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16 10:38:04

财务知识管理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XBRL;集团财务;知识管理

目前,企业集团内部各单位会计报表中提供的仍是以会计科目进行分类的高度浓缩的价值信息,并不能满足不同集团财务管理者对信息的要求,即使根据会计科目可以“向下挖掘”至经济事项,但因价值法固有的局限性,会计科目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经济业务,只采用会计科目对经济事项进行分类,往往导致一些重要的决策信息被遗漏,经济事项的非价值信息被隐没。这正是目前会计这种“商业语言”越来越不能描述当今的经济业务,财务系统无法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恰当的、充分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的根本原因,因而。知识管理已成为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提高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本文提出利用现代知识管理的手段和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技术建立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这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一、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与知识管理的需求

信息技术在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在主要表现为数据的录入、查询、统计等功能,但由于集团财务信息的数据来源广、种类多、数量大,传统的信息管理工具无法有效地发现数据中隐藏的关系和规则,无法满足发掘有用的信息的需求,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里,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环境对集团财务管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应用集团财务知识管理手段。集团财务管理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集团财务管理的目标具有多层次和全方位的特点

企业集团规模较大,业务覆盖地域范围广,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的及时性要求高。

(二)集团财务管理内容种类多、范围广

集团财务管理除了关注传统的物质资源外,其管理内容还包括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及市场资源等。因此,集团财务知识管理应适用动态需求。

(三)集团财务管理强调数据运用、财务分析深入

一方面,集团财务管理根据较长的历史数据来分析与判断企业未来的走向和宏观环境的变化;另一方面,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集团财务管理从传统的事后监督转向事中控制和事前预测。因此,集团财务知识管理应强调对隐性知识的识别和利用,以支持智能决策。

(四)企业集团产权形式多样,集团财务管理的业务动态复杂

集团财务知识管理应强调在各子公司和分公司异构财务环境下的互操作性以及可集成性。

二、XBRL在集团财务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国内外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是用来帮助企业用系统的方法管理知识和信息,满足企业适应新环境的需求。把知识管理方法应用于企业财务管理中还处于探索阶段。

(一)现有知识管理模型的优势和局限性

实现企业集团财务领域知识的管理,特别是异构环境下集团财务知识资源的共享和集成,是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的首要任务。然而,当前还没有形成统一标准的知识管理系统(KnowledgeManagement System,KMS)模型,有几种比较典型的KMS模型:基于多Agent的系统模型、基于B/S结构的系统模型、基于UML的集成化系统模型和基于“社会-术”双视角的系统模型。这些框架模型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

1 基于多Agent的系统模型面向分布协作环境,强调了知识管理系统所应有的协同性,但是系统的构建仅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忽略了知识管理系统的社会性,对集团财务的隐性知识缺乏认识和有效的管理。

2 基于B/S模式的系统模型强调了KMS网络化建模,对于知识管理主体与客体间的集成以及系统与环境的协同等考虑得还不够全面和深入;它强调对已有知识的利用,但忽视了知识管理对增强知识创新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更高要求。

3 基于UML的集成化系统模型将员工纳入知识源范畴。但对于如何将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外化为组织知识以及如何促进员工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等问题并没有相应的策略和机制,从而忽视了知识管理的高端目标――知识创新环节。

4 基于“社会-技术”双视角的系统模型对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生态环境”给予了重视,强调营造一种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文化与氛围,但这些对集团财务知识管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建立起切实有效的知识共享与创新的激励机制。因为集团财务知识管理需要理念创新的环境,也需要技术创新的支持。

从对现有知识管理模型的总结可以看出,现有KMS模型应用到集团财务知识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一是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性的模型框架尚未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二是缺乏可操作的隐性知识管理的技术实现方案,对隐性知识管理的支撑工具的研究较少,对隐性知识缺乏认识,管理不到位;三是缺乏系统化、集成化、协同化的方法论指导;四是知识的共享和创新的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五是传统的知识库系统无法充分地表示大量复杂的知识,也不利于集团财务知识的共享和集成。

为了解决现有知识管理模型应用于集团财务知识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XBRL技术和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的特点,本文在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研究中引入了XBRL技术。

(二)xBRL及其在集团财务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是XML(可扩展的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在会计信息交换方面的一种应用。XBRL定义了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即将数据的显示格式、内容格式及结构标准化,用于企业信息(不仅仅是会计信息)的数据表达。它规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表达方法,规范了企业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财务报表)的表迭方式。XBRL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规范(Speclfications)、分类标准(Taxonomy)、实例文档(Instance Documents)和样式表(style Sheets),各应用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分类标准。因此分类标准扩展是XBRL有效表达集团财务知识的关键环节,XBRL应用于集团财务知识管理也应建立其信息元素及结构,这是规范知识表达的重要步骤。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是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中使用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的总和,这些概念和相互关系规范集团内部各单位财务信息的提供与集成。在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建立的过程中,可利用XML及XBRL建立一个集团统一的财务知识表示标准。

建立XBRL应用于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可参

照建立XBRL分类标准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结合具体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业务流程进行。XBRL国际公布了建立分类标准的六个基本步骤,依次为财务事实之来源(Sou rce 0ffinanclaffact)、结构(Str-ucture)、收集数据(Collect)、输入(Enter/Import)、更正(Scrub)和输出(Expon)。建立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的基本步骤如下:

1 确定财务事实来源。数据处理的起点仍是凭证,企业的每项经济业务都按“凭证-账簿-报表”这种顺序进行处理。由于各行各业对财务数据的需求不同,很难设计出一个通行于各行各业的分类标准,但企业集团一般从事特定的业务范围,针对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业务范围,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及会计科目作为会计资料范围来制订特定的分类标准是可行的。

2 确定分类标准结构。在确定财务事实来源的基础上,应找出财务事实之间的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表示分类标准中财务事实间的依赖关系。按照XBRL的标准,集团财务知识管理可分为会计账簿(AccountingEntries)、分录信息(EntryHeader)、分录明细(EntryDetail)三个层次。

