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处分申请书范文

时间:2023-03-04 17:25:21

撤处分申请书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1篇

14.1

14.1.1 定义

汽车消费贷款是指建设银行对在特约经销商处购买汽车的借款人发放的人民币担保贷款。 汽车指国家汽车产业政策所确定的汽车生产厂家生产的轿车、客车、货车等,具体品牌由各地一级分行根据市场需求及银企关系向总行推荐确认。 汽车特约经销商由二级分行根据经销商的资金实力、市场占有率和信誉进行初选,经一级分行确认后与经办行签定《汽车消费贷款合作协议》(附件2-14-1)。

14.1.2 对象

汽车消费贷款的对象是中国境内有固定住所的中国自然人及企业、事业法人单位。

14.1.3 条件

借款人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自然人 (1)年满十八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国自然人; (2)具有稳定的职业和经济收入或易于变现的资产,足以按期偿还贷款本息,易于变现的资产指有价证券等; (3)在申请贷款期间有不低于建设银行规定的购车首期款存入建设银行; (4)提供建设银行认可的担保。其中应要求其提供合法财产设定质押或抵押,或由银行、保险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我行不接受非本地户口的自然人以其贷款所购车辆设定的抵押。 (5)愿意接受建设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2. 法人 (1)具有偿还贷款的能力; (2)在申请贷款期间有不低于建设银行规定的购车首期款存入建设银行; (3)提供建设银行认可的担保; (4)愿意接受建设银行认为必要的其他条件。

14.1.4 额度

1. 借款人以可以质押的国库券、金融债券、国家重点建设债券、本行出具的个人存单质押的,或银行、保险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的,存入建设银行的首期款不得少于 20%,借款最高限额为购车价款的 80%。保险公司提供分期还款保证保险的可视同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但保险合同的具体条款应当由当地一级分行事先审定。 2. 借款人以所购车辆、房屋、其他地上定着物或依法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抵押的,存入建设银行的首期款不得少于30%,借款最高限额为购车价款的70%。 3. 借款人提供第三方连带责任保证方式(银行、保险公司除外)的,存入建设银行的首期款不得少于40%,借款最高限额为购车价款的60%。

14.1.5 期限 汽车消费贷款期限一般为1-3 年,最长不超过5 年。 法人借款期限最长不超过 3 年(含 3 年),自然人最长不超过 5 年(含 5 年)。所购车辆用于出租营运、汽车租赁、客货运输等经营用途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两年(含两年)。不同品牌的车辆其最长贷款期限不同,具体期限由总行在下达经营车辆品牌的通知中规定。

14.1.6 利率

贷款利率按照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执行,遇利率调整,在每年1 月1 日调整为新的贷款利率。单位汽车消费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执行同样利率标准。对中小企业的单位汽车消费贷款和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可按中小企业利率浮动标准上浮。

14.2 操作程序按照本《手册》第一篇第二章《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规定,一般包括受理、调查、审批、发放、贷后管理五个阶段。

14.2.1 受理

14.2.1.1 受理部门和人员

各经办行的信贷经营部门为汽车消费贷款申请的受理部门,信贷经营部门指定经办人员进行受理。

14.2.1.2 受理程序

1. 提供咨询。经办人员应热情主动接待申请贷款的借款人,向借款人介绍汽车消费贷款对象、条件、额度、期限、利率、保险(包括分期还款保证保险)、还款方式、违约处理、办理程序及借款人所需承担的各项费用等,解释汽车消费贷款的有关规定,明确告知借款人和保证人应当在进行资信调查时给予协助。 2. 资格、条件初审。经办人员在初步受理借款意向后,对借款人进行初审,若借款人符合贷款范围和贷款条件的,可就借款金额、期限和借款方式进行磋商。协商一致后应要求借款人将购车首期款足额存入本行。对不符合贷款范围或贷款条件的,拒绝提供贷款,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 接受申请。借款人填写《消费贷款申请书》,向经办行正式提出借款申请,经办人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如下材料: (1)自然人: ①《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申请书(个人)》(附件2-14-2); ②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证明或派出所证明、婚姻状况证明,已婚者应当提供配偶的上述材料,上述材料均需提供原件和复印件; ③有关收入证明,包括工资收入证明、出租车营运证等; ④与建设银行特约经销商签订的购车合同或协议; ⑤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抵押物还须提交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估价、保险文件,质物还须提供权利凭证,保证人同意保证的文件。以家庭共同财产提供担保的,应由配偶出具同意担保的书面材料。对于以所购汽车作为抵押物的,不需提供上述材料; ⑥购车首期存款证明; ⑦其他材料。 (2)法人 ①《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申请书(法人)》(附件2-14-3); ②《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法人执照》、法人代码证、法定代表人证明文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③贷款证(卡); ④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个年度的 财务报告及上1个月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 ⑤与建设银行特约经销商签订的购车合同或协议; ⑥抵押物、质物清单和有处分权人同意抵押、质押的证明,抵押物还须提交所有权或使用权证书、估价、保险文件,质物还须提供权利凭证,保证人同意保证的文件。对于以所购汽车作为抵押物的,不需提供上述材料; ⑦购车首期存款证明; ⑧其他材料。 从借款人提出申请到经办行正式受理的时间,一般应控制在两个工作日之内。

14.2.2 调查

贷前调查是对借款人提供的全部文件、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可行性和对借款人的品行、信誉、偿债能力、担保手段落实情况等进行的调查和评估。

14.2.2.1 调查部门和人员

各经办行的信贷经营部门为汽车消费贷款的主要调查部门,由信贷经营部门指定的信贷员进行调查。

14.2.2.2 调查内容

贷款采取实地调查的方式,内容包括: 1. 自然人: (1)核实借款人提供的资料是否齐全; (2)核实借款人提供的材料原件是否真实有效,原件与复印件是否吻合,材料之间是否一致; (3)核实借款人的资信及收入状况,是否能够按时偿还贷款本息,保证人是否有保证能力; (4)核实抵押物或质物所有权是否属于抵押人或出质人,是否已设定抵押及其他情况; (5)申请书所列其他事项是否真实。 2. 法人:参照流动资金贷款操作管理办法。

14.2.2.3 形成贷款意见或调查审批报告 1. 经办人员调查后,对拟提供贷款的,根据借款人收入水平、偿债能力、担保情况确定贷款金额、贷款期限和担保方式等事项。在确定担保方式时,应注意: (1)应尽量选择有利的担保方式。在有多种担保方式的情况下,应对每种方式的安全性、可实现性、实现成本、充足性等做出综合评价,首先应选择存单、凭证式国债等易于变现的有价证券质押,其次考虑银行保证或保险公司分期付款保证保险,最后考虑其他担保方式。 (2)在同时采取保证担保与物的担保的情况下,由于《担保法》规定保证担保只对物的担保以外的部分承担担保责任,因此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应在保证合同或分期付款保证保险条款中约定保证人对全部贷款承担保证责任。 (3)对可以转让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出租汽车营运权(出租汽车营运指标)可以设定质押担保。但出租汽车营运权经济价值较低或不可转让或出租汽车运营管理部门不予登记的,经办行不得接受以出租汽车营运权设定的质押担保。 2. 对于借款人为自然人的,直接在《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审批表(个人)》(附件2-14-4)上提出贷款意见;对于借款人为法人的,撰写调查审批报告(法人),具体要求参见本《手册》第一篇第二章《信贷业务基本操作流程》。 3. 经办人员提出贷款意见或撰写好调查审批报告后,连同借款人申请材料送交信贷经营部门主管复核,对拟同意贷款的,信贷经营部门主管签署意见后,报信贷审批部门。 经办人员对上述材料、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准确性负责。 对不同意提供贷款的,经办人员及时通知借款人,并做好解释工作。 贷前调查一般应控制在5 个工作日内。

14.2.2.4 保险审查

对于拟投保保险公司分期还款保证保险的,经办人员对借款人进行调查后应当向借款人提供保险公司办理汽车消费贷款分期还款保证保险所需材料清单,并要求借款人将清单所列资料提供给保险公司审查,以便保险公司确认是否接受其投保。

14.2.3 审批

1. 合规性审查。

经审查发现信贷经营部门送交的各种材料如不准确、不完整或不合规定,信贷审批部门有权要求其修改和补充,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贷款审查后,对拟发放贷款的,信贷审查部门结合信贷规模、资金情况,在审查报告中提出包括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和担保方式等要素的倾向性意见,签署姓名、日期后,将贷款调查审批表连同其他申报材料一起送交经办行有权审批人。对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信贷审批部门将材料返还经办人员,由其退还借款申请人。 2. 审批。审批材料主要包括: (1) 汽车消费贷款审批表或调查审批报告; (2) 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资料清单所列材料。 经审批同意的贷款,审批表或审批报告及相关材料返回信贷管理部门。 经审批不同意贷款的,将申请材料及时退还借款申请人,并做好解释工作。 审查和审批时间一般控制在3 个工作日之内。

14.2.4 发放

经办人员根据贷款最终审批意见,与借款人协商贷款条件,经借款人同意后,办理签订《汽车消费借款合同》(附件2-14-5)和担保合同、抵(质)押登记、保险、贷款支用等手续。

14.2.4.1 签订合同及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

1. 签订合同。借款和担保合同的填写、签章及其他具体要求请参见本《手册》第三篇第四章《信贷法律文书》4.2 的有关规定。 借款人为出租汽车公司并以所购车辆作抵押的,应当限制其在借款期间将所购车辆转让或变相转让给个人,以防产生纠纷。 经办行在同借款人签定借款和抵押合同时,应当要求借款人预填汽车消费贷款转存凭证,法人借款人预填转帐支票,用于贷款的支用。同时应当要求借款人将购车首期款转入经销商帐户。 借款合同经双方签章生效后,信贷部门向经销商出具《汽车消(来源:文秘站 )费贷款通知书》(附件2-14-6),经办行应当督促经销商协助借款人到相关部门办理领取牌照等手续,并在规定的时限内将购车发票、行车证复印件及各种缴费凭证交给经办行。 2. 登记。对于以所购车辆设定抵押的,经办行在收到购车发票后,与借款人共同到车辆管理部门办理汽车抵押登记。如当地车辆管理部门未开办车辆抵押登记业务,经办行不得接受借款人以所购汽车作为抵押物。 对于以可转让出租汽车营运权设定的,应及时向出租汽车营运管理部门登记。 以其他财产设定抵押或质押的,登记办法参照本《手册》第三篇第三章《信贷担保》有关抵押、质押登记的内容。 3. 保险。对于以所购车辆设定抵押的,经办行应当要求借款人在建设银行指定的保险公司办理车辆损失险、盗抢险、自燃险和第三者责任险等保险,并在保单中明确第一受益人为建设银行。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为保障保险期限不中断,经办行可要求保险公司收取一定金额的续保押金。 在抵押期间借款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销保险,在保险期间,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以外的毁损,均由借款人负全部责任。 经办行可以要求保险公司开立专门的赔款帐户,抵押车辆出险后,保险公司赔付的所有款项进入该帐户,由经办行根据借款人还款实际情况决定赔付款项的用途(偿 还贷款本息或支付给借款人)。 如保险公司同意投保分期还款保证保险,经办行应要求借款人及时投保分期还款保证保险,保险第一受益人为建设银行。 以其他财产设定抵押或质押的,保险办法参照本《手册》第三篇第三章《信贷担保》3.3.10 关于抵押物、质物保险有关内容。 4. 抵押物、质物的评估、保险、登记、公证等费用均由借款人承担。

14.2.4.2 提款

1. 前提条件。抵押(质)物已办理登记和保险,质物、权利凭证、购车发票和保单已移交经办行保管。 2. 贷款支用。前提条件落实后,经办人员通知信贷部门签发《核定贷款指标通知》一式3 联,同时通知借款人办理提款手续。核定贷款指标通知一联送会计部门作记帐凭证的附件,一联留信贷部门归档,一联送借款人,作为通知放款的依据。 提款有两种方式: (1)法人采取直接支用方式。根据其预先填制的贷转存凭证和合同约定的用款计划,将所借款项直接转入其在经办行的存款帐户; (2)自然人采取专项支用方式。根据其预先填制的贷转存凭证和借款合同约定,委托经办行按约定时间,将借款一次转入特约汽车经销商结算帐户中。 提款时,借款人填写《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转存凭证》一式五联交信贷经营部门,信贷经营部门签章后,由借款人交会计部门记帐。 会计部门凭借款合同和《核定贷款指标通知》为借款人开立贷款户,通过借款人送交的贷款转存凭证,直接将贷款划入借款人存款帐户或特约汽车经销商结算帐户。 贷款转帐凭证记帐后,两联会计部门留存,一联交借款人,一联交汽车商作收帐通知,一联交信贷经营部门作台帐登记的依据。 3. 台帐登记。贷款出帐后,信贷经营部门及时登记汽车消费贷款台帐。

14.2.5 检查

14.2.5.1 检查时限

贷款发放后,对法人借款人每季至少检查1 次;对自然人借款人侧重于还本付息监控,对连续两期未按约定还本付息的,应在第三期重点检查。

14.2.5.2 检查内容

1. 借款人是否按借款合同约定偿还贷款本息; 2. 借款人资格和偿债能力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3. 贷款抵(质)押物的保管及其价值变化情况; 4. 保证人的保证资格与保证能力的变化情况。

14.2.5.3 检查结果处理

在检查中如发现下述现象,信贷人员应认定借款人违约: 1. 借款人连续两期未按合同约定的分次还款计划偿还贷款本息; 2. 未经同意将设定抵押权或质权的财产或权利拆迁、出租、转让、赠与或重复抵押、质押; 3. 拒绝或阻挠经办行对贷款使用的监督检查; 4. 提供的文件、材料不真实,已经或可能造成贷款损失的; 5. 与其他法人或经济组织签订有损经办行权益的合同和协议的; 6. 保证人违反保证合同或丧失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能力,抵押物因毁损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质物明显减少影响质权的实现,而借款人未按要求落实新的保证或新的抵(质)押; 7. 借款人在还款期间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无继承人、受遗赠人,或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监护人拒绝履行借款人已签订的借款合同。 经办人员发现上述违约现象时,应向信贷主管汇报,在征得领导的同意下,按合同约定,根据违约性质、金额、程度,采取下列一种或数种方式处理: 1. 限期纠正违约行为; 2. 收回部分或全部已贷款项; 3. 处以罚息; 4. 从借款人存款帐户中扣款,偿还贷款本息; 5. 以处分抵押物所得价款或以兑现质物所得价款清偿贷款; 6. 追索保证人连带保证责任。对于办理汽车消费贷款分期还款保证险的,经办行应当及时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14.2.6 回收

14.2.6.1 正常回收

贷款偿还采取按月或按季等额偿还本金,按季支付利息,计算公式为: 每月还本金额=贷款本金/还款期数 利息按照实际使用天数计算。 按借款合同约定,经办人员要求借款人在每次还款截止日期前,填写《中国建设银行贷款还款凭证》一式4 联,到会计柜台办理还款手续;会计柜台也可依据借款合同约定,从其存款帐户中直接按月(季) 扣还贷款本息。还款凭证记帐后,两联会计部门留存,一联交借款人,一联交信贷部门归档。

14.2.6.2 提前回收 1. 借款人主动提前全部还款。经经办行同意,借款人可主动提前全部还款。经办人员要求其应在准备还款的1 个月前,向经办行送交《中国建设银行提前还款申请书》,申请提前还款。 2. 要求借款人提前归还贷款。按合同约定,贷款期间,借款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办行应要求客户提前归还贷款: (1)拒绝接受经办行贷后检查的; (2)提供的文件、材料不真实,拒不改正,情节严重的; (3)保证人违反保证合同或丧失承担连带担保责任能力,抵押物因毁损不足以清偿贷款本息,质物明显减少影响质权的实现,而借款人不按要求落实新的保证或新的抵(质)押; (4)借款人在还款期间死亡、宣告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后无继承人、受遗赠人,或法定继承人、受遗赠人、监护人拒绝履行借款人已签订的借款合同的。

14.2.6.3 清户撤押

借款人还清全部贷款本息后,会计部门办理贷款销户手续。信贷经营部门及时办理登记台帐。并按规定将执管的抵押或质押权利证明退还抵押人或质押人,请其到原抵押物登记处办理抵押注销手续。

14.2.7 不良贷款管理

借款人当月未按合同规定日期、金额还款的,经办人员在还款截止日后的 3 个工作日内向客户发送《中国建设银行催还逾期贷款/欠息通知书》,同时抄送贷款担保人,并取得回执。会计部门于还款截止日次日将当月应还款金额转入逾期贷款帐户。催还逾期贷款通知书及回执由信贷部门归档。 借款人连续3 期未按合同约定还本付息的,该借款人全部未还贷款应认定为不良贷款。 借款人连续两次未按合同规定时间和数额还款的,由信贷经营部门牵头,按合同约定,对以抵押或质押方式担保的贷款,通过依法处分抵押或质押物,收回贷款本息;对以保证方式担保的贷款,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代偿全部贷款本息。

14.2.8 资料管理

贷款资料包括:借款人申请材料、调查审批表、各类会计凭证、通知书等,贷款资料管理参见本《手册》第三篇第三章《信贷档案管理》。

附件 2-14-1

甲方:中国建设银行 行 联系电话: 地址: 乙方: 联系电话: 地址: 为促进汽车消费需求,推动汽车工业的发展,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根据《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实施细则》,经友好协商,就汽车消费贷款的合作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指定乙方为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业务的特约经销 商,积极配合乙方开展汽车销售工作,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

二、乙方在甲方开立基本结算帐户,营销资金通过甲方 结算。

三、对同意发放汽车消费贷款的借款人,甲方应当向乙方出具《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

四、乙方收到《汽车消费贷款通知书》后,应当协同借款人办理缴纳车辆购臵附加费、领取牌照等手续,并在 15 个工作日内将汽车发票、缴费凭证、行车证(复印件)提交甲方;对于逾期未提供上述资料的,甲方有权取消对借款人的贷款承诺,后果由乙方承担。

五、乙方应当保证提供给甲方的上述资料真实无误,否则,由此导致甲方不能追偿贷款而产生的损失由乙方负责。本协议期限届满不影响甲方继续对乙方行使追索权。

六、甲方在收到乙方所提交的材料后,应当在 5 个工作日内将相应的购车款划转给乙方。

七、甲方的贷款条件若发生变化应当及时通知乙方,并可应乙方的要求提供利率政策等有关信息。乙方应当定期向甲方反馈汽车销售的政策、价格等市场信息。

八、本协议未尽事宜,双方协商签订补充协议,补充协议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九、双方发生纠纷时,首先由当事人各方协商解决,协商无效时应当向甲 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讼。

十、本协议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字并加盖公章后生效,有效期 1 年,到期后经双方协商可续签合作协议。

十一、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为据。

甲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章) 乙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章) 年 月 日

附件2-14-2

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申请书(自然人) 申请人姓名 出生年月 年 月 工作单位 身份证号 性 别 联系 电话 户口所在地派出所 婚姻状况 现家庭住址 工作单位 配偶姓名 家庭电话 单位电话 身份证号 家庭邮 政编码 拟购汽车 情况 售 车单 位 名称 品 牌 车牌号码 汽车 型号 底 盘 号 购 车总 金额 万元 汽车 颜色 发动机号 存款情况 存 款帐号 存款 金额 存款日期 贷款期限 及金额 申请贷款金额 元 申请贷 款期限 贷款占购车价款比例 % 还款资金 及 还款计划 家庭月平均经济收入 元 每月还款额占收入比例 % 易变现资产 元 每月可归还借款 元 抵押方式 抵 押 物品名称 抵押物价值 元 有无估价文件 质押方式 质 物 名称 质物价值 第三方保证 保 证 单位名称 保证金额 元 借款申请人申明: 申请人申明:以上信息完全属实。无论银行是否贷款,银行都将保留此贷款申请书,本人同意:银行可以审查本人的收入、财产状况及就业经历。 签名: 年 月 日 借款人 配偶意见: 配偶意见:本人是借款人 的配偶,同意借款人向你行申请贷款。本人同意用本申请书所列的抵押物(质物)抵押(质押)。 借款人配偶签名: 年 月 日

