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

时间:2023-03-22 06:31:12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1篇

【关键词】英语课堂 5分钟 情境表演 单元话题 自编 自导 自演

一、定义

情景,指的是为交流创设的具体的语言环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教学内容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理解、记忆所学的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二、具体操作

1.表演前学生自编、自导。这一活动,我是在七年级下学期开始实行的。我们都知道,七年级英语是以听说为主,读写在后。到期中考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句型,但又不多,恰逢考前复习,于是我想在课前的3-5分钟让学生进行生――生问答或对话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又快乐轻松地复习了前面的内容,并提高了听说能力。何况向来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就有这样一条规律:听说是读写的基础,听得多,说得好,读写一定不会差。那么,这个活动我是这样进行的:按照座位表,每天两组学生上讲台,其他学生作评委,根据自定的话题进行表演,学生根据表演中的话题听的内容及所出现的问题进行打分扣分进行评比依次类推一周一话题。这样,每周的话题不同,每周的内容也不一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也可也以训练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不管是人还是知识,覆盖面都很广,调动了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哪天我若忘了这一活动,学生会迫不及待地提醒我,“老师,今天轮到×××了。” 这样,学生把平时所学的知识浓缩在自己的剧本里,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创造,是语言的活用,从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最终达到语言的“学以致用”。自编自导自演短剧,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听说能力,在自编的过程中还提高了学生语言读写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质能力。堂堂都有“好戏”看,个个激情飞扬,他们在笑声中复习、巩固旧知识,在快乐的活动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且收效明显,何乐而不为呢?

2.表演中师生均是评委。有了前面几个学期上讲台的经历和经验,学生不再有惧怕、胆怯心理,于是在八年级,结合教学大纲的要求――增强写的能力,我又变化了一种形式,增加了一点难度――对于学生来说,一人上讲台演讲要比群体短剧表演难,因为后者有人合作、陪自己壮胆。做法如下:每天按照座位表,每天四位学生,自写演讲稿可短可长,我不做篇幅上的限制,但必须是自编的,这个人上讲台讲讲自己或周围的人的故事(讲时不看事先写好的稿子),讲后根据故事内容提出3-5个问题让下面的学生来回答,提高听讲效率。要求故事必须自编,不能抄袭已有的资料,并按照语言的准确率、语音语调、表情神态来给学生打分满分为10分制,现场讲评,针对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大屏幕中现场讲解,让学生注意写作时易出现的问题。

在这一课前活动过程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熟悉的或感兴趣的题材进行编写,学生有话可写,为了提高语言的准确率,提高自己的分数,他们会在写了之后进行反复修改,或征求同学、老师的意见,或查字典,不仅要在句子结构上下工夫,还要在篇章结构上下工夫,这样,对所学的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巩固和创造性的应用,提高了写作能力的同时,又有了一定程度的知新。

3.表演后是师生最大的收益。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象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学生头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这样他们才能够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 英语课前3-5分钟活动不正是如此吗?实践证明,英语课前3-5分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为学生创立了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每堂英语课的一开始就能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用英语思维的状态,带着愉悦的情绪轻松掌握要掌握的内容; 英语课前3-5分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学生的语言自主学习能力在这里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和提高;英语课前3-5分钟活动的设计与开展,为成功的一堂英语课做了良好的铺垫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学生在期盼中等待英语课的到来,在快乐的体验和成就感中上完每一节英语课,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形容就是:It’s interesting,relaxing and fun. We like it.

当然,这只是课堂前3-5分钟的教学活动环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英语学习氛围,教师还需要为整堂课的设计而努力以及课后的延伸也极其重要。另外,从语言的输入到语言的输出,注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避免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厌乏。其次,课后还可以组织兴趣小组、英语角、英语party等,让学生在课余也能拥有一定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

三、结论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原则

一、引言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新课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导入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对课堂导入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大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指在一堂课刚开始时教师就直接点题,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直接导入是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逐步进入新课的,适用于内容较少、或较易的新课,或者是练习课。

例如,premarital agreements 一课主要介绍婚前协议。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可以这样开始:“today we’re goingto learn premarital agreements.”学生立刻明白了本单元的主题。但开篇点题只是作用之一,鼓励学生参与是终极目的,教师可以围绕该主题设计一些活动,展开讨论。如果直接导入设计得当,可以促进学生头脑中知识系统构建形成,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

2.多媒体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烈的视听冲击和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导入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播放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影视片断、巧妙的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提出相关思考问题,引出单元重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在讲授love without limitations 时,笔者想到了影片sleepless in seattle 中八岁的jonah 对父亲的爱,因此截取了他给电台主持人打电话这一部分影像供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what’s jonah’s christmas wish? why did he call the radiostation? 通过看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鲜明生动地引出学习内容:jonah 只有八岁,但是他知道怎样关心爸爸,这份父子之间的爱让人感动。紧接着引领学生去学习课文中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另一段感人的故事。

3.背景知识导入法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角度说,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文化,要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大学英语课本选材通常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许多文章都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针对每堂课内容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以charlie chaplin 为例,课文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卓别林的生平。虽然文中没有太难的知识点,但要充分理解一些句子的内涵,就必须了解卓别林的生活经历和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相关著作。比如第一段中“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这句话,对于大学生来说,这句话的翻译并不难,但是他们可能会感到迷惑:卓别林出生时狄更斯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如果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向学生介绍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能联想到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狄更斯小说中的oliver twist很相似,也就能理解课文中的这句话了。教师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热门话题导入法

热门话题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贴近生活和现实,很容易找到和现实社会的结合点。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适时地引导到课文内容的理解,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赋予教材以新鲜的时代感。

如在讲the trashman 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曾经最火的职场新闻:济南市环卫局城肥清运管理处招聘5 名大学生掏粪工。就业问题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他们也迫切想知道教师的经验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择业标准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对社会热门话题的讨论和课文内容讲解的结合,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学生表演导入法

讲台不仅是教师演讲的舞台,更是学生表演的舞台。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锻炼学生在公众面前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讲解课文前给学生3~5分钟登台表演展现自我的机会,内容可以是朗读或复述、名言或者谚语推荐,可以是讲故事、报道新闻、表演角色,也可以是访谈、对话。台下的学生可以就表演者的话题发表看法,或者提问表演者与表演内容有关的问题。

教师则根据情况适时地引入主题,使全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入课堂知识的学习。

如在讲解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前,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好3 分钟的演讲稿,内容必须与所授新课的主题相关。通过课堂上的演讲,学生不仅可以对该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为课文的讲解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6.游戏竞赛导入法

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或比赛能在最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浓厚趣味的可操作性的活动,如猜单词、故事接龙、辩论、编英语小品和话剧等,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学习使用英语的信心。

例如,在上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 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围绕earthquake 这个核心词在短时间内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性思维,由一个词引出更多相关的词,能够列出较多词汇的一组为胜方。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复习了必要词汇,使下一步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7.问题导入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围绕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话题,针对文章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理解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阅读的速度,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

在讲解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 时,教师可首先提出吸烟话题供学生讨论: is there anyone who smokes inthis classroom? what do you think of people who are hookedby smoking?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smoking? should smokingbe banned?接着可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when she sees herdaughter smoking? what does her daughter’s smoking remindthe writer of? are there any people with the same problem?how can this problem be solved? what will be the result? 学生在文中搜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时, 更好地理解了全文,另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组织和回答,很好地练习了英语口语。

三、课堂导入技能的运用原则

1.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导入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导入时所选择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不能脱离、更不能使用与之相矛盾或有冲突的材料。同时,课堂导入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为进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趣味性

兴趣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要使学生产生兴趣,就要努力使导入具有趣味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的运用和其应有感情的投入。当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令人很愉悦的事情,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会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3.新颖性

新颖有趣的东西会使学生集中分散的注意力,因此课堂导入要灵活多样,让学生感到新颖,有新意。要做到这些,就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式,导入材料要选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情境设置、语言组织等方面精雕细琢,激活课堂气氛,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正题。

4.启发性

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从课的一开始就启发学生思考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不管教师采取什么导入方式,都要力求有启发性,努力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导其思。

5.简洁性

有些教师在导入环节只考虑到自己希望导入的内容,而忽视导入环节的简洁性。一般来说,导入时间以不超过5 分钟为宜,冗长拖沓的导入不仅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不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以致影响了整节课的学习。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做到导语简短易懂,讲述精彩有效。

四、结语

英语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愉快而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有机的统一体,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新形势和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1~4)[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石红霞.激活思维,激活大学英语课堂的导入策略[j].科技信息,2008,(8).

