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范文

时间:2023-02-22 09:48:09

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范文第1篇

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周易・乾》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指的就是君子应效法天体积极主动、坚忍不拔的运行,自强自信,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挫折教育的本质就是抗挫折教育,使孩子有勇气面对困难,有机智应付困境和有能力解决难题。挫折教育的本质其实就是引导受教育者正确地认识失败,辩证地看待失败,将失败带来的负面效应降到最低,并从中汲取积极的养分,为成功的最终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挫折教育目的在于教育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素质、磨练意志、增强心理免疫力,提高对社会生活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发展迅速、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不但挑战与机遇同在,而且成功与挫折并存。孩子需要较强的心理适应性和心理承受能力才能为今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然而,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长期处于娇生惯养的环境中和表扬声中,往往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低,甚至做出一些可悲的事。

某金融公司总经理,女儿是初中学校学生干部,品学兼优。一次上课迟到,老师按对待其他同学的惯例让她到门外站一会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跑到顶楼,一跃而下……还有一个在家里备受父母疼爱的15岁男孩,由于期末考试没考好,父亲说了他两句,转身就离家出走了。2004年4月7日早晨6点40分,诼洲市清凉寺中学初一学生丽丽(化名)从七层楼顶跳了下来,结束了年仅14岁的生命,主要原因是对学习有恐惧情绪。某校一位女生在一次联欢会上唱歌走调,引起哄笑,竟然于当晚跳楼自杀。某大学一位男生被同学嘲讽后,竟立刻用刀刺杀同学。某小学一位娇生惯养的学生在向父亲要钱时遭到拒绝,竟然在饭里投鼠药毒死了父母。

这样的事例显现出这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遭遇一点挫折就难以承受而选择极端的方式来对待。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来说,没有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导致这样悲哀的结局,正是挫折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后果!生命的价值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正是因为父母没有给孩子以足够的挫折教育,才让孩子不能正视问题、正视挫折而带来了压力。

1. 挫折教育缺失的原因首先在于家长不重视对青少年意志品质的培养。如今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很高,总是尽可能满足子女的需要。家长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使孩子失去了锻炼的机会,缺乏经受挫折的体验。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不顺的生活,也没有机会去感受失败,即使在遇到小小的挫折之后便不能承受。有首歌的歌词说得很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家长只重视对子女智力的培养,忽视性格培养,缺乏对子女适应能力的教育,这种状况下,孩子会变得眼高手低、心理承受力弱。有些家长在孩子受到挫折时,要么一味指责,要么弱化问题,一句“没事儿”就过去了,致使孩子再遇挫折时仍不知所措。家长没有意识到挫折和失败对孩子的未来来说未尝不是一种财富。

2. 挫折教育的缺失,还在于孩子自我认知能力低,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但是很多家长在“望子成龙”的心态下,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往往只看到子女不足的地方,严厉批评,在无形之中增加了子女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不敢去面对失败。还有的家长在不停的挑剔自己的子女,对子女的任何地方都不满意。贬低子女,同样也伤害了孩子的自尊。这样的孩子非常缺乏自信,从而逃避困难以求避免受挫失败。

3.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总是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穿梭。学校多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孩子情意方面的培养。体育课有难度的项目取消了,课外教学也基本没有,学生失去了磨练意志的机会。

4. 社会实践少、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竞争的生存压力和应试教育带来的学习压力,孩子缺少社会实践的亲身体验,很少有机会独自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社会是大课堂,在这个课堂中,每个人都势必要经历一些挫折和困难。很多父母希望孩子能少经历风雨的吹打和痛苦的折磨,力图成为孩子的避风港。这种做法致使许多孩子在面对问题时无能为力,不会解决问题和进行心理自我调试。

二、关于家庭教育的若干建议

有学者认为家庭教育中必须进行挫折教育,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等出了问题再解决显然是比较困难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学校和家庭适时进行“挫折教育”,而且要从小抓起。笔者认为进行挫折教育有如下几种方式:

1. 常带子女到环境艰苦的地方远足、野营,进行生活体验。父母可以利用休息日带孩子到环境艰苦的地方远足,背上行李,步行前往目的地。孩子也许会因为很累而想放弃。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放弃,多走一步就离目的地更近一步,通过这种磨练来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在远足、野营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可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并且告诉他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还有更多的意外发生,现在不能面对,将来就更不会有勇气去面对。意志力薄弱是不能承受挫折的主要原因,在家长的陪同下,体验困难生活、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这是在孩子成长期间家长给的最好礼物。

2. 鼓励遇到挫折的孩子,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很多孩子在第一次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会告诉自己的父母,希望父母能给自己以鼓励和帮助。一些父母没有及时发觉孩子的内心世界,失去培养孩子形成良好品质的时机;另一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在孩子遭遇挫折时冷言冷语,给孩子的心灵留下了阴影。

一位14岁少年,与父母发生冲突后,一怒之下买了一瓶安眠药。药买回来之后犹豫了半个小时,但发现没有人关注他的情绪,陡然产生了我偏要死给你们看的想法。打开药瓶后,慢慢考虑要吃多少,整个过程都没有人注意他的举止。最后服了30片药之后才被送往医院。作为独生子女的孩子,一般自我中心意识都很强,父母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好好引导,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3. 培养调节和控制心理活动的能力,提高耐受力和适应能力。孩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没有真正的形成,他们的想法都是不成熟、不经考虑的。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告诉子女问题总会有办法解决的,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努力进取,永不失望,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保持这样的乐观态度往往会产生积极情绪。自信是最好的伙伴。多经历一些困难,让孩子迎难而上,而不是知难而退。经历的多了,再面对挫折也就有了良好的适应能力了!

挫折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挫折教育;创设困境;健全人格

在某一年的6月7日,语文高考即将开始,一个女生从考场里哭着冲了出来。她跑进了自己租住的出租房内,把自己反锁在厕所里,不管班主任如何敲门也不开。刚开始里面还有声音,后来没声音了。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教师把门撞开,发现小女孩有自杀倾向,及时制止。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女生感觉自己的作文偏题了,这样高中三年就白读了。在某年的期末考试,因为自己作弊被教师抓到,一名学生感觉脸上无光从二楼跳下。

诸如此类的事情存在于我们身边,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炸响。在一切归于平静时,我们不得不思考:现在的学生怎么了?难道他们真的那么脆弱吗?在学校里遇到一些小挫折尚且如此,以后走进社会遇到比较大的挫折,他们又该如何面对呢?造成这种状况的成因何在?我们又该如何帮他们解决呢?家长和教师在给学生表扬和鼓励的同时,是否也应给他们一点挫折教育呢?

