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法道哲学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时间:2022-10-30 10:54:26

儒法道哲学思想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提要] 当今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而,人力资源问题越发成为关系企业成败的关键。中国管理哲学思想源远流长,本文从先秦时期的儒家“仁学思想”、法家“治国之道”以及道家“无为而治”三个方面的管理哲学思想,阐述对当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竞争;中国管理哲学思想;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浅析儒、法、道家基本管理哲学思想对HRM的启示

收录日期:2017年1月23日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不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人对自然、对社会以及对人本身都有了新的认识。当然,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也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在如此背景下,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认识到其竞争的实质是知识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因而,人力资源问题,越发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不可否认的是,HRM(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居于核心的地位,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长达五千多年的历史。企业如何才能做好HRM的工作,我们不妨从先秦时期儒、法、道三家的基本管理哲学思想之中来寻求答案。

学术界一般把HRM分成模块或者六大模块,分别是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服务管理以及劳动关系管理。HRM是一种管理员工关系的战略方法,它强调开发员工的潜能对获取持续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可以通^将雇佣的政策、计划和活动等方面综合起来达到这一目的。从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角度,所谓管理的本质,就儒家而言,是“安人行为”;就法家而言,是“功利行为”;就道家来说,是“自然行为”;就墨家来说,为“利他行为”;就易学的观点来看,是“人道行为”;就宋明理学的观点来看,则为“循理行为”。实际上,管理哲学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它属于哲学的范畴,具有较高层次的概括性,这是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哲学,它是从管理活动和管理科学中概括出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对于管理领域来说,具有普遍性意义。中国管理哲学思想源远流长,历史的沉淀使其熠熠生辉。现从先秦时期的儒、法、道三家基本管理哲学思想,来探究其对当代HRM的启示。

一、儒家“仁学思想”

儒家的管理哲学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之中,始终处于核心地位。换言之,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长河之中,儒家哲学思想的主流地位从未撼动过。谈及儒家管理哲学,则不得不提“仁学思想”。就其内涵而究之,儒家所谓的“仁”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上来说,“仁”的本质规定就是“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爱人有两条原则:其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人?必有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庸也》)自己想要“立”和想要“达”的事情,也要尊重其他的人有“立”与“达”的权利和愿望;其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仲尼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他人。儒家所倡导的以“仁爱”为纽带的人本精神,对现代企业HRM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在招聘与配置的角度来看: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在招聘员工的过程中应该尊重每一位前来面试的求职者,无论他是才华横溢还是平庸无奇。公司的领导者应该制定一份详细的带有“人情味”的招聘流程,例如通知求职者前来面试的电话、短信或是E-mail,都应给人带来亲切、尊重之感等;在培训与开发的角度来看:公司无论是聘请外部培训师还是内部开发的培训师,都应使其深刻的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例如,在新员工入职培训前,要充分了解每位员工的工作经历、知识背景等,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在对老员工进行培训前,要充分地了解每位员工的培训需求、适当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等。

广义上来说,“仁”是全德的意思,它包括人的各种美德。陈淳说“仁含百善,能仁则百善在其中矣”(《北溪字义・仁义礼智信》)。孔子弟子有若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樊迟问人。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论语・子路》)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仁者,其言也”(《论语・颜渊》),“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在现代HRM中选人用人的标准尤为关键,只有选到“健全人格――内圣外王”的人才能在企业中树立良好的作风,才能调动员工自觉遵守。儒家教我们在用人时要考察德,而德历来也是儒家经典文化所一直强调的。从这个层面而言,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备各种美德。一位具有美德的人肯定是一位具备人格魅力的人。可想而知,作为管理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与领导魅力,他必然能够在带领员工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发挥不可小觑的作用。作为企业的普通员工也应该具有尽可能多的美德,因为无论是对于自身还是对于企业而言都有积极的作用。如:员工能够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等,成长为让企业放心的好员工;企业能够更主动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发展为让社会放心的好企业。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关于美德方面的培养。

二、法家“治国之道”