[5]包丽娜.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文的导入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导入;兴趣

一、导入的重要性

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说:教育应贯穿于学生的兴趣之中。物理学家牛顿从小对自然现象兴趣特别浓,他从苹果落地揭示“万有引力”定律。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伟大发明,都与兴趣留下不解之缘。教育学家说:导入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引导的过程是为新内容的呈现搭桥、铺路的过程,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求知欲望,启发积极思维,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的过程。[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兴趣在人的工作、学习和一切活动中起动力作用。学生学习有了兴趣就能精力集中,积极思考。因此,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把新的学习内容成为学生“兴奋”中心,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在快乐当中去完成任务。

英语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把学生引入到特定的英语语言环境之中。[2]在英语教学法中,导入的作用是提供充分的新的英语感性材料,让学生完成良好的感知任务。导入的目的在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补充必要的、新的背景知识,启发学生对有关话题的思考。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整体教学的“序幕”,起着集中注意力、带入情境和铺垫的作用。

二、英语课堂导入的误区

1.时间过长。各种课堂导入方式的目的只是想让学生快速集中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兴趣,同时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3]如果过分地渲染导入部分,只会浪费后面教学主要部分的时间。教学过程的结构也是一个系统,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尾五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时间安排也有重有轻,如果只重视课堂导入而忽视其它环节,那么,再精彩的课堂导入也不能达到预想的结果,反而有点头重脚轻的味道。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做到语言简洁,内容单一。否则会影响到整节课的进程。

2.过于追求“乐”。导入是“点睛”之笔,有效的导入可以启迪他们的心智,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在课堂导入时会采用一些游戏、唱歌等比较活泼的手段来创设情景。但教师亦应清醒地意识到在这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中,虽说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但也往往容易出现学生情绪失控,导致课堂“一团乱”的现象。

3.生搬硬套。有些教师对于较沉稳班级和较活跃班级的同一教材、同一内容采用相同的导入方法,却无法达到同等的教学效果。教师尤其应该注意课堂导入方法的灵活性。课堂导入,“导”无定法,切忌东施效颦。教师应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导入方式。即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方法也应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因地制宜,灵活运用。无论选择哪种方法,都要紧紧围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这个原则进行。

三、英语新课导入的方法

1.“一分钟演讲”导入法。英语课上,通过师生共同互动,设置“一分钟演讲”这一活动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学及钻研问题的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实际相关的演讲稿,这样学生就会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钻研新课的极积性。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借题发挥,直接进入新课的教学,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新世纪英语教材中的第二课Sports(运动)一课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的了解做一分钟演讲,从而使教师顺利的导入到新课的主题上。

2.“直观”导入法。直观导入法是指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片、简笔画、照片、幻灯片等手段导入教学。[4]它往往能直接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直观的手段要比言语描述更为清晰明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借“直观”导入法导入新课可以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增强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例如:在讲Good Manners(礼貌)一课时,可以先给学生看一些中方及西方文化中有礼貌行为和无礼行为的一些图片,讲解一下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3.“悬念”导入法。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学起于思,而思源于疑。如果在课堂导入中能很好地设疑,给学生设定一些悬念,那么就能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就能让学生在思和疑中探究知识、寻求答案。例如:在导入作息短语get up,go to school,run,eat breakfast,take a shower,go home,go to bed及句型“What time do you usually…”时,教室可以向学生介绍Rick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那么他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我们应该向他怎样学习呢?从而激发学生要了解Rick生活的欲望,自然地走进教师预设的知识范围。

4.“故事”导入法。学生一般都很喜欢听故事,因此对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教师可根据学生已学过的词汇,用简单的语言将故事梗概讲给学生听。例如:在讲解Who invented tea?时,笔者利用茶是人们生活中最常喝并且都喜欢喝的饮料,通过生活中的泡茶、品茶等讲述了茶的起源、发现的过程。然后提问Do you like tea? Do you know who invented tea and how tea was invented?进而再进入新课的教学。

总之,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教师只有根据新课内容的特点并结合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采用灵活多变的导入法,才能真正把新课上好。“导入”在教学上是一种方法和艺术,但说到底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上的沟通,是思维火花的碰击。只有时时研究、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才能导演出感情真挚、生动感人的开场戏来。

参考文献

[1]韩毓红,乔轩.英语新课导入方法之总结[J]

[2]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

[3]王蔷.英语教师行动研究[M]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教学 能力 知识

国家新课标已经颁布很多年了,课改也搞了多年,我结合这几年高中英语教学的心得体会,谈谈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不是孤立的,往往在日常英语学习中同时出现,相辅相成,相互融合、贯穿;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它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运用,共同形成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必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环境,提高听、说能力

首先,学生接触英语的机会主要是课堂上,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可能地用英语教学,尽量避免用汉语讲解,这样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创立英语教学环境。同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回答问题都必须用英语,增加学生的听、说英语的机会。另外,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习进行听、说练习,教师要督促到位,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听、说训练。

然后,坚持课前五分钟的duty report。duty report(值日报告)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口语训练方式,在这项训练中,学生有充分的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可以提前准备。课前由一名学生讲三分钟英语,学生们自拟话题,谈及了校园生活,英语学习,个人轶事,班级活动,地区气候和小故事等。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讲的内容用英语提出问题,台下听的学生必须用英语回答问题,回答错误的学生下一次上台演讲,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讲。此项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敢于开口讲英语,而且还可以让学生们增长见识,扩大词汇量。在这项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教师必须提前审阅学生的讲稿,不但要帮助学生改正用词和语法错误,而且要审查讲稿的内容,避免不健康、负面的内容出现在课堂上。同时,教师也准备好提问和评讲的内容,使学生duty report达到预期的效果。

在这项活动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开口。学生口语差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敢开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学生不敢开口说英语,主要是虚荣心太强造成的。怕说不好被教师批评,被同学笑话,丢了面子,伤了自尊,结果形成越不敢开口越开不了口的恶性循环。对此,教师应多和学生谈心、交流,鼓励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勇敢地开口讲英语。教师应该在口语教学过程中坚持正面引导,多鼓励学生,多表扬学生。对于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都要大张旗鼓地表扬,给学生以讲英语的信心、勇气和力量。对于学生在口语中出现的错误,不能批评,更不能指责。应善意地指出,最好不要在众多学生面前指出,而是和学生私下交换意见。这样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不伤学生面子,学生也乐于接受。

二、勤学多练,提高写作能力

现在许多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写作的能力普遍较差,作文表达错词连篇,句子不通,词不达意,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可以狠抓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首先,抓词汇、句子、语法。词汇、句子、语法是写作的基石和砖瓦,没有这些基石和砖瓦,就无法建起作文这个大厦。词汇、句子、语法的基础不牢,在作文中就会出现用错词、造错句、或词不达意的现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对词、句的记忆和标准语言材料的积累。每堂课各单元的词、句,都注意严格把关,反复练习,直到用准,用熟为止。熟记范文中出现的常用的习惯用语,固定词语和精彩句子以及短小精悍的段落,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材料。此外,还应重视句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好五种基本句型。开展多种形式的句子训练,如:听写练习、连词成句、用词造句、句子改写、句子补写、句子扩写、汉译英,看图说话,句子改错、连句成篇等。在练习中,注意记录学生在书面作业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并即时纠正。

