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迪沟镇煤炭沉陷区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

时间:2022-10-30 09:51:37

颍上县迪沟镇煤炭沉陷区现状及综合利用对策

摘要 结合颍上县煤矿开采现状,介绍了颍上县迪沟镇主要煤炭沉陷区现状,包括煤炭沉陷区农业现状、水域经营利用情况、水域环境监测评估情况,并分析了煤炭沉陷区综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煤炭沉陷区;现状;综合利用;对策;安徽颍上;迪沟镇

中图分类号 F301.24;TD3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19-03

安徽省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资源丰富,预测煤炭资源总量达895.44亿t,约占华东地区的1/2。其中淮北、淮南两大煤田煤炭资源量近1 000亿t,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8%,而淮南煤炭储量占安徽省煤炭潜在资源总量的70%以上。因煤矿采煤造成了大面积土地沉陷形成的煤矿沉陷区人工湿地,原有的农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使煤炭沉陷区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因此,安置煤炭沉陷区农民的生活,综合开发利用沉陷区资源,是煤炭开采区域的战略性措施之一。由于淮南地区煤矿煤层较厚、沉陷区的水域水较深,复垦难度较大,而其他利用方式缺乏必要的措施和资金投入,淮南煤田大多分布在淮河北岸,水域面积少,历史上渔业基础薄弱,原有农民多从事传统种植业,对水域环境修复和渔业开发利用技术十分陌生,涉矿农民失去了原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又不懂渔业综合利用。众多失地农民的就业出路如不能解决将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解煤炭沉陷区现状,预测其发展演化趋势,分析沉陷区水体环境,预测先期安排沉陷区农民,寻找合理的综合利用模式,建立沉陷区综合治理示范工程,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政府的主要工作[1-2]。因此,对淮南矿业集团所属的颍上县谢桥煤矿采煤区迪沟镇所形成的煤炭沉陷区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水产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旨在为保护沉陷区水域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工程、引导农民致富提供参考。

1 颍上县煤矿开采现状

颍上县土地面积1 859 km2,耕地10.7万hm2,人口172万人,辖30个乡镇,其中农业人口146万人。境内有谢桥、刘庄、杨村等特大型煤矿,同时距离汤店镇不远处还分布有口孜煤矿、展沟煤矿和板集煤矿,年产量近2 000万t。迪沟镇镇域范围内分布有谢桥、刘庄两大煤矿和淮南凤台县的杨村煤矿,其中形成迪沟镇沉陷区的主要是谢桥矿。该矿属于淮南矿业集团,距颍上县城约20 km,1997年5月14日移交生产,现有4个工作面同时生产,是年生产能力为400万t的大型矿井,2012年产量达到1 080万t。井田东西走向长11.4 km,南北宽4.5 km,面积约为50 km2,有职工近1万人。刘庄煤矿是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新区开发建设的第1批矿井,井田面积82 km2,煤炭储量15.6亿t,矿井于2006年10月一期工程建成试生产,2009年生产能力为1 140万t。

2 迪沟镇主要煤炭沉陷区现状

2.1 煤炭沉陷区农业现状

颍上县属于淮南煤矿的开采范围,经过近20年的开采,现已形成近6 666.67 hm2的煤矿沉陷区人工湿地。其中迪沟镇沉陷区面积逾1 333.33 hm2,预计在近5年内塌陷面积将增加到近2 666.67 hm2,主要涉及前彭、王夏、庄坝、万店、五岔、汤海、杨庄7个行政村,使迪沟镇近3万人直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塌陷开始前的1998年,塌陷区的7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 944.60 hm2,而到2012年,不同程度的塌陷面积已经达到了1 372.67 hm2;粮食总产量由1998年的21 950 t,下降到2012年的5 872 t,仅为1998年产量的20.13%;农业总产值由1998年的1 845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 907万元,仅增长了3.36%;外出人口数由1998年的1 662人增加到4 270人,增长了1.56倍;农民人均总收入由1998年的1 528元增至5 999元,增长了2.93倍,以外出务工人员增长较快。从1998年开始所在地矿务局给予青苗补偿,1998―2002年因塌陷绝收的每年补偿6 000元/hm2,欠收的每年补偿3 000元/hm2;2003年土地绝收补偿7 800元/hm2,欠收的补偿4 500元/hm2;2004―2009年绝收的补偿16 500元/hm2,欠收的补偿6 600元/hm2;2010―2012年绝收的补偿22 500元/hm2,欠收的补偿9 000元/hm2;2013年至今绝收的补偿24 000元/hm2,欠收的补偿9 600元/hm2。

