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时间:2022-08-25 10:39:09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引言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孩子如何做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优秀的传统美德需要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如何从小教育孩子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需要教师多做功课,让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落实到每节课中。为此,我们应该研究学生的生活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研究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充分发掘适合学生的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利用资源,选择学生能接受、乐于接受的方式,将传统美德根植在每个学生的心中。

一、小学语文与传统美德教育

(一)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其中有很多需要我们继承和弘扬的传统美德,比如,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刻苦努力,诚实守信,勤劳淳朴等。而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被家长宠爱、保护,常常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致使一些独生子女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在他们身上传统美德正在逐渐淡化,具体表现为:(1)不文明行为增多,社会公德心下降。在公共场所,不遵守交通规则、不尊老爱幼,乱扔果皮杂物、损坏公物等行为时有发生。(2)懒惰思想严重。(3)过于依赖父母,没有远大志向,贪图享乐,不想付出,只想坐享其成。这些问题的存在,充分反映出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诸多问题,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

(二)传统美德教育与语文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按专题编排,着眼于人文教育,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打好基础,学习人与自然的和谐,自己与他人的和谐,珍惜生命,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等。每个学段各册的专题都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己与他人等基本范畴的人文专题,比如,一年级下册的专题有: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等。这些内容都有传统美德蕴含其中,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地、充分地运用语文课程中的这些资源,用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接受传统美德教育。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得语文者得天下”。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语文来源于生活之中,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角度多变,使教育过程变得丰富多彩。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地选择切入点,为学生进行较为深入的美德教育。就语文课文来看,每一篇都具有其独特的情感内容,但是因为学生生活经验不足,不具备相应的感悟能力,所以不容易被学生领悟,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挖掘相应的情感,在教学活动之中引领学生的情感走向,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充分领略到语文教学的魅力所在。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隐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1.挖掘典型人物形象

许多历史名人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我们,有的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不惜以身殉国。四年级下册《》一课,讲述了在执行任务时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为夺取战斗的胜利付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震撼人心的事例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铁杵磨针、凿壁偷光等刻苦学习的传统故事都能激励学生勤奋读书;而黄香温席和子路借米的故事更能体现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这些故事让孩子们熟知,进而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寻找榜样让他们去学习,他们学起来会更容易,效果也会更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受到感染和教育。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这样的典型人物有许多。教师要把握住每一个让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在教学《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课时,将雷锋身上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雷锋身上的美德正是现在大部分独生子女所缺乏的素养。因此教师应该用雷锋的感人事迹,树立雷锋的形象,去引导学生为集体,为他人献爱心。《王二小》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英雄的爱国主义情怀,他为了集体、为了国家只身和敌人周旋,最后英勇牺牲。在学习这篇课文时让孩子感受到当时的危急情境,感受到了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同时受到了良好的道德熏陶。

2.捕捉感动人心的场景

在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动人心的场景,这些正是传统美德教育的落脚点。我们可以将学生代入这样的场景中,引发学生深深的思考,课后再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如,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讲述了父亲母亲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感受到了父母的爱,懂得了要学会关心父母、理解父母,凸显了语文课程的综合实践性,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回家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做一个孝顺懂事的孩子。《搭石》一课截取了生活中几个非常常见又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了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我们。在教学《搭石》一课时,可以采用认识平凡的事物、体会动人的场景、学习传统的美德等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美、发现美、升华美,体会到生活中的各种美。

3.渗透古代文化

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古代文化教学内容。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各类古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并且让学生查找一些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句,在查找过程中学生又从不同方面了解祖国的美好,从而树立起强烈地民族自豪感。《新三字经》中有孔融让梨等关于美好品质的故事。这些故事深受学生喜欢,并且从中学会了刻苦、勤奋、谦让,这些可贵的品质将使学生一生受益。

4.搭建学生活动平台,注重体验

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弘扬民族伦理道德观念,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对学生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充分挖掘传统美德教育资源,创造与时俱进,学生喜闻乐见的接受方式,势在必行。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进行诵读,让学生背诵《中华传统美德格言》、《三字经》(节选)、《论语》、《弟子规》、《笠翁对韵》、《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内容》等,使其明白中华民族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教师是有声教材,教师可以先范读,再利用课堂,师生一起引吭诵读,充分展示经典诗文的铿锵高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和波澜壮阔,师生共同沉浸在经典文学展示的浓烈、深刻、洒脱的文化氛围中。让历史先贤弘扬的真善美,浸润我们日益贫乏空虚的心灵。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龚自珍的《己亥杂诗》、的《七律•长征》、李少白的《中华少年》等经典诗文,文句本身就节奏感强,读来铿锵悦耳,在有感情的朗读、熟读的基础上再进行背诵比赛,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致。

