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费收入范文

时间:2023-03-09 03:53:51

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范文第1篇

【关键词】保费收入,GDP,文化环境,人口

一、背景介绍

我国的保险业自恢复经营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发展势头,保险费收入正逐年快速的增加,据资料显示,我国2005年的总保费收入达到4927亿元,比2004年增长14%。另外,寿险保费收入在总保险费收入中所占有的比例也不断增加,连续四年,寿险保费收入占总保费收入的比例都达到74%以上。保险费收入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保险公司的投资方向、投资力度、投资方式及公司未来的偿付能力,保险费收入能够具体衡量与评估寿险业的成长性与经营成效等,显示了其在未来发展上所具有的潜力。企业越能掌握寿险保单保费收入在未来的成长趋势以及在寿险市场的占有分额,就越能便于其拟定政策、方案,以及能更好的对策略进行修正,有助于提升公司本身市场开拓与经营成果。

二、寿险市场供求的经济分析

保费收入主要是受到保险需求的影响,因此分析对保险需求进行深入分析是很重要的。保险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保险产品的量。消费者购买保险就是为了寻求保险保障。假设消费者属于风险规避型,初始财富为W0,效用函数为U(W),其中W表示财富水平,效用函数是严格的凹函数;设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为π,发生后造成损失为L。若消费者购买保险,风险发生时可从保险公司获得L的赔偿。

假设保险是公平的,那么保费等于损失期望,即:P=πL。由于效用函数是严格凹函数,因此:E(U1)-E(U2)>0 ,Pmax为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因此?仔L?荞P?荞Pmax保费满足,当P等于Pmax时,消费者投保与否,投保与不投保效用值一样,保险人获得最大利润;当P等于πL时,消费者得到最大剩余,保险人获得正常利润。

三、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一)人口状况。从理论上分析,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寿险保费收入是正相关的关系。但并非一定如此,某种程度上,人口自然增长率对寿险保费收入有负作用。原因可能如下,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且居民生育的欲望越来越小,这就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同时,我国处于65 岁及以上年龄的老年人口数高居不下,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中老年人对于子女赡养的期望变小,对于寿险的需求增大,因此呈现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寿险保费收入呈负相关的现象。

人口状况对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还与人口结构、人口素质等有关。从人口结构来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既给个人储蓄性寿险带来更大的需求,也使寿险业面临更多的年金支付。此外,一个国家的人口素质越高,保险经济发展就越快,寿险业发展也较快。

(二)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年进口额,人口数,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均对人身保费收入具有较显著的影响。保费收入与GDP 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关性。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保费收入的迅速增加,反之,国民经济发展越缓慢,保费收入也就增长得越少,保险业的发展程度也就会停留在一个低水平状态。

(三)社会文化环境。人们的家庭观念、价值观念、等对保险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中国文化中,有“养儿防老”一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更加看重家庭和家族的利益、家庭和家族的保障也较为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家庭的规模正在不断变小,人们的观念也在逐渐变化。

会对个人认识风险以及化解风险的有关活动产生深远的影响。一些者认为,灾难性事件的发生是“神的旨意”。《古兰经》伊斯兰教徒进行各种社会和经济决策的依据。《古兰经》禁止人们收取利息,禁止人们参与。虔诚的穆斯林将保险视为某种形式的高利贷而严加排斥。当然,保险并不是高利贷。但是这样的观念的存在,会对寿险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四)保险的社会形象。我国早期的保险发展状况并不是很好,有很大一部分人并不相信保险,认为保险是传销,是骗局,老一辈的长辈眼里尤其是这样。这都是因为早期保险市场管理的不规范,保险公司不规范经营造成的后果。近年来,保险公司的形象有所改观。保险公司也在努力规范经营,改善形象。近年来的一系列通融赔付案件,以及地震之后的迅速理赔,帮助人们重建家园等都在慢慢改变保险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只有保险社会形象好了,人们才会相信保险,才有利于保险业的发展,也才能带动保费收入的增长。

四、未来的寿险市场

现阶段,经济的增长是寿险市场发展的根本原因。虽然今年来我国寿险收入增长迅速,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无论是在寿险密度还是寿险深度都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收入水平低、传统文化环境、保险意识淡薄等成为限制我国寿险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受寿险投资结构的限制,我国寿险资金大部分投放在银行、国库券等风险低、收益率低的金融资产,而企业债券、金融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较低、虽然投资于企业债券、证券投资基金等金融资产风险大,但是其对经济的良性发展,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带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这方面的能力与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

参考文献:

[1]张鑫.关于影响寿险保费收入若干因素的分析[J].现代商业,2008,(05)

[2]王海霞.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2011,(05)

[3]张玉凯.我国寿险保费收入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2,(07)

保费收入范文第2篇

目前保费模型研究方法综述

从目前大部分保费模型的研究来看,主要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移动平均法:利用前期已知的保费增长率,按照近大远小的加权方法予以加权,再乘以已知年份保费收入来测定未来的保费收入。

回归分析法:选取部分与保费收入密切相关的宏观经济数据,根据历年宏观经济数据与保费收入的关系,建立回归预测模型,再根据国家宏观经济预算值预测未来年份的保费收入。

从这两种预测方法来看,均各有优劣。移动平均法比较注重企业的内在发展因素,对宏观经济对保险行业的影响估计不足。回归分析法较为注重宏观经济等外在因素的作用,对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有所忽略。鉴于此,有的研究者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的长处,互补对方的不足,取得了不错的预测效果。但是,这些方法只比较注重对财险行业保费的估计,对预测具体企业的保费收入帮助有限。本文充分吸取以往研究的成果,在预测财险行业保费的同时,充分考虑各财险公司的个性化发展情况,将各财险公司的能力水平纳入到模型中来,使各财险公司能够使用此模型来预测各分公司保费收入和公司总体保费收入情况,为财险公司预测自身业务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保费收入模型的实证研究

本文为在研究时为保证所用数据的充足性,对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计算主要采用以下步骤:

利用模型计算出各地区的保费收入规模和各分公司的在当地的市场份额。

在计算各分公司的保费收入后,再汇总出公司总体的保费收入,从而得到公司总体和各分公司的保费收入情况。公式见下:

(1)

为各分公司保费收入。为分公司所在地行业保费。为分公司在当地市场份额。

行业保费模型实证研究:

本文行业保费模型的计算方法主要采用回归分析法计算,在得出结论后运用移动平均法修正,移动平均法由于数据单一,方法简易,在此笔者不在赘述,下面主要对回归分析法予以介绍。另根据笔者的实际测算,回归分析法结论和移动平均法结论按照7:3的比例进行配比时,所得出的最终数据与实际数据较为接近。

数据选取。从20余个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均取自201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判断各指标与保费收入之间的相关性和不同指标组合后对保费收入变化的解释程度,并最终确定了四个与保费收入相关度较高、且拟合方程最能够解释保费收入变化关系的指标,通过其增量去计算保费的增加额:GDP(x1)、城镇平均工资(x2)、固定资产投资额(x3)、新增民用汽车量(x4)。

模型建立。建立行业保费测算模型:

(2)

用excel对模型数据拟合可得:

(3)

~的p值为(0.002、0.001、0.0315、0.007)

=0.99,校正=0.95,F=891.82

从结果中看,方程拟合高,p值和F值均符合要求。

市场份额模型实证研究:

数据选取。根据经验测试和实际情况,共选取与分公司市场份额最密切相关的四项经营指标,并建立这四项经营指标与市场份额与统计模型:经营时间、市场主体数量、机构覆盖率、业务拓展能力。其中业务拓展能力指标主要是为了充分体现各分公司的能力差异,使计算数据更加贴合实际。其计算方法为:首先计算各分公司在开业第N年实际市场份额与公司在第N年平均市场份额的比值,再根据较近年份权重较高的原则汇总结算得出。

模型建立。建立市场份额测算模型:

(4)

用EVEWS5.0对模型数据拟合可得:

(5)

~的p值为(0.000、0.000、0.000、0.000、0.000)

=0.90,校正=0.90,F=281.51

从结论中看,方程的拟合优度较高,p值和F值均符合要求。

最后,在运用模型(3)和模型(5)分别测算出各地区行业保费和分公司市场份额后,即可通过公式(1)计算出各分公司的保费收入,通过加总,即可得出公司总体保费收入预测值。

结论及建议

通过上述保费模型,我们能够运用较为严谨的数理方法解释财险公司保费收入的变化趋势,使其的预算数据更具有科学性和逻辑性。此外由于使用的主要预测数据都是公开数据,获取难度较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同时模型能够利用已知数据直接预测未来结果,计算方法快捷,也能够节省各公司预算编制的时间。

但我们也要看到,该测算模型主要还是一种通用的测算方法,主要分析在正常市场环境下的保费收入变化趋势,无法判断特殊事件对保费收入造成的影响(如汽车限购、工业转型等),对解释各公司、各地区的差异化也略显不足,这也是运用此方法测算保费收入时需要重点注意的方面。

(作者单位:中国人寿财产

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1]程志刚.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F】财经视线,2008.13

保费收入范文第3篇

关键词:居民收入 保费收入 低收入群体

由于经济体制方面的关系,我国居民理财途径相对较少,银行储蓄是主要的投资方式。但近年来,国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促使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变换,证券、股票、保险等成为新型的投资方式。保险行业具有很明显的投资优势,除了财富效应之外,还具有对个体家庭的财产风险、人身风险等分散的功能;但从现实角度来说,我国经济状况的变化与保险消费存在的关联度较小,人们形成了依赖储蓄作为防范自身风险的理财习惯,因此了解居民收入水平对保险消费的影响,对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居民收入对保费收入影响分析

1.居民收入与保险消费

保费的来源必须具有广泛性,才能实现保险的功能性,以及行业收入的有效性。我国保险类型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种,即寿保险和财产险。两种类型的保险虽然有很大区别,但从保险行业收入上来说,保费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构成部分。

国外学者的相关著作中表示,一个国家收入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人寿保险投入水平的重要因素,国民收入水平对保险消费的影响是正比的。社会居民群体是保费的重要来源,单纯地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居民收入增加,可支配的比例提高,投资或消费保险的机率就会增加。但事实上,居民收入的分配并非仅仅适应经济学理论,受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等影响,也会间接导致在保险行业的消费行为。因此,单纯地把居民收入看作保险消费的正比关系,是有失妥当的;居民收入与国家收入之间的差异性,体现在个体收入与整体收入之间的利用价值。

2.保险消费的增长曲线

以下笔者结合居民收入针对保险消费进行研究。

首先,要肯定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别。随着整体居民收入的增长,保费收入也呈现增长趋势。2004年-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3倍,同时2004年-2014年10年间从2004年至2014年我国保费收入由4318亿元增长到20235亿元,短短十年时间增长了4.68倍。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从1125亿元增长到7203亿元,增长了6.4倍,人身险保费收入从3193亿元增长到 13031亿元,增长了4.08倍。

其次,保险消费属于边缘消费。所谓“边缘”指的是可有可无,即不构成生活消费的核心内容。一般居民收入的主要消费对象是衣食住行等方面,在医疗方面的支出不是固定的,只有当居民收入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具有新的投资意向,才会针对保险消费做出决策。

我国的保险消费呈现出倒U增长曲线,两头偏低,中间走高。将这一曲线作用在现实社会中,不难发现,具有保险消费的主要是“中层阶级”,低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都不倾向于保险消费,前者是没有多余的钱来进行保险消费,后者则认为没有必要依赖保险形成渠道,具有更好的增值项目。

二、促进居民保险消费的相关对策

1.提高全民风险意识

从社会功能上来说,保险的功能是“集万家之资、救一家之急”,尤其是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的寿命在不断延长,存在更多的社会风险需要面对。这其中除了生命奉献之外,还包括失业风险、汽车保险、财产保险等经济类需求,可以说已经成为当前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由于历史问题,我国居民养成了银行储蓄理财的习惯和方式,但事实上,储蓄并非是目的,而是为了实现资产的保值和投资利息的需求,其本身是具有保险意图的;但是,我国居民在应对风险中却很少选择“保险”,不能不说是一种投资习惯所导致的错误。

事实上,相对于正式的保险手段来说,储蓄的防范风险能力很低,特别是在遇到金融危机、物价上涨或通货膨胀的情况。因此,当务之急是要让我国居民转变风险保障意识,从储蓄习惯中脱离出来,不断加强金融体制监管,让居民了解保险行业,加大宣传力度。

2.促进保险产品创新

居民收入的差异性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没有能力购买保险产品,而对于一些高收入群体来说,似乎也没有必要购买保险产品。因此要不断地完善我国保险行业体制,促进保险产品的多样化,一方面实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保险功能需求,另一方面,吸引高收入阶层的投资兴趣;实现全面的保险消费覆盖,进一步扩大保险市场规模。

总之,我国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为保险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保险行业仍需要进一步做好市场定位、宣传服务和客户筛选,转变传统的理财习惯,提高社会公众的保险的认识,才能实现保费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扬.影响我国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21):1655-1656

[2]王海霞.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5):171-172

保费收入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保费收入;GDP;计量分析

一、引言

保险业在我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的。自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倡导依照国外创办保险以来,保险业的发展几经波折,终于在改革开放以后迈开了新的步伐。细看保险的发端,保险就发挥了分摊风险的重要职能,更是为海外贸易、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稳定提供了保障功能。为了对保险业的发展与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更为明了的认识,本文以保费收入作为保险业发展的指标,以GDP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衡量标准,利用EVIEWS分析软件做进一步的探索,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保费收入与GDP之间的拉动作用。

二、理论基础

截止到2011年,与20世纪初相比,我国保费收入环比增长了30多倍。保险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其极为关注,也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对于保费收入与GDP二者的关系,主要集中于GDP对我国保费收入的拉动作用方面。(人均)GDP的增长促进了保险费收入的增长,而且这种关系非常显著。宋光辉(2002)、沈声才(2006)、李杨(2006)等都认为,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都是基于GDP的增长。而李想(2007)则分别对我国财产保险保费收入与人身保险保险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最终通过实证证明,GDP对各自的影响都非常明显。至于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不断发展,保险收入的稳步增长,我国保费收入与GDP 又有着何种变化的关系呢?这有待于我们继续探索。

三、 模型的设计与建立

(一)我国保险发展概况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相继成立了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并随着美国友邦保险公司入驻上海,外资保险公司不断涌入中国。民族保险公司的新建,外资保险公司的进入,中国人保的垄断地位逐渐被打破。1993年,我国实现了保费收入456.87亿元,而在2011年我国实现了14339亿元的保费收入,突破了10000亿大关,平均每年增长速度为1.6倍左右,其增长势头超过了近年来我国GDP的增长速度,强劲的增长势头不可小视。不仅仅如此,国外很多机构经过对亚洲保险市场的调查,并分析得出,中国是亚洲最具发展潜力的保险市场之一。

(二) 数据的选择

自1993年以来,人保的垄断地位不断被打破,其市场份额大幅下跌,由过去的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开始逐步下降,众多保险公司的加入分散了市场份额,在保险市场中平分秋色。鉴于此,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本文的数据均取自于《中国统计年鉴》,且选取了1993-2011年的相关数据。

本文选取的数据主要是描述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险的发展情况,并选取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子,利用“让数据说话”的“数据驱动”的建模途径加以分析。本文首先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然后构建了自回归模型,最后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了其中的因果关系。其中,Y表示农业保险保费收入,X表示国内生产总值,同时,在运用数据的过程中,对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做了处理,取其对数,分别记为LNY、LNX。数据分析中借用了EVIEWS4.1获得相关统计数值。

