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7 18:34:53

互换性实验报告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教学大纲 教学方式 考核方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这门课是高等院校机械类及其相关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1]。这门课主要包括公差与配合及公差与配合的检测两大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进行机械产品精度设计和技术检测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由于这门课国家标准多,名词概念多,内容抽象,实践性强,知识之间的逻辑性不强,学起来枯燥无味,大部分同学学习兴趣不高,必须通过实验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3][4]。尤其我校现在的办学方针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及时地改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实验教学。

1.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高等教育主要包括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其中实验教育是实践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与理论知识的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也是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实验课上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在以前的实验课中我们的弊端主要有三点:一是实验大多是验证性实验,这样同学们做实验时热情不高,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不够。二是上课方式不好,考核不严谨,导致学生不好好做实验。以前都是教师提前备好课,做好教案。课前准备好实验设备。上课时首先由授课老师按照教案的内容把本次实验的内容、实验的设备、实验的原理、实验数据的处理等一一告诉学生,然后学生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去做即可,最后写好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报告情况打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大多不用动脑,得出的结果差不多,所以在分组实验后,部分学生偷懒,最后抄袭同组同学的数据。三是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时量大减,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原来总学时是56个学时,期中实验是24个学时,可现在总学时被减到40个学时,实验只有8个学时,在新的课时量里如何教好这门课值得深思。必须实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2.修改实验大纲

以前的实验大纲全部是验证性实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所以我们对实验大纲进行重新修订,首先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把实验由原来的24个学时改为8个学时。如何让学生在这个有限的学时内掌握机械上常用的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实验内容设计非常重要。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践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综合性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5]。所以我们增设了“典型零件的测绘”这个综合性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学生可以练习使用机械上常用的线性测量工具,可以练习使用机械上常用的几何误差测量工具的使用,也可以使用一些光学测量器具测量。这样可以更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

3.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由于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验课学时大减,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学生的实践操作的时间值得深思。因此院领导与相关老师商量之后决定开放实验室,为大家的学习提供方便。这样感兴趣的学生就可以在业余时间去实验室测量,尤其是参加学科竞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学生,他们可以随时来实验室测量。开放实验室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

4.改变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以前实验课教学方式是老师在上课之前把实验课需要用到的实验器具全部提前准备好,放在桌子上。上课时学生先签到,然后由老师把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先讲解一遍,然后大家根据老师的讲解分组做实验,最后写好实验报告上交。最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签到和实验报告给学生打分。在这一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学生不认真做实验,最后抄袭同学的实验报告。新的教学方式改为第一步,学生上课之前必须预习且写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占实验成绩的20%;第二部,上课时先签到,签到占实验成绩10%;第三部,然后我们抽学生讲解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数据处理,其他学生可以订正其中的错误,可以补充说明,最后由老师把大家说得不明确的地方再补充完整。这一环节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可以加分;第四步,分组做实验,实验器材老师不再事先准备好,而是由各小组自己选择。在这一步中老师会让各个小组成员根据各自在实验中的贡献给自己和本组成员打分,实现多劳多得。这一步占实验成绩的50%;第五步,大家做完实验写实验报告,这一步占实验成绩的20%。通过这五步方法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独立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大纲的修改,实验室的开放,实验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的改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培养机械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上课时学生积极主动地做实验,一个实验内容不同的组往往有不同的测量方法,实验教学改进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韩凤霞.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试验教学的改革与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0):150-152.

[2]马宪婷.高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1(7):130-131.

[3]杨莹.转型背景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改革[J].科技资讯,2015(18):185-186.

[4]谢文涓.《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111-113.

[5]倪哲明.探索设计性综合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高教研究,2003(5):79-79.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互换性;实验教学改革;机械创新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7013201

1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验证性实验过多,束缚学生创新思维

验证性实验是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对于理论课程教学来说,验证性实验是必备的,其目的是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是其他高级实验的源头,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石。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实验结果误差的分析能力及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从而正确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积累各种测量方法。但是,目前来说,各大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大多均为验证性实验,例如轴孔类单一零件的测量、简单测量器具的使用方法训练,一个课时如此,每个课时均如此。再加上许多高校重在理论教学,忽视了实验方面,导致实验设备不齐全,或者鉴于互换性实验设备一般均为精密测量仪器,价格不菲,让学生自己运用的机会很少,渐渐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无法启激发他们自己思考问题,使得实验教学枯燥无味,在学生眼里慢慢成为休息课程,无法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1.2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淡化学生积极性

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从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到最后的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几乎是按照固定的模式一路走到底:老师演示——学生模仿——记录数据——计算分析——写报告……完全属于被牵着一步一步走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阻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1.3考核体系不完善

针对实验成绩的考核,目前大多数高校均以最后的实验报告形式上交实验成果,完全根据实验报告来给学生进行评分,这种做法让学生慢慢形成固定思维:只要字写得好,报告写得完整肯定拿高分,忽略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的乐趣,更湮没了实验中自己思考问题的习惯,也让撰写实验报告成为了学生眼中的负担,慢慢认为是一件无意义的事情。

2实验改革方法

2.1开放式实验教学

首先要打破封闭实验仪器的想法,互换性实验设备一般比较昂贵,但是不能因为这样而不让学生灵活操作,实验任课老师应该充分讲解每个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把实验设备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己根据实验大纲和指导书,自己研究,自己解决实验问题。遇到不懂或不会的地方,及时请教老师。除此之外,不能一次的实验课程结束实验室就完全封闭了,要给学生更多的自我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做到学生想学,学生学习需要的任何时候,实验室都能敞开大门表示欢迎,并提供适当的辅导,这种实验模式虽然会加大任课教师的工作量,但是可以让学生在独立操作中深切体会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加深对仪器工作原理的理解,真正做到完全掌握仪器使用方法。

2.2增加综合测量项目

综合性实验是指在学生具有一定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运用某一课程或多种课程的综合知识,对学生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综合性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实验内容、方法、手段的综合,掌握综合的知识,培养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力式,运用综合的方法手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能力和素质的综合培养。

