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09:29:26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1篇

依照学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动计划,我园圆满完成了学期任务,实现了预期目标。与以往相比搞出了特色,获得了实效,现总结如下:

一、教研活动日趋规范

1、规范体现在计划的制定上。在计划的制定上我们采取了“逆向性”原则,即:计划的制定由下而上,从基层中搜集、挖掘问题。学期初保教室便组织各年级组教研组长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然后通过讨论、研究制定出学期计划,该计划具有从群众中来、立足于实际、可操作性强、粗线条定目标的特点,而且能通过让教师参与计划的制定,达到人人支持教研、人人明确方向的目的。而在每次教研内容的确定上,保教室更是精益求精,结合学期目标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教学实际和教师、幼儿所需等灵活性地安排教研内容,所以每次教研教师们都是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2 、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组织体系上。本学期,在教研组织体系中更加明确了各层的职责,并充分发挥了各自的职能,做到了“分工不分家”。

3、规范体现在教研活动的准备与整理上。学期初,保教室在原先“教研活动记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教研备课记录”和“教研活动语录”,当确定出每次教研活动内容后,提前将通知发放给各班,以便每位教师做好思想及行动上的准备;而教研活动主持人就要认真做好本次活动的备课,对活动的目标、重点难点以及活动过程的组织都要做好估计与准备;教研过程中,由记录员详细记录下活动的过程及参与者的发言,以便过后分析同时也能积累下极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教研活动时间得到更充分的保证

自从本学期幼儿园将周六上午做为半日工作日以来,教研活动较以往在时间上得到了更为充足的保证,故而增强了教研活动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教研活动已深入人心,成了教师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量。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首先,本学期我们在原先基础上,又进行了两种教研形式的大胆尝试。“一节课两次观摩三面评”,在提高教师教育技能,培养教师观察、评价、反思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案例式教研”由于都是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所以教师们极容易找到共鸣点,又因为彼此间的切磋比较、交流反思,往往能得出较为科学的答案,而这一答案便是我们下一步实践的依据。

其次,在教研内容的设计上,既有提高教师教育技能的内容,又有解决教育困惑的内容,还有培养教师专业技能、交流彼此经验的内容等等,但我们的目标都是一致的,就是能更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教师的听、说、思、写的能力。

再次,教研的组织上有集体教研、分组教研还有随时随地的个别教研,教研的成员是流动性的,教研的主持者也是轮流担任的,如今我们的教研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

四、教研有突破,效果有新高

1、教师的教研热情空前高涨。教研活动的开展增进了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彼此间的感情,整个幼儿园的气氛更加的和谐,教研积极性的激发同时也激起了教师们工作的热情。

2、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步伐跨越式前进,如: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观察的敏捷度与深度、分析评价的能力、提升撰写的能力等。更为可贵的是,通过围绕“主题活动”所组织的教研活动,使我们得出了许多极具价值的经验,如:如何做好主题活动前的准备;如何选择与设计主题中的活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等。

五、教研活动的反思与不足

有总结和反思便能实现再提高,在本学期教研活动的开展中尚存众多的不足:

1、由于周六兴趣班开办的缘故使得部分教师未能全程参与,对这部分教师来说实为一种损失。

2、活动中虽总结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经验,但缺少在实践中的反复论证。

3、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写作技能、储备了相当的实践经验,但仍缺乏对此的整理与对外交流。

六、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初步打算

1、在目标的设定与上学期基本一致。

2、内容的重点侧重于课程的园本化、幼儿发展评价和教育行为的反思与评价上。

3、初步尝试教师轮流担当教研主持。

4、进一步调动教研热情,使教研形式更加灵活多样。

[color=red]下面是我在论坛中发表的有关教研活动的帖子,敬请交流与指教!

../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0&id=248539

../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200&id=245091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提,共研,评价,提高

教研组教研活动是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是教师参加学校教研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内容,有效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正确的教研活动评价,能够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丰富教研活动过程,提高教研活动效果。在日常教学活动过程中,我校不断探索、改革学科教研组活动措施,积累了一些学科教研组活动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教研组活动效果。

1.提炼学科教研组活动主题,提高教研组活动的有效性

在日常教研组活动中,许多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对教研组活动不感兴趣,甚至个别教师厌倦参加教研组活动,调查其中的原因:许多教师认为教研组活动的内容与自己的教学无关,对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几乎无关,参加和不参加作用差不多。学校领导意识到:要想增强教研组活动效果,提高教师参加教研组活动的主动性,必须搞好教研组活动内容是关键。如何搞好教研组活动内容呢?教师的教学需要是关键,学校要倾听教师的心声,经过问卷调查和学校校委会的研究,认为教研组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从三个方面确定: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共性的实际问题,包括教师在备课中遇到的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设施运用等,包括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遇到的学生管理、分层次教学、问题学生处理等,包括在作业布批、学生辅导等;二是教师在开展教育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难点,教研组成员在教学过程中,承担了教研组或学校的教学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或难点;三是目前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热点、焦点问题。如何将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归纳提炼成教研组活动内容或主题呢?经过实验探索,学校设计了两个表:教师教研问题申报表和教研组长教研主题申报表。教师提前填写教学问题申报表,教师在填写教师教学问题申报表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提炼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教学问题,教研组每隔一定的时间收集教师的教学问题申报表,教研组长对教师的教研问题进行归类,提炼出有研究价值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共性问题或热点问题,作为教研组活动主题,教研组长填写教研组教研主题申报表,申报表的内容包括:教研组类别、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等。

2.共同研讨,优化教研组活动过程

在召开教研组活动之前,教研组长提前将教研组教研主题申报表上报学校,学校对各学科教研组教研主题进行审批、统计汇总,然后印发教研组活动通知表,以通知的形式提前下发给教师,提前通知各学科教研组活动的主题、活动的形式,让教师提前做好准备。教师针对各学科教研组教研主题和活动形式,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教研主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反思和总结的内容填写教师教研活动反思表,反思表的内容包括:教师姓名、活动主题、活动形式、经验介绍或教学反思等。在教研活动过程中,教研组长根据计划,宣布研讨的方式,研讨方式包括:辩论、评论、金点子等,教师根据自己填写的教研活动反思表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做法,教师之间相互辩论,相互评论,相互点播,献计献策。

3.注重总结,提升教研组活动效果

在教研组活动过程中,教研组长适时进行引导、总结,注重收集有价值的观点和经验,形成系统性的经验总结,力争做到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在教研组活动记录表上,教研组活动记录评价表的栏目设计包括:教研组名称、活动主题、参加人员、活动时间、教师发言、金点子集锦等。通过教研活动,解决教师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辩论,纠正自己不正确的做法,提升自己的申辩能力;通过点评,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教研活动,让教师有所感悟,有所反思,有所提高。

