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5 08:55:16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2012年12月,笔者对山东省某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部分学生组织了关于《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现状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调查对象为2012级新生,对当前《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为:5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基本满意”,28%的学生认为“比较满意”,7%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很好”,10%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这说明高职院校《会计学基础》教学方法还有待改进。

二、《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学生对《会计学基础》课程的基础地位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院校在新生入学后重视对新生的法制纪律教育而忽略了专业教育,以至于学生入学后缺乏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对今后开什么课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楚。二是学生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较差,对会计岗位的设置及其业务关系知之甚少。这对学习生产经营过程的会计核算等内容带来一定困难。三是有的教师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是实施教学的主要场所,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从兴趣入手,则会事半功倍。四是学生缺乏会计职业观念(如会计职业道德、会计职业习惯等)和会计思维方法(如数字概念、平衡的概念等),学习不够深入,动手操作能力差。五是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发挥不够,有的形同虚设。鉴于实习单位财务、会计信息的保密性,许多单位不愿意接受会计专业的学生实习。

三、改进《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

(一)对新生进行系统专业教育。可以编印会计专业新生《入学教育手册》,使学生了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会计专业的岗位面向和课程体系,使其在今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入学伊始,也可组织学生集体到单位参观学习。同时,可开设《企业管理基本知识》、《经济学基础》等选修课等课程,增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感性认识。

(二)重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可运用设问、比较、类推以及示范等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方法贯穿始终。问题导向法需要教师事先将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设置到教学环境中,引发学生思考并共同解决问题。如,在讲授《会计学基础》时,每节课可设计3至5个问题,并做出板书。如在讲授票据时,提出“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有什么不同?”,“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有什么区别?”,“银行汇票适用于什么样的条件?”等,又如,提出了“会计对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等问题,将前后有关章节的知识点进行串通,通过比较加深了记忆。

(三)提倡采用课堂分组演示,由学生做出章节小结。将全班学生分为4至5个学习小组,围绕所学内容由教师设定讨论题目,也可以由小组自拟,将讨论结果演示汇报,时间一般在5至10分钟,根据演示汇报的质量进行评价,计入学生个人形成性成绩。同时提倡由学生个人对每一章节内容作小结,训练学生的总结能力。

(四)提高案例教学的真实性。案例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和现实性,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目前,应将个别的案例和完整的案例相结合,突出完整案例的选用;将制造业的案例和流通业的案例相结合,突出制造业的案例。但现有的教材极少介绍流通企业的生产经营业务,可能影响学生毕业后的工作。

(五)运用角色扮演等方法,把握好课程实训的各个环节。课程实训分为分项目实训和综合实训。应在讲授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安排40%左右的课时进行课程实训,使学生进入实际工作情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实训环节,可以尝试角色体验法,让学生分别扮演经办人员、制单、出纳和记账等角色,模拟会计业务处理程序,使学生掌握凭证的传递程序,熟悉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对每一次实训作业评定成绩并纳入成绩。

(六)聘请企业兼职教师任课,定期举办会计学术讲座。聘请企业教师任课是改善师资队伍结构的重要举措。应从企业聘任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热爱教育的兼职教师,由于他们具有丰富的会计工作经验,讲授课程会更加贴近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请会计界专家或者校友来校讲座,介绍他们对于会计学术问题的见解,当前会计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专业素养。

(七)定期举办会计技能竞赛,以比赛促进教育。树立以赛促学、以赛促教、赛育互动的教育理念,可以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作用。

(八)切实发挥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达到顶岗实习的目的。可以由教育主管部门协调,通过签署实习协议书、设立冠名班等形式,明确单位和实习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密切校企合作关系;要求实习学生认真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保守商业秘密。在校企双方的紧密合作下,完成顶岗实习的任务。

(九)加强系部(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通过举办专业演讲会、文化长廊建设等形式,培养学生会计人的职业理念,培养学生遵纪守法、廉洁自律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严谨客观的工作态度,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以上教学方法的改进,还需要结合良好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制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一、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应用型人才

地方本科院校是指处于省级管辖范围内的,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地方企事业单位的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应本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实践教学。基于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表述为: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应用型为特色,培养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会计学、审计学等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熟悉会计和审计实务,具有较强的业务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及一定的创新意识,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财务问题并参与企业管理与决策,能适应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会计、审计实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会计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而由于会计工作的敏感性和机密性,使得会计专业校外实习因实习单位不愿意接收、怕单位财务资料外泄等原因而较难达到实践效果。因此,会计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重视实践师资的培养,创新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和加强实践环境建设。

(一)构建会计学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是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实践课程体系(见表1):上述实践课时既可以是课内实践,也可以是实验室实践,也可以是校外实习基地实践。如会计学原理课程,可以设计成课内实践;认识实习可以是实验室实践,学生通过了解实验室会计专业的实践资料,熟悉会计工作环境,了解会计岗位设置、工作流程等。

(二)加强会计学实践教材建设会计专业实践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因为会计专业的实践可以通过模拟企业实际经济业务,学生可以进行岗位的实际操作,从而达到实训效果,因此,一些实践可以在校内完成。而在校内实践中,实践教材是校内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因此,要想达到校内实践的学习效果,应加强实践教材的建设。一是教材应仿真实际会计工作,在仿真的基础上选用典型经济业务,让学生可以练习掌握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例如《税法》实训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涉税业务编制增值税纳税申报表、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结合企业为员工发放职工薪酬的业务计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编制纳税申报表等。《会计报表分析实训》可以搜集近三年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年报、半年报),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对报表数据进行独立分析,写成分析报告,再由实验指导教师总结分析。这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也锻炼了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二是教材的及时更新。会计学科的特点是变化较快。实践教材必须跟上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修订。例如,税法一般变化很快,尤其增值税、营业税改革、资源税等,实践教材中的相应经济业务(如增值税销项税、进项税涉税处理,运费的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处理)要及时修订,运用最新税法;再如,会计准则在2014年进行了较大变化,修订了五项准则、新增了三项准则,实践教材中相应经济业务要随之调整(如职工薪酬的处理、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等);再如2013年财政部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适度引入作业成本法,《成本会计实训》教材应有体现。

(三)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实践课师资队伍的素质是实践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年轻教师较多,从校门出来直接从教的研究生较多,他们相对来说实践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重视会计学实践师资的培养,可以“请进来,走出去”。一是将有会计实践经验的专家“请进来”。教育部4号文指出,“鼓励高校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将有实践经验的企业财务主管、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等专家请进校园,对学生的校内实践进行指导,也可以担任学生的校外实践导师。二是鼓励任课教师“走出去”。教育部4号文提出“支持教师获得校外工作或研究经历”,可以鼓励会计实践教师利用假期(或通过有计划地休假实习)走进企业、事务所开展会计专业实践;鼓励教师取得除高校教师资格以外的专业资格,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即成为双师型教师)。

(四)创新会计学实践课程考核方法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的教学目的不同,在考核方式上也应有所不同。理论课考核学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和掌握情况,实践课程的考核应侧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专业问题的能力。例如,《会计模拟综合实训》课程考核,可以让学生根据设计的实践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仿真会计业务流程,评价标准可以是学生编制的财务报表占50%,学生处理经济业务的熟练程度,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的规范程度占50%。再如,《会计信息系统》是一门结合会计软件操作的实践课,而一般的闭卷考试并不能考核学生对软件的理解掌握。可以让学生在已经建好的账套中进行ERP的相应操作,包括基础设置、财务处理、报表编制、工资处理、固定资产处理以及供应链处理,评价标准可以是各子系统处理结果共占70%,学生软件熟练程度占30%。总之,实践课程在考核形式上应侧重实际操作,考核内容上应侧重经济实务,考核评价应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五)加强会计学实践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环境保证。地方院校一般经费紧张,可以采取多渠道多措施开展实验室建设与实习基地建设。会计专业的实验室一般有会计核算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税务实验室等,需要一些教学软件;实习基地一是可以和企业联合,但基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单个企业接受会计学生实习的容量有限;另一方面地方院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建设实习基地,事务所因业务关系可以容纳更多学生实习。事务所一般1—3月份和6—8月份业务较繁忙,而学生正值假期,可以有计划地让大三、大四学生参与事务所的简单审计工作,这样事务所有了高素质的员工,学生也可以进行专业锻炼,达到双赢。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会计学 创新实验 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我国《高等教育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提出应该"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加快"以学科融合为基础的技术集成与协同",推进"政产学研用的融合发展"。随着会计国际化的不断深化,会计学与企业管理、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金融、国际贸易以及税收等学科知识融合越来越紧密,社会对应用性强的复合型"全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培养复合型"全素质"会计人才的关键体现在与相关学科知识点紧密融合的会计实践环节上。目前高校会计实验基本上是以财务会计为中心的单项实验,基本上没有涉及与计算机技术、财务管理、投融资以及国际贸易等内容相互融合的综合实验项目,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对创新会计人才的全素质能力需求。因此,必须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能力需求,按照会计实验内容综合、联系紧密和分层递进的原则设计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才能扩大会计专业学生知识面,提高会计学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

