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时间:2022-04-15 09:43:43

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学术写作与规范”进行重新建设,以“项目牵引+成果展示”为主轴,引入科教融合和政教融合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创新考核方式。将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对应发表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讲授案例,部分授课地点从教室换成教师实验室,通过网络线上线下答疑解惑,并采用多元化、过程式考核模式。上述举措实现了科研赋能教学、科研与教学相长的目的,大大缩减了研究生从课堂到实验室的时间成本,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改革;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背景

1994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开始实行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经过20余年的历程,已经向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硕士毕业生,学生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按照学校制订的培养方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阶段为0.75学年,着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剩余的1.25学年为课题和论文部分,主要是进行研究能力的培养[1]。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多数硕士研究生选择在第一学期的上半学期完成毕业所需的课程学分,目的是为后续课题研究及工作面试预留出更多的时间。可以看出,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相比于传统的三年制,在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2],对课程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理论知识的讲解,又要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科学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下一步快速融入实验室工作做好铺垫,进而完成两年制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培养任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海洋科学专业是山东省特色学科,该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等刊物中至少发表学术论文1篇,才能获得硕士学位。“学术写作与规范”属于海洋科学专业的必修课程,课程总学时为16学时,旨在培养硕士研究生有理有序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笔者自2017年入职并担任该门课程的主讲教师,所用课程大纲和教案承自前几任教师的汇总,然而经过一年的讲授经历并结合学生的问卷反馈,发现课程教学未能达到预设的目标。因此,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教学理念的基础上[3-6],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重新建设,经过两届学生的反馈,课程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内容陈旧

1.科教分离问题较突出。科技论文写作是建立在大量的文献阅读和科研思维之上,这对于刚踏入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生而言是十分匮乏的。之前的课程内容设计相对保守,主要侧重写作方法和技巧的传授,甚至将英语词汇和句式作为学习重点。另外,讲授过程中缺少案例论文涉及的科学创新性介绍,使研究生并未真正进入科学活动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体系,在影响教学质量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导致研究生培养的本科化。2.缺少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近年来,强化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开始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每个环节。由于本门课程开设较早,课程内容没有融入思政元素,导致研究生对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等认识不深刻,对论文、抄袭、篡改数据和图表等学术不端行为未有足够的警惕性,进而对本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利于学生品德、人格和意志的培养。

(二)教学模式单一

在实际课程实施过程中,主要采用以PPT为核心的讲授模式,教师很难以生动的形式将内容进行展示,学生也习惯于接受知识灌输,课堂气氛较沉闷,学生的学习积极程度不高,导致其无法有效掌握学术论文写作的整体思维框架和各类“佐料”的使用技巧。

(三)考核方式不恰当

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仅依靠最终的闭卷考试来评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成效,涉及的内容也只是中英文翻译和一些论文写作的定义、规范,致使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只关注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忽视论文写作要点的领悟与吸收,导致学习效果较差。同时,采用该种考核方式,授课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课程教学体系的持续改进。

三、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存在的问题,结合两年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周期短、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时间不足的劣势,提出以“项目牵引+成果展示”为主轴的课程建设方案,如图1所示。采用教师科研项目和对应发表的学术论文为教学案例,以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为着力点,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即科研赋能教学,达到科研与教学相长的目的[7]。同时,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最后,对教学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一)教学内容优化

