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顺清:生物酶技术“复活”古丝绸

时间:2022-10-30 09:14:29

吴顺清:生物酶技术“复活”古丝绸

我国是丝绸的发源地,然而,由于丝绸特殊的物理性质,流传于世的古代丝织品极少。这主要是由于丝绸经地下水的浸泡,出土瞬间美丽的色彩瞬间消失,要想完好保存难上加难。

荆州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主任吴顺清告诉记者,丝织品约有7000年的发展历程。但遗存的丝织品文物并不是很多,出土丝织品文物更是非常罕见,一般只能在考古发掘现场见到一些零星的丝织物残片。很多出土的丝织品“湿似一团泥,干似一堆灰”,用手一碰就破,甚至变成粉末,灰飞烟灭。

为了解决这一文物保护的技术难题,吴顺清进行了大胆尝试。他们尝试将“生物法”引进,对文物进行保护,通过培育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酶,用这些生物酶来消解古丝绸发生的糟朽霉变等,起到了复原丝织品,保护修复加固古丝绸的目的。

“生物法的运用,极大地减少了对丝织品的损耗,处理过的古丝绸,色泽如新,颜色十分绚丽。”吴顺清说。

谈到具体步骤,吴顺清说,首先要到发掘现场或室内完成文物揭展,然后进行清洗和加固。说到清洗,里面可大有文章。由于丝织品文物污染物种类繁多,污染状况以及污染物与丝织品文物的结合状态,决定了其污染物清洗是所有保护工作的难点之一。

通常的清洗技术是针对各类污染物及其污染状况不同,分门别类地进行清洗,因此需要诸多步骤。但是,与近现代纺织品材质不同,古代丝织品文物的糟朽状况已不容对其进行过多的干预保护。多一次操作都将对丝织品文物带来不可估量的损伤,因此文物保护工作者有必要在清洗的实施次数上“做减法”。

荆州文物保护技术中心丝织品文物污染物的清洗采用的是一种秘密武器——微生物发酵提取液,可以同时对无机和有机类污染物起到清洗效果,能在最低限度减少对丝织品文物干预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丝织品文物污染物的有效清洗。

“说白了,就是一次清洗,解决多种污染病害问题,这也是采用微生物发酵提取液清洗丝织品文物的优势所在,同时清洗的过程能使丝织品文物强度得到一定的提高,使其色泽更加饱满。”吴顺清说。

吴顺清还采用木醋杆菌原位合成加固的方法进行丝织品文物的加固保护,实现丝织品文物精密加固和修复。木醋杆菌原位合成加固,是依靠木醋杆菌合成的细菌纤维素进行丝织品文物的加固。

细菌纤维素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保证了加固后丝织品在机械强度、柔软度方面的优势,同时细菌纤维素的组成物质是多糖,与丝织品文物的组成物质丝蛋白有本质区别,这也为实现文物保护的可再处理提供了保障。

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通过了大量的实验,优化了木醋杆菌原位合成加固的技术工艺,实现了细菌纤维素在丝织品表面的“纳米尺度的有序排列”,也就是说细菌纤维素能顺着丝织品的纤维生长。这样,在大幅度提高丝织品文物强度的基础上,实现了丝织品文物的精密修复。

荆州文物保护技术中心采用生物酶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的得意之作,就是2007年发掘的荆州谢家桥一号汉墓出土的大量精美丝织品。通过在出土现场保护,完整的揭取,室内的清洗、加固和修复保护,使一大批丝织品文物得以完整地保存,其中目前成为镇馆之宝的四层荒帏精美程度、大小,都堪称世界之最。

上一篇:iOS6喜忧参半 下一篇:元谋土林,蛮荒世界中的地质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