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调工作鉴定范文

时间:2023-03-18 19:57:24

借调工作鉴定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1篇

[问题]

某员工试用期满以后,经考核发现并不符合我公司要求。于是公司决定,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通知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然而,该员工却找到我们人力资源部门,主张公司操作违法,公司无权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要求公司’恢复劳动关系,或者向其按照一年工龄一个月工资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金。

到底是公司操作违法了,还是该员工的认识存在错误?

[回复]

首先,贵公司的操作确实存在违法之处。我们不妨来看《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这里已经很明确地说明了适用本条解除劳动合同的一个时间限制――在试用期间。因此,对于贵公司该名员工已经试用期满,过了试用期,就不能适用这一条款解除劳动合同了。

其次,对于试用期满以后,如果考核发现不合格,不能胜任工作的,公司应当执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二)项的规定,对其进行调岗或者培训,经调岗或培训,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公司可以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并向其支付经济补偿金。

提醒贵公司,应当提前进行试用考核,在试用期内就决定是否正式录用该员工。否则一旦试用期满,即使考核不合格,劳动合同也不能以“不符合录用条件”为由随时解除了。

我们建议,企业对试用期员工应当定期进行考核,并要求各部门将最终的考核结果在员工试用期满前一周上报给相关部门,以期及时决定是否对试用期员工转正。

用好您的兼职工

[问题]

我公司是一个集团型公司,其中一下属公司在外地聘用了当地的两个人做兼职,集团每月工资,其他有关合同、社保均没有办理。请问这样用工有何风险?如何进行控制防范?

[回复]

首先,贵公司要确定这两个人是否已经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了全日制劳动关系。所谓的兼职,就是指已经与一个用人单位建立了全日制劳动关系的员工利用工作之余,到另一家用人单位工作的一种情形。因此,如果这两个人处于无业状态而到贵公司工作。那么就不属于兼职,而属于建立劳动关系了,那么现在贵公司和这两名员工之间就应当是事实劳动关系,法律风险非常大。

其次,如果这两人确实已经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了全日制劳动关系,那么贵公司可以用他们作为兼职工。但需要这两个人提交本单位同意其外出兼职的证明。因为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严重影响本单位工作的,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国家的有关劳动法规政策,因兼职而给本单位造成损失的,用兼职工的一方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因此,如果没有其原单位同意其兼职的证明,贵公司使用他们将会有一定的风险。

最后,为了以后不必要的纠纷,用兼职工还是应当与他们签订兼职协议以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综上,建议贵公司要求这两人向公司提交两份文件,一是他们与他们本单位的劳动合同,一是他们本单位出具的同意他们外出兼职的书面证明。有了这两份文件,贵公司方可与其签订兼职协议。用他们做兼职工。

此外,我们国家是不允许双重社会保险关系存在的。如这两名兼职职工在原用人单位已缴纳了社会保险,那么在贵公司就不能再办理社会保险了。

实习生是否适用《劳动合同法》

[问题]

我公司因为业务需要,准备聘用一部分在校大学生到公司实习。请问,这部分实习生是否也适用《劳动合同法》?是否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这部分实习生在我司工作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是否要进行工伤认定?公司是否要承担工伤待遇的支付责任?

[回复]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相关规定,该法适用于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双方。因此,要适用《劳动合同法》,该主体必须符合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而《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勤工助学的,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据此,贵公司招用在校大学生实习,不属于建立劳动关系,也就不适用《劳动合同法》,不一定要签订劳动合同。

根据国家及地方的有关规定,工伤针对的是建立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因此,对于不视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在校大学生实习,工作期间发生伤亡事故,不适用有关工伤的规定。这类人员适用的是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公布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的相关规定。所以,这部分实习生在工作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无需进行工伤认定,贵公司也无需承担工伤待遇的赔偿责任。

需要提醒贵公司注意的是,有部分企业在与实习生的实习协议中约定:实习期间发生伤亡事故时,由实习生本人承担责任,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这一约定属于免责条款,与上述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相冲突,应属无效条款。根据上述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不管雇主是否存在过错,不管双方是否存在约定,最终作为雇主的用人单位都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

借调期间的工伤保险谁承担

[问题]

从去年年初起,丁某由我公司借调到某厂工作。但是,前不久丁某根据某厂的要求去某地出差时,发生了一起交通意外事故,丁某身受重伤。丁某认为自己是在出差期间受伤的,应当享受工伤待遇。某厂应当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然而某厂却说丁某是我公司的职工,这个责任应由我公司承担。我公司觉得。职工已经借调到某厂,并是为某厂出差受到伤害的,此责任应该由他们承担。请问,我公司的主张正确吗?职工被借调期间因工受伤害的,到底应该由哪方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呢?

[回复]

员工因工受伤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这是员工的法定权利。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指出,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应当认定为工伤。所以,对于丁某应享受工伤待遇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因为丁某是在借调期间受到伤害的,应当由原单位还是借调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呢?对此,《工伤保险条例》第41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根据以上规定,对于职工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这类情况,应当由原用人单位来承担工伤保险责任,同时,法律允许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以平衡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之间的利益。

具体到贵公司遇到的情况,贵公司作为原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丁某的工伤保险责任,但在承担责任后,可与某厂协商约定补偿办法。

因此,针对类似情况,我们提醒用人单位,在发生员工借调关系时,应该在合同当中全面约定有关事项,包括借调员工发生工伤后的补偿办法等,如果在事情发生后再协商,就会出现一些麻烦,甚至会面临一些风险,若事先的借调合同能全面约定有关事项,那么这些麻烦和风险就是能避免的。所以,为了避免不必

要的风险,建议用人单位注意借调合同中的约定。

能否不申请工伤认定

[问题]

我公司的一名员工在工作中受伤,由于公司没有为这名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因此我们认为没有,必要替这名员工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请问,这么做可以吗?

