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父母的诗歌
我们沐浴着爱的阳光长大,
我们滋润着人间的真情成长,
多少次带着幸福的感觉进入梦乡,
多少回含着感动的泪花畅想未来.
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是感恩节,虽然它已远去,但一颗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驻心间。
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
常怀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无穷的知识
学会感激——感激我的朋友,因为他们给了我克服困难的力量
学会感激——感激我周围的一切,因为他们给了我和谐健康的成长空间
不要忘记说声——“谢谢”
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要感激的人太多太多,你最想感谢谁,就把感激的话写在感恩卡上。
有一个词语最亲切,
有一声呼唤最动听,
有一个人最要感谢,
有一个人最应感恩,
它就是——“妈妈”
面对妈妈深沉的感情,
聆听妈妈殷切的心愿,
我们应该学会感恩,
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接受这种关爱,并且认为是理所当然。
渐渐忘记了感动,忘了说声谢谢。
他的爱像一杯浓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我们心中的希望;
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帆。
拿什么来感谢您们,我的父母!
父母的爱说不完、道不尽,
所有的恩情我们铭记于心。
感恩节到了,让我们马上开始感恩吧.
我们
气沉丹田
感恩的意念走遍全身
舌抵上腭、吐字如兰、字正腔圆地
说出了
怀念、悲戚和那时欢乐
谁也没有提及
那围成一圈的
沉默的人群
谁在感恩节次日的清晨醒来
又将那遗忘的名字一一掏出?
可爱的先知,他其实
并不知道
我们本来也已决定
在明年的感恩节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实质就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而国民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劳动者真正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表现。而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体制明显存在部分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脱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脱离了社会实际。这样的教学往往以学校、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要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具体实施如下:每月定一个主题,每个级部围绕这个主题分别制定相应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九月份: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级)1、指导学生从各种渠道收集关于佳节思亲的文章。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的思亲方面的诗歌,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3、课后收集描写秋景的古诗,在班级内召开诗歌朗诵会。
(四年级)1、关于思乡的诗歌朗诵会。
2、中国传统节日由来故事会。
3、诗歌赏析《但愿人长久》、《静夜思》、《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五年级)1、带领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收集佳节思念家乡、亲人的诗歌、文章等。
2、指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收集的资料汇编成册。
4、举行资料展览会。
(六年级)1、了解中秋节的由来。
2、收集有关“思念”的诗句,开展赛诗会。
3、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
十月份:谁不说咱家乡好
(三年级)1、阅读有关家乡的文章。
2、收集关于思乡的古诗。]
3、唱一唱自己的家乡。
4、写一写你心目中家乡的样子。
(四年级)1、收集常州名胜古迹资料。
2、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3、介绍常州名人。
4、制作小报。
(五年级)1、介绍家乡著名景点。
2、说说家乡的历史名人。
3、夸夸家乡的土特产。
4、展望家乡的未来。
(六年级)1、了解常州的历史和风土民情。
2、开展实践活动,游览常州名胜古迹。
3、小练笔或当小记者介绍家乡著名的景点。
十一月份:感恩
(三年级)1、收集关于感恩节的知识,包括来源、风俗等。
2、制作感恩节贺卡,说说最想感激谁,为什么?
3、课后收集感恩节的诗歌,开展诗歌交流会。
4、根据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场景,排演小品。
(四年级)1、名文诵读。
2、收集父母对你爱的点滴进行交流。
3、照片里的故事。
4、制作感恩卡。
(五年级)1、(照片展)回忆长大的点滴,感恩父母。
2、(出示奖状或作业本)回想成长的足迹,感恩老师。
3、感恩生活中给过你帮助的陌生人。
4、欣赏绚丽的大自然,感恩自然。
(六年级)1、为父母做一件事。
2、唱一首歌献给父母。
3、给父母写一封信。
4、开展一次与父母同乐的活动。
十二月份:北小骄傲
(三年级)1、说北小——说一说我们的学校。