3 收集资料和整理。收集财务事实的相关资料后,应按照XBRL数据的层次关系输入一定形式的档案文件进行保存,可以采用数据库或者电子表格等任何形式,没有特别的限制。在收集资料阶段,通常应对资料中存在的错误进行更正整理,主要目的是与分类标准保持一致。

4 确定输入、测试与输出。收集资料后,即可输入相关软件来建立分类标准,并输出成为XSD文件。一份分类标准由元素声明(EIement)、属性声明(Attribution)及数据类型声明(DatatypeDefinitions)组成,而每一元素都会包含元素名称(Name)、替代群组(Substitutlon Group)及资料类型(Datatype)。在建立分类标准的过程中,需要定义CalcuIation unk、Deflnition Link以及Pre-sentation Link。Calculation Link代表计算链接库,描述文件包含的元素之间的计算关系;Definltion Link代表定义链接库,描述文件中包含的元素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Presentation Link代表展示链接库,描述文件中包含的元素之间的层次关系,使用Order属性来表示元素的展现顺序。最终输出的XSD文件的框架由名称空间、输入相关规范的档案、链接、元素声明和数据类型声明组成。

以上只是建立分类标准的一般步骤,由于分类标准是对财务信息标签进行统一定义,财务信息内容非常丰富,要保证每个信息项目的标签唯一,且定义的标签能尽可能涵盖所有的信息项目,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熟悉会计制度,具有会计实务经验。同时,XBRL对信息的表达是形式化的,要求参与这项工作的人员不但要熟悉这些项目信息的层次逻辑关系,还要知道如何架构树形结构,对XBRL技术比较精通。因此,建立信息元素及结构需要会计专家与技术人员的精诚合作。以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中工商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类标准为例,这个分类标准有8个模式定义文件,共定义元素(Element)1491个;除common外,其他7个均有5个链接库文件(pfs有6个),共定义链接关系4593个。当然,对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的信息元素及结构而言。更局限于特定的行业和集团的应用,不同的企业集团可参照《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遵循XBRL国际公布的建立分类标准的6个基本步骤建立特定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的信息元素及结构标准。

三、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框架

通过分析集团财务领域知识管理需求和XBRL应用于集团财务领域知识管理的方法,本文提出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框架,如图1所示。

基本的知识管理活动包括知识的创造、发现、寻找和传播,集团财务知识管理将这些活动整合为集团财务知识的获取、集团财务知识的存储与推理、集团财务知识的检索和学习三个主要过程。相应地,基于XBRL的集团财务知识管理系统分为存储层、功能层和表示层三个层次,并利用XBRL技术、知识集成技术、多种检索技术,对集团财务知识进行数字化语义处理;系统按照XBRL扩展分类标准的思想对知识进行分类标注,组织到知识库中,形成集团财务领域概念集;这种框架便于实现集团财务知识获取、存储、检索等功能,并方便集团财务知识发现、共享和集成。

在本框架中利用XBRL,财务知识元信息的关系可以被描述得更加广泛、详细、深入和全面。通过扩展企业集团内部的XBRL的分类标准对财务知识元添加属性值,以及在属性与属性之间添加映射关系,一些不便描述的语义关系就可以被清晰地描述出来,这就为企业集团实现财务领域知识的检索创造了条件。另外,利用XBRL扩展分类标准对知识的联系进行形式化映射,可以产生和约束新的知识规则,增加了集团财务知识XBRL表示方法的实用性。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字】知识管理 财务知识管理 必要性

知识经济的兴起,将引发全球企业管理的一次创新性革命。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管理,如何大力引进和实施财务知识管理战略,将知识管理融入企业组织的管理之中,建立现代的财务知识管理模式是我国企业管理者和财务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一、财务知识管理概述

随着企业进入知识管理阶段,财务管理也将发生变化,其核心在于知识管理。企业内部的财务知识管理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知识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是要将获取、开发和创新而累积的知识,达到知识共享和充分利用。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手段,以增强竞争力、适应力、生存力为要求,以提高知识经济效益为目标。而财务知识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者,运用财务知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财务知识进行的管理。对已有、获取和创新的财务知识资源,为提高知识经济效益,达到知识共享和充分利用而进行的管理。

二、企业实施财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从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来看财务知识管理的必然性 从企业发展本身来看,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手段是创新,本质就是知识创新。首先,企业可以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超越某一产品的生命周期而实现持续成长;可以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突破某一技术的生命周期实现持续成长;还可以通过业务领域的不断追求和扩展跨越既定事业领域的生命周期而获得持续发展;最后,企业还可以通过制度的创新,如创造学习型组织,为企业注入活力,使企业保持持续的生命力。知识创新的前提是知识积累,那么如何进行知识积累,又如何实现知识创新?答案是知识管理。对于知识管理中的知识,在企业中一般包括财务知识、生产知识、销售知识等各种经营知识。而财务知识是企业必不可少的知识之一,也就是说,财务知识的管理在企业知识管理中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财务知识参与每个生产经营的环节,可以说是知识管理的重要部分。所以,财务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必然。

2、从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来看财务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是当今新体制新经济形势下的产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的结果。从财务管理地位的变迁过程不难看出其与社会经济环境的关系。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企业缺乏经营自,企业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企业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企业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赢利。现代企业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企业一旦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企业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企业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企业的财务成果上来。相反,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观念,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产品的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或不能补偿支出费用,企业也就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企业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具有各自的特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产品成本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等。总之企业财务管理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不难看出企业为谋求发展会越来越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就会要求财务管理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实施财务知识管理便成为企业管理的必然需要。

财务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知识经济效益。知识就是财富,企业也要追求知识经济效益。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既不是有形资产,也不是一般劳动力,而是知识和智力资源。经济增长归根结底是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而其中的中心环节是创新,离开技术创新就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管理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和创新,而不仅仅是有形的资源、厂房和资本。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可以递增报酬,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以知识为基础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除了核算产品或服务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外,还要重视核算知识的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追求知识经济效益。知识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财务管理是一个企业的核心,财务知识管理更是一个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重中之重。财务知识管理对于其他管理的渗透,已体现了它对其他管理的指导性。因此,构建财务知识管理模式就成为企业发展的称盘,也是企业发展壮大所需求的必然。

参考文献:

[1]王广宇.知识管理――冲击与改进战略研究.清华大学出

版社,2016,(02):22-23.