4.及时评价,助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教研组长要每次总结教师参加教研活动情况,表彰优秀的观点和经验介绍,表彰优秀的活动个人,通过评价,提高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每学期,学校将教研组对教师的教研活动评价情况进行汇总,评选优秀教研活动先进个人,并将对教师的教研活动评价情况记入教师业务档案。

5.用好五表,提高教研组活动效果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3篇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研究活动对提高园教育质量教学,提高全体教师业务素质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因此,加大教研、科研力度,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成为我们的办园之本,兴园之路。

现就我园在教研活动方面的一些初步的尝试,同大家作一些交流。

一、健立健全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的建立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在业务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以下教研组:

有按年龄班分组的年级教研组。如大班年龄组,中班年龄组,小班年龄组;有按教师的班次分组的上午班教研组、下午班教研组还有以某课题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组合灵活自如,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时间安排便利,促进了各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建立教研组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⒈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位教师都有权力参与相应的教研组活动。⒉合理组合原则。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各教研组。如:将有工作经验和缺少工作经验的教师搭班一个班;小小班年龄段由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担任;还有根据课题内容选择课题组成员。例如,我园的省级规划课题《奥尔夫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就是由年轻教师构成,她们虽然经验不足,但有活力,勇于探索,使课题搞得有声有色。

二、商议制定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幼儿园在民主商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以下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有针对性的个别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结合课题邀请专家讲座等等,所有这些,在我园已形成一项制度,保持并发扬下来。

(二)会议制度。如每周安排一次年级组会议,讨论教育计划,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课题会议,讨论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商讨各种应对措施,上、下午班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时开碰头会,促进年级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观摩制度。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另外各年级段由年级组长组织在小范围内经常性开展教学观摩。,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四)交流、汇报制度。如每周上交一篇区域观摩记录,安全谈话记录,每半个月一篇自然观摩记录,每月一篇教养笔记,课例分析、学习体会等,进行交流、汇报。

(五)教育笔记检查制度。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检查备课本及各类教研活动笔记的制度。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一)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每学期我们分批送教师到园外观摩学习。园内半月一次业务学习,有全园性的,也有年级组进行的,还有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专业杂志;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自考、函授学习等。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升专业素养。我园要求教师半月上交一篇课例分析、自然角观察记录,每周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安全谈话记录等,并进行交流、汇报。另外,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比赛。如:论文、案例、说课、区角、优质课、环境创设等等评比。

通过学习、反思、评比等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来进行。主要形式有:

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评议并做好记录。

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观摩活动。由年级组长牵头,根据各年龄段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我园有市、区级教坛新秀及业务骨干,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资源为本园教师上公开观摩课,以学习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

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我园还进行师徒结对,让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拜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师。徒弟可以经常到师傅那听课学习,师傅也经常到徒弟那儿听课指导。这种形式非常灵活、方便,年轻教师成长较快。

⒌外来教研活动的观摩活动。我园是市级示范性幼儿园,经常申报、承担市、区一些教研活动,让教师也参加观摩、学习、讨论。如:区五大领域组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

(三)专业引领式的教研活动。主要有:

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来园讲座、指导。如:我们请浙师大研究生导师范诗武为我园市级获奖课题《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作课题指导;请浙师大导师来园为我园省级课题《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园实践研究》开题论证并指导;请省特级教师朱静怡、王芳来园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等等。

请教科所的专家来园讲座。如:我们分别请市教科所所长吴惠强、区教科所所长郑正林来园为教师专题讲座。

请教研室的专家来园指导。如:我园经常请市教研室的章群弟老师、区教研室的徐跃仙老师来园为教师讲座、评课等等。

通过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从而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提供支持,给予保障。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

第一,是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开展上、下午班教研活动时,我们都安排在配班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针对每周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展开讨论,增进教师间的交流;而年级组会,通常安排在幼儿午睡时,由幼儿园统一安排代班人员进班,便于集中全年级组成员,课题组活动较灵活,在时间上见缝插针,比如你今天是配班,你就可以到实验班观摩活动并学习。

第二、在空间上,提供教研场所。幼儿园专门设有多功能室,便于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并有一个可容四十余人的会议室,开展讨论。

第三,畅通信息渠道。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我园不仅充分地利用省、市、区现有的教研网络,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级教研活动中,从而得到学习与提高,而且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向示范园学习,交流经验。在幼儿园里,还设有专门的资料室,有专人采集、整理有关幼教信息,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为每位教师订了各类报刊、杂志,如《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等;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

第四、在财力及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年,我园的课题《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获省立项,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我园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有位教师上北京培训了近一个月,还请专家上门指导,开课题讨论会,购买了一批奥尔夫乐器。幼儿园还购买了多媒体、摄相机、数码相机、每班配备电视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所有这些都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开展教研活动时园领导及时安排人员代班,以保证教师正常参加教研活动。

第五、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用人,多渠道培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来给教研活动注入活力,使教研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反过来又,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促进人的发展。

在我园,从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到每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与进步,都注入了园领导的满腔心血。

首先是领导的支持,一方面是放手地让教师们去干,大胆用人,相信教师的能力,挖掘大家的潜力,另一方面领导又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反馈,从总结到考核、评比,都深入了解,亲临指导。

其次在培养人方面,一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因为教研组长的选拔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活动质量。教研组长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能做到“三先”,即先学、先做、先总结。特别是在当前,他们应该先学好理论,吸取幼教改革的先进经验,并能结合本园实际组织教研活动,因此,要注意教研组长的培养。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出点子,压担子,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把改革的试点放在他们班里,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公开课,促进他们深入钻研业务,提高教研能力。此外,还帮助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素质。像我园的教研组长,近些年来,分别承担了《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等多个课题的实验班的教学研究工作,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上公开课的任务,在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二是运用各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人。例如在同一教研组内开展“传、帮、带”的活动。采用拜师结队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后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如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业务学习。使我园教师专业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有以上的教师拥有大专学历,去年,又有两位教师本科函授毕业。多名教师正在参加本科学习。除此之外,还不断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所有这些,都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保障。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4篇

现就我园在教研活动方面的一些初步的尝试,同大家作一些交流。

一、健立健全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的建立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在业务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以下教研组:

有按年龄班分组的年级教研组。如大班年龄组,中班年龄组,小班年龄组;有按教师的班次分组的上午班教研组、下午班教研组;还有以某课题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组合灵活自如,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时间安排便利,促进了各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建立教研组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1、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位教师都有权力参与相应的教研组活动。2、合理组合原则。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各教研组。如:将有工作经验和缺少工作经验的教师搭班一个班;小小班年龄段由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担任;还有根据课题内容选择课题组成员。例如,我园的省级规划课题《奥尔夫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就是由年轻教师构成,她们虽然经验不足,但有活力,勇于探索,使课题搞得有声有色。