2、写北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北小。
3、画北小——挑一处最美的地方画下来。
4、为北小设计一张名片。
(四年级)1、收集班级中为北小添彩的人事,作采访。
2、班级中评选“北小骄傲”候选人。
3、演讲:我是光荣的北小人。
(五年级)1、网上浏览中央电视台的相关“骄傲”评选,确立评选方向。
2、交流自己心目中的骄傲人物,并准备采访他。
3、为“骄傲人物”设计一段颁奖词。
4、评选出班级里的十大骄傲人物。
(六年级)1、收集身边“感动”的故事。
2、开展一次“感动”的故事会。
3、写一篇专访:令你骄傲的北小人。
4、为北小做一件感动的事。
一月份:展望XX年(迎新春)
(三年级)1、为“展望XX年”为主题制作迎新年贺卡。
2、开展“珍惜时光,好好读书”演讲会。
3、上网浏览“孙中山先生”图片与故事。
4、收集并讲英雄故事。
(四年级)1、收集春联,背春联(网络)。
2、交流春联,学写春联。
3、了解天南地北的过春节的习俗(网络)。
4、介绍一种春节习俗,作一次图片展览。
(五年级)1、小结自己XX最骄傲和最失落的一件事。
2、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新春寄语
3、仿写一段新春寄语,制作新春贺卡。
4、许下新春愿望,然后发到班级网页上,学生之间相互留言祝福。
(六年级)1、新春寄语(班级主页)
2、我的XX故事会。
3、制作新春贺卡。
三、关于课程的评价
(一)评价的指导思想
对于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所进行的评价应有新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采用“自我参照”标准,引导教师、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表现进行评价、鉴定。
(二)学生评价要求
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习态度。学生对活动的投入精神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能否认真完成所承担的任务,作好每次的记录并认真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设想等。
2、能力和方法。在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观察思维、操作、表达等基本能力是否得到发展提高。在活动中,有没有掌握一些基本的技术和一些研究的方法。如资料查阅、实地观察、调查的运用、材料的整理、数据处理等。
3、品质发展。在研究中,学生是否培养了合作精神及虚心听取意见,乐于助人、自觉主动等品质。
4、研究成果。学生在研究一个阶段后,有没有如书面材料,口头报告、活动等展示型的研究成果。
(三)教师评价要求
在综合实践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协调者和评价者。
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测评:
1、规划与设计的能力;
2、组织、管理协调与应变的能力;
3、探索与问题解决的能力;
4、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评价的方式
评价形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主要有教学实录、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展示、评比等。
在每个学期末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标兵”评选,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
1、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任洁(校长)
副组长:刘参、金淑文、
成员:余华琴、黄春梅、汤路、王玉华、秦燕、董瑞倩、李燕萍
2、管理网络
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年级组——各班级
3、各部门实施计划(在学校总的工作计划的指导下自行制定具有年级特色 的活动方案)
4、课时安排
我们按教育局规定,合理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每周二课时,用于研究性学习每周一课时,一学期研究性学习20课时,实行弹性课时制,并可与少先队,班组活动有机结合,充分保证基本教学时间的落实,发挥该课程的效益。
5、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指导纲要》和《实施指南》,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指导能力。
在诗歌式微的今天,一股源于校园的三行诗热潮开始萌发勃兴。以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群正兴致勃勃地加入到创作三行诗的群体,三行诗成为他们表达青春,释放热情的载体。
三行诗走红校园
“我跟妈妈说,给我寄双鞋子吧/第二天,我就收到了/鞋子,袜子,毛衣和手套。”这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写给妈妈的诗。
“笔停,铃响/一张试卷卷走了三年的时光/谁回头问我,今天考完了,还要回班么?”这首《六月八日》是武汉大学的学生纪念高中生涯的诗。
“高斯拿走了我的尺规/从今以后我只好/徒手为你修眉。”这是复旦大学的学生用数学表达爱情的诗。
近来,三行诗走红校园。这种小诗形式自由,没有固定的格律,唯一的规定就是一首诗三行,而且往往最后一句是出人意料的神来之笔。各类三行诗大赛更是让久违的诗歌再次成为年轻人的时尚,北京师范大学的“情书去哪儿”、武汉大学的“时光的故事”、厦门大学的“三行情诗”、东南大学的“三行诗,秋故事”……
11月28日是西方的感恩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那天举办了“感恩节三行诗大赛”。喜欢古典文学的大三学生胡潇行,为一个一见钟情的姑娘写道:“初见,魂牵梦萦无邪念/空缱绻,奈何情深缘浅求索晚/再难思迁,独倚危栏把酒临风思君君不见。”
