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联电路范文

时间:2023-03-14 06:27:56

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范文第1篇

1.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好这个实验.由于实验所需器材较简单,取材也容易,建议尽可能多分一些组,让学生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电铃,也可不用.连接电路时强调要注意两点,一是开关先要切断,二是经验不足时不要先用两根导线连接电源后再接电路,而是要按教材所讲的,先从电源的正极连起,连好各个元件后最终连上电源的负极,或者按相反的次序.

教法建议

1.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连接课本图4-24和图4-25电路需那些器材(包括名称、数量)?

(2)为防止接错或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再连接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把它改正过来.

2.实验课上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

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3.接好电路后,再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断开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

4.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写好简单的实验报告.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一定要组织好,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七节之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想想议议".这个问题对刚刚接触电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求较高,不必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做出.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短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还是闭合的?

(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投影片)

(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

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

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

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2.进行新课------学生实验

(1)组成串联电路

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

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探究活动

自制电路板

材料:25厘米×40厘米×0.3厘米的纤维板一块、接线柱28个、导线若干.

制作方法:

1.在纤维板的正面,绘出电路如图1所示,然后按图中圆圈位置先为接线柱打孔,再行安装.

2.在板的背后,按板面电路用双股软导线连接在线柱上.

使用方法: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电路元器件,事前连接好两端引线,然后按照电路设计连入电路板中,如果被利用的电路接线柱间不需连接元器件但必须连通,可用导线短接.

图1

说明:

1.本电路板可供学生做电学各种实验线路之用.

串联电路范文第2篇

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串联电路的电流、电压和电阻的三个特点和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方法是为了突出重点,首先设计学生活动,让学生们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归纳得出结论。

本节课要突破的另一个难点是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串联电路电阻关系的实验测定和理论推导。方法是引导学生思考,然后实验探究,通过电流值的比较找到等效电阻。原来的教学流程是各环节活动安排(见图1)。

一、活动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1)猜测:在图2所示电路中,通过A、B、C各点的电流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大小关系?AB、BC、AC两点之间的电压可能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2)按电路图连接电路,用电流表测量电路中通过A、B、C三点的电流,并填入表1。

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电压表测出电路中AB、BC、AC两点之间的电压,并填入表2。

由此可以得出初步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2:寻找5欧和10欧两个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

思考:寻找一个新的电阻替代原来电路中的R1和R2,使得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与原来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见表3)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活动3:探究串联电路与电阻的关系

例题1:甲、乙两个导体的阻值分别为R1=10欧、R2=20欧,串联在电压为3伏的电源上,求两个导体两端的电压U1和U2。

该教学设计也是在充分考虑到教材、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学情等方面的因素,经过一次试讲后成形的。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自己觉得时间有点紧张,给予学生思考交流的时间、空间不够,评委老师对此的指导意见是:

(1)教学过程有点头重脚轻的感觉,等效电阻的实验探究老师的指导不够,对于等效的意义解释不够清楚。

(2)教学内容有点多,教材处理方面可以灵活,比如电流和电压的特点探究放在课前,这样就能更充分地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推导分压作用。

后来我对自己的教学流程做了改进,直接用小彩灯做实验并有意破坏其中一个灯,对比前后的实验现象,判断小灯的连接方式,结合前面电路学习时测量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直接归纳出电流和电压的规律,“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前面学习的电阻大小与导体长度的关系猜想一下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一个提问直接过渡到学生对电阻的探究,提出猜测,实验探究,记录数据。然后各小组交流数据,分析归纳,采取等效替代的方法实验探究得出电阻的规律。通过例题巩固串联电路的特点,引出电阻大的导体两端电压多,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推导电压的分配规律。(见图3)

改进后的各个环节活动安排:

活动1: 小组交流电路学习时测量的电流和电压数据直接归纳出电流和电压的规律。

活动2:寻找5欧和10欧两个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见图4和表4)

思考:寻找一个新的电阻替代原来电路中的R1和R2,使得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的条件下,电路中的电流与原来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3:练一练。

例题2:甲、乙两个导体的阻值分别为R1=10欧、R2=20欧,串联在电压为3伏的电源上,求通过两个导体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U1和U2。

