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10-30 11:52:20

漫谈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问题和对策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的途径之一,在当今新课改的大力推行下,体育教育也逐渐被学校纳入改革的范畴中来。以科学理念作为更新教育模式的基石,增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应试教育遗留在体育教学方面的问题。

一、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没有形成系统的体育教学管理体制

部分体育教师的素质没有达到国家对小学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存在素质偏低的现象。学校体育教师主要是来自于专业的体育院校,同时,教师队伍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实践能力和理论水平的不足与偏低现象。对于体育教学的教案编写多数老师并没有过多关注,时常出现教学内容不全面、不规范、脱离实际的现象。同时,由于教师没有树立素质教学的这面旗帜,往往在日常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对非常规的体能训练,有不积极、不认真的现象出现。这个时期的学生往往有严重的向师性,从而使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也就相应的大打折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小学体育工作要想顺利开展,就需要有完善的师资及体育设施。但是,在现实中往往出现学校资金短缺,无法构建符合教学要求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器材购买不足,或是残缺不全,没有专人进行器材管理等情况。

2.忽视学校体育的功能

虽然,我国早已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但是,应试教育仍然影响着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理念。许多学校还是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从而忽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为了追求升学率,不少学校的课堂上会出现:体育课,语文老师上;体育课,数学老师上等情况。随意地更改和缩短体育教学课时,剥夺学生的锻炼时间,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学校不重视体育教学的功能,家长方面更是如此。家长本着“望子成龙”的理念,永远只看重分数,认为体育随便学学就可以了,不需要系统严格地进行体育学习。这些观念的根深蒂固,无疑成为体育教学正常开展的巨大阻碍。

3.把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混为一谈

不少人还存在着:体育教学的目的就是在体育比赛中能取得好名次,并没有其他的任何作用的想法。这种想法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但却是很片面的对体育的认识。体育教学和竞技体育在部分方面是相同的,但也存在着差异。二者都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社会文化生活和丰富精神文明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但是,体育教学的重点依然是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竞技运动则是用于提高体育比赛成绩的,更具专业性。这种对体育过于片面的认识,使得大众忽视了体育教学的真正价值。

二、小学体育教学的解决对策

1.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体育教学要想能长久顺利地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开展,就必须先要改变人们对体育教学的片面认识,树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体育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全面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改变学校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走出体育教学误区,克服单纯以升学率来评估学校能力的不良倾向。同时学校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投资力度,购置增添更完善的体育设施,建立符合素质教学要求的体育教学环境,让学生上好每一堂高质量的体育课,确保体育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2.重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以往的体育课堂都是老师单一讲授,学生按照教案进行练习的模式。课堂教学索然无味,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体育教学收效甚微。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将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其主体地位,老师作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导者,帮助学生找寻正确的学习方法。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始终坚持将学生的主动学习、素质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课堂不再沉默,建立生动有趣的活力性新课堂。

对于课程内容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不可以生搬硬套教程,从教学环境及学生自身特点出发,灵活运用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和习惯,实现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目标。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最主要途径,其自身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小学阶段的学生存在严重的向师心理,在他们心中老师就是一切行为的标榜,所以,小学老师更应该加强对自身素养的培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保障。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自身必须有高尚的师德,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并且,也不能松懈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储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要求。

体育课程的学习,不是简单地学会基本的体育运动就可以了,对学生的健康意识、习惯及能力各方面都有要求。它不再仅仅作为小学教育阶段可有可无的副课,而是成为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改变传统观念对体育教学的错误认识,树立体育教育对学生成长重要性的认识,积极转变教育模式及教学理念,构建小学体育教育的新体系。

上一篇:学生预习课文方法之拙见 下一篇:书写障碍与汉字的文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