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与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

时间:2022-03-23 10:20:10

体育活动与儿童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

摘要:创造性思维模式是儿童提高认知水平、实践水平与探索水平的基础,是儿童提高自觉能动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儿童提高创造能力的根基。体育教学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体育教学工作的地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其在践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之中占据了核心地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宣贯式”或“流程式”的教学形式与理念,以训练儿童创造性思维为目标,训练儿童创造能力的有效策略,进而提高其认知水平、实践水平与探索水平,从而实现儿童自觉能动性与创造意识的提高,最终提高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小学体育;创造性思维;训练策略;创造能力

在积极推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宣贯式”或“流程式”体育教学形式,已经不再能够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将提高儿童认知水平、实践水平与探索水平为目标,为小学生搭建起完善的教学框架,为其创设富有活力与创造力的体育教学环境,进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模式的建立。同时,在开展体育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还应该为小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以提高小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以促进其发散型思维与开发型思维的形成,最终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1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意义

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以教学课程为基础,利用教学理论与实践机会,培育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使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方面思考实际问题,从而使学习者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提高处理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水平。在培育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或思维定式,应该在夯实自身理论基础的同时,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沟通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创新思维与创新理念的优化,使其能够更加从容地解决实际问题。

2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体育教学工作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性课程,积极开展体育教学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身心素质,还能够使其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有助于其个人成长。因此,在开展相关课程的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心理承受能力、认知水平以及适应力等个人素质,以促进其全方位发展为导向,利用教学课堂培育其创造能力与创造性思维,为小学生能够成长为综合型人才奠定基础。(1)依托趣味教学活动,提升课堂的参与性小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其认知水平与适应能力均不高。因此,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与成长水平,创新体育教学活动的形式,优化体育教学活动的方法,并以拓展型的体育教学手段为目标,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体育课堂的参与性,从而为体育课程教学价值的提升奠定基础,使小学体育教育活动形成良好的氛围。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流程式”或“宣讲式”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效率与效果为基础,依托趣味教学活动,积极推行趣味化的体育课程开展形式。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平台,将趣味体育教学视频作为教学示例,教师辅以风趣的讲解形式,对小学生进行教学核心内容的讲解,以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提升其参与体育课堂的主动性,进而提高其自觉能动性,切实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价值。(2)利用体育活动,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班级是一个大型的集体,而班级又由无数个个体组成。因此,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也应该依据这一原则,使体育运动与团体活动进行有机地结合,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同时,提升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集体意识。例如,小学体育教师可以将一个班级的小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教学内容为依托,组织小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竞争,从而确保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人际交往水平与沟通协作能力,还能够使其树立起竞争意识,提高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工作的热情。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将开发小学生思维意识与能力为目标,结合小学体育教学方向,为小学生实现个人发展奠定基础,从而提高其创造性与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将“角色转换”作为教学形式,任命一个或一组小学生成为“临时任课教师”,而其他小学生则作为学习者,意在学习“临时任课教师”自行定制的趣味体育活动教学内容。这种体育教学形式既能够激发担任“临时任课教学”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思维,还能够使其他小学生的身心处于放松状态,并使所有的小学生均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使其思维意识时钟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局面。(3)创设教学体系,明确体育教学目标成就感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学习者应对挑战的能力。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成就感的提升则是其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积极性的保障。