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师青年报社已经连续办了3届三行诗大赛,每届都根据时令有不同的主题,如配合毕业季的“三行离书”、光棍节的“情书去哪儿”。社长姚涵之表示,刚开始并没有想到能对诗歌在校园的流行有何助益。但收到的作品中不乏佳作,各种风格的三行诗显示了大学生非凡的想象力。除了诗本身,大家都很关注诗背后的故事。言有尽而意无穷。
获奖作品中,有关于亲情的:“我笑妈妈没有梦想/她说她的梦想已经实现/就是我。”诗的来源是作者有一天问妈妈有什么梦想,妈妈说:“高中时候想当工程师,现在想早点当外婆。”
有关于爱情的:“那个我没买着玫瑰花/你凑合下就拿这个吧,别笑糖葫芦怎么了不也是红的么?”作者贾同学从高中时代就暗恋一个姑娘,一直没有机会表白,一次上课无聊,又想起这位姑娘,于是一口气写了7首诗。
还有关于友情的,比如这首神作——“我,床板/你”。
武汉大学文学院主办的“时光的故事”三行诗大赛,影响力已经走出了校园,网络热传其第一名作品“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漫天的我落在枫叶上雪花上/而你在想我”,以意想不到的巧妙构思,表达了“如果世界倒转,你才会想我”的思念之情,凄婉哀怨,让人神伤,寥寥三行就获得千万人共鸣。这种反语的形式也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造句活动。浙江大学的樊雅婷调侃地写道:“论文在写我,肌在看我,漫天的我落在书上纸上/而考试要挂我。”尽管后来文学院澄清这并非“第一之作”,因为比赛并没有排名次,仅设立“最具飘逸灵气李白奖”等单项奖,但三行诗的人气可见一斑。
辽宁师范大学创行团队也举办的三行诗大赛,在一周多的时间里,已经收到了1700多份投稿。投稿可谓多样化,无厘头式、苦情式、矫情式等等均涵盖在此。“不画眼线不穿高跟只扎马尾/不会撒娇不扮柔弱难受就喝热水/女汉子仰天大笑别流眼泪其实你很美”“上课的时候/如果我可以多看看老师少看看你,应该就不会挂科了吧”“懦弱就是/你是我的男神/我却一直是只能是你的陌生人。”不少投稿的学生们表示,现在是“速食时代”,像他们这一代90后已经很少有人写情书了,三行诗的出现给新时代情书予以了新意,也让他们知道,表达爱情可以很简单。
北师大的三行诗大赛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一学生们更愿意用笔在纸上写诗。现场展台收到500多份投稿,是电子版的2.5倍之多。姚涵之感慨道:“看到一摞摞纸质的东西,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啊。”用三行诗表达青春
在校园的走红也带动了网络写三行诗的风潮。岁末年终。微博上掀起了一股“三行诗总结2013年”的热潮,仅在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中,就有6000多网友转发,近2000网友评论,网友们尝试用短短三句话对即将过去的2013年进行总结:“不悔过去/不畏将来/来吧2014”“结束单身/折腾就业/告别学生时代”“好好学习了/天天向上了/但还是没有变学霸”……
与此同时,由豆瓣网友发起的线上活动“三行辞职信大赛”网上暴红,再次将流行的“三行大赛”形式推向了一个新的网络狂欢高潮,网友用简短有力的辞职理由戳中了无数人的笑点:“雾霾太大/我找不到/公司的路”“老板/我柔弱的身躯/跟不上你伟大的梦想”“老板你的更年期太久了/它不走/我走”“我是狮子座,你是摩羯座,我们天生相克”“据说,公司离不开我/明天我想试试”……
互联网评论家丁道师认为,“网友这种行为主要还是为了娱乐,娱乐自己的同时,又娱乐他人。”他说,自从微博和微信出现之后,网友表达社交信息时,往往用一些非常简短的词语,一方面它是现代互联网社交的显著特点,另一方面它也确实提高了传播效率,因而受到大多数网友的喜爱。
诗歌并没有离开
对于三行诗的兴起,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宋振韶说:“如今的人写诗很少,主要是缺乏诗意。三行情诗,可能就是让大家摆个诗意的pose(姿势)。不过摆一下pose,或许也能激发起我们心中隐约的诗意。行为改变态度。”他说:“可以没有诗,但一定要有诗意。没有诗意,即便是诗的模样,其实也就是多分了几行段罢了。诗意是一种面对人生的姿态,是生命放下实用主义、放下评判后的自然绽放。”
诗人杨炼曾在1987年被推选为中国“十大诗人”之一,常年旅居国外的他一直坚持用中文创作。从2012年7月到2013年8月,他和唐晓渡、西川等担任评委的“国际华文诗歌奖”,共收到8万多首诗的投稿。杨炼说:“极大量的投稿来自社会底层,获奖者之一是一名农民工郭金牛,他的作品现在已经被翻译成好几种外文。”
杨炼认为,当下的中文诗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反而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最贴近生活、最令人兴奋的时刻。“诗歌最重要的是真人生和真语言的接通,而‘诗意人生’的唯一含义,正是创造性地开拓自己的生活,而非装饰性的花前月下。”
作家野夫在现代诗的“黄金时代”——上世纪80年代,曾是个狂热的诗人,并组织了“剥枣”诗社。他认为,所谓诗意,自由是第一本质。诗意是与真善美同源的,是与人性同体的,诗意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能否高蹈于尘海之上,真正洞见和体验那种诗意。
这个星期,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任务,让我办一份“感恩三月”参加学校的比赛,我是既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我可以充分发挥一番,担忧的是怕办不好,妈妈对我说:“没关系,你想让它是什么样,它就是什么样。”