注:1。易变现的资产指有价证券、金银制品等。 2.售车单位指从事汽车买卖的经销商。 3.车牌号码、底盘号、发动机号由经办行填写。 附件2-14-3 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申请书(法人) 企业基本情况 单位性质 联系电话 主管部门 邮政编码 注册资金 资产负债率 法定地址 信用等级 通讯地址 法定代表人 拟购车情况 品 牌 型 号 购车总金额 元 售车单位名称 在本行存 款帐号 贷款金额、期限 申请贷款金额 元 申请贷款期限 月 贷款占购车价款比例 担保方式 抵(质)押物 名称 抵(质)押物 价值 元 保证人名称 保证人地址 保证人通讯地址 保证人联系电话 借款申请人 申明: 以上情况完全属实。银行无论是否贷款,都可以保留此申请书。本单位同意,银行可以为贷款之目的审查本单位资信及其他情况。 法定代表人 (或授权人)签名(章) 年 月 日 附件2-14-4 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审批表(个人) 申请人姓名 性别 出 生 年月 婚 姻 状况 身份证号码 存 款 帐号 家庭月收入 联 系 电话 售车单位 品 牌 型号 保险公司 贷款金额 利率 期限 每期还款 担保 方式 抵押:汽车 房产 土地使用权 其他(注明 ) 质押:存单或国债 出租汽车营运指标 其他(注明 ) 保证:银行 保险公司还款保证险 其他(注明 ) 保证方式调查评价意见: 经办人意见: 信贷经营部门负责人意见: 审批人意见: 附件2-14-5 _________________公司: 购车客户 欲利用我行汽车消费贷款购买 牌 型汽车 辆。 经审查,符合我行贷款条件,同意向其发放汽车消费贷款 元(大写),请贵公司协同购车客户办理汽车牌照等手续,并在本通知书发出之日起 个工作日内直接将该客户购车发票、缴费单据(原件)及行驶证(复印件)等移交我行,逾期后本通知自动失效。 特此通知 中国建设银行 行 一九九 年 月 日

附件2-14-6

合同编号: 贷款人(全称):中国建设银行__________行 地 址:__________________ 信贷业务电话:_______会计业务电话:____ 传 真:_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全称):_________________ 自然人身份证号码:________________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号码:______________ 借款人住址(地址):_______________ 电 话:_________________ 传 真:_________________ 开立基本存款帐户银行:______________ 帐 号:_________________ 借款人(以下称甲方): 贷款人(以下称乙方): 本借款合同由当事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和《中国建设银行汽车消费贷款实施细则》经协商一致签署,双方承诺恪守信誉,严格履行。

第一条 借款金额 人民币(大写)________元,(小写)_____元。

第二条 借款期限 借款期限自___年__月__日至___年__月__日。

第三条 借款用途 用于向 ____ (经销商)购买____牌汽车。

第四条 贷款支用 贷款支用是指将贷款从贷款帐户划到甲方指定的存款帐户。 本合同项下借款有效支用期为本合同生效之日起___个工作日,在有效支用期内,甲方协助乙方落实担保手续后,应当一次性支用借款。甲方支用借款采取_____(直接支用/专项支用)方式,乙方将借款直接转入______(甲方/经销商)在乙方处开立的存款户内。若由于甲方原因导致在有效支用期内未落实担保手续,则乙方有权取消甲方未支用的借款。

第五条 借款利率 月利率___‰,借款期长于一年的,借款期内遇国家法定利率调整,则于下1 年年初,根据当时人民银行确定的相应档次的贷款利率确定下1 年的借款利率。借款期不超过一年的,执行本合同利率,不受国家法定利率调整的影响。

第六条 还本付息 甲方采用月均还款法。经计算,甲方从支用借款的次月开始按月等额归还借款本金__________ 元,还款日为每月__日至__日,最后一期还款不能迟于本合同期限届满日。贷款利息自贷款转存到甲方指定帐户之日起按实际使用天数计算,实行按月付息,甲方应在每一付息日(每月20 日)如数支付该期借款利息。 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偿还的贷款部分视为逾期贷款。 甲方全部提前归还借款本息,应当提前 30 个工作日通知乙方,并征得乙方同意。甲方已计收的利息不随期限、利率的变化而调整。

第七条 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一)本合同生效后,借贷双方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 (二)甲方如将本合同项下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第三方,应事先经乙方书面同意,其转让行为在受让单位和乙方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后生效。 (三)甲方发生合并、分立、承包及股份制改造等转制变更时,要事先征得乙方的书面同意。 (四)本合同项下当事人变更住址(地址)、电话或传真号码应当事先通知其他当事人。 (五)甲方死亡或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死亡,甲方的财产代管人或合法继承人应当继续履行借款合同约定的还款义务。

第八条 借款担保 (一)对于本合同项下的借款本息,甲方应当选择下述一种或两种方式提供担保。 1. 第三方保证方式担保; 2. 抵押方式担保; 3. 质押方式担保。并另行签订《保证合同》或(和)《抵押合同》或(和)《质押合同》作为本合同的从合同。 (二)甲方以抵押方式提供担保的,需办理抵押登记及保险手续,并应当在保险合同中明确乙方为被保险人。保险期限不得短于贷款期限。在抵押期间,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中断或撤消保险;在保险期内,如发生保险责任范围以外的毁损,均由甲方负全部责任;如保险中断,乙方有权代为保险,所需一切费用由甲方负担。

第九条 甲、 乙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有权要求乙方按合同约定发放贷款; (二)甲方应当按合同约定的还款计划按时归还全部借款本息; (三)甲方应当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不得将贷款挪作他用; (四)甲方应当按照乙方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并对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五)乙方有权对贷款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六)乙方有权对甲方的经营情况进行监督; (七)乙方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发放贷款。

第十条 违约责任 (一)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乙方对挪用部分从挪用之日起按日利率万分之__计收利息。 (二)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偿还借款,乙方从贷款逾期之日起按日利率万分之__计收利息。 (三)甲方未按本合同约定按时偿还借款本息,乙方有权从甲方在乙方处开立的任何帐户直接扣收。如果帐户中款项的货币与贷款货币不同,乙方有权按当日外汇牌价折算成贷款货币清偿贷款本息。 (四)甲方同意在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乙方有权停止甲方用款,提前收回已发放的贷款本息或依法处臵抵押物或质物: 1. 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七条(一)、(二)、(三)、(四)款约定; 2. 甲方违反本合同第九条(二)、(三)、(四)款约定; 3.甲方收入或经营状况明显恶化,卷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的诉讼(仲裁)程序,或发生其他足以影响其偿债能力或缺乏偿债诚意的行为; 4.设有抵押、质押或第三方保证的借款合同,抵押人或出质人违反抵押合同或质押合同,抵押物、质物因意外毁损不足以清偿本合同项下的贷款本息,保证人违反保证合同或丧失承担连带责任能力,甲方又无法落实符合贷款人要求的新担保时; 5.甲方违反本合同第十一条约定的。 (五)乙方未按本合同约定按时足额发放贷款,影响甲方按本合同规定使用借款,乙方应当按日息万分之__支付甲方违约金。

第十一条 其他约定事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条 合同争议解决方式 甲、乙双方在履行本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乙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讼。在协商或诉讼期间,本合同不涉及争议部分的条款双方仍须履行。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2篇

一、撤诉的时间限制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对申请撤诉的时间作出了限制性规定,通常认为,在被告就该案提出实质性的答辩前,原告可以自由撤诉,在这之后撤诉须经被告同意或法院允许。我国民诉法在当事人申请撤诉时间上只是原则性地规定为“宣判前”,由此带来的弊端显而易见:

首先,允许原告在辩论终结后还可撤诉,就会给原告为避免败诉风险而提供了合法机会。辩论终结后案件事实已查清,谁是谁非已经明了,如果对己方不利时,原告便以牺牲一半诉讼费这一微小代价而撤诉,从而合法地逃避法律的制裁,这与民诉法所追求的目的相违背。而且其撤诉后又可能再,法院又要为同一事实重新启动诉讼程序,不但增加了被告的诉累,也使法院为这种滥诉而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

其次,由于我国民诉法未对撤诉时间作出分阶段的规定,如果原告在被告提出答辩后撤诉的,势必会影响到被告“因应诉而取得之消极的确定权益”(下文将作详细论述),有悖于法律的公平原则。类似的弊病还有很多。

因此,我国法律在当事人申请撤诉时间上应规定为:在案件受理后至辩论终结前,当事人可以申请撤诉。并应借鉴国外立法中的经验,以被告是否提出实质性答辩为界将申请撤诉的时间分为两个阶段,在后一阶段申请撤诉的,是否允许,应由法院审查后裁定。

二、准许撤诉标准之完善

我国民诉法未对是否准许撤诉之标准做出明确规定,实践中只能依靠法官的自由裁量。这种弹性很大的“自由裁量”为法官咨意专断提供了“合法”的便利。在大力推进司法公正反对司法腐败的今天,讨论撤诉的标准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法院应对此进行严格的审查,并在认为当事人之撤诉申请同时符合了以下几个条件的情况下,才能裁定准许撤诉:

(一)、申请撤诉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民法通则》第4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这表明,为一项民事行为必须是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具体说来,当事人申请撤诉,须不是因为对方当事人或第三人的胁迫、欺诈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也不是因为身处困境而作出的无奈之举,更不应是法官出于某种考虑而对当事人的要求,而应是正常情况下,当事人完全发自内心的真实的意思表示。

(二)、撤诉必须不损害对方当事人之合法权益

对方当事人“因应诉而取得之消极的确定权益”,也需要得到法律的同等保护,在这种情况下,原告申请撤诉,不仅是对自己诉讼权利的处分,还将涉及到对方当事人对其权利的处分。如:原告误以为自己是权利人而,迫使被告不得不花费不菲的律师费,不得不花费人力、财力和时间去调查取证,所有这些损失,被告将在胜诉时获得补偿,在某些特殊案件中,因其成为被告而受损的名誉也会得到恢复。但如果原告撤诉了,不公平的待遇就非常明显了,因为这样不但使被告失去了在这一诉讼中胜诉的机会,还会使原告逃脱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因此,“原告,被告就得被动地应诉,原告撤诉,被告就得被动地退出”的局面应通过立法得到改变,当原告撤诉损害了被告之权益时,除非得到了被告的允许,否则法院应裁定不许原告撤诉。被告不同意原告撤诉的,应提出充分的根据和理由。

(三)、撤诉行为必须不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原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诉法的意见第161条规定:“当事人申请撤诉……如果当事人有违反法律的行为需依法处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撤诉……。”结合《民法通则》第58条之规定,当事人撤诉行为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裁定不准撤诉:

1、双方恶意串通撤诉,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的。如实体法规定违法合同的处理除返还原物或赔偿损失外还要追缴财产,若双方违法,应没收双方所得财产,收归国库。所以若双方恶意串通规避法律责任,从而损害了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时,理应不准撤诉。

2、违反国家指令性计划的。虽然市场经济条件下主要强调市场调节,但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如撤诉的后果违背了国家宏观调控方面的指令性计划的,应裁定不准撤诉。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4、违反了社会公共利益,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

(四)法定人的撤诉结果必须不影响被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有效地保护

法定人的撤诉行为与当事人自行处分行为不同,当撤诉不利于及时有效的保护被人的合法权益时,如:实践中存在着当事人父母所在单位或当事人所在地的居委会、村委会作为法定诉讼人,他们仅从自身利益考虑而为的撤诉行为,就是这一情形的典型表现,对此,法院应不准撤诉。

此外,在司法实践中还应慎重处理以下几种情况:

1、案件已先予执行的。这种情况下,如果原告申请撤诉,将使先予执行无据可依,不但给被告造成极大的损失,也会给法院的工作带来很大的被动,理应不准撤诉。

2、案件事实已查清的。此时事实已清,是非已明,纠纷也即将得到有效解决,如果准许撤诉,必将使纠纷复原,已付出的诉讼支出会付之东流,诉讼结果也将毁于一旦,以后可能还会重复此劳动过程,从而造成了极大的诉讼浪费。对此,法院可不准原告撤诉。

3、诉讼中原告明确表示放弃权利的。原告放弃权利后,对他来说,诉讼中实体意义上的诉权已经失去了意义。这时如再准许原告撤诉,他也有可能会因某种原因再,从而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等一系列不利的后果。因此,如原告放弃权利的,法院可不准其撤诉。

三、撤诉后再之限制

各国法律几乎无一例外地允许当事人撤诉后再行,但在具体操作中又有所不同:英国法律规定,被告进行实质性答辩后原告撤诉的,再须经法院许可;美国法律规定,在被告提出实质性答辩前,同一诉讼不得提出三次,在被告提出实质性答辩后,一般也允许原告再,但如果原告以前曾在任何联邦法院或州法院自动撤回过诉讼的,就不能再次;法国法律则允许当事人就同一事实对同一被告再行。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11条第一款第五项仅规定,撤诉后原告可就同一事实对同一被告再行。这样的规定会给那些滥用诉权者有机可乘,从而造成恶性循环,使被告陷于“滥诉”之中,法院也疲于奔命,人为地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应对此作出限制,有条件地允许撤诉后就同一事实针对同一被告再行:在被告提出答辩前撤诉,原告又的,应当允许,但不宜超过两次;在被告提出答辩后撤诉,原告又的,可制定具体标准,同时赋予法院审查权,由法院决定是否允许原告再。

四、当事人撤诉权之保障

没有救济就没有权利,保障当事人撤诉权同样是重要的。根据我国民诉法第140条的规定,当事人不能就法院不准撤诉的裁定提出上诉。换言之,法院不准撤诉,你想撤也撤不了,如果原告坚持不到庭或中途退庭,也能达到目的,被“按撤诉处理”了,但与自动撤诉相比,其退还一半诉讼费这一权利却被剥夺了。我国民诉法赋予了当事人撤诉权,但却没有明确该权利的救济途径,从而造成了当事人对法院的裁定只能服从。笔者认为,对于符合撤诉条件,只因个别法官所谓“自由裁量”而裁定不准当事人撤诉的,实际上就是滥用审判权,是对当事人撤诉权的一种侵犯。

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对法院的判决、裁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上诉,如判决、裁定已生效,则可提出申诉;人民检察院认为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可依法定情形提出抗诉。具体到裁定上,只有对人民法院不予受理、管辖权异议和驳回的裁定不服的,当事人才可提出上诉。如允许当事人就不准撤诉的裁定提出上诉,那么就会出现一审尚未结案就上诉的不合法现象。比较切实可行的救济方法是,加大对法官的错案责任追究力度,使法官对当事人的撤诉申请仔细审查,认真对待,从而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五、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

既然可以再,就有必要讨论一下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问题。我国《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该条文将提讼列为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之一,但对于权利人后又撤诉的,诉讼时效是否中断?

我国法律未规定撤诉对诉讼时效的影响,实践中各地法院做法不一,各持己见。理论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大致有两种观点:一为肯定说,认为即表明已积极行使权利,该事实不因撤诉而改变,故撤诉前的行为引讼时效中断;二为否定说,认为撤诉是撤回,亦即权利人对先前行为的否认,此属怠于行使权利,故撤诉前的,不引讼时效中断。

笔者支持肯定说,理由如下:

权利人提起了诉讼,符合《民法通则》第140条的规定。虽后又撤诉,但不影响这一次主张权利行为的效力。退一步讲,虽后又撤诉的,至少仍可证明权利人曾通过诉讼手段主张权利,至于义务人是否按要求履行了义务,则在所不问。有人认为,在诉状副本送达前,对方尚不知情,应认定为权利人尚未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不中断。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法院送达是有期限限制的,法定期间内任一天通知对方当事人应诉都不影响权利人在主张权利。至于人民法院尚未通知对方当事人应诉时,权利人就申请撤诉的,如法院审查后准许撤诉,则应将裁定书送达双方当事人,此时义务人也应知道权利人曾主张过权利。所以,后又撤诉的,诉讼时效应予中断,从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诉时重新计算。

六、应严格规范撤诉的具体操作程序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3篇

1947年10月参加革命,1958年2月7日因历史上自首一事被开除,开除前系原西北二公司干部学校教员,月工资73元。

一、简历

1943年8月至1945年元月于皖中临江办事处财粮科任出纳会计。

1945年元月至1945年10月于临江办事处流泗区政府任财粮副区员和出纳会计。

1945年10月至1947年元月皖中根据地军政北撤后,本人在家。

1947年元月至1947年10月在原籍做党的地下工作。

1947年10月至1949年5月在安徽南陵县做党的地下工作。

1949年5月至1950年12月在南陵县任副区长、镇长、乡长等职。

1951年元月至1955年3月在步兵九零师、建四师后勤处搞文书工作。

1955年4月至1958年3月在西北二公司任职。

1958年4月至今在安徽南陵居住。

二、1958年对谈兵开除的事实依据

1958年2月4号,西北第二工程公司,建西二干(58)字第[8]号文称:谈兵于1945年9月当敌我斗争紧要关头,政治动摇脱离了组织。1946年7月向敌自首叛变,暴露了自己是共产党员,党内外职务及北上前的一些组织,完全丧失了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应有的气节,背叛了党,背叛了人民,参加工作后,对问题重要情节一直隐瞒,这次审干中,经组织多次谈话教育,仍不老实交待认罪,在证据面前企图狡赖,实为不知悔改。

谈兵贪生怕死,卖身求荣,出卖组织、同志,为敌服务,并参加反动党团组织,问题情节实属严重恶劣,本人对问题交待不老实,态度高傲,在证据面前企图狡赖,为使严肃纪律,纯洁工人阶级队伍,经公司研究,报请西北工程管理总局批准,决定给予开除。

三、本人申诉及要求

谈兵同志对自己受处分的事实依据没有提出异议,但对自己的处分决定认为过重,多次提出申诉要求组织对自己当时自首的动机和目地,造成的后果以及任伪职和参加的三青团等情况予以调查而后给自己一个适当的结论和妥善的处理。

四、复查情况(此为1981年的复查――自注)

1.关于谈兵的自首叛变问题:

①当时的环境及自首的动机:宣城林业局干部谈诚在旁证材料中称:我和谈平同志住在一个村子,是同姓同宗,他和我一样是独根独苗,抗日战争他任流泗区财粮员、机关支部书记,我是该区下属张桥乡任办事员。1945年8月25日,我新四军第七师奉命北撤,当时谈平同志决定随军北撤,路上被其母亲拖回来,因为他很小丧父,他母亲年青就守寡,养他一个儿子,当然心痛,舍不得,部队也同意他留下来埋伏……。北撤前我村住着七师一个卫生所,谈平家也例外住着一个年轻的伤兵叫施得妙,是庐江县人,施住在他家有年余,当北撤时他伤未好,不能随军北撤,继续住在谈平家。当时白色恐布(怖)极为严重,伪政府保、乡都设立了保核心小组(系专门办理自首登记机关),伪乡中心组每天抓人,今天抓这,明天抓那,弄的(得)我们每天下地干活夜间东宿一夜,西宿一夜,不敢在家睡觉。到1946年下半年,本乡本保大多数脱产区乡干部除掉跑到外县去没有自首和登记外,大都已办过自首或登记手续,有的托亲朋花钱,有的亲属兄弟代办自首手续。当时伪太平乡中心组组长范问农北撤前是我们区委组织委员,北撤是他叛变了,当上了伪乡中心组组长。大约在1946年7、8月间,范扬言要抓谈平,不仅说他是“奸匪”,并说他家窝藏“奸匪伤兵”。我们得知这一消息非常担心施得妙同志的安全……。一天晚上,谈广金(中共党员,此人已死)、我、谈平、施得妙四人在一起商量怎么办,范问农是地头蛇,心眼狠毒,许多革命同志被他抓去打得死去活来,弄得倾家荡产,有的活活被他打死。如果要跑吧,到处抓壮丁,他母亲是不会同意的,如果不跑,早晚有被抓去的危险……最后还是谈广金同志提出,让谈平一个人去自首,这样不仅能保住施得妙同志安全,也能不使我和谈广金被抓走。结果同意他这个主张,于是谈平第二天到太平乡中心组叛徒范问农跟前去自首……。

②谈平自首后没有给组织带来人员等方面的损失:

离休干部、原无为县太平乡地区我方区特派员鲍先荣(别名胡朋)旁证材料称:谈平自首叛变问题组织上是掌握的。谈当时供出的革命同志情况是:①北上,已经离开此地的;②留在此地但已办过自首手续或已经暴露的人员。因此,谈平的自首没有给组织带来人员的伤亡。这些情况我们当时都是了解过的。关于脱党宣言,那是早就印刷好的,每个自首人员签个名就行了……。宣城地区林业局干部谈诚在旁证材料中称……“回来他告诉我说,范问农明知故问他担任什么职务,是否共产党员,当然照实填上表。唯有说知道哪些人,谈平说我只写了已经办过自首的和已经北上的几个党员,别的什么也没有写……。在他自首后,也未(有)因他供出的同志而被捕,当时提供的不是已经自首的就是随军北撤的那些人……。”安徽宣城地区财政税务局干部郑业苍在旁证中称:谈平在自首时,当地党组织和我方工作人员均未受任何损失,这个问题在、镇反、肃反、审干时,当地群众都搞得清清楚楚……。同时,郑业苍还证明:1947年5、6月间,谈平来我家和我说:现在上边要在我地开辟根据地,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打入敌人心脏;他叫我去县调查室办自首打的(得)越深越好,以取得合法身份,好保存自己,开展工作……。在自首之前,他叫我可以不暴露党员身份,因为我是在皖南地区参加共产党的,当地人对我不了解,无法审查。谈平叫我在自首上只能供写一些已经北撤或已公开的行政人员,不能暴露埋伏的人……。

③谈兵的自首叛变一事解放前后已向组织作了交待,据当时的区特派员鲍先荣提供:关于谈平自首叛变问题事后经了解,谈平当时经涂斌介绍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时,此问题已向当地的党组织负责人涂斌交待过,组织上是掌握的……。又据安徽省纺织工业局办公室主任芦前玉同志称(此人1952年任步兵九师后勤处政治协助理员):记得谈平同志历史上自首问题已搞清楚,在当时他要求恢复党籍,因三反、五反,接着又整党,后来整个部队转业不在一起,就无法恢复他的党籍。

2.关于谈兵同志1947年任“乡自治促进会”副主任的调查情况:

原处分材料将谈兵同志1947年重新参加工作后,任“乡促进会”副主任职务定为伪职。本人为此多次申诉说明任乡促进会副主任之职一事,是奉组织决定,打入敌人内部的,表面上干的的伪职,实质上是为共产党地下组织活动服务的。此事经调查结果如下:

鲍先荣称:1947年5、6月间对中统系统进行改组,将原来的“乡中心组”改为“促进会”,“促进会”的任职人员由地方选举产生。当时,我们党组织钻了敌人这一空子,全部将我们的人选派进去,吴存钊和谈平是我请示上级同志后派到伪太平乡“乡促进会”任主任和副主任的,这个组织表面上是的地方组织,实际上全由党组织掌握,并做党的地下工作的。该组织同年十月被敌人所破,吴存钊同志被捕,谈平即转入地下武装活动,在此同时,谈平母亲也被捕坐牢……。吴存钊证明:1947年5、6月间,无为东乡地区的地下领导人胡朋(即鲍先荣)找我,说伪“中心组”要改成“促进会”,并要我打入“促进会”,掌握敌人的内部情况,“促进会”任职人员从自首人员中选举产生,7月份选举,我被选为促进会主任……我提出让谈平当副主任,胡朋同意。我就向调查室打了报告,也同意。“促进会”名为的组织,实际上是被我地下组织所掌握的,是给共产党办事的。“促进会”活动了四个多月,敌人怀疑我们,工作不好开展,谈平经组织同意,转到江南去了。不到半个月,我就被捕了,谈平母亲因保护八路军的一个伤员,和因她儿子在“促进会”搞活动也同时被捕了,后经组织多方营救,才保释出来……。郑业苍证明:1947年7、8月间,乡中心组撤消,改为乡自治促进会,人选由地方自首人员中选举产生……。当时游击队长胡朋(即鲍先荣)为了打入敌人内部做情报工作,就秘密直接控制这次选举工作。会场是由伪太平乡中心组长倪建民等掌握,实际上游击队早就秘密安排了人选。会前各游击队组织已串通选举游击队指定的吴存钊为主任,朱坦然为副主任,谈平和我为书记(即文书)。朱坦然因不是游击队成员,很快就把他排挤掉了,又经过游击队同意,将谈平向报批升为副主任。“乡促会”成立后,为游击队提供了多次情报,使游击队得以稳住脚跟,迅速建立了游击政权。“乡促会”的活动在1947年底左右,被发觉了,当即吴存钊被捕,我和谈平得到组织通知,立即离开了家乡。离开家乡后,谈平在江南由游击队组织安排在南陵县做联络工作,我也于1948年正式加入游击组织……。同时,谈平家在游击时期遭受了很大摧残,他母亲为掩护伤员和为谈平参加游击队的事遭受两次抄家,两次被捕,在抄家时他的前妻(童养媳)被打吓致死。他母亲在两次坐牢后致成瘫痪,他母亲死时,在当地群众的证明下。还得到了人民政府的抚恤……。根据谈诚证明:谈平同志自首后,地下组织负责人胡朋同志为了保护我地下工作者和被埋伏的同志不受损失,曾先后让吴存钊、谈平等人到伪乡促进会工作,谈平外表是敌人,实际该伪组织被我地下党组织所控制……。

3.关于谈平参加三青团、和问题的调查情况:

郑业苍在旁证材料中称:我和谈平在举办的“感化班”学习时,有一个姓杨的(据说是伪调查室一个股长)拿着几十张入党申请书,要所有参加学习的人都写一份。谈和我当时都签了。那个姓杨的说,你们回去后等待批示(意思是要上级批准)。在我们回家后,从未接到什么批示手续,同时,我们家乡已正式有游击活动了,的基础政权已开始动摇,根本谈不上活动了。

安徽大学伙食科科长(当时三青团的骨干分子)证明:根据我的回忆,那时三青团负责人刘志祥(此人已死)介绍我参加该组织,并未听刘志祥告诉我他(指谈平)是三青团,同时该组织没有活动,他(指谈平)未参加此组织任何活动。

4.和谈平同时自首的有关人员处理情况:

和谈平一起自首的郑业苍称:关于我的政治历史结论,经组织多次审查,对我的自首问题没有定为叛徒,对我参加伪乡促进会的问题,没有定为反革命,在审干时均做了结论。

和谈平一起自首并一起任乡促进会正副主任的方玉在证明中称:组织上对我的结论是:是一种自首行为,免于处分。

其余同类问题的人员,均未做任何处理,外调中所能涉及的全部在职工作,有的还担任领导职务。

五、复查意见

综上材料所述,复查认为:谈兵同志在1945年皖中军政北撤白色恐布(怖)笼罩无为根据地时,向敌自首,脱离党组织,是革命意志不坚定的一种表现,是有一定错误的,但基于当时的环境,加之区组织干事范问农叛变后,对谈兵同志造成了很大的威协(胁),同时为了保护新四军伤员施得妙的安全,这几点,也是促成谈兵自首的客观原因。

谈兵同志的自首经查,并未给组织和革命同志带来不良后果,况第二次参加革命后,又如实地向组织做了交待,在战争年代,经受了考验,解放后在部队工作期间,又多次要求恢复党籍,说明此问题组织上是掌握的,不应按隐瞒历史论处。

关于第二次参加革命后,任“伪乡促会”副主任一事,实属地下党组织所指示,不应视为本人效忠敌人,为敌服务。

关于参加一事,因其只签写过一份志愿书,并未正式办理入党手续,也未发现有任何活动,应视为一般历史问题,三青团查无实据,原定事实失实,予以否定。

上述问题,经中共省建一公司党委常委1981年8月10日会议研究决定:谈兵同志自首属实,按是一种自首行为予以结论。

鉴于谈兵同志自首时客观情况,同时该谈的自首并未给组织和同志带来大的损失,参加革命后,上述历史已向组织作了交待,在战争年代为党作了一定的工作,因此,撤销1958年2月7日西北二公司给谈兵同志的开除处分,按就地退休处理。其工龄按有关文件规定,从1947年10月组织分配南陵县工作时起计算。

一九八一年八月二十日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4篇

近年来,"调撤率"这个词,从刚开始人们对它的敬而远之,到现在的汲汲营营,它在新闻报道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法院之间、法官之间风风火火地进行着"调撤"竞赛。撤诉是当事人可选择的结案方式之一,"撤诉率"是法院系统考核的绩效指标其中的一中,撤诉制度的设置旨在实现一种以调解占主流的法律解决机制,使得纠纷解决更加人性化,使法律更能为人们所接受。初衷显然是好的,但任何事情过犹不及,当司法领域急功近利地把"调解撤诉率"当作一项考核指标来盲目追求则是另外一回事了。据不完全统计,在部分基层法院,以撤诉结案的数量占结案总数近6成以上,民事撤诉占案件结案的比例之高不仅远远超出了其他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其在我国结案方式中所占的比例大有赶超调解结案的趋势。"成绩斐然"的调撤率真的如报道所说的"调撤率上升=当事人满意+率下降"吗?虽然撤诉率并不直接对应撤诉程序的合理性,却从结果角度显示了撤诉程序设计及运行过程中的问题。也就是说,高撤诉率本身并没有问题,需要深究的是高撤诉率背后的是否隐藏着非正当化的立法与司法偏差?

一、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现状及偏差

撤诉制度是各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必设的制度之一,它既是当事人处分自己诉讼权利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民法院结案的重要方式。民事诉讼中通常是在狭义上来理解撤诉的,当事人将已经成立之诉撤销,从而结束正在进行的诉讼程序,多数情况是原告提出撤诉。但因为在诉讼中还有一些当事人在诉讼地位上相当于原告,如提起反诉的被告等,这一意义上的撤诉也就当然地包括了撤回反诉、第三人之诉及撤回抗诉等。本文的研究仅限于狭义的撤诉。撤诉制度对保障当事人具体诉讼权利的实施,保障人民法院公正快捷地审理案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行撤诉制度自身的偏差却影响了其功能的有效发挥,造成了撤诉率的畸高。

(一)撤诉要件的规定不明确

撤诉既然能够产生结束诉讼程序的法律后果,撤诉的成立和有效就必须具备法定的要件。比如对撤诉的主体、撤诉意思表示、提出撤诉的时间、提出撤诉的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然而我国民诉法对撤诉要件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造成司法实践具体操作中的障碍。由于立法无明确规定,其撤诉申请能否得到准许,全赖法官的裁定。而在我国司法实践中, 法院似乎对于这项启动权属于原告的诉讼程序过于热衷,经常出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动员撤诉、强迫撤诉、诱骗撤诉,或者无理由却不准撤诉、或无理由却任意撤诉等,其直接原因乃是"调解撤诉率"的司法政策直接影响了法官的心理,削弱了其依法办事的观念,扭曲了其正常司法行为。撤诉作为衡量法院或法官工作的一个重要考核指标,法官在实践中大量促成撤诉,尽管不符合撤诉条件或者当事人的纠纷根本没有解决,从而营造出撤诉率的"虚假繁荣"。当原告滥用撤诉权可能损害另一方当事人利益时,法官往往不能更好地比被告估计自己的损失而准许原告撤诉,在客观上怂恿了原告滥用诉讼权利的行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我国撤诉制度中完全忽略了被告的权益,撤诉只是原告和法院的事,被告无权介入。不管是原告申请撤诉还是按撤诉处理,都不征求被告的同意,法院的裁定也不受被告权利的制约。被告只能因原告的行为而被动的参与诉讼。这样,一旦原告撤诉,被告为诉讼所作的各项准备和投入都将付诸东流,特别是在言词辩论之后,损失更大。被告对胜诉判决的期望也因此而化为泡影,而他所遭受的这些损失却无法获得赔偿,除了得到一个通知外,无任何救济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撤诉效力的设定不合理

所谓撤诉的效力是指撤诉后产生的法律后果。撤诉的效力通常表现为两个方面。首先,撤诉导致诉讼终结。诉被撤回后,基于诉之提起而引起的一系列诉讼上的法律关系归于消灭,诉讼因此而终结。撤诉后法院不得对该案件再继续审理,当事人也不得要求人民法院就原诉讼程序再行审理,撤诉是法院审结案件的重要方式。其次,一审撤诉后原告可再行。撤诉虽然结束诉讼程序,但当事人的纠纷却不一定得到解决,因而允许当事人在撤诉后就同一纠纷再行。这样规定是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体现,但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一定限制的,否则就会导致权利被滥用,当事人应本着善意之目的行使撤诉权。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原告申请撤诉或是法院按撤诉处理后原告的再行为又未作出任何限制。除了某些特殊性质的案件外,原告再次,只要未超过诉讼时效期限,且符合法定的条件,人民法院就必须对原告的再次予以受理。这意味着原告可以就同一事由再次向法院循环、撤诉,这样不但为原告滥用撤诉权提供了合法的机会,而且还使法院和被告陷入无休止的诉讼痛苦中,也破坏了程序的安定,导致司法资源的巨大浪费。

(三)按撤诉处理的设置不科学

关于按撤诉处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规定:"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诉处理;被告反诉的,可以缺席判决。"可见,在我国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按撤诉处理。而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可以缺席判决。首先,原告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行为不能简单等同于撤诉的意思表示,"原告之不到庭或中途退庭的行为与诉之撤回之意思表示在逻辑上尚非处于同一层面。是以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于原告间或生某种不利益。惟该不利益似仅为于此情形下其所提之诉在裁判上可得之保护可能性较其出庭积极为本案之言词辩论较小而已,要难生由受诉法院裁定按撤诉处理而使原告所提之诉消灭之后果。" 其次,这种立法规定显然将原、被告置于不同的诉讼地位,同样的行为却遭到法律截然不同的对待,违反了民事诉讼中原、被告诉讼地位平等原则。民事诉讼平等原则是一项重要的诉讼原则,它为当事人设定平等的诉讼地位、平等的诉讼权利,并以这种平等制度来保障民事诉讼的公正性。如果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不平等,认为原告的诉讼地位天然地优于被告,不仅不利于及时、准确、公正地解决纠纷,实现诉讼目的,而且有不利于司法公正。

(四)诉讼和解效力的界定不到位

诉讼和解,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双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就争议的问题进行协商、互相让步,达成和解后结

束诉讼的活动。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虽然把诉讼和解作为当事人享有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明确加以规定,即我国民事诉讼法第51条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行和解"。但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并未对诉讼中达成的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予以规定。在当事人双方达成诉讼和解后,以原告撤诉的方式来处理,无论在法学理论方面,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带来了更多的问题。由于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达成的和解协议,依照法律规定是不具有执行力的,这为被告欺诈提供了空间和可能。如果原、被告和解,原告向法院撤诉,事后被告反悔,不执行和解协议时,原告无其他救济权利,只能通过重新来达到维护自己权益的目的。被告的不诚信利用了诉讼和解无实质效力的弱点,逃避责任,同时造成撤诉率畸高,但纠纷始终不能彻底解决。

二、民事撤诉制度的比较研究

我国撤诉制度的设置先天不足,因此导致了立法和司法的诸多偏差。其他国家或地区对于民事撤诉制度的设置与我国有所不同,我们有必要进行比较研究,对可取之处予以借鉴。

(一)撤诉要件的规定

在德国,《德国民事诉讼法》第269条对撤回的时间范围、要件、表达方式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法院在撤诉上没有被赋予较大的职权,无论案件的性质和范围如何,只要原告将撤诉的意思表示向法院作出,法院都应当允许撤诉。在判决作出并宣誓之后,而尚未确定之前,原告都可以撤诉。在法律所规定的不同时间段,撤回诉讼的要件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1)言词辩论之前撤回诉讼,不经被告同意;可以口头撤回诉讼,不必以书面形式作出,但应向法院表示。(2)言词辩论之中撤回诉讼,要经被告同意;可以口头撤回诉讼,不必以书面形式作出,但应向法院表示。(3)言词辩论结束之后,以及判决作出并宣誓之后,而尚未确定(未生效的),撤回诉讼要经被告同意;不可以口头撤回诉讼,只能以书面形式作出,并向法院表示。

在日本,包括撤回诉讼和拟制撤回诉讼两种类型。日本的民事诉讼法没有限制撤回诉讼案件的范围和性质,因此可以认为,无论案件的性质和范围如何,法院都应允许撤回。撤回的要件和表达形式也根据判决确定之前的不同阶段而定:(1)对方当事人对于本案提出答辩状之前,无须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即可撤诉,而且须采用书面形式;(2)对方当事人对于本案已经提出答辩状,须经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方可撤诉,而且须采用书面形式;(3)对方当事人在辩论准备程序中已经陈述,须经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方可撤诉,采用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向对方当事人送达撤诉的书状;如果以口头形式撤诉,则送达该口头撤诉的笔录副本);(4)对方当事人在辩论程序中已经开始口头辩论,须经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方可撤诉,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5)辩论结束之后,判决之前,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方可撤诉,而且须采用书面形式;(6)判决之后,但尚未确定,须经对方当事人同意,方可撤诉,而且须采用书面形式;(7)在判决之后,但尚未确定的任何阶段都可以和解,此时允许撤诉,但是须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方可撤诉,采用书面或口头形式。在上述七个阶段中,除第一个阶段外,其余各个阶段都系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方可撤诉,否则撤诉无效。日本把时间提前到对方当事人提出答辩状之时,在此之后,撤诉要经过对方当事人的同意。就时间而言,原则上在判决确定之前都可以撤诉。在撤诉的方式上,日本采用了严格的书面主义形式。

在我国台湾地区,撤诉分为撤回诉讼和拟制撤诉。对于撤回诉讼,应当由案件的原告提起,原告对于其所提起的任何种类的诉讼,包括婚姻事件之诉、亲子事件之诉,都可以撤回。并且,撤诉的时间范围也很宽泛。不论案件处于哪个审级、也不论案件是否经过言词辩论或判决是否已经做出,只要判决尚未生效,原告随时可以提出撤诉。撤诉的程序由于原告撤诉的时间不同,撤诉的生效是否须经被告同意也不同。在被告对案件进行言词辩论之前,原告的撤诉不需经过被告同意即可生效。原告以书状进行撤诉的,应在书状中应载明撤诉的范围,并提供与被告人数数量相等的善本。法院应将善本送达各被告。原告口头表示撤诉的,如果被告在场,法院应将撤诉的相关陈述计入笔录;如果被告不在场,则应将笔录善本送达被告。被告对案件进行言词辩论之后,原告撤诉必须经过被告的同意方可生效。原告以书状撤诉的,被告应于收到书状后10日内向法院或受命法官书面表示同意与否。如果被告逾期不表示异议,则视为同意撤诉。对于原告是否确有撤诉的意思表示以及撤诉是否合法,法院应当依职权进行审查。如果当事人对此产生争议,则应在审查之后,以中间判决否定撤诉的效力,或以裁定确认撤诉的合法效力。关于撤诉的方式,撤诉应由原告向法院或受命法官做出。但"于准备程序期日、言词辩论期日、宣示判决期日及其他期日,到场者,均得以言词向法院或受命法官为诉之撤回"。 被告表示同意撤诉的,也适用上述规定。

在英国,在诉讼过程中,原告可以随时撤回全部或部分诉讼请求。如果有多名被告,原告可以对所有被告或其中任何被告撤回全部或部分诉讼请求。如果有多名原告,经过法院准许或其他原告书面同意,原告也可以撤诉。但是,在一定情形下,原告的撤诉权受到一定限制。如果法院已经签发临时性禁令,或者当事人向法院提供担保,则原告撤诉需经过法院准许。如果原告已接受中期付款,在其撤诉应征得进行中期付款的被告同意,或经过法院准许。在原告为多数人的共同诉讼中,部分原告撤诉需经其他原告书面同意或法院准许。另外,被告也享有部分权利。除了上述提到的在特定情况下原告撤诉需经过被告同意的情形以外,被告还可以向法院申请驳回原告的撤诉通知书。可见英国要求当事人在撤诉时做出以后不再的允诺,对撤诉后再采取以当事人同意为依据的限制。当然,被告的这项权利也不是没有限制的,被告应当于撤诉通知书送达之日起28日内行使该项权利。原告撤诉需向法院提交撤诉通知书,并向其他各方当事人送达撤诉通知书副本。通知书中需载明其已向其他各方当事人送达该通知书的副本。在撤诉需取得其他当事人同意的情形,通知书还需要附上他人同意书的副本。如果对多名被告撤诉,通知书还需载明撤诉所涉及的各位被告。