“大家发现哪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得多?”通过计算分析得出猜想“串联电路中导体电阻越大,两端分得电压越多”,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中电流规律推导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做些细微的调整,使得教学更流畅,同时重难点突出,特别是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规律时,学生从实验和理论的推导两方面理解使得教学效果有很大地提高,对比前几年的期末考试中有关串联电路的得分情况发现,当下的学生考题情况要比往年困难,但在串联电路计算这个知识点的得分率持平,可见老师平时的教学设计得精细点,对教材的安排能根据课时的实际情况给予处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串联电路范文第3篇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串、并联电路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征.所谓串联是指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方式.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是:当开关闭合,形成通路时,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只有一条通道,那就是沿着导线逐个顺次通过每个用电器,最后流回电源的负极.此时整个电路中的用电器都在工作.而只要电路中某处断开了,电路就会形成断路,电路中的用电器将全部停止工作.可见,开关在串联电路里是同时控制着所有电路元件的:开关闭合――通路――用电器都工作;开关断开――断路――用电器都不工作.而且无论开关接在电路中的何处,其对电路的控制作用都是相同的.电路中任一用电器如果毁坏造成断路,那么电路中所有的用电器便“集体罢工”了,由此可见,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工作是相互影响的.

把电路元件并列接在两点间的方法,叫并联.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是:电流自电源正极出发,到达用电器并接处,就分为几条叉道(称为支路),干路电流就分成几条支路电流.每条支路电流分别通过支路中的用电器,在另一并接处汇合后流回电源负极.电流在电路里经历干流――各支路分流――重又汇合为干流的过程.所以接在干路上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而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它所在支路的通断.并联电路里的用电器的工作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也就是说一条支路中的用电器的工作与否是不受其他支路影响的,而它也不能对其他支路产生影响和干扰.明确了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后,我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识别串、并联电路了.

1.定义法根据串并联电路的定义来分析.如果电路中的各元件逐个顺次连接,也就是说第一个用电器的尾端和第二个用电器的首端连接,第二个用电器的尾端和第三个用电器的首端连接,以此类推(即“首尾相连”),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到电路两点之间,也就是把几个用电器的首端和首端,尾端和尾端分别接在一起(即“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再连入电路的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因此要想分清电路的串联或并联,只要抓住关键“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进行分析即可做出正确判断.如图1-A中的两灯泡是首尾相连,为串联,图1-B中的两个灯泡是“首首相接,尾尾相连”,为并联.

例1图2中,属于串联电路的图是_______,属于并联电路的图是_______.

解析 (a)图电路为典型的串联电路.

(b)图中,电池组与开关S串联组成干路,灯L1、L2分别组成支路,并列地接在电路干路两端,为典型的并联电路.

(c)图中,虽然连接导线拐了几道弯,但我们避开干扰,仍然可以分辨出灯L1L2是逐个顺次连接在电路中的,为串联电路.

(d)图中,虽然灯L1所在电路(严格说是支路)拐了两道弯,且有导线相交现象出现,但导线是相交不相连的,且灯L1与L2仍是并列接在电池组和开关串联而成的干路两端,仍为并联电路.

(e)图中,灯L1与L2的连接情况与图(d)中情况相似,为并联电路.

(f)图中,导线在连接电池组、开关和灯L1、L2的过程中,尽管扭了个“麻花”,而且导线还相交了,但仔细观察后发现,相交的导线是不相连的,灯L1、L2也是逐个顺次接入电路的,为串联电路.

2.电流法

电流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根据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闭合开关后,在串联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在电路图中电流方向可用箭头标出)后,逐个顺次通过各电路元件后,流回电源负极,即电流只沿一条路径,通过所有元件或用电器,途中不分流,不存在叉路.而在并联电路中,电流由电源正极出发至某处,立即分成几股分支电流(故此处又叫分支点),分别通过各电路元件后在另一分支点处再汇合在一起,流回电源负极,存在着“分流点”和“合流点”.

因此,要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只要重点分析整个电路电流是否分成几股电流即可.同一股电流所流经的几个元件为串联(如图3-A所示).电流在某一点分叉,即一股电流(如干路电流)分成几股电流(支路电流),再在另一点重新汇合成一股电流,这几股电流分别通过的元件为并联(如图3-B所示).

例2试判断图3中灯泡的连接方式.

解析 图4甲中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只有一条通路,故甲、乙两灯为串联.在图4乙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有两条路径,A为分流点,B为合流点,故丙、丁两只灯为并联.

3.断路法(或拆除法)

这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该种方法的原理是: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只有一条电流路径,电流是逐一经过各个电路元件的,只要任何一个电路元件或连接导线上任何一处断路,其他电路元件中就都没有电流通过,整个电路就不工作.并联电路的特点是:有两条以上的电流路径,各电路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且任一条电路元件的通断不影响其他元件的工作.判断、区别的方法是:几个元件中任何一个元件断路(如将电路中任一元件拆除),其他元件中就都没有电流流过的电路是串联电路,如图5-A,将L1拆除后,L2也没有电流通过,也不能亮了,为串联;几个元件中任何一个元件断路(如将任一元件拆除),其他各元件中仍有电流通过的电路是并联电路,如图5-B将L2拆除后,L1仍有电流通过,仍然发光,为并联.