我把老师的要求给妈妈说了一遍,妈妈听了后说:“四开纸是多大的纸,我也不知道?”于是妈妈只能去书店帮我买来了四开纸。我又拿出铅笔、钢笔、彩笔和直尺,一切工作准备就绪。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由于经验不足,我就上网找了找怎么办手抄报,上面说要先划分版面。怎么划分版面呢?于是,我便拿来一张报纸,比葫芦画瓢,依照着在左上角先划分了一个版头。这下我心里有底了,妈妈指导着我先在左上角写题目《感恩三月》,我又在网上找了一些关于感恩的诗歌和散文,又根据摘抄的内容画了一些插图,可最后,还剩下右上角,怎么办呢?我便在我的网上再找了一些感恩格言,但色彩又不丰富了。这时,妈妈说:“你再画气球和小鸟。”于是我就画上了一些气球和飞翔的小鸟。
我看了看自己办的报纸,心里还挺得意,真是不错,拿去让表哥、表姐他们看,他们也直夸我。
五年级:微笑的天空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诗人如此执着地叩问生活本相,思辨生命真谛,导源于以笃诚为本的人的责任、担当。诗集中的135首诗,是诗人135次以自我为尺度,来测度、考量这个世界的在场记录。读其诗,我们不得不随着赵文的目光,正襟危坐来一次关于人的价值、尊严、人格完善的思想之旅。
“既然投胎成了凡人/就该遵守凡间的规矩/既然精神难以涅/就该学会把持欲望/以确保正点出发的欲望号列车/能稳稳当当地行驶在健康正常的轨道上。”(《我们都是欲望的俘虏》),这样平实睿智思考的光芒,在诸如《时间断想》、《生存空间》、《致死神的一封信》等集中诗里,随处闪现。似粗而非粗、似拙而非拙的语词更能传达诗人此类恳切的心声。
阅读赵文,让人想起十八世纪英国伟大诗人蒲柏和他的长诗《人论》、《道德论》,那也是以诗的形式阐释、抒发具有普世意义的伦理思想。这样神驰万里、思接一处的诗林回响,是令人回味、深思的共鸣。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将诗的修身教化作用推到了极至。作为学者的赵文是秉承传统文脉,笃诚地将诗作为修养性灵的人生功课的,他的诗实则是其平常的诗体日记,一位三省吾身的朴厚君子关于他生命每一天的真实记载。他体察隐藏在生活表象之后的幽微之妙,以悲悯的目光审视人间百态,讴歌美好,感恩时代。一个活脱脱的我思我在、自我救赎,人格丰满健康的平常但又特别的诗人,欲从诗中走来。他以人与诗合一的过程,向我们展示了人作为人的本质的实践性,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真实状态以及整体性。循着赵文诗歌创作轨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身的反省、批判,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塑造、完善自我,所谓“观其诗知其蝉蜕尘埃之中,浮游万物之表者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人性的辩驳》是赵文宦游荆楚期间之作,他的故乡大理白族有民歌“对曲子”,歌词“樱桃好吃树难栽,曲子好唱口难开”,是的,直面人性,立足人本的“曲子”,是一般诗人不敢也无力专一开口,持久吟唱的。赵文的勇毅值得尊敬。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由来。
2、了解重阳节的习俗。
3、了解重阳糕的由来。
4、会读一、二首有关重阳节的诗歌。
【知识目标】
1.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做礼物送给老人,提高动手能力。
2.通过查阅关于重阳节的资料,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及参考工具书,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感受人与人之间相互真诚关爱的情感,体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激发敬老爱老的真实情感。
2.在日常生活中,能以实际行动关心老人、尊敬老人,主动为老人做事。
3.培养儿童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二、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 印发邀请函、做好宣传准备工作(施蕾、贾燕琴、高亭等)
(2) 布置班级文化墙(各班班主任)
(3) 排练节目:
一1班 诗朗诵 负责老师:艾黎英
一2班 快板 负责老师:戚翊淼
一3班 英语儿歌 负责老师:季新六
年级节目 歌舞 负责老师:孟晓蕾
队列训练 负责老师:张睿琪
(4)活动用品准备
*折纸活动:
爱心树——庄敏霞
爱心折纸(180张)——施蕾
活动裁判:施蕾 庄敏霞
*喂蛋活动:
白煮蛋(36只)、小碗(12个)——施蕾
课桌椅(12套)布置——孟晓蕾
背景音乐——孟晓蕾
活动裁判:施蕾 孟晓蕾
*“赶猪”活动:
赶猪棒(8根) 球(4只)——贾燕琴
活动裁判:贾燕琴、季新六
2.学生准备。
(1)通过采访或查阅资料了解重阳节的由来及风俗等。
(2)会读一首重阳诗
收集重阳节的诗文,选一、二篇读熟,以备展示。
(3)自制一张敬老卡
写上两三句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心里话,并会美化 。
(4)说两三句敬老话
一定要当面对老人说,注意配上肢体语言。如果有些老人住得很远,没有办法在重阳节这天相聚,也可以通过打一个热情洋溢的尊老电话来表达敬意。
(4) 敬一杯敬老茶
先备好一小撮茶叶、几粒枸杞、两小片陈皮,用开水泡好后双手奉上,配上几块五香豆腐干当茶点
(6)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在家给老人表演节目,敲背、按摩或者盛汤添饭等;陪老人聊天、下棋打牌、看电影等,也可以陪老人外出散步、赏花,放风筝给老人看。
三、活动时间:2008年10月30日(周四)上午
四、活动过程:
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
主持稿:陶夏珠
一.
生(合):亲爱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大家好!
田林小学《九九话重阳,感恩在我心》主题活动现在开始。
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彩云追月,桂花飘香,秋高气爽胜春光。” 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来到了。小朋友,那你们知道重阳节是哪一天吗?
