海城市建成外向型的以深加工、中高档产品为主的纺织品出口基地,同时充分发挥深圳特区纺织品深加工的对外窗口作用。(3)全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初步设想,从1985年的55亿美元(包括服装、丝绸)增加到1990年的100亿美元。再用5年到10年时间,争取超过200亿美元。

统一棉价

1988年9月22日,国务院总理批发明传电报《关于稳定棉花收购价格的通知》。通知指出,为了防止诱发“棉花大战”,决定收购棉花一律按国家统一规定的价格(包括加价)与棉农结算。

丝绸开征出口税

1988年10月21日,海关总署印发《关于丝绸开征出口税的通知》。通知规定:对出口蚕茧、丝、丝纱线及其织物开征出口税。其中蚕茧、丝、丝纱线的税率为100%、绸织物的税率为80%。开征出口税后,为了不影响外贸计划内的出口经国务院批准,凡是中国丝绸进出口公司系统计划内出口的丝绸,缴纳出口税后可集中向海关总署申请退税。

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

1990年12月25日,纺织工业部发出《关于下达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计划的通知》,决定1992年压缩淘汰100万枚,1993年、1994年两年将继续压缩淘汰100万枚。

三角债

1991年9月1日,国务院在京召开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决定为纺织工业注入15.2亿元资金,用于清理棉花欠款,从而开始了对纺织行业进行压缩淘汰落后棉纺锭的调整。

以销定产

1992年1月20日,纺织工业部发出《1992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计划(草案)通知》。《通知》指出,1993年纺织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计划本着“以销定产、控制总量”的精神安排。

棉纱限产

1994年10月10日,中国纺织总会和国家经贸委向个地方纺织部门发出《关于做好棉纱限产和淘汰落后棉纱锭工作的通知》,提出1994年棉纱限产和到1998年淘汰落后棉纱锭国内工作的具体要求。

棉花订货会

1996年11月,国务院决定棉花省际间调拨改为产销见面、合同订购,允许纺织企业与县棉麻公司直接见面。11月6日至9日,全国首届棉花订货会在郑州召开。

国有企业改革

1997年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党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锗基在重庆与纺织系统11户国有企业的厂长座谈时指出:重庆和全国都要把纺织行业列为兼并、破产和实施再就业的重点行业。10月31日~11月1日,朱基在上海召开了上海、江苏、浙江、山东三省一市和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座谈会,首次提出把纺织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明年以纺织行业突破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棉花流通体制

1997年,棉花流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棉花国家定价进一步向市场价格靠拢,由1996年浮动4%改为浮动6%,产棉区的棉纺企业不分企业性质、规模均被允许参加全国棉花交易会,并允许县级棉麻公司参会。

“三大任务”

1998年1月23日,全国压缩落后棉纺锭锤声在上海响起。为确保三年内压缩淘汰1000万枚落后棉纺锭,中纺总会重申:压锭必须管住生产,堵住源头,严格执行细纱机生产许可证和准购证制度。凡没有准产证的,一台也不许生产;没有准购证的,一台也不许卖出。“九五”期间绝不允许增加新纺锭1998年11月23日,全国共完成压缩落后棉纺锭480.8万枚,提前38天完成“三大任务”中的压锭任务。

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1999年7月1日,为了进一步外贸出口,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经国务院批准;我国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上调。其中,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服装以外的纺织原料及制品,机电产品中除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仪器仪表等四大类产品(目前已执行17%退税率)以外的其他机电产品,以及法定税率为17%且现行退税率为13%、11%的商品,出口退税率统一提高到15%。

扭亏为盈

1999年12月31日,据国家纺织局最新统计,纺织行业国有企业改革脱困三大目标基本实现,比预期计划提前整一年。至1999年年底,已压缩落后棉纺锭906万锭,超额完成预定任务;全行业实现利润8亿元,扭转了连续六年亏损的

局面;分流下岗职工116万人。

棉改

2001年7月,全国棉花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强调,要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棉花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促进棉花生产和纺织工业健康发展。此次棉改的核心:一放,放开棉花收购,打破垄断经营。关键:二分,实行社企分开、储备与经营分开。方向和目标:三加强、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强棉花市场管理和加强棉花质量监督。

两个“贡献率”

2006年4月,在2005~2006年度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竞争力会上,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十分明确地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产业升级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必须把发展的重点放在依靠科学技术、依靠品牌、依靠职工的素质上来。提高科学技术对我们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贡献率,提高自主品牌对中国纺织行业持续高速增长的贡献率。两个“贡献率”的提出,得到全行业的认可,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出口退税率下调至11%

在继2003年10月13日国家下调纺织品出口退税4个百分点之后,2007年7月1日起,我国又调低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服装的出口退税率2003年的由13%调至11%,粘胶纤维及制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调至5%,此次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这对于出口依存度极高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影响无疑是巨大反响。出口退税率的下调,虽然对日后纺织服装企业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很大程度上消减了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价格优势。

新《劳动合同法》

2008年1月1日,新《劳动合同法》实施,该法对更侧重保护用工人员,这对对企业现行的劳动合同管理模式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形成全面冲击,同时实施多年的各地劳动合同条例和已确定的劳动关系立法模式也将会有重大调整,企业的用工成本、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和法律风险进一步提高。

“国六条”

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纺织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2008年11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促进轻纺工业健康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将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上调纺织品、服装和部分轻工产品出口退税率。其中,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连续上调至14%,为企业渡过难关起到了积极作用,被行业内人士评价为“及时雨”。

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2月4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为期三年的规划强调,为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明确指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对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奠定了基础,其意义影响深远。同时,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4月1日,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再次提高至16%。

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颁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c规划强调要结合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粗细联、细络联、高速织造设备、非织造成套设备、专用织造成套设备,高效、连续、短流程染整设备等为重点,推进纺织机械自主化,成为拉动纺织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和谐文化

纺织工业劳动模范

1953年3月~8月,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3月18日发出联合通知:在全国范围内评选纺织工业劳动模范。6月,纺织工业部、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共同组成评模委员会,共评选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105名、模范单位24个。

集体合同

1953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同意由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联名《在国营工厂签订集体合同的联合指示》。联合指示指出:在国营工厂实行行政与工会组织签订集体合同的制度,对提高职工的阶级觉悟和生产积极性,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推进工厂管理工作和工会工作,并在增加生产的基础上,有计划地改善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有极重要的意义。

影片《细纱工作法》

1983年7月lO日,新华社报道我国10多万名细纱挡车工有了自己的彩色教学影片《细纱工作法》。这是我国纺织工业系统的第一部以操作教育为内容的教学影片,影片以郝建秀工作坊为主要内容,归纳了各地广大细纱挡车工的先进经验。