二、目前会计学专业创新实验问题分析

在会计创新实验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了有益探索。英国高校一般是按照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两个层次设计会计实验项目,在注重会计学生会计知识综合运用的同时,不断通过小组团队实验项目完成综合会计实验。美国则强调按照市场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设计综合型会计实验。在我国,会计学专业实验基本上只是针对会计理论课程知识进行补充与完善的单项实验,而能显著提高会计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型实验往往被认为"学术价值不高"而不被大学会计教师重视,导致会计创新型实验项目研究不足,更谈不上满足复合型会计人才的市场化现实需求。

(一)缺乏具有管理创新能力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

我国的会计专业教育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实验教学往往被看作是理论教学的附属品,加之现行高校专业培养方案学分总量的限制,导致会计实验教学课时偏少,只能设置满足会计基本要求的验证性会计实验,而没有学分设置税收筹划实验、ERP综合实验、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等具有综合型、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内容单一,实验项目之间也缺乏系统性、连贯性和递进性。不能形成与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一套财务管理创新实践课程体系,更不能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多层次的实践能力需求。

(二)会计实验忽视岗位协作和财务管理能力

在企业实际会计业务工作中,会计人员基本上都不是一个人独立完成一整套账,而是必须与企业内外部相关岗位业务人员经过一定会计业务流程与岗位协作共同完成企业财务工作。而在目前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为了方便会计专业学生考评,要求每个会计专业学生独立完成一整套包含会计业务所有岗位的工作,从而强化了会计人员的会计核算能力,忽视了会计人员的岗位协作能力和财务管理分析能力。

(三)会计学专业实验考核方式单一

会计实验课程考核是会计专业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会计教学效果的优劣。大多数高校会计实验项目由于只是一些缺乏连续性、层次性、系统性、相关性和递进性的单项实验,往往通过简单的会计实验考勤与单项实验最终结果作为评判的唯一标准。而没有考虑实验过程中的工作态度、团队协作精神、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实验总结与答辩等过程性考核内容,导致会计实验考核单一,不能真正考核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综合能力。

三、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验的构建

会计学专业创新型实验的构建必须结合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在注重各会计课程对学生能力的支持性培养的前提下,理清各会计课程之间的融合与递进关系,设计出满足市场化需求的创新型会计实验课程体系。

(一)建立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实现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应明确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的目标与要求,将会计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学制期间,建立多层次、多方式、校内外结合的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图一)。在实践教学模式上体现校内实验与校外实习实践相结合;在实验安排上按照"会计学原理课程实验成本会计实验会计电算化实验财务管理实验企业会计综合实训ERP沙盘模拟实验财会案例分析会计学专业科技创新实践"等由内容简单到综合分层递进,在实习方面按照"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专业岗位实践会计毕业实习"等逐层深入;在实验项目安排上实现由单项实验到综合实验、创新设计型实验逐步递进,从而实现将实验实习类型由演示型、验证型向创新型转变,进一步提高会计学生会计、管理、税收和金融等知识点的集成融合能力。

(二)整合会计实验教学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

高校应该按照会计应用学科的特点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市场化需求,明确不同会计实验课程与其它学科相关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不断调整和优化实验教学资源,构建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收和金融等内容为一体的会计创新实验项目,比如企业内外部沟通实验项目、资金周转突发困境事件实验项目、投资融资实验项目开放项目等,提升会计学生综合应用和分析能力。同时,由于培养方案的学分限制,可以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充分利用高校现有资源,让学生结合会计专业知识,自行设计创新型探索型实验,为学生自主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三)构建高水平创新型实验教学科研团队

只有能够进行会计、金融、税收和管理等知识有效融合与集成的高水平会计教学团队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化需求的高水平会计学生。构建高水平会计实验教学团队必须培育和引进并举。一是培育高校"双师型"会计教师。高校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支持和促进会计教师成为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会计师、经济师和注册会计师,并通过"以研导教、以研促教、以研强教、教研结合"的教育思路,进行教学领衔与学术领衔,全面指导会计学生科研训练、科技竞赛、创业教育以及会计专业认识实习、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等,提高会计教师的会计实验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二是引进国际知名教授以及聘用实践经验丰富的中小企业财务总监等高层次人才,通过开设有关国内外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税收筹划、信息化管理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专题讨论会等形式,拓宽会计专业学生的财务会计视野。这样,运用培养与引进并举方式建立的高水平会计实验教学科研团队,不仅优化了会计实验教师结构,还提高了会计教师的实践教学研究水平,为培养创新会计人才提供了可靠智力保障。

(四)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

传统会计实验教学主要是一种演示型教学,培养的是同质无差异"会计产品"。为应对新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全能性需求,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也应该由以教师为主的知识传授型转向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学习型,在会计实验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集成应用会计、管理、税收和金融等学科知识点。情景教学法是模拟企业真实环境,让会计学生身临其境感知会计核算体系、成本管理控制、税收筹划技巧与方法以及会计角色定位与转换等方面具有典型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财会模拟情景,启发学生通过实验综合分析企业会计核算、内部控制、财务管理以及税收筹划等方面出现的难点,提高会计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案例教学法是在会计学生掌握一定财务会计、管理、税法、金融和外贸等知识点的基础上,让会计学生分组多岗位轮岗形式完成一定会计期间的综合会计模拟实验。这样既发挥了会计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分析判断和人际沟通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会计学生独立思考和处理中小企业财务问题的能力。

总之,坚持在不同教学环节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可集成融合会计学生财务会计、企业管理、金融和税收等多学科知识,提高会计学生会计业务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建立完善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

高校建立了创新型会计实验项目后,还应该建立和完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从多维度对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实施和效果做出综合全面的判断。

高校的会计教学不是单纯考核学生会计核算技能,而是综合考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知识运用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对会计学生的能力考核必须采用多阶段多方式,将知识考核、能力考核与素质考核相结合,将校内会计实验考核与校外实验基地实习考核相结合,按照会计实验纪律、实验笔记、实验操作、综合知识运用能力、会计实验总结和会计实验答辩等六个方面设置不同权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创新型实验考核体系,从而综合考察会计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总结、运用以及会计职业判断力。

总之,通过建立会计分层递进式实践教学与考核体系,构建创新型高水平实验教学科研团队,综合运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实施创新型实验项目,将会提高会计学专业学生协同创新能力、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管理分析能力以及会计与税收、金融等学科知识的融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艳婷. 高校会计仿真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2 年第 6 期(下)

[2]胡晓.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3 年第 2 期(上)

[3]柯小霞.陈玉清. 会计非专业技能实验项目设计[J]. 财会月刊. 2013年第4期(下)120-122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情境;会计学科;教学设计;评价

一、引言

众所周知,所有有效的教学都需要精心设计。会计学科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处理,以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context)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系统观的必然要求。会计学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教学观——强调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分析,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主动设计怎样教。因此,如何开展师生活动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会计学科教学设计思想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紧紧围绕“教得怎样”进行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科学地进行学习成效评价。

二、情境: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背景元素

系统观是现代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笔者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机制,认为情境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系统环境,亦即背景元素。情境(context)是“真实性活动”(Pea,1991);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Bedner,1991);是学习者学到的策略及其具体应用条件(Shoenfeld,1985)。调查表明,我国目前高校中会计学科的教材和教学大多是缺“情境化”的,笔者认为教材和教员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所在。

(一)情境载体——会计学科教材

我国会计学科教材(包括初级、中级、高级)现存不少,但是真正的精品不多。我国会计学科教材编写状况如下:

一是理论和应用两张皮现象。从现存的多数教材的编写情况分析,大家对什么是真正的应用还不够明白,难道将几个数字代入方法就是应用?对什么是“应用情境”更无从谈起。笔者在给本科生《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批改作业时,一道习题让我震惊,一个班级的学生居然没有一个做正确的。笔者研究了教材,最后发现是自己“错了”。有人跟我说学生是套教材上的方法来得,只是题目上漏印了“假设报酬率符合正态分布”而已。果真如此简单?