[回复]

工伤认定是工伤员工依法享受工伤待遇的前提。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无论是否参加了工伤保险,用人单位都应当为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不按规定申请的,职工可在一年内直接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法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通过分析《工伤保险条例》我们发现,是否需要申请工伤认定、是否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取决于是否发生工伤事件,而不取决于公司是否为员工办理过工伤保险,是否办理过工伤保险决定员工是否能够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因此,建议贵公司替这名员工向劳动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工伤员工不是“大熊猫”

[问题]

我公司生产部员工某某,在3个月前发生工伤,右手手指受伤,经住院治疗基本康复,但手指中的钢钉还未拔除,已做工伤认定,但还未进行伤残等级鉴定,医生为其开具的病假条上建议进行适当的工种工作。公司为其重新安排工作,任职生产安全员,不需要再进行体力劳动。公司已电话通知其多次要求来上班,但都被其以上班不利养伤为由拒绝,但实际上,他在家里帮妻子打理自家诊所,对于这种情况公司该如何处理?

[回复]

这是一个关于工伤员工违纪该如何进行处理的问题。

实践中,我们好多用人单位都对此存在误区,错误地认为工伤员工如同国宝大熊猫,是不能解除劳动合同的,应该养着。

其实不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于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公司是不能依据该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解除劳动合同的。仔细研读我们会发现:首先,工伤员工必须“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而根据《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中的规定,也就是工伤员工经伤残等级鉴定至少是十级以上,方可适用该条款;其次,这类员工。即使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员工,也仅仅是针对《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受到保护,对于出现该法第三十九条的情形时,是不受保护的。

因此,可以确定,当工伤员工出现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时,公司照样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贵公司现在碰到的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当明确,在医疗机构建议的休养期满以后,员工要想继续休息,必须要有相应的证明,要么请病假,要么请事假。若既不请假,又拒绝上班的,则可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认定为旷工。旷工达到一定天数,公司完全可以依法予以辞退处理。

麻烦的工伤认定

[问题]

我公司存在一个特殊情形,即公司生产区与宿舍区紧邻,同属一个厂区。近期,我公司一名生产操作工在非工作时间被公司的叉车给撞了,那么,请问这种情况的员工是否属于工伤。我公司该如何处理此事?

[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哪些情形会被认定为工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非工作时间发生的伤亡事故,是否会被认定为工伤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需要看具体情形方可确定。

就贵公司这种情形,还是要分情况而定,如果是非工作时间非工作地点非工作原因受伤,那肯定不能认定为工伤,应当按照人身侵权处理,单位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有关司法解释承担侵权责任。如果是非工作时间但在工作地点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而受伤,或者是上下班途中,发生的这起事故,则属于工伤,单位应当按照《工伤保险条例》为其申报工伤认定,给予该员工工伤待遇。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2篇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所谓借调,就是指机关事业单位因工作力量不足,部分工作难以正常开展,或因阶段性、突发性事件致使工作量增加,现有人手不够,从其它机关事业单位以借用名义调人从事这些工作,但被借调人员的人事编制及工资关系仍维持在原单位不变的一种工作形式。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各级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借调监管职责不明确,监管权属也不明确。国家从未出台过借调方面的法律法规,存在制度上的空白。1990年,针对企业富余职工,原劳动部印发的《关于加强职工余缺调剂工作的通知》中,首次提到借调这一概念。缺乏制度的约束,导致了人员借调的随意性较大。当前,各地针对这一问题虽制定了林林总总的规定,但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随意借调人员现象的发生。

借调的存在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确属工作需要;随着机构编制及人事管理政策从严从紧落实,想办调动的人员正常不能调动,于是以“借调”形式,打人事编制政策的“球”,长期实行借调;个别部门、单位机构编制意识不强,随意借调人员;个别人假“借调”之名,行“吃空饷”之实。

二、借调的危害性

(一)严重违反机构编制管理规定。近年来,各级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从国家层面频频出台政策,如印发的《机构编制违纪行为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通知》等,一直强调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编制就是法律”,禁止各种形式的超编、混编成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中一项铁的政策。随意借调人员,实质上是一种变相超编、混编行为,是对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挑战。

(二)不利于机关干部队伍建设。个别部门、单位利用职权,向下级或其他部门单位随意借调人员,由于借调的人员大多是工作能力出色的年轻人,在原单位担以重任,被借调之后,原单位必然会面临工作效率降低、工作不协调等问题,并且长期借调会占用原单位的编制,致使原单位无法新增人员。另一方面,有的借调部门将自己所应承担的任务大量分配给借调人员,本机关工作人员却长期“闲在机关”或从事些与工作无关的事,造成机关官僚作风盛行、工作效率低下。

(三)不利于借调人员的成长进步。借调已经被看成是普通人员成长进步的阶梯。对于借调人员而言,只要抓住机遇,正式调入好象是顺理成章之事。但往往因为人员编制、调动程序等问题,好多借调人员成为长期“漂浮在机关”的人群。这部分人员在借调期间的工资福利、人事关系都得不到保障,也得不到原单位领导同事对自身工作的认可,影响了个人正常的成长进步。

(四)给妄图“吃空饷”之人以可乘之机。个别人员借“借调”之名,游离于单位监管之外,成为借调单位和被借调单位都不管的闲职人员。这部分人的存在,会严重挫伤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败坏党风和政风。

三、解决办法

从根本上遏制借调行为之乱象,维护机关事业单位正常的工作秩序,要从体制机制上及早实现顶层设计,由中央或省级尽快出台政策,明确借调人员管理职责及权限归属。一些地区的做法是由编制部门负责借调监管工作。主要考虑到编制部门负责对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负责人员的结构管理工作,对单位的主要职责,职能运行,对人员空编、超编、混编,哪些岗位缺人,缺多少人,缺什么样的人掌握得最清楚,因此对借调行为监管起来更得心应手。