例3 在图6中的四个电路中,两个灯泡属于串联的是().

解析 串联电路中,如果我们取下一个用电器,则其他用电器都将不工作了.我们来看一下哪个电路符合这一特征.A中拆除一只灯泡,另一只仍有电流通过,仍能发光,A是并联电路,不是串联的;B中拆除一只灯泡,另一只也不工作,是串联电路;C中拆除一只灯泡,另一只中仍有电流通过,仍可发光,为并联电路.同样道理D中电路也为并联电路.

4.节点法:(几条相交的连接点叫做节点)

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例5试判断图7中三个灯泡的连接方式.

解析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先定节点.把各节点分别用不同的符号A、B、C、D表示(如图8-甲所示);然后把共线(线中没有用电器)的点移动到同一位置:将A点移至B点、将C点移至D点,如图8-乙所示;这样,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在节点B(A)分成三条支路,分别流到三个灯泡L1、L2、L3上,再在节点D(C)汇合后,回到电源负极,显然灯L1、L2、L3是并联在B(A)、D(C)两点之间,三只灯泡并联,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8―丙所示.

同学们不妨尝试用“节点法”来判断例4中三只灯泡的连接方式.相信同样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

5.去表法

在电学实验中,我们经常要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在有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的电路中,由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存在,会给我们的判断带来困难,因而在进行正式的电路判断之前,应先将电流表、电压表拆除,以简化电路.其方法是:由于电流表的电阻很小,因此将电流表拆去时,只要将连接电流表的两条线的端点直接相连(也可把电流表看作闭合的开关或导线);而电压表的电阻很大,将电压表拆去时,只要将电压表所在支路直接拆去(也可把电压表看作断开的开关).经过去表,图9处理成图10,两灯泡串联,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L2两端的电压.

图11经过去表法处理后成图12所示电路,易看出两灯泡并联,电压表V测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A1测干路中的电流,A2测通过灯L2的电流.

同学们不妨趁热打铁结合节点法、拆除法、电流法等对图13的电路连接方式进行判断.

串联电路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法建议

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实例介绍.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

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建议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如介绍串联电路后,就让学生做串联电路的实验,画串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介绍完并联后,就让学生做并联电路的实验,画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使学生有较多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提问:

(1)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4-6的电路图.

(4)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2.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图4-6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

3.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1:如图4-19(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4-19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③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2:将图4-19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练习3: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课本上图4-20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

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指导学生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

探究活动

串联电路范文第5篇

1.学会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

2.根据电路图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基本技能、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是学生做的第一个电学分组实验,它对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特点,培养学生连接电路的技能有重要作用,必须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做好这个实验.由于实验所需器材较简单,取材也容易,建议尽可能多分一些组,让学生人人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电铃,也可不用.连接电路时强调要注意两点,一是开关先要切断,二是经验不足时不要先用两根导线连接电源后再接电路,而是要按教材所讲的,先从电源的正极连起,连好各个元件后最终连上电源的负极,或者按相反的次序.

教法建议

1.为了提高实验效果,可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预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连接课本图4-24和图4-25电路需那些器材(包括名称、数量)?

(2)为防止接错或漏接,自己先拟定一个接线顺序.再连接过程中为什么开关应是断开的,并特别注意防止短路?

(3)如下图所示电路中的开关的连接是否正确?如果是错误的,把它改正过来.

2.实验课上学生动手之前,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电学实验习惯:

(1)把实验桌上的器材与所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

(2)搞清使用的电源是什么电源,分清电源的正、负极,弄清如何接线.

(3)想一想,灯座、开关应如何连接?把导线接到接线柱上,导线应沿什么方向缠

绕,旋紧螺帽时导线才不致被挤出来?

3.接好电路后,再闭合开关前,要对照电路图认真检查,闭合开关后,如出现故障,应立即断开电源,然后从电源的一个极出发,逐段检查原因.

4.实验后,要求学生整理好实验器材,并写好简单的实验报告.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科学方法、态度、习惯的重要过程,一定要组织好,以获得较好的效果.

第七节之后,教材又安排了一个实践活动--"想想议议".这个问题对刚刚接触电学知识的初中学生来说,要求较高,不必要求全体学生都能做出.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

(1)串联电路、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是什么?