一、认识挫折教育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现代公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意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其良好品德。但是在新课程实施中,如果不加注意,很可能会导致一些学生人格不健全。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增强其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及自我完善的能力,最后实现自律意识的强化、心灵的净化和人格的升华,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新课改过程中增加适度的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挫折教育不等同于吃苦教育,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差是由于自己和家人溺爱造成的,人为地给孩子吃点苦就能解决根本问题了,这是不正确的。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挫折意识,进行挫折磨炼,培养学生坚韧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增强其承受挫折的能力的教育。它实际上是挫折心理调整教育和挫折预防教育。就像笔者现在教的一个学生,在家里是个“小皇帝”,但是表哥、表姐一大堆,而且个个都很优秀,每年过年是他最难受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也不比他们差,他努力了很久,但是仍无法达到表哥、表姐的水平,还要受到爸妈的批评,他一下承受不住,产生了轻生的念头,还好被心理辅导教师知道了,送到了杭州第七人民医院,经检查,这名学生得了中度抑郁症。医生问明情况,告诉他的爸爸妈妈:“如果当初你们多给他一点鼓励,多给他一点自信,他的抗挫力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弱。”溺爱未必是学生抗挫能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对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其压力过大的精神伤害远大于溺爱,如果又不加以鼓励引导,就会导致孩子的耐挫力不断下降。

二、挫折的必要性――发展健全的人格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鲁迅先生曾言:“我的确时常在解剖别人,但却更严格地解剖自己。”处于成长时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独立性和自觉性迅速发展,并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当他们遇到挫折时,对自己的认识就变得不够清晰、全面,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自己存在的价值。这使得他们根本不想去认识自己自己、面对自己。

然而,人之于社会,宛如一艘船之于大海。如若不知自己处在什么位置,需要驶往哪个目的地,其危险不言自明。因而,作为导师,我们必须细心地从根本出发,引导学生从事例、人生哲理等方面认识自己,认识挫折存在的必然性,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血腥事故”的发生。

就像前段时间有位初中生的“跳江事件”,虽然说导火索是她家长不给她买手机,但她在日记里写了很多有关学校的事情的,比如剪头发了,不能带手机了。在她的世界里,只有体育教师是好的,其他教师都是“垃圾”。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此学生的心理已经存在问题了。

教师要认识到,不论是身体、心理,还是社会交往能力,高中生都处在由少年期向青年期转化的“心理断乳期”,在社会飞速发展、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今天,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出现混乱和动摇。

三、创设挫折,面对挫折,战胜挫折

一个人的成长并不仅仅是知识增长、能力培养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人在学习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开展挫折教育过程中,学生都能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地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与锻炼。这样,更加丰富了学生的个人阅历,促进了其积极情感的发展。

在保证学生绝对安全的前提条件下进行挫折教育,有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若遇到一些麻烦,学生就会自己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案,或尽可能地选择寻求别人的帮助。

比如:高考前爬九龙山时,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爬山速度不同,我们分开进行爬山和祈福活动。到了规定集合的时间,还有三个学生未及时到达。但他们可以采取多种处理办法:首先,他们想到给班主任打电话,报告自己的位置,以便于得到班主任的指导与帮助;其次,他们向寺院管理人员求助;再次,即使自己真的在规定时间赶不到集合地点,受到了教师的批评,也会认识到,集体活动必须听从安排,不能各管各地活动。虽然,这种“掉队”的情况对于“掉队”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很失败的活动,让人感觉很扫兴,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种挫折教育中学生锻炼了自己在遇到麻烦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与人交际的能力(如求助等),以发展临危不惧的能力(心理能力很稳定)。

很多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遇到了一点挫折,就会一蹶不振。一次考试没考好,就意气消沉、自暴自弃;对班级工作不闻不问,甚至还搞破坏活动;受到教师的批评时,顶撞教师……这些都是一个人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是一个人缺乏挫折教育的表现,是人格不健全的一种表现。

在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住挫折的“度”。从学生方面讲,与教师发生冲突对自己绝对不利,严重者可能因此耽误了自己的前程。但对教师来说,当学生有与自己“对着干”的现象时,说明这挫折教育太过了。所以,要把握好 “度”的问题,让学生感悟到什么样的行为会失败,而什么样的行为才会催人奋进。

当然,失败并不可怕,它只能更加催人上进。譬如:上周,有一位教师在上课时发现一位学生睡着了,而且过去叫他怎么也叫不醒,教师就去摇他,终于摇醒了,就说了这么一句话:“你真是浪费你爸妈的钱啊,真是太不争气了。”没想到,学生拿起凳子就砸向那位教师,结果把教师的脚砸伤了,也把自己给“砸回家”反省了。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虽然教师的话严厉了些,但这个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或者说他从来不愿意接受其他人的批评。一件事是对还是错,教师讲出来和用学生自身的亲身经历证实相对比,效果可能是天壤之别的。最明显莫过于,现在有些教师批改作业时永远批“√”,学生的作业本上从不会出现“×”。其实作业本上出现“×”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挫折教育,学生下次做到一样的题目再也不会出错了。

四、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来衡量自己。”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一列出自己的价值、目标、希望、要求,使个人的知识、能力在学习活动、人际交往中起到指导和调节行为的作用。

因此,教师应该把指导和培养学生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作为德育工作的关键,使学生全面、科学、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认识到挫折在成长过程中是不可避免但同时是可以克服的,从而使学生具备过硬的、敢于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

挫折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挫折 教育 健康 课题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中职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他们的身心急剧发生变化。青春期的发育会给学生心理带来各种困扰,极易形成心理障碍,致使他们种种挫折常常发生。其诱因表现主要在:

其一,青春发育心理断乳期易使受挫。心理学家称十三四岁和十七八岁为青少年的两次“心理断乳”。中职生正好处于“心理断乳”期。两次“心理断乳”的结果是使中职生愈加走向独立。他们面对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变化,既充满了激情,又充满了矛盾。开始思考人生,选择理想的目标。青少年中职生在这“心理断乳”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极容易受挫折和时有挫折行为,这给他们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冲突。渴望独立与依赖的矛盾,憧憬未来与现实情状的矛盾等常困扰着他们,如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同学的讥讽,异往的拒绝等都会让他们烦躁焦虑,忧郁消沉。