二、商议制定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幼儿园在民主商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以下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有针对性的个别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结合课题邀请专家讲座等等,所有这些,在我园已形成一项制度,保持并发扬下来。

(二)会议制度。如每周安排一次年级组会议,讨论教育计划,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课题会议,讨论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商讨各种应对措施,上、下午班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时开碰头会,促进年级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观摩制度。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另外各年级段由年级组长组织在小范围内经常性开展教学观摩。

(四)交流、汇报制度。如每周上交一篇区域观摩记录,安全谈话记录,每半个月一篇自然观摩记录,每月一篇教养笔记,课例分析、学习体会等,进行交流、汇报。

(五)教育笔记检查制度。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检查备课本及各类教研活动笔记的制度。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一)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每学期我们分批送教师到园外观摩学习。园内半月一次业务学习,有全园性的,也有年级组进行的,还有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专业杂志;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自考、函授学习等。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升专业素养。我园要求教师半月上交一篇课例分析、自然角观察记录,每周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安全谈话记录等,并进行交流、汇报。另外,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比赛。如:论文、案例、说课、区角、优质课、环境创设等等评比。

通过学习、反思、评比等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来进行。主要形式有:

1.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评议并做好记录。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观摩活动。由年级组长牵头,根据各年龄段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3.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我园有市、区级教坛新秀及业务骨干,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资源为本园教师上公开观摩课,以学习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

4.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我园还进行师徒结对,让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拜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师。徒弟可以经常到师傅那听课学习,师傅也经常到徒弟那儿听课指导。这种形式非常灵活、方便,年轻教师成长较快。

5、外来教研活动的观摩活动。我园是市A级示范性幼儿园,经常申报、承担市、区一些教研活动,让教师也参加观摩、学习、讨论。如:区五大领域组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

(三)专业引领式的教研活动。主要有:

1.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来园讲座、指导。如:我们请浙师大研究生导师范诗武为我园市级获奖课题《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作课题指导;请浙师大导师来园为我园省级课题《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园实践研究》开题论证并指导;请省特级教师朱静怡、王芳来园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等等。

2.请教科所的专家来园讲座。如:我们分别请市教科所所长吴惠强、区教科所所长郑正林来园为教师专题讲座。

3.请教研室的专家来园指导。如:我园经常请市教研室的章群弟老师、区教研室的徐跃仙老师来园为教师讲座、评课等等。

通过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从而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提供支持,给予保障。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

第一,是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开展上、下午班教研活动时,我们都安排在配班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针对每周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展开讨论,增进教师间的交流;而年级组会,通常安排在幼儿午睡时,由幼儿园统一安排代班人员进班,便于集中全年级组成员,课题组活动较灵活,在时间上见缝插针,比如你今天是配班,你就可以到实验班观摩活动并学习。

第二、在空间上,提供教研场所。幼儿园专门设有多功能室,便于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并有一个可容四十余人的会议室,开展讨论。

第三,畅通信息渠道。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我园不仅充分地利用省、市、区现有的教研网络,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级教研活动中,从而得到学习与提高,而且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向示范园学习,交流经验。在幼儿园里,还设有专门的资料室,有专人采集、整理有关幼教信息,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为每位教师订了各类报刊、杂志,如《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等;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

第四、在财力及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年,我园的课题《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获省立项,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我园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有4位教师上北京培训了近一个月,还请专家上门指导,开课题讨论会,购买了一批奥尔夫乐器。幼儿园还购买了多媒体、摄相机、数码相机、每班配备电视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所有这些都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开展教研活动时园领导及时安排人员代班,以保证教师正常参加教研活动。

第五、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用人,多渠道培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来给教研活动注入活力,使教研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发展。

在我园,从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到每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与进步,都注入了园领导的满腔心血。

首先是领导的支持,一方面是放手地让教师们去干,大胆用人,相信教师的能力,挖掘大家的潜力,另一方面领导又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反馈,从总结到考核、评比,都深入了解,亲临指导。

其次在培养人方面,一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因为教研组长的选拔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活动质量。教研组长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能做到“三先”,即先学、先做、先总结。特别是在当前,他们应该先学好理论,吸取幼教改革的先进经验,并能结合本园实际组织教研活动,因此,要注意教研组长的培养。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出点子,压担子,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把改革的试点放在他们班里,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公开课,促进他们深入钻研业务,提高教研能力。此外,还帮助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素质。像我园的教研组长,近些年来,分别承担了《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等多个课题的实验班的教学研究工作,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上公开课的任务,在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二是运用各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人。例如在同一教研组内开展“传、帮、带”的活动。采用拜师结队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后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如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业务学习。使我园教师专业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有40%以上的教师拥有大专学历,去年,又有两位教师本科函授毕业。多名教师正在参加本科学习。除此之外,还不断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所有这些,都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保障。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5篇

现就我园在教研活动方面的一些初步的尝试,同大家作一些交流。

一、健立健全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的建立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在业务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以下教研组:

有按年龄班分组的年级教研组。如大班年龄组,中班年龄组,小班年龄组;有按教师的班次分组的上午班教研组、下午班教研组;还有以某课题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组合灵活自如,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时间安排便利,促进了各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建立教研组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1、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位教师都有权力参与相应的教研组活动。2、合理组合原则。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各教研组。如:将有工作经验和缺少工作经验的教师搭班一个班;小小班年龄段由年纪较大的老教师担任;还有根据课题内容选择课题组成员。例如,我园的省级规划课题《奥尔夫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绝大部分就是由年轻教师构成,她们虽然经验不足,但有活力,勇于探索,使课题搞得有声有色。

二、商议制定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幼儿园在民主商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以下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有针对性的个别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结合课题邀请专家讲座等等,所有这些,在我园已形成一项制度,保持并发扬下来。

(二)会议制度。如每周安排一次年级组会议,讨论教育计划,解决日常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教学主题。每半月开展一次课题会议,讨论课题研究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商讨各种应对措施,上、下午班教研组每周集体备课时开碰头会,促进年级之间的交流。

(三)教学观摩制度。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另外各年级段由年级组长组织在小范围内经常性开展教学观摩。

(四)交流、汇报制度。如每周上交一篇区域观摩记录,安全谈话记录,每半个月一篇自然观摩记录,每月一篇教养笔记,课例分析、学习体会等,进行交流、汇报。

(五)教育笔记检查制度。如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定期检查备课本及各类教研活动笔记的制度。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一)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每学期我们分批送教师到园外观摩学习。园内半月一次业务学习,有全园性的,也有年级组进行的,还有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专业杂志;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自考、函授学习等。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升专业素养。我园要求教师半月上交一篇课例分析、自然角观察记录,每周一篇区域活动观察记录、安全谈话记录等,并进行交流、汇报。另外,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比赛。如:论文、案例、说课、区角、优质课、环境创设等等评比。