因此,体育教师也应该结合这一理念,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为小学生创设符合其生理发育情况与心理认知水平的体育教学体系,以确保其能够完成相应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同样,体育教师还应该明确提升小学生“成就感”的体育教学目标,进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将符合小学生接受能力与认知水平的“趣味篮球游戏”作为教学内容,将“传球抓人”或者“踩线追赶”作为考试内容,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或者,体育教师还可以将“一分钟20次跳神”作为体育教学目标,在降低体育成绩标准线的同时,为小学生创设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为小学生提升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奠定基础,使其感受篮球的魅力提供保障,还能够使小学生轻而易举地完成体育教学目标,进而提高自身的成就感,使小学生切实提升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使其应对挑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之上,小学体育教师还可以将篮球、排球、足球或者乒乓球作为教学基础,以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为导向,组织小学生开展“趣味体育”的创编活动,为其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自编、自导、自演的体育活动之中提供平台。这种创编活动既能够使小学生充分感受各类型体育运动形式的价值与魅力,还能够为小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奠定基础。在开展“趣味体育”创编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应该严格把控小学生所制定的活动目标,以防小学生设立的达标线过高或过大,从而使小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教育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并提高自身的成就感,最终实现其自居能动性的有效调动。基于此,体育教师应该以提高小学生的成就感为依托,为其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使其在参与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创造性思维意识与思维能力。(4)根据教学目标,多多组织创新性活动当前,许多小学体育老师对于体育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与关注程度偏低,导致体育课堂的创新性与延展性过低,小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不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不佳。因此,我国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以全新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为依托,明确体育教学工作在践行素质教育过程之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对于体育课程形成崭新的认识。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还应该以课外体育活动作为组织形式,多多引导小学生参与到创新性课外体育活动之中。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将“结队而行”或者“双人顶球跑”作为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在开展相关课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之中,体育教师应该引导小学生总结相应的体育活动技巧或者窍门,并鼓励小学生以创新式的眼光与创造式的思维,对活动内容进行优化或改进,使其能够在提高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同时,实现思维模式的开放。同时,体育教师还可以号召学生家长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之中,使家长体会到体育课程与体育活动的重要性与积极作用,并为其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夯实基础。体育教学工作具有持续性与延展性的特征,因此,小学生需要每天都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到体育活动之中。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将开展创新性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突出体育教学工作特征的基石,为体育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得到延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使小学生接受立体化的体育教学,以此实现体育教学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高,提高体育教学工作的地位。(5)基于体育理论,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创造性的意识与思维不仅拥有灵活性的特征,还具有新颖性的特点。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以小学生的身心发育情况为基础,以小学生认知水平与理解能力为导向,基于体育理论,积极开展户外体育活动,为小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创造条件,使小学生能够在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拓展眼界、开发思路,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据权威调查表明,许多体育教师对于体育理论的应用度不高,导致体育教学工作缺乏理论性的指引,致使教学工作的实用性偏低。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在充分领会素质教育的基础之上,将“快乐体育”理论引入到教学工作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成就感、心理接受能力、自觉意识以及创新意识等方面均得到提升,为体育理论与体育活动的有机重合创造便利条件。例如,体育教师可以将“跨越障碍接力”作为户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内容,以简单的运行项目,对小学生的奔跑能力、跳跃能力、爬行能力、平衡能力以及反应能力等个人素质进行训练,进而确保小学生能够轻松地完成相应的项目。这种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健强小学生的体魄,还能够提升其成功感,使其能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开拓思路,探寻提高个人户外运动成绩的方法。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工作是践行素质教育的基石,在义务教育阶段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以教学课程为基础,利用教学理论与实践机会,培育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与发散思维。同时,体育教师还应该采取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沟通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者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其自觉能动性的大幅度提升。基于此,小学体育教师应该依托趣味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并且,体育教师还应该基于体育理论,明确体育教学目标,利用创新式的体育活动,开发小学生创造性思维,拓展其眼界,以此实现小学生健康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国茂.创造性思维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培养[J].黑河教育,2020(06):75-76.

[2]尹志娟.关于小学体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分析[J].读写算,2020(25):69-70.

[3]任东晋.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20(06):13.

[4]林毅鸣.小学体育教学中儿童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小学时代,2020(18):92-93.

[5]单德秀.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J].新课程,2020(38):185.

作者:聂太平

上一篇:初中地理教学如何提升学生识图能力 下一篇:探究式教学理论在高校生物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