要制定具体可行的管理政策。明确被借调人员条件,部门、各单位原则上不得借调人员,如部门编制空余,且确因阶段性、突发性工作需要,可临时借调人员帮助。明确借调时限,借调期满后如借调单位确因工作需要申请人员调入,由借调单位向编制部门写出书面申请,按照人员调动有关规定办理,对单位自行借调人员,申请调动的一律不予受理。明确借调程序,单位因需借调人员,要填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借调申请表》,由编委办公室按规定办理借调手续后,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组织、人社部门备案。明确被借调人员考核管理工作,被借调人员工作期间的考勤由借调单位管理,在年度结束时,借调单位应当对被借调人员借调期间的情况做出工作鉴定,作为被借调人员原工作单位对该同志年度考核的依据,参与单位个人年终考核。借调时间超过6个月的,在借调单位参加个人年度考核。原工作单位按在岗职工对被借调人员做好编制管理、工资和职称正常晋升等事项。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3篇

公证处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它制作的公证文书得以实现的。由于公证文书是重要的法律文书之一,因此对公证文书形成的档案必须实行法制化的管理。

公证处文书档案管理的最佳状态,即达到分类合理、立卷规范、保管妥善、利用便捷的目标。公证处档案管理的硬件要硬,“软件”还要硬,这是实现档案管理法制化的必要前提。首先,处内要建起能够达到防火、防盗、防泄密要求的档案室并配备必要的卷柜、保密柜和相应的办公设施,这是最起码的硬件保证。其次,公证处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过问档案管理工作,分派政治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并经档案管理部门培训、学习后上岗。再次,公证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法律以及司法行政部门颁发的有关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处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例如,文件材料立卷、归档制度、档案整理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鉴定制度、档案的编目制度、档案的借调和查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和档案销毁制度等等。只有建立并严格执行了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利用公证档案,确保公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公证处实现公证档案法制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公证档案管理工作经过国家档案管理有关部门的检查、考核和验收,并达到一级档案管理水平。

二、立卷与归档

立卷,是将处理完毕的文件资料,按规定的顺序进行整理、装订,组成文件汇集“———”案卷。归档是将案卷向档案室和档案工作人员移交的工作。立卷和归档是有关公证档案的一项关键性基础工作,其质量的好坏是衡量档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搞好立卷、归档需把握以下四点:

1.调整组卷。对于每一件公证事项,应按年度和一证一卷、一卷一号的原则立卷。组卷时,必须遵循公证档案的形成特点和规律,按照国家档案立卷的原则和要求,对所积累的每一份公证文书材料进行分门别类的检查,对拟归卷的材料做适当的调整,为最后形成案卷做好准备。检查和调整的重点:(1)归卷的公证材料是否齐全完整,对破损的材料要修补或复制,剔除重复、多余的材料;(2)归卷的公证材料的排列顺序是否得当,并保持一定的联系;(3)归卷的公证材料是否有保存价值,并初步确定保管期限;(4)归卷的公证材料数量是否合适,材料数量太多则酌情分卷,反之则合卷。

2.排列、编号。组卷的材料排列顺序,应按照公证活动的时间先后和材料的重要程度确定。为反映公证活动的全貌且便于查阅,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应将公证书排在首位。对组卷的材料,除卷宗封面、卷内目录和卷底外,均由阿拉伯数字逐页编号。

3.编目、装订。一是按照卷内公证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逐项填好卷内目录。填写时,应将每件文书材料的题目名称,承办人姓名、年月日一一填写清楚,并标明起止页号。有关卷内文书材料的说明,应逐项填写在备考表内,并填写立卷人、检查人的姓名和立卷时间。二是填写卷宗封面。封面上所列项目应用毛笔或钢笔逐项填写。案卷题目名称要简明、确切地反映卷内文书材料的内容。办结日期为出具公证书的日期。三是案卷的装订。案卷的装订是为了固定与保护卷内的公证材料,避免散失与损坏。案卷装订前要进一步进行整理。首先剔出材料上的金属物,然后对卷内公证材料做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对某些不便装订的特殊或珍贵的手稿、照片、图纸可采用卷盒和卷袋保管。案卷的装订要结实、整齐、美观。装订完毕后,应在活结处封签,并在起封线上加盖立卷人名章。

4.及时归档。公证事项办结后,办证人必须在三个月内将公证文书整理立卷并向档案室移交,办理归档手续。涉及国家机密和个人隐私的公证事项应列为密卷,在归档时加盖密卷章。档案管理人员对办证人所移交的档案应进行严格检查,凡不符合立卷要求的应退还立卷人重新整理。随卷归档的录音带、录像带等声像档案,应在每盘磁带上注明当事人的姓名、内容、档案编号、录制人、录制时间等,逐盘登记造册归档。档案室应将接收的案卷及时登入归档登记簿。为了保密,可把密卷保存的档案单独编制案卷目录。

三、借调与查阅

公证机关应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建立公证档案借阅制度和档案借阅登记簿。公证档案不同于党政机关一般的文件档案,它不仅具有资料性这一档案普遍具有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诉讼上的证据作用,可作为证据在诉讼中被法院直接采用,所以对公证档案的借调与查阅应履行严格的审批和登记手续,并限定借阅期限。本处的公证员或同级、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公证管理部门因工作需要,借阅公证档案的,应履行借阅登记手续。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有关国家机关因工作需要借阅公证档案的,应出具正式查卷函件,经公证处主任批准后办理查阅手续。律师因诉讼的需要,向公证机关提交律师的身份证明、律师事务所的查卷证明以及当事人同意律师查阅本人的公证档案证明,经公证处主任批准后,可查阅当事人提交给公证处的证明材料和公证处所记录的当事人谈话笔录。其他单位或个人一般不得借调和查阅公证档案。凡借出的档案,要及时催还。归还时如发现案卷被拆、文件短缺、增删、污损,应立即追查。

公证档案利用率较高,机密性强。公证机关办结公证事项、出具公证书,就标志着公证活动的结束。对于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有关单位对公证机关出具的公证书有疑义而向公证处、司法行政机关提出申诉的,公证处、司法行政机关处理的依据主要是公证文书档案。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在进一步深化,原来经过公证的经济合同,合同当事人需变更或补充原合同内容的,也需要查阅公证档案。因此,公证档案在公证实践中的利用率是比较高的。同时,公证实践证明,公证机关办理公证事项因涉及到国家机密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具有机密性较强的特点。如遗嘱、赠与等公证,如果泄密,就可能引起纠纷或者招致当事人财产的损失,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进而影响公证机关的信誉。因此严格遵守保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四、保管与销毁