在美国,《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41条规定了"自愿撤销诉讼"和"非自愿撤销诉讼"两种方式。依据《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41条第1款的规定,自愿撤销诉讼分为原告撤回诉讼、协议撤销诉讼以及法院命令撤销诉讼三种形式。(1)原告可以在对方当事人送达答辩状或即决判决的申请书之前的任何时间提出撤销诉讼通知书,并且不需要经过被告同意或法院准许,但如果原告在被告答辩后撤回的,则须经过被告同意或法院准许。(2)如果原告和被告在法庭外达成和解协议,则原告可向法院提交由出庭诉讼的双方当事人签名的撤销诉讼协议书,申请撤诉。(3)除了上述两种情况,原告申请撤诉必须依照法院命令或者法院认为有正当条件时,才准许撤诉。如果被告在原告的撤销诉讼的申请书向其送达之前提出反请求,该诉讼不能为了反对被告异议而撤销。但是,反请求独立于该诉讼进行审判并系属的不在此限。

由此可见,两大法系均对撤诉的主体、撤诉意思表示、提出撤诉的时间、提出撤诉的方式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撤诉是否须经法院同意,大陆法系国家一般认为,原告撤回,无需征得法院许可,撤回与否,完全由当事人自己决定,除必须征得被告的同意外,法院对撤诉的职权干预较少;英美法系国家较大陆法系国家更强调法院对当事人的干预。对于撤诉被告同意原则,如果原告在被告答辩或提交书面答辩状后撤诉的,须经被告的同意。对此,两大法系国家均无异议。但被告对撤诉的同意权的限制,两大法系各国的法律规定略有不同。

(二)撤诉效力的规定

在德国,撤回有如下后果:其一,撤回诉讼后,可以重新。其二,判决作出并宣誓之后,而尚未确定的,撤回诉讼,则判决无效。德国民事诉讼法也没有禁止原告于撤诉之后再次的权利,但 是法律规定了另外一种限制,即被告如没有受到在撤诉部分的诉讼中所支付的诉讼费用的偿付,其可以以此为理由拒绝参加诉讼。

在日本,关于撤回的效果,日本规定了两种情况:一是终局判决作出之前,视为诉讼从未开始,故可以提起同一诉讼;另一种是终局判决作出之后,则视为本诉已经提起过,并作出了终局判决,要受到既判力的拘束,故双方不得提起同一诉讼。与德国比较,两国在终局判决作出之前,或者作出之后,但尚未确定的,都可以撤诉,并且一旦确定则不能撤诉。两者不同的是,日本在终局判决后撤诉的,以后不得提起同一诉讼,但德国在这种情况下是可以再提起同一诉讼的。

在我国台湾地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63条第1款规定,诉经撤回以后,视为未曾提起,当事人并不丧失其实体权利。因此,原则上,应当允许原告就同样的诉讼标的提起同样的诉讼请求。但是,为了防止原告滥用权利,保护被告利益,同时保证程序的安定,对原告再次进行了限制。如果原告于判决做出后撤诉的,不得就同一事件提起同样的诉讼请求。然而,被告可以就同一诉讼标的以原告为对方当事人提讼。此规定与日本有细微的差别,都规定原告于判决做出后撤诉的,不得就同一事件提起同样的诉讼请求。但是对于被告是否可以就同一诉讼标的以原告为对方当事人提讼的立场不同,日本是否定的,而台湾允许。

在英国,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原则上禁止原告撤诉后重新,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告可以对同一被告重新,但必须经过法院的准许:原告在被告提交答辩状之后撤诉的以及原告重新提讼依据的事实与所撤回诉讼依据的事实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否则不得再行。

在美国,美国民事诉讼规则对于原告撤诉后能否再诉也因撤诉形态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果是原告自愿撤销诉讼,美国民事诉讼规则规定,原告撤诉后可以再次提讼,如果原告在重新提起的诉讼中又一次行使撤诉权,并且法院予以认可的话,那么法院将做出不得再次的登记,原告的再次权则到此终止,因为如果原告已经在联邦法院或州法院并撤诉,再次后又基于或包括同一请求又要撤回,则该撤诉通知书将产生既判力,该原告以后不得再次提起同样的诉讼请求,从而禁止原告重复。该撤诉通知书具有实体判决同等效力,即具有实体判决的既判力。当事人主张既判力必须证明两个诉讼涉及相同的诉讼理由和诉讼请求,而且对此已经有一个有效和最终的判决。如果是非自愿撤销诉讼的情形,经过法院的审查,认可被告的动议,那么原告的诉讼请求将会被驳回,并且原告不得再次。 所以非自愿撤销诉讼的效果比自愿撤销诉讼的效果更为严重。

由此可见,世界各国均对原告撤诉后再行问题实施了相应的法律限制。两大法系国家出于不同的立法政策考虑,有着不同的法律规定。如属大陆法系的日本新民事诉讼法规定,原告在法院判决宣告后未生效前撤诉的,要受到禁止重新的限制。属英美法系的英国民事诉讼规则规定,法院在准许原告撤回时,作为交换条件,法官一般会要求原告承诺就同一请求不得再行。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中则设定了"二次诉讼规则"来制约原告再行行为,即如果原告曾经在任何联邦法院或州法院中行使过撤诉权之后就同一请求提起相同的诉讼,并再次行使撤诉权的话,则法院在准许其撤诉的同时,作出原告不得再次的登记,从而禁止原告重复。

(三)拟制撤诉的规定

两大法系中,日本的拟制撤回诉讼、我国台湾地区的拟制撤回诉讼以及美国的非自愿撤销诉讼与我国的按撤诉处理的规定相似。

在日本,拟制撤回诉讼,又称为诉的准撤销,《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第263条规定:"当事人双方在口头辩论或口头辩论准备程序的期日不出庭或者在辩论或辩论准备程序中不进行陈述而退庭或缺席时,如果在一个月以内不提出指定期日的申请,则视为撤回诉讼。当事人双方连续两次在口头辩论或辩论准备程序中不进行陈述而退庭或缺席时,亦同。"可见,拟制撤诉是指在一审程序中,当事人双方在口头辩论或是辩论准备程序期日未出庭或者虽然出庭但是不参加法庭陈述就退庭,在一个月之内未提出指定期日的申请的;或者当事人双方在第二次期日仍旧不出庭或不进行辩论就退庭的,将被视为撤回诉讼。

在我国台湾地区,关于拟制撤诉,根据台湾《民事诉讼法》第191条的规定,如果双方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延误法院指定的言词辩论期日,除非有相反规定,否则应视为双方合意停止诉讼。如果四个月内当事人不继续进行诉讼,则视为撤诉。在停止诉讼期间,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可以依职权继续进行诉讼程序。当事人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参加的,也视为撤诉。

在美国,《美国民事诉讼规则》第41条第2款规定:"被告可以基于以下理由提出非自愿撤诉的动议:原告没有采取适当的步骤推动案件走向审判;原告没有出席预期的庭审或者审前会议;原告持续不断地延误时间或者申请延期延长了通常的期间。"如果原告提起的诉讼一经法院依据被告的动议驳回,则原告不得再次。因此,非自愿撤诉的批准具有严格的条件限制,一般很难获得同意。

由此可见,美国的非自愿撤销诉讼与日本、台湾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基于被告的动议作出的。

(四)诉讼和解效力的规定

在德国,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协议一经进入法院笔录,即可产生与判决相同的法律效力。具体到撤诉制度上,德国民事诉讼法就规定,原告与被告和解的,原告对被告负有收回诉之义务,如果原告违反承诺继续诉讼,则被告可以抗辩的方式引证原告所答应的义务,这样则会导致原告所提之诉不合法而予以驳回。在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关于和解协议的效力规定与德国大致相同,双方当事人的和解协议一经进入法院笔录,即可产生与判决相同的法律效力。在英国,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法院把和解事项记载在判决上,从而获得了强制执行力。在美国,和解协议经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合意判决后,具有与应诉判决同样的效力。

由此可见,与我国只是将诉讼和解作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规定,并未使诉讼和解真正独立的特征相比,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却将诉讼和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加以规定,赋予了其实质效力。

三、我国民事撤诉制度的完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构筑,撤诉制度的不合理性日益显露,严重阻碍了其应有功能的有效发挥。我国撤诉制度结构中之所以会存在法院权力和当事人权利、当事人之间权利失衡等弊端,其根源在于我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民事诉讼目的及理念的不同。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转变理念,把握好完善我国撤诉制度的指导原则,如强化处分原则、贯彻当事人平等原则和程序安定原则等。在正确的指导原则下,以现阶段的民事审判方式改革为契机,借鉴其它国家和地区的立法经验,对我国的民事撤诉制度加以完善。

(一)科学设置撤诉的要件

法官应当在民事撤诉程序中保持消极、超然、中立的地位,这是审判消极中立原则的必然要求。而在实践中,法官失去了中立,过度热情地对原告撤诉权加以干涉。实践证明,赋予法院对撤诉的无限制的实质否决权,只会导致权力的滥用,演变成为法官暗箱操作、武断专横的局面。因此,在弱化法院职权,加强当事人权利呼声高涨的今天,应当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取消法院对于撤诉行为的实质否决权,仅赋予其形式否决权。只要原告的撤诉行为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形式要件,法院就应当准许其撤诉,"对于原告的撤诉行为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者他人的合法权益则只能向行政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提出司法建议,而不能逾越司法中立的界限,成为国家、集体或者他人利益的代表,主动追究其法律责任。" 当然,这并不是说法院对原告的撤诉申请不再过问。法院对原告的撤诉申请仍应进行审查,但这种审查是形式上的审查。审查的内容是原告的撤诉申请是否是其真实自愿的意思表示,申请人是否符合撤诉的主体要求,以确定原告撤诉的真实有效性等等。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法院审查 撤诉的条件过于简略和零散,又仅仅停留在制度宣示层面,过多着眼于国家(法院)权力的角度,如此的立法规定对于纷繁复杂的撤诉实践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撤诉的要件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撤诉的时间。现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允许当事人在法院宣判前撤诉,出于尊重和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其处分权的考虑,是否应当将撤诉的时间扩展至判决生效前,即法院宣告判决后,除了一经宣告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以外,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的一段期间,原告都可以撤回诉讼有待商榷;(2) 提出撤诉的主体。原告及在诉讼中相当于原告的当事人(包括提起反诉的被告、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及其法定人以及经原告特别授权的诉讼人有权可以提出撤诉申请,但被告只能申请撤回反诉,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只能申请撤回参加之诉,这两种撤诉申请均对本诉不发生效果。此外,还要增加当事人对诉讼人撤诉的撤销权和追认权的规定。(3)撤诉的表示要件。即撤诉必须出于撤诉者的完全自愿,任何人不得以任何胁迫或变相胁迫的方式使撤诉人在违背自己真实意思的情况下为撤诉行为。法官也不得以任何借口强行动员当事人撤诉。同时,还要赋予当事人因受胁迫而撤诉情形下的撤销请求权。(4)撤诉的形式要件。即撤诉应当以书面行使提出,在法庭审理中可以用口头方式提出。

除此之外,撤诉还应当加上一个重要的要件,即撤诉以被告同意为生效要件。虽然被告没有撤诉的权利,但是撤诉与被告的利益息息相关,为保护被告的利益,实现双方当事人诉讼地位的平等,有必要赋予被告以撤诉同意权。首先,当事人双方均有权要求法院作出终局判决以结束彼此之间权利的争执状态,如果受诉法院无视被告的意愿而准许原告撤诉,实际上等于剥夺了被告追求胜诉判决的权利。特别是在被告实际答辩后,被告的付出与原告的付出是相当的,这时还过于考虑原告负担的成本明显违背了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其次,原告撤诉视为未,可于诉讼时效期间内任何时候再次提起同一诉讼,这意味着被告必须忍受可能再次被拖入诉讼程序的痛苦,这对被告而言未免有失公允。再次,赋予被告同意权还可以避免举证时限滋生的非正当撤诉,防止当事人在举证时限届满之前不能取得有力证据,或者经过证据交换后针对对方的有力证据需要更多时日调取相反证据进行反驳时,原告往往选择撤诉作为"以退为进"的手段。撤诉制度中以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设立的对应性权利保证了双方攻击与抗辩的力量平衡,它最为直接地体现了程序公正这一民事诉讼的最高价值理念。因此,无论是立足于坚决贯彻诉讼权利平等原则,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推进民事撤诉制度改革,还是从契合于世界各国民事撤诉理论的潮流出发,我国民事诉讼法均应赋予被告对于撤诉的同意权,以保障被告的权益。所以,建议在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31条中增加一款:"被告应诉后原告申请撤诉的,应当取得被告的同意。"这样,既保障了原告的撤诉权,又保护了被告的合法权益。

(二)合理规定撤诉的效力

诉的撤回使的效力溯及于时消灭,即视同为未。因此,撤诉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引讼程序的终结,当事人不得再要求法院按照原诉讼程序对案件进行审理,法院也无需对该案继续进行审理。从保障原告处分权的角度看,应当允许原告可以再行。如果对此一概而论也极有可能违背诉讼逻辑,而且允许原告撤诉后再行同时又会产生另外一个负面效应。不仅民事纠纷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反而使得民事法律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社会秩序也因此长期不安定,这不但与民事诉讼解决私权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之目的相去甚远,而且完全背离了诉讼公正和诉讼效率原则。"比较各国法律规定,美国允许撤诉后再,但从次数上加以限制,若原告就同一案件再后又自愿撤销的,就不能再次,日本对撤诉后再的规定也较为宽松,只是对于已做出终局判决后撤诉的案件,禁止再次提讼,英国则要求当事人在撤诉时做出以后不再的允诺,对撤诉后再采取以当事人同意为依据的限制。"

因此,基于我国未对原告撤诉再行作出任何限制的弊病,应与世界接轨,对于原告再行行为应实施相应的法律控制和制约。如果原告撤诉是在被告答辩之前的,可以允许原告再行,不作任何限制。因为,在被告还未对原告的作出答辩之前,此时被告尚未为诉讼作出实质准备,法院也未付出太多的资源,原告再行损害甚小。但如果被告己进行应诉答辩,法院也对案件进行审理的,原告再行使撤诉权,应当受到合理的限制。因为在此种情形下,原告再行,被告要为新诉作出相应的准备,法院之前的审理无效,一切又必须重新开始。我们可以参考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的相关规定,将原告在后种情形下的重新限定在两次内,赋予特定民事撤诉以既判力效果。如果原告在被告应诉答辩后撤诉的,法院对原告撤诉给与登记,如果原告后又撤诉的,就不再允许其再次,维护程序的安定。

(三)改革修正按撤诉处理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按撤诉处理制度,其立法目的在于对违反诉讼规则的当事人予以惩诫,但其制度设计显然未实现这一目的。可见,我国立法对原告缺席按撤诉处理、对被告缺席却为缺席判决的规定,不仅不能反映公平原则与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同时也不利于迅速地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纷争,会增加和应诉双方的诉累,有悖效率的价值取向,的确存在可改革之处。考察各国立法例,各国民事诉讼立法中都设立了类似的制度,如美国的非自愿撤销诉讼制度和日本民事诉讼法中的拟制撤诉制度。对各国的相关制度进行考察,不难发现这些制度的设立都遵循了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注重原、被告诉讼权利义务的对等性。

从诉讼权利平等的原则出发,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实现诉讼公正,在借鉴国外有关拟制撤诉的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按撤诉处理制度与缺席审判制度相整合,只有在原、被告双方均不出庭日起过一定期限的情况下,法院才可按撤诉处理。如果仅有一方当事人缺席,为了维护程序的稳定,保护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法院应当继续审理,由出庭的一方当事人进行陈述、辩论,并依照查明的事实、证据和缺席一方当事人提交的诉讼材料做出缺席判决。所以可将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和第130条相应地改为:"如果原、被告双方均未到庭,经过一定期间又未提出"指定期日"申请的,按撤诉处理。如果原告或被告一方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把"一方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的情况纳入缺席判决的范围,由缺席判决制度加以调整。同时,立法应该对"到庭与否的时间界限"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情形加以明确规定。

(四)直接赋予诉讼和解的实质效力

由于诉讼和解具有体现双方当事人合意、尊重当事人处分权、能够彻底解决纠纷、节约司法资源等特点,因而诉讼和解制度普遍存在于各国民事诉讼法典中。与我国只是将诉讼和解作为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加以规定,并未使诉讼和解真正独立的特征相比,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却将诉讼和解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制度加以规定,赋予了诉讼和解实质效力,而且当事人还可以通过一定途径取得类似判决的执行力。我国法律未对诉讼中的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予以规定,诉讼和解不具有终结诉讼的效力,因而,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达成的和解协议不具有执行力。这导致司法实践中,有些法官对当事人在诉讼中和解的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诉讼中调解的法律规定,将和解协议制成调解书,用诉讼中调解的方式结案。有的法院在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叫原告撤诉,用原告撤诉的方式结案。因此,在我国诉讼和解只是导致撤诉和调解的原因而已。所以,建议我国应对此进行完善,可以参照大陆法系的做法,补充规定原、被告双方如果在诉讼中达成和解协议的,将和解协议记入笔录,赋予诉讼和解实质效力,即具有与判决相同的效力。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撤诉制度与诉讼和解之间区别的混淆,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5篇

一、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督查监管工作,巩固机构改革成果

近年来,我委一再提出要转变机构编制传统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探索建立利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手段进行综合管理的新途径。遗憾的是编制立法滞后,缺乏法

律手段,经济措施也很有限,特别与预算管理结合不十分紧密。从机构编制管理现实来看,监管应当比审批更重要,不抓机构编制的监管,编制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机构编制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管理组织形式和编制配备工作,其本身无法不受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财力的限制,因此,机构编制的审批对象和其它资源配置一样是有限的,不可能随意地搞批发。这里,从行政、经济、法律三个方面作些探讨。

(一)行政监督措施有五种:1、实行目标管理,对机构编制的管理事项通过数值量化,进行考核监督;2、实行冻结停办,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为防止继续发展,采取冻结机构编制事项的办法。3、通过行政复议或上报备案,由上级出面纠正或阻止;4、通过通报,责令整改;5、直接撤销机构,取消编制;6、实施行政处分。

(二)经济监督措施有三种:1、建立编制与财政预算相衔接制度,把机构编制和事业单位的绩效列入预算的考虑因素;2、征收超编财政调节金。超编必然增加财政和社会负担,征收调节金有合理性。管理的目的在于控编,控制编制增长和征收调节金的价值取向不矛盾,不会出现靠超编创收的不利后果,只能提高控编的积极性,因此也是可行的。但要防止编内收取调节金。3、审计制度。通过审计来规范事业单位财务运行,杜绝人员混岗,杜绝吃空饷,提高事业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法律监督措施:1、制定编制管理办法,增加编制管理的公开透明度,扩大监管基础;2、依法注销。对不按《条例》进行登记和年检的事业单位予以注销,一旦注销,编制部门自动收回配给的编制,财政部门停止财政供给。这样可以促使事业单位依法办事。

二、加强自身建设,从基础做起,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进展

1、抓基础。首先要加大《机构编制管理手册》管理制度。结合年报统计,充分发挥《手册》在机构编制管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要切实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

2、抓改革。首先要认真做好机构改革的准备工作。按照自、地区统一部署,积极而稳妥地开展机构改革工作;其次深入开展事业单位改革。2003-2004年,我县将全面启动教育系统、卫生系统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按照政事分开、分类改革、精简效能、配套改革原则,扎实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顺利开展,目前,从教育系统已分流人员260余人。

3、抓队伍。首先要加强机构编制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加强督促,力争做到办公自动化、人员素质化,分工到人、各负其责,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深入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组织机构编制部门的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业务知识和市场经济知识、法律法规、科技文化知识等,全面提高机构编制部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机构编制部门工作水平。

三、乡镇机构改革的思路

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乡镇改革变数颇多,任重而道远。因此,下一步应重点解决我国长期地影响和制约乡镇改革的复杂因素和体制,如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乡镇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互相脱节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不能局限于“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转变职能”。具有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1、加快机构编制立法,积极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机构改革后人员出现新的膨胀,根本原因在于编制、人事制度滞后。编制管理尚未纳入法治轨道,人编分离,编制权威不够,人员进编把关不紧,编制违规监督查处不严。全社会整体人事制度改革尚未推行,改革中建立的人才竞争机制,改革后又不得不中止。要想彻底走出历史怪圈,必须尽快出台机构编制法,规范机构编制各项管理工作,建立机构编制督查制度,切实实行编制实名制管理,从法律和制度上把紧进人源头。积极推行领导干部公开选拨制度,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坚持“凡进必考”,彻底理顺人员上下进出的通道。实行编制实明制,让上的顺心,下的安心,群众放心。