对于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课程,开设诸如确定“判断某零件是否为合格产品”的综合性设计实验,学生根据图纸的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要求,自行分析合理选择测量器具,确定相应的测量方法,测量零件的尺寸和形状位置误差,并完成后续数据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学生在完成这样一个零件的测量实验,能掌握很多公差技术概念,使学生领会各种公差的含义,能分析其作用,并能够根据不同的测量基准了解零件加工的工序问题,采用不同的测量方法分析得到不同的结果,将各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激发学生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测量方法,从而锻炼了学生全面运用知识、综合处理问题、勇于思考创新的能力。

2.3健全实验考核方式

传统实验评分方式多为实验报告,会导致学生上课出勤率低、态度懒散、抄袭他人实验数据、假造实验结果等各种不良现象,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是实验教学效果提高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求学生实验课签到保证出勤率,其次学校提供完好的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成功率,再者实验教师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参与率,对实验报告严格要求,按照各自实验结果进行撰写,要求数据可靠,错误的数据必须重新检测,数据后期处理得当,结果分析到位,实验思考题要求能够尽量作为课堂的发散题自己通过实验解决。这些环节均纳入评分中,一方面督促学生端正实验态度,各个环节严格要求自己,另一方面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踏入社会打好基础。

3结论

通过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增加综合检测项目和健全考核体系三个方面的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锻炼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验教学取得满意的成效,努力为培养机械创新型人才打基础。

参考文献

[1]彭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6).

[2]李孟源,尚振东.强化测试技术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3]徐巧玉,蔡海潮,尚振东等.测试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1).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3篇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也应不断改革。为满足新形势的需求,本文就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的教学环节,提出了一系列教改措施,其中着重探讨了如何加强测量理论与实践应用的环节。授课效果反映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均有着非常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一般高等工科院校里的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学生必修的理论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是以机械公差与配合的标准以及技术测量为研究对象,是机械设计和机械制造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同时也是生产企业的计量和检验人员从事专业职能的理论基础。它主要介绍各机械产品互换性相关标准,精度参数的测量方法、各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数据的后处理等一系列基础的问题。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然而要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知识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环节中去,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主要体现在学生的思考问题、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培养等方面。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是由基础理论上升至实践的系统学习。作为机械类学生如果对本门实验课不求甚解甚至将会导致我国制造业的固步不前,因此针对目前现状有必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实验设备及教学内容的更新

随着科技水平的进步,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发展,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都在不断涌现,实验教学环节也逐渐凸显出其重要的作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所要用到的测量手段及仪器设备必须不断更新,相应的理论知识及教学方式方法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在以往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授课教学过程中,内容理念通常十分陈旧,老师们注重的是理论教学,缺乏实际操作性,这样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别提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了。目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在实验教学环节上,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能自己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更好的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本质。

二、授课方式方法的改变

由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知识点多,知识概念都比较抽象难懂,且本专业国家标准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若采用教师仅限于书本,照本宣科不但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的教学难度也大,倍感压力。因此在进行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中,应该结合工程实例以及本学科的重大突破性事件以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这样把那些实际问题理论知识结合视频影音等来进行讲解,学生更容易接受,便于理解。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多进行讨论,这样得出的结论不仅使学生对知识点深入理解且记忆起来印象更加深刻。一个教师的授课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到他的教学质量,制定一个良好的授课方式,能有效的提升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且还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上说到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在实验室进行授课时,选择合适的授课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室的教学与课堂上老师所教的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实验操作原理就是根据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的。所以在带领学生去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前,教师就应该检查学生们对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掌握程度,以及课程的预习情况。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所存在的问题不能直接靠听老师讲来解决,就可以带入实验室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这样就可以把这些问题解决清楚,并且掌握得更透彻。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中就有很多专业术语单单靠讲授,学生是不能理解的,比如轴测量和孔测量,这要靠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体验。在实验室课堂中,教师们要先为学生讲清楚实验的原理以及每一个步骤,让学生在脑海里有一个大概技术测量轮廓。然后还要学生跟着自己实验的进程来填写实验报告,在实验结束后还要进行总结与自我评价。在实验课程进入状态后,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可以一起进行试验,教师起主导作用,带领学生一步一步进行实验操作,进行测量数据、验证理论等一系列问题。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应该耐心的讲解,指导学生一起进行操作,让其明白每个数据的来源以及其原因,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实验测量的过程,又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三、学生能力的培养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与解决设计与制造矛盾问题而产生的学科,因此这门实验对学生的知识运用、创新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实际问题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去探索去判断。只有带着问题亲自深入到实验实践环节中去,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每种测量方法的概念、每个设备和仪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除了培养学生探索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还应该培养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理论知识的能力。学生们不能单单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这样老师们根本不能了解到学生是否已经掌握记熟所教知识。所以,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定期的理论知识考试。考试是教学过程一个重要的部分,每所学校都会有考试,因为它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度最直接的检验方法。其实考试也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考试的结果可以让学生清楚的认识到自己在哪些地方没有学好,然后进行改进加强知识巩固。除了书面上的考试,实践操作考试也不能少,它把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了起来。实验操作考试不仅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了所学知识,又让学生懂得了如何去运用所学知识,一举两得。进行了考试这个环节之后,还要对试卷进行评讲,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对得到较好成绩的学生进行表扬,对那些成绩不是那么理想的学生要进行鼓励,给予他们信心,让他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与重视。

四、结束语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是理论性及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专业课,对我们传统教学手段来讲是一个挑战,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抓手和契机,只有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在摸索的脚步中继往开来,才能适应当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实现我国人才强国的重要理念。

参考文献:

[1]杨浪萍,李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01)

[2]杨斌久.“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9(03)

[3]徐永祥,巩勇智,刘长增.提高“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方法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S1)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4(b)-0190-01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和综合国力的产业支柱,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的强弱。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机械类专业是老牌专业,是制造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在高校长期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专业特色为基础,培养了一大批专业基本功扎实、综合素质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的迅速增长。这一方面使更多的人得到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从另一方面来说,招生规模的扩大也加剧了我国大学生人均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相对紧缺的矛盾。在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仪器仪表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概念多、涉及面广。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长度测量基础、几何公差及几何误差检测、表面粗糙度及检测、光滑工件的检验、典型零部件的互换性及检测、齿轮及尺寸链等。为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课程内容,同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该课程中实验教学占了很大比重[2,3]。