[2]樊治平等.知识管理研究.东北大学出版社,2015,(4):

14-16.

[3]米克.柯普.了解你的价值――管好自己的知识并从中获

利.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6):33-34.

[4]杰克.韦尔奇,约翰.拜恩.中信出版社,2015,(8):26-27

[5]苏比尔.乔杜里等著.21世纪组织――组织的未来之路.清

华大学出版社,2014(2):45-46.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3篇

知识管理能力是指组织创造、整合、转移并应用知识资源的能力,是将知识与其他资源和能力综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主要以四个过程管理构成: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企业中这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企业绩效是企业实现市场、运营、成长和财务目标的程度,是企业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并不是单一的,一般包括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在知识型企业中,由于其产品具有特殊性,重点衡量其财务绩效不恰当,因此本文以非财务指标为主,并将财务指标以主观判断方式进行评定。企业通过知识管理的四个环节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然后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实现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

知识管理的实施使得企业员工知道谁拥有什么知识,方便他们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知识型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潜在机会的价值,并有能力从这些机会中提取价值。知识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管理者是有限理性的,面对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利用组织生产的信息和创造的知识来协调组织活动。根据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H:员工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本文构建以下概念模型及假设关系。

二、研究设计

1.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滚雪球方式,以成都市企业为中心,对处于成都市内的企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处于市区外的企业一般由朋友纸质或者直接发送电子版问卷。此次调查涉及的行业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教育咨询业以及通讯服务业等。问卷填写人员为各企业的管理人员,此次问卷均为结构化问卷。问卷发放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9月到2013年12月,共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82%。

2.变量测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Likert5点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1~5表示从“很低”到“很高”依次过渡,分别为“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在参考Gold所提出的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包括员工知识获取技术状况、高层对知识获取的重视程度、知识获取途径数量、知识共享的技术状况等9个变量。企业绩效的测量,本文所采用的是员工个人对于企业绩效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的感知程度,它包含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开拓能力、科研能力、新业务创造的效益、客户满意度等5个指标。

3.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本问卷的分量表的Cronbachs值均达到了0.8,信度良好;通过对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两个潜变量下的14个指标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通过了效度验证。

三、研究结果

运用相关关系分析,对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企业绩效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1,说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且为正向相关关系,即员工知识管理能力越强,企业绩效越好,文章假设得到论证。

四、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以四川省知识企业为研究背景,基于大量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型企业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本文的研究过程及结论对于我国知识型企业的管理者有较好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在企业绩效的评定上,管理者应改变已有的以财务指标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观念。

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特别是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评价企业绩效中,以非财务指标为重点,得出员工知识管理能力可以正向促进企业非财务指标带来的企业绩效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在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上,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的评价程度来测量员工的知识管理能力,分别是员工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型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各环节因素的不同组合,构建知识型企业的独特创新模式并以此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知识价值链;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糊层次法

[中图分类号]G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3-0047-03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资助项目“基于过程控制的知识管理动态评价模型研究”(批准号:2012-QN-016)

[作者简介]张瑞红,安阳师范学院信息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河南安阳455000)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国外将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开始研究,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迅速发展。特别是知识管理实践的开展,使得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今,国内外许多学者和机构就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笔者曾在文献中对其进行过研究。囿于知识管理本身的复杂性,目前关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均未形成统一认识。本文在研究价值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知识管理的特点建立知识价值链模型,归纳出知识价值链的内涵,为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寻找价值来源,分析出知识价值链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之间的关系,从顾客、流程、学习与财务四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优点,应用模糊层次法对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以期为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提供可量化、实用的评价方法。

二、知识价值链应用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分析

(一)知识价值链的内涵

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都是创造价值的活动,所有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了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即价值链(迈克尔-波特,1985)。知识作为智力资产是企业的重要财富,知识活动是创造价值的活动,一些知识管理学者(Ching Chyi Lee、Hollsopple C.W、Yeong-Long Chen等)受到价值链的启发,形成了知识价值链。知识价值链是指企业将顾客作为服务的终极目标,以顾客需求为导向,顾客价值是组织价值创造的驱动力;内部流程是企业创造价值和知识价值链构建的基础;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员工的发展是知识价值链中知识链条上知识流动和知识活动要求的必然结果;知识价值链将企业内外知识资源整合,在实现顾客价值增值、实现内部流程提升更新和范化、实现员工学习能力增强的同时,实现价值的增值,以创造财务获利的价值。总结前人和目前价值理论研究的成果,结合对知识价值链和企业流程的认识,构建的知识价值链模型如下图所示。

(二)知识价值链应用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可行性

知识管理实质上是对知识价值链的管理。从知识价值链看,组织要实现财务获利的价值创造,必须首先实现顾客满意、员工持续学习成长和企业流程不断更新的价值。知识管理不能只重一点,不及其余,应寻求不同价值链之间的平衡。可为每条价值链制定可量化或可具体评测的衡量指标,对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这样就可以对内不断反馈在知识来源或知识活动过程中,促进知识不断创新;对外则可与上、中、下游的组织以各自的知识价值输出链形成另一个更庞大的知识价值链体系,组织间便得以将知识的价值整合并发挥到最大效益。

知识活动是知识管理中具有创造性价值的活动,通过对其有效的知识管理给组织带来价值,主要体现在提高员工和组织的智商和组织的反映能力、实现组织内部流程的改进提升及取得直接的经济绩效等方面,这是研究和衡量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问题的前提。从知识价值链中知识活动输出的顾客、流程、学习、财务四个方面构建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结合起来,解决财务指标不能揭示绩效的动因和改善的关键因素的问题,认识到非财务指标是实现财务指标结果的驱动要素。同时,从顾客、流程、学习和财务四个层面对知识管理绩效进行评价具有的可行性表现为:

顾客:顾客是企业存在的价值,顾客知识管理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顾客并与其建立持久关系的关键,顾客需求知识、业务知识以及处理与顾客关系的知识都是增强顾客保留率的知识维度,所以说顾客知识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中外部知识的一个重要来源。以顾客为导向,增强组织获取、创造与运用满足顾客需求或者潜在需求的知识与技能,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和多样性需求的顾客,是知识管理的终极目标。

流程:关键流程是影响组织竞争优势或驱动组织价值创造的流程,组织的管理、业务和工作3个流程中的每个流程都有知识部分或者需要利用知识来完成,分析融于其中的知识内容,才能从知识管理中获得支持,才能真正达到知识管理创造业务价值的目的。同时,管理、业务、工作流程改造是设计、实施知识管理系统必须涉及的,需要找到组织的核心流程和核心流程中需要的知识。在进行绩效评价时,就是看企业的知识是否能最大程度地解决流程中的问题,提高流程运行效率,提高生产力,比竞争对手更具创新能力。

学习:学习能力是组织得以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要求,通过知识共享、应用,激发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新知识的能力,让“核心知识”成为组织核心竞争力的不竭源泉,不断提高组织应付内外变化的能力,使企业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学习中成长。可以说,平衡计分卡中学习与成长层面是与知识管理最相关的方面,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财务:知识资产可以创造价值,通过作用于生产可以提高生产能力、降低成本,能够给企业带来收益,已得到普遍的认同。企业对知识资产进行评估是对股东和其他资源供应者的传统财务报表的一个补充,可以增强企业持续推进知识管理的信心,推动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发展和价值提升。

三、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建立

(一)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时应遵循相关性、独立性、可获得性、可量化性、可比性、定义通俗易于理解的原则,结合知识价值链和知识管理的特点,设计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方法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解决了模糊综合评价面临的如何科学、客观地将一个多指标问题综合成一个单指标形式,以便在一维空间中实现综合评价的难题;模糊综合评价解决了层次分析法难以处理主观判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问题。影响知识管理绩效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些因素可以量化,有些因素很难量化处理,基于指标因素的特点,选取模糊层次分析方法评价知识管理绩效具有可行性。

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的步骤如下:设指标集U={U1,U2…,Un},Un表示评价某问题需要考虑的指标;评价等级集V={v1.v1,…vn),vn表示要评价的等级。

(1)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邀请相关专家应用saaty提出的1-9标度法对各指标两两比较重要性构造判断矩阵,再应用数学方法对各指标层层排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2)确定评价指标集。对指标集u={u·,uz…,u。}作划分,即Ui={Ui1,Ui2…Uik),i=1,2,…,n,Ui中含有k个具体子指标。

(3)单指标评判。对每个Ui={Ui1,Ui2…Uik}的k个指标,按初始模型做单层综合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得出指标的权重wi;由Ui的k个指标能够被评为各种等级的可能性程度得出Ui的k个指标总的评价矩阵:Ri=(ri1,ri2,…rim);于是得到Si=wi·Ri(“.”为模糊算子),Si为Ui的单指标评价结果。

(4)多指标综合评价。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集U={U1,U2…,Un)的权重w,且W={WU1,W2…,Wn},则U总的评价矩阵为R;求得多指标综合评价结果为s=w·R,即指标集u={U1,U2…,Un}的综合评价结果。

(5)评价结果的判定。利用最大隶属度原则,根据综合评价得到的结果s,对评价结果做出判定。综合评价结果中最大值为0.27057,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由表2可以判定该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等级较低,知识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结束语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7)10-0111-02

知识型企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知识产品的加工厂,通过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来生产知识产品。知识型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创造、积累和使用知识来为客户提供卓越的知识产品和服务,而这需要有一个好的知识管理战略来保证。对于知识型企业而言,客户是否满意取决于知识型企业能否根据需要提供及时、优质的知识产品和服务,这就要求知识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是顺畅的、高效的,同时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知识型员工整合各种知识及企业资源。而以上种种条件的满足恰恰与BSC的指标相吻合,因此,知识型企业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应用BSC顺理成章。

1平衡计分卡(BSC)的理论概述

简单地说,平衡计分卡就是通过建立一整套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包括财务业绩指标、客户方面业绩指标、内部经营过程业绩指标和学习与成长业绩指标,对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状况进行综合、全面、系统地评价。这种评价方法克服了单一财务指标体系的不足,既有利于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竞争实力,也有利于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战略目标、经营计划的理解,还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制定和战略性竞争优势的形成。

(1)BSC的指标体系。BSC从客户、内部经营、学习与成长、财务四个方面来全面衡量业绩。

(2)BSC业绩驱动链内容。①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组织和个人的):决定经营管理的持续改善能力;②经营管理水平:决定客户服务水平;③客户服务水平:决定长期的盈利能力;④盈利能力:综合反映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能力(竞争能力)。

(3)BSC的指标平衡。平衡计分卡(BSC)的平衡主要体现在:①追求短期指标与长期指标的平衡:例如,收入增长与新产品开发的平衡。②追求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平衡:增加了客户满意、流程效率、员工培训等非财务指标。③追求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的平衡:内部运营与外部客户服务的平衡。(4)追求滞后指标与前导指标的平衡:业绩驱动因果关系链。

2BSC在战略管理作用

(1)BSC是战略执行的有效工具。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能够与外界环境协调发展而制定的具有长远性、全局性、指导性的规划,是对未来的总体把握。(2)BSC能将使命转化为企业战略目标。(3)BSC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行动计划的最好工具。公司在确定战略目标之后,就要有相应的行动计划来实施它,而BSC正是将战略目标转化为行动计划的最好工具。(4)可用BSC能够进行战略的评估与控制。企业要定期根据经营的结果,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方面,评估管理战略制定的效果,对战略执行进行反馈。根据管理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新进行战略分析,共同制定新的假设,也就是制定新的战略制定的前提条件,开始新一轮的战略规划工作。平衡计分卡的实质是将战略规划落实为具体的经营行为,并对战略的实施加以实时控制,所以平衡计分卡实现的远不止绩效的管理,它是一种战略管理的工具。