其次,抓阅读,提高写作能力。读是为了写,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才能学会多种写作方法和技巧,才能写出漂亮的作文。从阅读中提高写作能力,和从阅读中掌握词汇、句子、语法相比,思维方法是不同的。教师应从写作的角度向学生提出问题,必须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以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个方面对事物进行描写的?哪个段落写得好,为什么?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等。并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这些方法和技巧,运用到具体的写作中去。练习的方法很多,如缩写、改写、仿写、扩写等。

再次,抓练习,提高写作能力。俗话说“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不经过大量的练习,要写好文章是不可能的。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因此,我鼓励学生坚持用英语写日记,为了让学生过好英语写作熟练关,我狠抓了“二练”。(1)对比练习。在英语中,有些词组的用法容易混淆,用对比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可以将容易混淆的词组编成一组,让学生来翻译。(2)趣味练习。组织多种有趣的练习,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练习中,应结合学生的知识实际,设计多样有趣的练习。

总之,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从日常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原则

一、引言

课堂导入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开始或某个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新课导入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巧妙的导入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在《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教学实践中,笔者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特点,对课堂导入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二、大学英语课堂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是指在一堂课刚开始时教师就直接点题,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完整清晰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直接导入是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逐步进入新课的,适用于内容较少、或较易的新课,或者是练习课。

例如,premarital agreements 一课主要介绍婚前协议。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可以这样开始:“today we’re goingto learn premarital agreements.”学生立刻明白了本单元的主题。但开篇点题只是作用之一,鼓励学生参与是终极目的,教师可以围绕该主题设计一些活动,展开讨论。如果直接导入设计得当,可以促进学生头脑中知识系统构建形成,为后续教学环节做铺垫。

2.多媒体导入法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强烈的视听冲击和内容丰富的特点,在导入时有意识地向学生播放精美的图片、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影视片断、巧妙的课件,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图文并茂、动静相融的教学情景,在学生欣赏的同时提出相关思考问题,引出单元重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如在讲授love without limitations 时,笔者想到了影片sleepless in seattle 中八岁的jonah 对父亲的爱,因此截取了他给电台主持人打电话这一部分影像供学生观看,并回答问题:what’s jonah’s christmas wish? why did he call the radiostation? 通过看电影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鲜明生动地引出学习内容:jonah 只有八岁,但是他知道怎样关心爸爸,这份父子之间的爱让人感动。紧接着引领学生去学习课文中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另一段感人的故事。

3.背景知识导入法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从某种角度说,学习英语就是学习与汉语完全不同的文化,要熟悉英语国家文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大学英语课本选材通常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许多文章都有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针对每堂课内容给学生介绍相关背景知识。

以charlie chap

lin 为例,课文从事业和情感两方面简述卓别林的生平。虽然文中没有太难的知识点,但要充分理解一些句子的内涵,就必须了解卓别林的生活经历和英国作家狄更斯的相关著作。比如第一段中“dickens might have createdcharlie chaplin’s childhood”这句话,对于大学生来说,这句话的翻译并不难,但是他们可能会感到迷惑:卓别林出生时狄更斯早已去世,怎么可能创作出查理·卓别林的童年故事?如果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向学生介绍狄更斯的作品《雾都孤儿》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就能联想到卓别林早年的生活经历与狄更斯小说中的oliver twist很相似,也就能理解课文中的这句话了。教师以介绍作者、讨论课文背景为切入口,把学生引入到真实的语境中去,将语言的习得与语言的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对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4.热门话题导入法

热门话题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真实的语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语言能力。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贴近生活和现实,很容易找到和现实社会的结合点。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就相关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适时地引导到课文内容的理解,把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赋予教材以新鲜的时代感。

如在讲the trashman 时,教师可先向学生介绍曾经最火的职场新闻:济南市环卫局城肥清运管理处招聘5 名大学生掏粪工。就业问题与大学生息息相关,他们会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他们也迫切想知道教师的经验和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此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对学生的人生观和择业标准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对社会热门话题的讨论和课文内容讲解的结合,加深学生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5.学生表演导入法

讲台不仅是教师演讲的舞台,更是学生表演的舞台。为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锻炼学生在公众面前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在讲解课文前给学生3~5分钟登台表演展现自我的机会,内容可以是朗读或复述、名言或者谚语推荐,可以是讲故事、报道新闻、表演角色,也可以是访谈、对话。台下的学生可以就表演者的话题发表看法,或者提问表演者与表演内容有关的问题。

教师则根据情况适时地引入主题,使全班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进入课堂知识的学习。

如在讲解how to make a good impression 前,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准备好3 分钟的演讲稿,内容必须与所授新课的主题相关。通过课堂上的演讲,学生不仅可以对该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更重要的是为课文的讲解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6.游戏竞赛导入法

与主题相关的游戏或比赛能在最大范围内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具有浓厚趣味的可操作性的活动,如猜单词、故事接龙、辩论、编英语小品和话剧等,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学习使用英语的信心。

例如,在上how to prepare for earthquake 这一课的时候,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学生围绕earthquake 这个核心词在短时间内展开联想,进行发散性思维,由一个词引出更多相关的词,能够列出较多词汇的一组为胜方。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活跃了思维,复习了必要词汇,使下一步的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7.问题导入法

上课一开始,教师可以围绕与文章内容有关的话题,针对文章的关键、重点和难点,从不同角度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

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或者理解文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和阅读的速度,更快、更好地获取信息。

在讲解weeping for my smoking daughter 时,教师可首先提出吸烟话题供学生讨论: is there anyone who smokes inthis classroom? what do you think of people who are hookedby smoking? what are the effects of smoking? should smokingbe banned?接着可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章:how does the writer feel when she sees herdaughter smoking? what does her daughter’s smoking remindthe writer of? are there any people with the same problem?how can this problem be solved? what will be the result? 学生在文中搜索这几个问题的答案时, 更好地理解了全文,另外,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组织和回答,很好地练习了英语口语。

三、课堂导入技能的运用原则

1.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导入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导入时所选择的材料必须紧密配合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不能脱离、更不能使用与之相矛盾或有冲突的材料。同时,课堂导入还要针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等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内容,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为进一步的课堂学习做好铺垫。

2.趣味性

兴趣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学生学习有兴趣,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要使学生产生兴趣,就要努力使导入具有趣味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生动的语言的运用和其应有感情的投入。当课堂导入充满趣味性,学生就会感到学习是一件令人很愉悦的事情,是一种精神享受,从而会更主动地进行学习。

3.新颖性

新颖有趣的东西会使学生集中分散的注意力,因此课堂导入要灵活多样,让学生感到新颖,有新意。要做到这些,就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的导入方式,导入材料要选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富有时代气息、学生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并在情境设置、语言组织等方面精雕细琢,激活课堂气氛,从而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正题。

4.启发性

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现代教学的指导思想。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所以,从课的一开始就启发学生思考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前提。不管教师采取什么导入方式,都要力求有启发性,努力做到激其情、引其疑、导其思。

5.简洁性

有些教师在导入环节只考虑到自己希望导入的内容,而忽视导入环节的简洁性。一般来说,导入时间以不超过5 分钟为宜,冗长拖沓的导入不仅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不能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重点上,以致影响了整节课的学习。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导入语,做到导语简短易懂,讲述精彩有效。

四、结语

英语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实

际,精心设计、灵活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愉快而高效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同时,还要将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处理好,使之成为一个紧凑有机的统一体,不断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新形势和新时代要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田式国.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读写教程(1~4)[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3]程晓堂.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石红霞.激活思维,激活大学英语课堂的导入策略[j].科技信息,2008,(8).

[5]包丽娜.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文的导入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08,(11).