生(男):知道,是每年农历的九月初九。
师:你真聪明。
生(女):老师,我还知道重阳节又叫“老人节”,是老年人的节日。
师:没错,因为重阳节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所以又称“老人节”, 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你们看,今天我们邀请了那么多的家长来到田林小学做客,和小朋友们一起庆祝重阳佳节。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鼓掌)
二.
生 (男):1.重阳佳节就是好,
(女)2.民俗民风气氛妙。
(男)1.敬老爱幼美传统,
(女)2.文明和谐风格高。
(男)1.重阳老少聚一块,
(女)2.欢天喜地乐陶陶。
生(合):祝所有的爷爷奶奶节日快乐,健康长寿。
师:你们真了不起,这么快就学会了这首儿歌。
生(女):我们的同学也学到了很多本领,他们也要表演给爷爷奶奶看。
师:哦,原来小朋友们特地为爷爷奶奶准备了节日的礼物,那让我们快点欢迎他们出来。
生(男):好,下面,请欣赏一(1)班小朋友表演的诗歌朗诵
一(1)班表演
生(女):除了诗歌,我们还学会了别的本领,下面,请一(2)班小朋友为我们表演快板
一(2)班表演
生(男):一(2)班小朋友表演得very good
生(女):你的英语说的真好,我们再来听听一(3)班小朋友带来的英语儿歌
一(3)班表演
《上学歌》音乐响起
生(男):你听,这是什么音乐?
生(女):这是我们都会唱的《上学歌》。让我们一起给家长们唱支歌。
(全年级合唱)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本领,老师看到你们的爷爷奶奶看了直竖大拇指。
别看爷爷奶奶的年纪大了,他们的身体可棒呢!让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做个有趣的游戏,好不好?
生(女):好,我们跟爷爷奶奶一起玩——赶猪。
请每个班级选派四对选手来参加比赛。
一、活动目的:
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节的思乡之情和祝福团圆的美好情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二、活动主题:月儿圆圆话中秋
三、活动时间:x月x日--x月x日
四、活动内容
1、“中秋月圆知多少”十分钟队会
让学生收集有关中秋节的来历、习俗、美食等知识、图片等,通过十分钟队会,在交流、讨论、展示中走近中秋文化。
2、赏月品月话月饼
中秋月圆夜,与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起赏月品月饼,三代人从品种、味道、价格、包装等方面话一话、比一比各自童年的月饼。
3、小小歌谣传情意(一年级)
利用音乐课学唱歌谣《爷爷为我打月饼》,激发学生怀念红军爷爷的情感,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知道老人曾为我们祖国,为我们大家,为自己的家里做了很多事,吃了很多的苦。
4、佳节感恩送祝福(二年级)
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爱心卡,写上一句祝福的话语,送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传达感恩祝福之情。
5、追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三年级)
收集中秋由来的传说,组织开展最根溯源话中秋故事会。
6、情满中秋诗词吟诵比赛(四年级)
通过诗词吟诵,让学生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和懂得感恩的思想,营造诗意的校园学习生活环境。
要求:内容不拘,自己作品、唐诗宋词、中外诗歌、儿歌童谣等皆可,形式力求新颖,每班不少于10人参加,时间不少于2分钟。
7、同享中秋明月,共建绿色家园(五年级)
月饼盒的过度包装浪费了宝贵的木材、纸张和金属材料,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善用资源,倡议队员们巧用月饼盒,开展变废为宝小制作,并可用来布置教室。
关于中秋节的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以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秋节为契机,以“我们的节日·中秋”为主题,让学生知道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人的传统佳节;为什么叫中秋节;中秋节民间的传说、民间庆祝方式;了解民族的风俗。传承民族的文化,弘扬民族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在校园内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使“我们的节日”深入人心,推进学校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促进学生快乐成长。
二、活动时间
201X年9月上旬
三、活动内容
(一)加强宣传
1、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以“我们的节日·南京中秋”为主题进行演讲,宣传;
2、利用主题班队会、校园网开设专栏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和讲述与中秋有关的民间故事。
(二)分阶段活动:
第一阶段:佳节思月——主题阅读
1.活动内容:
(1)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知识,并在班内交流,让同学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含义,并从中解读传统节日在生活中的韵味。
(2)搜集与中秋节有关的故事、诗歌、书籍,各班开展有关的晨读
(3)组织同学们开展中秋节有关的诗歌背诵活动。
(4)开展诗词赏析讲座
2、参加对象:1——6年级的学生
3、活动负责人:各班班主任
第二阶段:佳节赏月——实践活动
活动一:每逢佳节倍思亲----家庭欢度中秋节
活动二:共看明月皆如此---以“美好传统节日,多彩民俗风情”为主题写文章,可以是观察日记,节日游记,阅读体验,精彩创意等。