四、 统计分析

(一)描述统计分析

为了使保费收入与GDP的关系更为显性化,且对数据进行对数处理不、并不会对数据之间的协整关系,于是,我们对保费收入、GDP分别取自然对数记为LNY、LNX。利用EVIEWS4绘制了时序图(图一)。

从图一中,我们能够发现,自1993-2009年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保费收入、GDP稳步上升,体现出了保险行业的稳步前进,以及我们国家的经济不断发展。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防止伪回归的存在,确认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真实性,从而得到正确的认识,首先我们来进行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图一告诉我们,数据存在非平稳性,而对数据做了一阶差分处理以后,LNY、LNX分别做了差分处理记为DLNY、DLNX。根据图二,我们发现,时间数据系列显示出一定的平稳性,是否真的具有平稳性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以下将采用单位根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并判断出时间序列单整的阶。

由于水平序列显示有截距项和时间趋势,故在对原序列进行检验时选择了带有截距项和趋势项的检验方法,而对差分序列进行了只带有常数项的检验来验证。分别对LNY、LNX做了DLNY、DLNX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统计如表二所示。

由表1来看,在5%的显著水平下,我国保费收入(LNY)的统计检验值大于临界值,不能拒绝原假设,认为LNY存在单位根。随后进行地一阶差分序列检验的结果显示,统计检验值小于临界值,时间序列达到平稳,因此,LNY是一阶单整的,记作LNY~I(1)。同样的,来看看对LNX的相关检验结果。在5%的显著检验水平下,统计检验值(-2.7332)大于临界值(-3.6908),原假设成立,据此认为LNX存在单位根,是非平稳时间序列。经过一阶差分处理后,我们得到,LNX的统计检验值(-3.4678)小于临界值(-3.0521),由此我们得到LNX是一阶单整的,记为LNX~I(1)。

从上面的叙述中得到,LNY、LNX都是一阶单整的,满足了协整分析的前提条件。

(三)协整检验

从图一看出,我国LNY与LNX具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说明他们之间可能存在协整关系。采用E-G两步法检验LNY与LNX之间的协整关系。在满足协整检验的前提下,得到回归模型。

LNY = 1.6168*LNX - 11.2558

R2=0.9504 R2=0.9475

T = 18.0442 -10.6195 DW=0.6801

从模型的结果来看,模型拟合的较好。但是DW=0.6801偏小,所以变量存在自相关。消除自相关后,回归方程为

LNY = 1.2732*LNX - 7.04998 + [AR(1)=1.1988,AR(2)=-0.4170]

(3.4163) (-1.5226) (6.9478) (-2.7443)

其中R2=0.9893,R2=0.9868,DW=2.0016,F=400.5914。协整方程通过检验。由方程得到,国内生产总值变动1个百分点,将拉动我国保费收入变动1.2个百分点,国家经济的发展对保费收入的拉动作用显著。

进一步对残差进行检验,同样选择了ADF法。ADF检验如表三所示。结果显示,序列残差在任何水平上都是平稳的,说明LNY与L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表三残差单位根检验结果

(四) 格兰杰因果检验

上文所做的协整检验进一步确认了LNY与LNX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这种关系中是否就存在因果关系以及二者的因果关系的方向又如何呢?以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进一步来验证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检验结果整理如表四所示。

由表四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在滞后期为1时,可以得到我国保费收入均不是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原因;同时拒绝了国内生产总值不是保费收入变动的原因。此时,我们判断,在短期内,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是导致我国保费收入变化的重要原因。这说明,一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保险行业的进步。

五、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从协整关系来看,我国保费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一个百分点,将拉动我国保费收入变动1.2个百分点左右,作用明显。从格兰杰因果检验中发现,国内生产总值GDP对我国保费收入增长的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 建议

1.稳固保险业发展的经济基础

从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到,我国保费收入的增长是建立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经济发展了,人民在满足了基本生理需求以后,才能有更多的收入来购买保障、投资等功能的保险产品,来满足安全上的需要。稳定的经济环境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

2. 消除区域化差异

经济的平稳发展是保险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由此引起保险行业的发展也呈现了区域化。消除区域化差异,提升保险行业发展水平,势在必行。区域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尽管旨在消除我国城乡差距,国家屡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但就现状来看,我国城乡二元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这也正是因为城乡保险发展差异的重要原因。第二,行政区域的差异。国家先后实行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振兴东北等战略,但是频繁受创,区域差异依旧是不可忽视的现实矛盾,由此也决定了保险业的发展也呈现了同样的现状。所以,政府应加大力度,消除区域发展差异,促使各区域保险业均衡发展,提升我国保险业整体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祁祥.保险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9-21.

[2] 庹国柱,王德宝.我国农业巨灾风险损失补偿机制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10(6):13-18.

[3] 肖文,谢文武.中国保险费收入增长的模型分析[J].上海金融,2000(04):27-28.

[4] 吴江呜,林宝清.我国保险需求模型的实证分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3(10):26-30.

[5] 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89-302.

保费收入范文第5篇

1保费收入的概念

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保费收入有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方面,保费收入是由于投保人依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缴付保险费而形成的,从经济角度观察,保险费是保户为形成共同风险保障而分摊的资金;从法律角度观察,保险费是保户为获得赔付请求而付出的代价。另一方面,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流入渠道,同时也是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从资产层面看,保险费收取形成了保险资金的流入,是保险资产增长的主要动力;从负债层面看,由于保险资金的流入的前提是保险人要履行约定的保险责任,因此资金流入的结果造成了保险负债的增加。

2保费收入的特征

保费收入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是现金资产的流入,并且保险公司利用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时间差,通过资金运用以及对保险风险的集中与分散的管理,形成损益,与其他行业存在明显的差异。同时,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与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也存在内涵上的差异,这些都形成了保险行业收入的基本特征。

(1)保费收入的行业性特点:

第一、保费收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保险负债。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所收到的保险费由于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的不一致,造成当期所收取的保险费与保险风险时间上的不匹配,因此,根据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对于保险风险未经过期间的收入应通过负债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长期保险业务,实行均衡保费方式,但由于保险风险的不均衡性,造成投保人所缴纳的保险费与保险实际需要的保险费在保险初期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财务上产生保险费的溢缴情况,其溢缴保险费是保险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保险期间与会计期间往往不一致,从权责发生制的角度看,也应通过负债对当期所收取的保费收入进行相应的权责发生制调整。

第二、形成保险公司保费收入的来源———保险费,是对未来保险成本的预见,而非实际保险成本。保险企业为每一保险商品确定价格,不可能根据该保险单实际发生的保险成本确定,而是通过专业人员,凭过去发生保险风险的概率统计,以现在的经验对未来可能发生保险成本的一种预见,与制造业根据实际成本确定售价的方式恰恰相反。制造成本会计与保险会计的区别如图一所示:

(2)不同保费业务收入的会计特征

第一、短期业务保费收入的会计特征

①短期性保险业务的保险费以趸收为原则,期收为例外。

②由于短期性保险假定风险平均于保险期间,且保险期间短暂,故其保险费不必平均化设计。

③保费收入的实现过程与保险风险承担的过程一般形成同步对应关系。

④保费不采用平均化收取,且保险期间短暂,保险单无任何现金价值,因此,不能向保单持有者提供保单质押贷款。

⑤保险费与保险期间成比例关系,可实施先暂缴后调整,或在期末根据保险风险实际发生概率对下期保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长期业务保险收入的会计特点

①长期性保险业务的保险费以期收为原则,趸收为例外。

②由于风险无法平均于保险期间,且保险期间长,其保险费多为平均化设计。

③由于保险风险的不均衡性,导致保险人当期收取的保费收入与应收取的保费收入不一致,在保险初期形成了保费溢缴,因而使保单具有一定的储蓄性特征,形成可为保单持有者提供质押贷款的保单现金价值。