[6]秦阿蕾.浅谈高职高专英语课文的导入方法[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5).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演讲;语言能力;教学手段

一、“英语演讲”介入教学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必要的交际手段,演讲可以培养诸如逻辑思维与创造能力、论据收集、分析和综合、快速反应、自信心的培养及鉴赏能力等多维的素质,对交际过程中语言能力的灵活运用也有着良好的辅佐作用。随着中外交往日益频繁,英语演讲的场合和机会实则越来越多,诸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华访问期间在上海复旦大学的讲演;马云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等……无论是世界名人或是普通学生,英语演讲这一形式能很好地体现和锻炼演讲者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英语演讲比赛在全国各个大专院校已得到普及开展,诸如CCTV杯、外研社杯、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等的全国重大英语演讲赛事已成为广大高校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平台,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水平的展示。

英语课程是我国高校都很重视的科目,各种教改、课题研究的目的都在于提高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而事实上却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英语课程是一门需要真正去实践的课程,我们不能只是锻炼学生读、写、译方面的能力,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借用英语去表达、去交流。虽然在教学中老师也设计语境教学来强化语言学习和训练的文化环境,但是不少学生只是为了练语言而练语言。他们生硬地套用句型却不知如何有效推理、组织论据、运用观点以增强语言的说服力。正如老师问学生 “How about your winter holidays?”学生绞尽脑汁搜索到一个句型“it was, like, whoa!”虽然用对了句型,但是却让我们满怀期待的内心突然如坠湖底。大多数学生其实并不知如何与听众沟通。换句话说,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在他们的高中阶段就掌握了较扎实的语法基础,他们欠缺的是在语法的指导下将语言更地道地表达出来。可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及繁重的教学内容中,学生基本上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框架,相应的口语练习也只走过场式的练几分钟,并且也只有小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对某一话题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而大多数学生在面对free talk时会显得语塞、词穷。绝大多数学生在主观认识上并没有认识到英语演讲的重要性,他们学英语的目的就只是为了考试,学生疲于应对期末考、四级、八级、托福、雅思等各类考试,不停地背单词,做练习,一旦拿到等级证、成绩单,他们的压力随之松懈,便也失去了学英语的动力。他们从未自觉地想要去参加英语演讲,更多的学生会片面地认为自己没有这个能力,继而忽视了英语演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其语言交际能力仍然有所欠缺。英语演讲作为外语教学法中的“验证方法”,在教学中引入“英语演讲”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生掌握的英语知识,真正使英语成为他们最有用的工具,使他们在综合素质和知识运用的技能等方面得到充分培养。

二、“英语演讲”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演讲,顾名思义,即将个人的观点通过与他人分享并影响他人的态度从而达到公共化的一种途径。我们也并非要通过演讲活动将每个学生都培养成演讲家。但是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演讲活动,能提升学生的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感等基本语言能力,也能提高学生自身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交际应变和思辨的能力,提高心理认知等多方面的能力。

1.提高学习者的语言综合能力

演讲活动最主要的表达手段是有声语言,即语言和声音,也就是我们说的语音。能将每个单词发音到位还不足,演讲者还应借助声音向听者传递其思想和情感。这就要求演讲者吐字清楚且又准确,声音圆润而不失清亮,语气、语调、节奏富于变化而不落俗套。倘若学生演讲稿写得很好,但在演讲中却出现发音不准、重音错误、连读失误、语调偏差等情况,就会削弱演讲效果,达不到演讲目的。那么,在英语教学中,通过演讲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的语音,把握优美的语调及语调的上升,以及准确掌握英语中的连读、弱读、重读及换气停顿等技巧,并引导学生自觉地加强训练。例如,介词from,在元音因素和辅音因素前的发音不同,其在from 2 to 8中弱读为[frm],但在from 8 to 2 中则弱读为[frεm]。学生如果能掌握这些规律,其语音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2.英语演讲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辅助作用

学生在撰写演讲稿时不再局限于陈述一个单一的观点或事实。它要求学生将演讲稿的主要材料、观点、事例层层展开,有条不紊,再将其按逻辑用口语传递给听众,确保让听众能跟上自己演讲的思路。特别是在提出论点和进行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举例,对比、渐进、排比、警句,因果关系的推理等方法将内容讲明白、讲透彻。通过写稿、讲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的连贯性、流畅性、逻辑性等均得到提高,从而改善他们口语表达中言之无物,言之无味及言之无序的状态。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思考分析和提出见解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信心

学生准备演讲时,要了解其演讲的目的和语境,要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大量素材,收集论据,进行分析和判断,旁征博引。为了能增强演讲的深度、广度和感染力,演讲者要把生动、具体、精彩的事例自如地组织到演讲中,而这种能力根植于演讲者个人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无论是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即兴问答,都非常锻炼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辨能力。例如,CCTV杯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选手要在演讲比赛中胜出,首先要定位好演讲的对象――都是富有思想的新青年,所以其演讲内容一定要有深度、广度和说服力,可以从生活经历来思考挖掘素材,就一定能抓住听众的注意和兴趣。其次,演讲者的对手的文化背景较相似,如果选手能在演讲中旁征博引,击败对手的知识范畴,就一定能更胜一筹。再次,演讲者知识广博,文化素养丰富,在即兴演讲的问答中便不会言之无物,最终在演讲中脱颖而出。一旦学生在演讲的各个阶段的表现都能得到肯定,那么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力会随之得到培养,会提升他们对事物的浓厚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及对问题认真钻研的热情,从而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创新思维,进而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常参加英语演讲活动的学生认为,英语演讲有助于增强他们交流和学习的自信和自尊。从心理承受力来看,初次接触实际演讲时,多数学生面对观众会显得拘束、紧张而不敢表现自己甚至会忘词……但经过精心的培训和多次训练,学生可以克服胆怯心理,并且可以时时注意听众的表情及场上的气氛变化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的内容、方式、节奏。成功的演讲者能掌控自己和听众,能驾驭好整个演讲过程,彰显自己的自信和自尊。

三、教学模式

在我们的教学中,增加了英语演讲技能的培训,给学生分析演讲要领,训练演讲技巧和姿势语,对学生进行shadowing(映像)教学法。对其从以下特点进行教学:发音正确,语音语调标准;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思维清晰,逻辑性强;感情充沛,富有表现力,反应敏捷,回答准确,着装整洁,仪态大方等。

1.进行语音语调训练

让学生观看CCTV杯和“外研社杯”等英语演讲比赛的录像,或是著名英语演讲的录像或录音,诸如2013年英国首相卡梅隆的就职演讲、奥巴马的就职演讲等,让他们反复听,反复读,反复模仿,对一小段录音一遍遍地听、念、跟读,一直到完全掌握其中的语块,掌握如何省读、如何失去爆破、如何连读、同化,如何使语音准确,语调合适得体,语流顺畅,节奏适度,如何把握音色音量。例如,学生常会将best说成[b?st];would you 中[dj]没能正确连读成[d?]等,通过训练可以纠正他们的发音错误。

另外,演讲时的语流一定不能太快,不要唱rap不要念经,相对可以减缓一些。一名大一学生的英语口语非常棒,能很好地掌握语音发音的规律,但其在第一次演讲中,语速惊人地快,比战地新闻播报员语速还快,听其演讲的同学无不为之惊讶,并被赋予了很强的压迫感。而当这名演讲的同学意识到不妥时,自己也随之越来越紧张。在之后的多次训练中,该生已经能完整全面并轻松地通过演讲来传递他的信息了。可见,语音固然重要,语流同样重要。在演讲中确定基本速度、音量并不是从头至尾用一种速度、一种音量来演讲。演讲者可根据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情感来不停地调整自己的说话速度与音量及语调,从而从情感上与听众产生共鸣。重要的地方说话要慢而重,好像用重锤敲击听众的心,次要的说明部分则要快一点、轻一点。即使在一个句子中,也必须注意语句重音与逻辑重音,做到轻重分明、快慢分明,才能传递出英语的节奏美。这样,听众不仅能理解你的演讲内容,还能从你的演讲节奏与音色变化中感觉到你的情感和态度,就会不知不觉地被你所感染。再如,在使用状语从句时,将从句说成升调,句子的抑扬顿挫就表现出来了,同时也向听众传递一种“别急,我还有更精彩的东西要说,请仔细听”的感觉;而如果将所有句子一味地说成降调,会给人一种沉重的结束感。语调的变化能更好地抓住听众的注意力。

