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时间:2022-10-30 10:58:31

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摘要:数学在当今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应用更加广泛,它是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因此,在小学给学生打下数学的基础,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

我们每一位小学数学教师都要深刻认识本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全面落实数学教育功能的观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质量观,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规定了教学方向,量化了教学标准,它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同时也是教学评价的依据。教师要增强教学的目标意识,全面适中地确定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所谓“全面”是指教学目标既要包括知识、能力发展目标,又要包括思想品德、身体心理目标;所谓“适中”是指教学目标既不能定的太高,也不能定得偏低,应是大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每节课都应密切围绕数学目标展开活动,努力提高全体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认识、技能、情感等多项目标整体推选,协调达成,和谐发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内容是指优化课堂教学最主要、最关键的一步,每一课时都要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同时分析课时的教学任务,弄清教学任务的起点和终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认真分析,研究、理解教材,将教师自身的知识和情感融化教材讲授中,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抓好知识结构。教学内容安排应有序,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又注意学科规律的系统性,要抓好技能的训练点,智力的开发点,以及教育品德的教育点和非智力因素的结合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优化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优化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因此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教学的最佳方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力图在各方面获得最佳的效果。

(四)优化教学方法、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情况及教学设备等实际情况,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相助、优化组合”的原则,灵活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多种方法优势互补效应来激活课堂,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气氛中学习。另外还要重视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

二、小学数学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一)掌握教学大纲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依据和标准,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真遵守,熟练掌握。

1.了解小学数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任务作用及在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2.掌握大纲中所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把它落实在教学实践中。

3.熟悉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了解教材中每一部分内容在小学数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4.深入了解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逐一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落实。

(二)教学设计

1.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和前提。备课要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做到脑中有“纲”,胸中有“本”,目中有“生”,手中有“法”。

2.教法选择。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很多,基本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和练习法等;综合的教学方法有引导发现法、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问题探究法、分组教学法等。随着教育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涌现,我们提倡“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数学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实际,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基本技能

1.教学语言。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清晰、准确、生动、精炼,富有启发性和感染性,能正确地运用数学术语,有较强的评说能力。

2.教态。教B要亲切、自然、举止要大方,动作、手势要适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板书。板书字迹要工整、规范、内容适宜、条理清楚、重点突出、板面设计美观、大方,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强化作用。

4.教具。结合教学内容认真做好教具准备,充分使用课件、投影仪、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促使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学会学习。

5.作业。作业布置扣教材,少而精,针对性强,难易适度,有合适的梯度,并有一定的趣味性。通过作业的练习,促进知识的吸收消化和延伸迁移。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订正,认真讲评,克服负积累,努力提高练习的质量,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

6.课外活动。小学数学课外活动是小学数学学科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发展学生的智力有重要的作用。学校要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数学的多种渠道和良好条件,使学生得到更好机会,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评价

(一)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

1.评价教学各个环节是否适当,包括教学目标是否全面、适当;教学内容的设计是否科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灵活多样,是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组织是否合适,能否处理好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2.评价教学效果包括实施教学目标的程度,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否增加。

3.评价教学效率包括时间的分配是否适当、有无浪费现象;学生作用分量如何,有无增加其作业负担;教学活动是否省时、高效,通过评价找出教学中的成绩和问题,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二)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

1.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获取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进行回授课补救,克服学习困难,提高教学质量。评价不仅重视认知方面,还要重视情感、操作技能方面,通过分析学习结果,肯定成绩,找出错误,鼓励学生不断进取,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考试对学生起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命题时一定要以纲扣本,试题难易适中,题型多样,不超纲,不出错,不出难题怪题。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不断加强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质量观和人才观,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勇于探索创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浅析伊格尔顿《理论之后》中的理论言说 下一篇:正确把握音乐要素 让音乐课“味”更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