④保险费的缴纳虽为保险合同生效的要件,除首期保险费滞缴将影响保险合同生效外,续期的滞缴因其前缴保费具有现金价值,保险合同的效力并不会完全受保费滞缴的影响。

⑤由于保险合同的长期性特征,且已缴保险费有一定的预缴成份,如果当期假设与未来假设有较大的差异,保险人也不能对所应收的保险费进行调整。

二、保险商品的计价原则及价格内容的构成

1、保险商品的计价原则保险商品的计价采用“收支相等原则”,即:保险商品所收取的纯保费总额应与其所给付(或赔款)的总额相等。收支相等原则是保险业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原则,它规范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规范了保险企业整个收支的原则;另一方面,保险商品的计价引入了“给付与反给付相等”的原则,这一原则是计算单个保险合同纯保费的重要依据。

保险商品作为无形商品,其定价也要依据保险成本来确定。但保险商品成本的制造过程跨越出售时点的前后,至出售时成本尚无法确定,属于预计成本。由于保险成本源于预计,其与实际成本不可能正好相等,形成保险定价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这两种成本的差异是保险公司利益的主要来源。

2、保险商品价格内容的构成

保险商品的价格分为总价和单价。总价是指每一保险单所应缴纳的总的保险费。单价即为保险费率,是指每一危险计算单位的费用率,亦即保险费占保险金额的比率。保险商品的价格内容构成如图二所示:

从结构上分析,总保费是由纯保费与附加保费两个部分组成,纯保费是提供保险商品有用性与有价性的源泉,是保险人利用损失概率计算而成。纯保费又分为危险保费与储蓄保费两个部分,危险保费是保险赔款及死亡给付的资金来源,储蓄保费是满期给付、退保金的资金来源。附加保费分为营运费用、安全附加和预计利润三部分。其中营运费用是取得成本及日常经营管理成本的来源,对于短期保险业务区分为佣金与管理费用;对于长期保险业务区分为新契约费、维持费用、收费费用三个部分。安全附加对于短期保险业务是为重大危险等所预存的准备;对于长期保险业务是为统计上的偏差等所预存的准备。预计利润提供保险经营者的预计报酬。

三、我国及主要发达国家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研究

我国对长期业务与短期业务保费收入采用了相同的确认与计量原则,其原则规范了保费收入确认的三个条件:一是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的保险责任;二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公司;三是与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保费收入按保险合同规定应向投保人收取的金额确认。主要发达国家对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制定了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体现了各国对保险业务的基本认识。下面对澳大利亚等国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方法作一简要的介绍:

1、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与长期保险业务制定了不同的收入确认标准。AASB1023规定了短期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原则是:(1)保险公司开始承担风险,(2)假设保险风险的发展模式以均匀分布来处理。在这种条件下,大多数的短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收到保费时作为负债(递延保费)处理,然后在保单期限内根据风险的进程和经过的时间同比例摊作收入。AASB1038规定了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原则,即,如果保费构成能够可靠计量,则应在收到保费时将其中风险费率部分确认为收入,而将其中的储蓄或投资部分确认为保单负债。若这些构成无法可靠计量,则应将整个保费确认为收入。

2、法国。短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收到保费时全额确认为保费收入,与会计年度不一致的收入部分通过未经过保费(负债)的提取进行权责发生制调整。长期保险业务保险人收到保费时全额确认为收入,储蓄与投资成分的收入通过责任准备金的提取进行调整。

3、德国。短期保险业务保费开始被记为递延保费,然后在保单的有效期内进行分摊。如果关于风险分布与保费之间的假设不合适,则在分摊时必须考虑风险的发展模式。长期性保险业务在收到保费时报告为收入,收到的与报告年度不相关的保费作为未到期保费列示。相应地,若财务报告年度的截止日在保险期间内,则财务报告中的寿险准备金须以保险期间开始与结束时的寿险准备金的线性插值来计算。

4、日本。短期保险业务收到保费时记录为负债(递延保费),并且在保单有效期内加以分摊。长期保险业务在收到保费时确认为收入。

5、荷兰。短期保险业务开始体现为负债(递延保费)并且在保险期限内平均分摊。但如果风险在此期间并不均衡分布,保费必须

据此而进行一些调整。长期保险业务的保险费列示到“到期保费账户”和“准备金账户”中。到期保费账户包括该会计年度的到期保费和未到期保费技术准备金的变动。因此,收入中包含了在净值基础上的到期边际,该边际须用足够谨慎的精算方法确定。

6、英国。短期保险业务收到时记为收入,但未到期部分被递延。长期保险业务在收到保费时确认为收入。

7、美国。短期保险业务的营业保费是指:向保单持有人收取的数额,直接业务的保费包括在营业保费中。将营业保费加上分入保费,再减去分出保费,得到净保费。保单持有人所承担的保费税也包括在营业保费中。与保险公司所提供的保险保障额相对应的保费在合同有效期内被调整为收入。由于这些保险合同的风险期与合同期间并不一致,所以按已提供的保险保障额的比例将保费调整为收入。人寿保险业务毛保费被定义为根据保险合同向保单持有人收取的金额。当长期险(万能寿险类合同和限期交费合同除外)的保单持有人应交保费时,长期险保费即确认为收入。万能保险、投资连接类产品中,对投保人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被报告为收入。为投资合同(即保险公司没有死亡、疾病保障等方面的责任)而收取的金额应报告为负债,并用处理生息或其他金融工具的会计方法来进行处理。

四、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模式及其评价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各个国家在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上存在不同的模式,国际会计准则目前在这一问题上也没有一个统一意见。保费收入的报告口径不一,造成了各国保险会计信息语言交流的困难。1998年财政部对保险会计制度与财务制度作了重大修改后,根据保险业专业化经营的特点制定了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统一规范,但由于只是一个原则性规范,对具体保险业务类型及新近出现的保险衍生产品没有具体的规范,造成了保险公司之间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的不统一。通过对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确认与计量原则与其他国家比较,我们认为当前我国保险公司会计制度在收入确认与计量中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研究:一是长期保险业务与短期保险业务是否制定不同的确认原则。由于长期保险合同与短期保险合同在收入类型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保险收入所赋予的内涵各不相同,如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与保险风险有直接关系,而长期保险合同由于具有储蓄性、投资性特点,其收入中包含有储蓄、投资等因素,风险因素并不是唯一的;二是保费收入的报告是否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问题。由于保险年度与会计年度不一致问题,导致了当年所反映的收入包含了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收入部分,目前,我国保险会计制度虽规范了保费收入确认的基本原则,但财务报表所报告的保费收入基本是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数额,保险企业缴纳营业税都是按收付实现制基础计算的;三是长期合同收入中所含储蓄成分或投资成分是否应作为收入确认问题。目前我国对于长期保险合同所含附加的储蓄成分和投资成分都作为收入确认。但是由于附加的储蓄成分与投资成分所获得的收入与保险风险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如将其确认为收入,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保险的真实目的,造成我国保险业收入与其他国家保费收入的确认口径不同,不利于保险业国际间的交往与对比研究。同时,也不利于政府监管部门对保险业的监管;四是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与监管会计原则下,是否存在不同的收入确认方法等问题。

当前,国际保险会计对保费收入采用了不同的确认与计量模式,比较公认的模式有:短期保险业务的递延与匹配模式和资产负债模式;长期保险业务的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和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下面对这些模式作一基本评价:

1、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模式

(1)递延与匹配模式也称递延保费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保险人在收到保险费时全额确认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假定保险风险均衡发生的前提下,在保单有效期内,保费收入在保单经过期间按直线法均衡分割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此金额确认为保费收入;如果保险风险明显不均衡,一些国家也允许采用不均衡的方式分摊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按相应金额确认为保费收入。递延与匹配模式通过将保费收入递延,使收入确认的时间及金额达到与保险所应负担的风险同步、同程度,符合一般公认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的要求。

