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创作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时间:2022-10-30 11:55:27

DV创作的后现代主义倾向

2007年伊始,连续收到不同省份的dv爱好者寄来的DV纪实作品,细细看后有些吃惊,因为这些作品大都是“创意类”纪实片,经过了解才知道,是某网站联合某大学搞了一个DV创意类作品大赛。

在我收到的节目中,有这样几部作品,《迷》,10分钟,表现了一个蒙面书法家用笔在墙上乱画的情节。《你的门我的门》,15分钟,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两个不同的男女宿舍的门,镜头都非常长。《台阶下的人》,30分钟,这部作品显然是学习了唐山电视台费先生的《台阶》,表现的是某大商城台阶下干着不同工作的人。还有一个题目叫《眠》的DV作品,时长49分钟,基本上纪录的是8名同宿舍的大学生的睡眠状态……

上述这些作品的一个特点,就是看不懂。也许是“代沟”的原因?我又找了几个学习电视传媒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看,绝大部分同学反映也是看不懂。特别是《眠》和《迷》,《眠》的睡觉镜头。有一个竟然有3分40多秒;而《迷》的蒙面乱画,谁也没有看出来画的是什么,作者要表现的是什么。其创作的随意性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想像。

这些纪实作品的出现,实际上不是偶然的。它是近年来纪录片领域乃至DV领域出现的用后现代主义思潮创作纪录片的结果。如《海路18里》,《工地》,《台阶》,《东陵》等等,这些作品无疑在中国开辟了纪录片和DV纪实作品创作的新领域,有的还屡屡在国外获得奖项。要知道,创作上述作品的编导,是有较为深厚的功底的,有的还是十几年的老电视工作者。其作品都是有较为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的。但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些“创意类”作品,确实没有这样的艺术价值:平面化,零散化,无意义,无主题,无中心……。我们不反对“个人主题”的作品和“个性化创作”,也不反对“淡化意识形态”,但创作一部DV作品,在总体上还是要给观众看的,即使是“自娱自乐”的节目也应该有所“表现”,不应让观众(包括“自娱自乐”的朋友)观看和理解都有很大困难。这种创作趋势对DV的发展和创作是有利还是有害,我们还需要研究和探讨。

我认为,DV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伴随着一种新的创作范式对旧有的范式的突破(之前是画面配解说宣教式的,后来讲述老百姓故事以及一系列精英纪录片的出现,树立起了纪实主义的大旗,但是今天纪实主义被过多的滥用),因此只要是形式上的突破就都有值得肯定与鼓励的地方。但是形式毕竟是形式,形式总归是要为内容服务的,离开了内容,形式只能形同虚设。所以我们对于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态度应该是“和而不同”,千万不能一讲“创意”,就只顾形式而不注意内容,只顾自我而不顾他人。

DV创作出现后现代主义倾向,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极世界、多元话语的总体氛围有关。改革开放,各种思潮风起云涌,文化论争尖锐冲突。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的中国,面对政治的民主化、文化的商品化和多元化、技术的中心化等世界趋势,“后现代主义”所代表的多种复杂的哲学与社会现象开始登陆中国。有位教授曾经用“人人皆话语,个个谈文本,解构不离手,颠覆不离口”来形容西方后现代文化的一大景观,这种被西方学者们称之“反切、不信任一切、藐视一切”,“怎么样都行”的哲学与思潮,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电视消费和文化创作领域的诸多层面,特别是处于新兴的DV电视文化领域。

电视技术层面的革新换代也为后现念的彰显提供了技术保障。当传统的模拟电视编辑系统退场,电脑非线性编辑系统流行影视领域的时候,DV素材的随机性编播,内容意义的不确定性和追求个性,花样翻新的编辑手段与特效软件都为DV的后现代创作步伐奠定了基础。非线性编辑技术对时空概念的改造,它使有关电视技术后现代的命题得以确立,人们在不同时空状态下的随意体验方式成为可能。

电视审美的无深度、平面化和游戏性也迎合了后现代主义反中心、反深刻、反蕴涵、追求随意性世俗性与零散化的文化倾向。在缺少确定性的文化环境里,电视审美文化正是通过后现代主义反权威、反中心、反高雅、反理性、反主流等文化主张,创造了貌似平等、自由、公正、真实的大众精神世界,消解了文化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界限。总之,后现代主义在电视本体价值取向上表现为:消解崇高与颠覆理想,崇尚个性与标新立异,多元融合与零散收视。

目前,需要警觉的是,当崇高、理想、精神、人文、历史等有意义的东西被颠覆或消解,这种趋势就必然会导致全社会领域审美与认知能力的大滑坡。当然,DV的后现代创作方式也是镶嵌在多元文化内核中的一部分,他们好像联体婴儿彼此交融贯通,难以割裂。存在即是合理,电视审美文化中的后现代表现也是能带来积极的效应和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这种强调平衡,尊重个性,理解差异的后现代精神同样具有自身的价值。电视媒介领域的研究者与实践者们不妨敞开胸怀,怀以一种文化拿来主义的批判精神面对后现代语境带来的思考与诠释。

多元,融合,交叉,规则,动画,搬演,重访,悬念,独创……组成了近几年中国DV创作的关键词,这些若干年前原本不属于DV本体特性的词汇,今天已经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反传统,反中心,多元融合与标新立异等理念与视点,已经逐渐渗透到Dv创作的诸多层面。那么DV是不是已经迎来了一个“怎么都行”的时代呢?

上一篇:在交流中共同发展 下一篇:数字时代 我们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