活动三:利用福建文明风、福清新闻网等网站,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过中秋活动,开展学生与远在异地打工的父母进行网上对话活动,引导学生向家长汇报学习生活情况,共度中秋佳节。
活动三:开展文明礼仪我示范宣传活动,学习文明常识,践行文明礼仪规范。
活动四:创意抒情。在校内设一面“寄情”墙,学生可以把对同学、亲人、老师、长辈想说想表达的情义写纸上并贴在墙上。
活动五:“快乐体验”活动。少先队员向社区的孤寡老人和贫困者送月饼,送温暖。
第三阶段:佳节忆月——交流展示、反思评价
【关键词】英语诗歌;教学模式;I’ve Saved the Summer
1 英语诗歌的地位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诗歌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胡则远,2011)。英语诗歌对于提高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吴琼,2008)。英语诗歌作为一种文学作品,而且是一个民族语言的精髓,为我们提供了输入语言的一种不可多得的素材。通过英语诗歌的学习,学生可以直接感受到西方文化中人们的行为规范、价值取向、风俗习惯等,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而培养他们的文化能力(张蔚,2005)。
2 英语诗歌教学现状
2.1 教师不重视。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和教师自身修养的局限,诗歌教学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被低估,以至于对英语诗歌教学的重视不够。在我省一些地方针对教师英语诗歌教学进行的问卷调查,其中一项是“您的学校是否注重英语诗歌的的教学?”。调查结果非常不尽人意。
诏安县教师认为学校不重视英语诗歌的教学比例达到100%;永定县和漳州市分别达到89%和70%。武夷山市30个接受调查的高中英语老师,只有3位老师认为自己有注重英语诗歌的授课。
2.2 英语诗歌的教材缺乏。
日常教学教学中学生对英语诗歌接触不多,教材中英语诗歌也较少;英语诗歌这一教学资源在英语高中教学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开发。以现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为例,模块一到八只有第六模块第二单元是以“诗歌”为主题的。因此学生接触诗歌的机会少之又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2.3 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少。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2.3.1 理论性的东西多,而课堂实践的少。通过查询我国比较权威的论文搜索网站“中国知网”,就会发现关于英语诗歌教学的阐述大多停留于理论层面,而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课堂实践模式的研究还较少。
2.3.2 大学研究的多,中学研究的少。还是通过查询“中国知网”,我们会发现很多的高校都有对英语诗歌的教学进行研究,但是针对中学阶段英语诗歌教学研究就寥寥无几。
3 英语诗歌教学模式初探
传统的英语诗歌教学通常是教师先介绍诗人的生平和诗歌背景,然后以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诗歌为主,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语言的形式与意义剥离,语言吸收的效率低下(扈华唯 2014)。为了能在英语诗歌的教学过程中,既能欣赏诗歌的美,又能理解诗歌的意义,我尝试采用模式“听诗吟诗悟诗译诗作诗”进行英语诗歌教学。选用的教材是人教版选修6 第2单元语言运用中阅读和写作的部分。阅读部分通过欣赏罗德.麦秋恩(Rod McKuen)的诗---珍藏夏天( I’ve Saved the Summer),从而通过理解诗歌内容,辨认诗人的身份,体会感受,找出诗歌的韵律,并表达由诗歌所激起的联想,让学生在朗读、感悟、欣赏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并尝试进行诗歌创作。
下面,就具体的课堂实例对各个环节的处理做简要的阐述:
环节一 .听诗歌朗诵
教师通过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去了解“珍藏夏季”这首诗歌的作者--罗德?麦昆(Rod McKuen)及诗歌的创作背景,从而导入主题。在第一个环节中,通过让学生多遍地听“珍藏夏季”这首英文诗歌录音朗诵,让学生体验语言的优美和旋律的和谐,在美的享受中导入本文的主题。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对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的了解, 有助于拓展他们的文学知识。而通过听诗歌朗诵的方式,让学生体验诗歌优美的旋律和和谐的朗诵技巧。听“珍藏夏季”这首诗歌朗诵,对同学们来讲,是一次享受美的过程,这种朗诵一下子抓住了同学的注意力与兴趣,把他们带到了如诗如画的意境当中。
环节二. 朗诵诗歌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通过邀请同学们来朗诵“珍藏夏季”这首诗,采用单人、双人、四人等朗诵方式,增加趣味性又让同学们亲身体验诗歌的优美,激发同学学习诗歌的兴趣。
设计说明:让同学们参与朗诵诗歌,为了让他们亲身体验诗歌的优美和平静他们的心灵。采用了单人、双人、四人等方式,在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增加朗诵的趣味性,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望,从而带动了整个班级的课堂气氛。而且朗诵可以训练同学们的语音语调,增强自信,克服不敢开口的心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通过反复的朗诵,同学们会更深刻理解诗歌的意义与内涵。
环节三. 感悟诗歌
本环节中,老师让学生再次阅读诗歌,回答细节问题,主要有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传递的情感,并表达由诗歌所激起的联想。问题如下;