随着新形式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其动手能力。如何根据形式变化,主动调整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动手能力,增强理论知识的理解,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结合机械类专业教学大纲,分析了机械类专业人才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及方法。通过本文研究,有助于提高学生专业和综合素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1 根据教学大纲,合理安排实验课时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大纲,该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公差配合与标准化的基础知识,为后继课程奠定基础,从而能在机械设计、制造、设备维修维护等工作中合理应用公差与配合标准,并进行一般的技术测量,保证企业生产的需要[3]。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以及仪器选择方法、使用方法,数据处理方法,最后进行产品合格性判定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和使用测量仪器的能力,巩固有关理论学习知识,并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尽量将实验安排在有关章节讲授之后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实验课时。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共安排若干个实验,包括轴与表面粗糙度的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螺纹参数的测量、齿轮参数的测量和产品质量检验设计性实验。每个实验有2个小时时间,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验,从而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动手能力。

2 结合实际情况,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之前,学生应根据实验指导书对实验内容写好预习报告。在实验过程中,2个同学一组,共同操作1台仪器。首先教师根据实验内容授课(包含仪器操作演示)15min~30min左右,后续让学生自己操作仪器并进行测量。学生在实验中,应亲自动手操作,记录原始数据,并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同时,在以下两个方面入手,改革实验教学模式,增加学生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合理增加设计性实验,增强学生自己动手能力。在实验课设置中,首先保证验证性的实验,使学生学会基本的仪器操作和实验规程。在此基础上,增加设计性实验内容。如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中,学生自己根据教师设定的目标,设计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最终判断零件是否合格。其次,加大工程综合实训力度。具体如下:由学生自行设计零件,汇出图纸,确定零件公差要求;根据实际条件,制定加工工艺,选择加工设备,加工出零件;选择测量仪器,对零件进行检验,看其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即判断零件的合格性。通过上述流程,使学生掌握零件从设计、制造到检验的一体化过程,提高学生综合动手能力。

3 结语

根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特点,本文分析了工科高校机械类专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与方法。通过本文研究,合理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增加对互换性的认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晓东.高校实验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论文,2006.

[2] 李柱,等.互换性与测量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实验 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实验教学是以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仪器、仪表、设备为媒介,以学生操作仪器观察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为主要教学形式。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比较、抽象等基本能力。

如何能够使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紧密有机的联系,如何更好地发挥实验资源的效益,如何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建立开放透明的实验信息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教学之后甚至在学习理论教学之前就可通过网络资源掌握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从而自主学习,创新实践,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探索。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正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就教育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但引起了教学环境和教学手段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变革。互换性是机械制造、仪器仪表和其他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建设中产品设计和制造的重要原则,遵循这个原则能使上述各部门有最佳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与机械工业发展紧密联系的基础。它不仅将实现互换性生产的标准化领域,计量学领域的有关知识结合在一起,而且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和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方面。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基础学科。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仪器仪表、工业设计、交通工程、材料成型等专业一门极其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因此,“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及实验也必然面临着根本的变革。

1 课程的任务及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互换性,标准化与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机械产品零、部件精度确定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加工表面公差的合理选择和配合件配合精度的选择等基本技能;掌握几何参数误差项目评定、选用的原则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从事机械产品设计,制造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设计的公差,配合较多,它不仅有许多术语、符号、数值表格和其他一些统一的规定,而且这些规定具有很强的经验性。课堂教学中应以保证机械零、部件几何参数互换性为主线,为达到这一目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当十分注意课堂教学与实验之间的联系和配合。

2 实验平台信息化实践研究

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的知识体系有着直接的联系。按照思维理论,当人的思维是非线性思维时,才有可能产生灵感,才有可能激发出创造潜力。非线性思维是建立在非线性知识系统之上,非线性的知识体系是在开放的系统下形成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目标是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并存。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的现状。

在我校工科专业中,教学实验环节一般都落后于课堂理论教学的探索和发展,这和工科专业实践性极强的专业特点是不相称的,影响学生质量的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工程实践能力不够,综合能力较差。为此,构建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极其重要的一环。

改革目标:实验平台信息化实践研究是在系统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信息技术与实验资源整合理论指导下,探讨如何通过实验教学内容信息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来达到工科实验教学改革的目标,从而激发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建构自身知识体系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

改革内容:将相关实验资源变成一个开放的系统,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透明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一个开放透明的科学实验环境,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共享率。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1)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信息化。建立实验教学设备资源库,使教师和学生充分了解学院内的实验资源设备情况及功能,为开展实践教学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建立实践教学内容信息库,包括实验大纲、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实现网上资源共享,引入一些实践知识及一些科学前沿的知识,通过这种形式,使封闭的教材系统变为面向外界开放的系统,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网上论坛,网上答疑,为教师、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

(2)教学手段信息化。充分利用E-mail、“实践教学网站”的论坛区和师生反馈区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自由选择学习内容,下载学习信息,咨询问题,自由选择合作、交流的对象,使“因材施教”的原则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贯彻,互联网将课堂教学向教室之外延伸,为学生开辟了广泛的猎取知识的空间。

(3)教学模式信息化。信息技术引人课堂教学,最根本的是要改变教学结构,即从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为以学为主或双主教学模式。因此我们探索采取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网上实践教学内容信息库了解实验内容、各个实验方案,有些实验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实验方案,通过在规定时间内的网上申请与批准,最终实现实验目的。

增加探究式学习的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使课堂教学向外延伸,为学生打开通往外界的窗口。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特点是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观念,重视个性发展,给学生发展以最大的空间。学生通过主题探索与教材以外的世界发生联系,只有这些联系发生得多了,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定势发生变化,由教材体系的线性思维转变为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非线性思维,有了非线性思维,才可能出现直觉思维,才有可能创新。在探究过程中关注整体性,讲求协同作战,也锻炼了学生的协作能力。主题探究式学习方法的支持平台主要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互联网上丰富的资源为学生探究式学习提供了便利。同时学生对学到的知识进行重组,达到知识建构的目的,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

(4)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评价采取过程评价+总结评价。过程评价就是学生在完成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从多维角度测评学生的能力,鼓励自主学习与创新方案。为了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探究式学习学生实验方案申请表、实验报告表、评价量规、调查问卷等。