2.教授学生拟定好话题后对演讲材料进行收集与整理

(1)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地道英语的表达能力。平日里布置学生有计划地阅读大量的英语原文以及各类英语报纸杂志,甚至还可以通过影视剧的观看来学习其中的地道语言表达,这对提高英语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大多学生还停留在中国式英语的表达阶段,例如,学生会说:I always use my spare time to look the books I like.而英语表达其实应该是 I always read the books I like in my spare time.所以,学生首先要改掉逐字逐句翻译中文句子的方式。(2)梳理借用图书、报纸、杂志或网络资源等收集到的所需的材料。学生对所收集到的材料往往难以取舍,或是难以判断哪些材料的支撑性更好,从而全部堆砌,使得演讲冗长繁琐。所以学生要学会筛选经典的,例证性强的,舍弃不太重要的内容或用不上的材料,再准备写演讲稿。(3)在写稿过程中,侧重培训学生的写作结构,内容上强调主题鲜明,表达完整;文章的组织结构则需思维清晰,逻辑性强;语言上重视整体措辞,力求要有感染力、形象生动。学生可根据听众对象调整言语的总体措辞:听众为同龄学生群体,语言可活泼风趣一些,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听众为老师时,措辞则应严肃一些。整体语言中应多用we来彰显演讲者的亲和力,拉近与听众的距离,而一味地使用I或you会显得主观、狭隘,甚至会让听众觉得演讲者和他们是对立的。例如,“You should start to protect our earth.”明显给人一种说教的感觉,而换成“Let’s protect our earth”请起来更亲和。行文中还可以恰当地运用明喻、暗喻、夸张等各种修辞方法,但用词要准确,尽量避免使用生僻、模糊、晦涩的字词。演讲的开场和结尾是很能抓住听众注意的地方,所以学生可以借用故事法、耸人听闻法、吊胃口法、提问引导法、名人名言启迪法等来开头,用总结法、名言概括法、出人意料法、对照与渐进法、首尾照应法等来结尾,完结一篇能引起听众共鸣的演讲稿。例如Let every nation know, whether it wishes us well or ill, that we shall pay any price, bear any burden, meet any hardship, support any friend, oppose any foe to assure the survival and the success of liberty.表达了“好感”和“敌意”的对比,和“付出任何代价,肩负任何重任,面对任何艰辛,支持任何朋友,反对任何敌人”的渐进程度。再如,引用同志的名言“So many deeds cry out to be done, and always urgently; the world rolls on, time presses. Ten thousand years are too long, seize the day, seize the hour!”(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升华了演讲的精华。

3.培训学生在演讲过程中要注意一些演讲的体态要领与技巧

如克服怯场心理和焦虑心态,准确使用体态语言,听众目光的接触,鼓励学生积极正确对待自己的演讲比赛。

丹麦语言学家斯帕森说过:“教学外语的首要条件看来是要尽可能地让学生接触外语,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潜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传统英语教学中总以教代学,结果是学生除在听老师讲述之外什么也学不到。现在我们可以借入英语演讲转变这种“老师讲得太多,学生练得太少”的教学弊端,逐渐培养学生善于以英语为工具,在不同语境从容地交流观点,表达思想,提高学生随机应变能力以及语言组织能力,使学生在演讲中进一步拓宽中西文化知识面,巩固其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增长了阅历,使之能真正驾驭自己所学的外语语言,更使他们建立了一种自信,应对事情的时候会多一份镇定和从容。

参考文献:

[1]霍然.思辨与语言能力并重:关于在基础英语课堂中引入英语演讲训练的思考[J].文化教育,2014(1).

[2]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公众演讲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界,2001.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7篇

一、“师师互动”概念界定

合作教学论认为,整个教学系统中的动态因素都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强调所有动态因素之间的相互合作,即师生互动合作、师师互动合作和生生互动合作。在这一教学理论策略体系中,“互动”是合作教学的关键,是整个教学系统中存在的动态因素之间的联系。各种互动关系相互交织,在授课教师和教学对象之间形成一个立体的交流平台。(姜珊,2013)本文中的“师师互动”指校际和校内高三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

校际间的“师师互动”:由教育局教研室牵头,以一两所学校为教研基地,研讨某些课型的上法,高三主要有阅读教学、语法复习、语言点复习、试卷讲评课等专题复习。由某所学校备课组共同备课,2-4人主讲,其他学校老师听课和评课,或者将集体备课的内容传给各校作为参考,校际间进行多种教学资料的共享。

校内“师师互动”:每周由一人主备课,集中某一段时间大家进行讨论、修改、完善,然后由主备课老师上课或说课,其他成员听课,再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案,及时进行教学反思,真实记录上课的感受、成功之处及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下次集体备课时简要交流。

二、多维师师互动,三维语法生动

高三后阶段怎样上好语法复习课一直困扰一线教师。比较普遍的做法是以练代讲,或将新授课的课件拿过来稍作修改然后再回放一遍,结果优生感觉不到提升,边缘生对语法还是很畏惧。在冲刺阶段,教师怎样帮助学生有效复习语法呢?

(一)校际互动

我市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各校就某一语法专题备好一堂课,然后进行校际交流。笔者所带高三备课组就“三大类从句”复习开展全市教研示范。集体备课时,各成员分别列出并统一各种从句的重点和易混点,并以学生平时做过的易错题以及青年教师平时收集的错题为例题,经验丰富的老师将题目进行变式,让学生先练后归纳规则。如:

There I met several people, two of were foreigners. (key: C)

A. whichB. whoC. whomD. them

变式1:There I met several people;two of were foreigners.

变式2:There I met several people, and two of were foreigners.

变式3:There I met several people, two of being foreigners.

(3个变式答案都是D)

这堂课以英文歌曲“As Long as You Love Me”作为热身,这首歌包含了三大类从句,采用听歌曲填连词的方式,中间穿插歌曲“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其中“Wherever you go, whatever you do...”很好地体现了让步状语从句的用法, 承上启下,同时活跃了课堂氛围。最后采用一句多译的形式翻译五个句子,然后将这五个句子连成一篇短文。为了表达地道,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长短句结合”的原则,在必要的地方用从句,适当使用非谓语动词和并列句。

议课时许多老师反映教学容量大,所选题目很典型,能举一反三,课堂氛围轻松活跃,通过一节课的复习,学生弄清了从句中的易混概念,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都得到了训练,而且不同类型的学校都可以借鉴。不过绝大部分老师说备课量太大,有些教师说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他们都达不到同样的高度。因学情类似、距离相近等因素,校内合作操作性更强。

(二)同伴互动

2013届我校高三英语复习时,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主讲一个语法项目,同时提供优质教案供其他教师参考。在复习“虚拟语气”时,笔者利用《英语周报》第一版的名人演讲片段做热身活动,让学生听读残奥会滑雪冠军Chris Waddell的演讲:I wish that I had stopped her because if I had never had my accident, I never would have been the best in the world at anything...所选短文将虚拟语气的形式与意义融合在一起。从演讲的上下文来看,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内容(意义),即“磨难有时是一笔财富”,这样的演讲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诵读的基础上,教师提醒学生有意识地注意语法结构(形式),很自然地导入虚拟语气复习教学。听读完名人演讲后,教师给学生提供以下一些话题开展Free Talk:If you lost your legs/If you became blind or deaf for three days, what would you do? 这些话题的设置,除了练习“虚拟语气”这一语法形式外,“生命教育”自然而然地体现在英语课堂上。

教学实践证明一节课内新内容与新形式的不断刺激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的佐料。(张吟芳,2012)如果一节课从头到尾都是讲、练语法,效果不会很好。磨课时,同伴老师提出了更好的建议:在精讲的基础上,练习的形式除了单选、填空、完成句子等形式外,还可以提供同步阅读理解含虚拟语气的片段:

Had US Airways Captain Chesley Sullenberger not guided his jet to a safe landing on the Hudson River, just west of New York City, more than 100 people on the plane might have died, along with many more on the ground.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iracle on the Hudson”?