通过学习、反思、评比等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来进行。主要形式有:

1.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评议并做好记录。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观摩活动。由年级组长牵头,根据各年龄段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3.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我园有市、区级教坛新秀及业务骨干,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资源为本园教师上公开观摩课,以学习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

4.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我园还进行师徒结对,让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拜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师。徒弟可以经常到师傅那听课学习,师傅也经常到徒弟那儿听课指导。这种形式非常灵活、方便,年轻教师成长较快。

5、外来教研活动的观摩活动。我园是市A级示范性幼儿园,经常申报、承担市、区一些教研活动,让教师也参加观摩、学习、讨论。如:区五大领域组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

(三)专业引领式的教研活动。主要有:

1.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来园讲座、指导。如:我们请浙师大研究生导师范诗武为我园市级获奖课题《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作课题指导;请浙师大导师来园为我园省级课题《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幼儿园实践研究》开题论证并指导;请省特级教师朱静怡、王芳来园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等等。

2.请教科所的专家来园讲座。如:我们分别请市教科所所长吴惠强、区教科所所长郑正林来园为教师专题讲座。

3.请教研室的专家来园指导。如:我园经常请市教研室的章群弟老师、区教研室的徐跃仙老师来园为教师讲座、评课等等。

通过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从而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提供支持,给予保障。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

第一,是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开展上、下午班教研活动时,我们都安排在配班时间,每周组织一次集体备课,,针对每周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展开讨论,增进教师间的交流;而年级组会,通常安排在幼儿午睡时,由幼儿园统一安排代班人员进班,便于集中全年级组成员,课题组活动较灵活,在时间上见缝插针,比如你今天是配班,你就可以到实验班观摩活动并学习。

第二、在空间上,提供教研场所。幼儿园专门设有多功能室,便于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并有一个可容四十余人的会议室,开展讨论。

第三,畅通信息渠道。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我园不仅充分地利用省、市、区现有的教研网络,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级教研活动中,从而得到学习与提高,而且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向示范园学习,交流经验。在幼儿园里,还设有专门的资料室,有专人采集、整理有关幼教信息,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为每位教师订了各类报刊、杂志,如《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等;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

第四、在财力及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2004年,我园的课题《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获省立项,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我园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有4位教师上北京培训了近一个月,还请专家上门指导,开课题讨论会,购买了一批奥尔夫乐器。幼儿园还购买了多媒体、摄相机、数码相机、每班配备电视机、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所有这些都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开展教研活动时园领导及时安排人员代班,以保证教师正常参加教研活动。

第五、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用人,多渠道培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等,来给教研活动注入活力,使教研活动开展得生机勃勃,反过来又促进人的发展。

在我园,从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到每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与进步,都注入了园领导的满腔心血。

首先是领导的支持,一方面是放手地让教师们去干,大胆用人,相信教师的能力,挖掘大家的潜力,另一方面领导又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反馈,从总结到考核、评比,都深入了解,亲临指导。

其次在培养人方面,一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因为教研组长的选拔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活动质量。教研组长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能做到“三先”,即先学、先做、先总结。特别是在当前,他们应该先学好理论,吸取幼教改革的先进经验,并能结合本园实际组织教研活动,因此,要注意教研组长的培养。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出点子,压担子,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把改革的试点放在他们班里,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公开课,促进他们深入钻研业务,提高教研能力。此外,还帮助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素质。像我园的教研组长,近些年来,分别承担了《社区教育资源的整合》《奥尔夫教育思想在幼儿园的应用与实践》等多个课题的实验班的教学研究工作,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上公开课的任务,在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二是运用各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人。例如在同一教研组内开展“传、帮、带”的活动。采用拜师结队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后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如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业务学习。使我园教师专业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有40%以上的教师拥有大专学历,去年,又有两位教师本科函授毕业。多名教师正在参加本科学习。除此之外,还不断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所有这些,都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保障。版权所有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6篇

镜头速写

教研组长口头或书面通知:×月×日(星期×)×时,在×教室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于是,到了那天,老师们便来到指定地点。有的提前到,有的踩点到,有的姗姗来迟。遇上理论专业学习,可以认真笔记或窃窃私语。碰上观课,可以认真,也可以清闲;没有研究主题,也没有具体任务。课后,组长召集进行评课,说说优点,谈谈缺点,提提建议。爱说的多说几句,不爱说的可以不说。执教者也从没指望这次活动能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有多少提升。有时,听课的人提了不少意见,可是执教者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做;即便偶有“触动”,但等这事过后,也就慢慢淡忘了……

对于上述场景,教师们一定不会觉得陌生。每所学校每学期都会安排一定量的校本教研活动。每位教师以不同的心态参与教研。期望值不同,体验不强烈,得到的效果也迥然不同。

现象透析

分析当下的校本教研活动,之所以出现低效、无效甚至“伪教研”现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研无主题――空洞 校本教研一旦缺少鲜明的主题,那么执教者便会即兴选择教研内容。参与教师完全跟着感觉走,没有预定的关注重点,想到什么说什么。大家漫无边际地发言,七嘴八舌地议论;对问题纠结过多,而建设性意见少之又少;研讨内容杂乱,各定各调,各吹各号。于是出现了“面子教研”的现象。

蜻蜓点水走形式――肤浅 不论哪种类型的教研,如果参与教师把他当作任务看待,形式上走过场,缺乏研究热情,没有研究精神,那么对自身专业发展和教研质量的提高,就没有丝毫的作用。如果不善于深入思考和分析,不谙研究的门道,必然会降低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教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年龄跨度显距离――失衡 现行的教研组基本以学科为单位组建,其成员年龄跨度往往较大。年龄抹杀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成了他们“把一本老经念好”的理由。他们原本是非常渴望成功的,如今却被递增的年龄推到了成长边缘。希望他们能“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却也略显无奈。

浅尝辄止无跟进――低效 “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不动”,这是许多一线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形象写照。教研活动后,许多教师缺少自主跟进,对研讨中出现的一些想法和思考往往停留在意识层面,很少能持续落到实处。这样点到即止、断崖式的教研活动,极大地削弱了教学研究的功能和成效。

策略探寻

基于对传统校本教研活动这些弊端的认识,总结以往校本教研中教师所关注的焦点,结合本校的教学实情,笔者尝试改进教研模式:以确立单一目标主题为研究方向,采用课例研讨为突破口,借助系列化可操作活动,构建起以下数学校本教研的基本模式(如图)。