保管期限的标准是决定公证文书档案保管期限的直接依据,公证档案的保管期限规定为永久、长期和短期三种。凡属于需长远

查考、利用的公证档案列为永久保存。凡属于在相当长时期内需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公证档案,列为长期保管,保管期限为60年。凡属于较短时间内需要查考、利用,作为证据保存的公证档案,列为短期保管,保管期限为20年。鉴定公证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是鉴定公证档案保存价值的依据,同时又决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保存价值越大,保存期限就越长;保存价值不大,保存期限就较短。

对已过保管期限没有保存价值的公证文书档案的处理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根据《公证档案管理办法》的程序处理,避免任何差错。鉴定公证档案保存价值的原则、保管期限的标准及销毁档案的程序和办法,是档案管理工作中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则,公证处一定要认真执行这一原则、标准、程序和办法,坚决杜绝擅自销毁公证档案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1996-07-05。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4篇

一、从严控制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

1.本规定所指的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工作人员,是指借用非本单位正式在编人员连续工作时间达3个月以上。

2、对现已借调的人员,借调单位工作确实需要并且编制有空余,被借调单位同意且不影响工作开展的,可以经区组织人事部门审核是否符合调配规定,提出意见报区委、区政府批准后,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借调单位没有空余编制的,由借调单位负责清理清退。

3、根据**委发[**]37号文件“确保5年内乡镇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特别是实有人员只减不增目标的实现,各镇机构编制实行冻结”的要求,各镇现自行借调的工作人员,由各镇负责清理清退。

4、各单位对未经区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擅自离职的人员知情不报或故意隐瞒的,将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给予相应处理,并追回当事人离职期间冒领的财政资金。

5、自发文之日起,除区直部门承担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临时性重大任务,现有人员难以保证完成任务或区里因突击性、阶段性中心工作成立临时机构需借调人员开展工作外,各机关事业单位一律不得自行借调工作人员。如有违反,所造成的一切后果由借调单位和被借调人员承担,并要追究相关人员和主要领导的责任。

6、临时借调人员从事突击性、阶段性中心工作时,要从实际出发,严格控制借调人数和借调时间,借调时间最长不得超过一年。借调人员时,应由组建临时机构的牵头部门提出借调人员计划,填写《借调工作人员登记表》,由区组织人事部门统一借调、备案。突击性、阶段性中心工作结束之后,按照“事了人走、谁借调谁送还”的原则,被借调人员一律由借调单位负责做好清退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将被借调人员长期滞留借调单位。借调期间,被借调人员原有工资及福利关系不变,原单位现有的财政供养渠道和职务保留。被借调人员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工作任务,原工作单位按在岗职工对被借调人员做好编制管理、工资和职称正常晋升等事项。借调单位应对被借调人员给予关心、支持、帮助,但不能安排其在借调单位任职,也不能给其发放工资与工资性津贴补贴。被借调人员返回原单位前,借调单位要写出工作鉴定意见予以反馈,,并报区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7、各单位因工作需要补充人员时,应当坚持“凡进必考”、“逢缺必竞”的原则,在本单位编制空余限额内,提出用人计划报区组织人事部门,经区委、区政府同意后,由区组织人事部门在区内同类人员中有限竞争调剂或公开选拔招聘。

8、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干部人事工作的领导,认真执行有关干部人事工作的政策,抓紧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严格控制措施,坚决纠正人员借调工作上的违规行为,切实把各级机关事业借调人员工作管理好。区机构编制部门要联合相关部门不定期对全区机构编制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未经组织人事部门批准或擅自借调人员的,对被借调人员按自动离职处理。

二、规范科员级干部宏观管理

1、科员级干部管理权限:区委组织部主要管理区委党群序列部委办局(事业单位)、区人大、政协机关、镇(办事处、工业园区)党群序列的科员和区政府序列委办局的有关科员级党务、群团干部。区人事局主要管理区政府序列委办局(事业单位)、镇(办事处、工业园区)政府序列的科员级干部。

2、对上级文件或区委明确规定具有科员级干部管理权限的单位,当科员级职位出现空缺,或因轮岗、交流、回避等需要,拟调配科员级干部时,必须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和《干部任用工作条例》,不得超职数配备干部,干部正式任职决定后,应于当日报区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于15日内将《干部任免审批表》等材料移交干部档案保管单位,归入本人档案。

3、对各单位不按干部管理权限擅自任免的干部,区组织人事部门一律不予承认,其职级待遇不作为今后提拔任用、工资晋升、职称评定、退休及参与有关改革等的任职资历。

4、具有科员级干部管理权限的单位,应切实做好干部任免备案的有关工作。未按规定办理备案手续的,区组织人事部门一律不予承认。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档案;综合管理水平;提高

林业档案不仅为人们对森林建设、保护、规划、利用、开发等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森林的可持续性工作提供了重要资料与依据。因此,森林档案管理工作要坚持“全面收集、统一管理、维护完善、制度规范、保密安全、充分利用、提高服务”等原则,全面提高林业档案综合管理的水平。下面结合笔者多年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对林业档案管理进行分析。

1.林业管理档案存在的问题

1.1认识程度不高,档案归档较难

在林业档案管理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对林业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档案管理的重要作用,有的部门将档案员只临时或象征性的设定一位兼职人员,并没有充分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加上相关人员对林业档案所涉及的内容、知识不了解或者了解甚少。另外,全面的档案管理意识没有建立,导致部分工作人员为了方便个人工作或忽视了文件的重要性将档案擅自处理或长期积压,甚至据为己有等,使后续相关工作无据可依。因此,林业档案的作用也没有充分发挥。