A. The plane crashed to the ground.

B. About 100 people died in the incident.

C. The captain handled the situation masterfully.

D. The plane took off from John F. Kennedy Airport.

如果学生看不懂虚拟语气中的倒装结构和深层含义,学生就很难选对答案(答案为C)。将语法复习与语篇阅读结合起来,学生的感知水平逐渐提升,语感也会越来越好。

LarsenFreeman(2003)提出三维语法教学理念,即语法教学应包括“形式、意义和使用”三方面。她认为语法并非一套关于结构的僵硬规则,而是一套有意义的、动态的系统,所以应该用一种有意义的、集中的、交互式的方法学习语法。(张茹芳,2013)为了让学生灵活使用虚拟语气,在最后几分钟内, 另一同伴推荐中国日报社“21世纪杯”高中英语演讲的题目If I Ruled the World,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应用所学虚拟语气造句,要求内容积极向上,课内分组分享,课后完成演讲稿。短文写作促进了知识的有效迁移。

这堂课汇集个人特长和集体智慧,教学效果显著。笔者曾经试图收集各省市历年来阅读理解中的精彩片段,利用这些语篇帮助学生复习语法、积累词汇和句型,但个人时间和水平等都有限,而由备课组长带头,组员分工合作,优质的教学素材才会层出不穷。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8篇

关键词: 英语演讲比赛 大学英语演讲课程 任务型教学模式

一、引言

为了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参加英语演讲比赛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其是一项很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它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及听力水平,同时培养大学生独立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有创造性地提出个人见解,通过逻辑与思辨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交际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是由中央电视台和外研社联合举办的,经过多届的成功举办,大量的优秀英语人才被输送到社会各界。大赛以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目的,以促进国内英语教学改革为宗旨,通过多种形式的比赛,体现当前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各类人才英语能力的要求,同时展现新世纪大学生的外语水平和时代风貌。比赛形式分为即兴演讲、已备演讲和现场问答。在大赛备战过程中,笔者所在学校专门开设了英语演讲课程,针对各参赛选手制订了一系列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近几年获得的优异成绩是对教学方法和质量最大的肯定。在带领学生参加各类演讲比赛的过程中,笔者作为指导老师有幸看到了学生的历练和成长,也从中发现了英语演讲比赛给高校英语教育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从而引发了如何优化大学英语演讲课程设计的新思维、新启示。本文即为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打破既有的程式化教学,提出将英语演讲培训模式引入英语课堂,实施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启示中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应用

1.演讲课程设计的理论

在英语演讲环节的设计中,首先教师要能够提供给学生自主获取听说资源的学习空间。学习者如何独立运用资源,是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重点。有了具体任务的目标,指导教师应尽量拓宽学生的思路,通过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利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及自主通过资源获取的知识为基础,组织演讲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运用英语实现有效交流,才能充分实现语言和内容构架的完美结合。有了这种课程设计思想作指导,演讲课程使用第二语言教学的计划和任务就完成定型。

任务型教学法,不是单凭老师圈定知识内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把一些有目的性的任务交给学生自主处理,通过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掌握新知识。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语言教学效果上具有准确性、流畅性和复杂性,综合了范例型模式和规则型模式的优点。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是其教学重点,听说能力的提高更是重中之重。任务型教学模式是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通过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全面提高其英语运用能力,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增加语言的输入与输出。

2.英语的演讲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布置任务、演讲、评价。在第一阶段任务布置阶段,需要给出相关信息,通常有两种信息方式:单向和共享,可以根据任务内容选定信息方式。单向信息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比共享信息方式要好,因为它可以让演讲者在准确性和流畅性上更有把握;共享信息方式具有复杂性,但会让学习者在演讲内容上更具深刻性。指导教师可以根据任务内容和训练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方式,上述两种方式的好与坏并非一定之规,任务设计也应该由易到难,从简入繁。英语演讲课的初期,指导教师可以采用以往演讲大赛的题目作为任务,最好采用共享信息的方式,让学生共享布置的演讲任务,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和对演讲内容系统组织的能力。

虽然任务型教学模式“以任务的完成情况”为评判标准,但是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任务结果为判定的唯一标准,同时应注意另一个目标,运用语言解决问题。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应该多选择开放式任务,因为一个开放式目标的实现显得更重要。通过各类英语演讲比赛不难发现,评委和观众看重的是精彩的演讲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答案。因此,演讲者在任务完成过程中语言上的及非语言上的进步和收获,是英语演讲课堂第二阶段的重要汇报,演讲作为任务完成情况能够通过语言体现出来。到了最后的评估阶段,指导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语法相关问题,包括句型选用、人称、遣词造句,等等,重心更要放在语言组织运用的细节纰漏指正上,对于重点、难点的相关问题要反复训练。课堂教学还要配合适当的语法讲解,以期达到“社会交际”的目的,只有这样,才是对学生最好的帮助。

3.教学模式

(1)引导式教学取代填鸭式教学。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的最大不足就是机械地灌输,学生完全是被动接受,从不主动思考问题,大多数学生反倒觉得英语课枯燥无味,久而久之,便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无兴趣则无动力。从这一方面看,不是“学”而是“教”出了问题。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把学生当做中心,而不是以自己为中心,那么学生则会主动思考问题,无形之中就会随着教师的思维走,学习兴趣也会逐步得到提高,教学效果肯定截然不同。

(2)课前主题演讲。养成习惯,提前布置任务,每次课前都请不同的学生上台演讲,时间定为10分钟。这样形成机制后,学生会自觉地在课前做好主题选择、资料搜集、演讲稿撰写、PPT的制作等准备。这种训练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以外也能接收语言的输入,而且是自主选择式的、可理解的、可掌握的输入,从而无形中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甚至是多媒体应用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3)加强语言练习。对话(Dialogue)、讨论(Discussion)、辩论(Debate)简称3D。在教学活动中引入3D法,目的就是鼓励和锻炼学生开口大声讲英语,提升自信心。分组讨论是值得提倡的好方式,不仅能使团结精神得到培养,更能充分发挥各个学生之所长。多样化、趣味化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们更轻易接受相关知识,也便于进行操练,吸收消化。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法,因为学生普遍喜欢,很多外国教师也常常在课堂上采用。但是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是大班级,人数多,分组讨论是一个问题,还需思变。小组讨论当成课后作业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教师甚至可以参与其中一组,适当给予帮助与指导,下次课再抽查小组讨论后的结果,与全班共享。

(4)由被动变主动。教师布置作业是传统形式,作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布置开放式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主动查阅资料,既是一个有效性语言输入增加的过程,又能解决问题。教师在下次课时作点评、更正与总结。布置作业看似传统,但形式上是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作业的形式与内容是关键点。

(5)实施学习激励机制。激励机制不单单体现在企业中,针对象牙塔里面的学生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好手段。通过平时成绩奖励积分制度考核学生的参与度,目的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新学期伊始,每个学生的成绩从零分开始计算,学生通过平时的完成作业情况、参与教学活动情况、回答课堂提问情况等(每项1―5分),逐步获得积分奖励。学期结束,按实际积分实施具体奖励,有效促进学生进步。