二是编写上应付差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教材的编写逻辑大致相同。一般是先介绍概念、方法,有的还纠集几个数字机械验证一遍,几乎没有人考虑过学生的学习机制。尽管有些书的序言也写上了“考虑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违背学习机制,几乎没有应用情境部分的拼凑物能发挥这种作用吗?目前,要彻底改变会计学科教材编写中这些违背学习机制的错误并不容易。

编教材是教师工作量的一个方面。既然自己学校编了教材,就不可能用其他教材,还是自己的“孩子好”!如此一来什么人不能编教材呢?笔者这里只是从微观——学习机制视角谈如下一个观点:编制会计相关学科教材应先编案例,并且把理论融入案例,适当留一些空间给师生在教学中讨论——提取概念、方法——推而广之。

原因如下:第一,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观点,编写会计学科教材,首先要界定所纳入知识的应用的时空范围和主题范围,这样与应用范围相关联的知识将变得更加宽广、更加可区分、更加整合以及更加抽象,比如编写某地区某家企业集团某年度股利分配政策的案例。第二,知识是“情境化”的,应用情境的修改与知识的明确是相互平行的。为此,编写会计学科案例时要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合作,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一些企业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案例研究报告,这对于利用案例教学的顺利和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学习迁移无非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要求与知识相关联的应用范围能被其他使用情境而扩充。由此,编写出的会计学科案例应是值得推广的案例。教学的案例能够适应现实的环境、制度,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研究结论必须具有思考性。具体做法:可以在对有关企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案例,可以根据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公告以及资料等改编出案例,也可以将国外优秀的相关案例嫁接到我国企业的具体实践中来,并对其加以整合、加工改造,编写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学科教学案例。第四,提倡编排螺旋式案例,既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又相互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师生实现迁移。例如:学生学习《初级财务管理学》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基础会计学》,在导入这门新功课时,可以编制这样一个综合案例:开办一个公司在财务上需做些什么?如何做?回答做什么时,我们很自然地引入这门课的三大部分,即资本预算、资本结构、营运资金政策。同理,回答如何做时,我们也很自然地引入这门课的业务的三个环节,即财务分析、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会计报告的结构知识来分析以上问题,学生会发现这门课的三个部分正好覆盖了资产负债表,三个环节可以看成公司构造自己满意的财务报告的行为过程。

(二)情境激活者——会计学科教员

在教学中如何支持知识及其应用范围的发展,以便发展尽可能灵活的知识应用,在这方面,建构主义的学习机制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会计学科的过程中要创设现实丰富的情境,扩展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在会计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灌输与机械的练习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迁移。教师的卓越工作要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准确、艺术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化或重组。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教师教授会计学科课程的本质是让符号知识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其一,通过案例将会计学科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习的概念、方法可以从案例所呈现的学习情境中提取出来或者被包含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之中;其二,促进学习者对使用情境的理解——明确会计学科知识当前的与潜在的使用情境,教学内容要多次地相互邻接——要在不同的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中,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概念角度,反复经历(revisit)同一个材料;其三,会计学科案例要给出两个以上问题情境,多种角度和多种情境可以系统地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促使学生对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超越各自领域的限制。例如,在教授预算管理时,可以用“东风财务‘榨油’计划”案例作为开篇引入,让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初步提取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在讲授本章的过程中,要多次结合本案例,并从新古典财务、制度财务、行为财务和国式管理四个视角来分析本案例的不同应用情境。

三、活动: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元素

现代教学理论不仅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强调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开展师生活动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应用意识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对师生的根本要求。会计学科教员要主动、积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学习会计学科相关课程时要全过程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全面学习,这样才能避免符号知识“孤立”的惰性。学习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对学习赖以发生的情境特征的适应(Greeno,1993)。可见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会计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实验、实习也是学生上岗前的必要演习活动。

(一)课堂——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学生们根据课堂教学中心,分组写出各自案例研究报告;其次,教师组织各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再次,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直接从应用情境中掌握会计学科的概念、方法精髓;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讨论出这些会计学科的概念、方法的可能应用情境。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是避免出现课堂的冷场。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担当好情境创造者角色,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观点;要让学生明白在案例教学中成绩的评定取决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时的参与及事后的总结;同时要求学生们从已经讨论过的案例中积累经验。随着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信随之增强,发言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也要有好的策略。首先,在学习会计学科知识时,应根据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所提供的情境,积极主动地建构起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范围是二位一体的(H.Messner,1978)。在课堂上要关注自己同学讨论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应用的所学的会计学科知识的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计学科知识被应用得越多、越多样化,会计学科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地变为心理外延。其次,课堂上学生对会计学科知识的广泛应用能不断地完善其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促使知识的心理外延更接近知识的逻辑外延。

(二)设计、实验、实习——上岗前的演习活动

模拟公司实践进行业务演练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会计学科设计教学模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按公司分组,然后在这些公司之间展开竞争,公司的运行方式完全是依照现实交易中的准则进行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确定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适合在其中担任什么角色,学生在毕业时要写出详细的设计报告。实验教学作为上岗前的演习活动也要有策略。首先,实验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向学生提供可实际应用的会计学科知识,学生要在一个不断增加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持续而有序的仿真实验环境中反复地学习。其次,在同一实验情境内反复改变观察的角度,一方面学生个人要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改变角度。老师确定并演示了会计学科知识应用的范例,对促进会计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实际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鼓励学生发展出可以用来整合情境化经验的整体会计学科知识框架。在实习教学法中,学生要像手工艺行业中徒弟跟随师傅那样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的情境要能够将师傅在真实应用情境中所外化出来的认知过程融合进来。通过上述设计、实验、实习的磨砺,笔者相信,学生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评价: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元素

会计学科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价促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整合和团队意识的建立。因此,笔者认为评价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元素。学习成效的评价应结合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进行。学习成绩包括经练习而产生的学习变化和由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产生的学习变化(有意义的学习),其中后者对学习者的意义更大。为此笔者提出会计学科教学评价的“三全”评价法。“三全”评价法是指学校创造一种情境,即让全体师生参与;坚持全面知识评价;坚持全过程科学考核。其评价模型如下:首先,要求全体师生参与每次课堂评价(总次数记为N)。教师根据小组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工作总结给出小组的基础分(X),以每个学生的小案例分析报告和各自的工作总结给出每个学生的基础分(Y),每个学生的基础成绩以所在小组的平均基础成绩的一定比例(如80%)加上学生组内个人平均基础成绩的一定比例(如20%)来计算;然后以学生对自己、对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来对学生个人基础分数进行微小的调整(Δ);最终评定本次考核每个学生的课堂成绩(Si=80%X

+20%Y+Δ)。其次,要全面考核学习情况(主要指期末笔试)。教师在设计试卷时要兼顾知识点,同时根据学习机制的要求提高有意义学习考核的比重(比如占85%)。最后,要考核学习全程情况。这里要注意期末考试成绩(M)和课堂考核(Si)的比重(比如前者占20%,这时学生的总评成绩=20%M+80%×(1/N)×ΣSi),逐步淡化学生的期末考试意识,提高平时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五、总结与展望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一)构建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结构体系

会计人才培养必须贴近市场。从会计职业能力结构分析认为精财务、会核算、懂管理、有特色是今后会计专业学生就业的基本趋势。财务会计学课程又是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结合职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的指导思想,唐山学院会计系财务会计学课程组重新设计了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通过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掌握财务会计理论、技术与方法,增强职业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培养、个性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注重对学生课程拓展能力的培养,使课程的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二)尝试构建全方位教学过程

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的目标,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改革。为此,我们从08级会计学本科开始设计实施方法,从09级会计学本科开始部分尝试,从横向上,将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按教学环节划分为三大模块,即课前导学、课堂教学、课后答疑。从纵向上,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教师一言堂教学模式,实现了基于问题式的合班上课小组(班)讨论合作性教学模式。在每一模块中确定阶段性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媒体的混合和教学方法的混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法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学改革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课程组教师开展教育观念讨论,摒弃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单纯职业技能培养教育的观念,树立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观念,明确教育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把应用性和创新性结合起来,以应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和职业生涯多变的复杂环境。因此,我们将教育观念的转变作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起点,并指导教学改革的方向。