1.2管理存在问题,相关制度缺乏

由于认识程度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不了解,导致档案管理工作不到位,林业档案管理存在明显的疏漏,出现随意借阅、借调、查阅,对档案损坏、销毁、涂抹、更改、丢失等问题,特别是对重要档案的保密性没有严格的把关程序,档案相对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不能保证。对借出不还、没有登记无从查证,没有限定档案归还期限以及没有相关责任制度的制约等问题一直存在。

1.3工作开展不全面,保护效果较差

部分工作人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保存的层面上,而忽视了档案利用的作用,在保存中还存在没有条理,没有目录与分类,对保存档案的内容、数量没有准确的统计,导致调阅较为困难,很难将档案彻底归入仓库。同时在档案保护的工作上,忽视了档案的安全,并没有根据档案的材质进行定期的保护、修缮,对于文字记录特别是纸质版由于保存时间较长,已经损毁无法使用,光盘、影像也因没有及时备份而失去宝贵的资料,同时由于资金受限,更使档案保护工作难以开展。

2.林业档案综合管理的建议

2.1加强人员培养,提高业务素质

针对林业档案管理水平较低,认识程度不够的问题,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全职或兼职的档案工作者进行组织培养,定期培训学习,提高档案专业业务素质,掌握林业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森林资源管理技术和林业档案管理等特点。同时还要求全面开展全员树立正确的档案认识思想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各个林业部门的资料主动地、积极的上交归档,形成全员参与档案管理的良好氛围。

2.2规范化管理,健全相关制度

档案管理应根据林业的发展现状和目标制定自行的总体规划和目标,促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渐完善。还要建立检察监督、绩效考核机制,明确档案管理工作人的权责,档案人员应定期对档案进行日常检查,确保档案盒与档案内部的内容、名称一致,同时还要核对案卷封皮填写的内容与案卷数是否正确,对发现问题的应及时汇报并解决。针对需要保密的档案建立保密安全机制,严格负责档案行政执法目标责任制。认真执行有关档案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制订档案工作计划、管理制度、业务标准和技术规范,确保档案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定期对林业项目档案进行检查和竣工验收。同时还要求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如档案归档制度、档案借调阅查制度、档案保存与销毁制度等,并编制档案保管期限表,对每日档案的流动进行登记,严格办理移交手续,编制归档目录,根据目录的记录标题一一进行检查、登记、签名,确保归档工作及时、有效、齐全、完整、规范的完成;在调阅、借阅、查阅档案的过程中应根据相关制度规定,明确各局、各部门借阅、查阅档案的流程与权限,对借阅时间应明确规定,并填写借阅、查阅案卷明细单。要求资源林政档案应不离开档案室,如果需要调出借阅需由档案管理员复印后交与查阅者。其他档案的借阅应经相关工作人员审核批准后办理手续,要求在限期内归还,到期未还需按规定办理续借手续;如外单位或个人借阅,需经主管领导签字批准后方可到档案室借调档案。如果对档案有损毁、丢失或逾期不还的还应有相关的制度进行处罚。

2.3完善档案工作,加大保护力度

档案管理应根据不同内容进行分门别类,包括林地管理、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政案件管理、森林资源年报管理、林权证管理和综合类管理、永久管理等,并根据内容的不同分别设定保管期限如临时征占用林地的请求、批复,按规定保管期限为30年;对采伐木材运输指标的请示、批复,按规定保管期限为10年;对森林资源一类、二类调查,监测规定、技术规程,技术方案的审批,资源统计和调查成果,按规定保管期限为永久等。档案除了保存外最大的作用是查阅,所有的工作应围绕着充分发挥档案作用进行延伸,因此快捷、方便的调阅档案成为完善档案工作的又一大重点。工作人员应利用检索工具编制总目录、全宗指南、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分类目录、专题目录、文号目录以及档案工具等各种检索工具;编制制案卷目录、全引目录、索引、库房档案存放示意图等,为档案的查阅提供方便,并按照不同的内容清晰的分类。还应根据不同的档案材质进行保护,如文书档案、科技档案、基建档案、声像档案、荣誉和实物档案、会计档案、电子档案等,要注意防盗、防光、防高温、防火、防潮、防尘、防虫、防鼠等“八防”要求,注意环境的调节使档案可以保存时间更长。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定期备份档案电子目录、电子文件和影像文件,促进档案管理信息化,对超过保管期限的档案进行价值鉴定,经鉴定后对确无保存利用价值的档案进行登记造册,经局相关领导审查批准后销毁。通过各环节的完善,做好档案的收集、积累、整理、保管、鉴定、统计、销毁等全面工作。 [科]

【参考文献】

[1]安桂菊.做好林业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提高档案综合管理水平[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9:(8).

[2]邓相玉.关于加强林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企业研究,2013:(10).

[3]李品莹.如何做好林业档案管理工作[J].黑龙江档案,2013:(12).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6篇

1、《工伤保险条例》的正式实施日期为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a2003年4月27日

b2004年1月1日

c2003年10月1日

2、《工伤保险条例》的适用范围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

b城镇企业

c个体工商户

3、受《工伤保险条例》保护的职工是指

a正式职工

b临时工;农民工

c各类企业全部职工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全部雇工

4、参加工伤保险由谁缴费

a单位缴费,职工个人不缴费

b职工缴费

c单位和职工共同缴费

5、工伤保险实行下述哪种费率

a统一费率

b行业差别费率和企业浮动费率

c协商费率

6、用人单位不参加工伤保险的应该如何处理

a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b由当地人民政府责令改正

c由企业主管部门批评改正

7、工伤事故中,如果职工也有责任,职工能否获得工伤补偿

a能

b不能

c视职工承担责任程度而定

8、国家《职业病目录》中共包括多少种职业病

a95种

b110种

c115种

9、职工应该到哪种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a任何一家卫生医疗机构都可以

b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具有职业病诊断资格的医疗卫生机构

c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

10、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应当向哪个部门申请鉴定

a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b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c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11、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该怎么办

a找企业负责人私了

b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c自认倒霉

12、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在此期间,由用人单位负担工伤职工下列哪种费用

a符合《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费用

b工资福利费用

c生活费用

13、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多少工作日内如何告知申请人补正材料

a1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

b3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书面告知

c15个工作日内可多次电话告知

14、对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不服的,应当如何办理

a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b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c可以向当地政府部门提出申请