1 Does the poem have a rhythmic pattern?
2 Does the poem have rhyming words? And Circle the words that rhyme.
3 Does the poem have images? What are they?
4 What emotion does the poem convey? How do you know?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焦点放在诗歌的意义与形式上,而“节奏、押韵、意象、情感”是欣赏诗歌的几个基本方面。同学们听完诗歌朗诵,参与朗诵诗歌,他们只获得感性的认识。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通过对英语诗歌“节奏、押韵、意象、情感”更深层次的认识,他们领悟诗歌的特点,感悟诗歌传递的感情。同学们在欣赏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产生美得共鸣,并且强化对语言的诗性特征的习得。
环节四. 翻译诗歌
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合作学习,学会地道地、恰当地把诗歌翻译成中文,从而巩固对诗歌的理解。
设计说明:翻译是学习英语诗歌中常用到的一种方法。胡则远(2011)说翻译练习可以使学生对诗歌语言和意义更加敏感。麻淑涛(2011)则认为,通过翻译可以强化学生的语言技能和提高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生完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讲英语诗歌翻译成中文,能够激活学生的母语系统,使学生的母语系统的类似特征正面迁移到英语语言的学习中(胡则远,2011)。通过翻译诗句,加强诗歌巩固理解,为接下来的自己尝试写诗做准备。
环节五. 创作诗歌
教师先通过展示几种简单的作诗模式,如“If I…I would…”、“I have…”或“I love you because …”,引导学生用写一篇关于表达对父母的爱诗歌。例子如下:
EXAMPLE 1:
If I could save the summer,
I would also give it to you.
If I could save the sunlight,
I would give you the warmth
……
EXAMPLE 2: I have … (教师节主题)
A Teacher
I have seen a lovely gardener,
I have touched your rich knowledge,
I have felt your glamorous character,
I have heard your sweet voice,
I have tasted your happiness from study,
I have remembered your love deeply.
EXAMPLE 3: I love you because … (感恩父母)
My father/mother
I love you because …
I love you because …
I love you because …
I love you because …
I love you because …
……
设计说明:本环节通过两首诗歌作为例子进行展示, 为学生的诗歌创作提供脚手架的作用。降低了创作的难度, 符合我校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语言输出的机会,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和内化,激发学生思考、参与讨论的兴趣。通过表达对父母的爱,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感恩家人。
4 总结
笔者认为,在知识和技能上,本堂课通过听诗、吟诗,了解诗歌的节奏和押韵;运用听、读、悟等方法,采用回答问题、小组讨论、诗歌翻译、作者介绍等方式,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传达的意义,挖掘诗歌表达的内涵;并且在充分感受、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创作诗歌。在过程与方法上,运用“听诗吟诗悟诗译诗作诗”教学模式指导诗歌阅读,以“父爱”为主线开展各项教学任务,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上,同学们体会父母对子女付出真挚的、炙热的、完全的爱;培养同学学会感恩父母、爱戴父母的价值观。综合整堂课学生的表现和课后老师们的评价,这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课。但是,正如栾爱春(2013)所说,英文诗歌,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依然有着丰富而宝贵的潜质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凭借已有的研究和英语教育同仁共同努力,英文诗歌教学这朵奇葩一定会在学生的心目中开的更美,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 胡则远 “论大学英语课堂中的英语诗歌教学模式”,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01期: 251-255
[2] 吴琼 “诗歌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模式”, 《知识经济》2008年第02期: 138
[3] 张蔚 “也谈诗歌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与实践”, 《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6月 第25卷第2期:53-56
[4] 扈华唯 “意义与形式兼顾的高中英语诗歌教学研究”,《中学外语教与学》 2014年第9期::39-42
2013年11月28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感恩节三行诗大赛”。喜欢古典文学的胡潇行写道:“初见,魂牵梦萦无邪念/空缱绻,奈何情深缘浅求索晚/再难思迁,独倚危栏把酒临风思君君不见。”
北京师范大学的北师青年报社已经连续办了三届三行诗大赛。刚刚落幕的“情书去哪儿”共收到七百多份投稿。“同学们最喜欢的,是以情动人那种。除了诗本身,大家都很关注诗背后的故事。言有尽而意无穷。”社长姚涵之说。