(2)什么叫短路?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断开还是闭合的?

(3)怎样判断电路的连接形式?试判断下面电路的连接是否正确.(投影片)

(4)可用计算机模拟演示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连接方法,也可用实物电路,教师一步步操作.让学生观察并进行归纳小结:

①首先将电池连接成串联电池组;

②按电路图从电源正极开始,依电流的路径,把元件一个个连接起来(连接开关前,开关是断开的),最后连到电源的负极(也可反过来顺次连接);

③连线时要注意导线两端必须接在接线柱上,导线不要交叉,不要重叠.

④连接并联电路时,可按串联的方法先连接一个支路,找到电流的分、合点再将其他支路并列接在分、合点上.

2.进行新课------学生实验

(1)组成串联电路

①首先让同学将实验桌上的器材与做实验的电路图中需要的器材对照,检查器材是否够用.画出串联电路图.

②弄清使用的电源的正、负极.

③按课本中的步骤进行实验.注意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必须是断开的.

④若电路连接完毕,闭合开关后,灯泡不亮时注意检查发生故障的原因:检查电池之间是否连接正确;检查每个接线柱是否拧紧,导线是否连接好;检查小灯泡与灯座是否接触好(可用手向下轻轻按按).在自己解决问题有困难时,可请老师协助检查.

⑤积极动手,认真观察,深入思考,回答课本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2)组成并联电路

①认真画好并联电路图.弄清电路的分、合点,用字母A、B标出.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分清哪部分是干路,哪部分是支路.

②弄清电路中有几个开关;哪个开关是控制整个干路的;哪个开关是控制支路的.

③按电路图连接并联电路,并进行观察,回答实验步骤中提出的问题.

探究活动

自制电路板

材料:25厘米×40厘米×0.3厘米的纤维板一块、接线柱28个、导线若干.

制作方法:

1.在纤维板的正面,绘出电路如图1所示,然后按图中圆圈位置先为接线柱打孔,再行安装.

2.在板的背后,按板面电路用双股软导线连接在线柱上.

使用方法:实验中需要使用的电路元器件,事前连接好两端引线,然后按照电路设计连入电路板中,如果被利用的电路接线柱间不需连接元器件但必须连通,可用导线短接.

图1

说明:

1.本电路板可供学生做电学各种实验线路之用.

串联电路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理解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

4.通过实验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画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图.教材首先提出了"如何将两个灯泡连在电路中,要求一只灯泡亮时另一只也亮,一只熄灭时另一只也熄灭"以及"两个灯泡,要求各自开关、互不影响"两个问题,作为讨论两种最基本的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出发点.初中阶段只学习简单电路,这是学生学习电路知识的开始.能辨认出实际的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会画出合乎要求的电路图以及根据电路图来连接电路,这对刚学电路知识的学生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习题,并通过教师的示范及学生亲自动手等,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技能.要注意教给学生连接电路的方法,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演示实验最好利用示教板进行,将平铺在讲台上的器材悬挂在示教板上,边讲解,边操作.教师的演示将对学生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注意操作的规范性.

教法建议

教学中不要引入混联电路知识.对于串联电路及并联电路的定义,不必追求严谨,只要指出电路元件的连接特点,即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在串联电路中通过一个电路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干路里的电流再分支而分为两部分(两路并联的情况),一部分流过第一条支路中的元件,另一部分流过第二条支路的元件.对于串联电路要强调"逐个顺次",对于并联电路要强调"并联在两分支处".不要简单地把串联电路说成是连在一串,把并联电路说成是并排连接.教材中介绍的电流的流向特点,是判断串联或是并联的重要依据,要多举实例介绍.

电路连接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作为实例,教材列举了节日装饰用的小彩灯、家用电器及电冰箱内的压缩机和照明灯泡.如果这些实例在当地不常见,教师应联系当地的常见实例来讲解,不要硬讲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实例.

对于初学电路的学生来说,正确画出电路图和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建议把教师的讲述和学生自己的动手紧密结合起来,如介绍串联电路后,就让学生做串联电路的实验,画串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介绍完并联后,就让学生做并联电路的实验,画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图和电路图,使学生有较多的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动手练习的机会

教学设计方案

1.复习提问:

(1)用磁性黑板上如图4-6的电路,复习上一节电路的知识.

(2)利用投影仪、投影胶片,复习电路元件的符号.

(3)请同学画图4-6的电路图.

(4)找出几个错误的电路图,指出不合要求的地方.

2.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在图4-6的电路里,我们只用了一个用电器,可是在一个实际电路里,用电器往往不只一个有时有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那么怎样将它们连入电路呢?