4.教学效果

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引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后,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有效发挥,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这样的教学改革中更是显著提高。

(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由于对分组讨论感兴趣,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了质的变化,从先前的被动学习逐步变为后期的主动思考提问。同时,因为采取了积分奖励制度,学生尤为关注平时成绩,课堂参与热情空前高涨。

(2)重点知识重点把握。教师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将重要知识点以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通过温习、查阅资料得到了再次学习的机会,重要知识点也得到了巩固。假如教师只管教,不管学,想必学生的知识接受情况教师一概不知。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用不同形式的作业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学生的知识定能掌握得更牢固。90%以上的学生在期末问卷调查中表示支持这样的方法,这便是对教师教学方法的肯定。

(3)学生演讲水平提高。教师的演讲任务布置后,初期学生虽然也能搜集资料、自己撰写演讲稿,但是只能以读稿形式表现。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后,不管是选题,还是组建团队分工合作,制作PPT,脱稿演讲,均能流畅流利地表述观点,自信心及演讲能力普遍提高几个层次。台下的同学也积极参与,兴致高昂,跃跃欲试,对整个班级的英语学习起到了推进作用。

(4)课程满意度提高。实行任务型教学模式一个学期后,笔者按校方要求设置了问卷调查及抽样谈话,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对各类教学活动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满意度均有大幅提高。

(5)英语考试成绩普升。使用该演讲模式于课堂教学中后,验证实施结果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普遍有所提升,最值得欣慰的是不及格人数明显减少了。为迎接新一届的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学期末学校举行了校内选拔赛,各选手表现均超过了往年。

三、结语

英语教师要坚持把握“大学第一课堂教育为主、第二课堂为辅”的教育理念,克服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更多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提供广阔的英语交流环境,让学生能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在各类以英语为媒介活动中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第二课堂”开展方面得到了有效培养,其优异表现在英语演讲中得到了证实,因此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的设计改革是成功的,是值得借鉴的。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任务型教学模式应该在我国的高校教育中更广泛地推行,这也是推行启发式教育、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是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的重点,任务型教学法不仅可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更把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作为重要的培养目的。传统教学法以形式为核心,与以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型教学法相比,确实有很多不足之处,学生自己控制话题的发展远比教师控制话题的发展来得更有空间,这是激发学生使用语言的潜在核心动力。总而言之,提高外语交际能力需要不断社会实践与训练,而不是单靠教师的“填鸭式”教学,英语演讲课就是给予学生一个舞台和锻炼的机会,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赵,任永方.从英语演讲比赛看创新型教育在大学英语演讲课教学中的体现[M].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2009,11.

[2]宿玉荣,王帆,范悦.英语演讲比赛参赛指南[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3]王彤.英语专业口语教学新课型―公众演讲课的探索与实践[J].外语,2001,3.

[4]文秋芳.中外评委对大学生英语演讲能力评价的差异[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5.

[5]张盼,聂寒玢.浅议英语演讲比赛培训模式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4.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中英语;课堂教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37-02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师道尊严一直把教师放在高于学生,远离学生的位置上。学生被教导对老师的无条件服从,教师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的权威不可挑战,我讲你听、不容置疑,无形中形成了生硬无趣的师生关系。课堂上姑且这样,课后生活中也就无沟通可言了。同时,我们的文化中也提出了“亲其师,信其道”,实际上是指出了融洽的师生关系在知识传授和习得方面的重要性。可是,新课程背景下的师生关系仅停留在客套的融洽层面吗?我想这是不够的。新课程给了学生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接受新知识的平台。学生对于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他们不仅希望从老师那里吸取新的知识,更希望能够从老师那里获得认可和情感支持,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人生道路的指引者和心理问题的分析者。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这里的平等不仅是学生置疑教师权威的平等更是人格上的真正平等。还记得在美国一所小学任教的第一天,我的指导教师告诉我要蹲下来和学生讲话,因为这样的话学生的视线才和我的视线是在同一水平线上,而不是因为学生仰望着我而产生心理上的胆怯。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当我蹲下来和学生说话时我从心里感到了一种亲切。所以,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理上的平等、人格上的平等、朋友式的交流、兄长式的开导、父亲般的关怀。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排斥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排斥学生犯错时教师的严厉批评。新型的师生关系不是客套的表面文章,而是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后面的帮助和引导。

二、形成新的备课理念

备课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教材,是为了学生更好、更有效的课堂学习,所以备课要从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入手。这听起来似乎有点老套,可是新课程对于备教材和备学生有着不同以往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不再仅是教材的实施者,而且是教材的开发者。高中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就要去我们英语教师博览群书,不仅读本专业的书,而且要读历史、读文学作品、甚至于读科学杂志,把自己武装成一个“杂家”,因为新课程的高中英语教材不再是简单的英语知识传授而是涉及天文地理的英语信息获取的载体。加州大学的语言学家Krashen的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告诉我们如果语言习得者的现有水平是“i”,那么只有“i+1”的输入才能促进他的语言习得。所以课堂上或课后的输入应该高于习得者现有的水平但有一定的度。Krashe认为如果输入水平等于习得者的现有水平或远远超过习得者的现有水平(i+2)都不利于语言的习得。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不再是就教材讲教材,这就要去英语教师具备相关话题的广博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饱满更有趣。在钻研教材和课标的基础上,搜集相关资料,经过专业的加工使其为课堂服务。我在备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时想到了自己读过的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我在想为何不把这篇有名的演讲和我的语法课相结合。因此,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视频和演讲稿成为了我呈现新课的一个重要载体,马丁路德金磅礴的演讲气势让学生为之兴奋,枯燥的语法课变成了精彩的文学欣赏课,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另外,我们高中英语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对教材进行整合。整合教材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删减和补充、对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新课程“新”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教材部分程度的地区化和个性化选择。以前全国各地都用同一本教材而现在各省可以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自己选择教材,在同一个省内也可能有不同的教材。这就意味着高考不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考试而是英语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如果英语教师把教材奉若神明死扣教材就会让学生以为英语学习就是学习课本这么简单。所以,一个合格的高中英语教师应在充分了解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材有相应的删减和补充。比如,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的每一个单元中的“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和“Discovering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来说就显得简单枯燥,那么这一部分教师就可以用补充材料来代替。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尽可能的使自己的授课内容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而对于课本后面workbook中的补充资料和练习题并不需要面面俱到,教师可以有目的地进行删选。大家都知道的一个现象是早晨第一节课学生昏昏欲睡。从学生的生理发育来讲这是正常的,但我们的教育是希望达到有效教育而不是消极应对。所以,如何解决“晨睡”问题就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在眉睫的课题了。备课时我们也应该把上课的时间备在内,早晨第一节课的内容选择是活泼但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是需要学生全员参与动起来的课,或者是撇开教科书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资料。

三、营造成功愉悦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成功。我们的课堂不是针对少部分优等生的课堂,而是相当一部分中等生的课堂,所以我们作老师的有责任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老师对学生的热爱和了解,老师对学生成功的期盼,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帮助。在备课时我们老师要心有学生,不仅是优秀生而且要想到学习成绩比较靠后的学生,在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时要给这部分学生留空间,给他们表现成功的机会。这样我们的课堂就不仅是个别优秀生的课堂,而是所有学生都很期待的课堂。在学生自主讨论之后,第一个发言机会我总是给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因为第一个发言的人更容易表达自己的观点,而后面发言的同学必须不重复前人而又观点鲜明所有难度较大。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是语言课堂的特征。课前老师在教室和学生随意的聊天为后面轻松愉悦的课堂做一定的铺垫。课堂上老师的微笑是对学生的欣赏和鼓舞。老师和学生之间真诚的眼神交流都会在无形中减轻学生的压力,英语老师独有的肢体语言在创设语言情景方面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面对课堂上学生的不解,老师的安慰和淡定会帮助学生缓解思考压力而不会因为老师的急躁和不安而倍受打击。因为对学生的爱,我们有了对教育的执著和钻研;因为对语言文化的爱,我们有了对语言课堂教学的不懈追求。真诚信任平等的师生关系、立足于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为学生着想的备课理念、带领学生一同享受课堂的愉悦让我们平凡的事业绽放绚丽迷人的光彩。

参考文献:

[1]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n J.E.Alatis(ed.),Current Issues in Bilingual Education.Washington,D.C[M].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1980.