(2)资产负债计量模式。在该模式下,保险人在保险责任开始时全额对应收取的保费确认为保费收入,同时保险人通过提取未到期风险准备金,达到保费收入与保险风险责任在财务报告中匹配的目的。资产负债模式分别确认保费收入与保险未到期风险准备金,两者互不关联,与递延与匹配模式有本质的区别。从保险行业特性分析,保险人通过保险合同的订立,收到保险费意味着保险人应根据保险条款提供保险保障,是不确定保险风险的开始。保险人的所承担的负债应当代表保险人在该保单下的净风险,投保人缴纳的保费并不完全是该保险标的的风险价值。因此,递延与匹配模式所产生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并不能完全描述保险人负债的真实状况,保险人应记录的负债不是递延的收入,而是未到期风险责任。

以上两种模式给短期保险业务导入了两种不同的收入确认理念,同时也导致了对保险负债不同的认识。递延与匹配模式遵重了会计核算中权责发生制的基本约束,将收入和相关费用联系起来,重点强调报告收入的数额和时间,但回避了保险行业基本特征,对保险负债下了一个并不确切的定义。资产负债模式重点强调保费收入与保险责任应保持相互独立的原则,照顾到了保险业务的基本特性,但在收入的确认上不能从会计报表上直观地反映收入与负债的匹配关系。

2、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模式

(1)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又称后瞻法。在该模式下,通常将所收取的保险费中含有的投资和储蓄部分确认为存款负债的增加,这项存款余额代表了保单持有人在保险合同上的权利。同时将含有保险风险的保险费作为保费收入确认。伴随着人寿保险变动条款和给予双方更大谨慎权保单的出现,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型变得更加流行。如万能寿险、投资连接产品、变额寿险及指数型保单,尽管这些保单条款各异,它们每一个都包含对保单持有人独立的账户,这些账户主要用来传递不同时期和不同功能的经济活动,与银行存款账户并无多大的区别。这些从传统保险产品中衍生出来的业务只对投保人提供服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与递延匹配模式在负债确认上有类似的做法,在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上又采用了与递延与匹配模式不同的做法,主要是由于长期保险业务期间较长,且保险风险发生不均衡,保费收入无法采用递延方式。

(2)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又称前瞻法。在该模式下,保险人收到保险费时全额确认为保费收入,同时,在会计当期,保险精算采用前瞻性技术直接衡量负债的结果。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抛开了收入与负债在金额上的关连性,并且,在保险负债的计量中使用现值技术,在综合考虑未来收入的情况下计算未来保险责任。收入与负债的分别计量原则与资产负债衡量方法是一致的。但是,由于长期险种中负债计量使用贴现技术,并且由于保险期限长的特点,导致保险人采用不同的贴现率必然产生对未来收入不同的预期结果,对保险损益可能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这是与资产负债计量方法不一致的地方。

以上两种模式对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导入了两种不同的确认理念。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的确认理念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将所收取的保险费中属于承担保险风险的部分确认为收入;将属于储蓄与投资部分基于过去交易的结果确认为负债。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的确认理念建立在未来基础上,对保险费中风险与投资、储蓄部分不予分割,全额确认为收入,并利用贴现技术对负债进行合理的计量。这两种模式主要区别在于对未来负债的认识上,但都不能直观地反映收入与支出的匹配过程。

五、关于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方法的建议

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是保险会计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它涉及到取得成本与保险责任准备金的确认与计量。为什么目前国际保险界对此没有一个比较成熟与统一的认识呢?其关健点在于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会带来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与保险业务特征方面的冲突。为此,有的国家或地区在现有的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基础上针对保险会计提出了联合发生制基础。通过对世界发达国家与我国在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方法的对比研究,我们认为在确认方法方面不宜再延用我国保险会计制度现有的确认原则,当然更不能照搬照抄国外的方法;在确认理念方面要充分照顾到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保险业务的特点。

1、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前面已经对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国际上通常使用的确认与计量模式即:递延与匹配模式与资产负债计量模式作了一些比较与评价,基本结论是:递延与匹配模式偏向于对一般公认会计原则的运用,而资产负债计量模式偏向于对保险业务特征的描述。虽然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使用递延与匹配模式,但由于该模式所确认的负债与保险公司实际所承担的保险风险价值相距甚远,造成风险低估、损益不实并有背于稳健经营的原则,目前已受到了国际会计界广泛的质疑。资产负债计量模式采用收入与负债独立计量的立场,虽然克服了递延与匹配模式的不足,但其保费收入确认过程无法从一般公认会计原理的角度得到足够的证据表明收支的匹配关系。因此,我们认为,对于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总体上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计量模式”,同时为照顾一般公认会计原则,促进保险会计与其他行业会计的交流,其确认方法应在资产负债计量模式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1)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原则

第一、保险合同生效是确认保费收入的必要条件,无论保费是否收到,只要合同生效,保险人即应确认营业保费。由于短期保险业务保费大多属于趸交性质,其承保期间与会计期间往往不一致,营业保费一般是收付实现制基础下的营业收入。

第二、营业保费确认时点为保险合同生效日。保险合同生效日通常与第一次收到保费日一致,如果保险合同生效时点没有收到保费,但由于保险责任已经开始承担,也应在此时点确认营业保费。

第三、保险合同所载明的应缴纳的保险费是营业保费计量依据。通过提取和转回未满期保费后,使当期确认的保费收入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

(2)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的方法:

第一、保险合同生效日(一般为出单时)确认营业保费,同时根据保险经过期间用直线法确认未满期保费。

第二、在营业保费下加当期分保费收入,减当年分保费支出,计算当期自留保费。

第三、将收付实现制下营业保费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保费收入。保费收入的确认过程:

未满期保费与现行保险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所规定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内容基本一致,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责任准备,而是对不属于本会计核算期的营业保费依据权责发生制进行的调整。反映保险风险的负债通过非寿险精算方法提取(已在本文第五部分提到)。对于超过一年的诸如住房信贷保险、长期工程险等特殊短期保险业务,由于一次性签发了连续数年的保单,并一次性收取了多年保费,按现有制度无法解决收入的提前实现所带来的问题。通过用权责发生制方法确认保费收入,解决了当前我国保险会计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通过保费收入权责发生制调整,对短期保险营业税征收基数也可能产生影响。我国现行营业税征收基数是根据营业保费额进行计算,从一定意义上造成保险人税赋不公。因此,我们建议采用权责发生制基础保费收入作为营业税纳税基数。

2、传统型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前面已经对长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国际上通行的模式,即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与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作了一些比较与评价,基本结论是: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更偏重于过去交易所累积的结果,按收入的不同成分进行资产负债分割;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更偏重于对未来责任的评价,收入与负债采用分别确认与计量方式。由于长期保险业务的特殊性,这两种确认与计量模式都不能象短期保险业务一样直观反映保费收入的权责匹配过程。但是,两种模式下对保险负债评价标准是完全不同的: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所记录的负债是长期保险业务的最低值,而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所评估的负债代表了监管者或企业管理当局对未来风险的认识和收益的预期,其负债评估值具有更为谨慎的特征。在传统产品中,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是国际保险会计中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而保险衍生产品如万能保险、变额人寿、投资连接等出现后,保单持有人存款模式在各国变得更加流行。我们认为,在制定长期保险业务确认与计量模式上,不能一味强调统一,要根据业务的不同类型确定使用不同的模式。同时由于长期保险业务保险风险发生的不均衡性与保费均衡性收取,导致初期所收保费大于与风险相匹配的保费,形成了实质意义上的保费积存。这与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在内涵上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因此,长期保险业务与短期保险业务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不能采用相同的模式。我们的意见是:传统型长期保险业务采用保单持有人利益模式。超级秘书网

(1)保费收入的确认与计量原则

第一、保险合同生效且保险公司收到保险费作为营业保费确认与计量的必要条件。在此条件下确认的收入属于收付实现制基础下的收入。

第二、保险人收到保费后作为保费收入确认的时点。

第三、保险合同所载明的每期应收取的保险费作为保费收入计量的依据。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保费收入通过提取和转回未经过保费来实现。