(2)让学生连接电路并画出电路图:用一个电池阻,两个灯泡L1和L2,一个开关和几根导线组成一个电路.要求闭合开关时,两灯都亮,开关断开时,两灯都熄灭,想想看,有几种连接方法,画出电路图(可画在玻璃纸上,以便于在投影仪上进行分析和订正).

(3)分析几位学生所画的电路图,引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课题

3.进行新课

(1)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串联电路: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

并联电路: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

练习1:如图4-19(事先复印在投影胶片上).请同学们用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串联电路,画出它们的连接图,并画出它的电路图.

(2)讨论串联电路的特点

实验:请一位同学在磁性黑板上把图4-19中的元件连成串联电路.

①合上、打开开关S,观察现象.

②提问:看到什么现象了?--两灯同时亮,同时熄灭.

③调换开关S的位置对串联电路有无影响?可能有学生说:"开关必须接在电源正极和灯之间才起作用,若将开关放在灯和负极之间,即使开关打开,灯也能亮,因为电流已经流到灯泡那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让学生实验操作证明一下?.

小结: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想一想,你日常生活中见到哪些电路属于串联电路?教室里的灯能用串联的方法吗?

(3)讨论并联电路:

练习2:将图4-19中的笔迹用湿布擦掉,再用新的笔迹代替导线,将L1和L2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同时控制两盏灯,画出它的实际连接图.(可将几位同学所画的连接图,在投影仪上进行评析.)

练习3:找出几个存在短路、部分短路、导线交叉等错误的电路连接图,指出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实验:找一位同学到磁性黑板上连接课本上图4-20的并联电路.

①闭合、断开开关,观察开关S控制几盏灯?

②熄灭一盏灯,观察另一盏灯的发光情况.

③分析电流有几条路径.

④利用投影片,在并联电路图上标出电流方向,找到分、合点.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没有分支的地方叫干路,分开以后的路径叫支路.观察实验2中的开关S是在干路上还是在支路上?若想方便地控制使用每一盏灯,应该怎么办?(做课本上在干路和支路上都有开关的演示)

小结:并联电路的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

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

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指导学生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

探究活动

串联电路范文第7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第四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在学生的实验桌面上,有电池组,2.5V的灯泡两个,3.8V的灯泡两个,电流表一个,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首先教师要求学生画出有两个灯泡的串联电路图,并把任意两个灯泡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使灯泡发光。

闭合开关,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的方向是怎样的呢?(学生回答: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来,经过灯泡,流回电源的负极。)

提出问题: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二、进行猜想

让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提出自己的猜想。概括起来,有两种相反的意见:

1.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理由是: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不相等,靠近电源正极的电流大一些。理由是:电流通过灯泡时使灯泡发光,要消耗一些电能,所以电流通过灯泡后会减小。

对两种猜想教师都要表扬,说明学生经过思考,动了脑筋。哪种猜想正确呢?实验是检验对否的最好方法。

三、设计实验

各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各小组的方案主要不同之处是把电流表放在何处,测几个点的电流,用几个电流表去测。

有的组提出测两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开关之间的电流;②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有的组提出测三个点的电流:①电源正极和电灯甲之间的电流;②电灯甲和电灯乙之间的电流;③电灯乙和电源负极之间的电流。

通过讨论,大多数组认为测三个点的电流较好。(下面电路图中的A、B、C点)

对于用几个电流表去测量,有的组认为同时用三个较好,测一次就能同时看出各点的电流是否相同;有的组认为用一个较好,理由是:不同的电流表测量时可能有误差,同一处的电流用不同的电流表测量结果也可能稍有不同。最后统一意见,用一个电流表分别测A、B、C三点的电流。

四、进行实验

教师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流表,把实验结果如实地记录下来,填写在下面的实验记录中,并把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也记下来。

*

五、分析论证

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根据测量结果说出得到什么结论?

大多数组测量的结果是A、B、C三点的电流相同(即IA=IB=IC);但有一个组测出的A、B、C三点的电流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教师请其他组与这个组进行交流,共同寻找原因。各组提出的问题有:

1.是否电流表有问题?建议换一个电流表重新实验;

2.是否电路连成了并联?建议认真检查电路;

3.是否每次测量时用的灯泡不同?建议三次测量时不要更换灯泡;

4.是否电路没有连接好?建议认真检查电路。

这个组的同学认真听取了其他组的建议,经过检查发现是电路连接处有接触不良的现象。实验中用的是插件,有的地方插的松一些或没插好时,电流表的指针就会来回摆动,三次的示数会有不同。

六、再次实验

一次实验不一定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提出:换用不同的灯泡再做实验或者把三个、四个灯泡串联起来,多测几个点的电流,看一看各点的电流是否都相等?