15、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a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

b劳动保障部门

c用人单位

16、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在受理工伤认定多少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a60日内

b30日内

c20日内

17、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职工发生工伤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a不能申请,只有参加工伤保险才可以

b只要其所在单位是《工伤保险条例》覆盖范围内的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都可以申请

c只有其所在单位是国有企业的才可以申请

18、职工发生工伤,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a只要发生工伤就要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b一发生工伤就应当立即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c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19、工伤职工应当向谁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a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b统筹地区的工伤保险行政部门

c统筹地区的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20、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如何对工伤职工的伤残等级进行鉴定

a指定3名或者5名相关的卫生医疗专家进行鉴定

b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挑出3名或者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

c从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进行鉴定

21、劳动能力鉴定的伤残等级一共分为几级,最轻是几级,最重是几级

a分为1—8级,最重为第1级,最轻为第8级

b分为1—10级,最重为第1级,最轻为第10级

c分为1—10级,最重为第10级,最轻为第1级

22、当事人对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应当在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之日起多少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a15日

b20日

c30日

23、已经劳动能力鉴定过的工伤职工,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在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多久后可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复查鉴定申请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24、治疗工伤所需的医疗费用由谁支付

a完全由工伤职工个人及其直系亲属支付

b完全由用人单位支付

c符合工伤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住院服务标准的,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25、工伤职工治疗工伤需要住院的,由谁按照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多少发放住院伙食补助费

a由所在单位按70%发

b由所在单位按90%发

c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70%发

26、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多久

a10个月

b12个月

c24个月

27、停工留薪期内,工伤职工原工资福利待遇由谁支付

a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b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c不再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

28、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谁负责

a职工个人或者其直系亲属

b社保经办部门

c用人单位

29、已经评定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需要生活护理的,如何享受待遇

a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b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伤残津贴

c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按月支付生活护理费

30、跨省流动的农民工,1至4级伤残的,如何享受待遇

a必须选择一次性支付待遇

b必须选择长期支付待遇

c可以选择一次性支付或者长期支付待遇

31、职工的供养亲属是指

a因工死亡职工的姻亲

b因工死亡职工的血亲

c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32、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调整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的依据是

a根据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

b根据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定期调整

c根据相关岗位工资水平及时调整

33、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工伤职工的工伤待遇由谁支付;

a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b工伤职工个人或者其直系亲属自己负担

c用人单位

34、非法用工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权益如何维护

a由所在单位给予一次性赔偿

b由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

c由职工居住地人民政府给予一定的补偿

35、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职工发生工伤由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a原用人单位

b社会

c承继单位

36、用人单位瞒报工资总额或者职工人数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罚款。罚款数额为:

a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3倍以下

b瞒报工资数额1倍以上5倍以下

c工资总额1倍以上两倍以下

二、多项选择题。以下各题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均为错误

37、《工伤保险条例》的立法宗旨是

a维护工伤职工的医疗救治权和经济补偿权

b促进工伤预防与职业康复

c分散用人单位的工伤风险

38、用人单位应当在哪里为农民工办理工伤保险

a用人单位注册地与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原则上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

b未在注册地参加工伤保险的,可以在生产经营地参加工伤保险

c可以在任何地方参加工伤保险

39、职工受到事故伤害后,应由谁在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多长时间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a由所在单位在30日内提出申请

b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一年内提出申请

c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30日内提出申请

40、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时候应该提交的资料有

a工伤认定申请表

b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c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1、以下哪种情形属于认定工伤的情形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c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42、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同工伤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a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b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c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43、以下哪种情形不属于认定工伤的情形

a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b酗酒导致伤亡的

c自残或者自杀的

44、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用人单位的义务有

a及时救治受伤职工

b及时进行工伤认定申请

c支付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相关费用

45、劳动保障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的条件是什么

a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完整的

b属于劳动保障部门管辖范围内且在受理时效内的

c只要企业或者职工提出中请均应当受理

46、谁有权提出劳动能力复查鉴定申请

a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

b工伤职工所在单位

c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47、工伤职工享受的工伤待遇主要包括

a医疗康复待遇

b停工留薪期待遇

c伤残待遇和工亡待遇

48、医疗、康复待遇主要包括

a工伤治疗及相关补助待遇

b康复性治疗待遇

c人工器官、矫形器等辅助器具的安装、配置待遇等

49、职工工亡,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何种工伤保险待遇

a丧葬补助金

b供养亲属抚恤金

c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50、职工治疗工伤,应该在哪里就医

a任何一家医疗机构

b与社保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

c急救时,可到就近的医疗机构

51、《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辅助器具主要包括哪些

a假肢、矫形器

b假眼、假牙

c轮椅、步行器、手杖等日常生活或就业需要的辅助器具

52、职工工伤被鉴定为1至4级伤残的,享受的主要待遇有

a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b伤残津贴

c退休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53、职工工伤被鉴定为5至6级伤残的,其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a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

b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c经工伤职工本人提出,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

54、领取抚恤金人员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的情形包括

a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b就业或参军的

c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55、职工被借调期间受到工伤事故伤害的,由谁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a原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b借调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c原用人单位与借调单位可以约定补偿办法

56、在哪些情形下,工伤职工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a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b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c拒绝治疗的

57、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骗取工伤保险支出的,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a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退还,并处骗取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b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c停发工伤职工原应该享受的工伤保险相关待遇

58、工伤职工在工伤协议医疗机构发生的以下何种费用可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a治疗工伤疾病所需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b治疗所有疾病所需的医疗费用

c进行康复性治疗所需的符合规定的医疗费用

59、从事劳动能力鉴定的组织或者个人有以下何种情形之一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提供虚假鉴定意见的

b提供虚假诊断证明的

c收受当事人财物的

60、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对社保经办机构核定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异议的,应如何处理

a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b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c向工作单位领导反映申请补偿