参考文献

[1] 杨晓梅,张轶炳.“大学物理”课程信息化的实践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6教育教学研究专辑(一):57-59.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实验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b)-0210-02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是普通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门课程理论性强,实验占比大。在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中,普遍有学生反馈这门课程枯涩难懂,实验操作性强,测量数据往往也是实验后根据样本的基本尺寸估摸填写,没有遵从测量的真实性原则,因而实验效果差,部分学生做完实验后数据不会处理,不能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实验目的,无法达到实验预期效果。在往届的毕业学生调查中也发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在刚开始工作时运用互换性的理论和标准从事相关的设计与分析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说明目前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相关改革。

1 目前实验教学项目及教学方式

1.1 实验教学项目

目前该校该门课程开设的实验项目有如下5个:实验一,孔轴公差配合认识及基本技术测量;实验二,用立式光学计测量轴径;实验三,用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实验四,表面粗糙度测量;实验五,齿轮测量。实验一和实验二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和学会使用几种常用的机械式量仪,通过立式光学计对光滑圆柱体的轴径进行测量,掌握测量基本知识,加深孔轴公差与配合的理解,并学会随机误差处理的方法。实验三是合象水平仪测量直线度误差,目的让学生掌握合象水平仪在测量直线度误差上的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从而加深对直线度误差定义的理解。实验四是表面粗糙度的测量,该实验主要让学生了解表面粗糙度的主要术语、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及其标注,学习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TR100来测量实验样件。实验五齿轮测量的项目只做齿轮中单个齿厚偏差的测量实验,实验方法是用齿厚游标卡尺测量齿轮样件的齿厚偏差,确定并计算样件齿厚的实际上下偏差Esn,以此判断样件齿厚的合格性。由此可见,该门课程的实验内容较多又分散,需要整合优化。

1.2 现有实验教学方式

目前该院《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大纲是32学时,实验占用6个学时,教学规模一个班约80人左右。每次实验前由任课老师将学生按班级分成4大组,每大组安排2个学时一次实验,学生按自己所在组的课余时间去上实验课。实验前教师先讲解本次实验内容、实验过程、操作仪器方法以及如何处理数据等步骤,然后根据现有实验设备台数再将来上课的实验人数分成4~5人为一小组,然后开始实验。学生按照老师给出的步骤和方法按部就班的进行操作,一人测量或操作仪器,另外的学生记录或复制数据,整个过程中部分学生不清不楚的机械式操作,也没有提出质疑和为什么这么做的想法,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一定的制约,实验教学所应有的作用和功能没有得到发挥,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利用实验教学来促进和完善理论课教学,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效果,深化教学层次。

2 实验教学改革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在近机类专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后续其他专业课如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材料等课程的基础,实验教学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为此针对该课程目前尚存的一些问题,对现有的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革探讨,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上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2.1 课程实验内容改革

高等学校的实验多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来完成,一门课程5个实验,整体上分散冗杂,不利于资源整合,也占用学生课余时间较多。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实验一、二,实验三、四,这四个实验在实验室设备有5台套的条件下1学时基本可以完成,因而课程大纲中的5个实验可以整合为3个,实验一二合并改为孔轴配合及其测量,实验三四合并为直线度误差和粗糙度测量,实验三仍为齿轮齿厚测量。这样3项实验项目用时6学时,即能提高教师上课讲解的充实度,也能充分督促学生利用实验时间完成饱满的实验内容。

2.2 实验方法改革

前面讲述到互换性实验课教学一般以四五名学生为一组,这种分组法导致只有一两位同学实际操作了仪器,其他同学在教师不监督的情况下基本不动手或在旁边玩手机,坐享其成,最终同组交上来的实验报告几乎雷同,每位同学的实际动手时间大缩水,实验仪器的利用率也降低。改革的做法是实验时教师将学生分组后采用并行实验方法,一半学生做实验一;另一半学生做实验二,二者互不干扰,下次实验时间再相互调换实验内容,为保证每位学生都亲自动手测量,必须要求实验数据不能雷同,因为实验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有多种,测量器具不同,样件不同,还有人为误差,每位同学测出来的最终结果肯定不完全一致。实验结束后还有必要引а生对彼此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调动了学生探究、质疑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满意度。

2.3 有机结合,提高创新

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去探索实践,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目前高校开设的实验课多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时教师指定某种实验方式,学生照着指导书按部就班去验证实验结果对与错,很少去思考为什么这样做,能不能换个方式做。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都被固化,遇到问题时难以发散思维,也很难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种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死板。因而在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上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大胆创新。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再设置一些创新性实验,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在不偏离课程设置的实验主旨的情况下,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和样件自行确定实验内容、实验方法。教师再辅以一定的指导,引导学生探索未知,运用已学知识去解决问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的激发训练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3 结语

为提高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验技能,使学生牢固掌握互换性的基本技术测量,本文对该门课程的实验内容及实践教学模式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并针对现有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改革方案,为更好的适应普通高等院校的实践教学做出一定的参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全面深化和巩固,为实践技能的提升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有望让学生积极参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谢文涓.《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2):111-113.

[2] 何冰,孙博,曹必锋.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6):134-136.

[3] 卢桂萍,李平.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指导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课程实验;多位一体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具有覆盖领域较广、概念术语多、符号多,理论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强等特点,课程的内容设置与国家标准紧密相关,特色也十分鲜明,是机械设计、工艺与制造等课程必不可少的基础。在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机械零、部件几何参数的精度设计的基本技能起着显著的作用。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必须精心安排课程实验,以培养“能在基层一线胜任某个岗位工作、能够在工程现场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型人才”为宗旨,为此机械专业学生无论在后续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还是在今后实际工作中,都会接触到公差配合、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知识。这就要求该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点的重要性,而且还要注重实际工程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据此,我们将文立足教学、结合实践提出构建多位一体的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研究,对本课程的实验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设想。

一、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方法程式化

以往的每一个实验都有固定的实验指导书。指导书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及步骤; 实验所需的仪器、原理以及实验报告的格式等。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也均由实验教师事先准备好,学生只需按照规定的测量方法测量就是了,最后得出结论,对所有的学生都是统一的时间要求和内容,没有重视学生的基础个性差异和兴趣,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实验中出现问题完全依赖实验教师帮助解决,学生完全处于完成实验的被动状态,有些学生甚至等待其他同学作完实验后,照抄实验数据及最后测量结果,完全缺少独立思考和发挥潜力的空间这样完全不利于发挥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不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谈不上应用性人才的培养。为此,本项目对实验教学方法做了改革探讨,拟采用“比较”式实验教学法。