《中国纺织》

1985年1月,纺织工业部机关刊物《中国纺织》复刊。2003年10月5日,由上海迁至北京的《中国纺织》杂志正式改版发行,为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刊。改版后的《中国纺织》以服务行业和企业决策为宗旨,集产业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为一体,突出人物和行业重大事件深度报道特色,图文并茂,印刷精英,逐渐成为中国纺织行业届最具有高端权威的杂志。

南通纺织博物

1985年10月20日,我国第一座纺织专业博物馆――南通纺织博物馆落成开馆。

北京服装学院

1988年5月10日,我国第一所全国性以服装科学、工程、艺术为主体的服装教育高等学府――北京服装学院诞生。

《中国纺织报》

1985年10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纺织工业部成立《中国纺织报》杜,发行第一期试刊号。

中国丝绸博物馆

1992年2月2日,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杭州落成开馆。总书记为该馆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

中国纺织白皮书

2001年4月9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举行《2001-2002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会,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编著的《2000~2001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报告》,是我国惟一一本集中反映纺织工业及其各行业年度发展趋势的研究报告,即“中国纺织白皮书”。该报告包括2000~2001年中国纺织工业现状与趋势分析,各纺织行业状况与展望;中国纺织工业投资与发展报告、利用外资政策咨询报告、上市公司投资现状分析与展望;“十五”时期纺织工业科技开发项目指南;以及加入世贸组织与中国纺织工业竞争力,中国纺织工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指南,加入世贸组织后纺织行业的产业政策调整和2001年纺织企业经营者调查研究报告等课题报告。

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

2005年12月19日,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lO家纺织企业“2005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荣誉称号。中国纺织十大品牌文化,主要是在从纺织大国向纺织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引导中国纺织服装企业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加强文化和品牌建设,把品牌文化、企业文

化和产业文化落实到产业升级上,加速转变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

全国纺织劳模

2006年12月6日,国家人事部、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先进集体表彰大会,表彰了500名全国纺织劳模、先进工作者,100个先进集体。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我国纺织工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业界精英和优秀集体获得的崇高荣誉。

时尚创意空间

2007年10月30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及下属10余个相关机构在上海共同组织了“时尚创意空间”活动,这是首个纺织服装产业链联手打造的部级时尚活动。本次活动融合了优秀设计师创意设计品牌汇展,流行色彩空间、面料创新大赛作品展等,联合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展示具备创新品质的时尚创意作品及理念。活动还进行了流行趋势预测及、设计大赛作品等动态展演,使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以多元的方式诠释现代潮流生活,为纺织行业的文化创新提供了新的平台。

《纺织辞典》

2007年1月29日,《纺织辞典》首发式在北京举行。《纺织辞典》共收集词条万余条,涵盖了纺织工业的各个领域,为纺织业内的交流以及纺织与其他经济领域的联系提供了规范的术语。《纺织辞典》编委会由国内200名纺织专家组成,各词条的解释均经过仔细推敲,全面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纺织工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产品,对统一纺织科技名词和专业名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名牌

2007年9月11日,中国名牌产品暨中国世界名牌产品表彰大会在京举行。全国共有856个产品荣获“中国名牌”称号,其中纺织服装行业有142个产品获此殊荣,占今年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的16.6%。江苏阳光精纺呢绒和波司登荣获了“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称号,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已经拥有404个“中国名牌”。

抗震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紧急下发《关于做好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通知》呼吁会员单位和个人大力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为灾区人民奉献爱心,积极投入到抗震救灾中;积极组织会员提供抗震救灾物资,确保支援灾区抗震救灾物资的产品质量;各专业协会积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灾区会员企业及人员财产受灾情况,积极开展行业内自助、互助,减轻灾害损失,恢复生产。

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

2008年7月2日,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其前身为“钱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主要用于奖励全国纺织战线上有突出贡献的科技进步者以及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方面的科技成果,奖励纺织教育战线上的优秀老师和学生。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的成立,为推动纺织行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会发展

全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展览会

1966年5月1日~6月30日,全国纺织工业技术革命展览会,经过半年多的筹备,于4月23日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预展,5月1日正式展出。这次展览,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展览会,共收集1.1万多项重大的技术革命项目,正式展出3100多项。5月6日,、曹荻秋市长陪同阿尔巴尼亚党政代表团参观了展览会,仔细观看了展出的各种新设备和纺织品,以及工人的操作表演。在参观过程中,对纺织工业的生产建设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展览会展出两个月,共组织近60次专业技术交流,接待观众38万人次。

第一届国际化纤会议

1985年11月18日,第一届国际化纤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每两年召开一次。这次会议由22个国家和地区,中外代表近300人参加。目前,国际化纤会议已成为国际化纤界最具影响力的会议之一。

第一届中国国际纺机展览

1988年7月8日,第一届中国国际纺机展览会在北京举行。纺机展以展促贸,以会交友,促进国际交流和市场竞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一个服装节

1988年9月,我国第一个服装节在大连举办。服装文化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1990年春夏服装流行趋势

1989年10月7日,中国服装研究设计中心在上海中国1990年春夏服装流行趋势。我国服装开始与流行接轨。

中国首届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

1989年12月2日,中国首届最佳时装模特表演艺术大赛在广州拉下帷幕。这是国内第一次具有权威性的大规模时装模特比赛。

第九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

2001年3月28日,第九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cHIC)及第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春夏)博览会(cITE)在京开幕。从今年起,原为每年秋季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改为一年两次,3月移师北京,10月仍居上海。10月16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在上海举行。

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

2002年6月5日至7日,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于在美国纽约贾维茨中心成功举行,来自中国18个省市的170多家企业参展。3天展会成交1.2亿美元,意向成交2.5亿美元,有4700余家国际专业买手登陆展会咨询平台。本次展览会是在美国遭到恐怖袭击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纺织业界在美国举办的第一次大型纺织品服装展览会,成为两国纺织服装业同行和商界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全方位合作与交流,实现双方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的平台。

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

2006年10月17日,欧洲纺织机械制造商委员会主席罗伯特、中国纺织机械器材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勇、中国国际贸促会纺织行业分会常务副会长张延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集团公司常务副总裁于建军共同主持了CITME和ITMA合并启动仪式。第十届中国国际纺机展开幕之际,正式将该展会命名为“中国国际纺织机械展览会暨ITMA亚洲展览会”,标着中国纺织机械发展的水平提高。

首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德国)

2006年11月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中国服装协会和德国卡尔斯鲁厄会展公司共同承办的首届中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展览会(德国),在德国卡尔斯鲁厄会议中心隆重开幕,近百家中国优秀企业携优质优价的产品亮相,为中国企业开拓欧洲市场搭建了平台。

“三展一周”春季大行动

2009年2月10,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召开“振兴纺织产业春季市场大行动”新闻会,决定“2009年中国国际纺织纱线展、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展和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以及春季时装周”一起举办。这是危机下,行业整合最有力的支撑,不仅为行业、企业带来了信心,也扩展了行业之间的合作,推进了行业发展,成为“寒流”中一股“热浪”。