2、制订改革长期目标,尽量采取“渐进式”改革方式。机构改革因其复杂性和系统性,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过来多采用“急进式”的改革方式,这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取得了较快的效果,但在人员精简上引起了剧烈震动,给改革带来了难以想象的阻力和困难。为此建议在转变职能上实行一步到位,在人员精简上则实行“渐进式”的方式,制定具体而又切实可行的长期目标,分批进行。在多渠道分流的基础上,应着重坚持“多退少补”的原则,每年新进人员必

须少于上年出编人员,能够不进的坚决不进,长期坚持下去,最终将人员精简到合理的程度。这不仅可减轻改革的震力,还可解决分流与用人的矛盾。

3、坚持政事分开原则,重新调整乡镇事业站所设置。乡镇事业机构的设置,不能搞简单的整齐划一和强制性的上下对口,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乡镇的实际灵活设置,有建有撤,有多有少。一是对乡镇事业站所进行清理分类,将具有行政职能的并入乡镇机关,确属事业性质的赋予其真正的独立法人地位,逐步推向社会和市场。二是撤销职能完全弱化的站所。三是进一步归并职能相近、规模过小站所,归并时实行纵横多向归并。部分乡镇的水利站可归并到农业农机服务中心,林业站因属县直管理,可对林地较少的乡镇,联合设立中心站。

四、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6篇

一是《行政许可法》对依法行政已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是《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权益,提出了更严、更高、更具体的要求,三是北京等地已经制定了省级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杭州、宁波也有两个地方性法规,这些地方的经验,可以吸收,工作中的教训,可以吸取。作为个人想法,制定了省级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可以有粗有细。细,是指应当全省统一的事项,应当有具体规定,如: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拆迁人、被拆迁人的权利和义务;拆迁补偿的范围(哪些应当补偿、哪些不可以补偿);安置的方式(宅基地安置、住房安置、货币安置);安置人口计算(哪些计入安置人口、哪些不计入安置人口);拆迁服务工作的原则;拆迁争议的受理范围、调处原则和程序、要求;法律责任等。粗,是鉴于全省各市、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一的实际,对一些事项在省作出控制性规定的同时,允许各市、县根据本地实际作出具体规定,如:拆迁补偿价格,由省规定价格下限,允许各市、县提高;宅基地安置面积,不得超过省规定的农村私人建房标准,要求各市、县从严;住房安置面积,允许各市、县在省定下限以上具体细化;确定动迁与评估相分离,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工作向社会开放的原则,要求各市、县作出具体规定,等等。

以上个人意见,并附《浙江省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草稿),供领导参考。浙江省征地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草稿)第一章总则(1-6条)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规范征地房屋拆迁行为,保障城市和乡(镇)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保护拆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适用范围)在本省范围内,因城市和乡(镇)村建设需要征收、征用、使用、整理、整治集体所有土地涉及房屋及附属物拆迁的(以下简称征地房屋拆迁),均应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主管部门)市、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简称征地拆迁主管部门)主管本级行政区域内的征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地实际,确定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市辖各区人民政府征地拆迁管理部门在征地房屋拆迁管理中的工作职责,由市人民政府决定。

第四条(相关部门及职责)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征地房屋拆迁管理工作,计划、建设、规划、房管、农业、公安、司法、工商行政、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配合、支持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做好拆迁管理工作。计划、规划部门在审核建设用地的计划立项、规划定点时,对拆迁范围内的住宅用地和确需搬迁的企业用地以及乡(镇)村市政公用设施、公益事业设施建设用地,应按城市规划和村镇规划的要求,同时统筹安排。被拆迁房屋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社区委员会,应当配合征地房屋拆迁工作。征地房屋拆迁必须遵守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第五条(拆迁当事人)本条例所称拆迁当事人的含义如下:

(一)拆迁人是指依法取得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单位。

(二)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拆迁私有住宅用房,被拆迁人是指被拆迁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及其家庭中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得到安置措施的成员。合法所有权人以被拆迁房屋有效权属权源文件记载为准。第六条(基本要求)征地房屋拆迁,拆迁人必须按本条例的规定对被拆迁人进行补偿,并按本条例的规定向被拆迁人提供安置措施。被拆迁人必须服从建设需要,如实提供被拆迁房屋的有效权属权源文件等资料,配合现场查勘、评估等工作,并在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搬迁交房。被拆迁人服从建设需要,在搬迁期限内签订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并搬迁交房的,可给予奖励。奖励费由拆迁人在拆迁资金中列支。

第二章拆迁管理(7-16条)第七条(冻结)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在受理建设用地申请,核定建设用地范围后,应依法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应当在拆迁所在地张贴,或者在报刊上刊登。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公布后,冻结范围内的单位、个人不得改变农业结构改种其他作物,不得新建、扩建、改建、装修房屋,不得改变房屋和土地的用途,不得买卖、赠与、交换、租赁、抵押房屋。违反本款规定进行的活动属无效行为,不作为增加拆迁补偿和安置的依据。各职能部门应当停止办理冻结范围内的前述审批手续。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应将征地拆迁冻结通告送达有关部门。冻结范围内的住户在征地拆迁冻结通告公布后迁入户口或者分户的,不作为增加拆迁补偿和安置的依据,但本条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建设用地单位在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后6个月内不申请征地房屋拆迁许可证(以下简称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征地拆迁冻结通告自行失效,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应以公告或书面形式通知有关部门恢复办理停止事项的审批手续。第八条(申请)因征地需要拆迁房屋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取得征地拆迁主管部门核发的房屋拆迁许可证后,方可实施具体拆迁行为。申请房屋拆迁许可证,应提供下述资料:

(一)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计划批文;

(二)用地规划文件及用地规划图;(三)用地批准文件或用地批准表达文件;

(四)房屋拆迁动迁服务委托协议、房屋拆迁价格评估委托协议;

(五)拆迁方案;

(六)建设用地勘测定界资料;

(七)征地拆迁主管部门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拆迁方案应载明下述内容:

(一)房屋拆迁的地点和四至范围;

(二)拆迁补偿的政策依据;

(三)拆迁安置的方式、地点、面积、期限和政策依据;

(四)搬家补贴费和临时过渡费的标准和政策依据;

(五)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

(六)拆迁实施步骤;

(七)征地拆迁主管部门要求载明的其他内容。用地批准是指农用地转用和征地经有权一级人民政府批准,整理、整治集体所有土地,是指整理、整治用地批准。第九条(发证及条件)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审查申请资料符合第八条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条件的,应当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第十条(拆迁公告及诉权)征地拆迁主管部门应当在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后5日内征地房屋拆迁公告(以下简称房屋拆迁公告)。

房屋拆迁公告必须载明下述内容:

(一)核发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机关名称和许可证编号;

(二)拆迁人的名称和建设项目名称;

(三)拆迁范围;

(四)搬迁期限和过渡期限;

(五)登记事项;

(六)动迁单位、评估单位;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 传统分案模式 电脑随机分案模式 完善

案件分配环节是法院案件管理流程中的一个小环节,但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法院案件流程管理中关乎司法公正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国传统司法体制下,分配案件的任务被交给了庭长,并且逐渐成为庭长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由于传统分案模式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部分法院引入电脑随机分案制度,取得了不错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主要是以临安市人民法院的做法为蓝本,针对电脑随机分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传统分案模式及对审判工作的影响

(一)我国法院传统分案方式

依据传统分案方式,案件通常由立案庭根据案件是属于刑事、民事、商事、行政、执行、再审等类型,将案件分到各业务庭。然后,由庭长(或其指定的人)分配案件。每一个庭长的出发点不同,采取分案的原则也不同,分案权完全由庭长享有,构成庭长管理权的最重要部分。该种分案方式本可使庭长从本庭的大局出发,根据本庭法官的具体情况酌情予以分案。但由于其带有强烈的人为主义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法官内部的不公以及案件在外部审理上的不公。

(二)传统分案模式对审判工作的影响

一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官办案的积极性。该种分案分案模式带有极强的人为性,即使是再公正的领导,也避免不了其在分案上有所偏重。不同类型的案件可能导致案件审理的难易程度及审理周期的差异,这样可能造成法官之间不公平的竞争环境,进而不能不公平地对法官的审判绩效进行考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官办案的积极性。二是影响审判效率的提高。该分案模式在立案时只是将案件按类型分到各个业务庭,并不直接分给法官。案件只有移送业务庭后,才由业务庭庭长分配给法官办理。这样,仅分案过程可能就需数天。三是影响案件的公正审理。由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的该种分案模式无可避免地会带来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枉法,易导致案件审理上的不公。

二、电脑随机分案模式解析

(一)电脑随机分案模式的操作流程

电脑随机分案是指案件立案后,立案庭实行电脑自动选定承办法官。由于每个庭室各位法官的资历和业务能力有所不同,在每个庭室的法官名上设置不同的办案系数输入电脑。立案庭将案件的相关信息输入法院信息管理系统中,然后选择审理该案的庭室,由电脑审判系统根据承办法官的办案系数以及存案数量的多少进行自动按序排定,确定承办人。确定承办人后,业务庭认为需要变更承办人时,须经庭长和分管院长审批同意后,立案庭在规定时间内重新排定承办人。

(二)电脑随机分案模式的优势

电脑随机分案是一种公开透明的分案模式,具有简便易行、客观公平、高效便民等优点,对于人民法院提高审判质效、保证司法公开、公正、廉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有效减少案件流转环节,缩短办案周期,提高审判效率。由于电脑分案制度系审查受理后由立案人员在电脑中点击即可自动分流至相关庭室,并根据庭室内法官存案数量的多少,自动确定案件承办法官,各承办法官也能立马在自己的办案系统内看到分到其名下的案件,从而减少了案件的流转环节,使审判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二是有效遏制关系案、人情案,提高司法公信力。传统的分案方式,决定权掌握在庭长手中。但他几乎不可能一成不变地遵守约定,即使是最公正的庭长也也有自己的分案标准,且该标准具有人为性,并非一成不变。这种分案过程中的任意性缺陷为外界人为因素渗透到法院来,并通过分案环节影响公正审判留下了可乘之机 。而根据电脑分案制度的规定,除对一些特殊案件需要经分管院长批准可不实行电脑分案外,绝大多数案件一律由电脑自动分案,这克服了原有的个别当事人或人主动想要将案件分给某法官承办的现象,在法官与当事人(人)间筑起了第一道防线,社会公众对电脑随机确立案件承办法官的做法往往也比较满意,这不仅提高了法院的司法公信力,而且对保障司法廉洁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有效拓宽了法官的司法业务知识。电脑随机分案制度的实行,使得法官不能再拘泥于审理某一类型的案件,同时为保持与时俱进,承办法官需要积极学习各类业务知识和技能,才能成为基层法院“全能型”的法官,才能承办各类案件。这在无形中既提升了法官的专业素质,又提高了法官的办案能力。

四是有效满足了法官自身对公平的要求。因为案件总是有差别的,办案的数量多少往往对一个法官的考评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依据传统的分案方式,无论庭长采用何种分案标准分配案件,即使在分案数量上平衡了,但案件的难易繁简也意味着法官工作量的区别,所以传统分案模式分案不可能令所有人满意,法官即便不“妄自猜测”庭长的公正性,也可能因为分到复杂案件而抱怨。而电脑随机分案随不可能保证法官的办案数量绝对均等,但至少它使法官在受案机会上保持了公平,从而大大消除了法官对工作负担是否均衡的疑虑。

五是有效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在传统的分案模式下,从向法院递交状起,当事人往往要来往法院很多趟。特别对一些经济困难、路途遥远的群体来说,往来的成本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电脑分案、电脑排期的模式下,当事人即可一次性知道其案子的承办法官、开庭日期,大大减轻了诉累,同时在程序上有效消除了当事人的疑虑。进而,最大限度地体现了法院工作的公开、透明。

三、电脑随机分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是电脑分案软件无法识别案件繁简。电脑随机分案的原理主要是案件的类型对应的庭室和法官的存案数量,但不能考虑案件的难易程度和承办法官的业务能力。电脑随机分案运行的前提条件应该是案件的难易程度一致,承办人的业务能力相同,故根据数量和庭室能实现每位法官收结案的均衡。而事实上,各种案件难易程度不一,审判人员的经验与能力也存在差异,电脑分案对于这些差异无法识别。

二是在适用普通程序的案件中,人民陪审员不能随机确定。根据相关规定,普通程序的案件是要人民陪审员参与陪审的,并是随机抽取的。但在审判实践中,电脑分案却无法随机确定人民陪审员,而是由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将人民陪审员汇总、排列,业务庭将需要陪审的案子报给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再由人民陪审员管理办公室根据每个人民陪审员的陪审数量多少进行安排。

三是出现某些法官为少办案而不及时报结案的现象。电脑随机分案是根据每个法官存案工作量的多少来分案的,即在同一办案系数下,谁名下的未结案数量少,案子就会分到谁那里去,这样就会出现某些法官为了少办案而在结案的情况不报结案子的现象。

四是同一个案子,当事人撤诉后再重新的,电脑分案不一定会分到原来的法官名下。依据电脑分案,当事人撤诉后再重新的案子有可能会分到其他法官那里,这样本来使原本已熟悉该案案情的法官不能办理该案,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司法效率。

五是电脑分案将理应回避的人员身份模糊起来。电脑分案具有一般性的特征,没有特别鉴别的功能。当某一法官对某一案件应当回避时,由于其随机性,该案有可能会分到该法官的名下。

四、电脑随机分案模式的完善

一是有限的指定分案。当出现因案情重大、疑难复杂、有重大社会影响或者案件相互之间关联密切等特殊情形;承办法官需回避以及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等,可以通过庭长以指定分案的方式进行调整,前提是该承办法官须向庭长提出书面申请并经分管领导同意且申请书要归入卷宗,同时在案件数量上要设定限制,不能无限制的提出重新分案的申请。

二是完善案件流程管理制度,加大监督指导力度。严格执行案件信息录入制度,立案、审理、执行各阶段各环节,都应当准确、完整、及时地录入案件信息。针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查找原因,予以纠正,确保电脑分案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加大对审判、执行报结流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提高审判效率、进行和维护司法公正。

三是提高法官办案的积极性。严格推行法官审判绩效考评,定时对每位法官的审判绩效进行一次量化考评,包括收结案件、调撤率、执结率、上诉改判率等,并予以通报。对法官考评结果应当记入个人审判业绩档案,作为法官评定等级、评先授奖等的主要依据。鼓励法官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工作氛围。避免出现消极办案,慢结案、少结案、报结不及时等现象。

四是严肃分案工作纪律。法院每位法官包括院、庭室领导,都应自觉遵守和维护电脑随机分案工作秩序。电脑随机分案确定案件承办法官后,承办法官应当接收案件,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案件。承办法官接收案件后确有理由认为需要变更案件承办人的,应当履行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能办理更换手续。另,法院立案部门应拒绝某些法官私下里拿一些案件要求立在其名下的要求。法院纪检部门应对拒绝接受案件及私下拉拢案件的人员予以纪律处分。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融史 民国 存款本名制 企业社会责任

中图分类号:F83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8)05-038-04

企业社会责任正在成为21世纪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并作为国内不少银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然而,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究竟应当如何来界定?边界又在哪里?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与否,又直接关系到企业社会责任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本文主要借助相关历史资料,通过对民国时期“存款本名制”个案的考察,研究和探讨这一问题,并希望对当今的相关工作有所借鉴。

(一)

在商业往来中,尤其是银行业务中使用字号或堂名是旧时中国的传统习惯之一。如,1915年4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开办时,孔祥熙入股的第一笔股份10000元,实际是孙中山先生的投资,而由孔祥熙以孔庸之户名出面登记的。1再如,1917年,金城银行向天津县署呈请立案时所附的发起人认股表中,计共14户,即王郅隆、倪道杰、曲卓新、段永彬、郭善堂、任拙叟、陶文泉、仁厚堂、倪香记、吴元龙、陈心记、徐正志、三槐堂、安定堂。这些户名除郭善堂、陶文泉用本名外,其余各户均是名号有异,或者用了“堂”、“记”或化名,如安定堂即胡笔江。仁厚堂即周作民,徐正志即徐又铮,倪香记即倪幼丹家,三槐堂即王郅隆,吴元龙系吴鼎昌长子之名。2在当时银行开立帐户及日常业务往来中,这种情况也比比皆是,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恐怕还是不愿露富的思想影响起着主导作用。各家银行也完全听任客户自便,银行监管机关对此也一直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

这种情形至抗日战争中后期开始发生变化,而起因则是《姓名使用限制条例》的颁布。1941年7月17日,设在陪都重庆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以渝文字第663号训令,公布《姓名使用限制条例》共7条,主要内容包括:(1)凡中华民国人民之本名,以一个为限;登记于户藉上之姓名为本名;使用姓字或别号者应表明其本名。(2)财产权之取得设定移转或变更,应使用本名,或表明其本名;(3)共有财产使用堂名或其他名义者应表明共有人之本名;共有人总数超过20人者,得仅表明代表人之本名。(4)意图避免纳税义务,而不使用本名,又不表明本名者,处以漏纳税额1倍至10倍之罚金。(5)意图避免统制法令之限制,取得不法利益,而不使用本名,又不表明本名者,处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0元以下罚金。(6)对于公务员合法之调查,应用本名报告,其不使用本名,又不表明本名者,处拘役或100元以下罚金。3该条例的主要还是从征税角度考虑,“关系遗产税、综合所得税及行将举办之财产税之征收甚巨,并关涉户籍、兵役、经济管制诸政策之推行”。4

这一条例公布后,国民政府财政部作为银行业的监管机关,先后多次通令各银钱行庄,对于顾客姓名之记载,应即遵照该条例办理。1942年1月23日,财政部渝钱银字第26566号训令各地银行、钱业同业公会:“兹查各行庄所用之帐册表单,对于存款放款各户仍有使用堂名户记等项名义者,在一般顾客或未明法令,狃于旧习,致有隐藏本名情事,各行庄于交易之时,应即依据法令,剀切劝导,予以纠正,以重政令而便考察”。5同日,财政部致函四联总处,要求转饬中中交农四行一体遵照办理。6同年5月21日,财政部再次渝钱稽字第29261号训令,重申:“兹查各行帐册,仍多使用堂名户记而不表明本名者,非特稽核困难,抑且有违法令;除重申前令,通饬各地银钱业公会转行各行庄务须切实遵照办理,其不用本名者,并一律不得贷与款项;如再有违,定予严惩不贷”。7民国财政部的这一规定同样适用中中交农四行。8然而,这两项指令对如何纠正现存问题等均未涉及;对客户违反规定的处罚,也只是停留在“不得贷予款项”,相对而言,更多的只是一般性告诫。

民国财政部上述训令后,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曾通过四联总处向财政部提出,该行重庆分行“过去往来各户,多用堂名记号者,因其地址多有变更,一时无法通知更正”;为此,财政部明确答复:此种情形“应由该分行登报催请来行更正,以符规定”。应该说,对存款本名制的推行,财政部起初还是较为宽容的。1943年9月15日财政部钱币司即规定:“推行之初应从放款方面入手,至存款户,为减少银行吸收存款困难,目前可不必深究,所有各存款详细户名,除检查时得抄录余额表外,如无特殊需要,应毋庸饬填定期报表。

为进一步落实《姓名使用限制条例》,行政院于1943年11月4日仁壹字24471号训令:“《姓名使用限制条例》公布以前各种财产权之取得、设定、转移或变更,未使用本名或表明本名者,应一律限期更正或表明本名,以期施行尽利;更正或表明之本名应为登记于户籍登记簿之姓名,在未施行户籍法之区域,则为登记于乡镇公所或警察机关户口册之姓名”;行政院同时规定,存折记名之股票及有价证券未使用本名者,“应于限期内向有关银行钱庄公司商号表明其本名或更正之”;“逾期不依规定表明其本名或更正者,视为避免纳税义务或避免统制法令之限制取得不法利益,准用本条例第四条或第五条科罚”。根据行政院的上述指令,财政部于1944年1月4日以渝钱庚字第47375号训令,要求各银钱行庄,对于存款户未使用本名者,转告于1944年6月底前向各行庄表明其本名,或予以更正。