(二)改革课堂教学手段及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课程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全面推行多媒体教学、网络辅助教学,引入案例教学方法。以学生熟悉的上市公司为背景资料,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相互配合,使晦涩难懂的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得以掌握,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同时也拉近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为配合唐山学院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率先推行了“合班理论授课、小组合作性学习”的新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体协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合班理论授课、小组合作性学习研讨”的教学组织形式,即在主讲教师的引导性授课的前提下,通过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的指导,将大量的基础学习和深入学习工作交给学生在课后完成,促使学生课下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学习报告、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等工作,实现财务会计学课程创新学习的目的。

1.合班理论授课。课堂上进行“五讲”教学,即讲知识的背景、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讲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与手段。在教学内容选取上,一方面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通过贯通、融合和相互渗透,以减少原来教学内容之间的重叠以及罗列现象。这不仅有利于减少教学时数,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而且有利于学生学会如何寻找事物的内在联系,掌握课程的精华。另一方面,应用新的会计改革成果对某些经典内容加以创新处理,使之富有新意。在讲授方法上,采用“五讲教学法”。即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讲解,不是面面俱到,而是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问题,讲获取知识的方法与手段,讲知识产生的背景。

2.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实际上是对合班上课所获取知识的一个总结运用和必要补充的环节。小组讨论是将研讨内容事先布置下去,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撰写个人学习心得,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研讨,撰写发言报告。最后在小组讨论课上进行集中发言。指导教师对每一组的工作过程及结果均要进行点评及总结。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达到对所讲教学内容融会贯通的目的,使理论与实践得以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能够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增加财务会计案例研讨。通过组成研讨小组,选择不同的案例,对案例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资料查阅、撰写读书笔记、小组讨论,记录过程,进而找出存在的问题、适用的会计准则,提出自己的分析意见,形成小组分析报告,并进行课堂发言、回答老师与学生的提问。通过案例研讨,不仅锻炼学生的资料收集与文献阅读能力,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建立财务会计实习与实验的长效机制。实践性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方面,是知识转化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的设计思想是在坚持教师引导作用的同时,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在理论指导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展开认识实习,课内案例研讨,综合模拟实验(包括手工和电算化实验)、毕业实习,形成了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相结合、仿真模拟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为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内化为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1)认识实习。在学习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前一个学期期末,利用一周的时间,提前对学生进行财务会计课程的动员,并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学习、聘请企业界人士为学生开设讲座,激励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事业等单位去实地观摩、见习,增加学生对财务会计学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以下任务:建立导师制。目的是:在学生以后的理论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晦涩难懂的理论问题,这时学生可以通过电话或其他联系方式向指导教师求助,解决理论联系实际脱节的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锻炼学生将课堂所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了解所在见习单位的会计机构、人员构成、岗位设置与流程。第三,见习结束后,学生提交实习或调查报告。(2)集中模拟实习。第三学期期末,利用二周时间进行集中模拟实习。通过此次实习,提高学生会计基本业务的处理能力。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里进行的以一个企业一周期(一般选择12月份)的代表性会计资料为基础,通过一整套真实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其相应的核算工具,模仿企业财会部门会计实务处理的仿真演练形式。开设综合模拟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检验学生根据财务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会计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因此,在设计综合模拟实习资料时,我们以多元化、集团化经营的企业为蓝本,包括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贸企业等不同行业的经济业务,让学生模拟建账、处理各种会计业务、登记各种账簿、成本核算、对账、结账、利润分配及年终决算、财务报告的编制整个财务核算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企业的整个会计业务流程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3)毕业实习。这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亲身参与实务工作,将财务会计学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务中,通过实际操作,增加对实际工作的认识,并掌握基本技能,为日后从事实务工作奠定基础。通过上述一系列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感性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由于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资料均来自于企业实务工作,与企业同步,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严格的、科学的规范化训练,所以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发挥出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特色,受到实习单位的好评,有很多学生甚至直接签约实习单位,这在社会上已经形成共识,连续几年会计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均为90%以上。

(四)为学生营造探究性学习的空间,鼓励学生进行科研活动

为鼓励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进一步研究,让学生与导师联系参与到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当中。学生通过导师科学研究的熏陶,使学生逐渐地接触前沿理论,同时关注会计实务的运作情况,查阅参考资料,通过这些过程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形成文字,持之以恒,不仅增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科研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

(五)改进考核方法,注重过程考核和应用能力考评

学习成绩的评价与考核对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了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转变,我们对原有的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一是在考核方式上,将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终考试成绩分别占60%和40%。二是在考核内容上,减少知识性试题的份量,增加案例分析等能力性试题的份量,侧重于考核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防止和杜绝了平时不认真学习,到期末靠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使学生对所学的课程内容真正做到“弄懂、学活、会用”。

三、结语

通过以上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唐山学院财务会计学课程的建设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被评为唐山学院的重点课程、精品课程和河北省省级精品课程。课程改革的实施中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创新等能力,也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部的目标———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J

作者:田宇 单位:唐山学院

参考资料:

[1]蒋卫东.导向式教学法在高级财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5,(30).

[2]张海水.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4,(01).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6篇

【关键词】开放教育 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评价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long-distance open educat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Jiang Gefei

【Abstract】The practice teaching is one main link in the open education teaching courses and to research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the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he long-distance open condition and break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is one of the center contents for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the open education experimental unit.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summar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of the long-distance open educat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in Heilongjiang TV university, the writer want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deepen the reform of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Keywords】Open education Accounting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Plan and construction of system evaluation

远程开放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是指学习者在远程开放学习过程中,按照教学计划的要求,确定学习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完成的练习、实验、实习等一系列学习实践活动。其环节主要包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如课程作业、实验、实习设计等;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如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见习以及毕业设计论文等。

电大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会计人才,而会计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毕业生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的关键所在。我们感到,当前不仅迫切需要改善实践教学的环境和条件,更重要的是必须更新广大师生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理念,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激发成人学生参加实践教学的兴趣和热情。这既是电大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求学者需要必须作出的回应,也是电大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然选择,对发展远程开放教育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架构。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实践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教师、学生、课程、制度、评价等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具体包括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保障体系、模式体系和评价体系四个分体系。实践体系框架见表一。

1.1 目标体系。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就是培养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根据实践教学的目标,围绕会计学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要求,构建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并反馈和指导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和发展。具体包括专业认知目标、专业技能目标、创新能力目标、综合能力目标。

1.2 保障体系。主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环境来支持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制度建设主要是从课程实践性教学、集中实践性教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出台规范实践性教学的相关制度,环境建设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等方面,保证实践教学体系运转。

1.3 教学模式体系。黑龙江电大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三个层次,即课程实验、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密切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安排课程实验,指导毕业实习,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我们针对不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1.4 评价体系。主要是针对各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实践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实践教学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通过评估实践教学情况,促进实践教学改革,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2.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保障体系构建。

2.1 实践性教学的制度建设。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保障体系是通过建立相关制度和环境构建来支持实践教学体系的正常运行。自开放教育试点以来,黑龙江电大相继出台了规范实践性教学的相关制度,如规范课程实践性教学开展的《会计学专业课程作业管理办法》、《会计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等;规范集中实践性教学开展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规范》、《会计学专业集中实践环节实施细则》、《会计学专业模拟实验实施细则》等,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管理制度,如《关于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管理的若干规定》、《课程实验教学管理规范》等,都是实践教学软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对确保实践性教学落到实处、确保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2 校内实验实训室建设。从满足学校大多数专业以及包括基层教学点学生在内的实验需求出发,根据课程、专业特点和要求,建立具有特色的专业实验实训室、远程实验环境等,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真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技能。我校按照“资源共享、一室多用”的原则,现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同高职会计学专业共用会计学专业模拟实验室,这些以模拟环境和条件为主要特征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和可多次重复练习的机会。

2.3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外实践基地作为学生实践实习的主要场所,其提供的客观环境远比校内教学环境要丰富和复杂,其建立取决于承担实践单位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对口的专业业务领域和一定的接收能力。我校建设校外实践基地的方式:一是校企合作共建了哈飞财务公司、东方集团、工大集团等8家实践基地;二是利用高职学院会计学专业实习基地,实现实践基地共享。我校同黑龙江粮食职业学院合并后进行了教学资源整合,会计学专业共用实践教学基地。校外实践基地的实习能使学生了解会计学专业的业务流程、工作原理等,系统掌握并强化会计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

