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1-01 03:05:06

乡镇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研报告

(一)国有资产清理清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确保资产和债权债务清理清查工作高效、有序推进,我县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财政局长和县审计局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形成三个专项工作小组,以各涉改乡(镇)2019年10月31日账上数据为基数,对涉改的16个乡(镇)全面展开清理清查工作。一是切实明确清理清查内容。按照相关工作要求,我县清理清查内容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各种应收款和预付账款、存货等流动资产,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以及重点负债(各种应付款和预收账款)等方面。二是严格执行清理清查程序。按照清理清查工作相关程序,我县先将涉及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乡(镇)国有资产全部进行冻结,并严格按规定对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以及房屋、土地、车辆、办公设备及家具、文物陈列品、低值易耗品、易携带资产等进行清理盘点、出具审计报告,编制账册目录,确保不遗漏,不虚增。三是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开展清理清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对各乡(镇)固定资产管理、往来债权债务、银行存款、会计账务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清查,截至2019年10月31日,未发现单位资产提供抵押、对外投资、担保、出租、出借资产情况。

(二)国有资产移交情况。

一是移交程序履行情况。要求各移交乡(镇)在移交前对纸质及电子会计档案和固定资产的准确性、完整性、安全性等进行检查,经确认符合移交条件后方可进行移交,移接交双方均在移接交清册上签字确认并加盖双方单位公章。二是固定资产移交情况。土地、房屋等不可移动、不可拆除的固定资产,由移交乡(镇)统一移交给接收乡(镇)(乡不可移动、不可拆除的固定资产整体移交给青云镇);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椅等可移动固定资产,根据单位人员变动情况,在保障每一名职工有基本办公设备的前提下合理调配资产;移交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固定资产整体移交给接收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大厅及办公设备保留在原办公地点;移交乡(镇)厨房用具整体移交给接收乡(镇)(乡的厨房用具整体移交给青云镇)。三是管理权限及档案资料移交情况。乡、乡、水晶乡、乡、乡、乡、乡所辖行政区划内的学校、卫生院等管理权限整体移交给接收乡(镇)。其他档案资料移交参照会计档案移交方法执行,乡所辖行政区划内的学校、卫生院等管理权限以及档案资料统一整体移交给青云镇。

针对乡(镇)合并后出现的办公室、住房、食堂等用房紧张的问题,县财政为全县17个乡(镇)安排经费450万元,用于办公室、住房、食堂及洗澡间的维修改造,改善乡(镇)办公、生活条件。

(三)资产、债权债务及财务移交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县乡(镇)固定资产原值4007万元,累计折旧1463万元,固定资产净值2544万元。其中,公务用车31辆。2020年3月,涉改乡(镇)已全部完成资产、债权债务及财务移交工作。具体移交情况如下:

(一)我县购买服务工作推进情况

1.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基本情况

由于公共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不断推进,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逐步多样化,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同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相比,迫切需要政府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有效动员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方式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提供更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就是通过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政府直接向社会公众提供的一部分公共服务事项,按照一定的方式和程序,交由具备条件的社会力量承担,并由政府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向其支付费。购买主体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确定承接主体。与政府购买服务相关的采购限额标准、公开招标数额标准、采购方式审核、信息公开、质疑投诉等按照政府采购相关法律制度规定执行。购买主体及时向社会公告购买内容、规模、对承接主体的资质要求和应提交的相关材料等相关信息。

2.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开展情况。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就是指政府将原来由政府直接举办的、为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的事项交给有资质的社会组织来完成,并根据社会组织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后支付服务费用,这是一种“政府采购、项目补贴、定向投资、贷款贴息”的新型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环节。购买公共环境卫生服务则是构建公共环境卫生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为不断优化我县旅游环境和投资环境,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环卫规模化,集中化、市场化进程,提高环境卫生管理水平和作业质量,改变我县环卫行业“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难以建立长效机制的局面,我县从2012年8月开始对环卫工作实施了市场化运作。从近几年来看,我县积极开展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在政策指导、经费保障、工作机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好的做法和经验。

(2)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是一种相对在编职工的一种统称。主要以车辆驾驶、安保门卫、保洁、协辅警等专业技术、后勤管理、辅助管理类岗位为主。2017年制定了《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实行政府购买服务实施方案》(松委办[2017]160号),2018年编外用工实施政府购买服务后,按照从严从紧的原则核定2018年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指标895个。从分布情况看,全县共有56个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了编外人员,占全部机关事业单位的59%,其中卫生系统编外人员50人,政法系统145人,教育系统509人,乡镇政府67人,其他机关单位124人,分别占6%、16%、57%、7%、14%;从实际用工情况看,目前全县共使用编外人员782人,其中卫生系统编外人员35人,政法系统137人,教育系统446人,乡镇政府67人,其他机关单位97人,分别占5%、18%、57%、9%、13%;从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17人(均为男性),占2%;30—50岁491人,占66%;30岁以下234人,占32%;从参保情况看,全部参加社会保险,占编外用工100%;从审批情况看,经人事编制部门批准的879人,财政拨款814人,单位自聘65人,分别占编外用工总数93%、7%;从经费支付渠道看,财政拨款使用4122万元。

(3)政府履职所需辅事项,为认真履行财政基本建设管理职能,按照《财政投资评审管理规定》要求,由财政按照《政府采购法》及相关规定,委托相关招标机构,通过公开招标确定社会中介机构,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编制及审核特聘机构库,将所有政府投资建设项目预、决(结)算编制及审核服务都必须在特聘机构库中选择承担主体。

(二)政府购买服务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近几年购买政府服务工作情况来看,我县购买社会服务工作取得以下成效:

1.便于管理和监督

通过市场化运作可以建立竞争退出机制,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考核制度,一是环境卫生服务明确作业时间、区域、标准,达到全覆盖、全天候保洁。现正向各乡镇进一步推行市场化运作。力争近几年内逐步实现我县213国道沿线乡镇全覆盖。二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解决机关事业单位编外用工需求,从用工源头上杜绝单位使用编外人员的随意性和自主性,由政府统一购买服务实施劳务派遣,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预防领导干部,纠正机关不良风气。

2.节约经费、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化运作后通过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合理利润核算、通过财政预算保障各项经费、可以避免重复的投入而达不到效果,减少因突击整治产生的费用。环卫市场化运作后,环卫公司可以依托平台,积极拓展业务,环卫保洁可以向社区、单位延伸。无论是公共场所卫生和单位内部卫生,乃至整个县城的环境卫生水平都得到提高。使我县卫生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县城周边环境更加卫生。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关于委托中介机构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竣工结算审核的实施细则》,扎实开展政府性投资项目结算审核工作,狠抓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事前监督,控制项目建设事中变更工作,服务项目建设事后管理工作,提高政府资金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1.加强对政府购买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实施工作的组织指导,严格资金监管、监察、审计等,大力宣传政府向社会购买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和相关要求,做好政策解读、加强舆论引导,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充分调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

2.推进服务业市场化要逐步建立健全机制和方式,放开服务市场准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制定政府购买服务指导目录,规范申报、预算、采购、监管等流程。

3.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设立科学合理的购买结果指标体系,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目标实现、功能体现、政策落实、透明程度、节约资金,以及合规性、公正性、时效性等进行综合评价,进一步加强政府购买程序规范管理,提高政府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4.提高服务质量、节约经费。市场化运作后通过对企业的成本核算和合理利润核算、可以避免投入而达不到效果的情况发生。

上一篇:突发事件和重大舆情应急预案 下一篇:财政局法律政策七进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