其二,青春期的动荡性易使受挫。中职生思维活跃,富于幻想。理想时而变更;为人处事的标高不易确定。要么是绝对肯定或否定,要么是坚定与执拗并行,畏惧与大胆共存,抱负与懒散互生,勇敢与蛮干同在,热情与冲动相随,自信与自负为伴,偏见与偏爱屡现等。这种不是走极端就是于矛盾之中的言行都易使他们受挫。

其三,顺境优裕生活易使受挫。“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这句名言概括了人生成长的重要规律,说明了生活在顺境中没有经过挫折的青少年是没有抗挫折能力而很难成才的。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后已形成了独生子女群,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教师应该觉察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娇气十足,意志脆弱,依赖心理严重,虚荣心、好胜心强,经不起轻微丁点儿挫折。

其四,家庭境况现实易使受挫。随着社会进步,高科技的迅速发展,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有的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自己的孩子一天的日程排得满满的,练琴、练字、踢球、背书、画画……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中考、高考时是想方设法施加种种压力的保驾护航。如孩子能平步青云,家长则喜上眉梢,乐不可支;如一旦名落孙山,轻则责备,重则打骂,使得家长和孩子关系异常紧张。孩子感到情绪压抑产生自卑悲观自暴自弃的心态。有的家长自诩有权有势有名有钱。在自己孩子面前炫耀,甚至满足孩子不正当的要求,使这些孩子自认为高人一等,专横跋扈,为所欲为,一遇挫折则一蹶不振。

其五,社会影响易使受挫折。社会是丰富多彩的,也是真与假、美与丑、恶与善激烈较量的大舞台。青少年中职生如不能自律自控地把握好自己,就会或受到轻视;或被人引诱;或被人挟持;或被人恫吓,而造成心理负担过重,终日萎靡不振。

现实生活中的事实证明:青少年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心理教育极为重要,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教师必须注重心理健康的抗挫折教育。所谓“抗挫折教育”是指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磨炼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能力的教育。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抗挫折意识,使他们懂得挫折与竞争是相伴的,要成功必须战胜挫折。其次要善于创造艰苦环境,让学生主动地尝试挫折,体验甘苦的滋味。从困境中让学生暴露自身弱点,激发他们的奋进精神,培养他们的抗挫折力和韧性。何以具体实施抗挫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中职生抗挫折能力呢?我们教师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学生进行环境适应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自我适应力。教师应因势利导,随机应变,使学生与现实环境保持接触,了解社会的变化趋势和特点。通过摸拟性的训练及频繁的社会接触,对症下药,使学生敢于正视和正确对待现实和未来,不断修正自己不切实际的幻想,克服骄娇二气,以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良好弹性的适应能力去迎接明天的新生活,对不断变化的态势有不断调整的自我适应能力。

第二,对学生进行意志坚强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无畏惧勇往直前的意志力。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教师要以明确的目的性,一贯的坚持性,处理问题的果断性,沉着耐心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熟感。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果断持久的行为品格,克服独生子女中大量存在的依赖感、优柔寡断和言而不行的不良品质。培养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的挫折面前的意志坚定能力。

第三,对学生进行智力发展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克难解疑的化解力。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智力发展规律,分布特点及本人自己的智力发展水平。教师能够深入细致而迅速正确且全面客观地分析学生的长处和弱点,通过常规或特殊训练,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长善救失,避免感知障碍思维障碍现象出现,培养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有处理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化解能力。

第四,对学生进行社会和谐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人际和睦的处世交往力。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如何使整体和个人建立正确的相互关系的教育,使学生逐步认清人的本质和社会化高科技建设的特点。通过有意识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交往技术,在群体中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和蔼可亲。善于在群体中扬长避短地发挥自己的才干,防止“社会恐惧症。”培养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正确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处世交际能力。

第五,对学生进行情绪稳定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排干扰除烦恼的应变力。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善于控制自己支配和利用自己的情感,善于通过自身的情感来影响学生。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学生经常保持良好的心境和乐观的情绪,能做到适当的情绪发泄及控制,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在骤然发生的困难面前有消除情绪紧张烦躁的应变能力。

第六,对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心理教育,培养提高学生博爱正义的求助力,教师要教育学生了解健全人格的标准。要以友善的态度,耐心宽容的心态,良好的品格去教育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了解自身的个性特点,并通过有意识的训练,让学生形成正直、谦虚、勇敢、坚强、开朗、活泼、热情、诚信,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品质,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培养学生有既相信自己又相信他人而愿意寻求长辈,教师、同学、朋友帮助的求助能力。

挫折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挫折教育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训练

近年来,登载学生因不能承受某些压力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以滥为滥,甚至用各种方式自杀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使我不禁想到了挫折教育。

“挫折”一词本意有“压制、阻碍,使削弱或停顿”的意思,同时还有“失败、失利”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的一生原本会遇上许多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和失败的,总是在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上前进的。从教育的角度来讲,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不管在求学期还是出学校后,也客观存在要面对挫折和失败。这就涉及一个人要具备一定的承受挫折和压力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挫折教育。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者(包括教师和父母)有意识地让受教育者(包括学生和学龄前儿童)受一定的挫折(含各种困难、障碍、不利条件、不利因素等),然后让受教育者通过努力去克服挫折,战胜困难,从而进步,进而走向成功和成才的一种教育过程和教育模式。这里,“挫折”本意已经拓展开了,施教者可以有意设置一些障碍和不利条件,让受教育者去克服,去越过,以训练、提高他们的“受挫”和“耐压”能力。我们不妨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个方面来考察。

