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时间:2022-10-30 09:31:15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摘 要: 高校数字档案馆是高校信息化的必然趋势。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得力措施将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推进到新的水平。

关键词: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现状 存在问题 提升策略

高校数字档案馆是指各级各类档案馆为适应信息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利用需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字档案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管理,并通过各种网络平台提供公共档案信息服务和共享利用的档案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一、高校档案数字化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数字档案馆是顺应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档案馆,代表着档案馆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信息时代档案服务创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的必由之路。建设数字档案馆,有利于提高档案馆的工作效率和现代化水平,有利于确保数字档案永久存储与安全保管,有利于促进公共档案服务能力拓展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相比,有着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海量的存储、便捷的检索、快速的传输、高度的开放、信息的共享等优点,这些优势是传统档案馆望尘莫及的。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维系“学校记忆”,传承大学精神。高校档案馆可以利用馆藏资源通过建设校史馆、开办各种陈列展览、举办专题报告会、编写各种出版物来再现学校历史记忆、展现学校历史底蕴与人文精神。(2)服务教学科研。高校档案馆馆藏中的学生成绩、学生论文、教师课件、科研项目等档案都从不同方面为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材料。(3)利用档案原件,提供凭证依据。社会公众对高校档案原件凭证性价值的追求集中表现为对学校毕业生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核准。在高校档案馆对外服务中,利用档案原件为毕业生本人补办有关证件、为用人单位核实有关毕业生信息的准确性成为其中的主要部分。

二、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现状

早在20世纪90年代,南京大学档案馆就开始进行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并且进行了合理的规划,在以后的建设中围绕建设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发展,至今,已完成了“‘南大之星’多媒体档案网络管理系统(6.0版)”、“南京大学教授成果管理系统”、“南京大学研究生论文电子版上传与管理系统”、“南京大学毕业生电子和学位电子照片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和运行,搭建起了数字档案馆档案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档案信息资源的网上收集、开发和利用。上海交通大学数字档案馆系统运用多种先进技术,整合各类档案信息资源,建立了集成式的数字档案业务工作平台,通过档案门户网站和校史博物馆网站向校外用户提供了全方位、一门式的数字档案信息服务。浙江大学近年来努力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建立和开放档案网上查询系统,在全校范围内全面实施电子文件远程归档。重庆大学数字档案馆从2006年3月开始建设,历时三年半,至2009年9月建成。该数字档案馆将档案管理系统与校园网业务系统紧密结合,有效地实现了馆室一体化、文档一体化、馆库管理智能化的数字档案馆整体建设模式,建立了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实现了全校范围内档案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复旦大学档案管理系统与办公自动化系统链接,在全校各部门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各立卷单位的发文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上登记后,可在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发文管理数据库中自动生成,不必再重复录入,同时他们还使用了条形码技术进行库房盘点和档案的查借阅登记。复旦大学档案馆配合百年校庆工作将珍贵档案、历史照片摘选出来,完成了数字化的工作。综合来看,到目前为止,高校数字档案馆主要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介绍、宣传档案馆的基本状况和利用方法;二是介绍各个学校的基本状况;三是提供数字查询。

三、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很多高校虽然设有专门的档案机构,也制定了各种档案规章制度,但贯彻不力。一些领导对本部门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对本部门的档案疏于管理。经费的短缺成为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瓶颈。没有强大的经济支持,数字档案馆建设必须的硬件设施没有保障,该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高校档案馆网站信息内容更新周期长,时效性差。一些文件形成者对档案移交归档认识不足。很多有价值的档案不能及时归档,在个人手中积压、滞留。档案信息安全问题也应该给予高度重视。网络信息安全最主要的敌人就是计算机病毒,数字档案馆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很难抵御计算机病毒的侵袭。黑客的侵袭也是数字档案馆的最大威胁。档案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不够。目前高等学校档案机构中广泛存在的待遇低、工作累等原因所造成的档案工作人员学历层次低、男女工作人员比例失调、工作积极性差等,不利于高校档案工作发展。高校档案种类较多,但利用类目比较单一;档案利用主体为校内部门、教职工及学生,社会人员较少;档案利用手段以传统方式为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获取远程档案信息服务较少。

四、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升的策略

充分认识档案工作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持续发展的基础。各高校要把高校档案馆(室)建设作为学校基本建设的一件大事切实抓好。档案工作是高校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改革与发展不能缺少的重要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知识贡献和传承文明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的完备是进行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前提条件。根据数字档案馆的功能需要,基础硬件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设备、档案系统管理软件、服务器、档案加丁设备、存储设备、数字化设备、摄像机、扫捕仪、光盘记录设备等。另外,还要建立一个满足档案信息化功能需求、适应时展需要的综合管理系统平台和网络构架。高校档案数字化工程是需要耗费一定人力、物力、财力的。2008年8月20日教育部以第27号令的公文形式了新修改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指出:“高校档案工作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学校应当加强管理,将之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在第三十八条中强调:“高等学校应当设立专项经费,为档案机构配置档案管理现代化、档案信息化所需的设备设施,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保障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同步进行。”

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是数字档案馆的生命,也是立馆之本、强馆之基,更是活馆之源。高校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网站,每年都产生大量的数字文档。这些文档涉及教学、科研、行政等方面,需要进行整合后才能统一管理。首先,整合校内信息资源。整合学校各部门产生的信息资源,通过对校内机关、院系、党群、后勤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调查分析,确定具有归档价值的信息。通过前端控制和全程管理,对其产生、使用、失效等过程进行有效管理,发挥工作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对于各部门使用的办公软件、媒体编辑工具产生的非结构化文件,也应该要求各部门定期通过网络或者光盘载体的方式移交到档案馆。其次,要优化馆藏目录,馆藏档案数字化成功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后档案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体现。对于传统的纸质档案、磁带等数据,要有选择、分步骤地实行数字化。

档案贵在于活,重在于用。高校档案利用工作是指高校档案工作者以档案信息为服务前提,以档案利用者为服务对象,以满足高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和社会各方面需求为目的,通过多种途径、形式、渠道和方法传递档案信息,实现档案信息价值的过程。高校档案馆作为高校育人资源的重要组成部份,应该通过开展多种适合高校学生和青少年特点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高校档案馆的开放度和公益性,充分发挥其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员素质的提升。在技术方面,档案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应用,在加强档案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高校既要把好档案人员选拔任用关,面向校内外招聘录用相关信息人才,又要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采取在职培训进修、攻读学位、脱产进修、学术研讨及参观考察等方式,对现有档案人员进行培养和提高水平,使他们的知识结构及业务水平适应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和发展需要。

要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各高校档案馆(室)人员就要提高信息安全意识,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要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保密制度,确保档案数据库安全。非公开档案信息一律不得上外网,档案馆(室)内部局域网要切实与一切外网实行物理隔离。要认真采用身份证、防火墙、数据备份等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系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朱金风.对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思考[J].兰台世界,2006,(3).

[2]苏梅.论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09,(15).

[3]曾宪言.关于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问题的思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7).

基金项目:2010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研究”(2010-X-57)的阶段性成果。

上一篇:琵琶演奏中的“文曲武弹”和“武曲文弹” 下一篇:大学生人生观教育的思考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