获奖作品中,有关于亲情的:“我笑妈妈没有梦想/她说她的梦想已经实现/就是我。”作者曾问妈妈有什么梦想,妈妈说:“高中时候想当工程师,现在想早点儿当外婆。”
有关于爱情的:“那个我没买着玫瑰花/你凑合下就拿这个吧/别笑糖葫芦怎么了不也是红的吗?”作者贾同学从高中时代就暗恋一个姑娘,一直没有机会表白,一次上物理课无聊,又想起这位姑娘,于是一口气写了七首诗。贾同学说:“大概每个单身的人都会对恋爱的一些瞬间有所幻想吧,以前还想去香山跟女朋友躺在地上赏红叶呢。相比之下,糖葫芦多现实啊。”
还有关于友情的,比如这首神作――“我/床板/你”。
武汉大学的“时光的故事”三行诗大赛第一名作品“螃蟹在剥我的壳,笔记本在写我/漫天的我落在枫叶上雪花上/而你在想我”。这种反语的形式,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造句活动。浙江大学的樊雅婷调侃道:“论文在写我,PPT在看我,漫天的我落在书上纸上,而考试要挂我。”
不过,武汉大学大一学生张小榛觉得三行诗“快被玩坏了”。一是抄袭现象严重;二是形式被用滥了。张小榛很喜欢唐记小说集《酉阳杂俎》中的一个故事:“唐朝,白居易的诗歌很火,有个年轻人就把他的诗歌文在身上。这才是我理想中的三行诗:一种身体上的语言存在,诗歌和人密不可分。”
北师大的三行诗大赛中,学生们更愿意在纸上写诗。现场展台收到五百多份投稿,是电子版的2.5倍之多。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宋振韶看了学生们的作品后,也即兴应和了一首:“我看/我听/一个人走向深山。”宋振韶说:“可以没有诗,但一定要有诗意。没有诗意,即便是诗的模样,其实也就是多分了几行段罢了。”对于三行诗在校园的兴起,宋振韶说:“如今的人写诗很少,主要是缺乏诗意。三行情诗,可能就是让大家摆个诗意的pose(姿势)。不过摆一下pose,或许也能激发起我们心中隐约的诗意。行为改变态度。”
诗人杨炼认为,当下的中文诗并没有离开我们的生活,反而正处于半个世纪以来最贴近生活、最令人兴奋的时刻,德国著名的《南德意志时报》在2013年12月6日曾用一个整版报道当代中文诗的状况。“诗歌最重要的是真人生和真语言的接通,而‘诗意人生’的唯一含义,正是创造性地开拓自己的生活,而非装饰性的花前月下。”
从事互联网市场推广的唐良超,另一个身份是一名诗人。三行诗对他而言,“刚开始是爱好,现在是情感寄托,以后是生活习惯”。唐良超写过一首《自顾自》:“这几年没有给家里寄过一次钱/听着父亲说我老了/我自顾自地说我能力有限。”这首诗让和他一样同为“北漂”的朋友们读了之后,唏嘘不已。
对学生而言,生活的纠结是另一种情况:“平时不洗脸不刷牙就敢去食堂吃早饭/知道你要来/我洗了两块九毛七的澡。”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个价格在学校洗澡,基本能洗掉一层皮。这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据《新闻晨报》报道,从2011年5月8日发生的失窃案开始,带有神秘色彩的故宫以种种“匪夷所思的方式”进入公众视线。经警方调查,案件的元凶仅仅是个“小毛贼”,故宫的安保措施至此受到嘲笑。紧接着,建福宫变商业会馆、“撼”“捍”错别字、打碎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等一系列事件更是让故宫“屋漏偏逢连阴雨”。近日,关于故宫的爆料仍在继续:除宋代哥窑损坏事件外,故宫近年来还损坏了另外4件珍贵文物――清宫旧藏木质屏风修复时遭水浸泡、故宫私自拍卖5件宋代书札、乾隆花园三友轩木窗花被拆卸送展美国疑有损坏、2004年武英殿修缮彩绘全靠农民工、2009年故宫花十万封口导游与警卫私分门票钱丑闻…… 不知道,故宫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事故”呢?
【态度】面对一波接一波的爆料,故宫采取的态度是清一色的全面否认,实在扛不过去了,就解释:“有这回事,但不是你们想象的那样。”一个担负着保护国家文物重任的单位,却缺乏承担工作过失的勇气,更何况,这些错误本不应出现在故宫工作人员的工作范畴之内。深陷“八重门”的故宫,除了文物,什么都缺。
洗脚风行为哪般?
时下每逢父亲节、母亲节等节日,不少中小学喜欢组织学生给父母洗脚的活动,意为学习感恩,大兴国学教育。对此现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表示反对:“小学生给父母洗脚,不就是把我们推倒的东西又捡起来了吗?这种愚孝,已经在鲁迅时代被,为何现在还要去捡起来呢?孝道本身是什么?洗脚就是尽孝吗?我不这样认为。现在的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很多人感到两个人养家里4个老人觉得责任重大,这才是最本质的孝道与家庭责任感,根本就不需要把母亲的脚抱一抱才能体现。许多传统文化要放在历史的长河中看,传统文化中的孝道,讲究的是对等的尊重。”
【态度】古语有云:“百善孝为先。”孝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内涵和表现形式有千种万种,就如同其他传统文化一样,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洗脚的噱头,的确具有视觉冲击力,但孝顺父母,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
诗歌与生活
“20多年的漂泊生活对我来说是非常珍贵的。在生活与诗歌写作之间,有时平行并保持距离,有时又交叉错位。”8月10日下午,在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参加第三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北岛接受了新华社的采访。“我现在很少朗诵《回答》,除非在朋友和读者们的特别要求下。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很难从完成的作品中挑出自己最满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最好的诗应该是下一首。诗人永远要向自己挑战……俗文化和严肃文化本来是两条道,各走各的,可到了如今,由于俗文化近于‘黑洞’般的吸附力,正在吞噬着严肃文化。一些作家不得不去迎合俗文化的需求,降低自己的写作标准。”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快捷匿名评论,或 登录 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