2、实验手段与生产实践有较大偏离

目前,形位与位置公差实验室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多是一些比较常规仪器进行测量,但随着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测量精度较高的测量设备与仪器被广泛地应用在企业生产中,且操作简便,因此现在的教学手段出现落后于生产实践的现象。为此,本项目对实验教学手段做了改革探讨,从机电一体化公差测量设备的测量原理出发,增设人机交互的CAT测量平台,让学生们可以较快的得到测量结果,也便于同传统实验数据计算结果相验证;同时,根据资源条件可以适当增设先进测量设备的实验教学项目,从而有效地增加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动性,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3、实验内容偏重“实验化”

目前学生进行实验主要是跟据实验指导书的操作步骤作简单的重复,学生对实验对像的工程应用背景及项目要求都不是十分明确,只是为了做实验而“做实验”,处于被动状态,为此,本项目对实验内容进行改革探讨。首先,介绍被测对像的工程应用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些典型机械零件的图纸和实物,要求判断零件的合格性,实验内容与工程实际一致。尤其是引入企业测量项目,充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综上,目前的实验教学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对构建“基本技能”、“专项能力”、“综合运用”不同训练层次的“测量技术”实验体系有着严重的影响,为此选择以传统实践教学环节为基础,以开放实验、兴趣小组为补充,以企业创新实践项目为激励的“多维一体”实践教学模式作为实验教学改革目标,着力在实验方法、手段和内容等方面上进行优化与改进,使实验内容尽可能与工程实际要求相一致,争取做到课堂与岗位的零距离,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构建多位一体的实验教学模式的路径

多位一体的实验教学体现在课程教环节突出学习重点的基础之上,实验环节强调动手实践、专周环节提升综合能力、对比环节力主创新思维与方法,从多角度、多方位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有关几何量公差与测量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精度设计基本技能。

1、采用“比较”式实验教学

实验课教学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 一种是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主,该部分实验学生不必动手操,以让学生了解实验设备特点、功能及测量过程为目的;一种是以学生独立实验为主,该方式也是目前多数高校采用的一种实验教学方式。而“比较”式实验教学是在后者实验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以求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实验项目达到相同的目的。改革的思路是:由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开拓意识等。在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引入比较式实验, 并对此实验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寻求相同零件的最优性价比的测量方法。技术实施路线:对一个典型的企业产品,采用课程内的传授仪器与方法可实现测量结果1;同时,实验室内可提供多套解决方案,分别测量出测量结果2、结果3等,多组结果相互验证,寻找差别,并分析可能的成因,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主动性。

2、引入先进的CAT的可视化公差测量平台,充分利用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测量设备与仪器,实现手段的多样化

综合性、专业性实验属于应用性实验,是针对实验技能的全面训练,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通过较复杂的实验问题,来开阔思路、增长科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通过利用MATLAB软件平台,结合国家标准对各种形位公差项目及其它相关项目的测量原理与计算公式,在MATLAB中实现人机交互界面,由程序自动进行处理 ,最后,可以数据形式输出测量结果,也可用图形显示,从而实现公差项目的CAT测量;另外,可将我校现有一些比较先进的测量设备列入现有实验教学中,如三坐标测量机、关节臂式测量机、XR20表面粗糙度仪等,这些设备在汽车、航空工业及 数控加工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因此,为了培养学生能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需要和我国经济建设的需要,让学生了解、熟悉高精度的技术和设备,建议增设该设备的相关实验内容。

3、通过开设专周环节,引入企业产品开发项目,激发学生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

企业项目具有实用性强、经济性高、测量精度要求较高等特点,且具有较大的自主发挥空间,能力较好的学生可在完成传统实验的基础上,开设这样一个综合设计与测量的环节,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且极易调动大部分学生的积极性。但企业产品开发从产品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到精度设计包含项目较广,如果项目选择不恰当,很难具有代表性且容易打击很多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应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知识选择产品精度设计环节。学校选择了校办企业生产的ZW-512武夷台钻的主轴箱的产品精度设计作为专周环节,该产品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在设计完成后,学生可进入实验室对企业生产的一批产品进行实际检测、选择与装配,根据结果评价在精度设计过程需要改进或修正的环节。

而要构建这一教学模式,还需要以下条件作为保障。一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尽可能多地收集国内外新的信息并提供给学生,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帮助他们提高理解能力。二是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针对当前学生不重视实验课教学的普遍现象,要制定专门的考核制度,严格考勤。三是完善的实验设备是教学的重要保障仪器设备是实验教学的重要工具,是提高实验水平的手段,因此拥有一定数量和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必备的物质基础。

三、结语

本文总结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多位一体的改革措施,通过两年的实施, 根据后续专业教师的反映,在工艺设计和装备设计等环节比往届有明显进步。总之,企业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学校在机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加强和重视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实践与实验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 彭丽.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探索[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0.8(3) 108-111.

[2] 黄玲, 朱定见.“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2008. 23(4)154-155.

[3] 王恒迪,武充沛,张发玉,等. 刍议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J] . 2010.21.96-98.

[4] 朱定见,付正飞.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 .机械管理开发,2007.6.145-146.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8篇

关键词:知识建构 协同研究 学习环境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b)-0191-02

情境学习的重要性在社会的互动活动与合作中已得到证明。发生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学习过程不再被视为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一个社会活动过程。它往往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以及相关的讨论协同进行知识建构的。知识建构已成为教育界越来越强调以积极了解现有的获得知识和创新想法的能力。综合性的教学策略和协同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常常被用于学生共同完成协同任务,一般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1 引言

协同知识建构是一种鼓励学生进行洽谈和共享信息,通过小组互动和讨论进行知识建构的方法。在本文中,基于协同知识建构的研究背景,对如何支持协同知识建构、边学边做的教学环境及教学模式进行了讨论和分析,解决了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来解决复杂环境和不良结构的现实问题。经实践证明其是一种有效进行协同知识建构的教学方式。

