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美育教学的实践

时间:2022-03-16 16:39:13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美育教学的实践

摘要:新时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学生培育是高校领导与授课老师共同面临的问题。美育对于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发展极为重要,如何逐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培育良好优质的审美素养,已经成为美育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本文针对新时代下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美育教学的改革,分析与探讨相关问题,结合实际情况给出相关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美育教学;中国传统文化;改革实践

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需要注重“五育”综合发展,即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科学完善地培育高校学生。现代高校教育应当从以往的“应试”教育和以“分数”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逐步转向多维化、综合性教育。世界经济形势瞬息万变,高校教师如果不能转变思路,仍旧按照以往模式培育待在“象牙塔”里的学生,只会被社会无情淘汰。美育关系到当代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更高水平的精神追求。高校教师应将健康体质、认知广度、道德素养、鉴赏能力的拓展作为教育内涵。

一、美育概念的论述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大众对美好事物的具有主观意识的评判法则,反映大众内心对于从日常服饰、家具建筑到诗歌、艺术作品的审美意识、情趣、风俗礼仪和审美情感。美育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末的德国,由诗人席勒在其著作中提出。席勒认为“美”是人类情感表达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是感性思维与理性精神的整合。席勒的思想精神极大地影响了蔡元培、梁启超、朱光潜、李泽厚等一批国学大师。蔡元培先生通过观察人的本质特征对美育进行总结,人的感情本身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其内心活动的真实表现,但美育犹如推动感情升华的机器,以美为对象,陶冶情操。梁启超则表示:“通过趣味、情感、境界等的提升,加深体验人生的审美价值,排拒假恶丑的侵蚀,努力进入真善美的境界,为人为文,都力求振作、进取和升华,从而有力地推动社会变化。”此后,国内众多学者参照中西方关于美育的理论,参照、比对、剖析、提炼,对美育的概念、本质、内容、功效进行科学的思考与论辩,最终提出一个完整的概念。美育作为“以审美体验”为内核的教育形式,具有愉悦性、情感性、形象性、自由性、趣味性、全面性等方面的特点。美育价值是哲学体系中价值形态的一环,其核心内容是考察美育的功能与实践作用。就内在层面而言,美育的功效是促进大众的人格完善,陶冶情操,提升品位,促使精神层面有一个质的提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本身对于审美意识、情操、艺术涵养都应该有一定的要求,有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美育能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情操,开拓创新性思维,提高思想空间,使学生在生活与艺术、科学与想象、理性与感性、纯粹与非纯粹之间找到共生与均衡点,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艺术的可贵性,明白“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真正含义。美育功效的外在层面主要体现在通过向社会传播“正能量”,比如谦让、敬老、扶幼等仁义道德品质,调节社会矛盾、培养公民正确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

二、现代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美育教育的改革实践探索

(一)自上而下对高校设计专业美育教育改革

在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书记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建立政策机制、完善制度保障高校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延续。对于高校美育教育改革,高校领导应明确制度化、综合化、整体化的重要性。健全高校美育教育制度,应自上而下重视高校教师对美育本质、功能的掌握程度。实际上,对于学生的美育教育必须从源头抓起,高校应该重视授课教师本身的艺术素养、职业操守及对美育的认知。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有美育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专业教师尤其需要重视美育教育,理解美育对设计专业学生的创造性、职业素养培育的重要性。要在高校美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建立完善规章制度,搭建美育教学任务小组,组织美育教学座谈会,自上而下针对高校艺术设计教师美育教学下达指令任务,培育一批综合素质优秀的美育教师团队。蔡元培不止一次指出:“自由、平等、友爱为德之大纲,而所以育之者,仍不外科学、美术。”

(二)美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建设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的鲜明的辨别力。”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具备艺术设计学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设计专业课程繁多,注重实操性与创新性,需要学生理解设计的本质内容后结合实际大众需求开发设计出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双重价值的产品。在设计专业的实际课程中,审美教育体现在方方面面,美育教育体系应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与专业课程融合,需要教师团队注重时间、内容、内涵上的搭配与调和,既要把握专业技能的讲解难度,也要考虑融入审美教育的时机与分寸。实际教学中,设计专业课程引入课程渗入、案例分析、讨论辨析、实践操作、思维训练等多维式综合教学模式,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扩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审美知识,既能减少专业课程的知识难点讲解的枯燥性,又能通过多样化教学促使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发散思维、探索知识乐趣、提高审美水平。美育概念虽然起源于西方,但中国古代早已对“美”有十分详实的论述。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培育君子品德。教师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应该中西文化相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辅学西方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全方面、高屋建瓴式地了解美育真谛。

三、重视设计专业教学与美育的融合工作

以往高校在进行美育教学改革中,往往只是喊喊口号、做足表面工作,离真正落实、建立完善美育教学体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对文化建设、美育教育极为重视,教育部多次强调审美文化建设对于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性,高校领导尤其是设计系负责人应该切实重视专业教学与美育的融合工作。设计专业教师应当落实美育改革政策,夯实学生审美文化的基础,通过专业的训练与培训,增强设计系学生的审美意识。

四、结语

美术欣赏或者艺术赏析课程应该成为高校各个专业基础课程体系的启蒙环节,因为这类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情商、情操、人文素质。新时代背景下,国家重视高校的美育教学,高校应全方位、多维度、完善科学地发展美育教学体系,从学校领导到授课教师自上而下地进修美育专业知识。高校应当摒弃以往对美育教学的忽视,教师应当把握美育的本质内涵与核心功能,平衡专业知识与美育教学的关系,构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形成艺术设计教育的独特体制,引领设计专业的学生成为未来的祖国栋梁。

参考文献

[1]贾卫.论产品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的美育渗透[J].美术教育研究,2021(12):112-113.

[2]张路正,黄微.美育理念融入《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2021(18):26-28.

[3]张宗登,张红颖.论民间工艺美术的美育价值:以高校设计类专业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0):136-137.

[4]王樱.普通高校美育模式的探索[D].上海:复旦大学,2012.

[5]范蔚.美育教学模式的现代教学方法论基础[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4):60-66.

[6]李红超.大学美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教学研究:以艺术设计课程为例[J].艺术教育,2021(06):276-279.

[7]张哲.“非遗”背景下碉楼建筑艺术融合高校美育探究[J].中华手工,2021(03):181-182.

[8]颜婷婷,毕小君.新时代学校美育的特色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创新:基于重庆市渝中区“都市文化艺术课程”教学探索[J].教师教育学报,2021,8(03):81-89.

[9]付兰梅.全媒体时代中国高校美育教学思考:兼及大美育观在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实践中的植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3):146-149.

作者:朱家仪

上一篇:建筑同层排水系统设计研究 下一篇:未来社区建筑空调系统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