对于财政部的这一规定,执行中实际是有难度的。中央信托局于1944年5月10日向四联总处提出,按照规定,对于个人存款存户,“只得先缴验市民身份证或服务证,以确定其真实姓名后始予开户”;而事实上,“不独未具上项证件者无从存储,即具有证件者亦不愿多此麻烦,日来存户减少,影响业务已甚显著,如其他各项储蓄亦依此办理,本局储蓄业务势将限于停顿”。为此,四联总处向财政部提出,《姓名使用限制条例》“似系对使用者限制使用本名,银行除对存款人未使用本名者(例如堂名记名),应照财政部渝钱庚字第64533号公函,转告存款人表明其本名或予更正外,似无查对顾客是否确系使用本名之权责,是顾客来行存款似无庸索验身份证或服务证”。这实际涉及银钱业对实施存款本名制所承担责任的边界问题。对四联总处的这一意见,财政部认为“核属可行”,实际上认可了银行并不需要查对存户身份的真伪。

总体而言,由于处于抗日战争期间,当时国民政府直接控制和管辖的区域相对有限,对于存款本名制的推行,由于“各地因秩序及交通等问题,而未能一致办理”。

抗战胜利结束后不久,存款本名制问题进一步受到关注。1945年10月26日,手谕机秘(甲)第9017号致财政部长俞鸿钧:“国内国外关于国人之存款调查,应先令(国内)银钱业,存户与账目必须要写真实姓名及其地址为凭,不得再用往日之堂号等记账。此事重要,必须先行改革,切实准备,严格执行,乃为防制资本逃避之一法。”。

1945年12月4日,财政部向全国各地银钱业同业公会发出第17947号快邮代电称:“乃近据查报各行庄往来客户姓名之记载,使用本名者固多,而沿用堂号记名者仍复不少,殊属不合。为特重申前令,仰即转行各会员行庄,务应切实遵照前令办理,如再有违,定予严惩不贷”;同时强调:“嗣后各行庄往来客户之记载,除应使用真实姓名外,并应注明其住址,用备查考”。这是战后财政部首次正式向全国各地特别是各收复区内银钱业发出此类通知,但这也只是限于一般性要求,没有相应的具体可操作性措施相配套。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市银行公会在转发财政部17947号代电的通函末尾,还特地附加了一条注解:“电文中开渝银钱银字第26566号、29261号,渝钱庚三字第47375号训令,本会均未及奉到”。这可以理解为,上海银行公会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表态:此前因抗战期间上海处于沦陷地区,未执行相关规定是情有可原的;但此后必须执行则是没有疑问的。

那么,具体实施情况又究竟如何呢?根据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业务检查处1945年下半年对全国448家银行、钱庄的检查,确认“记载帐户名使用堂名者”共有201家,占被检查行庄的44.9%;如果再加上“记载欠明难以稽考者”有 205家,占45.8%;上述两种情况可能有重叠,但总体而言,违规情况相当严重。此外,从处分情况看,则相对比较宽松,总共只有23件案件受到处分,而其中处以“暂予停业清理”和“吊销执照”的案件,总共只占1.8%。虽然难以确认其中处分“记载帐户名使用堂名者”案件的准确数字,但处罚不严则是可以肯定的;而这又与当时仅仅依靠财政部的命令,缺乏相应法规层面的规定,有着极大的关系。

同时,银钱行庄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难免执行不力,也是不争的事实。1946年2月5日,财政部致函国民政府文官处就提出:“实施以来遵照办理者固多,因沿用旧习者仍复时有所见。良以银钱行庄为达成其吸收社会游资之目的,对于顾客户名之记载,似亦有其不便过于勉强之苦衷,即或坚请留用本名,乃顾客所留用者,形式上或虽已类似本名,实质上则系化名,承受存款行庄既难辨别,本部亦无法稽考,究其症结,国内户籍调查尚未澈底施行或不无关系,此点似应另请内政部迅订施行细则或补充条例,以资遵守”。为此,要求由行政院“主持召集有关机关,切实商定推行办法”。

此外,政策实施过程中能否一视同仁,也同样值得关注。1946年11月15日,中央银行向财政部提出,“惟外国银行,其往来客户华籍姓名之记载仍与功令不符,应请贵部通饬各该行遵办,以资统一”。12月12日,财政部京钱庚二字第5244号训令上海、天津、汉口、重庆、广州、青岛银行商业同业公会,要求转行当地外商会员银行,“嗣后华籍存放款户名应一律注明中文本名,其已开户而未注明本名则并应克即分别洽改本名,不得违误”。

(二)

1947年5月12日,国民政府财政部长俞鸿钧签发了财政部京财叁字第4106号令,正式公布了《财政部监督银钱业对于存款户限用本名推行办法》7条。该办法由财政部起草,经行政院转呈国防最高委员会第227次会议备案。该办法主要内容为:(1)自本办法公布之日起,各地银钱业同业公会应即转行所属会员行庄,以书面通知以堂名记号为户名之存款户,克即依照《姓名使用限制条例》之规定洽改本名,以本办法公布之日起3个月内为最后期限;(2)各银行钱庄对于逾期仍不洽改本名之存款户,应即将其存款退还,不得再予存储;如存款户不来提取者,并应设立专户存储,不再计息,俟存户一次提请销户,不得继续往来。(3)银钱行庄于存款户开户时,应嘱存户将真实姓名、职业及详细地址,在开户申请书内详细填注,不得遗漏;如系商号存款,并应填明负责人姓名及地址。(4)违反上述规定者,除对于存款户准用《姓名使用条例》相关规定科罚外,对于收受存款之行庄,应照每一存款户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之罚金,再犯者得加倍处罚;对于违反开户填具真实姓名规定者,财政部并得令饬收受存款之行庄撤办其经办之职员。(5)收受存款之特种金融机构,适用本办法之规定。这是从政府层面颁布的第一项关于“存款本名制“的法规,其在中国近现代金融史上的意义不可低估。

1947年11月21日,财政部财钱庚二字第18925号训令,进一步强调:“嗣后各行庄对于往来顾客户名、地址暨其信用,务须切实调查,非经殷实客户具保介绍,不得准许开户、领用支票;如仍有怠忽失察,擅准领用支票,致起纠纷,或串同客户捏造名义,从事法外经营等情事,定即依法严加惩处;对于户名不实、地址不符,无从查明对证各户,本部认定其为行庄虚设暗户,从重议处,决不宽贷”。财政部并督责各地金融管理局及中央银行各区负责检查行稽考。

从《财政部监督银钱业对于存款户限用本名推行办法》及此后的18925号通令看,除对存款必须采用真实姓名的规定更为具体外,最重要的补充是加强了对银行、钱庄的管理,强调银行、钱庄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十分明显的。也难怪上海银行公会在转发此令的通函意强调:“关于银行从业员之应严肃生活、慎重操守,尤谆谆告诫”,并要求各会员银行“切实注意,毋干议处,是为至要”。

随即,行政院于1947年12月23日公布《加强金融业务管制办法》,再次作了具体规定,其第7条载:“任何银钱行庄对于存放户限用本名开户;其使用支票者,并须查明其确切之住址及身份,详为记载备查,并应取具保证”。

然而,问题绝非仅靠政府部门的一般性号召和几个规定就能完全解决的。1948年3月1日,国民政府主席向行政院、财政部及四联总处发出机秘甲第11024号手谕:“各银行往来帐目以后必须依照姓名使用法办理,无论公司、机关、行号,必须记载真实名称;国内汇兑尤应将汇款人及收款人姓名、住址确实填报,并于超过一定限额以上之汇款,须觅具妥保始准承做。希即照此由四联总处拟具办法,通令各行局及商业银行严格遵照,并由财政部负责监督。如何实施,希详报”。对于的手谕,四联总处和财政部当然不敢怠慢,很快于3月19日拟具了《银钱行庄承办存汇款项原则》,签请行政院察核转报。该“原则”报告了财政部此前在存款本名制方面采取的各项具体措施,认为“与主席手令原旨尚属吻合”,建议“似可毋庸再行另订实施办法”;对于手令中提到的国内汇款方面的要求,四联总处和财政部则认为,“查以往各银钱行庄办理国内汇款,其汇款人、收款人姓名鲜有以堂记等名义拨汇情事,惟其中有无假借虚列等弊情,似应先为防范,用期周密”。

经洽四联总处同意后,财政部对各银钱行庄办理国内汇款,拟订了具体办法,于3月19日以下达财钱庚三字第24390号训令执行,该办法要点如下:(1)各银钱行庄承做国内汇款,无论系属信汇、票汇或电汇,均应洽由汇款人在汇款申请书中填具汇款人、收款人之真实姓名(或机关、公司、厂商之全名)及详实住址,并由承汇行庄随时登列汇款账,不得有所遗漏。(2)电汇之收款人如以电报挂号或解款行庄之往来账号代替者,仍应洽由汇款人将收款人之原名及住址列明,以便登列汇款账;票汇之汇票,其经汇款人请求开具空白抬头汇票者,亦应洽由汇款人填明收款人之姓名、住址,以为登账之依据。(3)凡属由解款行庄留交之汇款(包括留待收款人来取、托解款行代收及旅行支票等性质之汇款),均应洽由汇款人填明留交及收款人住址;尚未确定原由,并应由承汇行将其原由一并列注帐册。(4)各项汇款,除同业调拨、军政机关公款拨汇及生产、公用、交通等事业机构之款项划汇,应以机关或事业出名洽办外,普通客户汇款,每笔金额在2亿元以上者,解付时应由收款人觅具殷实保证,始准解付;倘未具保证即得解付,经查明汇款人或收款人姓名不实、住址不符者,由汇解行庄负其责任。(5)银钱行庄违反上列各条规定者,由财政部视其情节轻重,依照《加强金融业务管制办法》第十三条及第十四条之规定议处。这一办法实际再次加重了银行、钱庄在国内汇款方面的责任。但实际能否真正落实,则又是另外一回事。

1948年3月27日,西安市政府致电财政部,转达了该市参议会首届第二次大会上参议员谢鉴泉等19人的一项提案,该提案称:“各庄号对于往来顾客户名地址暨其信用之调查,除素所熟知外,深感难获切实之调查,且经切实客户具报介绍开户更感不易做到。诚以西安地居西北诸多落后,但素重信用,对于借款,仍有宁不借款而不愿具保者;至存款具保介绍虽经婉言解释,存户视为过分要求,不顾而去。长此以往,非特与配合国策吸收游资之原旨大相违背,且影响业务亦非浅鲜”;该案建议财政部对于该市银号钱庄准予从宽办理开户手续、以免影响业务。4月15日,财政部函复西安市政府:“查各银钱行庄对于往来客户开户领用支票一事,应照加强金融管制办法第七条之规定切实办理,其有未经具保介绍之往来客户,如经查实有本部财钱庚二字第18925号训令所述各项情弊者,自应由各该行负其责任,依法重处”。可见,财政部对此前的规定未作任何通融与变更。

此后,为适应实际情况的变化,存款本名制规定作了一些技术性调整。1948年4月2日,四联总处向财政部转报了中国、交通两行3月20日来函,该函称:《监督银钱业对于存款户限用本名推行办法》第二条规定,对于逾期不洽改本名之存款户,应予不再计息一点,核与此次国府1947年12月26日颁布之《战前存款放款清偿条例》规定倍数,其利息计算至1947年12月31日止之规定未尽符合;“原应先行函请解释,第以此项差额为数无多,而层转需时不免延迟存户取款日期,引起误会,为兼顾起见,对于战前堂记户名存户迄未改用本名者来行取款时,拟嘱其先行填报真实姓名,然后依照清偿条例,计算利息,予以一次付清,并须另由存户觅具妥保”。四联总处同时提出,“对于战前堂记名存户迄未改用本名者,可否准其填报真实姓名后依照清偿条例办理”。4月27日,财政部复函四联总处:“查战前存户迄未洽改本名获系因存款时期已久,对于以后法令尚未洽悉,自可于来行取款时准其填报真实姓名,并觅具妥保后依照清偿条例办理”。应当说,这一答复还是采取了较为尊重实际的态度。

1948年7月27日,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向财政部提出,此前关于银钱行庄普通客户汇款每笔金额在法币2亿元以上,解付时应由收款仍觅具殷实保证、证明其姓名住址确实,始准解付的规定,“每致引起责难”,纠纷迭起,执票人亦有据《票据法》第21条“未载收款人者,以执票人为受款人”之规定相诘者,并谓“命令变更法律,不生法律之效力”;在此情形下,“银行坚执觅保既属于法无据,若果无保照付则又显违部令,颇感两难,惟将来银行如仍照部令办理,致使执票仍受有损害而诉请法院救济时,银行既无暇与之周旋,倘法院依法判决赔偿,又使银行因奉行功令而蒙以外之损失,亦属无从呼吁”;并提出“在目前情况之下,数亿元已非巨额汇款,若仍坚持觅保照付,徒滋银行困难而已”,并陈请财政部“准予将此项觅保规定即日废止”。10月7日,财政部指令上海市银行商业同业公会,财政部的相关规定,“系属厉行使用真实姓名,以便考查资金流动起见,且此项保证祗准在注明收款人姓名住址之确实,与执票人为受款人并无抵触,所请废止觅保规定一节,应毋庸议。惟审察现在情形,应将原规定酌予变通,兹改定为:若收款人系解汇行当地曾加入同业公会之正当商号、为该行所素知者,可免取保;若系个人而汇款,数额在金圆一千圆以上者,仍应觅具殷实保证,证明其姓名住址确实者,始准解付;若在解付汇款定有限制之地区,应从该地区之规定。

此后,为配合币制改革,财政部于1948年11月4日发出财钱庚三字第6465号训令,对于此前的《财政部监督银钱业对于存款户限用本名推行办法》作了相应修正,即将该办法第5条所定的应照每一存款户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之罚金,改为处以金圆10元以上、30元以下之罚金。中央银行同时要求各区负责检查行,在检查时要注意行庄存款户是否使用本名,随时报核。这实际上也只是技术性调整,没有实质性变化。

(三)

1948年10月18日,立法院曾召集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一部新的《姓名使用条例草案》,有立法委员就提出:(1)法律产生应有法的根据,本案就财政方面言,确有需要,而法律根据则颇欠缺;(2)自然人限用一个名字,户籍法内应有明确规定,如嫌不足,可以补充修改,不宜另定一法,使法律过多,易滋紊乱,人民难以适从;(3)姓名使用应先有姓名登记法,再定使用条例,方符法律程序;(4)如专为税收目的而制定本条例,即不应掺入其他避免兵役业务及避免统制法令等条文;如本案为行政法规亦不应有处刑条文。故本案尚有切实考虑必要。也有委员提出:本案应先查明户籍法已有规定,或规定尚有遗漏可以补充,即可修正户籍法,不必另定条例,如须另定条例,亦应根据户籍法条文再为拟办,似可由审查汇查明再议。事实上,对这一问题的考虑已不能局限在法律条文本身,更多的是要顾及实际执行的现实可能性。

就实施存款本名制的目的而言,追溯到国民政府1941年7月颁布《姓名使用限制条例》,其目的主要还是为了防止纳税人“避免纳税义务”,以及“避免统制法令之限制、取得不法利益”等。其后财政部于1947年5月公布的《监督银钱业对于存款户限用本名推行办法》没有明确表明实施目的;但从财政部此后多次训令中可以看出,其主要目的还是为避免不法商人“隐匿真实情形,从事非法经营”,应该说更多的是着眼于整个市场秩序的健康与平稳。其主要出发点,更多的还是从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用入手,考虑的是整个社会的稳定、整个市场的秩序,以及全体存款人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银行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也应当在其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问题在于,这个责任是否应完全或主要由银行业来承担呢?银行业是否又具备承担这些责任的条件呢?

在存款本名制具体实施过程中,特别是抗战结束后,民国政府有关部门实际已经将具体监管责任主要落实给了银行和钱庄,而客观地从当时的技术条件上分析,银行、钱庄实际上难以有效承担起这一职责。如何才能有效地判别存款人的真实身份,在当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姑且不谈施行存款本名制的技术条件,如身份证的辨伪和各地联网等问题;即便是当时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上海市,也是从1946年8月才开始正式制发“国民身份证”。 全国其他地方更是可想而知了。更为重要的是,银行、钱庄一方面是存放款等具体业务的经营者;另一方面,又受政府监管机关的委托,负有具体监督管理和落实存款本名制的责任,银行、钱庄实际同时扮演了“经营者”和“监管者”的双重角色。这两种角色实际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要同时兼顾银行、钱庄本身的经济利益和整个社会的效用是非常困难的。从这一意义上讲,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落实,除了具备客观条件外,正确界定银行业在其中所应承负和所能承负的责任,似乎是更为重要的考量。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所.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史料[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银行史料[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3.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中华民国金融法规档案资料选编[Z].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

4.行政院秘书处.行政院公报[J]. Vol.4, No.15.重庆,1941.

5.银行周报[J]. Vol.30, No.3-4;Vol.30, No.23-24;Vol.31,No.23;Vol.31,No.21;Vol.31,No.50.

6.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财政部档案[Z].三(2)-1192(1);. 三(2)-1192(2);三(2)-1192(3);三(2)-1192(4);三(2)-1192(5).

7.重庆市档案馆藏金城银行柳州分行档案[Z].0304-1120.

8.唐芸萍.民国时期上海的“国民身份证”[J].档案与史学,2004,(1):49-50.

作者简介: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9篇

近几年来,县委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一直给予高度重视,立足实际,采取和落实了一系列重要措施。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全县精心抓好行政村规模调整、农村“两委”换届选举、以“五项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作规范化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等各项工作,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县委高度重视,将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作为加快发展的良好机遇,作为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摆在县委工作的中心,作为压倒一切的主要任务,围绕“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总目标,在市委督导组的督促、指导下,按照上级的部署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做到紧抓不放。目前,全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深入开展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工作,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已进入分析评议阶段。现将第一批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第一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是部分县直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计个部门和单位,其中党政机关个,事业单位个,企业单位个。共涉及个党委,个党总支,个党支部,党员名。省、市委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关于切实抓好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工作并进行“回头看”的通知》下发后,我县高度重视,于月日专门召开会议,对全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和“回头看”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安排。全县各级各部门在全面总结第一批先进性教育工作的基础上,普遍制定了本单位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和“回头看”工作具体方案,并通过基层党组织自查、指导组督查、县教育活动办公室抽查等办法,加大对巩固扩大整改成果的督查力度,确保了全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查摆出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进一步建立完善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二、采取的措施

为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确保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我县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基本结束后,坚持班子不散、机构不撤、力量不减、措施不软,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和“回头看”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具体工作中,主要是突出“四个重点”:

一突出整改措施落实这个重点。一是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进行整改。全县各级把整改工作作为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重要环节来抓,在对分析评议查摆出的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征求到的意见、建议认真进行归类、梳理的基础上,分别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带头抓整改,带头制定整改工作方案,落实整改措施。县级领导班子的整改工作意见还通过会议、电视台等多种形式进行了通报。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的整改意见也按照要求,在规定范围内进行了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整改措施扎实,落实到位,有力地推动了全县面上整改工作的开展。二是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群众满意。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密联系实际,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把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事情,群众最希望办、眼下能够办好的事情作为整改重点,以群众满意为标准,以群众长期受益为目标,把解决当前迫切的、具体的问题与解决影响长远、影响大局的问题结合起来,把近期整改和中长期整改结合起来,把领导班子整改和党员个人整改结合起来,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群众反映城市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结合创建“文明城市”,投资亿元,重点抓好人民路、郯东路高标准改造等大工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县啤酒厂破产多年,通过积极运作,成功地引进了河南金星集团进行重组,月日正式挂牌,原啤酒厂名下岗失业工人全部重新上岗,成为全县巩固扩大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集中体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临沂日报》月日以《郯城县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为题对我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情况进行了报道。特别是在解决机关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影响全年工作任务完成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认真解决部分机关中存在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为基层服务的意识较淡薄、小团体利益较严重以及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净化了党风、政风、行风,提高了办事效率,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加快发展,争创强县”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县有个单位进行了政务公开,个单位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聘请行风监督员名,设立监督电话部,党员先锋岗个,党员服务窗口个,办理群众投诉件,名党员挂牌上岗。目前,全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各级、各部门共查找出的条问题,已落实整改措施的条,绝大多数问题已经得到整改解决,个别问题也已经落实了整改措施和责任人,正在逐步得以解决。三是开展主题活动,深化整改效果。按照上级的部署安排,我县深入开展了“双联双带”、“擦亮窗口正行风,服务群众当先锋”、“弘扬红嫂精神,争做时代新女性”以及“学习身边人,做好份内事”等主题实践活动。各部门、各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求真务实的作风和真抓实干的精神,结合计划生育、百村帮扶等工作,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对口帮扶与结对共建相结合、到基层蹲点与派驻干部相结合、带题目调研与带项目支持相结合、专项治理与长期帮扶相结合、服务基层群众与培养锻炼干部相结合,采取巩固和完善各类联系点、单位结对共建、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等多种方式方法,深入扎实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双联双带”活动中,县委书记带头与贫困户结对,开展联带活动,《日报》月日以《认了个亲戚是书记》为题进行了报道。活动开展以来,全县有个机关党支部与个农村党支部、名党员干部与个贫困户结成联带对子,累计捐款万多元,捐物折款近万元,为群众提供致富信息条,传授致富技能项,确定致富项目余个。市县乡三级“百村帮扶”工作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万元,帮助新上项目个,年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万元。县法院为深化先进性教育成果、提升法院社会形象,于月日全面启动了为期半年的“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专项整治活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再查摆、再分析、再认识、再整改,提高了法院工作和法官队伍在社会各界和群众中的满意度。