近来对教学中协同学习的研究更多集中在教学模式上。汤普森认为,社会共享的认知提供了关于人们如何创建,讨论等的见解,并在小组讨论中使用共享知识[1]。约翰逊・莱尔德发现思考模式往往通过分享想法来帮助成员协调任务和提高小组的综合表现[2]。有学者认为,小组成员需要共享个人想法的模式来获得对任务的共同理解和处理合作中的困难和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3]。当新成员进入一个群体,他们必须学会共享的思考模式,以跟团队有效地开展工作。

2 协同教学模式

为促进协同知识建构,在教育领域中推行了四种行之有效的方法[4]。可以概括为边学边设计,以项目为基础的课题,基于问题的学习和知识建构。边学边设计,使学生树立目标,学生需要设想他们的设计原型,收集相关性能数据,并对设计进行优化。以项目为基础的课题定位于在基本项目的科学调查,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创造真正的作品来解决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基于问题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学习批判性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复杂问题。知识建构使学生基于现有的知识通过求解和开发新知识的问题使所学知识系统化。以上四种策略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处于自主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协同合作共同创建一个项目,形式可以是方案,产品或报告,并通过对其想法不断地讨论与共享来扩展他们的知识,使现有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并找到改进和整合方案的方法。

用于评估学生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学习情况的标准之一是精度设计的能力。学生需要根据学习过程中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学会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公差和标准。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方法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将基本概念融入设计,实现精度设计的准确性[5]。另一种看法则针对广义的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采取教师用传统方法授课,学生的学习采取与他人协同互动,教师协助参与的教学策略[6]。这些课程评价策略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中对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估起到关键作用。为客观评价协同学习在互换性课程教学应用的影响效果,定义了影响评估的Hake影响因子[7]:

(1)

式中:g为测试的实际得分与最大可能得分的比值;

为采用协同教学模式前测试结果的百分比;

为采用协同教学模式后测试结果的百分比。

另一个课程改革热门方向是,互换性课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的整合。在以往的课程评价中,实验室通常会收到比过程的任何其他部门更多的诟病。学生们常常质疑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之间的协调不力。尽管我们在不断的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善实验条件,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教学的目的旨在加强和验证理论教学的知识点,并在实验报告中详细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这些实验和数据让学生很困惑,他们通常不明白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为此,根据以上描述,我们采取“按需减少理论教学,只以少量的学时引导学生,扩大实验规模至项目水平,同时缩减观摩性实验,通过具体项目(包括实验项目)加强理论与实验之间的关系,包括协同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整合而不是叠加知识点。

3 协同模式的教学经验

在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研究中,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结合自主学习和协同学习理论,改进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的教学计划。目标是使学生通过不断的参与项目实践、体验设计学会公差的核心理念。

3.1 简洁的理论讲解

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历来采用30学时的理论教学和10学时的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通常会带来以下问题。学生们常常认为公差是通过课本学习并通过实验验证的概念。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则不知该如何将符号标注在图纸上。而另一方面,学生单独的学习比协同学习则浪费了更多的学习时间。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查阅了有关教学方法的大量文献后,我们设计了一些展新的教学计划。这些教学方法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通常情况下,一个课程的开始,由教师分配相关项目任务前,学生应对相关内容进行预习。学生们在被分配了项目任务后,则专注于解决实际工程的细节。计算机则作为一种工具被用来解决问题,运行仿真,模拟分析或采集实验数据。

3.2 快速的实验反馈

实验课题直接整合到课程中是确保实验与理论的阶段一致性,使实验教学更具相关性。在实验期间,教师在整个实验过程巡视实验室,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在需要时提供帮助。大多数实验都借助计算机完成。仪器测量尺寸,位置,形状等的误差会直接被快速、精确地采集到计算机上,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此外,数字化仪器让学生轻松地直接测量感兴趣的量。例如:对复杂零件的误差测量时,三坐标测量机可以轻松地同时测量体块的尺寸和其上的孔的位置。

3.3 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的过程是比任何其他学习方法都要重要得多。学生经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后,要进行精度设计的学习。如同实际设计一样,体验式学习通常需要经过调查,反思,研究,开发,教学,实践,口头和书面沟通的程序。学生都力求实现针对自己的项目进行学术专题汇报的机会。在教学上,教师也鼓励他们参加地区,国家和国际研究会议,并尽可能参与大型项目或与国际合作的机会,使其成为本科毕业设计课题的一部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分享他们的设计专长的同时,获得接触到当地的公司的机会,这样,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做独立的设计工作。

3.4 协同学习小组

学生建立的协同小组以3人或5人一组为佳,这样有利于群体的讨论和互动。教师在这些小组活动时加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积极讨论和解决问题,获得测量数据或分析结论,而将课余时间花在练习和设计上。当学生和他们的老师都积极参与课题时,课堂环境应是愉快和嘈杂的。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都可以采用一套用于指导和促进合作的工具,使学生之间或学生与教师之间既可以面对面的沟通又可以实现远程通讯,讨论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并协调合作。该工具还应提供以下功能,包括背景资料和教学视频,可以获取信息的电子白板等。

4 结论

基于协同学习理论的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教学模式的提出,改变了学生由被动到自主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的实践和设计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其基础理论和知识得到了系统建构。通过学生在协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作业、实验和项目完成情况来看,课程评估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行之有效,评估策略结果与教学实践期望的目标相一致。

参考文献

[1] McDermott L C,Redish E F.Resource letter:PER-1:Physics education research [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 1999,67(9):755-767.

[2] P.J.Williams,D.Retson,S.Symons, "The Effectiveness ofComputer-Based Studio Teaching of Physics",Physics inCanada,2003,59(4):201-204.

[3] Suthers D,Connelly J,Lesgold A,et al.Representational and advisory guidance for students learning scientific inquiry[J].Smart machines in education: The coming revolution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1:7-35.

[4] Suthers D D,Vatrapu R,Medina R,et al. Beyond threaded discussion:Representational guidance in asynchronous collabora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J]. Computers & Education, 2008,50(4): 1103-1127.