这是一个循环渐进式的过程,与传统校本教研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

思教师之需,生成教研主题 问题是校本教研的出发点,也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其来源应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碰到的最棘手的、最迫切需要改进的内容。这些问题要有潜在价值,能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而且要可行,难易程度适中。开学初,笔者召集校内高段数学教师展开讨论:在教学中印象最深刻的教学问题是什么?感到最困惑的是什么?讨论中反响最强烈的是,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四块知识领域的学习中出现的差错越来越多;新课程背景下“差错”问题成为教师最感困惑和纠结的地方。如何减少差错或避免差错,大家希望在这一领域展开探讨,找到一些原因来改进教学。于是,“关注差错提升教学有效性”便生成为该学期数学校本教研的重点。

谋教师之虑,充分预设活动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的教研活动只有预在先,教师在研究时才会有所思,才会生成精彩。在策划“关注差错提升教学有效性”的一系列活动时,笔者都提前一周开始筹谋。例如,在开展差错案例剖析活动前,先与各年级组的数学教师沟通,搜索关于差错案例的文本。要求以年级组为单位推荐典型案例,以便在活动时间里剖析。活动前一天,与推荐案例的各年级组教师碰面,了解具体内容,以便活动时设计节点进行问题追寻,调控节奏。当遇上非本校级的教研,则在两周前就开始策划预案。从课例研究教师的预定,到过程的跟踪和活动的总结,要通盘考虑所有细节。一般课例研究,都要依据活动目标,配合学校教学进程合理选择教学内容。要求执教者放大主题,缩小切口;倡导发挥教研骨干的集体智慧进行研课、磨课,尽量体现课例的示范性与引领性。在活动前半周网络通告,告知活动主题和任务。

供教师之要,追寻有效教研模式 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必须紧抓“课堂”这个阵地。调查表明,教师更欢迎基于课例的校本教研,他们希望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的角度来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从而内化吸收,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笔者尝试了两种做法:一种是联校教研课例,由各校的优秀教师设计并执教,并在校内进行了试教、研讨;另一种是利用网络选择符合教研主题的优秀视频课例。在课例研究活动方式上,笔者积极倡导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范式。同课异构,能充分利用教师之间的差异性资源,通过比较、带动、反思与重建,让教师的视野更加开阔,考虑问题的角度更加全面。

解教师迷惘,专业成长无界限 在课改实践中,培养年轻骨干教师成为排头兵的同时,对其他教师的提高也不容停滞。不同年龄的教师,都应该是课改的主角。观察发现,新教师非常渴望受到关注,但教学实力尚需提升;青年教师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希望有展示的机会;中年教师对职称和荣誉开始丧失激情,教学疲软的状态急需改进;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因曾经辉煌过而变得有些力不从心;骨干教师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已有或多或少的积累,面临如何再提高的困惑“高原现象”较为严重。为调动各类教师的研究热情,不妨借鉴“因材施教”理念,以教龄、专业发展程度为参照物,将教研组成员列入强基工程(新教师)、砥柱工程(中青年教师)、秋实工程(老年教师)、名师工程(骨干教师)。通过年龄分层,以老带新的“捆绑式”合作,同龄协作互助共研,从而调动所有教师的研究热情,让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感受到不一样精彩。

记录教研成果,反刍专业成长 每一位教师参与教研后,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如果不用文字梳理,那些感悟与冲动也就稍纵即逝。笔者利用活动决策之便,帮每一位成员设计了活页式的《教研手册》。每一次活动都设计一组活页,活页内容按照不同的活动形式和性质制作;为方便记录,在活页右侧还开辟了一列“点子”栏。例如:课例观摩,除了记录组织教师的活动外,也要记录学生的活动,并及时对两者进行“三言两语”的点评;教师在观摩过程中有了发现和思考,想到了新的解决思路、可操作性的行为等,必须及时记录。又如,聆听讲座,除了记录讲座要点外,还必须书写听后感言,甚至可以尝试听后的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来讲,会从哪几个方面阐述”等。《教研手册》真实记录了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以及各自的所思、所想、所为,体现了个人研究的点滴进步,助推了专业发展。

引领教师行动,连环滚动与跟进 开展教研活动,要注重激发教师的后续行为,让活动“细水长流”;一条可行的措施就是,坚持对某一主题进行多方位的、滚动的、持续的研究。例如,策划一个学期的“关注差错提升教学有效性”主题教研活动。开学初,分析上期教研中发现的问题,而后聚焦生成主题(关注差错);搜集案例分析(浅谈小学数学“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聆听视频讲座(课堂因差错而美丽)提升理论;课例研讨付诸实践(课堂动态学生差错处理);小课题研究推进(错例自我分析和反思研究);总结反思找出问题(数学信息与数学知识无缝链接),螺旋上升到下一个循环。历时一学期的单循环教研活动中,向教师传达了一个理念――教研需要连环跟进。在“行为跟进”过程中,从目标――行动――反思――改善――新目标――再反思之间循序渐进,教研活动就会产生许多生长点,防止了无效的重复教研。

引教师畅言,线上线下齐涌动 使用网络教研平台,可以让大家的思想不断碰撞,经验共享,能力不断提升。从2013年开始,笔者所在的绍兴市马山镇中心小学成为国培计划试点学校之一。学校人员可以免费使用中国教师研修网架设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笔者创建了一个数学协作组,让全镇数学教师都加入。每次教研活动,笔者都会提前通告或具体方案。在每次活动后,笔者都会发起专题交流活动。所有组内成员均可在专题活动的留言板里发表意见或分享经验。参与网络评论,给教师增添了许多乐趣,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而且还能与素未谋面的同仁进行交流。网络教研融入常规校本教研,使空间与时间的距离不复存在,让沟通变得更加快捷和简单。每一次的网上留言,学科话题的选择,观点的讨论争鸣,都是教研组成员成长的基石,使教师充分体会开放、民主、互动、协作等所带来的成长喜悦,获得最大限度的“研修”、最大程度的“共赢”。

延伸思考

教研质与量的再思考 在常规教研中,我们往往安排了大量的教研活动。有时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一个接另一个,研究大都浮于表面。其实,教研活动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研究所需或教学实际难题,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真正获得经验,或引发大家的思考,激发参与研究的热情。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总会提出量的要求。那么,该如何把握量与质的关系呢?权衡两者,在理想状态下达到平衡,还是一个大问题。