3知识型企业实现知识管理战略应用BSC的可行性与实际应用

(1)企业经营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其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应用BSC的可行性。

作为以盈利为目标的知识型企业,其实施知识管理的最终目标也不外乎是通过满足客户需求来获取自身的利润,即客户满意,企业赚钱。知识管理战略最普遍的表现就是,以客户为中心,理解客户的需求、偏好和业务,结合企业实践,将企业知识融入到它们的产品和方案、服务和内部管理中,使知识发生转移。这种努力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减少了费用和市场成本,并且有效地增加了收益。

客户是否满意取决于公司是否能根据其需求提供及时、优质的咨询服务,这就要求知识型企业的业务流程是顺畅的、高效的,同时要求具有高素质的知识型员工整合各种知识及企业资源。而以上种种条件的满足恰恰与BSC的指标(财务、客户、内部经营、员工的学习与成长)相吻合。因此,知识型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战略时应用BSC顺理成章。

(2)BSC可以表现和衡量知识型企业的价值取向。对应于这四方面价值取向,可以建立知识管理的平衡记分卡,用它来表示知识管理在运营优异、员工高素质、客户忠诚以及产品\服务领先等四个方面所应发挥的作用,同时通过对各指标的评估也能衡量企业知识管理战略的运营优异、员工高素质、客户忠诚、产品\服务领先等方面实施情况。知识型企业在实施知识管理时,应该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确定自己主要的价值取向,并不要四种价值齐备,也并不是抱守在四种价值取向所限定的圈子里。

(3)知识型企业要通过知识管理来实现其业务价值。

实施知识管理战略应用BSC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塑造一种从战略、业务、价值取向等角度来认识和导入知识管理的思维方式,有效地将知识管理融于企业战略、融于业务过程以及业务价值之中。

企业存在的目的是要创造业务价值,而实施知识管理也是以实现价值为最终目标的,知识价值不背离业务价值是保证知识管理实施效果的前提条件。知识管理一方面要能够对组织目标的实现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则要有效促进知识型企业改善自身的经营模式,它应成为知识型企业在现有情形下获得价值增值和实现企业向未来经营模式跃迁的双重激励过程。

对知识管理而言,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形成组织目标、业务过程和知识管理之间的“因素-效果”链来实现的。知识过程既是组织目标实现的强心针,也是业务过程改善的催化剂。更重要的一点,通过有效的管理知识而发展出的新知识,某种程度上能够促使企业跳出“旧框架”,使其不仅仅是“知道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且使其获利”,而且能够“先于他人首先废弃人所共知的旧知识,创造他人从未想到的挑战和机会而获利。”

概括来说,知识管理创造业务价值的过程大都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充分利用关于过程的知识以“降低成本”;二是发挥员工的知识能力而“提高效率”;三是挖掘关于客户的知识而“增加价值”;四是应用关于产品的知识实现创新而“创造新价值”。因此,实现“运营优异”、“员工高素质”、“客户忠诚”以及“产品/服务领先”就成为知识管理几种主要的价值取向。

在试图通过知识管理取得上述价值之前,有必要对这四种价值陈述和知识型企业内部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找到知识管理创造价值的杠杆点。我们知道,每种价值的取得都需要得到相应的核心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方式以及企业文化的支持,如“运营优异”就需要强调“流程驱动”、“效率和可靠性”等经营思想,而客户忠诚则要实现“关系驱动”、“柔性定制”的客户思想。而实施知识管理能对知识型企业核心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管理方式乃至企业文化等几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利于价值目标的达成。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知识管理能力;企业绩效;知识型企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2009802

1引言

高新技术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不仅强调企业创新的重要性,而且预示着知识在经济活动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不仅要投入大量的有形资产,而且需要帮助企业科研团队形成专利,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中。特别是知识型企业,强化运营管理能力,获取竞争优势是其面临的主要课题。近年来,知识型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关注程度提升,同时学术界对于知识管理能力的深入研究,致使知识型企业知识管理能力的提升。然而,在与知识型企业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高层管理者对于如何评价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以及采用何种手段有针对性的提高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仍然存在疑问。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采用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在知识型企业中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期提供给企业管理者的知识管理能力提高策略。

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知识管理能力是指组织创造、整合、转移并应用知识资源的能力,是将知识与其他资源和能力综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主要以四个过程管理构成:知识获取、知识整合、知识转化和知识创新。企业中这四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的。企业绩效是企业实现市场、运营、成长和财务目标的程度,是企业竞争优势、核心能力、创新能力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绩效的衡量指标并不是单一的,一般包括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在知识型企业中,由于其产品具有特殊性,重点衡量其财务绩效不恰当,因此本文以非财务指标为主,并将财务指标以主观判断方式进行评定。

企业通过知识管理的四个环节形成有效的知识管理活动,然后将新知识应用到企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中,提高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实现规模效应,最大化的降低生产及管理成本。知识管理的实施使得企业员工知道谁拥有什么知识,方便他们信息的交流,从而提高企业绩效。知识型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潜在机会的价值,并有能力从这些机会中提取价值。知识管理影响企业绩效,管理者是有限理性的,面对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需要利用组织生产的信息和创造的知识来协调组织活动。

根据上述讨论,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员工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通过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本文构建以下概念模型及假设关系。

3研究设计

3.1研究样本

本文采用滚雪球方式,以成都市企业为中心,对处于成都市内的企业采用纸质问卷调查,处于市区外的企业一般由朋友纸质或者直接发送电子版问卷。此次调查涉及的行业有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保险业、教育咨询业以及通讯服务业等。问卷填写人员为各企业的管理人员,此次问卷均为结构化问卷。问卷发放的时间范围为2013年9月到2013年12月,共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82%。