[5] Hmelo-Silver C E,Barrows H S.Goals and strategies of a problem-based learning facilitator[J].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2006,1(1):4.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9篇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方法;课程改革

0 引言

《互换性和测量技术》是高职高专机械类各专业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包含几何量公差参数和误差检测两方面内容。是从事机械及相关专业工作人员的必备知识与技能。本门课的学习需要以《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相关课程的知识做基础,同时这门课的良好掌握,也是后续更好的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等课程的手段和技能。由此可见,《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纽带与桥梁,重要性可见一斑。

1 教学方法体会

这门课程特点很鲜明: “四多一广”。即名词术语多、标准项目多、抽象概念多、符号代码多,涉及的知识面广(如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等),同时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由于课时安排的限制,怎样在有限的课时里让大家理论扎实,技能熟练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1)理论教学方面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对理论学习的要求是实用,够用,能用,不要求深入研究。重点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互换性和测量技术》课程的教学需要在此前提下开展。有人说,高职教育理论不重要,关键的是学生会操作。但是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所谓的技能也只是没有根基的高楼,看似高大壮观,实际不堪一击。所以我们绝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讲授。

本课程在公差与配合这部分教学内容中,包含了大量基本术语和定义,以及项目代码等。如果只是一味机械性的灌输,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难记。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术语和定义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概念的讲解中,多举一些实际加工和测量的例子,理论联系实际,将晦涩难懂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加工和测量的画面,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学习的难度。比如在讲解“形位公差中的圆跳动和全跳动”,如果只是单纯照着课本上的平面图来讲概念,很难理解。但是换个角度呢,以大家在实训时的加工场景为背景,通过介绍圆跳动误差和全跳动误差是如何利用百分表测量得到的,反过来推出圆跳动公差和全跳动公差的概念,这样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时也引出了一种常用量具,百分表。为后续测量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实操技能方面

本课程包含的一块重要内容就是误差的检测。认识不同的量具并正确使用,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是每个工程人员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同学,动手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所以测量技术部分的实验必不可少。

量具种类繁多,价格高低不一,在经费允许的情况下,购置一些常见量具在课堂进行演示教学,并且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同学都能参与,都有收获。另外可以参观工厂计量所(站),了解计量工作的性质及任务;参观量具生产厂,了解量具的制作和检验方法,使学生扩大知识面,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对生产实际有初步的认识。

2 存在的问题

(1)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存在一定难度,由于课程内容本身的特点,理论部分内容较多且专业性较强,学习过程相对单调枯燥,学生的积极性较难调动。

(2)本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在学习中要用到《机械制图》、《机械设计》等课程的知识,很多同学基础薄弱,相关课程知识难以做到融会贯通,给本课程的学习造成一定困难。

(3)由于本课程课时安排有限,理论和实验部分往往很难兼顾,实验课时常常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压缩,导致误差检测部分的内容,学生的掌握情况较差。从教师到学生,都应提高对专业基础课实验的重视,呼吁学校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加大实验设备的投入。

3 课程的教学改革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安排已经无法很好满足教学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育观念,根据本学科的发展和课程特点,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

(1)对教学内容和实验环节进行合理删减和优化

高职高专的理论教育是以实用,够用,能用为原则。鉴于本课程的课时有限,必须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删减。比如 “典型零件互换性”等章节,专业性很强而内容冗长。包含了孔与轴、滚动轴承、键与花键、螺纹件、圆拄齿轮等零件的互换性。教学时,一般可着重讲述1~2种零件的互换性,比如孔与轴等。其余不做过细讨论。

对实验环节的调整,主要是考虑测量仪器的种类繁多,无法一一详细介绍,要做到有重点,有针对的讲授和训练。对于大家熟悉而常用的仪器,主要是加强使用技能的熟练性和规范性,比如百分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万能角度尺等;对于一些大家陌生但普遍的仪器,则要详细介绍其用法、功能和使用场合。比如三坐标测量仪、气动量仪及角度仪等。

(2)理论和实践环节合二为一

本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将理论和实验分开讲授,这样讲授有其弊端,比如很多同学轻理论重实验,导致理论知识不扎实;还有些同学过于依赖课本,理论脱离实际。可以考虑在理论教学中插入实验任务环节,带着任务学理论,带着理论做实验,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比如在讲授几何量公差参数这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一个简单装配体的课程设计贯穿其中。

几何公差参数这部分包含了测量技术、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及表面粗糙度等,学习目标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学会测量和标注。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可以插入一个简单装配体的测绘设计。首先是测量技术基础的教学,如果单纯对照书本介绍量具及其用法,单调且枯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购置一批结构简单的装配体,发给学生,让学生亲自测量、读数并且进行误差的数据处理。在尺寸公差部分内容中,进行了概念和项目代码的讲授后,就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测量得到的数据在装配体的相关零件图上进行尺寸标注。然后是形位公差的测量与标注,根据装配体的形状和结构特点,学生自主选择需要标注的形位公差项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让同学们自己测量得出结果,进行标注。接着是对装配体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标注。有了《机械制图》的基础,很多同学对表面粗糙度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不过只是字面的理解远远不够,本门课要让大家对粗糙度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在教会大家如何测量粗糙度值后,由同学们自己对装配体的表面粗糙度进行正确测量和标注。最后老师对同学们做的测量和标注进行必要的指正,同学们进行查缺补漏,找到这块内容中自己的薄弱点。具体实施过程见下表:

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和同学们的实践同步进行,同学们主动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最后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高,收获较大。

(3)课后作业和考试方法的改革

本门课的教学重点是基本概念、定义和项目代号以及测量实验,不应强调公式的推导及数据的具体计算。所以作业的布置,不应该局限于书本的课后计算选择题,应注意增加综合性,实践性和思考性题型。作业的形式也可丰富多样。比如实验报告,学习心得,或者参观体会等。

本门课传统的考核形式是纸质考试,以卷面成绩作为本门课的最终成绩。考核的内容集中在概念的记忆和数据的计算上,并不能全面反应同学们对本门课的学习掌握情况。所以应该对本门课的考核形式进行改进。可以考虑一种开放性的考核形式,比如以某一零件为任务,完成这个零件的从尺寸测量,形位误差的测量、表面粗糙度的测量,然后在零件图上标注尺寸,形位公差,和表面粗糙度。教师对同学的测量过程和最后的标注分别打分,完成考核。

4 结语

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互换性和测量技术》的建设对于机械专业同学整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建立非常重要。作为教师,应重视机械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建设。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加快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本文所介绍的方法基本可行,在实践中可以收到一定的效果。但有待于进一步修正与深化,使之不断趋于成熟和完善.通过不断努力,必将使《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得以更快的发展,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

参考文献:

[1]任建华,魏效玲,赵立新.关于《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和课程改革的探讨[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2004(6):102.