工伤保险知识竞赛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c4、a5、b6、a7、a8、c

9、b10、c11、b12、a13、a14、a15、c

16、a17、b18、c19、a20、c21、b22、a

23、b24、c25、a26、b27、a28、c29、c

30、c31、c32、a33、c34、a35、c36、a

二、多项选择题

37、abc38、ab39、ab40、abc41、abc

42、abc43、abc44、abc45、ab46、abc

47、abc48、abc49、abc50、bc51、abc

52、abc53、bc54、abc55、ac56、abc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7篇

第二条轮训择优选调是指采取“以训代培”的形式,既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同时可临时补充用人单位人员不足,并为党群部门选调人员、充实后备力量做好准备。

第三条轮训的程序:

(一)用人单位根据用人需求,制定轮训工作计划,报县委组织部批准。

(二)轮训人员必须是本县行政单位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具有干部身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思想业务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员。轮训期限为3个月,轮训期满后必须返回原单位。

(三)用人单位应向被抽调轮训人员所在单位出具轮训手续,经原单位研究同意,报组织部备案后,方可抽调轮训。轮训可一次安排一名或多名人员进行。

(四)轮训结束后,由用人单位向轮训人员原单位和县委组织部出具轮训工作鉴定。轮训工作鉴定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

(五)轮训人员在轮训期内原则上不再参与原单位的具体工作,原单位要保留其工作岗位,工资、津贴、福利等仍按在岗期间的标准发放。

第四条党群部门出现岗位空缺时,除采取参加自治区公开招考公务员解决外,主要从轮训人员中择优选调进行补充。

第五条择优选调的程序:

(一)党群部门出现岗位空缺需要补充人员的,由用人单位向县委组织部提出补充人员申请,明确岗位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包括年龄、学历层次、工作年限、岗位所需专业、技术职称等),报组织、人事、编制管理机构审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二)组织部门根据空缺岗位要求,从轮训过的人员中进行严格筛选,确定拟调人选名单,履行考察程序,报县委研究同意后,正式办理调动手续。

第六条党群部门干部轮训及择优选调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各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从工作大局和长远出发,如实向组织部门上报轮训计划、空缺编制和空缺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等,严格做好轮训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工作。凡不能如实申报或擅自借调人员的,一律严肃追究用人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对擅自借调的人员,组织、人事、编制管理部门不得办理任何手续,并责令限期返回原单位。

第七条组织、人事和编制管理部门在干部选调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把审查考核关,严肃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真正把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为党群部门储备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

第八条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8篇

第二条轮训择优选调是指采取“以训代培”的形式,既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养,同时可临时补充用人单位人员不足,并为党群部门选调人员、充实后备力量做好准备。

第三条轮训的程序:

(一)用人单位根据用人需求,制定轮训工作计划,报县委组织部批准。

(二)轮训人员必须是本县行政单位或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具有干部身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思想业务素质好,有培养发展潜力的年轻人员。轮训期限为3个月,轮训期满后必须返回原单位。

(三)用人单位应向被抽调轮训人员所在单位出具轮训手续,经原单位研究同意,报组织部备案后,方可抽调轮训。轮训可一次安排一名或多名人员进行。

(四)轮训结束后,由用人单位向轮训人员原单位和县委组织部出具轮训工作鉴定。轮训工作鉴定记入干部教育培训档案。

(五)轮训人员在轮训期内原则上不再参与原单位的具体工作,原单位要保留其工作岗位,工资、津贴、福利等仍按在岗期间的标准发放。

第四条党群部门出现岗位空缺时,除采取参加自治区公开招考公务员解决外,主要从轮训人员中择优选调进行补充。

第五条择优选调的程序:

(一)党群部门出现岗位空缺需要补充人员的,由用人单位向县委组织部提出补充人员申请,明确岗位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包括年龄、学历层次、工作年限、岗位所需专业、技术职称等),报组织、人事、编制管理机构审定,并出具相关证明;

(二)组织部门根据空缺岗位要求,从轮训过的人员中进行严格筛选,确定拟调人选名单,履行考察程序,报县委研究同意后,正式办理调动手续。

第六条党群部门干部轮训及择优选调是一项原则性、政策性较强的工作,各用人单位要高度重视,从工作大局和长远出发,如实向组织部门上报轮训计划、空缺编制和空缺岗位任职资格条件等,严格做好轮训人员的考核和管理工作。凡不能如实申报或擅自借调人员的,一律严肃追究用人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对擅自借调的人员,组织、人事、编制管理部门不得办理任何手续,并责令限期返回原单位。

第七条组织、人事和编制管理部门在干部选调工作中,要严格执行干部人事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把审查考核关,严肃工作纪律和工作程序,真正把符合岗位职责要求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为党群部门储备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

第八条本办法由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9篇

1.凡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含差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之间的调动(教育下属单位和公安系统除外)和申请调入城区(含永乐镇)机关、事业单位(含差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必须持编制部门的《空编通知单》领取《县机关事业单位增人审批表》,经调出、调入单位及其主管局签章,人社、编制部门审核,分管县长、常务县长和县长核准签字后,由常务副县长召集人社、编制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县长办公会议研究审定,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县人社局)根据县长办公会审定结果,予以发文,并办理相关调动手续。拟调动人员的身份必须与调入单位的编制性质相符,不得混编调动人员。

2.政府序列乡镇之间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调动(教育、卫生、公安系统除外),由主管部门依据编办出据的《空编通知单》,提出调配建议报县人社局,由人社局召开局长办公会研究发文。

教育、公安系统在城区之间调动工作人员和教育、卫生、公安系统在乡镇之间调动工作人员,由主管局发文,但必须先向编制部门申办《空编通知单》,并在发文的当月将调动文件和《空编通知单》复印件一式三份报县人社局人力资源配置股(公务员管理股)、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股(职改办)、工资福利股备案,对未办理《空编通知单》或发文后30日内未向人社局备案的,人社部门不予办理职称评聘、工资转移、年度考核、调资、晋级(晋职)等手续。