交流合作

皮尔・卡丹访华

1979年3月,法国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应邀来华,在北京民族宫举办了一场法国时装表演,在中国刮起了时尚“旋风”。

与欧盟达成贸易协定

1979年7月,根据国际纺织品贸易协定的原则,我国与欧盟的前身――欧洲经济共同体双方达成纺织品贸易协定,对相互间纺织品贸易及其管理制度作出安排。

国际纺织品委员会

1983年12月5日,国际纺织品委员会一致通过中国要求加入国际纺织品贸易协议以及其1981年底延长协议书的申请。

对外经营

1984年11月27日,中国纺织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和中国纺织机械和技术进出口公司成立。这两个公司直接经营对外业务,开展与各国之间的技术经济合作,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资金。

海峡两岸纺织工业合作研讨会

1992年9月21日,“海峡两岸纺织工业合作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海峡纺织业携起手来,顺应历史潮流谋求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海峡合作及对话起到了积极的桥梁作用。

“全球纺织经济论坛”

2004年3月29日,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的首届“全球纺织经济论坛”于北京举行。论坛以“合作、发展”为宗旨,以“后配额时代创造共赢的未来”为主题,具体探讨在贸易自由化新阶段全球纺织经济与贸易发展趋势,国家间与区域间产业合作新的可能性等共同的战略性课题。

世界纺织大会

2004年5月24日,第83届世界纺织大会在上海世贸商城举行,这是世界纺织大会首次在中国内地召开。有着“纺织业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纺织大会是全球纺织界历史最长、参与范围最广、涉及产业链环节最多的会议。随着中国纺织业的迅速崛起,“纺织大国”逐渐向“纺织强国”迈进,中国已成为世界纺织的焦点。

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

2008年7月28日,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正式加入国际纺织制造商联合会,成为该组织在中国大陆及台港澳地区的唯一正式成员,并履行国家代表职责。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的加入不仅使该国际组织在全球纺织产业界更具代表性和权威性,也意味着世界对中国纺织的认可。

第三届“四方会议”

毛纺调查报告篇5

艰难运行 逆境中求生存

20xx年8月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纺织服装成为危机中国内受影响最大的实体经济行业之一。一贯表现强势的中国纺织服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20xx年11月份纺织服装出口增幅降至10年来最低点。一方面主要进口国市场需求萎缩,另一方面一些海外主要客户将定单转向价格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解我市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目前运行情况,我们对这类企业相对集中的宜章、桂阳、嘉禾、临武等县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材料上报。

一、**市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基本情况

我市纺织服装及相关产业,是伴随着近几年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从事毛织、服装加工生产的企业有近60家,生产员工逾万人,年产值超过3.5亿元。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嘉禾、临武、宜章三县,桂阳、北湖区、苏仙区、资兴等地也零星存在。规模较大的纺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有宜章俊丰印染、临武有君婚纱、桂阳顺发内衣、苏仙区嘉码服饰、资兴天洋制衣等,年进出口额达到3000多万美元。这些企业都是近几年从沿海转移到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自主经营,并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其中俊丰印染是我省十大加工贸易重点企业之一,20xx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万美元。除此之外,我市绝大部分毛织服装加工企业,是由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创办的小厂,或以内资企业注册,或以个体营业执照登记注册,企业主要从广东东莞等地上游企业接订单、加工成半成口后,返回广东进行后整加工才销往国际市场,这类企业大多规模小、档次低,不能自营出口和自主研发。我市包括玩具、电子、箱包、鞋帽等来料加工型企业主要也是以这种方式运作,我市的毛织、服装企业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其出口市场80%在欧美国家。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毛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如果说20xx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至,那么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渗透,到20xx年9月份,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才真正感受到寒意逼人,演绎了一幕幕优胜劣汰的悲喜剧:一是小型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无法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纷纷停产。这些加工厂对沿海服装企业依赖性强、客户单一,而金融危机后,沿海很多针织、服装企业难以维持,纷纷关闭、停产,受“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这些与之相关联的内地小厂也难逃覆辙。嘉禾县26家针织服装厂,目前已有20家停产,2家处于半停产状态,4家正常运转,近700多人失业。二是规模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虽在运转,但是订单数量逐渐减少,企业发展不容乐观。如我市俊丰印染、顺发内衣、嘉玛服饰等企业20xx年11月份开始,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3成,出口也大幅下滑。12月份我市服装、印染产品出口比11月份减少了近一半。三是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市场占有额不减反增。临武有君婚纱时装有限公司在10月份企业出现利润压缩,订单急骤减少的形势下,立即采取了拓宽出口渠道,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开支等措施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企业订单数量激增、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据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困扰我市毛织服装相关企业的主要困难有:①国外需求持续减弱,从国外或从沿海订单逐渐减少;②欠款周期延长、工缴费难以及时到位,上游企业跑单时有发生;③由于来料加工型企业实力不强,融资难度大,企业转型,开发新产品、追加投资都存在着现实困难;④“三率两价”(出口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频繁变动,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和不可预见性,不确定因素也影响了对外报价,不敢承接长单、大单。

三、对策及建议

我市的毛织服装产业虽然整体实力不强,对经济贡献有限,但是它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我市包括玩具、电子、鞋帽等来料加工型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现状。这些企业是我市近几年招商引资的成果,同时由于其产品外向度较高,未来几年可能将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股强势力量。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国家为了扶持身陷困境的出口企业,先后动用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减税、降息等调控手段,对于逆境中的纺织服装企业,这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如何在危机蔓延与机遇中求得持续发展,保证企业的生存。现从企业、国家、当地政府层面浅谈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层面。

坚定信心,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①主动追踪相关信息,增加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了解,提高企业决策预测性。及时了解国家层面的相关扶持政策,使政策与企业决策行为进行对接。②提高应用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成熟的金融 衍生工具、出口信用保险等,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和出口估算风险。③规范交易条件,按照正常程序获取信用较好的银行开具的信用状况以及进口商预付款等降低交易风险。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巩固和发展传统调拨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目前鼓励内需的政策,积极拓展国内市场。⑤优化出口商品,以高质量、低价格取胜,适时进口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⑥强化内部挖潜增效,努力开源节流,节能减耗,降低成本。

(二)国家层面。

继续给予扶持,保持政策稳定性:①继续加大对出口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适当提高纺织等行业出口退税率。②保持政策稳定性,进一步放松贷款的投放政策。③出台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优惠政策,如降低征税率、减化内销申报程序。④国家在预期、短期内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灵活管理人民币升值速度。

(三)当地政府层面。

毛纺调查报告篇6

政协二届会议以来,广大政协委员就“如何振兴我市传统轻纺工业”等相关议题提出了许多高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提案的形式提交有关部门。对此,市政协提案委、财农委组织部分委员在乔万荣副主席的带领下先后到二毛纺厂、皮革厂等企业进行了带案视察,并和有关部门、部分企业代表进行座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轻纺工业基本状况

