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师范生弹唱技能与实践

时间:2022-12-07 11:16:38

高校音乐师范生弹唱技能与实践

摘要:弹唱能力对于高校的是音乐师范生来说,是一项非常必要的、且可以在职业生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的技术能力。从我国新时代的音乐师范教学和市场需求来看,大部分的毕业生面对的主要教育人群是中小学学生。而中小学的学生由于社会认知和年龄的限制,在音乐课堂的教学中通常以唱歌为主,这就给音乐教师的音乐素养和专业的音乐弹唱能力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高校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基本弹唱能力入手展开分析,并结合职业需求来创新弹唱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培养专业的、过硬的弹唱技术,让学生可以在未来的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更好的展开弹唱教学。

关键词:高校教育;音乐师范生;弹唱能力;教学实践;有效培养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的蓬勃发展,教学改革后,新课标对师范生的基本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科技创新和互联网的融合背景下,对于师范生的教育教学技能更是有了更加严格的需求[1]。本文从高校音乐师范生弹唱能力培养的作用和意义分析入手,转变教学观念,探讨提高音乐师范生弹唱能力的有效举措,加强师范教育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为社会培养出大批具备过硬的弹唱技能、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音乐教学法等以适应现代化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一、音乐师范生弹唱能力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日益重视,基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在新时代下收获了高校教育改革更多的目光。《声乐》教学和《即兴伴奏》教学是音乐师范生较为基础却十分重要的两门课程。学生通过此课程来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更快的适应以唱歌教学为主的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但是从往年的音乐师范生毕业或实习追踪情况来看,很多学生的弹唱能力明显缺乏系统的训练,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借助一些网络工具来辅助歌唱教学,同时,缺乏互动的“灌输式”课堂很容易让注意力不够集中的中小学生产生枯燥、厌学的情绪,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音乐基本教育的有效发展[2]。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中小学音乐课堂成功的关键是教师的感染力。而要构建中具有感染力的课堂氛围,离不开音乐教学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教师通过专业、生动的讲解、范唱、演奏,优美的肢体语言和新颖科学的教学方式,可以诱发学生的情绪,为学生建立起一种音乐的幻境,让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中产生自主参与学习的兴趣,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究,将学过的音乐技能逐渐内化成为属于自己的能力。因此,在高校的音乐师范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明确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即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音乐专业教学技能和基本职业素养的新时代应用型教师人才。同时,教师要紧抓音乐师范生的日常课程,包括《声乐》教学和《即兴伴奏》教学等,通过教学与实践的有效结合,创新学生的音乐思维,并在彰显音乐及音乐教师独特魅力的基础上,培养其有关弹唱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提高音乐师范生弹唱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职业意识,调动学生“弹唱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在高校音乐师范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开始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白一种教学理念:即“意识决定思维,思维决定行为”。意思就是说,要增强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必须要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思维认知的培养。这里的“思维认知”,就是不能将目光仅仅放在音乐课堂教学的宏观方面,而要通过“一专多能”,将所有学过的音乐技能都作为重点学习知识,以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趋势。比如,当前音乐师范生的基本课程包括:声乐/器乐/舞蹈+视唱练耳+乐理课程、声乐、器乐、舞蹈专业技能课程[3]。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受制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主观性的将课程分为“高考必考专业”(即主专业)和“师范职业需求专业”(即副专业)。这种认知分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学习重心偏离,形成“能唱不会弹”、“能谈不会唱”的情况。教师要通过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适当性的增强职业素养课程,调动学生“一专多能”的主观学习能动性[4]。然后,通过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员参与,并有效的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展开弹唱活动,在传统声乐教学注重发声方法和演唱技巧的基础之上,结合儿童歌曲的演唱方法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并结合少儿歌曲的伴奏特点进行讲解,让学生自主自发的将学过的音乐专业技能在这种放松的课堂氛围中,以一种互动的、比赛的形式展现出来,提高弹、唱等必备的专业技能,积极向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标准看齐。