2.2 煤炭沉陷区水域的经营利用

到目前为止,全镇已塌陷面积逾1 333.33 hm2,形成水面或湿地746.67 hm2,由于塌陷状况仍在加剧,塌陷区域水深适宜养鱼的面积不足333.33 hm2。沉陷区农户过去多经营种植业,不会养鱼,近几年,通过项目实施和技术培训,养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水产生产主要有大水面增养殖、围网养殖、拦坝养殖、池塘半精养等模式。

2.2.1 大水面增养殖。自1998年开始进行煤矿开采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沉陷逐步加剧,形成了水面,2009年前后,有2块面积较大的水面深度已经适合开展大水面增养殖,总面积266.67 hm2,沉陷区农户组织起来尝试开展大水面放养,但存在投放密度低、规格小、品种比例失调等问题,后通过实地调研、水域调查等摸清了水域条件现状,对大水面的放养模式进行调整。一是改进过去大水面放养以白鲢为主(占70%以上)的传统模式,调整为花鲢为主的放养模式,将比例由30%提高到60%~70%。二是提升放养规格,过去受传统思想影响,强调降低成本,放养规格偏小,放养2年后才能达到上市规格,周期长、效益低。现提升放养规格和密度,如花鲢提高到0.5 kg左右,当年放养,当年达到1.5~3.5 kg上市规格,缩短了周期,提升了效益。三是适当投放团头鲂、草鱼,增加对水生植物的利用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取得了良好收益。

如某渔业养殖户承包塌陷水面133.33 hm2,水深4~5 m,开始放鱼时,放养鲢鱼规格为8 cm,调整后混养比例与规格发生改变,花白鲢规格为2~4尾/kg,草鱼规格为2尾/kg。2012―2013年,每年投放鱼种资金也增加到30万元左右。鱼类生长良好,鲢鱼最大规格5~10 kg,年产鱼增加到100~150 t,年产值100万~150万元,年利润50万~80万元。逐步积累了养鱼经验,也为失地农民因地制宜,利用沉陷区水面养鱼致富开辟了新模式。

2.2.2 围拦网养殖。此模式为塌陷区过渡期养殖,由于沉陷区的土地为各农民所有,塌陷成水面后矛盾依然存在,为解决沉陷区水域养鱼的沉陷水域土地权属纠纷,使拦网养殖得以发展,几户农户集中将自己村队所属水域拦网拦住进行投放或捕捞,随着时间推移,逐步走向联合经营。

2.2.3 拦坝养殖。由于沉陷区沉陷状况仍在加剧,土地权属问题复杂,应加强调研,在土地开始沉陷后,指导失地农户组织起来,投资拦坝养鱼。五岔村村建堤坝养鱼户共有4户,每户面积相近,总面积160 hm2。土地属村集体,地租塘租450元/hm2,联合股份制投入,进行机械筑坝,提早介入水产养殖,使养鱼成为稳定的收入来源,逐步形成了颍上县煤炭沉陷区拦坝养鱼模式。

五岔村农民利用地势构建堤坝,自2008年开始,共投资50万元,拦坝拥有水面40 hm2,最深水深5 m,浅水区40 cm左右,大部分水域水深2 m,冬季大部分水深也可达到2 m。不仅解决了养鱼水面问题,也化解了土地权属矛盾,投放草鱼、甲鱼、鲢鱼、鳙鱼、青鱼和鳊鱼等逾5 500 kg,鱼种投入费约8万元,总产量22.5 t。

