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 2期

时间:2022-10-30 11:07:12

今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公演55周年。多年来,这部伟大的作品影响了中国的几代人,被改编成各种乐器的演奏形式,被多次拍成影视作品在银屏展现,也成为国外交响乐团演奏的最多的中国作品。

《梁祝》传说与《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并称中国汉族四大民间传说,而其中又以《梁祝》传说影响最大,无论是从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来说其都居各类民间传说之首,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唯一在世界范围内流传的中国汉族民间传说。

关于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两个人的传说形成与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东晋至唐,是传说形成期,主要表现为口头传说,主要在会稽(今绍兴)、上虞一带流传。2.第二阶段为宋至民国初年,是传说的发展期,传播形式由早期的口头传播,转变发展成文字记载和文学作品传播,流传地域也跃出会稽一带中心区域,辐射至全国大部分地区,并流入日本、朝鲜、越南等东北亚、东南亚地区。3.第三阶段民国晚期至当代,是传说的成熟期。从传说的内容上突出了祝英台殉情内容,强化了爱情悲剧主题,突出地表现了民间反封建的民主意识,重新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故事情节结构。

故事讲述的是上虞祝家庄才女祝英台女扮男装赴杭求学,途中邂逅同时到杭州求学的会稽书生梁山伯,于是双双结伴到杭州游学,期间同窗三载,形影不离,结下深厚情谊。祝英台学成先归,二年后梁山伯到虞寻访祝英台时,真相大白,方知祝英台是女儿身,遂回家告知父母,意欲娶其为妻,不料此时祝英台已由父母之命许配马家,梁山伯知后追悔莫及,终因相思成疾,一病不起,死后葬鄞城西清道山下。梁死后第二年祝英台出嫁途中,路经梁墓,风浪大作,听闻此处就是梁山伯葬地之后,不禁悲从中来,上山祭奠。祝英台痛哭亡灵,情义感动天地,只见梁山伯墓突然地裂开一道口子,祝英台纵身跃入其中,同穴而死,过后二人魂魄化作彩蝶翩翩起舞。

在创作《梁祝》时,作曲家采用了第一种传说按着故事的发展顺序,用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把整个故事展现给听众。

呈示部用了引子(鸟语花香)、主题(爱情主题)、草桥结拜、同窗共读、惜别(十八相送)等情节描写了梁、祝二人相识、相知的过程。

展开部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几个情节,表现了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和梁祝楼台相会时百感交集的情绪,最后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对封建礼教进行血泪控诉,然后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再现部主要描述了“化蝶”。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展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的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这寄托了人们对故事中男女主人共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梁祝》这部作品产生于1958年初秋,当时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0周年献礼”的口号,在校园里激起了一阵阵波澜。

选什么题材好?由何占豪、俞丽拿、丁芷诺等同学组成的民族音乐实验小组的成员们争论不休。最后争论集中在3个题材上:(1)全民皆兵;(2)大炼钢铁;(3)在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音调基础上创作。他们把想法上报上海音乐学院党委请示院领导定夺,最后院党委书记孟波批示选《梁祝》。可见当时《梁祝》是他们的备选方案。

方案定下之后学院领导为他们增派了作曲系的高材生陈刚协助创作。就这样由何占豪创作旋律,陈刚进行乐队交响方面的编配与写作,俞丽拿进行试奏。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部作品终于在1959年5月27日正式公演,从此创下了中国音乐界的众多第一: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民族交响乐,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外国交响乐团演奏的最多的中国交响乐作品……

愿这部伟大经典的作品永远的流传下去。

(作者单位 辽宁省本溪市第二十七中学)

上一篇:镜缘·镜路 下一篇:云的心事 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