轻纺工业是我市历史悠久的传统支柱产业,曾是全市利税贡献最大、从业人数最多的行业。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轻纺工业一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过非凡贡献的产业,占工业总产值65%,利税70%左右,财政收入33%以上,就业人数达12万多,在我市经济发展史上书写了辉煌篇章。上世纪末,由于受政策、体制、管理、设备、人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轻纺工业全面滑坡,国有、集体企业逐步停产、破产。到本世纪初,衰落到谷底,仅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0.6%左右。近年来,稍有所回长,20xx年,总产值占全市工业的0.9%,20xx年1—6月份完成总产值7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1.3%。我市轻纺工业的基本特点是产业分布较广,各县区都有,有食品加工、服装、纺织、皮革、皮毛、医药及工艺美术等十多个种类;有食盐、食品、饮料、白酒、啤酒、西服、防寒服、地毯、毛毯、花炮等几百种产品。这些产业的发展壮大,将对我市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居民收入、稳定社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我市毗邻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其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与我市基本相同。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紧紧抓住国家能源战略西移的机遇,依托资源优势,开展科技创新,在重点发展能化产业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轻纺工业,带动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990年全市轻纺工业总总产值7.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值的56.97%。20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70.1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8.45%。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鄂尔多斯市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将优势轻纺企业转制为民营企业,激活了企业经营机制。同时,政府对鄂尔多斯集团等强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采取拨款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企业资金困难、鼓励企业打造名优品牌、建立轻纺工业园区等一系列措施,培育出鄂尔多斯集团等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壮大,也创造了鄂尔多斯品牌形象。20xx年,全市轻工业总产值达到114.34亿元,占全市工业产值是我市的7.7倍以上。轻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工业经济多元发展,也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鄂尔多斯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二、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主要问题有:一是我市轻纺工业总体上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市场份额少、竞争力弱,处于自由发展、自我生存状况;二是国有集体企业纷纷破产关闭,民营企业各自为战,影响做大做强;三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差,在轻纺工业上没有存续的知名品牌,毛纺、地毯、制革及制鞋等传统优势产业已退出市场;四是在农产品加工上,处于小、零、散状态,加工简单,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五是以工业产品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如进行日用化工等终极产品生产、拉长能源化工产业链的项目几乎是空白;六是当地城乡居民就业率底,就业结构不合理。

影响我市轻纺工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受能源化工产业“挤出”效应影响,能源化工大项目与地方产业发展联系不够紧密,带动不了轻纺工业的发展。二是能源化工产业巨大投资回报,影响了投资者的创业心态,也扭曲了一些地方、部门领导者的政绩观,影响了持续发展理念。三是对轻纺工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宏观政策措施不强。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扶持轻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四是行业管理缺失,政策引导困难,协调服务滞后。过去轻工业由政府一个职能部门管理,现在,轻工业主管部门撤销,其职能分解,造成行政资源分散,难以发挥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五是扶持资金分散、总量少,企业自筹资金困难,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无法实现。目前,市上还没有扶持轻工业专项资金,对轻工业的发展不能从整体上宏观调控、形成合力。六是观念落后,政策滞后,错失了国有向民营和股份整体转制,利用原国有企业的技术、市场优势,趁势做大做强的时机,在改革上往往是关门走人,流失了大量的生产要素。七是民营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不想联合重组、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

三、振兴和发展轻工业的对策建议

1、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振兴榆林轻纺工业指导思想。各级领导要更进一步地认识到轻纺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竟争优势明显的产业,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 程、增加农民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社会就业、促进城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认识到重工业是强国工业,轻工业是富民工业。要吸取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要学习毗邻地区如鄂尔多斯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要认识到我们有充裕的土地资源、原料资源、劳动力资源的发展优势。

2、制定政策措施,确保轻工业健康有序发展。建议市委召开常委会、政府召开常务会,专题研究我市轻纺工业发展思路和对策,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关于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指导意见,制定10年规划,要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资源,恢复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现有产业,鼓励发展新兴产业,明确发展的总体思路。要从发展目标、领导机构、扶持措施、考核督办等方面全面指导我市振兴和发展轻纺工业工作。从而使我市轻纺工业逐步走上健康和谐发展的轨道。

3、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目前我们“跛脚”发展方式,即重工业“一条腿粗而长”,轻工业“一条腿短而细”的不合理状况。要大力发展轻工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要坚持三个“两手抓”既要抓能源化工产业,又要抓传统轻纺工业;既要抓大型企业的引领,又要抓中小企业的发展;既要抓国有企业的改制,又要抓民营企业的发展。建立三个反哺机制,即工业反哺农业;重工业反哺轻工业;城市反哺农村。大力发展毛绒、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4、理顺行业管理,加大协调服务的作用。一是要扭转轻工业管理方面的混乱和缺失,明确经委行使轻纺工业行业管理职能,引导轻工业健康发展。二是政府成立类似于“扶持南部发展办公室”的临时机构,或成立轻纺工业发展振兴指导小组,由市政府有关领导任组长,经委,发改委、财政局、农发办、农业局、林业局、科技局、中小企业局等部门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经委,这样可以整合行政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利用各部门的相关政策,集中各类扶持资金,力争到2020年左右,实现工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轻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目标。三是鼓励支持轻纺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实现自由发展。

5、加快园区建设,力争项目早日落地。加快《榆林市“十一五”工业发展规划》确定在榆林经济开发区建设轻工业园的建设步伐,尽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行业准入条件,吸取先进技术,充分利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契机,通过招商引资、联合重组、政策优惠等措施,创造条件,吸引各种经济成分的轻纺企业入园,引进国内外大型轻纺企业集团落户榆林。把园区建设成具有经济规模最佳,专业化程序最高,拥有生产、科研、信息等多功能的现代化纺织工业生产基地。到20xx年,总投资9600万元,建成毛纺、制衣等传统产业集中园区。

6、实施品牌战略,引领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要把“绣鸡牌”毛线、“古城牌”毛毯、“长城牌”地毯、“娇舟牌”呢绒、“三爱牌”服装、“天舟牌”羊绒衫、“古城牌”皮革等曾经具有宝贵财富的驰名品牌保留住、宣传好。二是要在传统轻工企业实施改制时,必须要努力做到保住牌子、留住队伍,门不关、人不散。即使是破产企业,相关部门也要注入一定的商标保护专项资金,确保商标在近期内不被注销。通过政府整体打包积极寻找合作伙伴,用无形品牌调动有形资源,让老品牌展现新魅力。三是要创新机制。从研发人才培养、专项资金扶持、创新成果激励等方面支持和促进新产品的研发,制定高质量、高标准的具有地方特色产业产品质量标准,用特色化推进品牌化。四是要加强产品宣传力度,政府应在扶持经费中专门列支一块用于补贴支持本地产品在部级媒体上的广告宣传。