挫折教育对于家庭教育尤其重要。现代家庭经济收入越来越高,各方面条件越来越优越,同时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好点,享受高档点,于是好一部分独生子女(尤其是城市家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生活。吃好、穿好、玩好,连最简单不过的家务活都由父母代劳或交家庭保姆干。结果孩子长大了也是一个高分低能儿,更是无法承受一点挫折。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某高干有一独生女儿,上初中一年级,从小到大几乎没有做过一点家务活。一天回来吃晚饭,父母因故不能回家,家庭保姆有事回家,临时留了一张便条,叫她把冷饭菜热了吃。结果该女孩由于不会使用煤气炉导致泄气而窒息死亡。(《教育导报》载)某校初二一女生长期生活在父母及家人的呵护、溺爱中,一次因受不了老师一句稍重的批评而跳楼自杀,幸亏抢救及时而免一死。(某报载)某期《读者》载:很多学生以高分考入大学,但都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远方独立生活,结果开学布置床铺时竟有好多学生把蚊帐的开口挂反了。这种例子数不胜数。究其原因,主要是孩子在家庭中所受挫折、失败太少了,甚至根本就没有一点挫折,太顺利了。长期的娇生惯养和溺爱,滋生了孩子的娇气、任性、虚荣、自我、好强、争胜等意识,而条件一旦改变,孩子就将无法适应,无法承受。也就是孩子的耐压、受挫折能力太低。反过来,有的农村孩子,由于各方面条件较差,造就了他一种艰苦、朴素、勤劳、意志坚强等品质。这样的孩子竟然边读书,边打工挣钱,自己挣钱读书。这就是说他的受挫能力、生存能力强。所以,我们家长哪怕再富有,条件再好,地位再高,也不要单一用物质满足和刺激孩子,重要的是精神鼓励。要适当地为孩子设置一些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和障碍,让他去承受、克服。如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受一定的批评和委屈,做一些适当的自我生存锻炼。

再看学校教育,当前,教育界提倡要为学生“减负”,“不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学校或教师却把它夸张地理解和贯彻,认为“减负”就不要给学生留任何作业,让学生玩得痛快,老师也轻松。“不体罚”学生就是让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连一句重话都不要说,怕招惹是非。这种看法和做法显然是错误的。首先,这种认识纯粹是一种绝对化和极端化;再说,这种做法危害极大,如果多数学校和教师都持这种态度,不就成了学生无人管,无人说,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没有纪律约束。长此以往,学生会觉得没有任何学习任务,更没有什么压力可言,这就会丧失学习的目的性,觉得上学是图好玩。于是也滋生出娇纵、主观、虚荣、自以为是、好逸恶劳等坏习气。当然受挫、耐压能力就大大降低。如某校初二年级两名男生认为读书太苦,远没有小学轻松,于是偷了家里的钱同时离家出走,准备去打工,后因钱花光,无法生存,被公安机关遣送回来继续上学。前面列举的某中学一女生由于受不了老师的一句批评而跳楼的例子等,都是因为在学校过得太“一帆风顺”了,没有受过“委屈”。还有学生因老师叫他重做当天的错题,竟受不了而用碎玻璃划伤自己的手等等,这样的例子也比较多。

其实,作为教育工作者,从一开始就不要太放任学生,是不会出现上述悲剧的。“减负”并不是让学生只玩不学,主要是要减掉那些繁、难、偏、旧、重的不必要的课业负担(如某些教辅资料)和学生的经济负担。但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一定要让学生练习、完成。“不体罚”学生,并非是让学生放任自流,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学生要有纪律约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学生不可能不犯错,不违纪。适当的批评教育对学生一定有好处,只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和时机,程度适当。适度的批评和恰当的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本身就是一种挫折和障碍。

综合以上分析,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更有出息,为了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事业能后继有人,我们应大力提倡挫折教育。家长和学校应通力合作,有意为孩子设置一定的学习和生活“障碍”,让他们跨越。一句话,要让孩子将来成功,得先让他经过多次失败。不要让孩子过得太“舒适”,也要让他们尝一定的“苦头”。

参考书目:《教育导报》 《读者》 《中国教育报》 《邓小平教育理论》

挫折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挫折教育;挫折耐受力

如何正确认识大学生挫折引发的原因和表现,如何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对其实施正确的引导,把一切不利的消极因素降至最低点,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在克服挫折中奋起,这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教育课题――挫折教育。

一、挫折种种及原因

所谓挫折,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碰钉子”。它是因人的需要满足受阻碍或受干扰而产生的情绪状态。大学生受挫后,通常心理上会产生失落感,情绪体验会产生内疚、羞愧、自尊心受伤害,丧失自信心等状态,从而形成紧张不安、悲伤痛苦、焦虑失望等交织在一起的一种复杂而消极的心理。具体情况如下:

1 因学习成绩不佳而产生紧张和厌倦情绪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大学生的主业就是学习好专业知识。因此,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成绩成为好学上进学生的共同愿望。高校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习惯了中学“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进入大学的一年半载内,对大学里的课堂教学方式一时很难适应。大学里老师授课量大、进度快、记笔记多,课下又没有老师辅导,主要通过自学和实践环节来扩充知识。这种由被动变主动的学习方式,有些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不适应。他们在学习的方法和方式上也抓不住主要矛盾,对所学课程理解甚少,到了期终考试,成绩一下来,几门课不及格。这给那些心理脆弱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个别人因为这种过度心理刺激,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对学习产生厌烦和倦怠心理。有的中途退学,有的即使熬到毕业,也因为多门专业课不及格而拿不到文凭。

2 因经济困难而产生的羞愧、自惭心理

据新闻介绍,一所地方高校有一位2005级新生,来自农村,家庭十分贫穷。入学后看到别的同学穿戴,而自己因为家境贫困,穿戴、吃用样样不如别人,丛而产生羞愧、自惭心理。在这种心理作用下,整日抬不起头,甚至不敢正视别人。想到衣食不如人,学费是借的,就自惭形秽。开始时郁郁寡欢,不愿意同别人交往,后来整夜失眠,焦虑、苦闷、自卑心理加重,痛苦不堪,精神彻底崩溃,最后喝药自杀身亡。这虽然只是一个典型案例,但目前高校特困生中有类似心态的人并不少见。

3 因择业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心理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实行“自主择业”,把毕业生推向了人才市场。这种就业体制的改革既有巨大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带来新的矛盾。大学生们都希望能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但当他们预感到一些可怕的结局即将来临,又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的时候,就会心情烦躁、焦虑不安。“从生理和精神上看,轻者唉声叹气,整天闷闷不乐,重者精神紧张,衄压升高,疲劳不堪;在行动上表现为茶不思、饭不想。”

总之,大学生受挫的种类和原因还有很多,诸如家庭遭变故受挫、经商受挫等等,不一而足。尤其是在今天,随着新问题、新矛盾的不断出现,大学生的受挫内容和形式又在不断增加和变化。但究其原因,根源还在于学生个人主观上对挫折的感受和态度。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在主观上对它的感受不同,采取的态度不同,产生的行为方式也就不同。