(2)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保费收入方法

第一、保险合同生效且保险人收到保险费后,确认营业保费。

第二、营业保费加当期分保费收入,减当期分保费支出,计算出自留保费。

第三、通过提存和转回末满期保费,将收付实现制下的营业保费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保费收入。保费收入的确认过程:

未经过保费是营业保费中不属于本会计期间的部分,作为对当期营业保费权责发生制调整的因素,未满期保费既不能含有长期保险业务预定返还利息因素,也不能考虑保险风险准备因素。通过将保费收入与准备金分别确认与计量方法,在会计处理过程中既照顾了保险业务的特殊需要,保持了保险负债独立确认的特点,同时又能直观地反映保费收入的权责匹配过程。这只是在理论上解决了保费收入权责发生制的确认过程,在实际工作中,未经过保费通常暗含在提存的责任准备金中,难以在利润表中直观地体现。

3、衍生保险产品(非传统业务)收入确认与计量

保费收入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保费预测;X12季节调整;ARIMA模型;HP滤波

在国家保险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2015年全国保费收入争取达到3万亿元;与此同时,在重庆保险业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了2015年全市保费收入争取达到700亿元的目标。然而,重庆市保险业的发展不仅需要有长期的规划,更需要制定短期目标并且逐步的执行和实施。因此,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短期保费收入目标和预测方法,并以此来引导保险业保费收入的合理增长对于公司的持续发展和稳健经营尤为关键。

一、文献回顾

国外学者对于保费收入的估测主要基于和保费相关的宏观经济变量以及公司内部发展指标。例如Fisher(1984)提到美国商务部估计寿险公司保费收入将随着经济的持续复苏而增长近4%;国内学者也对保费收入预测模型进行了研究,黄佐,吴凤平(2003)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保费收入的季节变动趋势分险种做了季节变动预测;张云、高垒(2009)利用我国1999年1月-2009年2月保费收入数据,通过建立我国保费收入的季节乘积模型,对我国未来一年的保费收入规模进行了预测;尹成远、李兆涛(2012)利用1980-2010年的年度数据,通过建立ARIMA模型对保费收入进行了预测;张积林(2010)结合1980-2008年中国总保费的数据采用完全的灰色理论预测了我国2009-2015年的保费规模。

在以上学者的研究思路中,ARIMA模型是比较常用的预测模型之一。但是保费收入所包含的趋势因素、循环因素、季节因素和无规则因素的性质和变动方式存在很大差异,鉴于不同因素之间的差异,本文在借鉴学者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将重庆市保费收入中的趋势因素、循环因素、季节因素和无规则因素分离,分别建立了各因素的ARIMA模型并进行短期预测,最终通过合并得到保费收入的短期预测值。

二、理论分析

(一)X12季节调整法

X12季节调整法是美国商务部人口普查局在X11方法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其功能相对于X11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相当于是扩展的X11方法。设Pt为保费收入的月度时间序列数据,经过加法模型(不考虑欠补项问题)的X12季节调整法调整后,其季节因素、趋势循环因素和不规则因素分别为公式(1)、(2)和(3)所示:

(二)HP滤波

通过X12季节调整法加法模型,可以将重庆市保费收入的月度数据最终分解为趋势循环因素、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即:

在对以上三个因素进行分解之后,还需要将趋势项因素和循环项因素从趋势循环因素中剥离出来,而HP滤波法是比较常用的趋势分解方法。设Tt、Ct分别为趋势循环项因素中的趋势项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则有:

其中,Tt应满足使函数

的函数值最小。其中λ为一给定参数,随着λ的值增大,估计的Tt序列越光滑。由经验可知,对于重庆市的月度保费数据,取λ=14400较为合理。

(三)ARIMA模型

1.ARMA(p,q)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ARMA(p,q)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由AR(p)自回归模型和MA(q)移动平均模型组成,保费收入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可以表示为:

并且q为有限个。在对ARMA模型进行识别时,一般认为其自相关函数ACF和偏自相关函数PACF分别在q和p阶滞后前有明显的尖柱。

2.ARIMA(p,d,q)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

ARMA模型的一个基本假定条件是保费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为平稳数据。然而在实际建模中,保费收入数据可能是非平稳的,因而需要通过差分使得差分后的序列满足平稳性条件。假设保费收入数据经过d阶差分后平稳,则ARIMA(p,d,q)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可以表示为:

其中ΔdPt为使得Pt经过d阶差分后平稳的d阶单整序列。其平稳性条件和识别原则同ΔdPt序列的ARMA模型一致。但在对保费收入的各项因素进行建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使模型达到最优效果。

三、实证分析

(一)数据搜集和预处理

本文所涉及的数据为2006年1月至2013年4月的重庆市月度保费收入指标,共计88个观测值,该数据从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得到。由于官方将公布数据的为每年不同月份的保费收入存量指标,因而月度的流量指标由原数据经过差分得到。

(二)季节调整和趋势分解

1.季节和趋势循环因素分解

2.趋势循环因素剥离

在得到保费收入的趋势循环因素TCt以后,运用HP滤波法将趋势项因素和周期性因素从趋势循环因素中剥离,其方程形式如公式(5)所示,剥离后各因素的变动如图2所示。

(三)各因素ARIMA模型的建立与预测

1.对重庆市保费收入个因素序列进行建模

通过季节调整和趋势分解最终得到保费收入的趋势项因素Tt,周期性因素Ct、季节因素St和不规则因素It。

根据各趋势项序列的自相关与偏自相关函数可以对模型滞后阶数进行识别和选择。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得到趋势项二阶差分自回归和移动平均取滞后5阶比较合适,从而建立ARIMA(5,2,5)二阶单整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

回归结果结果表明各变量均在1%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可决系数很高,表明方程拟合优度很好;F统计量很大,表明方程具有很高的显著性;杜宾值在2左右,通过拉格朗日检验可知随机误差项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根据该模型最终得到重庆市2013年5月和6月份的短期保费趋势预测值分别为301661.2288和302511.6246。

根据周期性因素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函数的特点,偏自相关函数在2阶滞后截尾,而自相关函数在4阶滞后余弦拖尾,故而可以尝试对原序列建立ARMA(2,5)模型:

周期性因素序列回归结果显示,各变量均在1%置信水平下通过了显著性检验,方程拟合程度较高,杜宾值也在2左右,通过拉格朗日检验也表明随机误差项不存在一阶自相关。根据该模型可以预测2013年5月和6月的月度保费周期性因素分别为-33986×10-15和-20364×10-15

根据表季节因素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函数经过多次尝试,最终确立较为理想的模型为:

通过该模型得到2013年5、6月份季节因素序列预测值分别为-18255.1612和19866.1096。

根据不规则因素序列的自相关和偏自相关函数可以判断出该数列服从4阶自回归模型,从而建立ARIMA(4,0,0)模型(公式16)。

根据保费的不规则因素序列模型对2013年5、6月份的不规则因素进行预测得到5.66251×10-7和4.43467×10-7两个估计值。

2.重庆市保费收入的合成与预测

在对重庆市保费收入月度数据进行季节调整和趋势分解之后,保费收入序列Pt可以分解为趋势项因素、周期性因素、季节因素和不规则因素,即:

通过建立各因素的ARIMA模型并进行相应的预测后,会生成各因素的预测数列,进而通过合并各因素的预测序列可以得到重庆市保费的预测数列以及2013年5、6月份的保费收入预测值。设TFt、CFt、SFt和IFt分别为通过相应的ARIMA模型生成的预测数列,则保费收入预测序列可以合并为:

从合成的重庆市月度保费预测序列可以得到2013年5、6月份的重庆市短期月度保费收入预测值分别为28.3406亿元和32.2378亿元人民币。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各因素预测序列合并而成的重庆市月度保费预测序列值表明,2013年5、6月份重庆市月度保费的预测值分别为28.3406和32.2378亿元人民币左右。在假定没有系统性外部因素冲击的条件下,建议重庆市5、6月份的保费收入指标应维持在两个预测值左右进行微调。(作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1]Fisher, M. J. (1984). Growth in sales, premium income forecast for life industry in 1984. National Underwriter, 88(4), 1-1.