2.4 网络虚拟实践平台建设。对于在职在岗的绝大部分开放教育学生而言,相对集中安排进行的实验和实习直接与他们的工作时间发生了冲突而使工学矛盾更为尖锐。探索信息技术和实践教学的结合,开发实践课件和虚拟实验系统,创建网上共享实验环境,势在必行。这是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我们探索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我校非常重视网络虚拟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会计学专业在税法等课程尝试进行网络模拟实验,通过积极开发多媒体实践教学资源,制作课程实验包和实验箱、开发实验用课件、开设网络实验课等,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形式的资源,满足各门课程、各种需求的实践教学要求。

3.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模式体系构建。

黑龙江电大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包括三个层次,即课程实验、社会调查(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密切联系实际”原则为指导,安排课程实验,指导毕业实习,选择毕业论文题目。我们针对不同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

3.1 远程虚拟型实践模式。这种模式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在计算机网络空间开展的实践教学。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远程虚拟实践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平台和工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远程教育实践基地、设备等不足的问题。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平台上,运用虚拟现实技术,通过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课堂、仿真实验等进行课程实践性教学和集中性实践教学的各种实践教学。我校会计学专业在税法课程首先尝试远程虚拟实验,同厦门中远公司合作开发了多媒体操作系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学习者设置了一个虚拟实验环境,通过交互方式引导学生完成从税额计算到报税的全过程实务。还允许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在家里完成实验操作,再通过网络上交实验报告,实现了实践教学的网络化。我校现已构建了远程虚拟实验的平台,会计学专业在课程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论文环节主要采取这种模式来完成。

3.2 实验室教学模式。实验室教学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安排学生到能满足其实践需要的具备相应技术装备的实验室,通过参加学科或课程实验而获取相应知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是实践教学模式的基础。会计学专业实验室教学模式是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一部分典型业务作为实践的内容,在模拟环境以及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手工模拟做账;二是利用财务软件实现电子做账。现在我校会计学专业统一采用中央电大提供模拟实验软件,该软件是构建一个样本企业的动态会计模拟平台,由学生对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通过实验室模拟实验,指导教师可以及时解决学生实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操作做全方位的监控。

3.3 结合工作型实践模式。结合工作型实践模式是指实践教学与学习者的工作紧密结合,其特点是既能充分发挥学习者在工作第一线的优势和主动性,又能更好的促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结合和运用,从而有效提升职业技能和工作质量。我校在会计学专业课程实验和集中实践性环节中既发挥校外基地的作用,同时更多的是采取学生结合工作来进行,课程责任教师布置课程实验时和学生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结合起来,既便于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实践课程作业,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毕业论文指导中要求学生从选题到毕业论文撰写都要结合实际工作,这样既避免了学生抄袭,还促进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学习。

4.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评价体系构建。

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应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实践性环节教学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还应遵循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1 实践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开放教育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运行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现在组织准备、实施指导、过程管理、取得效果四个方面。

①组织准备。要求实施前建立工作检查小组;检查小组有明确的纲领性工作文件;要保障经费的合理投入、有效使用。

②实施指导。要求计划安排合理、内容详尽;指导要联系实际,具有针对性;详细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进行创新性指导。

③过程管理。要求指导教师按计划进度进行指导;指导记录齐全;个人总结、综合总结完整、全面、详尽。

④取得效果。要求按计划要求的质量;学生成绩分布规律;学生能力培养。

4.2 实践性教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成。

4.3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层次分析法(AHP)最后对实践教学指标体系进行定量评价。注意到指标既有绝对值又有相对值,既有定性指标又有定量指标,因此必须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然后用线性加权求和法进行综合评估,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因素集合X划分成子集,作为第二级因素集合,即:X=(X1,X2,……,Xn),记Xi=(Xi1,Xi2,……,Xim)i=1,2,……n。

②取评价集V=(V1,V2,……,Vk)Vj(j=1,2,……,k)表示评价目标优劣程度的集合,分为A、B、C、D四个评价等级。

③对于每个Xi的m个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综合评价,考虑Xi中各因素在等级评价中所起作用的大小,得到Xi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i,Xi的总的评价矩阵为Ri,则得到:Bi=Ai×Ri=(bi1,bi2,……,bik)。

④对X的n个因素按初始模型作综合评价,Xi的综合评价结果为Bi,它是X中单因素Xi的评价,考虑X中各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得模糊子集A,总评价矩阵R=(bij)n×k,于是得到B=A×R,即X的综合评价结果。

5.结论。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远程开放教育由试点转为正常运转,现行实践教学暴露出一些缺陷和不足亟需改进,黑龙江电大会计学专业通过建立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加之有效的评估和管理,对现行实践教学体系无疑是一种有益的补充和完善,找到新的契入点,必将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少刚等.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4(8)

2 李文斐、王学珍.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 中国远距离教育.2007(7)

3 方伟军、沈晓敏.远程开放教育实践性教学开展的对策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06(3)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7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会计 教学模式 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050-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正面临着社会环境和会计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会计职业界提供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泛,专项服务越来越专业,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高职高专会计学专业未来素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突出学生职业道德的做人要求;二是要突出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融合;三是要突出学生常规本领和复杂应变、开拓创新等特殊本领的培养。为此,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核算、理财、管理和营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1]。

1 高职高专会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

会计学是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会计方法与技术是会计学的核心内容。普通高等学校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一般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等,其中,“会计学原理”(也称“基础会计学、会计学基础、初级会计学”)是专门阐述会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术及其相关基本理论(基本道理)的会计学科“基础课程”。基础之意,是指“事物之肇端或本原”。“奠土为基,立柱为础。”作为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会计学原理是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学习的“入门”课程。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要求主要是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

1.1 亲历亲为

亲历亲为,要求学生必须认真积极参与模拟过程,承担具体岗位角色,履行岗位职责,完成岗位会计业务处理工作,以获得会计工作的亲身经历。事实上,如果学生能亲历亲为,定会有较大收获;即使模拟中犯了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会给自己留有沉痛记忆,但伴随着错误被纠正,自己在实务技能方面定会有更大的收获。如果不能亲历亲为,只作旁观者,则难以掌握会计实务的方法技能,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也会落空[2]。

1.2 善于思考

学贵善思,尤其对于会计专业课程这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来说,更是如此。善于思考,要求学生面对陌生的企业概况、期初数据、真实的经济事项及其处理要求,必须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分析弄清“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然后再开始做,做过之后再反思“做得怎么样”。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是会计专业课程的主体,才能从根本上掌握会计实务技能,才有可能发现新的技能。平日里,会计人员会经常和数额较大的金钱打交道,如现金的收支,费用的摊提,成本的计算,收入的汇总,预算的编制,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分析……在这当中都包含着复杂而又大量的数学计算。其次,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需要数列知识;风险大小的衡量,需要概率知识;预策决策分析,需要统计知识等等。所以,想要保证会计后续工作顺利进行,一定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快速、准确计算能力和技巧。

1.3 撰写报告

撰写报告,要求学生在整个会计专业课程结束后,撰写并提交一份《会计专业课程报告》。报告的内容由如下五个部分构成:模拟的目的、模拟的内容、模拟的方法步骤、模拟的结果(列出会计报表)及其分析、模拟的心得体会等。报告的质量可以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依据。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人员最重要的能力就是核算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水平,而且要具备熟练而规范的操作技能[3]。通过开设会计核算基础、企业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税务会计实务等核算课程,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处理会计业务的本领;同时,通过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程,使用与企业完全一致的凭证、账簿、报表、印章,设计不同的会计岗位,营造出企业财会部门工作的场景氛围,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2 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创新

2.1 全面更新教育观念

会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知识、有能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衡量会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水平,并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计方面的知识,而更看重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否在各种情况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一般说来,没有一定量的知识积累,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能力,没有多种能力的综合作用,就不可能体现出高的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在组织教学中,必须贯彻素质教育原则,正确处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当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力地吸收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应当在制订与实施教学计划、编写会计专业主干课程教材、组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全面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新的教育观念。

2.2 加强会计实务教学资源的开发

会计实务或会计工作的岗位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两类,包括:总会计师、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以及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等。每一岗位都有其明确的职责。单位具体岗位设置则取决于多种因素,并且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从事会计工作或担任会计工作职务,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4]。