3.2变量测量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Likert5点量表的形式对变量进行测量,1~5表示从“很低”到“很高”依次过渡,分别为“很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

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在参考Gold所提出的量表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修改,包括员工知识获取技术状况、高层对知识获取的重视程度、知识获取途径数量、知识共享的技术状况等9个变量。

企业绩效的测量,本文所采用的是员工个人对于企业绩效与同行业平均水平相比的感知程度,它包含了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开拓能力、科研能力、新业务创造的效益、客户满意度等5个指标。

3.3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本问卷的分量表的Cronbachs值均达到了0.8,信度良好;通过对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两个潜变量下的14个指标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管理能力和企业绩效通过了效度验证,如表1。

4研究结果

运用相关关系分析,对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从表2中可以看出,在显著性水平=0.05的情况下,企业绩效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的相关系数达到了0.61,说明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显著,且为正向相关关系,即员工知识管理能力越强,企业绩效越好,文章假设得到论证。

5研究结论与管理启示

以四川省知识企业为研究背景,基于大量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知识型企业员工知识管理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

本文的研究过程及结论对于我国知识型企业的管理者有较好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在企业绩效的评定上,管理者应改变已有的以财务指标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观念。企业的非财务指标,特别是客户满意度等指标在企业长久发展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评价企业绩效中,以非财务指标为重点,得出员工知识管理能力可以正向促进企业非财务指标带来的企业绩效的增加,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在知识管理能力的测量上,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管理过程的四个环节的评价程度来测量员工的知识管理能力,分别是员工知识获取能力,知识整合能力,知识转化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知识型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知识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各环节因素的不同组合,构建知识型企业的独特创新模式并以此获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Tanriverdi 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latedness,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performance of multi business firms[J].MIS Quarterly,2005,29(2).

[2]赵磊,康晓然.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中国商贸,2011,(2).

[3]王亮.知识管理能力、组织运营能力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以我国东北制造业为例[J].商业时代,2012,(3).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7篇

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果。美国的亚瑟•安德森(1998)在知识管理评价工具KMAT中提出用领导、文化、评估、技术和学习五个维度评估企业知识管理的成效。Davenport&Prusak用相关资源的成长、知识内容以及利用率的成长、知识管理项目的普及度、全体员工对知识管理概念的接受程度、财务回收的可能性五大指标评价知识管理绩效。甘永成等(2002)提出了知识管理评估的三组指标:“知识管理实施过程”“、知识目标”“、知识管理评估估计”。郑景丽(2003)提出了6个一级指标和37个二级指标的知识管理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Delphi法以及专家会议等主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的绩效数据分析方面,有多种方法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蒋国瑞和李阳用层次分析法、程际明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吴应良等人用主成分分析法、王军霞和关建成用数据包络法、陆菊春等人用密切值、朱启江和张纲用“B-P神经网络”、单伟和张庆普用可拓评价法、丁勇等人用基于证据推理法等。综合研究成果,目前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国外比较公认的是颁布MARK奖(1998)的全球知识管理领域权威机构的评判依据:整体知识计划的质量、高层对知识管理的支持度、对技术革新的贡献度、促进知识资产最大化的措施、知识共享活动的效果、持续学习的文化渗透度、知识的创新方法等。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主要集中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内部绩效分析、外部绩效分析、面向项目分析和面向组织分析六个方面。

二、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平衡计分卡是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哈佛大学商学院罗伯特•卡普兰(RobertKaplan)教授和美国复兴全球战略集团创始人兼总裁戴维•诺顿(DavidNorton)共同合作的“未来组织中的绩效衡量”的研究项目。该研究成果就是1992年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平衡计分卡—绩效测评”一文。在此文章中,详细阐明了平衡计分卡(BalancedScorecard,BSC)的概念和框架,区别于企业传统的绩效评价,平衡计分卡强调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等反映未来方面的指标。平衡计分卡所说的平衡是指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即财务绩效和学习与成长的平衡。二是内部和外部即内部经营和企业客户的平衡。三是结果和过程即财务绩效和内部经营与外部客户的平衡。四是使命战略目标与具体行动方案的平衡。平衡计分卡作为企业绩效评价的工具和模型,同样适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理由主要在于:一是都是基于单个企业的绩效评价,从不同侧面考核企业战略的具体实施效果。二是企业知识管理绩效与平衡计分卡存在映射关系,根据平衡计分卡的原理,企业知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企业的学习与成长,改善企业内部流程,进而满足客户需求,最终提升企业财务绩效。三是传统的企业绩效评价很少考虑知识资源的特殊性以及基于知识的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直接贡献,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描述的平衡计分卡,恰恰可以弥补包含着显性和隐性特征的知识资源这一评价的不足。总之,应用平衡计卡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可以通过多层次的层层递进,实现企业的愿景和目标。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建构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模型。

三、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评价指标按照一定的层次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制定一套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的基础,在以上评价体系模型的基础上,遵循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客观性、目标导向性等几大原则,构建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一共四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选取关键的二级指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方法科学、适用、简单、有效。知识资源、知识管理本身虽然具有隐性特征,但也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几大平衡:财务、非财务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

四、评价思路

通过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一般都能够得到指标计算需要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标杆分析法,选取一个标杆企业或期望企业,然后将该企业的指标数值与标杆企业的数值逐一比较,发现差距,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标杆分析法是通过将企业的业绩与已存在的最佳业绩进行对比,目的是找差距,寻找不断改进的途径。最佳业绩通常有三类:内部标杆、竞争对手标杆和通用标杆,比较理想的是与竞争对手比较。菲利普•科特勒解释说:“一个普通的公司和世界级的公司相比,在质量、速度和成本绩效上的差距高达10倍之多。标杆分析法是寻找在公司执行任务时如何比其他公司更出色的一门艺术。”中国古代战略名著《孙子兵法》也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说明标杆分析法是评价和改善企业绩效的有效评价工具。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8篇