[2]栗芳.保险规模的预测模型及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0(2):121-126.

[3]包慧敏,黄志刚等.保险业增长预测中数量经济模型的应用研究[J].保险研究.2006(1):42-44.

[4]黄佐妍,吴凤平.中国保险业发展现状及保费规模预测[J].预测.2003(2):19-22.

[5]赵长利,陈海泳,陈德阳.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灰色预测模型的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07(13):33-34.

保费收入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保险业 保费收入 数量分析

作为现代金融业的四大支柱之一,保险业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保险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跨越式发展,现在我国的保险公司已达600多家,2009年全国保费总收入达到11137.2亿元,是2000年的6.92倍。然而我国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还处于世界的低水平,2009年我国保险密度为831.14元,保险深度为3.32%,而2003年世界平均保险深度就已达8.06%,平均保险密度已达469.6美元,我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是不相称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增加保费收入,因此,论证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成为解决该问题必须面对的理论问题。对该问题的讨论,一般意义上有以下几种因素: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可支配收入,国民保险意识,利率水平,物价水平等,而这些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需求来影响保费收入。本文基于传统理论,对一些因素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定量分析,并作出一些修正,力图找出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并分析其作用大小,这对保险业务的展开起到指导作用。

一、文献回顾

在对保费收入的实证研究中,国外学者占了很大的比重,Mantis和Farmer(1968)发现人口数量对人身保险的需求有正向关系;Lewis和Camphell(1980)发现收入和保险需求有正向关系;Burnett和Palmer(1984)发现受教育程度对保险需求也有正向关系。在国内学者对保险需求的研究上,林宝清等(2004)对我国财产保险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作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财产保险的需求弹性系数值与我国GDP和人均GDP不存在相关关系,而是一个相当稳定的值(均值1.072)。

二、数据收集

做EVIEWS分析的数据本文选取的是横截面数据,既全国31个省及直辖市的保险收入相关情况,考虑到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可获取性,本文选取的是2009年的数据,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中国保险年鉴2010》和《中国统计年鉴2010》,里面的数据涉及到2009年各省及直辖市的人口情况,GDP总量,人均消费收入情况,单位分别为人、亿元、元,由于所选取的变量中还有一个受教育情况,本文以每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为衡量标准,所用数据源于2009年《中国人口及就业年鉴》,在该资料中,是通过抽样的办法来确定人数,本文在此基础上作出了上述的受教育程度指标,单位为%。以上数据分别用Y,X1,X2,X3,X4表示,含义如下:Y系保费收入,X1系GDP,X2系人口总量,X3系人均可支配收入,X4系各省国民受教育程度。

三、实证分析

根据先前部分学者对影响保费收入因素的研究,我们选取以下经济指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受教育水平(每一万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所占比例)、人口数量。

1、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建立的模型为:

Y=?茁0+?茁1?锥1+?茁2?锥2+?茁3?锥3+?茁4?锥4+?滋

其中,Y代表保费收入,X1表示地区的GDP总量,X2表示地区的人口总数,X3表示地区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4表示地区的受教育水平,?茁0为回归常数项,?滋为回归误差项。

根据表1统计的数据,对其进行数量分析,假设所建模型及随即干扰项?滋i满足计量经济学古典假设,利用Eviews5.0软件,对上述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回归结果如下:

Y=-40174.8+1.124X1+3.379X2+2.234X3+495.085X4(1)

stderr=8504.6920.3657541.0432340.486317185.3756

t=-4.7238423.0741283.2392554.5926892.670714

其中R2=0.9245,F=79.59,DF=26

2、模型检验

(1)经济意义检验

从回归结果来看,除了常数项C为负值,其他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保费收入和以上因素均成正相关关系,符合模型初始时提出的假设以及之前的研究成果,这和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

(2)统计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R2=0.9245,按照一般水平R2>0.8既通过拟合优度检验,本模型中R2=0.9245,通过拟合优度检验。

显著性检验。F检验,对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琢=0.05,可有F分布表得临界值F?琢=5.7

自相关性检验。由于本例中采用横截面数据,因此一般不存在自相关问题,此检验可以忽略。

多重共线性检验。由于本例中拟合优度和显著检验均通过了检验,按照一般的意义可以不考虑多重共线性问题,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GDP总量和人口数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可以观察到其相关性。

从上述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X1与X2,X3之间存在一定共线性,根据最简单的修正办法可以除去X1变量,对模型作出新的回归分析。新的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Y=-56810.30+6.2X2+3.3X3+457.2X4 (2)

stderr=7517.8600.5572040.351974211.9431

t=-7.55671211.156949.6385722.157253

异方差检验。对新的模型做没有交叉项的怀特异方差检验,得到的nR2=3.439658,根据查表,对于6个自由度,5%临界x2值为12.5916,10%临界值为10.6446,由于得到的值小于临界值,可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因此回归方程(2)即为最终的回归模型。

四、结论及经济意义分析

第一,保费收入和受教育水平息息相关,模型中系数为457.2,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人口迁移的频繁,传统的思想在不断的变化。特别是对外开放以后,经济发达国家一些进步、文明观念的引入,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融,改变了人们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式和看法。保险,与许多新生事物一样将越来越为大众所认识、所接受。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教育的人口越来越多,相应的教育投资也越来越大,这其中包括对保险的需求。教育是使科学转化为更广泛的技术和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这样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进而形成了良性的循环。

第二,保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成正比例变化系数为3.3。原因主要有:其一,保险的储蓄性决定的。因为在短期内,由于平均消费倾向递减,作为互补的平均储蓄倾向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递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保险储蓄,加之各种各样的投资保险业务的诞生,保险储蓄势必成为储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险具有储蓄的性质,决定了保险的需求会随着人们的财富的增加而增加。其二,保险的保障性质决定的。对于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可以运用效用理论。面对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问题,可以将期望值看作一个经济项目的价值,这就是期望值原则。无论面对怎样的随机损失X,付出数额E(X)就不会感到有差异。大多数决策者并不按照这一原则,初始财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策。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过程中可得出国民收入的一定增长会产生保费收入的更大规模的增长。

第三,保费与人口成正相关模型中系数为6.2,由于现代保险中,寿险占的比例远大于财险,寿险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很紧密,人口基数较大,相对应的对寿险产品的需求量也会比较大,寿险的保费收入会有很大的提升从而影响到总保费收入。

最终可以得出受教育人数的多少、地区人口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成为影响该地区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这为我国保险产业的总体布局和发展战略提供了一个可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淇:Eviews数据分析与统计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 张晓峒:计量经济学Eviews使用指南与案例[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3] 梁平、蔡玉娟:保费收入的经济计量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5(6).