7、启动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工程。一是把自主创新摆在振兴发展轻工业的突出位置,从政策上、体制上、机构上激励自主创新,培养创新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合理启用原一毛、二毛、羊绒分梳厂、皮革总厂等一系列中、高级人才,加强与科研机构和专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准确把握国内外轻工业市场发展动态,紧紧跟踪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三是通过配套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体制环境,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产品企业化、企业市场化,进而形成产业化。

毛纺调查报告篇7

国家质检总局印发2010年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点

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日前制定印发了《2010年全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要点》,指出:2010年是构建大质量工作机制和推进大质检文化建设的一年。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质检工作会议有关精神,今年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和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条主线,以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活动为重要抓手,夯实基础,创新机制,狠抓统筹协调和规范管理,加快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不断增强产品质量监督有效性,切实提高监管工作水平,为质检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为此,要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1.夯实基础,完善制度,努力构建适应新形势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2.规范管理,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产品质量监督工作的有效性;3.转变观念,扎实工作,切实发挥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4.加强监管,形成合力,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把关能力;5.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有力保障。(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商务部第六批出口商品技术指南

为指导企业以目标市场为导向,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提升我国对外贸易的技术竞争力,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制定了出口商品技术指南,已《出口儿童服装技术指南》、《出口羊绒制品技术指南》等第六批10项出口商品技术指南。(来源:中国质量报)

淘汰落后产能从技术装备开始

因印染技术落后污染环境,被广东省环保局处以21万元罚款,并被东莞市环保局追缴排污费1100多万元的世界最大圆筒针织面料厂商福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毅然决定关闭旗下东莞福安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投资1亿美元在江苏盐城兴建使用最新技术设备的新型印染厂。

印染行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落后产能,早已被列入纺织业重点淘汰之列。国家在2009年的《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1年,一是重点淘汰75亿米高耗能、高耗水、技术水平低的印染能力,约占印染生产能力的15%;二是淘汰230万吨化纤落后产能,约占化纤生产能力的10%。同时提出了加速淘汰棉纺、毛纺落后生产能力的要求。2010年,国务院又部署加强纺织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纺织等重点行业近期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来源:中国纺织报)

监督•管理

上海纤检所参加2009年上海高校后勤团体采购工作总结大会

1月20日下午,2009年度上海高校后勤团体采购工作总结大会在上海电视大学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上,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秘书长杨奇伟在讲话中指出,要不断完善与上海纤检所的协作关系,进一步建立常态监管机制,筑牢市场监管的防线。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监督处处长赖晓宜就学校学生床上用品团体采购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作了专题讲话。她充分肯定了上海高校后勤配货管理中心和上海市纤维检验所11年来对于高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把关的合作机制是卓有成效的。在此基础上,上海纤检所在建立企业质量档案、全过程参与公开招商和团体采购、开展企业质量体系检查、专项执法检查、学校周边市场整治和质量回访等六大方面全方位严把学生床上用品质量关,并拟于2010年推出产品防伪标志,进一步加强学生床上用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力度。(来源:上海纤检所)

重庆市纤检所对访贫问苦救灾物资进行把关检验

入冬以来,市纤检所对市民政局、市红十字会、市慈善总会、市扶贫基金会等17个单位采购的棉衣、棉被进行了把关检验。共检验棉衣、棉被20批46761件,合格率100%。同时联合万州、云阳、武隆3个区(县)质监局对其辖区内的棉衣、棉被等絮用纤维制品进行了重点检查,查处了500件不合格棉衣。(来源:重庆市纤维织品检验所)

遂宁市纤维检验所开展羽绒及羽绒制品专项检查

为加强羽绒服质量的监督管理,针对目前市场上许多羽绒服存在含绒量不达标或以粉碎毛代替羽绒作为填充物欺骗消费者的质量欺诈情况,遂宁市纤维检验所于2009年12月开始对全市部分商场、品牌商及羽绒服装加工店销售的羽绒服开展了专项监督检查。

本次羽绒服装产品质量抽查依据GB/T 14272《羽绒服装》标准对羽绒服装填充物的成分含量进行检验。共抽查服装经销企业、羽绒服装加工店20家,抽取20批次产品。经检测,合格16批次,产品抽查合格率仅为80%。检查中发现的相关问题如下:一是产品标识充绒量与实物明显不符的情况较为突出。从检验情况来看,在此次抽查不合格的4批次产品中,有1批次样品以粉碎毛代替羽绒作为填充物,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25%。二是羽绒服中存在掺杂掺假、以次充好的情况。遂宁市场羽绒服产品标识含绒量与实物明显不符的情况较为严重,在抽查不合格的4批次产品中,有3批次样品充绒量与低于标识明示的含绒量,占不合格样品总数的75%。(来源:遂宁市纤检所)

“宜而爽”“霞黛芳”等品牌内衣上黑榜

国家质检总局近日通报113家企业生产的113种针织内衣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11种产品不合格被曝光,涉及宜而爽、豪菊、卓莹、圣雅美、蒙莉尤妮、纳雪、迪娜、HONEYHUNT、温之绵、霞黛芳、宇美其等品牌。

此次抽查依据《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GB 18401―2003等强制性国家标准及相应产品标准的要求,对针织内衣产品的甲醛含量、pH值、可分解芳香胺染料、耐水色牢度、耐碱汗渍色牢度、耐酸汗渍色牢度、耐干摩擦色牢度、耐洗色牢度、纤维含量等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抽查结果表明,所抽产品中涉及人身健康安全的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以及耐水、耐汗渍、耐干摩擦等染色牢度检验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其中可分解芳香胺染料项目在针织内衣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已连续5次全部合格;与基本安全性相关的染色牢度项目连续4次全部合格;甲醛含量项目连续3次全部合格。(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莲娜姬”女士内衣pH值超标被曝光

2009年四季度,甘肃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对毛棉针织品、絮用纤维制品等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根据抽查结果,3批次服装不合格被曝光,其中标示浙江雪中花服饰有限公司生产的“雪中花”天丝羊毛女衫(规格型号:100)纤维含量项目不合格;标示捷诺制衣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莲娜姬”女士内衣(规格型号:XL)产品标志、pH值项目不合格;标示深圳川洋美惠服装生产的“川洋美惠”毛衫标识、纤维含量项目不合格。(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

近30万枚不合格服装标识集中销毁

日前,萧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集中销毁了收缴的113批共计296789枚不合格的服装标识,其中绝大多数为服装面料纤维成分不合格标识。

据了解,服装面料纤维成分标识不合格主要是指实际测试成分与洗唛成分标识不符,服装面料成分测试结果与标识不符。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一位工作人员拿起其中一张不合格标识解释道:“像此批出口服装的面料是由两种不同纤维混纺而成的,经检测含棉98%,含氨纶2%,但其服装洗唛上却标示了100%棉,这就不符合出口产品的相关规定。企业服装制品在出口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时,更需提高警惕,欧盟明文规定,纺织品必须是完全由同一种纤维制成,其纺织品标识才能标示为‘100%’、‘纯’或‘全’。美国最近也出台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明确了可追踪标识的要求,一旦标识不满足可追溯的要求,其产品就应当立即被召回。”(来源:萧山日报)

