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调控研究综述

时间:2022-10-30 08:37:38

淡水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调控研究综述

【摘要】水养殖池塘环境质量决定着水生动植物的生长速率,对于水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的调控,在实现水养殖池塘综合环境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很多水养殖池塘面临着严重的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以及水生植物病害等问题。对于水环境的治理环节,对于浮游植物下行控制压力的缺失,使得对于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控方面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对水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调控进行研究。

【关键词】水养殖池塘 微生物生态环境 调控 研究 综述

池塘养殖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产养殖方式,对于世界水产养殖来说至关重要。然而集约化的池塘养殖在提升养殖产量的基础上,也带来了比较多的经济效益。在另一方面,随着集约化的水产养殖程度不断加深,水产养殖业本身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比较严重。因此,在下文中进行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的调控势在必行。

一、水养殖池塘微生物生态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中的营养过剩

在集约化的水体养殖中,水产品产量的提升的基础上,也会引发水中微生物环境的变化。对水养殖池塘微生物环境分析环节中,需要分析池塘微生物对象,主要有浮游生物体群体、细菌群落、以及与之水中微生物相关的非生物环境。在进行水养殖环节中,对于养殖物所需要的营养成分投入量增加。为了提升水产品产量,参与水养殖池塘的工作人员不能把握好营养成分的含量,投入过多的营养物质,导致水环境的营养应激、有毒等物质产生。此外还有很多残饵粪便产生,对水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过剩的营养物质消耗了水中的溶解氧,对养殖的生物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二)水环境中的病害问题

水环境中的病害问题严重的困扰着水养殖池塘发展,病害问题的出现,将会诱发水产品质量安全。当这些水产品流入到消费者手中时,将会严重的影响到消费者的人身健康。而诱发水环境病害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池塘的频繁换水将会导致水产养殖面源污染负荷增加。在不能改变水产养殖技术的基础上,需要对水环境中的病害进行处理。

二、水养殖池塘微生物环境调控策略

(一)对非生物环境进行调控

养殖池塘的非生物环境是指,浮游动植物、细菌群落、养殖生物所在的水体环境。这些水体环境质量完全的决定着浮游动植物、以及水产养殖生物本身的生长。由此可见,对于非生物环境进行调控是微生物生态调控的核心内容。对微生物环境进行调控,需要分析所需要调控的对象,有水体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等物质。对于这些物质进行环境调控,能够使得微生物水体环境能够达到一个满足水体生产力的水平。同时还能够使得微生态环境有利于加速物质循环的细菌群落位于环境中的主置,并且该微生物环境不是原菌生长。

在对于溶解氧环境调控中,最为常见的调控措施就是在养殖环节中,加入或者是增加无机肥,开增氧机。一般来说,在水环境中开增氧机,其效果虽然明显,但是却不能长期使用,其实际上是一种应急措施。水体中的大部分溶解氧都来自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那么在这样的基础上就可以直接对于浮游植物进行调控,对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进行间接地调控。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一种生物絮团技术应运而生,该种技术能够向水体中添加有机碳,提高水环境中的碳氮比,加大对于水体中的氨氮综合利用率。

(二)对浮游植物进行环境调控

对于浮游植物进行环境调控,在水产养殖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在水产养殖的前期,需要对于新塘进行施肥,可以进行无机肥、有机肥的施加,施肥阶段能够有效地提升水环境的鱼产力。而养殖的中期,鱼类进入了快速生长期,这时需要向水环境中大量的投入饵料。池塘中的饵料增加,以及鱼的粪便增加,比较容易的出现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的情况下出现蓝藻疯长,出现水华。此时水体中的氮磷含量急剧增加,需要对于该阶段进行环境调控,在实际调控中,需要注意水华之后蓝藻衰亡,导致了水中溶解氧发生翻塘现象,释放出羟胺,以及相关的藻毒素。正对这样的问题,进行调控时可以进行清塘、加强换水以及使用硫素钠同等化学药剂。然后这些药剂在水环境中能够杀死藻毒素,但是却也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在面积比较大的池塘中,蓝藻水华面积也比较大,在杀死蓝藻毒素的环节中,将会进行大量的药物投入,增加了污染物的排放,不利于解决池塘养殖所面临的问题。

(三)对细菌群落进行调控

在对池塘进行精养环节中,池塘的氮循环受到比较严重的影响,大量的营养输入对现有的细菌群落产生干扰。一些致病菌的存在,与养殖生物直接接触之后,造成了细菌性疫病的发生。因此在实际的水环境调控环节中,需要对池塘细菌群落进行科学的调控。常见的细菌群落调控方法主要有:加速有害物质的内部转化、提升细菌的代谢强度等。

综上所述,在集约化的水体养殖中,水产品产量的提升的基础上,也会引发水中微生物环境的变化。同时,水环境中的病害问题严重的困扰着水养殖池塘发展,病害问题的出现,将会诱发水产品质量安全。对于非生物环境进行调控是微生物生态调控的核心内容。对微生物环境进行调控,需要分析所需要调控的对象。对于浮游植物进行环境调控,在水产养殖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刘兴国.池塘养殖污染与生态工程化调控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

[2]何义进.微生态制剂降解养殖水体氨氮及亚硝酸盐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

[3]王静.虾―鱼半循环养殖模式池塘的水质及其调控[D].华中农业大学,2012.

[4]罗永光.苏北池塘养鱼技术调查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

上一篇:修辞、审美、文化 下一篇:SVPWM调制策略下永磁同步发电机损耗分析