法家的治国之道与儒家相比却有不同。若儒家的治国之道是以“仁”为主要内容的柔性管理,那么法家的治国之道则是以“法、术、势”为主要内容的刚性管理。从企业管理的角度,领导者应做到趋利避害、刚柔并济,构建科学的管理思想体系。

(一)关于“法”。在《韩非子・五蠹》中,韩非指出:“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这形象而生动地体现出了只重视人情管理与教育功能而忽视法律与制度管理所带来的消极作用与影响,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良好的效果。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具有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来管理公司的意识;其次,公司领导者无论是聘用外部专业人士还是内部人才来制定规章制度,都应使其重视人情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最后,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该尽可能的全面,如企业发展战略、管理制度、绩效评估体系、薪酬管理体系等,这样才能在对公司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做到“有法可依”。

(二)关于“术”。在《韩非子・主道》中,韩非指出:“明君之道,使智者尽其虑,而君因以断事,故君不穷于智;贤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穷于能;有功则君有其贤,有过则君任其罪,故君不穷于名。是故不贤而为贤者师,不智而为智者正。臣有其劳,君有其成功,此之谓贤主之经也。”这便是法家为君主设计的理想的治吏之道。在处理员工关系时,公司的管理者应该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做到公正无私,有贡献者则“奖”,有过失者则“罚”,只有这样公司才能发展得更好。正如美国的加里・德斯勒说的那样,“公平性是与许多积极的员工结果联系在一起,这些结果包括员工的组织承诺度提高,对组织、工作以及领导的满意度提高,同时表现出更多的‘组织公民行为’(员工为了支持组织的利益而采取的行动)。”

三、道家“无为而治”

“无为而治”是一个颇具道家色彩的观点,尽管儒家、法家、墨家、名家等都有关于“无为而治”的思想。而道家所讲的“无为而治”,是凭借道家的“顺其自然”的“无为”哲学智慧而进行科学管理,并不是凭借“法律”和“道德”而进行管理的。中国学者葛荣晋先生认为,“所谓‘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如何为’才是科学管理。这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在现代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践证明,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确实可以作为企业管理者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所能采取的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

在道家的哲学思想中,“无为”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就是“道法自然”,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在现代管理中运用“道法自然”的思想,就需要企业领导者“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提倡“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老子》第六十四章)。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领导者既要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天马行空的想象,不能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比如在确定薪酬水平时,需要五个步骤:第一,薪酬调查;第二,职位评价;第三,将类似职位归入薪酬等级;第四,为每一薪酬等级定价――工资政策曲线;第五,对薪酬水平进行微调。这五个步骤缺一不可,领导者如果不进行最初的实际调查,而是只凭借主观的想象,那么所得出来的薪酬水平必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最终必然导致企业亏损或者人才的流失。

在《道德经》中,老子推崇“不争之德”(《老子》第六十八章),认为“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老子》第七十三章)。他以水为例,认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正因樗“唯不争,故无尤”(《老子》第八章)。“以其不争,故天下不能与之争”(《老子》第六十六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管理者既要做到“竞争”,又要做到“不竞争”,适时推出“不竞争”的退出战略。例如:不加入市场卖得正火热的产品竞争、不介入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不参与恶性的市场竞争等。同样,在岗位竞聘、职位晋升等类似的需要竞争的企业活动中,无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应做到“竞争”,又要做到“不竞争”。应该把握尺度,避免掉入“不正常竞争”或“恶性竞争”之中。

综上所述: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企业要想争得一席之地,就必须重视处于其核心地位的HRM。中国管理哲学思想在历史的沉淀中熠熠生辉,对当代企业的良好、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在HRM中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可以直接照搬照抄的理论或模式。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在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精髓,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特色的管理理论。希望读者能从本文儒、法、道三家基本管理哲学思想的简单阐述中,形成自己对当代HRM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1]曾仕强.管理大道――中国管理哲学的现代化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2004.

[2]葛荣晋.中国哲学智慧与现代企业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杨伍栓.管理哲学新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成中英.C理论:中国管理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上一篇:小红马物流转型发展经验及启示 下一篇:民用产品创新设计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