新国标实施 市场部分蚕丝被标注不规范

近日,记者走访了泰城部分商场、超市、专卖店了解到,蚕丝被新国标虽然于2月1日起实施了,但泰安市场上标注不规范的蚕丝被还有不少。记者了解到,蚕丝被国家标准于今年2月1日正式实施,国标对蚕丝被的名称、蚕丝种类和含量等均作出了规定。比如,在等级上采取“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的分类法;在名称上,要注明纯蚕丝被或混合蚕丝被;对于蚕丝纤维的种类和含量,应在包装上标注填充物的蚕丝种类,如桑蚕丝或柞蚕丝及含量的比例。业内人士建议,选购蚕丝被时,先看产品标识,要选标识写明“100%桑蚕丝”或“100%柞蚕丝”的蚕丝被,若笼统表示“100%蚕丝”,则可能是假冒的。(来源:齐鲁晚报)

标准•检验

纺织行业标准制定力度加强

近日,伴随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2009年第二批工业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各个行业、各个门类用来衡量产品质量是否达标、试验方法是否科学的标准“准绳”,再一次被主管部门、起草单位以及相关企业所关注。现行的1457项纺织标准中,涵盖了纤维、纱线、织物、制品、服装以及纺织装备各产业链,涉及服用、家用、产业用三大应用领域,基本满足了纺织各行业发展的需要。在纺织品与服装领域的959项标准中,覆盖了纺织品与服装各专业门类。在纺织机械领域现行的498项标准中,覆盖了其下各专业门类。(来源:中国纺织报)

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暂行政策

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最近宣布了一项暂行政策,内容涉及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第101部分,关于部件测试和证书在儿童产品及其他消费品中涂层的铅含量限值为0.009% (90ppm)和儿童产品非涂层的铅含量限值为0.03% (300ppm)。(来源:WTO检验检疫信息网)

纺织业4项丝绸行业新标准 4月实施

从全国丝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传来消息,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工科〔2009〕年第63号公告批准77项纺织行业标准,其中丝绸行业标准有4项。它们分别是《蚕丝含胶率试验方法》、《桑/柞产品中桑蚕丝含量的测定化学法》、《粗规格生丝》、《桑蚕双宫丝织物》。据了解,这些新标准将于4月1日开始实施。(来源:中国纺织报)

家用纺织品毛巾行业唯一标准化技术机构诞生

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巾分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近日在济南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巾分技术委员会章程、秘书处工作细则及委员会工作计划,这标志着我国毛巾领域第一个全国性标准化技术组织正式成立。山东滨州亚光毛巾有限公司和青岛喜盈门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家用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毛巾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

作为毛巾行业内唯一的标准化技术机构,该委员会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在毛巾产品及辅助材料领域内从事全国性标准化工作的技术组织,主要负责毛巾产品及辅助材料专业标准化的技术归口工作。(来源:中国工业报)

福建省纤检所荣获2009年度全国服装标委会“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

近日,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9年年会在云南省丽江市顺利举行。来自全国各地服装行业的80多位委员、专家和行业代表出席了会议,省纤检所也应邀参会。会议听取了全国服装标委会秘书处2009年度全国服装标准化工作情况的汇报,讨论了技术委员会“十二五”规划的研究方向和国家标准《羽绒服装》报批稿的技术修改内容,并对行业标准《单、夹服装》和《连衣裙、裙套》的意见处理情况进行了说明。另外,年会对2009年标准化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予以了表彰,福建省纤维检验所荣获了“全国服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先进单位”的称号。

近年来,福建省纤检所始终积极开展各级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完成多项国家、行业以及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任务后,2009年间,又按计划完成并向标委会提交国家标准《机织起绒合成革基布》征求意见稿;省地方标准《再加工纤维》已制定完成,行业标准《服用针织间隔织物》和国家标准《纺织品耐黄变》以及省地方标准《抗菌涤纶长丝》、《抗菌针织间隔织物》均已被批准立项。(来源:福建省纤检所)

防螨与防霉纺织品两项国家标准已经实施

200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相继批准了两项国家标准《GB/T 24253―2009纺织品 防螨性能的评价》和《GB/T 24346―2009纺织品 防霉性能的评价》,这两项标准将同时在2010年2月1日实施。

国家标准GB/T 20944.1―2007《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先前已经实施,上述3项由北京洁尔爽高科技有限公司和其子公司深圳康益保健用品有限公司主持起草制定。这三项标准结束了我国健康纺织品无国标的历史,该3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对于规范我国防螨、防霉和抗菌纺织品市场,促进功能纺织品的创新将起到重要作用。(来源: 中国品牌服装)

市场•品牌

山东省纺科院液体滑渗穿透仪和汽车内饰材料熔融仪通过科研鉴定

由山东省纺织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液体滑渗穿透综合性能测试仪和汽车内饰材料熔融性能测试仪顺利通过科技成果鉴定。鉴定认为,两仪器总体性能达到国际同类仪器先进水平。

鉴定委员会认为,液体滑渗穿透综合性能测试仪适用于卫生用非织造布的液体穿透试验和透过效率试验,纸尿裤的渗透性能试验,测试原理科学合理,自动化程度高,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适用面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总体性能达到了国际同类仪器先进水平。

汽车内饰材料熔融性能测试仪适用于各类纺织材料在特定的高温红外辐射热源条件下熔融性能的测定,符合欧盟95/28/EC ANNEXⅤ要求。该仪器采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和功率可调的热源,模拟汽车内饰材料日常使用状态的测量方式,可自动测量恒定热流密度情况下试样熔融情况,提高了测试精度。该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为制定相应的国内标准奠定了基础。适用面广,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来源:山东省纺科院)

爱博尔:走时尚精品路线

在这次出乎大多数人预料的“冷冬”中,羽绒服产品销售一枝独秀,成为人气最旺的热销防寒服装品种,这也加剧了羽绒行业的市场竞争,用“诸侯纷起、群雄争霸”来形容当下羽绒行业毫不过分。有着十多年羽绒行业积淀的“爱博尔”品牌,在中国羽绒制品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不但得到了市场的充分肯定,更是以时尚的外观和卓越的品质在同行业领域中脱颖而出。“爱博尔”董事长陶金良表示,公司一直在努力确立企业和产品在羽绒行业中的高端定位。(来源:中国服装协会)

新百伦重回中国市场 今年将开200家零售店

2月6日,新百伦中国区总裁Michael D.Wellman对记者表示,2010年将在中国开出200家零售店,其中,体验店将达13家。业内人士认为,在上个世纪末吃尽OEM工厂苦头和商标纠纷不断的新百伦势必在重返中国后重新审视工厂,为此在中国的生产线扩张也处于审慎态度。此外,有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新百伦在中国的代工厂由新百伦美国总部授权管理。波士顿方面还派出专家,更加紧密地监督生产,控制生产质量。(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本土服装品牌崛起对外国品牌构成挑战