Abstract: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is prerequisite to ensur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also the key of sustained growth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 In this paper, on the basic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view and summary, the evaluation indexes for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are constructed, and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and factor analysis are carried out; and then, then theoretical model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are established, and relevant research hypothesis is put forward.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the 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s obtained by using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Finally, some pointed suggestions for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abilit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关键词: 知识管理能力;中小企业成长性;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

Key words: ability of knowledge management;growth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correlation analysis;factor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0-0055-04

0 引言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创造就业、生产革新、经济增长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我国的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人员较少、产品与服务单一,管理水平低下,资金缺乏等问题。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没有资金和管理优势,又缺乏市场经验,要想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要比大企业更加灵活、高效和创新。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需要知识管理来实现,因此知识管理能力越强,企业的可持续成长能力也就越强。本文目的是探究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中小企业知识管理能力,从而实现企业持续的成长和发展。

1 知识管理能力与成长性评价指标确定

1.1 知识管理能力评价指标选取 企业知识管理的导入与实施的效果直接受到知识管理能力水平和程度的影响,它也是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条件的重要参考变量。关于知识管理能力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仍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格兰特(Grant,1996)从知识整合与协调来解释知识管理能力,巴克利(Buckley)和卡特(Carter)认为知识管理能力主要有知识配置能力、协调能力、分享能力和协作能力,戈登(Gold)等认为知识管理能力由基础设施能力和流程能力两部分组成,Shu-hui Chuang将知识管理能力分为企业创造、组织、转移并应用知识资源的能力,将知识与其他资源和能力综合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坦勒韦尔迪(Tanriverdi)认为一个企业可能在不同领域分别具有不同的知识管理能力。

詹延遵认为知识管理的技术能力层面,知识的组织、运用能力层面和知识管理主体的产权组织制度,个人或组织在知识管理领域方面所具备的条件和作用力能更好地阐述知识管理能力。

本文认为知识管理能力来源于企业的内部,通过协调知识管理行为,整合个人、团体和组织内外部各种知识资产以获取成长的能力,是一种组织管理能力的体现。可以从企业在知识管理领域所具备的条件和知识管理的过程能力来考察企业的知识管理能力,其中企业在知识管理领域所具备的条件是指包含了技术设施、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的知识管理基础能力;知识管理的过程能力则包括知识的获取、转化、应用能力等。

1.2 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指标选取 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根据对中小企业成长性评价内容的不同定义,目前采用较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评价指标:①用企业财务状况来衡量。这一衡量方式主要以企业的财务指标为评价内容,对反映企业盈利、收入等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但财务评价指标忽略了一些影响企业成长的内部无形因素,也忽略了一些外部因素对企业成长造成的影响,因而存在一定的缺陷性。②以企业经营效率、管理能力来衡量。这一衡量方法以GEP评价法为代表,主要用于对处于发展期的中小型企业进行考察。不再将评价内容单一地局限于财务数据上,而是加强了对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管理能力及人力资本等方面的考查。③涵盖了外部环境因素的评价指标。企业成长性的衡量不仅要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经营者素质、产品市场潜力、企业经营效率及企业文化等企业内在成长性因素,也应涵盖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政策因素等影响,才能使成长性评价更为完善和全面。

3.2 知识管理能力和资源与配置能力的相关关系 通过相关分析,知识管理能力的四个预测变量与中小企业成长性中资源与配置能力效标变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相关系数介于0.457至0.784之间,表示四个预测变量与资源与配置效标变量间呈现中度相关,同时说明知识管理能力的4个预测变量都与企业资源与配置效标变量有显著正向关系,如表9所示。由知识管理能力对资源与配置能力回归分析可知,多元回归整体检验的F值235.344,标准化回归系数的β值为0.761,在0.001的显著水平下有显著正向关系,如表10所示。

表11反映了知识管理能力各分项和资源与配置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说明知识管理能力的四个预测变量对资源与配置效标变量的影响是正向的。从标准化回归系数β的绝对值大小可知,知识基础能力对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影响程度最大;知识获取能力和知识转化能力对企业资源与配置能力的影响较小。

从以上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本文提出的8个研究假设均成立,知识管理能力各分项和中小企业成长性各分项之间存在正向影响。

4 结论

本文研究表明知识管理能力与中小企业成长性之间存在较强的正向关联,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成长,企业应该积极实施知识管理,并注重提高知识管理能力,特别是应重点加强知识管理的基础能力、知识获取能力、转化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首先,强大的知识管理基础设备和设施可有效的促进知识管理水平,提升信息化水平,为中小企业成长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其次,企业应鼓励员工持续学习,积极同行业内外、政府、消费者之间建立相应的知识联盟体系来进行共同学习、获取知识;再次,管理层应该积极推出知识学习平台并改善现有管理模式,培养员工个人的责任感和责任意识来促进知识的交流、分享与转化;最后,应利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建刚,吴洁,等.动态能力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工业技术经济,2010(12):124-30.

[2]王艳秋,葛红艳.动态能力、知识管理与组织绩效关系模型及评价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3]卢启程.基于知识管理视角的动态能力解释[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5).

[4]崔晓峰,焦晓波,等.企业成长阶段理论及影响因素的述评[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2(25):79-84.

[5]Gold,A. H; Malhotra, A.H, Kowledge management: A Coniingency PersPeetive, Joum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2001(18):185-214.

[6]Shu-hui C,A resource-based perspective on knowledge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an emplrical investigation[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4:235-241.

[7]周瑾,闫晓军.知识管理能力、管理决策与企业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11):129-135.

[8]詹延遵,凌文轮,等.广州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能力建设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11):179-183.

[9]董保宝.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知识管理价值创造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95-99.

[10]耿松涛.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创新能力模型及其管理策略[J].企业管理,2012(1):21-23.