二、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耐受力

对挫折的耐受力,是指个体在受挫时心理承受能力。因心理素质不同,不同的人对同样挫折的耐受力是不同的。因此提高大学生的耐挫能力必须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入手,建立自我防卫、自我调控的心理机制,在遇到矛盾和冲突时能做到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最终实现既定目标。

1 应使同学们认识到挫折是在所难免的

无论在哪个社会里生活,个人的社会需要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得到满足,遭遇挫折是难免的。所谓“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等等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而巳。要懂得挫折难免,准确、全面的认识挫折就显得尤为重要。挫折对个体的影响具有两重性,要看到挫折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巴尔扎克说:“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者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挫折如同大浪淘沙,过滤着人生道路上的行进者。在艰苦的岁月中,智者之所以不被淘汰出人生的舞台,就是因为他们能正视困难,积极主动的解决困难,战胜挫折;而愚者则在困难面前畏缩不前,影响了心身的健康,降低了创造思维活动的水平,影响实现目标的积极性,从而在人生的舞台上消沉、低迷,无所作为。

2 要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意志品质是否坚强与一个人的耐挫折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挫折的容忍力,挫折的超越力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品质。人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与困难的斗争中体现出来的,也是随着困难的增强而增强的。总体上来说,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顺境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许多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极差,不仅适应能力不强,而且交往能力也差,情绪情感不稳定,心理不健康者日趋上升,这就需要注意培养和磨练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从日本考察回来的教育界专家介绍,日本是一个与我国传统文化又着深厚渊源的国家,可他们推崇并形成风气的却是挫折教育或称磨难教育,日本东京的一所学校设置了一种新课,让学生用洗衣板洗衣服,用扁担挑水或抬水,用煤炉生火,用石磨磨大豆,许多家长也被告知,要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首先要克服孩子输不起的心理障碍,能谦让、能合作、能吃苦,然后才能竞争。

挫折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挫折教育;意义;策略

心理学上讲,人的心理健康包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一个人心理健康的好坏,主要得益于他在逆境中的乐观态度的不断培养与奋斗精神的不断强化。所以,一个人适应社会的能力越强,他的心理素质也就越高,这就象美国著名文学家海明威说过的一句名言:“人可以被击倒,但不可以被击垮(Aman canbedefeated,but can not be destroyed)。”这句话,可谓是健全人格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最高境界,也是所有与人生中种种不幸与失意搏斗之人的共同心声。

当代的家庭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情商对孩子的影响。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初中生约为13.7%,高中生约为18.8%。可以说,学生的情商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影响极大。如何注意学生情商培养,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值得探讨的重要心理问题之一。师专生随着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及独立意识的逐渐形成,具有错综复杂的心理特征,进入了一个幻想与现实矛盾的自我调节时期。他们既希望独立,有少不了依赖。他们开始讲究物质享受、渴望与异往、企盼个人价值的体现,但在现实中他们的欲望往往不能得到一一满足。一帆风顺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十分脆弱,抗挫折能力很差。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又是不可避免的,如家庭生活环境发生变化,包括父母离异,亲人亡故;个人身体出现病变;学习负担过重;考试不及格;同学关系不好;被别人误解;老师教育措施不当等,都可能造成他们的心理失衡,陷入抑郁、痛苦、难以自拔的境地,以致产生种种心理挫折。因此,这种现状不能不引起教师特别的重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意志品质。

一、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地更新,社会商品经济高速发展,信息高速公路架构日臻完善,这些无一不是在激烈竞争当中实现的。任何一个没有竞争意识或者试图逃避竞争的人不仅不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而且必将为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学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校应为学生的成才提供可供选择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应通过班级和学校的各种活动培养学生参与竞争的意识,在竞争中寻找自己的不足,逐步完善自己。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逐渐克服心理上的依赖性,同时优化学生的竞争心理。一方面,当学生在竞争中取得一定的成功时,要及时教育他们辨证地看待自己的成功,引导他们主动地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永不停息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承受各种挫折与能力,引导学生在挫折中正视自己,磨练自己,超越自己,帮助学生及时消除竞争失败带来的怯懦和自卑的心理,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和智慧,调节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从逆境中奋起。只有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后才不至于感到茫然无措,才能正确把握自己在社会上所扮演的角色。

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师专生对家庭、社会、学校缺乏责任感。这也是造成他们在遇到挫折后变得消沉、颓唐不能自拔的另一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同时必须加强责任感教育。现在的许多学生在家时任何事都由父母长辈包办。在学校又以学习为主,他们不知道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尽哪些义务,稍不顺心就会在家中或学校乱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举动。分析其原因尽管很复杂,但有一个共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个人义务在头脑中不清楚,他们生活在以自我为中心,以个人利益为前题的圈子中,作为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奋斗的目标,找准努力的方向,培养他们爱国、爱校、爱家、爱他人的情感。这种情感形成以后,学生自身的免疫能力才会提高,抗挫折能力才会增强,遭遇挫折后才能进行自我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调节。

三、做好学生心理辅导的良师

对遭受挫折的学生,教师老师应以一位心理医生的角色出现在受挫折学生面前,帮助他们抚平挫折所造成的心理创作,重新燃起希望之火。

首先,要求教师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要能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以免错过教育的最佳时机。从实际情况看,学生遭受挫折有了心理问题,往往不愿暴露而闷在心中,学生主动向教师坦露内心世界的比率并不高。但只要我们具有一双善于洞察学生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的明亮的眼睛,就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神情外貌的细微变化中获得信息,及时发现问题。

其次,教师发现学生有心理问题的迹象之后,要耐心细致地去了解、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各种因素,找出原因,但要注意不能把学生因心理障碍产生的行为过失简单地当成思想品德问题加以处理;也不能把学生的自卑、羞怯、孤僻的行为的外观看成不热爱集体、不求上进而对其冷淡歧视,更不能把青春期学生的性心理现象当成是品行不端来加以处理。这一过程更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摸准了学生产生心理疾患的原因后要选准教育方法,要用一颗火热的心去感化他们,引导他们把心头的郁积排泄出来,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将心比心,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心理减压,只有这样学生心理上的障碍才能逐渐消除。

四、注重乐观教育,营造良好的心境

乐观就是以宽容、接纳、愉悦和积极的心态去看待周边的现实世界,它能很好地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美国心理学教授马丁认为:“乐观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