2.2.4 池塘半精养。沉陷区农户过去没有池塘养鱼的经验,依据项目实施,选择一口面积0.67 hm2的鱼塘进行试验,主养草鱼,投喂配合颗粒饲料加青草和水草,试验效果良好,产量近7 500 kg/hm2,由于投喂青饲料,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

2.3 煤炭沉陷区水域环境监测评估

煤炭沉陷区沉陷后农田变成湿地和水面,生态类型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由原来的农田生态类型变为水域生态类型,其水域生态系统结构处于不完整状态,具有特殊性,因此在2013年3月9日、2013年7月29日分别对沉陷区水域进行水化学、浮游动植物监测评估。

2.3.1 沉陷区水化学与浮游动植物监测。溶氧的测定用碘量法,总硬度及钙、镁含量的测定采用配位滴定法,氨氮的测定采用奈氏试剂比色法,活性磷的测定利用磷钼蓝法,亚硝酸盐氮的测定利用酸性条件下水样中的亚硝酸盐与磺胺进行重氮反应法等。分别测定2个点的指标,记作A、B,监测结果见表2。

2.3.2 沉陷区浮游动、植物监测。

(1)浮游植物测定。浮游植物的定性采集用25#浮游植物网按“∞”形循环若干次捞取,用鲁哥氏液固定。定量采集用1 000 mL的采水器采集固定。测定结果见图1。

2013年3月迪沟镇煤炭沉陷区共发现浮游植物6门16属,其中硅藻门6属,占37.5%,绿藻门6属,占37.5%,蓝藻门、隐藻门、金藻门、黄藻门各1属,各占6.25%。3月优势种为硅藻门直链藻属、针杆藻属。

2013年7月迪沟镇煤炭沉陷区共发现浮游植物5门15属,其中蓝藻门7属,占46.67%,绿藻门7属,占46.67%,硅藻门3属,占20.0%,甲藻门、黄藻门各1属,各占5.67%。优势种为蓝藻门的尖头藻属。测定结果见图2。

2013年3月沉陷区A、B等2个采样点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10.105 mg/L,具体见表3。

2013年7月迪沟镇煤炭沉陷区A、B等2个采样点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32.384 mg/L,见表4。

(2)浮游动物测定。浮游动物定性采集用13#浮游生物网在水体表层至0.5 m深处作“∞”形拖动,4%甲醛固定后作为浮游动物定性样本。定量采集5 L水样,加甲醛固定作后作为浮游动物定量样本。结果见表5、表6。

(3)迪沟煤炭沉陷区水域类型评价。依据对水域的水化学、浮游动植物的调查结果对煤炭沉陷区水质状况、类型进行分析评估。评价方法: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部分标准(2-13),基本判定水质类。浮游植物密度评价标准:总数量小于3×105个/L为贫营养型,(3~10)×105个/L为中营养型,大于10×105个/L为富营养型。

评价结果:沉陷区测定的各项水化学指标均优于7月,依据标准对比,3月、7月测定的溶解氧(Do)均很高,达到Ⅰ~Ⅱ类标准,COD在Ⅰ类标准,氨氮在Ⅱ~Ⅲ类标准,活性磷在Ⅱ~Ⅳ类之间;依据浮游动植物标准评价,多处于中污水平,饵料生物含量适合开展大水面增殖放流。

综上所述,迪沟镇煤炭沉陷区大水面水质总体处于Ⅲ类水平,夏季部分指标处于Ⅳ类水平,天然饵料资源丰富,较适宜开展大水面放养。但如作为自来水水源地则需要严格管控,防止水质继续恶化。