新生事物可以尝尝鲜 视频案例研究伴随着新课程而来。回顾几年前,文本案例也才起步。视频案例虽然真实、直观,但操作费时费事,又需技术支撑,因此,往往被边缘化。如今条件越来越成熟,视频案例研究越来越受青睐。视频案例,可以真实记录教师课前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全面捕获课堂上转瞬即逝的事件与机会,并对整个教学行为进行“麻雀解剖”,从而构建了丰富的、分层的、可供教师直接观察与研究反思的环境。这种形式的研究如能推广,那教研工作必将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活用“草根式”教研理念 “草根式”教研是提高一线教师实而有效的方法。他以师生一次次“原生态”呈现为载体,发表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充分发挥每位教师的智慧,让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在相互探讨、交流过程中均有所获,从而实现共同成长。“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研究,解决即成果”。当教师们激发了研究热情,那么在他们眼里:一堂成功或失败的课可以成为研究课题,一次教育事故可以成为研究对象。让“草根式”研究成为数学教师的自觉能动行为,不需要固定时间和组织,从案例入手,从问题起步,善于寻找常见的有价值的问题,及时开展研究、总结与推广。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多元化; 园本教研; 专业成长

幼儿园的“教育研究”是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研活动已成为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

一、制订“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

为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创设幼儿园宽松、愉悦的教研氛围,应让园本教研活动建立在合作化、开放化、平等化的基础上,从而逐步形成“合作化”的园本教研模式。可让教师真正成为教研的主人,在教研活动中建立“人人是主持者”的活动思路,组织“今天我当家”的主持活动,每一次活动由不同的教师主持。首先,主持人自己进行教研备课,了解并熟悉本次活动的要点、重点以及目标,有时,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进行提醒其他老师工作中的注意点。如教师可以自己提供自己的教学随笔结合自己的想法,说出工作的得失,发表建议和意见,让其他老师有所感悟。在学习文章时,要说出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价值所在以及自己的见解,使教师之间获得不同信息的交流,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创设园本教研的激励机制

1.“菜单式”的研讨能发挥教师的最大潜能。让专题研讨中的“每周一谈”成为了幼儿园每次园本教研的专题活动内容。学期初,根据教学计划为教师提供专题研讨菜单,如《课堂纪律的组织》《个案跟踪的记录》《自主性游戏的指导》等。老师们根据自己的特长进行选择、领取专题研讨主题,在学期开始进行有意识地制订计划或记录整理。在进行一阶段后,交流研究情况。在教研活动的“每周一谈”时,老师们一起想办法,研究纠正训练计划,并进行实施。如此的“菜单式”的专题合作研讨活动,能让每班老师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小小的专题主题开始进行专题研究,寻找适合自己本班的研究方案和成果。

2.“开放式语录”更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研。为了让教师参与的面更广、更积极,我园教研组尝试“开放式语录”。就是在教师们进行发言、发表自己意见的时候,记录员进行多媒体放映记录,让大家及时地直观地看到每个老师的交流意见直接记录下来,以大屏幕的方式进行显示。这样,不仅使教研活动的成长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更重要的是被记录到的老师受到一种荣誉感,自信心得到提高,合作意识也明显增强,老师们的话多了,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深入了,从此,“合作式”教研活动真正地“活”起来了。

三、激活“合作式”园本教研的发展机制

1.坚持“反思──实践”的原则。“反思交流──研讨冲突──实践总结”的“合作”研讨模式,旨在大家凝聚智慧,发展民主的生动实践,逐渐转变成为“研究型”老师。如:在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美术活动(画青蛙)的研讨中,开始教师提供浴缸让幼儿观察,只有22.5%幼儿画出青蛙。研讨中发现由于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孩子不敢触摸青蛙,有的胆小不敢看青蛙。研讨中大家各抒己见,自由平等对流,进行了第二次实践:换了放青蛙容器,孩子们蹲下来,摸一摸、看一看,还为胆小的孩子提供了青蛙模型,给孩子观察的时间延长了十分钟,结果孩子们有57.3%画出了青蛙的大眼睛、腿及蹦跳的模样。

2.坚持“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原则。在活动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撰写心得与教学论文,进行“读书沙龙”活动,使无意识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行为,实践中能有自己独到的教育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意识,让自己终身学习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不断地得以提升。

四、实施“合作式”园本教研的个案机制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城乡教育 协作教研 农村教师 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206-01

1 建立城乡协作教研制度,促进教师成长

1.1 加强校际间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

协作教研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师素质的提高,把协作教研活动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并建立协作教研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和研究小组,以确保协作教研活动工作扎实、顺利、有效的开展,领导小组广泛收集有关文件,并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充分领会文件精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领导小组还负责组建队伍、确立课题、论证方案、保障经费,听取课题研究进展情况,研究解决课题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检查评定研究效果。研究小组具体负责拟订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收集资料,按照研究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

1.2 强化校际间教师教学研究制度

①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要有统一计划、有统一形式、有时间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②教学反思制度。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考后记反思成功与不足等等,用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反思的记录就是很好的科研札记)这样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③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降低管理的刚性,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1.3 健全校际间课题研究制度

为了让校际间课题研究工作有章可循,从制度上保障校际间参研人员的利益,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增强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校际间应共同商讨、明确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明确校际间课题研究人员的职责、权利、义务。

1.4 明确校际间教师开展教研活动的形式

为使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每学期,校际间一起商定协作教研活动计划,规划好本期将开展的协作教研活动的主题、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力求做到校际间教育资源最大程度的互动与互享,让课题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1.5 建立校际间年级组教研协作机制

校际间各年级组要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通过互帮互促,努力提高校际间教师的专业素养,促使教师快速成长。

1.6 规范校际间教科研的评价与奖惩制度

①校际间教师教研评价制度。确立以校为本的教研观念,对校际间教师理论学习、教学反思、参与活动、合作交流、课题研究等教研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评价,适时总结反馈,规范教师教研行为,正确指导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②校际间教师评价制度。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的实施校际间教师教学评价,淡化结果,强化过程,把教研纳入重要的评价内容。③校际间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坚持校际间评教与评学相结合,侧重校际间评学制度。④校际间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制定制度,确立以崇尚研究,鼓励冒尖为目的的激励机制,肯定校际间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对在校际间教研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2 丰富协作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2.1 本着“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与校际间的交流。

所谓“请进来”是指邀请外校名师来本校专题讲座或教学现场指导,从理论的高度引领教师,或力争配合市、县教育部门承办相应的教研活动。“走出去”就是指学校不定期派教师外出听课学习,让他们到外面去开拓眼界并将外面的新理念、新做法、新信息带回来与大家共享。

2.2 举办丰富的校际间教研活动

城乡协作教研是指在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基于学科领域校本教研基础上的一种城乡间合作式教研,是一种突破传统学校教研模式,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的新途径。农村学校和城里学校成为友好帮扶结队学校,利用城里学校的优质师资,在教导处和学校党政的支持和协调下,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在教研活动中,城里学校展示了特质的语文教学、数学教学及英语教学等学科的先进理念。农村学校的老师认真听课,积极参与评课,吸取其精华,改进自己的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理论水平上都有很大提升。