财务知识管理范文第9篇

[关键词] 知识管理效果评价标杆管理法质量屋法平衡记分卡

一、引言

当前企业已经将知识管理作为提高企业创新力和持续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而在不断加大对知识管理项目的投入。如何更加恰当、全面、有效地评价知识管理投资项目的效果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课题。基于知识管理项目所具有的特点,使得对知识管理投资项目的评价成为的企业的一大难点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一系列各具特点的新型评价方法。因为各种方法的应用各有利弊,本文着重对有关知识管理投资项目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比较,旨在为企业进行知识管理项目投资提供参考,为正确指导企业知识管理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以达到进一步提高知识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目的。

二、知识管理项目投资评价的传统方法

现阶段, 企业对于其知识管理投资报酬率的测算,普遍使用的是投资回报率和托宾q 这两种传统方法。

1.投资回报率法。投资回报率作为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最基本的指标之一, 同样也可以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评价。投资回报率指边际贡献与投资额之比, 知识管理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即为实施知识管理后的增量收益与相应的知识管理投资额的比率。使用投资回报率来衡量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 简便易行, 易于理解,而且数据来源于会计资料比较客观。但是, 投资回报率的结果会受到企业采用的会计记账方式的影响。

2.托宾q法。该方法由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最先提出。q等于公司市值与该公司实物资产的重置成本之间的比率, 即q=公司资产的市值/公司资产的重置成本。公式中的分子为公司普通股、优先股以及债务市值的总和, 这个市值总和同公司重置成本构成的比率即托宾q值。q>1说明公司的经营状况良好,资产价值超过其重置成本; q

以上两种方法作为衡量知识管理效果的传统方法, 具有计算简便的优点,可以反应公司知识管理的瞬间状况。但是, 这两种方法与公司日常的经营相脱节,对公司各方面战略的制定不具备指导意义, 不能解释公司如何进一步创造价值及如何获取持续的竞争。

三、标杆管理法

标杆管理本质是一项持续的调查和学习经验的过程, 以保证最佳实践能被揭示、引进和贯彻。标杆管理也可以很好地用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评价中, 可以测试知识管理活动是否被企业成功实施并取得预期的效果。在知识管理评价过程中, 此处的标杆管理就是将优秀公司的知识管理作为标杆, 以此为学习和比较的参照, 将本公司知识管理各方面包括绩效与标杆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加以改进,进而提高本公司的知识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标杆管理可按照如下流程进行:确定标杆管理的对象与内容。首先要明确对哪些知识流程或知识管理方面进行标杆管理,同时还要弄清楚为什么对这些流程实行标杆管理;形成标杆管理团队,确定工作计划。进行标杆管理,需要一支专业的队伍,在组建标杆管理团队时,管理人员要明确将哪些人包括进团队当中,以及为什么将其包括进来;识别标杆管理的伙伴。这一阶段要明确选定哪一企业作为标杆以及获得标杆信息的来源, 通常企业会选择将公认的榜样企业树为标杆;收集和分析标杆信息。即按照上一步骤确定的合作伙伴与信息来源,广泛收集标杆信息并进行分析,找出本企业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标杆取得优秀业绩的原因和具体做法;反馈。即根据上一步得出的结论,对组织的知识流程或知识管理实施加以改进。

四、质量屋法

质量功能展开法(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由日本学者Yoji Akao于1966年首次提出,并于1972年作为一种产品设计方法, 在日本三菱重工神户造船厂得到首次应用。

QFD的核心组成部分为“质量屋”(House of Quality,HOQ),质量屋因其矩阵和图表的形状很像房屋而得名。

质量屋作为整个QFD过程的核心,最初是应用于产品开发与设计阶段。但是作为一个功能强大的大型矩阵,可以为质量屋赋予不同的指标, 将其运用于不同的领域。通过修改其构成和指标,质量屋可以用于知识管理效果的有效评价。此时,质量屋的左墙代表各种结果指标,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与侧重点的不同指定不同的指标,它们可以是知识创造、知识固化、知识共享、员工/客户满意度、质量、成本、员工流动率等等;质量屋的天花板列出了适当的绩效指标;质量屋的右墙对应着左边选定的各个指标的权重;屋顶表明了各项绩效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而中间的关系矩阵描述了结果与绩效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地板所表示的目标值表明为了具有竞争能力, 企业需要达到的最低绩效标准(如图1)。

图1

通过观察质量屋矩阵主体的相互关系,就可以准确地发现最有可能影响整个公司经营的知识管理区域。

五、平衡记分卡法

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优秀的战略管理业绩评价工具, 其基本架构由四个维度组成, 即财务状况、客户状况、内部业务流程状况和学习与成长状况。这四个维度分别代表了对内、对外、过去和未来四个角度。因此, 平衡记分卡实现了财务与非财务的平衡, 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 结果与过程的平衡。

传统的平衡记分卡是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转化为以上四个方面, 具体的相互平衡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并对这些指标的实现状况进行考核, 从而为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具有可靠执行基础的绩效管理体系。这种计量的多样性中包含着目的性的统一,因为所有的计量都直接指向组织的战略。

平衡记分卡也可以用于知识管理投资评估。此时,可以用财务、客户资本、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这四个维度来取代传统的四维度, 共同指向知识管理战略。知识管理平衡记分卡是在以上四个方面制定目标并进行计量, 将组织的知识管理战略用这些紧密相关的目标, 来表现并对企业完成知识管理目标的情况加以评价(如图2)。

图2

知识管理平衡记分卡作为一种有效的测算方法,既能及时提供公司的知识状况瞬间图,又能够帮助指导知识管理战略,跟踪公司所选知识管理战略的现状;同时也实现了更多方面的结合和平衡。

六、结论和建议

知识管理项目的投资评价是企业有效知识管理的必备组成部分, 贯穿于企业知识管理过程的始终。但目前这些研究都尚处于探索阶段, 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结论;而且要指出的是, 上述介绍的几种方法本文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框架, 在具体运用时,为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企业应该根据其自身环境等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细化与调整,也可以结合定性和定量分析的需要结合,综合运用其中的一些方法。

上一篇:食堂管理知识范文 下一篇:人文素质培养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