[4] 李子奈、潘文卿:计量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 国家统计局:2010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保费收入范文第8篇

[关键词]保险合同 保费收入 确认标准

保费收入的确认是保险公司进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大问题。由于保险公司的负债和保险成本需要运用保险精算技术进行估算而具有估算性,使得保险公司未来期间的成本具有不确定性,为本会计年度和未来期间的保费收入也带来不确定性,所以保费收入的确认所遵循的标准在保险行业中显得格外重要。

一、保险合同的概念及分类

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并承担源于被保险人保险风险的协议。保险合同的本质特征是承担被保险人的保险风险,这一特征表明保险公司一旦与投保人签订了保险合同,并且承担了投保人的保险风险,便可以根据合同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同时也承担了赔偿保险金的责任。这样,便产生了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和保险成本。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保险合同按照危险损失转移的层次,可分为原保险合同和再保险合同。原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向投保人收取保费,对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保险合同。

二、保费收入的产生

一旦保险人与投保人签订的保险合同成立,并且保险人承担了保险人的保险风险时,便可以根据合同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保险费,这样便形成了保险人的保费收入。与此同时,由于保险人承担了投保人的保险风险,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保险事故所产生的经济损失,保险人负有承担赔偿保险金的责任,这样便产生了保险人的负债和保险成本。

三、保费收入的分类和概念

保费收入按照保险合同的类型,分为原保险合同收入和再保险合同收入。

原保险合同收入,简称为保费收入,是指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再保险合同收入,又称为分保费收入,是指分入分保公司接受分入分保业务时,按分入分保合同条款规定向分出分保公司收取的保险费收入。

四、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

1.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规定,保费收入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原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2)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3)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2.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计量。(1)对于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应当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确定;(2)对于寿险原保险合同,分期收取保费的,应当根据当期应收取的保费确定;一次性收取保费的,应当根据一次性应收取的保费确定。

五、再保险合同的分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

1.再保险合同分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规定,分保费收入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 再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2) 与再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3) 与再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2.再保险合同分保费收入的计量。再保险分入人应当根据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分保费收入金额。对于分保费收入金额的确定方法,一般采用预估法对分保费收入进行预估入账,当收到改期分保业务账单时,按照账单标明的金额对原来预估的分保费收入再进行调整。同时,对于分保费收入也可采用账单法,采用该方法不需要对分保费收入进行调整,但是该方法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及时性。

六、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所存在的问题

保险会计的概念更注重理解为“保险合同的会计”,由于保险业务的特殊性,保险的负债和成本需要运用保险精算技术估算得出,保险收入先于保险成本,导致保险企业的利润也具有估算性。

正由于保险业务的特殊性,无论采用任何一种会计核算方法,都会带来保费收入所遵循的公认会计原则的确认原则与保险业务自身特点的矛盾。另外,保费收入是按权责发生制所确定,而保险成本中的大部分主要是按收付实现制所确定,在两种不同的记账基础所核算得出的利润便无法体现出会计的客观性和可比性原则。

七、保费收入的确认的双重标准

对保险会计的会计行为的规范具有二重性,即保险业务核算要同时遵循公认会计原则和保险业法定会计原则。这样,可以保证保险会计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比性,反映了保险公司按会计年度核算出的会计利润和资产负债表的财务状况,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遵循保险业会计原则,不仅满足了保险监管部门(保监会)的监管要求,同时还有助于保险公司加强风险控制管理,满足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需要。

八、对于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的建议

1.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由于保险年度与会计年度不一致问题,导致了当年所反映的收入包含了下一个会计年度的收入部分, 所以只要当保险合同生效时,无论保费是否收到 ,保险人就应该确认保费收入。

2.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应注重运用谨慎性原则。由于保险公司从事保险业务的实质是经营保险风险,如果保险公司未来期间存在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需要保险公司作出预计时,在所需用的判断中加入必要程度的谨慎,使得保险公司不高估保费收入等。

3.保费收入的确认标准应当以保险合同所载明的应缴纳的保险费作为计量依据。权责发生制基础下的保费收入的实现,是通过提取当期保费收入和转回未到期保费收入。通过提取和转回未到期保费后,使当期确认的保费收入符合权责发生制要求。

参考文献:

[1]《保费收入确认与计量问题研究》,杨华良 舒惠好,《会计研究》,2001年08期

保费收入范文第9篇

关键词:保费收入;财产险;人身险;灰色预测

中图分类号:F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3-0072-02

1996年,我国保险公司实现财产险、人身险的分业经营。尽管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外资保险公司的快速发展,各大保险公司开始组建保险金融集团,但仍然保持财产险和人身险的单独核算,因此,对财产险和人身险的保费收入分别预测,对于保险公司制定业务目标更具现实意义。

1 保费收入灰色GM(1,1)预测模型

目前,保费收入预测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法和神经网络法。两者需要判断和选择影响保费收入的若干因素。灰色预测则通过对保费收入原始数据的整理来寻找保费收入的增长变动规律,其突出优点在于所需数据量小,在中长期预测中精度高。由于影响人身险保费收入与财产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各不相同且难以确定,同时在数据收集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利用灰色预测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便利性。

1.1 构造保费收入原始数据时间序列

设X为人身险年保费收入,则历年人身险保费收入构成的原始数据序列为

1.2 数据生成

灰色系统在建模的时候,必须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使生成的数据序列变成有规序列。通常采用一阶累加序列生成数据,一方面为建模提供中间信息,另一方面弱化原始数据序列的随机性。生成后的数据为:

1.3 模型的建立

经过累加生成后的序列x(1)具有较强的分布规律,因而可以建立模型逼近和模拟。灰色模型建立的微分模型为

2 算例

2.1 数据选取

2000年以前,我国处于产、寿险分业经营的初期,无论是人身保险业还是财产保险业,都存在市场主体数量偏少,市场集中度高的问题。经过近几年发展,市场结构逐步改善,因此,本文选取2000年至2006年保费收入数据,这一期间市场主体增加,市场结构不断优化,保险竞争日趋规范,含有准确预测未来保费收入发展趋势所需较大的信息量,有助于建立较高精度的预测模型。

3 结论

本文利用灰色理论对我国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保费收入建立预测模型,由精度检验结果可知,预测精度达到一级。模型的运用与改进:灰色预测具有数据要求少,不考虑分布规律、变化趋势、运算方便,易于检验的特点,但GM(1,1)预测模型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精度较高的预测值,仅仅是最近的一、两个数据。因此,在运用该模型预测时,应在充分利用已知信息的同时,不断补充新的信息,以最新的数据代替原有历史数据,动态更新原始数据序列,以此提高预测精度。

参考文献

[1]吴晓辉.我国产险市场保费规模预测方法探讨[J].保险研究,2006,(4).

[2]何淑菁.BP神经网络在我国人身保费收入中的应用研究[J].价值工程,2006,(11).

[3]包慧敏.保险业增长预测中数量经济模型的应用研究[J].保险研究,2006,(1).

保费收入范文第10篇

今年以来保险行业增加了不少新面孔尤其是一些大的保险公司为了搭建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纷纷在集团内部组建了健康保险、寿险、财险、养老保险等子公司为负责资金运用的资产管理公司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

目前已经有中国人保控股公司组建健康险公司、人寿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华泰保险公司组建了人寿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组建了平安养老保险公司、控股中国平安保险海外控股有限公司、平安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平安信托依法控股平安银行有限责任公司、平安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太平人寿组建了太平养老公司等。

尽管一些新组建的公司尚没有更多的保费收入进账但统计显示人保健康公司今年累计最新的保费收入为万元华泰人寿累计的保费收入为万元。虽然这些数量规模不大但途径通畅今后随着新公司业务的开展所提供的可以运用的资金规模会逐步加大。

从目前保险资金的运用情况看几家大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掌管的资金规模分别为中国人寿资产为亿元中国平安资产为亿元太平洋资产为亿元其余的中国人保资产、华泰资产、新华、泰康所运用的资金规模都在几百亿元。整个保险行业截至今年月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

我们愿意把钱交给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运作。一位保险公司的有关人士明确表示。说此话的前提是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运用水平在不断提高。按照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吴小平的预计今年全年行业的投资收益率将达到。

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对于保险资金的运用收益率非常重视。不久前他在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调研时指出保险业要充分认识加强保险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承保业务的发展和保险资金运用有着紧密的联系。承保和资金运用是保险业发展的两个轮子。要进一步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强化风险防范不断提高资金运用收益率积极支持资本市场发展和金融改革为保险业做大做强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尽管保险行业资金运用因为问题券商的出现引发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一些案件的出现但随着相关行业的改善和保险监管部门资金运用防范风险体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将规避此类现象的发生。

我们的业绩不仅要吸引集团内部的公司把钱交给我们运作还要吸引其他行业把资金交给我们运作。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的一位人士表示。

上一篇:社保费范文 下一篇:保费计算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