2.3 选派优秀教师顶岗交流

实施城乡协作教研活动,校际间可以选派优秀教师到对方学校进行顶岗交流。农村学校选派优质教师到城市学校交流学习,借鉴教学经验。同时城里学校也派了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课,他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对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模范带领的作用。通过校际间教师的顶岗学习,能全面了解校际间教育教学的真实现状,为协作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信息。也让我们找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找到了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

2.4 鼓励写作、提升成果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9篇

(一)建立组织,明确分工

进行教研活动需要得到学校的支持,然后建立相应的教研活动组织,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规则,同时确定明确的分工,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可以将全校内所有的英语教师划分为一个或者多个教研活动小组,小组内明确分工。进行教研活动时需要设定以下职位:小组长、记录员、发言人、问题员。组长负责对教研、讨论等活动进行组织、调控。记录员负责做好相应的记录,例如讨论情况的记录。发言人负责将具体的情况已经成果进行公布。问题员,主要负责将本组成员的某个方面的问题向学校提出。为了防止在发言环节组员发言时间过长,还可以设置时间控制员,控制小组成员的发言时间。

在教研讨论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规则。在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个组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同时还必须要制定一套完善的行为规则与活动规则。行为规则方面,小组成员都必须进行发言,同时还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与他人进行比较,内容包括了发言本人的观点、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的不同之处、以及最后的成果等。活动规则方面,需要有针对性的组织、开展教研和讨论活动,并接受教研以及讨论的成果,同时还可以进行相互辩论,问题员还需要在后动后,本组还存在的问题想学校进行反应。

(二)通过专题,积极反思互动

学校应该按照学校教师的能力定期制定相应的教研课题。如果学校没有确定教学研究专题,教研小组就应该自己设立符合当前小学英语教学形式的专题。

对教学前、中、后这三个过程都应该进行反思。农村小学在从各个方面来说都无法赶上城镇小学,无论是师资还是硬件设施。因此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唯一能做好的就是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不断的反思。而教研活动中也应该将反思放在教研重点上。教学前反思,主要是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够利用到的课程资源。农村小孩获得外界信息的途径较少,心思单纯,比较容易相信教师说的话。因此,要注意他们的个差异。同时,教研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要精心设计教案,并在小组间进行研究,探讨教案的可行性,并作出修订。教学中反思其重点在于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反思需要对学生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的知识掌握情况、是否存在什么问题以及他们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然后作出改进。同时每个成员都必须要做记录。教学后反思,主要是教学的整体效果、得失进行反思,同时还需要制定出改进的措施,同时教师还写教学后记,以便于交流。

(三)及时的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与评价

在每一次教研、讨论后必须要有相应的总结与记录,以便于分析、评价。评价要以过程评价为主,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总结的内容需要全面,其内容要反映出教研、讨论活动所研究的问题、小组的观点、小组成员的发言情况、讨论的方式已经最后取得的效果。需要将教研取得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已经改进的策略进行交流。

二、反思教学教研策略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教师需要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主要对象就是教师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自我反思的本质上来说,它是对理论与实践的进行对比与分析,同时也是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自我反思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进行反思教学教研策略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所达到的效果进行反思,才能够克服教学的被动型与盲目行,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

(二)让教师之间形成互助之风

在教研活动中最重要的还是组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在自我反思的同时,教师还要开放自己,在与同伴的互动中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教研组中的各个成员要多进行经验交流。交流有着多个层次,浅层次的交流主要局限于各自信息与经验的共享。通过交流,教师能够从其他同伴那里获取各种信息,其中有很多都是可以进行借鉴与吸收的。这样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少走弯路,促进自身的成长。深层次的交流则有专业会谈、专题探讨等多种形式。专业会谈是最具有生成性与建设性的,在专业会谈的过程中会形成很多具有价值的观点。专题讨论则是教师们在一起对某个问题进行畅所欲言的探讨,一场有效的讨论能够让教师们学到很多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在教研活动中,可以设置“课改聊天”这样的经验交流活动。活动中教师要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新想法与所遇到的无法解决的困难都说出来,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想出办法、克服困难、分享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们: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够人云亦云,能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为自己所表达的已经给出充分的理由;出现不同的观点,要进行辩论,让不同的观点进行碰撞、交锋,教师们从中进行分辨、鉴别;不仓促、轻易的做出结论,让教师们各取所需,强调个人意识、注重个体的体验与经验。

三、结语

教研活动记录总结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主题教研;涵义;功能;问题;策略

主题教研是把平常教学中遇到急于解决的、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各教研组围绕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学校主题教研一般有如下方式: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方式;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具有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源于需要并充M期待的教研方式。

一、学校主题教研的基本功能

1.针对性强,利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

因为教研主题是从教师平常教学实践中的困惑或疑难中提炼出来的,容易引发教师探索,启发大家思考,激发集体智慧;其活动目标明确,避免了随意性和盲目性,能消除表演、做秀的现象,有效提高教研实效性;运用科研方式开展教研,能深层次研究解决问题。

2.合作性强,利于发挥教师团队优势

由于主题教研通过一个教研主题将全学科教师紧密联系在一起,其活动是集体行为,其运行过程能形成一种有效拉力,有利于促进教师由被动转向主动。由于目标一致,任务分工明确,易于形成和谐的教研群体及“同舟共济”的合作局面。

3.研究性强,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主题教研活动是将教研、科研自然结合的一种方式,利用科研形式,组织教研内容,按着科研流程完成教研任务,研究性极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反复学习、思考、实践、交流、反思和总结,既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又能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升业务能力与水平。

二、学校主题教研存在的问题

1.教研活动意识淡薄

有的学校领导教研意识淡薄,只管升学率,所有考核都以学生成绩为标准,不看教研成果,导致学校教研活动可有可无、可多可少。这类学校很少组织教师认真研究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导致学校团队互助工作环境缺失,教师间相互研究解决问题的氛围难以实现,很难形成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2.教研活动开展随意

一些学校没有制定学期或学年度教研工作计划,无教研活动方案,有的虽然开展了一些教研活动,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研究主题,教师不明白该准备些什么、思考些什么,献课的教师不知道为什么要上这堂课,听课的教师不知道要研究解决什么问题,研讨会泛泛而谈,这种随意性、盲目性及缺少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研活动,难以解决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3.教研活动形式主义

部分学校虽然制定了教研工作计划,也有活动方案,但往往形同虚设,有的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需要;有的不按计划落实,缺乏对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工作的督促和检查;有的教研组只是为凑齐教研活动次数,很少考虑提高教研质量问题,有数量无质量。

4.教研活动方式单一

有的学校也经常开展一些教研活动,但方法简单,几乎都是听课评课,常常是听课不够投入、评课不够深入,教学与研究脱节,教师觉得没有任何收获,久而久之,会对教研活动产生厌倦情绪。