会计工作离不开书写,尤其是阿拉伯数字、汉字大写数字、汉字金额等。会计书写的质量,既直接反映会计人员的基本素质水平,又直接影响会计工作及会计信息的质量。理解、遵循并熟练掌握会计书写规范,有利于提高会计实务书写质量及会计工作的质量。

会计专业课程是指面向工厂、商店等真实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资料,由学生扮演具体的会计人员岗位角色,完全依靠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析理解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并完成相应的账务处理等会计岗位工作,旨在提高会计实务技能,巩固会计专业理论,培养会计创新素质,增强职业竞争能力。会计专业课程,从方法上讲,可以采用单人全岗和小组分岗等多种方式实施。总体流程是:基本书写技能模拟训练,分析企业概况及期初数据完成建账模拟,分析经济业务事项完成会计循环模拟,会计档案立卷、装订和保管。应当遵循:数据统一性、处理规范性、体验式学习和点评式讲授等基本原则。

会计专业课程作为一门课程教学,包含了模拟、体验、点评、案例等多种新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尽量做好组织准备、检查督导、点评总结等工作;同时,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亲历亲为、善于思考、撰写报告[5]。

2.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就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依其任务类型或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了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学习小组的组建是会计专业课程课堂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会计专业课程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会计专业课程水平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团结、民主平等,体现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例如,在学习企业的利润的计算方法时,可以运用会计的基本知识,企业的股权资本收益(表现为税后利润或每股收益)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给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带来额外的收益。财务杠杆风险,是指企业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因资不抵债而破产的风险。企业的目标是多重的,不能用唯一的数量指标来表达。传统融资方式是指一个公司利用其本身的资信能力为主体所安排的融资。外部的资金投入者(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的投资者,贷款银行等)投资或贷款的主要依据是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资产负债、利润及现金流量的情况。另外,也正是由于债权人的有限追索权,加之项目融资涉及的当事人多,使得项目债务风险由与项目有直接或间接的利益关系的各当事人分担,从而分散了项目的债务风险。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从而对企业预算中的利润有一个非常深刻的理解。

2.4 建立新的学生实习模式

会计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教学上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应当在全程教学活动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培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问的关系。具体说来,应当从下列三个方面入手。

2.4.1 结合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案例教学,可使学生通过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增进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从国内外目前开展案例教学的情况看,开展案例教学,一般有两种做法:一是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贯串案例教学,即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若干案例,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二是专门设置会计案例课程,放在各门专业课之后开设。从实施的效果看,第一种作法显然优于第二种作法,因此,我们主张采用第一种作法,即在会计专业的主干课堂教学中全面推行案例教学。

2.4.2 进一步完善会计实验中心的功能,强化模拟会计实践的效果

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均建立了会计实验室(或中心),在实验室里,让学生在模拟的会计环境里,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模拟处理会计事项,编制会计报表。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一种新模式,收到了一定的实习效果。但是,在会计实验中心内,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所有学生使用的是同一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之,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因此,应尽可能多收集一些实际案例,供学生的在实验室模拟,使学生在实验室实习具有较为实际的模拟环境。

2.4.3 建立毕业实习基地,拓宽学生社会实践渠道

目前,高职高专由于实习经费匮乏,实习单位难找,实习时间与求职时间的冲突等原因,学生的毕业实习只得采取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放羊”式的实习方式,使得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实习效果欠佳。笔者认为,高职高专应采取积极措施,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在经费方面,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调增高职学生的实习经费,高职高专应从自筹资金中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这两条渠道加以解决;在实习单位方面,高职高专应拓宽与各类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单位的联系,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由学校为这些单位提供财务咨询和人员培训,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现实的财务环境中,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结论

学生在本课程学习阶段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熟练程度、关于会计学科特性的思维定式以及对会计学专业学习情感的培养等,都将直接关系到其他会计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的水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要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确保高职高专学生能够有一技之长。

参考文献

[1] 史永红.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初探[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24-26.

[2] 王,乔雪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213-214.

[3] 郭滨辉.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东盟博览,2013(7):46-47.

[4] 阮慎.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3(3):49-50.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情境; 会计学科; 教学设计; 评价

一、引言

众所周知,所有有效的教学都需要精心设计。会计学科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的思维方式对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处理,以发挥教学的整体功能。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context)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系统观的必然要求。会计学科教学设计要求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教学观――强调对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需要等方面的分析,这一思想的实质,就是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活动来主动设计怎样教。因此,如何开展师生活动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会计学科教学设计思想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是紧紧围绕“教得怎样”进行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科学地进行学习成效评价。

二、情境: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背景元素

系统观是现代教学设计的必然选择。笔者依据建构主义的学习机制,认为情境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系统环境,亦即背景元素。情境(context)是“真实性活动”(Pea,1991);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Bedner,1991);是学习者学到的策略及其具体应用条件(Shoenfeld,1985)。调查表明,我国目前高校中会计学科的教材和教学大多是缺“情境化”的,笔者认为教材和教员是创设教学情境的根本所在。

(一)情境载体――会计学科教材

我国会计学科教材(包括初级、中级、高级)现存不少,但是真正的精品不多。我国会计学科教材编写状况如下:

一是理论和应用两张皮现象。从现存的多数教材的编写情况分析,大家对什么是真正的应用还不够明白,难道将几个数字代入方法就是应用?对什么是“应用情境”更无从谈起。笔者在给本科生《中级财务管理》课程批改作业时,一道习题让我震惊,一个班级的学生居然没有一个做正确的。笔者研究了教材,最后发现是自己“错了”。有人跟我说学生是套教材上的方法来得,只是题目上漏印了“假设报酬率符合正态分布”而已。果真如此简单?

二是编写上应付差事的情况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教材的编写逻辑大致相同。一般是先介绍概念、方法,有的还纠集几个数字机械验证一遍,几乎没有人考虑过学生的学习机制。尽管有些书的序言也写上了“考虑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的实际情况,但是这种违背学习机制,几乎没有应用情境部分的拼凑物能发挥这种作用吗?目前,要彻底改变会计学科教材编写中这些违背学习机制的错误并不容易。

编教材是教师工作量的一个方面。既然自己学校编了教材,就不可能用其他教材,还是自己的“孩子好”!如此一来什么人不能编教材呢?笔者这里只是从微观――学习机制视角谈如下一个观点:编制会计相关学科教材应先编案例,并且把理论融入案例,适当留一些空间给师生在教学中讨论――提取概念、方法――推而广之。

原因如下:第一,根据建构主义的认知观点,编写会计学科教材,首先要界定所纳入知识的应用的时空范围和主题范围,这样与应用范围相关联的知识将变得更加宽广、更加可区分、更加整合以及更加抽象,比如编写某地区某家企业集团某年度股利分配政策的案例。第二,知识是“情境化”的,应用情境的修改与知识的明确是相互平行的。为此,编写会计学科案例时要加强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合作,深入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对一些企业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写出详细的案例研究报告,这对于利用案例教学的顺利和有效开展是十分必要的。第三,学习迁移无非是在新的情境中应用知识,要求与知识相关联的应用范围能被其他使用情境而扩充。由此,编写出的会计学科案例应是值得推广的案例。教学的案例能够适应现实的环境、制度,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研究结论必须具有思考性。具体做法:可以在对有关企业单位和相关部门进行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案例,可以根据国内外报刊、杂志上的文章、公告以及资料等改编出案例,也可以将国外优秀的相关案例嫁接到我国企业的具体实践中来,并对其加以整合、加工改造,编写出符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学科教学案例。第四,提倡编排螺旋式案例,既从一般到个别不断分化,又相互贯通,促进知识的横向联系,帮助师生实现迁移。例如:学生学习《初级财务管理学》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基础会计学》,在导入这门新功课时,可以编制这样一个综合案例:开办一个公司在财务上需做些什么?如何做?回答做什么时,我们很自然地引入这门课的三大部分,即资本预算、资本结构、营运资金政策。同理,回答如何做时,我们也很自然地引入这门课的业务的三个环节,即财务分析、财务规划和财务控制。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会计报告的结构知识来分析以上问题,学生会发现这门课的三个部分正好覆盖了资产负债表,三个环节可以看成公司构造自己满意的财务报告的行为过程。