[2]杨旭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教学改革的研究[J].广西高教研究,1999(3):63.

互换性实验报告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a)-0038-02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高等院校机械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是专业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的一门过渡课程,它介于设计课程与工艺课程之间,是产品设计实现生产的重要技术语言,本课程具有要求实践性强和综合性强的特点。

目前有些高校采用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到工厂参观学习的方式,以充实和加强课程内容与生产实践关系的认识和理解[1],对于学生来说确实是一次到企业锻炼和学习的好机会,但是这样的实践教学一般时间有限,让每人都动手的可能性比较小,而且组织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不是每个学校都具有这个条件。

1 课程要求及教学现状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课程要求是建立互换性、标准化与计量的基本概念;掌握有关标准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及合理选用公差与配合的原理和方法;能正确在图样上标注;熟悉典型几何参数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有正确使用通用计量器具以及处理测量结果的能力。

该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上学期,授课周期一般为半学年左右,教学安排一般为每周一次课(2学时),其中包含约4学时实验。

1.1 学习方法的转变

该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理论和经验,再加上学习专业课程的方法和基础课程有差异,所以课程要到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矛盾。

1.2 课程要求与课时分配的矛盾

该课程理论授课一般分配30学时左右,由于学时较少,很难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将课程知识点全部讲解清楚完整,主要讲解技术测量基础、尺寸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尺寸链等内容,而且讲解重点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等方面。对于公差与配合的选用一般以课本例题讲解为主,学生接触的实际应用较少,无直观感受,而在产品设计中公差与配合的合理选用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

1.3 课时分配周期较长

授课周期长,而每周课时量一般为2学时,由于每次课间隔时间较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延续性较差,课前重新回顾不仅占用了时间,而且周而复始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课程教学慢于教学周历要求,甚至课程内容讲授不能按计划完成。

1.4 课程实践分配较少

该课程实验学时一般为4学时,实验内容少。而本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理论课学习中得到的概念、符号及选用原则等均需在实验或实践中得到灵活应用,而这4学时实验远不能满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培养要求。

1.5 考核形式单一

该课程考核通常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学生为应对考试,学习的重点在记教材知识点、公式,背概念等,对实验教学不重视,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导致学习不够深刻,最后往往在毕业设计期间就暴漏出了问题。

2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改革思路

根据课程教学要求,调整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模块,分别设立学分,独立考核[2]。课程实施时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互应,同步进行,实践要依附于理论,理论要到实际中去应用。

理论教学可以安排该课程总课时数的2/3,着重讲解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测量方法。实践教学在相应理论课程后交错开展,也单独设立学分。比如尺寸公差与测量部分,理论课上任课教师对尺寸公差理论知识和测量器具的使用及测量方法进行详细讲解,课后由实验室提供具体的工件和相应的测量器具,学生分批自主进行测量,独立制定实验方案、步骤,处理数据,并写出实验报告及总结。实验教师通过观察,适时给予实验指导和监督,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由实验指导教师给出评价。这样既可以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理论和实践结合,又大大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论课程可以通过闭卷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而实践教学部分则可以对学生每次实验的情况或通过综合测量等方式进行考查。

3 实践教学实施方案

公差与技术测量实验室是基于机械专业基础课《互换性与测量技术》,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掌握和巩固基本公差理论和技术测量知识,掌握通用计量器具的正确使用及实验规范、数据处理和实验方法等所建设的实验室。教学改革思路的实现主要就是着力于实验室充分开发利用及开放管理,改革了以前实验课上教师指导、演示为主,学生观察模拟为辅的枯燥实验模式,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他们自己的才能,根据理论知识自己寻找测量方法、制定实验步骤、处理数据等,最终完成检测项目。

实施时可根据实验室接待能力及授课学生人数,分组分批进行。实践教学部分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单一测量。本阶段是学生在学完相应理论课后到实验室进行测量,这些测量项目主要有:孔和轴尺寸测量,各种形位误差测量,表面粗糙度测量,螺纹参数测量及齿轮测量等。比如,理论课讲到形位公差的代号、标注、公差带及形位误差的测量方法和控制等基本理论知识后,学生即可在课后到实验室进行相应实验项目的检测,通过实验操作领悟理论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而且还可以举一反三,发现问题,开拓思路。同时也对两次理论教学课进行了有效的衔接,避免两次理论课间跨度较长造成的遗忘问题,节省了下次课程回顾上次课程内容的时间。

此外,在第一阶段中,为防止学生分批实验过程中产生抄袭,在实验室对每一测量项目都准备多种测量工件,在实验前由学生随机抽取。

第二阶段:综合测量。收集校工厂或企业里不同类型的产品设计要求、产品图纸、产品样件(含合格品及不合格品),分组编号作为综合测量检查的样本。在课程阶段性学习后,将学生分小组,对提供的产品样件依据产品图纸要求进行检测,检查各处尺寸、公差、粗糙度等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判断样件是否是合格品。同时对提供的产品图纸依据产品设计要求进行审查,判断设计图纸是否满足产品设计要求。最终要求提供一份产品样件、产品图纸的检测审查报告,需对样件的每一个检测项目,列明检测方法、所用检测器具、检测值等;同时对图纸的各项设计标注值,列明其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合的判断依据。

指导教师对检测报告进行审阅,发现学生在这一阶段出现的理论知识理解和掌握不到位的问题,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最后将正确的检测检查报告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比较改正。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培养,学生课将课堂的知识融会贯通,锻炼了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了教学目的,接触到了实体产品,与企业实际工作相吻合,可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4 结论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与实践紧密联系。本教学改革可达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的,满足机械专业对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克服了由于生产实践知识和经验缺乏的障碍,而且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加强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实践教学主要借助实验室来完成,一般的院校都有该课程方面的实验资源,在实施上也较容易达到。

参考文献

[1] 朱祥熹.高等工程专科公差课实践性教学方案探讨[J].教学研究,2005,28(5):446-448.

上一篇:高中化学实验报告范文 下一篇:批评与自我批评整改措施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