5.教研活动风气不正

一些学校上教研课的教师“逢场作戏”,听课的教师如“观看演出”,研讨零敲碎打、火力分散、蜻蜓点水,多是七嘴八舌的浅层议论,通常是优点多说,不足少说或不说,把研讨会开成评功会。

三、学校主题教研的改进策略

1.端正教研风气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理论支撑

(1)树风正纪强化管理。只有教师真正认识到主题教研的益处,才能更好贯彻学校主题教研活动,变被动为主动,提高主题教研活动的效率和成果。只有思想顺了,才能变为实际行动,减轻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阻力,带动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在教研方面的创新和发展。要真正落实这一点,必须形成良好的教研风气,并通过一系列的组织、领导、制度化管理,奖惩分明,同时纳入年度考核、绩效工资、评职评优晋级等。

(2)养成教师良好教研意识。主题教研活动把教师摆在了重要位置,最终都要依靠教师实施,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主题教研活动的达成度。教研活动是教研组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教研组成员间的共同研究,浓厚的教研风气离不开日常的活动,应扎实搞好“研讨课例”、“同课异构”、“对话反思”、“命题研究”、“专题研究”、“公开课”等活动。这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督促,也是一种引导,有利于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让教师养成良好的教研观念。

2.优化操作流程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基础

操作流程能有效保障工作的规范性,主题教研活动中要开展哪些工作、怎样开展工作、如何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和集体的作用等都是制定操作流程过程中需要考虑的,操作流程如下。

(1)筛选问题,确立主题。学校要广泛收集教师意见,把教师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与困惑进行系统整理,把带普遍性的、制约教学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列出来,经过提炼,确定为学校教研主题,每个学期确定1~3个研究主题,各教研组可与学校研究主题保持基本一致的情况下,根据学科特点确定具体研究主题,如“地理课堂中乡土地理知识渗透”,“高中地理专题复习教学”,“地理习题讲评教学”,“合作学习小组建设与管理”等。

(2)学习专题,提高认识。各教研组确定主题后,让每位教师围绕主题进行学习,学习分实践前学、实践中学、实践后学三个阶段,学习方式分自学和集体学习两种。教研组长事先查找相应的理论资料,筛选对本次主题教研活动有帮助的材料,印发给组员自学,组员也要根据主题自主查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研讨会,组员交流主题学习的体会,对相关问题展开讨论并加深认识,明确每个人承担的相关事务,设计教师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点,确保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教师都能够参与,有所收获,为下一步组织主题研讨课作准备。

(3)教学实践,交流反思。主题教研活动主要通过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结合,专题研究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来实现,分以下两部分:一是教学实践。个体活动要求每个组员事先围绕专题独立备好课,在集体备课时,每个组员先谈自己是怎样围绕主题进行设计的,然后大家针对执教教师的设计,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补充、修改,最后围绕主题研究,把共同认可的方案写成教案。之后,执教教师把共同设计的教案用来上课展示,全体教研组人员进行听课。二是交流反思。课后,执教教师围绕专题再说课,谈教学过程的得与失。组员对执教教师的上课过程作详细记录,每一堂研究课都要音。讨论时不讲虚话、套话、围绕专题,人人发表意见。评课后,教师根据自己的上课体会、听课评课后的认识,进行反思分析,形成案例、经验总结等文本资料。交流研讨时,组员间交流自己撰写的案例、论文、经验总结等成果。对每个人的成果,组员要发表意见,在讨论中形成教研组统一的意见,作为教研组专题研究成果,并在全校进行展示交流,优秀论文可推荐发表,良好的经验可在区县及全市推广。

3.强化考核评价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保障

(1)重视对教研组的监管与考核。学校领导要重视过程管理,加强对各教研组活动的监管、检查与考核。学校领导亲自参与教研活动,倾听组员讨论,与组员共同围绕主题探讨教学活动。每次教研活动结束,教导处、科研室应联合检查流程手册的填写情况,每个主题研究必须有以下资料:①所有组员的备课教案;②所有组员设计思路的交流记录;③围绕专题讨论形成的集体教案;④执教人员的两次说课;⑤执教教师上课的详细课堂实录;⑥课后组织的评课讨论记录;⑦组员的案例、教研组的案例。学期结束,根据各教研组的活动质量、流程手册的记录、研究成果的情况,评选出优秀教研组,并根据教科研管理条例给予奖励。

(2)注重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主题教研质量如何,关键要看教研活动是否全员参与,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全组教师的创造潜能。评价目的就是要了解教师参与主题研究的情况。评价方式可采用“自评互评组长总评”的三级评价方式。评价内容主要为:①参与度(包括教学设计思路交流,听课、评课的意见发表,反思交流与案例、总结、认识的交流,根据自我表现分A、B、C三等)。②主题研究过程(包括参考了哪些资料,与其他组员研究了什么问题,在集体研讨时提出过什么问题,收集过什么资料)。③主题研究成效(包括在研究过程中教研组采纳了你的几条有价值的问题与建议,你取得了什么专题研究成果等)。评价中,不仅关注组员人人参与研究的过程,关注参与的量,还关注组员参与主题研究的质,加大主题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切实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4.强化教研组长意识是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

教研活动中实施主题研究,组长是关键。学校一定要选用好教研组长,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帮助教研组长树立四项意识。

(1)科研意识。重视与开展教育科研是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深化课改、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仅仅凭经验上课,而不从事教育科研活动,教学就不会有长进,缺乏科研的教学就缺少含金量。组长有强烈的科研意识,才能带领组员进行专题研究。

(2)管理意识。组长要有强烈的管理意识。每次活动应定时、定人、定内容,围绕组内主题进行研究,当组员讨论“跑位”时,组长要及时调控,确保单位时间内产生最高效益。

(3) 指导意识。教研组长是学校科研骨干,应深入课堂听组员的课,帮助组员解决专题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在教师总结经验、案例分析时,要耐心细致地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进行指导,使教师有能力自己总结研究成果,获得成功,体验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科研意识。

(4)成果意识。进行主题研究的目的是提炼经验,总结、应用成果,提高教学效益。对于组内的主题研究,组长要带领组员善于捕捉、发现、总结研究成果。活动后,不但有教师个体成果,而且要有教研组集体研究成果,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予以展示、交流、推广。把课题研究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是提高教研活动质量、加强教学实效的有效途径,也是开展校本培训、实施优质教师工程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87-89.

[2] 董文起.如何开展校本主题教研[J].教学与管理,2006(10):42-43.

[3] 潘成世.浅谈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2009(04):31-32.

上一篇:区域活动教研总结范文 下一篇:连片教研活动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