(二)情境激活者――会计学科教员

在教学中如何支持知识及其应用范围的发展,以便发展尽可能灵活的知识应用,在这方面,建构主义的学习机制特别强调情境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授会计学科的过程中要创设现实丰富的情境,扩展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在会计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灌输与机械的练习不可能有效地实现迁移。教师的卓越工作要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科学、准确、艺术的教学策略,以促使学生完成认知结构的同化、顺化或重组。一言以蔽之,笔者认为,教师教授会计学科课程的本质是让符号知识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的策略包括:其一,通过案例将会计学科的学习置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习的概念、方法可以从案例所呈现的学习情境中提取出来或者被包含在学生的建构过程之中;其二,促进学习者对使用情境的理解――明确会计学科知识当前的与潜在的使用情境,教学内容要多次地相互邻接――要在不同的时间、在重新安排的情境中,带着不同的目的、从不同的概念角度,反复经历(revisit)同一个材料;其三,会计学科案例要给出两个以上问题情境,多种角度和多种情境可以系统地扩展知识的应用范围,促使学生对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超越各自领域的限制。例如,在教授预算管理时,可以用“东风财务‘榨油’计划”案例作为开篇引入,让学生在阅读案例的过程中,初步提取预算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而在讲授本章的过程中,要多次结合本案例,并从新古典财务、制度财务、行为财务和国式管理四个视角来分析本案例的不同应用情境。

三、活动: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元素

现代教学理论不仅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而且强调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如何开展师生活动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应用意识是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对师生的根本要求。会计学科教员要主动、积极、不懈地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学生在学习会计学科相关课程时要全过程应用,在应用过程中全面学习,这样才能避免符号知识“孤立”的惰性。学习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对学习赖以发生的情境特征的适应(Greeno,1993)。可见课堂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会计学科教学过程中的设计、实验、实习也是学生上岗前的必要演习活动。

(一)课堂――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课堂教学可以按如下步骤进行。首先,学生们根据课堂教学中心,分组写出各自案例研究报告;其次,教师组织各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再次,教师对讨论情况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们直接从应用情境中掌握会计学科的概念、方法精髓;最后,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讨论出这些会计学科的概念、方法的可能应用情境。

教学中的注意事项是避免出现课堂的冷场。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担当好情境创造者角色,尽量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采用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不轻易否定一个学生的观点;要让学生明白在案例教学中成绩的评定取决于学生事前的准备、讨论时的参与及事后的总结;同时要求学生们从已经讨论过的案例中积累经验。随着分析能力的提高,学生们的自信随之增强,发言的积极性自然也会提高。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也要有好的策略。首先,在学习会计学科知识时,应根据课堂上讨论的案例所提供的情境,积极主动地建构起会计学科知识的应用范围。知识的意义与其应用范围是二位一体的(H.Messner,1978)。在课堂上要关注自己同学讨论的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中应用的所学的会计学科知识的情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计学科知识被应用得越多、越多样化,会计学科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地变为心理外延。其次,课堂上学生对会计学科知识的广泛应用能不断地完善其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促使知识的心理外延更接近知识的逻辑外延。

(二)设计、实验、实习――上岗前的演习活动

模拟公司实践进行业务演练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会计学科设计教学模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按公司分组,然后在这些公司之间展开竞争,公司的运行方式完全是依照现实交易中的准则进行的。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来确定自己能胜任什么工作,适合在其中担任什么角色,学生在毕业时要写出详细的设计报告。实验教学作为上岗前的演习活动也要有策略。首先,实验可以在具体的情境中向学生提供可实际应用的会计学科知识,学生要在一个不断增加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持续而有序的仿真实验环境中反复地学习。其次,在同一实验情境内反复改变观察的角度,一方面学生个人要改变自己看待问题的角度;另一方面,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来改变角度。老师确定并演示了会计学科知识应用的范例,对促进会计学科知识的进一步实际应用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后,鼓励学生发展出可以用来整合情境化经验的整体会计学科知识框架。在实习教学法中,学生要像手工艺行业中徒弟跟随师傅那样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这样的情境要能够将师傅在真实应用情境中所外化出来的认知过程融合进来。通过上述设计、实验、实习的磨砺,笔者相信,学生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四、评价: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元素

会计学科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以评价促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认知结构的整合和团队意识的建立。因此,笔者认为评价是会计学科教学设计的过程元素。学习成效的评价应结合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进行。学习成绩包括经练习而产生的学习变化和由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而产生的学习变化(有意义的学习),其中后者对学习者的意义更大。为此笔者提出会计学科教学评价的“三全”评价法。“三全”评价法是指学校创造一种情境,即让全体师生参与;坚持全面知识评价;坚持全过程科学考核。其评价模型如下:首先,要求全体师生参与每次课堂评价(总次数记为N)。教师根据小组的综合案例分析报告和小组工作总结给出小组的基础分(X),以每个学生的小案例分析报告和各自的工作总结给出每个学生的基础分(Y),每个学生的基础成绩以所在小组的平均基础成绩的一定比例(如80%)加上学生组内个人平均基础成绩的一定比例(如20%)来计算;然后以学生对自己、对组内其他成员的评价来对学生个人基础分数进行微小的调整(Δ);最终评定本次考核每个学生的课堂成绩(Si=80%X

+20%Y+Δ)。其次,要全面考核学习情况(主要指期末笔试)。教师在设计试卷时要兼顾知识点,同时根据学习机制的要求提高有意义学习考核的比重(比如占85%)。最后,要考核学习全程情况。这里要注意期末考试成绩(M)和课堂考核(Si)的比重(比如前者占20%,这时学生的总评成绩=20%M+80%×(1/N)×ΣSi),逐步淡化学生的期末考试意识,提高平时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

五、总结与展望

会计教育不是传授给学生具体的规章,而是传授给他们借以做出合理的、有道德的商业实践和决策行为的能力。会计教员必须将教学设计的重点从日趋追求纯粹在职方法转向强调实际效果的模式,更好地将会计教育与职业界的需要以及社会的要求和期望更广泛地结合起来。为此,需要一种新的教学设计方法来赋予学生专业知识、沟通技能和分析能力。

【参考文献】

[1] [美]杜威. 姜文闵,译.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会计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第9篇

[关键词] 会计学; 实践教学; 现状与弊端; 对策建议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8. 079

[中图分类号] G64; F2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8- 0117- 03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壮大,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和办学条件有较大改善,学生素质有较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大多数院校虽然设有实践教学环节,但受各种条件限制,实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比较差,毕业后长时间不能进入角色,影响了会计学专业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鉴于此,本文将对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期能够完善我国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2 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设有会计学专业的高校或院系都知道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实践环节教学很重要,但由于缺乏一个明确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培养单位并没有对实践环节教学给予足够的重视。虽然大多数培养单位设有模拟实验室,有的还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在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模拟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应有作用。特别是校外实习,大多数学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时提交一张实习鉴定表和一份实习报告即可过关,而学生是否真正到有关单位实习、表现如何,基本不过问,实习效果可想而知。

2.2 实践环节教学时间较短

会计工作是复杂的技术性工作,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就很难熟悉相应的操作过程,而目前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普遍较短。以青岛大学会计系为例,虽然第八学期(即最后一个学期)不安排课程,但要求学生在3月底或4月初返校做毕业论文,从这一学期开学(2月底或3月初)起,到学生返校止,即使学生一直在工作单位实习,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而公司制企业的会计核算程序十分复杂,有些环节难度也较大,1个月的时间只能走马观花,根本无法熟悉和掌握具体的操作流程,更不用说理论上的深化和提高了。况且有些培养单位在第八学期还安排有关课程,这样,实习时间就更难以保证。

2.3 实践教学经费短缺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目前,我国高校办学经费普遍紧张,有些学校教职员工的工资都不能按时发放,实习经费更是可想而知。会计学专业办学单位能有个模拟实验教室,配置足够数量的电脑,安装电算化软件,就算不错了,根本没有更多财力投入到校外实习环节,这也是许多高校让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重要原因。

如果由办学单位统一安排和管理学生在校外的实习活动,必然要考察和选择实习单位,划分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至少由一名老师带队,并需支付联络费、交通费、带队老师的出差补助费和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办公经费,等等。这些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许多培养单位难以承担。

2.4 师资队伍薄弱

做好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工作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可靠保证。而当前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师资队伍,虽然学历和职称都比较高,但基本上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操作能力比较差,真正具备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少之又少。让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从事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效果可想而知。

2.5 缺少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环节的教学,离不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是增强会计学专业学生的感性认识、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同时,对于壮大实践环节教学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是十分有益的。但对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许多培养单位由于受社会关系、办学经费等因素制约,积极性不高,效果不明显,大多数学生不能受益。