经过同学们的多次实验,自己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七、评估交流

这节课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探究了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教师特别提出:应该表扬第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结论与其他组不同的这个组,因为他们实事求是,这是科学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的结果不同,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知道了一些在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这节课,又一次对学生进行了探究问题的方法训练。

最后,教师请学生提出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和还想知道的问题。

有的学生提出:既然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同,为什么两个灯泡的亮度不一样呢?

有的学生提出:用同样的电源,分别接上两个不同的灯泡时,为什么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以肯定,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学生在课下继续交流探讨,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继续探究这些问题。

点评: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探究实验课,目的是要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自主地探究实验得出结论。

本节课目的明确,安排合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尤其是对探究过程极为重视,对学生活动极为重视,这些都是探究教学的基本要素。

串联电路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串联并联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6-0150-01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初中物理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它既是章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从能力目标角度来说,这部分内容应教会学生连接简单电路,这也是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从知识目标层面来看,这又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实验,有利于学生巩固、吸收电学理论知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实验,除了做到课本要求的内容之外,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让学生认识到本实验的重要性,强化做好实验的意识

初中学生对电学知识大都有初步了解,在进行“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分组实验时,他们既兴奋,又紧张,因为这毕竟是他们第一次做与电有关的分组实验。实验前,教师应告诉学生串、并联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掌握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区别,还可以通过实验,亲自动手,学会接线方法,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实验时,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实例告诉学生线路出错导致的危害,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电路连接方法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做好实验的意识。

2 教师要充分准备实验

“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和其它所有实验一样,具有可操作性,但实验过程又具有复杂性,实验结果具有不可预见性。为了有的放矢,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在实验前,物理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工作:一是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什么是串联电路,什么是并联电路,做好知识上的准备;二是教师在课前可亲自动手做几遍,在做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难点在哪里,重点在哪里,哪个环节容易出现问题,有预见性,同时还要记录好实验时间,以便在教学中合理分配教学时间。三是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根据学生性格爱好、知识基础、学习习惯进行合理分组。如果考虑不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者考虑不全面,对实验中出现的一些意外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就会耽搁实验时间,打乱整个实验计划,不能完成预期的实验任务。

3 实验教学中的三种组织形式

为了让实验教学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实施,除了增强实验意识、改进实验方法外,还要考虑采取何种形式来完成实验过程。一般来说,实验课教学的组织形式可分三种模式,即指令操作模式、主动操作模式、指令主动相结合操作模式。

指令操作模式以教师为主导,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在教师指导下分步进行。这种模式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也有利于教学管理,减少实验出错率。缺点是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得到彰显,他们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由于在实验中学生始终听从教师的指令,亦步亦趋,也不利于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由于教师指令具有统一性,而学生是有差异的,会导致有的学生跟不上,有的学生等的很焦急,不利于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主动操作模式是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如讨论实验步骤、构思实验过程等,然后按各小组讨论情况自由操作。实验时,物理教师检查指导,解答学生咨询的问题,指出学生试验中的不当之处。这种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强。但缺点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师的指导、检查不一定能一一到位,另外,由于学生自主性强了,教学秩序也难以维持。

指令主动相结合操作模式融合了上述两种模式的优点,摈弃力其缺点。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宜采用这种模式。原因是:学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独立操作具有知识支撑;另外,由于电学知识有一定风险,还离不开教师的巡回检查和指导。更主要的采用这种模式即可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这个实验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4 该实验电路连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由于实验中要用到220伏的交流电,实验过程中导线不能乱扔,以免线头掉入交流电源插孔内而发生触电事故。

(2)连接电路前要分析好各用电器的串、并联关系,以及每个开关的控制作用,导线尽量要少用。

(3)断开所有开关,从电源的一个极开始,按电流流经的路径逐个连接电路元件。在并联电路中逐条支路进行连接,切不可多条支路同时连接。

(4)把接线柱上的导线连接牢固。接线柱处的线头不要太长,避免两接线柱导线接触,形成短路。导线应顺时针绕在接线柱上,切不可绕反了。

(5)导线摆放尽量不要交叉,分布合理,以便于检查电路。

(6)连接电路完成后一定要先检查,然后试触,最后进行正确操作,切不可连接完成后立即实验。

5 正确分析实验现象,及时得出实验结论

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一定要及时分析,得出结论,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例如,在研究并联电路实验中,有这样几个步骤:

第一步:电路检查无误后,干路、支路开关都闭合。

现 象:两灯都发光。

结 论:干路和支路开关都闭合时,电灯才都发光。

第二步:断开干路开关,闭合支路开关。

现 象:两灯都不亮。

结 论:干路开关能够控制所有用电器工作。

第三步:干路开关闭合,随意断开其中任一条支路开关。

现 象:断开哪一条支路上的开关哪一盏灯不亮。

结 论:支路开关只控制支路用电器工作。

这样,实验做完之后,实验目的也就自然达到了。有些同学只重视实验现象,而忽略了实验结论的及时归纳和总结,教师在实验时要注重引导,才能使学生达到从实践到理论的这一境界。

参考文献:

[1]常峰瑞.新课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方法探讨[J].中学时代,

2013-09.

串联电路范文第9篇

0 引言

二阶系统是《自动控制理论》课程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其时域数学模型为二阶微分方程。由于直接求解二阶或高阶分方程比较麻烦,特别是当系统的结构改变或某个参数变化时,需要重新列写并求解微分方程,因而不便分析和设计系统。经典的方法是利用拉氏变换法将微分方程转换为复数域数学模型,即传递函数,通过系统传递函数可以方便地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可以直接在时域里迅速而准确地求出系统的结果,而且这种结果是以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直观。特别重要的是,利用仿真软件的参数扫描功能,可以计算出系统某一参数取不同值时,系统输出的一组特性曲线。对比研究这组曲线,可以得出系统输出特性与该参数之间的关系。

使用电子电路仿真计算软件Cadence-PSpice,对RLC串联电路进行时域仿真计算,仿真计算出不同电阻阻值下的电容两端输出电压的曲线,分析研究这些输出电压曲线,找出输出电压与电阻阻值的内在关系,为研究系统时域特性与系统参数关系提供参考。

1 RLC串联电路的数学模型

RLC串联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R1、L1、C1分别为电阻、电感和电容元件,V1为激励直流电源,系统的输出为电容两端电压。将RLC串联电路看作是一个系统,系统的输入为Vi,系统的输出为电容两端的电压V0,研究在同一激励电压源下,系统参数的改变,对系统的输出特性有什么影响。

1.1 系统的微分方程

如果将RLC串联电路看作是一个系统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根据特性求出系统的数学模型。设电容两端的电压为,则电容流过的电流可表示为

1.2 系统的传递函数

通过求解上述二阶微分方程可以求出的表达式,从而分析电容两端的输出电压的特性。但是求解二阶或高阶微分方程有时比较困难,传统的方法是将微分方程转换为传递函数,通过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析系统的性能指标。

利用拉氏变换就可将微分方程转换为传递函数,对于二阶微分方程,转换方法是将ui写成Ui(s),将u0写成,将写成U0(s),将 写成s2・U0(s),即可写出对应的传递函数。

2 电容两端输出电压特性分析

根据《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理论知识可知,可以通过二阶系统的特征根研究系统的输出特性,二阶系统的特征根就是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分母方程的解。

根据取不同值时,二阶系统特性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如果选定RLC串联电路中L1为100mH、C1为0.1uF固定不变,电阻可调,那么调节电阻R1的阻值就可以改变ξ值,从而改变系统输出特性,电阻R1取值与系y状态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3 RLC串联二阶动态电路Cadence仿真计算

Cadence软件中的PSpice组件是一款常用的电子电路仿真软件,根据表1中电阻阻值的取值,利用PSpice组件对这些电路仿真计算,得出多组RLC串联二阶动态电路输出曲线图。

表1 R1取值与系统状态之间的关系

根据表1,取电阻R1为-100Ω为负值电阻构成如图3(a)所示电路,对该电路进行瞬时分析,得到的电容两端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3(b)所示。分析图中的输出波形可知,此时系统是个发散系统,说明该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与理论分析完全吻合。

取电阻R1为-0Ω为构成如图4(a)所示电路,对该电路进行瞬时分析,得到的电容两端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4(b)所示。分析图中的输出波形可知,此时系统输出是等幅振荡。

取电阻R1为200Ω为构成如图5(a)所示电路,对该电路进行瞬时分析,得到的电容两端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5(b)所示。分析图中的输出波形可知,此时系统输出是欠阻尼状态,输出电压经过几次振荡最终收敛到1V的稳定状态。

取电阻R1为2kΩ为构成如图6(a)所示电路,对该电路进行瞬时分析,得到的电容两端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6(b)所示,此时系统输出是临界阻尼状态,输出单调上升到1V的稳定状态,没有振荡出现。