《金融时报》最近撰文指出,中国本土消费品牌日益崛起对外国名牌构成挑战,已经成为中国工业发展的标志性趋势之一。文章称,以前只是为西方品牌从事加工业务的中国公司,如今已纷纷成功推出自己的品牌产品,通常情况下,这些产品的质量与外国大牌并没有什么差别。

文章分析,在确立自身品牌相对于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力之后,中国公司具有若干优势。首先,对连锁店的依赖程度低于外国同行,使其在质量和品牌管理方面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其次,本土品牌可以更灵活地向二三线城市扩张,而这些城市是收入的主要来源。随着增长从大城市向规模渐小的城市辐射,跟进能力已成为运动服饰制造商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来源:金融时报)

intertextile春夏展为2010打响“开门红”

3月底,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将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相对于代表收获的intertextile秋冬展会,3月春夏展更象征着希望。在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的金融危机对行业的严峻冲击之后,2009年10月的上海面料展就已经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活力,预计观众总数将达到53900多人,其中海外观众9500 人,到场的观众来自105个国家和地区。

毛纺调查报告篇8

6月17日至18日,全国质检系统科技管理工作会议在福建福州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福建省副省长叶双瑜出席并讲话。

孙大伟在会上强调,按照2010年全国质检科技大会确定的“十二五”质检科技工作总体目标的部署要求,全系统要将科技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抓好建设科技质检的各项任务:一是加快技术机构建设步伐,加强总局直属四大院的科研创新能力建设、系统内部级技术机构的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和一线执法机构的技术保障能力建设;二是加大科研项目攻关力度,抓好科技质检作用发挥,努力实现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进出口商品检验、出入境检疫、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和质量管理、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等领域创新突破;三是合理配置质检科技资源,构建工作体系;四是着力推进人才强检战略,实施高层次人才开发工程、质检青年英才培养工程、全员岗位技能培训工程和中西部地区人才支持工程。(来源:中国质量报)

今年质检系统将围绕十个重点做好援疆工作

6月17日,全国质检系统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杨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宋爱荣出席并讲话。今年要重点加强10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择质量管理功底深厚、对新疆工作比较熟悉的专家作为顾问人选指导并参与新疆编制《质量发展规划》;二是协助建立完善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同时围绕新疆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产品质量合格率指数建设等给予指导;三是协助建立完善政府质量奖励制度;四是支持新疆开展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五是支持新疆加大品牌建设力度,推动新疆品牌建设跃上新台阶;六是帮助落实支持新疆质检事业发展24个项目,在金质工程二期项目建设方面给予新疆质检两局重点倾斜;七是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第七批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建设;八是组织专家对新疆民族特色加工食品的特点、工艺、质量安全控制环节进行调研,帮助新疆质检部门做好制定、审查、民族特色加工食品审查细则工作;九是支持特种设备检验能力建设,积极协调各对口帮扶单位;十是尽快组织包括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及其他省能源计量专家在内的咨询服务队,赴新疆国家城市能源中心(新疆)进行实地调研和指导。(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26家单位首批荣获“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称号

6月2日,2011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工作会议在浙江兰溪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主办,浙江省兰溪市人民政府承办,浙江省桐庐县横村镇人民政府和浙江华新实业有限公司支持。会议宣布,北京雅宝路天雅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26家单位为首批“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北京雅宝路天雅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玉琦、浙江华新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钱云江、浙江富润科创商务服务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海青等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成功经验。与会代表还就集群公共服务平台目前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同时提出缺乏运营资金是目前建设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面临的最大难题,呼吁相关部门给予支持。(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江苏纤维检验局严查“黑心棉”生产窝点

5月初以来,江苏纤维检验局把加强生产源头监管作为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的重要措施,组织开展了全省范围打击制售“黑心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一举查获多个“黑心棉”生产窝点。当前,江苏部分地区“黑心棉”生产和销售等违法行为十分猖獗,不法分子的隐蔽性和反侦查能力有所增强。许多“黑心棉”生产窝点隐藏于民居内,昼伏夜出居多,有些兜售者已经学会了规避打击。今后,该局将进一步强化“黑心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宣传力度,鼓励社会举报,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打击使用禁用原料或限用原料生产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以及非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冒充生活用絮用纤维制品等违法行为。(来源:中国纺织报  )

秉公执法受赞扬 真情锦旗赠纤检

2011年5月27日,上海纤检所收到一面来自某销售企业的锦旗,上书“秉公执法、服务企业”。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在授旗时表示,由于该所执法人员在处理该超市被消费者举报销售“黑心棉”案件中,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和《技术监督行政案件办理程序的规定》等有关规定,秉公办理,耐心地为他们讲解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使他们了解到产品质量对经营企业的重要性,提高了产品质量意识,为今后加强进货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打下了基础,特以此锦旗对该所的工作表示感谢。(来源:上海纤检所)

福建省质监系统首家院士工作站落户省纤检局

“6・18”海峡两岸项目成果交易会在榕隆重召开,会上,福建省纤检局被授予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等省领导为工作站授牌。据了解,院士专家工作站是由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办、省科协共同颁发。此次落户省纤检局,将为该局发展战略制定提供技术咨询和决策指导。同时,将在引进高端科技人才、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来源:福建省纤检局)

东营:儿童服装合格率53.7%

“六一”儿童节前期,为确保全市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消费环境,东营市纤检所对全市流通企业在售的儿童服装进行了专项检查。抽查了13家企业儿童服装41批次,经检验合格率为53.7%。

这次抽查是根据GB 5296.4―1998对儿童服装的使用说明标注情况进行检验,根据GB 18401―2003对甲醛含量、pH值、色牢度等安全指标进行检验。检验41批次中,合格的有22批次,合格率为53.7%。不合格项目主是使用说明、纤维含量、甲醛含量、pH值及色牢度等。对不合格的产品市质监局将采取责令企业停止销售等措施,确保我市儿童服装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来源:东营市纤检所)

黄冈市纤检局圆满完成本地区定点计划丝绸织物检验任务

近期,黄冈市纤检局纺织品检测室针对全国茧丝主产地英山县的3家大企业生产的蚕丝被、睡衣、真丝背心等丝绸织物进行了安全项目检测。本次共检测22个批次,经检验,仅有一个批次的样品色牢度不合格,一个批次样品填充物成分不合格,同比去年丝绸织物抽样检测的9个批次样品,各项安全项目指标合格率有了大幅度提高。(来源:黄冈市纤检局)