以青岛大学会计系为例,该系与青岛市若干会计师事务所有合作关系,但并未签订书面合作协议,因而合作关系并不稳固。每年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大约200人,但有关事务所只能接收30名左右学生实习。事务所之所以接收部分学生实习,主要目的在于从中选拔优秀毕业生到本所工作,因此,对实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要求较高,系里在选派学生时也是优中选优。结果,只有少数表现突出的学生能够获得到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大部分学生只能自己联系实习单位。

2.6 重技术训练,轻能力培养

就目前来看,绝大多数会计学专业培养单位对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存在重技术训练、轻能力培养的现象。就校内模拟实验教学来讲,不过是指导学生运用会计电算化教学软件,做一些会计实务练习,很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就校外实习来讲,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而且校方疏于管理和监督,恐怕连技术训练都难以保证,更谈不上能力培养了。少数学生虽然能够获得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机会,但实习单位往往将其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只允许其从事一些技术层次较低的事务性工作,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导致我国会计学专业的大多数本科毕业生创新意识薄弱,动手能力差,好高骛远,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3 完善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对策建议

3.1 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教学

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环节教学非常重要,培养单位的各级领导及相关部门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和关注,这种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思想上,而必须落实到行动上。一般地说,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培养单位的直接领导是比较重视实践环节教学的,但他们往往没有财权,与有关部门联系的机会也比较少,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改善这种状况,培养单位的高层领导必须亲自出面过问和协调,取得政府有关部门和其他有关单位的支持,并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资金需要。这一条做好了,实践环节教学的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3.2 适当延长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

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必须得以保障,没有足够的时间保障,就很难熟悉相应的操作流程,更谈不上理论上的深化和提高了。但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将会影响其他环节的教学,而且作为一个教学环节,也没有必要把学生训练成为熟练的会计操作员。一般地说,在模拟实验教学环节,安排一个学期50~60个课时比较适宜,并允许学生在课余时间凭有效证件进入实验室练习;在每门会计实务课程(如基础会计、中级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金融会计、高级会计等)上课期间或即将结束时,应安排4~6个课时到有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及生产车间参观和调研;在毕业实习环节,安排3~4个月比较适宜。当然,实践环节教学的效果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学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实践环节教学的时间是否有效利用。培养单位在安排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参观、调研和实习时,应当由教师带队,做到事前周密计划,事中认真监督检查,事后认真分析总结,并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两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

3.3 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资金需要

普通高校属于公益性事业单位,所需资金理应由国家财政拨款解决。但事实上,国家拨款的增长远远低于高校发展的资金需求。1999年以来,各地高校出现招生“”现象,为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纷纷向银行贷款,结果高校贷款余额像滚雪球一样,一年比一年大,成为沉重的负担,这是很不正常的。公立高校的发展不应建立在依靠银行贷款的基础上,对于各地高校拖欠的银行贷款,其主管部门应当会同相应政府机构和财政部门视具体情况,以拨款方式逐步偿还,并逐步增加经费拨款,保证高校办学资金的需要。

与此同时,各地高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应当将经费使用向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倾斜,以解会计学专业实践环节教学经费紧张的燃眉之急。

3.4 优化师资队伍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实践环节教学质量的可靠保证。从事实践环节教学的教师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相比,在任职条件上不仅不应有任何降低,反而应当有所提高。就是说,承担实践环节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当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宽厚的理论功底,而且应当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符合实践环节教学任职条件的教师,不应当局限于一两个人,一般应当达到会计学专业师资总人数的1/2左右,至少应当达到1/3以上,以保证实践环节教学的师资需要。对于一时不具备条件的教师,可以进行培训,即让其到实际工作单位实践锻炼半年以上时间,并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继续定期让其到实际工作单位从事实践和调研活动。

3.5 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不仅仅是联系几个实际工作单位,从那里聘用几个实践型导师,派一部分学生去那里实习,而应作为会计本科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和系统工程,由培养单位和基地方面高度重视,密切合作,周密规划,并进行必要的投资。在选取实践教学基地时,不仅要考察备选企业的地理位置、经营规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而且要考察其高管人员和资深会计人员的理论功底和对于建设实践教学基地的热心和重视程度。被选中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单独成立一套管理机构和领导班子,专门负责对实践导师和实习学生的组织管理工作。

3.6 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技术,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 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说,在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时,要与其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其消化、吸收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做到学用结合,融会贯通。

(2) 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会计工作是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核算、监督、预测、决策、预算、控制等多项职能。因此,会计工作不是单纯的技术工作,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活动,发现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判断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在预测和决策过程中,要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测算、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优方案;在预算和控制过程中,要通过预算将决策方案落到实处,并通过控制活动保证预算得以顺利执行。因此,在实践环节教学中,教师的工作不仅应当指导学生如何记账、算账和报账,而且应当指导学生在记账、算账和报账过程中,对经济业务进行深入细致地检查和分析,判断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效益性,并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可行的解决方法,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从中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法。

(3) 要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在实践环节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当首先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事物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分析活动,不能局限于会计事项本身,就事论事,而应站在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观察和思考会计事项及影响会计事项的各项因素,分析会计事项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其本质特征。这就要求在会计实践环节教学中,不仅要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会计方法和操作技能,而且要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创新性思考,从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7 要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环节结合起来

大多数培养单位通常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安排在毕业实习环节,为了充分利用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效果,培养单位还应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提倡、鼓励学生以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调研报告等形式作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

当今时代,本科入学率大大提高,本科学生在校人数迅速增加,本科教育已经从英才型教育转化为普及型教育。鉴于此,在毕业设计环节,一味要求毕业生撰写理论性较强的学术论文是不现实的。如果硬是这样要求,则可能会诱使部分学生在撰写论文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学术不端行为,最终劳民伤财,一无所获,而且严重影响和损害培养单位和学生个人的声誉。如果鼓励学生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者以调研报告取代毕业论文,并邀请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深人员参加学生的毕业答辩,则会事半功倍,一举多得:① 难度不大,学生只要努力就能够达到要求;② 便于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起来,学生可以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实践知识和应用能力;③ 在撰写实用性论文或调研报告过程中,学生要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学术论文。

3.8 建立严格的考核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是会计实践环节教学健全有效运行的可靠保证。没有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实践环节的教学就会缺少动力和压力,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由以下内容构成:

(1) 评价主体。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评价应当包括培养单位内部评价和主管部门评价两个层面,与此相适应,评价主体也应当是二元化的。培养单位内部评价主体主要是培养单位的教务处,或者由教务处牵头,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主管部门评价的评价主体,一般是主管部门分管高校教学的处室,或者由分管高校教学的处室牵头,成立由有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

(2)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应当是会计本科生培养单位实践教学环节的健全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应当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师资、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内容。

(3) 评价依据和评价标准。评价依据应当是由高校主管部门制定的“关于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评价工作的有关规定”等类似文件。目前,尚无类似文件出台,希望高校主管部门给予高度重视,尽快出台此类文件,对会计学专业本科阶段实践环节教学的内容、范围、模式、方法、成绩考核、组织管理等内容加以规范。

评价标准可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一般标准是会计实践环节教学的原则性要求;具体标准是指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内容,对照评价依据和一般评价标准制定的具体评价标准,可采用“百分制”计分形式。

(4) 评价程序。会计实践环节教学评价的基本程序可分为准备、调研与审查、分析与评价、告知与存档和后续管理5个阶段。

(5) 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应当分层次设计,并赋予相应的权重。一级评价指标包括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实践教学规章制度、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场所和设施、实践教学时间、实践教学师资、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内容。每个一级评价指标下面可以设立二级评价指标,并赋予相应权重,依次类推。但评价指标的层次并不是越多越好,应当适可而止。

(6)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是指评价人员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在对评价对象进行深入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照评价标准,对有关评价指标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结论的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法是指运用统计学和高等数学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评价对象中的有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并据以判断有关指标正常与否来分析评价实践环节教学情况的分析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1] 贾敬全. 会计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164-166.

[2] 徐秋艳. 会计统计类(本科)专业全程实践教学模式[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10):165-167.

[3] 郑建伟,魏祥健. 应用型会计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5):108-110.

[4] 吴丽君,王远利.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探析[J]. 会计之友,2008(23):70-71.

上一篇:项目部实习生自我总结范文 下一篇:汽修实习阶段自我总结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