如何使自己乐观起来?美国两位心理学家米勒和戴尔纳通过认真调查研究认为:乐观的人多数是自爱、自信的,自我控制能力强,且性格外向易与他人交往。教师可以通过创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以轻松的心情对待环境压力和挫折,以微笑对待生活的考验,培养学生的乐观主义精神,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生活的意义,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自然、自信积极,乐观向上。

五、培养学生面对挫折的策略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给人以打击,给人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不要惧怕挫折,事实告诉我们,只要你吸取教训,不被困难吓倒,就能重整旗鼓,在新的起跑线上搏击,去夺取新的胜利。

控制情绪,并不是简单的抑制,而是重在自我教育、自我疏导、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北京大学心理系孟邵兰教授在人类情绪中指出:“情绪情感是认识自我的镜子。人对自己要有自我的认识,特别是要认识自己的精神状态,它包括智慧能力和情感动机、个性习惯等”。每当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时,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自我认识水平。具体分为三步。第一步,正视现实。要求学生接受并正视自己的不良情绪,因为每个人并非时时刻刻是积极乐观的,偶然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了解自己的情绪处于什么状态。训练学生通过深呼吸、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自己的身体平静下来。第二步,找原因。找到自己在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人什么事产生的不良情绪,着重分析自己主观方面的原因。第三步,解决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任何不良情绪都是可以控制、转换的,如“化悲痛为力量”、“自卑的超越”等等。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求有效控制情绪的方法,如通过语言与他人沟通得到他人的理解或转移精力,学会转移注意。在受挫折时,要及时转移思想感情和注意力,投入到自己喜爱的事情中去。如体育运动、唱歌、看电影、看书……使情绪得以缓解。实践表明,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开展自我批评,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控制不良情绪,收效良好。

其次,要善于进行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摆脱挫折感。所以,当挫折来临后,指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心理调节:

第一、学会客观地对待自己。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自己有哪些优点、缺点;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应当心中有数,既不夸大,也不缩小,实事求是地去接受现实,及时地摆脱挫折感,排除一切干扰自己心智的因素,以主动、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待所发生一切。

第二、学会暂时搁置,忘却不愉快,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让时间抚平不宁静的心填平心灵上的创伤。

第三、学会宽容。越是在遭受挫折时越是要谦让,对别人宽容大度,这是构成健康人格的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做一件事要善始善终。当面临任务很多时先解决一个最容易解决的问题,有了成果就会更有信心,成果越大,信心越强。

总之,生活的主题旋律是磨难与成长。生活的智慧亦是逆境转化的不断积累。只有那些勇于面对挫折,不畏艰难,凭坚强的毅力拼搏的人,才能有希望走向成功,才能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挫折教育范文第7篇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过“: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挫折未必总是坏的,关键在于对待挫折的态度上。”因此,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是具体形象的,家长在孩子面临挫折和困难时,应该让他直观地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真实感知挫折,认识到生活中有顺有逆、有苦也有乐。在反复体验中引导孩子逐步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真切地感受到做任何事情都可能会遇到困难,从而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其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和主动接受新事物及敢于面对挫折的信心。例如,睡觉起床后,宝贝因一直扣不好扣子而发脾气。这时,家长应先帮助其调整情绪,再跟一起他分析原因“,为什么扣不好?扣子是否有一一对准扣眼?”此时切记不可责骂或冷嘲热讽。接着,可利用儿歌教孩子系扣子的方法,如“小扣子,圆溜溜,好像眼睛找朋友;小洞洞,忙招手,欢迎扣子钻洞洞”“、左手抓住扣子,右手拉开扣眼。一个推、一个拉。一推一拉扣好啦”,鼓励孩子再次尝试。这样,在反复练习中孩子不仅掌握系扣子的技能,且通过这件事也让孩子明白困难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更好地帮助他今后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一)榜样学习,树立抗挫折的信心幼儿期孩子观察模仿能力很强,家长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对待挫折的态度反应等在潜移默化中都会无形中影响着孩子。因此家长自身应敢于正面挫折,有抗挫折能力,有积极地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以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在孩子面前树立好榜样。同时,家长可引导孩子多向动画片、童话、故事等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里孩子喜欢的榜样学习;可把一些名人在挫折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通过聊天、谈话等让孩子了解,引导其以名人为榜样,不畏挫折;另外,同伴也是孩子的“老师”,家长要抓住每一次机会,引导并鼓励孩子学习小伙伴勇敢面对遇到的各种困难的良好行为,帮助孩子树立抗挫折信心。

(二)提供机会,培养抗挫折能力自己亲身体验到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往往更深刻。因而给孩子提供面临挫折的机会,设置挫折情境,使孩子敢于面对和排解挫折,父母可以随时捕捉孩子身边点滴小事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提供让孩子感受挫折的机会。

1.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挫折。家长应放手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孩子自己洗手、吃饭、刷牙、穿脱衣服等,鼓励孩子多与同伴的交往。在这些日常生活活动中,孩子常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如在与同伴玩玩具时,遇到抢玩具的现象。这时,我们不要急着包办处理,要试着把权利“下放”给孩子,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自己想办法,让他自行解决。在排除这些困难的过程中,既培养了他的抗挫折能力,又增加了他的自信心。

2.有意创造的挫折。家长不妨有计划地精心设计一些挫折场景,让孩子经历一下挫折和失败,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挫折教育,使孩子增强对挫折的抵御能力,增强对失败的心理承受能力。如一位5岁女孩的妈妈说:每逢带孩子上街,我们常担心她跑丢了。于是,我们教育她说,找不到亲人时,不要哭,去找警察叔叔。她能不能做到呢?一次上街,我们趁她玩得高兴,突然躲了起来,偷偷地观察她的表现。当她发现找不到我们时,先是惊恐,后是大哭,最后才想到找警察叔叔。为保证她的安全,她在前边走,我在后边远远地跟着,当她找到警察时,我也到了警察面前……众所周知,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因此,可以利用游戏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家长带孩子做游戏时,应根据孩子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其出些难题,或在玩竞赛游戏时,人为控制游戏的输赢顺序,如让孩子先输后赢或先赢后输再赢等,以便让他在游戏中学会调整心态并敢于面对挫折。还可把孩子日常生活中已经遇到或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巧妙编成有趣的游戏。如玩捉迷藏游戏时把孩子喜欢的玩具藏起来,简单介绍一下放的位置,晚上让孩子在游戏的快乐氛围中去寻找,不知不觉中战胜了胆小、怕黑的心理。延迟满足,家长可有意识地延时满足孩子合理的需要,由及时满足变延时满足,顺利满足变条件满足,即让孩子付出自己的努力后再满足。当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即时兑现后,孩子慢慢学会了等待,从开始的一分钟到几分钟再到更长,在循序渐进的训练中孩子的抗挫折能力亦会逐渐培养起来了。