(二)声乐+弹奏的有效结合,增强学生“弹唱学习”的实践技巧

高校音乐师范生教学应从学生今后工作方向出发,进行教学重点的调整。并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和对教学要求的认真解读,来组织开展“声乐+弹唱”的基础实践活动,逐步提升学生的弹唱实践能力、应用技巧。在第一阶段展开“声乐”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全面训练,让两个学生一个去钢琴伴奏,一个去声乐演唱,然后交替进行学习,把声乐和钢琴课程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学生们对于二者的基础知识有一个相对完整的认识。第二阶段,教师可参考音乐师范生演唱的常规的声乐曲目及中小学音乐教材中的经典曲目,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歌曲的作品分析能力及弹唱能力,让学生充分了解声乐课程中学与教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并在进行实践操作讲解教育时,需要将学生们进行能力划分,运用丰富的和声、变化的节奏、适合的速度、优美的声音表现音乐教材中不同歌曲的风格特点,并适当地增减曲目难度,避免学生在学习时出现过于明显的短板[5]。当学生们对弹唱的基础能力有了足够的把握与信心之后,教师应该将第三阶段教学付诸实践:拿钢琴弹唱来说,可以向学生们讲述钢琴的历史、风格、著名曲目的创作背景等,在侧面让学生们感受到钢琴弹唱的魅力,然后选择一些较为简单却十分有名的钢琴曲,把钢琴和声乐相结合供学生们练习,然后逐步提升曲目的难度,通过开展自弹自唱、舞台实践等教学平台,培养学生们各自独立的钢琴弹奏思想和基本的创造能力。

(三)加强即兴弹唱专项训练,提供弹唱实践平台

音乐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为了使教师的伴奏更适合学生的演唱。一方面,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即兴弹唱专项训练:首先,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调性感、音准感,让学生用不同调式来练习弹奏和弦连接以及歌曲。比如运用抄写和打节奏的方式,熟练掌握各种节奏型;通过对各种度数的音程构唱练习,训练对下一音的音高的快速反应能力。然后结合歌曲的调性,辅以各调音阶、琶音的练习,训练学生在理论上熟悉各调式调性,在头脑中快速反应出该调的和弦,对各种度数的音程“尺寸”做到心中有数。接着,通过大量练习不同音高、不同节拍的旋律视唱,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对乐谱的整体把握,鼓励学生结合歌曲的情绪与风格,专心为歌曲编配和声及织体,做到眼睛看谱子、大脑想和声、耳朵听效果、手指弹伴奏,并用适合的速度、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6]。另一方面,音乐师范专业教师可以通过定期举办以“即兴弹唱”为形式的音乐会、专业技能大赛,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实践、自我展示的平台。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将日常学习环节中弹奏的曲目进行教学展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让学生通过准备比赛和参加比赛的过程,提升自身的弹唱能力。

结语

综合全文叙述要点来看,高校音乐师范生教学必须从学生将来的职业需求入手,及时转变教学观念,突出教育的师范性和专业性,然后,把课堂教学和技能实践全面有效地结合起来,调动师范生专业技能学习的自觉性,提高音乐师范生基本技能和教学能力,全面发展音乐师范生的各项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既可以为师范生就业打好基础,也促使师范教育更加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化,为我国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晗晖.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弹唱教学的创新探索[J].北方音乐,2020,(5):113,117.

[2]万桂芬.对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即兴弹唱教学的思考[J].黄河之声,2020,(17):86-87,89.

[3]潘朝阳.关于歌曲伴奏与弹唱的教学建议[J].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0,(3):62-63.

[4]高宇哲.学前教育专业弹唱技能课线上教学实践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5):108-109.

[5]柯朝颖.高职钢琴弹唱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3):67-71.

[6]胡艳.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弹唱”课程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20,6(16):74-75.

作者:周新慧

上一篇:化学化工等理工科专业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环境工程垃圾处理利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