(二)突出健全完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这个重点。一是建立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按照党员教育培训、监督管理、激励引导、关怀服务的要求,县委党校定期举办培训班,每年将副科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轮训一遍,每年将国有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务工作者轮训一遍,时间不少于天。继续坚持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党委党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做好学习记录。中心组全年学习时间不少于天,中心组成员每年至少应撰写篇学习体会文章。基层党支部根据实际,制订年度和阶段性学习教育计划,建立党支部学习档案,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次。同时,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加强对基层领导班子负责人的监督管理。继续坚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争做“五个表率”、广大党员争当“五个好”党员。今后,评先树优、推选各种劳模、优秀工作者,着重从党员中挑选;对优秀党员给予适当物质激励,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继续完善关心老党员、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党员和生活困难党员的措施办法。通过发放固定补贴、救助金和设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党员互助基金”等办法,解决建国前入党老党员、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党员、下岗失业职工中党员和困难党员的实际困难,积极构建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员基层组织为广大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关怀服务机制。二是建立了保持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长效机制。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采取新建、挂建、委托管理等办法,及时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把每一位党员都纳入到党的组织,保证党的组织覆盖、活动覆盖、工作覆盖。同时,健全党内情况通报、情况反映、重大决策征求意见、民主评议和重大事项公开公示等制度,完善内部议事和决策制度,逐步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继续坚持和实行“”等党内生活制度,以“服务群众、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为主题,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每年“七一”前,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党员学习日”、“党员奉献日”等活动,加强党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增强党员意识,实现党组织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建立了提高机关效能和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完善党政机关开展争创学习型、干事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五型”机关的做法,结合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三级联创”活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党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落实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部门包村、包企业、包社区等制度,关心体谅基层,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四是健全完善了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责任制。按照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行责任、考核监督“三个体系”的要求,进一步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抓基层、打基础,探索完善请群众参与、由群众评价、让群众监督的党建工作评价考核和激励奖惩制度,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全县各级各部门也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总结和提炼出了一批既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又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好做法、好经验,并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研究制定了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基层调研制度、教育培训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了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县审计局针对审计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关于开展审计效能建设的意见》,实行审计公示制度,建立了保持基层党组织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县农业局全面推行“农技指导员”制度,对农民实行“零距离”服务,建立了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县残联制定了《定期走访慰问规定》,形成了关心残疾人的关怀服务机制。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制定了《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了医护人员服务行为,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县法院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整合了政治处、纪检、监察、审监、、立案、研究室等科室的力量,加强监管和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目前,全县各级各部门已健全完善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制度余条。

(三)突出做好表扬优秀党员和发展党员工作这个重点。我们在充分认识抓好优秀党员表扬、表彰工作重要性的同时,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社会氛围。“七一”前夕,县委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名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通报表彰,其中受市委通报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名。第一批开展教育活动的各部门、单位,都根据县委的部署和要求,对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优秀共产党员进行了分级表彰,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据统计,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共表彰优秀共产党员名。同时,加强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按照发展党员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和“五制管理”等规定程序,把那些符合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发展壮大党的队伍。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全县共有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名同志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

(四)突出做好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党员的帮教和处理工作这个重点。一是认真做好不合格党员的帮教工作。我们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把做好不合格党员帮教工作作为巩固整改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对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党员逐一落实了帮教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促使他们尽快转化为合格党员。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全县共有名党员被认定为不合格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都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落实了帮教责任人,制定了帮教措施。在帮教过程中,我们坚持“对事不对人”,对不合格党员不歧视、不孤立、不打击,有什么任务该安排的安排,该压担子的压担子,把工作作为整改的最好途径。同时,对党员本人家庭、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了解,尽最大限度地帮助解决,体现同志之间的感情和大家庭的温暖,促使不合格党员尽快转化。目前,有名不合格党员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已经有了新的认识,正在加倍努力,积极工作,以实际行动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二是认真做好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工作。对名经教育不改、仍然不符合党员条件的,根据和有关规定,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处理。对名违纪党员,在准确把握政策,做到事实清楚、理由充分、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三、取得的成效

一党员素质进一步提高。通过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广大党员进一步增强了党员意识,增强了自豪感、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每一位党员都能对照党员先进性要求,自觉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群众意见最大、最不满意的问题改起,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当好人民公仆,把先进性教育活动激发出的热情落实到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工作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去,增强了团结,凝聚了力量,促进了工作。

二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通过巩固整改成果,全县各级党组织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图虚名、不为虚功,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用心用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各级党员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深入下去,特别注意到条件差、困难大、群众意见多的地方,了解社情民意,体察群众疾苦,为机关职工、企业员工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三群众满意度高。教育活动期间,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广大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满意度测评,党员群众对整个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满意率为,比较满意率为,不满意率为。

四促进了各项工作。今年月份,全县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经济社会发展继续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被命名为“全省社会文化先进县”,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隆重表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也顺利通过了市考核验收。

撤处分申请书范文第10篇

工业类合同参考格式(样本二)

目录

1)合同宗旨

2)合营公司的成立、名称和法定地址

3)合营公司的经营范围

4)车型范围、数量和生产能力

5)资本、投资比例和资金筹措

6)增资和资本转让

7)利润率

8)利润汇给和资本汇回

9)董事会和管理机构

10)技术和专有技术的转让

11)国产率

12)场地、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

13)进出口

14)外汇平衡和支付

15)关税

16)会计

17)报表和审计

18)职工管理

19)××公司派遣的雇员

20)保险

21)合同的生效和期限

22)清算和分配

23)部分失效

24)不可抗力

25)未行使权利

26)争议的解决

27)合同文字

28)通知

29)附件

附件一、技术转让协议附件二、职责范围

本合营合同在××××年×月×日签订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合同各方为:

××(以下简称甲方),其法定地址在×××;

××(以下简称乙方),其法定地址在×××××;

××(以下简称丙方),其法定地址在×××;

××(以下简称丁方),其法定地址在×××。

上述四方按照平等互利原则,经过友好谈判,决定根据一九七九年七月八日颁

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以下简称《合资法》),在中国×

×共同建立一个合资经营公司(以下简称“合营公司”)。建立这一合营公司的目

的是:

--采用甲方公司的最新技术,制造汽车和发动机;

--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经营合营公司,为中国汽车工业作出贡献。

为此、甲、乙、丙、丁四方现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合同宗旨

本合同宗旨为:

1.规定合营公司的建立;

2.规定合营公司的法律地位和性质;

3.规定合营公司的经营范围;

4.规定合同各方与合营公司有关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条合营公司的成立、名称和法定地址

1.合同各方同意按《合资法》建立合营公司,根据《合资法》第四条,合营

公司的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

2.合营公司的名称为:

中文:××××

英文:××××××,缩写为××。

3.合营公司的法定地址为××。

4.合营公司应在中国对外经济贸易部(以下简称“经贸部”)批准本合同后

的一个月内,向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登记。合营公司自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即告成

立。

5.合营公司为中国法人,受中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

6.商标“××”已由甲方在国际上向瑞士日内瓦世界工业产权组织国际局注

册,注册号为××,并单独在××××国家注册,在北京商标注册号为××。甲方

许可合营公司在本合同期限内有权使用这一商标作为合营公司名称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是“××”这一商标在中国要继续得到注册,并且甲方应能继续按本合同、章

程和技术转让协议的规定在合营公司中施加其影响,特别是对合营公司所制造汽车

的质量施加影响。

在本合同终止时,合营公司应不经甲方提出要求立即改变公司名称,新的公司

名称不得把“××”这一商标或其任何缩写作为一个组成部分,也不得有任何其他

类似于上述商标的组成部分。同样,如果甲方在合营公司资本中的份额不论由于何

种原因而减少,致使甲方认为它将丧失按本合同、技术转让协议和合营公司章程的

规定继续在合营公司充分施加影响的法律上的或实际上的可能性,特别是对于合营

公司所制造汽车的质量充分施加影响,则经甲方提出书面要求,合营公司应立即以

同样方式改变其公司名称。如合营公司未履行这一义务,则甲方根据本合同有权办

理一切手续,以改变合营公司或其合法继承者的公司名称。

第三条合营公司的经营范围

1.合营公司的主要业务活动如下:

1.1制造汽车;

1.2制造发动机;

1.3制造零部件;

1.4进口为制造、装配、测试、服务、培训以及辅助业务活动所需的各种

货物;

1.5有关法律和法规允许时进口整车;

1.6在国内销售合营公司所制造的汽车;

1.7在国内销售维修服务配件;

1.8出口汽车、零部件、配件、附件和冲压模具;

1.9售后服务。

2.为了实现其主要业务,合营公司可以按合营公司章程的规定开展与主要业

务有关的任何其他活动。

第四条车型范围、数量和生产能力

1.合营公司在建立后最初×年(以下称为“第一阶段”)内制造轿车。有关

要制造的轿车及其制造的具体细节应在合营公司和甲方将要签订的技术转让协议中

商定。以后,合营公司将制造由甲方或其附属公司所开发的其他车型。制造上述车

型也应在技术转让协议中予以规定。

2.在第一阶段,合营公司应具有以下装配和制造能力:

汽车厂有冲压车间、拼装车间、油漆车间和总装车间,生产能力为×班年产

××辆,包括配件;

发动机厂发动机制造是指生产×发动机,其制造设备的生产能力年产××台,

其中每年至少应有××台装配成××发动机,以满足在中国销售的轿车对发动机

的需要。

3.汽车厂和发动机厂投产时间按时间进度表。

4.乙方保证购买合营公司生产的××轿车数量如下:(略)

如果需求量高于上述数量,合营公司将要求中国有关部门对进口散装车所需的

外汇予以支持,并从国内提供足够的原材料、零部件和能源。

5.在本合同期限内,合营公司生产的汽车应逐步做到在价格上具有竞争力,

但是,要有下列条件:

--国产零部件要有货供应,并在价格和质量上具有竞争力;

--产量要增加;

--国内汽车工业的发展要得到合理保护。

6.甲方保证在发动机投产×年后购买由合营公司制造的×发动机,但是×发

动机到甲方的入库价要不高于甲方制造的×发动机的入库价,质量按甲方标准和交

货条件方面均具有竞争力。价格和交货条件应在甲方和合营公司将要签订的的购货

协议中规定。

第五条资本、投资比例和资金筹措

1.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为人民币××元。

2.合同各方在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中投资比例和认缴额应为:

甲方××%,计人民币××元;

乙方××%,计人民币××元;

丙方××%,计人民币××元;

丁方××%,计人民币××元;

3.合同各方对合营公司注册资本的出资如下:

3.1甲方

--实物,合人民币××元,

--现金,相当于人民币××元的××币;

3.2乙方

--实物,合人民币××元,

--现金,计人民币××元;

3.3丙方

--现金,相当于人民币××元;

3.4丁方

--现金,计人民币××元;

4.合同各方应按上述规定的投资比例分期缴付其认缴额。各期出资缴付的时

间、金额、出资方式由董事会根据合营公司的需要决定。合同各方第一次现金出资

应在第一次董事会会议后30天内付讫。合同各方对合营公司的各期出资应按以下

方式记入合营公司帐册:

4.1实物出资在房屋、机器设备等以及投产前费用作为资产入帐之时视为

付讫;

4.2现金出资在现金存入合营公司所指定的在中国银行的帐户之时视为付

讫。

合同各方按章程规定付讫出资后,合营公司应向有关合同方出具出资证明书。

5.合同任何一方未按本条第4款规定的日期付讫出资额时,如出资逾期不超

过30天,则该违约方应以其应当出资的货币,应其应缴付的出资额,根据中国银

行当时的短期贷款利率,自逾期第一天起,按逾期天数支付利息,作为合营公司的

财务收益。如出资逾期超过30天,则违约方除应支付本款前述利息外,每逾期3

0天,应向其他各方缴付其应缴出资额的×%的违约金。违约金应以与出资相同的

货币支付。如逾期长达90天,则采用下列程序:

5.1如违约方为甲方,则乙、丙、丁方公司有权根据本合同第二十一条第

5款共同或单独要求终止本合同,并就此项违约提出索赔。

5.2如违约方中有一方为乙方,则甲方有权根据本合同第二十一条第5款

要求终止本合同,并就此项违约提出索赔。

5.3如违约方为丙方和丁方两方或其中一方,则其余各方应继续履行本合

同,并有权就此项违约提出索赔。丙方和(或)丁方已缴付的出资,应按其在合营

公司注册资本中出资的面值,由乙方购买。

5.4如果乙方和甲方在没有丙方和丁方两方或其中一方参加的情况下继续

经营合营公司,任何一方在此后再逾期90天不付讫其出资,则本款5.1、5.

2、5.3各节同样适用。

6.合营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其债务和义务承担责任,合同各方对合营公司的

责任以各自认缴的注册资本为限。

7.注册资本中现金和(或)实物的外汇出资,应按出资之日国家外汇管理局

公布的官方汇率折算成人民币入帐。现金外汇出资应存入合营公司的银行帐户。

8.在本合营合同签字之前,乙方和丙方已代表合营公司提出申请,要求在本

合同批准后30天内确定人民币贷款限额,以筹措投资和日常业务,诸如支付进口

物品、许可证咨询费、特殊服务费、股利、外籍职工薪金等所需的资金。这一贷款

限额为人民币,但可以用于人民币付款,也可以按兑换之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

官方汇率兑换成外汇。外汇在经批准的外汇额度内提供。上述贷款条件的优惠程度

应不低于给于其他中外合营企业的贷款条件。

9.在开始留存储备金之前,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应为总投资(固定资产和流

动资产)的××%,总投资的其余××%应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此后,合营公司资

本结构中××:××的产权-负债比率应视为一条长期的资金筹措准则。

第六条增资和资本转让

1.董事会一致决议后,经合同各方书面同意,可以增加合营公司的注册资本。

但是,合同各方在新增注册资本中的比例应与原注册资本中的比例相同。

2.董事会一致决议后,经合同其他各方事先书面同意,合同一方方可将其在

合营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注册资本转让给本合同另一方或第三者。或将其本合同所规

定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给本合同另一方或第三者。如合同一方欲转让其全部或部分注

册资本,合同其他各方享有优先购买权。合同一方向第三者转让其合营公司注册资

本的条件,不得优惠于其原先向合同其他各方提出的转让条件。

3.合同一方转让其在合营公司的全部或部分注册资本,或接纳新的合营者,

应由合同各方签署书面文件。上述书面文件应视为合同的补充。

4.增资和资本转让应在合营公司章程中更详细地予以规定。

5.发生上述增资、资本转让和接纳新合营者时,合营公司应在经贸部批准后

1个月内向工商局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6.尽管上述各款规定,合同各方同意,甲方可将其在合营公司注册资本的份

额中不超过××%的部分转让给××××投资公司或一家由甲方选择的×国银行。

在此情况下,××公司还可以将大众公司有权委派的五名合营公司董事中一名或几

名董事的委派权转让给××××投资公司或上述××银行。

第七条利润率

1.合同各方应按投资比例,分享利润,分担亏损。

2.根据本条第3款按注册资本的投资比例分配给合同各方的净利润,为利润

总额减去根据中国税法规定缴纳的所得税以及提取的储备基金、职工奖励及福利基

金和企业发展基金(以下简称“三项基金”)。三项基金提取的金额由董事会决定。

3.合同各方同意,合营公司应在其建立后第四个全会计年度内实现金额为注

册资本15~18%(百分之十五~百分之十八)的税后(汇出税除外)净利润分

配,自其建立后第五个全会计年度起,实现每年金额为注册资本18~20%(百

分之十八~百分之二十)的净利润分配。

4.然而,初期亏损应在第二个全会计年度末予以平衡。

5.最初和以后的销售价格应按本合同附件五确定。

第八条利润汇给和资本汇回

1.分配的净利润,汇给××公司的为×××币,汇给××××公司的为×币,

汇给××××公司和××公司的为××币,应在年度会计报表通过后立即(不迟

于二十天)分别转入各方所指定的银行帐户。任何未支付的金额,应自年度会计报

表通过之日起20(二十)天后,×币和××币分别按违约之日3(三)个月贷款

的××银行同业拆放利率加2%(百分之二)的年利息率计算利息,××币按违约

之日3(三)个月贷款的××银行利率加2%(百分之二)的年利息率计算利息。

上述利率有效期为3(三)个月。三个月后,重新适用上述方法。

2.在本合同终止时,合同任何一方都应获得符合其权利的结算,结算的金额

应根据合营公司的价值(以下简称“估价”)计算。各方在结算中所得份额应相应

于其在合营公司的投资比例。

3.汇给甲方及丙方的利润和汇回甲方及丙方的出资,应适用国家外汇管理局

在上述汇给和汇回之日所公布的对于××币和××币的官方汇率。

第九条董事会和管理机构

1.董事会由××名董事组成,甲方委派×名,其中一名为第一副董事长,乙

方委派×名,其中一名为董事长,丙方委派×名,为第二副董事长,丁方委派×名。

董事会应于合同生效后1个月内举行第一次会议,即董事会成立会议,由董事长

召集。

2.董事会人选由合同各方各自书面委派或调换。

3.董事会是合营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合营公司业务的决策和监督,并

为此定期举行会议。董事会的职权应在公司章程中具体订明。

4.董事会应建立执行管理委员会,由一名总经理、一名副总经理和一名或几

名执行经理(以下简称“执行经理”)组成。

5.董事会应采用其认为合适的合营公司组织机构。合营公司建立后第×年的

年底将形成的组织机构,见本合同附件六。

6.合营公司各部门的职责范围见本合同附件七。董事会可按其认为适合的方

式对各部门的职责范围随时加以修改。

第十条技术和专有技术的转让

制造合营公司的产品所需的技术和专有技术的转让,应在合营公司和甲方将要

签订的技术转让协议中予以规定。

第十一条国产率

1.合营公司制造的各种车型的国产率量终止标为100%。合同各方应共同

努力,促使本合同附件八中商定的外购件和自制件的×××车国产率发展计划得以

实现。

2.乙方、丙方和丁方保证国产率发展计划所需的先决条件得以完全实现。为

此,除了要遵循经济和质量标准外,还要及时发展原材料和零部件的生产能力。因

此,有必要实现以下(但不限于以下)先决条件:

--合营公司应可以自由选择中国协作厂;

--合营公司的中国协作厂应作出设备投资,和(或)购买按照甲方的质量标

准制造××零部件和在后阶段制造甲方许可的合营公司其他产品所需的技术许可证

和(或)专有技术;