1.科教融合。作为一流大学办学的核心理念,高水平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科教融合模式,已经成为大学教育遵循的规律[8]。对于两年制硕士研究生,采用科教融合理念对课程进行建设,不但能够实现理论知识与科学研究的融会贯通,并且降低了学生从教室到实验室的时间成本,有利于研究生的快速成长。基于上述优点,笔者对“学术写作与规范”的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删除英语词汇和句式的讲授,精简文献检索的授课内容,采用2个学时介绍学校图书馆常用的SCI/SSCI(WebofScience)和中国知网两个数据库,涵盖使用方法、检索技巧及获取全文的步骤等。论文写作方面,围绕“项目牵引+成果展示”的主轴,以教师承担的两个科研项目和对应发表的学术论文作为案例,每一个案例构成课程的一个章节,每章节6个学时(包括教学5学时+课堂讨论1学时),共计12学时。教师需要对项目的研究目标和创新性进行阐述,然后对论文的写作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包括逻辑结构、书写规范和图表要求等,最后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论文投稿期刊。2.政教融合。在进行科研案例讲解时,简要描述科学家对于相关理论和技术的艰辛探索过程,让学生明白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有吃苦耐劳、勇于挑战、精益求精的精神,更要有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笔者根据自己从事科学研究的体悟和实践经验,结合国内外发生的诸多学术不端案例,让学生牢记学术诚信的重要性,掌握学术规范的基本要求,深刻认识学术不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二)教学模式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首先,把科研项目以问题导学形式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以小组(2~3人为一组)为单位进行文献查阅和学术交流,罗列可能的解决办法,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授课教师。随后,采用“眼见为实”的教育方法,带领学生来到实验室,按照科学研究的逻辑方式对科研项目展开讲解,其顺序是研究目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教师现场演示项目成果、实验装置和设备等,减少学生对科研和科研仪器的神秘感及距离感。在此基础上,将科研项目对应发表的学术论文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对文章进行仔细阅读,并总结出三条研究创新点。教师对该论文的写作进行详细分析,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撰写的要点与技巧,同时熟知科学研究与学术写作的内在联动关系。另外,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对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作用,通过建立微信、QQ群等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学生若对作业有疑问或在完成过程中有困难,均可在群中进行讨论,鼓励其他学生参与问题回答。该方式实现了课上课下的师生良性互动,有助于任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优化、调整授课方案,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考核评定模式创新

采用多元化、过程式考查代替单纯依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模式,课程总成绩主要由平时的课后作业(80%)和科研案例PPT报告(20%)两部分组成。其中,课后作业包括科研案例中论文的研究报告和写作逻辑的归纳总结,本门课程总共两个科研案例,计划每个科研案例的作业占总成绩的40%,该部分作业以小组(2~3人为一组)为单位完成。PPT报告的内容由学生任选一项课程讲授的科研实例,模拟学术会议,与教师、同学交流科研项目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及后续可能的创新点,每位学生的时间为10分钟,最后以书面总结的形式上交。通过多元化考核方式,可以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有效锻炼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为后续实验室工作打下基础。同时,利于教师全面考查学生对论文阅读与写作要点的掌握情况,为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四、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的建设,下半年开始基于新版教学大纲进行授课,通过对两届研究生撰写的项目研究报告、写作逻辑总结及PPT报告进行质量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不但掌握了学术论文的写作要点,还在自主学习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方面得到了很大提高,达到了课程预期的培养目标。另外,从收集的课程问卷调查来看,采用“项目牵引+成果展示”为主轴的理论知识学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主要集中在授课内容生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更加丰富,理论学习更贴近实验室科研活动,等等方面。

结语

学术论文的撰写既是研究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本校两年制海洋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必须经历和完成的一项艰巨工作。笔者结合前期授课经验及国内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理念,围绕“项目牵引+成果展示”为主轴,对“学术写作与规范”课程进行推导重建。在教学内容方面,采用科教融合理念对学术写作的知识要点进行讲授,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思维,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验室工作的无缝衔接。将思想政治教育与课程学习紧密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使之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在教学模式方面,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部分授课地点改为实验室,使理论学习更加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过线上线下的网络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程学习,教师也能及时对授课内容进行优化,提高了教学质量。最后,采用多元化、过程式的课程考核模式,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学习中,做到知识的学以致用。

作者:于凯 姜杰 阚光锋 张洪 王英英 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 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上一篇:国有企业薪酬体系优化策略 下一篇: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