3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 社会维稳压力不断增大,应引起高度重视

颍上县属于淮南煤矿的开采范围,经过近20年的开采,已经进入快速沉陷期,迪沟镇沉陷区就是典型区域,面积已经超过1 333.33 hm2,预计在近5年内塌陷面积将增加到近2 666.67 hm2,实地调查发现沉陷区房屋倒塌或成为危房,渠道、道路塌陷,即使可以耕种的农田生产力也大幅下降,其他产业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收入增长发展缓慢,主要依赖外出务工和矿务局补偿。每年均有农民上访,应成立地方、矿务局等多方机构参与的领导组,加强领导,制定相应政策预判化解矛盾,稳定失地农民思想,为其寻找新的致富门路。

3.2 沉陷区水产养殖技术水平低,资金缺乏,亟需扶持

在土地沉陷水面形成后,水产养殖经历几年的发展已经逐步取得效果,探索出了沉陷区农民致富的新路子,但整体管理水平、技术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水面使用权问题突出,沉陷区原来的农田属于各户所有,统一水面经营需要协调,建议选择有代表性农户实施股份制经营或承包经营,或类似于土地流转的新模式,并办理水产养殖许可证,依法经营;二是技术水平不高,建议(下转第324页)

(上接第321页)

当地水产主管部门、技术部门加强管理,或和省内外研究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建立实质性联系,迅速提升技术水平,避免走弯路;三是扶持政策和资金缺乏,沉陷区水面养殖不同于一般水面养殖,关乎社会稳定、农民致富,建议制定煤炭沉陷区水产发展鼓励政策,由政府、矿务局联合建立沉陷区水产发展基金,并配套相应鼓励政策[3-4]。

3.3 补偿方式存在风险,需要改革应对

长期以来,在煤炭开采沉陷区一直采用对不能耕种的农田实行补偿的政策,土地补偿金也不断上升,从1998年每年补偿6 000元/hm2,到2013年已经增加到24 000元/hm2,增长了3倍,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同开采时期的煤矿也存在市场风险,加之国外进口煤炭也对国内市场产生冲击,补偿政策也不是一项长期对策,一旦进入资源枯竭期,政府财政也无法承担此重任。建议研究长期对策,尝试按煤矿利润比例提取补偿基金,建立长期保障或保险机制[5-6]。

3.4 沉陷区水域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亟需关注

迪沟镇沉陷区原为淮北平原农耕区,煤炭开采沉陷后,由农田变成沉陷区,原有的农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新的水域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处于不完善状态,水域环境修复和保护也成为新的课题。近几年,在沉陷区水面构建水域生态环境和鱼类区系上做了大量工作,引进投放了团头鲂、鲫鱼、细鳞斜颌鲴等定居性鱼类,正逐步形成繁殖种群,但水域环境保护仍然是一项长期工作。建议一是关注沉陷区水域环境变化,不断进行监测;二是继续进行沉陷区水域生态环境修复,引进完善鱼类区系,增加定居性鱼类种群;三是引进轮叶黑藻等优质沉水植物,保护沿岸挺水植物,保护水草资源,减少草鱼投放,维护水域生态平衡,将沉陷区水域水质控制在Ⅲ类以内。

4 参考文献

[1] 张秋霞,王芳,陈敏建.淮北市采煤沉陷区湿地水文过程演变分析[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1):50-54.

[2] 李贵方.矿区土地破坏的研究与预测[J].煤炭科学技术,2004(7):70-71.

[3] 田茂强,谢艾伶,黎朋红,等.重庆市采煤沉陷区土地沉陷预测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1(6):235-237,240.

[4] 崔艳.鄂尔多斯采煤损毁土地预测与复垦模式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2(4):45-47,76.

[5] 侯良彬.刍议煤矿地质中土地沉陷预测[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2):214.

[6] 李建安.煤矿地质中土地沉陷预测的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2(20):198.

上一篇:农业生产事故的特点及鉴定方法 下一篇:绍兴市柯桥区斜纹夜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