--合营公司及其协作厂制造零部件所需的材料应在中国××计划中予以考虑,

并提供给合营公司及其协作厂。

合营公司及其协作厂期望始终取得优惠进口关税税率,并能迅速办理结关手续。

3.甲方应在技术转让协议范围内尽其最大努力向合营公司提供帮助和咨询,

以期达到国产率目标。此外,甲方还应尽最大努力促使××国内外可能的外购件协

作厂以转让技术和提供服务的方式对可能的中国合作者予以援助。同样,乙方、丙

方和丁方应促使其各自的上级组织和上述协作厂将来可能的中国合作者在技术转让

过程中对上述协作厂予以充分合作。

4.如果合营公司及其协作厂的国产零部件未能保持甲方的质量标准,从而造

成停产的危险,则有关零部件应由甲方提供。

5.如果国产件的入库价高于甲方交付的零部件的合营公司入库价,则有关零

部件应由甲方提供。

6.有关国产率的具体技术问题应在技术转让协议中予以规定。

第十二条场地、基础设施和公用服务

1.第四条第2款所述的第一阶段使用的合营公司汽车厂和发动机厂应在乙方

目前使用的××汽车厂。

2.上述厂区要设有必要的厂外基础设施,如能源供应、污水处理和废物处理,

直到厂区边界为止。此外,应建造一条铁路连接线和公路连接线,××路应对外

封闭。

上述厂外基础设施的费用将由××市政府负担。

但是,如果合营公司在上述基础设施之外就其他只供合营公司使用的厂外基础

设施提出特殊要求,则合营公司应支付一部分合理的建造费用。

3.乙方和丙方已代表合营公司向××有关部门申请提供合营公司需用的工厂

场地(包括附件九甲中的平面布置图和将来扩展用地)和本合同附件九乙中合营公

司所需的厂外基础设施以及公用服务。

4.合营公司建立后,应按经批准的上述申请书向土地主管部门订立土地使用

合同。

第十三条进出口

1.在投资和生产阶段,合营公司需进口以下(但不限于以下)货物:

1.1生产资料,包括办公设备;

1.2散装车、零部件、配件和附件;

1.3整车,通过中国进出口部门进口,或者在中国有关法律或法规允许时

由合营公司自行进口;

1.4工艺材料和原材料;

1.5机器、模具、工具和设备的配件和附件;

1.6售后服务和培训用的工具和设备;

1.7样品;

1.8技术资料和业务文件。

2.合营公司还应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2.1迅速结关;

2.2落实国内运输;

2.3安排在港口的中间储存。

3.合营公司将按本合同第十四条第3款自行出口×发动机和冲压模具。

4.整车出口事宜将由合营公司董事会讨论决定。

第十四条外汇平衡和支付

1.合同各方均应尽力支持合营公司尽快达到外汇平衡。

2.为了使合营公司能够继续经营,乙方、丙方和丁方应负责根据中国主管部

门所批准的可行性报告(附件十)中规定的外汇缺额取得外汇额度。

如果由于应由××方面负责的,而为合营公司所不能控制的,不可预见的原因,

致使合营公司需要更多的外汇,则乙方、丙方和丁方应负责取得额外的外汇额度

以弥补缺额。如果是其他不可预见的原因,则合营公司将在乙方、丙方和丁方协助

下借贷外汇。上述贷款应较之其他贷款优先偿还。

3.甲方保证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购买×发动机。此外,还保证,自营业执照

签发后第×年起,每年购买价值××美元的中国制造的冲压模具,但是上述模具在

价格、质量和交货条件方面对甲方来说要具有国际竞争力。如上述购买冲压模具和

短发动机的先决条件未予满足,则应适用本条第2款。

4.甲方发运给合营公司的所有货物,将采用中国银行所开立的不可撤回的信

用证来支付。

5.合营公司发运给甲方的所有货物,将采用一家第一流银行所开立的不可撤

回的信用证来支付。

第十五条关税

合同各方期望,合营公司经按中国法律提出特别申请后将会取得优惠关税等遇。

第十六条会计

1.合营公司应完整、准确、适当地记帐和记录,以真实和清楚地反映合营公

司财务状况,并说明公司的经济业务。

2.合营公司的一切自制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用中文和英文书写。

3.合营公司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合营公司也可就外汇经济业务另立外币

帐簿,其中也应记载汇率和折合的人民币金额。

4.合营公司的会计年度采用日历制。合营公司第一个会计年度,从营业执照

签发之日起至当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第十七条报表和审计

1.为了促进有效的合作,合营公司应建立一个报表制度,向合同各方报告合

营公司业务的发展情况。

其中尤其应包括以下报表:

1.1月度报表

a)财务报表,包括损益计算书、资产负债表和外汇平衡表;

b)散装车到货量、散装车库存量和在运量、国产材料和零部件的库存量以及

已装配好汽车的库存量;

c)产量和职工人数;

d)新车销售量;

e)配件和附件的库存量、销售量和购入量。

1.2年中报表

a)周转性财务预测;

b)按国产率发展计划的国产率;

c)当时的能源需要、能源消耗和能源费用;

d)工厂总工时。

1.3年度报表

a)下两年的详细公司预测(预算);

b)合营公司长期发展规划;

c)售后服务工作。

2.此外,合营公司应定期向合同各方提供中国公布的,与合营公司业务有关

的经济政策、市场发展情况以及法律和法规。

3.合营公司应以合同各方各自要求的形式,向合同各方提供与本条第1款提

到的文件有关的其他资料。

4.合同各方有权派其授权代表检查合营公司的帐簿和其他业务文件。

合同各方有权为自己的目的自费聘请在中国或国外的公证会计师审查合营公司

帐簿、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计算书。这一审查权还意味着合营公司有义务向上述会计

师提供一切所需的数据和文件。

此外,合营公司将允许合同各方的授权人进入其各部分场地。

第十八条职工管理

1.合营公司董事会应根据各部门具体需要,系统和定期地决定公司的职工总

人数和对职工素质的要求(人事计划)。董事会作决定时,应考虑组织机构表所规

定的外籍职工的职位。

2.执行管理委员会应有权雇用和解雇合营公司的职员和工人,决定雇用职工

的条件,建立奖金奖励制度,以提高生产率。

3.高级职员(执行经理、部门经理、分部经理)的薪金、社会保险、福利、

差旅费等的标准,由董事会决定。执行经理由董事会个别地与其签订书面雇用合同。

部门和分部经理以及其余外籍职工由执行管理委员会个别地与其签订书面雇用合

同。

4.合营公司职工(包括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外籍职工除外),经中国劳

动部门推荐。由合营公司经过考核,自行录用,其薪金、工资标准和奖金、津贴等,

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参照职工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由合营公司决定。合营

公司开始时的职工薪金、工资和其他有关各项费用,已在可行性报告中确定。随着

生产发展以及职工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合营公司应根据其利润率、生产率

和竞争能力以及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调整职工薪金和工资。

第十九条外籍雇员

1.甲方应与合营公司商定,在甲方的可能范围内向合营公司派遣其专家,作

为合营公司的临时雇员(即外籍职工)。甲方应按合营公司提出的具体职务要求选

派专家。然而,合营公司有权辞退任何证明是不称职的外籍职工,拒绝接受或辞退

任何证明其健康状况不足以胜任其职务要求的外籍职工。

2.合营公司应与各外籍职工分别订立雇用合同,雇用合同应包括本合同附件

十一所规定的主要条款。

3.各外籍职工的报酬总额应按甲方标准,雇用合同中所规定的外籍职工所有

人员费用(包括奖金),应由合营公司负担。

4.合营公司应负责办理,或者必要时向中国有关部门申请以下(但不限于以

下)各项:

4.1在××批准并可在××续签的签证,包括有效期为×个月的多次出入

境签证,以及居住、工作和旅行许可证;

4.2根据××正规学校标准提供教育条件。

5.外籍职工的住房在本合同附件中规定。

第二十条保险

1.合营公司对其资产保火险、营业中断险和一般责任险。

2.一切可能涉及合同各方利益的与保险有关事项,合营公司应尽快提请合同

各方注意。

3.合营公司对以人民币投保的项目,以人民币支付保险费;以外汇投保的,

则以外汇支付保险费。中国保险公司在赔付损失时亦同。

第二十一条合同的生效和期限

1.本合同已经合同各方正式授权代表签署,将报请甲方主管委员会以及乙方、

丙方和丁方主管领导确认。在确认以后,本合同应报请经贸部审批,并在批准后

生效。

2.本合同经甲方主委员会确认后,甲方应即通知乙方、丙方和丁方。本合同

经乙方、丙方和乙方的主管领导确认后,乙方、丙方和丁方应即通知甲方。乙方、

丙方和丁方在收到经贸部批准本合同的通知后,应立即通知甲方。

3.甲方主管委员会以及乙方、丙方和丁方的主管领导应在签约后1个月内确

认或不确认本合同。本合同在上述主管委员会和主管领导确认之后,方可报请经贸

部审批。

如果上述主管委员会和主管领导在规定的1个月期限内未确认本合同,或者经

贸部在本合同报请审批后3个月内未批准本合同,则合同各方不再承担任何义务

4.本合同生效后,有效期为××年。

如果在本合同期满前至少1年合同所有各方均未通知合同其他各方,其打算在

本合同期满时终止本合同的意图,则乙方、丙方和丁方应在本合同期满×个月前,

共同向经贸部提出申请,要求将本合同延长×年,经经贸部批准后生效。合营公司

应在批准后1个月内向工商局办理合营公司期限延长的登记手续。

仅由中国的合同一方或两方通知甲方其打算退出本合同的意图,则不影响本合

同在其余各方之间的有效性。

对于进一步延长本合同期限,本款规定同样适用。

5.合营公司董事会可决定解散合营公司,从而决定提前终止本合同。

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董事会应解散合营公司:

--合营公司连续×年严重亏损,而且预测不可能合情合理地得出经济状况会

改善到使合同所有各方满意的结论;

--合同任何一方违反本合同的任何实质性条款,以致合营公司有无法继续经

营的危险,除非上述违约能够或者已经在违约书面通知后××天内予以纠正;

--不可抗力所造成的延误持续×个月以上,而且合同任何一方的全体董事要

求董事会解散合营公司,除非在上述期限内能按该合同方所希望的方式合理地修改

其义务使之适应新的情况,或者其余合同各方决定在要求解散合营公司的合同方不

参加的情况下继续经营合营公司;

--甲方和合营公司之间的技术转让协议因该协议的任何实质性条款遭到违反

而终止;

--在任何其他情况下,如果在董事长和副董事长共同向董事会提出解决方案

后董事会仍不能对某一重大问题通过决议。

6.董事会有关解散公司的决议中,还应规定清算程序和原则,确定清算委员

会的人选及其报酬。

7.本合同的提前终止不损害任何合同一方对另一方违反本合同提出索赔的权

利。

第二十二条清算和分配

1.本合同按本合同第二十一条第4款和第5款终止时,应由合营公司董事会

所任命的清算委员会确定估价。

2.估价应反映董事会决定解散合营公司之日或者董事会确定为合营公司清算

开始之日的合营公司财务状况。此外,估价还应反映那一天的合营公司的价值。

3.在确定估价时,清算委员会应采用编制经审计的合营公司年度资产负债表

时所采用一贯原则。估计应以合营公司全部产权(即固定资产加流动资产,减负债,

加或减重新估价调整差额)的价值为依据。这一价值还应加上一个有待合同各方

谈判商定的,反映合营公司将来利润率的因素(继续经营价值)。在确定合营公司

将来利润率时,应适当参照合营公司当时和以前的利润率。

4.清算委员会应就估价作出一致决定,并在董事会决定解散合营公司后××

天内把该估价提交董事会审批。如果清算委员会在上述××天期限内未能一致确定

估价,则每个清算委员会成员都应向董事会提出自己的看法,提请董事会决定。

5.如董事会在估价提请审批后××天内不能就估价作出一致决定,则合同各

方均可按本合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提交仲裁。

6.由估价确定的合营公司价值中甲方的份额应由乙方和丁方共同购买,用×

×币现金支付。支付应不迟于董事会作出决定之日或仲裁裁决之日后××天。最终

确定的未付金额,应自董事会作出决定之日或仲裁裁决之日后第××天起按本合同

第八条第1款的规定计算利息。鉴于上述付款,甲方应按乙方和丁方所购买的合营

公司价值中甲方份额的比例,向乙方和丁方转让甲方在合营公司中的权利,尤其是

其在合营公司注册资本中投资比例方面的权利。

第二十三条部分失效

如果本合同任何条款失效或不能执行,则其余条款应不受影响,继续有效。如

为了达到本合同在商业上的目的而有必要更换任何上述条款,则合同各方应尽快会

晤,按照签订本合同时所持的精神,为取得尽可能相同的经济效果,来商定新的条

款,以取代失效的条款,并使新条款在法律上生效。上述新条款应追溯到原条款失

效或不能执行之日起开始适用。

第二十四条不可抗力

1.如果合同任何一方因不可抗力未能履行本合同,则该方对于在不可抗力持

续期间不履行其义务不承担责任。因不可抗力而造成的中止履行合同,应限于不可

抗力的影响存续的时间内。合同各方都将尽最大努力将不可抗力,特别是由此而引

起的延误所造成的后果减轻到最低程度。

2.合同各方在其他方面仍受本合同的约束,因不可抗力引起的问题应通过协

商适当解决,使本合同能合理地继续履行。但是,如因不可抗力造成的延误持续×

个月以上,则合同任何一方应有权要求董事会终止本合同,除非在上述×个月期限

内能按该方所希望的方式合理地修改其义务使之适应新的情况。

3.不可抗力事故是指提出遭受不可抗力的合同一方在签订本合同时不能预见

到的,阻碍其实际履行义务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就本合同而言,不可抗力事

故包括(但不限于)地震、流行病、严重的火灾、水灾、台风、海上事故等自然现

象以及战争和爆炸。

4.遇不可抗力的合同一方应立即(不迟于获悉发生不可抗力后××天),用

邮寄、电传或电报通知合同其余各方。这××天期限自该获悉发生不可抗力之日算

起。如未按上述方式通知,则遇不可抗力的合同一方即失去其提出遭受不可抗力的

权利。遭受不可抗力的合同一方同样有义务按照相同的期限通知合同其他各方不可

抗力事故结束。

5.遭受不可抗力的合同一方有义务证明所发生的,为本合同所规定的不可抗

力事故,以及事故持续的时间。

第二十五条未行使权利

合同任何一方未行使其按本合同所享有的任何权利,均不应视为放弃这一权利,

也不应妨碍该方以后行使上述权利。

第二十六条争议的解决

1.合同各方由本合同、违反本合同、本合同的期满终止和提前终止或失效所

引起的,或与上述各项有关的任何争议、争论和索赔,均应通过谈判或调解解决。

如果谈判或调解中×个月内未能取得任何有关各方可以接受的结果,则上述争议、

争论和索赔只应通过仲裁解决,而不诉诸有关法院。仲裁应按照当时有效的×××

×仲裁院的仲裁规则进行。仲裁裁决是终局的,对有关各方均具有约束力。合同各

方将在其国家内承认并执行仲裁裁决。

2.仲裁应提交××××仲裁院进行,仲裁地点为××,仲裁使用的语言为×

文,仲裁庭由×名仲裁员组成。

3.仲裁庭应只适用在有关争议的原因发生之时详细成文并经正式公布的,一

般能获得的中国法律。

4.合营公司和甲方之间的买卖应遵守各买卖合同。上述合同中未专门涉及的

问题应遵守《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

第二十七条合同文字

1.本合同用中文和英文书就,各签署原件8份,两种文本均为正式文本,具

有同等效力。中英两种合同文本,每方各执2份。

2.工作文本用×文。

第二十八条通知

1.根据本合同需要或允许发出的所有通知均用×文,应亲手递交或用挂号信、

电传、电报发给合同另一方或各方。

2.任何通知,凡是邮寄的,则在装有通知的信件寄出时即应视为发出;要证

明信件发出,只要证明装有该通知的信封上已写上正确的地址,贴上邮票,投入邮

局或者投入各自的国家邮政管理部门所控制的任何信箱。

第二十九条附件

本合同有以下附件:

一、技术转让协议

二、职责范围

上述附件均为本合同整体的组成部分。

附件一技术转让协议

目录

1)定义

2)协议宗旨

3)技术资料

4)技术修改和改进

5)技术资料的交付

6)培训

7)咨询

8)特殊服务

9)商标

10)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

11)合同产品的制造

12)产品质量

13)支付

14)不可抗力

15)保密

16)责任

17?协议的转让和修?

18)协议期?

19)部分失?

20)未行使权?

21)协议终止的影?

22)争议的解?

23)协议文?

24)通?

第一条定?

在本协议中,下列用语的定义如下?

1.“附属公司”指甲方在其中拥有直接或间接股份的所有公司,合营公司?

外?

2.“散装车”指全分解的汽车成套件或散装零部件,其中包括消耗材料?

标准件(如有的话)?

3.“合同汽车”指经甲方和合营公司商定由合营公司制造的,以甲方和(或?

附属公司的汽车为基础的所有汽车种类、车型和变型?

4.“合同零部件“指在中国由合营公司制造和为合营公司制造的合同汽车?

所有动力总成、总成、分总成和零部件?

5.“合同产品”指合同汽车和合同零部件?

6.“契约商标”指甲方随时可能用书面规定的甲方及附属公司的商标和服?

商标,以及商标名称和服务名称?

7.“工业产权”指在中国国内或国外注册,纯属甲方产权的,有关合同产?

的所有专利、实用新型、注册过的外形设计和技术发明的发明者证书?

8.“专有技术”指甲方或附属公司拥有和开发的,与合同产品有关的,关?

合同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试验、销售和售后服务,以及管理的一整套实用的?

先进的、有价值的技术资料、技能、技术和经验。所有无法用书面形式表达的?

识和经验应通过本协议所规定的咨询、特殊服务和培训以及外籍职工予以传授。?

9.“生产样品”指合营公司“质量保证部”按甲方技术要求对要在批量生?

的机器鉴定”和生产线上制造的合同产品样品进行试验,决定批准。?

10.“技术工程鉴定”指甲方“研究开发部”对于在图纸上标有的合同产?

进行试验,决定或确认其合格性?

11.“技术资料”指本协议中规定的,甲方拥有和开发的,与合同产品有?

的,关于设计、开发、装配、制造、质量保证、管理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一切文件?

图纸、图片、图表、磁带、磁盘、录像带、信息系统等?

第二条协议宗?

本协议宗旨?

--规定甲方的技术资料、专有技术和工业产权及契约商标使用权的转让,?

以制造,销售和使用合同产品?

--规定上述转让的报酬?

第三条技术资?

1.在本协议期限内,甲方应按以下规定在开始制造合同产品之前,及时向?

营公司提供有关合同产品的制造、不断改进和售后服务以及合同零部件的采购所?

的产品技术资料、工艺技术资料和售后服务技术资料。如合营公司根据本协议第?

条第10款决定把产品技术部门的职责范围扩大到设计开发工作,甲方愿意向合?

公司提供有关设计开发的技术资料,从而对合营公司给予支持?

2.关于本协议附件所说明的××汽油发动机/××升柴油发动机,包括适?

的选用件,适用以下规定?

2.1甲方应向合营公司提供一套下列产品技术资料?

--零件?

--图?

--装配?

--规定合同产品的制造?

--总?

--安装?

--工艺更改建议?

--毛坯?

--产品说明手?

--技术要?

--颜色组合图?

--××标?

--用于发展目的的零部件材料清?

--用于持续生产的零部件材料清?

--车型?

--鉴定试验规?

--常规试验规?

--试验设备图纸?

2.2甲方还应在合营公司成立后的×个月内提供所具有的以下有关××?

技术资料?

--试验报?

--开发说?

--计算书?

2.3.1甲方应在实施以下程序时下断更新本条第2.1款规定的有关?

同零部件的产品技术资料,并提供给合营公司?

--技术更改要?

--实施时间通?

--更改通知?

上述合同零部件已规定在合营合同附件八的两个计划内?

(1)自制件国产率发展计?

(2)外购件国产率发展计划?

2.3.2但是,有关变速箱、后桥和等速万向节/轴的产品技术资料,?

必要时才不断更新,供制造使用?

2.3.3如果上述两个计划有所调整,则有关产品技术资料也应随之相?

调整,并予提供?

2.4甲方应转让甲方有权自由处分的甲方协作厂的产品技术资料?

2.5在合营公司提出要求时,应向合营公司提供有关××其他变型车、?

动机、部件和选用件的产品技术资料,供制造时使用?

2.6.1甲方应向合营公司提供有关××和适用的选用件的一整套下列?

艺技术资料?

--散装车装配手?

--毛坯图和技术要?

--工艺过程卡和说?

--检验?

--适用的机器和工艺装备的调整?

--工艺装备图纸、包括夹具、模具、量具、刀具、专用工具、工位器具等?

--机器和工艺装备的甲方标准,包括机器、传送带、夹具、模具、量具、?

具、专用工具等?

--消耗材料的××××标准,包括冷却剂,机油、清洁剂、防锈剂、油漆?

密封材料、淬火介质、保护气体?

--其他必要的工艺技术资料?

上一篇:调工作申请书范文 下一篇:营业执照变更申请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