二、坚持规范管理的原则,严禁擅自借调(借用)工作人员

3.必须严格执行人事编制纪律,任何单位(部门)未经县政府批准和人事部门发文,不得以任何理由自行借调(借用)工作人员,严禁将乡镇机关和本系统下属单位的干部借调(借用)或抽调到县直单位工作。如确因工作需要增加人员,而单位又无编制空缺、不能正常调入的,应书面报告县政府(抄送县人社局),经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常务副县长审定后,填写《县机关事业单位借调借用工作人员申请表》,经借出、借入双方单位及其主管部门研究同意后,由县人社局发文借调(借用)。对部门擅自借调(借用)人员的,将通知财政部门停发工资,由用人单位自行解决各种费用,且年终不予考核。

4.各单位(部门)已自行借调(借用)的工作人员,必须自行清理,原则上应返回原单位。对确因工作需要继续借调(借用)的,由主管局将正式文件报告县政府,对单位有编制空缺且人员身份符合调入条件的,经政府县长或常务副县长审定批准后,由县人社局办理正式调动手续;对没有空编或人员身份不符合条件,但因工作需要不能返回原单位工作的,经县政府批准后,由人事部门办理借调(借用)手续。

对6月底前既未办理调动、借调(借用)手续,又未回原单位工作的,经县人社局核实后,书面通知县财政局从核实之日起停发借调(借用)人员工资,直至被借人员返回原单位。在工资停发期间,停办被借人员的年度考核、职称评聘、调资、晋升(晋职)等一切手续,并对违规借人的单位实行人事冻结。

5.人事部门发文借调(借用)的人员,由借入单位负责管理,根据借入单位鉴定意见,在原单位参加个人年度考核。借调(借用)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借调(借用)期间,被借调(借用)人员不再承担原单位的工作任务,其人事、工资关系保留在原单位不变,差旅、福利由借入单位负担。原单位要负责做好被借人员的编制管理、工资和职务(职称)正常晋升等服务工作。

6.借调(借用)期间如不能胜任工作,借入单位的主管局应以正式文件报县人社局予以退回。借调(借用)期满,对工作能力强、用人单位要求调入的,在有编制空缺的情况下,按程序办理正式调动手续;无编制空缺的,经政府县长或常务副县长同意后,可以延期借调(借用)一年。

三、切实贯彻劳动保障法规,进一步加强自聘人员管理

7.政府序列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含差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聘用非财政供养的编外人员,必须在落实好自聘人员社会保险费的基础上报经县政府批准后,通过公开招考的方式,面向社会择优聘用。所招聘的人员属于“临时聘用人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费征交暂行条例》的规定,与用人单位及其主管局签订由人社部门统一印制的规范性劳动合同,并按期交纳社会保险费。未经县政府批准,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聘用工作人员(含工勤人员)。

8.各单位已自聘的人员,按照“谁聘用,谁辞退”的原则,由聘用单位予以辞退,并按国家有关规定由聘用单位发给辞退费。确因工作需要不能辞退的,由用人单位主管局向县政府书面请示,经县政府批准并补办社会保险后方可办理聘用手续。

9.县人社局要加强对自聘人员工资发放及社会保险费交纳情况的执法监察,至少每半年要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凡未按期、按标准发放工资和交纳社会保险金的,依照《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险费征交暂行条例》严肃查处。

借调工作鉴定范文第10篇

20__年一个难题摆在了她面前,一边是由于工作人员紧缺__市人民检察院政治部向她发出借调函,另一边是未满八个月的儿子,让她难以取舍。经过思想斗争,她最终选择了工作为重,毅然将可怜的孩子留给了老家的父母,奔向“心中的检察梦”。也许她不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不是一个孝顺的女儿、不是一个称职的妻子,但她为了得到更好地提高,为了她心中所追寻的那个检察梦而竭尽前行。

在市院政治部工作期间,她凭借多年养成的扎实肯干、认真细致的作风,虚心学习、务实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市院领导的肯定。向省院整理上报的全国检察官等级评定件、进人审核件、法警警衔评定件共计500余件达20000多个数据,未出丝毫差错,得到了省院的充分肯定,并被市院荣记个人三等功;创新建立的《全市检察官等级电子台帐》、《全市进人审核电子台账》和《全市法警警衔电子台账》,将全市检察官等人员管理数据统一纳入信息化管理,为全市检察官等级评定、进人审核和法警警衔的科学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市院的历练,她的工作思路充分拓展,业务水平明显提高。告别了市院的借调生涯,她转变思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基层,所分管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开辟伤残评定工作新局面。利用从市院技术处学到的业务知识,依托__市人民检察院伤残鉴定中心,免费为全县刑事、民事案件当事人开展伤残鉴定工作,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亲民、为民”检察形象的树立,得到了市院的肯定和推广。二是实现涉检工作新成效。按照“放下身段、深入基层、贴进民心”的工作思路,带领干警深入乡村、走进农户,耐心细致做群众工作,用真情实感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与群众促膝交谈、换位思考,真心把群众当家人,凭借扎实的法律功底将社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创下连续4年“零涉检访”的记录,该成绩再次得到高检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其分管的接待室也被高检院评为“全国文明接待室”。三是探索课题研究工作新模式。针对年度重点调研课题任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与__经贸大学法学院合作,引导本院各课题研究小组与该校研究生导师相结合、学术与实践相结合,大幅度提高了重点课题的质量,受到市院、省院的奖励。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用青春和才智一路追求,用心血为“心中的检察梦”谱写着一页页绚丽篇章:分管的纪检、控申、技术和人民监督员工作,连年在全市综合考评中名列前茅,先后荣获__省“巾帼建功”明星、__市“三八”红旗手、__市“巾帼建功”明星、__市劳动模范、__市五一奖章、__市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荣誉称号。

上一篇:学生自我鉴定范文 下一篇:工作鉴定意见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