3.及时鼓励,增强抗挫折勇气。当孩子在生活或学习中遇到困难产生消极反应时,家长应及时鼓励孩于面对困难,并向困难发起挑战。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增加抗挫的勇气。例如:孩子走平衡木时,不慎中途摔下来,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此时,父母可摸摸他的头,鼓励他重新走一次。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抗挫折的勇气和抗挫折能力也会一次次增强。

4.适当批评,增强抗挫折的承受力。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批评,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批评的决不能迁就!必要的批评可使幼儿在认识自己的错误过程中,锻炼自己抗挫折的承受力。

5.温情疏导,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当孩子受到挫折又难以排解时,父母应关注孩子的心灵,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正确面对困难或挫折,用温情去温暖孩子。总之,挫折是客观存在的,虽然挫折对人的影响很大,但它的影响是可以人为地加以调节的。家长应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挫折,放手让孩子去尝试,鼓励孩子去实践,有意培养孩子耐挫的能力,孩子将来才能拥有强劲的翅膀,在人生的天空里飞得更远、更稳、更高。

挫折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幼儿 挫折教育 途径与方法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是无法避免的,世上的事情往往是这样的:成果未成,先尝苦果;壮志未酬,先遭失败。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如果在幼年时期受到积极地挫折教育,就会理顺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更广阔的心境。同时大量的事实证明了挫折教育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经过认真思考,我总结了如何向幼儿实施挫折教育的一些途径和方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意见,希望以后能更好的实施对幼儿的挫折教育。

一、幼儿挫折教育及其意义

1.幼儿挫折教育的含义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些情境条件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独自去面对,让其经受磨炼,摆脱困境,超越障碍,启发和促进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他们的挫折承受力,使其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挑战。

2.幼儿挫折教育的意义

近些年来,少年儿童中心理失常,离家出走、轻生等一些不适应社会的行为时常见诸报端。问题少年的出现说明缺乏坚强意志、经受不了挫折是当今独生子女独有的现象,他们从小受长辈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成长道路上一帆风顺,加上新旧教育观念冲突调整阶段下教育方法的试验摸索的弊端,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因此,我们必须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心理承受力,引导他们理解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存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做到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轻易地放弃努力或放弃生命。

二、幼儿挫折教育的内容

就幼儿驾驭挫折能力的形成规律方面看,将挫折教育的内容归纳为以下3方面内容:

1.引导孩子正确地认识挫折

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或挫折是在所难免的。面对困难和挫折,是自暴自弃、茫然失望还是沉着冷静迎难而上,直接决定了我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其如众星捧月般倍加呵护,幼儿一旦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问题、小麻烦,家长们总是“身先士卒”,争着抢着帮助他们解决。天长日久,幼儿对家长产生较强的依赖心理,而他们的动手能力、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在家长的“呵护”下正消失殆尽。幼儿教师应引导幼儿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自己去尝试解决,并不时给他们讲一些榜样的事例。

2.增强孩子战胜挫折的信心

要帮助幼儿增强战胜挫折的自信心,就要要求幼儿教师熟悉每个幼儿的家庭情况。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掌握幼儿的生活习惯,特别是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对幼儿树立可供参考的榜样。

一些幼儿过分依赖父母,惧怕陌生人,羞于启口。为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家长可以带领孩子外出郊游时先自己示范给孩子向陌生人问路的内容和方式。让孩子去尝试问路,给孩子提供和他人特别是陌生人交流的机会。如果孩子做得很好,家长要及时地进行表扬。又如,有的孩子在上课时少言寡语,不敢在同学们面前讲话。

三、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途径

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能独立面对挫折,较好地解决问题。自然情境因为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能使孩子充分地体验挫折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对于挫折的思考和把握会比较成熟,因而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容易接受、容易掌握。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单独居住在自己的房间,自己活动、锻炼生存能力,学习走路时,很少由父母牵着手走,走不好摔倒了,自己爬起来,成人一般不去拉、扶和安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便要分担家务,父母便要求他们独立地解决问题,他们便进一步地独立和成熟起来。

2.幼儿挫折教育实施的方法

(1)直面现实――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可以说,挫折伴随孩子成长的每一步。家长应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自然情境,让孩子勇敢地面对生活中、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地克服困难,这才是真正有效的挫折教育。如,孩子走路摔了跤,有的家长会赶紧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还对孩子说:“这地面真不好,让宝宝摔跤,我们打地面。”这样的结果是使孩子把摔跤归于外因,不敢正确地面对挫折。孩子生病打针时,有的家长总是哄孩子说,打针一点也不疼。事后孩子觉得受了骗,下次就无法面对同样的现实。正确的方法是帮助孩子了解产生挫折的原因和应对策略。

(2)培养意志――增强幼儿耐挫折的信念

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困难,当幼儿遇到困难而退缩时,要鼓励幼儿,比如,有一个小朋友与老师下棋时,第一盘老师为了鼓励他有意识地输给他,而第二盘他输了。以后他就很少下棋了。老师和他谈心,告诉他说:“不要怕失败,老师就是不怕失败和你下第二盘才取胜的呀,只要你常常练习,总有一天我也下不过你的。”这给了他希望,使他从畏惧中解脱出来,尽管暂时他不愿意和老师下棋,可他却找机会与小朋友下,来锻炼自己,来争取有一天打败老师。这便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让幼儿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培养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我们一定要对陷入挫折情境中的幼儿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幼儿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因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

挫折教育范文第9篇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确,只有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只有经受了磨难,我们的人生才能变得精彩。然而现在,一些孩子生活得太顺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少父母甚至还将可能出现的挫折成功地阻隔在了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外。如果有一天没有了父母的呵护,这些孩子怎么来应对突如其来的挫折?看来,作为教师,适当的时候,我们得给孩子一些挫折,让他们学会与挫折交手。

挫折教育,切忌急功近利。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不可能立竿见影,经验需要一点一点地积累,耐受力需要一天一天地磨炼。同时,我们还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班里的孩子十有八九是没有经受过什么风浪的,他们的生活有如平静的湖面,一颗小小的石子都会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因此,我们必须满怀耐心与爱心,循序渐进,从学生可以承受的小挫折开始,逐渐加大“剂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适应环境的变化,接受挫折的考验。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适应能力之后,再让暴风雨来得猛烈一些,这时学生眼中的暴风雨也不过是毛毛雨了。