图木舒克纤检所开展儿童服装专项集中检查活动

图木舒克纤维检验所在儿童节前后近20天时间里,在辖区内开展儿童服装专项集中检查活动。同时向广大消费者讲解儿童服装的识别、鉴别方法,以免在今后的购买过程中上当受骗,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次检查我所共出动30人次,检查从事童装销售的商店10家,在检查中发现大部分的销售商对服装质量标识意识淡薄甚至没有概念,造成儿童服饰消费市场存在安全隐患。此次专项检查活动,得到了销售者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减少了不合格服装的生存空间。今后我所将加大对辖区内童装市场的监管力度,确保辖区内儿童服装的质量安全。(来源:图木舒克纤检所)

地区纤检所开展儿童用品、学生校服质量专项检查工作

为切实保障少年儿童用品的质量安全,全面加强儿童服装、幼儿园儿童用絮用纤维制品、学生校服质量监督工作,发挥质监部门在“民生建设年” 的重要推进作用,“六一”儿童节期间,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所组织开展了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儿童用品质量违法行为专项执法打假工作。检查期间,该所主动与地区教育行政部门联系配合,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8人次,对地区规模较大的7家幼儿园用纤维制品和阿克苏市各学校校服质量实施了监督检查。(来源: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所)

国内纺织品服装出口萎缩苗头不容忽视

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纺织品服装累计出口888.35亿美元,同比增长26.55%。乍一看,纺织品服装出口形势大好,说明纺织品消费环节非常火爆。但事实情况真是这样吗? 德州地区最大的纺织企业ST德棉主管销售的副总经理马锦霞解释说:“不能只看表面数据,要看数据后面。纺织品服装出口金额的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料等成本的上涨带动了产品价格上涨,量的上涨微乎其微。而且,前5个月的出口,大都是去年年底至今年前两个月的订单,最近三四个月的订单情况要在以后几个月才能逐渐显现出来。”

而且,从销售金额看,纺织品服装的出口也出现了一些萎缩苗头。从5月单月情况看,纺织品服装出口203.38亿美元,同比增长23.77%,较去年同期33.53%的增速回落9.76个百分点,较今年前4个月增速也明显放缓。从环比数据看,5月份纺织品服装出口203.38亿美元,较4月份环比仅增长2.33%。(来源:经济导报)

德州市拟打造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

近日,山东省德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提出今后几年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主线,努力打造农产品(食品)加工、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十大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德州市已形成了化纤、棉纺织、毛纺织、印染、针织、服装、纺织机械、纺织器材等门类较为齐全的纺织服装产业体系。到2013年,纺织产业累计投入390亿元以上,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以上。(来源:本刊)

以色列屹立集团签订苏州扩建计划

近期,以色列屹立(Nilit)集团,尼龙66产品的全球领先制造商,正式签订了屹立(苏州)工程塑料技术有限公司“扩建计划”。该计划由屹立董事长Michael Levi(迈克尔)和江苏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主任杨知评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共同签署。该计划将会扩大屹立集团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和投资规模。屹立集团于2007年首次在中国苏州建立了锦纶工厂,2009年又建立了工程塑料工厂。扩建计划充分证明屹立对尼龙66行业的承诺,以及向中国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专业服务的承诺。(来源:中国纺织报)

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研制IWTO国际标准

5月10日,第80届国际毛纺织组织(IWTO)年会的技术与标准委员会会议上,由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于2004年,在第73届国际毛纺织组织大会上提出了制定IWTO起球试验方法标准的提案,终于在7年后获得了大会全体通过,将《羊绒、羊毛针织品起球测试方法》的“工作组草案标准”升级为“IWTO测试方法草案标准”,这一标准将会收入《国际毛纺织组织测试方法标准及测试方法草案》红皮书中。这项国际标准的研制成功,是中国纺织行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研制的一项重要突破,也将是鄂尔多斯集团在羊绒领域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研制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来源: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

现代纺织产业园落户青纺联

5月26日,山东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青岛市四方区政府在青纺联四方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面启动“青岛现代纺织产业园”的建设。同时,青纺联“国家多组分差别化纱线坯布开发基地”和“中国多组分纱布精品基地”和青纺联技术中心也同期在产业园正式挂牌。据青纺联集团董事长闫勇介绍,按照该集团与青岛四方区政府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双方将携手以目前的青纺联四方产业园为核心,共同打造一个以现代纺织服务业为特色的“青岛现代纺织产业园”。(来源:纺织服装周刊)

第四届纺织生物工程和信息学会国际会议(TBIS 2011)在北京服装学院隆重召开

第四届纺织生物工程和信息学会国际会议(TBIS 2011)于2011年5月27日―29日在北京服装学院隆重举行。作为中国纺织及服装高等院校举办的规模最大一次国际学术会议,TBIS 2011国际学术会议创造了四个之最:论文投稿数量最多,论文总体质量最高,论文涉及领域最广以及参会代表来源最宽。通过本次会议,将促进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国际化,加深国内研究学者与国外研究专家在学术领域的深入交流,为未来国内外学者及机构开展研究与合作,探讨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因此,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未来中国及世界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为北京“时装之都”建设贡献力量。(来源:本刊)

石狮纺织服装成为中东客商抢手货

记者从福建检验检疫局石狮办事处获悉,今年1月至5月石狮口岸出口中东各国货物348批、货值2618.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4.6%和1.82倍;其中纺织服装247批、货值2132.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23倍和3.91倍;鞋类63批、货值281.4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2%和17.6%,石狮纺织服装等产品在中东已经成为“抢手货”。(来源:中国国门时报)

纺织服装高技能培训基地在武汉纺大揭牌

6月10日,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武汉)揭牌仪式在武汉纺织大学举行。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武汉纺织大学校长韦一良、副校长黄运平,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周启红等领导以及武汉纺大高职学院全体教职工参加揭牌仪式。韦一良在致词中说,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顺应了时展的需求,学校有信心有能力有义务担负起为我国纺织服装行业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来源:中国纺织报)

2011中国国际羊绒交易会迈向新里程

 2011年中国国际羊绒交易会(CASHMERE WORLD)于10月24日―26日在北京的中国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该展会由中国商务部直属的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与亚洲领先的国际展览会组织机构博闻共同举办。

2011年中国国际羊绒交易会(CASHMERE WORLD )的新亮点之一是为参展商及买家提供的“商贸配对”尊享服务。该活动旨在帮助参展商和买家寻找新的商业合作伙伴,营造良好的洽商环境。此外,为了营造一个高素质、功能全面的商贸平台,本届展会将推出全新的工厂参观活动,组织羊绒业内人士于展会后到羊绒产业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从生产、处理等技术方面深入了解羊绒生产流程,借此机会促进海内外羊绒同业进行技术及商贸交流与合作,共拓商机。延续上届的精彩特色活动,本届展会将进一步扩展更多主题的论坛、会议和工作坊,汇聚业内多位重量级嘉宾和专家学者,就当前行业的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来源:本刊)

美国非政府组织呼吁婴儿产品制造商禁止使用有毒阻燃剂

上一篇:油田调查报告范文 下一篇:城市调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