(二)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教育方法

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体现不同的主题,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教学内容挖掘其中所蕴含的传统美德教育,并根据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活动方案,最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树立榜样育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树立学生可以效仿的人物形象,加以引导,让他们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教学中还要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具体、生动的教学内容中感悟出道理。如,针对学生中的乱花钱现象,可以结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文《玩具柜台前的孩子》进行教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一个年龄很小的孩子,为了节约花钱,面对自己十分喜欢的玩具汽车,却对妈妈说不要。教师可以通过这篇课文引导学生认真思考,理智消费,培养健康的消费观。

2.用真情感动人心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要善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现感人的故事、生动的材料,然后用饱满的感情去影响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课文《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神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读故事、讲故事中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熏陶,让学生感受到意志坚决、不怕艰难的传统美德。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使学生了解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体会到了航天人勇于探索、不懈努力、团结协作的伟大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时可增加学生熟知的真实事件,如,神州十二号的成功发射、成功阻断肺炎疫情传播等,让学生感受祖国的伟大,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3.实践悟真知

如“宽带网”,可让学生通过网络去收集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似的典型人物和感人故事,强化中华传统美德对他们的影响。“口语交际”“综合实践活动”等在训练语文能力的同时,也将课堂所学的传统美德付诸实践,使学生通过“讲、思、谈、行”四个环节,在活动中加深情绪体验,培养道德情感,变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如,语文教材中安排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回忆、了解父母关心爱护自己的事情。谈谈应该怎样对待父母,用各种方式向父母汇报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受感恩教育,并付诸行动。

三、小学语文教师与传统美德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学校期间起作用,对其走入社会后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教师需要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要学生刻苦学习,自己就必须学而不厌,手不释卷;要学生认真劳动,自己必须热爱劳动:要学生讲文明礼貌,自己必须谈吐文雅,远离粗俗。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润物细无声”,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时刻记住自己是学生的榜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一名语文教师身上所具备的所有美德,都会在孩子身上有所体现。

四、传统美德教育的语文课外拓展延伸

(一)传统美德教育体现在生活之中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适当补充传统美德教育相关材料及活动,让教育的内容更为充实丰富,形式更为多样,学生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教育的效果更为有效显著。如,教学三字经: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被孟母三迁的执着所感动。在教学《学会看病》一课,一位母亲通过对儿子不断地磨炼来表达母亲的爱;《慈母情深》一课,母亲宁愿自己吃苦也慷慨地让儿子买书,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中隐藏了父母深深的爱,引导学生回忆“我们父母的爱,又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呢?”应该积极主动地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每天为父母捶捶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真的把孝心落实到行动中,让学生在一件件小事中,在一次次坚持下养成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二)充分利用课外阅读资源

小学阶段是培养读书习惯、拓展视野的重要时期。小学语文教师除了用好教材选编的文本外,还应善于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外学习资料。教师通过推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电影、书籍、网站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

(三)组织课外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自古有之。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少年儿童自小就应该懂得尊老爱幼,弘扬传统美德,可以在课余组织丰富多彩的孝老敬老活动,如,在“九九重阳节”或周末领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老人表演节目等,让学生明白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时时刻刻都要有尊老敬老之心。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争做尊敬老人的好少年,让尊老之花处处开放。

(四)加强家校联系

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生在学校、在语文课堂上、各科教学中所受到的传统美德教育,让家长意识到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风的好坏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如何发挥家庭教育在传统美德教育中的作用是需要家长重视的问题。通过家长的行为,孩子耳濡目染,其心灵不断体验着这些传统美德,长期的影响下孩子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品德。

结束语

小学语文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依相伴,是重要的德育阵地。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无私无畏;感受到勤劳淳朴的美好;感受到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感受到祖国前沿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传统美德扎根于学生心中,并落实到行动中。教学实践证明,传统美德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密不可分,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之中,可以取得明显的教育效果,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应深入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语文教改的方向,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充分挖掘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好素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关翠娟 杨砚玉 单位: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中心小学校

上一篇: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注浆技术探讨 下一篇:现代宠物技术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