挫折教育,切忌无法可依。经验是笔宝贵的财富,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有经验的人会更加冷静和理性,没有经验的人大多会慌乱,不知所措。我们的孩子生活在蜜罐里,挫折自然是陌生的来客,狭路相逢时大都会乱了阵脚,不知如何是好。我想,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应战挫折的方法,让学生知道挫折并不可怕,树立战胜挫折的信心;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只有冷静思考、理性分析,才能找到战胜挫折的方法;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锲而不舍很重要,适时的迂回也是一种智慧……很多时候,学生的慌乱与退却并不是因为怯懦,而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是好,要让学生战胜挫折,我们必须把强有力的武器给他们。请记住,教师要点拨方法,指明道路,切忌无“法”可依。

挫折教育,切忌模拟游戏。生活中的甜苦与喜忧都会真真切切地发生,所引发我们的情绪波动、应激行为也都是真实存在的。也就是说,很多的挫折都是突然出现的,不会在我们做好了准备后才如约出现。因此,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我们不能创设所谓的情境,模拟所谓的场景,这样有备而来的应对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纸上谈兵时即便已经是应对挫折的高手,在真正面对困境时仍有可能会束手无策,甚至当场崩溃。毕竟,模拟演练的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一个早就知道结果的故事。真实的教育教学中,挫折教育的良机数不胜数,我们要把握时机,让每一次成绩不理想的考试,让每一次结果不如愿的竞选都成为真切的挫折教育场景,让学生切身地感受、深刻地体验。

挫折教育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挫折教育;榜样;困难;鼓励;赞扬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4-0168-02

人生恰如一次远征,挫折将永远伴我们而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既会有愉快的创造,又会遇到各种挫折。挫折是人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著名心理学家冯斯洛说过:“挫折并不是坏事,关键是人对挫折的态度。”挫折教育,是以科学的教育为指导,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利用和创建一些环境,有针对性地制造一些难题,启发和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乐于尝试的信心、勇于克服困难的胆量,引导他们逐步摆脱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直观了解事物发展的过程,在反复的体验中认识挫折的普遍性和客观性,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成功的喜悦恰恰来自问题的解决,从而产生稳定的心态。

作为3~6岁的幼儿群体,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正处于一个爆发期、高涨期,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迫切希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并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交流。在这期间幼儿扮演着不同的社会角色,特别是在游戏中。由于经验不足,更容易遇到挫折。大脑的不断丰富,对社会的认识,对周围的认识,游戏角色的增加,同伴交往次数的增加,那么随之而来遇到的困难、挫折也会不断的增加。拒绝挫折就等于拒绝成功。

一、幼儿正确认识挫折及心理培养

教师与幼儿在进行教育活动及自由等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尤其是面临困难时,让幼儿直观认识事物,让幼儿知道挫折困难并不可怕,关键是我们的心态。幼儿的心理培养是幼儿教育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幼儿的整个发展。从小培养幼儿对心理和生理困扰的认识和忍受能力,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能力和自信心。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自制力较弱,为提高幼儿的自制力,教师在教学中可创设一种没有批评、没有指责,幼儿的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和赞扬的环境,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自制力。同时,幼儿在探索的过程中,为了寻求奥秘,获得成功,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克制一些因困扰而产生的不良情绪及行为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能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二、树立榜样,增强信心

幼儿期是爱模仿,爱表现的时期,所以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对幼儿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性,生动活泼的形象往往更容易打动幼儿。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让幼儿身临其境或者角色互换切实体会失败及困难,增强其心里免疫力。在平时活动中,可以有机的给幼儿讲述一些名人名事,借机向幼儿讲述他们的成功事例,同时,孩子也是孩子们的榜样。在我工作中遇到过这样一件事情:有一天,浩浩妈妈送他来上幼儿园,他在门口不肯进来,询问后才知道,老师让他昨天画《我想飞》的主题画他没画出来,所以今天不肯上幼儿园。在后来的活动中,他撅着嘴不肯动笔,老师鼓励他自己学着想想画画,在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他终于完成了一幅画,开心的笑了。老师特意对浩浩进行了表扬,同时其他小朋友也对他进行了表扬和肯定。浩浩的脸上更是笑的灿烂了。下午离园的时候,他高兴的跟妈妈说“老师和小朋友都表扬我画画棒,我明天还要上幼儿园,还要讲故事和唱歌跳舞呢。”老师就借此机会对跟浩浩有类似情况的娜娜也进行了鼓励,结果第二天娜娜就交给老师一幅颜色特别鲜艳漂亮的《我想飞》……因此要善于利用生活中那些活的事例来教育孩子,树立榜样。

三、创设情景“制造困难”

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努力创设一些情景,为幼儿“制造困难”,在游戏活动中容易让幼儿接受和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如故事表演“天冷我不怕”,体育游戏“勇敢的小蚂蚁”、“我最棒”,音乐游戏活动“小小男子汉”“战胜大灰狼”等活动,充分使幼儿亲身经历一些有困难的情境,在情境磨炼中提高幼儿的挫折能力,使幼儿真实感受到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关键是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告诉幼儿,困难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自信,那任何事都不会成功。当然在创造困难的同时,应注意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特点,同时困难的情景要适宜、适度和适量,多对幼儿运用鼓励性的语言,给其加油和信心;若陷入严重挫折情境中,老师应及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出失败之处防止孩子因此而产生失望、冷淡等不良心理反应。如果幼儿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都失败告终,那么老师应当给予具体的帮助。

四、鼓励、赞扬、改变幼儿的受挫意识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是人们自己相信自己,追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是人类健康的核心!自信心坚信自己的力量,即使遇到困难挫折的阻挠,也坚信自己,勇往直前,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幼儿只有不断的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家长和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系鞋带,帮家长扫地擦等等一系列幼儿有能力自己做到的事情,都要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自己独立去做。当然在幼儿完成之后,哪怕是幼儿只有一丁点的进步或者做的真的不尽人意,那么家长或者教师也要给予幼儿肯定和认可,“宝宝你真棒”、“你做的真漂亮”等等。鼓励性语言会让幼儿认为自己真的会做好,真的是最棒的。

上一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范文 下一篇:校外教育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