讲英语课精彩讲稿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语感 语感品质 英语思维能力

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正确、敏锐、丰富的感受力,是人们直接地感受、领悟、把握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既涉及语言直接的外在方面,包括语音、字形;又涉及语言所表示的抽象意义,是两者的有机统一;也是对语言的语音感受、语义感受、语意色彩的感受等,它具有辅助交际的功能。简言之,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知,即一听就明,一说就清,一读就懂,一写就通。学习英语也同样需要有语感。语感好的学生,听力强,阅读理解能力强,语言表达流畅得体,在英语写作中,语言地道、运用灵活,表现出较高的英语语言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学要紧的不是通过语言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听说读写,而是训练学生的英语语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品质呢?本人认为: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源于良好的英语语言环境,它主要是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加强和巩固的。

一、多听、多说,形成英语语感

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表现形式。听是吸收,说是表达。听是对说的准备,说是对听的检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既要坚持听说领先,又要做到听说结合,努力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多听多说,才能逐步形成语感。

1. 多听,加强听的能力

在英语课堂中听。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坚持“尽量使用英语,适当利用母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英语教学的负迁移,让学生专心听,然后学着说。其次,在英语课堂中,设置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语言情境,使学生能融入在特定情境中进行听说练习。

除了听老师讲英语,更要听原汁原味的地道英语。让学生每天坚持听半小时标准英语录音磁带或英文广播,听的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些小故事、谜语、对话、新闻等。选择的内容要稍高于自己现有的英语水平,而且每次必须集中精力,加强一遍看懂的可能。还可适当地给学生看一些语言难度不大、趣味性较强的一些英文版电影,充分调动眼、耳、大脑的综合作用,这对语感的形成很有帮助。

加强听的能力,除了让学生多听,教师还要适时地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听懂。例如:

听新闻广播时,要抓住中心和要点;听记叙性的文章时,要听清所写的人和事;听说明性文章时,要抓住被说明事物的特征;听议论性文章时,要听出作者的观点和理由;与人交谈时,要善于听出“弦外之音”;听课、听报告时,要能做记录,不遗漏主要内容。

2. 多说,养成说的习惯

加强课堂口语教学。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多用多说才能增强英语语感。基于这一认识,教师应培养学生一进课堂就讲英语、用英语思维的习惯。英语课堂里有许多口头练习,问答就是口语教学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问与答,使学生在口语上得到训练。这可以通过对课文内容提问,也可向学生讲述故事或提供故事材料,要求学生在听懂、看懂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做复述练习。课堂上还可通过英语值日生汇报、看图说话、讨论问题等培养学生大胆开口的习惯。并且,每单元都留出课堂“秀”时间,让学生根据内容自设情景,增加表演动作、表情和实物,进行情景表演。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聘请英语口语地道的外籍教师进行课堂口语教学。这些都能提高学生实际的语感能力。

开辟第二课堂也很重要。习惯的养成需要有持续性和连贯性。教师应努力把英语语言环境从第一课堂导向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晚会、英语小品比赛等多姿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加强气氛,体验成功。

在口语教学和口语实践活动中要注意几点:首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多开口,清除学生心理过于紧张行为,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增强其学习热情。其次,当学生尝试说英语时,语句中出现了一些小错误,不要急着给学生纠正,让他们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后再更正语言中出现的错误。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尝试说英语,多一些鼓励赞扬,少一些批评指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语感环境要呈现梯度,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让所创造的语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让他们喜欢说,有东西可说。

二、多读、多背,加强英语语感

多读包括多阅读和多朗读。阅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环节,朗读是英语学习的重要手段。读,要贯彻英语教学的始终,不仅读的量要多,而且读的面要广,使学生在不断提高过程中读出形、读出情、读出神。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能培养和加强学生的语感。

1. 精读、泛读,提高英语语感

课堂精读,坚持课文整体教学。课文整体教学,是提高语篇理解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避免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断章取义,使学生更完整、更全面地理解课文,提高语言感悟能力。课文整体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备课,全盘把握。整体阅读教学可采用四步法:

1) 快速浏览,了解课文大意;

2) 细读全文,掌握课文要点;

3) 听读课文,感悟阅读节奏;

4) 复述课文,培养口心一致。

课外泛读,扩大学生阅读面。泛读则要求量多、面广、题材多样,求理解而非精细分析,它是对精读的一种补充。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除教材外,学生课外阅读一般要求词汇量累计达到30万以上。通过泛读,使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语言材料,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在多读中提高快速阅读、迅速捕捉、快速感知的能力,培养学生猜词能力。同时,通过泛读,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习惯、中西文化差异,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 朗读、背诵,加强英语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的好处不仅如此。陶陶然的朗读,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语言的韵律、节奏的感受,并体味到其中蕴含的意趣,从而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并为之感化,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至于背诵,朱光潜先生的一段话非常精辟:“我觉得初学者与其费那么大劲去死记单词,做那些支离破碎的语法练习,倒不如精选几篇经得起仔细推敲的文章作品,把它们懂透背熟,真正消化成为自己的精神营养,这样就会培养起敏锐的语感。”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放声朗读课文,甚至背诵作品,特别是其中的精彩片段,文章的精妙之处自然了然于心,语感能力从而得到加强。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之所以通晓数国外语,就在于他十分注重朗读和背诵。让无数中国人疯狂一时的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也是长期坚持朗读背诵,做到脱口而出的。实践证明,朗读和背诵在古今中外富有成就的语言学习中尤其是外语学习中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有利于语音语调的准确流畅,有利于词汇语法的熟练与巩固,有利于口语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完善。因此,我们要注重朗读,大量背诵以加强语感。

三、多写、多思,巩固英语语感

1. 多写,培养良好的勤写习惯

多听、多说有助于语感的发生和成型,多读、多背有助于语感的发展和拓展,而多写、多思,由潜意识进入意识,使语感得以巩固和升华。英语的写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机械的写,如默写和听写;另一个是创造性的写,如写日记、书信,写短文、演讲稿等。要坚持天天写,每天把所见、所闻、所感到的事物情景有则多、无则少地写下来,这样日积月累逐步获得英语思维能力。通过写作,语感得以巩固、强化。

2. 多思,注重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和思想意识上的不同,汉语和英语语言上存在着差异,属于不同语系。中国人较含蓄,先讲笼统的东西,再逐步进入正题。西方人则较直率,开门见山直接切入正题。再如,汉语是四声,而英语是采用重音和非重音,长音和短音及各种爆破音和非爆破音等等。为此,我们阅读英语书籍时,要伴之以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开动脑筋,多思、多想、多悟,才能领悟到两种语言的表达形式的差异,从而抓住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领悟到语言规律的真谛,从根本上提高英语思维的能力。

语感是一种难以明状,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用的对语言的感觉。英语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在语音、语调、语句、上下文关联等多方面有所感悟,才能有听的方面的“顺耳”,说的方面的“顺嘴”,读的方面的“顺气”,写的方面的“顺手”。重视语感的培养,从听说读写入手,多实践,多思考,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英语。

参考文献:

[1]耿直.注重英语实践教学培养学习良好的语感品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2]胡春洞.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3]周敏.中学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语感研究.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上一篇:讲数学课讲稿范文 下一篇:安全生产讲话稿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