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

时间:2022-11-08 11:29:54

施工现场安全隐患及整改措施

建筑行业安全事故发生原因较多,如建筑行业整体安全条件差、安全生产责任不明晰,管理水平低,安全防护不到位,导致安全与发展不平衡。针对建筑施工现场出现的各类安全隐患,应结合现场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相应要求和管理方法进行整改,做到施工必安全,安全才施工,尽量将风险隐患降到最低,下面就目前的施工现场的安全风险隐患进行调研、分析、研究。

一、安全隐患分析

1.安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个别施工企业安全体系不健全,生产责任不明确,事故预案没有针对性,分管责任区没有细化,发生事故时,安全生产责任不能落实到相关责任人,遇到问题互相推诿,约束力不够。2.安全管理部门人员水平不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部门的设立多数都是趋于简单化并且缺少专科安全管理人员及专业性较强的安全技术人员,常常是技术人员兼职作安全管理人员,没有进行专业化培训和学习。3.安全教育不到位新入职员工、转岗员工、未经班级组、项目部、公司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有的安全教育只是草草了事,也存在非项目技术负责人培训,造成教育课时不够,教育内容没有针对性。4.建筑施工人员流动性大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各工种人员常常处于分散、流动的状态,本身就存在管理难的问题,加上作业强度大,身体素质要求高,离职频繁是一种常态。5.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审批把关不严施工现场动火作业均需得到三级审批,施工人员往往没有得到专业的培训,在作业完毕后,施工现场的火种未及时扑灭,也未观察一段时间就离开现场。6.疲劳作业施工企业因为抢施工进度而加班加点,不合理安排劳动强度和劳动结构,导致劳动时间过长,劳动负荷过大,工作速度过快,工作不良,工作岗位不稳定,夜班连续作业等,都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7.酒后上岗个别工人习惯喝酒,以为喝点酒可以解除身体的疲劳,但酒精具有麻醉作用,往往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8.施工机具管理不当施工现场使用的各类机具设备年久失修,没有专门的机械维修保养人员,操作规程也没有专门的负责人进行讲解,未进行交底工作,有些设备无安全防护设施,甚至机具“带病”作业,都是事故高发的原因。9.临时用电不规范施工部位和用电设施的不断变更和增加,工人随意乱拉临时用电线路,电器开关和配电箱电阻不断变大,用电负荷达到、超过额定负荷,施工设备未做接地,接零,严重威胁安全。10.防护不到位基坑支护与土方开挖施工未按支护施工方案施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未按安全管理办法执行,没有做好降水、排水工作,未做到定期监测,导致塌方。临边、洞口、井口未安排专人搭设或者没有按照相关防护要求进行搭设,没有做到定期巡检,损坏维护、维修。11.特种作业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施工现场特种作业培训考试是国家规定,部分操作人员操作证过期未经主管部门复审学习,未经安全技术交底仍在继续作业。甚至有着急于工作,出现无证上岗的现象。12.特种设备隐患多未经安全监督主管部门报备,审批即使用。操作人员未执行安全操作规程,超载运行,到期未做年检,没有专门的负责人定期巡查。13.人员保险未全覆盖施工企业在企业开工期间给全员投保工伤保险,但是由于保险投保的年龄限制,超龄的无法继续投保,但是企业招工难,招收了超龄。甚至未经体检的工人,一旦事故发生,会给企业和工人自身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14.安全生产费用投入不够个别企业在安全生产费用的落实上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关键时候不舍得用,安全物资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购置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在关键时刻无法起到保护作用。15.施工现场消防器材短缺个别施工单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降低施工现场消防器材的经济投入,灭火器等基础消防器材严重不足,以及建筑工地堆放的建筑材料存在大量易燃、可燃物质。如各种木料、油漆等,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有效控制。16.没有针对性的安全演练及预案施工现场预案编制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差,一旦发生事故,缺乏及时、有效的救援方案。

二、隐患整改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制度上墙,对安全生产实施责任划分,落实到责任人,签署安全承诺书,实行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做到安全不能生产,人人有责。2.配备专业安全管理人员应以专业性较强的安全专业的人员配备为主,能够了解相关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安全管理规范,进行针对性的安全监督和检查。3.落实三级安全教育落实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讲座,以及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教育学时学习,并对参加安全教育的施工人员进行教育考试,严把关口,严控风险,不合格不得上岗。4.做好人员登记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是建筑施工现场不可避免的现象,针对此现象应对新进场人员进行台账名册登记,做好新上岗工人的心理疏导教育,引导新入场人员尽快适应环境。5.完善动火作业制度严格遵守动火三级审批程序,欲动火作业必须得到审批,施工作业时必须专人看护,以防火种蔓延,施工作业完毕必须对火种进行彻底性熄灭,并留观察时间,确保无火灾风险再撤离,不得在施工现场焚烧建筑垃圾,并且将易燃、易爆材料进行分类存放,并张贴禁止烟火标志加以提醒。6.杜绝疲劳作业管理部门起着一票否决的监督作用,不能盲目地追求经济利益而过度加班作业,必须保证工人的作息时间,保证有良好的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7.杜绝酒后上岗非安全状态上岗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上岗前对及时制止酒后人员上岗,将隐患扼杀在萌芽之中,并安排正常状态的工人替换上岗,保证安全状态施工。8.对施工机具进行分类管理施工机具设置台账,定期专门维修保养,无防护设施需做好防护设施后才可以投入使用,应报废,不能再使用的必须退场,对在场的机具必须张贴使用操作规程,由专人使用。9.临时用电应专业搭设临时用电应符合用电安全规范,对未接地、接零的设备进行检查,对施工现场电器设备张贴非专业人员禁止操作的标志。10.做好临边防护对施工现场的临边做好防护,对洞口做好盖板防护和对井口做好防护门防护,做好针对性的防护,并达到防护标准要求,对基坑支护要做好定期监测,定期上报监测数据,做好记录。11.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安全教育到位,施工前必须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才可以上岗,无证坚决不允许上岗作业。12.特种设备备案特种设备必须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审批合格才可以使用,使用过程中必须是专业的操作工人持证上岗,坚决杜绝违章操作,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巡查,对遇到的问题必须及时进行处理,不允许设备“带病”作业。13.施工人员资料严格审核对施工人员资料进行严格审核,超龄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一定要做到施工人员保险全覆盖,将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风险降到最低。14.增加安全生产费用严格监督安全生产费用的投入和使用,不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一定不能使用。15.消防器材充足施工现场应有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质量有保障,定期进行检查,对失效的消防器材进行更换,保证做够的消防水源,并做好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和演练。16.安全演练及预案针对施工项目制订专项预案,经建设主管部门和监理部门审核,进行针对性的实战演练,并对预案的演练成果进行反馈和总结,加强学习。总之,在生产过程中,应做到科学防控、精准施策、集中发力、突出重点,第一时间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企业要做强,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摆正安全和发展的位置,做到安全发展,发展安全,统筹结合,协调一致。

作者:张连山

上一篇:植物油在煎炸过程的品质变化研究 下一篇:人工智能时代市场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