取电阻R1为10kΩ为构成如图7(a)所示电路,对该电路进行瞬时分析,得到的电容两端的输出电压波形如图7(b)所示。此时系统输出形式上和临界阻尼状态相似,但上升的时间明显延长。

4 结论

串联电路范文第10篇

(A) 灯L1、L2同亮着

(B) 灯L2亮,灯L1不亮

(C) 两灯的灯丝全被烧断

(D) 电源被烧坏

解析:当开关S断开时,L1与L2并联,电路处于导通状态,两灯都发光;若闭合开关S时,L1、L2同时被短路,立即熄灭,这时有较大的电流通过导线、开关S和电源,而通过L1、L2的电流几乎为零,因此,电源会被烧坏,这是严重的短路故障.所以应选(D).

评注:1判断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很重要.要判断准确,可以从电源的正极出发,顺着干路中电流的方向去寻找,看电路是否有分、合点.如果电路没有分、合点,而是从正极经过一个一个的元件直接流向负极(即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若有一处断路,则整个电路中的用电器都不能工作),那么这个电路是串联电路;如果有分、合点,那么分、合点之间这部分电路就是并联电路(即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且一条支路的通断不影响其它支路用电器的工作).如在图2所示的电路中,各盏灯属于串联的有( );各盏灯属于并联的有( )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B)、(D)两图中没有分、合点,且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若有一个灯泡断开,则其它灯泡也不能正常工作,故各盏灯属于串联的有(B)和(D);(A)、(C)两图中有分、合点,且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若有一条支路断开,不会影响其它支路上灯泡的工作,故各盏灯属于并联的有(A)、(C).

2若电流从正极流出后不经过用电器就流回负极,则称电源短路,这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如在电路中发生了如图3所示现象,则在A、B间可能接了[CD#2].

解析:由图3可以看出,小灯泡不亮,电源和电流表都发热,是“由于电路中的电流过大”的原因造成的――即电流没有经过小灯泡而直接从电源的正极经过电流表流回负极,造成电源短路.故A、B间可能连入了以下列举的能造成短路现象的元件,如导线、电流表或开关等.

3若经过某用电器后再有分、合点,且在分、合点间有一条短路,如图4所示,则称用电器短路.

例2 如图5所示,要使灯泡L1、L2并联,则应闭合的开关是( )

(A) S1和S2(B) S2和S3

(C) S1和S3(D) S1、S2和S3

解析:本题可用“尝试分析法”进行分析求解.即先假设选项(A)是正确的,则当闭合S1和S2时,灯L1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2发光,假设选项(B)正确,则当闭合S2和S3时,灯L2被短路,电路中只有L1发光,都与“使灯泡L1、L2并联”相违背,故选项(A)、(B)都是错误的;若S1、S2和S3同时闭合,则电路被短路,两灯都不发光,也与“使灯泡L1、L2并联”相违背,故(D)选项也是错误的;只有选项(C)中闭合S1和S3满足题述要求,所以,正确的答案应选(C).

例3 某单位在前后有两个门,现有红、绿灯及电铃各一个,另外有电源、开关和导线,请设计一个电路图,并连接电路,使值班室的人能根据铃响,亮灯颜色,辨别来人是在前门还是在后门,要求灯、铃、电源都在值班室内.

分析:设计一个有多项要求的电路,要一个要求一个要求的思考.本题有两个要求,一是无论客人在哪个门按开关,铃都要响;二是按不同的门的开关,应亮不同的指示灯.按第一个要求两个开关控制同一个铃,故铃应在干路上,两个开关应并联构成两个支路;按第二个要求应把每个开关分别与两个指示灯连成两个支路,然后并联,再与电铃串联,最后接入电源正负极.按要求设计电路图(如图6)后,再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如图7所示).

说明:在设计连接电路时一般应做到如下几点:

1.若电源是干电池,要串联使用.

2.无论连接哪种电路,首先都要画好电路图,然后根据电路图连接电路.

3.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做电学实验时,严禁短路,连接电路时,开关都应断开.另外,导线要与接线柱接触良好,导线尽量不交叉,便于检查.

4.要判别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应注意:

(1)电路是否有分、合点;

(2)串联电路中只要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即被切断,而并联中的某一支路的通、断不影响其它支路的通、断.

5.遇到不易识别的非标准电路时,可将它整理成常见的标准形式(即画出等效电路).整理时,应找到电源,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着电流方向理清电路.

上一篇:数字电路范文 下一篇:模拟电路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